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姊妹染色单体区分染色法

姊妹染色单体区分染色法

姊妹染色单体区分染色法
姊妹染色单体区分染色法

姊妹染色单体区分染色法(Sister chromatid differentiation,SCD)是7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染色体处理技术。Latt(1973)在培养的细胞中加入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当用Hoechst33258 荧光染料染色时,发现了姊妹染色单体的色差反映和它们之间互换的现象。1974年KO Renberg和Froeed-Lender改进了这一技术,建立了较简易的BrdU-Giemsa技术。这种技术用于研究细胞周期、染色体半保留复制、染色体的分子结构和畸变,以及DNA的复制、损伤与修复等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还可以用于分析姊妹染色单体互换(Sister chromatid exchange, SCE)频率。由于SCE能灵敏地检测染色体的变化,表现出剂量-效应关系。因此,目前已把SCE列为检测致突变物、致癌物地常规指标之一。

一、原理

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deoxy-urdine, BrdU)在DNA的复制过程中,掺入新合成的链并占有胸腺嘧啶(thymidine, T)的位置。根据DNA的半保留复制规律,哺乳动物或人的细胞在BrdU的培养液中经历了两个周期后,它的两条姊妹染色单体的DNA双链在化学组成上有了差别。当染色体的DNA链的两条多核苷酸链都被BrdU所替换,Giemsa染色显示浅色,如果染色体的DNA链中仅有一条多核苷酸链被BrdU所替换,Giemsa染色显示深色。应用姊妹染色单体区分染色法(SCD)研究来自一个染色体的两条单体之间在同一个位点发生同源片段的交换,称为姊妹染色单体互换。

二、用品和试剂

45℃水浴,紫外线灯(20W)。余同外周血染色体制备。

试剂:BrdU溶液:用无菌青霉素瓶,在普通条件下称取BrdU 2mg,然后在无菌室内加入无菌生理盐水4ml,用黑纸避光,4℃冰箱保存,新鲜配置。1×SSC溶液:0.15mol/L NaCl,0.015mol/L 柠檬酸钠。

三、操作步骤

l.细胞培养:常规培养人外周血淋巴细胞,24h后,加入BrdU使其终浓度为20μg/ml。

2.继续避光培养48小时,终止培养前2—3小时加秋水仙碱。

3.培养结束收获细胞,常规制备染色体,操作同实验一。

4.染色体制片在37℃恒温箱内老化24小时或室温放置1—2天。

5.将染色体制片的玻片正面向上平铺在恒温(45℃)水浴锅上,在玻片上滴加已预热至45℃的1×SSC溶液。

6.将紫外灯放在恒温水浴上,灯与标本垂直,其外加盖报纸数张以阻挡紫外线。照射距离为6cm,时间15min。7.照射完毕后以蒸馏水洗去1×SSC。

8.1∶10 Giemsa染色5分钟。

9.自来水细流冲洗去多余染料,干燥,镜检。

10.计数SCE。

选择染色体分散较好,数目为46的中期分裂相20个进行观察计数,

在染色单体端部出现的互换计为一次SCE,

在染色单体中间出现的互换计为两次SCE。

凡在着丝粒部位发生一次互换,判断不是两条染色单体在着丝粒部发生的扭转,计为一次SCE,但另列入“着丝粒区互换(CME)”一项。

Sister Chromosome Exchange (SCE)

【实验目的】

熟悉制备SCE标本的原理和基本程序。

【实验原理】

姊妹染色单体交换(Sister chromatialexchange,SCE)是染色体同源座位上复制产物间的相互交换,是同一染色体的两条单体之间发生的一类特殊的同源重组,主要在DNA合成期形成,可能与DNA双链的断裂与复制有关,SCE的发生的频率可反映细胞在S期的受损程度。如果一个个体的SCE率明显增高,可表明染色体受到环境中的一定因素的影响,或是受到遗传缺陷的内在制约因素所致。

在细胞分裂时,每条染色体均有两条染色单体组成,每条染色单体有一条双链DNA组成。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deoxy- uridine,BrdU)是脱氧胸腺嘧啶核苷的类似物,在DNA链的复制过程中,可替代胸腺嘧啶。当细胞生存环境中存在BrdU时,BrdU取代脱氧胸苷掺入到复制的DNA中。经两个复制周期后,两条姊妹染色单体中一条DNA的双链均有BrdU掺入,而另一条DNA双链中仅有一条链有BrdU掺入。利用特殊的分化染色技术对染色体标本进行处理,可使双链均含有BrdU掺入的单体浅染,而只有一条链掺入BrdU 的单体深染。当姊妹染色体间存在同源片段交换时,可根据每条单体夹杂着深浅不一的着色片段加以区分。由于姐妹染色单体的DNA序列相同,SCE并不改变遗传物质组成,但SCE是由于染色体发生断裂和重接而产生的,因此,SCE显示方法通常用来检测染色体断裂频率,用来研究药物和环境因素的致畸效应。

【实验用品】

1. 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恒温水浴箱、冰箱、离心机、显微镜、采血器材、酒精灯、培养瓶、刻度离心管、胶塞、乳头吸管、试管架、载玻片、托盘天平、干燥烤箱、染色缸、电吹风、30W紫外灯。

2. 试剂:RPMI 1640培养液、小牛血清、秋水仙素(100μg/mL)、5-溴尿嘧啶(BrdU,200μg/mL)、低渗液(0.075 mol/L KCL溶液)、2×SSC、Giemsa原液、甲醇、冰乙酸。

【实验步骤】

1. 按半微量法采取外周静脉血,接种培养。

2. 37℃培养24小时后,加BrdU溶液(终浓度为8μg/mL)混匀。

3. 用黑纸包裹培养瓶,继续培养48小时。

4. 收获前加入秋水仙素(终浓度为0.2μg/mL),继续培养1小时。

5. 常规法制片。将玻片标本室温放置2~3天。

6. 分化染色前一天,将标本置37℃过夜。

7. 在平皿中平行放置两根牙签,将玻片放在牙签上,加适量2×SSC溶液(以不超过标本为度)。在标本上盖一张比玻片稍大的擦镜纸,使纸边浸入2×SSC溶液中,并使2×SSC溶液渗至玻片标本上,保持标本湿润。

