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文理念的创新与传承.

人文理念的创新与传承.

人文理念的创新与传承.
人文理念的创新与传承.

人文理念的創新與傳承

2009青年學者論壇學術研討會

一、會議主旨

「一切學術思想,都是人的思想,一切文化,都是人創造的」。以人為本的人文理念,既是中國和東亞傳統底下,讀書人面對宇宙自然萬物的基本態度,也是文藝復興以降,西方思想、藝術的核心關懷,無論是啟蒙運動對光明的渴求和理性的呼喚,或浪漫主義對黑夜的晦暗與神聖的探掘,莫不以人的主體能動性為出發點。近代西方資本主義和科技文明的發展,激勵了思想家對於人之異化問題的思索和存有情境的揭露;而近代以來「現代性」宏觀敘事所蘊含的主體膨脹和對於理性之統合作用的過度信賴,卻也促成了當代思想對於「他者」的關注與差異的尊重,後現代、後殖民思潮於焉興起。值此學說紛陳、思潮激盪之際,關心學術發展的知識份子們,重新省思東、西方人文理念之傳承,檢視其於人文學各領域之創新、變化與實踐成果,此其時也!

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之成立,旨在整合人文學界之意見,形成發展策略,以提升國內人文學術之研究水準,並研擬各項前瞻性研究議題,推動跨學門研究。基於前述宗旨,本研究中心擬於2009年5月21、22兩日,以「人文理念的創新與傳承」為題舉辦「青年學者論壇學術研討會」,藉由實質的研究成果發表和學術研討,鼓勵青年學者踴躍發表論文,與同世代之人文學相關領域學者積極展開對話、交流。

二、主辦單位: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

協辦單位: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系

三、會議時間與地點

1. 時間:2009年5月21、22日

2.地點: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系館一樓會議廳

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會議廳﹝台大校史館二樓﹞

* 一律通訊報名,請依本欄最後一頁表格填寫後寄至:r97124004@https://www.doczj.com/doc/297292759.html,.tw ** 相關訊息請參閱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網頁:https://www.doczj.com/doc/297292759.html,.tw 地址:106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洽詢電話:(02)2363-9808#26、41

2009青年學者論壇學術研討會議程

第一天﹝5月21日星期四﹞

開幕式﹝台大哲學系會議廳﹞9:30 – 10:00 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主任:楊秀芳教授致詞

A場﹝台大哲學系會議廳﹞

第一場、人文主義和當代詮釋10:00-12:00 主持人:陳榮華(台大哲學系)

陳宣而,介於自身傳統與異文化之間的詮釋學:高達美與賀須的比較

陳佩筠,身體、語言、平行論─德勒茲與斯賓諾沙的表現論

邱黃海,文獻詮釋與哲學詮釋的關係問題─戴震與Friedrich Ast的對比性研究

午餐

第二場、判斷力、語言和詮釋1:30 – 3:30 主持人:邱黃海(中研院文哲所)

吳豐維,康德論人:一個《判斷力批判》的解讀

蒲世豪,維根斯坦與達馬修

黃偉雄,再思翻譯的不確定性與解釋

茶敘

第三場、關懷倫理、機智美學和神話重述3:45 – 5:45 主持人:吳豐維(文化大學哲學系)

石致華,諾丁關懷倫理學與道德教育初探

林佳燕,三國機智美學精神

向鴻全,我把故事重說一遍:論「重述神話」運動及其意義

晚餐

B場﹝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會議廳﹞

第一場、士人、胥吏,家禮和功夫實踐1:30 – 3:30 主持人,徵詢人選:陳昭揚(師大歷史系)

林永勝,宋代士人對於工夫的兩種實踐方式─從洛學與蜀學的爭論談起

武金山,宋代胥吏在政府中的功能與地位

張文昌,揚私情以伸公義─中國中古家禮的發展

茶敘

第二場、近代台灣與殖民現代性3:45 – 5:45主持人,陳培豐(中研院台史所)

楊典錕,中日戰爭前夕的台灣武備-以《畑俊六日誌》為中心的檢討

石婉舜,劇場空間、戲劇治理與殖民計畫—以高松豐次郎的殖民地戲院事業為中心

連憲升,戰爭陰影下的「文明」之聲─日治末期台灣的音樂現代性論述

******

第二天﹝5月22日星期五﹞

A場﹝台大哲學系會議廳﹞

第一場、歷史與哲學的辨證9:00 – 10:20 主持人,徵詢人選:林明照(師大國文系)

廖欽彬,戰後京都學派的歷史哲學與「近代超克」―以田邊元與大島康正為中心

孫中曾,哲學真理與歷史真理的二重奏:胡適與傅斯年對於真理的企求

茶敘

第二場、淨土圓頓與大同理想10:40 – 12:00 主持人,徵詢人選:洪淑芬(台大中文系)

廖崇斐,熊十力論《禮運經》

施凱華,天台智者「心淨土淨」之圓頓思想

午餐

第三場、影像的虛實、差異和藝術裡的人文主義1:30 – 3:30主持人,徵詢人選:林志明(國北教大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

張美陵,隨意快拍的攝影:數位生活的網絡影像

賴毅,繪畫與攝影的材質分析與比較─以「如畫風景」系列作品為例Herbert Hanreich,The ‘Telephone of the Beyond’: Nietzsche’s Critique of

Wagner’s ‘Pure Humanity and his Concept of Art’

茶敘

第四場、他者,面容與時間3:45 – 5:45 主持人:黃冠閔(中研院文哲所)

楊婉儀,萊維納斯哲學中的主體形貌

張國賢,S/M與德勒茲的時間思想

李瑜,面容與時間─對「喬康達」的一種詮釋

B場﹝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會議廳﹞

第一場、神魔、小說、晚明文化10:40 – 12:00 主持人:李玉珍(清大中文系)

