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试题(开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试题(开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试题(开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试题(开卷)

试卷代号: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5年秋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开卷)

2015年12月

一、论述题(50分)

谈一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25分)

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族精神最深层的思想内核,直接反映社会价值的本质和特性,全面涵盖人民群众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一是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指明了国家精神文化的发展方向。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价值观与国人的思想观念,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处事态度融为一体,正确引导国人认识和评价所生存的社会。二是在社会层面,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现代文明的基本价值取向,是现代社会公民应当树立的基本理想信念,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道德力量。三是在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全体公民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能够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和自觉遵守社会的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形成爱国守法,敬业奉献,明礼诚信,团结友善的良好社会人文风尚。

结合工作和生活实际,论述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25分)

二、材料分析题(50分)

请根据材料回答:

1、结合材料,如何理解“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5分)

答: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不仅取决于经济总量、领土幅员和人口规模,更取决于它的创新能力。

一、创新是治党治国之道,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宝贵经验,必须始终坚持

二、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决定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战略抉择,必须紧抓不放

三、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必须持续协调推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实践永无止境,创新不能停顿。十八届五中全会从战略全局高度,阐明了创新发展的丰富内涵和实施路径,为我们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提供了思想和行动指南。

在创新内容上,要统筹推进理论、制度、科技、文化和其他各方面创新。创新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全要素、全系统、全方位变革。全会强调,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

在创新的途径方面,破除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以改革开放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建立健全国家创新体系。

在创新主体方面,要大力集聚和培养更多创新型优秀人才,构建规模宏大的人才队伍。创新关键是人才,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

在创新的环境方面,要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创新发展是全民参与、全民推动的宏伟事业。

在创新的领导机制方面,要“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坚持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建设总布局中思考和谋划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成为国家意志和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2、结合材料,谈一谈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25分)

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

第一,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其中的生产资料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劳动者也同样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并向现实生产力迅速转化,改变了生产力中的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管理水平。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极大地提高了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能力,提高了生产劳动能力。在生产力系统中,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性要素和主导性的要素。

第二,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过去,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的投入,现代社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智力资源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决定性要素,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从材料一的我国钢铁的“白菜价”与外国钢铁的“白金价”对比中可以看出: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中的关键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第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强国之本。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增强创新能力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世界范围内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近代以来的大国兴衰史告诉我们,国与国之间的较量,、在经济、在军事,更在人才、在技术、在创新。谁占据了技术创新的制高点,谁就能把握住发展的主动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百科名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并且被反复提到多次的全新命题。报告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对自身理论建设的全面总结。 党的十七大报告总结了十六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的新鲜实践经验与认识经验,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作出了关系全局的重大理论创新,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第一,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地位,明确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始终不渝”“四个坚定不移”。简明扼要、完整系统地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是指引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复兴的伟大旗帜。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和建设小康社会。 第二,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发展理念。简要系统地阐明了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生长点,新时期统领全局的指导方针。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么样发展?”的问题。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第三,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布局。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发展为经济文明、政治文明、文化文明和社会文明。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四个文明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展开。明确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目标是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为关键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勾画了更加具体、细致的奋斗蓝图。 第四,提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社会发展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命题。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练习题题3