8. 将平皿置55℃水浴面上,用30W紫外灯垂直照射标本30分钟,照射距离10cm。

9. 照射后轻轻取掉擦镜纸,立即用蒸馏水冲洗标本。

10. Giemsa染色5~10分钟;蒸馏水冲洗标本,气干。

11. 镜检,计数。

每个末端交换记为1次SCE,中部交换记为2次SCE。

【实验结果与分析】

观察30个细胞的分裂相,记录每个细胞的SCE总数,计算SCE频率。中国人正常SCE频率为5.7±0.4。

遗传课后习题

答案不全,仅供参考,如有错误,敬请见谅! ^o^ 曲径通幽敬上 第一章 1.一般染色体的外部形态包括哪些部分? 着丝点、染色体臂、主缢痕、随体。 2.简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主要区别。 ⑴减数分裂前期有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 ⑵减数分裂遗传物质交换(非姐妹染色单体片段交换); ⑶减数分裂中期后染色体独立分离,而有丝分裂则着丝点裂开后均衡分向两极; ⑷减数分裂完成后染色体数减半; ⑸分裂中期着丝点在赤道板上的排列有差异: 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点分别排列于赤道板两侧,而有丝分裂时则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 4.某物种细胞染色体数为2n=24,分别指出下列各细胞分裂时期中的有关数据: (1)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数; (2)减数分裂后期I染色体着丝点数; (3)减数分裂中期I的染色体数; (4)减数分裂末期1I的染色体数。 (1)48(2)24(3)24(4)12 5.果蝇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8,假设在减数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分离,被拉向同一极,那么: (1)二分子的每个细胞中有多少条染色单体? (2)若在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时所有的姊妹染色单体都分开,则产生四个配子中各有多少条染色体? (3)用n表示一个完整的单倍染色体组,应怎样表示每个配子的染色体数? (1)一个子细胞有10条染色单体,另一个子细胞中有6条染色单体 (2)两个配子中有5条染色体,另两个配子中有3条染色体。 (3)n+1和n-1。 6.人的受精卵中有多少条染色体?人的初级精母细胞、初级卵母细胞、精细胞、卵细胞中各有多少条染色体? 46;46;46;23;23 第三章 1.小麦毛颖基因P为显性,光颖基因p为隐性。写出下列杂交组合的亲本基因型。

基因的连锁与互换定律

基因得连锁与互换定律 1.完全连锁 ⑴、?用纯种灰身长翅果蝇与纯种黑身残翅果蝇交配,子一代都就是灰身长翅。 ⑵、 F1代得雄果蝇与双隐性得雌果蝇测交 结果: P 纯种灰身长翅×黑身残翅 BBVV bbvv 测交F1灰身长翅♂×黑身残翅♀ BbVv bbvv 测交后代灰身长翅黑身残翅 50%50% F1为灰身长翅:果蝇灰身(B)对黑身(b)就是显性 长翅(V)对残翅(v)就是显性 测交后代没有出现1∶1∶1∶1比例,无法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释 测交后代出现两种与亲本完全相同得类型,各占50% 解释: 摩尔根认为果蝇得灰身基因与长翅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可用表示, 黑身基因与残翅基因也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可用表示。当两种纯种得亲代果蝇交配,F1得基因型BbV v,应表示为,表现型就是灰身长翅. F1测交只能产生两种类型灰身长翅,黑身残翅,比例各占50%。 概念:连锁—-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得两对(或两对以上)得等位基因,在向下一代传递时,同一条染色体上得不同基因连在一起不分离得现象 完全连锁——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只有基因得连锁,没有基因得互换,后代只表现出亲本得性状 连锁群:存在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得基因构成一个基因群,它们间得关系就是彼此连锁得,称为就连锁群 2、不完全连锁 用子一代雌性个体进行测交实验 结果: P纯种灰身长翅×黑身残翅 BBVVbbvv 测交F1灰身长翅♀×黑身残翅♂ BbVv bbvv

测交后代灰身长翅黑身残翅 42%42% 灰身残翅黑身长翅 8% 8% 后代出现四种性状,其中亲本类型占多数,新组合类型占少数. 解释: 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得过程中,减数 分裂第一期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联 会复合体中同源染色体间得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会发 生染色单体得交叉互换,在交换区段上得基因随染色 体发生交换,这种交换产生新得基因组合。 交叉互换后形成四种配子,其数量相同;其中有 两种配子就是亲本类型,两种配子就是重组合类型, 各占一半。但就是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交叉 互换得性母细胞并不多,所以,减数分裂产生得配子 中亲本类型得配子最多,重组合类型得配子占少数。 重组类型配子数与所产生得配子总数得比值称 为交换率。比如:以上测交实验中,两种重组个体分 别占8%,所以,两个基因间得交换率为16%。其性 母细胞在进行间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交换得性母细 胞占总细胞数得比例就是16%×2 = 32% 交换率×2 = 发生交换得性母细胞得比例 (完全连锁)0≤交换率≤50%(自由组合) 1) 染色体上各个基因间得交换率就是不同得,这种差异在反复得试验中总就是恒定得 2) 交换率得大小与基因在染色体上得距离有关,两基因间得距离越小,染色体交叉得机会越小,基因交换率也越小 3)基因交换率反映了两基因间得距离:交换率小,距离小;交换率大,距离大 4)基因图就是根据基因间得交换率绘制得 5)生物连锁群得数目与它得染色体得对数就是一致得 3、基因连锁与交换定律得实质 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得不同基因,常常连在一起进入配子;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得等位基因有时会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得交换发生交换,产生基因重组。 4、基因连锁与交换定律在实践中得应用 1)动植物育种工作,选配优良品种 大麦:抗杆锈病抗散黑穗病紧密连锁 育种时选择了抗杆锈病植株等同于选择了抗散黑穗病植株 不利性状与有利性状连锁:打破基因连锁,促成基因交换,重组成所需基因型

