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重点(DOC)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重点(DOC)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重点(DOC)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重点(DOC)

第十章血浆蛋白质与含氮化合物的代谢紊乱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血浆中几种重要蛋白质的性质及其临床应用;血清蛋白质电泳组分的临床分析;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生机制;血清总蛋白、清蛋白、蛋白电泳的检测方法。

熟悉:血浆蛋白质的种类及生理功能;原发性和继发性氨基酸代谢紊乱的概念;含硫氨基酸检测的临床意义。

了解:苯丙酮酸尿症、酪氨酸血症、嘌呤核苷酸代谢紊乱。

第一节血浆蛋白质及其代谢紊乱

蛋白质是人体中含量和种类最多的物质,蛋白质占人体干重的45%,种类约有10万之多。几乎在所有的生理过程中蛋白质都起着关键作用。血浆蛋白质是血浆固体成分中含量最多的一类化合物,目前已有所了解的血浆蛋白质约有500种。

血浆蛋白的IEF/SDS-PAGE电泳图谱

取一滴血浆在电泳板的左下角点样。

先在水平方向进行等电聚焦电泳(IEF),接着在垂直方向进行SDS-PAGE。

一、血浆蛋白质的种类

盐析法:将血浆蛋白质分为清蛋白和球蛋白两大类。

通过醋酸纤维膜电泳或琼脂糖凝胶电泳将血浆蛋白质分成清蛋白和α1、α2、β、γ-球蛋白等五个主要区带。

二、血清蛋白质电泳组分的临床分析

(一)血清蛋白电泳的正常图谱血清蛋白电泳(serum protein electrophoresis,SPE)正常图谱,由正极到负极可依次分为清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五个区带。

血清蛋白电泳的正常组分

各条区带中多个蛋白质组分可有重叠、覆盖;两区带之间也有少量蛋白质;某些蛋白质组份染色很浅。

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测得血清各区带蛋白质的参考值:

清蛋白(Alb):57%~68%、35~52 g/L

α1球蛋白: 1.0%~5.7%、 1.0~4.0 g/L

α2球蛋白: 4.9%~11.2%、4.0~8.0 g/L

β球蛋白:7%~13%、 5.0~10.0 g/L

r 球蛋白:9.8%~18.2%、6.0~13.0g/L 。

琼脂糖凝胶电泳

琼脂糖(agarose):从琼脂(agar)中去掉杂质和能沉淀脂蛋白的琼脂果胶(agaropectin)后所得,是由半乳糖及其衍生物构成的中性物质。

评价:电渗作用小,对蛋白质的吸附极微,分辩率和重现性均较好,电泳图谱清晰。

常用的浓度:0.5~1.0%。

商品化的琼脂糖凝胶板透明度好,散热均匀而且快,电泳重现性好,适当的条件可以保存半年。加之结合半干胶技术,电泳时可以不需要缓冲液,是目前自动化电泳系统最佳的介质。(二)血清蛋白电泳的异常图谱

血清蛋白电泳异常图谱分型

血清蛋白电泳典型异常图谱

浆细胞病与M蛋白

1.血清蛋白电泳异常图谱分型

2.血清蛋白电泳典型异常图谱

3.浆细胞病与M蛋白

正常血清蛋白电泳上显示的宽γ区带主要成分:免疫球蛋白。

发生浆细胞病(plasma cell dyscrasia)时,异常浆细胞克隆增殖,产生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轻链或重链片段,病人血清或尿液中可出现结构单一的M蛋白,在蛋白电泳时呈现一个色泽深染的窄区带,此区带较多出现在γ或β区,偶见于α区。

三、血浆蛋白质及其异常分析

(一)前清蛋白(prealbumin,PA)

理化性质:

分子量5.4万,由肝细胞合成,其半衰期很

短,仅约12小时。

生理功能:

作为组织修补的材料和一种运载蛋白。

结合T4与T3,而对T3亲和力更大;PA与

视黄醇结合蛋白形成复合物,具有运载维

生素A的作用。

前清蛋白的临床评价

①作为营养不良的指标,其评价标准是:PA 200mg/L~400mg/L为正常,100mg/L~150mg

/L轻度缺乏,50mg/L~100mg/L中度缺乏,<50mg/L严重缺乏。

②作为肝功能不全的指标,在反映肝功能的损害与恢复方面的敏感性优于清蛋白。

③在急性炎症、恶性肿瘤、创伤等任何急需合成蛋白质的情况下,血清PA均迅速下降,

PA是负性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二)清蛋白(albumin,Alb)

58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分子量66.2kD

含17个二硫键,是唯一不含糖的血浆蛋白质?!

肝实质细胞合成

半寿期19d!

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

清蛋白的功能

(1)血浆中主要的载体蛋白:许多水溶性差的物质与清蛋白的结合而被运输,包括胆红素、长链脂肪酸、胆汁酸盐、前列腺素、类固醇激素、金属离子(如Cu2+、Ni2+、Ca2+)、药物(如阿司匹林、青霉素等)。

(2)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清蛋白丢失或浓度过低时,可引起水肿、腹水等症状。(3)具有缓冲酸碱的能力

(4)重要的营养蛋白:清蛋白可以在不同组织中被细胞内吞而摄取,其氨基酸用于组织修补。因疾病等食物摄入不足或手术后病人常给予静脉清蛋白注射液。

血浆Alb作为营养指标的评价标准

>35g/L 正常

28g/L~34g/L 轻度缺乏

21g/L~27g/L 中度缺乏

<21g/L 严重缺乏

清蛋白的临床评价

低清蛋白血症:

Alb合成不足、

Alb的分布异常、

Alb过度丢失、

Alb分解代谢增加、

无清蛋白血症(analbuminaemia) 。

血浆Alb增高:少见

Alb的遗传性变异

由Alb含量估计其配体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三)α1-抗胰蛋白酶(α1-antitrypsin,α1-AT或AAT)

39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51kD;pI为4.8。

含糖10%~12%。

在醋纤膜电泳中位于α1区带。

主要由肝细胞合成,单核细胞、肺泡巨噬细胞和上皮细胞也能合成。

α1-抗胰蛋白酶的生理功能

作为蛋白酶的抑制物,作用于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尿激酶、肾素、胶原酶、弹性蛋白酶、纤溶酶和凝血酶等,占血清中抑制蛋白酶活力的90%左右。

AA T抑制作用具明显的pH依赖性,最大活力处于中性或弱碱性,当pH≤4.5时活性基本丧失。

α1-抗胰蛋白酶临床意义:①AAT缺陷:ZZ型、SS型甚至MS表型常伴有早年(20~30岁)出现的肺气肿。ZZ表型可引起肝细胞损害。ZZ表型的新生儿中10%~20%在出生数周后易患肝炎,最后因活动性肝硬化致死。

低血浆AA T还可发现于胎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②急性时相反应时AA T增加。

(四)α1-酸性糖蛋白(α1- acid glycoprotein,AAG)

18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分子量约40kD ;pI为2.7~3.5

血浆中含糖量最高(达45%)、酸性最强的糖蛋白

典型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主要在肝脏产生, 某些肿瘤组织也可产生

α1-酸性糖蛋白(AAG)的的生理功能

(1)AAG是主要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急性炎症时增高,与免疫防御功能有关。

(2)AAG可以结合利多卡因和心得安,在急性心肌梗塞时AAG升高,而干扰药物剂量的有效浓度。

α1-酸性糖蛋白(AAG)的临床评价

①主要作为急性时相反应的指标——风湿病、恶性肿瘤及心肌梗死等一般增加3~4倍,3~5天时出现浓度高峰,AAG增高是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最可靠的指标之一。

②糖皮质激素增加,包括内源性的库欣综合征和外源性强的松、地塞米松等药物治疗时,可引起AAG升高。

③在营养不良、严重肝损害、肾病综合征以及胃肠道疾病致蛋白严重丢失等情况下,AAG 降低。

④雌激素使AAG降低。

(五)结合珠蛋白(haptoglobin,Hp)

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和转运蛋白。

在电泳中位于α2区带。

由α与β链形成α2β2四聚体,α链有α1及α2两种,而α1又有α1F及α1S两种遗传变异体,两种变异体仅为一个氨基酸残基不同。

结合珠蛋白的遗传表型

结合珠蛋白的功能

与红细胞中释出的自由形式存在的血红蛋白结合,运输血管内游离的血红蛋白(Hb)到网状内皮细胞降解,防止Hb从肾脏丢失而为机体有效地保留铁,并能避免Hb对肾脏的损伤。

每分子Hp可以结合两分子的Hb,结合后复合物在几分钟之内转运到肝细胞而被降解。

结合珠蛋白的临床评价

Hp下降:

①溶血性疾病,如溶血性贫血、输血反应、疟疾。血管外溶血不会使Hp发生变化。

②严重肝病患者,其Hp合成减少。

Hp升高:属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当烧伤和肾病综合征情况下,血Hp常明显升高。

(六)α2-巨球蛋白(α2-macroglobulin,α2-MG或AMG)

血浆中分子量最大的糖蛋白,约为725kD,含糖量约8%。

由肝细胞、单核细胞和星形细胞合成。

半寿期约5d。

α2-巨球蛋白的功能:能与多种离子和分子结合,特别是能与蛋白水解酶结合而影响这些酶的活性。

当酶处于复合物状态时,酶的活性部位没有失活,但不容易作用于大分子底物,分子量小的蛋白质则能被α2-MG-蛋白酶复合物所催化水解。

——α2-MG可选择性地保护某些蛋白酶的活性

α2-巨球蛋白的临床评价

不属于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α2-MG增高:低清蛋白血症,尤其是肾病综合征时,显著增高——可能是一种代偿机制以保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妊娠期及口服避孕药时血浓度亦增高。

α2-MG降低:严重的急性胰腺炎和进展型前列腺癌治疗前。

(七)铜蓝蛋白(ceruloplasmin , Cp )

含铜的α2球蛋白,每分子结合6个~8个铜原子,由于含铜而呈蓝色

由104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含糖约8%~9.5%

95%的血清铜存在于Cp中,其余5%呈可扩散状态

血循环中的Cp可认为是铜的无毒性代谢库

铜蓝蛋白的功能特征:①能调节铁的吸收和运输,对多酚及多胺类底物有催化其氧化的能力,具有亚铁氧化酶(可催化Fe2+氧化为Fe3+)及胺氧化酶的活性。

②抗氧化作用,可防止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物和自由基的生成,特别在炎症时具有重要意义。铜蓝蛋白的临床评价:Cp浓度减少:包括Wilson病、营养性铜缺乏和Menkes病(遗传性铜吸收不良)。

在营养不良、严重肝病及肾病综合征时往往下降。

属于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妊娠、感染、创伤和肿瘤时血浆浓度增加。

在妇女妊娠期、口服避孕药时其含量有明显增加。

Wilson病的诊断标准

定义:Wilson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即患者血浆Cp含量明显减少,血浆游离铜增加,铜沉积在肝可引起肝硬化,沉积在脑基底节的豆状核则导致豆状核变性,因而该病又称为肝豆状核变性。

Wilson病诊断标准:Cp下降,血清总铜浓度降低、游离铜增加和尿铜排泄增加,肝中铜的含量升高。

(八)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 )

分子量约79.5kD;pI 5.5~5.9;半寿期为7d

为单链糖蛋白,含糖量约6%

电泳位置在β区带

主要由肝细胞合成!!

