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舞蹈教学中的三要素(一)

浅谈舞蹈教学中的三要素(一)

浅谈舞蹈教学中的三要素(一)
浅谈舞蹈教学中的三要素(一)

浅谈舞蹈教学中的三要素(一)

摘要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舞蹈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紧抓“趣”“情”“美”三要素,就能提高审美教育的效果,完成舞蹈教学的任务。审美教育对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审美教育舞蹈教育趣情美舞蹈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舞蹈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记忆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对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作用。一切表演艺术都遵循这样一个公式:审美效应=创作+表演+欣赏。作为从事舞蹈教学的教师都应当懂得:以优秀的创作节目和优秀的舞蹈表演艺术奉献给具有较高欣赏水平的对象,才能获得最美好的审美效应。系统论的奠基人贝塔朗菲曾指出: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机械总和。按照这个定律进行合理的优化组合就能产生整体效应,获得1十1>2的优化效果。如何将系统论最优化的观点、定律应用于审美教育过程中呢?笔者认为,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审美教育,在“趣”“情”“美”三要素中完成舞蹈教学任务。一、“趣”是打开舞蹈殿堂的钥匙舞蹈教学首先要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产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要用准确规范、优美动人的舞蹈示范来感染学生,并充分运用各种形式与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兴趣。以中国古典舞的身韵课为例,“身韵”的提法兼有身法和韵律的双重含义,包含着形神兼备、内外统一的要求。身韵课细腻地解剖了每一动的前因后果及其内外的紧密联系,让学生们感动,上身韵课便进入到一种特别的状态,这时,半抑制状态的大脑便开始习惯于随着肢体的动作而运动起来,这就是动作意识。身韵课实为心韵课,它练的是心。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一目的,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请古筝老师临场伴奏,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时,学生们立即感觉到了身体、气息、内心的节奏都高度统一在一种韵味当中,他们因为受到传统乐器演奏时气氛的感染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们随着优雅的古筝音乐声渐渐活跃起来时,人们才真切地感受到身韵课更深一层的价值。笔者在组合训练中也对学生进行大量的身韵训练等并配上古筝等传统乐器,起到了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目的。教师还可以通过即兴编舞、即兴跳舞等训练形式调动学生的兴趣,要求学生根据所听到的音乐进行即兴创作,尽力让学生寻找听到音乐后的瞬间所产生的感觉。教师要教学生怎样去强化某个点,怎样依附于音乐又跳出音乐。在教学过程中,同学们还可以互相交流、切磋,对此,教师应适时地给予肯定与鼓励,以培养学生们的自信心。在舞蹈教学的最初阶段,基本功和强化技能技巧的训练是很枯燥的,但却是走向艺术王国的必由之路。笔者认为,可以把难度较高、较枯燥的动作放在“趣”中完成,并保持“情”的状态。如“控制组合”在课堂的基础训练中,舞蹈动作是控制在舞姿的停顿上,或者在短暂的动作组合延伸过程中,这就要求舞蹈动作做到技巧高和稳定性强,这项训练一般是将重心放在单腿上完成的优美舞姿,因此做起来就显得非常吃力和枯燥,这时教师应选择以轻松、抒情为基调的音乐旋律,给人以舒展、自如的感觉,从而把枯燥的“控制组合”在感情上予以调节。训练动作中也应有情绪上的控制,不仅要考虑到动作的连续性与稳定性,还需要气韵的流畅。准确的音乐选择能使人闻声而动,这种选择能让学生达到动作的韵律与气息相呼应的目的。随着“兴趣”的建立,教师在课堂上为扩大知识面,可以介绍舞蹈的类别、流派及艺术特点等,并辅之以相应的舞蹈动作,使学生们了解舞蹈类型的文化内蕴、价值取向和其中蕴涵的深层的民族心理等,由此而让学生们在“趣”中得到收获,提高对舞蹈的认识,增强自信心,萌发强烈的求知欲。二、“情”是走向舞蹈美的必经之路阮籍的《乐伦》称“舞以宣情”。舞蹈被称作人类艺术之母。中国古代典籍《毛诗序》说:“情动于衷,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磋叹之;磋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就是将舞蹈视为人们表达内心情感的最古老也最直接、最强烈的艺

术形式,是人们在讲话、感叹、吟诵、歌唱皆不足以表达心中的感情时才生发的。教师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始终强调“情”,“情”可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舞蹈是一种传情达意的艺术形式,没有“情”的舞蹈是空洞的,舞蹈毕竟和杂技、竞技体育不同。情感是动作的内心根据,动作是情感的外在表现形式。与动作紧紧相吻合的音乐形式,在表演性组合训练中能与舞蹈动作有机结合,从而达到一种崇高的艺术境界,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和高雅的文化熏陶。教师可以在舞蹈基训课中选择大量的与动作形式、风格相符合的音乐。

舞蹈艺术概论

舞蹈的审美特征:1、从各种艺术形式所使用物质材料和表现手段的比较中来考察舞蹈与其他艺术不同的审美特征。2、从审美主体(观众)对不同的审美客体(各种艺术作品)的感受特点的比较来看舞蹈和其他艺术的审美特征。3、从各种艺术对客观对象反映的方式和手法的比较看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 舞蹈的艺术特性:1、直觉性 2、动作性 3、节奏性 4、造型性其中,舞蹈动作,一般可大致分为表情性(表现性)动作、说明性(再现性)动作、装饰性联结性动作三类。节奏一般可分为内在节奏和外在节奏。外在节奏又可分为听觉的节奏和视觉的节奏。 舞蹈作品的过程中,其创造性的劳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审美情感的渗入 2、典型化的提炼创造 3、运用专业技巧创造美的形式 舞蹈的空间运动线可分为:斜线(对角线)、竖线(纵线)、横线(平行线)、圆线(弧线)、曲折线(迂回线)等五种。 斜线:一般表现有力的推进、并有延续和纵深感,长于表现开放性,奔驰性的舞蹈。 竖线:具有强劲的运势,使观众产生直接逼来的紧迫感和压力感,长于表现正面前进的舞蹈。 横线:一般表现缓和、稳定、平静自如的情绪。圆线:给人柔和、流畅、匀称和延绵不断的感觉。曲折线:给人活泼、跳荡和游动不稳定的感觉。 舞蹈画面造型,一般可分为:方形、三角形、圆弧形、梯形、棱形等基本图形。 音乐在舞蹈中一般有着三个主要方面的作用:1、描绘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与舞蹈一起共同完成塑造艺术形象的任务。2、对舞蹈所处的客观环境和气氛进行渲染和衬托。3、在舞剧作品中,音乐除了上述的作用外,还要具有明显的戏剧性因素,表现出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在一定程度上担负着交待和展现剧情的任务。 舞蹈在古代社会的功能:1、舞以达欢 2、祭祀与祈祷 3、交流、交谊和择偶 4、健身、习武、象功5、教育(劳动教育、战斗与狩猎教育、礼仪教育)舞蹈在现代社会的功能:1、自娱自乐、抒发情怀2、交流情感、增进友谊 3、增强体质、延长青春4、欣赏愉悦、陶冶情操 5、了解社会、认识世界6、宣传教化、团结鼓劲 根据舞蹈的作用和目的来划分,舞蹈可分为生活舞蹈和艺术舞蹈两大类。生活舞蹈包括:习俗舞蹈(仪式舞蹈)、宗教祭祀舞蹈、社交舞蹈、自娱舞蹈、体育舞蹈、教育舞蹈。艺术舞蹈有三种:一,按风格特点分(古典舞、民间舞、现代舞、当代舞);二,按表现形式分(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舞、歌舞、舞蹈诗、歌舞剧、舞剧);三,按反

