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城市景观风貌特色的再认识

对城市景观风貌特色的再认识

对城市景观风貌特色的再认识
对城市景观风貌特色的再认识

对城市景观风貌特色规划的再认识

王巍付才江薛伟

[摘要]:本文对城市景观风貌特色的概念做了说明,并阐述了城市景观风貌特色重要性,提出城市景观风貌特色目标、分区、结构、要素规划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旨在对城市景观风貌特色的塑造上有所帮助,在探索城市景观风貌特色规划理论上与同行共勉,同时也是对编写〈〈黑龙江省城市景观风貌特色规划编制规范〉〉工作的总结。

[关键词]:城市景观、风貌特色、景观要素

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国已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也使城市景观发生巨大的变化,一方面为城市景观风貌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另一方面也使城市景观风貌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优势与困难同在。目前在城市规划领域注重土地使用性质、布局结构、开发强度等功能性要求,对城市景观风貌特色问题虽有所涉及,但缺乏系统的研究,迫切需要对城市景观风貌特色的正确认识及理论的指导,因此,探索城市景

观风貌特色规划的思路与方法,建构理论框架是十分重要的任务。

从2004年起,受省建设厅委托我院完成了《黑龙江省城市景观风貌特色规划编制规范》的编制,并于2005年4月通过审核,2005年6月1日在全省颁布实施。这个规范添补了国内空白,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此论文也是编者对编写工作的体会与总结。

1对城市景观风貌特色的诠释

景观,指在一定时空条件下,由自然或人文诸要素共同构成的可引起人们体验和视觉感受的综合景象。城市景观,指在城市范围内由各种符合生态、实用和审美要求的环境因素所构成的城市物质文化环境的综合景象。风貌,指城市社会、经济、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等内涵所显现的外在形象。特色,指事物所表现的个性特征,一般与事物的真、善、美同义。城市风貌特色,指城市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生态、民俗等内涵综合显现的外在形象的个性特征。城市景观风貌特色规划是在对现状城市景观风貌特色资源分析、评价的基础上,运用城市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确定城市基本特色,划定景观风貌特色控制区,对影响城市景观风貌特色的要素进行统筹与安排,按照不同时期规划目标确定实施措施,为城市景观风貌特色规划管理提供据。

2研究城市景观风貌特色的重要性

2.1塑造城市景观风貌特色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求发展全面的发展。全面发展即说明发展要全方位的发展,要同时发展,要同步发展,城市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城市社会发展,不仅仅只是城市经济的发展,而且也应该是城市景观风貌特色塑造的重要过程。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载体,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无时无刻不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打下烙印。城市景观风貌特色是城市发展的外在体现,城市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是塑造城市景观风貌特色的前提和保障,塑造城市景观风貌特色是对城市全面整体的总体特征的概括,要把握全面的整体特征就要用科学发展观做为指导。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求发展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要求对人的关怀做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城市是人类生活的集聚地,城市景观是城市文明程度和科技水平的综合反映。沙里宁在他的著作《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一书序中有这样一段话,“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知道城市居民在追求什么”。说明城市景观风貌是城市的诸多要素(主要指城市居民的追求)的外在体现。塑造特色充分体现城市的人文文化,展示城市的魅力。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求发展要协调发展。协调发展按比例均衡发展,社会、经济等各组成要素协调发展是全社会各部门步调一致,相互配合,共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保障。城市是各组成部分组成要素形成的整体,城市风格是由各组成要素体现的。景观风貌特色是由社会经济相互协调形成统一整体,而具有典型特征。协调发展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其次各组成要素要有整体意

识服从整体要求,第三彼此之间相互融合,形成统一的风格。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求发展要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发展不仅满足当代需要,而且要考虑满足将来发展的需要,可持续发展做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发展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城市景观风貌特色是将过去、现在、将来做为重要过程的持续要素,做为景观不仅仅考虑现在的可能性,而且要考虑历史的沉积,不仅仅是未来的可能性,而且要统筹考虑,这就要求从城市的有机肌理、历史文化、未来的可能等因素考虑可持续问题。

2.1塑造城市景观风貌特色是建设和谐城市的需要

和谐城市主要体现在文化和谐,历史发展和谐,社会、经济发展和谐。

是建设文化和谐城市的要求。一个城市展示在人们面前是外在特征而城市的精髓——文化是城市的灵魂,那么建设城市就要认清城市的文化源泉,才能让城市的体貌特征反映城市的本质特点。建设文化和谐城市,要注意把握1、明确城市主要文化;2、展示城市文化的规划语言和建筑语言;3、延续城市的文脉。

是建设历史发展相和谐城市的要求。城市发展过程中景观风貌特色的形成是相当一段历史的沉积形成的风格,要研究城市的历史,研究城市形成与发展有机肌理,把握城市的根,景观风貌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要历经漫长的历史岁月,经过岁月的沉积,适合时代要求的,符合人们审美情趣和人们价值观的要求的保留下来,形成城市相对而言的风格,因此建设城市首先要研究历史,延续历史

建设与发展相和谐的城市。

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和谐的城市。城市景观风貌是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面镜子,是那个时代科学技术城市景观风格上留下的烙印。如果说城市的历史、文化是根,那么城市的社会、经济则是土壤。土壤做为环境要素,对于城市景观风貌特色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也就是说景观风貌特色要充分考虑城市社会经济大背景,塑造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和谐城市景观风貌。

2.3塑造城市景观风貌特色是优化投资环境的重要手段

优化环境的途径有诸多方面,而塑造城市景观风貌是重要的手段,因为城市风貌特色是城市的品牌,同时反映城市的精神风貌。城市风貌的内涵是城市的品位和审美情趣。

城市风貌是城市的品牌,同时反映城市精神风貌。城市风貌是城市内在景观要素特征决定的,把握城市的景观要素、塑造景观风貌。城市品牌是城市的名片,是城市外在的具有吸引力的重要要素,是筑巢引凤的基础,筑巢做的如何直接关系到筑巢引凤的成功,因此要做特色“巢”优化城市环境,优化投资环境。

城市风貌的内涵是城市的品位。城市景观风貌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难以忘怀,通过对城市的五大要素“区域、边缘、路经、地标、节点”等的感受产生对城市的向往感、依恋感,进而对城市产生深深的情感,表达出浓浓的情意对城市的眷恋,深深的情怀是对城市的感慨,切切的思语是对城市的向往,诚恳的期待是对城市的祈祷,城市景观风貌对提高城市品位和审美是十分重要的。

3 城市景观风貌特色目标、分区、结构、要素规划设计应注意

的几个问题

3.1 做为规划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做为设计的指引,目标定位准确、设计有的放矢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目标分为客观目标和具体目标,具体目标是客观目标实现的重要前提。目标定位模糊不清,或目标定位不准确,没有考虑历史、现状、未来的各因素,景观设计将给城市发展、城市未来带来严重的不可弥补的损失,结合目前我国城市实际情况,在城市景观风貌特色的目标确定上应坚持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定位要考虑当前,也要考虑长远,做到近远期结合,可持续发展;应综合考虑城市性质和社会、经济发展及环境状况。城市性质是城市的本质特性,城市景观风貌特色是本质特性的外在体现,同时社会、经济及环境状况是景观风貌设计的基础,在不同基础上、不同的背景中要因地制宜,确定不同时期城市景观风貌,根据城市职能结构城市景观风貌可分为都市凤貌型城市、产业凤貌型城市、人文凤貌型城市、旅游凤貌型城市、口岸凤貌型城市、小城市凤貌型城市。在通过SwoT深入分析、研究景观风貌资源基础上,进行景观风貌特色目标构想。

3.2 做为规划设计其次要有明确的景观分区。城市是由不同功能要素组成的整体,不同功能反应不同的景观风貌特征,在进行景观分区时要注意:应结合区域的功能和基本特征进行划分,坚持系统性和不重复性原则,借鉴自然地貌的分区方法,考虑自然地理界限划分,借

