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口腔组织----发育异常

口腔组织----发育异常

口腔组织----发育异常
口腔组织----发育异常

第十五章牙发育异常

一、重点学习

1熟悉牙体结构异常的组织学变化

2了解牙齿形态、数目及萌出异常。

二、学习提纲

(一)牙数目异常和大小异常

1牙数目异常

(1)少牙和无牙:①少牙指一个或数个牙缺失,在恒牙列较常见,乳牙少见。

18,28,38,48及15,25,35,45和12,22常累及。少牙有性别和种族差异,也与其他

颅颌面畸形及发育综合征有关。②无牙指单颌或双颌牙列的完全缺失。罕见,

常是全身性发育异常的局部表现,常见的是以先天性外胚层结构缺失为特征的

遗传性少汗外胚层发育不良。

(2)多生牙:也成额外牙,是指比正常牙列多的牙。最常见于上颌前牙区、磨牙区,下颌前磨牙区次之。有时与其他一些缺陷如腭裂、锁骨头颅发育不良有关。正

中牙最常见,还有副磨牙,附加牙。

2牙大小异常

巨牙:指较正常大或小的牙。累及整个牙列的巨牙罕见,可能与垂体巨大症、松果体增生有关,半面过度增生常见单侧牙早萌及巨牙。牙列中仅数个牙大较常见。

小牙:牙列中弥漫性的小牙少见,见于Down综合症、垂体性侏儒症及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个别小牙常见,12,22,18,28,38,48多见。

(二)牙形态异常

1.双生牙:单个牙胚未完全分裂,形成的牙有两个牙冠,但共有一个牙根及根管。牙

列中牙的数目正常。

融合牙:为两个分别发育的牙胚联合,导致两个牙融合。其牙本质是相通连的,牙列中牙的数目减少。

结合牙:指两个牙沿牙根面经牙骨质结合,牙本质不容和。结合牙可以是发育性的,也可以是炎症性的。

2.畸形舌侧尖:也称鹰爪尖、前牙的牙外突。是前牙牙面上轮廓清晰的副尖牙,从釉

牙骨质界向切缘延伸至少一半距离。恒上侧切牙多见。

畸形中央尖:也称牙外突,指在恒前磨牙、磨牙的中央沟或颊尖舌侧脊上的牙尖样突起。前磨牙常见,34,35,44,45多发,常对称。

4.牙内陷:指有釉质覆盖的牙冠或牙根表面出现深凹陷。牙冠牙内陷较牙根牙内陷多

见,也称畸形舌侧窝。恒上侧切牙最好发,根据内陷深度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内陷严重者形成牙中牙。牙根牙内陷罕见。

5.异位釉质:指在不该有釉质的部位出现釉质,主要见于牙根。

(1)釉珠:多位于牙根根分叉区或近釉牙骨质界处》

(2)颈部釉质延伸:表现为釉质从釉牙骨质界向磨牙根分叉处延伸。

6.弯曲牙:指牙的异常成角、弯角、多见于牙根、牙冠少见。

7.牛牙症:指牙髓室顶至髓室底的高多高于正常,而釉牙骨质的水平没有改变,造成髓室向根尖延伸超过牙龈颈部,根分叉靠近根尖。多见于恒牙多根牙。

(三)牙齿结构异常

1.釉质结构异常

病因:局部因素——感染、创伤、放射治疗、特发性。

全身因素——环境/系统性因素(先天性、新生儿、出生后)。

基因性因素

病变类型:

(1)Turner牙:指与乳牙有关的感染或创伤引起继生恒牙成釉细胞损伤,导致继生恒牙釉质形成不全或矿化不全》最常见于上、下颌前磨牙及上颌恒切牙?

(2)釉质浑浊症:也称非氟性釉质浑浊症,指在釉质平滑表面上出现白色、不透光的浑浊斑块,有色素沉着后一些斑块变成棕色,釉质厚度无减少。应与轻度氟

牙症鉴别:氟牙症病变累及多数牙,且呈对称型,病变可在牙面上呈水平分布,

而釉质浑浊症病变为一个或数个牙,无对称性,牙面上为局限性的圆、椭圆形

斑块。

(3)先天性梅牙毒牙:梅毒螺旋体感染牙胚,侵犯成釉器使釉质发育障碍,在恒切牙、第一恒磨牙釉质产生特征性的不完全发育改变。病变牙表现为Hutchinson

切牙、第一恒磨牙病变称桑葚牙。

(4)氟牙症:又称斑釉、氟斑牙。临床表现分为轻、中、重度。形态学观察氟斑牙牙面显示,发育不全使釉面横纹中断,在发育缺陷区牙面上可见清楚的釉柱末

端。镜下见釉质矿化不良,尤其是在釉柱之间及有机物较多的薄弱处。但釉质

表层过度矿化,釉柱方向不规则,釉牙骨质的弧形结构较正常牙更明显。表层

钙化良好,其深方的表层下区存在弥漫性的矿化不良。

(5)釉质形成缺陷症:为遗传性的发育异常。

①形成不全型:基本病变为釉质基质沉积减少,已形成的基质矿化正常。

②成熟不全型:釉基质正常形成并开始矿化,但釉质晶体结构出现成熟障碍。

釉质较正常软,但不如钙化不全型者严重。

③钙化不全型:釉基质形成正常但无明显的矿化。

④成熟不全/矿化不全型:釉质形成不全同时伴成熟不全。

2牙本质结构异常

病因:局部因素---创伤;全身因素---遗传、环境/系统性因素等。

病变类型:

(1)牙本质形成缺陷症II型:即遗传性乳光牙本质,为常染色体显性疾病。乳、恒牙均

累及。

病理表现:《肉眼观》色泽变化:萌出时,牙外形正常,但呈乳光的琥珀外观,以后,牙颜色几乎正常,之后逐渐变成半透明,最终呈灰色或棕色,伴有釉质上的淡蓝色反光。

《光镜观察》近釉质的一薄层罩牙本质结构正常,但其余牙本质结构改变,牙本质小管数目减少,方向紊乱,形态不规则。管径变小并存在无小管的牙本质区。牙本质基质可呈颗粒状,并见小球间钙化。髓腔表面见少量不典型的牙本质细胞,细胞可被埋在有缺陷的牙本质中。髓室。根管部分或完全消失。牙本质可见含血管的组织。釉牙本质界呈直线,大部分患者釉质正常,约1/3患者有釉质形成不完全或矿化不完全缺陷。

(3)牙本质结构不良: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

⑵I 型:,根部牙本质结构不良组织学观察,冠部釉质、牙本质正常,而根部结构不良,

中央牙本质小管移位及排列紊乱,形成漩涡状结构,含有许多钙化的球形体,而外周牙本质结构正常,形成特征性的“水流围绕圆石”样结构。还可见不典型骨样牙本质。

髓腔、根管大部分消失。牙根根非常短小。

②II :冠部牙本质高结构不良组织学表现为乳牙特征与遗传性乳光牙本质相似;恒牙釉

质及冠部牙本质正常,近牙髓腔有大量球间牙本质形成,根部牙本质无小管,呈无定形均质状,并过度增生。上髓石可见于髓腔内任何部分。

3牙骨质结构异常

(1)牙骨质过度增生病因:根尖周炎症、机械刺激、无功能和未萌牙、骨的Paget 病

(2)牙骨质发育不全:少见。

4其他结构异常

区域性牙发育不良:又称阴影牙,为一种牙局部性非遗传性发育异常,釉质、牙本质、牙囊均存在牙育障碍。较少见。组织学检查见,磨片上釉质厚度不一,表面粗糙,釉柱结构不规则,缺少层叠排列结构。牙本质中,球间牙本质增多。牙髓含游离或附着性髓石。根尖孔宽大、开放。围绕牙冠的牙囊扩张,典型者见异常钙化灶。牙囊内还可见散在牙源性上皮岛和其他钙化方式。

