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生态环境问题的一些看法

关于生态环境问题的一些看法

关于生态环境问题的一些看法
关于生态环境问题的一些看法

关于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一些看法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使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界资源的能力大大增强,也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财富。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和全球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肆意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人类一味地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却很少考虑环境的供给能力,结果造成全球生态环境危机,自然正以前所未有的反作用报复人类。

人类要敢于同大自然斗争,但不能破坏自然,不能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的胜利。”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其主要表现为:能源危机以及石化企业突发性污染、物种灭绝、土地荒漠化、全球气候变暖、森林面积锐减、淡水资源枯竭、臭氧层空洞形成、海洋污染及过度开发等。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全球变暧与海平面上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增加,将出现更严重的温室效应,旱涝灾害可能增加。

2、土壤过分失与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1980-2000年之间,人均土地总量减少38%。

3、森林资源日益减少,世界森林每年几乎减少1%,土地荒漠化.

4、臭氧层的损耗将大影响水生生态系统。

5、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动植物资源急剧减少。

6. 转基因生物的泛用以及所印记的生态危机

7.工业急剧发展,造成的资源枯竭及酸雨危害

造成这些的原因是多样化的,我觉得首先是人口压力过大。人口的不断持续增长给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带来巨大压力,造成了粮食短缺、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加重;其次是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人类对自然过度开发、利用和索取,超过了自然的承受能力,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恶化,土地荒漠化及生态危机;第三是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传统发展模式只注重经济数量的增长、物质财富的增加,而忽视了经济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和永续发展。从人类生存发展的漫长历史可以看出,人类、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相互联系。正是由于人类没有处理好这个关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无节制地盲目开发、利用、索取,有时甚至浪费自然资源,对环境污染和破坏严重,结果造成全球环境的危机。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事实证明,我们不能走人口增长失控、资源消耗过度、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平衡破坏的发展道路,不能为了追求经济的增长,追求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以致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人类如不能与自然保持和谐的关系,就必然会受到了自然的惩罚。如何在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今天,把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找到一条既符合当代人类利益,同时又不损害未来人类利益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们当前十分重要的和非常紧迫的问题。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对这些问题也进行了深入了解,以下想说几点我认为可行的解决办法:

1.生态保护要尊重自然规律。

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

把森林都砍光了,但是他们没有想到,这些地方今天成了荒芜的不毛之地。”

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正确认识本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如沙漠、森林、草原、山地、河流都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对人为破坏的生态环境,应加大治理力度,恢复本来的基本属性,如草原沙化就应加大治理力度,恢复本来的生态功能。应遵循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荒则荒的原则进行生态建设与保护。不该种树的地方就不能种树。

据有关资料介绍,降雨量太小的地方就不宜种树,因为加大了蒸发量。海拔很高的地区也不宜种乔木。已经破坏了的自然环境,本身具有修复能力,不必人为去干扰,靠自然恢复,修养生息也是尊重自然规律,遵循这个原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生态保护要坚持以生态系统管理的原则。在资源开发,区域的经济活动,首先应考虑本地的生态特点,明确生态功能定位。统一虑人为活动是否附合生态功能区要求。区域开发应统一规划、统一立法、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如松花江的污染涉及吉林、黑龙江两省,首先就应制定统一的、共同遵守的松花江流域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制定防治规划,确定科学实际的排放标准,建立统一监督管理机制,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3.生态保护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是有利于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影响后代人的需求,体现代际公平,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基本方针和目的。在经济展上应大力提倡生态经济,既能促进经济发展,又不破坏生态环境。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人与动物的关系。保护动物是无可非议的,但更重要的是注重生态平衡,如果生物链的某一环节出现不平衡就应人为进行调节,使之趋向于平衡,如我省林区一度野猪过剩,对庄稼的破坏非常严重,就可以有计划,有组织的捕猎一些,不能片面的保护了动物的利益而过多伤害人的利益。日本对野生的鹿也曾有计划猎杀,使生态平衡不至于被破坏,这样才能体现科学的保护环境。

4.生态保护应坚持生物多样性的原则。我国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科学的合理的引进外来物种也是值得十分重视的问题,任何非本地的物种都称为外来物种,引进物种要经过科学评估,按国家规定的程序和制度进行,科学合理的引进物种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做不好,就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的破坏,生态系统的破坏,影响本地物种的生存、消失与灭绝,还可能危害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

当前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植被质量低、湿地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十分重要,主要原则是应尊重自然规律,以生态系统为基础加强管理,生态保护应坚持以人为本,要十分重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一个好的生态环境是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5.对于转基因生物的泛用,政府应该发挥指导作用,可以进行科学普及,改变人们对转基因的看法和了解,同时引导此科学向有利于人类健康发展的方向进步!

总之,全球生态热点问题正在不断的引起人类关注,作为人类的一员,我们大学生也义不容辞,从身边的小事一点一滴的做起,不要以为保护小草,栽种一棵小树没有意义,不要认为捡起一片纸削没有帮助,更不要以为节约一滴水毫无价值!绿色生活,都在小处!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对抗生态危机,保护地球吧!!