鉴功能性质分区方法,考虑行政区划、分区用地界限及不同性质的用地界线,借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分区方法,考虑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区。

3.3 做为规划设计第三要有明确的景观结构。景观结构是景观构成的组合形式,是城市景观的骨架,结合城市的实际构筑城市景观结构框架,对城市景观风貌特色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凯文·林奇的城市景观五要素,把城市景观归纳为五个方面“区域、边缘、路经、地标、节点”,清晰的城市景观分析框架,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环节,结合城市实际情况形成风格迥异的景观结构,城市景观结构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城市性质、规模与城市发展,以城市景观分区为依据,提取最具特色的城市景观资源加以组合,运用城市设计方法,考虑城市景观结构系统性和完整性。在景观分区基础上,综合考虑城市远景发展、景观风貌基本特色、历史文脉和开发建设等因素,划定城市景观风貌特色重点控制区,构成城市景观风貌特色结构。划定城市景观风貌特色重点控制区,重点控制区由点、线、面三种形态构成。点主要为城市节点、城市标志点、城市俯瞰点、城市景观点等,线主要为道路景观轴、滨水风光带、特色街道、城市交通环等,面主要为景观风貌特色区及影响城市形象的某些重要地段等。

3.4 做为规划设计第四要把握好景观要素。景观要素主要由自然环境、城市格局、园林绿地、景观节点、景观视廊、城市天际轮廓线、建筑、色彩、城市雕塑、夜景、人文景观、冬季景观构成。景观要素是城市景观风貌特色的重要载体,景观要素的选择要结合城市的特

点,做为城市景观风貌特色的重要要素应在设计过程中利用城市设计手段重点强化。下面是城市景观要素在规划设计中应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

3.4.1自然环境要素。城市存在于区域的自然环境之中,城市与自然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城市自然景观要素往往是城市最具特色的要素,要珍惜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资源,造福于城市,造福人类。在保护自然资源,利用自然资源,塑造城市优美景观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环境特点,充分利用地形地貌等自然资源,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对需要严格控制开发的自然景观,应划出一定范围与空间作为特殊自然景观,加以保护,生态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保护性地开发利用现有自然景观资源,保护和控制用地范围内的制高点、俯瞰点和有明显特征的地形、地物,保持和维护城市绿化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护自然景观资源中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地点、区段和设施,保护城市有特色的自然边界线。

3.4.2城市格局要素。城市格局是城市外在的形态特征,是城市在不同历史时期发展的结果,有厚重的历史文化沉积,城市不同的格局体现不同的形态特征,景观是外在形态特征的展示,城市的外部形态特征是城市景观风貌特色的重要方面,城市格局的确定既要考虑历史文脉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符合城市客观发展规律。如牡丹江市在城市格局构筑中,城市格局为“一江居中、两岸同兴”的城市发展形态。构筑城市景观风貌特色格局应维护并发展原有城市结构布局形态,完

善城市肌理,拓展城市空间,强化自然景观特征,强化城市特色形态的可参照性,合理组织路径、边缘、节点、标志、区域和社会活动等城市形象要素,增强城市结构的印象性,组织好景观视廊和远眺点,依照天际线和城市景观要求,确定城市高层建筑区位,合理布置标志性建筑,强化其在城市整体形态中的定向定位作用,做好城市出入口地区的环境设计,完善主要干道、广场和滨水沿岸地区设施。

3.4.3园林绿地要素。园林绿地是城市重要的开放空间,开放空间是形成城市景观的重要方面。开放空间是城市景观风貌设计的重要部分,是构成城市景观风貌的骨架,是景观风貌的重要要素。由于地理位置、气候和文化等因素,园林景观是体现风貌特色重要要素。我国南北气候差异和文化背景的不同,体现出不同景观特色和地域风格。园林绿地景观设计应保护生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地方特色,与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园林绿化专业规划相衔接,公园、风景区保持自身特色,组织协调水面与绿化相结合的城市园林景观体系,认真选择植物品种,突出地方植物特色,城市内河、湖等水体及铁路旁防护林带宽度应不小于30米,城市园林绿地景观中乔、灌木与草坪设计内容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要求。

3.4.4景观节点要素。景观节点是城市重要景观点,在城市景观结构中十分重要,人们对城市的感受首先是通过城市的重要点的组合形成城市的整体印象。景观节点如城市广场、城市火车站和重要视觉点,突出城市节点的景观风貌对构筑城市风貌特色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哈尔滨市突出索菲亚教堂(哈尔滨建筑艺术馆)规划建筑,

就是塑造城市景观风貌特色的浓重一笔。景观节点是塑造特色的重要手段。景观节点设计应立意新颖、主题突出,结构清晰、布局合理,特色鲜明、风格协调,要在对城市自然环境、城市格局、城市文化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选择景观节点,主要景观节点要考虑景观视廊的要求,要考虑城市设计要求,有识别性、结构和意义。

3.4.5景观视廊要素。城市景观视廊(轴线)是城市景观的精华,体现城市的艺术格调,景观视廊是城市空间按一定的主题思想设置的一系列空间组合,反映城市的精神风貌。景观视廊主要有自然景观轴线、人文景观轴线、自然景观视廊主要突出城市的自然风貌,人文景观视廊主要突出城市的人文景观风貌,视廊是塑造景观风貌的重要手段,通过视廊设计可以更加强调城市的自然景观序列和城市的人文景观序列。通过一系列空间组合及各空间的不同处理形成风格迥异的景观风貌。景观视廊是城市重要的开放空间,是塑造城市景观风貌特色的重要途径。景观视廊的设计应突出主题,完善结构,优化用地与自然环境和建设生态城市相结合,强调空间景观序列,符合空间结构构成需要。

3.4.6城市天际轮廓线要素。依据城市的自然条件塑造城市天际轮廓线是塑造城市景观风貌特色的重要途径,一幅优秀的城市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时,我们首先感到的是城市优美的天际轮廓线,当我们远望城市时给我们的第一感觉是城市的优美轮廓线。那么什么样的天际轮廓是既体现城市风格又具有审美情趣呢?对于城市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城市天际线设计应充分考虑利用自然环境、城市布局与城市

结构,考虑不同的视觉角度,全方位整体设计,城市天际线设计要富有动感、韵律和变化。

3.4.7建筑要素。建筑是城市最重要的景观构成要素,是城市景观风貌特色的重要载体。建筑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反映那个时代的科学技术和审美情趣,城市从诞生那个时刻起,建筑就是历史的记载符号。建筑做为重要的城市景观要融于城市自然环境,要融于城市文化、文脉,要融于城市历史。在《建筑的永恒之道》这部著作中,我们知道要做出优秀的建筑设计首先要学“秩”,也就是要学习建筑语言、学习章法,那么在融会贯通、掌握了建筑语言之后就要抛弃语言和章法,达到无“法”就是有“法”的境界。做出关于那个地域的自然生态环境,属于那个地域的文化、历史的特色景观建筑。特色景观建筑规划设计应综合考虑城市自然环境、城市文化与城市历史,采用对比、均衡、韵律、和谐等美学原则设计特色景观建筑群及建筑单体,符合功能要求,体现其自身特质的形象,与建筑材料相结合强化本地区建筑特色,保留特色景观建筑,挖掘其景观特质。城市建筑高度分区应结合城市地形特点合理布局,考虑城市功能分区要求,考虑机场、微波等工程技术的要求,考虑历史文化保护建筑,城市未来的格局与发展要求。

3.4.8色彩要素。色彩对人们的视觉有强烈感受力,同时对人们的心理产生不同情感,城市色彩主要由城市气候、自然环境、建筑、文化等因素的综合考虑确定的。一个融于自然的与城市历史、文化相融的城市色彩会给人们亲切、和谐的感受,符合当地人们价值观及审

