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买壳上市的例子

买壳上市的例子

买壳上市的例子

买壳上市是指一家公司通过收购或合并一家已经上市的空壳公司,从而获得上市资格。这种方式相对于传统的IPO(首次公开募股)来说,更加快速和便捷。以下是十个买壳上市的例子,以及对每个例子的详细介绍:

1. 腾讯买壳上市:腾讯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但在1990年代初期,它还只是一家小型软件公司。1999年,腾讯选择了买壳上市的方式,通过收购一家名为深圳华强电子的空壳公司,成功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这使得腾讯能够迅速获得资金和市场认可,为其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阿里巴巴买壳上市:阿里巴巴是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企业,也是全球最大的在线零售商之一。2007年,阿里巴巴选择了买壳上市的方式,通过收购香港上市公司雅虎中国的业务,将其整合入阿里巴巴集团,从而获得了上市资格。这一举动帮助阿里巴巴进一步扩大了其在中国和全球市场上的影响力。

3. 美团买壳上市:美团是中国最大的在线外卖和生活服务平台之一。2018年,美团选择了买壳上市的方式,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它通过收购一家名为旭辉控股的空壳公司,成功完成了上市。这使得美团能够获得更多的资金和资源,进一步扩大其业务范围和市场份额。

4. 滴滴出行买壳上市:滴滴出行是中国最大的出行平台之一,提供打车、顺风车、出租车、快车等多种出行服务。2021年,滴滴选择了买壳上市的方式,在纳斯达克上市。它通过收购一家名为优步中国的空壳公司,成功实现了上市。这次买壳上市为滴滴提供了更多的资金和市场认可,推动了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

5. 拼多多买壳上市:拼多多是中国最大的社交电商平台之一,通过团购和分享的方式,提供低价商品给消费者。2018年,拼多多选择了买壳上市的方式,在纳斯达克上市。它通过收购一家名为拓普集团的空壳公司,成功完成了上市。这次买壳上市为拼多多提供了更多的资金和资源,助力其在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6. 字节跳动买壳上市:字节跳动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科技公司之一,拥有多个知名的移动应用程序,如抖音、今日头条等。2018年,字节跳动选择了买壳上市的方式,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它通过收购一家名为添泰电子的空壳公司,成功获得了上市资格。这次买壳上市为字节跳动带来了更多的资金和市场认可,推动了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

7. 利用借壳上市的方式,海底捞成功上市:海底捞是中国最大的火锅连锁餐饮企业之一,以其独特的服务和高质量的食材而闻名。2018年,海底捞选择了借壳上市的方式,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它通过收购一家名为时富金融控股的空壳公司,成功完成了上市。

这次借壳上市为海底捞提供了更多的资金和市场认可,有助于其进一步扩大规模和品牌影响力。

8. 奇安信买壳上市:奇安信是中国领先的网络安全公司,提供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和服务。2020年,奇安信选择了买壳上市的方式,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它通过收购一家名为绿景控股的空壳公司,成功获得了上市资格。这次买壳上市为奇安信带来了更多的资金和市场认可,有助于其进一步扩大业务和提高品牌知名度。

9. 京东数科买壳上市:京东数科是京东集团旗下的金融科技公司,提供金融科技解决方案和服务。2020年,京东数科选择了买壳上市的方式,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它通过收购一家名为中国亿联的空壳公司,成功完成了上市。这次买壳上市为京东数科带来了更多的资金和市场认可,助力其扩大金融科技业务的规模和影响力。

10. 春秋航空买壳上市:春秋航空是中国一家低成本航空公司,提供廉价航班和旅行服务。2005年,春秋航空选择了买壳上市的方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它通过收购一家名为上海飞机制造的空壳公司,成功获得了上市资格。这次买壳上市为春秋航空提供了更多的资金和市场认可,有助于其扩大航空运营业务的规模和市场份额。

通过以上十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买壳上市对于公司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买壳上市能够帮助公司快速获得上市资格,并获得更多的资金和市场认可。这种方式相对于传统的IPO来说,更加快捷和有

效。然而,买壳上市也存在一些风险和挑战,例如合并整合的困难、股权结构的复杂等。因此,在选择买壳上市的方式时,公司需要认真评估和考虑各种因素,确保能够实现预期的效果。

借壳上市研究

如何认定借壳上市 2010-4-13 8:41 张维宾【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 (一)借壳上市的交易类型 借壳上市是对上市公司“壳”资源进行重新配置的一种活动。非上市公司整体或者重大资产通过权益互换、定向增发等方式注入被选为“壳公司”的上市公司,借以在证券交易所上市。 在我国资本市场中,企业借壳上市可以有不同的类型。例如: 1、“母”借“子”壳整体上市 上市公司的母公司(集团公司)可以通过配股、权益互换等形式将其主要资产注入已上市的子公司中,实现企业集团的整体上市。 2、重大资产出售暨吸收合并 被选作“壳”公司的上市公司,其资产、负债由原股东回购,其人员、经营资质及业务由原股东承接或承继;同时由"壳公司"定向增发吸收合并欲借壳的非上市公司。在实务中重大资产出售暨吸收合并还可能与定向回购股份相结合。 采用重大资产出售暨以新增股份吸收合并形式实现借壳上市,“壳公司”在整体或重大资产出售后几乎只剩下老股东回购资产所付的现金。有些资不抵债的“壳公司”,其控股股东以承担“壳公司”全部负债作为对价,收购“壳公司”全部资产,并承接“壳公司”现有全部业务及员工,在此种特殊情况下,合并日“壳公司”只剩下净“壳”。同时,“壳公司”承继及承接借壳企业的资产、负债、权利、义务、职工、资质及许可,使借壳企业得以上市。 (二)借壳上市的交易界定 1、借壳上市与买壳上市的区别 买壳上市,欲买壳的企业先收购控股一家被选为“壳”公司的上市公司,然后将买壳企业的经营性资产、重要子公司等通过出售或置换、定向增发暨吸收合