(四)牙其他异常

1牙萌出及脱落异常

①早萌、胎生牙和新生牙;②迟萌;③早脱;④乳牙渧留;⑤牙阻生

2牙变色

①外源性着色②内源性着色

四环素牙:在受累牙的磨片上,沿牙本质生长线有黄色的色素条带,紫外线下条带显示为明亮的黄色荧光。四环素还可以沉积于牙骨质,但釉质中有四环素条带者少见。

三、题例

(一)选择题

【A型题】

1.关于融合牙,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A.有两个分别发育的牙胚联合而成

B.牙本质相通连

C.乳牙列多见

D.牙列中牙的数目减少

E.两个牙根沿跟面牙骨质结合

2.以下除哪项外,都是牙齿结构异常的表现

A.畸形中央尖

B.釉质浑浊症

C.氟牙症

D.牙本质缺陷症II型

E.先天性梅毒牙

3.以下除哪项原因外,均可能引起牙骨质过度增生

A.根尖周炎症

B.机械刺激

C.无功能和未萌出牙

D.牙髓炎

E.骨的Paget病

4.关于釉质形成缺陷症,错误的是

A.是遗传病变

B.所有类型病变均可影响乳牙及恒牙列

C.形成不完全的基本并变为游资基质沉积量减少,已形成的基质矿化正常

D.成熟不完全的釉质硬度正常

E.钙化不全型的釉质较正常软

5.关于四环素牙描述正确的是

A.属外源性牙变色

B.是在牙发育期全身性应用四环素类药物导致的

C.在受累牙的磨片上,可见沿牙本质生长线有灰色的色素条带

D.牙骨质、釉质中的四环素条带也多见

E.不累及乳牙

6.在组织学上表现出中央牙本质小管移位及排列紊乱,形成漩涡状结构,含有许多钙化的

球形体,而外周牙本质结构正常,形成特征性“水流围绕圆石”样结构的病变是

A.II型牙本质结构不良

B.Ⅰ型牙本质结构不良

C.四环素牙

D.氟牙症

E.釉质形成缺陷症

7.牙本质形成缺陷症II型属于

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

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C.性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

D.性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E.非遗传性疾病

【B型题】

8~11题

A.畸形舌侧尖

B.畸形中央尖

C.正中牙

D.牛牙症

8.发生于上颌中切牙之间,牙冠呈圆锥状的额外牙称

9.在恒前磨牙、磨牙的中央沟或颊尖舌侧脊上的牙尖样突起是

10.牙髓室顶至髓室底的高度高于正常,而釉牙骨质界的水平没有改变,造成髓室向根尖伸

超过牙颈部,根分叉靠近根尖,此病变时

11.恒上颌侧切牙舌面出现一牙尖突起称

【X题型】

12.以下哪些原因可能引起釉质结构不良

A.婴幼儿营养不良如维生素D缺乏

B.新生儿低钙血症

C.严重的乳牙根尖感染

D.母体疾病如患风疹

E.婴幼儿时期生活在高氟区

13.关于氟牙症描述正确的是

A.是一种釉质结构异常的病变

B.病变严重程度与摄取氟的剂量、时间呈正相关

C.主要见于恒牙列

D.病变不累及乳牙列

E.镜下见釉质矿化不良,尤其是在釉柱之间及有机物较多的薄弱处

【系列选择题】

一中年女性,口腔检查室发现其口内16,26,36,46牙面遍布针尖大小的凹陷伴色素沉着,凹

陷时的釉质厚度、硬度、颜色正常。无高氟区生活史

14.上述兵力可诊断为

A.氟牙症

B.釉质浑浊症

C.釉质形成缺陷症

D.四环素牙

E.先天性梅毒牙

F.Turnre牙

15.上述病例组织学上的基本病变是

A.釉质基本形成正常,基本矿化不良

B.釉质基本沉积量减少,已形成的基质矿化正常

C.釉基质正常形成并开始矿化,但釉质晶体结构出现成熟障碍

D.釉基质正常形成但无明显的矿化

E.釉基质沉积量减少并矿化不良

F.釉基质形成正常,矿化正常

(二)名词解释

釉珠

(三)填空

1.先天性梅毒牙累及的第一恒磨牙的病变称为___________。

2.出生是即已萌出的牙称为_____________。

(四)问答题和论述题

1.简述釉质浑浊症与轻度氟牙症的区别。

2.简述牙本质形成缺陷症II型的病理表现。

四、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E

2.A

3.D

4.D

5.B

6.B

7.B

【B型题】

8.C 9.B 10.D 11.A

【X型题】

12.ABCDE 13.ABCE

【系列选择题】

14.C 15.B

(二)名字解释

是常见的异位釉质,呈半球形,多位于磨牙跟分叉区或近釉牙骨质界处,可全部有釉质构成,或内含部分牙本质、牙髓组织。

(三)填空题

1.桑椹牙

2.胎生牙

(四)问答题

1.答:

釉质浑浊症轻度氟牙症

累及牙数一个或数个多数牙

对称性无有

表现局限性的圆或椭圆形斑块边界不明确,有高氟区生活史

斑块,边界比较明确

2答:近釉质的一薄层罩牙本质结构正常,但其余牙本质结构改变,牙本质小管数减少,方向紊乱,形态不规则、管径变大,并存在无小管的牙本质区。牙本质基质可呈颗粒状,并见小球间钙化。髓腔表面见少量不典型的呈牙本质细胞,细胞可被埋在有缺陷的牙本质中。髓室、根管部分或完全消失。牙本质中可见含血管的组织。釉牙本质界呈直线,大部分患者釉质正常,约1/3患者有釉质形成不全或矿化不全缺陷。

口腔组织病理学问答题(1)

第一章 一、口腔颌面部发育 1. 颌面部常见发育畸形有哪些,其形成背景如何? 2.腭部常见发育畸形有哪些,其形成背景如何? 3.舌部常见发育畸形有哪些,其形成背景如何? 4.口腔颌面部发育的调控机制。 5.口腔颌面部还有哪些发育畸形? 第二章 牙的发育 1. 以乳中切牙为例,试述牙齿发育的全过程。 2. 牙胚包括哪几部分,各形成哪种牙体组织? 3. 钟状期成釉器的中间层细胞有哪些功能? 高的磷碱性酸酶活性,与釉质形成有关。 4. 牙胚发育异常可导致哪些牙齿形态和数目的异常? 双生牙、融合牙、结合牙、畸形中央尖、畸形舌侧尖、巨牙、小牙;少牙或无牙、多生牙 5.牙硬组织基质形成及矿化特点。 6.总结牙发育各阶段的基因调控特点 第三章 牙体组织

1. 釉柱的形态、走行方向及其意义。 2. 釉质的超微结构特点。 3. 釉质中有机物含量较多的区域有哪些,各有何形态特点? 釉牙本质线、釉板、釉丛、釉梭、生长线 4.釉质中的有机物的种类及意义。 3. 解释下列名词:球间牙本质、前期牙本质、修复性牙本质、继发性牙本质、管间牙本质、管周牙本质、罩牙本质、透明牙本质、(牙本质)透明层、托姆斯粒层、死区。 4. 牙髓神经分布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Raschkow层/神经壁层,靠近多细胞层 5. 牙骨质的生物学特性及功能。 6. 牙本质的超微结构特点。 第四章 四、牙周组织 1. 牙龈、牙周膜各有哪几组主纤维束?名称及功能如何? 牙龈:胶原纤维(龈牙组,牵引牙龈和牙紧密结合) 牙周膜:胶原纤维、弹力纤维(邻近牙骨质最多,承受力大) 2. 结合上皮的形态特点及其与牙结合的方式?临床意义如何?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的急诊处理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的急诊处理 口腔急诊治疗中,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Sastry等报道口腔颌面部外伤约占全身外伤的34%,而其中软组织伤占颌面部外伤的65%。徐晓等曾统计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2001―2005年就诊的10000例口腔急诊病例,外伤比例占到23.68%,仅次于牙痛。 由于口腔颌面部是人体外露的部位,也是人体美学集中反映的区域,该部位的损伤对患者的容貌和功能影响较大,加上颌面部一些特有的解剖结构,使得急诊处理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应有别于身体其他部位。 1、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处理特点 1.1内外兼顾 由于口腔颌面部的特殊解剖结构,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往往伴有牙损伤或骨折,因此口腔内外都需详细检查,必要时可在局麻下操作。口外伤口缝合后再进行口内损伤的处理,往往会加大治疗操作难度,甚至造成口外伤口的二次损伤。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在检查治疗中可遵循“检查由外至内,治疗由内至外”这一原则。 1.2口颌系统功能恢复 口腔颌面部骨骼及腔窦较多,有牙附着于颌骨上,口内