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高中地理 综合题答题技巧——生态环境问题类

01生态环境问题类 生态环境问题常见设问词有“形成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措施”(治理方法、建议、发展方向)等,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有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荒漠化、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生态环境问题的考查一般有两种类型,即成因与措施,有时考查其一,有时两方面综合考查。 1.分析成因 首先要看清題意,是“自然原因”还是“人为原因”,还是没有限定,综合分析。综合分析某地生态问题成因,一般应按以下思路展开: (1)自然原因:地形原因(海拔、起伏状况、封闭状况等)、气候原因(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土壤条件(土壤组成、肥力质地等)、植被原因(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河流原因(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 (2)人为原因: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政策导向等。 (3)分析原因时不要每-方面都展开说明,应有针对性地对某地生态问题的有关方面进行分析。 2.分析“措施” 分析措施时,则必须用原因来分析,即使题目中没有对原因的考查。只有找出原因,才能使措施具有针对性。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主要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 (1)根据成因确定措施。根据区域生态问题的成因确定该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2)根据阶段确定措施。根据区域内部不同部分(如河流上、中、下游)的特点确定某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3)根据措施确定措施。根据典型区域的发展措施确定和其具有相似特征的其他区域的发展措施,借鉴典型区域的经验。 3.常见的环境问题治理措施

例题1.(2019湖南衡阳一模,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黄河流域局部简图。库布齐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表面覆盖着由古代 黄河形成的深厚冲积物。早在3 000年前,库布齐地区森林葱郁、水草肥美、牛羊遍地,到了明清时期,竟演变成为寸草不生的“死亡之海”。它每年向黄河岸边推进数十米、向黄河输入泥沙1.6亿吨。但经过人民30多年的不懈努力,库布齐已修复、绿化沙漠6 253平方千米,创造5 000多亿元生态财富,让当地10万农牧民脱困。作为全球唯一被整体治理的沙漠,库布齐创造了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迹。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功课)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功课)读七省区某种自然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比例图,完成第1~2题。 1.该种植被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为() A.种植业 B.畜牧业 C.林业 D.渔业 2.该植被区最普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酸雨 B.水土流失 C.土地沙化 D.森林破坏 读四大牧区超载起止时间、持续时间和年平均超载率统计表和四大牧区草原退化趋势图,完成第3~4题。 3.根据图表信息可判断() ①超载持续时间越长的牧区,年平均超载率越大②四大牧区中青海牧区草原退化速度最快③四大牧区草原退化的现象均呈上升趋势④2019年,四川牧区和西藏牧区超载面积基本相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有关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①全球变暖对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影响不大②经济贫困是影响草原生态退化的唯一原因③通过划分草原保护区和畜牧区,使草原生态得以保护 ④建立牧区灾害防御系统,能有效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以下图,完成第5题。 5.图中显示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A.年降水量400毫米左右地区 B.亚热带、暖温带地区

C.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的地区 D.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 以下图是我国农牧用地过渡带分布图。读图,完成第6~7题。 6.图中原过渡带与可能变动带说明该地区土地利用主要是() A.原农业用地向畜牧用地转变 B.原畜牧用地向林业用地转变 C.原畜牧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 D.原林业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 7.以下与图中土地利用转变带来的影响无关的是() A.华北地区的沙尘暴天气 B.该地区草场的载畜量降低 C.辽河上游河水含沙量增加 D.淮河地区的洪涝 8.读以下图及材料,完成以下各题。 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由于人口压力,超载放牧,每年以2%的速度退化,生态环境急剧恶化。1992~2019年,科研人员在科尔沁草场进行了放牧试验,主要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场的影响,草原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科尔沁草原的变化 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密度的变化 (1)说出图所反映的土地利用问题,并简述其危害。 (2)分析科尔沁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 (3)提出合理利用与保护草原的措施。 9.长江上游地区地形复杂,自然资源较丰富,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800 ~1 600毫米之间。根据所学知识和以下材料,完成以下各题。 材料一:见图甲。 图甲长江上游流域概况示意图[来源:学&科&网] 材料二:见图乙。 图乙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构成 材料三:见图丙。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 目前,伴随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生态保护作为其重要的基础也倍加受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是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体现。但是,由于目前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甚至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出现进一步恶化,这就警醒我们,解决当前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刻不容缓。 【关键词】 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对策 引言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改善,但由于全球气候异常、土壤和水体严重污染等导致的整个生态系统失衡,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加上起步较晚,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对此,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控制对策,希望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借鉴。 一、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法律不完善,生态保护缺乏法制保障。 我国目前生态环境保护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以及一些专门的资源法,其对生态保护的目的、任务、指导思想等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但其只有一些广泛的规定,并没有具体的措施。近年来,国家环保总局下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