美意识,一个杂乱无章、色彩混乱、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的城市色彩会给人们留下不协调、不舒畅的感觉。城市色彩对于城市形象的塑造是十分重要的,欧洲法国、意大利、德国在城市色彩上,大部分是淡黄色的墙体、黑色的屋顶,城市的色彩很协调。我国海滨城市青岛城市色彩突出蓝天、碧海、白墙红檐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城市印象。城市色彩规划对城市景观风貌特色的塑造是非常重要的。在景观设计中城市色彩设计应充分考虑城市气候、自然环境、建筑、文化等因素,并应符合城市性质,注重历史文脉的延续性,突出时代性与现代感,符合审美要求。城市建筑主体色调应考虑地域与气候特征,结合建筑性质及当地特色建筑材料同时与建筑所处环境相协调,建筑主体色调应与建筑风格相融合符合当地居民的审美情趣及风俗习惯,同时考虑城市历史、城市文脉、城市肌理。建筑主体色调应以暖色调为主,色彩不宜过于刺激,对比不宜过于强烈,且色彩的饱和度不宜过高,一栋建筑立面所用颜色不宜过多,通常宜以一个颜色为主,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外墙色彩大面积应用时,应避免选用过纯的颜色,以免使建筑外观显得过于呆板。

3.4.9城市雕塑要素。人们漫步、徜徉在城市中,城市雕塑往往会给人们留下艺术感受力的同时又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哈尔滨市松花江边防洪纪念碑雕塑是哈尔滨的景观特色,牡丹江市牡丹江边八女投江纪念雕塑是牡丹江的景观特色,一个优秀的城市雕塑,不仅仅主题思想突出而且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具有很高的艺术品位。在景观设计中根据城市雕塑所起的不同作用,可分为四种类型:纪念性景

观雕塑,主题性景观雕塑,装饰性景观雕塑,陈列性景观雕塑。在环境景观中处于中心或主导位置的纪念性景观雕塑、主题性景观雕塑,应起到控制和统帅环境的作用,环境要素和总平面设计都应服从雕塑的总立意,大量的陈列性雕塑应组成雕塑公园或艺术长廊。广告牌匾设计应严格控制规范管理,特别是重点景观控制区设计力求简洁,色彩、体量、形式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并应重视新技术的应用和节能。

3.4.10夜景要素。全方位塑造城市景观风貌特色、夜景景观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提升城市的艺术格调,展现城市的艺术风格和城市精神风貌,夜景观设计对于打造特色景观城市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夜景观设计是一个新领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完善,目前还没有城市夜景观设计规范标准,处于探索阶段,在实践中夜景景观设计应按景观分区确定城市夜景主题,体现现代气息和艺术品位,应用新技术、新光源、新材料,充分考虑节能要求。

3.4.11人文景观要素。人文景观主要表现在城市文化,历史文化遗产,宗教文化、红色旅游等方面,城市的外在体貌特征是城市人文文化的体现,城市的人文文化是城市景观风貌的“源”,挖掘城市的人文内涵,展现城市的人文文化,体现城市的精神风貌,是塑造人文景观的重要内容。在文化景观的规划设计中城市文化特色设计应考虑历史文脉、地域文化、城市精神、民族宗教风情,应考虑市域重大事件、城市节庆、城市性质。在设计中应保护和延续历史文化遗产的特点和风貌,注意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编制国家、省级历史

文化名城城市景观风貌特色规划必须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为依据,宗教文化在设计中应尊重宗教习俗,突出宗教建筑个性特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红色旅游方面在设计中应考虑历史事件及主要场景应具有历史真实性,主题突出并具有普遍教育意义。

3.4.12冬季景观要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展现出北方宏大的自然风光,在冰雪上做文章打造城市景观风貌特色是塑造城市特色的又一重大举措,在冰雪的景观创意上深入挖掘文化底蕴,结合城市的历史文化展现冰雪的艺术,把冰雪做为载体表现城市的人文精神,体现城市的风貌特色,冬季景观设计应与城市冰雪休闲活动安排相结合注重游人的参与,应以广场、街道、公园等为载体突出地方特色,并应与旅游观光相结合。

4 结语

城市景观风貌特色的研究既是老课题又是新课题,城市景观风貌特色做为一部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宏大交响乐主旋律中一个乐章,要演奏出和谐的音符,就要求在城市景观风貌特色的塑造上要把握好规划要素,做到明确城市定位特征,立足环境地理特征,强化生态特征,延续历史文脉特征,突出城市时代特征与时代同步发展,无愧于时代,不愧于未来,上文仅仅是在城市景观风貌特色上点点滴滴粗浅的认识,离理想的彼岸还有很长的路程,但愿我们的追求是我们所向往的,但愿我们的探索能有收获,为城市、为城市的明天。

参考资料:

1、《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与营建技术》,杨永胜、金涛编著。

2、《城市设计感性原则与方法》,余柏椿著。

3、《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沙里宁著。

4、《城市意象》,剀文·林奇著。

5、《建筑的永恒之道》(美)c.亚历山大著

城市特色风貌规划

城市特色风貌规划 随着万源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万源城市老城改造和新区建设的深入,城市发展和建设已经进入快车道,城市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然而在近几年的城市快速发展和建设中,城市特色面貌建设平庸无奇,千城一面,似曾相识,城市风貌特色不明显,缺乏个性,“特色危机”已成为现时城市建设与管理的热门话题。 万源市委、市政府充分意识到特色风貌的遗失,直接关系到城市总体人居环境的提升。为全面落实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总体规划,优化中心城市的空间结构形态,塑造城市风貌特色和个性气场,提升城市内在品位和总体形象,改善人居环境,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务实创新、改善民生”的工作思路,围绕建设“山青、水秀、地干净、物整洁、人文明”的森林万源、生态万源、宜居万源目标,高标准开展城区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委托陕西中晟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万源市城市总体特色风貌规划》,构建以后河为轴心、新老城区功能配套一体的城市发展格局。 同时,城市特色风貌建设应严格坚持“五项”规划原则:一是把握整体、突出重点原则。首先要把握城市总体环境风貌、总体空间形态、廊轴系统、色彩体系、山体景观和滨水景观以及建筑风格的统一协调并在总体控制的原则下,突出重点,突出本次规划要解决

的主要问题,通过滨河景观的打造、外围山体景观的保护及营造,城市重要节点的强调来塑造城市的整体风貌特色。二是继承、尊重、展望原则。风貌特色规划不仅要继承和延续万源城市的历史脉络、风俗习惯、文化底蕴和地域特征外,而且更应强调万源山地城市的现实情况,尊重万源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水体景观,在继承、延续、创新的同时,还要展望未来,规划要高起点、高标准、有深度,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三是特色、文化、个性原则。每一个城市都得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有自己的文化底蕴。万源城市的山、水、城、人等主要体现实体,是万源城市魅力的体现,加之文化、历史、风情等是万源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名片。四是生态优先、环境利用原则。万源城市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城在山中、山在城中、人在山水中”是万源城市的鲜明写照。规划在保护城市整体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要充分利用城市的山水资源,通过显山、露水、增绿、透脉、弘文、辟场、留廊等手段,打造山、水、城、绿相融的川陕魅力城市和山水园林城市。五是系统规划、动态塑造、弹性实施原则。万源城市的风貌特色塑造必须通过系统的整体规划,由于城市建设在这方面欠帐较多,所以城市特色建设不可一蹴而就,只顾眼前利益,要有一个较长的时间和动态的过程,同时在实施中要有弹性,要留有余地,保证规划的有效和顺利实施。