有舌;面部有表情肌及面神经;还有颞下颌关节和唾液腺。它们行使着表情、言语、咀嚼、吞咽及呼吸等功能,严重损伤或损伤处理不当将对口颌系统功能造成影响。 1.3面部美观保持 由于面部外伤位置的特殊性,患者不仅有治愈的要求,并且有美观的要求,处理不当往往给患者带来生理和心理的双重伤害。因此,口腔科急诊治疗在以抢救生命为前提的基础上,处理面部软组织损伤决不能进行简单粗糙的缝合,必须兼顾整形美容外科原则,减少患者术后面部瘢痕形成。当腮腺、面神经及三叉神经受损,可能导致涎瘘、面瘫、受损三叉神经分布区域麻木感等,应尽早恢复,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1.4口腔颌面部血运丰富 由于血运丰富,伤后出血较多,易形成血肿;组织水肿反应快而重,如口底、舌根或下颌下等部位损伤,可因水肿、血肿而影响呼吸道通畅,甚至引起窒息。另一方面,由于血运丰富,组织抗感染与再生修复能力较强,创口易于愈合,因此清创术中应尽量保留组织,减少缺损,争取初期缝合,伤后24~48h之内甚至更长时间,均可在清创后行严密缝合。 1.5多学科联合治疗 头面部解剖结构丰富,上接颅脑,下连颈部,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往往伴有眼、耳、鼻、喉、颅脑和颈部外伤。

口腔颌面部发育

第五单元口腔颌面部发育 一、面部的发育 发育过程及常见异常发育的两个阶段、口凹的形成、唇裂是重点。 1.发育过程 面部发育的早期阶段可以分为两步: 一是面部各突起的生长分化; 二是各突起的联合和融合。 面部的发育始于胚胎第3周。此时,在前脑的下端,出现额鼻突。额鼻突的下方是第1鳃弓,即下颌突。 此时形成了最初的口腔即口凹或原口。原口的上界为额鼻突、下界为心脏膨大,两侧为第1鳃弓。由于鳃弓向正中腹侧生长,取代了发育中的心脏作为原始口腔下界的位置。约在胚胎24天,第1鳃弓上出现了另一个突起即上颌突。 此时原口界限是上有迅速增大的额鼻突、下有第1鳃弓(此时称下颌突),两侧为上颌突。口凹与前肠之间有口咽膜开始破裂,口腔与前肠相通。 口凹与前肠之间有口咽膜相隔。第4周口咽膜破裂,口腔与前肠相通。 胚胎第4周末,额鼻突的末端被两个凹陷分成三个突起,中间的成为中鼻突,两侧的称为侧鼻突。上述两个凹陷为鼻的始基,称嗅窝。至第5周,中鼻突生长迅速,其末端出现两个起,称为球状突。 面部是由上述下颌突、上颌突、侧鼻突和中鼻突(包括球状突)联合而形成的。随着胚胎发育,约在第6周,已形成的突起一方面继续生长,一方面又与相邻的或对侧的突起联合。两个球状突中央部分联合,形成人中。球状突与同侧的上颌突联合形成上唇。侧鼻突与上颌突联合,形成鼻梁的侧面、鼻翼和部分面颊。上颌突与下颌突由后向前联合,形成面颊部,同时使口凹缩小至正常口裂的大小。口角即两侧两个突起联合的终点。下颌突将形成下颌的软、硬组织;中鼻突形成鼻梁、鼻尖、鼻中隔,中鼻突末端的球状突除形成部分上唇外,还形成前颌骨及上颌切牙;侧鼻突形成鼻侧面、鼻翼、部分面颊、上颌骨额突和泪骨;上颌突形成大部分上颌软组织、上颌骨及其上颌尖牙和磨牙。至第8周面部各突起联合完毕。 2.发育异常在胚胎第6周至第7周时,面部各突起如未能正常联合,则形成面部发育异常。 (1)唇裂: 唇裂多见于上唇,由一侧或两侧的球状突与上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所致。 唇裂还常伴有上颌侧切牙与尖牙之间的颌裂与腭裂。 两侧球状突在中央部分未联合或部分联合,则形成上唇正中裂; 两侧下颌突未联合则形成下唇唇裂,此两种唇裂罕见。 (2)面裂:上下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发生横面裂,裂隙可自口角至耳屏前。 如为部分联合则形成大口畸形;如联合过多则形成小口畸形。 如上颌突与侧鼻突未联合则形成斜面裂。 裂隙由上唇沿着鼻翼基部至眼睑下缘。 【例题】 面部的发育从哪一周开始 A.胚胎第2周 B.胚胎第3周 C.胚胎第4周 D.胚胎第5周 E.胚胎第6周 [答疑编号700297050101]

口腔组织病理学笔记知识讲解

口腔组织病理学笔记

重点: ? 牙釉质的理化结构和解剖特点 ? 釉柱结构 ? 各有机物较为集中处的形态特点和形成原因 难点及对策 ? 釉柱结构 对策:结合牙齿的解剖特点讲解釉柱在牙齿中的走行及结构特征,增加幻灯片的量,使同学能从三维空间上理解釉柱是如何构成牙釉质的。 ? 牙釉质有机质相对集中处 对策:由于有机质相对集中处有数种不同结构,容易混淆,所以讲解时注意强调各种结构的特点,对各种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牙釉质的基本结构、以及各种有机质相对集中处的形成机制讲解,使同学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本次课应用的教材教具参考书: 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口腔组织病理学》第5版 教具:薄膜,幻灯 参考书: 1. Somoas J。Et al。Oral Pathology。1997 2. Avery Jk。Oral Development and Histology。 1987 主要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 第一学时

概论 1.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内容 组织学胚胎学頜病理学 2.与普通组织病理学的比较 3.口腔组织病理学的作用和地位4.学习方法 口腔组织病理学 第一章牙体组织 牙釉质——冠部牙本质表面 硬组织牙本质——主体 牙体牙骨质——根部牙本质表面软组织牙髓——牙齿中央髓腔内第一节牙釉质 人体最硬的组织重量体积 无机 96-97% 86% 有机 <1% 2% 水 12% 牙釉质的外观及解剖特点 组织学结构 一.釉柱 enamel rod

放射状 釉牙本质界牙齿表面窝沟处—向底部集中颈部—水平 绞釉:内2/3,弯曲意义:对抗咀嚼压力 直釉:外1/3 釉柱横纹:4μ,每日釉质节律性地沉积量,钙化较低 釉柱横断面:光镜鱼鳞状 电镜球拍样头部尾部 釉柱构成羟磷灰石晶体扁六角形长160-1000nm 宽40-90nm 厚20-30nm 头部与釉柱长轴平行尾部与釉柱65-70°倾斜 二、有机基质 含量少重量<1% 成釉蛋白釉蛋白 分布:晶体间间隙中有机物集中处 第二学时 三、有机质较为集中处) 1.釉质生长线 incremental line of enamel 形态纵磨片自釉牙本质界向外,牙尖部环行,牙颈部斜行。 横磨片同心环状 形成原因釉质发育中的间歇线 新生线:乳牙,第一横磨牙出生前后环境及营养的变化 2.釉板 enamel lamella

