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教育学整理资料

学前教育学整理资料

学前教育学整理资料
学前教育学整理资料

第一章教育的基本概念

一.(背)教育概念: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性活动

教育指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二.(背)学校教育(即狭义教育):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依据一定的社会

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进行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

影响活动,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活

动。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的物质资源

(1)教育者(2009.4):凡是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人以及对教育活动承担教育责

任的人都是教育者。

(2)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是接受教育的人。

(3)教育内容: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所传递的信息,没有教育内容也无从产生教育活动。

四.教育的功能:教育的宏观功能——促进社会发展

教育的微观功能——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1)人的个体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年到老年身心有规律的变化过程。五.(背)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1. .教育的发展急剧增长

2. 教育体制和结构显著变化

3. 教育的内涵扩大

4. 教育作用愈加重要

5. 教育的不平等依然存在。

(背)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1. 全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方向

2. 提倡终身教育

3. 倡导教育的民主化

4. 教育的现代化

5. 教育与社会紧密交叉、相互影响、相互联系

6.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决策的先导

补:有时间看下:1.教育现代化: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在教育上的反映,是教育整体的变革。包括教育制度、教育结构、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手段等方面的变革,其中教育观念现代化是核心。

2.全民教育:指保证每个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且必须事实上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以普及义务教育实行之。

3. 终身教育:指人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都需要受到各种教育,接受教育应是从生到死永不休止的,它在时间上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在空间上贯通了学校、社会和家庭的界限,打破了教育为学校系统所垄断,改变了前半生受教育,后半生工作的模式。

第二章学前教育与社会因素

一、物质环境与学前教育:物质环境是指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气候、山河、海洋、空气、

水等为天然环境;城市、农村的建设,工作劳动环境条件,个

人居住条件等为人工环境

物质环境是学前教育存在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必备条件。

二.(背)精神环境: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信息

(1)对学前儿童最具影响力的精神环境包括:1.父母及家庭成员的表率,家庭生活气氛

2.居住环境中的人际关系及情调

3.社会环境中的道德水准和文化生活

4.托儿所、幼儿园的园风,直接教育者的品德修养等

三.(了解)经济是教育的基础:1. 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2. 经济发展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3. 经济发展引发的经济结构和变革影响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4. 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和手段

四.(了解)现代教育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1. 现代教育是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的重要条件

2. 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必要因素

工业社会初期——主要为工作的母亲照管儿童

工业社会——不限于看护儿童,对儿童施行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教育

现代社会初期——以发展儿童智力为中心

现代社会(20世纪80年代以后)——促进儿童身体的,情绪的、智能的和社会性的

全面发展

五.政治对教育的影响(政治与教育的关系):1. 政治对教育目的的影响

2. 政治对教育制度的影响

3. 政治对教育财政的影响

六.(看)我国文化传统对教育的影响作用:=对教育的目标及人才标准的影响

=对教育认识论和教育方法论的影响

=对个体的发展方面的影响

七.(背)我国人口现状对教育之影响:=现状

=趋势

21世纪人口将平稳增长,人口城镇化速度加快,

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独生子女数量不断增加。

=人口状况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人口增长快,分布不均,农村人口比例大

=措施

八.(背)人的个体社会化: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交互作用过程中,

通过学习与内化而形成社会所期待的及其应承担的角色,

并相应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

第三章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一、(背)儿童发展的含义:儿童的发展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

规律地进行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儿童发展包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身体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1)生理发展是指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心理发

展是指儿童的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

二、与儿童发展有关的因素:1、遗传决定论2、环境决定论3、辩证地客观地认识

(1)(选择)“成熟势力说”的创始人是——格塞尔洛克的——“白板说”

“回忆说”的提出者是——柏拉图华生的——“教育万能论”

(2)(了解)环境决定论强调后天影响对心理发展的作用,儿童发展的原因在于后天,在于教育。他们否认了遗传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夸大了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三.(背)个体发展的特征:

浙师大 教育研究方法考试整理(2012上半年)