并或控股合并等形式注入该上市公司,从而实现上市。 借壳上市,一般不是先控股一家上市公司再与该上市公司发生关联交易,而是将重大资产出售、以新增股份吸收合并等事项作为借壳上市的一揽子交易同步实施。 2、借壳上市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区别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强调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买壳上市涉及的企业合并,往往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借壳上市涉及的企业合并,除“母”借“子”壳整体上市等形式外,通常属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被选为"壳"公司的上市公司与欲借壳上市的企业之间进行的权益互换不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 3、借壳上市与反向收购的区别 反向收购是一种特殊的企业合并,在形式上由上市主体发行权益性工具“购买”非上市主体,而实质上“被购买”的非上市主体通过权益互换反向取得上市主体的控制权。虽然法律上将公开发行权益性工具的上市主体视为母公司,将“被购买”的非上市主体视为子公司,但是在反向收购中由于法律上的子公司拥有统驭法律上的母公司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藉此从其活动中获取利益的权力,因此该法律上的子公司是实际购买方。实际购买方与被购方形成母、子公司关系,属于控股合并。 反向收购,一般无需同时进行整体转让或重大资产出售,实际购买方的资产、负债、人员并没有注入所购买的上市主体,只是取得了对该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被购买的上市公司作为经营主体持续经营,该上市公司个别财务报表的报告主体不会因此而发生重大变化。 借壳上市,由于借壳企业的资产、负债甚至连同人员、业务和经营资质一起

买壳上市的例子

买壳上市的例子 买壳上市是指一家公司通过收购或合并一家已经上市的空壳公司,从而获得上市资格。这种方式相对于传统的IPO(首次公开募股)来说,更加快速和便捷。以下是十个买壳上市的例子,以及对每个例子的详细介绍: 1. 腾讯买壳上市:腾讯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但在1990年代初期,它还只是一家小型软件公司。1999年,腾讯选择了买壳上市的方式,通过收购一家名为深圳华强电子的空壳公司,成功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这使得腾讯能够迅速获得资金和市场认可,为其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阿里巴巴买壳上市:阿里巴巴是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企业,也是全球最大的在线零售商之一。2007年,阿里巴巴选择了买壳上市的方式,通过收购香港上市公司雅虎中国的业务,将其整合入阿里巴巴集团,从而获得了上市资格。这一举动帮助阿里巴巴进一步扩大了其在中国和全球市场上的影响力。 3. 美团买壳上市:美团是中国最大的在线外卖和生活服务平台之一。2018年,美团选择了买壳上市的方式,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它通过收购一家名为旭辉控股的空壳公司,成功完成了上市。这使得美团能够获得更多的资金和资源,进一步扩大其业务范围和市场份额。

4. 滴滴出行买壳上市:滴滴出行是中国最大的出行平台之一,提供打车、顺风车、出租车、快车等多种出行服务。2021年,滴滴选择了买壳上市的方式,在纳斯达克上市。它通过收购一家名为优步中国的空壳公司,成功实现了上市。这次买壳上市为滴滴提供了更多的资金和市场认可,推动了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 5. 拼多多买壳上市:拼多多是中国最大的社交电商平台之一,通过团购和分享的方式,提供低价商品给消费者。2018年,拼多多选择了买壳上市的方式,在纳斯达克上市。它通过收购一家名为拓普集团的空壳公司,成功完成了上市。这次买壳上市为拼多多提供了更多的资金和资源,助力其在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6. 字节跳动买壳上市:字节跳动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科技公司之一,拥有多个知名的移动应用程序,如抖音、今日头条等。2018年,字节跳动选择了买壳上市的方式,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它通过收购一家名为添泰电子的空壳公司,成功获得了上市资格。这次买壳上市为字节跳动带来了更多的资金和市场认可,推动了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 7. 利用借壳上市的方式,海底捞成功上市:海底捞是中国最大的火锅连锁餐饮企业之一,以其独特的服务和高质量的食材而闻名。2018年,海底捞选择了借壳上市的方式,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它通过收购一家名为时富金融控股的空壳公司,成功完成了上市。

借壳上市及案例分析

借壳上市 —以国美电器上市为例 一、借壳上市基本理论 (一)借壳上市的涵义 借壳上市,就是非上市的集团公司将其全部或部分非上市资产置入到其控股的上市公司中,从而实现上市。 所谓借壳,就是非上市公司借助其控股的上市公司实现非上市资产的上市。 (二)借壳上市的模式 借壳上市通常有三种模式1:自有资金收购模式、定向发行模式和“定向发行+公开发行+收购”模式。其中,定向发行模式在中国股票市场全流通后,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三)买壳上市和借壳上市的区别 买壳上市的公司首先需要获得对一家已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而借壳上市的公司已经拥有了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 二、国美电器借壳上市案例 (一)背景介绍 2000年,黄光裕认识了俗有“金牌壳王”之称的詹培忠,开始运作如何控股京华自动化。2002年3月,京华自动化向Shinning Crown Holding Inc(黄光裕全资壳公司)定向配售13.5亿股,每股价格0.1港元(此时股价0.29港元、每股净资产0.187港元)。至此,黄光裕持有京华自动化85.6%股份,成功控股京华自动化。2002年6月20日,京华自动化更名“中国鹏润”。 2001年国美的销售额已攀升至几十亿元,成为中国家用电器零售业第一品牌,其对资本市场的向往也是顺理成章的。2004年苏宁电器成功获批,成为国内第一家获得“股票首发权”的家电商。无论是从自身发展的角度,还是从竞争对手的压力来看,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实现公司的上市,都已成为国美集团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国美电器的借壳上市过程 (1)2003年初,黄光裕成立北京鹏润亿福公司,并100%持股。国美集团将北京国美等18家公司股权重组国美电器。其中,北京鹏润亿福持有65%股份,黄光裕持有35%股份。 (2)2004年4月,北京鹏润亿福将其持有的国美电器65%的股权出售给Ocean Town公司。协议价格为2.274亿港元。Ocean Town是一家BVI2公司,黄光裕通过Gome Hodings(国美控股)全资持有。 (3)2004年6月3日中国鹏润收购Ocean Town公司,从而持有国美电器65%股权。协议价格83亿港元,支付方式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上市公司向黄光裕定向增发2.4亿港元的股份;第二部分是上市公司向黄光裕定向发行第一批价值70.14亿元的可换股票据;第三部分是上市公司向黄光裕定向发行第二批价值10.27亿元的可换股票据。至此,黄光裕持有上市公司中国鹏润74.9%股份,如果可转票据转化为股份,则持有97%股份。 1参见何小锋、黄嵩.投资银行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BVI公司,是指在英属维尔京群岛(BVI)注册的公司。英属维尔京群岛(BVI)是世界上避税天堂,许多人在此注册公司后异地经营。