林桂如,從《三台萬用正宗》論余象斗之神魔小說

劉瓊云,變質的經文─從百回本《西遊記》結尾的問題看晚明文化

茶敘

第二場、政治、藝術、修練13:30 – 14:50 主持人:蔡欣欣(政大中文系)

林智莉,遍歷諸境、磨練身心─論屠隆《曇花記》修練歷程的時空觀

汪詩珮,政治與藝術的遇合:1956年崑劇《十五貫》的光與影

議事規則

論文發表時間:每篇25分

開放討論:每篇15分﹝每人發言以3分鐘為限﹞

論文發表人簡介(依發表順序):

陳宣而,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陳佩筠,淡江大學英文學系助理教授

邱黃海,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博士後研究員

吳豐維,文化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

蒲世豪,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黃偉雄,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石致華,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林佳燕,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向鴻全,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林永勝,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武金山,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張文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

楊典錕,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石婉舜,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連憲升,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廖欽彬,日本筑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科博士

孫中曾,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廖崇斐,中興大學中國文學博士

施凱華,輔仁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

張美陵,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賴毅,巴黎第一大學造型藝術與美學研究所博士後選人Herbert Hanreich,義守大學應用英語系助理教授

楊婉儀,東海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

張國賢,南華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

李瑜,巴黎第十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林桂如,日本東京大學人文社會系研究科博士候選人劉瓊云,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林智莉,亞東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汪詩珮,中正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主持人簡介(依主持順序):

陳榮華,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邱黃海,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博士後研究員

吳豐維,文化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

陳昭揚,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陳培豐,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

林明照,台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

洪淑芬,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林志明,台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副教授.

黃冠閔,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助理教授

李玉珍,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蔡欣欣,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2009青年學者論壇報名表

附註:

即日起開放電子郵件通訊報名,5月10日截止。報名以100名為限。主辦單位保留資格審核權,未經報名主辦單位不提供會議手冊與午餐便當。

請傳送報名表至:r97124004@https://www.doczj.com/doc/297292759.html,.tw【註明:報名2009青年學者論壇】

洽詢專線:02-2363-9808#26、41

人文理念的创新与传承.

人文理念的創新與傳承 2009青年學者論壇學術研討會 一、會議主旨 「一切學術思想,都是人的思想,一切文化,都是人創造的」。以人為本的人文理念,既是中國和東亞傳統底下,讀書人面對宇宙自然萬物的基本態度,也是文藝復興以降,西方思想、藝術的核心關懷,無論是啟蒙運動對光明的渴求和理性的呼喚,或浪漫主義對黑夜的晦暗與神聖的探掘,莫不以人的主體能動性為出發點。近代西方資本主義和科技文明的發展,激勵了思想家對於人之異化問題的思索和存有情境的揭露;而近代以來「現代性」宏觀敘事所蘊含的主體膨脹和對於理性之統合作用的過度信賴,卻也促成了當代思想對於「他者」的關注與差異的尊重,後現代、後殖民思潮於焉興起。值此學說紛陳、思潮激盪之際,關心學術發展的知識份子們,重新省思東、西方人文理念之傳承,檢視其於人文學各領域之創新、變化與實踐成果,此其時也! 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之成立,旨在整合人文學界之意見,形成發展策略,以提升國內人文學術之研究水準,並研擬各項前瞻性研究議題,推動跨學門研究。基於前述宗旨,本研究中心擬於2009年5月21、22兩日,以「人文理念的創新與傳承」為題舉辦「青年學者論壇學術研討會」,藉由實質的研究成果發表和學術研討,鼓勵青年學者踴躍發表論文,與同世代之人文學相關領域學者積極展開對話、交流。 二、主辦單位: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 協辦單位: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系 三、會議時間與地點 1. 時間:2009年5月21、22日 2.地點: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系館一樓會議廳 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會議廳﹝台大校史館二樓﹞ * 一律通訊報名,請依本欄最後一頁表格填寫後寄至:r97124004@https://www.doczj.com/doc/297292759.html,.tw ** 相關訊息請參閱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網頁:https://www.doczj.com/doc/297292759.html,.tw 地址:106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洽詢電話:(02)2363-9808#26、41

文化传承与建筑创新

文化传承与建筑创新 一、基于“两观三性” 理论的建筑创作实践(一) (一)建筑的整体性 建筑整体性首先体现在构成建筑的各个要素之间的整合,从城市整体的角度,从群体协调的角度,从建筑内外空间和细部延伸的角度,分清主次,对各要素进行分析、归纳、优化和整合,总体把握,贯彻始终。 (二)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观 人类在大规模建设自己家园的同时,带来了对自然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并从这些教训中逐渐懂得了可持续发展的道理,逐渐意识到建筑不但要满足现代人的使用要求,而且要有利于子孙后代的发展,归根结底要创造条件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科技与人文的共同发展。 (三)建筑的地域性 建筑是一个地区的产物,世界上是没有抽象的建筑的,只有具体的地区的建筑,它总是扎根于具体的环境之中,受到所在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受具体的地形条件,自然条件,以及地形地貌和城市已有的建筑地段环境所制约的,这是造就一个建筑形式和风格的一个基本点。 (四)建筑的文化性 建筑具有双重性:它既是物质财富,有是精神产品;它既是技术的产物又是艺术的创作。建筑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它反映建筑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所体现的人类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 一座有文化品味的优秀建筑,其精神内涵所散发的光辉常常超越功能本身,其文化意义和艺术感染力常常成为一个时期的文化标志,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二、基于“两观三性” 理论的建筑创作实践(二) (一)建筑的时代性 建筑是一个时代的反映。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的广泛应用,新思想、新理念正在改变人们的空间观念和工作模式,使建筑创作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现代建筑和创作要适应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要用自己的建筑语言来表现当今时代的设计观念,思维方式和科学技术特征,归根结底,是时代精神决定了建筑的主流风格。 创造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关键是要处理好时代精神与弘扬传统建筑文化的关系,建筑师应自觉吸收地域文化优秀传承,融汇世界人类建筑文化精华,寻求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点,创作有文化品味的现代建筑。 (二)“建筑三性”的和谐统一 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地域是建筑赖以生存的根基,文化是建筑的内涵和品味,时代性体现建筑的精神和发展。 建筑“三性”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地域性本身就包括地区人文文化和地域时代特征,文化性是地区传统文化和时代特征的综合表现。时代性正是地域特性,传统文脉与现代科技和文化的综合发展。 建筑“三性”是设计创新的一个普遍性原则,建筑师在构思过程中,应按项目的性质、用途、