教育科研方法(2012) 一、教育研究的过程 从科学方法的一致性,从研究过程提供的基本的、系统的要素看,可分为5个步骤: 确定问题------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推导结论 二、 (一)教育研究的效度:指结论能被明确解释的程度(内在效度)和结论的普遍性(外在效度)。内在效度:是指研究结果能被明确解释的程度。外在效度:是指研究结果能被推广到其他总体条件、时间和背景中的程度。 (二)教育研究的信度:研究的前后一致性以及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重复。内在信度:指在给定的相同条件下,资料收集、分析和解释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一致。外在信度:涉及的是一个独立的研究者能否在相同或相似的背景下重复研究。 (辨析题): 1、内在效度高的实验,外在效度也一定高。(错) 内在效度指研究的结果能被明确解释的程度。外在效度表明研究结果的可推广程度,即研究结果是否被正确地应用到其他研究情境、其他条件及其他时间、地点、总体中去的程度。内在效度决定了研究结果的解释,没有内在效度的实验研究是没有价值的。所以,内在效度是外在效度的前提,但是内在效度高,外在效度不一定高,有时候,内在效度高,外在效度反而低。 2、为达到外在效度,结果必须能推广到许多不同的人群和条件中去?(错,科教) 外在效度依赖于特定研究工作的条件及目的。研究的效度只是一个度的问题,事实上也不可能得到纯粹的内在或外在效度,提高内在效度的企图可能降低外在效度,反之亦然。研究者需要求得一种平衡,使某一结果得到合理的解释,又具有某种程度的推广价值。 3、没有信度也就没有效度(对) 信度是效度的一个必要的保证,也就是说,一项研究不可能没有信度却有效度。如果一项研究是不可靠的,我们就不可能有信心去解释结果,并将它推广到其他的人群和条件中去。从本质上说,信度和效度共同构成了研究的可靠性。 4、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1)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一个测量工具要有效度必须有信度,没有信度就没有效度;但是有了信度不一定有效度。 (2)信度低,效度不可能高。因为如果测量的数据不准确,也并不能有效地说明所研究的对象。 (3)信度高,效度未必高。例如,如果我们准确地测量出某人的经济收入,也未必能够说明他的消费水平。 (4)效度低,信度很可能高。例如,即是一项研究未能说明社会流动的原因,但它很有可能很精确很可靠地调查各个时期各种类型的人的流动数量。 (5)效度高,信度也必然高。 三、教育研究的分类方法(给出一个实例,能判断是属于哪类研究?选择) 1、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基于研究的目标或目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基础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扩展知识,为现有学科的知识体系增添新的东西。 应用研究的基本目的是解决当下的实际问题。 2、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基于研究的方法——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用文字来描述现象。主要是描述性的说明;倾向于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关心的是研究对象在自然情境中,对事物已经发生或已经存在的意义的理解、看法和体验,而不注重对象的操作行为和反应。定量研究:用数字和量度来描述现象。注重结果,更强调标准研究程序和预先设计,企图对同类问题作广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行动研究和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试卷1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行动研究和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 与分析)-试卷1 (总分:5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3,分数:46.00) 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行动研究一词最早是由( )等人提出来的。 (分数:2.00) A.柯勒√ B.勒温 C.寇利 D.艾略特 解析: 3.20世纪60年代中期,受实证主义的影响,行动研究曾沉寂一时。后经( )等人的努力,在西方社会再度崛起。 (分数:2.00) A.柯勒 B.勒温 C.寇利 D.艾略特√ 解析: 4.在行动研究中,被研究者是研究的( )。 (分数:2.00) A.主体√ B.客体 C.对象 D.手段 解析: 5.在行动研究中,研究者扮演的只是一个( )的角色,帮助参与者确认和定义研究的问题、对分析和解决问题提供自己的思考角度。 (分数:2.00) A.主体 B.客体 C.触媒√ D.对象 解析: 6.下列关于教育行动研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分数:2.00) A.专业研究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共同参与 B.是对具体教育情境的研究 C.目的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 D.以改进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取向 解析:

7.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不包括( )。 (分数:2.00) A.为行动研究 B.在行动中研究 C.由行动者研究 D.研究行动者√ 解析: 8.下列属于行动研究法优点的是( )。 (分数:2.00) A.适应性和灵活性 B.评价的持续性和反馈的及时性 C.较强的实践性与参与性 D.以上都是√ 解析: 9.下列不属于行动研究法缺点的是( )。 (分数:2.00) A.不够正规 B.难以广泛地搜集资料√ C.对研究条件的控制不严密 D.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程度不高 解析: 10.在行动中研究,是指行动研究的情境与方式,表明行动研究的环境是( )。 (分数:2.00) A.人为控制情境 B.实验室环境 C.实际工作情境√ D.以上都不对 解析: 11.为行动而研究,这表明教育行动研究的目的具有( )。 (分数:2.00) A.针对性 B.实用性√ C.即时性 D.计划性 解析: 12.教育行动研究比较适合( )采用。 (分数:2.00) A.研究者 B.专家学者 C.中小学教师√ D.行政领导 解析: 13.教育行动研究强调评价的持续性,即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 )贯穿于整个研究过程。(分数:2.00) A.总结性评价√ B.过程性评价 C.预测性评价 D.初始评价 解析:

《学前教育学》各章节重点内容

学前教育学课后习题整理 第一章、导论: 1、学前教育是指从出生到入小学前(六岁前)儿童的教育。 2、学前教育学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我国的学前教育学是研究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条件下对初生至六岁前儿童进行教育的规律的科学。 3、学前教育主要研究的是什么问题,我们该如何研究这些问题?学前教育的研究内容——儿童观的演变与发展;教育观的形成与变革;学前教育的目标与任务;学前教育课程的种类与评价;幼儿游戏的价值与指导;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与原则;幼儿教师的素养与培养。研究方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 5、福禄培尔对学前教育的贡献:1.建立了学前教育机构;2.设计了一套游戏与作业材料,并研究了已有的学前教育思想和理论;3.系统地阐明了幼儿园的基本原理和教学方法;4.培训了第一批幼儿园教师;他对学前教育的贡献,推动了各国幼儿园的建立,并使学前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主要的学前教育思想有以下各点:(1.教育应当适应儿童的发展,他认为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实现儿童的天然禀赋。(2.教育是以儿童的自我活动为基础。(3.游戏有重要的教育价值。福禄贝尔某些教育思想,如强调儿童的自我发展,实现自然禀赋,忽视教育的作用,是不够正确的,但他对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6、蒙台梭利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述评: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1.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教师的任务在于提供一个环

