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制图标准

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制图标准

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制图标准
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制图标准

目次

1总则 (2)

2术语 (3)

3建筑信息模型的表达 (4)

3.1一般规定 (4)

3.2几何表达精度 (4)

3.3模型单元信息交换模板 (5)

3.4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构配件模型单元 (5)

3.5钢结构模型单元 (5)

4三维模型工程计量要求 (7)

4.1一般规定 (7)

4.2现浇钢筋混凝土构配件 (7)

5模型单元的编号和颜色 (9)

5.1模型单元编号规则 (9)

5.2模型颜色表达 (9)

6视图表达 (12)

6.1一般规定 (12)

6.2视图编号和命名 (12)

附录A几何表达精度 (13)

附录B常见模型单元简称 (27)

附录C常见元素的信息交换模板的部分属性名称位置及表达格式 (32)

本标准用词说明 (181)

引用标准名录 (182)

1总则

1.0.1为了统一建筑信息模型的表达,保证表达质量,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协调工程各参与方识别设计信息的方式,适应工程建设的需要,特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工程设计过程中建筑信息模型的建立、传递和使用,各专业之间的协同,工程设计各参与方的协作等过程。

1.0.3本标准适用的建筑工程范围是各类民用建筑物、构筑物及通用工业类和基础设施类建筑物、构筑物等。

1.0.4建筑信息模型的表达,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表达方式presentation methods

建筑信息模型交付物在视觉上呈现的方法。

2.0.2模型单元model unit

建筑信息模型中,承载建筑信息的实体及其相关属性的集合,是信息输入、交付和管理的基本对象。模型单元由实体和属性组成。

2.0.3体量mass

粗略表示建(构)筑物或构配件空间形状和大小的几何形体组合。

2.0.4空间占位space occupation

建(构)筑物或构配件在空间上各方向占用的最大程度。

2.0.5图元几何细度form tolerances

模型图元与所表达的实际建(构)筑物或构配件在形状差别上的允许偏差。

2.0.6模型工程计量model engineering measurement

根据建筑信息模型对工程量做出统计,并以相应的计量单位表述。

2.0.7视图view

表达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各类信息的可视化页面。

3建筑信息模型的表达

3.1一般规定

3.1.1建筑信息模型的表达方式应满足工程项目的应用需求。

3.1.2根据工程项目的应用需求,可采用自定义的表达方式,并应在《建筑信息模型执行计划》中注明自定义表达方式的做法及应用范围。

3.1.3具有安装需求的设备设施、预埋件的模型应标明一个或一个以上定位基点,其中的一个定位基点应位于与安装界面交接处。

3.1.4相同类型的设备设施、预埋件的定位基点应一致。

3.2几何表达精度

3.2.1建筑信息模型的模型单元几何表达精度示例如图3.2.1所示。

等级模型要求示例

G1 满足二维化或者符号化识别需求的几何表达精度

G2 满足空间占位、主要颜色等粗略识别需求的几何表达精度

G3 满足建造安装流程、采购等精细识别需求的几何表达精度

G4 满足高精度渲染展示、产品管理、制造加工准备等高精度识别需求的几何表达精度

3.2.2建筑信息模型的几何表达精度宜符合本标准附录A的要求。

3.2.3同一工程项目内,根据工程项目的应用需求,不同的模型单元可选取不同的几何表达精度。

3.2.4模型单元无论采用何种数值的图元几何细度,均不应超过自身的空间占位范围。

3.3模型单元信息交换模板

3.3.1模型单元的属性信息可编制为信息交换模板。

3.3.2常见元素模型单元的信息交换模板的部分属性名称位置及表达格式宜符合附录C的有关要求。

3.4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构配件模型单元

3.4.1预制构配件模型单元的几何表达精度应满足建筑构配件的加工需求。

3.4.2预制构配件模型单元应体现出各专业的集成设计结果。

3.4.3预制构件类型及关联元素的分类宜符合表3.4.3的要求。

3.4.4预制构配件模型单元的设计模型精度应达到G3或G4;其加工模型的精度应达到G4。对采用标准预制构件的单元,只在整体模型中作空间占位表达时,其构件模型精度可与整体模型精度一致。

3.4.5预制装配式建筑整体模型精细度可采用不低于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体模型的精细度。

3.4.6预制构配件模型单元应包含与构件间及整体模型间的连接、组装关系的表述,包括连接套筒、叠合面做法、键槽、拉筋方式、组装次序等。

3.4.7对于组装好的预制装配式建筑整体模型,不应有预制构件间的碰撞、重叠以及钢筋间的重叠。

3.5钢结构模型单元

3.5.1钢结构模型单元应采用模数和模数协调的方式进行设置,并体现出各专业的集成设计结果。

3.5.2钢结构模型单元的分类宜符合表3.5.2的要求。

3.5.3钢结构模型单元的设计模型精度应达到G3或G4;其加工模型的精度应达到G4。对采用标准预制构件的单元,只在整体模型中作几何占位表达时,其构件模型精度可与整体模型精度一致。

3.5.4钢结构建筑整体模型精细度可采用不低于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体模型的模型精细度。