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体区别完整版

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 体区别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同源染色体也叫同型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两两配对的染色体,其中一条来自父体,一条来自母体,它们的形状、大小一般相同,带有相应的遗传信息,这相配成对的染色体叫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在细胞有丝分裂(包括减数分裂)的间期进行自我复制,形成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着的两条完全相同的染色单体。(若着丝点分裂,则就各自成为一条染色体了) 染色单体、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有什么区别能不能画个图详细说明一下 染色单体是在细胞分裂间期就形成的 “X”中有两条染色单体,一条染色体,含有两个DNA分子。 当“X”分裂成“|”和“|”后,这时没有染色单体了(“|”不能称为一条染色单体,只有在“X”这个形态时才能说其中有两条染色单体,因为这两条染色单体形态结构完全一样,所以也称姐妹染色单体) 染色单体的计算根据着丝点,一个着丝点有两个染色单体。 “|”是一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 染色体:在生物的细胞核中,有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的物质,叫做染色质。染色体只是染色质的另外一种形态。它们的组成成分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构型不一样,所以还是有一定的差别。染色体在细胞的有丝分裂间期由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质在做题时,一般是一团乱乱是丝线,染色体就是较粗的棒子,数其个数的话,它和着丝点的个数是一样的,,有时是l有时是x但是着丝点只有一个就只算一个) 染色体:在生物的细胞核中,有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的物质,叫做染色质。染色体只是染色质的另外一种形态。它们的组成成分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构型不一样,所以还是有一定的差别。染色体在细胞的有丝分裂间期由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质在做题时,一般是一团乱乱是丝线,染色体就是较粗的棒子,数其个数的话,它和着丝点的个数是一样的,,有时是l有时是x但是着丝点只有一个就只算一个) 染色单体:有丝分裂前中期其实就是一条染色体复制,产生两条染色体,但着丝点未分裂,那一条染色体上就有2条染色单体所以说着两条染色单体式由复制形成的,应该是相同的(X上的每一个斜线都是一个单体,只有X存在时,才有单体这个说法) 同源染色体:形态、结构、遗传组成基本相同和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彼此联会(配对),并且能够形成四分体,然后分裂到不同的生殖细胞的一对染色体,一个来自母方,另一个来自父方。(可见是在联会后才会有同源染色体的概念,所以是减数分裂前中期出现。) 姐妹染色单体:是减数分裂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两条不同染色体上的染色单体出现在减数分裂前中期呃,特点,部分片段可以互换,进行交叉互换,也是基因重组的一种方式

遗传学习题第2章

第2章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习题 一、名词解释 常染色质异染色质核小体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染色单体姊妹染色单体联会 染色体组型核型分析联会复合体交叉端化着丝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交换胚乳 直感无融合生殖 二、填空 1、真核细胞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_________,其核心是______________。 2、次缢痕末端具有的圆形或略成长形的染色体节段称为_______________。 3、在有丝分裂时,观察到染色体呈L字形,说明这个染色体的着丝粒位于染色体的__________,如果染色体呈V字形,则说明这个染色体的着丝粒位于染色体的__________。 4、在细胞有丝分裂中_________期核仁消失,_________期核膜重新形成,________期着丝粒排在赤道板面上,______期微管集聚形成纺锤丝,_________期每条染色质的DNA复制,________期染色单体向两极移动。 5、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I可细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五个时期。 6、在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在________期配对,非姐妹染色单体在________期发生交换,同源染色体在_________期分开。 7、减数分裂中后期Ⅰ发生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期Ⅱ发 8、减数分裂后期Ⅰ是________染色体分开;后期Ⅱ是________分开。 9、水稻体细胞里有12对染色体,写出下列各组织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根______;胚乳________;花粉母细胞________;精细胞________;胚________。 10、玉米的体细胞有20条染色体,在下面细胞期的各时期中,一个体细胞的前期着丝粒数为______;染色单体数为______;G1期的染色单体数为______;G2期的染色单体数为______。 11、有性生殖生物的生活周期大多数是包括一个_______和_______世代,达两者交替发生,称为世代交替。 12、多线染色体是存在于双翅目昆虫幼虫的__________中、有丝分裂__________期核中的、一种可见的、巨大的染色体。 13、在玉米中,5个小孢子母细胞可以产生__________个配子,5个大孢子母细胞可产生__________个配子,5个花粉细胞可产生__________个配子,5个胚囊中包含有__________个配子。 14、某被子植物,如果母本的一对染色体是aa,父本是AA,通过双受精形成的种子胚乳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成是。 15、一粒小麦体细胞里有14条染色体,下列组织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应为:根_____条,茎______条,胚乳______条,胚______条,精子______对,花粉母细胞______条,助细胞______条,管核______条。 三、选择题 1、.组成核小体核心的组蛋白八聚体是______。 A.2H1A、2H2B、2H3、2H4B.2H1、2H2A、2H2B、2H3 C.2H1、2H2、2H3、2H4D.2H2A、2H2B、2H3、2H4 2、分裂间期相应于细胞周期的______部分