中央电大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开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B )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A.文化 B.教育 C.经济 2.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了一个大政策,即( A)。 A.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B.同时富裕 C.同等富裕 3.实现“中国梦”,必须要坚持走(B)。 A.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资本主义道路 4.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是(C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实事求是 C.理论联系实际 5.党的十三大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A )。 A.基本路线 B.基本纲领 C.基本方针 6.2001年,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全面开放的新阶段,其标志性事件是( B )。 A.加入八国集团对话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加入中美经济战咯对话 7.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A )。 A.依法治国 B.以德治国C.科教兴国 8.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建设的新目标是围绕小康社会的全面( C )。 A.建立 B.建设 C.建成 9.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根据国内外情况的变化,党和政府审时度势,为解决台湾和香港、澳门问题.提出( B )方针。 A.解放台湾,统一祖国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收复港澳,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10.( C)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系统阐述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实践都达到新的水平。 A.党的十五大 B.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 C.党的十八大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 ABC )。 A.突破完全排除市场调节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观念,提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 B.突破把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观点,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是“计划和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 C.突破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社会制度属性的思想束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D.突破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质属性的认识,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观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下) 毛卫平教授 中央党校哲学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 三、体系与思想路线 (一)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及其发展历程 第三个问题,就是关于体系与思想路线问题。大家知道思想路线是非常重要的,过去我们革命取得胜利要有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来作保证,那么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造成的挫折其中也有这一方面的教训,也有这方面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应该说也是党的思想路线做了一个根本的保证。我们今天回顾起来,应该说从一开始这个问题就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中间还有很多内容,很值得我们来总结一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我们党的一个根本路线,根本的思想路线,这个原则应该说在不同时期,它所遇到的问题,它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所强调的重点也是有所不同的,我简单地概括一下,有这么几个阶段。首先第一个阶段就是当年毛主席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当时强调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家知道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提出问题的,主要是针对教条主义的问题。当时实际上是两种情况,王明提出一套,毛主席提出一套。王明他主要是根据理论,根据别人的说法,他有一套主张,而毛主席的主张他是从实践当中摸索出来的,是经过实践检验的,那么到底谁是正确的,应该听谁的。这个问题其实非常重要。有了一个正确的解决,就是最终的承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应该说从实践当中得到的,经过实践检验的,才是站得住的,才是真理。这样毛主席的这套主张就在全党得到承认,应该说这个是革命取得胜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保证。这个大家通过学习历史都比较清楚了。那么新时期的问题是什么?总体来说可以说,是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因为在此以前有一段这条思想路线应该说遭到了破坏,必须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才能开辟新的道路,这是一个总的问题。具体的说起来,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不同时期,应该说为了贯彻这样一条思想路线,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所要强调的主要问题是有所不同的。我把它分类一下,可以分成三段。 1、解放思想,就是小平在新时期出来以后,怎么来开辟新的道路。应该说当时遇到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一个解放思想的问题。这个大家可能还记忆犹新,我们这儿只是简单的回顾一段。小平讲“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应该说如果没有思想的解放,其他东西都谈不上。所以小平说只有思想解放,才能有两个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试题(开卷)

试卷代号: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5年秋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开卷) 2015年12月 一、论述题(50分) 谈一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25分) 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族精神最深层的思想内核,直接反映社会价值的本质和特性,全面涵盖人民群众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一是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指明了国家精神文化的发展方向。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价值观与国人的思想观念,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处事态度融为一体,正确引导国人认识和评价所生存的社会。二是在社会层面,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现代文明的基本价值取向,是现代社会公民应当树立的基本理想信念,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道德力量。三是在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全体公民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能够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和自觉遵守社会的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形成爱国守法,敬业奉献,明礼诚信,团结友善的良好社会人文风尚。 结合工作和生活实际,论述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25分) 二、材料分析题(50分) 请根据材料回答: 1、结合材料,如何理解“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5分)

答: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不仅取决于经济总量、领土幅员和人口规模,更取决于它的创新能力。 一、创新是治党治国之道,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宝贵经验,必须始终坚持 二、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决定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战略抉择,必须紧抓不放 三、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必须持续协调推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实践永无止境,创新不能停顿。十八届五中全会从战略全局高度,阐明了创新发展的丰富内涵和实施路径,为我们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提供了思想和行动指南。 在创新内容上,要统筹推进理论、制度、科技、文化和其他各方面创新。创新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全要素、全系统、全方位变革。全会强调,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 在创新的途径方面,破除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以改革开放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建立健全国家创新体系。 在创新主体方面,要大力集聚和培养更多创新型优秀人才,构建规模宏大的人才队伍。创新关键是人才,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 在创新的环境方面,要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创新发展是全民参与、全民推动的宏伟事业。 在创新的领导机制方面,要“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坚持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建设总布局中思考和谋划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成为国家意志和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2、结合材料,谈一谈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25分) 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 第一,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其中的生产资料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劳动者也同样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并向现实生产力迅速转化,改变了生产力中的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管理水平。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极大地提高了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能力,提高了生产劳动能力。在生产力系统中,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性要素和主导性的要素。 第二,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过去,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的投入,现代社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智力资源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决定性要素,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从材料一的我国钢铁的“白菜价”与外国钢铁的“白金价”对比中可以看出: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中的关键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第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强国之本。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增强创新能力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世界范围内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近代以来的大国兴衰史告诉我们,国与国之间的较量,、在经济、在军事,更在人才、在技术、在创新。谁占据了技术创新的制高点,谁就能把握住发展的主动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论文

