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数学函数的概念同步讲义

八年级数学函数的概念同步讲义

八年级数学函数的概念同步讲义
八年级数学函数的概念同步讲义

函数的概念

【知识要点】

1.你知道函数的定义吗?试举一个例子?

2.你对函数的理解怎样?

3.有关常量与变量,你的认识有多少?

4.求解函数的表达式有哪些方法?

【典型例题】

掌握函数概念,判断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否可看成函数关系

# 例1.下列各式中,能否说y 是x 的函数?

(1)x y 8=;(2)12

+=x y ;(3)x y =2

# 例2-1.下列四个图象中,不表示某一函数图象的是( )

x

x

# 例2-2 求出下列各题中x 与y 之间的关系,并判断y 是否为x 的一次函数,是否为

正比例函数:

(1)某农场种植玉米,每平方米种玉米6株,玉米株数y 与种植面积)(2m x 之间

的关系;

(2)正方形周长x 与面积

y 之间的关系;

(3)假定某种储蓄的月利率是0.16%,存入1000元本金后。本息和元)(y 与所存月数x 之间的关系。

# 例2-3.一个小球由静止开始在一个斜坡上向下滚动,其速度每秒增加2m/s 。

(1)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2)3.5时小球的速度为多少?

(3)哪个变量是自变量?哪个变量是它的函数?

# 例3.根据下列各题题意写出函数关系式,并指出其中的常量、自变量及取值范围:

(1) 圆的面积S 与半径r 的函数关系;

(2) 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周长l 与直角边长a 的函数关系; (3) 多边形的内角和的度数M 与边数n 的函数关系;

(4) 汽车行驶路程为100km ,速度为vkm/h 与行驶时间t h 之间的函数关系。

了解构成函数的三个要素: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两个变量x 与y 之间的对应关系,函数y 的取值范围 例4 (1)已知函数,求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并求当时,函数y的值。

(2)已知,2-=m mx y 若y 是x 的正比例函数,求m 的值。

用关系式法求函数表达式

# 例5.某学校组织学生到距离学校

6公里的光明科技馆去参观,学生王红因事没能乘

上学校的包车,于是准备在学校门口改乘出租车去光明科技馆,出租车的收费标准如下:

(1)写出出租车行驶的里程数3≥x (公里)与费用y (元)之间关系式; (2)王红身上仅有14元,乘出租车到科技馆的车费不够?请说明理由.

# 例6.有一风景区集体门票的收费标准是10人以内(包括10人),每人20元,超过

10人的部分,每人15元,设游览人员为x 人,应收门票费y 元.(1)应收门票y (元)可以看成x (人)的函数吗?若可以,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这种函数关系式吗?若不可以请说明理由;(2)现八年级(3)班有55人去该风景区游览,那么门票费为多少元?

例7.汽车由A 地驶往相距630千米的B 地,它的速度是70千米/时。

(1)写出汽车距B 地的路程s (千米)与行驶时间t (时)的函数关系式,并求自变量他t 的取值范围;

(2)当汽车还差210千米到达B 地时,它行驶了多少小时?

* 例8 按国家1999年8月30日公布的有关个人所得税的规定,全月应纳税所得额不

超过500元的税率为5%,超过500元至2000元部分的税率为10%

(1)设全月应纳税所得额为x 元,且2000500≤

(2)小明妈妈的工资为每月2600元,小聪妈妈的工资为每月2800元。问她俩每月应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 例9 某自行车保管站在某个星期日接受保管的自行车共有3500辆次,其中变速车保

管费是每辆一次0.5元,一般车保管费是每辆一次0.3次.

(1)若设一般车停放的辆次数为x ,总的保管费收入为y 元,试写出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

(2)若估计前来停放的3500辆次自行车中,变速车的辆次不小于25%,但不大于40%,求该保管站这个星期日收入的保管费的范围。

【大展身手】

# 1.如果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x,那么它的面积y与x之间的关系是( )

A.

B.

C

D.

# 2.一段导线,在

时的电阻为2欧姆,温度每增加1,电阻增加0.008欧姆,那么

电阻R (欧姆)表示为温度t ()的函数关系式为( ) A .R=0.008

B.R=2+0.008t

C.R=2.008

D.R=2t+0.008

# 3.点M(x,y)在第二象限,且|x|-=0,-4=0,则点M 的坐标是( ) A .(

)

B.(

)

C.(

)

D.(

)

#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给出下面四个点,其中在直线y=2x-1上的点是( )

A.(-1,-1)

B.(-2,-5)

C.(2,-3)

D.(4,9)

# 5.点M(3,y)在直线y=-x 上,则点M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 )

A .(3,-3)

B.(3,3)

C.(-3,3)

D.(-3,-3)

# 6.判断题

(1)在匀速运动中,速度v ,时间t ,路程s 的关系是vt s =,其中t 是自变量,s 是因变量( )

(2)若23->x y ,则y 是x 的函数( )

(3)一个矩形的周长为240,两邻边分别为x ,y ,则x y -=120,

1200<

# 7.列函数关系式

(1)汽车开始行驶时,油箱中有油40L ,如果每小时耗油6L ,求油箱中余油量Q(L)与行驶时间t(h)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弹簧原长5cm,在4kg 挂重限度内,每加挂1kg ,弹簧伸长0.5cm,求弹簧的总长度l(cm)与所挂质量m(kg)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 8.设地面气温是c ?16,如果每升高1千米,气温就下降c ?6,则升高2千米后气温

是 .函数表达式h(千米)与c t ? 之间的关系为 .