口腔颌面部损伤病人的护理常规

口腔颌面部损伤病人的护理常规 一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病史调查需了解患者的受伤情况,询问家族史,过敏史及既往史。评估患者全身情况,如体重,营养,心肺功能,肝肾功能,血细胞分析,胸片等。 (二)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有无骨折,明确骨折部位,类型等,如曲面体层,CT等。 (三)心理及社会因素 颌面部损伤常因交通事故,工伤或暴力所致,往往造成颜面部不同程度损害,大多数患者对容貌和功能恢复有焦虑和担忧心理,尤其是年轻的患者。所以伤后最初阶段患者情绪极不稳定,表现为烦躁不安,易激怒,心理承受能力脆弱。 二护理措施 (一)口腔颌面部损伤病人的急救 1.防止窒息防止窒息关键在于及早发现处理,把急救工作做在窒息之前。 2.止血要根据损伤的部位、出血的来源和程度及现场条件采用相应的止血方法。 3.休克的急救主要是创伤性休克和失血性休克两种;创伤性休克处理原则为镇静、镇痛、止血和补液,可用药物协助维持血压;对失血性休克,可快速输液、输血。 4.合并颅脑损伤的急救病人应卧床休息,减少搬动。严密观察病人的神志、瞳孔、脉搏、呼吸变化,并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5.防止感染应尽早行清创缝合术包扎伤口,应用抗生素,注射破伤风疫苗。 6.包扎包扎能起到保护创面、压迫止血、暂时固定、防止污染的作用。 (二)一般护理: 1.体位:一般取半卧位,头偏向健侧,以利于血液回流,减轻局部组织水肿。 伴有脑脊液漏的患者取平卧位,脑震荡患者绝对卧床。 2.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和瞳孔变化。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呕吐物,异物及血凝块以防止窒

息,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缺氧患者及时给氧。 4.创面的护理:对已经发生感染的伤口不宜缝合,可湿敷、清洗,以控制感染, 待创面清洁、肉芽组织健康后作进一步处理; 5.保持口腔清洁。 6.遵医嘱给予抗生素,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 7.颌面部伤口缝合后的护理:缝合后予以暴露或适度加压包扎。 8.颌骨骨折固定病人的护理:颌骨骨折固定的目的是恢复正常咬合关系,促使 骨折愈合。要注意观察口内的夹板、结扎丝有无脱落、断开、移位以及是否损伤牙龈或唇、颊粘膜等,及时清理患者口内分泌物,以防止误吸。 9 营养支持: (1)饮食种类:进以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半流质或软食。 (2)进食方法:根据损伤的部位和伤情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进食方法。口内伤口患者术后进流食3~5天后进半流食饮食,口外伤口患者手术当日进流食,术后一天起进半流食饮食,第4天可进普通饮食,防止用力咀嚼。不能张口或颌间固定的患者可将吸管置于磨牙后区经口进流食。 10 心理护理 三健康教育 1.对于全身情况较好的患者,鼓励早期下床活动。 2.嘱患者勿抽烟,喝酒因为烟酒对口腔黏膜有较强的刺激,能延缓伤口愈合。 3.保持口腔清洁,进食后清洁口腔,患者每日洗漱时,应注意避开伤口处,以 免引起感染。 4.在颌间骨折固定期,骨折部位制动,禁忌用力咀嚼。 5.拆除固定装置后,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指导患者练习张口。 6.根据病情需要,医生决定是否拆除术中固定用钛板,若需要则于术后半年手 术去除。 7.3个月内避免剧烈活动挤压碰撞患处。 四评价 1.面部外形恢复情况。 2.张口型是否正常。

医学口腔组织病理学考研笔记

口腔组织病理考研笔记 - 1成釉器的发育分三个时期: 蕾状期,帽状期,钟状期 2绞釉的生理意义: 可增强釉质对咬合力的抵抗 3为什么要早期实行窝沟封闭: 在釉质的咬合面,有小的点隙和狭长的裂隙,大多为窄而长,开放呈漏斗状或口小底大,深度可达釉质深部,裂隙的直径或宽度一般为15~75um,不能为探针所探入,由于点隙裂沟较易细菌和食物残渣滞留而不易清洁,故常为龋病的始发部位,且一但发生龋,则很快向深部扩展,因而如能采取措施早期封闭,对龋的预防有一定帮助,减低龋病的发生率 4釉质牙骨质界: 简称釉牙骨质界,三种连接方式:釉质和牙骨质在牙颈部相连,其相接处有三种不同情况:约有60%是牙骨质少许覆盖在釉质表面;约30%是釉质和牙骨质端端相接;还有10%左右是二者不相接,该处牙本质暴露,而为牙龈所覆盖 5牙槽骨的生物学特性: 1)是高度可塑性组织,也是人体骨骼最活跃的部分 2)具有受压力被吸收,受牵引力会增生的特性 3)牙槽骨的吸收与新生保持动态平衡 4)牙生理移动时牙槽骨的改建 5)废用性萎缩 6根据腺泡的形态,结构和分泌物性质不同分为浆液性,粘液性,混合性 7少牙好发于:第三磨牙 8对称性牙缺失最常累及: 第三磨牙,上颌侧缺牙,下颌第二前磨牙 10多生牙最常累及:上颌前牙区,磨牙区 11正中牙最常见于:多生牙 12累及整个牙列的巨牙常见于:单侧牙早萌及巨牙 13小牙最常见于:上颌侧切牙 14双生牙,融合牙发生率较高的是:前牙,上颌 15发育性结合牙常累及:第二磨牙

16畸形舌侧尖主要位于:恒上侧切牙 17畸形中央尖最常见于:前磨牙,常为双侧性,下颌多见 18牙冠牙陷又叫畸形舌侧窝,以好发牙顺序排列为:恒侧切牙,中切牙,前磨牙,尖牙,磨牙.上颌多见 19釉珠最常见于:上颌前磨牙,下颌磨牙次之 20颈部釉质延伸好发牙位依此为:第一,第二,第三磨牙 21弯曲牙最常见于:上颌恒切牙,牙常未能萌出 22牛牙症病变多见于:恒牙5 先天性梅毒牙病变切牙称Hutchinson切牙,这些改变在上颌中切牙最明显. 23桑椹牙:先天性梅毒牙第一恒磨牙的病变称~ 24牙本质龋的病理改变由病损深部向表面分为四层结构: 透明层,脱矿层,细菌侵入层,坏死崩解层 25早期平滑面釉质龋纵磨片由深层至表层病变可分为 透明层,暗层,病损体部,表层 26慢性增生性牙髓炎(牙髓息肉)病理变化: 根据构成成分不同,可将其分成溃疡型和上皮型. 溃疡型 显微镜下观察主要为增生的炎性肉芽组织充填于龋洞中或突出于龋洞外,表面为炎性渗出物和坏死组织被覆,深层为新生的毛细血管,成纤维C和散在的淋巴C,浆C,巨噬C和中性粒C 等慢性炎C浸润. 上皮型 肉眼观察呈粉红色较坚实,探之不易出血.显微镜下见息肉由成纤维C和胶原纤维构成,其表面被覆复层鳞状上皮.鳞状上皮可能由口腔粘膜上皮脱落C种植而来,或由龋洞邻近的牙龈上皮增生而来. 此外,慢性牙髓炎中还有一型特殊的牙髓炎称残髓炎:镜下表现为残留牙髓扩充血,组织水肿,淋巴C,浆C,中性粒C等炎C浸润,严重者牙髓脓肿或坏死 27根尖周肉芽肿的病理改变: 1)当机体抵抗力增强而病原刺激较弱时,肉芽组织中纤维成分增多,牙槽骨和根尖周牙骨质吸收暂停或出现修复,使病变缩小.当机体抵抗力下降而病原刺激增强时,炎性反应加重,炎C浸润增多,牙槽骨和根尖周牙骨质出现吸收破坏 2)根尖肉芽肿体积增大,血运难以抵达肉芽肿中心,中央组织而坏死,液化,形成脓肿;又可急性发作,出现急性牙槽脓肿的症状,如不彻底治疗则可迁延为慢性根尖周脓肿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临床表现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临床表现 *导读:口腔颌面部软组织伤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与颌、面骨骨折同时发生。各类损伤的临床症状和处理方法也各其特点。……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伤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与颌、面骨骨折同时发生。各类损伤的临床症状和处理方法也各其特点。 (一)擦伤(abrasion wounds) 挫伤是皮下及深部组织遭受损伤而无开放创口。伤处的小血管和淋巴管破裂,常有组织内溢血,形成淤斑,甚至发生血肿。主要特点是局部皮肤变化、肿胀和疼痛。挫伤的治疗主要是止血、止痛、预防感染、促进血肿吸收和恢复功能。早期可用冷敷和加压包扎止血。如血肿较大,可在无菌条件下,用粗针头将血液抽出,然后加压包扎。已形成血肿者1~2天后可用热敷、理疗或以中药外敷,促进血肿吸收及消散。血肿如有感染,应予切开,清除脓液及腐败血凝块,建立引流,并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二)挫伤(contusion wounds) 这类损伤的皮肤和软组织已有裂口。刺伤的创口小而伤道深,多为盲管伤。刺入物可将砂土和细菌带至创口深处。切割作的创缘整齐,伤及大血管时可大量出血。如切断面神经,则发生面瘫。刺、割伤的治疗应行早期外科处理,即清创术。 (三)刺、割伤(incised and puncture wounds)