香港百富勤破产案例

香港百富勤破产案例 在香港证券史上,百富勤是港人推崇的白手起家、勇于进取的典范。1988年,被誉花旗“三剑客”中的杜辉廉和和梁伯韬携手创立百富勤公司,起始资本仅为3亿港元,两人各占35%的股权。梁伯韬的企业财务专长配合杜辉廉的证券买卖经验,使百富勤劳企业在港投资银行业务领域发展相当活跃。1989年9月,百富勤用3亿港元资金以杠杆收购方式成功收购当时市值14亿港元的广生行,1990年2月再收购上市公司前泰顺国际,改名为百富勤投资,买壳上市,市值一度逾25亿港元,总资产达240亿港元,在东南亚和欧美拥有28家分支机构。 百富勤的成立有其深远的时代和金融背景。70年代香港金融空前发达,金融气息已经具备,到1986年联交所加入国际证券交易所联合会获会员资格,标志香港证券业已日臻成熟。1987年全球股灾风云之后,一支强大的专业管理队伍在港形成,百富勤得于其后,为日后的发展取得了人才基础和经验。随着众多跨国投资银行和本域投资银行在港成立,香港金融业多元化趋向日益明朗。这些大的金融环境培养了百富勤的创业天才。 梁伯韬1980年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回港后进入汇丰银行全资附属机构获多利财务公司从事财务工作。1985年,梁与后出任联交所行政总裁的袁天凡等几人跳槽入美国万国宝通银行,并一同筹建该行附属的新财务机构万国宝通国际,梁氏出任行政副总裁,杜辉廉任行政总裁。杜氏于60年代末涉足此业,在伦敦证券经

纪业从事,是唯高达证券公司的创办人之一。70年代,香港股市兴旺,杜氏代表唯高达来港经营,很快红遍香港证券业界。1984年,万国宝通收购唯高达,并据此建立万国宝通国际,杜效力万国宝通任行政总裁。杜梁合作,万国宝通国际即在同行业中脱颖而出,参加了多宗大型收购、合并,声誉日隆,杜梁二人皆成为业中名士。 作为投资银行,百富勤率先涉足国内企业在香港上市业务,1992年安排海虹集团、中国海外、中旅香港在港上市,创下认购倍数和冻结资金的记录。1997年,百富勤安排百富勤北京控股在港上市,创1275亿美元筹资记录。作为香港第一大华资券商,百富勤有着辉煌的历史。 然而,由于现金流量不足,百富勤于1998年1月12日宣布清盘,正式结束了不到10年的创业生涯。1月13日,法院委任普华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百富勤公司的清盘人负责接管该公司 投资风险过高是根本原因,但导致百富勤倒闭的直接导火线是其资产流动性的不足,即现金流量不足。按香港证监会有关交易规定,百富勤必须于1月9日交足6000万美元的交易保证金。百富勤曾经计划向瑞士苏黎士保险集团出让24.1%的股份以换取2亿美元现金,该项计划于1月9日宣告破产,加上往来银行对其中止放贷,使得以上注资事项失败。1月10日,香港证监会取消百富勤交易会籍。之后两天,百富勤四处奔波寻找买家未果,终于宣告清盘。 当1997年东南亚金融风波来临时,百富勤便开始节节失利。1993年以后,随着东南亚国家债市的迅速扩展,百富勤在东南亚国家的债

买壳上市的例子

买壳上市的例子 买壳上市是什么? 买壳上市是指企业通过收购一家已经上市但业务不活跃、资产负 债表空壳的公司,来实现快速上市的一种方式。买壳上市通常是为了 避免繁琐的IPO审批程序和等待时间,以及节省上市费用。下面是一 些买壳上市的例子,并对其进行详细讲解。 例子一:小米买壳华星光电 背景:小米是一家中国知名的科技公司,想要在香港上市,但是面临着IPO程序的漫长等待和高昂的上市费用。 过程:小米选择了买壳上市的方式,收购了华星光电,一家曾经在香港上市但业务不活跃的公司。小米通过注入自身业务和资产,使 得华星光电焕发新生,随后以新的公司名义在香港交易所上市。 结果:小米成功以买壳上市的方式在香港上市,为公司快速获得了资本市场的认可和资金支持。 例子二:拼多多选择买壳上市 背景:拼多多是一家中国的电商平台,竞争激烈,拟于美国上市。 过程:拼多多购买了一个名为”普思资产管理公司”的空壳公司,并将自身的业务和资产注入其中。通过买壳上市,拼多多成功绕过了