浅谈少儿舞蹈的创作(1).

浅谈少儿舞蹈的创作(1) 人类任何有意识的动作,都产生于心灵内在的启示。舞蹈动作是心灵深处之情感世界的形象表白;如古语所谓“心声”、“心华”,佛语所谓“心水”、“心波”所构成的心貌、心境,传介于艺术化了的形体动作,便成之为人类艺术思想及其情感内涵的载体——舞蹈。少年儿童成长发育日日更新的生理特征,以及其五色斑斓梦幻叠彩的心理状态,决定了他们对舞蹈独特的表现特征。作为一名少儿舞蹈的教育及创作工作者,笔者认为:儿童舞蹈从创作规律和创作技法上与成人舞蹈创作有相通之处,但它却更难于成人舞蹈的创作,其主要原因在于儿童舞蹈的创作主体是成人。因此,受生理、心理、文化程度以及家庭社会的影响和制约,使成人与儿童的心理状态有着很大的差距,如何缩短这一差距,这就需要儿童舞蹈创作者熟悉儿童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儿童情趣,爱好和生活习惯等,必须从“童心”出发并以舞蹈的艺术眼光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凝炼生活,直至完成自己的艺术创造。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儿童特点,受孩子们欢迎的好作品,达到教育儿童,并陶冶其情操的目的。一、童心纯真,富于幻想唐代刘长卿有诗句云:“心镜万象生”;即人的思维与感情皆附丽于大千世界、万象自然;而生存游戏于这万象自然中天真无邪的孩子们,更有着丰富多姿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天生的好奇会使他们看到原来空无所有的地方有某种美妙的图象出现,更喜欢模仿自己在某地方看到的景物。儿童清新烂漫,天真活泼,对世界充满清莹、甜柔的爱,爱野地上的小草,花,爱天上的月亮星星,爱天空中游弋飞翔的小鸟、白云,爱江河上跳跃闪映的小鱼、帆影,他们用心灵去拥抱自己喜爱的对象,他们具有求知欲强喜欢模仿,好奇好问,兴趣广泛等等特点。因此儿童舞蹈创作的特殊规律和特点是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状态分不开的。了解儿童生理、心理特点,是创作儿童舞蹈的基本要素,只有努力把握儿童认识客观世界和反映客观世界的特点,洞析儿童微妙的心灵内涵,儿童舞蹈创作者便会得到无竭的启示,便会从在成人看来无足为奇的事物中,产生出无穷的情趣和丰富的想象,并从中捕捉到能用舞蹈形式来表达儿童情趣的舞蹈形象来。二、夸张与变形的舞蹈语言舞蹈艺术来源于生活的启迪,但它所提供的艺术图景却远比生活更突出,更鲜明、更感人。美学家朱彤说:“只有通过虚构进行夸张,才能创造艺术美。”在生活基础上的虚构与夸张,正是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之一,基于这一特征,儿童舞蹈的创作,应该比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集中,显现出更美好、更浪漫的艺术境界。“夸张是创作的基本法则”(高尔基语)。只有创作者真正走进孩子们那极富感染力的内心世界,才会凝炼成在美好生活基础上夸张变形的属于少年儿童心花吐绽的少儿舞蹈语言。但夸张与变形不能忽略形象的准确性,这样才能更好的表现出所要达到的艺术形象。夸张与变形是儿童语言的特征,也是儿童舞蹈表演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因为是适应舞台表演和没有语言作为媒介交流的表演形式,只有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才能让观众从视觉中获得清晰的表情信息。夸张是从生活中提炼与升华,将生活中形体感觉反应扩大化。如喜、惊、冷、痛、看等都需要夸大形体的动态感并予以停顿或强烈的夸张,有的则要将作扩大延伸,如哭笑都要将形体的某个部位动作放大,延长动作线,使形体表情更明确。变形,从对逻辑规定的质实的超越达到形象神

浅谈舞蹈教学方法的运用

浅谈舞蹈教学方法的运用 摘要:文章首先对现有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教学基础设施与师资力量不完善,教学方式存在缺陷以及缺乏完善的教学系统。在此之后则针对现有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即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师资力量建设,完善细化教学方式以及建立完善的舞蹈教学系统。其中在完善细化教学方式中主要强调的是分组教学法。 关键词:分组教学方式;舞蹈教学系统;因材施教 前言: 在大多数的学校中,相较于数语外这类文化课程来说,舞蹈教学大多不被重视,这也使得舞蹈教学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在下文中则对现有的部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1.现有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教学基础设施与师资力量不完善 在现有舞蹈教学存在的所有问题中最基本也是最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教学基本资源的缺乏,具体来说就是教学基础设施与师资力量的不完善。可以说基础设施与师资力量正是教学的基础,基础设施的完善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也可以为老师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能够对教学

起到促进作用,尤其是对于舞蹈方面来说,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否相较于其他学科显得更为重要一些。如果说基础设施对于教学的影响是比较间接的,那么师资力量的影响就绝对是直接的了。师资力量的强大与否直接影响了教学内容与授课质量,其不仅仅对于老师的专业素质有所要求,对于老师的数量也是有所要求的,毕竟再如何优秀的老师再面对数量众多的学生时也有可能存在疏漏之处,而若是能够在教师数量上有所提升,那么教学质量也必定是能够随之上升的。 1.2教学方式存在缺陷 现有舞蹈教学的教学方式,或者说,现有的教学方法是存在缺陷的。现有方式过于死板,对于对舞蹈本身便具有兴趣的学生来说还可以,但是对于那些对舞蹈没有兴趣或者天赋较差的学生来说,现有的方式很难激发他们的兴趣,也很难调动其积极性。而缺乏兴趣的最直接表现就是在课堂上的散漫,走神。由于舞蹈教学相较于数学、语文等文化?n程来说的特殊性,所以某个学生的散漫态度则更容易对周围的学生造成干扰,影响整体的教学质量,这同样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1.3缺乏完善的教学系统 缺乏完善的教学系统是现有的舞蹈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除了十分专业的舞蹈学校之外,几乎所有学校都存在这种问题,尤其是文化课程为主的学校,这个问题更为

