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填空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填空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填空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填空

地理必修2

1、(1)农业革命之前,人口增长极为___________;农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速度___________;工业革命以后,人口增长_____________。

(2)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

原始型: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传统型: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现代型: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3)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首先是率的转变。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模式是__ 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世界是型,我国是型。

2、(1)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

(2

3、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受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

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最大。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4、(1)主要功能区的比较:

(2)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能力。影响付租能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

请画出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注意横、纵坐标的意义)

5、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关系是城市等级越低,服务种类就越,服务范围就越;城市等级越高,服务种类就越,服务范围就越。

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相距较;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相距较_____。6、(1)城市化的3个主要表现为、、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是。它体现了发展水平。

(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特点比较:

发展中国家:起步,发展;水平;发展;处于期和期阶段。发达国家:起步;水平;出现现象;处于期阶段。

7、农业主要区位因素有自然因素(包括、、、),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决定农业活动的类型和规模的重要因素是。

8、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洲的、、。作物以为主(其习性是好暖喜湿)。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是。

(1)分析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

①气候以为主,夏季高温多雨;②地势,适宜水田管理;③水源

④人口,劳动力;⑤人地,饮食习惯以为主;

⑥水稻生产历史

(2)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

①经营(生产规模);②单产,商品率;③机械化和科技水平;④水利工程量。

9、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面向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________、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乌克兰等,农场一般是经营。我国主要分布在、等地,农场一般是经营。农作物以、为主。

(1)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特点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

①自然条件;②交通运输;③市场;④地人;⑤机械化水平;⑥农业科学技术

10、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面向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有大面积的、气候区)。生产对象是、。(1)大牧场放牧业特点的生产规模,商品率,专业化程度。

(2)分析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

①气候,草类;②地人,土地;③距离海港,交通。

11、乳畜业是一种面向________________的农业地域类型,产品是及其制品。

(1)乳畜业的主要特点商品率,机械化程度,集约化程度,多分布在周围。(2)分析西欧乳畜业的区位条件

①气候,适合___________的生长;②_________水平高,生活习惯影响,对乳畜产品需求量。

12、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有、、、、、、等。

13、(1)分析德国鲁尔区发展的区位特点

A、;

B、;

C、;

D、;

E、。

(2)分析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

A、生产结构;鲁尔区的五大传统工业部门分别是、、、

、。

B、煤炭的能源地位;

C、世界性钢铁;

D、的冲击;

E、用地、环境

(3)鲁尔区综合整治措施

A、;

B、;

C、;

D、。

14、美国“硅谷”发展的区位条件:

A、;

B、;

C、;

D、;

E、;

F、。

15、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其比较

16、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扩展,

例如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的是湖南__________。

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密度的影响大,山区比平原地区交通运输线路,商业网点分布密度比平原地区。

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位置也有影响,很多商业网点以为原则,建立在。

17、人地关系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

18、人类是环境的组成部分,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从环境中获取

和;另一方面人类的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的要排放到环境中去。

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在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

19、从全球范围看,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过分消耗带来的环境影响。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较发达地区(其原因是:环境承受和的双重压力;经济、技术水平_______;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问题,是在的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的过程中解决。

20、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______________又不危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持续发展(基础)、持续发展(条件)、持续发展(目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系统。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原则、原则、原则。

21、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的原因是:

A、;

B、;

C、。

22、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途径是 _________________

循环经济在工业中的表现形式是

循环经济在农业中主要表现为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人口的数量变化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 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记忆] 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70亿人口日”(2010/10/31);中国13亿人口(2005/1/6)。[记忆] 3、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理解记忆) 时期人口变化特点原因 农业革命之前 ` 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慢 生产力水平低,死亡率高 农业革命期间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较快 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条 件改善,寿命提高 工业革命开始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生产力、生活质量不断改 善,死亡率逐渐降低 4、20世纪以来特别过去100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理解记忆) 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