IPO审批的繁琐流程,以普思资产管理公司的名义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 结果:拼多多通过买壳上市的方式成功登陆美国资本市场,获得了更多融资和资源,进一步发展自身业务。 例子三:星巴克全球首次买壳上市 背景:星巴克是一家全球知名的咖啡连锁品牌,欲在香港进行全球首次买壳上市。 过程:星巴克收购了香港上市公司”启生商业集团”,并注入自身业务和资产。经过重组和改名,该公司成为星巴克的全资子公司, 并以新的公司名义在香港交易所上市。 结果:星巴克通过买壳上市成功进入香港资本市场,为其全球扩张提供了更多的资金和发展机会。 总结 买壳上市是一种快速上市的方式,相比传统IPO能够节省时间和 费用。通过收购一家已经上市但业务不活跃的公司,企业可以利用其 上市公司的地位和资本市场资源,快速获得资金支持和业务发展机会。然而,买壳上市也存在风险,如壳资源质量、壳价是否合理等问题需 要慎重考虑。

浪莎集团买壳上市案例

浪莎集团买壳上市案例 (一)背景介绍 自2001年起,浪莎管理层就一直有意进入资本市场,以壮大发展自己。而作为一家濒临退市边缘的上市公司,*ST长控也致力于寻找重组合作者。1998年4月上市的*ST长控,上市仅2年零10天,就被冠上ST的头衔,成为当时沪深两市1000多家公司中从上市到ST历时最短的一家。而与四川泰港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藏天科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第一次重组宣告失败后,ST长控又被加星号,使其寻觅重组者的愿望更加强烈,可以说*ST长控是一个很典型的壳公司1,具有被收购的潜力,这也是浪莎所看中的。 (二)浪莎集团买壳上市过程 2006年9月1日,*ST长控发布公告称,四川省国资委授权宜宾国资公司与浙江浪莎控股有限公司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浪莎控股受让四川省国资委持有的全部34671288股国家股(占总股本的57.11%),成为*ST长控控股方,从浪莎买壳上市的方式来看采用的主要是股权的有偿转让。第二年2月8日,中国证监会正式核准*ST长控向浪莎控股定向增发10106300股,每股6.79元,用以购买浪莎控股持有的浙江浪莎内衣有限公司100%股权,这样就意味着浪莎买壳*ST长控从而间接上市获得了成功。 (三)浪莎集团买壳上市操作流程分析 买壳上市一般模式的操作流程包括三个步骤:买壳、清壳和注壳。在浪莎集团买壳上市的案例中,并不包括清壳这个步骤。 步骤一:买壳。非上市公司通过收购等方式获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即买到上市公司这个壳。四川省国资委授权宜宾国资公司与浪莎控股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浪莎控股受让四川省国资委持有的全部34671288股国家股(占总股本的57.11%),从而成为*ST长控的控股方。其买壳过程见下图6 – 5 – 1和6 – 5 – 2。 买壳前: 控股 1壳公司:具有上市公司资格,但经营状况很差,准备成为其它公司收购对象,注入资产的公司。

案例一中国证监会官员状告媒体

案例一:中国证监会官员状告媒体 案情经过: 2001年7月5日,就海南凯立诉中国证监会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做出终审判决:中国证监会败诉。 随后,工人日报下属的《新报》记者余勇、《中华工商时报社》记者王义伟在分别采访了海南凯立公司总经理廖斌和董事长卫凯征之后,发表了《到美国打官司》、《凯立又爆惊人内幕》的后续文章。在两文中,廖斌和卫凯征披露了海南凯立公司试图在美国纳斯达克买壳上市未果,并遭欺骗的事情,骗人的主角之一后来竟成了中国证监会的高官。而《凯立又爆惊人内幕》一文矛头直指朱利民,“本报记者经过对《新报》文章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新报》文章中所称的参与诈骗凯立的证监会高官,名叫朱利民。”两篇文章发表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中华企业咨询公司及其原副总经理、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办公室主任朱利民认为有关报道内容严重失实,侵犯了其名誉权,因此向北京市西城区法院提起诉讼,状告工人日报、中华工商时报社以及海南凯立公司总经理廖斌、董事长卫凯征。 争议问题: 《工人日报》、《中华工商时报》对中国证监会有关问题的报道是否构成侵权? 处理结果: 处理结果不得而知。 思考与互动: 媒体有没有对政府官员进行行政法制监督的权利? 教师评析: 要回答媒体有没有对政府官员进行行政法制监督的权利的问题,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行政法制监督和行政法制监督主体的概念和内涵。 行政法制监督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上级行政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以及国家机关体系之外的公民、组织依法对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职权和是否遵纪守法进行的监督。 行政法制监督主体则是指有权依法对行政主体及国家公务员所行使的行政职权行为和遵纪守法状况进行监督的组织和个人。对这一概念我们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买壳上市及案例分析 浪莎