3.5.5钢结构模型单元应包含与构件间及整体模型间的连接、组装关系的表述,包括连接螺栓、叠合面做法、连接件、焊接方式、组装次序等。

3.5.6对于组装好的钢结构建筑整体模型,不应有各构件间的碰撞、重叠,亦不应有构件、管线间的碰撞。

4三维模型工程计量要求

4.1一般规定

4.1.1同一项目中,相同的建筑构配件、设备设施、材料的命名不应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命名方式。4.1.2模型单元表达建筑构配件、设备设施、材料的组合与拆分时,应满足项目的应用需求,且宜符合工程计量的需求。

【条文说明】本章主要考虑模型表达对建筑经济的影响。

4.2现浇钢筋混凝土构配件

4.2.1模型单元的连接关系宜符合下列要求:

1较高强度混凝土构配件的模型单元不应被较低强度混凝土构配件的模型单元重叠或剪切。

2优先级宜符合表4.2.1的要求,其中优先级较高的模型单元不宜被优先级较低的模型单元重叠或剪切,优先级相同的模型单元不宜重叠。

2 结构梁与结构墙的模型单元优先级在建筑经济实际应

用中还需结合工程所在地现行的工程量计算规则确定。

【条文说明】由于现行的清单计价规范中结构梁、结构墙的工程量计算规则仅规定按设计图示尺

寸以体积计算,未明确规定二者的优先级,故需按照定额计价规范中的工程量计算规则进行优先

级的排序。而各省工程量计算规则略有不同,大多数结构梁的优先级高于结构墙,故本表规定结

构梁的优先级高于结构墙。但也存在特例,比如:《北京市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预算定额》(2012)

规定:平行相交于墙的梁优先级高于墙,非平行相交于墙的梁优先级低于墙。

4.2.2现浇混凝土构件模型单元的表达,除符合本标准附录A的要求外,还应符合表4.2.2的规定:

对于构件之间的交接关系,工程计量也有相应的要求,BIM模型有必要最大程度的满足这些要求,以便提供准确的工程量。

5模型单元的编号和颜色

5.1模型单元编号规则

5.1.1模型单元编号应符合下列要求:

1模型单元编号应力求简明,且易于辨识;

2模型单元编号规则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规定及工程编号习惯;

3模型单元编号可随模型精细度逐步深入而进行扩展,但核心编号应保持一致;

4模型单元编号宜区分系统,且保持关联性。

【条文说明】在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全生命周期内,为了在三维视图状态下快速识别构件特征、

位置、连接、控制、从属关系等信息,应按照模型精细度逐级细化。按照有关交付标准和编码标

准一脉相的原则模型单元编号随模型精细度逐步深入进行扩展,其核心编号应保持不变。

5.1.2模型单元编号格式宜符合下列要求:

1宜使用汉字、英文字符、数字、下划线“_”和连字符“-”的组合;

2字段内部组合宜使用连字符“-”,字段之间宜使用下划线“_”分隔;

3各字符之间、符号之间、字符与符号之间均不宜留空格。

【条文说明】模型单元编号格式应使用较少类型的符号,以避免混乱的命名符号。

5.1.3模型单元编号宜由专业简称、模型单元简称、构件序号依次组成,由连字符“-”隔开,同时宜符合下列要求。

1模型单元编号中的专业简称宜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2模型单元编号中的模型单元简称宜符合附录B的要求。

【条文说明】模型单元实例化之后,为了能够迅速表明自身身份,编号有必要表明其所处的系统,这样有利于整个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按照建筑自身的逻辑创建和交付,各个BIM参与

方迅速并准确掌握构件的专业类别信息,对工程量统计、物资采购提供极大的便利。同时,为了

避免构件名称的冗长,编号中宜采用专业简称和模型单元简称的形式来进行命名。专业简称宜与

交付标准相统一,采用交付标准中专业简称的中文或者英文。模型单元编号可以根据工程需要进

行拓展,但其基础编号应保持统一,例如,暖通空调专业的3#排烟风机,暖(M)-排烟风机-3#,

也可根据工程需求对模型单元编号进行拓展:暖(M)-排烟风机-3#-L5(楼层信息)-O(Office

办公业态)。

专业简称既可采用中文简称也可采用英文简称,同一项目模型中所有模型单元简称宜保持简称风

格一致;

5.2模型颜色表达

5.2.1工程各参与方协同过程中,建筑信息模型应根据系统设置颜色,模型颜色设置宜符合表5.2.1的要求。

【条文说明】建筑信息模型的表达应充分考虑电子化交付和彩色表达方式,以充分发挥BIM的优势和特点。能够迅速通过色彩视觉迅速判断出建筑工程组成系统十分重要。对于工程参与方内部协同,本标准不做要求。