#

9.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y 度,底角为

x 度,则y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为 .

# 10.在函数y=

中,当0=x 时,=y .

11.若点P (b ,4)在1-=x y 的图象上,则b = .

12.一个圆的半径r 与圆的周长C 的关系是 ,与它的面积S 的关系是 .

13.从A 地向B 地打长途电话,接通电话时间收费2.4元,每增加1分钟加收1元,求时间3≥t (分)时的电话费y (元)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

14.已知函数34+=x y ,当3-=x 时,y 的值是 .当2=y 时,x 的值 . 15.某音像社对外出租光盘的收费方法是:每张光盘在出租后的头两天每天收0.8元,以后每天收0.5元,那么一张光盘在出租后第n 天(n 是大于2的整数),应收租金 元 16.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下降,下降的一般规律是从地面到高空11km 处,每升高1km,气温下降6℃,高于11km 时,几乎不再变化,设地面的气温为20℃,高空中xkm 的气温为y ℃。(1)当110≤≤x 时,求x 和y 的关系式。(2)试求在离地面4.5km 及13km 的高空处,气温分别是多少度?

17.某城市按以下规定收取每月煤气费:用煤气不超过60m3,按0.8元/m3收费;如果超过60m3,超过部分按1.2元/m3收费。(1)设煤气用量为x m3(x>60),应交煤气费为y 元,写出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画出函数的图像;(2)已知某用户一月份的煤气费平均每立方米0.88元,那么一月份该用户应交煤气费共多少元?

18.某市移动通讯公司开设了两种通讯业务:“全球通”使用者先缴50元月基础费,然后每通话1分钟,再付电话费0.4元;“神州行”不缴月基础费,每通话1分钟,付话费0.6元(这里均指市内通话)。若一个月内通话x分钟,两种通讯方式的费用分别为y1和y2元。(1)写出y1、y2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一个月内通话多少分钟,两种通讯方式的费用相同?(3)若某人预计一个月内使用话费200元,则应该选择哪种通讯方式较合适?

* 19.某服装厂现有A种布料70m,B种布料52m,现计划用这两种布料生产M、N两种型号的时装共80套,已知做一套M型号的时装需用A种布料0.6m,B种布料0.9m,可获利润45元,做一套N型号的时装需用A种布料1.1m,B种布料0.4m,可获利润50元,若设生产N型号的时装套数为x,用这批布料生产这两种型号的时装所获的总利润为y元。(1)求y(元)与x(套)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该服装厂在生产这批时装中,当N型号的时装为多少套时,所获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

* 20.某家电集团公司生产某种型号的新家电,前期投资200万元,每生产1台这种新家电,后期还需其他投资0.3万元,已知每台新家电可实现产值0.5万元。

(1)分别求出总投资额y1(万元)和总利润y2(万元)关于新家电的总产量x(台)的函数关系式;

(2)当新家电的总产量为900台时,该公司的盈亏情况如何?

(3)请你利用(1)中y2与x的函数关系式,分析该公司的盈亏情况。

(注:总投资=前期投资+后期其他投资,总利润=总产值-总投资)

* 21.在双休日,某校准备组织48名教师到附近一水上公园坐船游园,学校先派一人到公园了解到了租金价格表如下:(严禁超载)

范围。

(2)求出使租金最少的租船方案,并求出最少的租金。

* 22.南方A市欲将一批容易变质的水果运往B市销售,共有飞机、火车、汽车三种运输方式,现只可选择其中的一种,这三种运输方式的主要参考数据如下表所示:

离为x千米。

(1)如果用W1,W2,W3分别表示使用飞机、火车、汽车运输时的总支出费用(包括损耗),求出W1,W2,W3与x间的函数关系式。(2)应采用哪种运输方式,才使运输时的总支出费用最小?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全套(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全套 《11.1.1 三角形的边》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共15题) 1、图中三角形的个数是() A、8个 B、9个 C、10个 D、11个 2、至少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 A、等边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 D、锐角三角形 3、已知三角形的三边为 4、 5、x ,则不可能是() A、6 B、5 C、4 D、1 4、以下三条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1cm、2cm、3cm B、2cm、2cm、4cm C、3cm、4cm、5 cm D、4cm、8cm、2cm 5、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5cm、11cm,那么第三边只能是() A、3cm B、4cm C、5cm D、7cm 6、下列长度的各组线段中,不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1.5,2.5,3.5 B、2,3,5 C、6,8,10 D、4,3,3 7、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cm和9cm,则下列长度的四条线段中能作为第三边的是() A、13cm B、6cm C、5cm D、4cm 8、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4,x-1,则x的取值范围是( ) A、0<x<8 B、2<x<8 C、0<x<6 D、2<x<6 9、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x、14,若x为正整数,则这样的三角形共有() A、2个 B、3个 C、5个 D、7个 10、小明与小王家相距5km,小王与小邓家相距2km,则小明与小邓家相距() A、3km B、7km C、3km或7km D、不小于3km也不大于7km

11、若三条线段的比是①1:4:6;②1:2:3,;③3:3:6;④6:6:10;⑤3:4:5;其中可构成三角形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2、若三角形三边长为整数,周长为11,且有一边长为4,则此三角形中最长的边是() A、7 B、6 C、5 D、4 13、已知不等边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cm和9cm,如果第三边的长为整数,那么第三边的长为() A、8cm B、10cm C、8cm或10cm D、8cm或9cm 14、△ABC的三边分别为a , b , c且(a+b-c)(a-c)=0,那么△ABC为() A、不等边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 D、锐角三角形 15、如图,用四个螺丝将四条不可弯曲的木条围成一个木框,不计螺丝大小,其中相邻两螺丝的距离依次为2、3、4、6,且相邻两木条的夹角均可调整.若调整木条的夹角时不破坏此木框,则任意两个螺丝间的距离的最大值为() A、6 B、7 C、8 D、10 二、填空题 16、按照三个内角的大小,可以将三角形分为锐角三角形、________、________;按照有几条边相等,可以将三角形分为等边三角形、________、________. 17、△ABC的三边分别为a , b , c.则同时有________,理由:________. 18、等腰三角形的一边为6,另一边为12,则其周长为________. 19、一个三角形的周长为81cm,三边长的比为2:3:4,则最长边比最短边长________cm.