浅析改革开放 贺海兵农业水土工程6班1008280946 摘要:改革开放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改革经济政策、对外开放的政策。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土地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本文讨论了改革开放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影响,以及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并对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进行了简单的思考 一改革开放的背景 改革开放的实质,其实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人民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改革——必经之路 一、当年国家的现状需要改变。 文化大革命”给国家留下了严重的局面: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温饱没有解决,科技教育落后……这种局面不改变不行。怎样改变?答案只有一个:改革。 二、中国需要第二次革命。 新中国成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但新中国成立以后模仿苏联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严重阻碍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中国需要第二次革命,解放生产力。这种局面不改变不行。怎样改变?答案只有一个:改革。 三、社会主义制度需要自我完善和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适时地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生机和活力哪里来?答案只有一个:改革。

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有新思路。 新思路就是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新思路在哪里?答案只有一个:改革。 开放---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七十年代末,冷战的阴霾就要散开,意识形态的对抗被社会经济发展取代成为时代发展主题,经济社会全球化成为时代趋势,要想发展就必须融入经济社会全球化以跟上时代步伐。 二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过去25年全球脱贫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归功于中国!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30年!自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阻击在脚下! 改革开放的 30年,是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30年!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未来!高考制度恢复之初,全国有570万人参加高考,却仅录取27万名;而到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达到1010万,录取新生达567万名!伴随着教育规模的发展,更有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30年!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

————————————————————————————————作者:————————————————————————————————日期:

浅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 专业: 姓名: 班级: 学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真实反映和高度凝练,是对社会主义理论在当代最新发展的理论反映,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最系统的成果。 在这一理论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的理论表达便是“中国特色”,我对于中国特色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化的发展,就是把马列主义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是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而建立和发展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而结合我的学习和一些生活认知,我认为对于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及现实中,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很强大的优越性。社会主义本身是一种社会学思想,主张整个社会应作为整体,由社会拥有和控制产品、资本、土地、资产等,其管理和分配基于公众利益。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思想,对于不同的人,不同的社会环境,应该有不同的认识。 为什么我们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主要原因就是各个国家的国情是不一样的,因此要想让祖国人民富裕起来必须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需要上百年的时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必要的选择。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引下,我们的国家发展十分迅速。为了实现繁荣富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我们应丰富“特色”、发展“特色”,坚持发展、科学发展,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来源:人民网 2009年11月09日21:20 我来说两句(0) 复制链接 大中小 来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共产党新闻 字号大中小打印留言社区网摘手机点评纠错E-mail推荐: 理论体系是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艰辛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础上发端的,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背景下,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时代征程中逐步形成、 完善和发展的。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历史进程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始探索和实践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他们的艰辛探索为后来我们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提供了宝贵经验。 (一)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领导党和人民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种探索是从反思苏联苏联模式利弊开始的。苏联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思想文化体制,长处是能集中力量办大事,也确实取得了重大成就。但随着时间推移,一些弊端日益暴露,如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管理体制僵化、农民负担过重等。毛泽东1955年就提出“以苏为戒”,找到一条适合国情的道路。1956年,他发表《论十大关系》,阐述了如何正确处理社会建设的重大关系。1957年,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理论,要求学会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由于在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是个复杂的新课题,我们党缺乏经验,加之国内外形势复杂,党内左倾思想滋长,使得一些正确方针没有得到贯彻。但是毛泽东的艰辛探索为我们党提供了宝贵财富,成为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 (二)邓小平第一次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抉择。1982年,邓小平在十二大开幕词中首次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二代领导集体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十三大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过程中,发挥和发展了一系列科学理论观点,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十四大明确提出并系统阐述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十五大将这一理论正式定名为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电子政务概论》2020-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4988)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电子政务概论》2020-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4988)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10分,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政府内部办公系统中的( )办公系统由各种较完善的信息数据库以及具有通信功能的多级网络组成。 A.事务型 B.管理型 C.辅助决策型 D.建议咨询型 2.电子会议与旅行服务系统属于( )。 A.电子司法档案系统 B.电子财政管理系统 C.统一服务系统 D.信息统计系统 3.在电子政务环境下,电子化手段可以把政府掌握的静态信息通过反馈系统转化为动态信息,并主动地提供给公众。这体现了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管理在( )方面的特征。 A.关系模式 B.办公模式 C.管理类型 D.服务方式 4.将收发处理文件等程序性的活动从传统的手工方式转向工作流自动化方式,体现了我国办公自动化系统发展的( )阶段的特征。 A. 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5.对内部各种办公设备、办公用品、器材、车辆等进行统一管理、调度,为机关各有关方面提供保障,属于事务处理系统中的( )功能。 A.来信处理 B.来访处理 C.后勤服务 D.会议组织 6.按( )划分,可以把政府的电子化公共服务分为政府对公民提供的电子化公共服务和政府对组织提供的电子化公共服务。 A.服务对象 B.职能 C.具体行政行为 D.服务方式 7.( )是反映政府某个部门总体表现、特征、规律及其发展变化过程的信息,是一种高层次的信息,它主要反映系统总体的性质和总量以及发展方向等。 A.宏观性信息资源 B.微观性信息资源 C.动态性信息资源 D.静态性信息资源 8.( )主要是将来自各行各业、各基层群众和各学科专家学者的批评、意见、建议,以及来自经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实际问题。科学地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等重大问题,是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外交、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和战略思想,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纲领:强调社会主义不仅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健康发展;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大力推进理论创新,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建设和谐文化,培养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纲领:强调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优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制,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建立基本医疗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创造性应用和发展。从这种意义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中国化的科学社会主义。在世界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章节练习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章节练习题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一、单项选择题 1.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内最早提出反对教条主义任务的领导人是( )。 A.毛泽东B.刘少奇C.周恩来D.张闻天 2.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据是( )。 A.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B.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C.西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D.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 二、多项选择题 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们都( )。 A.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 B. 反映近代中国的时代要求 C.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D.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 E.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这是因为( )。 A.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 B.它们都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它们具有相同的社会理想D.它们都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E.它们都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三、简答题 1.简述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2.简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3.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四、辨析题 1.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的全部思想的总和。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三个代表”的三句话,并不构成一个体系。 五、材料分析题 1、以下是关于对待毛泽东思想的态度的材料。 材料l “凡是毛王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摘自《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1977—02—07 材料2 有些同志说,我们只拥护“正确的毛泽东思想”,而不拥护“错误的毛泽东思想”,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材料3 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是恢复毛泽东同志的那些正确的东西嘛,就是准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嘛。基本点还是那些。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电子政务概论试卷