买壳上市 —以浪莎集团上市为例 小组成员:张玉梅尤宜芳喇学山 吴俊瑶石菲菲蔺秀珍 李文魁石前威王耀宗 目录及分工: 内容页码完成人备注

一、买壳上市基本理论 (一)买壳上市的涵义 所谓买壳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通过收购上市公司股份获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然后以反向收购方式注入自己的相关业务的资产。买壳上市是间接上市的一种方式,是非上市公司低成本、高效率、快捷上市的一种方式。所谓壳,是指上市公司的资格,是一种形象的称呼。(二)买壳上市的一般模式 买壳上市一般模式的操作流程包括三个步骤:买壳、清壳和注壳。但清壳这个步骤并不是必需的,在实际操作中,也有只包括买壳和注壳两个步骤的情况。常见的买壳上市方式有股权的有偿转让1、股权的无偿转让、二级市场收购和资产置换2。 二、浪莎集团买壳上市案例 (一)背景介绍 自2001年起,浪莎管理层就一直有意进入资本市场,以壮大发展自己。而作为一家濒临退市边缘的上市公司,*ST长控也致力于寻找重组合作者。1998年4月上市的*ST长控,上市仅2年零10天,就被冠上ST的头衔,成为当时沪深两市1000多家公司中从上市到ST历时最短的一家。而与四川泰港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藏天科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第一次重组宣告失败后,ST长控又被加星号,使其寻觅重组者的愿望更加强烈,可以说*ST 长控是一个很典型的壳公司3,具有被收购的潜力,这也是浪莎所看中的。 (二)浪莎集团买壳上市过程 2006年9月1日,*ST长控发布公告称,四川省国资委授权宜宾国资公司与浙江浪莎控股有限公司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浪莎控股受让四川省国资委持有的全部34671288股国家股(占总股本的57.11%),成为*ST长控控股方,从浪莎买壳上市的方式来看采用的主要是股权的有偿转让。第二年2月8日,中国证监会正式核准*ST长控向浪莎控股定向增发10106300股,每股6.79元,用以购买浪莎控股持有的浙江浪莎内衣有限公司100%股权,这样就意味着浪莎买壳*ST长控从而间接上市获得了成功。 (三)浪莎集团买壳上市操作流程分析 买壳上市一般模式的操作流程包括三个步骤:买壳、清壳和注壳。在浪莎集团买壳上市的案例中,并不包括清壳这个步骤。 步骤一:买壳。非上市公司通过收购等方式获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即买到上市公司这个壳。四川省国资委授权宜宾国资公司与浪莎控股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浪莎控股受让四川省国资委持有的全部34671288股国家股(占总股本的57.11%),从而成为*ST长控的控股方。其买壳过程见下图6 – 5 – 1和6 – 5 – 2。 买壳前: 上市公司股份 (股权转让协议) 现金 浪莎控股 (非上市公司) 四川省国资委 (上市公司股东)

借壳上市成功案例_借壳上市经典案例

借壳上市成功案例_借壳上市经典案例 借壳上市是企业兼并收购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一种上市捷径。它是伴随着证券市场产生、发展而产生、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级形态的资本运营现象。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借壳上市成功案例,欢迎阅读! 借壳上市成功案例1:圆通借壳上市 3月22日晚间,大杨创世披露重大重组方案,拟将公司的服装制造业务整体出售,同时以175亿元对价购买圆通快递全部股权,后者实现借壳上市,成功登入A股市场。这也是继申通宣布借壳艾迪西之后,又一家快递公司成功完成资本运作。 数据显示,圆通上市后,创始人喻会蛟、张小娟夫妇持有的股份比例虽然将降低至64.36%。但券商研报预计,两人身价将达到304.42亿元。 圆通速递成功借壳也使得背后的股权投资方也大捞一笔。此前,阿里创投和云锋新创以25亿元取得圆通速递20%股份。两者背后均有马云身影。马云持有阿里创投80%股份,云锋新创除马云外,还有史玉柱的巨人投资、影视明星赵薇也是其股东之一。 圆通上市后,阿里创投、云锋新创的股权将被稀释到11.09%和6.43%。以此计算,上市后对应市值将分别为52.46亿元、30.41亿元,较入股时增值57.87亿元。 其实,股权投资在快递行业十分普遍。顺丰很早就与元禾控股、招商局集团、中信资本签署协议,三者总体投资了不超过顺丰25%的股份。老牌快递巨头宅急送也宣布获得融资,上海复星集团、招商证券、海通证券、弘泰资本、中新建招商股权投资基金对其进行联合投资。 股权投资将是未来最有价值的资产配置方式 目前,股权投资已经逐步成为当下热门投资产品。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改革开放红利已释放殆尽,以“大众创业”为形式的“创业型”时代已经到来。对于投资来说,股权投资市场已展示出优质的投

买壳上市理论和经典案例(一)

买壳上市理论和经典案例(一) 买壳上市理论和经典案例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了通过IPO(首次公开发行)的方式上市,但这个过程往往并不容易,需要企业准备大 量的资料,且走的审批程序也比较漫长。为了减少上市时间和资金成本,买壳上市理论逐渐广泛被采用。 买壳上市指的是企业通过购买已经上市但处于停牌状态的公司的股权,以取得其他公司上市的身份。这种方式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加快企 业上市进程,但也存在着很多风险和问题。 一、理论分析 1. 优点 (1)企业可以快速上市,避免复杂的资料准备和审批程序。 (2)上市所需的资金成本较低,可以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运营和扩大 规模上。 (3)可以获取股权交易所的流通市场和股票价格等信息。 (4)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和开拓市场空间。 2. 缺点 (1)买壳的成本较高,需要支付高额的溢价。

(2)壳公司所处的行业和经营状况可能与企业本身不符,存在着风险。(3)壳公司的股权结构可能较为复杂,需要进行清晰的股权结构分析。(4)买壳上市可能会用到各种管道,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法律风险。 二、经典案例 1. 爱挖掘被江苏如通收购上述 爱挖掘于2010年推出“互联网+工程智造”概念,致力于同步互联网 和工程的深度融合,已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多个城市成功实现线上 和线下资源对接。由于企业本身的业务优势,爱挖掘于2015年购买江 苏如通股权,成功上市。 2. 化妆品公司宝源被借壳 宝源化妆品是一家销售旗下品牌化妆品的公司,于2015年被借壳上市。虽然企业自身具有较高的增长潜力和抗风险能力,但由于审批过程较长,宝源选择了买壳上市的方式,以保证业务发展体量和品牌层次性 的提升。 总之,买壳上市这种方式确实能够为企业快速上市提供便利,但也存 在着很多风险和问题,需要企业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和分析,谨慎的 进行选择和决策。