职业学校发展职教与办学理念类标语口号

职业学校发展职教与办学理念类标语口号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职业学校发展职教与办学理念类标语口号就业是民生之本,职校是就业之门。 职教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 职业教育办得好,小康社会来得早。 让教育能够公平地善待每一个人。 身心健康有保障,安身立命有本领,未来发展有选择,一生幸福有准备。 把学校办成学生的学校,家长的学校,企业的学校,市场的学校,社会的学校,办成党和人民满意的学校。 特色是职业教育的灵魂,职业教育必须办出自己的特色。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努力造就高素质技能人才。 大力培养技能型人才,全面提升劳动

者素质,为当地经济建设做贡献。 我们的办学目标是培养优秀的技术工人,并力求使学生拿到更高的工资。 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拥有一技之长就是人才。 制约着经济发展的瓶颈是人才。五金之都应该是五金人才培养的基地。 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实用人才。 立足永康办职教,办好职教兴永康。 技能是练出来的。添置充足而先进的实训设备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物质基础与先决条件。 企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 评价机制改革决定着职业教育的未来。 职业教育是富民教育。 职业教育只能”以特取胜”,”以质取胜”。 职业教育应该始终关注企业职工、关注农民朋友,关注学生、关注教师。 社会培训充分体现职业教育为当地

经济服务的功能。 社会培训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切入点,是职业学校新的增长点。 白天把农民孩子培养成为车间主任或班组长,晚上把他们父母培养成技术工人。 职业教育的地位需要我们用行动去争取;职业教育的作用需要我们用事实去证明。职校是鱼,企业如水。与企业紧密接轨,建立校企双赢的联合办学模式。 加强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技能提升,职教先行。 教育科研是职业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科研兴校战略不动摇。 使学生学会做人是我们中职学校永恒的教育主题。 建设一支具有职教特点的师资队伍,是职校发展的百年大计。 今天您为学校添光彩,明天母校因您而自豪。

三坊七巷 文化的创新与传承

三坊七巷的文化继承与创新 摘要:“三坊七巷”座落于福州市中心城区(鼓楼区),总占地约45公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至南依次排列的坊巷总称。“三坊”即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即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被誉为“中国明清古建筑博物馆”、“中国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其基本格局形成于唐末,到明清时期发展到了鼎盛,现存古建筑200多座,其中水榭戏台、欧阳氏民居、陈承裘故居、林觉民故居、严复故居、二梅书屋、沈葆桢故居、林氏民居、小黄楼等9座建筑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州许多名垂青史的名人,都出自“三坊七巷”或与之密切相关,其间蕴涵的厚重的历史人文气息,集中展示了福州闽都文化博大精深、沉潜冲和的底蕴。【1】 关键词:三坊七巷、文化、创新、传承、价值、内涵、精髓、保护; 一、三坊七巷的历史文化: 三坊七巷是福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她承载了福州城市发展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人们把凝结在坊巷格局和明清建筑中的文化信息,在坊巷中生活过的历史文化名人的事迹、思想和著述,坊巷内特有的民风民俗和具有文化内涵的商贸特性,当作一种文化来看待。现在我们统称之为三坊七巷文化。三坊七巷文化的内涵、精髓和价值: (1)三坊七巷的文化内涵: 1、富有个性的坊巷格局 2、匠心独运的园林建筑 3、灿若群星的名贤英杰 4、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 5、具有文化气息的商贸 (2)三坊七巷的文化精髓: 1、爱国与创业精神 2、包容与革新思想 3、崇文重教的传统 (3)三坊七巷的文化价值: 1、是展示福州历史文化的窗口 2、是提高文化认同感的基础 3、为福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文化资源【2】 例如:王审知(862-925年),字信通,又字详卿,河南光州固始人。唐中和元年(881年)同兄王潮、王审邽随王绪起义军渡江南下;景福元年(892年)攻入福州,历封琅琊郡王、闽王。前后治闽29年,修罗城、夹城,辟甘棠港,拓三坊七巷,政绩斐然,世称开闽王。其部将在塔巷北侧建育王塔,并建塔院,因而得巷名;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号少穆、石麟,晚号竢村老人。清嘉庆(1804年)举人,十六年进士,庶吉士,授编修。历江苏按察使、署布政使,陕西按察使、署布政使,湖北、河南、江宁三省布政使,江苏巡抚,两江