的指导性文件和单性法规。但由于现行的资源法主要是针对自然环境中某一特定的要素制定的,缺乏环境保护综合管理的基本制度和措施。没有一部完善的、统一的生态环保法规。由于无法可依,环保部门在对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一些生态破坏事件不能得到及时和应有的处罚。 2.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认知不足,环保意识差。 环境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还是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不足,人们在生产的过程中只注重与经济的生长以及提升,却忽略了环境保护的问题,对于环境保护更是缺乏足够的意识。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污染问题更为严重。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城市来说比较落后,为了实现经济的提升,大家开始大兴农业的发展,在农业得到发展以及提升的同时,环境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部分农民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使用大量的肥料,其目的在于加速农作物的生长,但同时却对土壤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另外,人们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开始乱砍乱伐,进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严重的破坏作用,严重影响生态平衡。另外,一些废弃肥料以及废弃材料的流失严重污染了水资源,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3.执法力度不够。 执法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管理体制不顺,导致环保部门的监管作用无法发挥,主要是生态环境涉及到水利、农业、土地等多个方面,加上环保部门协调机制和管理模式规定不完善,互相争取“五权”现象严重,分管部门自我感觉处于配角地位,工作积极性

谈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及其危害和原因

谈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及其危害和原因 由于人们对于经济效益的热衷和对金钱的崇拜,世界范围内自然生态平衡逐渐被打破,以破坏环境来换取表面上的经济增长的现象随处可见。我国面临的生态问题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我国当前面临的生态问题及其危害与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我国国土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但是可耕地资源十分有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面积急剧减少。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建筑占地最为严重,包括住房、工厂等的修建。在很多农村地区,出现了荒村或者是“村中荒”现象。荒村现象大多是由于整村迁移导致的。“村中荒”则是由于宅基地外要导致的,村子面积不断扩大,但村中间的老宅或倒塌、或用来放置废弃物品。这些都体现了农村建设规划的不科学、不合理。其次是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占地。 二、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 我国目前有沙漠化土地约7.1×105km2,占国土面积的7.4%;戈壁面积5.7×105km2,占国土面积的 5.9%。更为严重的是,我国沙漠化土地每年正以 2.1×103km 的速度扩展。土地沙漠化现象在我国西北地区尤为突出,这些地区原本就处于干旱和半干旱的脆弱生态环境之下;加上人类的过度开发,如伐木毁林,破坏了生态平衡,从而导致土地肥力下降、质量退化,最终变成沙漠。 三、森林资源缺乏且急剧减少 我国森林资源极度缺乏,是世界森林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森林资源的缺乏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也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森林资源缺乏、林地面积急剧减少是由于人类过度的伐木开垦、毁林造田,以及火灾、病虫害等原因引起的。 四、水土流失日益加重 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我国是世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造成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从自然方面来看,主要有多山,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冲刷;降水集中,多暴雨,冲刷力强;植被稀少,对地面的保护性差,易造成水土流失。从人为方面来看,主要有乱砍滥伐,植被破坏严重;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及其他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 五、淡水资源严重缺乏 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奇缺的国家。虽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 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国拥有十三亿多人口,若按人均计,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我国淡水资源奇缺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因素,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这导致有些地区水灾频发,有些地区又极度干旱。二是人为因素,我国国民惜水、节水意识薄弱,节水措施不到位,这导致水资源浪费现象随处可见。 六、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大量物种面临灭绝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然而,近年来我国生物多样性成骤减趋势,且大量物种面临灭绝的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同时也使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我国生物多样性骤减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物种生存环境的改变与破坏,人类掠夺式的开发与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的入侵或不合理的引种等,此外人类非法收集、采挖、走私等行为也会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七、各种污染严重 各种污染日趋严重,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光污染、噪音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等。其中,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尤为严重。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把经济建设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和重心,为了追求经济增长,大肆发展第二产业,人们长期只片面的注重经济效益而

生态环境问题专题复习学习资料

生态环境问题 一、基本概念: 生态环境问题与自然灾害的区别 生态环境问题:是指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生态环境问题一般可以分为:①生态破坏、②环境污染;③资源短缺 生态破坏: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湿地退化、草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环境污染:大气污染(酸雨)、水污染(水体富营养化—赤潮、咸潮)、固体垃圾污染(放射性污染)、噪音污染、光污染等 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耕地面积减少等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一般分为: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水文灾害等 气象灾害:台风、寒潮、低温冻害、冻雨、旱涝、沙尘暴等 地质灾害:火山、地震、滑坡、坍塌、泥石流、地面沉降等 二、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1、生态破坏问题 (1)土地荒漠化: 产生原因: 自然原因:1、气候干旱2、土质疏松3、大风日数多,且集中4、气候异常、降水变率大 人为原因:1、人口增长快对环境压力大大:2、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过度樵采,过度开垦,过度放牧; 3、不合理利用水资源 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 例题1:.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30分)。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图5中我国境内 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 绒棉,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 商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 高。 (1)推断并说明这些国营农场的分布规律, 分析这些地区种植优质长绒棉的主导因素 是。限制性因素 是。(4分) (2)分析图示区域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8分)。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教案资料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目前,伴随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生态保护作为其重要的基础也倍加受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是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体现。但是,由于目前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甚至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出现进一步恶化,这就警醒我们,解决当前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刻不容缓。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对策 引言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改善,但由于全球气候异常、土壤和水体严重污染等导致的整个生态系统失衡,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加上起步较晚,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对此,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控制对策,希望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借鉴。 一、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法律不完善,生态保护缺乏法制保障。 我国目前生态环境保护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以及一些专门的