比较复杂,同时在设计阶段中,担负着更多的设计表达用途,如设计效果展示等,因此对于建筑

和结构构件的颜色加以规定,反而会增加设计人员负担。然而针对设备系统,颜色设置较为简单,

且依据系统区分颜色,可以有效提高识别效率。另外,本条规定着重强调消防系统,考虑到消防

系统较为重要,也是设计及审查环节的关键,同时消防系统单行颜色规定,有利于信息模型在运

维和管理方面的应用。

***正式文本无彩色示意***

5.2.2本标准中未要求的模型颜色可由项目参与方自定义,并应在《建筑信息模型执行计划》中说明定义的方法。

【条文说明】考虑到色彩表达方式多种多样,本标准要求不尽所有的应用需求,因此允许自行定

义模型颜色,但应写入《建筑信息模型执行计划》,以便模型使用者能够迅速掌握模型的表达意

图。

5.2.3同时属于两个或以上系统的模型单元,其颜色设置宜符合下列要求。

1根据项目应用需求可由项目参与方自定义,并宜在《建筑信息模型执行计划》中说明定义的方法。

2属于消防系统的模型单元,宜采用消防系统的颜色设置。

【条文说明】一般情况下,建筑工程的消防设计和审查,以及后期的管理都非常重要,因此当某

个模型元素同时属于消防系统以及其它系统,则优先采用消防系统的颜色,以保障消防系统的完

整性。

6视图表达

6.1一般规定

6.1.1二维视图应由三维模型直接生成,可根据工程应用需求增补必要的注释信息。

6.1.2三维视图应由三维模型直接生成,可根据工程应用需求增补必要的注释信息。

6.1.3三维视图可作为复杂工程节点的主要表达方式,二维视图可作为辅助表达方式。

6.1.4在同一视图中无法正确表达建筑构配件重叠关系时,宜补充局部视图。

6.2视图编号和命名

6.2.1视图编号宜符合表6.2.1的要求。

6.2.2建筑信息模型视图命名宜由视图编号、专业代码、视图名称、描述依次组成,由连字符“-”隔开,并符合下列要求:

1专业代码宜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2视图名称简要表达模型单元特征,字段内部的词组宜由连字符“-”隔开。

3描述可自定义,用于进一步说明文件中的内容。本字段可省略。

附录A几何表达精度

A.0.1场地元素的几何表达精度宜符合表A.0.1的要求。

表 A.0.1 场地元素的几何表达精度

A.0.2建筑构件元素的几何表达精度宜符合表A.0.2的要求。

表 A.0.2 建筑构件元素的几何表达精度

广州市民用建筑信息模型(BIM)设计技术规范

广州市技术规范 DB4401/T9—2018民用建筑信息模型(BIM) 设计技术规范 2018-08-20发布2018-10-01实施 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前言 根据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加快推进我市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意见的通知》(穗建技[2017]120号),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和广州市设计院会同参编单位开展了广州市《民用建筑信息模型(BIM)设计技术规范》的编制工作。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模型细度;5.方案设计阶段BIM应用;6.初步设计阶段BIM应用;7.施工图设计阶段BIM应用;8.设计阶段BIM专项应用;9.BIM协同设计;10.BIM 交付与审查;11.施工阶段BIM配合。 本标准由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由广州市设计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且本标准未涉及专利。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广州市设计院(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体育东路体育东横街3号,邮编:510620)。 本标准主编单位: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广州市设计院 本标准参编单位: 广州华森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广州大学 广州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建筑工程分公司广州市水电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广州优比建筑咨询有限公司广州永道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主要编制人员: 孙礼军马震聪杨远丰杨焰文何关培刘萍昌庞永师陈伟许锡雁许志坚 葛国富林臻哲邵泉郭向阳张华平周舜英王道初刘景矿王亦斌 主要审查人员: 令狐延赵艳文刘付钧王朔徐湛

目录 1总则 (1) 2术语 (3) 3基本规定 (4) 4模型细度 (5) 4.1一般规定 (5) 4.2方案设计阶段模型细度 (5) 4.3初步设计阶段模型细度 (5) 4.4施工图设计阶段模型细度 (7) 5方案设计阶段BIM应用 (11) 6初步设计阶段BIM应用 (12) 6.1一般规定 (12) 6.2建筑专业 (12) 6.3结构专业 (14) 6.4给排水专业 (15) 6.5暖通空调专业 (15) 6.6电气专业 (16) 7施工图设计阶段BIM应用 (17) 7.1一般规定 (17) 7.2建筑专业 (17) 7.3结构专业 (21) 7.4给排水专业 (22) 7.5暖通空调专业 (23) 7.6电气专业 (24) 8设计阶段BIM专项应用 (26) 8.1建筑性能模拟分析 (26) 8.2管线综合设计 (26)