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高三政治知识点

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高三政治知识点 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高三政治知识点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1)文化多样性,主要指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民族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具体表现。 ②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世界遗产的分类: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如何理解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即文化的民族性。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即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2)世界文化是由各民族、各国家文化共同构成的。又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即文化的世界性。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必要性)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尊重文化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共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反对盲目自大、贬低、排斥异文化,或者妄自菲薄、盲目崇拜异质文化的错误倾向。 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做到世界各国人民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个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二、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1、文化传播及其主要途径 (1)文化传播的含义: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2)文化传播的途径 ①商业活动。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涵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②人口迁徙。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 2、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一、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民族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为基础的哲学文化,借用了现代科学上的发现,把宇宙的本质、宇宙的形成、发展变化、成熟、衰老与死亡,宇宙的归宿;人的本质,人的过去与未来,人从那里来,到那里去,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应当怎么做人;我是什么?我是谁?我在宇宙中的位置,我在宇宙运动中扮演的角色;人类社会的本质,人类社会的归宿等等都明白的告诉给人类。把以上内容告诉给人类,是让人们明白我们做人的权力、责任和义务,让人们都知道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 二、文化传承 (一)文化传承重在文化氛围的营造 文化传承问题不是一件机械性、工具性、程序性的事务,拍脑袋设立个什么智能机制,文化传承应该是一个“薰”的过程,什么叫“薰”呢?大白菜在泡菜坛的环境中变成泡菜,这个过程就是“薰”。传统文化不是药丸子,青少年也不是机器人,所以青少年的传统文化继承应该是一个“薰”的过程。 文化传承不是建几个传统文化教育基地、背几篇古经可以传承的,不是“每一分钟,都有民间文化在消亡”可以警醒的,不是“全球问题需要中国传统文化拯救”可以忽悠的,也不是“我们走得再远,也走不出妈妈的心”之类可以煽情的——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需要成人世界的言传身教。文化蕴含于日常情态中,成人创造了怎样的传统文化学习环境,青少年就能接受到怎样的文化教育。 (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对那些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优秀价值原则,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例如《周易大传》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健有为精神,《论语》中所提倡的舍生取义、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对学校办学理念的理解与建议

对学校办学理念的理解与建议 发展是学校生命之所在,改革是促发展之关键。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因此创建一流的学校必须要有独特、超前的办学理念为指导,这样才能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对办学理念的理解 理念,即理想和信念。包含着设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办学理念,即是学校的教育理想和信念。是学校办学的行动指南。学校的办学理念:“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尽显才华,学校持续发展”这18字方针总体上概括了我校的教育理想和最基本的校情,也看出了学校的经营思想和规范化管理,体现了学校的一切。对“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尽显才华、学校持续发展”这个理念,我本人的理解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加强学校教师的师资力量,发挥学校各类教师的专长,人尽其才,以达到教学质量出精品;营造更好的育人环境,提高学校“品位”,体现学校的发展空间、发展后劲。 二、对学校办学理念的建议 我校经过80多年的历史,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就要高瞻远足,从宏观上真正理解和准确把握办学思路和发展方向,应把创新精神作为学校的灵魂,与时俱进。树立以特色求发展,让有特长的学生发挥特长:“是泥巴就烧成砖,是矿石就炼成钢,是金子就让其发光。”因为,显著的教育特色是教学质量的升华。

但,我个人主观上认为学校现在的办学理念较保守,缺少前瞻性。 未能突出“特色”、“先进”四字。所谓的特色,就是独特的色彩和风格。“学生全面发展”这句,我认为这是必然的、最根本的。根据教育部的要求,任何学校培养学生都应围绕着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目标去培养学生,这也是对所有大学、高职、中职以及中小学学生的最基本的要求。但,中职学校是按社会的需求培养人才的,中等职业教育是站在市场门口的教育,是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所以,我个人认为在培养学生方面应突出以素质、技能为核心的办学理念。体现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特色,在理念中体现出独特的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还要注重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体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例:“品质成就人生,技能改变命运”、“以德修身”……,但现在感觉未能突出这种优势,未能体现出独特的中职特色。 以下是个人观点对学校办学理念的一些建议: 1、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出“品牌”学生,培养市场所需要的人员。体现一专、多证、多能的培养目标,彰显本色,自主发展。 2、应重点突出培养拔尖人才,名师特色。一个学校中拔尖教师的数量也集中反映了该校教师队伍的实力和面貌层次。没有高技能教师,难以培养高技能学生。

艺术教育理念

艺术教育理念 一、艺术教育理念的依据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并提出了“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等重要的教育理念,这对学校艺术教育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科学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党教育方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艺术教育理念的内涵 (一)面向全体学生 学校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基本途径,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所以榆林市第三中学艺术教育不是针对少数有艺术天赋学生的精英教育,也不是以谋职为目的的职业技能教育,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它具有规定性、普及性和奠基性的特征,符合各个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这种教育理念能让每一个学生都享有公平的接受优质艺术教育的机会,学校的艺术活动和演出不仅仅是展示的舞台,更是教育的平台,榆林市第三中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满足个性发展需要的机会。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能从整体上提高我们民族的素质和修养,体现教育公平。 (二)有鲜明的价值取向 榆林市第三中学艺术教育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学校艺术教育不同于社会大众艺术、流行娱乐艺术,应该凸显育人特质,用人类优秀的文化艺术来引领青少年“向真、向善、向美、向上”。少年的朝气蓬勃、青年的意气风发,这些美好的精神气质正是我校学生的审美取向。学校艺术教育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哺乳,具有潜移默化的濡染功能。所以榆林市第三中学艺术教育是要让青少年从内心得到高尚健康的文化艺术的营养滋润,在灵魂中植入真善美的基因。我们学校艺术教育的宗旨就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人生奠定基础,我们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传授基本的知识技能,培养对艺术感悟、解读和鉴赏的能力,而且更注重引领学生提升审美品位、构建精神家园。我校艺术教育力求摒弃浮躁,远离功利,引导学生进入一种自由崇高的精神状态,享受审美的愉悦和诗意的快感。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艺术教育是审美教育,也是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的教育。研究证明,艺术教育有助于开发大脑右半球的潜能,在培养直觉、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许多著名科学家都十分强调艺术教育对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西方发达国家也