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理解记忆) 6、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理解记忆) ) 措施:发达国家鼓励生育,引进外来移民发展中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7、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记忆) 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8、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记忆)

式 模式) 特 点 出生率 · 高 高 高 低 死亡率 高 高 低 低 自然增长率 极低 较低 高 低 人口增长 极为缓慢 快速增长 | 零增长或负增长 生产力水平 ???→?不断增长 分布 热带原始森林等地区的落后民族 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亚、非、拉等洲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如意大利、匈牙利、瑞典等)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如韩国、新加坡等) 9、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记忆]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讲解整理版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 ★2.世界人口增长特点(课本P2~3图1.2,1.3) ⑴时间特点:不断增长,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原因是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方式的 进步 ⑵地区差异:发达国家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增长缓慢;一些国家的人口数量还会逐渐减少,如:俄罗斯,德国,日本。原因:生产力水平高,良好的社会福利制度、生育观念转变 发展中国家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快。二战后,亚洲、 非洲、拉丁美洲人口增长很快的原因:①政治上的独立②民族经济的发展③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④人口死亡率下降。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 ★1.人口增长模式的构成、类型及特点(课本P5图1.6) 构成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判断方法 类型原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均﹥3% 及型低自然增长率 特点传统高出生率,低死亡率,自然增长率﹥1% 型高自然增长率 现代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出生率和死亡率较低,自 型低自然增长率然增长率﹤1% ★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课本P6~7)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地区差异影响人口增长模式 转变的因素 ⑴20世纪50年代后,发达国家进入现代型⑴生产力水平是根 ⑵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由传本原因 统型向现代型转变⑵国家政策⑶社

⑶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会福利 型的过渡阶段⑷文化观念⑸宗⑷中国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已基本教信仰 实现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⑹自然环境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填空(含答案)0

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复习知识点填空 必修一第六章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 一、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1. 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细胞的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 的效率越低。 2. 细胞核的控制能力制约细胞的长大。 二、细胞的增殖 1.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其中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三、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1.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一个细胞周 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具有细胞周期, 而减数分裂、无丝分裂不能周而复始地进行,所以不具有细胞周期。 注:①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②分裂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 ③分裂间期长,分裂期短;④不同生物或同一生物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周期长短不同。 2. 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1)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NA 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结果:DNA 分子加倍;染色体数不变(一条染色体含有 2 条染色单体)(2)分裂期 前期:①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②核仁解体、核膜逐渐消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

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并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 末期:①纺锤体、染色体消失②核膜、核仁重现③细胞质分裂 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比较: 动物细胞植物细胞 前期:由两组中心粒发出由细胞两极发出 不 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的星射线构成纺锤体的纺锤丝构成纺锤体 同 末期:由细胞膜向内凹陷把亲代细由细胞板形成细胞壁把亲代点 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胞缢裂成两个子细胞细胞分成两个子细胞 相同分裂过程基本相同,染色体变化规律相同,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分裂末期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 4、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 数目的变化: 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染色体变化(2N )2N→2N 2N 2N 4N 4N→2N DNA 变化(2C)2C→4C 4C 4C 4C 4C→2C 染色单体变化0→4N 4N 4N 0 0 DNA数目 染色体数目 4N 4N 2N 2N 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5、有丝分裂的意义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 1 次,细胞分裂 1 次,分裂结果是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子细胞具有和亲代细胞相同形态相同大小的染色体。 这保证了亲代与子代细胞间的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四、无丝分裂 1、特点:在分裂过程中,没有染色体和纺锤体等结构的出现(有DNA 的复制) 2、举例:蛙的红细胞等。