能可逆地结合多价阳离子,每分子TRF可结合2个Fe3+

转铁蛋白的生理功能:负责运载消化管吸收的铁和由红细胞降解释放的铁。以TRF-Fe3+的复合物形式进入骨髓中,供成熟红细胞的生成。

转铁蛋白的临床评价:用于贫血的鉴别诊断——在缺铁性的低色素贫血时TRF水平增高,但铁的饱和度很低。

TRF在急性时相反应中含量往往降低。因此在炎症、恶性病变时常随着清蛋白、前清蛋白同时下降。

作为营养状态的一项指标,在营养不良及慢性肝脏疾病时下降。

(九)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

CRP是由肝细胞所合成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含5个相同的亚单位,非共价地结合为盘形多聚体。

相对分子质量为115kD~140kD。

循环中的CRP半寿期约19h,电泳分布在慢γ区带,有时可以延伸到β区带。

1、C-反应蛋白的生理功能:结合多种细菌、霉菌及原虫等体内的多糖物质;在钙离子存在

下,可以结合卵磷脂和核酸。

结合后的复合体具有补体系统的激活作用,作用于C1q,引发对侵入细胞的免疫调理作用和吞噬作用而表现炎症反应。

2、C-反应蛋白的临床评价:第一个被认识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是急性时相反应的一个极

灵敏指标。

结合临床病史监测疾病:如评估炎症性疾病的活动度。

监测系统性红斑狼疮、白血病和外科手术后并发的感染。

监测肾移植后的排斥反应。

3、(1)CRP是炎症的一种敏感性指标

CRP参与局部或全身炎症反应

CRP具有与IgG和补体相似的调理和凝集作用,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刺激

单核细胞表面的组织因子表达及其它免疫调节功能。

CRP的高低与疾病的炎症反应程度关系密切。当有炎症存在时CRP会明显升高

血浆CRP的浓度没有昼夜波动,临床上检测血浆CRP可在一天中的任何时间进行。

血清CRP在感染发生后5~8h即开始升高,48h达到峰值。血浆半衰期19h,高峰值可达正常的数百倍。随着感染控制它可在24~48h迅速下降,1周内恢复正

常。

CRP的水平和持续时间与感染程度呈正相关,CRP持续升高或再度升高提示临床应重视病情的变化。

感染类型的鉴别

CRP在细菌与病毒感染的患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CRP在绝大多数病毒感染的血清浓度变化不大或不变——大多数病毒感染是在细胞内增殖,完整的细胞膜上缺乏暴露的磷脂蛋白质,故不能触发CRP的产生和结合。

直接创伤和多数细菌感染发生在细胞外,足以使细胞膜分离,暴露出胆碱磷酸和提拱CRP 的附着点,通过IL-6将信息传递给肝,并刺激肝产生有活性的CRP。

在腺病毒和疱疹病毒等极少病毒感染时,CRP升高明显——与这些病毒感染症状严重,广泛地破坏组织,触发CRP的产生有关。

CRP对脑膜炎感染G+和G-的病原菌有一定鉴别意义——G+脑膜炎脑脊液(CSF)中CRP变化不明显;G-脑膜炎CSF中CRP明显升高,CSF与血清CRP比值升高。

病情的监测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感染时大部分患者的CRP明显升高,在SLE活动时CRP大多正常或略高。

感染性肾积水和肾积脓患者的CRP水平明显升高,CRP最低值为30mg/L,而肾积脓的CRP 值明显高于感染性肾积水,CRP水平随感染程度加重而升高。

疗效的判定

经抗生素治疗后CRP水平下降,提示治疗有效。——CRP可作为抗生素疗效观察的参考指标。

肺炎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在急性呼吸道感染早期,无病原学检测的条件下,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感染灶不明确,WBC和体温不高者,CRP可以预示其疾病严重程度,对老年人院内呼吸道感染提供辅助诊断。如对CRP实行动态监测,对指导临床及时使用抗生素更有价值。

(2)CRP和心血管疾病的因果关系

CRP浓度增高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直接因素,还是仅仅在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的损伤、心肌的缺血或者坏死等非特异性刺激下,导致在急性期的一种反应性增高?

慢性感染引起的血浆CRP浓度增高,是引起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高危因素。

在纠正了其它危险因子的影响后,血浆CRP浓度的增高是心血管疾病独立的危险因子。

在炎症组织的局部如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处,心肌梗死区有CRP的沉积。

CRP与动脉粥样硬化

最近发现,CRP具有促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CRP刺激巨噬细胞表达细胞因子及组织因子,增加LDL的摄入,促进泡沫细胞形成;抑制骨髓源性内皮母细胞的存活和分化,加速内皮细胞凋亡,抑制血管新生;通过外周巨噬细胞刺激组织因子合成,促进炎症时血管内聚集和血栓形成。

已证实CRP通过与LDL和受损细胞膜或感染病原体的磷脂结合参与AS损伤中补体的激活。补体系统的激活是引起AS炎症反应的因素之一,而CRP对其他炎症介质的致AS有放大作用。

CRP与心房颤动

CRP是发生心房颤动的重要独立危险因子。

CRP与脂蛋白结合,由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系统,继而可产生大量终末复合物C5B-9,造成心肌细胞受损。

CRP可增强房颤患者心房的氧化损害并导致心房的结构改变,心房改变可导致复律后房颤早期高复发率。

CRP和冠心病的关系

CRP是冠心病的一种危险因子——在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患者血浆CRP的含量是正常人的2倍,而在心肌梗死的患者是正常人的4倍。

CRP和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血浆CRP的水平与冠状动脉、脑动脉和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的存在和严重性有明显的相关性;与冠心病猝死有很强的相关性。

CRP与冠心病预后的关系——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CRP在判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预后上较血浆肌钙蛋白T更具价值。

(3)CRP与妊娠糖尿病

GDM发生率约占孕妇3%~5%,该病易导致羊水过多、妊娠高血压病、巨大儿、死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低血钙及低血糖。

血清CRP的测定可作为GDM的产后随访的新指标。

(4)CRP 在生殖医学中的临床应用

在生殖医学中,无论是正常的卵巢排卵,还是接受控制性促超排卵(COH)治疗,或是导致不孕不育和早产的感染因素无不与CRP 等细胞因子密切相关。

CRP可产生对调节女性卵细胞发育、成熟、排卵以及受精、胚胎着床、妊娠过程起到重要作用的炎症因子。

CRP 成为预测早产风险的最佳指标,使进一步提高新生儿活产率成为可能。

CRP对男性由于感染原因所致的不育提供更多的临床检测依据。

(5)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病的相关性

近年流行病学研究证实,高血压病患者存在血管壁炎症反应,炎症反应参与了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两种疾病可通过炎症反应相联。

在2004年颁布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将CRP 列为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进一步明确了炎症在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

健康人体中含量非常少,平均浓度大约1mg/L,常规CRP检测不能很好地反映出低水平的CRP浓度的变化。

特定(种)蛋白:特定蛋白(special protein):在机体内具有某种生理功能,疾病状态时又有着特定的病理生理意义的蛋白质。

PA ALB AAT AAG AMG Hp Cp TRF CRP…….

第二节氨基酸代谢紊乱

原发性氨基酸代谢紊乱:由于参与氨基酸代谢的酶或其他蛋白因子缺乏而引起的遗传性疾病。

继发性氨基酸代谢紊乱:由与氨基酸代谢有关的器官(如肝、肾)出现严重病变而导致。氨基酸血症(aminoacidemia):当酶缺乏出现在代谢途径的起点时,其作用的氨基酸将在血循环中增加。

氨基酸尿症(aminoaciduria):升高的氨基酸从尿中排出。

一、原发性氨基酸代谢紊乱

(一)苯丙酮酸尿症

苯丙酮酸尿症(phenyl ketonuria,PKU)是主要由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患儿尿液中排出大量的苯丙酮酸等代谢产物而得名。

苯丙氨酸的正常代谢

1.苯丙氨酸的代谢紊乱

当出现遗传性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或不足时,苯丙氨酸不能正常转变成酪氨酸,在体内蓄积,并可经转氨基作用生成苯丙酮酸等代谢产物。

2.苯丙酮酸尿症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PKU患者有智力缺陷。

PKU患者还表现有毛发和皮肤色素较正常人略浅。

患儿在出生后3月内就需用低苯丙氨酸膳食(如低苯丙氨酸的奶粉)治疗即饮食治疗。

治疗最少要坚持到10岁,甚至终生。

在停止饮食治疗前需作负荷试验。若脑电图正常,则可停止饮食治疗。

女性在幼时若治疗恰当,可正常生长发育。妊娠时,则应使用治疗本病的膳食,以免因再发高苯丙氨酸血症而影响胎儿正常发育。

(二)酪氨酸血症

1. 酪氨酸的正常分解代谢和转变

2、酪氨酸血症——Ⅰ型(tyrosinemiaⅠ)

原因:酪氨酸分解途径中的延胡索酰乙酰乙酸水解酶活性降低。

该症可出现:

血和尿中酪氨酸水平增加;

血中甲硫氨酸浓度升高;

尿中排出大量多巴和其他酪氨酸代谢物。

I型酪氨酸血症又称肝肾型酪氨酸血症。

急性患者有肝大、肝细胞脂肪浸润或坏死,如未治疗,常在1岁前死于肝功能衰竭。

慢性患者可有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发生肝癌,症状较轻,常在10岁前死亡。

3. 酪氨酸血症——Ⅱ型(tyrosinemia Ⅱ)

原因:肝细胞液酪氨酸转氨酶缺乏。

血中和尿中酪氨酸水平升高,尿中酚酸和酪胺浓度增加。

Ⅱ型病罕见。

与Ⅰ型不同的是:血中甲硫氨酸不升高。

(三)含硫氨基酸代谢紊乱

1. 含硫氨基酸的正常代谢

Hcy 在细胞内代谢途径

(1)Hcy在蛋氨酸合成酶及维生素B12参与下,与5-甲基四氢叶酸合成蛋氨酸和四氢叶酸。

(2)Hcy在胱硫醚-β-合成酶及维生素B6参与下,与丝氨酸缩合成胱硫醚,进一步代谢。

(3)Hcy 在细胞内形成后排出至血浆参加循环。

在体内同型半胱氨酸以氧化形式与一般蛋白质结合,并循环于血液中。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Hcy浓度是非常低的,因为很快被体内的叶酸和维生素B12需求性甲硫氨酸合成酶所代谢而合成甲硫氨酸。

2. 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紊乱

(1)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Hcy合成和代谢途径及其相关的酶系统、叶酸、维生素B12和维生素B6的缺乏、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甲硫氨酸合成酶、胱硫醚-β-合成酶的缺陷都可引起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与血浆Hcy水平呈负相关关系,叶酸和维生素B12的水平越低,血浆Hcy水平越高。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形成机制

营养因素:维生素B6、维生素B12和(或)叶酸的缺乏。

遗传因素: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胱硫醚-β-合成酶的基因突变使酶活性降低等。

年龄:血浆Hcy水平随年龄增加而上升,且男性Hcy水平明显高于女性,45岁以上者升高的尤为明显。绝经前女性的Hcy浓度通常比男性低20%,绝经后则升至同龄男性的水平。

其他:种族、生活习惯(吸烟、饮酒、咖啡、高蛋氨酸饮食等)、地区、药物(氨甲喋呤、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和其他疾病(如慢性肾功能不全)等。

(2)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血管疾病

血液同型半胱氨酸增加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也增加

(1)同型半胱氨酸内酯化合物形成:①可与反式视黄酸共同引起血小板的凝集;②引起血栓素(TXB2)的形成,从而促进血凝块的形成,引起临床上常见的梗塞性疾病;

③与低密度脂蛋白形成复合体,随后被巨噬细胞吞噬,转变为泡沫细胞,堆积在动脉

内参与形成粥样硬化斑块。

(2)同型半胱氨酸氧化:同型半胱氨酸会发生自发氧化,形成超氧化物和过氧化氢,因而导致内皮细胞的损伤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并可造成血管平滑肌持续性地收缩,引起缺氧,加速动脉粥样硬化。

二、继发性氨基酸代谢紊乱

主要发生在肝和肾疾患(蛋白质营养紊乱)以及烧伤等的氨基酸代谢失衡。

(一)肝功能衰竭和氨基酸代谢失衡

多数氨基酸如芳香族氨基酸(aromatic amino acids,AAA)、丙氨酸主要在肝脏降解,而支链氨基酸(branched chain amino acids,BCAA)主要在肌肉、肾及脑中降解。

肝功能衰竭时,AAA在肝脏中的降解减少,引起血浆AAA浓度增高;BCAA在肌肉等组织中的分解没有减少,相反因肝脏降解胰岛素减少致血浆胰岛素含量增高,促进BCAA进

入肌肉而降解增多,血浆BCAA浓度降低。

BCAA/AAA正常比值为3.0~3.5 ,慢性肝病时可降至2左右;若此比值降至1左右,往往发生肝性脑病,肝昏迷时可降到0.77~0.71。这些AAA在脑组织中可形成假神经递质,是引起肝性脑病和肝昏迷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肾脏疾病

肾功能衰竭常有蛋白质营养紊乱,表现为血清中必需氨基酸浓度降低。

继发性肾性氨基酸尿:由于肾小管损害、肾近曲小管的功能障碍引起,如肾中毒、急性肾小管坏死等。某些肾脏疾病仅有肾小管重吸收氨基酸障碍而导致氨基酸尿;另一些病人则肾近曲小管的所有重吸收功能均受影响,如Fanconi综合征患者,除氨基酸尿外,还出现糖尿和高磷酸盐尿等。

第三节核苷酸代谢紊乱

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嘌呤核苷酸合成和分解中最多见的代谢紊乱是高尿酸血症,并由此导致痛风。

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中的酶缺陷可引起乳清酸尿症。

一、嘌呤核苷酸的代谢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

合成原料: CO2、甲酰基、氨基酸等

合成场所: 肝细胞的胞液

合成过程: 包括两个阶段

①次黄嘌呤核苷酸(IMP)的合成

②腺苷酸(AMP)和鸟苷酸(GMP)的合成

嘌呤核苷酸补救合成途径

嘌呤核苷酸分解

二、高尿酸血症

人体内缺乏尿酸酶,尿酸无法再分解,通过肾脏排出体外。

体液尿酸浓度的高低取决于体内嘌呤合成量、食入量和尿酸排出量之间的平衡状态。

肾脏尿酸排泄减少或体内嘌呤来源过多均可导致高尿酸血症。

(一)尿酸排泄

尿酸的排泄有四个步骤:

①血浆中的尿酸全部经肾小球滤过;

②在近端肾小管的起始部,滤过尿酸的98%被主动重吸收;

③在近端肾小管,尿酸的主动重吸收逐渐减少,而分泌到肾小管的尿酸量却逐渐增多,最后又达到滤过量的50%左右。

④在髓绊降支出现尿酸被动重吸收,重吸收量达滤过量的40%~44%。

——随尿排出的尿酸占滤过量的6%~10%,每天的总量约为2.4~3.0mmol。

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或近端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增加或(和)分泌功能减退时,便导致高尿酸血症。

(二)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

(1)由嘌呤合成代谢紊乱引起体内80%尿酸来源于嘌呤的生物合成,嘌呤合成代谢紊乱可致高尿酸血症:

①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缺乏;

②PRPP合成酶亢进;

③葡萄糖-6-磷酸酶缺乏,引起葡萄糖-6-磷酸增多,并沿磷酸戊糖代谢途径转化成较多的PRPP,使嘌呤合成增多。

(2)嘌呤吸收增多体内20%尿酸来源于食物中的嘌呤,摄入富含嘌呤食物过多可诱发痛风发作。

(3)嘌呤分解增加在骨髓增殖性疾病等,有旺盛的细胞合成和分解,从而出现核酸分解亢进,嘌呤和尿酸生成增多。

(4)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或近端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增加或(和)分泌功能减退时。

三、痛风的发生机制

(一)痛风的概念

痛风(gout)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由遗传性和(或)获得性的尿酸排泄减少和(或)嘌呤代谢障碍,导致高尿酸血症及尿酸盐结晶形成和沉积,从而引起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间质性肾炎,严重者呈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常伴尿酸性尿路结石。

仅有高尿酸血症,即使合并尿酸性结石也不称之为痛风。

(二)尿酸结晶与痛风

当浓度>480μmol/L持久不降,如遇下列情况可使尿酸钠呈微小结晶析出:

①血浆清蛋白及α1、α2球蛋白减少;

②局部pH降低;

③局部温度降低。

第四节血清蛋白质测定

一、血清总蛋白测定

(一)方法学概述

凯氏定氮法:参考方法

双缩脲法:首选的常规方法

酚试剂法

紫外吸收法

染料结合法:氨基黑、丽春红、考马斯亮蓝、邻苯三酚红钼

(二)双缩脲法:

测定原理:蛋白质分子含有众多的肽键(-CO-NH-),在碱性溶液中,与二价的铜离子作用发生双缩脲反应形成紫红色的络合物,且呈色强度在一定范围内与肽键数量即与蛋白含量成正比,经与同样处理的蛋白质标准液比较,即可求得蛋白质的含量。

方法学特点:

(1)特异性较高;重复性好,干扰少;由于使用单一稳定试剂,操作简单快速,便于自动化分析。

(2)目前临床血清总蛋白定量的首选方法。

(3)并非完全特异,凡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酰胺基(—CO—NH2—),或与之相似基团的任何化合物,均可发生此反应。

(4)灵敏度较低。

(三)凯氏定氮法

测定原理:蛋白质的含氮量较为恒定,平均为16%;即1克氮相当于6.25克蛋白质。因此只要测定样品中的含氮量,既可推算出样品中的蛋白含量。

方法学特点:

凯氏定氮法是建立各个具体方法时采用的参考标准方法。

本法过于繁琐,且不少蛋白质的含氮量并非16%,故临床上已不用

(四)酚试剂法

测定原理:蛋白质与碱性硫酸铜作用形成铜—肽键络合物,后者和蛋白质分子中酪氨酸和色氨酸共同作用使酚试剂中的磷钼酸—磷钨酸还原生成蓝色化合物(钼蓝和钨蓝混合物)。在一定条件下,蓝色深浅与蛋白质含量呈正比,籍此可做比色测定。

方法学特点:

(1)操作简便,重复性好,不需要复杂昂贵的设备,适合一般实验室使用。(2)本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通常达10-60ug/ml,最低可测定0.2ug/ml以下的蛋白质,灵敏度较双缩脲法高100倍,较紫外分光光度法高100倍,因此可测定蛋白质含量较低的样品。

(五)紫外吸收法

优点:简便而常用,因未加任何试剂和处理,可保留制剂的生物活性,多用于纯化的蛋白质样品。

缺点:准确性不如双缩脲法,因而不能作为常规方法广泛使用。

①芳香族氨基酸280nm吸收峰:各种蛋白质中芳香族氨基酸的含量与比例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尿酸和胆红素在280nm附近有干扰,故该法的准确性和特异性有限;高度灵敏要稀释。