城市景观赏析

一、名词解释 1、和玺彩画:清式彩画的一种,以龙为母题,只用于帝王系统主群中的主体建筑,等级 最高。 2、地标是指每个城市的标志性区域或地点,或者能够充分体现该城市风貌及发展建设的 区域。 3、城市景观:城市中由街道、广场、建筑物、园林绿化等形成的外观及气氛,可使城市 具有自然景观艺术,使人们在城市生活中具有舒适感和愉快感。 4、城市化: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化、 产业结构的转化、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5、景点:由若干相关联的景物所构成、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并具有审美特征的基 本境域单元。 6、有机建筑:赖特把自己的建筑称做有机的建筑,有机建筑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建筑,它 的目标是整体性,强调局部与整体的统一,在布局、材料、造型上与环境有机结合,在结构与材料上要表现自然本色充分利用质感。 7、热岛效应:城市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由于城市中辐射状况的改变,工业余热和生活 余热的存在,蒸发耗热的减少,而形成的城市市区温度高于郊区温度的一种小气候现象。 8、Loft是指那些“由旧工厂或旧仓库改造而成的,少有内墙隔断的高挑开敞空间”。 9、景点:由若干相关联的景物所构成、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并具有审美特征的基 本境域单元。 二、填空、判断、选择 1、2010年《中小城市绿皮书》提出: 小城市:市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 中等城市:市区常住人口50万—100万; 大城市:市区常住人口100万—300万; 特大城市:市区常住人口300万—1000万; 巨型城市:市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 2、798艺术区位于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街道大山子地区,故又称大山子艺术区。 3、时态空间是一个新兴、前卫、时尚可容纳千人的文化、艺术及商业综合空间,它拥有1200m2高架构活动空间,300m2休闲、餐饮空间,当代文化艺术书屋和影像展映空间。 4、国家图书馆的主楼为双塔形高楼,通体以蓝色为基调,取其用水慎火之意。 5、国家图书馆的四种类型:公共性的中央图书馆、国会图书馆,大学图书馆,科学图书馆。 6、城市景观要素 自然景观要素:主要是指自然风景,如大小山丘、古树名木、石头、河流、湖泊、海洋等人工景观要素:主要有文物古迹、文化遗址、园林绿化、艺术小品、商贸集市、建构筑物、广场等。 7、文化一词多义,大致有三:一是把它视为一种教育状况或知识程度;二是作为一种考古

大连城市文脉特色分析

大连城市文脉特色分析 4.1.1结构布局 在大连的早期城市规划中,结构布局采用巴洛克的手法,强化形式构图,用城市规划的物质形式来表达殖民者的统治意志和政治理想。巴洛克规划设计的重要手法是布置放射形道路系统,连接城市的广场及其它重要节点。 1899年沙俄进行的大连规划中将大连分为三个区:行政区、欧罗巴区和中国人区。行政区在今胜利桥以北,是沙俄的行政机构所在地;欧罗巴区在今劳动公园以东,铁路以南,包括居住区和商业区两个部分;中国人区在今劳动公园以东。 1899年大连规划对巴黎进行了借鉴,或者说是对巴黎规划进行片段式地模仿。这种借鉴并不仅限于对明星广场本身的模仿。城市空间的整体结构布局,也与巴黎改造有诸多类似之处。大连以莫斯科大街(今人民路)为城市主轴线,以尼古拉耶夫广场为核心,在从欧洲市场(今胜利广场附近)到大连港前的半圆形广场(今港湾桥广场)这一主轴线上串联四个主要广场,共同构成轴线上的空间序列。在主轴线以北,从大连站前广场放射出四条道路分别与主轴线上的四个广场相连。此外,以尼古拉耶夫广场为起点,隔海以大和尚山为对景,向东北方向规划出一条景观林荫道。 4.1.2路网组织 1899年沙俄时代大连市的总体规划,主要指的是行政区和欧罗巴区的总体规划。这个规划的道路骨架形如蛛网,在交通枢纽和重要的中心地点形成圆形或半圆形广场之间,以直线干道相联系。每个中心向外辐射若干干道,有多层环形道路将辐射路相连。 1904年日俄战争中,日军战胜占领大连,日本殖民者除了坚持完成1899年沙俄大连规划以外,还对大连进行大规模的新区规划建设。日本殖民者曾分别在1910年、1911年、1913年多次追加市区面积。为了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满足城市人口“急速膨胀”的实际需求,1919年开始了市区规划和地域规划的编制,与沙俄规划注重城市空间美学秩序有所不同,日踞时期的大连规划采用了方格网规划。这种规划更易于城市土地快速开发,可以更好地帮助殖民者建立有条理的聚居区,同时也可以促进近代资本主义商业的现代化发展。在此基础上,仅加入少量放射线和相对独立的广场,以部分延续东部沙俄规划区的空间特征,保持适当的呼应关系。 不同网格交界处的变化—即是城市形态上发生在突变的、可见的网格方向变化,或是城市设计中网格图形的斜向扭转。大连主城区形态独特,东西两个部分先后由俄日规划者设计,东侧为沙俄规划,采用放射同心圆的路网结构,西侧为日本规划,采用方格网结构,两部分并置,形成双心双结构,规模都较

城市景观风貌

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城市风貌规划——以山东省威海市为例 作者:俞孔坚奚雪松王思思发表:《城市规划》2008(03):87-92 [评论] 摘要:在全球化与快速城市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城市的风貌特色正逐步消失,城市的景观与风貌规划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本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城市风貌规划的概念与研究进展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城市风貌规划途径。并以威海城市景观风貌研究为例,进行理论与方法的探讨。 关键词:山东省威海市风貌基础设施生态 1 引言 全球化与快速城市化使中国城市的地方特征和城市风貌特色正逐渐丧失,已经成为中国当代城市的一个重要问题(吴良镛,2002;仇保兴,20 04、2005;阮仪三,2004;蔡晓丰,2005)。因此,城市风貌特色作为极具价值的“稀缺性”资源,正在发展成为政府经营城市的重要手段和参与全球化竞争的锐利武器(蔡晓丰,2005)。 2 相关概念与研究进展 2.1城市风貌、城市特色与城市风貌特色 城市风貌被学者们理解为城市的风采容貌。简单地说,就是城市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及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内涵的总和。在中文语境下,风貌中的“风”是“内涵”,是对城市社会人文取向的非物质特征的概括,是社会风俗、风土人情、戏曲、传说等文化方面的表现,是城市居民对所处环境的情感寄托(Cornelsn aned Franz,1995),是现象学者所描绘的那种充满于城市空气中的“氛围”(Norberg-Shulz, 1979);“貌”是“外显”,是城市物质环境特征的综合表现,是城市整体及构成元素的形态和空间的总和,是“风”的载体。有形的“貌”与无形的“风”,两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形成特有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取向的城市风貌(池泽宪, 1989;朱旭辉,1993;Cornelsen and Franz,1995;Taylor,1999;蔡晓丰,2005;陈艳、洪再生等,2006)。

地域性城市风貌特色塑造探索

地域性城市风貌特色塑造探索 摘要:本文针对迅猛推进的城市化带来城市特色缺失的问题,提出地域性城市风貌特色塑造的必要性;同时,以柳州的建筑景观设计为例从突出地域性特色的角度对城市风貌特色塑造进行了一些探索性实践。 关键词:地域性城市特色;塑造;柳州 1、引言 城市风貌特色是城市在其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由各种自然地理环境、社会与经济因素及居民的生活方式积淀而形成的城市既成环境的文化特征。它与诸多因素有关,包括以山水为主导的自然因素、以建筑为主导的人工因素和以生活场景为主导的社会风情因素。城市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这些因素长期相依相融作用而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文化生活环境,如城市自然山水景观、居住群落形态、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格局等。这些独特的文化生活对于形成该地独特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形成该城市风貌特色的基质性因素,也是保持人们对该城市记忆的感性对象性要素。作为整体的艺术符号,城市风貌特色呈现给人们的城市艺术形象传达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和意义,承载着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具有反应某个城市个性化的美学意义。 由于每个城市的变迁都有其特定的缘由,这些缘由往往具有唯一性,这正是规划师寻求、塑造城市特色的重要之源,尤其在创造城市特色时更应重视城市的历史文化,在形成新城市景观的同时,努