资源法,其对生态保护的目的、任务、指导思想等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但其只有一些广泛的规定,并没有具体的措施。近年来,国家环保总局下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的指导性文件和单性法规。但由于现行的资源法主要是针对自然环境中某一特定的要素制定的,缺乏环境保护综合管理的基本制度和措施。没有一部完善的、统一的生态环保法规。由于无法可依,环保部门在对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一些生态破坏事件不能得到及时和应有的处罚。 2.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认知不足,环保意识差。 环境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还是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不足,人们在生产的过程中只注重与经济的生长以及提升,却忽略了环境保护的问题,对于环境保护更是缺乏足够的意识。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污染问题更为严重。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城市来说比较落后,为了实现经济的提升,大家开始大兴农业的发展,在农业得到发展以及提升的同时,环境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部分农民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使用大量的肥料,其目的在于加速农作物的生长,但同时却对土壤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另外,人们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开始乱砍乱伐,进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严重的破坏作用,严重影响生态平衡。另外,一些废

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农业生态学课程论文》 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农资职31102班张梦瑶 【摘要】:根据统计数据,列举了我国当前所面临的水土流失与沙漠化、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空气质量恶化与大气环境污染以及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等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对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策略与措施。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人与自然环境之关系的和谐是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保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开发创造能力的不断提高,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力度和影响程度也越来越大。 气候、土壤、生物、水和矿产等自然资源,既是生物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社会得以安定和经济得以发展的基本保证。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全球变化趋势的出现,将进一步加重资源短缺与人类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迫切需要我国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此,必须增强全民的资源与环境意识。在发达国家、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民的共识和自觉行为。在我国却有很大差距,其关键是缺乏必要的宣传和教育,现阶段的我们就是要了解我国资源与环境的现状发展趋势与对策,增强他们的资源与环境意识,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生态与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土地荒漠化程度加快 我国是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3%,受其危害的人口近4亿。荒漠化给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造成了可利用土地面积的减少,生产力下降,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恶化,旱涝灾害加剧,粮食产量下降,全国每年由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 (二)森林资源锐减 我国许多主要林区,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森林生长量,森林资源日益枯竭。森林资源号称“地球之肺”,对地球的大气环境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67万平方公里。据统计,我国每年流失的表土总量达50亿吨,相当于全国耕地每年被剥去1厘米厚的肥土层,经济损失达100亿元。占国土面积38.2%的沙土流失区域内的河流以高含沙量著称,黄河下游河床不断抬升,长江每年带走泥沙近5亿吨。由于淤积,全国范围内水库库容量也在不断缩小。 (四)草原生态呈衰退趋势 我国拥有草地面积4亿多公顷,天然草地主要分布在利用条件较差的山地或高海拔地区,此类地区又多为大江大河的源头,而平原草地却因利用条件便

浅谈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浅谈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 其解决方法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浅谈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由于人们对于经济效益的热衷和对金钱的崇拜,世界范围内自然生态平衡逐渐被打破,以破坏环境来换取表面上的经济增长的现象随处可见。这一现象在中国尤为严重,我国的环境形势不容乐观。研究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调查研究,目前我国存在的生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我国土地广袤、幅原辽阔,国土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但是可耕地资源十分有限。当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约为778平方米,不及世界人均耕地的三分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实施《土地管理法》之后,耕地减少速度趋缓,但仍为减少趋势。 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建筑占地最为严重,包括住房、工厂等的修建。在很多农村地区,出现了荒村或者是“村中荒”现象。荒村现象大多是由于整村迁移导致的。“村中荒”则是由于宅基地外要导致的,村子面积不断扩大,但村中间的老宅或倒塌、或用来放置废弃物品。这些都体现了农村建设规划的不科学、不合理。其次是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占地。例如青藏铁路的修建,不可避免的占用了部分耕地资源。 二、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