境。合适的环境要具备以下要素:(1)自由的气氛(2)结构和秩序(3)丰富的感觉刺激(4)拥有符合儿童身心发展需要,体现对儿童的教育要求,包含有丰富教育内容的教具材料。2.注重感官训练,并设计发展感官的教学材料(重视感觉教育)。3.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和自我教育4.教师的作用。评价: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也受到不少批评,主要是指责她的教育偏重智能而较忽视幼儿情感的陶冶,忽视幼儿的社会化活动;其感觉教育教具脱离幼儿的实际生活,过于狭隘、呆板,操作法过于机械等。然而,尽管如此,蒙台梭利教育的伟大功绩、对世界幼儿教育的巨大贡献是不可否认的,她的理论的基本精神,特别是重视幼儿身心发展特点、重视幼儿的自主性和自我学习,重视环境的作用,以及她对教师作用的观点等等,无论在蒙泰梭利时代还是今天,都具有不衰的生命力。7、陈鹤琴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现实意义:他的主张:(1)他主张幼稚园要注意儿童的健康,培养儿童良好的习惯;(2)主张幼稚园应有充分而适当的设备,并与家庭合作教育儿童;(3)主张幼稚园的课程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实施单元教学,采用游戏方法,游戏符合幼儿年龄特征;(4)主张多在户外活动。 第二章、学前儿童观 1、儿童观是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的总和,涉及儿童的特点与能力、地位与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和成因、教育同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2、儿童观主要有哪几种?(7种)

考研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整理

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整理 一、教育研究概述 (一)教育研究的界说—— 1.教育研究的含义: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 2.意义:①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②改善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改革;③完善和发展教育理论;增强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 3.教育研究的类型:(1)价值研究与事实研究(2)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3)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二)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 (1)直觉观察时期:从古希腊至16世纪,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前,教育研究方法论是在朴素唯物论基础上的直觉观察时期,具有朴素性和自发性的特点;采用观察法以及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思维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并形成理论;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 (2)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初,以经验论(培根)和唯理论(笛卡尔,试图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是康德)两个派别的形成以及实践中重思辨、逻辑和分析为基本特征;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并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实验方法”;(3)形成独立学科时期:20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构成教育研究方法体系的大部分方法是从其它学科移植而来的;教育研究方法理论中的两个基本派别进步

派与传统派、实证的与思辨的、实用的与理论的进一步分道扬镳,各自的发展研究为方法论的发展开拓了新领域;受西方哲学非理性主义、唯科学主义思潮及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影响;教育科学领域内分科的学科研究方法也同时取得显著进展;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还受到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论的和心理学及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两个方面因素的直接影响; (4)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的变革: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科学哲学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冲破了对科学理论的静态的逻辑分析,把对方法论的研究同科学发展的历史联系起来;科学对自然和社会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深入;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科学研究课题的复杂性、综合性在日益加强,科学研究手段日益复杂、精密,科学研究成为集体的、综合的事业; (三)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及问题 1.特征:①重经验描述,缺乏理论概括②重先王之道,遵循历史传统③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脱节④思维方式整齐划一、整体直观; 2.现状:①研究的主体在不断地扩大;②研究的范畴在不断拓展;③研究的问题意识增强;④研究角度和方法多元化; 3.存在问题:①多元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没有得到重视;②定性和定量的综合研究不够;③从个人经验出发的感悟性、思辨性研究依旧占据教育研究的主流,应加强科学实证性;④不善于吸收利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 (四)教育研究的主要趋势——①自然化、生态化②综合化(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多变量实验设计)③多文化趋势④现代化;

幼儿教育学复习习题文档

《幼儿教育学》第一章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学前教育理论以独立的学科出现在欧洲的时间是() 19世纪初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20世纪末 2、被誉为“幼儿园之父”的教育家是() 行知福禄贝尔卢梭蒙台梭利 3、被誉为20世纪初的“幼儿园改革家”的是() 马卡连柯卢梭福禄贝尔蒙台梭利 4、20世纪30年代,我国幼教界有“南北”之称,即指有鹤琴,有() 汉良之洞雪门宗林 5、我国幼儿园是对()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 6 2 3 4 6、1903年中国第一个幼儿社会教育机构在()成立 武昌 7、在蒙台梭利学校里任教的教师有三个教学任务,分别为() 观察指导、示、准备 观察指导、准备教具、创设环境 制定教育目标、准备教具、示 制定教育目标、创设环境、示 8“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是()提出的。 皮亚杰鹤琴行知杜威 9、皮亚杰把儿童智力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它们依次是() 前运算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前运算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10、()提出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一切观念都来自后天的经验,而不存在什么天赋 夸美纽斯卢梭洛克福禄贝尔

二、名词解释 1、幼儿教育 2、白板说 3、教育 三、简答题 1、简述皮亚杰的儿童认识发展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2、简述幼儿教育的意义 3、行知认为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他主的“六大解放“包含哪些容? 4、如何看待幼儿教师的体罚行为? 5、比较福禄贝尔与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异同 《幼儿教育学》第二章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是我国一贯的教育方针 重点发展全面发展局部发展智力发展 2、()是教育目的在学龄前儿童阶段的具体化。 学前教育目标学前教育手段学前教育启蒙学前教育容 3、学前教育的实质就是() 综合教育启蒙教育独立性教育适宜性教育 4、我国幼儿园通常不要求在学前阶段教孩子写字这符合() 独立自主性原则发展适宜性原则保教结合原则综合性原则 5、活动性原则要求学前教育以活动为主,并以活动贯穿整个教育过程,这里的活动主 要指() 教师设计和指导的活动儿童主动积极的活动儿童的自选活动儿童的游戏活 动 6、在幼儿园实践中某些教师认为幼儿进餐、睡眠、茶点等是保育,只有上课才是传授 知识,发展智力的唯一途径,不注意利用各环节的教育价值‘这种做法违反了()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的原则重视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原则 尊重儿童原则实践性原则 7、幼儿园教育的任务是()