买壳上市及案例分析

买壳上市及案例分析 买壳上市是指家公司通过收购或合并一家已经在上市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从而获得上市的资格。这种方式相对于传统的IPO(首次公开募股)来说,时间短、成本低、程序简便,因此在中国的股市中比较常见。 买壳上市的案例分析中,最为经典的例子之一是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的上市。在2024年,阿里巴巴选择了位于美国的纽交所进行上市,而并没有选择传统的IPO方式。阿里巴巴选择的买壳上市方式是通过收购一家已经在美国纽交所上市的公司雅虎(Yahoo)的股票。通过收购雅虎的股票,阿里巴巴就可以借用雅虎的上市资格,从而在纽交所上市。 这种买壳上市方式给阿里巴巴带来了以下几个优势。首先,买壳上市的速度比传统IPO方式快得多。IPO的过程通常需要花费数个月的时间,而通过买壳上市,阿里巴巴可以很快获得上市资格,从而更快地进行股权融资。其次,买壳上市的成本相对较低。对于一家像阿里巴巴这样规模巨大的公司来说,通过IPO方式融资需要付出巨大的费用和工作量,而通过买壳上市可以节省这些成本。最后,买壳上市可以使公司更容易进入国际资本市场。通过在纽交所上市,阿里巴巴可以吸引全球范围内的投资者,提高公司的曝光度和市值。 然而,买壳上市也有一些风险和局限性。首先,买壳上市依赖于合适的壳公司。如果找不到符合条件的壳公司,或者壳公司的质量不够高,那么买壳上市的计划就可能受阻。其次,买壳上市的程序相对较为复杂。尽管相比IPO来说时间和成本都会减少,但是整个买壳上市过程依然需要进行尽职调查、协商合同等一系列的步骤。最后,买壳上市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也需要考虑。一旦选择了买壳上市,公司可能会因为从壳公司继承的一些问题(如财务问题、声誉问题等)而面临着诸多困扰。

买壳上市案例

买壳上市案例 以下是一个关于买壳上市的案例,字数为700字: 某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主要从事水泥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多年来,公司始终保持着稳定的盈利能力和良好的品牌声誉。然而,由于资金链紧张和市场竞争加剧,公司面临着发展的瓶颈。为了实现更高的发展目标和更大的市场份额,公司决定通过买壳上市的方式融资。 买壳上市是指一家已经上市但业务状况不佳的公司,被收购后,原公司的业务实体不再运营,而购买公司则利用原公司已上市的身份,再次进行融资和发展。对于买壳上市的公司来说,具有已上市的身份可以大大减少融资和上市的时间,同时也能增加企业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为了寻找适合买壳上市的公司,公司聘请了专业的投行机构,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尽职调查和评估。最终,公司选择了一家曾经是一家大型房地产开发公司的上市公司作为目标。该公司虽然曾经在房地产行业有较大的影响力,但近年来由于市场环境不佳和管理不善,业绩不断下滑,并且面临破产的风险。 公司与目标公司进行了多轮的谈判和洽谈,最终达成了协议。按照协议,公司将收购目标公司的全部股权,并利用目标公司的已上市身份进行买壳上市。收购价格为每股5元,总计10 亿元。公司决定通过借贷和增加注册资本的方式来筹措资金。 完成收购后,公司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重组,将原房地产业

务关闭,并将重心转向水泥生产和销售业务。公司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产品,提升了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公司还加强了内部管理,优化了业务流程和生产效率,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由于公司具有已上市的身份,融资变得更加容易。公司利用新的资金进行了一系列投资,包括扩大生产规模,开拓新的市场,提升企业形象等。公司的业绩逐渐恢复并持续增长,市场份额也不断扩大。 通过买壳上市,公司成功地实现了融资和发展的目标。公司的市值大幅提升,股价也逐渐上涨。同时,公司的声誉和影响力也得到了提升,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买壳上市是一种有效的融资方式,能够帮助企业快速上市和扩大规模。然而,买壳上市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如寻找合适的目标公司、整合资源和管理团队等。因此,在进行买壳上市之前,企业需要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和风险评估,确保能够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和回报。

中国上市公司收购大案例

中国上市公司收购50大案例 一、1990年至1998年未规范的上市公司收购 1. 宝延风波——中国上市公司收购第一案 1993年9月13日, 深宝安旗下宝安上海、宝安华东保健品公司和深圳龙岗宝灵电子灯饰公司在二级市场上悄悄收购延中实业的股票;9月29日, 上述3家公司已经分别持有延中实业%、%和%的股份, 合计持有%;由此, 延中实业的股票价格从9月13日的元涨至元;9月30日, 宝安继续增持延中实业的股票, 持股比例达到%;至此宝安才发布举牌公告宣称持有延中5%以上的股票, 在一切准备就绪的情况下, 向延中实业公开宣战;这是1993年国庆节的前夕;1993年的宝延事件, 深圳宝安集团通过二级市场购买延中股票达%, 而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由此开辟了中国证券市场收购与兼并的先河, 成为中国证券市场首例通过二级市场收购达到成功控制一家上市公司的案例;后来, 1998年, 方正入住延中, 延中改名为方正科技,