北京市地方标准+-+民用建筑信息模型(BIM)设计基础标准(意见征集稿).pdf

北京市地方标准 《民用建筑信息模型(BIM)设计基础标准》 (征求意见稿) 2013年8月

前言 根据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标准编制计划的要求,由北京市勘察设计和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办公室、北京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清华大学等单位经广泛调查研究,以《中国建筑信息化技术发展战略研究》和《中国建筑信息模型标准框架研究(CBIMS) 》为理论基础,认真总结十一五以来北京BIM 的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和应用研究成果,并结合北京市城乡建设发展的需求,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共6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资源要求、BIM 模型深度要求、交付要求。 本标准由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归口管理,北京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信息化建设工作委员会、清华大学BIM课题组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工作,日常管理机构为北京市城乡规划标准化办公室。 为使本标准更好地适应BIM应用的需要,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发现需要修改与补充之处,请将意见与建议及时反馈至(地址:北京市二七剧场路东里新11号楼2层北段,邮政编码:100045,联系电话:68013347,邮箱:zhtfd@https://www.doczj.com/doc/2914981428.html,)。 北京市城乡规划标准化办公室联系电话: 68017520 ,邮箱:bjbb3000@163. com。 主编单位:北京市勘察设计和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办公室 北京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 参编单位:清华大学BIM课题组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悉地(北京)国际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住宅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

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制图标准

目次 1总则 (2) 2术语 (3) 3建筑信息模型的表达 (4) 3.1一般规定 (4) 3.2几何表达精度 (4) 3.3模型单元信息交换模板 (5) 3.4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构配件模型单元 (5) 3.5钢结构模型单元 (5) 4三维模型工程计量要求 (7) 4.1一般规定 (7) 4.2现浇钢筋混凝土构配件 (7) 5模型单元的编号和颜色 (9) 5.1模型单元编号规则 (9) 5.2模型颜色表达 (9) 6视图表达 (12) 6.1一般规定 (12) 6.2视图编号和命名 (12) 附录A几何表达精度 (13) 附录B常见模型单元简称 (27) 附录C常见元素的信息交换模板的部分属性名称位置及表达格式 (32) 本标准用词说明 (181) 引用标准名录 (182)

1总则 1.0.1为了统一建筑信息模型的表达,保证表达质量,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协调工程各参与方识别设计信息的方式,适应工程建设的需要,特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工程设计过程中建筑信息模型的建立、传递和使用,各专业之间的协同,工程设计各参与方的协作等过程。 1.0.3本标准适用的建筑工程范围是各类民用建筑物、构筑物及通用工业类和基础设施类建筑物、构筑物等。 1.0.4建筑信息模型的表达,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表达方式presentation methods 建筑信息模型交付物在视觉上呈现的方法。 2.0.2模型单元model unit 建筑信息模型中,承载建筑信息的实体及其相关属性的集合,是信息输入、交付和管理的基本对象。模型单元由实体和属性组成。 2.0.3体量mass 粗略表示建(构)筑物或构配件空间形状和大小的几何形体组合。 2.0.4空间占位space occupation 建(构)筑物或构配件在空间上各方向占用的最大程度。 2.0.5图元几何细度form tolerances 模型图元与所表达的实际建(构)筑物或构配件在形状差别上的允许偏差。 2.0.6模型工程计量model engineering measurement 根据建筑信息模型对工程量做出统计,并以相应的计量单位表述。 2.0.7视图view 表达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各类信息的可视化页面。

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

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 2015-07-04 来源:山西建筑业微信点击:11 次 为贯彻《关于印发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的通知》(建质[2011]67号)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建市[2014]92号)的有关工作部署,现就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以下简称BIM)的应用提出以下意见。 一、BIM在建筑领域应用的重要意义 BIM是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维模型信息集成技术,是对建筑工程物理特征和功能特性信息的数字化承载和可视化表达。 BIM能够应用于工程项目规划、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各阶段实现建筑全生命期各参与方在同一多维建筑信息模型基础上的数据共享,为产业链贯通、工业化建造和繁荣建筑创作提供技术保障;支持对工程环境、能耗、经济、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分析、检查和模拟,为项目全过程的方案优化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支持各专业协同工作、项目的虚拟建造和精细化管理,为建筑业的提质增效、节能环保创造条件。 信息化是建筑产业现代化的主要特征之一BIM应用作为建筑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极大地促进建筑领域生产方式的变革。 目前,BIM在建筑领域的推广应用还存在着政策法规和标准不完善、发展不平衡、本土应用软件不成熟、技术人才不足等问题,有必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推进BIM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工程建设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为依据,坚持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相结合,在建筑领域普及和深化BIM应用,提高工程项目全生命期各参与方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保障工程建设优质、安全、环保、节能。 (二)基本原则。 1.企业主导,需求牵引。发挥企业在BIM应用中的主体作用,聚焦于工程项目全生命期内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通过BIM应用,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和综合效益。 2.行业服务,创新驱动。发挥行业协会、学会组织优势,自主创新与引进集成创新并重,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BIM应用软件,建立BIM数据库及信息平台,培养研发和应用人才队伍。 3.政策引导,示范推动。发挥政府在产业政策上的引领作用,研究出台推动BIM应用的政策措施和技术标准。坚持试点示范和普及应用相结合,培育龙头企业,总结成功经验,带动全行业的BIM应用。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末,建筑行业甲级勘察、设计单位以及特级、一级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掌握并实现BIM与企业管理系统和其他信息技术的一体化集成应用。 到2020年末,以下新立项项目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中,集成应用BIM的项目比率达到90%:以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大中型建筑;申报绿色建筑的公共建筑和绿色生态示范小区。 四、工作重点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BIM应用配套激励政策和措施,扶持和推进相关单位开展BIM的研发和集成应用,研究适合BIM应用的质量监管和档案管理模式。 有关单位和企业要根据实际需求制定BIM应用发展规划、分阶段目标和实施方案,合理配置BIM应用所需的软硬件。改进传统项目管理方法,建立适合BIM应用的工程管理模式。