学前教育,学科专业知识整理(一)讲解学习

学前教育,学科专业知识整理(一)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 一、幼儿园课程的内涵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二、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一)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形式 (二)幼儿园课程融合于一日生活之中 (三)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三、幼儿园课程目标制定的依据 (一)对幼儿的研究 (二)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 (三)对学科知识的研究 四、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四种基本取向 (一)普遍性目标取向——依据一定的哲学或伦理观、意识形态和社会政治需要而引出的对课程进行原则性规范或总括性指导。 (二)行为目标取向——指明课程实施以后儿童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三)生成性目标取向——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而然的生成。 (四)表现性目标取向——指每个幼儿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追求的是儿童反应的多元性。 五、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 《纲要》:第一,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第二,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第三,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一)目的性原则 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手段,内容必须紧紧围绕目标来选择。 (二)适宜性原则 一是适应需要,二是促进发展。 (三)生活化原则 生活是幼儿获得直接经验最理想的场所、最便捷的方式。 (四)兴趣性原则 (五)基础性原则 (六)逻辑性原则 六、幼儿园课程内容组织的基本方法 (一)基本方法 1、逻辑组织法 是指根据知识本身的系统及内在联系来组织课程内容的一种方法。 2、心理组织法

教育研究方法背诵笔记

教育研究方法背诵笔记 教育研究方法 一、教育研究概述 (一)教育研究的界说——1.教育研究的含义: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2.意义:①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②改善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改革;③完善和发展教育理论;增强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3.教育研究的类型:(1)价值研究与事实研究(2)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3)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二)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1)直觉观察时期:从古希腊至16世纪,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前,教育研究方法论是在朴素唯物论基础上的直觉观察时期,具有朴素性和自发性的特点;采用观察法以及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思维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并形成理论;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2)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初,以经验论(培根)和唯理论(笛卡尔,试图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是康德)两个派别的形成以及实践中重思辨、逻辑和分析为基本特征;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并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实验方法”;(3)形成独立学科时期:20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构成教育研究方法体系的大部分方法是从其它学科移植而来的;教育研究方法理论中的两个基本派别进步派与传统派、实证的与思辨的、实用的与理论的进一步分道扬镳,各自的发展研究为方法论的发展开拓了新领域;受西方哲学非理性主义、唯科学主义思潮及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影响;教育科学领域内分科的学科研究方法也同时取得显著进展;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还受到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论的和心理学及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两个方面因素的直接影响;(4)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的变革: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科学哲学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冲破了对科学理论的静态的逻辑分析,把对方法论的研究同科学发展的历史联系起来;科学对自然和社会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深入;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科学研究课题的复杂性、综合性在日益加强,科学研究手段日益复杂、精密,科学研究成为集体的、综合的事业; (三)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及问题——1.特征:①重经验描述,缺乏理论概括②重先王之道,遵循历史传统③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脱节④思维方式整齐划一、整体直观;2.现状:①研究的主体在不断地扩大;②研究的范畴在不断拓展;③研究的问题意识增强;④研究角度和方法多元化;3.存在问题:①多元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没有得到重视;②定性和定量的综合研究不够;③从个人经验出发的感悟性、思辨性研究依旧占据教育研究的主流,应加强科学实证性;④不善于吸收利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 (四)教育研究的主要趋势——①自然化、生态化②综合化(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多变量实验设计)③多文化趋势④现代化;

《学前教育学》(刘晓东版本)知识重点

《学前教育学》(刘晓东版本)知识重点 第一章百年中国学前教育 1、识记: (1)西方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 1816年,英国欧文在苏格兰纽兰纳克创办了欧洲最早的幼儿教育机构 1837年,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在勃兰根堡开办了“儿童花园” (2)对学前教育产生影响的西方教育家: 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著有《大教学论》、《母育学校》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集中体现其学前教育思想; 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爱弥儿》中,对儿童教育的贡献首先是“儿童的发现”,其次是强调教育应尊重自然,反对揠苗助长。还提倡“否定教育”,主张教育要与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一至,首要的目的就是保护儿童的本性。 福禄贝尔:德国著名幼儿教育家,幼儿园的创始人,是历史上第一个建立一套较为完备的幼儿教育理论体系的人。认为为了发展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幼儿教育应当使用游戏、作业和练习。“恩物”是幼儿园里玩游戏和做作业使用的玩具和材料,“作业”是“恩物”的发展,是为儿童设计的各种制作活动。 杜威:美国教育家——儿童中心论者。他认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提倡“做中学”,即从做事情而获得各种知识和技能,即“作业”。 蒙台梭利:意大利幼儿教育家,创办了“儿童之家”。主要著作有《适用于儿童之家的幼儿教育的科学方法》、《童年的秘密》和《有吸引力的心智》。 (3)癸卯学制:即《奏定学堂章程》,1903年制订并在全国范围内颁行。它第一次以国家学制的形式,将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确定了下来,但没有女子教育的地位。⑷学前教育学是探讨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基本命题、基本历史及基本理论框架的一门学科。 2、领会中国近代学前教育产生的原因:1、清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呼唤着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2、鸦片战争后,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觉察到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所显示的优越性,他们要求向西方学习,要求对传统教育进行改良; 3、在华传教士积极倡导幼儿教育。 (2)新文化运动与儿童观、教育观的变革: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认为中国今后应当重视儿童,尊重儿童,提高儿童的地位,《狂人日记》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喊;在中国教育界产生了重大实际影响的当属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学说。 (3)学前教育科学化与本土化的努力:“南陈”陈鹤琴是我国幼儿教育研究的重要开创者,1928年在南京起草《幼稚园课程标准》,观点“课程中心制”—单元教学法;“北张”张雪门在北京等地开展幼教研究和幼教师资培训工作。1926年陶行知发表《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以及《幼稚园之新大陆》,发动了幼儿教育的平民化运动。 (4)新中国的学前教育历程。 第二章儿童观 1、识记: (1)儿童是历史之子,指儿童或童年是历史的产物,是生命进化的结果。 (2)儿童福利与权益保护:1925年,国际儿童促进会发表了《日内瓦儿童保护宣言》;1959年,联合国通过《儿童权利宣言》;1989年,缔结《儿童权利公约》。