八年级数学-函数概念及表示方法

、函数相关概念及表示方式 1、变量与常量 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一般地,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 x 与 y ,如果对于 x 的每一个值, y 都有唯一确定的 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 x 是自变量, y 是 x 的函数。 2、函数解析式 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数学式子叫做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关系式。 值的全体,叫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注:确定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有两点, 第一是要使含有自变量的式子有意义, 第二是要使 实际问题有意义。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20 ,设底边长为 y ,腰长为 x ,则 y 与 x 的函数关系式为 ___ ,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 第四章 一次函数 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

的取值范围是() 3、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及其优缺点 (1 )解析式法/ 关系式法 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有时可以用一个含有这两个变量及数字运算符号的等式表示,这种表示法叫做解析法。 (2 )列表法 把自变量x 的一系列值和函数y 的对应值列成一个表来表示函数关系,这种表示法叫做列表法。 (3 )图像法用图像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图像法。例6 :用解析式表示下列函数关系.(1 )某种苹果的单价是1.6 元/kg ,当购买x(kg )苹果时,花费y(元),y(元)与x (kg )之间的函数关系.___ ; (2 )汽车的速度为20km/h ,汽车所走的路程s(km )和时间t(h)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均匀的向如图的容器中注满水, 能反映在注水过程中水面高度h 随时间t 变化的函数图像是)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

14.1.1 同底数幂的乘法 一、选择题 1.计算(-2)100+(-2)101的结果是( ) A. -2 B.2 C.-2100 D. 2100 2、x·x 6·( )x 12,括号内填( ) A.x 6 B. x 2 C. x 5 D. x 3、若5260m n x x x -?-=,则m 、n 的关系是( ) A. m-n=6 B.2m+n=5 C.m+2n=11 D.m-2n=7 4.化简32()()x x --结果正确的是( ) A.6x - B.6x C.5x D.5x - 5.37()()a b a b ++=( ) A.21()a b + B.10()a b + C.3377()()a b a b ++ D.1010a b + 6. 若1221253()()m n n m a b a b a b ++-???=,则m+n 的结果是( ) A.1 B.2 C.3 D.-3 7. 下列各式中,计算过程正确的是( ) A. x 3+x 3=x 3+3=x 6 B.x 3·x 3=2x 3=x 6 C. x·x 3·x 5=x 0+3+5=x 8 D. x·(-x)3= -x 2+3= -x 5 8.当23,x a x b ==,则7x 等于( ) A.2a b + B.2a b C.2ab D.以上都不对 二、填空题 1.=?53x x ;=??32a a a ;=?2x x n ; =?53x x =?4x ?x = ; 2.=?-32)(x x ;=-?-32)()(a a ; 3.41010?= ;=??32333 ;

4.?2x =6x ;?-)(2y =5y ; 5.=?++312n n x x ; 6.=-?--n n y x y x 212)()( ; 7.33()()()n n x y x y x y -+---= ; 8. 345x n +?=,则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5x 为_________. 9.=-?-43)()(a b a b ; 10.212()()n n y x x y --?-= ; 三、解答题 1.计算:231010100?? 2. 已知一块长方形空地,长100000m ,宽10000m ,求长方形的面积(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3.已知n 为正整数,试计算 () ()()a a a n n -?-?-++2312 4. 比较181023?与101523?的大小。 5、已知3m =243,3n =9,求m+n 的值 14.1.1同底数幂的乘法 一、选择题:CCBD BBDB

第04讲-函数的概念(讲义版)

第04讲函数的概念 一、考情分析 1.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能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 2.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象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理解函数图象的作用; 3.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二、知识梳理 1.函数的概念 设A,B是两个非空数集,如果按照确定的法则f,对A中的任意数x,都有唯一确定的数y与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A. 2.函数的定义域、值域 (1)函数y=f(x)自变量取值的范围(数集A)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所有函数值构成的集合{y|y=f(x),x∈A}叫做这个函数的值域. (2)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法则完全一致,则这两个函数为相等函数. 3.函数的表示法 表示函数的常用方法有解析法、图象法和列表法. 4.分段函数 (1)在函数的定义域内,对于自变量x的不同取值区间,有着不同的对应法则,这种函数称为分段函数. (2)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并集,值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 [微点提醒] 1.直线x=a(a是常数)与函数y=f(x)的图象有0个或1个交点. 2.分段函数无论分成几段,都是一个函数,求分段函数的函数值,如果自变量的范围不确定,要分类讨论. 三、经典例题 考点一求函数的定义域 【例1-2】函数y=1-x2+log2(tan x-1)的定义域为________;