②肽键220~225nm强吸收峰:灵敏,需要大量稀释。

二、血清清蛋白测定

(一)方法学概述

染料结合法----溴甲酚绿(bromcresol green,BCG)法、溴甲酚紫(bromcresol purple, BCP)法。

BCP法比BCG法受其他血浆蛋白的干扰少,但灵敏度较低,且与非人源性清蛋白结合力相当弱,不适合于测定动物样本中的清蛋白,故BCP法临床应用较少。

电泳法

免疫法(免疫扩散法、免疫比浊法和RIA)

电化学测定法

(二)溴甲酚绿法测定血清清蛋白

原理:血清清蛋白(pI4.7)在pH4.2的缓冲液中带正电荷,在有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存

在时,可与带负电荷的染料BCG结合形成蓝绿色复合物,其颜色深浅与清蛋白浓度成正比。

评价:灵敏度高、操作简便、重复性好,既可用作手工操作也可自动分析。

存在问题:试剂标准化、标准品的选用、反应时间等。

反应时间:要求血清清蛋白的测定在30s内完成(快反应),30s后球蛋白的非特异性反应增高。

第五节血清蛋白质电泳分析

一、血清蛋白质电泳

原理:电泳利用血清蛋白质各种组分所带电荷性质、电荷数量以及相对分子质量的不同,在同一电场的作用下,各组分泳动的方向和速率也各不相同。因此,在一定时间内各组分泳动的距离也不同,从而达到分离鉴定的目的,然后经染色洗脱比色或扫描等方法求得血清各组分蛋白质的含量。

二、免疫固定电泳

原理:免疫固定电泳包括琼脂糖凝胶蛋白电泳和免疫沉淀两个过程的操作。先利用电泳将蛋白质分离,再加入已知相应单价抗血清,当抗体与其区带中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结合后,便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从而被固定,通过漂洗和染色,呈现狭窄但浓染的区带。

第六节血清氨基酸测定

氨基酸种类繁多,理化性质相似,并同时存在于各种生物样品中,因此检测各个氨基酸时必须先将它们分离再分别检测。40年代出现了离子交换树脂层析分离法;50年代末又出现了自动装置,随着技术的进步,分析一个样品的时间从一周减少到一小时左右,同时样品用量也从mmol减少到nmol,使灵敏度提高千、万倍,从而使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在临床医学中发挥作用。

一、自动分析法——氨基酸自动分析仪

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即色谱系统、检测系统、加样系统、控制系统、数据处理系统

70年代以后检测系统中的比色计有的被荧光计所取代。所用的荧光试剂是邻苯二醛,它可检出pmol水平的氨基酸,但亚氨基酸不发生反应,必须加入某些氧化剂(如次氯酸钠)后才发生荧光反应,使仪器结构复杂化

二、氨基酸的纸层析和薄层层析

纸层析

优点:不需特殊设备、经济和操作简单,而且采集在滤纸上的标本可以邮寄。

缺点:灵敏度低、分辨率差和费时。近几年纸层析已逐渐由速度快、分离效率高的薄层层析代替。

三、氨基酸的化学法测定

尿液总氨基酸量测定——磷酸铜试剂法

色氨酸测定

尿羟脯氨酸测定

四、氨基酸的酶法分析

苯丙氨酸测定

酪氨酸测定

支链氨基酸测定

谷氨酰胺测定

1、苯丙氨酸的酶法分析

2、支链氨基酸的酶法分析

3、谷氨酰胺的酶法分析

病例分析

一、高蛋白血症(Hyperproteinaemia)

血浆总蛋白升高:血液浓缩或高r-球蛋白血症(单克隆或多克隆);单克隆带可出现在球蛋白区的任何位置,通常在r区;多克隆型球蛋白的各部分均升高。

当发现血浆总蛋白升高,排除血液浓缩后,可通过电泳分析球蛋白组分。

如果是多克隆型,可通过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如:肝功能试验,结节病诊断实验,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试验等)来寻找病因。

如果是单克隆高γ-球蛋白血症,应进行球蛋白的免疫分型(IgG,IgM,IgA等)。

高蛋白血症病案一女性病人72岁,因便秘、头及颈部疼痛入院,查体发现面容苍白、胸前区触痛,余无特殊体征。

1.初次实验室生化结果(血浆):

Urea 24.5mmol/L(3.0~8.0) Ca 2.95mmol/L (2.15~2.55)

PO4 1.42mmol/L(0.65~1.25) TP 124g/L(62~82)

Alb 28g/L (30~50)

2.分析评价

(1)初步诊断:肾功能不全;高钙血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或肿瘤?)。

(2)进一步检查:胸部X线检查发现肋骨和胸骨多处溶骨性病变(多发性骨髓瘤的特征性改变)。血清蛋白电泳和尿液蛋白检查结果:

蛋白质Alb α1 α2 βγ副蛋白(g/L)

30 4 9 7 —43

参考范围36~52 1~6 4~12 5~1 26~17 —

尿本周蛋白:阳性

3.最后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电泳谱显示了恶性异型蛋白血症的特征性改变:异性蛋白质>25g/L,γ-球蛋白降低,低白蛋白血症。

高蛋白血症病案二

29岁系统性红斑狼疮女性病人。

1.实验室生化结果:

(1)血浆TP 90g/L(62~82)

Alb 39g/L(30~50)ALP 103U/L(30~120)

ALT 33U/L(<35)Bili 16μmol/L(<20)(2)血清蛋白电泳

蛋白质Alb α1 α2 βγ副蛋白(g/L)

39 4 6 8 33 —

参考范围36~52 1~6 4~12 5~12 6~17 —

(3)尿液本周蛋白:阴性

2.分析评价:典型的高多克隆γ-球蛋白血症图像。

正常白蛋白和血浆电解质,尿液本周蛋白阴性提示为良性多克隆γ-球蛋白血症。

二、低蛋白血症(Hypoproteinaemia)轻微的低蛋白血症(血浆蛋白浓度57~60g/L),通常没有临床症状,但继发性的低蛋白血症表现出明显的原发紊乱。无论是低球蛋白血症还是低白蛋白血症,总蛋白都可能是正常的

低清蛋白血症病案一女性病人25岁,双侧踝关节水肿。

1.实验室生化结果:

(1)血浆

Ca 1.82mmol/L(2.15~2.55)PO4 1.25mmol/L(0.65~1.25)

TP 47g/L (62~82)Alb 25g/L (30~50)

ALP 58U/L(30~120)ALT 18U/L(<35)

Bili 10μmol/l(<20)Chol 9.3mmol/L(6.5)

(2)尿液:24小时尿蛋白4. 5g(<0.15)

2.分析评价:这是典型的肾病综合征图象:蛋白尿、低清蛋白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

低清蛋白血症病案二

男性病人59岁,因非霍奇金病入院。

1.实验室生化结果:

(1)血浆

TP 54g/L (62~82)Alb 35g/L (30~50)

ALP 120U/L (30~120)

ALT 38U/L(<35)Bili 19μmol/l (<20)

(2)尿液:24小时尿蛋白0.05g(<0.15)。

2.分析评价:成人中等到严重的低球蛋白血症的最常见原因是继发于血液肿瘤的免疫球蛋白合成降低。

临床生化检验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抗凝剂:应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除去或抑制血液中的某些凝血因子,阻止血液凝固,称为抗凝。阻止血液凝固的化学试剂称为抗凝剂。 2、决定性方法:准确度最高,系统误差最小;经过详细研究未发现产生误差的原因,其测定结果与―真值‖最为接近的方法。主要有重量分析法、中子活化法、同位素稀释-质谱分析法(ID-MS)等。 3、参考方法:是指准确度与精密度已经被充分证实,且经公认的权威机构(国家主管部门、相关学术团体和国际性组织等)颁布的方法。这类方法干扰因素少,系统误差很小,有适当的灵敏度、特异度、较宽的分析范围并且线性良好,重复测定中的随机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4、常规方法:具有足够的精密度、准确度和特异度,有适当的分析范围,经济实用,其性能指标符合临床或其它目的的需要的方法。 5、标准品:它的一种或几种物理或化学性质已经充分确定,可用以校正仪器和某种测定方法的物质。 6、一级标准品:已经确定的稳定而均一的物质,其数值已由决定性方法确定或由高度准确的若干方法确定,所含杂质已经定量。主要用于校正决定性方法,评价和校正参考方法以及为―二级标准品‖定值。 7、二级标准品:这类标准品可以是纯溶液(水或有机溶剂的溶液),也可以存在于相似基质中。可由实验室自己配制或为商品,其中有关物质的量由参考方法定值或用一级标准品比较而确定。主要用于常规方法的标化和控制物的定值。 8、控制物:控制物用于常规质量控制,以控制病人标本的测定误差。有定值血清和未定值血清两种。控制物不能用于标定仪器或方法。 9、实验误差:简称误差,是量值的给出值与其客观真值之差。 10、系统误差:是指一系列测定值对真值存在同一倾向的偏差。它具有单向性,而没有随机性,常有一定的大小和方向;一般由恒定的因素引起,并在一定条件下多次测定中重复出现。当找到引起误差的原因,采取一定措施即可纠正,消除系统误差能提高测定的准确度。 11、随机误差:是指在实际工作中,多次重复测定某一物质时引起的误差。误差没有一定的大小和方向,可正可负,数据呈正态分布;具有不可预测性,不可避免,但可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分析步骤越多,造成这种误差的机会越多;随测定次数增加,其算术均数就越接近于真值。 12、精密度:是表示测定结果中随机误差大小程度的指标。它表示同一标本在一定条件下多次重复测定所得到的一系列单次测定值的符合程度。 13、准确度:是指测定结果与真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偏差和偏差系数表示。 14、特异度:即专一性,是指在特定实验条件下分析试剂只对待测物质起反应,而不与其它结构相似的非被测物质发生反应。分析方法特异度越高,则测定结果越准确。 15、干扰:是指标本中某些非被测物质本身不与分析试剂反应,但以其它形式使待测物测定值偏高或偏低的现象,这些非被测物质称为干扰物。 16、检测能力:即检测限度或检出限,是指能与适当的―空白‖读数相区别的待测物的最小值。 17、回收试验:回收是指候选方法准确测定加入常规分析标本的纯分析物的能力,用回收率表示。回收试验的目的是检测候选方法的比例系统误差。 18、回收率:回收试验中测得的回收浓度占加入浓度的百分比例。 19、允许分析误差:表示95%标本的允许误差限度,或95%的病人标本其误差应小于这个限 20、参考值:从按若干标准规定的参考人群中选定一定数量的参考个体,通过检测所得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求得均值(X)和标准差(s),均值(X)即为参考值。 21、参考范围:从按若干标准规定的参考人群中选定一定数量的参考个体,通过检测所得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求得均值(X)和标准差(s),上述结果的95%的分布区间(X±2s)即为参考范围。 22、医学决定水平:为对临床病人的诊疗具有医学判断作用的临界分析物浓度。 23、金标准:是指通过活检、尸检、外科手术、随访等所做出的决定性诊断。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一、A型选择题 1.在荧光定量分析法中,下列哪种不是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 A.荧光物质的浓度 B.溶剂的性质C.荧光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 D.温度E.溶液的pH值 2.琼脂糖凝胶电泳用pH8.6的巴比妥缓冲液可以把血清蛋白质分成五条区带,由正极向负极数起它们的顺序是() A.白蛋白、β-球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γ-球蛋白 B.白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 C.白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γ-球蛋白、β-球蛋白 D.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白蛋白 E.白蛋白、β-球蛋白、α1-球蛋白、γ-球蛋白、α2-球蛋白 3.在区带电泳中,能产生电荷效应和分子筛效应的固体支持介质有() A.醋酸纤维素薄膜、纤维素、淀粉B.纤维素、淀粉、琼脂糖 C.硅胶、琼脂糖、聚丙烯酰胺凝胶D.淀粉、琼脂糖、聚丙烯酰胺凝胶 E.醋酸纤维素薄膜、硅胶、纤维素 4.利用流动相中的离子能与固定相进行可逆的交换性质来分离离子型化合物的方法是() A.凝胶层析法B.吸附层析法C.分配层析法D.亲和层析法 E.离子交换层析法 5.通过在波片或硅片上制作各种微泵、阀、微电泳以及微流路,将生化分析功能浓缩固化在生物芯片上称() A.基因芯片B.蛋白质芯片C.细胞芯片D.组织芯片E.芯片实验室 6.离心机砖头的旋转速度为20000γ/min的离心为() A.低速离心B.平衡离心C.高速离心D.超速离心E.等密度离心 7.标本条码下有10个阿拉伯数字,其中第4~5位表示()