电子政务概论试卷 专业:层次:______级时间120分 学号:姓名:得分: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20分) 1、中国的电子政务的范围包括:() A.党务信息化;政务信息化 B。公务信息化;党务信息化 C.权力信息化;公务信息化 D。权力信息化;政务信息化 2、中国电子政务概念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A.公务信息化 B。权力信息化 C。党务信息化 D。政务信息化 3、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政府改革的外因:() A.电子商务的发展 B。政务信息化的发展 C。公务信息化的发展 D。互联网的发展 4、中国信息化进程的启动阶段是:() A.1993年以前 B。1993年3月至1997年4月C.1997年4月至2000年10月 D。2000年10月至今 5、电子政务系统包括() A.党务信息化系统和行政管理信息系统 B。党务信息化系统和纪委系统C.行政管理系统和宣传管理系统 D。宣传管理系统和行政管理系统6、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的重要内容() A.安全保密管理系统 B。可信时间戳服务系统 C.行政管理系统 D。宣传管理系统 7、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管理的三个原则() A.单人负责、任期无限、职责分离 B。多人负责、任期有限、职责分离C.单人负责、任期有限、职责分离 D。多人负责、任期无限、职责分离8、电子政务的支撑点() A.政务系统 B。管理系统 C。信息系统 D。党务系统 9、中国电子政务的基础工作()A.标准化 B。多元化 C。单元化 D。原则化 10、电子政务选用对建设系统评价是依靠() A.层次化分析法和加权优序法 B。效益分析法 C.层次化分析法 D。加权优序法 二、多项选择题(30分) 1、政府的改革目标主要表现在:() A.政务职能和政府组织机构的优化 B。公众服务质量的提高 C.政府职能和政府组织机构的优化 D。政府管理成本的降低 2、政府改革的公共管理目标选择集中在() A.政府职能合理配置 B。政务职能合理配置 C.政府规模的控制 D。行政流程优化 3、在电子政务发展的目标方面,美国提出了发展方面的哪些阶段() A.初始阶段 B。增强阶段 C。公众中心阶段 D。转化阶段 4、目前电子政务建设的实践证明,主要有下面哪些发展和应用阶段() A.基于广域网的信息与服务发布 B。电子政务系统中有限的数据和信息交换C.政府特征的重塑政府职能、实现政府再造 D。信息化的发展和电子政务的应用5、国家政务信息系统的基础系统为() A.电子身份与居民注册信息系统 B。企业注册信息系统 C.国家地理信息系统 D。全球定位系统 6、确立以标准化为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原则体现在() A.信息安全基础设施标准化 B。网络基础设施标准化C.应用与服务标准化 D。电子商务基础设施标准化7、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风险主要有() A.选择建设目标风险、适应管理持续改进的风险B。运营管理的风险、安全风险C.技术和产品的风险、建设目标风险D标准化方面的风险、数据集成和共享风险8、电子政务系统的网络基础设施包括有() A.计算机和网络硬件 B。操作系统 C.数据库软件 D。各类中间件 9、中国电子政务网络系统包括()