【解析】 (1)要使函数y =1-x 2+log 2(tan x -1)有意义,则1-x 2≥0,tan x -1>0,且x ≠k π+π 2(k ∈Z ). ∴-1≤x ≤1且π4+k π1),则x =2 t -1 , ∴f (t )=lg 2t -1,即f (x )=lg 2 x -1 (x >1). 【例2-2】已知f (x )是二次函数且f (0)=2,f (x +1)-f (x )=x -1,则f (x )=________; 【解析】设f (x )=ax 2+bx +c (a ≠0), 由f (0)=2,得c =2, f (x +1)-f (x )=a (x +1)2+b (x +1)+2-ax 2-bx -2=2ax +a +b =x -1, 所以???2a =1,a +b =-1, 即?????a =1 2,b =-32. ∴f (x )=12x 2-3 2x +2. 【例2-3】已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0,+∞),且f (x )=2f ? ?? ?? 1x ·x -1,则f (x )=________. 【解析】在f (x )=2f ? ?? ?? 1x ·x -1中, 将x 换成1x ,则1 x 换成x , 得f ? ?? ?? 1x =2f (x )·1x -1,

初二上数学同步练习册参考答案2020

初二上数学同步练习册参考答案2020 平方根与立方根(§12.1 平方根与立方根(一)一、 1.B 2.A 3.B 二、1. , ±7 2. ±2, 3.-1; 4.0 1.从左至右依次为:±3,±4,±5, ±6,±7,±8,±9,±10,±11,±12,±13, 三、±14, ±15. 2.(1)±25 (2)±0.01 (3)(4)(4)(5)±100 (6) ±2 3.(1)±0.2 (2)±3 (3) 4.(1)a>-2 (2)a=-2 (3)a<-2. 方根与立方根(§12.1 平 方根与立方根(二) 1.D 2.A 3.C 一、1. 二、1. 1. 三、1.(1)80 (2)1.5 (3)(4)3;2.(1)-9 (2) (3)4 (4)-5 , 2. , 3.(1)25.53 (2) 4.11 4. 0 或 3.(1)2.83 (2)28.09(3)-5.34 (4)±0.47. 4. 正方形铁 皮原边长为 5cm. 平方根与立方根(§12.1 平方根与立方根(三) 1.D 2.A 3.C 一、1. 二、1. ,-3 2. 6,-343 (2)-8 3.-4 4) 4. 0,1,-1. (5)-2 (6)100; 三、1.(1)0.4 (3)( 2.(1)19.09(2)2.652(3)-2.098(4)-0.9016; 3. 63.0cm2;

4.计算得:0.5151,5.151,51.51,515.1,得出规律:当被开 方数的小数 点向左(右)每移动 2 位,它的平方根的小数点就向左(右)移 动 1 位. 由此可得实数(§12.2 实数(一)一、1.B 2.C 二、1. 略2. 3. x≥ . ≈0.05151, ≈5151. 三、1.(1)√(2)×(3)√(4)×(5)×(6)×(7)√(8)×; 2.有理数集合中的数是:, 3.1415,2,无理数集合中的数 是: , ,-5,0,,0.8 , ,0.1010010001…; 3.A 点对应的数是-3,,D 点对应的数是,E 点对应 B 点对应的数是-1.5, C 点对应的数是的数是 . 实数(§12.2 实数(二)一、 1.C 2.B 二、1. 三、1.(1),> 3.B 2.(1)(2)<(2)(3) 3.略 3. 5 . < 4. 7 ; 2.(1)7.01 (2)-1.41 (3)2.74 第 13 章整式的乘除 §13.1 幂的运算 (一) 一、1.C 二、1. 三、1.(1) 2.可实行 2.B 2. 6 ,8 (2) (3) (4) 3. 2 3.D 3. 9 (5) (6) 次运算 幂的运算( §13.1 幂的运算(二) 一、1.D 二、1. ,(2) 2.B 3.C 2. (3)2 3.

高三复习 高中数学复习讲义 第一课时函数概念及其性质

高中数学复习讲义 第一课时函数概念及其性质 第1课 函数的概念 【基础练习】 1. 设有函数组:①y x = ,y = y x = ,y = ;③y ,y = ;④1(0),1 (0), x y x >?=?-

(3) ()1f x x =+,(1,2]x ∈. 值域是(2,3]. 【范例解析】 例 1.设有函数组:①21 ()1 x f x x -=-,()1g x x =+; ②()f x = , ()g x = ③()f x =()1g x x =-;④()21f x x =-,()21g t t =-.其中表示同一个函数的有 . 例2.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① 12y x =+- ② ()f x = 例3.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1)242y x x =-+-,[0,3)x ∈; (2)2 2 1 x y x =+()x R ∈; (3 )y x =- 【反馈演练】 1.函数f (x )=x 21-的定义域是___________. 2.函数) 34(log 1 )(2 2-+-= x x x f 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_______. 3. 函数2 1 ()1y x R x = ∈+的值域为________________. 4. 函数23y x =-+_____________. 5.函数)34(log 25.0x x y -= 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记函数f (x )=1 3 2++- x x 的定义域为A ,g (x )=lg [(x -a -1)(2a -x )](a <1) 的定义域为B . (1) 求A ; (2) 若B ?A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完整版)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含答案)