力挖掘出能传承、弘扬和拓展城市原有风貌特色,并具有个性化和典型文化意义的城市风貌特质,加以培育、提升、强化和放大。独特的城市风貌特质如果被忽视,或因有意地改变某些因素而被淡化和削弱,会使城市失去原有的生命力和魅力。 2、柳州地域性特征要素 2.1柳州的自然环境 柳州市地处广西盆地中部,总的地势为西北高,东北次高,中部低平。市区三面被丘陵山地所环绕,以岩溶地貌为主。 柳州市水资源丰富。流域面积在2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7条,市区河流总长度约为1087km,大小河流均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柳江是最大的过境河流。岩溶分布广,普遍发育地下河和泉水,地下水天然资源量为20.91亿立方米。 2.2柳州的地域文化背景 柳州建制迄今已有2100多年。它是目前已知东亚地区最早的现代人代表“柳江人”繁衍生息之地,市郊有多处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先秦时,柳江流域为百越民族的西瓯、骆越两大部族杂处之地。秦统一岭南,柳州地属桂林郡,中原地区的生产工具、技术输入柳江流域,以农耕为主体的生产活动逐渐发展,成为柳州这个城市赖以长期存在的基础。从汉朝至民国的2000多年间,柳州经济文化呈螺旋式的缓慢发展。柳州是汉、壮、瑶等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具有浓郁的乡土文化和民族文化,几千年来一直是汉族和岭南民族经济和文化交流、融合的汇聚点,具有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沉积。

城市景观视觉分析评估与旧城区景观环境更新

城市景观视觉分析评估与旧城区景观环境更新 简介:厦门市旧城区绿地系统绿线控制规划运用专家法分析旧 城景观更新与周边区域的关联发展,以经验模式探讨旧城景观与旅游开发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为研究规划的公众视觉认知提供基础资料,通过比较,进行方案优选。 关键字:视觉分析;旧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1、城市景观视觉分析评估原理 1.1 城市景观视觉分析 1.1.1 研究内容 在有关人们对环境的知觉的记录与分析中,“自然的城市” 被认为是最复杂的。在“自然的城市”中,建筑组成(如整体规划、 基础结构、建筑物或街道空间)与自然(如地理位置、地形、水体、植物)之间的界面及相互作用充满了复杂性,它们为环境规划与设计者 在执行工作时提供了丰富、多样、多层次的研究内容。 (1)对从大尺度到小尺度的城市活动进行讨论。在最大的尺度中,城市环境活动由区域城市化或增加发展密度的适合性来决定。也就是说,视觉分析可以帮助环境规划与设计者决定哪些地理区域适合作为城市发展区。 (2)在城市新交通干线的配置与设计中,或是在对现有交通干线的分析中进行城市景观分析。因为人们是在高速公路及交通干线上对

城市环境产生知觉的,所以大部分城市景观分析都是在交通规划和研究中进行。 (3)提升地区及邻里的视觉品质,保存历史街区,或是对已经失去景观品质的市镇或河岸进行复兴。此类分析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在作业过程中考虑群众的价值与态度。 (4)控制使用会产生环境视觉问题的土地。最典型的土地混合使用的例子就是产生交通安全问题及使视觉杂乱无秩序的商业区。 (5)针对城市中某些特殊结构的配置与设计,减少不同建筑物在尺度与材质上的不同,以避免设计主题的对比过于鲜明,并避免如视觉障碍、阴影、炫光、风洞等实质影响的产生。 1.1.2 分析方法 (1)专家法。专家法是一种以绘图方式对城市景观进行记录与分析的方法,由此可以发现城市景观的连续关系、排列位置及顺序。专家法的视觉调查与分析的主要步骤是:决定工作人员在城市景观环境调查中的观察位置、描述视觉景观、展示城市视觉环境及评估视觉品质。 (2)社会科学法。社会科学法力求在环境的实质属性与群众反应间找到联系。可用此法研究城市环境中的一些特殊状况,如高层建筑与住户的关系、绿色植物在城市环境中所扮演的角色等问题。在社会科学法中,更为直接、有用的研究方法就是要对用于展示的媒体、观察者、环境的展示、问卷格式4项因素进行详细考虑。 (3)专家法与社会科学法的结合。这种方法是将对专家与对群众

对城市景观风貌特色的再认识

对城市景观风貌特色规划的再认识 王巍付才江薛伟 [摘要]:本文对城市景观风貌特色的概念做了说明,并阐述了城市景观风貌特色重要性,提出城市景观风貌特色目标、分区、结构、要素规划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旨在对城市景观风貌特色的塑造上有所帮助,在探索城市景观风貌特色规划理论上与同行共勉,同时也是对编写〈〈黑龙江省城市景观风貌特色规划编制规范〉〉工作的总结。 [关键词]:城市景观、风貌特色、景观要素 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国已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也使城市景观发生巨大的变化,一方面为城市景观风貌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另一方面也使城市景观风貌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优势与困难同在。目前在城市规划领域注重土地使用性质、布局结构、开发强度等功能性要求,对城市景观风貌特色问题虽有所涉及,但缺乏系统的研究,迫切需要对城市景观风貌特色的正确认识及理论的指导,因此,探索城市景

观风貌特色规划的思路与方法,建构理论框架是十分重要的任务。 从2004年起,受省建设厅委托我院完成了《黑龙江省城市景观风貌特色规划编制规范》的编制,并于2005年4月通过审核,2005年6月1日在全省颁布实施。这个规范添补了国内空白,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此论文也是编者对编写工作的体会与总结。 1对城市景观风貌特色的诠释 景观,指在一定时空条件下,由自然或人文诸要素共同构成的可引起人们体验和视觉感受的综合景象。城市景观,指在城市范围内由各种符合生态、实用和审美要求的环境因素所构成的城市物质文化环境的综合景象。风貌,指城市社会、经济、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等内涵所显现的外在形象。特色,指事物所表现的个性特征,一般与事物的真、善、美同义。城市风貌特色,指城市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生态、民俗等内涵综合显现的外在形象的个性特征。城市景观风貌特色规划是在对现状城市景观风貌特色资源分析、评价的基础上,运用城市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确定城市基本特色,划定景观风貌特色控制区,对影响城市景观风貌特色的要素进行统筹与安排,按照不同时期规划目标确定实施措施,为城市景观风貌特色规划管理提供据。 2研究城市景观风貌特色的重要性 2.1塑造城市景观风貌特色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塑造城市风貌特色,建设文化生态名城

塑造城市风貌特色,建设文化生态名城 杨清辉 摘要:在趋同化的城市发展背景下,以城市特色建设推动特色城市发展成为中小城市规划、建设工作的突破口。在这一工作思路的指导下,我们对地域文化、生态资源特色进行了深入挖掘和系统整合,在此基础上组织编制了《城市风貌特色专项规划》。然后根据规划确定的目标,逐项实施特色建设工作,同时结合管理工作自身的职能,从多个环节予以规划控制和引导,从而为寻求城市的特色发展作出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特色发展;风貌特色规划;特色建设;规划管理 CONSTRUCTIONG THE CHARACTER OF CITY,THEN BUILDING A ECOLOGICAL AND CULTURAL CITY YANG Qinghui Abstract: In the background of similarly city developing,promotes the city develop character with city character construction is becoming the key of the small and medium city plan。Under the instruction of this work mentality,we excavated and packed up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culture and ecology with the resources of region,then we organizatied and compiled the "City Style Characteristic Special Plan".According to the goal of this plan,we are implementing the characteristic construction work seriatim,then giving guidances in our function unifies the supervisory work own function,All of these study are aim to promotes the city develop character. Key words: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Style characteristic plan Characteristic construction The plan manages 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城市特色建设,在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以 “最佳历史文化魅力城市”为动力,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塑造城市风貌,为寻求城市的特色发展作了有益的探索。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 高起点编制规划,构筑城市发展框架。 针对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千城一面现象,我们从抓好规划的编制入手来弘扬地域文化、生态特色。2006年,我们邀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高起点、高标准地编制了《汉中市城市功能布局与风貌特色专项规划》(以下简称《风貌特色规划》)。该规划通过系统整合“汉、水、绿”这些一脉相承的特色资源,将汉中城市风貌特色高度概括为“汉之渊源、西北江南”,为建设充盈历史文化灵气和时代气息的历史文化名城提供了科学的规划指导。 设计人员通过优化城市产业布局、整合城市景观结构,将城市风貌的基本骨架确定为“三轴、三环、六大特色风貌区”。其中,三个景观主轴线为:南北向以天汉大道为主体形成现代商业办公金融特色风貌轴;东西向以汉江为主体形成现代滨水特色风貌轴,以东关正街和西汉三遗址为主体形成历史文化特色风貌轴。在严格保护历史文化风貌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形成三个风貌特色环路,即体