各地建筑信息模型收费标准汇总

各地BIM收费标准汇总 一、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文件 关于本市保障性住房项目实施BIM应用以及BIM服务定价的最新通知 备注:标准建筑面积小于10万平方米的项目按照10万平方米计算,建筑面积大于30万平方米的按照30万平方米计算。 二、广东省城乡和建设厅文件 关于征求《广东省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费的指导标准》意见函

注:费用基价是基于全阶段、全专业应用的标准;部分专业采用BIM技术时,基价以所应用专业的造价作为计费基数。 说明: (1)全阶段应用时,调整系数A取值为1; (2)非全阶段整体运用,仅为单阶段应用时,按上表系数进行调整; (3)当连续的两阶段应用时,按两个阶段的独立应用调整系数之和的90%计算; (4)当连续的三阶段应用时,按三个阶段的独立应用调整系数之和的80%计算。

说明: (1)全专业应用时,调整系数B取值为1; (2)非所有专业整体运用,仅为部分专业应用时,按上表系数进行调整。 三、浙江省BIM应用费用计价参考依据 2017年9月,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出台《浙江省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推广应用费用计价参考依据》,根据项目类型、模型深度及应用等级设置了收费标准。 附件2:民用建筑工程(新建项目)BIM技术应用费用计价参考表 单位:元/m2(按建筑面积计取) 注:LOD— 100概念化,等同于概念设计;? LOD 200—近似构件(方案及扩初),等同于方案设计或扩初设计;

LOD 300—精确构件(施工图及深化施工图),等同于传统施工图和深化施工图层次。此模型已经能很好地用于成本估算以及施工协调包括碰撞检查,施工进度计划以及可视化。LOD300模型应当包括业主在BIM提交标准里规定的构件属性和参数等信息。 LOD 400—加工,此阶段的模型被认为可以用于模型单元的加工和安装。此模型更多的被专门的承包商和制造商用于加工和制造项目的构件包括水电暖系统。

国标《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主要技术内容

《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是我国第一部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工程建设标准,提出了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基本要求,是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基础标准,可作为我国建筑信息模型应用及相关标准研究和编制的依据。本篇,将对《标准》的编制背景、编制过程、主要技术内容以及国际BIM标准进行系统介绍。 一、编制背景 2011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加快建筑信息模型(BIM)、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等新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并特别要求“完善建筑业行业与企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和相关的信息化标准”。 我国已在2010年将BIM的国际标准之一ISO/PAS 16739: 2005《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 Release 2x, Platform

Specification (IFC2x Platform)》等同采用为国家标准GB/T 25507-2010《工业基础类平台规范》。但我国的BIM应用工程建设标准仍属空白,无法为我国建筑工程建设各阶段BIM技术的应用实践及发展提供技术指导和规范。2012年1月17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2012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编制计划》(建标[2012]5号),国家标准《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列入制订计划,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进行编制。 二、编制过程 2012年3月28日,《标准》编制组成立会召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技术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关领导以及《标准》编制组成员出席了会议。《标准》编制组组长黄强研究员作《中国BIM标准发展战略与实施研究框架》专题报告。编制组成员讨论了《标准》编制大纲(草案)和拟研究的课题内容。会议确定了BIM技术与我国的建筑工程应用软件紧密结合的P-BIM路线,以及以既有产品成果为依托、实现上下游数据贯通、达到数据完备性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以三维空间数据及图形的BIM发展、具有可拓展性和前瞻性,统一数据库的存储和获取、考虑数据安全机制等技术要求。《标准》编制大纲也确定了明确对象、掌握深度,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做好课题研究、研发配套软件等三点编制原则。 会后,由《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发起成立的“中国BIM发展联盟”(已于2013年由国家科学技术部确定为国家产业

各地建筑信息模型BIM收费标准汇总

各地建筑信息模型B I M 收费标准汇总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备注:标准建筑面积小于10万平方米的项目按照10万平方米计算,建筑面积大

注:费用基价是基于全阶段、全专业应用的标准;部分专业采用BIM技术时,基价以所应用专业的造价作为计费基数。 说明: (1)全阶段应用时,调整系数A取值为1; (2)非全阶段整体运用,仅为单阶段应用时,按上表系数进行调整; (3)当连续的两阶段应用时,按两个阶段的独立应用调整系数之和的90%计算;(4)当连续的三阶段应用时,按三个阶段的独立应用调整系数之和的80%计算。

三、浙江省BIM应用费用计价参考依据 2017年9月,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出台《浙江省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推广应用费用计价参考依据》,根据项目类型、模型深度及应用等级设置了收费标准。 附件2:民用建筑工程(新建项目)BIM技术应用费用计价参考表