高中会考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填空题汇总

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课标要求】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一、古代中国农业 1、耕作方式: ①原始社会:“刀耕火种” ②春秋战国:(牛耕在春秋末年兴起,是我国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③汉代:普及全国,二牛抬杠(西汉)→一牛挽犁(东汉) ④唐代:出现了结构更完备的(耕犁基本定型)。 2、土地制度: ①原始社会:土地集体公有制 ②商周:(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 ③战国后:封建土地私有制 3、不利农业发展的因素:①赋税沉重:②徭役繁重; ③土地兼并:“贫者无立锥之地”(根本原因:的存在) 4、水利事业: ①传说英雄:治水 ②著名工程:(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四川成都平原,“天府之国”); 郑国渠(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筑); 西域(西北地区)的特色灌溉工程,使干旱地区得到灌溉。 ③治理黄河:东汉治黄河,基本解除了黄河水患。 ④灌溉工具:翻车(三国)、筒车(唐代) 5、认识:是中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二、古代中国手工业 1、经营形态: ①家庭手工业(田庄手工业):自然经济的基本单位 ②:产品工艺高,不入市场 ③私营手工业:产品流入市场

四、古代中国经济政策 1、重农抑商政策 (1)含义:又叫“重本弃末”,重视发展,限制发展的政策。 (2)来历: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后历代封建王朝沿用 (3)目的 ①根本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巩固封建统治。 ②直接目的:为了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4)历代措施:(了解即可) 秦:①统一货币、度量衡;②对经济管理全面、具体、严密 汉:①加重赋税征收;②盐铁官营制度;③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社会地位 唐:设官市,严格管制明清:“海禁”政策 (5)后果: 积极作用(封建社会前期以积极作用为主) ①经济上:推动,从而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 ②政治上:有利于安定人心,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封建国家政治稳定。 消极影响(明清后以消极作用为主) ①阻碍了的发展; ②阻碍了,违背了历史潮流。 2、“海禁”政策 (1)含义:两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2)根本原因(目的):是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免受威胁,自给自足的是 这两种政策(重农抑商、海禁)产生和存在的共同经济基础。 3、后果: 。 五、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 1、产生:以后,产生于江南地区的部门。 2、标志:关系。 3、表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受值”;发展缓慢。 4、缓慢发展的原因: 根本原因:始终占主导地位(国内市场狭小); 直接原因:封建制度及其经济政策的影响(政策和政策) 封建传统观念习俗的影响(资金流向买房置地); 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课标要求】 (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关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3)探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1、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时间及标志:后,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二知识点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1999.10.12,世界60亿人口日;2005.1.6,中国13亿人口;至2008年,世界总人口已达67亿。2.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3.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4.人口数量变化原因:①生产力水平;②医疗水平;③政策;④传统观念;⑤社会保障体系;⑥婚姻制度;⑦教育水平;⑧宗教信仰。5.人口增长的时空差异:①时间差异: ②空间差异: 6.趋势: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发达国家人口总数将较为稳定,有的国家将出现负增长;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相对缓慢。 7.中国人口问题:①人口老龄化严重(因为医疗、计划生育);②人口性别比例失调;③人口素质较低。应对措施: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②弘扬尊老爱老的传统,关心照顾老年人。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2.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 3.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新加坡、韩国、古巴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机械增长)。【辨识:人口流动,范围更大,包括人口迁移;短期。如出差、上学、度假、探亲】2.人口迁移: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最小单位为县市);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3.在世界六大洲中,那些始终是人口迁入区:北美洲、大洋洲;哪些时候总是人口迁出区:亚洲、非洲;二战前迁出,二战后迁入:欧洲;二战前迁入,二战后迁出:拉丁美洲。4.分类:⑴、国际人口迁移 ①概念: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②⑵、国内人口迁移 ①概念: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②A、古代: B、现代 5.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完整word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二、三单元练习题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题2分,共80分) 1.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经历了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废井田,开阡陌”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 B.铁农具、牛耕的出现 C.地主阶级力量壮大,倡导变法D.百家争鸣推动了思想的解放2.为了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我国政府取消了长期实行的农业税。历史上我国农业税的起征时间是( ) 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 C.两汉时期 D.隋唐时期3.“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描写的是() A A 4.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朱陈村》一诗中写道:“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 机杼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从该诗中你能得到关于唐代的正确认识不包括 .. ...( ) A.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和耕畜B.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和生活 C.生产产品主要用于市场交换D.男耕女织,手工业与农业结合5.