A.标本号B.标本类型C.组合号D.月份E.日期 8.由实验室自己配置或为商品,其中有关物质的量由参考方法定值的标准品为()A.一级标准品B.二级标准品C.控制物D.参考物E.原级参考物 9.经过详细的研究,没有发现产生误差的原因或在某些方面不够明确的方法为()A.决定性方法B.推荐方法C.参考方法D.常规方法E.对比方法10.测定恒定误差的试验是() A.重复性试验B.回收试验C.线性试验D.干扰试验 E.检测能力试验 二.X型选择题 1.酶免疫分析的基本技术组成为() A.应有高活性的酶和高质量的酶标抗体B.最佳固相载体和抗体包被技术 C.最佳酶作用的底物D.通过电场来精确控制整个分析过程 E.检测放大系统及再生技术 2.免疫比浊测定应注意的事项为() A.抗原或抗体量不能大大过剩 B.应维持反应管中抗体蛋白量始终过剩 C.高血脂标本易受干扰D.易受环境温度和pH值的影响 E.加入聚合剂可促进免疫复合物的形成 3.流式细胞仪接受并分析的信号主要有() A.光散射讯号B.光吸收讯号C.荧光讯号D.电流讯号 E.生物发光讯号 4.鉴定纯酶度的常用方法是() A.比活力测定B.电泳分析C.免疫学分析D.活性浓度测定 E.Km测定 5.影响血标本成份变化的因素有()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习题及标准答案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习题及答案

————————————————————————————————作者:————————————————————————————————日期: 2

3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临床检验生物化学(Clinical Biochemistry) 2.组合试验(profile tests) 二、问答题 1.试述临床检验生物化学的研究领域。 2.试述临床检验生物化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及应用。 3.简述临床检验生物化学的进展及发展趋势。 第一章 绪论答案 一、 名词解释 1.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Clinical Biochemistry):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是在人体 正常生物化学基础上,研究病理状态下生物化学改变,寻找这些改变的特征性标志并建立可靠实用检测方法,通过对这些特征性标志物的检测,为健康评估、疾病预防、诊断、治疗、病情和预后判断等提供生物化学信息和决策依据的一门学科。 2. 组合试验(profile tests): 在循证检验医学基础上,将某些疾病或器官系 统功能的有关检验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组合,以便获取更全面完整的病理生物化学信息的方法。如了解肝脏功能的组合试验。

4 二、问答题 1. 试述临床检验生物化学的研究领域。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的学科领域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 揭示有关疾病的病理生物化学改变,从本质上阐明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生物化学机制,为疾病的预防、诊断、疗效及预后评估,提供理论基础。 2. 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寻找具有疾病特异性的生物化学标志物,并建立特异度、灵敏度高,简便而高性价比的检测方法,从而在临床开展有关项目的检测,提供反映这些标志物改变的客观数据。 3. 将检测项目的数据,转化为预防、诊断和疗效及预后评价信息。 2. 试述临床检验生物化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及应用。 在医学中,临床生物化学是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的分子机制,从本质上认识病变准确部位及具体环节,为寻找有效的预防和治疗靶点,疾病的诊断及病情和预后判断,提供理论基础的一门重要病理学学科。 其在医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1. 揭示疾病发生的分子机制。2.通过对有关疾病生物化学改变的特征性生物标志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实施,为判断有无及何种疾病提供客观依据。而动态观察这些标志物的改变,可对病情发展、转归、预后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效果判断,提供依据。3.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技术,涵盖了当前医学研究中常用的主要方法技术。因此,也是医学特别是临床医学各个领域研究的一门共同性工具学科。 3. 简述临床检验生物化学的进展及发展趋势。 ① 分子诊断学迅速发展,代表了的发展方向; ② 深入寻找高诊断特异性和灵敏性的新生物化学标志,提高诊断性能; ③ 检测技术和方法的更新完善,更加及时、准确地提供检验结果; ④ 全程质量管理; ⑤ 以循证检验医学为基础,科学评价有关检测项目的诊断性能,合理有效地开展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试卷及答案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考试试题与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临床化学 2、前带效应 3、色素原底物 4、溯源性 5、酶的比活性 二、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 、翻译下列英文缩写(英译汉):IFCC 的中文全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文简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CCLS 的中文全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NPP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AMS 为_____________。AChE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RM 为________________。质量保证中的 VIS 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十几个步骤简化为样本采集、样本分析、质量控制、解释报告等四个步骤的过程称为病人身边检验 (床边检验),其英文缩写为_____________ 。(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的英文缩写为_________ 。美国临床化学协会的英文缩写为_____________。 3、最早对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做出开创性研究的我国科学家是_______________。 4、NCCLS的精密度评价试验中,规定合乎要求的批内不精密度CV范围为_______________,批间不精密 度CV变异范围为_______________,其中的EA来源于_______________的规定标准。 三、单选(每小题1分,共30分) 1、连续监测法测定酶活性的吸光度读数次数应不少于()次 A、2 B、3 C、4 D、7 2、测定待测酶Ex的酶偶联反应A??E?x→B??E?a→C ??Ei→D 之中,关于零级 反应、一级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三个酶催化的都是零级反应 B、Ex和Ea催化的是零级反应,Ei催化一级反应 C、Ex催化的是零级反应,Ea和Ei催化一级反应 D、三个酶催化的都是一级反应 3、测定代谢物Ax的酶偶联反应A B C D Ea Ea Ei x ???→ ???→ ??→ 1 2 之中,关于零级反应、一级反应的描述正 确的是() A、三个酶催化的都是零级反应 B、Ea1和Ea2催化的是零级反应,Ei催化一级反应 得分 阅卷人 得分 阅卷人 得分 阅卷人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习题及答案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临床检验生物化学(Clinical Biochemistry) 2、组合试验(pro) 二、问答题 1、试述临床检验生物化学的研究领域。 2、试述临床检验生物化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及应用。 3、简述临床检验生物化学的进展及发展趋势。 第一章绪论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临床检验生物化学(Clinical Biochemistry):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就是在 人体正常生物化学基础上,研究病理状态下生物化学改变,寻找这些改变的 特征性标志并建立可靠实用检测方法,通过对这些特征性标志物的检测,为 健康评估、疾病预防、诊断、治疗、病情与预后判断等提供生物化学信息 与决策依据的一门学科。 2、组合试验(pro): 在循证检验医学基础上,将某些疾病或器官系统功能的 有关检验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组合,以便获取更全面完整的病理生物化学 信息的方法。如了解肝脏功能的组合试验。 二、问答题 1、试述临床检验生物化学的研究领域。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的学科领域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揭示有关疾病的病 理生物化学改变,从本质上阐明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生物化学机制,为疾病的预防、诊断、疗效及预后评估,提供理论基础。2、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寻找具有疾病特异性的生物化学标志物,并建立特异度、灵敏度高,简便而高性价比的检测方法,从而在临床开展有关项目的检测,提供反映这些标志物改变的客观数据。3、将检测项目的数据,转化为预防、诊断与疗效及预后评价信息。