后来有发生长虹、裕兴争夺控制权的收购事件; 宝延风波是中国大陆第一例股权转移事件, 标志股份制改革和证券市场发展迈出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其后万科参股申华、恒通控股棱光、康恩贝吃掉凤凰、辽国发拨弄爱使、恒丰举牌兴业、一汽买金杯等一系列事件,都可说是宝延事件激起的千层波浪,同时也催生了中国股市挖掘不尽的题材板块--资产重组; 涉及要点: 信息披露的程序; 公告、反收购 2. 申华竞购案 1993年11月10日, 宝延风波平息没多久, 深万科000002发布公告, 深万科及其子公司合计持有申华实业5%股份;1994年3月31日, 中国证券报在第四版上刊登万科4家A股股东授权万科B股股东之一君安证券所作改革倡议——告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书, 其中对万科参股申华大加指责;王石虽对此并不认同, 但其实在1993年末万科就已经开始减持申华的股票;1993年底, 申华工贸持股%, 依然是第一大股东, 万科持股比例已经降为%;在后来的两年中, 万科继续减持, 直至1995年从申华前10大股东名单中退出;同年, 申华工贸及瞿建国等与上海太阳海设备有限公司发生股权纠纷, 申华工贸退出但太阳海也没有进入申华实业, 而1995年瞿建国以%的持股比例, 俨然位居第一大股东之列;此时申华实业的股权分散的程度已经到达历史最低点;在1996年底, 金融大厦即将封顶之时, 广州三新公司在二级市场大量买进该公司股票, 接连二次“举牌”公告, 并引发“申华”公司董事会的内部决裂;七名董事要求接纳“三新”公司的四名新董事, 并与董事长反目;在此关键时刻, 作为国内最大的证券公司之一——“君安证券”公司登场入驻, 先后持流通股15%, 成为无法抗争的第一大股东君安入住申华

中信泰富反向收购中信集团在港上市案例研究

中信泰富反向收购中信集团在港上市案例研究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上市时选择反向收购这种上市方法,与传统的方式比较,反向收购上市具有低成本、时间短以及高收益率的优点,所以这种上市方式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青睐。尤其在经济衰退时期,众多上市企业收入受到严重影响,市值大幅度下降,这样就形成了众多的收购资源,给企业反向收购上市提供了机会。在近几年我国经济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很多企业选择在境外上市,在境外交易所监督管理下,置于严格的法律约束环境下,以谋求更好地发展。2014年3月,中信泰富宣布反向收购其母公司中信集团,并于同年8月收购完成,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交易。 2014年,国家提出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各种资本的融合和发展, 打破国企垄断的局面,改变传统管理机制。中央通过此次大力支持中信集团作为国企的深化改革试点,希望能在短期内起到事半功倍的示范效应,为国企改革提速提供指引。国家宏观层面可以通过示范效应,推进更多国企致力现代化改革。该事件属于历史上第一家央企借壳香港子公司实现上市。 本文对此案例进行研究分析。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学者对反向收购研究的基础上,对反向收购的概念、流程、优点以及反向收购的动因进行总结。对在香港上市的条件及优势进行阐述,分析了中信选择在香港上市的原因。并结合相关政策、企业自身情况、社会环境等原因,分析了中信泰富反向收购的动因。 在对其具体上市实施过程和财务状况分析中,引出了在反向收购过程中在资产的注入、收购股权的比例、交易时间等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及中信整体上市对其它企业上市所带来的启示。在上市过程中,中信集团逐步降低国有股权的比例,各种非公有制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将参与国有企业的多元化改革,中信通过股权多元化改革,将实现社会资本与国有资本的融合,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运行机制。中信集团在其反向收购过程中对于“壳”公司的选择,对于上市时机的选择,其操作方式及企业自身强大的实力都是其上市成功的重要原因。此次上市拓宽了中信泰富的债务融资渠道,中信集团的业务覆盖中国经济的重要行业及新兴行业,整体具有综合实力及多样化的产业布局,使中信能够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并能缓解周期波动在不同经济阶段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中信在上市发展过程中在股权结构,融资等方面做出改变,在未来中信会尽

试析反向收购的具体会计处理

试析反向收购的具体会计处理 反向收购(又称买壳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股东通过收购一家壳公司(上市公司)的股份控制该壳公司,再由该壳公司反向收购非上市公司的资产和业务,使之成为壳公司的子公司,或将由壳公司将非上市公司吸收合并的资产运作行为。在资本市场上,非上市公司通过购买上市公司的股权来实现间接上市目的的交易已是越来越多。为此,财政部《关于做好执行会计准则企业2021年年报工作的通知》(财会函[2021]60号)、财政部会计司《关于非上市公司购买上市公司股权实现间接上市会计处理的复函》(财会便[2021]17号)、《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21》都已将反向收购单独提出,并作出了指导性的解释。但是,这些文件均未给出具体的会计处理案例,因此,对于具体事例该如何进行会计操作仍然存在诸多不明确的地方。 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对会计准则及相关法规的理解及日常工作中对这一问题的一些思考,对反向收购该如何进行具体会计处理作了一点初步分析和探讨,以期同行参考并加深对反向收购会计处理的理解。同时,鉴于笔者能力的欠缺和经验的不足,拙文中难免存在一些不当之处,敬请广大专家和读者给予批评和

斧正。 反向收购会计处理的关键就是区分法律上的母子公司和会计上的母子公司(即收购方与被收购方),区分个别公司账务处理与合并报表编制时的处理。 案例: 一、A公司为一家曾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支持的上市公司,近年来,由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由于其已不受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故逐年亏损,即将面临退市风险。B公司为一非上市公司,B公司母公司C公司欲通过买壳上市使其成为上市公司。C公司与A公司签订了相关资产购买协议,协议规定:A 公司向C公司转让全部资产及负债,转让价款参考基准日A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2,100.00万元。同时全部业务及员工也将随资产及负债一并由C公司承接。A公司与B公司签订协议:在将全部资产及负债出售给C公司的同时,A公司将以新增股份换股吸收合并B公司,合并后存续的A公司将承接原B公司的职工、资产、负责、业务、资质及许可。具体为:A公司对B公司股东发行新股20,000.00万股,每股按3.00元作价,换取其所有股东全部股份,吸收合并B公司(B 公司每股公允价为2.00元)。假设上市协议及交易已经获得证监会核准,并在交易所作了公告。收购基准