学前教育课程论复习大纲(最全整理版)[1]

填空题 1.斯宾塞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书中最早使用“课程”一词,1918年美国博比特的《课程》是课程理论独立的标志。 2.幼儿园课程理论基础有心理学、哲学和社会学。 3.皮亚杰将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等四个阶段。 4.幼儿园课程的社会学基础: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将人的发展放置于一个由小系统、中间系统和外系统组织的生态系统中。 5.课程组织的两种形态包括:观念或构想形态的课程组织和实践形态的课程组织。 6.课程内容组织的形式:学科中心、社会问题中心、儿童中心。 7.幼儿园教育过程的组织包括:教育的途径、活动组织形式、教与学的方法策略。 8.幼儿园课程的性质是:基础性、非义务性、适宜发展性。 9.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整体性原则、生活化原则、主体性原则。 10.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 11.课程计划包括的类型:学年计划、学期计划、月(周)计划、日计划及具体活动计划。 12.幼儿园课程实施中教师的教学策略:直接教学、间接教学、支架式教学。 13.课程评价的基本要素:课程评价的目的、课程评价的内容、课程评价的主体与客体、课程评价的标准与指标、课程评价的类型与方法。 14.课程评价标准的基本特征:准确性、有用性、合法性、可行性 15.课程评价的客体:评价的对象;课程评价的主体:评价者 18.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儿童具有“吸收的心智”、儿童发展具有敏感期、儿童发展是在工作中实现的。 16.蒙台梭利的教育目的:帮助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建设理想的和平社会 17.蒙台梭利课程的主要内容:日常生活练习、感觉教育、语言教育、数学教育、文化科学教育。 18.海恩斯科普课程的创立者是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戴维韦卡特,最先源于对处境不利儿童的干预计划。 20.瑞吉欧教育的理论基础:杜威,皮亚杰,维果茨基。 19.项目活动是瑞吉欧教育方案的灵魂和核心。 20.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体系主要包括:活教育的目的论、活教育的课程论、活教育的

2020年整理教育研究方法学习心得.doc

教育研究方法学习心得 关于教育研究方法基础的学习快要结束了,虽然时间并不是很长,但还是有或多或少的收获。教育研究方法是作为一个现代师范生所必须学习的学科,了解学生、走进学生对教师进行从教活动有很大的帮助。刚开始上这门课的时候,觉得这课上不上都一样,只要因材施教就能当好好老师,后来上了这门课之后,我才明白,我完全误解了这门课。不管后面有多少人来上课,但是我每次都去上课,学习到不少有关教育研究方面的知识。 教育研究方法通过一系列规划好的活动步骤的实施及方法、技术的运用,来认识教育现象,为教育领域提供有价值的、可信赖的知识。它有助于解决教育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活动的质量。简单地说,教育研究是采用系统的方法来研究教育问题的活动。教育研究方法的真正意义是:要老师发现在教育中的问题,并研究出问题的所在,从根本上改变了自己的教学方式,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应该对应不同的教学方式。要把教育落到实处,必须有效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要以学生发展为主题,注重学生学的方式,形成一种让学生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教学方式。学校教育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通过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这需要迫切的教育改革,而教育改革的先导则是教育研究,需要教育研究提供充分的理论准备。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对于教育研究有了比较直观的感受,思维也得到了转变。 下面我来谈谈,这次的教育研究方法学习的收获。 收获之一:我开始感到教育研究并不是十分神秘的事。这种意识对我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将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收获之二:是了解了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和基本方法。教育研究领域积累了种种研究方法,诸如调查法、观察研究、访谈法、实验研究、历史研究法、内容分析法、案例研究法、叙事研究法。 收获之三:是感到学无止境。平时各科的学习一般是先学知识再学知识如何用,有的知识学了以后一时还不知道有什么用,所以我们往往只感到知识太多而感受不到知识的不足。而教育研究方法的学习正好是反过来:先确定要解决的问题,再回过来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在教育研究方法的学习中,我不仅感到知识不够用,在提到研究的能力方面也马上感到力不从心。这种学无止境的感受将激励我今后更加努力地学习。 收获之四:是深切地体会到教育研究方法时团结很重要,合作就是力量。教育的研究过程就是团结合作的过程,大家要共同努力自不待言,还要填写问卷的同学的积极配合,有时还要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学校提供的各种有利条件等等,都对教育研究的完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收获之五:是培养了老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而且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要难。只有发现了问题的所在才能认识到自己不足,进尔进一步提升自己。 收获之六:培养了我们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我们初步理解到教育研究方法在教育方面的应用。 教师这个职业,几乎全部的时间都是和学生打交道,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进行各种“研究”,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方法,研究学术问题等等。学校教育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通过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这需要迫切的教育改革,而教育改革的先导则是教育研究,需