16.1 分式同步测试题 1、式子①x 2 ②5y x + ③a -21 ④1 -πx 中,是分式的有(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①②③④ 2、分式1 3-+x a x 中,当a x -=时,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分式的值为零 B.分式无意义 C. 若31 -≠a 时,分式的值为零 D. 若31≠ a 时,分式的值为零 3. 若分式1 -x x 无意义,则x 的值是( ) A. 0 B. 1 C. -1 D.1± 4. (2008年山西省太原市)化简的结果是( ) A . B . C . D . 5.使分式x ++1111有意义的条件是( ) A.0≠x B.21-≠-≠x x 且 C.1-≠x D. 1-≠x 且0≠x 6.当_____时,分式4 312-+x x 无意义. 7.当______时,分式6 8-x x 有意义. 8.当_______时,分式5 34-+x x 的值为1. 9.当______时,分式5 1+-x 的值为正. 10.当______时分式142+-x 的值为负. 11.要使分式 221y x x -+的值为零,x 和y 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12.x 取什么值时,分式 ) 3)(2(5+--x x x (1)无意义?(2)有意义? (3)值为零? 22 2m n m mn -+2m n m -m n m -m n m +m n m n -+

13.2005-2007年某地的森林面积(单位:公顷)分别是321,,S S S ,2005年与2007年相比,森林面积增长率提高了多少?(用式子表示) 14.学校用一笔钱买奖品,若以1支钢笔和2本日记本为一份奖品,则可买60份奖品;若以1支钢笔和3本日记本为一份奖品,则可买50份奖品,那么这笔钱全部用来买钢笔可以买多少支? 15.用水清洗蔬菜上残留的农药.设用x (1≥x )单位量的水清洗一次后,蔬菜上残留的农药量与本次清洗前残留的农药量之比为x +11. 现有a (2≥a )单位量的水,可以一次清洗,也可以把水平均分成两份后清洗两次.试问用哪种方案清洗后蔬菜上残留的农药量比较少?说明理由. 16.1 分式 第1课时 课前自主练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称为整式. 2.23 表示_______÷______的商,那么(2a+b )÷(m+n )可以表示为________. 3.甲种水果每千克价格a 元,乙种水果每千克价格b 元,取甲种水果m 千克,乙种水果n 千克,混合后,平均每千克价格是_________. 课中合作练 题型1:分式、有理式概念的理解应用 4.(辨析题)下列各式a π,11x +,15x+y ,22a b a b --,-3x 2,0?中,是分式的有___________;是整式的有___________;

函数的概念与表示复习讲义与习题.doc

第四讲函数的概念与表示 一.知识归纳: 1.映射 ( 1)映射:设 A 、 B 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映射法则f,对于集合 A 中的任一个 元素,在集合 B 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则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B以及 A到 B 的对应法则 f )叫做集合 A 到集合 B 的映射,记作 f : A→B。 ( 2)象与原象:如果给定一个从集合 A 到集合 B 的映射,那么集合 A 中的元素 a 对应的 B 中的元素 b 叫做 a 的象, a 叫做 b 的原象。 注意:( 1)对映射定义的理解。( 2)判断一个对应是映射的方法。 2.函数 ( 1)函数的定义 ①原始定义:设在某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如果对于 x 在某一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 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称y 是 x 的函数, x 叫作自变量。 ②近代定义:设 A 、 B 都是非空的数的集合,f: x→y是从 A 到 B 的一个对应法则,那么从 A 到 B 的映射 f : A→B就叫做函数,记作y=f(x) ,其中 x∈ A,y ∈ B,原象集合 A 叫做函数的定义域,象集合 C 叫做函数的值域。 注意:①C B; ② A,B,C 均非空 ( 2)构成函数概念的三要素:①定义域②对应法则③值域 3.函数的表示方法:①解析法②列表法③图象法 注意:强调分段函数与复合函数的表示形式。 二.例题讲解: 【例 1】下列各组函数中,表示相同函数的是() (A) f(x)=lnx 2,g(x)=2lnx (B)f(x)= a log a x (a>0 且 a≠1),g(x)=x (C) f(x)= 1 x 2 , g(x)=1 - |x| (x ∈[ - 1,1]) (D) f(x)= log a a x (a>0 且 a≠1),g(x)= 3 x3 解答:选D 点评:判断两个函数是否相同主要是从定义域、对应法则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变式:下列各对函数中,相同的是( D ) (A) f(x)= x 2, g(x)=x (B)f(x)=lgx 2 ,g(x)=2lgx (C)f(x)= lg x 1 , g(x)=lg(x - 1)- lg(x+1) (D) f(x)= 1 u 1 v 1 , g(x)= v x 1 u 1 【例 2】( 1)集合 A={3,4},B={5,6,7} ,那么可以建立从 A 到 B 的映射的个数是;从B 到 A 的映射的个数是。 ( 2)设集合 A 和 B 都是自然数集合N,映射 f:A→B把集合 A 中的元素 n 映射到集 合 B 中的元素2n+n,则在映射 f 下,像20 的原象是。 解答:( 1)从 A 到 B 可分两步进行,第一步 A 中的元素 3 可有 3 种对应方法( 5 或 6 精选

1函数的定义及表示 - 中等 - 讲义

函数的定义及表示 知识讲解 一、函数 1.函数的概念 概念:设集合A 是一个非空数集,对A 中的任意的数x ,按照确定的法则f ,都有唯一确定的数y 与它对应,则这种对应关系叫做集合A 上的一个函数.记作()y f x =,x A ?其中x 叫做自变量.自变量取值的范围(数集A )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如果自变量取值a ,则由法则f 确定的值y 称为函数在a 处的函数值,记作()y f a =,所有函数值构成的集合{()}y y f x x A =?,叫做这个函数的值域. 2.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 3.函数的表示法 1)解析法:就是把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用一个等式来表示,这个等式叫做函数的解析表达式,简称解析式; 2)列表法:就是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 3)图象法:就是用函数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4.求函数定义域注意事项 1)分式的分母不应为零; 2)零的零次幂没有意义; 3)开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大于或者等于零; 4)对数式的真数大于零; 5)()=tan f x x 的定义域为{|}2 x x k k Z π π ??,; 6)复合函数求定义域要保证复合过程有意义,最后求它们的交集. 5.分段函数 定义:若一个函数的定义域分成了若干个子区间,而每个子区间的解析式不同,这种函数又称分段函数. 6.复合函数 定义:若()y f u =,()u g x =,(),x a b ∈,(),u m n ∈,那么[()]y f x =称为复合函数,u 称