舞蹈中的呼吸

舞蹈中的呼吸 教学目的: 1)在基训中运用呼吸,以更好地训练学生软开度。 2)学习舞姿组合《大海啊,故乡》(A)让学生体会呼吸对舞蹈动作的修饰作用。 教学重难点:呼吸与动作的协调配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授新课。 1.舞蹈是以肢体语言塑造艺术形象的一种表现美的艺术。俗话说:“一戳一站一伸手,便知有没有”,所谓“有没有”是指舞蹈有没有艺术性和规范性,今天我们来学习影响舞蹈艺术性和规范性的重要因素——呼吸。舞蹈的呼吸不同于生活中的呼吸,后者平稳均匀,而前者是有弹性,有韵律,有节奏的,有时长,有时短,有时平稳,如何掌握运用呢?是一个坚持不懈的训练过程,现在让我们在压腿组合中初步体会一下在基训中如何运用呼吸。 2.把杆组合《压腿》。 预备:45度面对把杆单手扶把,单背手,小八字脚位。 前压腿:动力腿外开,双腿绷直,身体正对,脊柱拉直,肩线与动力腿成90度,前压时以胯为轴心,上体保持平直,向动力腿折叠。用前额触脚背。 旁压腿:在前压腿的基础上,换手扶把,转体180度,身体与两腿成一个水平面。旁压时,以胯为轴心,上体保持平直,向动力腿折叠。用耳触脚背。 体会运用呼吸:压、呼气;立、吸气(反复练习、体会)。 作用:身体线条更易拉长,动作具有弹性,避免了僵硬和拉伤肌肉,提高了动作质量,更有利于软开度的练习。 3.呼吸在舞蹈表演中同样起着巨大的作用。它使我们的动作更具有了延伸感、韵律感,更富有艺术表现力,下面学习的舞蹈组合《大海啊,故乡》会让大家学习到舞蹈表演中如何运用呼吸。 1)身体的呼吸(吸气时身体拉长展开,呼气时身体收敛内含)。 2)头的呼吸(指头时吸气,低头时呼气,转头时先吸后呼)。 3)手臂的呼吸(手臂波浪时以肩为轴,肘、腕依次向上带动吸气,向下带动呼气,体会手臂连绵不断的延伸感)。 4)造型时的呼气(造型时,身体姿态不动,然后气息流畅自然,不僵硬)。 训练步骤: 1.教师完整示范,并且边示范,边讲解呼吸的运用。 2.训练学生: a.双跪坐,双背手,听音乐,节拍练呼吸,找呼吸时身体的韵律感。 b.练习单一的头的呼吸,然后与身体配合。 c.先练习单臂波浪时的呼吸,再练习双臂波浪时的呼吸,呼吸越深,动作越大,情绪越高。 d.大呼吸后双晃手造型,体会该动作的延伸感(眺望远方),双绷脚坐地展胸腰气息流畅。训练时先把动作揉碎,分解练习,再教单一动作,然后与身体配合,最后配音乐练习组合。 二、小结 今天学习的只是对舞蹈中呼吸的初步了解,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要反复练习,不断深入,直到大家熟练掌握,运用自如。当然这还需要大家的课后练习、巩固。 活动教材:自己准备

自学——互动——训练三要素课堂教学模式

自学——互动——训练三要素课堂教学模式 我一直认为,教无定法,但一定有法,没有操作实践的教学理论是空中楼阁。基于新课改要求,结合学校实际,七年前,我提出了“自学——互动——训练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后来学校一直沿用,并作为教学案的基本框架固定下来,然而,多少年过去了,好像还是停留在原来的认识程度,期间,由于个人工作的原因,已无法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和区域性实践,也没有进一步得到有识之士的指点,现在回过头来,再次进行审视,以期指正。 (一)、模式依据: 1、新课改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以学为主,训练能力,先学后教符合课堂教学的要求。 3、互动交流是课堂的本质。 (二)、模式的界定及程序: 1、自学:方式包括A:学生课前预习。B:学生课堂自学。载体:学案(多媒体)。要求:简短,要求明确,题组设计注重双基。目的:a:为新知识教学做铺垫。b:解决最基本的概念等问题。c:达到对新知识的较整体的感知。d:为下面的互动探究做好知识铺垫。教师作用:导入设置情境,制定自学引领目标,设计自学题组,巡回解决学生问题。组织学生小组内探讨。 2、互动:方式包括:生生、师生互动,全班交流。内

容:a:前面自学基础上不会的、学生解决不了的。b:教师预设的探究题目,师生共同解决或学生自行探究解决。c:教师精讲点拨。程序:定向交流(教师根据预设和巡回发现的学生不会的问题,提出探究题目)(注意课堂的生成和整节课教学目标的结合与调整)——学生讲解(选择接受能力快的同学展示解题思路,教师进行点拨,同时给学生展示的平台)——学生质疑、教师精讲点拨。(培养学生质疑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教师重在方法规律的点拨,进行适当的德育渗透) 3、训练:贯彻当堂达标的原则,形式多样。针对本节课目标,可以巩固训练,可以拓展延伸。师生在训练之前要对本节内容进行总结,点拨方法。训练完成后要进行反馈。载体:多媒体(或作业纸、报告册、配套练习册等)(三)、时间界定:自学(5--10分钟)—互动(15--20分钟)—训练(15--20分钟) (四)、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相信学生通过适当的帮助可以自己学会有关知识,培养自学能力,养成学习习惯,学会学习。 2、学会合作,在自学和互动环节可以发挥小组的作用。 3、合理确立教学容量,目标制定适度、适当,训练题目要精选。 4、注意学科特点,在基本框架下创新,完善教学环节。 5、要关注学生课堂学习表现,关注过程,关注中下游学生。要发挥优生的帮扶作用,提倡分层练习。 6、各学科要形成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的具体模式,