学前教育原理重点章节复习题

学前教育原理重点章节复习题 姓名学号 成绩 1.现代优质师幼关系应体现( ) A.互主动性 B.互主体性 C.互依附性 D.互隶属性 2.创办燕子矶幼稚园,著有《幼稚园之新大陆》的教育家是( ) A.陶行知 B.陈鹤琴 C.张宗麟 D.张雪门 3.学前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的基本来源是( ) A.自然、社会、生活 B.自然、社会、教育 C.自然、社会、家庭 D.自然、社会、自我 4.意大利瑞吉欧教育在教学方面的特色是( ) A.直接教学 B.间接教学 C.支架式教学 D.合作教学 5.因人施教的理论基础是( ) A.“个别差异” B.“智力差异” C.“兴趣差异” D.“气质差异” 6.混龄编班具有同龄班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是( )。 A.节约教师资源 B.真正实现因人施教 C.节约活动场地 D.节约经费开支 7.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形成起重要作用的是( )。 A.榜样 B.表扬 C.惩罚 D.训诫 8.表现为爱生气、不宁静、敢作敢为、易兴奋、易变动、爱冲动、乐观主义、有活力等特征的是( ) A.稳定的内倾型 B.稳定的外倾型 C.不稳定的内倾型 D.不稳定的外倾型 9.下面关于园舍内部建筑设计应 用色彩的原则的叙述中,不合理 的是( ) A.使用的色彩应是幼儿喜欢 的 B.色彩的使用应考虑采光 C.色彩要纷繁多样 D.充分运用色彩所具有的空 间导向、空间识别和安全标志等 作用 10.获得师幼交往、教育活动、物 质环境的使用情况等资料的最 基本方法是( ) A.与幼教人员交谈 B.向幼教人员发放问卷 C.在活动室进行观察 D.查阅托幼机构保存的材料 11.某些幼儿不能很好地与人相 处,教师要求幼儿设身处地地为 别人考虑一下:“如果他们这样 对待你,你有什么感受?”教师 用的是( )。 A.自然后果法 B.移情训练法 C.生活锻炼法 D.同 伴交往法 12.在家庭教育中,有时会出现 “妈妈打,爸爸骂,爷爷奶奶来 护驾”的情况,说明家庭教育缺 乏( )。 A.一致性 B.权威性 C.情感性 D.说服性 13.我国古代的课程有( )。 A.礼、乐、射、御、书、数 B.礼、乐、射、琴、书、数 C.琴、棋、书、画、数、射 D.礼、棋、射、画、书、数 14.现代优质师幼关系的特征是 ( )。 A.主体性 B.民主性 C.权威性 D.主导性 15.在课程理论与实践中,个人本 位最典型的是( )。 A.柏拉图 B.卢梭 C.亚里士多德 D.洛 克 16.B-E方案课程体现的是 ( )。 A.社会学习理论 B.认知发展理论 C.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D.多元智慧 理论 17.“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 ( )。 A.“最近发展区”理论 B.多元智慧理论 C.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D.社会学习理论 18.B-E方案课程体现的是 ( )。 A.社会学习理论 B.认知发展理论 C.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D.多元智慧理论 19.“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 ( )。 A.“最近发展区”理论 B.多元智慧理论 C.行为主义学习理 D.社会学习理论 20.认为幼儿教师应当是幼儿学 习环境的创设者,幼儿学习的支 持者、观察者和研究者。这是哪 种理论关于幼儿教师角色的观 点?( ) A.成熟主义理论 B.精神分析理论 C.行为主义理论 D.建构主义理论 21.社会本位的课程思想改革,最 早比较系统化地反映在( ) A.《爱弥儿》 B.《教育论》 C.《教育漫话》 D.《理想国 22.有关调查表明,对幼儿认知发 展的影响居第一位的是( )。 A.幼儿园教育 B.社会教