20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及答案

20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写在试卷纸后面的答题纸上。 1、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是:B A、党的十四大 B、党的十五大 C、党的十六大 D、党的十七大 2、率先在中国大地上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被称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先驱的是:C A、鲁迅 B、陈独秀 C、李大钊 D、毛泽东 3、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D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4、当代时代主题是 C A、改革开放 B、依法治国 C、和平发展

D、一国两制 5、党的十六大把我国在21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确立为:B A、消灭贫困人口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消除贫富差别 D、实现共同富裕 6、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是A 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中共二大 D、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 7、区别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B A、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 B、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 C、革命的对象不同 D、革命的前途不同 8、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循序渐进的步骤是A A、初级社、互助组、高级社 B、高级社、初级社、互助组 C、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D、互助组、高级社、初级社 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 B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实现发达的社会主义 10、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是在 B A、 1949年 B、1954年 C、1956年 D、 1975年 11、五十年代初,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选择的模式是D A、欧洲模式 B、美国模式 C、日本模式 D、苏联模式 1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B A、先进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新旧体制交替的矛盾 D、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的中心任务是:B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 从理论发展的脉络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集中全党智慧创立的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开拓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崭新境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集中全党智慧创立的“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承上启下的极重要组成部分。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集中全党智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反映了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新认识,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最新的理论成果。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既面对着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共同主题、又侧重于探索和解决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是一个相互衔接、相互贯通的统一整体,共同构成一个内涵丰富、思想深刻、逻辑严谨的科学理论体系。 从理论发展的时间进程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整个90年代和本世纪初得到了重大发展,十六大以后又得到了新的丰富。回顾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的基本脉络和轨迹反映在党的一系列重要会议、文件和领导人的讲话中。 (1)、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历史问题的《决议》系统总结以往三十年的经验教训,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三年间已经逐步确立的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概括为十个“主要点”。这可以看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萌芽。 (2)、1982年,邓小平在十二大上首次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实际上为这个理论体系设立了核心和主题,为新时期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明了总方向、总目标、总思路。 (3)、1987年,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生产力标准理论,把以往九年党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成果梳理为十二个理论观点,这些观点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轮廓,表明我们党开始找到一条建设有中国

理论体系概论练习题.

理论体系概论练习题 一、单选 1. 毛泽东思想形成是在【土地革命前中期】 2. 中国新民主义的开端是辛亥革命】 3. 新民主义经济纲领中,对民族工商业的政策市【保护】 4. 新民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的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是【帝国主义】 5. ?对于人,伤其十指不如断一指;对于军队,击溃其十个师不如歼灭一个师’这句话体现的战略战术原则是【集中优势兵力大歼灭战】 6.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 7. 我们党提出把工作重点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会议是【七届二中全会】 8.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即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9. 在社会主义改造中,我党对民族资本主义【民族工商业】的政策是【和平赎买】 10.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会议室【国名党一 11. 如何对待马格斯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一大课题, 历史证明,对待马克斯主义唯一正确和科学的态度是【坚持马克斯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2. 通过走合作化道路,对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建立了【集体经济】 13. 正式确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指导细想的会议是【中共七大】

14.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却别是【革命的领导权不同】 15. 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论断,是在【八七】 16. 正式把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确定为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实在【八七会议】 17.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 18. 新民主义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 19. 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是【南昌起义】 20. 五四运动后的新文化运动性质是【新民主主义】 21.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22. 最早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的是【刘少奇】 23. 新民主主义时期,人民民主专政具有的中国特色,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是【工农联盟为基础】 24. 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的是【辛丑条】 25. 新民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无产阶级领导】 26. 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遵义会议】 27. 人民军队的生命线是【坚持群众路线】 28. 马克斯主义同中国具体时间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飞跃产生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 29. ‘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内容是【土地革命】 30.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标志是【三大改造完成】 31. 毛泽东正式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任务的文章是【论十大关系】