中国传统造园思想在厦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造园思想在厦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内容摘要 本文在研究厦门城市规划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资源的基础上,探索通过前人造园的的思想而建造一座具有城市特色的自然开放空间系统的园林式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关键字:造园思想碧翠镶金自然开放空间系统可持续发展一.学习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思维方式 师法自然一直是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思维方式。“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古代造园以自然山水为创作的摹本,造园者通过对自然的感受,取自然美之精华于园林中,成就了无数美景名园。因此,深入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熟悉大自然应是园林创作设计的基本源泉。我们现在能在比过去优越得多的条件下去感知和认识自然,也能利用声、光、电等更多的科技手段来展现自然之美;大干世界又是景象万千,日月光影,山形水貌,花草树木都是园林景观的重要元素,它们在自然界中千姿百态地存在着,可以让我们尽情展现。园林设计师应当广游天下美景,多接触真自然大山水,多搜集积累景观素材,进而更好地总结它们美的本质,才能把它们最打动人心的地方放到我们的设计作品中。到那时必定百花齐放,精品不断。 师法自然的过程就是设计者将自己对自然美的亲身体验加以浓缩概括、提纯典型化后再用自然元素表达出来分享给大家的过程。师法自然的方法各有高招,我认为从设计思路上主要有两点:第一就是利用科技手段去夸大突出和概括自然美最有生命力的景观,比如说许多喷泉、叠泉水景的设计。你在自然界找不到它们,但却能体会到它们源于自然的神韵。第二点就是在现代高科技,新材料的支撑下去扩展和延伸观赏者的感知能力,使人类更能感到自然的神秘与美丽。二.碧翠镶金——发展开放的自然空间系统。 在区域化,城市化的今天,人们对生态环境和绿色空间的重视可以说已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因此,作为自然的再现引入到人为环境中的城市园林,已不仅仅是传统上的园林的概念,它应走向宏观尺度,从“咫尺园林”走向“大地园林”、“生态园林”的发展,从“虽由人作,宛似天开”的“秒造自然”到“返回自然”,

试论城市景观特色定位_以武汉滨江景观为例

试论城市景观特色定位3余柏椿 作者为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与建筑系教授(武汉,430074) *武汉市科委和建委资助项目(965005205) 修订,形成面向市场的滚动规划体系[2]。 3从“人居”观念出发的人文特色空间结构 20世纪50年代,希腊学者道萨迪亚斯提出“人居环境科学”(ekistics)概念,现已成为建筑、规划、地理等学科关注之热点问题。对城市而言,人居环境包含两方面内容: (1)人居硬环境,即人居物质环境,指一切服务于城市居民并为居民所利用、以居民行为活动为载体的各种物质设施之总和,是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和空间要素的统一体。它包括居住条件、生态环境质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三个主要部分。 (2)人居软环境,即人居社会环境,指居民在利用和发挥硬环境系统功能时形成的一切非物质形态事物的总和。它虽是一种无形的环境,但居民随时随地身处其中并感受其效果。如生活情趣、生活舒适度、信息交流与沟通、社会秩序、安全和归属感等,因此,它更多涉及社会学、心理学以及行为科学等内容。 从人居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方面的建设需要出发,我们认为,武汉市人文特色空间结构的塑造应着重处理好以下问题: (1)武汉市城市特色主要不在其人工建筑环境方面,而主要体现在其自然山水环境方面,因此要采取切实措施保护城市中具有强烈地域特色的自然山水空 间,特别是“龟蛇相峙,两江交汇”的城市典型空间和“百湖之市”的水网空间。 (2)要逐步建立一定的城市空间秩序,使城市社会生活逐步有序化和规范化。综观世界各国著名城市,其城市布局均有一定的轴线和空间体系,使人们易于认别并独具个性,也易于城市各种功能的组织。因此,武汉市城市空间应逐步从无序走向有序,形成比较明确的城市空间体系。 (3)应结合城市中自然历史文化要素,建立由众多城市广场、公园、街道和园林绿地所组成的城市开放空间体系,为城市居民提供愉悦互助的社区公共生活和多样化的公共活动,为人们的社会交往提供良好条件,并保持丰富的地域文化传统和城市历史的延续性。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武汉市政府倡导的“创建山水园林城市”活动和全市环境创新工程的启动,从人居环境建设出发推动了武汉市人文特色空间结构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良镛.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建筑环境的保护与发展.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2]胡俊.中国城市:模式与演进.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5. 收稿日期2000-03-30 责任编辑张甘 摘要通过城市景观特色的再认识,提出了有关城市景观特色保护和创造的一个全新概念———城市景观特色定位,并以武汉滨江景观为例,论述了城市景观特色结构、城市景观特色定位的依据、方法及意境表达。 关键词城市景观特色定位滨江景观 ABSTRACT This p a p er discusses how to define t he characteristic of cit y landsca p e b y g oin g dee p to understand t he characteristic of cit y landsca p e,which is a new conce p t of creation and p rotection of characteristic of cit y landsca p e.B y anal y sin g t he characteristic of Wuhan river2side landsca p e,t he p a p er discusses t he characteristic st ruct ure of cit y land2 sca p e,t he foundation and met hod of definin g t he characteristic of cit y landsca p e and how to ex p lain t he characteristic. KEY WORDS Cit y landsca p e,Definin g characteristic,River2side landsca p e 中图分类号TU98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3959(2000)04-0014-04 当今,城市景观意识正随着城市环境意识的提高而逐日提高,欣慰之同时,我们不难发现个体审美意识下所产生的景观后果———争芳斗艳而成的非芳非艳现象,城市设计学科的复兴正呼唤个体意识者填补其审美意识网格中的空格———群体审美意识:虽然城市景观美离不开个体景观美,但不等于个体景观美的简单叠加,城市景观美是个体景观优化组合的结果。强化群体景观审美意识,探讨个体景观优化组合法则是探讨城市景观特色的必然要求。 一城市景观特色的再认识城市景观特色并非新概念,但也并未在业内达成完全的共识,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其内涵和实质。 城市景观特色是一定时空领域内某城市景观(城市地段景观)作为人们的审美对象相对于其他城市所体现出的不同审美特征,我们需进一步明确几个问题: 1城市景观特色是一个时空对比效应的概念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城市景观没有比较也就无所谓特色,当然,比较也是相对的,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畴内进行比较。 ———以武汉滨江景观为例

关于如何打造城市风貌和风格

关于如何打造城市风貌和风格 ------城市印象(特色) 城市风貌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性格、底蕴、格局的外在展现和历史、文化及社会发展程度的综合反映,是通过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所体现的城市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环境特征。而城市风格是一座城市的内容和形式,它是明显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个性特征,是城市社会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外在表现。两者相同之处在于都与城市形象有关,不同之处在于城市风格侧重于城市可视形象特征区别于其他的表现,也是一个城市特色表现。城市风貌特色不仅仅是建筑技术和学术流派问题,而且是事关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大问题。塑造城市风貌特色具有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意义和文脉传承的历史意义。 我县的城市建设这些年来得到迅猛发展,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到处盖新楼、修马路,互助县城变样了、变大了、变绿了,可是,随着城市建设空前发展。同时暴露出很多美中不足的缺憾,如互助的味道没有了,即特色不再明显,除了它自身的地理环境有特色外,大多数新建的建筑可以放到省内任何一个县城都合适,而我们城市的新定位是“具有地域民族特色,高原田园风光的国家级休闲度假旅游名城”,所以说,一个城市的风格才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塑造城市的特