学前教育心理学28044重点整理

学前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良好的教师心理特征及其培养 一、识记 (1)学生期望的教师社会角色 模公民、知识传授者、团体领导者和纪律维护者、家长代理人 ①模公民:幽默,开朗,直爽,守纪律,言行一致 ②知识传授者:兴趣广泛,知识渊博,精通业务,语言明了 ③团体领导者和纪律维护者:公正,合作,处事灵活 ④家长代理人:温和亲切易亲近,耐心仁慈体谅 (2)有效教师应具备的心理品质 ①教师的认知特征(一般智慧,知识准备,特殊智慧能力) ②教师的人格特征(热心和同情心,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③教师的期待 ④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⑤教师的职业倦怠 (3)罗森塔尔效应 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或“期待效应”,也有译“毕马龙效应”、“比马龙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暗示在本质上,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也就是说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递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4)教学效能感 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想象行为和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是解释教师在动机的一个关键因素,对教师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具有重大的影响 (5)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的差异 ①专业知识,专家擅长的领域,专家运用知识比新手更有效 ②问题解决的效率,专家擅长的领域,能在较短的时间完成更多的工作 ③洞察力,专家有更大的可能找到新颖和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④具体可在课时计划,课堂教学过程,课后教学评价三方面表现出 (6)认知学徒制 1989年,科林斯等基于情境认知理论提出的,其实质是让学生以社会互动的方式参与真实的实践活动,这与已经证明比较成功的手艺学徒制有些类似。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整理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整理 第一章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一、教育研究方法的定义P3 :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建构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问题为对象、以一定的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简言之,教育研究方法就是人们在进行教育研究中所采取的步骤、手段和方法的总称 二、内容分析属于文献研究中的一种。 三、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特点P6 【西方】1、1900年以前的教育研究方法、 (1)教育研究方法的萌芽期(古希腊——16世纪前)——直觉观察时期 (2)教育研究方法的形成期(16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 【时期特点】 (1)研究中心问题域集中到学校教育内部,开始把教育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来研究 (2)初步形成了以不同哲学理论指导的两种不同的研究方式和研究风格,这就是归纳法和演绎法。 (3)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 (4)教育研究中的方法有所增强,开始了对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 2、20世纪上半叶的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成为独立学科时期) (1)教育研究实证化趋势形成 (2)教育研究方法明显表现出实用主义倾向 (3)教育研究方法受到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影响 (4)教育研究方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3、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教育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从偏重实证向综合化方向发展 (2)定性研究法与定量研究法相结合 (3)教育研究方法的现代化 (4)教育研究方法的可操作性越来越强 【中国】 1、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教育研究方法 (1)引进西方教育研究方法 (2)倡导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 (3)教育研究方法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和学科 2、20世纪下半叶中国的教育研究方法 (1)学习苏联的教育研究方法(1949—1955) (2)教育研究方法的中国化探索(1956---1965) (3)全盘否定前17年教育研究方法(1966---1975) (4)教育研究方法的重建和发展(1976---2000) ①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史人们从反思与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教育的经验和教训开始的 ②从当代科学发展的成果中,从与教育科学相关学科中吸取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适应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影响、渗透、汇流的趋势,构建教育研究方法体系 ③许多高等师范院校结合教育系的课程改革,着手教育研究方法类学科研究和建设,开设了

教育科研课题结题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教育科研课题结题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一)资料搜集: 1.立项申请书 2.实验方案 3.立项批复书 4.立项评审书5、开题报告6.实施计划 7.工作报告(工作重要过程报告);8.成果分析报告(或效果检测报告);9.实验总结报告或研究报告 10.其他资料(反映研究过程的主要资料:阶段计划总结、研究工作中的各种原始记录、照片、工作日志、会议记录、教育教学效果的测试、评价材料、获奖证书、读书笔记、心得体会、个案、叙事资料、音像资料、问卷、调查报告等;反映全部研究成果的印证资料:阶段研究报告、论文、研究材料等)11.申请结题的申请书 12.结题批复文件(二)资料整理 资料需打印目录,并分类装订成册。将整个课题研究资料分为三大类装订成册(每大类又要分小类按时间顺序)。有些不能装订成册的要装入档案盒或放在档案专柜。 第一类是(管理类)计划总结类资料:立项申请书、实验方案、立项批复书、立项评审书、开题报告、课题阶段计划及总结;工作报告(工作重要过程报告);成果分析报告(或效果检测报告);实验总结报告或研究报告;结题申请报告;结题批复文件等等。 第二类是研究过程类资料:主要包括课题管理制度。实验研究过程记载。优质课、示范课等实验课教案。课堂实录、典型实验课记录,课后分析研究记录。课外活动设计。教师实验时的观察记录、随笔。社会、家长、学校、学生的反映。典型事例、反思记录。各种活动方案及通报。影象资料(照片、展版、

光盘、录象带、磁带)。依据性资料(著作、论文、法规文件、现状与调查数据)。各类培训资料。专题性资料(专题报告、专项总结、专项调查、专项讨论、专项测查)。效果性资料(包括个案变化及群体变化的资料,测试试题、成绩、统计分析、答案等)。实验对象的基础情况(如父母职业、家庭成员、文化程度、实验班学生的基础状况、个人兴趣、爱好、性格;实验教师的自然情况、学历、教学水平等)。专题性资料(专题讲座、专题报告、专题研讨等研究资料)。 第三类是师生成果类资料:主要包括各类成果原件或复印件等记录研究成果的材料。 如:专著、各种科研报告、发表的论文、获奖的论文、优质课、示范课等证书、与课题研究有关的其它获奖证书;学生与课题研究有关的获奖的如手抄报、小制作、发表的作文等作品、科技成果及证书等。