我国目前有沙漠化土地约×105km2,占国土面积的%;戈壁面积×105km2,占国土面积的%。更为严重的是,我国沙漠化土地每年正以×103km2的速度扩展,相当于每年减少两个香港的土地。政府虽然实施了相关政策,如退耕还林,但效果微乎其微。 土地沙漠化现象在我国西北地区尤为突出,这些地区原本就处于干旱和半干旱的脆弱生态环境之下,由于缺水,动植物多样性不像其他地区那么丰富。再加上人类的过度开发,如伐木毁林,破坏了生态平衡,从而导致土地肥力下降、质量退化,最终变成沙漠。可以说我国土地沙漠化主要是由于过度的人类活动引起的。 三、森林资源缺乏且急剧减少 经统计,在世界160个国家或地区中,我国森林覆盖率位居第120位,人均占有林地面积位居第128位。可见,我国森林资源极度缺乏,是世界森林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森林资源的缺乏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也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森林资源缺乏、林地面积急剧减少是由于人类过度的伐木开垦、毁林造田,以及火灾、病虫害等原因引起的。森林面积的减少同时也加剧了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灾害。 四、水土流失日益加重 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每年流入江河的泥沙量约为50亿吨,属于世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 造成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两个方面,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从自然方面来看,主要有多山,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冲刷;降水集中,多暴雨,冲刷力强;植被稀

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论文)

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 (指导教师:卢修元) 【内容摘要】水利是属于国家基础建设的一个重要建设指标,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经济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更是关乎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水资源蕴含量十分丰富,理论蕴藏量为6.76亿kw,可能开发利用的达3.78 亿kw,居世界首位。但是我国水资源开发程度只达到19.30%,与发达国家60%的开发程度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国的水力资源开发仍显得任重而道远。但是水利工程的兴建,特别是大型水库的形成,将使周围环境发生明显改变。因此避免或减轻不利影响,充分利用水资源,是水利工作者在进行水利规划建设时必须认真研究和加以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水利工程环境问题对策的探讨科学发展 【正文】近几年由于我国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农业、工业大力发展,对于电力需求量也相应增加。水利工程的建设投入也在不断增大,过多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难免会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产生的影响。我国的水利水电建设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在环境影响方面,与其他工程相比,水利水电工程有突出的特点:影响地域范围广阔,影响人口众多,对当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影响巨大,外部环境对工程也同样施以巨大的影响。目前,整个社会对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对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环境问题已成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制约性因素之一。 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 .水利工程建设对于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大多数就是在天然河道上修建水利工程,这样做的直接结果就是破坏了河流长期演化成的生态环境,使的河流局部形态均一化和非连续化,从而改变了河流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天然河流上需、修建水利工程会改变河流的自然形态,引起局部河断水流的水深、含沙量等的变化,进而影响河流上游及下游的水文泥沙发生变化。而水文、泥沙的改变是影响河流生态环境变化的原动力。进而影响到河流的水温、水质、地质环境以及局部地区的气候。首先,水利工程的建设会改变天然河道的水质水温,尤其是水库的建设。因为水库具有水面宽、水体大、水流迟缓等特点,再加上水体受太阳辐射等作用,使的水库具有特殊的水温结构。当水库蓄水以后,由于水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要小于陆面的发射率,从而使得水面热量辐射值增大,造成水库蓄水后的坝前水温比天然河道水温高,水温的变高就会对于鱼类的繁殖不利,尤其是对于下游的鱼类繁殖不利,导致推迟鱼类产卵期。其次,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对河流的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导致该区域的河流水速减小,一方面,降低了水、气界面交换的速率和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能力,导致水质自净能力下降。另一方面也会使沉降作用加强,导致水体重金属沉降加速,导致水质重金属污染严重。最后,水利工程的建设也会对该区域的气候及地质产生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影响该区域的气候变化,尤其是水库的建设,会形成广阔的水域,导致蒸发量将比水库建成前明显增大,进入大气的水汽增多,导致该区域的降水增多,雾天增多,改变原来的气候。同时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可能引发地震等地质灾害的形成。 2 .水利工程建设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最显著的,其主要是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及运行过程中。一方面,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会破坏大

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研究

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研究 摘要 人类文明发展至今,其间为追求生产力的飞速发展而向自然的无限索取和掠夺,直接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而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不够,制度的缺失与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生态环境问题持续恶化。只有认识到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关键词 生态环境生产力发展生态文明历史制度人与自然全球化 一引言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都得到了飞速的提高,而随之而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工业时代,人类改造自然并利用自然为自己服务,可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地关系认识不够,一味的向自然索取,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工业文明百年来的掠夺,已使大自然千疮百孔。近几十年来,尽管人类已经认识到了维护生态环境平衡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历史的遗留问题以及经济发展全球化的副作用,生态危机依然摆在眼前,只有从本质上了解了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才能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能共赢。 二从历史角度看生态问题 纵观人类文明史,根据人与自然的关系及人化自然发展的不同水平,人类文明可划分为四种形态, 原始文明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和生态文明时代。在不同文明形态下人与自然关系各有不同特点,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也有着本质的区别。 原始文明时期,人类尽管已经具有自觉能动性,并且可以制造简单的生产工具如石器等来改造自然,但是在强大的自然界面前,显得非常弱小,几乎没有任何可以抗衡的力量。人类与自然界中的其他自然生物一样,其生存规律基本上遵循着自然界中必然性法则,以渔捞、采集、狩猎等天然的劳动方式,去获得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他们无法抵御各种盲目自然力的肆虐,经常忍受饥饿、疾病、寒冷和酷热的折磨。在原始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自然界处于主导地位。人类遵从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将自然视为万物的主宰。马克思在谈到古代人类和自然界的关系时, 指出“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