与“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观点不一致的是() 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 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C“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D.“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6.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和民众衣食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是() A.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开始形成B.商品经济繁荣,社会上广泛使用纸币 C.经济作物广泛种植,麻布成为民众主要服装和被褥原料 D.玉米、甘薯逐渐成为米、面之外新的主食品种7.近几年,广东海洋考古队在我国南海某处打捞起来的古代沉船中,发现了大量白瓷、青花瓷、珐琅彩等瓷器。请推断,这一沉船事件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一个时期() B、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8.有一关于西汉历史的电视剧,一些剧情发生在都城长安的“市”里。下列关于该剧有关西汉“市”的场 景,哪项不符合 ...当时的历史实况( ) A.“市”的四周建有高大围墙B.“市”门内外店铺林立 C.“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D.“市”门白天定时开关 9.“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这段史料反映了明代苏州( ) A.早期雇佣工人的情况B.机户的情况 C.小商贩的情况 D.机房的情况 10.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描写的苏州盛泽镇上的施复夫妇,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雇人织绸……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由小说所描写的情景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施复夫妇是机户②当时江南一些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③ 明代手工业还较落后④ 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A、①③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 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材料反映的信息不包括 ...( ) A.长安城商业发展范围扩大B.长安城内的夜市非常繁华 C.住宅区内出现了商业活动D.唐政府设立了新商业特区 12.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很大的发展变化,其商业活动已不限制在市内。有一本专门介绍这种商业活动变化的书籍,请你从下列各项中选出一个比较合适的书名 ( ) A.《东京城的辉煌》B.《西京城的衰落》C.《汴河两岸好风光》D.《坊墙去除利工商》 13.在2007年央视的开篇大剧《贞观长歌》选取了唐初贞观年间的历史画面,艺术地再现了“贞观之治”的历史。假如你生活在贞观年间的长安,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A、可以在逛夜市时品尝各种小吃 B、邻居的一个远房亲戚在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担任长官 C、在私家店铺中边喝酒边呤咏白居易的《琵琶行》 D、去东市和西市逛街时碰到了波斯、大食的商人 14.下列各项反映上层建筑阻碍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有( ) ①政府严格限制手工工场规模② 政府屡申重农抑商政策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人口的变化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和共同决定 2、回顾历史,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最根本原因是 3、世界人口增长的最快速时期是 4、目前各大洲人口数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5、目前各大洲人口增长速度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6、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 7、二战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速的主要原因是 8、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口增长缓慢的原因 9、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这会带来什么问题 10、自然增长率= 11、人口增长模式的三类型(按发展顺序) 12、原始型的特点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传统型的特点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现代型的特点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13、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为;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处于阶段 14、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和 15、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和 16、19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总特点是;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 17、二战后,由人口迁出地变为人口迁入地;由人口迁入地变为人口迁出地 18、我国人口迁移,80年代中期以前的特点,方向;80年代中期以后的方向,原因。 19、新中国成立后,始终是人口迁出地的省份 20、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 2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2、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因素中,是主要因素 23、我国古代出现三次人口南迁,主要原因与有关 24、环境对人口的容量是有限度的,这种限度可以用表示,重要指标是 25、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比的是,与环境人口容量成反比的是 26、“木桶效应”揭示,决定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数量是最的资源 27、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叫

2020年高一地理必修2知识点总结

2020年高一地理必修2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10年来人口增长 历史时期人类的生产劳动人口数量和增长情况人口变化的原因 农业革命之前主要从事采集和狩猎人口数量化少,增长缓慢人 们获取食物的水平低,抵御疾病和灾难水平差,死亡率高 农业革命至工业革命期间利用简单的工具从事农业活动人口数 量增多,增长速度加快耕作和灌溉技术发展,食物供应变得稳定而可靠,死亡率下降 工业革命以后工业生产活动迅速扩大和发展人口数量继续增加,增长速度更加迅猛用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人类持续壮大着改造自然的 水平,人们能获得充足的食物和完善的医疗服务,死亡率降低 2、人口自然增长最根本因素: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决定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差异 自然增长率水平人口增长特点及成因今后变化趋势 发达国家保持较低水平受生育观点、生活质量、社会经济发展 水平影响,增长缓慢今后几十年,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一些国家还 会逐渐减少