为中间变量,它的取值范围是()g x 的值域. 注意:函数的定义域必须写成集合或区间的形式. 二、映射 定义:设A B , 是两个非空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对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 在B 中有一个且仅有一个元素y 与x 对应,则称f 是集合A 到集合B 的映射,这时称y 是x 在映射f 的作用下的象,记作()f x ,于是 ()y f x = x 称为y 的原象,映射f 也可记为: :f A B ? ()x f x ? 其中A 叫做映射f 的定义域(函数定义域的推广).由所有象()f x 构成的集合叫做映射f 的值域.通常记作()f A . 映射三要素:集合A B 、以及对应法则,三者缺一不可;:f A B ?,集合A 中每一个元素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的元素与之对应,从A 到B 的对应关系为一对一或多对一,绝对不可以一对多,但也许B 中有多余元素. 三、函数求解析式 1.换元法 2.方程组法 四、函数求值域 1.直接法(分析观察法) 2.函数单调性法:确定函数在定义域(或某个定义域的子集)上的单调性,求出函数的值 域. 3.配方法:二次函数或可转化为二次函数的函数常用此方法来还求解,但在转化的过程中 要注意等价性,特别是不能改变定义域.对于形如2y ax bx c =++(0)a 1或2()[()]()F x a f x bf x c =++(0)a 1类的函数的值域问题,均可使用配方法. 4.分离常数法:当分式中分子分母都函数由参数时.可以采用分离常数法.

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套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12.1.1 平方根(第一课时) ◆随堂检测 1、若x 2 = a ,则 叫 的平方根,如16的平方根是 ,9 7 2的平方根是 2、3±表示 的平方根,12-表示12的 3、196的平方根有 个,它们的和为 4、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1)0没有平方根; (2)—1的平方根是1±; (3)64的平方根是8; (4)5是25的平方根; (5)636±= 5、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1)100 (2))8()2(-?- (3)1.21 (4)49 151 ◆典例分析 例 若42-m 与13-m 是同一个数的平方根,试确定m 的值 ◆课下作业 ●拓展提高 一、选择 1、如果一个数的平方根是a+3和2a-15,那么这个数是( ) A 、49 B 、441 C 、7或21 D 、49或441 2、2 )2(-的平方根是( )

A 、4 B 、2 C 、-2 D 、2± 二、填空 3、若5x+4的平方根为1±,则x= 4、若m —4没有平方根,则|m —5|= 5、已知1 2 -a 的平方根是4±,3a+b-1的平方根是4±,则a+2b 的平方根是 三、解答题 6、a 的两个平方根是方程3x+2y=2的一组解 (1) 求a 的值 (2)2 a 的平方根 7、已知1-x +∣x+y-2∣=0 求x-y 的值 ● 体验中考 1、(09河南)若实数x ,y 满足2-x +2)3(y -=0,则代数式2x xy -的值为 2、(08咸阳)在小于或等于100的非负整数中,其平方根是整数的共有 个 3、(08荆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64的平方根是8 B 、-1 的平方根是1± C 、-8是64的平方根 D 、2 )1(-没有平方根

高一数学必修①第一章_集合与函数概念讲义

心智家三优教育高一特训营数学教学进度表

¤学习目标: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 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 ¤知识要点: 1. 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作集合(set ),其元素具有三个特征,即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 集合的表示方法有两种:列举法,即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 }”括起来,基本形式为123{,,,,}n a a a a ???,适用于有限集或元素间存在规律的无限集. 描述法,即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来表示,基本形式为{|()x A P x ∈},既要关注代表元素x ,也要把握其属性()P x ,适用于无限集. 3. 通常用大写拉丁字母,,,A B C ???表示集合. 要记住一些常见数集的表示,如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N 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 4. 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是属于(belong to )与不属于(not belong to ),分别用符号∈、?表示,例如3N ∈, 2N -?. ¤例题精讲: 【例1】试分别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由方程2(23)0x x 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2)大于2且小于7的整数. 【例2】用适当的符号填空:已知{|32,}A x x k k Z ==+∈,{|61,}B x x m m Z ==-∈,则有: 17 A ; -5 A ; 17 B . 【例3】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教材P 6 练习题2, P 13 A 组题4) (1)一次函数3y x =+与26y x =-+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 (2)二次函数24y x =-的函数值组成的集合; (3)反比例函数2 y x =的自变量的值组成的集合. *【例4】已知集合2{| 1}2 x a A a x +==-有唯一实数解,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 .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全套)

12.1.1 平方根(第一课时) ◆随堂检测 1、若x 2 = a ,则 叫 的平方根,如16的平方根是 ,9 7 2的平方根是 2、3±表示 的平方根,12-表示12的 3、196的平方根有 个,它们的和为 4、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1)0没有平方根; (2)—1的平方根是1±; (3)64的平方根是8; (4)5是25的平方根; (5)636±= 5、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1)100 (2))8()2(-?- (3)1.21 (4)49 151 ◆典例分析 例 若42-m 与13-m 是同一个数的平方根,试确定m 的值 ◆课下作业 ●拓展提高 一、选择 1、如果一个数的平方根是a+3和2a-15,那么这个数是( ) A 、49 B 、441 C 、7或21 D 、49或441 2、2 )2(-的平方根是( ) A 、4 B 、2 C 、-2 D 、2± 二、填空 3、若5x+4的平方根为1±,则x=