汉代舞蹈的艺术特征

一、艺、技相融,以舞为重 我国古代的“乐”是由诗、歌、曲、舞组成,那么究竟以何为骨干?我国古代的舞论强调没有舞就没有整个乐,真正的乐是以舞的存在而完成的。“乐以舞为主”的观点,深刻积淀着音乐舞蹈起源发展的古老历史。以舞为重是指“舞艺”的分量之“重”,技巧含量之“重”。汉代的舞蹈将舞蹈的舞艺和杂技的技巧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使“舞”更复杂、更惊险、更高难,强化了舞蹈本体的审美特性,这是中国舞蹈的一个“质”的飞跃。 汉代的舞蹈多在音乐、歌舞、杂技、角抵幻术等百戏中演出,艺、技相融,以舞为重的特征也正来源于此。代表的作品为《盘鼓舞》,《盘鼓舞》的主要特征是舞蹈与杂技相结合,舞蹈的特征是通过长袖的舞动,舞姿的“进退曲伸”得以体现;杂技的特点是通过在盘和鼓上的踏蹈腾跳得以表现。“振朱屣于盘樽,奋长袖之飒纚”,“揄皓袖以振策,竦并足而轩跱”,柔和、飘逸、高雅的舞蹈姿态与矫捷、迅猛、惊险的杂技腾跳相结合,舞蹈的柔韧美与杂技的力度感融为一体,技中有艺,艺中有技,刚柔相济,美感丰富,构成了中原汉代舞蹈艺术的一种重要特征。 在艺、技交融的基础上,汉代舞蹈“舞”的语汇和动律也得以丰富和强化,突出地表现在“舞袖”、“舞腰”、“舞足”三个方面。 以袖作舞是汉代舞蹈中常见的舞态,以飞扬的长袖作为舞动的主要手段,为汉代舞增添了蓬勃的生命力。长袖是舞者手臂的延长,舞者运用手臂的暗力将长袖横向甩过头部,在头顶划成一道弧形,另一臂反方向将长袖从体前甩过髀间,这两袖形成一个弧度很大的“S”形;身体的曲线随舞袖而动,同时形成一个弧度较小的“S”形;两个“S”型套在一起,形成一幅极其优美的造型,这一造型每每出现在中原出土的汉代画像石砖中,如郑州新通桥出土的汉画像砖中的长袖舞即典型再现了这一动作造型特征。代表作为《长袖舞》。 “舞腰”在汉代舞蹈中表现的十分突出。腰是身躯的中心枢纽,灵活曲折的转动,既牵动上身,又牵动下肢。中原汉画像中的女乐舞伎均是腰肢纤巧,其舞腰的技巧更是袅娜多姿。有前俯后仰,有左折右倾,有扭腰出胯,有斜冲斜出……丰富多彩的舞腰大大增强了汉代舞蹈的曲线之美。张衡在《舞赋》中写道:“搦纤腰而互折,环倾倚兮低昂。” 舞足的特点主要显示在汉代《盘鼓舞》的表演中。汉代《盘鼓舞》的主要特点是踏盘踏鼓而舞,所以对于足的舞动特别强调。舞者从此鼓盘向彼鼓盘“浮腾”、“纵蹑”,不能有丝毫误差,蹈鼓时需目光集中,灵活敏锐,足足准确,足足响亮。尚且,不仅足的动作要漂亮,足的装饰也特别讲究,穿的“屣”(舞鞋),颜色是鲜艳醒目的朱红或彩色修饰。汉代记述舞蹈的文字中,对舞足的描述多能见到。张衡《西京赋》中有“振朱屣于盘樽”[注:参见[汉]张衡《西京赋》,引自《全后汉文》卷五十一,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764页。],卞兰《许昌宫赋》中有“振华足以却蹈”[注:参见[汉]卞兰《许昌宫赋》,引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浅谈幼儿园舞蹈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a10550792.html, 浅谈幼儿园舞蹈教学 作者:刘莉 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1年第07期 摘要:幼儿舞蹈是幼儿音乐艺术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本文主要围绕幼儿兴趣、音乐、教师素质等因素在幼儿园舞蹈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阐述了在幼儿园如何更好地开展舞蹈教学活动。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兴趣;音乐;教师素质;重要作用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1)07-0199-02 幼儿舞蹈是幼儿音乐艺术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它舞蹈性较强,艺术性较高,又直观形象,生动活泼,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一件好的舞蹈作品,可以陶冶幼儿的性情,使幼儿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还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与教育,从而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现结合近些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兴趣”“音乐”“教师”等因素在幼儿园舞蹈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 兴趣是前提 舞蹈是一种人体艺术,它要求舞者有良好的体形和必要的舞蹈条件,这样就势必要坚持练功,而舞蹈基训又是那么乏味、单调、枯燥,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孩子远离了舞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活动的选择应注重贴近幼儿的生活,更应注重激发幼儿的兴趣。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强有力的动力之一,在各种活动领域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幼儿,兴趣更是可以吸引他们去参加各种活动,思考各种问题,从而发展各种能力。只要幼儿对舞蹈有了兴趣,就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幼儿集中注意,在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下,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帮助幼儿踏上成功之路的第一步。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为幼儿铺下这块奠基石,和孩子们共同打造这把成功之门的钥匙,让他们走向成功、体验快乐。 幼儿从小就具备了学习音乐舞蹈的潜力,如幼儿一听到节奏明快、活泼、优美、抒情的歌曲,马上就会手舞足蹈,摇头晃脑。听到进行曲马上会学解放军,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起步来。幼儿对常接触的熟悉的形象特别感兴趣有很强的表现欲望。但这种对音乐舞蹈的兴趣和欲望不持久易转移,所以老师要通过观察及时发现幼儿对音乐舞蹈的兴趣,保护幼儿兴趣的萌芽,创造条件不断地给予满足,使其稳定并不断地发展。带幼儿到户外散步时,教他们一些有关美丽大自然的小舞蹈,《花开》、《树叶飘飘》、《小鸟飞》、《小蜜蜂忙采蜜》等。这些舞蹈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以及周围熟悉的环境,因此他们很容易理解接受。经常利用短小、生动形象、动作性强的舞蹈来吸引幼儿的兴趣,不仅使他们感到亲切可信,易学易记易模仿,而且也能为他们今后创作舞蹈动作打下基础。

浅谈舞蹈教学中的三要素(一)