单位:元/m2(按建筑面积计取) 注:LOD— 100概念化,等同于概念设计;? LOD 200—近似构件(方案及扩初),等同于方案设计或扩初设计; LOD 300—精确构件(施工图及深化施工图),等同于传统施工图和深化施工图层次。此模型已经能很好地用于成本估算以及施工协调包括碰撞检查,施工进度计划以及可视化。LOD300模型应当包括业主在BIM提交标准里规定的构件属性和参数等信息。 LOD 400—加工,此阶段的模型被认为可以用于模型单元的加工和安装。此模型更多的被专门的承包商和制造商用于加工和制造项目的构件包括水电暖系统。

BIM建筑信息模型建模标准总结

建筑信息模型(BIM) 建模标准

一、总则 1.1目标 建立统一的建筑信息模型(BIM)建模标准,使得项目交付的BIM 模型成果更加完善、准确。 1.2建模依据 1.根据客户单位提供的通过审核的有效图纸为数据来源进行建模。 2.以国家规范和标准图集为基础进行建模。 3.以设计变更为依据进行模型更新。 二、建模标准 2.1 一般规定 1. 建模应如实反映设计意图,做到能够统计且单位数量一致,并随建模深度达到相应深度下的详细程度要求。 2.单个工程项目的多个模型文件应有统一的基准点(建筑、结构、机电专业模型采用同一个轴网文件,保证模型整合时能够对齐、对正。) 3.模型长度单位为公制单位毫米,模型标高单位为米。 2.2命名规则 本节规定了建筑信息模型(BIM)建模中的项目文件夹、模型文

件、工作集、构件及视图的命名规则。 2.2.1项目文件夹命名 (暂缺) 2.2.2 Revit模型文件命名 (1)模型文件储存位置 Revit项目数据集中保存在中央服务器上,采用Revit中心文件,只有“本地副本”才存放在本地硬盘上。 (2)模型文件命名 省份、城市简称-项目简称-区域-专业代码 例如:CS-PYXXKJ-A-JD,表示湖南长沙普越信息科技A区机电模型。(无时间戳的模型默认为最新模型) 如有多个版本,在上述命名格式后加日期后缀“-YYYYMMDD”并附带版本内容描述“(XXXXXXXX)” 例如:CS-PYXXKJ-A-JD-20180515(施工图成果文件),表示湖南长沙普越信息科技A区机电模型20180515施工图成果文件。 各专业代码如下表所示:

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

1.0.1为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规范和指导建筑信息模型在施工阶段的应用,提高建筑信息化水平,提高信息应用效率,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施工阶段建筑信息模型的创建、使用和管理。1.0.3施工阶段建筑信息模型的创建、使用和管理,除应符合本标准外,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2.2.0.1建筑信息建模(BIM)是基于建筑项目和设施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数字表达而设计、施工和运行过程和结果的总称。缩写。2.0.2双单元是双单元的基本单元。称为模型元素。2.0.3模型精细度(LOD)的发展水平、模型元素的组织以及几何和非几何信息的详细程度。2.0.4建筑信息模型Bimin建设阶段。它被称为建筑BIM。 3.3基本规定3.1 1一般规定3.1.1施工Bim的应用目的和范围应根据工程特点、合同要求和项目相关方的Bim应用水平综合确定。3.1.2施工BIM的应用应覆盖整个施工过程,包括深化设计、施工实施、竣工验收等,也可根据工程实际需要应用于某些环节或任务。 3.1.3施工应提前制定BIM应用计划,并按计划进行BIM应用过程管理。3.1.4施工图的绘制应以施工图设计模型或施工图等现有工程文件为基础。3.1.5采用BIM时,项目各方应采取协商一致等措施,确定数据共享方式和建设模式,并共同努力。3.1.6项目各方应根据BIM的

应用目标和范围,选择具有相应功能的BIM软件。3.1.7 BIM软件应具有以下基本功能:1。模型输入输出。2个模型浏览或漫游;3个模型信息处理;4个相应的专业应用;5个应用结果处理和输出;6个支持开放式数据交换标准。3.1.8 BIM软件应具有与物联网、移动通信、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集成或集成的能力。3.2 22施工BIM应用计划3.2.1施工BIM应用计划应与总体计划一致。3.2.2bim应用计划应明确以下内容:1bim应用目标;2bim应用范围和内容;人员组织结构及相应职责;4bim应用流程;5模型创建、使用和管理要求;6信息交流要求;7模型质量控制和信息安全要求;8进度和应用结果要求;9基本软硬件条件。3.2.3 bim应用程序的编制应分为两个层次:总体层和子层。整个过程应描述不同BIM应用、信息交换要求和责任实体之间的逻辑关系。子过程应描述详细的工作顺序、参考资料、信息交换要求和每个任务的负责人。3.2.4制定BIM应用计划可采取以下步骤:1。确定BIM应用的范围和内容。以BIM应用流程图的形式定义BIM应用流程图;3。明确BIM应用过程中的信息交换要求。确定BIM应用的基本条件,包括通信通道、技术和质量保证措施。3.2.5施工BIM 应用的策划和调整应分发给项目参与各方。项目干系人应将BIM应用纳入工作计划。3.3.3 3