发展中国家水平较高因为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生 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人口 增长速度将趋缓,但人口数量还将增加 中国水平较低增长缓慢人口基数大 4、人口的发展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 适合。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5、人口增长模式与相对应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人口问题 历原始低增长阶段——“高高低”模式——原始型人口增长过 快 史加速增长阶段———“高低高”模式——传统型—————— 儿童比重过大 轨增长减缓阶段——人口增长缓慢 迹低速增长阶段——“低低低”模式——现代型——————— 人口老龄化 6、影响人口模式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自然环境、社会福利、文化观点 7、为什么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尚未进入现代型? 生产力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社会制度。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人口的迁移 1、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复习提纲(含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复习提纲(含练习题及答案) 人口数量的变化 人口数量的变化由该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数量及该地区人口迁移数量构成。 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程度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此外,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害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 一、人口自然增长率 以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死亡率】作为人口自然增减变化的衡量指标。 只要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人口就是在增加的,反之则是人口在减少。 二、人口增长模式 1.分类: 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 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 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 2.人口增长模式变化(由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的原因分析: 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首先转变的是死亡率的下降,实现最终转变是出生率的下降。 转变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中的人口死亡率并不都是降低的。人口增长模式进入现代型的国家或地区,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进一步增长,世代更替变缓,人口年龄结构呈现老年型,即老年人口比重大,而老年人口的死亡率一般较高。 3.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 (1)根据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判断 在进行人口增长模式判断时,无论题目提供的是哪种资料,我们都可以通过资料得出该地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高低,进而进行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如下图) ①原始型:出生率、死亡率均在3%左右,自然增长率在1%以下。

②传统型:出生率一般在3%左右,死亡率在1%以上,自然增长率在2% 左右。 ③现代型:出生率、死亡率一般都在1%左右,自然增长率 通常在1%以下,接近0,甚至是负值。 注: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多为现代型,发展中国家多为传统型。 (2)根据所处历史发展阶段判断 一般地,农业社会及其以前属于原始型;工业化初期属于传统型;后工业化时期属于现代型。(3)根据人口增长特征判断 原始型是“高—高—低”型;传统型是“高—低—高”型;现代型是“低—低—低”型。 (4)根据国家或地区的生产力水平: 发达国家是现代型(经济发展水平高,社会福利好,养老制度完善,社会文化水平高); 发展中国家是传统型(经济发展水平低,对劳动力需求大,宗教影响等); 原始型出现在落后的原始部落。 中国、古巴等发展中国家人口也进入了现代型; 中国实行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人口提前进入了现代型。 一般宗教影响下的国家或地区是较难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因为宗教为了扩展影响力,一般不会限制生育,例如印度。 【跟踪训练】

高一地理必修2 知识点总结(全)

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 必修2 1.1人口的数量变化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记忆] 3、一个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4、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理解记忆 增长速度常见人口问题影响人口政策典型国家举例 发达国家缓慢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社会负担重鼓励生育和移民俄罗斯、德国、日本 发展中国家快人口增长过快就业困难,环境压力大计划生育中国、印度、巴基斯坦5、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记忆 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6、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记忆 人口模式特点 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7、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记忆]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 8、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和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记忆] 1.2人口的空间变化 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记忆] 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 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4、人口迁移的意义[理解] 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5、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理解记忆] 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 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6、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记忆] (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 1.3人口的合理容量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填空Word版