为较大的机械力量组织撕裂或撕脱,如长发辫被卷入机械中,可将大块头皮撕脱,严重者甚至可将整个头皮连同耳廓、眉毛及上眼睑同是撕脱。撕脱伤伤情重,出血多,疼痛剧烈,易发生休克。其创缘多不整齐,皮下组织及肌肉均有挫伤,常有骨面裸露。撕裂伤应及时清创,复位缝合。如切断面神经,则发生面瘫。刺、割伤的治疗应早期外科处理,即清创术。 (四)撕裂或撕脱伤(lacerated wounds) 为较大的机械力量将组织撕裂或撕脱,如长发辫被卷入机器中,可将大块头皮撕脱,严重者甚至可将整个头皮连同耳廓、眉毛及上眼睑同是撕脱。撕脱伤伤情重,出血多,疼痛剧烈,易发生休克。其创缘多不整齐,皮下组织及肌肉均有挫伤,常有骨面裸露。撕裂伤应时清创,复位缝合。如撕脱伤有血管可行吻合者,应即作血管吻合组织再植术;如无血管可供吻合,在伤后6小时内,可将撕脱的皮肤在清创后,切削成全厚或中厚层皮片作再植术。如撕脱的组织瓣损伤过重,伤后已超过6小时,组织已不能利用时,则在清创后,切取健康组织皮片游离移植消灭创面。

口腔主治医师考试辅导口腔组织病理学龋病试题附答案解析

《口腔组织病理学》九、龋病 一、A1 1、关于窝沟龋形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呈三角形,底部向着窝沟壁 B、呈三角形,顶部向着釉牙本质界 C、呈三角形,顶部向着窝沟壁 D、呈同心圆形 E、没有固定形状 2、以下关于平滑面龋的描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A、多见于颊舌面近牙冠部 B、病变呈口小底大的形态 C、龋斑不能自行恢复 D、龋缘处的龋斑呈圆形 E、多发生在邻面接触点的下方 3、釉质龋病变的主要部分是 A、透明层 B、暗层 C、表层 D、病损体部 E、细菌侵入层 4、镜下观察早期平滑面釉质龋纵断磨片,其病损结构由内向外可分为 A、透明层、暗层、病损体部、表层 B、透明层、病损体部、暗层、表层 C、坏死崩解层、细菌侵入层、脱矿层、透明层 D、透明层、细菌侵入层、脱矿层、坏死崩解层 E、透明层、脱矿层、细菌侵入层、坏死崩解层 5、平滑面龋的病损形态是 A、烧瓶状,口小底大 B、烧瓶状,口大底小 C、浅碟状,口大底浅 D、三角形,顶向釉牙本质界 E、三角形,顶向釉质表面 6、釉质龋的基本病理变化可以概括为 A、血肿和机化 B、生长和发育 C、感染与免疫 D、脱矿与再矿化

E、复制和传递 7、平滑面龋所呈现的“三角形”中,能够表示病变最早、最活跃的部分是

A、三角形基底部 B、三角形中部 C、釉质表面 D、釉牙本质界 E、不能代表龋病进展 8、光镜下观察釉质早期平滑面龋纵磨片,叙述正确的是 A、釉柱横纹模糊 B、生长线明显 C、无色素沉着 D、三角形顶部向着釉质表面 E、三角形顶部为病变最晚的部分 9、牙本质龋的病理改变由病损表层向深部依次为 A、透明层、细菌侵入层、脱矿层、坏死崩解层 B、透明层、脱矿层、细菌侵入层、坏死崩解层 C、细菌侵入层、脱矿层、透明层、坏死崩解层 D、坏死崩解层、脱矿层、细菌侵入层、透明层 E、坏死崩解层、细菌侵入层、脱矿层、透明层 10、牙本质龋最前沿的改变是 A、牙本质脱矿 B、细菌侵入 C、形成透明层 D、发生脂肪变性 E、牙本质破坏崩解 11、牙本质龋的病理改变中脂肪变性层属于哪一层结构 A、死区 B、透明层 C、脱矿层 D、细菌侵入层 E、坏死崩解层 12、牙骨质龋临床上多见于 A、乳前牙 B、乳磨牙 C、年轻恒牙根龋 D、老年人冠龋 E、老年人根龋 二、B 1、A. 1% B.5%

口腔颌面外科学 第六章 口腔颌面部损伤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教案 2015 至2016 学年第一学期 系部医学技术系 教研室(实验室)口腔教研室 课程名称口腔颌面外科学 授课班级14级口腔医学技术 授课教师何国花 职称助教 使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三版 教案编写日期2015.12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制

授课 时间 2015年12 月17 日星期四 5 6 节学时数_ 2学时 授课章节 第六章口腔颌面部损伤 第三节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的运送护理饮食第四节口腔颌面软组织损伤 授课 方式 理论课□讨论课□实践课□习题课□其它□ 教学目的(目标)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 掌握颌面部损伤后包扎的目的;运送的注意事项;饮食护理的方法;软组织清创术; 熟悉软组织损伤的类型;损伤后处理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难点: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的处理方法;教学重点: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清创术; 教学方法 课堂PPT讲授多媒体视频教学 教材参考文献 1.张震康.口腔颌面外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范珍明.口腔颌面外科学.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3.邱蔚六.口腔修复基础与临床颌面外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42-372 教案﹙首页﹚

教学内容时间 分配 板书或旁注 第六章口腔颌面部损伤 第三节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的运送护理和饮食课堂导入:口腔颌面部血循环丰富在创伤时出血 多易形成血肿;组织水肿反应快而重。口腔颌面部有重要的神经和血管,口腔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起始处。正确的护理和及时的运送促进患者病情的发展。 一、包扎和运送 包扎目的:压迫止血、暂时固定骨折断移位,保护并缩小伤口,减小污染和止痛。 包扎方法:三角巾包扎、四尾带包扎、十字绷带包扎。其压力均匀,松紧合适。 运送:俯卧位、侧卧位,2-4人同时搬运 二、护理 (一)体位 半卧位 (二)口腔护理 因口腔颌面外伤病人口腔自洁作用差,需专门人员进行口腔清洁。常用1%-2%的碳酸氢钠、1%过氧化氢冲洗。 三、饮食 给患者营养丰富的饮食以促进创口愈合。采用流食、半流食、软食、普食、鼻饲、静脉补充营养。 第四节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 课堂导入: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可与颌骨骨折同时发生,也可单独发生,不同的原因可导致不同类型的损伤。口腔颌面部损伤处理不慎可导致不同程度的美观缺损和功能障碍。 损伤类型 一、擦伤 病因:皮肤或者粘膜与粗造物摩擦所致。 病损特征:少量出血,皮肤表层破损,伤口深浅不一,边缘不齐。 治疗:清洗创面,去除附着的异物,防止感染。 二、挫伤 病因:顿性力作用于局部 病损特征:局部皮肤变色、肿胀和疼痛。 治疗:止血、止痛、预防感染、促进血肿吸收和恢复功能。早期用冷敷,两天后用热敷。如有感染则切开引流。 三、刺、割伤3分钟 20分 钟 10分 钟 10分 钟 5分钟 15分 钟 在实验课堂上示 范包扎方法,理 论课题重点强调 包扎目的 口腔护理操作对 于维持口腔卫生 格外重要 软组织损伤具有 共性 把握损伤类型的 不同点