浅谈舞蹈教学中的三要素(一) 摘要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舞蹈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紧抓“趣”“情”“美”三要素,就能提高审美教育的效果,完成舞蹈教学的任务。审美教育对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审美教育舞蹈教育趣情美舞蹈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舞蹈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记忆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对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作用。一切表演艺术都遵循这样一个公式:审美效应=创作+表演+欣赏。作为从事舞蹈教学的教师都应当懂得:以优秀的创作节目和优秀的舞蹈表演艺术奉献给具有较高欣赏水平的对象,才能获得最美好的审美效应。系统论的奠基人贝塔朗菲曾指出: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机械总和。按照这个定律进行合理的优化组合就能产生整体效应,获得1十1>2的优化效果。如何将系统论最优化的观点、定律应用于审美教育过程中呢?笔者认为,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审美教育,在“趣”“情”“美”三要素中完成舞蹈教学任务。一、“趣”是打开舞蹈殿堂的钥匙舞蹈教学首先要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产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要用准确规范、优美动人的舞蹈示范来感染学生,并充分运用各种形式与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兴趣。以中国古典舞的身韵课为例,“身韵”的提法兼有身法和韵律的双重含义,包含着形神兼备、内外统一的要求。身韵课细腻地解剖了每一动的前因后果及其内外的紧密联系,让学生们感动,上身韵课便进入到一种特别的状态,这时,半抑制状态的大脑便开始习惯于随着肢体的动作而运动起来,这就是动作意识。身韵课实为心韵课,它练的是心。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一目的,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请古筝老师临场伴奏,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时,学生们立即感觉到了身体、气息、内心的节奏都高度统一在一种韵味当中,他们因为受到传统乐器演奏时气氛的感染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们随着优雅的古筝音乐声渐渐活跃起来时,人们才真切地感受到身韵课更深一层的价值。笔者在组合训练中也对学生进行大量的身韵训练等并配上古筝等传统乐器,起到了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目的。教师还可以通过即兴编舞、即兴跳舞等训练形式调动学生的兴趣,要求学生根据所听到的音乐进行即兴创作,尽力让学生寻找听到音乐后的瞬间所产生的感觉。教师要教学生怎样去强化某个点,怎样依附于音乐又跳出音乐。在教学过程中,同学们还可以互相交流、切磋,对此,教师应适时地给予肯定与鼓励,以培养学生们的自信心。在舞蹈教学的最初阶段,基本功和强化技能技巧的训练是很枯燥的,但却是走向艺术王国的必由之路。笔者认为,可以把难度较高、较枯燥的动作放在“趣”中完成,并保持“情”的状态。如“控制组合”在课堂的基础训练中,舞蹈动作是控制在舞姿的停顿上,或者在短暂的动作组合延伸过程中,这就要求舞蹈动作做到技巧高和稳定性强,这项训练一般是将重心放在单腿上完成的优美舞姿,因此做起来就显得非常吃力和枯燥,这时教师应选择以轻松、抒情为基调的音乐旋律,给人以舒展、自如的感觉,从而把枯燥的“控制组合”在感情上予以调节。训练动作中也应有情绪上的控制,不仅要考虑到动作的连续性与稳定性,还需要气韵的流畅。准确的音乐选择能使人闻声而动,这种选择能让学生达到动作的韵律与气息相呼应的目的。随着“兴趣”的建立,教师在课堂上为扩大知识面,可以介绍舞蹈的类别、流派及艺术特点等,并辅之以相应的舞蹈动作,使学生们了解舞蹈类型的文化内蕴、价值取向和其中蕴涵的深层的民族心理等,由此而让学生们在“趣”中得到收获,提高对舞蹈的认识,增强自信心,萌发强烈的求知欲。二、“情”是走向舞蹈美的必经之路阮籍的《乐伦》称“舞以宣情”。舞蹈被称作人类艺术之母。中国古代典籍《毛诗序》说:“情动于衷,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磋叹之;磋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就是将舞蹈视为人们表达内心情感的最古老也最直接、最强烈的艺

试谈舞蹈教学中呼吸的重要性

试谈舞蹈教学中呼吸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12-07-04T09:00:42.060Z 来源:《科教新时代》2012年6月供稿作者:张国娟[导读] 对于初学者来说,首先要认识舞蹈呼吸的形式、特点,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及运用,这是十分必要的。 阳朔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张国娟【摘要】呼吸是舞蹈生命力的象征。文章论述了呼吸在舞蹈中的重要作用,简述了呼吸的形式、特点和方法的正确应用,表达了舞蹈在作品中的内涵。 【关键词】舞蹈教学;呼吸作用;正确使用;提高美感【中图分类号】G430.12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6-0030-01 人有呼吸才有生命存在,舞蹈有了呼吸才有艺术表现力。舞蹈除了用肢体动作来表现作品,更重要的一点是用呼吸来控制身体帮助四肢完美地做出各种舞姿,从而淋漓尽致地表现舞蹈作品的中心思想。所以呼吸在舞蹈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初学者来说,首先要认识舞蹈呼吸的形式、特点,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及运用,这是十分必要的。舞蹈呼吸和生理呼吸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它是身体的呼吸,是线条的延伸,是动作的连贯只有将生理呼吸和舞蹈呼吸相揉和,才能将生命与艺术的跃动之情极致地表现出来。所以,呼吸、生命、舞蹈是息息相关的。 一、舞蹈呼吸的形式 舞蹈呼吸分为腹式呼吸、胸式呼吸和胸腹式混合呼吸。胸式呼吸是将气在胸腔中酝酿然后呼出,这种呼吸方式感觉气提得较高,显示出精神振奋、激昂饱满的神态口中,而腹式呼吸则是把气沉到腹腔,经过很深的酝酿然后呼出表现出沉稳安静的神态,细腻干净的动作。舞蹈呼吸中,吸气是为“起范儿“做准备提气可提高人体的重心,屏气能帮助人体收紧和戛然停止,呼气则是为了放松身体,为下一次吸气做准备。呼吸通过快慢、强弱、均衡等变化可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和思想。短促有力的呼吸表现出舞蹈的热情奔放、旋转自如、动作紧凑、步法矫健等风格特点。如,塔吉克族舞蹈(山鹰之邦),蒙古族舞蹈《奔腾》中的快板部分节奏较慢、舒缓、悠扬的舞蹈则是长线条的呼吸将气息输送到肢体的每一个细胞,使动作的柔、韧‘延伸扩张等得以体现表现出情爱、思念,回忆、缠绵等心理动态,如蒙古族女子舞蹈(顶碗》藏族舞蹈《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中的慢板部分。 二、舞蹈呼吸的特点 中国古典舞的呼吸特点:以气一作为外部姿态的动力动作讲究气平、气匀、气稳以求意稳、心稳、动作稳让内在呼吸的感觉从身体的中段开始一直贯穿到指尖,脚尖,使舞蹈的动作和韵律流畅自如洒脱稳健、刚劲有力行云流水、连绵不断。比如,舞蹈(踏歌)踏地而歌,一跺一踢手袖相连,双袖飞舞,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体现出”气一在舞姿中的流动感,形成了点与线呼应,使气息流畅贯穿于整个舞蹈作品之中。汉族民间舞蹈的呼吸特点:快吸气、保持气息、慢呼气。呼吸使动作的放与收、动与静、强与弱形成鲜明对比,使外在动作瞬间转为内在的韵律将风格、节奏、情感融为一体。比如,东北秧歌中的踢步组合快速踢出和收回时,快吸气落脚时屏气;移动重心时,慢呼气。里绕花时快吸气里绕花结束时,屏气压手腕经下弧线时,慢呼气。通过呼吸的运用,使踢步配合里绕花动作充分体现出东北秧歌民、俏、浪“的风格特点。藏族舞蹈的呼吸特点:慢吸气,慢呼气。由于高原环境及生活习惯的影响呼吸深而慢,带有压抑感和负重感形成了藏族舞蹈慢吸慢呼的特点。比如,弦子组合音乐曲调悠扬动听舞蹈动律松弛优美,流畅自如因此呼吸便有了延绵不断的连贯性和控制性,表现出动人的优美感。现代舞的呼吸特点:现代舞的表演是建立在以呼吸为支点的收放技术上,以脊椎为运动的轴心和支柱,以盆骨的推动为动力。它的动作是以全身为表现基础充分利用地心引力及地面反作用力,使力量的运用产生新的支点如运用坠落或回复姿势的舞步,躯干的紧张放松与呼吸之间密切配合,由内而外,随着心意与情感,身体姿态与线条任意发展,是自身随心所欲的一种表现。无任何限制,没有民族色彩,但具有自由、开放、冒险、求新的特征。 三、舞蹈呼吸在教学中的准确运用 舞蹈中正确的呼吸方法吸气时,腹部肌肉处于良性的紧张状态,既不向里紧收也不向外挺出,同时使胸腔向两旁扩展呼气时肋间肌,辅助肌和横隔膜向下松,并向里收,小腹仍保持良性收紧,使形体始终处于自然可控的状态。在舞蹈教学中,首先要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对气息进行规范、系统、有计划的训练,使气息贯穿于动作之间的连接,使舞姿运动连绵不断,用内在的气感受身体的内空间与外空间的关系,体会身体对空间的占有。其次要明确呼吸对舞者的肌肉能力、关节活动、节奏间歇的指挥和抑制作用比如,反映高兴和激动时呼吸状态表现为慢吸、快呼,产生的舞蹈情绪动作是眉开眼笑、手舞足蹈反映恐惧和惊吓时,呼吸状态表现为快吸,慢呼,产生舞蹈情绪的动作是眼睛睁大、目瞪口呆身体蜷缩后退反映忧愁和悲伤时,呼吸状态是慢呼慢吸产生出的舞蹈情绪动作是嘴角下弯、目光无神。另外要正确运用呼吸『如在跳跃、翻滚、托举等动作训练时尤其在大跳过程中双脚推地、离地、产生爆发力时,要快速吸气身体在空中运行和变换姿态造型时,采取控制呼吸,动作完成落地后,再呼气旋转时,吸气、提气和屏气要贯穿整个动作的始终,直到完成旋转动作后再呼气从而增加旋转的动力和稳定性在姿态性控制动作或组合时,采用慢吸、屏气、慢呼的呼吸方法,有助于延长动作的平衡时间,使动作更具有美感。动作是舞蹈的外部基础呼吸是舞蹈的内在动力。在舞蹈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使学生熟悉舞蹈呼吸的形式、特点更要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并准确地运用只有将呼吸与动作完美结合,做到形神兼备才能表现出舞蹈语汇的质感和情感,才能使肢体动作更丰满、更具有张力,舞蹈也更具有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作为幼师班学生必须掌握成年人舞蹈的呼吸准确运用,而且还要知道幼儿舞蹈的特点、形式、正确教学舞蹈,这样才能提高舞蹈教学质量。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三个基本要素