色是城建工作的生命。下面,我就如何打造和提升我县城市风貌和风格作一研讨发言,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塑造我县城市风貌特色的主要途径 城市特色的产生、发展是由其所处地理环境、历史沿革及经济社会发展等诸多因素所决定,既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也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我县独特的自然环境,丰富的人文资源,快速的经济增长为塑造城市特色奠定了良好基础。关键是要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处理好多样与协调、重点与一般、继承与创新、发掘与借鉴的辩证统一关系,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塑造城市特色。(一)顺应自然地理环境。城市都是依据自然环境形成鲜明而永恒的城市特色。我县有着“三山三水”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要充分尊重、顺应、利用所处地理环境优势,着力构建“城在山中、市在林中、水在城中”的生态城市格局。围绕三河形成主要XX生态景观轴和围绕地块片区特色形成历史老城、山水新城、城南休闲度假、城西民俗旅游、三河交汇生态旅游、绿色产业等风貌区及城市多点景观节点的“六轴、六区、多点”的城市风貌系统。 (二)挖掘民族文化内涵。我县是以土族为主的15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各族人民在独特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积淀,是塑造城市风貌特色的重要基础。城市风貌特色的塑造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背景。土族文化所

近10年来厦门市湿地动态变化分析

近10年来厦门市湿地动态变化分析 林巧莺,林广发,杨陈照,游丽平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州35007) 摘要:通过对厦门市1993年TM遥感影像和2003年ETM+遥感影像的解译分析统计,有效地提取了1993年、2003年厦门市各湿地类型的面积统计数据、以及1993年~2003年各湿地类型的转移矩阵,并进行了主要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1993年~2003年近10年来,由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以及农业生产比较利益的驱动和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影响,厦门市养殖区面积变化最大,增加了3990.17公顷,主要通过占用非湿地地类、滩涂、盐田和水库水塘来增加的;红树林的大幅度减少,则主要是由于非湿地地类、养殖区的侵占、以及遭受破坏变为滩涂;养殖区、水库水塘、滩涂、盐田等许多湿地类型也大量被非湿地地类侵占。 关键词:湿地;转移矩阵;厦门市 1 引言 湿地作为“地球之肾”,是由水陆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自然综合体,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1][2],具有保持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保护海岸和保持生物多样性等功能。对于拥有丰富湿地资源的沿海花园式城市的厦门市来说,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不仅是厦门市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也是厦门市可持续发展、建设海湾型园林城市的需要。因此,及时准确地掌握厦门市湿地的时空动态变化,对于厦门市湿地的合理开发和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研究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区域土地利用/覆盖的变化及其驱动因子的研究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3]-[12]。本研究综合运用“3S”技术对厦门市1993年的TM影像和2003年的ETM+影像进行分析,从而得到近10年来厦门市湿地的动态变化信息,并对此进行主要驱动力分析。 2 研究区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厦门市位于117o53′~118o25′E,24o23′~24o55′N之间,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福建省东南部,濒临台湾海峡,属南亚热带季风型海洋性气候,是一座环境优良的滨海城市,享有全国首批“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与“国际花园城市”等盛誉,也是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全市辖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和翔安6个区,土地面积1569.3km2(不含滩涂面积),海域面积约300多km2(图1)。 作者简介:林巧莺(1980—),女,福建福州市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GIS与遥感应用 E-mail:mylqy_2000@https://www.doczj.com/doc/294725501.html,

城市的空间形态与景观特色

城市的空间形态与景观特色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在新课程理念下,对与本节课的设计是围绕构建生活化的知识结构为主。科学发展观明确提出发展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所以在设计的时候,以活动探究促进知识与技能的情景化设计为主,给学生带来感官刺激,同时通过较好的情景从内心深处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索的欲望。 【教材分析】: 本课选取内容为湘教版选修Ⅳ第二章第二节《城市空间形态和分布特征》中的第一课时。 教材首先介绍了城市空间形态的概念和类型。这个概念是在必修Ⅱ中城市空间结构基础上提出来的,体现了教材内容的递进关系。在介绍完城市空间形态的概念之后,指出城市空间形态主要有平面形态(包括集中形态与分散形态)和立体形态两类,通过图文结合的方法,对平面形态进行主要介绍。先是集中形态,以图2-16为主,帮助学生形成这种布局的感性认识。通过图2-17、2-18在对简单集中与复杂集中进行直观的展示,以便学生能对两种布局进行对比分析。第二部分,教材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介绍城市分散形态的概念,分为一城一区形态、分散成组形态、城镇组群形态、串珠状形态四种,并配以图2-19 2-20 2-21 2-22四种形态的布局模式图,同时还设计了四个思考题,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基本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土温转换能力、举一反三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多途径获取知识的学习方法。 关于城市的景观特色,教材通过对图2-23“欧洲古老城市景观”和图2-24“美国现代城市景观”,从城市建筑、风格、历史以及交通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直观的展示,引导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领会城市景观特色的内涵。接着,教材站在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城市的现代理念高度,进一步指出,城市的发展应因地制宜,与周围的自然景物协调发展,形成良好的城市氛围。 【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基本掌握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在高一必修Ⅰ第四章、必修Ⅱ第二章中对城市形态有一定了解。但由于学生知识面的狭隘性,对这类知识的认识比较抽象,缺乏系统的知识梳理,特别是对案例的分析与对问题的解决有待进一步发展。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结合具体事例理解城市空间形态的含义和类型,学会云哟感省事布局形态图,分析城市空间形态的特点和形成原因,提高图象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应用能力。 2、能够抓住关键要素对比与描述城市的景观特色,透过景观特色了解城市的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运用收集到的学生熟悉的有关城市资料和教材提供的“阅读”和“活