姊妹染色单体区分染色法

姊妹染色单体区分染色法(Sister chromatid differentiation,SCD)是7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染色体处理技术。Latt(1973)在培养的细胞中加入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当用Hoechst33258 荧光染料染色时,发现了姊妹染色单体的色差反映和它们之间互换的现象。1974年KO Renberg和Froeed-Lender改进了这一技术,建立了较简易的BrdU-Giemsa技术。这种技术用于研究细胞周期、染色体半保留复制、染色体的分子结构和畸变,以及DNA的复制、损伤与修复等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还可以用于分析姊妹染色单体互换(Sister chromatid exchange, SCE)频率。由于SCE能灵敏地检测染色体的变化,表现出剂量-效应关系。因此,目前已把SCE列为检测致突变物、致癌物地常规指标之一。 一、原理 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deoxy-urdine, BrdU)在DNA的复制过程中,掺入新合成的链并占有胸腺嘧啶(thymidine, T)的位置。根据DNA的半保留复制规律,哺乳动物或人的细胞在BrdU的培养液中经历了两个周期后,它的两条姊妹染色单体的DNA双链在化学组成上有了差别。当染色体的DNA链的两条多核苷酸链都被BrdU所替换,Giemsa染色显示浅色,如果染色体的DNA链中仅有一条多核苷酸链被BrdU所替换,Giemsa染色显示深色。应用姊妹染色单体区分染色法(SCD)研究来自一个染色体的两条单体之间在同一个位点发生同源片段的交换,称为姊妹染色单体互换。 二、用品和试剂 45℃水浴,紫外线灯(20W)。余同外周血染色体制备。 试剂:BrdU溶液:用无菌青霉素瓶,在普通条件下称取BrdU 2mg,然后在无菌室内加入无菌生理盐水4ml,用黑纸避光,4℃冰箱保存,新鲜配置。1×SSC溶液:0.15mol/L NaCl,0.015mol/L 柠檬酸钠。 三、操作步骤 l.细胞培养:常规培养人外周血淋巴细胞,24h后,加入BrdU使其终浓度为20μg/ml。 2.继续避光培养48小时,终止培养前2—3小时加秋水仙碱。 3.培养结束收获细胞,常规制备染色体,操作同实验一。 4.染色体制片在37℃恒温箱内老化24小时或室温放置1—2天。 5.将染色体制片的玻片正面向上平铺在恒温(45℃)水浴锅上,在玻片上滴加已预热至45℃的1×SSC溶液。 6.将紫外灯放在恒温水浴上,灯与标本垂直,其外加盖报纸数张以阻挡紫外线。照射距离为6cm,时间15min。7.照射完毕后以蒸馏水洗去1×SSC。 8.1∶10 Giemsa染色5分钟。 9.自来水细流冲洗去多余染料,干燥,镜检。 10.计数SCE。 选择染色体分散较好,数目为46的中期分裂相20个进行观察计数, 在染色单体端部出现的互换计为一次SCE, 在染色单体中间出现的互换计为两次SCE。 凡在着丝粒部位发生一次互换,判断不是两条染色单体在着丝粒部发生的扭转,计为一次SCE,但另列入“着丝粒区互换(CME)”一项。

第四章 连锁遗传和性连锁遗传学课后答案

第四章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1.试述交换值、连锁强度和基因之间距离三者的关系。 答:交换值是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有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的频率,或等于交换型配子占总配子数的百分率。交换值的幅度经常变动在0~50%之间。交换值越接近0%,说明连锁强度越大,两个连锁的非等位基因之间发生交换的孢母细胞数越少。当交换值越接近50%,连锁强度越小,两个连锁的非等位基因之间发生交换的孢母细胞数越多。由于交换值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所以通常以这个数值表示两个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的相对距离,或称遗传距离。交换值越大,连锁基因间的距离越远;交换值越小,连锁基因间的距离越近。 2.在大麦中,带壳(N)对裸粒(n)、散穗(L)对密穗(l)为显性。 今以带壳、散穗与裸粒、密穗的纯种杂交,F1表现如何?让F1与双隐纯合体测交,其后代为: 带壳、散穗 201株裸粒、散穗 18株 带壳、密穗 20株裸粒、密穗 203株 试问,这2对基因是否连锁?交换值是多少?要使F2出现纯合的裸粒散穗20株,至少应中多少株? 答:F1表现为带壳散穗(NnLl)。 测交后代不符合1:1:1:1的分离比例,亲本组合数目多,而重组类型数目少,所以这两对基因为不完全连锁。 交换值% =((18+20)/(201+18+20+203))×100%=8.6%

F1的两种重组配子Nl和nL各为8.6% / 2=4.3%,亲本型配子NL和nl各为(1-8.6%) /2=45.7%; 在F2群体中出现纯合类型nnLL基因型的比例为: 4.3%×4.3%=18.49/10000, 因此,根据方程18.49/10000=20/X计算出,X=10817,故要使F2出现纯合的裸粒散穗20株,至少应种10817株。 3. 在杂合体ABy/abY,a和b之间的交换值为6%,b和y之间的交 换值为10%。在没有干扰的条件下,这个杂合体自交,能产生几种类型的配子;在符合系数为0.26时,配子的比例如何? 答:这个杂合体自交,能产生ABy、abY、aBy、AbY、ABY、aby、Aby、aBY 8种类型的配子。 在符合系数为0.26时,其实际双交换值为: 0.26×0.06×0.1×100=0.156%,故其配子的比例为:ABy42.078: abY42.078:aBy2.922:AbY2.922:ABY4.922:aby4.922:Aby0.078:aBY0.078。 3.设某植物的3个基因t、h、f依次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已知t-h 相距14cM,现有如下杂交:+++/thf×thf/thf。问:①符合系数为1时,后代基因型为thf/thf的比例是多少?②符合系数为0时,后代基因型为thf/thf的比例是多少? 答:①1/8 ②1/2 5.a、b、c 3个基因都位于同一染色体上,让其杂合体与纯隐性亲本测交,得到下列结果:

姐妹分家之谜

姐妹分家之谜 山东省临清市第二中学张秀君 “姐妹”即姐妹染色单体,它形成于细胞分裂间期,分开于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后期。 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变异》第二节《染色体变异》中,教材中提到用秋水仙素可诱导多倍体的形成,其间也说明了秋水仙素能使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当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时,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很多学生对此原理理解不够深刻,认为纺锤体没有形成,着丝点就不会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就不会分离,也即“姐妹”就不会分家,染色体数目怎么会加倍呢?究其原因,这部分同学对于姐妹分家的实质,及纺锤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没搞清楚。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先分析一下染色体的结构。如图所示: 该图为染色体结构图。此时它包含两条姐妹染色单体。这两条姐妹染色单体连接在同一个连离粒上。教材上称之为着丝点,这种说法不妥当。因为染色体上的主缢痕(染色体上染色浅内缢)部位是连离粒,在它的两侧为着丝点,着丝点上可附着纺锤丝如图所示。由于连离粒和着丝点所在的区域很小,在光学显微镜下,很难把它们区分开,因此过去把这两个词都称为着丝粒或着丝点。但是现在在电子显微镜下已把连离粒和着丝点这两个区域分开了。也即着丝点是附着纺锤丝的区域,而连离粒是姐妹染色单体中期时连接、后期时分离区域的一段直线的非编码DNA,在它的两侧为着丝点。因此复制以后的染色体上的两条染色单体是由一个连离粒连接,而不是一个着丝点。实际上是两个着丝点。

现在我们看一下“姐妹分家”的过程:连离粒DNA复制控制模型认为,在细胞分裂间期的S期要进行DNA复制,但是连离粒DNA的复制却被某种因素所抑制,使姐妹染色单体连接在连离粒区,在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又恢复了连离粒DNA的复制,产生了两个连离粒,从而将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因此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是连离粒DNA复制的结果,而不是由纺锤丝牵拉的结果。纺锤体的作用只是把已分开的染色体拉向两极。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姐妹分家”也即一条染色体变成两条染色体,不是因为一个着丝点一分为二,而是一个连离粒复制成两个。在诱导多倍体形成过程中,秋水仙素只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而不会阻碍连离粒的复制。因此染色体数目会加倍。但是因为没有纺锤体的牵引,加倍的染色体不会移向两极,形不成两个子细胞。因此加倍的染色体就留在一个细胞中,由这样的细胞就发育成多倍体。 2007-08-22 人教网

78地的题目高中生物的,减数分裂时地交叉互换为基因

78题高中生物,减数分裂时的交叉互换为基因突变对吗?为什么不是基因重组 2011-08-19 17:45 willingtostudy | 分类:生物学| 浏览667 次 基因重组都发生在什么什么时候,谢谢 提冋者米纳 检举|2011-08-19 19:17 1、减数分裂交叉互换不是基因突变,而是基因重组。 2、基因突变一般只发生在DNA复制时期,即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3、基因重组有两种情况: 第一,减数分裂(前期)交叉互换时期;(这个时期是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重组) 第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在基因水平上即基因重组。(这个时期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重组) 附:楼上说交叉互换是染色体变异,这个说法不准确,减数分裂的交叉互换是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上,所以是基因重组。而染色体变异的交叉互换必须是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上。所以如果说到减数分裂的交叉互换,那一般指的是基因重组。 追问 谢谢你,那请问高中阶段的染色体变异都发生在什么时候,请赐教 回答 染色体变异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发生在分裂间期,也就是染色体复制时期。 另一种是染色体数量变异,发生在前期(因为前期形成纺锤丝),前期形成纺锤丝

异常,所以导致在分裂后期染色体分离是不能正常进行,就会发生染色体数量变异。 该知识点要求: 1、能区分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 2、能判定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所导致的染色体数量变异。 例如:导致男性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细胞减数分裂过程的交叉互换发生于什么时期?四分体时期包括减一中期吗? 答:1、减数分裂过程的交叉互换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 单体的交叉互换。 2、四分体时期指的是减数分裂的前期,而不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减数分裂详解 2012-07-01 17:04 山猫886 |分类:生物学|浏览48次 我有更好的答案 网友采纳 检举|2012-07-01 17:18 减数分裂(M)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进行该分裂,其中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所以染色体数目减半。 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换(基因重组),使配子的遗传多

染色体、染色单体、姐妹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组概念的区分

染色体、染色单体、姐妹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组概念的区分。 染色体:在生物的细胞核中,有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的物质,叫做染色质。染色体只是染色质的另外一种形态。它们的组成成分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构型不一样,所以还是有一定的差别。染色体在细胞的有丝分裂间期由染色质螺旋化形成。 染色单体:有丝分裂前中期其实就是一条染色体复制,产生两条染色体,但着丝点未分裂,那一条染色体上就有2条染色单体所以说着两条染色单体式由复制形成的,应该是相同的 同源染色体:形态、结构、遗传组成基本相同和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彼此联会(配对),并且能够形成四分体,然后分裂到不同的生殖细胞的一对染色体,一个来自母方,另一个来自父方。可见是在联会后才会有同源染色体的概念,所以是减数分裂前中期出现。 姐妹染色单体:是减数分裂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两条不同染色体上的染色单体出现在减数分裂前中期呃,特点,部分片段可以互换,进行交叉互换,也是基因重组的一种方式 判断数量的话,首先你要搞清楚是什么细胞的什么时期,是体细胞还是生殖细胞,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前中后期,然后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特点去数 PS:数染色体数量要计数着丝点,那样不容易错 数染色体就数着丝点,一个着丝点就是一条染色体 姐妹染色单体数X形态的染色体,再乘2 DNA,没复制的染色体,一条就一个DNA;复制后的染色体,一条两个DNA 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可以配对的就一定是同源 染色体组:二倍体的配子含的就是一个染色体组 笔记:染色体:在生物的细胞核中,有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的物质,叫做染色质。染色体只是染色质的另外一种形态。它们的组成成分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构型不一样,所以还是有一定的差别。染色体在细胞的有丝分裂间期由染色质螺旋化形成。 染色单体:有丝分裂前中期其实就是一条染色体复制,产生两条染色体,但着丝点未分裂,那一条染色体上就有2条染色单体所以说着两条染色单体式由复制形成的,应该是相同的 同源染色体:形态、结构、遗传组成基本相同和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彼此联会(配对),并且能够形成四分体,然后分裂到不同的生殖细胞的一对染色体,一个来自母方,另一个来自父方。可见是在联会后才会有同源染色体的概念,所以是减数分裂前中期出现。 姐妹染色单体:是减数分裂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两条不同染色体上的染色单体出现在减数分裂前中期呃,特点,部分片段可以互换,进行交叉互换,也是基因重组的一种方式 判断数量的话,首先你要搞清楚是什么细胞的什么时期,是体细胞还是生殖细胞,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前中后期,然后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特点去数 PS:数染色体数量要计数着丝点,那样不容易错 希望对你有帮助