湘建价〔2018〕237号附件湖南省建设项目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服务计费参考依据(试行)

附件: 湖南省建设项目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服务计费参考依据(试行)

前言 根据“湖南省城乡建设领域BIM技术应用“‘十三五’ ”发展规划”要求,以及省内BIM技术服务的需要,湖南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会同有关单位制定了《湖南省建设项目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服务计费参考依据》(以下简称“BIM计费参考依据”)的编制工作方案。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 收集和分析整理了省内外BIM相关技术服务的案例和数据,参考省内外的相关标准和技术指南,并 认真讨论和修改,完成了BIM 计费参考依据的编制工作。 BIM计费参考依据包括:总则、术语、建设项目BIM技术服务计费指标(以下简称“ BIM计费指标”)、建设项目分项BIM技术服务计费标准(以下简称“BIM计费标准”)、附录。 BIM BIM 计费参考依据仅作为湖南省内建设项目BIM 技术服务费的计费参考依据。 计费参考依据由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湖南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负责解 释具体内容。 主编单位:湖南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 参编单位: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编制人员:谢小成王健曹前彭根良徐建辉贺源陈果刘小卫龙泽宙李淼刘昊汪皓张涵

目录 1总则 (1) 2术语 (2) 3建设项目 BIM 技术服务计费指标 (3) 3.1概述 (3) 3.2工业、民用建筑项目BIM 技术服务计费指标 (3) 3.3市政基础设施项目BIM 技术服务计费指标 (4) 3.4其他说明 (4) 4建设项目分项 BIM 技术服务计费标准 (5) 4.1概述 (5) 4.2工业、民用建筑项目分项BIM 技术服务计费标准 (5) 4.3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分项BIM 技术服务计费标准 (6) 4.4其他说明 (7) 附录 A工业、民用建筑项目案例 (9) A.1项目概况 (9) A.2BIM 技术服务费计算解析 (9) A.3分项 BIM 技术服务费计算解析 (9) 附录 B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案例 (11) B.1项目概况 (11) B.2BIM 技术服务费计算解析 (11) B.3分项 BIM 技术服务费计算解析 (11) 13参考规范标准 .......................................................................................................................................

BIM(建筑信息模型)建模师考试题库.docx

BIM 建模师 BIM 建模师 -判断题练习 问题 1:Revit2018 中可链接 NWC、NWF、NWD 格式文件() 选项: 0-正确 1-错误 答案: 1 问题 2:对 Revit 中链接的协调模型如不再需要可以删除() 选项: 0-正确 1-错误 答案: 0 问题 3:通过传递项目标准可以将项目中的族用于其他项目() 选项: 0-正确 1-错误 答案: 0 问题 4:删除坡道时,与坡道一起生成的扶手将直接被一起删除() 选项: 0-正确 1-错误 答案: 1 问题 5:墙的面层厚度必须大于0() 选项: 0-正确 1-错误 答案: 0 问题 6:如果在三维视图中对建筑构件的材质进行标记,需要先锁定视图() 选项: 0-正确 1-错误 答案: 0

问题 7:建设项目进行 BIM 应用实施之前, BIM 规划团队首先确定项目目标() 选项: 0-正确 1-错误 答案: 0 问题 8:在建模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按键盘上的“F2呼”出帮助菜单() 选项: 0-正确 1-错误 答案: 1 问题 9:利用 BIM 模型可直接输出各种图纸,快捷准确,直接出图,极大 的提高了设计效率。 选项: 0-正确 1-错误 答案: 0 问题 10:柱命令快捷键为“CL(”) 选项: 0-正确 1-错误 答案: 0 问题 11:BIM1.5 模式的工作人员是全专业设计师() 选项: 0-正确 1-错误 答案: 1 问题 12:BIM2.0 模式下,翻模非专业人员必不可少() 选项: 0-正确 1-错误 答案: 1 问题 13:轴网在平面立面都能看到,但是立面中的轴网代表的是轴网的影响范围()选项: 0-正确 1-错误

2015住建部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

2015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 河北小羊上山BIM中心供稿: 为贯彻《关于印发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的通知》(建质[2011]67号)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建市[2014]92号)的有关工作部署,现就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以下简称BIM)的应用提出以下意见。 一、BIM在建筑领域应用的重要意义 BIM是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维模型信息集成技术,是对建筑工程物理特征和功能特性信息的数字化承载和可视化表达。 BIM能够应用于工程项目规划、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各阶段,实现建筑全生命期各参与方在同一多维建筑信息模型基础上的数据共享,为产业链贯通、工业化建造和繁荣建筑创作提供技术保障;支持对工程环境、能耗、经济、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分析、检查和模拟,为项目全过程的方案优化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支持各专业协同工作、项目的虚拟建造和精细化管理,为建筑业的提质增效、节能环保创造条件。 信息化是建筑产业现代化的主要特征之一,BIM应用作为建筑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极大地促进建筑领域生产方式的变革。