浅谈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浅谈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由于人们对于经济效益的热衷和对金钱的崇拜,世界范围内自然生态平衡逐渐被打破,以破坏环境来换取表面上的经济增长的现象随处可见。这一现象在中国尤为严重,我国的环境形势不容乐观。研究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调查研究,目前我国存在的生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我国土地广袤、幅原辽阔,国土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但是可耕地资源十分有限。当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约为778平方米,不及世界人均耕地的三分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实施《土地管理法》之后,耕地减少速度趋缓,但仍为减少趋势。 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建筑占地最为严重,包括住房、工厂等的修建。在很多农村地区,出现了荒村或者是“村中荒”现象。荒村现象大多是由于整村迁移导致的。“村中荒”则是由于宅基地外要导致的,村子面积不断扩大,但村中间的老宅或倒塌、或用来放置废弃物品。这些都体现了农村建设规划的不科学、不合理。其次是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占地。例如青藏铁路的修建,不可避免的占用了部分耕地资源。 二、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 我国目前有沙漠化土地约7.1×105km2,占国土面积的7.4%;戈壁面积5.7×105km2,占国土面积的5.9%。更为严重的是,我国沙漠化土地每年正以2.1×103km2的速度扩展,相当于每年减少两个香港的土地。政府虽然实施了相关政策,如退耕还林,但效果微乎其微。

土地沙漠化现象在我国西北地区尤为突出,这些地区原本就处于干旱和半干旱的脆弱生态环境之下,由于缺水,动植物多样性不像其他地区那么丰富。再加上人类的过度开发,如伐木毁林,破坏了生态平衡,从而导致土地肥力下降、质量退化,最终变成沙漠。可以说我国土地沙漠化主要是由于过度的人类活动引起的。 三、森林资源缺乏且急剧减少 经统计,在世界160个国家或地区中,我国森林覆盖率位居第120位,人均占有林地面积位居第128位。可见,我国森林资源极度缺乏,是世界森林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森林资源的缺乏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也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森林资源缺乏、林地面积急剧减少是由于人类过度的伐木开垦、毁林造田,以及火灾、病虫害等原因引起的。森林面积的减少同时也加剧了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灾害。 四、水土流失日益加重 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每年流入江河的泥沙量约为50亿吨,属于世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 造成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两个方面,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从自然方面来看,主要有多山,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冲刷;降水集中,多暴雨,冲刷力强;植被稀少,对地面的保护性差,易造成水土流失。从人为方面来看,主要有乱砍滥伐,植被破坏严重;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及其他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 五、淡水资源严重缺乏 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奇缺的国家。虽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 000亿立方米,

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表现

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表现?人类应该如何应对并妥善解决这些问题?谈谈你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建议。 参考文献要3—5篇。 人类污染、全球变暖、能源紧缺、土地沙漠化 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应如何应对及妥善解决论文 浅析我国环境保护的形势及对策【摘要】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积极进展,但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环境管理严重滞后,与环境保护任务要求不相适应,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当前环境保护要切实解决好防治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核与放射污染,以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等突出问题。加强环境保护必须采取有力的对策措施:健全环境保护法规,加强执法力度;健全环境管理体制,完善环境监管制度;建立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增加环保资金投入;实行有利于环保经济政策,加快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推动环境科学进步,加强环保队伍建设;落实环境保持责任制,强化环境保护成果效应。【关键词】环境保护战略位置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环境、资源、健康被国际社会认为是可持续发展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环境保护是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这是“十一五”时期我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根本要求和指导方针。我们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为我国防治污染、保护生态、实现环境根本好转做出贡献。一、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势在必行(一)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十五”环境保护计划指标没有全部实现,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0年增加了27.8%,化学需氧量仅减少2.1%,未完成削减10%的控制目标。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以下简称“三河三湖”)等重点流域和区域的治理任务只完成计划目标的6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远远超过环境容量,环境污染严重。全国26%的地表水国控(国家重点监控)断面劣于水环境V类标准,62%的断面达不到III类标准;流经城市90%的河段受到不同程度污染,75%的湖泊出现富营养化;30%的重点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不到III类标准;近岸海域环境质量不容乐观;46%的设区城市空气质量达不到二级标准,一些大中城市灰霾天数有所增加,酸雨污染程度没有减轻。全国水力侵蚀面积161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许多河流的水生态功能严重失调;生物多样性减少,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一些重要的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退化。农村环境问题突出,土壤污染日趋严重。危险废物、汽车尾气、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污染持续增加。应对气候变化形势严峻,任务艰巨。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显现。我国已进入污染事故多发期和矛盾凸显期。(二)当前我国环境管理工作严重滞后环境形势严峻,保护环境紧迫又重要,但目前我国环境保护的法规、制度、工作与任务要求不相适应。一些地方对环境保护认识不到位,重GDP 增长,轻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法制不够健全,环境立法未能完全适应形势需要,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较为突出;环境保护机制不完善,投入不足,历史欠账多,污染治理进程缓慢,市场化程度偏低;环境管理体制未完全理顺,环境管理效率有待提高;监督能力薄弱,国家环境监测、信息、科技、宣教和综合评估能力不足,部分领导干部环境保护意识和公众参与水平有待增强。(三)加强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近20年来集中出现,呈现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的特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危害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未来15年我国人口将继续增加,经济总量将再翻两番,资源、能源消耗持续增长,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必须把环境保护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加强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坚持执政为民、提高执政能力的实际行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加强环境保护,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