三坊七巷文化传承与创新

学院: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班级:10机电(1)班学号:10033**** 姓名:*** 三坊七巷文化传承与创新 摘要:三坊七巷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具有福州地标意义的“明清建筑博物馆”、“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之称的中华第一街。可以说,三坊七巷成为福州人文荟萃的缩影,凸显着福州人追求正统教化的人文性格与开拓进取的海洋文化精神的相互融合。作为福州城市精神集结地、福州名贤文化纪念地、福州传统商贾文化传承地、福州民俗文化展示地,三坊七巷承载了福州城市发展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充分体现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的特色与价值,是名符其实的中国名片。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不仅要批判地传承还要大胆的创新,特别是在当今全球化越演越重,经济一体化浪潮越发汹涌之际,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变迁、创新与调适成为民族研究与工作中的重大课题。不仅如此,还要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开发与利用、中央与地方、全局与局部、当前与今后的关系。这些对当前的中国,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三坊七巷传统文化传承创新 三坊七巷文化传承保护 三坊七巷是一个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老景区,但是在现如今,三坊七巷传统文化受到了来自外来文化前所未有的冲击,三坊七巷传统文化现状不无使我们担忧。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做出改变,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大潮中,三坊七巷也曾经面临被拆迁改造的命运,但是在各方的努力下,它最终被抢救保护下来了,在国家文物局、福建省和福州市有关领导和部门的主持下,先后制定了《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福州市三坊七巷文物保护规划》《福州市三坊七巷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等,保护与管理不断升级,并由省、市政府投资45亿元进行保护整修,使得它渐渐焕发出应有的魅力,带着文化遗产的尊严,融入社会,惠及民生,成为福州城市发展中的新亮点。2010年11月1日,在福州举行方案的论证会,探讨以先进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理念,推动三坊七巷在文化遗产的综合保护、传承、利用方面迈出新的步子。 三坊七巷文化探索创新 三坊七巷建设社区博物馆是非常有意义的探索。博物馆界一直在思考博物馆如何从对物的关注转向更多地对人的需求的关注,如何跟人的发展、居民、社会发展挂钩。社区博物馆是一个很好载体,可能是我们国家今后几年博物馆发展的一个热点。三坊七巷做的工作与规划体现了社区博物馆的理念、国际先进经验,同时也体现了中国特色。 三坊七巷社区博物馆的建设会面临很多的挑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相对于博物馆在可移动遗产收藏、保护、研究、展示、传播和利用、服务社会等方面有较为成熟的经验,而不可移动遗产的保护和展示、利用方面难度更大。在三坊七巷引进社区博物馆的概念,就应当在保护、展示、利用等方面更多地借鉴博物馆长期积累起来的经验。首先,无论保护和展示都要强调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突出其所包含的历史信息与价值,可以用博物馆手段画龙点睛地展示出长期以来人们在此生存发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以及人文荟萃的必然性和逻辑性。对于引进到社区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服务项目等要强调与遗产社区的兼容性并突出特色,原生的与引进的要能够区别开来,防止旅游地点商业服务、纪念品销售等的千篇一律。在博物馆的设计、规划上要高起点,但在实施上要有条不紊,不要太快。特别是,社区博物馆是活态博物馆,要使管理者、社区居民、游客都能了解社区博物馆的理念和正确的做法并参与其中。最后,要加强社区博物馆建设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的研究,真正探索出一条可移动文物与不可移动文物、有形遗产与无形遗产综合保护传承利用的新路来。 文化批判传承 有些人认为,既然是传承传统,就要将传统的东西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将最原始的一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2013级文艺学 陈盈 在今年的文艺座谈会上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尚长荣讲话的主要内容是: 关于中国优秀传 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的体会。在此尚长荣提出要尊重传统、研究传统、 继承传统,并且要激 活传统,用活传统。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 是因为我们现今并未完全处理好传承并创新这个 工作,并未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戏剧是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种类,可以说是传统文化中最具有包容性一种艺 术。中国戏曲艺术是当今世界艺术林海中最为耀眼的一朵奇葩, 从汉代的歌舞,到南北朝时 期的歌舞戏;从唐代以滑稽表演为特点的“参军戏” ,并进入宫廷,成为上层社会的艺术享 受,到宋代的瓦舍、勾栏、南戏、北戏等而形成的宋杂剧,到元代的元曲,形成真正意义上 的戏曲艺术,再到明代的四大声腔, 清代地方戏曲的发展与繁荣。 两千多年的发展,其文学 内容、音乐表现、舞台表演、唱腔设定等独特的魅力,构筑了中国艺术最美且又最有价值的 风景。中华民族的戏曲,是结合了剧本、服饰、唱腔等传统文化的元素,并且是以故事、人 物、情节为核心,重新组织运用了歌曲、道白和动作等。戏曲是一种融合了多种形式的,多 样化的艺术。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戏曲的不断繁荣和发展,丰富了民族文化的艺术宝库。但是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进入新时期以来,随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外来文化艺 术的冲击,我国的戏曲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许多剧种正在逐步消失。 一些地方剧种, 尤其是小剧种、稀有剧种濒临消亡或已经消亡的现象,则更是引起广泛关注。当今时代,怎 样才能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使戏曲这颗璀璨的艺术明珠再次熠熠生 辉? 看戏是娱乐活动相对较少,精神文化生活相对匮乏的年代的人们的最主要的活动。上 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都喜爱看戏。 中国的戏剧中是蕴涵这深厚的文化内涵的, 由于当 时的人们的文化水平有限, 书籍的传播范围也有限, 通俗易懂的戏曲便成了丰富他们的精神 世界的主要工具。可以说,从看戏这一简单的娱乐活动中可以学习到非常丰富的知识。 当代 作家白先勇的创作就深受传统戏剧的影响, 现在他也致力于向外传播 “雅”戏剧的代表剧种 ――昆剧。 戏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如此之大,可是,现在了解戏剧的人却越来越少,喜爱、 并从事这一工作的人则更是少之又少。 这又回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的问题上了。 现今 的当务之急便是传承这一问题还未做好。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 是一个民族身份的凭证, 牢固根基。现今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关系到民族精神的继承。 社会和百姓 之间的关系上升到一种民族精神和文化的高度, 无二的艺术。而如今,多种娱乐形式的存在, 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越来越多的人喜欢 那种“快餐文化”,通俗甚至低俗的娱乐活动越来越受到欢迎。而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的戏 剧则越来越处于边缘化的位置。 《霸王别姬》、《桃园三结义》等剧目,人们甚至熟悉到可以 吼几嗓子的程度,而如今我们已对这些剧目完全陌生了。 能够被抑扬顿挫的唱腔所吸引的人 越来越少了。 戏曲艺术影响了中华民族多少代人,熔铸了千百年来无数中华百姓人生观、是非观, 是培养中华儿女爱国、爱民情怀的重要文化食粮。因而,在戏曲的传承和创新这个问题上, 我们首先做的就应该是传承,在传承中重视民族文化的传统。 所谓传承,一言以蔽之, 就是 承接好传下去。我们的祖先能够发明创造出灿烂的戏曲艺术, 决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或几 代人手中传丢了。传承需要我们对传统的优秀的戏曲剧目进行大力的宣传, 尽可能多的进行 戏剧的演出巡演,让普通人们易于接触到,才能培养对戏剧的兴趣。 也是一个民族满怀自信走向未来的 我 们只有将戏曲艺术和中国历史、 才能传承好这种属于中国的独一