简述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基本要素 论文摘要: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不仅仅限于考试成绩而是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去考虑。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教学管理中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作用,是推动和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保证。对课堂教学评价不应仅限于“考试成绩”而应该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去考虑。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等七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因此,制定教学目标是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考虑本学科的教学特点,并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二、教学内容 我国的教育学中一般认为“课程是有计划有系统的教学内容,是一系列教学科目的总和。它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所规定和表达的教学内容”。所以,课堂教学首先是有计划的教学内容,是要传授给学生一定的知识和一定的技能。课堂上采取的各种方法,诸如形象比喻、实验演示、以及多媒体课件的应用等都是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去理解、记忆、应用所学的知识。活跃的课堂有助于学生的思考与交流,但是,片面的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离开基础知识的所谓提高能力只不过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教学理念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学习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师不是传播知识的机器,而是科学道路上的引路人。在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进行着知识的交流,还有着情感上的交流。教师对所教学科的热爱,对新知识的渴求都在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动力。如果一位教师不喜爱所教的学科,又怎么能把这门学科的奇光异彩展现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没有严谨求实的教学作风,又怎能引导学生养成探索求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互教互学的过程,教师不要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要用心去贴

探讨古典舞身韵课对舞蹈教学的意义及实践分析

探讨古典舞身韵课对舞蹈教学的意义及实践分析 时间:2014-01-11 17:06 来源:发表吧作者:黄源点击: 15 次摘要:我国的古典舞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中的艺术结晶,在我国的舞蹈历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被称为舞蹈界的艺术典范。古典舞凝聚中华民族舞蹈艺术的精髓和民族审美风范于一体,诞生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由于其是戏曲与舞蹈相结合的产物,被称为"戏曲舞蹈"。"身韵"作为古典舞教学中的一门课程,使中国古典舞的训练形式逐渐趋向规范化和舞种化。因此,本文针对古典舞身韵课队舞蹈教学的意义及实践进行分析。 关键词:古典舞;身韵;舞蹈教学;意义 中国古典舞是在我国民间传统的舞蹈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在经过传承、精炼以及整理下,构成了我国传统具有古典特色的独特的舞蹈艺术形式,自身具有时代性和历史性的特点,是以汇总具有典范意义和古典风格特色的舞蹈,其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延续与发展。古典舞中的精髓"身韵"也随着其发展而不断的得到完善,日趋体系化。身韵的构建,保证了古典舞审美内核与理论基础的稳定,并形成了运动系统,使古典舞摆脱了戏曲舞蹈的形式。 1古典舞身韵课队舞蹈教学训练的基本要素 古典舞身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形和神。神指的是对内在感情进行表达的重要手段,形指的是古典舞外部的舞蹈工作。实现神与形的互相结合,达到神形兼备的目的,进而将古典舞动作的艺术魅力进行展现。身形主要体现出外在舞蹈动作。"身"主要指身体,"形"指的是舞蹈的姿势和造型。简单来说,身行主要来源于社会生活,但是是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不是对社会生活进行完全的照搬和模拟。其是对艺术中人物形象进行塑造、对人的内心活动进行提示的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法,是古代舞蹈艺术家智慧的结晶。在对学生进行身韵教学时,最重要的是对学生的"身形"特征进行捕捉,对"神韵"进行表现。进行身韵训练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动作的内外合一、启承转合以及身形兼备的动作要领进行培养,以腰作为核心技术。形态和神韵不同,所表达出来的风格特性也就不同。因此,需要建立一套与之互相适应的方法、形式进行训练,达到内外统一、身心兼用、形神兼备的境界。另外,要准确抓住最核心的元素,为了将身韵的"形神兼备"动作进行体现,需要注重运用好形、神、劲、律等动作,并掌握其之间的关系,最终实现形神兼备、内外统一的教学效果。 2古典舞身韵课队舞蹈教学的意义及实践 2.1身韵课"元素"在舞蹈教学过程中的意义 中国古典舞作为一种具有民族文化精神的舞蹈,"身韵"的出现帮助古典舞确定了立身之本,摆脱了戏曲舞蹈的形式,从原来的戏曲程式动作中将"元素"化的动作提炼出来,从元素的角度出发,从韵律入手。例如古典舞中的"青龙探爪"、"云肩转腰"以及"燕子穿林"等千变万化的动作和"身韵"中的"提、含、沉、靠、腆、移"等"元素"体现出来。提炼、发展以及运用元素,是进行身韵训练的有效方法。此外,"元素"还含有要素的含义。中国古典舞的"身韵元素"与此相同,本质上存在有区别,发现其中存在的共通性和差异性,能够使其在崭新的排列与组合中得到新的意义。将中国古典舞身韵中的七种元素进行融合、排列,就能够发生"化学"反应。例如,身韵中的"提、沉"元素主要对人体的自然呼吸进行严格、规范的训练,