5个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解析

5个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解析 一、赤潮问题 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产生赤潮的原因 a.自然原因:春夏温暖李节,风和日丽;洋流缓慢,水温较高;封闭海湾。(这是赤潮发生的外因) b.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业废水、农业生产中的废水都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无机盐;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流入江河、湖泊,汇入大海,使近海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过剩,造成 赤潮的治理 对有害赤潮的治理,物理方法有隔离法、超声波破碎法、电磁波处理技术等,化学方法有用除莠剂直接杀灭法、絮凝剂沉淀法、天然矿物絮凝法,生物方法有营养物质竞争法、生物捕食法、生物排斥技术等。 二、海水富营养化 这是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 易发生赤潮的区域:珠江口、渤海、杭州湾、长江口、南海的海口湾等。易发生赤潮的时间:赤潮易发生的时间段为5—10月。 d.带来危害: ①海水富营养化,浮游植物繁盛,使鱼类窒息、中毒死亡, ②危害人体健康,③影响海洋旅游业。(相关知识点海洋资源主观题解析) 三、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和原因 a.影响 ①引起海平面上升,对沿海低地国家及地区构成直接威胁; ②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b.原因 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就是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的工业化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

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四、酸雨 (1)酸雨带来的影响 ①酸雨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 ②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 ③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④危及人体健康。 (环境保护相关知识请查看高二文科地理知识点) (2)减少酸雨根本途径:减少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 五、盐渍化 土壤次生盐碱化: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产生原因: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变化(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 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治理措施: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泽化: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 产生的原因:过度抽取地下水 治理措施: ①控制抽取地下水;②实行雨季回灌

中国生态问题现状

中国生态问题现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快速的发展,但同时中国也为高速的工业发展付出了昂贵的环境代价。目前,中国的生态环境情况不容乐观,大气污染、水污染、水土流失、沙漠化等环境问题日益恶化。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总体环境在恶化,局部环境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在逐渐扩大。本文就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的必要性以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方针。 关键词:生态环境;恶化;可持续发展;治理 1. 引言 中国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全球化过程密不可分。但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为高速的工业发展已经付出了昂贵的环境代价,局部环境恶化带来了气候变暖、空气污染等效应。受其影响的不仅是中国的邻国,甚至是全球的环境。中国的发展是靠透支资源,环境取得的。中国资源的消耗速度,环境的破坏速度远远大于经济增速。经济全球化使中国的环境问题变成了世界的环境问题。 而与我们老百姓切身相关的环境问题则表现在大气污染及水污染上。笔者生长在中部平原地区的农村,小时候的天空是蓝色的,水是清澈的。炎热的夏日,经常可以看见下河洗澡的人们;阵雨过后,天空会出现绚烂夺目的红霞。那时候的天很高,云很白,而今这些景象一去不返,前后也不过十几年的时间。现在回到家乡所见的是漂浮着生活垃圾的臭水沟和偶尔泛蓝的灰色天空,再也没有人下河下澡,再也没有河虾小鱼可供垂钓,再也没有“火烧云”样的红霞了。笔者经常在想,到底是谁夺走了这一切?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将会变成什么样?

第一,与百姓息息相关的就是大气污染问题。近几年来,“雾霾”成为了媒体及公众口中的热点词汇,先是京津冀地区“雾霾”持续不散,后又扩大至中部长江流域,甚至在平时少见雾霾天气的长三角地区也很严重。伴随着“雾霾”天气的增加,空气中PM2.5对人体危害不断加剧,更令人们的畏惧情绪与日俱增。医学专家钟南山就曾明确指出,PM2.5的增加与人的呼吸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尤其是与肺癌的高发、多发密切相关。有统计数据表明,北京地区的肺癌发病率,近10年增长40%。 治“霾”已成为当下国计民生的当务之急。 2015年2月,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它的热度已超过了很多热门电视剧,在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络上更是引发了“刷屏”效应。该片通过现场调研、查阅文献和拜访专家的方式,形象化地对雾霾的构成与危害做了解读,而且通过柴静的作品来告诉观众如何为治理雾霾去做些什么。尽管其中的部分数据和观点受到质疑,但这部记录片确实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不要等问题出来后再去挽回,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雾霾已经成为每个人必须应对并亟需解决的问题。 雾霾大面积的出现和扩散,不仅在国内为民众所诟病,也日益为国际所关注和讨论。例如韩国和日本,就常把本国出现的雾霾天气归咎于中国,连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也认为中国的雾霾“飘洋过海”,荼毒美国。可以看到,雾霾在加速累及中国形象。近日,美国彭博社报道吐槽:“还有什么比索契这个满是棕榈树、没有雪的亚热带地区搞冬奥会更糟糕的事吗?或许是在中国污染最严重的省份进行滑雪比赛、在雾霾笼罩的华北平原举办冬奥会开幕式吧。”报道直指目前的北京没有资格申办冬奥会。另一方面,雾霾也成为经济、环境失衡的形象代言,美国《财富》杂志日前就犀利地指出,雾霾是对中国高能耗增长模式的“死刑宣判”。尽管到目前为止也尚未出现雾霾外交问题,但如果中国的雾霾天气继续恶化的话,不排除它会成为一个周边的公共外交问题。 第二,是水污染问题。中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海河、辽河、淮