学前教育学复习word精品

教育: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说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广义:是一切能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观念和改变人行为的活动。狭义: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需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的活动。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是指从出生到六七岁学龄前儿童的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学:是一门研究学龄前儿童教育规律的科学,研究学前教育的任务、内容、手段和方法,揭示在学前儿童和教育者的共同活动中怎样在学前儿童施加教育影响,促进他们在各方面主动发展的规律。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机构中的学前教育:托儿所,早教中心,幼儿园(主体)。 学前教育的发展: 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1837 年德国布兰肯堡福禄贝尔“幼儿园之父” 我国第一所幼儿园1903 年湖北武昌湖北幼稚园 学前教育学的发展:柏拉图《理想国》第一次提出学前社会教育的主张,指出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亚里士多德《政治论》提出了胎教思想 我国古代学前教育思想:①重视胎教② 从小教儿童日常生活的习惯、礼节、常识③重视 家庭教育 夸美纽斯:教育学鼻祖《大教学论》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标志。《母育学校》第 一本学前教育学著作《世界图解》学前儿童读物 陈鹤琴:1923 年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 抗战时期我国第一所公立的幼稚师范学校——江西省实验幼稚师范学校幼儿园要注意儿童的健康,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幼稚园应有充分而适当的设备,家校合作,课程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多在户外活动。陶行知:平民教育家教育的平民化中国化第一所乡村幼儿园张雪门:香山慈幼院的幼稚师范学校和幼稚园。 把中国的幼稚教育分为四类:培植、培养、发展、改造。《幼稚园教育概论》《新幼稚教育》福禄贝尔:人的教育“恩物” 《幼儿园教育学》 ①教育应当适应儿童的发展。②教育是以儿童的自我活动为基础。③游戏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蒙台梭利:儿童之家重视感官教育 杜威:儿童中心主义 学前教育的基本规律: 学前教育与经济: ①学前教育的产生发展与完善都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并为社会经济发展所制约。 ②学前教育的任务、手段、内容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③学前教育的内容与手段也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联系。 ④学前教育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学前教育与政治: 1、社会政治对学前教育性质的制约作用:①统治阶级利用其拥有的组织人事权控制教育 者的行为导向,使之符合教育目的。②统治阶级利用其拥有的立法权,颁布一系列的教育 政策、教育法律和教育规章,以保证学前教育目的的合法实现。③统治阶级通过行政部门 控制公职人员的选拔与录用。④ 统治阶级还通过经济杠杆控制教育方向,并对办学学权利进行严格控制。⑤ 社会政治制约学前教育目标的制定。 2、社会政治对学前教育发展的影响作用:社会的政治不仅对学前教育的性质而且对学前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政府权利机关及职能部门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与领导,就是学前教育的重要条件。 学前教育与文化: 1、文化与教育的关系:

教育研究方法整理

1、教育研究的基本范式是什么?基本特点各是什么? 教育研究的基本范式有“实证主义范式”和“自然主义范式”。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一些学者也将这两种范式称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一)实证主义研究范式的基本特点 1、实证主义范式的出发点:教育研究中实证主义范式的兴起,得益于教育研究向自然科学学习,以实现“科学化”的不懈努力。这种范式以自然科学的研究为典范,强调通过观察和实验、运用数学工具、推究因果关系,对研究对象加以说明或解释 2.实证主义范式关注的主要方面 研究结果的客观真实性; 研究过程和结论的可检验性; 所获认识的确定性; 研究结论的普遍有效性 3.实证主义范式评价研究质量的主要指标 有代表性的抽样技术; 确立研究变量的规范;(每一个变量是否有清晰的操作性定义,否则在实施研究过程中难以准确地控制和考察这些变量;还要看变量之间及变量内部是否具有逻辑关系:同一变量的不同指标之间是否既不重复也不遗漏,不同变量之间是否具有时间上的先后关系) 标准化的研究工具; 控制干扰变量的手段; 符合线性因果观的论证过程; 检验假设时精确的统计处理 (二)自然主义研究范式的基本特点 1.自然主义范式的出发点 自然主义范式是在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的研究中形成的 本体论,它认为教育活动是由人在意识和情感支配下完成的,必然带有参与者的主观价值因素,因而不存在纯粹客观的现实,而只有被人赋予意义的现实 认识论,它认为研究主体和客体不可能分离,也不可能存在精致地等待被人发现的纯粹客观的规律,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实际上是主体通过与客体的接触和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有意义的、可沟通的见解。认识的结果不是对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确证,而是理解人的特征、活动和教育情境 方法论,它特别强调研究者深入现场,在尽可能自然的情境中与被研究者一起生活,了解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倾听他们的心声,同时,对自己所用的研究方法进行深刻的反省,注意自己与被研究者的关系对研究的影响,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移情理解被研究者的行为和思想,获得对研究对象的真切认识。 这种范式更多地采用归纳法的研究思路,研究者不是从一定的假设出发,只关注由此

幼儿教育学复习重点资料讲解

幼儿教育学复习重点

幼儿教育学基础知识点 第一章教育与幼儿教育 一、广义的教育: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对人身心施加影响并促进人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的任务就是把作为自然人而降生的孩子培养成合格的社会成员,这里的教育包括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范围很广,一般称为广的教育。 二、狭义的教育:指的是在人们专门设置的教育机构中实施的教育 三、学校的独特结构和功能,使其成为近代以来教育活动中的核心部分,在各种教育中起着(示范)和(主导)的作用。 三、幼儿教育(概念):对 3-6 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就称为幼儿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心理各方面发展的活动都是幼儿教育,而狭义的幼儿教育则指幼儿园教育和其他专门开设的幼儿教育机构所实施的教育。 第二章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原则 第一节幼儿园教育的目标 一、我国的教育目的?(简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我国的教育目的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二、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结构?(简答)教育目的。它是我国各级各类教育的总目标,是金字塔的顶端。●教育目的●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即幼儿教育阶段目标《幼儿园工作规程》所表述的幼儿园保育、教育目标。阶段目标目标就属于这一层次。●各个幼儿园具体的教育目标 三、制定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依据?(简答) 1、教育目的; 2、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 3、根据幼儿教育的启蒙性质 幼儿园的任务 一、幼儿园的双重任务:(一)幼儿园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二)幼儿园为家长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1.对幼儿身心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为家长服务的范围不断扩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