口腔组织病理学龋病练习题

口腔组织病理学龋病练习题 一、A1 1、牙骨质龋细菌入侵的主要通道是 A、牙骨质层板 B、穿通纤维 C、生长线 D、成牙骨质细胞突起 E、牙骨质细胞陷窝 2、牙骨质龋临床上多见于 A、乳前牙 B、乳磨牙 C、年轻恒牙根龋 D、老年人冠龋 E、老年人根龋 3、好发于牙颈部的龋病为 A、急性龋 B、慢性龋 C、牙釉质龋 D、牙本质龋 E、根面龋 4、能够累及釉质,牙骨质,牙本质的龋病是以下哪项 A、牙釉质龋 B、邻面龋 C、冠部的深龋 D、牙颈部龋 E、根尖周炎 5、牙骨质龋的发生机制叙述错误的是 A、牙骨质的发生始于菌斑下 B、早期病变为表层下脱矿 C、细菌产酸导致牙骨质脱矿 D、脱矿后的牙骨质可以重新矿化 E、牙骨质深层矿化程度高于表层 6、关于牙骨质龋的病理表现叙述错误的是 A、牙骨质龋的细菌通道为穿通纤维 B、早期表层矿化较好,但是表层下脱矿 C、相应牙本质的髓腔侧出现修复性牙本质 D、牙骨质龋进展较快,会很快进展到牙本质

E、发生颈部的牙本质龋比冠部的牙本质龋进展快 7、关于牙本质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进展较釉质龋快 B、常形成底向着髓腔的三角形病损 C、多是由釉质龋进一步向深层发展所致 D、牙本质龋是沿着牙本质小管进展的 E、牙髓组织的防御反应,可出现修复性牙本质 8、牙本质龋的病理改变中脂肪变性层属于哪一层结构 A、死区 B、透明层 C、脱矿层 D、细菌侵入层 E、坏死崩解层 9、关于牙本质龋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牙本质内含有机物较多,除了有无机晶体的溶解外,还存在有机基质的分解破坏 B、牙本质龋是沿着牙本质小管快速进展 C、防御性反应可表现为硬化牙本质的形成 D、由表层至深层可分为透明层、暗层、病损体部、表层 E、牙本质龋在病理形态上是一个三角形病变,三角形的顶指向牙髓腔 10、关于牙本质龋中的脱矿层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脱矿后色素不易沉着 B、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在细菌酶的作用下可发生脂肪变性 C、扩张的小管可排列成串珠状 D、牙本质小管形态较完整 E、是牙本质龋最深层的改变 11、牙本质龋最前沿的改变是 A、牙本质脱矿 B、细菌侵入 C、形成透明层 D、发生脂肪变性 E、牙本质破坏崩解 12、牙本质龋的病理改变由病损表层向深部依次为 A、透明层、细菌侵入层、脱矿层、坏死崩解层 B、透明层、脱矿层、细菌侵入层、坏死崩解层 C、细菌侵入层、脱矿层、透明层、坏死崩解层 D、坏死崩解层、脱矿层、细菌侵入层、透明层 E、坏死崩解层、细菌侵入层、脱矿层、透明层 13、平滑面龋损多见于牙冠的什么部位

口腔颌面部肿瘤整理笔记

1 口腔颌面部肿瘤——1节-概论 口腔颌面部肿瘤(Tumors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 )系头颈肿瘤(Head and Neck Tumor)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抗癌联盟(UICC)头颈部癌瘤正式分为七大解剖部位, 即:唇、口腔、上颌窦、咽(鼻咽、口咽、喉咽)、唾液腺、喉和甲状腺, 其中大部分均位于口腔颌面部。 口腔颌面部肿瘤是头颈肿瘤的重要组成部分。 囊肿和瘤样病变 ——不是真性肿瘤,但常具有肿瘤的某些生物学特性和临床表现。一、临床流行病学 ?发病率(incidence rate): 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出现的频率。是反映疾病对人群健康影响和描述疾病分布状态的一项测量指标。 发病率=(某时期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人数/同时期内暴露人口数)×K K=100%、1000‰、10000/万或100000/10万等。 观察时间单位可根据所研究的疾病病种及研究问题的特点决定,通常以年表示。患病率(prevalence rate):——现患率 也称患病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之和所占的比例。患病率可按观察时间的不同分为期间患病率和时点患病率两种。对慢性病进行现况调查,最适宜计算的指标为患病率。 ?我国的口腔颌面部肿瘤发病率和患病率均不高;一般良性比恶性的多;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多发生于男性,在40~60岁为最高峰; ?良性肿瘤以牙源性及上皮性肿瘤为多见。——成釉细胞瘤、多形性腺瘤 恶性肿瘤以上皮组织来源最多,——鳞状上皮细胞癌(80%) 其次为腺源性及未分化癌, 肉瘤较少;——纤维肉瘤、骨肉瘤 ?良性肿瘤多见于牙龈、粘膜、颌骨与颜面部。 恶性的以舌、颊、牙龈、腭、上颌窦等处为常见。 二、病因与发病条件 (一)外来因素 1. 物理因素: 长期慢性刺激: 如残根、残冠、锐利的牙尖,不良修复体等的长期慢性刺激可导致舌癌、颊癌的发生; 吸烟与唇癌、灼伤(日光照射.紫外线照射)与皮肤癌;外伤与瘢痕癌,损伤与颌骨肉瘤等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放射治疗可引起继发性放射性癌。3 三、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临床表现 肿瘤是机体正常细胞在内、外致瘤因素的长期作用下,所产生的过度增生与异常分化所形成的新生物。 ①良性肿瘤:良性肿瘤一般称为“瘤”,肿瘤细胞分化程度高,近似正常组织细胞,包膜完整,呈膨胀性生长,生长较缓慢,除位于重要部位外,对人体健康无多大影响,不发生转移。 ②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包括癌(来源于上皮组织者)、肉瘤(来源于间叶组织者)以及胚胎性母细胞瘤等,少数恶性肿瘤仍沿用传统名称,称为“病”、“瘤”,如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恶性肿瘤无包膜,呈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楚;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较低,发展较快,可有转移,虽经手术切除,仍可复发。分类: 1、良性肿瘤 牙源性和上皮源性肿瘤多见(成釉细胞瘤、多形性腺瘤);其次为间叶组织肿瘤(纤维瘤、管型瘤) 2、恶性肿瘤 根据组织来源可分为癌和肉瘤两大类 口腔癌三种类型:溃疡型、外生性(乳突状型或疣状型)及浸润型。 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初起局限于黏膜内或表层之中,称原位癌。 1) 上皮源性最多见(鳞状细胞癌最常见80%以上) 2) 其次为腺源性上皮癌及未分化癌 3) 肉瘤发生在颌面部比较少 4) 淋巴造血系统来源恶性肿瘤可在颌面部首发 3、临界瘤:良、恶性肿瘤的区别是相对,有的肿瘤病程虽较长,但有局部浸润,其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性与恶性之间,称为“临界瘤”。如唾液腺多