中职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2013——2016 海职●欧鼎联办中专 三 年 发 展 规 划

二○一三年九月 目录 一、基础与现状 二、学校发展思路 三、重点发展项目 (一)学校管理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政教工作 (四)教学工作 (五)教研工作 (六)后勤服务工作 四、学校办学特色创建 五、发展策略

六、保障措施 2013——2016海职●欧鼎联办中专 三年发展规划 (讨论草案)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战略系统工程,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根据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纲要》,结合我校中职教育发展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和紧迫任务,特制定“2013——2016海职●欧鼎联办中专三年发展规划”。 一、基础与现状 我校是一所办学历史虽然不算悠久,但能紧跟时代步伐、依托高校资源发展壮大的中专学校。学校座落在风景秀丽、设备一流的海南职业技术学院院内,现有在校学生近700人、教职员工40余人。从目前的生源状况来看,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比较淳厚质朴。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绝大多数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思维习惯,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比较差;有的对学习毫无兴趣,厌学或弃学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学生组织纪律观念淡薄、文明礼貌行为缺失、人生观和价值观扭曲等等,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艰巨的挑战。因此,努力建设一支既有一定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又有一定的职业操守和奉献精神的教师队伍势在必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夯实学生坚实的专业基础和可靠的职业技能、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品位,把学校尽快打造成为一所学生有特长、教工有特技、办学有特点的特色学校,将是我校近三年的主要工作。 二、学校发展思路: (一)办学理念:道之以德、和之以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学校文化和团队建设为核心,打造富有艺术气息的文化校园,让教师们在文化中自我发展,让孩子们在文化中熏陶成长。主要围绕以下“一条主线,两个重点”。 1、一条主线:以“学校文体和团队建设”为主线,依托班级文化、寝室文化、道德文化、制度文化等实施载体,探索“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赏识展示、检测练习、总结反思”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满足学生对学校教育教学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对接考场------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掀起了文化遗产热。那些“高大上”的国宝一个个都“活”了起来。有人说这是由于使用了新技术,观众可以360度无死角地看到文物的每一个细节;有人说5分钟一集适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也有人说这纪录片有点用力过猛,情感渲染有点多,干货少;还有人说5分钟,怎能讲好一件“国之重器”的故事? △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对文创产业来说亦复如此。《人民日报) △只有在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代相依相存,用创新去赋予传统文化更好的内涵,文化遗产才能得以有效发展保存。------著名影视演员奚美娟 △古老传统文化如果不走向现代生活,那它就永远只是停留在故纸堆中的一堆符号而已。------广州博物馆副馆长罗兴连 《上新了故宫》让故宫“高而不冷 近两年,“故宫”已经成为流行文化的热词。匠人精神与故宫博物院中充满历史气息的藏品,引领了阵阵文化风潮。这座有着近600年历史的故宫博物院,在互联网的推动之下,让自身独一无二的文化IP变得愈发年轻。随着(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等节目的播出,故宫变得更加有活力,更加有温度。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说:“故宫即将过600岁生日了,在我的眼里,故宫正青春。”原本那些“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故宫藏品,在文创方面发力后成为可以在人们手中把玩、赠送好友的佳品,而故宫文创也在“画风突变”的路上越走越欢快,越走越主流。为了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故宫博物院联合北京电视台推出了《上新了故宫》大型文化季播节目。这档节目通过轻松愉悦的表达方式,带领观众在节目中探索故宫深厚的历史文化的同时,也引爆了故宫文创产品的创新和销售。截至2018年12月18日,(上新了·故宫)的文创单品众筹已经突破千万。这正应了节目中的一句话:“故宫的文创新品,除了传递厚重的时光,也必须有喜欢故宫的人能感受到的温度。” 灼见:接地气但不俗气,融入新时代文化又不丢失传统文化元素是故宫的魅力所在,它不仅激活了文物所独具的生命力,也使文创产品紧贴时代。 千年文物表情包:让更多的人物关注传统文化 2018年8月,一组以陶俑、青铜器等文物形象为蓝本绘制的表情包受到网友追捧,表情包的创作者是来自浙江温岭的美术老师王骢颖。王骢颖一直对文物有浓厚的兴趣,因参观南京博物院时发现一些文物神态有趣,便进行了二次创作。在她的笔下,形态各异的文物纷纷化身为骑着“皮皮怪”、跳着“海草舞”的卡通形象不少网友将这组卡通形象称为“千年文物表情包"。 王骢颖创作的这组文物表情包,其原型在众多文物里算是冷门的,但通过二次创作,可以让更多人通过这些或搞笑、或卖萌的表情包去关注文物及其背后的故事。文物是国家的“金色名片”,每一件文物都是中国好故事的讲述者。千年文物表情包与《如果国宝会说话》一样,都是让文物讲故事,进而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 灼见:千年文物跨越时空,与当下流行的“表情包融合在一起,焕发出生机与活力。这组文物表情包是一种个性文化解读,更接地气,更具人气,带动更多的人去关注文物,关注文物背后的故事。 大英博物馆:小黄鸭遇上伦敦伞 2018年7月初,大英博物馆漂洋过海,在天猫开了首家旗舰店,卖起了文创衍生品。神秘祭司玻璃杯,“纸莎草文献”橡皮擦,打扮成狮身人面像、古罗马形象的小黄鸭玩具等仅半个多月时间,就已售罄。小黄鸭是承载英国人童年记忆的符号。1970年歌手吉姆·汉森创作了一首流行歌曲(小黄鸭),小黄鸭从此便成为英国的一种流行文化元素。英国普通家庭的浴缸里,