遗传学重点

大学遗传学重点 变异:遗传并不意味着亲代与子代完全相同,甚至卵双生的姐妹也不可能一摸一样. 遗传:生物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最普遍和最基本的两个特征。 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遗传和变异的表现都与环境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细胞膜:细胞膜是一切生活细胞不可缺少的表面结构,是包被细胞内生质的一层膜,简称质膜。它使细胞成为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单位,借以调节和维持细胞内微小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胞间连丝:植物相邻细胞间的质膜是由许多胞间连丝穿过细胞壁联结起来的,因而相邻细胞间的原生质是连续的。 染色质和染色体:在细胞尚未进行分裂的核中,可以见到许多由于碱性染料而染色较深的纤细的网状物,这就是染色质。 真核生物染色体是以DNA与碱性蛋白结合的形式存在。 原核生物染色体是以DNA裸露的形式存在。 着丝点所在的区域是染色体的缢缩部分称为主缢痕。在某些染色体上的一个或两个臂上还常另外有缢缩部位,染色较浅,称为次缢痕。某些染色体次缢痕的末端所具有的圆形或略呈长方形的突出体,称为随体。 同源染色体:二倍体生物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呈成对存在,这样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 这种对生物细胞核内全部染色体的形态结构所进行的分析,称为染色体组型分析,或核型分析。 有丝分裂的特殊情况:一是细胞核进行多次重复的分裂,而细胞质却不分裂,因而形成具有很多游离核的多核细胞。二是核内染色体分裂,即染色体中的染色线连续分裂。 细胞的减数分裂 减数第一次分裂: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终变期中期后期末期 无性生殖:通过亲本营养体的分割而产生许多后代个体,这一方式称为营养体生殖。 有性生殖:通过亲本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受精而形成合子,随后进一步分裂、分化和发育而产生后代。 直感现象 根据双受精过程,如果在3n胚乳的性状上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形状,这种现象称为胚乳直感,或花粉直感。 如果种皮或果皮组织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花粉影响而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则另称为果实直感。 雌雄配子不发生核融合的一种无性生殖方式,称为无融合生殖。 无融合生殖可以概分为两大类:营养的无融合生殖和无融合结子。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 相对性状: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间所表现出来的相对差异。 株系:由一个F2代单株自交产生的后代群体称为一个株系。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1缺失 2重复 3到位 4易位

第二章遗传学的细胞学基础

第二章遗传学的细胞学基础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染色体的化学成分 了解染色体在细胞周期各个时期的特点, 掌握生物配子的发生和减数分裂的知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1.染色体的结构; 2.配子发生和减数分裂 难点:减数分裂Ⅰ 1)减数分裂Ⅰ是变异的细胞基础; 2)减数分裂Ⅰ是遗传三大定律的基础 3)减数分裂Ⅰ是染色体数目畸娈的基础 4)减数分裂Ⅰ在女性发育的变化特点 三、教学方法设计:比较教学、图示教学 四、教具或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 五、教学过程与板书设计: 第一节染色体的结构与功能 一 .染色体的形态和结构:染色体的一般形态结构、染色体 二. 染色体的大小和数目 三. 染色体组型(核型)及染色体组型分析 四.染色体的超微结构、巨型染色体 第二节细胞分裂 一、无丝分裂(略)

二、有丝分裂(略) 三、减数分裂 第三节配子的发生与减数分裂 (一)配子的发生过程 1.精子的发生 图解 2.卵子的发生 图解 3.精卵发生的异同 图表讲述 1)过程上的异同 2)结果的异同 3)发生时间和周期 (二)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分裂的定义 2.减数分裂的特点 1)减数分裂的过程是DNA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2)1 个母细胞分裂后形成 4 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3)子细胞与母细胞之间遗传性有较大差异。 3.减数分裂的过程---结合有丝分裂讲解 4.减数分裂的意义 1)保证了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又增加了变异性;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同源染色体的配对, 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重组,

形成了庞大数量的,不同染色体组成的配子,从而增加了变异性,扩大了后代变异范围,增加了生物机体对外界千变万化环境的适应。 2)减数分裂是遗传三大定律的遗传学基础 图示减数分裂与遗传三大定律的关系 5.减数分裂异常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1)减数分裂异常导致染色体数量畸变 21三体综合症 47,XXY 45,X 2)配子发生时间与减数分裂的关系 减数分裂第一次不分离 减数分裂第二次不分离 六、小结: 1.综合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三种分裂的结果和分裂特点; 2.细胞分裂中,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行为. 七、课外作业: 八、教学体会: 将减数分裂与遗传三大定律联系起来,为下次教学遗传三大定律的讲述奠定基础。