口腔组织病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名词解释 1.外间充质 2.鳃弓 3.咽囊 4.口凹 5.口咽膜 6.融合 7.联合 8.原腭 9.奇结节 10.Meckel 软骨 问答(思考)题 1.颌面部常见发育畸形有哪些,其形成背景如何?2.腭部常见发育畸形有哪些,其形成背景如何?3.舌部常见发育畸形有哪些,其形成背景如何?参考答案 第二章 名词解释

1.原发性上皮带 2.牙板 3.上皮隔 4.上皮根鞘 5.颈环 6.釉结 7.缩余釉上皮 8.引导管 问答(思考)题 1.以乳中切牙为例,试述牙齿发育的全过程。2.牙胚包括哪几部分,各形成哪种牙体组织?3.何谓成釉器中间层?有哪些功能? 4.牙胚发育异常可导致哪些牙齿形态和数目的异常?5.牙硬组织基质形成及矿化有哪些特点? 参考答案 第三章 名词解释 1.球间牙本质 2.前期牙本质

3.修复性牙本质 4.继发性牙本质 5.管间牙本质 6.管周牙本质 7.罩牙本质 8.透明牙本质 9.(牙本质)透明层 10.托姆斯粒层 11.死区 问答(思考)题 1.釉柱的形态、走行方向及其意义。 2.釉质的超微结构特点。 3.釉质中有机物含量较多的区域有哪些,各有何形态特点?4.釉质中蛋白的种类及意义。 5.牙髓神经分布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6.牙骨质的生物学特性及功能。 7.牙本质细胞间质中非胶原有机成分的种类和功能。 参考答案 第四章

名词解释 1.点彩 2.主纤维 3.上皮剩余 4.束骨 5.(牙槽骨)穿通纤维 问答(思考)题 1.牙龈、牙周膜各有哪几组主纤维束?名称及功能如何? 2.何谓结合上皮?结合上皮的形态特点及其与牙结合的方式如何?临床意义如何?3.牙槽骨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临床意义。 4.牙周膜中的细胞种类及其功能。 5.龈谷的所在部位及其病理意义。 参考答案 第五章 问答(思考)题 1.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种类及部位分布、排列特点。 2.口腔黏膜的功能。 3.口腔黏膜与皮肤在组织学结构上有何区别? 4.试述咀嚼黏膜和被覆黏膜的不同点。 5.口腔黏膜上皮的结构蛋白与口腔黏膜病的关系。

口腔主治医师考试辅导《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颌面部发育》试题附答案解析

《口腔组织病理学》六、口腔颌面部发育 一、A1 1、鳃瘘的形成与下列哪项有关 A、第三、四对鳃弓 B、第一、二对鳃弓 C、第二、三对鳃弓 D、第四、五对鳃弓 E、第五、六对鳃弓 2、6对鳃弓中,第1对最大称 A、舌弓 B、腭弓 C、下颌弓 D、舌咽弓 E、上颌弓 3、上下颌突联合过多则形成 A、唇裂 B、小口畸形 C、斜面裂 D、侧鼻裂 E、下颌裂 4、侧舌隆突出现的时间是胚胎 A、第四周 B、第五周 C、第六周 D、第七周 E、第八周 5、有关舌的发育说法错误的是 A、三角形的小突起称奇结节 B、舌根表面覆盖内胚层上皮 C、舌体表面覆盖着外胚层上皮 D、第1鳃弓中线处的间充质增生 E、第6周侧舌隆突与奇结节联合发育成舌体 6、舌体和舌根联合相连于界沟是在 A、胚胎第5周 B、胚胎第6周 C、胚胎第7周 D、胚胎第8周 E、胚胎第9周 7、舌的发育来源于

A、第Ⅰ鳃弓 B、第Ⅱ鳃弓 C、第Ⅲ鳃弓 D、第Ⅳ鳃弓 E、以上都包括 8、上颌骨骨化中心向哪个方向进行生长可以形成上颌骨额突 A、向前 B、向后 C、向内 D、向外 E、向上 9、上颌骨的发育来源于 A、第1鳃弓 B、第2鳃弓 C、第3鳃弓 D、第4鳃弓 E、第5鳃弓 10、下颌骨发育基本完成是在胚胎 A、第五周 B、第六周 C、第七周 D、第八周 E、第十周 二、B 1、A.第一鳃弓软骨 B.第二鳃弓软骨 C.第三鳃弓软骨 D.第四鳃弓软骨 E.第五鳃弓软骨 <1> 、与下颌骨发育有关的软骨为 A B C D E <2> 、能够发育成舌骨大角和舌骨体下部的软骨为 A B C D E 2、A.完全性唇裂 B.不完全性唇裂 C.上唇正中裂 D.下唇裂 E.综合征性唇裂 <1> 、从唇红至前鼻孔底部完全裂开的唇裂称为 A B C D E <2> 、唇红缘有一个小切迹,属于以上的哪种情况

口腔组织病理学

口腔组织病理学第一篇口腔组织胚胎学第三章牙体组织釉质 牙体组织即构成牙的所有组织的总称,包括釉质,牙本质,牙骨质三种硬组织和一种软组织——牙髓 牙本质构成牙的主体,釉质覆盖在牙冠表面 釉质为覆盖于牙冠的高度矿化的硬组织,是龋病是最先侵及的组织所以受到特殊的的关注。釉质是全身唯一无细胞性。由上皮细胞分泌继而矿化的组

织,而且其基质由单一的蛋白质构成而不含胶原。釉质对咀嚼压力和摩擦力具有高度耐受性。 一、理化性质 切牙的切缘处釉质厚约2mm,磨牙的牙尖处厚约2.5mm,釉质自切缘或牙尖处至颈部逐渐变薄,颈部呈刀刃状。釉质外观呈乳白色或淡黄色。其颜色与釉质的厚度和矿化程度有关,矿化程度越高,釉质越透明,其深部牙本质的黄色越容易透过而呈淡黄色;矿化程度低则釉质透明度差,牙本质颜色不能透过而呈乳白色。乳牙釉质矿化程度比恒牙低,故呈乳白色。

非釉原蛋白是一类性质和作用目前还不是十分清楚的硫酸化的酸性糖蛋白。一般认为包括釉蛋白、成釉蛋白和釉丛蛋白等。 釉基质蛋白酶包括釉质溶解蛋白即基质金属蛋白酶和丝氨酸蛋白酶。 釉质中的水以两种形式存在,既结合水和游离水。 二、组织结构 釉质的基本结构——釉柱 釉质的基本结构是釉柱。釉柱是细长的柱状结构,起自釉质牙本质界,贯穿釉质全层而达牙的表面。 在窝沟处,釉柱由釉质牙本质界向窝

沟底部集中,呈放射状;而在近牙颈部,釉柱排列几乎呈水平状。釉柱的直径平均为4~6UM。由于釉质表面积比釉质牙本质界处宽大,因此,釉柱的直径在表面者较深部为大。 釉质牙本质界釉质牙本质界(釉牙本质界)代表来自于上皮和外间充质两种不同矿化组织的交界面 釉梭是起始于釉牙本质交界伸向釉质的纺锤状结构,形成于釉质发生早期。釉丛起自釉质牙本质界向牙表面方向散开,呈草丛状与釉柱间质和柱鞘关系密切。 釉板是垂直于牙面的薄层板状结构。