十大办学理念

十大办学理念 第一个理念,以人为本。 第二个理念,发展才是硬道理。 第三个理念,把每一个孩子的一生变成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 第四个理念,素质加个性,规范加创新。 第五个理念,学校的职责是服务。 第六个理念,大力实施文化治校方略。 第七个理念,每一位教师都应当成为一座教育丰碑。 第八个理念,给学生一把金钥匙。 第九个理念,科研兴校。 第十个理念,打造学习型的团队。 中小学办学理念选萃 1、北京小学办学理念 学校以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主动发展为根本,不断改善管理与服务形象,把学校办成首都基础教育示范性学校。 2、北京市史家小学办学理念 办学目标: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明天 办学宗旨:三全: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全方位 负责 三爱:爱事业、爱学校、爱学生 三服务: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为社会服务 3、北京市海淀区五一小学办学理念 和谐发展为每个孩子走向成功奠基

4、北京市进步小学办学理念 办学宗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办高水平的小学教育。 办学理念:以人为本,和谐自主,促进师生双发展。 办学目标:追求卓越,追求质量。创一流学校、育优秀人才。 办学思路:德育为首、教学为主、科研领先、全面发展、办有特色。 办学特色:艺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体育教育 5、北京北礼士路第一小学办学理念 共同愿景:“用激情唤起激情,让每个师生都发光,让每个家长都满意” 办学理念:和谐、主动、创新、发展” 办学思路:特色立校,人才促校,科研兴校,和谐强校,依法理校。 办学主题:以墨育德,以墨启智,以墨健身,以墨陶情,以墨联社,以墨温 家 培养目标:我大气、我正气、我雅气、我锐气 6、北京市十一学校的办学理念 改革、选择、发展、和谐 7、北京西城区裕中小学办学理念 以人为本,追求师生共同发展 8、北京首汽燎原小学办学理念 办学宗旨:弘扬奋发图强的首汽精神, 培养素质优良的合格公民.办人民满 意学校

传承、创新与融合

传承、创新与融合 【摘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推出后,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现状与培养卓越工程师的要求有较大差距。本文提出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背景下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对策,并对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的亮点、创新点的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卓越工程师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围绕工程能力这一核心问题,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全方位改革。要求在校内学习阶段,在加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着力推动研究性学习方法,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加强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在企业学习阶段,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先进企业文化,深入开展工程实践活动,“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同时,更加注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成长,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培养“卓越工程师”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坚定大学生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树立大学生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大学生高尚职业道德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立足于培养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这一出发点,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矫正传统模式的不足,建构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模式。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现状及问题 但当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与培养卓越工程师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教育方式以填鸭式的灌输和说教为主,忽视学生的主动性。长期以来,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政治理论灌输而忽视情感启发、思维方式的培养。教师自觉不自觉的都存在着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不够的问题。造成的结果是而对大学生的情感世界、创新意识则关注较少,学生缺少认同感,缺少抬头率。 二是,讲授内容上更多的是照本宣科,没有因时、因地、因对象制宜。四门课的教材客观存在着理论性很强,案例较少的问题。照本宣科是容易做到的,但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则是困难的。如果教师不能根据教材收集整理具有时代性、典型性、说服力的案例,教学难免枯燥乏味,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 三是,考核方式较为单一,不能全面考查学生能力。在几门课的考核中,客观的存在着一张考卷定成绩的做法,并且在试卷考试中以知识点的考核为主,较少能考查到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如何对学生进行考核,事实上决定了学

【精品】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高频考点9:文化传承与创新(含答案)