必修二《政治生活》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1、国家是__________的工具,_________是国家的根本属性。我国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__________领导的、以__________为基础的 _____________ 的社会主义国家。”_____________是我国的_______,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中 _________的制度。 2、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根本不同于_________ 掌握的_______,对占人口_______的______实行______,对________ 敌视和破坏__________的_______实行_______。 3、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在我国,人民民主具有_________和 ___________。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现在________享有_______的________,而且表现在_________的__________。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_________的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保障,人民能够 _____________,也表现在随着_______的发展和_______的进步,广大人们的_______得到日益充分的 _______。 4、我们的全部政治生活,是以依法行使________、履行________为_____和______。 5、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________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和________国家 权力机关代表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是公民________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________ 和__________的______和________。 6、政治自由。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自由”。人民参与____________,充分表达自己的______,这是人民行使__________ 权利的__________,是社会主义_______的_________。 7、公民的监督权是指______有监督一切_________ 和_________的权利。它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 8、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维护_________和_________;遵守___________, 维护国家______、______和________;服______和参加_______组织。 9、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 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填空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1)演变过程:经历了从_______到________的演变过程。前者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后者从________时期开始,长期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演变原因——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 传说中神农氏创制_____教导民众耕作;________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开始采用铁农具和牛耕技术;___代铁制农具数量大大超过前代,出现曲柄锄和大镰和___犁、_______犁等先进的耕作方式;唐代江东(长江中下游)出现曲辕犁。综观中国古代农具和生产技术的演变,多为量的增加,质的突破不多,长期以来农业耕作技术没有________的进步。 2、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 (1)过程:夏商西周时期,实行土地国有制;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私田大量出现。战国时期_____变法废除井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打破了土地国有制度。此后,私有土地一直呈上升趋势,土地私有制成为传统社会中主要的土地制度。 (2)特点: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是两个最基本的阶级。①地主占有大量土地,通过_____的方式剥削农民。农民在土地上艰辛劳动,只能获得耕作收获的很少一部分。②土地_________,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 (3)影响:①___________导致耕者无其田,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并且往往激起民众暴动。②“_____”的理念和要求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经济意识中十分重要的内容。 3、以____________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1、春秋战国以前,手工业由官府经营,即所谓“工商食官”。春秋战国以后,“工商食官”制度瓦解,形成_____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等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的格局。______手工业由官府直接经营,长期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统治地位。私营手工业由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一种____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很少进入市场。________和_________紧密结合的自然经济,是古代中国社会经济的根本特征。 2、以西汉“工官”制度为例说明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的利弊。 利:利用国家权力,征调最优秀的工匠,控制最上等的原料,产品大多十分精美。 弊:①产品主要供____专用和____私用,使得水准较高的手工业技术局限于为______服务,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②实行_____制度,_____没有人身自由,劳动积极性受到严重束缚;③行业间相互_____,新技术难以推广,技术工艺的传承是封闭性的,往往导致失传。 3、在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纺织原料最初用的是___和___。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有出土文物表明,约在四五千年已出现了丝织物的生产。秦汉以后,中国丝织生产进入兴盛时期。汉代丝织品经过_______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中国因此被称为“_____”。唐代中期以后,随着城市和________的发展,私营纺织作坊兴起。___代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___代在一些纺织业发达的地区还出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 4、(1)冶铜技术:_______时期是我国青铜器铸造业高度发展的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_____时掌握了青铜防锈蚀的技术。(2)冶铁炼钢技术:_____晚期出现人工冶炼铁器。战国中期炼钢和淬火工艺已经有所发展。________时推行铁业官营制度。汉代冶铁开始使用_____做燃料,供风形式经历了自然通风到_______鼓风然后又发展到_______鼓风的进步。东汉初,南阳太守_____创造出以水力为动力的鼓风装置,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5、早期的瓷器又称原始青瓷,是一种____。从____中期到____晚期,是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东汉末期墓葬中,出土了____瓷器。