什么是城市风貌

什么是城市风貌 1 概述城市风貌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气质、底蕴、格局特点的外在展现和历史、文化及社会发展程度的综合反映。面对新世纪,历史文化名城在保护和发展进程中,更应注重其风貌和形象的研究与塑造,从而焕发出新的更加耀眼的光彩。 2 城市风貌特色建设的背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城市建设速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但由于前几年的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工作相对滞后, 对城市设计、城市风貌特色的研究更是刚刚起步, 使得不少地方城市建设工作走入误区, 片面地认为高楼大厦就是现代化, 造成不少城市“千城一面”,失去了自己应有的特色。近几年,随着城市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精神需求的提高、对城市环境、城市风貌特色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并成为我国规划界、建筑界讨论的试点课题。但一座城市风貌特色的形成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它需要十几年、几十年、甚至几代人的努力。这就要求首先要在规划上就注重对城市风貌的研究,把城市风貌特色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考虑。本文结合**市中心城区的具体情况,来谈一下城市风貌特色建设。 3 中心城区城市风貌特色建设的内容和影响因素3.1 城市风貌特色的形成应注重历史古迹和人文景观的开发城市从某种意义上讲,它的物质形态构成是历史文化的限定、沉淀与结晶。一定地域、一定时期、一定民族的传统民俗、文化背景、自然条件、经济水平、轶闻趣事等形成了各有区别的城市形态与地方风貌特色。我国是拥有五十多个民族,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大国。由于地域、自然条件、习俗的不同,形成了江南水乡,北国风光等各具特色的城市风貌。在城市发展和建设中,既不能割断传统文脉,也不能不加取舍地全盘继承。取舍什么?如何保持、建设自己的特色?这是摆在我们城市规划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市张店区位于**省中部,东临齐国故都,南接聊斋故里,属**半岛对外开放区、环渤海经济发展带、半岛城市群,是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市的中心城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金融、科技和流通中心。张店属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蔓延地带,历史源远流长。战国时燕将乐毅分封于此,建立“昌国”。金末元初,又以“黄桑店”闻名海外,有“商贾云集,日进万金”之说,是元、明、清三代重镇。1955年4月,张店区正式成立,为**市辖区之一。在**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中,通过大量的历史资料调查、分析,提出了开发**市中心城区历史、人文景观的两个规划构想。3.1.1 保护现有文物古迹,逐步恢复历史人文景观**市张店区历史悠久,人文景观十分丰富。中心城区平畴沃野,人杰地灵,是中华民族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孕育出众多的名人,并留下许多名胜古迹,且极具特色和魅力。黑铁山起义中的姚仲明、廖容标、赵明新、马耀南等著名人士均是本地人;世界文学史上的奇文佳作《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居住于中心城区的南部——淄川区;此外,在张店城区周围这片土地上还造就了一大批英明卓著的人物,他们是春秋战国时的著名军事家孙武、孙膑、田穰苴、田单,还有著名的科学家贾思勰,文学家左思、王士祯、赵执信,政治家管仲、鲍叔牙、晏婴、房玄龄,医学家淳于意。在中心城区周围有建于西周的齐国故城和战国齐长城遗址、明清时的蒲松龄故居、北魏西天寺石佛造像、战国田齐王陵、新石器时代桐林遗址、后李遗址、董禇遗址、大蓬科遗址和浮山驿遗址、北齐寨里窑址、明清颜文姜祠、春秋战国临淄墓群,均保留完好。规划根据不同性质的古迹划定不同的保护范围,逐步开发利用这些历史古迹和人文景观,做到继承中求发展,在开发中继承、更新、提高传统文化的活力。3.1.2 优美的轶事传说,多民族交汇的传统,给城市建设提供了大量素材**市流传着不少优美的民间传说,且不少与地方文物古迹景点相融合,如“孟姜女”、“牛郎织女”、“颜文姜”、“炉姑”、“高柴女”、“鲁山”等。虽然他们不在中心城区内,但是对张店的文化建设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些传说有的催人向上,有的是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还有的是民族爱国教育的典例。发掘利用这些积极向上的民间轶事传说,为丰富城市景点建设提供不少文化内涵。中心城区是个多民族融合聚居的地方,历代战争、人员的迁徙,形成满、汉、回交融的局面。

城市风貌规划编制要求内容

风貌规划成果所含内容 风貌规划是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引申出来的一项重要的专项规划,对城市整体意向的形成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如果按照正常程序将经历:现状风貌调查与评价阶段、城市风貌规划大纲编制及大纲评议阶段、城市风貌规划方案的编制阶段、详细规划阶段的城市风貌规划这样四个阶段,规划周期长,且花费巨大,很多城市并不会按照这样的步骤一步步走下去,他们大多希望直接得到一个最终的结果。目前,关于城市风貌规划的编制没有专门的规范,需要形成怎样的成果也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很多规划单位所完成的风貌规划也只是一个概念性的,可是实行低,还得进一步编制相关的详细规划,费时费钱。那么对于想一步到位完成风貌规划,我们应该形成怎样的规划成果呢?结合遂宁市城市风貌规划的一些感受,我来谈谈城市风貌规划成果内容问题。 城市风貌规划成果内容应该包含三个部分,分别是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附件。具体涉及如下内容: 一、规划文本 规划说明书及相关专题研究。 规划文本要求能够规范、准确、肯定、清晰的表达规划意图和目标,而对有关内容提出规范性要求。主要内容要求如下: 1、前言 说明本次规划编制的依据和背景。 2、城市概况 包括城市的地理位置、经济特征、自然特征、历史沿革、所处地理文化圈层特征和中心城区概况。 3、风貌规划项目说明 包括本次规划的规划范围、规划内容和要求。 4、城市风貌现状分析 (1)城市风貌地理文化圈层分析。 (2)市域风貌整体格局和重点旅游景区风貌特色分析。 (3)城市总体风貌分析,含城市总体风貌特征、城市风貌格局、城市轴线、城市天际线和滨水风貌的分析。 (4)土地利用和主要交通道路分析。 (5)城市历史人文景观风貌分析,包含历史人文特征分析,历史人文景观的现状分析。

风貌特色城市价值的一种显现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质I’生因素,也是保持人们对该城市记忆的感性对象性要素。对于这些基质性风貌特质的保护与传承是该城市发展的基础,是维护该城市在空间与时间上的连续性的保障。这些独特的城市风貌特质只能“保育”而无法设计,它只能在城市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逐渐被^卢吼人识,“因势利导”地予以加强和提升。独特的城市风貌特质如果被忽视,或因有意地改变某些因素而被淡化和削弱,会使城市失去原有的生命力和魅力。 对我国江浙~带的江南水乡城镇而言,河网水系就是形成城市风貌特色的基质性因素,前街后河、枕水而居的空间结构和居住群落形态是这些城镇魅力的根基。可是在20世纪60年代一20世兰己70年代围湖造田、填河建路曾一度使有2000多年历史的 图1苏州山塘街 图3四川羌寨 ¨苏州城失去了原有的特色河网结构, 值得庆幸的是,“文革”后经抢救和恢 复使其重获魅力(图1)。 人类的文明和文化是—个累进的 积淀过程,城市的风貌特色也是历史 文化积淀的结果,时代的变迁、社会 的进步、文化的发展,必然也会给城 市的风貌带来变异。城市的特色风貌 在其传承的过程中也会加上新时代的 因素,产生一些新的文化特征。规划 师和建筑师应当做的就是:在形成新 城市景观的同时,挖掘出能传承、弘 扬和拓展城市原有风貌特色,并具有 个1.生化和典型文化意义的城市风貌特 质,加以培育、提升、强化和放大,突 显城市风貌特色。最近,苏州在其新 城区的金鸡湖畔所建的李公堤特色风 貌街,既使人感到面目~新,又延续 了苏州原有的城市风貌特色(图2)。 图2苏州李公堤休闲街 2.2仿真与假古董 这些年来,那种拆了真古董而大 建假古董的劣行已成众矢之的而被大 加讨伐。对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而言, 我们应当认真地奉行“原真性”的原 则,严格地“去伪存真”。然而从彰显 城市风貌特色的文化特征性的需要来 看,有时也可采用一些显现传统风貌 特质的“仿真’之作。这样的“仿真”, 并不是为了冒充“古董”,混迹于文化 遗产之列,而是为了强化人们对该城 市风貌特色认知的感知度。我们痛斥 那些对大肆破坏历史文化遗产毫不痛 心、却热哀于建假古董的做法,但笔 者认为不能因此而不加区别地一刀切 地反对“仿真”。 圆明园是否要按原样重建?这是 个极有争议的课题。新建—个“假古 董”式的圆明园,对保护历史文化遗 产而言毫无意义。何况,即使是“原 真”的圆明园,也并不是北京古城风 貌特色的基质性特征景观。因此,新 建这样的“假古董”在这两个方面都 没有意义,也许只在旅游业上会有吸 引力。同样,在我国的很多城市中,为 了发展旅游业、吸引游客,纷纷建起 了各种‘‘;;)毡啦、“唐城’和呀i城”,以 及各色“仿古街”,这些旅游景点或商 业街往往与该城市的地方特色文化没 有多大的关联,建在哪里都可以,缺 乏深层次的文化底蕴,因此对彰显该 城市的风貌特色无法起到什么作用。 在历史的进程中,由于天灾(如地 震、台风等)或自然损毁及不可抗拒的 事故(如战争,火灾)等原因,使某些 极具代表性的风貌景观遭遇损毁甚至 消失。后人为了使这些景物中具有的 深层次文化底蕴的地方特色文化得以 传承,修复、制作一些具有原有文化 韵味的仿古、仿真作品是值得认可的。 例如,位于四川西部的少数民族聚居 的—些羌寨(图3),在‘‘5?12”汶川 大地震中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震后 重建的规划建设方案为重现羌寨的特 万方数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