幼儿舞蹈教学的指导方法

幼儿舞蹈教学的指导方法 【摘要】舞蹈是幼儿园艺术的教育内容之一,是在音乐的伴奏下根据音乐的性质,以动作姿态来表现音乐形象的一种形式。幼儿受到自身音乐感受能力、表现能力、知识经验等的制约,需要成人通过游戏等多种方式使其初步体验舞蹈。 【关键词】幼儿舞蹈教学艺术教育指导方法 舞蹈是幼儿喜爱的活动,我国伟大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曾指出:大凡健康的幼儿无论是游戏、散步或工作、学习,他们本能地会唱唱歌,会表现舞蹈的韵律,这就需要我们在生活中随机性地去观察、引导孩子,这样来自于大自然、生活中的音乐活动孩子才会表现出特殊的兴趣与情感,从而满足孩子自我表现的需要,提高能力,丰富孩子的生活。那该如何使得幼儿舞蹈以幼儿发展为本,促进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注重活动的过程,强调幼儿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幼儿舞蹈教育向积极有序、健康的方向发展的角度出发呢?我在实践中谈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1.理解、感受舞蹈作品 1.1 理解、感受舞蹈作品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因此理解、感受舞蹈作品必须以感性认识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更多地依赖于直观的、生动的、鲜明的形象。而教材中有的舞蹈,如《采茶》等只有曲调,没有歌词,只有笼统的标题,幼儿不理解动作代表的意思,以及动作之间的相互联系,比较孤立、缺乏趣味性,幼儿不易记住动作顺序。幼儿学习时只会模仿地做出一个个动作,思维、想象不活跃,面部表情僵硬,不知道所表达的内容。这样的舞蹈作品在幼儿眼前不是直观可见的实物形象。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千方百计想办法,让幼儿通过视觉直观和听觉直观的共同感知活动,伴随着启发性、形象性的语言,为幼儿提供想象的内容,让幼儿感知、获得一个比较清晰的形象。这样幼儿才能逐步投入到作品的意境中,才能进行联想和想象,才能感受作品,幼儿的感受力提高了就会表现舞蹈内容了。 在引导幼儿感知舞蹈作品时要注意,要充分利用幼儿观察的敏锐性。老师提的问题要有目的性、系统性、准确性和敏锐性。每次让幼儿感受都需要有要求,而且只能有一个要求,使幼儿的思维始终处在积极紧张的状态中。开始提的问题要提笼统的大问题,逐步提小的问题,因幼儿感受力发展的规律是对作品先有一个笼统的整体的感受,反复的欣赏就能有进一步的感受,欣赏越多,感受得越细微、越深入、越全面。如:《新疆舞》时,开始的第一、二次欣赏老师的表演后,我便开始提问:“你看到老师做了什么动作?”第三、四次欣赏又再次提问:“老师做了什么动作,是怎么做的?”第五、六次欣赏后又提问:“什么时候变成双圈?什么时候又回到原位?怎么变的?用什么动作变的?”同时提的问题更要精确。只有这样,通过我们的引导孩子的表现才会是准确的、丰富的。

研究论文:谈民族民间舞教学中“呼吸”的运用与培养

学科教育论文 谈民族民间舞教学中“呼吸”的运用与 培养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渊源古老,文化本质深厚,是最具代表人民真实情感的舞种。舞蹈时,除了通过抑扬顿挫的肢体外在表达,呼吸长短的运用与培养也是极为重要的。运用呼吸使之融合到每一个肢体的动律、体态、节奏及感觉中去,将呼吸的运动规律与肢体动作的运动规律,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最终将这一和谐的、完美的肢体美贯穿到舞蹈中体现其特有的民族舞蹈性格。 一、呼吸在民间舞中的特点 民间舞中的呼吸,吸气是为“起范儿”做准备,提气可提高人体的重心,屏气能帮助人体收紧和戛然停止,呼气则是为了放松身体,为下一次吸气做准备。同时呼吸的快慢、强弱、均衡等变化,也可以表现出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情感表达。用短促有力的呼吸,表现舞蹈的动作紧凑、步法矫健、热情奔放等风格特点;用长线条的呼吸将气息输送到肢体的每一个细胞,使动作有柔、韧;延伸、

扩张,得以体现动作舒缓、悠扬的舞蹈,表现出情爱、思念、回忆、缠绵等心理动态。呼吸作用于舞蹈当中,它所展现的是我们内心对舞蹈的感受,表现了舞者内心思绪的内涵,两者相互作用。使观者和舞者达成共鸣,让观者感受到舞者的律动,就像在感受自己的呼吸一样。 二、不同民间舞中呼吸的运用 中国民间舞蹈,因地域气候、人文的不同,各民族的思想习性各具差异,形成不同的舞蹈风格,也孕育了不同舞蹈呼吸的特点。 (一)汉族舞蹈中呼吸蕴含的风俗情感 汉族民间舞蹈中,动作的起范儿要用吸气,动作结束复原宜用呼气,吸气时细如雨丝,呼气时不知不觉。这不仅是一种自然反映,而且有助于舞蹈者心理上和动作上的美感。如东北秧歌中,呼吸使踢步交替花配合的放与收,形成鲜明对比,充分表现东北秧歌“哏、俏、浪”的特点。胶州秧歌快速吸气、停顿、慢吐气,体现胶州秧歌拧、碾、抻、韧。再如花鼓灯讲究“溜得起、刹得住”。 (二)蒙古族气息折射出的豪放坦荡