___代制瓷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除越窑的青瓷享有盛名外,____窑的白瓷制作精美。江西______和四川大邑的白瓷也十分著名。唐代晚期,长沙_____窑首创釉下彩绘,并且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清代____年间出现了粉彩瓷器工艺并在_____年间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1、中国古代的商品生产和转运贸易:汉代商运活跃。唐代商旅往来频繁。宋元时期,_____商运发展迅速,中国商品远销到东亚、南亚、西亚以及东欧和北非等地区。明代,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会馆的出现,与按地域结成的_____有关。其中,___商和___商的势力最为强大。 2、古代中国“市”的发展:(1)___代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2)___代的市作为集中贸易地,有专门的管理机构。(3)_____时期出现了民间集市“草市”,政府设立“草市尉”等官职施行经济管理。(4)___代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商业中心,还出现了___市。(5)___代的“市”不再有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不再封闭在政府规定的墙垣之内,而是分散于宅屋之间;原本不许设立市的城郊和乡村也出现了“市”;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视;草市、夜市更加繁荣,草市内还有完备的饮食设施。 3、_____时期,有的城市已经表现出商业集中的趋势。___代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商业中心已经形成。唐朝除长安、洛阳最为繁盛外,_____也是“雄富冠天下”。宋代都市商业繁盛,_____夜市三更结束,晓市五更又开,此外还有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清代繁华的都市有_____、汉口镇、_____镇、_____镇、朱仙镇等。 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1、重农抑商政策(1)提出:_____时期的____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2)含义:重农抑商,或者说“重本抑末”、“强本弱末”、“进本退末”都是强调发展____,限制_____和______的发展。(3)目的:根本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外也有政治文化方面的考虑。(4)具体表现(抑商):出台歧视商人的规定;以国家行政手段打击富商大贾;征收____;实行____制度限制从商的行业部门;禁奢侈;对城市商业经济进行严格管理和限制,如限制“市”的时间、地点、派官员进行监督等。(5)评价:(1)有助于稳定_____经济;(2)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压抑,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长期得不到正常的发育。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2、为了防范外国侵略势力的骚扰,明清王朝长期推行_____政策,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限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从而扼杀了中国对外贸易进步的可能性,成为资本主义萌 芽发展缓慢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1.1人口的数量变化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记忆] 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70亿人口日”(2010/10/31);中国13亿人口(2005/1/6)。[记忆] 4、20世纪以来特别过去100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理解记忆) 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理解记忆) 6 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特 点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 10、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世界 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记忆] 口诀:欧(北)美摩登全“现代”,亚非拉发展忙“过渡”,发展中国家占多数,世界只好先“过渡” 1.2人口的空间变化 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记忆] 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 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 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 世界人口迁移口诀:二战前,旧到新,一去不返乡 二战后,发展到发达,打工挣钱回故乡 5、人口迁移的意义[理解] 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6、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理解记忆] 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1.1人口的数量变化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记忆] 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70亿人口日”(2010/10/31);中国13亿人口(2005/1/6)。[记忆] 4、20世纪以来特别过去100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理解记忆) 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理解记忆) 6、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理解记忆) 措施:发达国家鼓励生育,引进外来移民 发展中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7、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记忆) 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特 点 9、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记忆]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 10、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世 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记忆] 口诀:欧(北)美摩登全“现代”,亚非拉发展忙“过渡”,发展中国家占多数,世界只好先“过渡” 1.2人口的空间变化 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记忆] 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 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 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 3、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比较: [记忆] 世界人口迁移口诀:二战前,旧到新,一去不返乡二战后,发展到发达,打工挣钱回故乡 4、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记忆] 5、人口迁移的意义[理解] 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6、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理解记忆] 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填空