口腔颌面部肿瘤

《口腔颌面部肿瘤》复习题(1) 一.填空题: 1.肿瘤是人体组织细胞由于和致病因素,长时间作用,使细胞的产生突变,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去控制而发生异常增生和功能失调所致。2.口腔癌可有型型和型三种临床表现。 3.静脉畸形的穿刺物为,囊性水瘤的穿刺物为,神经鞘瘤的穿刺物为。 4.时相特异性药物,主要是对期或对期的增殖细胞敏感,而对增殖细胞间期的期,期和非增殖细胞的期不敏感。5.国际抗癌协会设计的TNM分类法中,T是指,N是指,M是指。 6.骨髓抑制是化疗的一种不良反应,化疗过程中当白细胞降到,血小板降到时。应予停药并应用升白药物。 7.晚期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先用化疗,使肿瘤缩小后再手术,以期增加治愈机会。此称之为或或。 8.化疗中的序贯疗法,是指先用大剂量的药物杀伤大量肿瘤细胞,使期的癌细胞总数减少,促使期的癌细胞进入期,再用药物杀伤增殖细胞。 9.根据组织病理学特点,色素痣可分为,,三种。 10.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化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和。 二.简答题: 1..简述良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特征。 2.简述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手术的“无瘤”操作原则。 3.简述鳃裂囊肿的几种来源及每种鳃裂囊肿的解剖位置。 4.简述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治疗原则。 5.简述临床常用化疗药物的分类,并列出每一类的代表药物名称(2-3个)。 《口腔颌面部肿瘤》复习题(2) 一.填空题: 1.肿瘤是人体组织细胞由于和致病因素,长时间作用,使细胞的产生突变,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去控制而发生异常增生和功能失调所致。2.口腔癌可有型型和型三种临床表现。 3.静脉畸形的穿刺物为,囊性水瘤的穿刺物为,神经鞘瘤的穿刺物为。 4.时相特异性药物,主要是对期或对期的增殖细胞敏感,而对增殖细胞间期的期,期和非增殖细胞的期不敏感。5.国际抗癌协会设计的TNM分类法中,T是指,N是指,M是指。 6.骨髓抑制是化疗的一种不良反应,化疗过程中当白细胞降到,血小板降到时。应予停药并应用升白药物。 7.晚期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先用化疗,使肿瘤缩小后再手术,以期增加治愈机会。此称之为或或。

口腔组织病理学复习题(含部分答案)

口腔组织病理学复习题 牙体组织 1.名词解释 (1)釉板lamella:是垂直于牙面得薄层板状结构,可以贯穿整个釉质的厚度,在磨片中观察呈裂隙状结构。 (2)绞釉gnarled enamel:釉柱自釉牙本质界至牙表面的行程并不完全呈直线,近表面1/3较直,而内2/3弯曲,在牙切缘及牙尖处绞绕弯曲更为明显,称为绞釉。 (3)釉小皮enamel cuticle:是指覆盖在新萌出牙表面的一层有机薄膜,一经咀嚼即易被磨去,但在牙颈部仍可见残留。 (4)死区dead tract:是牙龈磨损、酸蚀或龋等较重的刺激,使小管内的成牙本质细胞突起逐渐变性、分解、小管内充满空气所致。 (5)继发性牙本质secondary dentin:牙根发育完成,牙和对(牙合)牙建立了咬合关系之后形成的牙本质为继发性牙本质。 (6)透明牙本质transparent dentin:又称硬化牙本质,当牙本质在收到磨损和较缓慢发展的龋刺激后,可引起牙本质小管内的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发生变性,变形后有矿物盐沉着而矿化封闭小管,阻止外界刺激传入牙髓,其管周的胶原纤维也可发生变形。由于其小管和周围间质的折光率没有明显差异,故在膜片上呈透明状而称之为透明牙本质。 (7)髓周牙本质circumpulpal dentin:在罩牙本质和透明层侧的牙本质称髓周牙本质。 (8)罩牙本质mantle dentin:在原发性牙本质冠部者称罩牙本质。 (9)修复性牙本质reparative dentin:也称为第三期牙本质或反应性牙本质,当釉质表面因磨损、腐蚀、龋等而遭受破坏时,使其深部牙本质暴露,成牙本质细胞收到程度不等的刺激,并部分发生变形,牙髓深层未分化细胞可移向该处取代变形细胞而分化成牙本质细胞,并与尚有功能的牙本质细胞一起共同分泌牙本质基质,继而矿化,形成修复性牙本质。 (10)托姆斯颗粒层tomes granular layer:在牙纵切片中见根部牙本质透明层的内侧有一层颗粒状的为矿化区称托姆斯颗粒层。 (11)球间牙本质interglobular dentin:牙本质主要是球形钙化,由很多钙化小球融合而成。在牙本质钙化不良时,钙质小球之间遗留一些未完全钙化的间质称球间质。 (12)横纹cross striation:是釉柱上与釉柱相垂直的细线,透光性低。 2.简述死区、透明牙本质、修复性牙本质、继发性牙本质的形成机制及联系。 死区是牙龈磨损、酸蚀或龋等较重的刺激,使小管内的成牙本质细胞突起逐渐变性、分解、小管内充满空气所致;透明牙本质又称硬化牙本质,当牙本质在收到磨损和较缓慢发展的龋刺激后,可引起牙本质小管内的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发生变性,变形后有矿物盐沉着而矿化封闭小管,阻止外界刺激传入牙髓,其管周的胶原纤维也可发生变形。由于其小管和周围间质的折光率没有明显差异,故在膜片上呈透明状而称之为透明牙本质;修复性牙本质也称为第三期牙本质或反应性牙本质,当釉质表面因磨损、腐蚀、龋等而遭受破坏时,使其深部牙本质暴露,成牙本质细胞收到程度不等的刺激,并部分发生变形,牙髓深层未分化细胞可移向该处取代变形细胞而分化成牙本质细胞,并与尚有功能的牙本质细胞一起共同分泌牙本质基质,继而矿化,形成修复性牙本质;继发性牙本质牙根发育完成,牙和对(牙合)牙建立了咬合关系之后形成的牙本质为继发性牙本质。 3.釉质生长线与牙本质生长线有何异同? 4.简述釉板、釉丛、釉梭、施雷格氏板、釉质生长线、球间牙本质、牙本质生长线、死区等结构的形 成原因。

口腔颌面部的发育

一、神经嵴的分化 一般可人为的将出生前的发育分为三个阶段: ○1、增殖期:此期为自受孕至受孕后2周,包括受精、植入和三胚层胎盘的形成。 ○2、胚胎期:指受孕后第3-8周,此期分化出不同类型的组织并构成器官、系统,胚胎初具人形。口腔颌面部发育基本在此期完成。 ○3、胎儿期:受孕后第9周至出生。腭部的发育在此期开始阶段完成。 胚胎发育的第3周,三胚层胚盘已形成。发育中的脊索和邻近的间充质诱导其表面的外胚层形成神经板。 神经板在发育中,其柱状细胞变成上窄下宽的楔形,使神经板的外侧缘隆起,神经板的中轴处形成凹陷,称神经沟;隆起处称神经褶。 神经褶的顶端与周围外胚层交界处称神经嵴。 胚胎第4周,神经嵴细胞发生广泛的迁移,衍化成机体不同的细胞并形成许多重要的组织成分。 1、神经系统组织施万细胞,面神经的膝状节。 2、内分泌组织甲状腺的滤泡旁降钙素细胞、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细胞和颈动脉窦的压力感受器细胞。 3、结缔组织头面部的大部分组织都来自于神经嵴细胞,由于它们起源于外胚层的神经嵴细胞,所以这些结缔组织又称为外胚间充质组织或外间充质。包括面部的骨、软骨、牙本质、牙骨质、牙髓、牙周膜等。 4、皮肤组织皮肤及粘膜的黑色素细胞、皮及其平滑肌。 二、鳃弓及咽囊的分化 在胚胎第4周时,原始咽部的间充质迅速增生,形成左右对称的、背腹走向的6对柱状隆起,称鳃弓。 相邻的鳃弓之间有浅沟,在体表侧者称腮沟,在咽侧者称咽囊。 第一鳃弓:下颌弓 第二鳃弓:舌弓 第三鳃弓:舌咽弓 其余3对无特别名称。 下颌弓参与面部与腭的发育,第1234参与舌的发育。 颈窦:第二鳃弓,覆盖3、4、5鳃弓并在颈部融合形成的腔。 上皮残留:鳃裂囊肿;囊肿与外部相通:鳃瘘。 耳前窦道:第一鳃沟和第1、2鳃弓发育异常。此盲管继续向深部延长,与鼓室相通,即为耳前瘘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