课堂教学的三大要素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

课堂教学的三大要素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 一、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 一、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教师、学生、教学信息、教学媒体。 教师既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也是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学 信息是教学内容及相关要求的反映;教学媒体是教学信息的载体和学习的工具。 二、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 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是: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素质全面的教师;学生在教学 中的良好状态;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恰当的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 三、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评判标准

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评判标准是:预设性目标与生成性目标的统一;学生群体的共性 发展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发展的统一;学生即时性发展与延时性发展的统一;学生发展与 教师专业发展的统一.。 (一)时间模式:15+30(即教师讲15分钟,学生活动30分钟)(二)组织形式:自学为主、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探究讨论、小组参与。(三)表现形式:举手积极,声音洪亮;讨论热烈,辩论激烈;争问抢答,气氛活跃;多种角度,创新。 (四)五个特点:扎实、真实、充实、丰实、平实。 四、有效课堂教学的六大主要特征 有效课堂教学的六大主要特征是:能合理设计并充分实现课堂教 学目标;有适切的教学 策略;学生处于最佳投入状态;具有畅通的师生沟通渠道;具备良好的课堂管理方式;拥

有优化的教学环境. 五、有效课堂要把握的“六个度”: (一)是参与度-—学生主动,积极参与;(二)是亲合度-—师生平等,合作交流;(三) 是自由度-—课堂宽松,和谐自然;(四)是整合度-—知识、方法、能力目标;(五)是练 习度-—引领发现,体验实践;(六)是延展度-—着眼关注社会生活。 六、有效课堂教学要八注意: 目标——学科学习元素目标一定要实在; 主体——不是教师跟着学生走;探究——应选择适当内容;合作——应注意形式和效果的统一;结尾——是“问号”不是“句号”;活动——但不仅仅是课堂游戏;多媒体——是辅助不是装饰,也不是预演;评价——仅有一味赏识是不够的。

浅析舞蹈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

浅析舞蹈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 摘要:舞蹈教学正在不断完善与发展,当下在舞蹈教学中提倡改变以往的教学单一模式,但是一直以来古典艺术以及传统文化是舞蹈教学中值得重视的内容,可以为舞蹈教学提供更好的文化基础,同时也是对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是有好处的。让学生可以在掌握舞蹈方面的技能以及知识的同时,也能在文化认知方面得到提升以及进步。文章对舞蹈教学以及传统文化之间的融合进行探讨,希望对舞蹈教学的进步有帮助。 关键词:舞蹈教学;传统文化;融合 教学改革正处于不断深化中,西方文化在国内正在逐渐渗透,这对教学改革也是带来诸多的影响,更是对传统文化的强烈冲击。舞蹈是艺术类的课程,在教学实践中要以传统文化作为重要的基础,在现代化教学不断推广的同时加入传统文化,可以让舞蹈教学的实施中,学生一方面可以受到舞蹈艺术的全面感染,同时也是让舞蹈教学中学生得到传统文化的渲染。 一、舞蹈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内在价值 舞蹈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出素质超高的舞蹈类人才,促进国内民众的文化生活进步,也是让民族文化得到良好的传承,取得更好的艺术成果。实现舞蹈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充分融合,可以对传统文化中的诸多精髓进行挖掘,并将传统文化的真正内涵凸显出来,对文化传承的实际价值进行彰显。因此在舞蹈教学中适当结合教材内容以及教学内容,对教学质量实施深化改革,并促进教学效果的整体提升,对传统文化进行进一步的发扬,让时代价值与民族特征融合起来,用舞蹈对民族的艺术内涵进行诠释。这样的方式下,也是借助文化内涵让舞蹈具备更高的价值。舞蹈课程的主要开设意义就是让学生在舞蹈方面更具备专业性,这样可以通过教育向社会输出专业的舞蹈类人才。因此在舞蹈教学中需要告诉重视对传统文化的融入以及渗透,对舞蹈教学的更深层次内涵进行彰显,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将古典艺术渗透进实际教学中。传统舞蹈有着自身的特点以及优势,在民族特征中有着诸多的正能量被蕴含其中,同时也是有着积极向上的文化品质。 二、传统文化融入到舞蹈教学中的路径 (一)加强对舞蹈教育的文化熏陶

少儿舞蹈的艺术特征和社会功能

少儿舞蹈的艺术特征和社会功能 准确把握儿童舞蹈创作的艺术特征。儿童舞蹈艺术是舞蹈艺术中的一种,它不但贴近儿童的生活,而且处处闪耀着儿童的心理特征,散发着充满真、善、美的童心体验和审美追求,给儿童一种强烈的新奇感、诱惑感和亲近感,从而在儿童中形成一种追求美感的共鸣。凡是清新悦目、动人心弦的好作品,无不透射着童趣性、童知性、童幻性和童乐性的完美统一。 童趣性即儿童的兴趣、情趣。它是吸引儿童注意力培养儿童观察水平,审美水平,启迪儿童参与愿望的重要因素。所谓兴趣是指探究或从事某种事物和活动时的意识倾向,这种倾向又是和一定的情感体验联系的,在儿童艺术舞蹈活动中如何突出趣味性呢?首先应注意选材的趣味性,其次应讲究舞蹈语汇的趣味性。 童知性是儿童在习舞过程中把握感知事物。在儿童艺术活动中“知识性”是一个广义的概念,重点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儿童舞蹈重所表现出的儿童感知事物的方式、特点,二是舞蹈艺术本身内涵的知识性因素。我认为儿童舞蹈中的知识性的内容是以“爱”的方式,“模仿”的方式,和舞蹈艺术本身所包含的地域性文化,民族民间习俗等文化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心理素质、知识结构。 童幻性则是体现儿童的自我世界的璀璨绚丽,是儿童行为在思维领域中的艺术化反映。童幻性通常是界定儿童舞蹈艺术的最显著的标志,因为幻想(又称憧憬)往往是儿童心灵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在儿童幻想题材的舞蹈艺术中,他们能够象鸟一样在天空中飞翔,能够在地穴中作统领蚂蚁的大王,能够是穿行于太空的外星小超人。儿童幻想过程中真实而强烈的情感体现和对于想象情景直接表露的特点,正是儿童舞蹈艺术形象的依托,是构成儿童舞蹈艺术特色的基础。在儿童舞蹈活动中的幻想既是沟通儿童与万物交流的桥梁,又是产生夸张、变形、谐趣、幽默等艺术形式的重要手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