最新整理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体区别资料讲解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同源染色体 也叫同型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两两配对的染色体,其中一条来自父体,一条来自母体,它们的形状、大小一般相同,带有相应的遗传信息,这相配成对的染色体叫同源染色体。 姐妹染色单体 染色体在细胞有丝分裂(包括减数分裂)的间期进行自我复制,形成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着的两条完全相同的染色单体。(若着丝点分裂,则就各自成为一条染色体了) 染色单体、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有什么区别?能不能画个图详细说明一下? 染色单体是在细胞分裂间期就形成的 “X”中有两条染色单体,一条染色体,含有两个DNA分子。 当“X”分裂成“|”和“|”后,这时没有染色单体了(“|”不能称为一条染色单体,只有在“X”这个形态时才能说其中有两条染色单体,因为这两条染色单体形态结构完全一样,所以也称姐妹染色单体) 染色单体的计算根据着丝点,一个着丝点有两个染色单体。 “|”是一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 染色体:在生物的细胞核中,有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的物质,叫做染色质。染色体只是染色质的另外一种形态。它们的组成成分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构型不一样,所以还是有一定的差别。染色体在细胞的有丝分裂间期由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质在做题时,一般是一团乱乱是丝线,染色体就是较粗的棒子,数其个数的话,它和着丝点的个数是一样的,,有时是l有时是x但是着丝点只有一个就只算一个) 染色体:在生物的细胞核中,有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的物质,叫做染色质。染色体只是染色质的另外一种形态。它们的组成成分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构型不一样,所以还是有一定的差别。染色体在细胞的有丝分裂间期由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质在做题时,一般是一团乱乱是丝线,染色体就是较粗的棒子,数其个数的话,它和着丝点的个数是一样的,,有时是l有时是x 但是着丝点只有一个就只算一个) 染色单体:有丝分裂前中期其实就是一条染色体复制,产生两条染色体,但着丝点未分裂,那一条染色体上就有2条染色单体所以说着两条染色单体式由复制形成的,应该是相同的(X 上的每一个斜线都是一个单体,只有X存在时,才有单体这个说法) 同源染色体:形态、结构、遗传组成基本相同和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彼此联会(配对),并且能够形成四分体,然后分裂到不同的生殖细胞的一对染色体,一个来自母方,另一个来自父方。(可见是在联会后才会有同源染色体的概念,所以是减数分裂前中期出现。) 姐妹染色单体:是减数分裂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两条不同染色体上的染色单体出现在减数分裂前中期呃,特点,部分片段可以互换,进行交叉互换,也是基因重组的一种方式 精品文档

染色体变异习题参考答案

第六章染色体变异 1.植株是显性AA纯合体,用隐性aa纯合体的花粉给它授粉杂交,在500株F 1中,有2株表现为aa。如何证明和解释这个杂交结果? 答:这有可能是显性AA株在进行减数分裂时,有A 基因的染色体发生断 缺失杂合裂,丢失了具有A基因的染色体片断,与带有a基因的花粉授粉后,F 1 体植株会表现出a基因性状的假显性现象。可用以下方法加以证明: ⑴.细胞学方法鉴定:①.缺失圈;②. 非姐妹染色单体不等长。 ⑵.育性:花粉对缺失敏感,故该植株的花粉常常高度不育。 ⑶.杂交法:用该隐性性状植株与显性纯合株回交,回交植株的自交后代6显性:1隐性。 2.玉米植株是第9染色体的缺失杂合体,同时也是Cc杂合体,糊粉层有色基因C在缺失染色体上,与C等位的无色基因c在正常染色体上。玉米的缺失染色体一般是不能通过花粉而遗传的。在一次以该缺失杂合体植株为父本与正常的cc纯合体为母本的杂交中,10%的杂交子粒是有色的。试解释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答:这可能是Cc缺失杂合体在产生配子时,带有C基因的缺失染色体与正常的带有c基因的染色体发生了交换,其交换值为10%,从而产生带有10%C基因正常染色体的花粉,它与带有c基因的雌配子授粉后,其杂交子粒是有色的。3.某个体的某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区段顺序有所不同,一个是12·34567,另一个是12·36547("· "代表着丝粒)。试解释以下三个问题: ⑴.这一对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是怎样联会的? ⑵.倘若在减数分裂时,5与6之间发生一次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图解说明二分体和四分体的染色体结构,并指出产生的孢子的育性。 ⑶.倘若在减数分裂时,着丝粒与3之间和5与6之间各发生一次交换,但两次交换涉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不同,试图解说明二分体和四分体的染色体结构,并指出产生的孢子的育性。