2、试述临床检验生物化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及应用。 在医学中,临床生物化学就是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的分子机制,从本质上认识病变准确部位及具体环节,为寻找有效的预防与治疗靶点,疾病的诊断及病情与预后判断,提供理论基础的一门重要病理学学科。 其在医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1、揭示疾病发生的分子机制。2、通过对有关疾病生物化学改变的特征性生物标志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实施,为判断有无及何种疾病提供客观依据。而动态观察这些标志物的改变,可对病情发展、转归、预后及治疗方案的制定与效果判断,提供依据。3、临床检验生物化学技术,涵盖了当前医学研究中常用的主要方法技术。因此,也就是医学特别就是临床医学各个领域研究的一门共同性工具学科。 3、简述临床检验生物化学的进展及发展趋势。 ①分子诊断学迅速发展,代表了的发展方向; ②深入寻找高诊断特异性与灵敏性的新生物化学标志,提高诊断性能; ③检测技术与方法的更新完善,更加及时、准确地提供检验结果; ④全程质量管理; ⑤以循证检验医学为基础,科学评价有关检测项目的诊断性能,合理有效地开展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 1.转氨酶的辅酶就是 A.磷酸吡哆醛 B. NADPH C. NADH D. FAD E. FMN 2. SI制中酶活性单位为 A. U/L B. Katal C. g/L D. ml/L E. pmol 3.酶的活性国际单位(U)就是指 A.在25℃及其她最适条件下,每分钟催化lmol底物反应所需的酶量 B.在特定的条件下,每分钟催化1μmol底物发生反应所需的酶量 C.在37℃条件下,每分钟催化lmmol底物发生反应所需的酶量 D.在规定条件下,每秒钟催化lmol底物反应所需的酶量 E.在最适条件下,每小时催化lmol底物发生反应所需的酶量 4.目前我国临床实验室测定酶活性浓度推荐温度为 A. (25±0、1)℃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教学大纲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地位 适用专业:医学检验(五年制本科) 课程类别:主干课程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是高等医学检验专业的重点课程之一,通过对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理论与技术的学习可使学生系统掌握人体正常代谢与异常的生物化学指标与临床检测的意义。本大纲为一个学期的理论与实验教学。 本课程将主要给予学生有关临床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着重于对疾病本质的生化机制、体液中生化组分的变化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以及生化诊断原理的阐述,包括有关方法学应用的基本原理及其临床意义的判断,阐述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室的检测项目,检测结果数据与临床的联系。 二、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实验、考试等。其中课堂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部分章节的重点讲解,结合CAI课件对板书及其相关的图示以及启发式教学的方法,使学生对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实验是教师在实验室里指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检测原理以及试剂配制等方面,加强对理论的理解。并通过电化教学、多媒体实验教学、要求学生进行实验讨论,强化记忆,在教学过程中为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21世纪医学检验教育的需要,在教学内容上注重突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并且紧密联系学科新进展,动态修订教学大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以培养高质量的毕业生作为最终目的。 三、课程总学时 根据教务处下发的教学计划,检验本科临床生化检验实验总学时140,其中理论68学时,实验72学时。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理论内容 第一章绪论目标要求: 1、了解临床生物化学发展简史。 2、熟悉临床生物化学的领域和性质。 3、了解临床生物化学的现状及其作用。 教学内容: 1、临床生物化学发展简史。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重点(DOC)

第十章血浆蛋白质与含氮化合物的代谢紊乱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血浆中几种重要蛋白质的性质及其临床应用;血清蛋白质电泳组分的临床分析;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生机制;血清总蛋白、清蛋白、蛋白电泳的检测方法。 熟悉:血浆蛋白质的种类及生理功能;原发性和继发性氨基酸代谢紊乱的概念;含硫氨基酸检测的临床意义。 了解:苯丙酮酸尿症、酪氨酸血症、嘌呤核苷酸代谢紊乱。 第一节血浆蛋白质及其代谢紊乱 蛋白质是人体中含量和种类最多的物质,蛋白质占人体干重的45%,种类约有10万之多。几乎在所有的生理过程中蛋白质都起着关键作用。血浆蛋白质是血浆固体成分中含量最多的一类化合物,目前已有所了解的血浆蛋白质约有500种。 血浆蛋白的IEF/SDS-PAGE电泳图谱 取一滴血浆在电泳板的左下角点样。 先在水平方向进行等电聚焦电泳(IEF),接着在垂直方向进行SDS-PAGE。 一、血浆蛋白质的种类 盐析法:将血浆蛋白质分为清蛋白和球蛋白两大类。 通过醋酸纤维膜电泳或琼脂糖凝胶电泳将血浆蛋白质分成清蛋白和α1、α2、β、γ-球蛋白等五个主要区带。 二、血清蛋白质电泳组分的临床分析 (一)血清蛋白电泳的正常图谱血清蛋白电泳(serum protein electrophoresis,SPE)正常图谱,由正极到负极可依次分为清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五个区带。 血清蛋白电泳的正常组分 各条区带中多个蛋白质组分可有重叠、覆盖;两区带之间也有少量蛋白质;某些蛋白质组份染色很浅。 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测得血清各区带蛋白质的参考值: 清蛋白(Alb):57%~68%、35~52 g/L α1球蛋白: 1.0%~5.7%、 1.0~4.0 g/L α2球蛋白: 4.9%~11.2%、4.0~8.0 g/L β球蛋白:7%~13%、 5.0~10.0 g/L r 球蛋白:9.8%~18.2%、6.0~13.0g/L 。 琼脂糖凝胶电泳 琼脂糖(agarose):从琼脂(agar)中去掉杂质和能沉淀脂蛋白的琼脂果胶(agaropectin)后所得,是由半乳糖及其衍生物构成的中性物质。 评价:电渗作用小,对蛋白质的吸附极微,分辩率和重现性均较好,电泳图谱清晰。 常用的浓度:0.5~1.0%。 商品化的琼脂糖凝胶板透明度好,散热均匀而且快,电泳重现性好,适当的条件可以保存半年。加之结合半干胶技术,电泳时可以不需要缓冲液,是目前自动化电泳系统最佳的介质。(二)血清蛋白电泳的异常图谱 血清蛋白电泳异常图谱分型 血清蛋白电泳典型异常图谱 浆细胞病与M蛋白 1.血清蛋白电泳异常图谱分型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 实验教学大纲 (供检验医学专业本科教学使用) 蚌埠医学院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制定 二OO八年八月

蚌埠医学院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 英文名称:Clinical Biochemistry and Techniques of Biochemistry 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程 适用专业:医学检验本科 考核方式:日常考核、操作考核、提交实验结果。实验成绩的构成是由实验报告成绩、平时成绩、实验考核成绩三部分组成。实验总成绩40分,其中实验报告成绩15分、平时成绩10分、实验考核成绩15分。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是由生物化学、分析化学、临床医学等学科交叉融合而形成边缘学科,是临床医学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之一。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着重阐述了人体疾病发病机制中的生物化学改变,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方法的原理、方法学评价、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和如何按循证医学要求合理选择相关检验指标。 教学大纲要求总学时16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68学时、实验教学68学时,实验教学共15实验类别,共计26个实验。 选用教材:钱士匀.主编.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实验指导.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三版.2007. 实验一生化实验要求、电教 一、类别:示教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 【掌握】 1.正确使用玻璃器材。包括:⑴认识玻璃器材。⑵掌握玻璃器材的分类。⑶掌握玻璃器 材的正确使用方法。⑷掌握玻璃器材的正确清洗方法。⑸了解玻璃器材的校准方法。 2.正确使用各种加样器。 【熟悉】 1.实验室的规则。 2.药品和试剂的分级和使用原则。 【了解】检验科临床生化室的基本操作流程及实验室规则。 三、实验内容: 1.介绍实验室的一般规则,包括实验秩序、药品和试剂使用规则。 2.发实验器材。 3.观看电教,熟悉相关器材与仪器的正确使用。 四、学时:4学时 五、主要仪器设备:电视机、放像机、可调微量加样器等。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