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的研究

自然辩证法 题目: 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研究 2012年11 月

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的研究 摘要 一次次的工业文明使人类在见证奇迹的同时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步入20世纪,尤其是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人类社会生产力及经济以前所未有的 规模和速度向前迈进。与此同时,环境问题已从社会生活问题的边缘走向中心,生态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生态平衡破坏危机加剧,已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严重障碍。深入探讨生态危机根源,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协调发展,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将有极大的帮助。引发生态危机的根源众多,但概括起来主要有科技根源、哲学根源和政治根源,对这些根源及特征进行分析,旨在寻找克服危机根源的方法。 关键词 生态环境;科技根源;哲学根源;制度根源 Abstract The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witnesses the miracles of the human history and promotes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al, especially since the end of World War II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productivity of human society and the economy is moving forward at an unprecedented scale and speed. At the same time, the environmental issues to the center from the edge of the social life, ecological problems increasingly prominent undermine the crisis intensified ecological balance,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a serious obstacle to social progress. Depth to explore the root causes of the ecological crisis,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and all-round social progress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the establishment of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there will be a great help. Root causes of the ecological crisis caused, but summed up main technology the root causes, the philosophical roots and political roots of these root caus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alysis, aimed at looking for ways to overcome the root causes of the crisis. Key word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echnology roots; philosophical roots; political roots

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及产生原因

天津农学院 课题论文题目: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及产生原因 姓名:杨承林 学号:0901014102 系别:农学系 专业班级:09农学(1)班 指导老师:富东英

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及产生原因 摘要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缺乏,环境压力大。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长期保持快速增长,粗放式经济增长造成了对环境的巨大破坏,基本状况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另外由于中国现代人口数量异常迅猛增长,既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最大障碍,又成为中国生态环境的最大压力。迫于生存,人们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采滥挖,破坏植被,众多人口的不合理活动超过了大自然许多支持系统的支付能力、输出能力和承载力。工业化压力。中国发动工业化时间晚,发展起点低,又面临赶超发达国家的繁重任务,不仅以资本高投入支持经济高速增长,而且以资源高消费、环境高代价换取经济繁荣,重视近利,失之远谋;重视经济,忽视生态,短期性经济行为为中国生态环境带来长期性、积累性后果,所以生态环境的污染也对我国公众的生存状况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实现环境成本内部化以解决环境问题,对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 环境现状、公共影响、生态环境

正文 一:中国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的生态环境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类:空气、土地、淡水、海洋和生物多样性。 (1)空气 中国空气质量一般来说较低。3/4的城市人口生活在空气质量劣于国家标准的环境中。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有1/4的城市每年至少有60%的雨天下酸雨;目前,有1/4的中国地区受到酸雨影响,使中国进入世界上受酸雨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列。 产生这些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工业废气排放量的不断增大。从1988年开始,工业废气排放量减小或保持相对稳定;然而,二氧化硫和一些工业烟尘的排放量于2003年又重新攀升。2000年在世界主要国家中的人口稠密地区,中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居首位,氮化物排放量居第三。 另一方面,有迹象表明好几个空气指标已得到改善。越来越多的企业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在47个重点实施环境保护的城市中,已有11个城市达到和好于有关二氧化硫排放的国家标准、29个城市达到或好于有关空气悬浮颗粒浓度的国家标准(这些城市包括北京在内)。 (2)土地 中国19%的陆地面积已遭受土壤侵蚀,是世界上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破坏尤其严重,其受侵蚀土地面积高达70%;与此同时,土壤侵蚀对长江流域的影响也在增大,长江由于土壤侵蚀产生的泥沙量已超过世界上两条最大河流(尼罗河和亚马逊河)的总和。因为江河(包括水库和湖泊)中泥沙淤积,从1949年到1990年间,中国航行河道缩短了56%,同时也限制了可航行船只的大小。由于长期使用化肥以及杀虫剂导致更新土壤的蚯蚓数目减少等原因,使得土壤肥力和质量降低、土壤厚度变薄。由于灌溉系统的不合理设计和管理,中国9%的土地已受到盐碱化影响(尽管中国政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