地理必修2 1、(1)农业革命之前,人口增长极为___________;农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速度___________;工业革命以后,人口增长_____________。 (2)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 原始型: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传统型: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现代型: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3)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首先是率的转变。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模式是__ 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世界是型,我国是型。 2、(1)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 (2 3、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受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 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最大。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4、(1)主要功能区的比较: (2)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能力。影响付租能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 请画出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注意横、纵坐标的意义) 5、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关系是城市等级越低,服务种类就越,服务范围就越;城市等级越高,服务种类就越,服务范围就越。 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相距较;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相距较_____。6、(1)城市化的3个主要表现为、、 。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是。它体现了发展水平。 (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特点比较: 发展中国家:起步,发展;水平;发展;处于期和期阶段。发达国家:起步;水平;出现现象;处于期阶段。

7、农业主要区位因素有自然因素(包括、、、),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决定农业活动的类型和规模的重要因素是。 8、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洲的、、。作物以为主(其习性是好暖喜湿)。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是。 (1)分析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 ①气候以为主,夏季高温多雨;②地势,适宜水田管理;③水源 ④人口,劳动力;⑤人地,饮食习惯以为主; ⑥水稻生产历史 (2)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 ①经营(生产规模);②单产,商品率;③机械化和科技水平;④水利工程量。 9、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面向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________、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乌克兰等,农场一般是经营。我国主要分布在、等地,农场一般是经营。农作物以、为主。 (1)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特点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 ①自然条件;②交通运输;③市场;④地人;⑤机械化水平;⑥农业科学技术 10、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面向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有大面积的、气候区)。生产对象是、。(1)大牧场放牧业特点的生产规模,商品率,专业化程度。 (2)分析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 ①气候,草类;②地人,土地;③距离海港,交通。 11、乳畜业是一种面向________________的农业地域类型,产品是及其制品。 (1)乳畜业的主要特点商品率,机械化程度,集约化程度,多分布在周围。(2)分析西欧乳畜业的区位条件 ①气候,适合___________的生长;②_________水平高,生活习惯影响,对乳畜产品需求量。 12、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有、、、、、、等。

高中历史必修二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历 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3个小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现在农村的小块田地里,你偶尔仍能看到农民用铁犁牛耕(或用驴耕)耕作的场 景。中国古代农民用铁犁牛耕最早出现在 A .夏朝商朝时期 B .春秋战国时期 C .汉朝时期 D .唐朝时期 2.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① 个体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② 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生活所需和交纳赋税 ③ 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已生产 ④ 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3.下列生产工具,按用途划分,不同于...其它各项的是 A .杜诗水排 B .高转筒车 C .马钧翻车 D .风力水车 4.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官营、私营手工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官营手工业生产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代表着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B .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C .官营手工业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生产效率低下,弊端丛生 D .私营手工业兴起于春秋战国,后来从中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 5.“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造成这种 现象的原因是: A .土地兼并 B .重农抑商 C .闭关政策 D .贫富分化 6.春秋末期,鲁国某贵族拥有封地300亩,另开垦荒地200亩。按当时的规定,他应向国家交税的田亩数是 A .100亩 B .200亩 C .300亩 D .500亩 7.刘邦即位之初曾下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其夫人吕后当政时强调:“市井之子孙不得为官仕吏”。这说明西汉初年实行的是 A .休养生息政策 B .限制商人的政策 C .禁止经商的 D .反腐倡廉的政 策 8.如果你是生活在唐朝的商人,你来到长安,能够进行的商贸活动有 ①可以到西市与波斯、大食商人进行交易 ②为了财产安全,你将大部分金银储存在柜坊 ③你通过设在长安的市舶使进行对外贸易 ④你通过飞钱方法,可以回老家再将钱取出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9.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很大的发展变化,其商业活动已不限制在市内。有一本专门介绍这种商业活动变化的书籍,请你从下列各项中选出一个比较合适的书名 A .《东京城的辉煌》 B .《西京城的衰落》 C .《汴河两岸好风光》 D .《坊墙去除利工商》 10.20XX 年11月11日,在英国伦敦一家拍卖行中,一个粉彩镂空瓷瓶(彩瓷的一种)以5160万英镑(约5.5亿人民币) 的天价成交,创下中国艺术品在全球拍卖的最高价格。该瓷瓶的制造年代最有可能在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清朝 11. 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 .手工业的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 B .农业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富裕劳动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