4、若m —4没有平方根,则|m —5|= 5、已知12-a 的平方根是4±,3a+b-1的平方根是4±,则a+2b 的平方根是 三、解答题 6、a 的两个平方根是方程3x+2y=2的一组解 (1) 求a 的值 (2)2 a 的平方根 7、已知1-x +∣x+y-2∣=0 求x-y 的值 ● 体验中考 1、(09河南)若实数x ,y 满足2-x +2)3(y -=0,则代数式2 x xy -的值为 2、(08咸阳)在小于或等于100的非负整数中,其平方根是整数的共有 个 3、(08荆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64的平方根是8 B 、-1 的平方根是1± C 、-8是64的平方根 D 、2 )1(-没有平方根

配套练习答案(八年级数学上册)

配套练习答案(八年级数学上 册) 数学练习册八年级上册参考答案 1.1 1.略. 2.DE, ∠EDB ,∠E. 3.略. 4.B 5.C 6. AB=AC,BE=CD,AE=AD, ∠BAE= ∠CAD 7. AB ∥EF,BC∥ED. 8. (1)2a 2b;(2)2a 3b;(3) 当n 为偶数时,n2(a b); 当n 为奇数时,n-12a n 12b. 1.2 第 1 课时

1.D 2.C 3.(1)AD=AE;(2) ∠ADB= ∠AEC. 4. ∠1= ∠2 5. △ABC ≌△FDE(SAS) 6. AB ∥CD. 因为△ABO ≌△CDO(SAS). ∠A= ∠C. 7. BE=CD. 因为△ABE ≌△ACD(SAS).

第 2 课时 1.B 2.D 3.(1) ∠ADE= ∠ACB ;(2) ∠E= ∠B. 4. △ABD ≌△BAC(AAS) 5.(1) 相等,因为 △ABE≌△ CBD(ASA);(2)DF=EF, 因为△ ADF ≌△ CEF(ASA).6. 相等,因为△ABC ≌△ADC(AAS). 7.(1) △ ADC ≌△ AEB;(2)AC=AB,DC=EB,BD=EC; ∠ ABE= ∠ ACD, ∠BDO= ∠CEO,∠BOD= ∠COE. 第 3 课时 1.B 2.C 3.110 ° 4.BC 的中点.因为△ABD ≌△ ACD(SSS).5en. 正确.因为△DEH ≌△DFH(SSS). 6.全等.因为△ABD ≌△ACD(SSS). ∠BAF= ∠CAF. 7.相等,因为△ABO ≌△ACO(SSS). 1.3 第 1 课时

数学必修1讲义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得含义: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得总体叫做集合(简称为集)。 2、集合得中元素得三个特性: (1)元素得确定性:对于一个给定得集合,集合中得元素就是确定得,任何一个对象或者就是或者不就是这个给定得集合得元素。 (2)元素得互异性:任何一个给定得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就是不同得对象,相同得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 (3)元素得无序性:集合中得元素就是平等得,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判定两个集合就是否一样,仅需比较它们得元素就是否一样,不需考查排列顺序就是否一样。 3、元素与集合得关系:2hf7sHC。51kBEbP。 (1)如果 a 就是集合 A 得元素,就说 a 属于A,记作: (2)如果 a 不就是集合 A 得元素,就说 a 不属于A,记作: 4、集合得表示: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得篮球队员},B={1,2,3,4,5} *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1)列举法:把集合中得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如:{1,2,3,4,5},{x2,3x+2,5y3-x,x2+y2} aypYuMZ。0DeBxzM。 (2) 图示法:Venn图 (3) 描述法(数学式子描述与语言描述):把集合中得元素得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具体方法:在大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得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得共同特征。

如:{x|x-3>2},{(x,y)|y=x2+1},{直角三角形}90qy1aJ。2fZxY1j。 5、集合得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得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得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得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得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 (1)子集:真子集或相等 (2)真子集 2、相等关系:元素相同 两个结论:任何一个集合就是它本身得子集,即A A 对于集合A,B,C,如果 A B, B C ,那么 A C 3、空集 结论:空集就是任何集合得子集,就是任何非空集合得真子集 *集合子集公式:含n个元素得集合子集有2?个,真子集有2?-1个 三、集合得基本运算 1、并集 2、交集 *性质:A∩A=A,A∩φ=φ,A∩B=B∩A,A∩B=A, A∩B=B AUA=A, AUΦ=A,AUB=BUA ,AUB包含A, AUB包含B 3、全集与补集 *性质:CU(CUA)=A,(CUA)∩A=Φ,(CUA)∪A=U,(CuA)∩(CuB)= Cu(AUB),(CuA) U (CuB)= Cu(A∩B)al5t6aw。eN17HuK。 选择补充:集合中元素得个数: 四、函数有关概念

数学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同步检测(Word版 含答案)