07细胞遗传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s)是建立在遗传学(genetics) 和细胞学(cytology) 相结合的一个遗传学的分支学科。它是用细胞学和遗传学的方法阐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及其表观规律。是遗传学中最早发展起来的学科,也是最基本的学科。 染色体数目:不同种类的动植物染色体数目是相对恒定的,在动植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往往是成对存在的,以2n表示;而性细胞中的染色体则为体细胞中的一半,以n表示。 三体(trisomic):是指在双体(2n)染色体中某同源染色体多了一条额外的染色体。2n+1,2m+1+1(双三体)三体一般都能存活、都能繁殖,都会表现与其亲本性状有所不同的变异。 初级三体(primary trisomy)添加的染色体和染色体组中的一对染色体完全同源 次级三体(Secondary trisomy)添加的一条是等臂染色体(两臂组成一样)。 补偿三体(compensating trisomic)一个个体缺少一条染色体,而在遗传上为另外2条分别涉及该染色体2个臂的易位染色体所补偿。用2n-1+c+c表示染色体组成(c代表易位染色体)。 平衡隐性致死:各个复合组内含有一个隐性致死基因。纯合时合子死亡,但v和g组内的致死基因并不是等位的,在杂结合的情况下可以互补,合子得以成活,这种现象叫平衡隐性致死 1、附着X染色体:指两条X染色体在着丝粒一端连在一起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部发生分离,像一条染色体一样,其性连锁和性决定行为与一般果蝇不同。 2、交叉一面说:F.A Janssens 等认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学交叉是遗传学交叉的直接结果,双线期看到的圆环是由姐妹染色单体构成的,二价体中只有一个减数面,因此成为交叉一面说。其要点是:⑴交叉等于交换,认为交叉就表示交换,是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换的结果。⑵先有交换,后有交叉。⑶双线期所看到的圆环(减数面)都是姐妹染色单体在一起。 3、舒尔兹·雷德菲尔德效应:在倒位杂合体中,倒位二价体自身交换频率的下降,往往会导致其它二价体交换频率的提高,使细胞中整个染色体的交换频率维持不变。 4、B染色体:在有些真核生物中除常染色体(也称为A染色体)外,还存在一些形态较小、类型和数量多样的额外染色体,我们称之为B染色体,也可称之为副染色体、额外的染色体或超数染色体。 5、核仁组织区:在大多数生物中,次缢痕通常出现在核仁所在的区域,在前期与核仁联系在一起,并参与末期核仁的形成,因此此区域被成为核仁组织区。 6、新着丝粒:是一种次级着丝粒(secondary centromere),它是细胞分裂时除了正常的着丝粒外,在染色体上出现的具有类似着丝粒功能的其他区域。 7、G带:是在染色体的全部长度上显示丰富的带纹。现也叫高分辨G带,高分辩带。 8、单端单体:缺失一对同源染色体,但保留由该对同源染色体中的1条染色体臂形成的端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组成为2n-2+t。9、染色体消减:指多倍体或混倍体组织回复到二倍体亲本之一原来的染色体数目的趋势。 10、二体异代换系:染色体代换也可以发生在不同的染色体组之间,被代换的个体称为异源染色体代换系或称异代换系,涉及1对外源染色体代换的个体称二体异代换系。 11、灯刷染色体:两栖类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前期Ⅰ中形成的巨大染色体。由纤细的DNA中轴和许多成对的DNA侧袢组成,形似灯刷状。灯刷染色体是卵母细胞进行第一次减数分裂时, 停留在双线期的染色体。 12、双减数:对于四价体来说,同一区段的分离在减数分离之后,仍然可能发生后减数分离,结果是原来为姐妹染色单体的两个区段,最后同时进入一个子细胞中,这就是双减数。 13、交叉两面说:该学说认为平常所见到的交叉,并不代表一个染色体的实质交换,而是先在交叉处发生断裂,由断裂端重接才产生交换。要点:(1)交叉步等于交换。因为染色体向两极移动时,交叉产生断裂后再重接,如果非姐妹染色单体连在一起,就发生交换。(2)交叉是因,交换是果。(3)均等面与减数面总是交替排列。 二、染色体组分析(genome analysis):是阐明生物的染色体组的构成,特别是指利用染色体配对,了解染色体之间的同源性,分析染色体组的演变以及物种起源和进化的情况。从而为物种起源和进化的研究提供客观根据,为调查异源染色体的附加、代换乃至易位提供细胞学证明。常用的染色体组分析方法:①研究杂种F1减数分裂时染色体的联会行为。②单倍体减数分裂时染色体的联会行为。 ③原位杂交法。 要想对这一植物进行染色体组来源的分析,其方法可为:将此物种(被测种)与可能的物种A、B、C(基本种)分别进行杂交。然后观察杂交子代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配对行为。 ◆如果被测种与基本种的杂交子代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现相当于基本种染色体基数的二价体,便说明异源多倍体的一个染色体组来源于这一基本种。 ◆当有几个物种符合时,染色体联会最广泛最紧密的那个物种就被认为是真正的祖先。 ◆分析是否正确,还要做检验:就是把视为祖先的几个基本种进行人工合成多倍体,当合成的和天然的异源多倍体彼此非常相似,并具有可孕的后代时,就可确定分析是正确的。 三多线染色体的形态特征与结构特点? ⑴多线性: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反复进行纵向分裂,数目增加,但不分离,成为平行的一束染色体,这样在间期核内染色体增加了很多倍而形成多线的现象,称为多线性。每条多线染色体的纤丝数目是种特异的,最多可达4000多。 ⑵巨大性:正常的染色体只有在细胞分裂时才能看到,在细胞间期只能看到染色质,而多线染色体在间期唾液腺细胞里就可以看到。 ⑶体细胞联会:即体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进行联会。在果蝇的幼虫唾液腺体细胞中,经过多次DNA的复制形成的染色体通过染色体配对聚合在一起,形成4条多线染色体,此时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为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即单倍体数。但每一条多线染色体实际上代表着两条紧密联会的同源染色体,从而使得两条同源染色体从外观上看起来像是独立的一条染色体,4条多线染色体在染色中心通过着丝粒区域结合在一起。植物的多线染色体在形态与动物总的有一些差异。最明显的差异是同源染色体的不配对,除偶尔在泻根中有配对的情况外。

遗传学复习要点

第1章绪论 1.什么是遗传,变异?遗传、变异与环境的关系? 2.遗传学诞生的时间,标志?(1900,孟德尔定律的再发现)3.分子遗传学诞生的时间,标志?(1953,Waton和Crick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1.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的概念? 2.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的概念,关系? 3.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 4.不同类型细胞的染色体/染色单体数目?(根尖、叶、性细胞,分裂不同时期(前期、中期)的染色体数目的动态变化?) 5.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特点?遗传学意义?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的重要遗传学事件(交换、交叉,同源染色体分离,姐妹染色单体分裂?基因分离?) 6.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含有遗传物质DNA的细胞器? 7.受精和双受精?胚和胚乳的基因型,种皮、果皮的基因型? 8.染色体的结构组成部分有哪些,作用是什么?(着丝粒,臂,端粒) 第三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1.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什么?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碱基组成特点?) 2.DNA储存信息的能力?(4n) 3. 2种核酸的碱基组成特点?单链和双链核酸碱基组成特点? 4.什么是有义链?无义链?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复制和转录,复制和转录的方向性?(5’—3’)!复制需要RNA引物,转录不需要引物! 复制不连续合成(冈崎片段),转录连续合成!复制过程中引物和错误复制可被酶切除修复! 5.遗传密码的特点?(兼并性?摇摆性?) 6.复制起点(复制原点)?复制子?真核和原核生物复制的区别? (前者多复制子,后者1个复制子;前者需要特殊的DNA分子末端复制机制——端粒复制,后者不存在这一问题)。 第四章孟德尔遗传 1.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显性、隐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