目前,BIM在建筑领域的推广应用还存在着政策法规和标准不完善、发展不平衡、本土应用软件不成熟、技术人才不足等问题,有必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推进BIM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工程建设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为依据,坚持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相结合,在建筑领域普及和深化BIM应用,提高工程项目全生命期各参与方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保障工程建设优质、安全、环保、节能。 (二)基本原则。 1.企业主导,需求牵引。发挥企业在BIM应用中的主体作用,聚焦于工程项目全生命期内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通过BIM 应用,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和综合效益。 2.行业服务,创新驱动。发挥行业协会、学会组织优势,自主创新与引进集成创新并重,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BIM应用软件,建立BIM数据库及信息平台,培养研发和应用人才队伍。 3.政策引导,示范推动。发挥政府在产业政策上的引领作用,研究出台推动BIM应用的政策措施和技术标准。坚持试点示范和普及应用相结合,培育龙头企业,总结成功经验,带动全行业的BIM应用。 三、发展目标

BIM建筑信息模型全国政策汇总(2015年_2018年)

全国BIM建筑信息模式各地政策汇总 BIM的推广应用最近真是如火如荼,上海2016年9月2日出台了新政策:应用BIM的项目最高可获得500万政府补贴!而且,从2016年10月1日起,有六类项目强制应用BIM技术,到了2017年10月1日,上海要求规模以上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资的工程项目全部应用bim技术,自从2014年7月1日,住建部释放出“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等信息技术在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全过程的应用”的信号后,各个省市都纷纷开始重视BIM,分别发布各项指导意见与实施办法,让人有点眼花缭乱。我们现在就找部分省市的BIM政策来看看哪各地方的政策比较给力。 一、住建部《关于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发布时间:2014 年7月 重点摘要:提升建筑业技术能力。完善以工法和专有技术成果、试点示范工程为抓手的技术转移与推广机制,依法保护知识产权。积极推动以节能环保为特征的绿色建造技术的应用。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等信息技术在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全过程的应用,提高综合效益。推广建筑工程减隔震技术。探索开展白图替代蓝图、数字化审图等工作。建立技术研究应用与标准制定有效衔接的机制,促进建筑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大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推动建筑领域国际技术交流合作。

二、住建部《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发布时间:2015 年6月 重点摘要:到2020年末,建筑行业甲级勘察、设计单位以及特级、一级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掌握并实现BIM与企业管理系统和其他信息技术的一体化集成应用。到2020年末,以下新立项项目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中,集成应用BIM的项目比率达到90%:以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大中型建筑;申报绿色建筑的公共建筑和绿色生态示范小区。 要求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制定BIM应用配套激励政策和措施;有关单位和企业制定BIM应用发展规划、分阶段目标和实施方案,合理配置BIM应用所需的软硬件。对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企业、工程总承包企业、运营维护单位提出具体要求,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立企业和人员的BIM应用水平考核评价机制。 三、住建部《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发布时间:2016 年8月 重点摘要:全面提高建筑业信息化,增强BIM、大数据、智能化、移动通讯、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集成应用能力,建筑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初步建成一体化行业监管和服务平台。 1、在工程项目设计中,普及应用BIM进行设计方案的性能和功能模拟分析、优化、绘图、审查,以及成果交付和可视化沟通,提高设计质量。 2、完善知识库,实现知识的共享。 3、广泛使用无线网络及移动终端,实现项目现场与企业管理的互

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制图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J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P JGJ/T -20XX 备案号:J -20XX 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制图标准 Presentation standard for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征求意见稿) 20XX --发布20XX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制图标准(征求意见稿) Presentation standard for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JGJ/T -20XX J -20XX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0XX 年月日 *********出版社 20XX 北京

前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5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4]189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则;2. 术语;3. 建筑信息模型的表达;4. 三维模型计量要求; 5. 视图表达。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9号主语国际2号楼,邮编:100048)。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编单位: 本标准参加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

城市轨道交通建筑信息模型(BIM)建模与交付标准

广东省标准 DBJXX—XX—2016 城市轨道交通建筑信息模型(BIM)建模与 交付标准 Standard for BIM Modeling and Delivery of Urban Rail Transit (征求意见稿) 2016 年12 月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发布2015 年度城市轨道交通领域BIM 技术 标准制订计划的通知》(粤建科函〔2015 〕2585 号)的要求,由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完成。 本标准编制过程中,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吸取省内有关单位和专家意见,并参考国内外有关标准,制定了本标准。 本标准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一般规定、主要内容及附录等。本标准由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解释。 本标准的编制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及主要审查人: 编制单位: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轨道交通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佛山市铁路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东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 上海建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广州擎云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刘光武、张志良、俞军燕、宁穗智、欧阳开、邹东、姚世峰、王建、朱士友、王玮、刘铁民、张芃、何佳嘉、曾剑云、张锐、孙有恒、陈德智、陆鑫、曾莎洁、王静、吴巍霖、杨国龙、黄伟江、梁江滨、裴行凯、马竞、程骁、张淙、潘继灏、戴伟骏、石惠慧、陈湘生、张中安、刘树亚、王洪东、滕君祥、黄惠群、陈广浩、朱建峰、王华川、廖振宇、陆永芳、林楚斌、陈虹、卢广志、洪学钳 主要审查人:待定 目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