借壳上市经典案例全集

借壳上市 借壳上市定义 借壳上市是指上市公司的母公司(集团公司)通过将主要资产注入到上市的子公司中,来实现母公司的上市,借壳上市的典型案例之一是强生集团借子壳。强生集团由上海出租汽车公司改制而成,拥有较大的优质资产和投资项目。近年来,强生集团充分利用控股的上市子公司--浦东强生的壳资源,通过三次配股集资,先后将集团下属的第二和第五分公司注入到浦东强生之中,从而完成厂集团借壳上市的目的。 借壳上市和买壳上市的相同与区别之处 借壳上市和买壳上市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一种对上市公司壳资源进行重新配置的活动,都是为了实现间接上市,它们的不同点在于,买壳上市的企业首先需要获得对一家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而借壳上市的企业已经拥有了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 从具体操作的角度看,当非上市公司准备进行买壳或借壳上市时,首先碰到的问题便是如何挑选理想的壳公司,一般来说,壳公司具有这样一些特征:即所处行业大多为夕阳行业,具体上营业务增长缓慢,盈利水平微薄甚至亏损;此外,公司的股权结构较为单一,以利于对其进行收购控股。在实施手段上,借壳上市的一般做法是:第一步,集团公司先剥离一块优质资产上市;第二步,通过上市公司大比例的配股筹集资金,将集团公司的重点项目注入到上市公司中去;第三步,再通过配股将集团公司的非重点项目注入进上市公司实现借壳上市。与借壳上市略有不同,买壳上市可分为买壳--借壳两步走,即先收购控股一家上市公司,然后利用这家上市公司,将买壳者的其他资产通过配股、收购等机会注入进去。 借壳上市企业的会计处理 针对部分有证券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反映,对于非上市公司通过购买上市公司的股权、实现间接上市交易应当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存在一些理解差别,财政部会计司日前发布《关于非上市公司购买上市公司股权实现间接上市会计处理的复函》,明确相关问题。财政部在复函中明确,非上市公司取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未形成反向购买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的规定执行。 非上市公司以所持有的对子公司投资等资产为对价取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构成反向购买的,上市公司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当区别以下情况处理:交易发生时,上市公司未持有任何资产负债或仅持有现金、交易性金融资产等不构成业务的资产或负债的,上市公司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当按照《财政部关于做好执行会计准则企业2008年年报工作的通知》(财会函[2008]60号)的规定执行;交易发生时,上市公司保留的资产、负债构成业务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及相关讲解的规定执行,即对于形成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企业合并成本与取得的上市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确认为商誉或是计入当期损益。 非上市公司取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构成反向购买的,上市公司在其个别财务报表中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等的规定确定取得资产的入账价值。上市公司的前期比较个别财务报表应为其自身个别财务报表。

券商借壳上市案例分析

券商“借壳上市”的有关法律问题 北京市德恒律师事务所郭克军 2007年第3期阅读次数: 844 伴随着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运动也如火如荼。在这期间,券商借壳上市无疑是整个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运动中最引人注目的“风景线”。2007年6月8日,都市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重大资产出售暨吸收合并海通证券的申请已经过中国证监会核准,这意味着海通证券借壳已经成功,2006年以来风起云涌的证券公司借壳潮终于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 本人所在的北京市德恒律师事务所参与了有关券商借壳上市的法律服务,现针对券商借壳上市的有关问题简单梳理如下。 一、目前券商买壳上市的方案概述 根据公开披露的信息,目前券商买壳上市的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广发模式 广发证券借壳延边公路的方案为:延边公路以截至2006年6月30日经审计的全部资产及负债作为对价,回购公司股东吉林敖东所持有的和拟受让的共8497.7833万股延边公路非流通股并注销。按照“人随资产走”的原则,延边公路原有员工和现有业务将随资产(含负债)一并由吉林敖东承接。与此同时,延边公路以换股方式吸收合并广发证券,换股的基准日为2006年6月30日,换股比例为1:0.83,即0.83股广发证券股份可换1股延边公路股份。此外,前述交易与延边公路的股权分置改革相结合,为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组成部分。 此种方式将股份回购、资产重组、股权分置改革相结合,互为条件,整体实施,应该来讲具有一定的创新。但延边公路以全部净资产作为对价回购大股东吉林敖东的股份,交易的对价不是很公平,吉林敖东应该是占了便宜。这引起了社会各界包括监管机构的关注,这也直接导致在东北证券借壳锦州六陆时,虽然方案与广发证券借壳延边公路一致,但为保护上市公司小股东利益,锦州六陆是以扣除1000万现金的净资产回购大股东锦州石化的股份,进一步保护了小股东的利益。 在国元证券借壳北京化二案例中,更是将上市公司回购大股东东方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的股权与出售公司全部净资产给大股东分开操作,差价由大股东以现金补足,充分体现了交易的公平原则,保护了上市公司中小股东的利益。 2、首创模式 S前锋将用其所有资产置换首创集团所持首创证券11.63%股权及部分现金,首创集团再用置换所得资产收购新泰克所持S前锋的股权,然后,S前锋将以5.79元的价格(S 前锋于去年11月21日停牌前20日均价),向首创证券定向增发3亿股新股,吸收合并首创证券余下88.37%股份,并更名首创证券。而股改完成后,首创集团将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37.02%。 3、海通模式 都市股份向大股东光明集团转让全部资产及负债的同时,换股吸收合并海通证券,换股比例为每1股海通证券股份换0.347股都市股份。 4、长江证券模式 S石炼化第一大股东中国石化拥有其9.2亿股非流通股,占总股本的79.73%,此次将以承担公司全部债务作为对价收购公司全部资产,石炼化以1元人民币现金回购并注销中国石化持有的所有石炼化非流通股,并以新增股份吸收合并长江证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