1.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和胰岛素作用低下而引起的糖代谢紊乱性疾病,其特征是 高血糖症。糖尿病的长期高血糖将导致多种组织器官的损害、功能紊乱和衰竭,尤其是眼、肾、神经和心血管系统。 2.糖化血红蛋白:对Hb A进行色谱分析发现其由几种次要血红蛋白组成,包括Hb A1a、Hb A1b、Hb A1c 和Hb A0,前三者统称为Hb A1或快速血红蛋白或糖化血红蛋白。 3. 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急性炎症性疾病如手术、创伤、心肌梗死、感染、肿瘤等,AA T、AAG、HP、 CP、CRP,以及a1-抗糜蛋白酶、血红素结合蛋白、C4、C3、纤维蛋白原等,这些血浆蛋白浓度显著升高或升高;而血浆PA、ALB、TPF则出现相应的低下。这些血浆蛋白统称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这种现象称为急性时相反应。 4.Tumor Markers:肿瘤标志物,是癌细胞在发生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或几种正常细胞没有的或含量很低 的”特异性”物质,或者是宿主细胞对癌细胞入侵反应产生的正常细胞成分,但在量上和质上与正常时或良性疾病时相比有显著差异。 5异位激素:指起源于非内分泌组织的肿瘤分泌激素和由内分泌腺产生与它无关的激素。 6.肿瘤筛查:一些Tm对某些肿瘤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可用于高危人群该肿瘤筛选,如在我国肝癌的防 治中用AFP作为肝癌高发区人群筛查 7下丘脑激素:下丘脑分为大细胞和小细胞系统他们分泌的激素称之.. 8腺垂体激素:在腺垂体中分泌,均有各自的把靶分泌腺,通过调节靶腺的活动而发挥作用,还可以直接调节个体的生长乳腺发育和泌乳等,包括生长激素,催乳素,甲状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黑色细胞刺激素。 9.妊高症:也就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多发生在妊娠的中晚期,水肿、高血压、蛋白尿是其三大症状。10动态功能试验:对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调节轴的某一环节使用特异的刺激剂或抑制剂,分别测定用药前后相应靶激素水平的动态变化。这类方法对确定导致内分泌紊乱的病变部位或环节有重要意义11.胶原交联:成熟胶原纤维内部或之间的连接物 12碱潮:餐后与大量胃酸分泌的同时,血和尿的PH值往往升高的现象。 13.risk factor:疾病的危险因素,指与某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的体内行为和环境因素1布在γ区带,有 时可以延伸到β区带 14.肾清除率:表示肾脏在单位时间内可将多少毫升的血浆中的某种物质完全清除 15阴离子间隙:血清中阳离子的总数与测定出的阴离子总数的差值 16.工具酶:在酶学分析中,作为试剂用于测定化合物浓度或酶活性浓度的酶 17胎盘激素:妊娠期胎盘能合成大量的甾体激素如雌激素,孕激素等,此外胎盘还能大量的蛋白激素如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胎盘生乳素等18生物转化作用:在肝脏内进行,在肝细胞混和功能氧化酶的作用下,经过氧化,还原,水解及结合反应的转化作用 19尿蛋白选择指数:以免疫学方法分别测定血清和尿中相对分子质量相差近2倍的两种蛋白质,分别计算出两种蛋白质的清除率,两者的比值就是尿蛋白选择指数 20.C反应蛋白:为肝细胞合成的典型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由五个相同亚基非共价的结合成盘形多聚体,相对分子量为115000~140000.电泳分 1.“酶胆分离”:在重症肝炎时,由于大量肝细胞坏死,血中ALT逐渐下降,而此时胆红素却进行性升 高,即出现“胆酶分离”现象,这常常是肝坏死的前兆 2.血清蛋白的生理功能:①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②作为激素、脂类、代谢产物、药物等的转运载体; ③作为血液PH缓冲系统的一部分;④营养和修补组织蛋白;(1-4多数蛋白都有的功能)5抑制组织 蛋白酶;6一些血浆酶蛋白在血中起催化作用;7参与凝血与纤维蛋白溶解;8作为免疫球蛋白与补体等免疫分子,组成体液免疫防御系统。(临床意义:临床诊断和病情监测等方面。) 3.2型糖尿病特点:①典型病例常见于肥胖的中老年人,偶见于幼儿;②起病较慢;③血浆中胰岛素含量 绝对值一般并不降低,但在糖刺激后呈延缓释放;④ICA等自身抗体呈阴性;⑤单用口服降糖药一般可以控制血糖;⑥发生酮症酸中毒的比例小于1型DM;⑦有遗转倾向,但与HLA基因型无关。 4.糖尿病及并发症时体内的代谢紊乱:①糖代谢紊乱,引起血糖升高;②脂代谢紊乱,酮体堆积形成酮 症;③蛋白质代谢紊乱,蛋白质合成减弱,分解代谢加快,出现负氮平衡;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常见于1型DM;⑤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性昏迷;⑥乳酸酸中毒糖尿病性昏迷。 5.血气是指血液中所含的氧气和二氧化碳。血气分析是评价病人呼吸、氧化和酸碱平衡状态的必要指标, 是临床急救医学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直接测定指标主要有PH、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三项。 6.空腹血糖、糖耐量试验、糖化蛋白检测在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①空腹血糖不止高于 7.0mmol/L可诊断为DM,空腹血糖为DM最常用检测项目;②糖耐量试验结合空腹血糖可协助诊断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汉译英: 低糖血症hypoglycemia 高糖血症hyperglycemia 果糖胺fructosamine 同工酶isoenzyme 胰岛素 insulin 线性范围Linear range 初始速率The initial rate 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胆固醇Cholesterol 阴离子间隙Anion gap 尿酸Uric acid 胆红素Bilirubin 黄疸Jaundice 胆色素Bile pigment 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s 醛固酮Aldosterone TDM (治疗药物检测)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名解: 1.阳性似然比(positive likelihood ratio,+LR):是指用诊断试验检测患病人群的.阳性率与非患病人群的阳性率之间的比值,即真阳性率与假阳性率之比。 2.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SE):是指一系列测定值对存在同一倾向的偏差。 3.精密度(precision):表示同一标本在一定条件下多次重复测定所得到的一系列结果的彼此符合程度,表示测定结果中随机误差(RE)大小程度的指标。 4.灵敏度(sensitivity):只在患者中用诊断试验检出的阳性百分率,表示诊断试验查出患者的能力,又称真阳性率。 5.内生肌酐清除率(endogenous reatinine clearcmce,Ccr):是指单位时间内,肾脏将多少毫升血浆中肌酐清除由尿排泄。 6.肾清除率(Cx):肾脏在单位时间内(每分钟)将多少毫升血浆中某物质全部清除由尿排出。 7.血气分析:指通过血气分析直接测定血液中的三项指标(PH,PO2 ,PCO2),利用公式推算出其他指标,由此对酸碱平衡及呼吸功能进行判断的分析技术。 8.血氧饱和度:是指血液在一定的PO2下,氧合血红蛋白(HbO2)占全部Hb的百分比。 9.工具酶:通常把酶学分析中作为试剂用于测定化合物浓度或酶活性浓度的酶称为工具酶。 10.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指单位浓度的胰岛素细胞效应减弱,即机体对正常浓度胰岛素的生物反应性降低的现象。 11.室间质量评价(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EQA):是指多家实验室分析同一样本,由外部独立机构收集,分析和反馈实验室检测结果,评定实验室常规工作的质量,观察试验的准确性,建立起各实验室分析结果之间的可比性。12.室内质量评价(internal quality control,IQC):是实验室的工作人员采用一系列统计学的方法,连续的评价本实验室测定工作的可靠程度,判断检验报告是否可发出,以及排除质量环节中导致不满意因素的过程。 13.逆向转运胆固醇:即将肝外组织细胞内的胆固醇,通过血循环转运到肝,在肝内转化为胆汁酸后排出体外。 14.黄疸:胆红素是金黄色的色素,在组织细胞内沉积而造成的黄染现象称为黄疸。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习题及答案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临床检验生物化学(Clinical Biochemistry) 2.组合试验(profile tests) 二、问答题 1.试述临床检验生物化学的研究领域。 2.试述临床检验生物化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及应用。 3.简述临床检验生物化学的进展及发展趋势。 第一章绪论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Clinical Biochemistry):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是在人 体正常生物化学基础上,研究病理状态下生物化学改变,寻找这些改变的 特征性标志并建立可靠实用检测方法,通过对这些特征性标志物的检测, 为健康评估、疾病预防、诊断、治疗、病情和预后判断等提供生物化学信 息和决策依据的一门学科。 2. 组合试验(profile tests): 在循证检验医学基础上,将某些疾病或器官 系统功能的有关检验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组合,以便获取更全面完整的 病理生物化学信息的方法。如了解肝脏功能的组合试验。 二、问答题 1. 试述临床检验生物化学的研究领域。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的学科领域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 揭示有关疾病的病理生物化学改变,从本质上阐明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生物化学机制,为疾病的预防、诊断、疗效及预后评估,提供理论基础。 2. 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寻找具有疾病特异性的生物化学标志物,并建立特异度、灵敏度高,简便而高性价比的检测方法,从而在临床开展有关项目的检测,提供反映这些标志物改变的客观数据。 3. 将检测项目的数据,转化为预防、诊断和疗效及预后评价信息。

2. 试述临床检验生物化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及应用。 在医学中,临床生物化学是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的分子机制,从本质上认识病变准确部位及具体环节,为寻找有效的预防和治疗靶点,疾病的诊断及病情和预后判断,提供理论基础的一门重要病理学学科。 其在医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1. 揭示疾病发生的分子机制。2.通过对有关疾病生物化学改变的特征性生物标志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实施,为判断有无及何种疾病提供客观依据。而动态观察这些标志物的改变,可对病情发展、转归、预后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效果判断,提供依据。3.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技术,涵盖了当前医学研究中常用的主要方法技术。因此,也是医学特别是临床医学各个领域研究的一门共同性工具学科。 3. 简述临床检验生物化学的进展及发展趋势。 ①分子诊断学迅速发展,代表了的发展方向;②深入寻找高诊断特异性和灵敏性的新生物化学标志,提高诊断性能;③检测技术和方法的更新完善,更加及时、准确地提供检验结果;④全程质量管理;⑤以循证检验医学为基础,科学评价有关检测项目的诊断性能,合理有效地开展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 1.转氨酶的辅酶是 A.磷酸吡哆醛 B.NADPH C.NADH D.FAD E.FMN 2.SI制中酶活性单位为 A.U/L B.Katal C.g/L D.ml/L E.pmol 3.酶的活性国际单位(U)是指 A.在25℃及其他最适条件下,每分钟催化lmol底物反应所需的酶量 B.在特定的条件下,每分钟催化1μmol底物发生反应所需的酶量 C.在37℃条件下,每分钟催化lmmol底物发生反应所需的酶量 D.在规定条件下,每秒钟催化lmol底物反应所需的酶量 E.在最适条件下,每小时催化lmol底物发生反应所需的酶量 4.目前我国临床实验室测定酶活性浓度推荐温度为 A.(25±0.1)℃

临床生物化学及检验教学大纲本科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实验教学大纲(本科) 实验指导书:《临床物化学与检验实验指导》,钱士匀主编,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编写单位: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室 临床生物化学及检验》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指导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实验指导(第三版)参考教材: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第四版)总学时:120 学时 理论学时:60 学时 实验学时:60 学时适应专业:医学检验专业一、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是化学、生物化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一门边缘应用学科。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是将化学的原理和技术应用于生物体液成分的测定,为临床提供客观的诊断依据,并为监测疾病的发展和治疗效果提供可靠的指标。临床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主干课程。 开设实验课的目的: 1、加深学生对临床生化检验领域的理解,使学生将理性知识与感性知识有机的结

合; 2、通过教师启发式的教学,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仔细和正规的操作方法,科学和敏捷的操作思路,为今后的临床生产实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3、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结果地评价和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地能力。 4、通过实验课树立学生提高临床诊断水平,为临床服务的意识,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及创新思维和能力的训练。 本实验课的基本要求: 1、使学生掌握临床生化检验中常用的技术、检测指标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及与临床的关系。 2、掌握常见的临床生化检验项目测定的原理、操作要求、注意事项、方法学评价及临床意义。包括:蛋白类、糖类、无机离子、酶类、肝功能、非蛋白含氮化合物、血脂、血气及酸碱分析等。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 1、糖酵解:指从葡萄糖至乳糖的无氧分解过程,可生成2分子ATP。 2、糖异生:非糖物质转为葡萄糖。 3、血糖受神经,激素,器官调节。升高血糖激素:胰高血糖素(A细胞分泌),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肾上腺素。降低血糖激素:胰岛素(B细胞分泌) 4、糖尿病分型:1.1型:内生胰岛素或C肽缺,易出酮症酸中毒,高钾血症,多发于青年人。2.2型:多肥胖,具有较大遗传性,病因有生物活性低,基因突变,分泌功能障碍。3.特异型 4.妊娠期糖尿病。 5、LPL(脂蛋白脂肪酶)活性依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比值。 6、慢性糖尿病人可有:A-晶体蛋白糖基化而眼白内障,并发血管病变以心脑肾最重。 7、糖尿病急性代谢并发症有:酮症酸中毒(DKA,高血糖,高酮血症,代谢性酸中毒),高渗性糖尿病昏迷(NHHDC肾功能损害,脑血组织供血不足),乳酸酸中毒(LA)。