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创造性地探索和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一般规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殊规律,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具有重大的国际意义。 一、推动了人类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历史进程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强调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发展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在对世界形势、时代主题做出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强调国家无论大小、富贫、强弱都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各国人民的事务应该由各国人民自己管理,坚决反对国际社会中以大欺小、以富压贫、以强凌弱的强权政治;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应当为争取世界和平做出“非常伟大”的贡献;中国不称霸,要以平等态度对待别国,同样尊重别国的平等地位。这些重要观点及其实践,无疑对促进世界的和平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经过30年的艰苦奋斗,中国解决了全球1/5人口的生存问题,这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发展、进步事业的重大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国两制”、

“搁置主权,共同开发”的思想,更是为解决国际争端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途径,受到国际舆论的广泛赞誉,被认为是解决当今世界难题的好方式,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努力构建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坚持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中国已成为一些重要的国际和地区性组织的重要成员,在朝核问题等其他一系列国际和地区问题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促进南南合作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建立了广泛而友好的合作关系,不仅彼此提高了国家建设水平,也改变了世界政治生态,使非西方世界在世界政治中的地位显著提升。这些都是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世界经济共同繁荣做出的贡献。 二、开辟了经济欠发达国家摆脱贫困的新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推动中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国家的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北京模式”成为一种不同于“西方模式”或西方人思维中的

电子政务概论课程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定稿版

电子政务概论课程形成 性考核册答案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作业1答案(Z1-5) 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20分) 1.(10-1)政府间协同管理模式可以简单理解为对的电子政务。( A ) P13 A.政府、政府 B.政府、个人 C.政府、企业 D.企业、个人 2.(13-1)电子政务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A ) P16 A.建设高效的政府 B.满足信息化、民主化的需求 C.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普及 D.信息技术的发展 3.电子公文传输系统以( A )、( B )为保障。P13 A.数字签名 B.认证体系 C.数据元标准 D.公文格式标准4.(12-2)以下哪几项是政府间协同管理模式的构成部分( ABCD )。P13 A.电子法规政策系统 B.电子公文传输系统 C.网上会议系统 D.网上应急指挥系统 5.(13-2)( B )是电子政务系统的本质功能P28 A.统计 B.服务 C.管制 D.监督 6.电子政务要在民主理念,法治理念及( ABCD )方面进行变革:P20 A.公平理念,科学理念 B.责任理念,服务理念

C.效能理念,系统理念 D.创新理念,安全理念 7.(10-3)电子政务给政府管理职能的发展带来的变化主要包括( ABC )。P28 A.促进了政府管理职能转变 B.改变着政府管理职能实现的主要方式 C.降低了政府管理职能实现的成本 D.提高了政府管理职能实现的成本 8.(12-3)( A )是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主线,是深化电子政务应用取得实效的关键。P40 A.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B.政务信息传播 C.政府政务公开 D.网路技术升级 9.以下哪几项属于(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关于“推行电子政务”战略要点( ABCD )。P38 A.改善公共服务 B.加强社会管理 C.强化综合监管 D.完善宏观调控 10.(10-4)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构成包括:( ABCD )。P40 A.服务与应用系统、信息资源 B.基础设施 C.法律法规与标准化体系 D.管理体制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一站式政府窗口给政府带来什么变化? P2、6 答:(1)促进了政府管理思想的转变;(2)促进了政府管理方式的转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要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要点 邢继伟 总论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邓小平理论(开创制作),“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承上启下)以及科学发展观(创新成果)等重大战略思想。 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 条,不照办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3.“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4.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5.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第一章 1.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前提和基础,最重要的内容、最基本的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基本内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重要表现)。2.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3.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4.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解放思想)是其本质要求,(实事求是)是中特体系的精髓,(与时俱进)是马克思理论主义的本质,(求真务实)是其核心内容。 5.党的思想路线的重大意义:是制定和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 是推进理论创新的强大动力 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决定性因素 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根本保证 第二章 1.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2.首要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3.为什么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a.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点 b.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要求 c.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当今时代的特点决定的 4.如何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a.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发展生产力的积极力量 b.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