数学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同步检测(Word 版 含答案) 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 1.如图,Rt △ABC 中,∠C=90°,∠BAC 的角平分线AE 与AC 的中线BD 交于点F ,P 为CE 中点,连结PF ,若CP=2,15BFP S ?=,则AB 的长度为_______. 【答案】15 【解析】 【分析】 作辅助线EH AB ⊥交AB 于H ,再利用等量关系用△BFP 的面积来表示△BEA 的面积,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来求解底边AB 的长度 【详解】 作EH AB ⊥ ∵AE 平分∠BAC BAE CAE ∴∠=∠ EC EH ∴= ∵P 为CE 中点 4EC EH ==∴ ∵D 为AC 中点,P 为CE 中点 =x =y PEF PCF CDF ADF S S S S ==△△△△∴设, 15x BEF S =-△∴ 15+x+y BCD BDA S S ==△△∴ y=15+x+y-y=15+x BFA BDA S S =-△△∴ 15x+15+x=30BEA BEF BFA S S S =+=-△△△∴ 1=302 BEA S AB EH ?=△∵ =15AB ∴ 【点睛】 本题考查了辅助线的运用以及三角形的中线平分三角形的面积,解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利用

△BFP 的面积来表示△BEA 的面积 2.如图,ABC ?的ABC ∠的平分线与ACB ∠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点D ,点,E F 分别在线段BD 、CD 上,点G 在EF 的延长线上,EFD ?与EFH ?关于直线EF 对称,若60,84,A BEH HFG n ???∠=∠=∠=,则n =__________. 【答案】78. 【解析】 【分析】 利用ABC ?的ABC ∠的平分线与ACB ∠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点D 得到 ∠DBC= 12∠ABC ,∠ACD=12(∠A+∠ABC),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到∠D=12 ∠A=30?,利用外角定理得到∠DEH=96?,由EFD ?与EFH ?关于直线EF 对称得到∠DEG=∠HEG=48?,根据外角定理即可得到∠DFG=∠D+∠DEG=78?. 【详解】 ∵ABC ?的ABC ∠的平分线与ACB ∠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点D ∴∠DBC=12∠ABC ,∠ACD=12 (∠A+∠ABC), ∵∠DBC+∠BCD+∠D=180?,∠A+∠ABC+∠ACB=180?, ∴∠D=12 ∠A=30?, ∵84BEH ?∠=, ∴∠DEH=96?, ∵EFD ?与EFH ?关于直线EF 对称, ∴∠DEG=∠HEG=48?,∠DFG=∠HFG n ?=, ∵∠DFG=∠D+∠DEG=78?, ∴n=78. 故答案为:78. 【点睛】 此题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外角定理,角平分线性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此题中求出∠D=12 ∠A=30?是解题的关键. 3.如果一个n 边形的内角和是1440°,那么n=__.

2020高一数学必修一:必修一总复习(1对1讲义)

必修一复习一、知识结构 集合 集合表示法 集 合 的 运 算集 合 的 关 系 列举法描 述 法 图 示 法 包 含 相 等 子集与真子集 交 集 并 集 补 集 函数 函 数 及 其 表 示 函 数 基 本 性 质 单 调 性 与 最 值 函 数 的 概 念 函 数 的 奇 偶 性 函 数 的 表 示 法 映射 映 射 的 概 念 集合与函数概念 基本初等函数(Ⅰ) 幂函数 有理指数幂整数指数幂 无理指数幂 运算性质 定义 对数 指数 对数函数 指数函数 互为反函数 图像与性质 定义定义 图像与性质 函数的应用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函数与方程 对数函数 指数函数 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 二分法 函数的零点 用已知函数模型解决问题 建立实际问题的函数模型

二、考点解析 考点一:集合的定义及其关系 考点分析: 1.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的三个性质:确定性、无序性和互异性; 2.集合的3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韦恩图; 例1.定义集合运算:.设 ,则集合的所有元素之和为( ) A .0; B .2; C .3; D .6 考点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 经典考题: 例2.第二十九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08年8月8日在北京举行,若集合A={参加北京奥运会比赛的运动员},集合B={参加北京奥运会比赛的男运动员},集合C={参加北京奥运会比赛的女运动员},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 B. C. D. 考点三、集合间的基本运算 考点分析 {}|,,A B z z xy x A y B *==∈∈{}{}1,2,0,2A B ==A B *A B A ?φφB φ≠B B A ?C B ?C B A =I A C B =Y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同步练习汇总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同步练习汇总 第十一章三角形 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专题一三角形个数的确定 1.如图,图中三角形的个数为() A.2 B.18 C.19 D.20 2.如图所示,第1个图中有1个三角形,第2个图中共有5个三角形,第3个图中共有9个三角形,依此类推,则第6个图中共有三角形__________个. 3.阅读材料,并填表: 在△ABC中,有一点P1,当P1、A、B、C没有任何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可构成三个不重叠的小三角形(如图).当△ABC内的点的个数增加时,若其他条件不变,三角形内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的个数情况怎样?

△ABC内点的个数 1 2 3 (1007) 构成不重叠的小三角形的个数 3 5 … 4.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3,1-2a,8,则a的取值范围是() A.-6<a<-3 B.-5<a<-2 C.2<a<5 D.a<-5或a>-2 5. 在△ABC中,三边长分别为正整数a、b、c,且c≥b≥a>0,如果b=4,则这样的三角形共有______个. 6.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2、x、8,且x是不等式 2 2 x+ > 12 3 x - -的正整数解,试求第三 边x的长. 状元笔记 【知识要点】 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三条重要线段 (1)高:从三角形的顶点向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2)中线:连接三角形的顶点与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角平分线:三角形内角的平分线与对边相交,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3.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温馨提示】 1.以“是否有边相等”,可以将三角形分为两类: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而不是分为三类: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一种. 2.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都是线段,而不是直线或射线. 【方法技巧】 1.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定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时,要看两条较短边之和是否大于最长边. 2.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分成两个同底等高的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