文化传承与创新 1、广西百色市凌云县百门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工作目的正在紧张进行。2018年6月2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对外介绍称,通过发据和比对,初步推断遗址距今8万至10万年,该遗址为凌云县首次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 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 ①该遗产能展现历史文化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②该遗址是凌云县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③文化遗址是汉民族的伟大历史创造 ④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 2022北京冬奥会会徽的设计者是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的设计团队,此前他们设计的南京青奥会会徽,也展示了中国文化。关于“衷情中国文化”,设计学院副院长林存真说:“世界各国的优秀设计师都有很鲜明的民族特色,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就必须要懂本国文化,会展示自己的文化。” 这启示我们( ) 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继承是发展的前提,文化创新离不开继承传统文化 ③重视中西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 ④民族文化是支撑本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世界遗产委员会将于7月10日至20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第40届会议,对今年的26处申遗遗产地进行审核。这其中包括申请自然遗产的中国湖北神农架和申请文化遗产的中国广西左江花山岩画艺术文化景观。中国有望成为继意大利后,第二个世界遗产50+俱乐部(世遗数量≥50)的国家,赶超意大利(51处)指日可待。 世界之所以要重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文化遗产( ) ①让文化的记忆得以传承 ②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对展现文化多样性有独特作用 ④必将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改造要有面向现代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改造要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意识,弘扬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以和为贵”、“兼爱”、“尚贤”、“自强不息”等普适性文化元素要大胆地发扬光大,应该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文化中包含的科学精神、民主思想、法制观念等文明成果,要像学习马克思主义一样,吸收、消化、使之中国化,成为中国文化中浑然天成的一部分,使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更加完善。三、大力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保护中国传统文化,重构中国传统文化,最终目的就是要使中国传统文化深入民心,并且走出国门,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最重要的两个途径是:学校教育和媒介传播。(一)学校教育活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个由来已久的话题,也是国家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二)利用现代传播媒介,向大众、向世界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利用现代传播媒介宣传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普适性宣传,将传统文化融入文学艺术、影视戏剧中,渗透在网络、文化交流、旅游观光中,面向社会大众,重新唤起社会大众了解传统历史和文化的热情。通过这些媒介宣传,使中国传统文化民间化、大众化、全球化。在长久的发展过程中,中华人民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提炼出了具有时代意义的文化精神。所谓文化精神,是指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基本思想、基本观念。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人文主义。中国文化中的人本主义传统,以民为本,重视道德伦理,履行义务,对维系社会正常运转、人际和谐和提高人生修养等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但也存在着重人伦轻自然、重群体(家族)轻个体的倾向的消极因素。儒道互补。总体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道两家思想为主干,并形成互补之势。儒学对中国传统文化乃至整个社会生活都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尤其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伦理道德、文化教育、风俗习惯、国民精神等方面的影响至为深远。道家、道教对中国传统哲学、文学、艺术、科技、宗教、医药、体育等领域有着相当广泛的影响。传统士大夫的“达兼穷独”的人生价值取向以及民族性格中刚柔相济的品格等等,都是儒道互补在中国文化精神中的具体体现。以和为贵。“持中贵和”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思想观念,而且也培育了中华民族的群体心态。它的积极作用和影响是主导方面,对保持社会稳定和发展,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维护,有着积极作用。实践理性。所谓“实践理性”,主要体现为一种重现世、重实践、重事实、重功效的思想方法和价值取向。实践理性对中国文化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影响至为深远,在实践中也带来了双重效应,但积极效应占主导地位。目前,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已经成为一种潮流。斯宾格勒的“文化有机论”与季羡林的“21世纪是东方文化世纪论”,以及不少学者认同的“太平洋世纪论”都认为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将成为世界主流或内核。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精神、思想、智慧都存在于该民族的经典中,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是以否定、割断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作为指导思想的;没有任何一个民族会认为自己的经典是过时的、有害的,尽管他们的经典中也同样有糟粕。但不少中国人却经常有这样的冲动和行为。当前的传统文化热源于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和民族自信心的回归,是对数度全盘西化浪潮的拨乱反正,也是对现实冷思考的结果。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文化越来越成为作为民族自我认同和国际形象的标志。立足 自我,对外来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深层次的整合日显紧迫。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的内涵和实质意义日益突现,已成为民族发展、社会进步的内驱力。把文化看作一种国际竞争力,这是新一届中国领导人放眼21世纪全球竞争而作出的一个战略判断。文化建设不仅是历史的传承,更是在竞争压力下,主动的选择和开放的创造。从社会的层面来说,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道德自觉与理想人格,追

职业学校的核心理念

办学方针: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育人为本位。 从严治校,质量立校,服务兴校,人才强校。 促进学生发展,服务经济建设。 办学宗旨: 依托行业,服务行业,面向社会,用一流技能服务于社会。 培养多层次、实用型、复合型、技术型的中等职业技术人才。 为国家的前途命运负责,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 育人为根本、市场为导向、需求为目标。 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生产、善经营的应用型中、初级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输送合格新生。 办学指导思想: 高质量的教学,高效率的管理,高保障的就业。 质量立校,质量兴校,质量强校。 务本、勤耕、服务、发展。 德育为主,教学为主,育人为主。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既重视学生文化基础与专业知识的教学,更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 办学理念: 以人为本,科学执教,严格管理。 变管理学校为经营学校 踏实、探索、创新、发展。 教育就是服务,一切为了学生。

创中职名校,施优教于民。 为了所有学生的成功,创设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乐园,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一切为了学生发展,提供适合于学生发展的合适教育,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 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发展个性为基础、综合教育为特色,全面实施“三元制”办学模式,高标准创建和谐文明校园。 办学特色: 多元办学、强化素质、一专多能、就业为本。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技能培养,普遍实行技能考级,加强个别教育辅导,让人人成为有用之才。 开放办学,以人为本,实现“求学求职求成功,做人做事做强者”的成长目标。办学目标: 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良好社会公德和职业品质素养、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实用人才。 学校精神: 追求完美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勤奋每一天 敬业勤业创业更新更高更强 校训: 校训:创新求实团结勤业 校训:明礼守纪勤奋创新 校训:求学求职求成功,做人做事做强者。 校训:育德启智立志创优 校训:学做人、求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