8、血浆渗透压=2(Na+K)+血糖浓度。 9、静脉血糖〈毛细血管血糖〈动脉血糖。 10、血糖检测应立即分离出血浆(血清),尽量早检测,不能立即检查应加含氟化钠的抗凝剂。 11、肾糖阈:8.90~10.0mmol/L。 12、糖耐量试验:禁食10~16h,5分钟内饮完250毫升含有75g无水葡萄糖的糖水,每30分钟取血一次,监测到2h,共测量血糖5次(包括空腹一次)。 13、糖化蛋白与糖尿病血管合并症有正相关。糖化血红蛋白:可分为HbA1a,HbA1b,HbA1c(能与葡萄糖结合,占绝大部分),测定时主要测HbA1组份或HbA1c(4%~6%),反映前6~8周血糖水平,主要用于评定血糖控制程度和判断预后。 14、糖化血清蛋白:类似果糖胺,反映前2~3周血糖水平。 15、C肽的测定可以更好地反映B细胞生成和分泌胰岛素的能力。

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原理方法及检测介绍

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原理、分析方法及检测技术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临床检测中心 生物化学实验——是把化学(分析技术)和生物化学(实验反应原理)的方法应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监控的实验分支。 一个生化实验的最后测定结果应包括四大部分来完成。 一、实验反应原理及分析方法(理论依据) 二、实验检测技术(手段)生化仪的分析技术。 三、质量控制程序(质量保证)室内质控、室间质评、仪器、试剂、人员五要素。 四、临床意义(目的)咨询服务、异常结果的解释。 实验反应原理及分析方法(理论依据) 一个生物化学实验的反应原理设计,首先要找出所检测的化学特性,如测定体液(首先是血液)中酶的含量血液中除少数酶(如凝血溶血酶、铜氧化酶及假性胆碱脂酶等)含量较多外,血液正常生理状况下含量微乎其微。一般每毫升含微微克(Pg)水平,要直接测定如此微量物质是相当困难的。用免疫化学方法可测定全部酶蛋白分子含量(不论其有无活性)而用化学方法测定只能测定酶的催化活性,间接计算出酶的含量。目前利用酶具有催化活性这一特性,在临床上已普遍应用测定酶蛋白,同时还可以测定三大代谢的产物,如糖、脂类、蛋白质、这样也就建立起利用酶促反应的一级反应测定代谢物的方法。一级反应—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比,因此只有当酶反应为一级反应时,才能准确测定底物含量,(如测定血糖、总甘油三脂、总胆固醇等)。从此在临床试剂盒的方法中出现了以酶为试剂测定各种代谢产物。 临床化学方法的分类 特别是自动生化仪方法的特点 以往临床化学实验都采用比色法进行各个项目的测定,这是因为比色法具有微量、迅速、准确的优点,特别适合于微量的生物体体液中各项物质测定。 在一般比色法中,手工使用比色计或分光光度计可以测定各种反应溶液的吸光度,但由于很难控制测定时间和反应温度,很难准确记录反应过程中吸光度变化,因此,毫不奇怪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所使用的方法,都是在呈色反应达到完全或者反应达到平衡时,吸光度达到稳定时才进行测定。即所谓平衡法或终点法。 但自从自动生化仪出现后,从根本上改变了上述情况。通过各项先进技术,人们可以精确测定反应的动态过程。并可以准确计算任何一段反应时间内的反应速率,这样大大开阔了临床化学家对方法选择。除经典的终点法外还可以进行动态测定。这样不仅缩短了操作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可进行一些用常规比色方法不能进行的测定。如测定酶反应的初速 度(V o )等等。测酶初速度(V o )只能用分光光度法。 因此,用好自动生化仪一个重要前提必须对自动生化仪可以提供的测试方法类型有所了解。 生化自动分析仪特点: 1 精确测定反应的动态过程; 2 准确计算任何一段反应时间内的反应速率; 3 除经典的终点法外还可以进行动态测定。 分析方法的分类

2020智慧树,知到《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第一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 临床生物化学是 选项: A:化学、生物化学与临床医学的结合,目前已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独立学科 B:一门独立学科 C:研究器官、组织、人体体液的生物化学过程 D:以化学和医学知识为主要基础 答案: 【化学、生物化学与临床医学的结合,目前已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独立学科】 2、判断题: 临床生物化学主要以体液为检测对象。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对】 3、判断题: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主要研究与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相关的生物化学标志物及其检测技术和方法。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4、多选题: 目前临床检测标本包括: 选项: A:骨骼 B:脱落细胞 C:血液 D:尿液 答案: 【骨骼 ;脱落细胞 ;血液 ;尿液 】 5、多选题: 目前临床监测对象包括: 选项: A:妊娠期体内胎儿 B:出生后的病人 答案: 【妊娠期体内胎儿

;出生后的病人 】 6、多选题: 目前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包括 : 选项: A:急诊生化检验 B:普通生化检验 C:床旁生化检验 D:特殊生化检验 答案: 【急诊生化检验 ;普通生化检验 ;床旁生化检验 ;特殊生化检验 】 7、判断题: 根据不同的疾病,对检验项目进行合理的组合,有利于疾病的诊断、提高疗效和预后评估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对】 8、判断题:

急诊生化检验;开展临床紧急需求的、小规模的检验项目,能迅速地汇报检验结果.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9、判断题: 床旁生化检验:一些小型的生化分析仪放置在病人床旁或医疗现场 ,使得能快捷、方便地得到检验结果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对】 10、多选题: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室需要: 选项: A:建立行之有效的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 B:增强与临床的沟通及开展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咨询 C: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疾病的预防提供重要的信息答案: 【建立行之有效的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 ;增强与临床的沟通及开展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咨询 ;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疾病的预防提供重要的信息

临床生化检验名词解释

1.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炎症性疾病如手术、创伤、心肌梗死、感染、肿瘤等情况下,血浆中一系列浓度发生变化的蛋白质的总称,其中大部分蛋白质如AAT、AAG、Hp、Cp、CRP、C3和C4等浓度升高,PA、Alb和TRF等浓度下降。这些血浆蛋白质统称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2.苯丙酮酸尿症:苯丙酮酸尿症是由于苯丙氨酸羟化酶先天性缺乏所致,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因患儿尿液中排出大量苯丙酮酸等代谢产物而得名。 3.双缩脲反应:血清中蛋白质中相邻的肽键(- CO -NH -)在碱性溶液中能与二价铜离子作用产生稳定的紫色络合物。此反应和双缩脲在碱性溶液中与铜离子作用形成紫红色的反应相似,因此将蛋白质与碱性铜的反应称为双缩脲反应。 4.痛风: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由于遗传性和(或)获得性的尿酸排泄减少和(或)嘌呤代谢障碍,导致高尿酸血症及尿酸盐结晶形成和沉积,从而引起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间质性肾炎,严重者呈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常伴尿酸性尿路结石。 5.糖尿病:是一组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6.胰岛素抵抗:是指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是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对正常浓度的胰岛素不能产生正常的生物学反应,即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7.代谢综合征.:是与代谢异常相关的心血管病多种危险因素在个体内聚集的状态。MS的基础是IR,其主要组成成分是肥胖症尤其是中心性肥胖、2型DM或糖调节受损、血脂异常和高血压。 8.空腹血糖:是指8 ~10h内无任何热量摄入时检测的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 9.糖化血红蛋白:是葡萄糖或其他糖与血红蛋白的氨基发生非酶催化反应的产物(一种不可逆的糖化蛋白)。 10.低血糖症:是指血糖浓度低于参考值水平下限,临床出现以交感神经兴奋和脑细胞缺糖为主要特点的综合征。一般以血浆葡萄糖浓度低于2. 8mmol/L时作为低血糖症的标准。 11.载脂蛋白:脂蛋白中的蛋白质具有运脂质的作用故被称为载脂蛋白。 12.LDL受体途径:LDL或其他含ApoB100的脂蛋白如VLDL与LDL受体结合后,内吞入细胞,经溶酶体酶作用,胆固醇酯水解成游离,后者进入胞质的代谢库,供细胞膜等膜结构利用的代谢过程。 13.RCT:HDL将外周细胞中过剩的胆固醇移出并转运至肝脏进行转化和清除。 14.高脂血症:指血浆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水平升高。 15.血脂:指血浆中所含的脂类,包括甘油三酯和少量甘油二酯、甘油一酯、磷脂、胆固醇、胆固醇酯、游离脂肪酸。 16.血浆脂蛋白:血浆中的脂类与载脂蛋白组成的一类水溶性的复合物,是血脂的存在及运输形式。 17.水平衡:水平衡是指每天进入机体的水,经机体代谢在体液间转移交换,最后等量地排出体外,使各部分体液保持动态平衡的过程。 18.血气分析( blood gas analysis):血气分析( blood gas analysis)是通过血气分析仪直接测定血液的酸碱度、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三项指标,利用公式推算出其他标,由此对酸碱平衡及呼吸功能进行判断的分析技术。 19.实际碳酸氢盐(actual. bicarbonate,AB):实际碳酸氢盐(actual bicarbonate,碱中毒的重要指标,但也受呼吸因素影响而继发改变。4.标准碳酸氢盐(standa:rd bicar:bonate,SB)20.标准碳酸氢盐(standard bicarboSB)指在37℃时用PC02为40mmHg及P02为100mmHg 的混合气体平衡后测定的血浆HC03的含量,是反映代谢性酸碱中毒的重要指标。 21.缓冲碱(buffer base,BB):缓冲碱(buffer base,BB)指血液中具有缓冲氢离子作用的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