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头痛疾病护理常规

头痛疾病护理常规

头痛疾病护理常规

头痛疾病护理常规

1.寻找病因,根据病因给予不同护理。

2.减轻或终止头痛发作的症状。

3.预防头痛的复发,帮助病人消除发作因素。

4.头痛发作时,应观察头痛的性质、程度、部位、时间性、诱因及其他伴随症状。5.头痛剧烈,应卧床休息,观察血压变化。

6.头痛患者不要吸烟和喝酒。

7.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重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8.做好心理护理,避免不良心理因素而加重病情。

中医外科护理学常规(常见病)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外科 胁痛 一、定义:胁痛是指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也是临床上比较多见的一种自觉症状。 二、临床表现 1.肝郁气滞 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甚则引起胸背肩臂,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胸闷腹胀,嗳气频作,得嗳气而胀痛稍舒,纳少口苦,舌苔薄白,脉弦。 2.肝郁脾虚 胁肋胀痛,精神抑郁或性情急躁,面色萎黄,大便溏薄,纳食减少,身困乏力,口淡乏味,脘腹痞胀,苔白,脉弦。 3.肝胆湿热 胁胁肋胀痛或灼热疼痛,口苦口黏,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小便黄赤,大便不爽,或兼有身热恶寒,身目发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4、瘀血阻络 胁肋刺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入夜痛甚,胁肋下或见有癥块面色晦暗,舌质紫暗,脉沉弦。 5、肝阴不足 胁肋隐痛,悠悠不侏,遇劳加重,口干咽燥,心中烦热,头晕目

眩,或两目干涩,舌红少苔,脉细弦而数。 三、一般护理 1、按痛证的一般护理常规。 2、卧床休息,病室宜安静,病情缓解后可逐渐恢复正常活动。 3、(1)密切观察胁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因以及伴随症状以辨别实证和虚证。如胀痛且痛无定处,多属气滞;刺痛剧有定处,多属血瘀;隐痛不已,多属肝阴不足;阵发性绞痛,多为胆石症状。 (2)观察体温、肤色等变化,若寒战高热,上腹剧痛,腹肌紧张,呈板状腹,呕吐,便秘等症,提示可能有胆囊化脓、穿孔等并发症,立即报告医生,做好抢救或手术前准备工作。 四、临证护理 1、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或十宣放血;湿热重者遵医嘱针刺胆俞、阳陵泉、阴陵泉、三阴交。 2、疼痛重者可叩捶胆俞和肝俞;或吴茱萸、食盐各适量,炒热熨胁痛区,用于气郁胁痛。 3、黄疸复者遵医嘱针刺至阳、腕骨、阴陵泉;或耳穴压籽肝、胆十二指肠、神门等穴或给予茵陈、虎杖煎汤代茶饮。 4、大便燥结可用大黄汤灌肠。 5、呕吐重者遵医嘱针刺内关、中脘、足三里;或药物穴位注射。 6、胁痛伴恶寒发热或厥脱者应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复感风寒邪。

眩晕头晕的护理措施

眩晕—头晕头痛护理措施 1.发作时护理: 眩晕发作时嘱患者卧床休息,闭目养神,改变体位时动作宜缓慢。必要时加测血压,遵医嘱给予降压药物,氧气吸入。加强巡视,发现眩晕伴有呕吐、头痛剧烈、肢体发麻、血压持续上升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做好护理记录。 2.病情观察: 定时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监测血压变化情况。密切观察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性质、伴随症状、诱发因素以及脉象等情况。观察有无肢麻、言语不利等中风症状。 3.环境和起居护理: ①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噪音和强光刺激,减少陪护,限制探视。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无异味。护理人员操作应相对集中,动作轻巧,防止过多干扰病人。 ②床铺平稳,避免他人碰撞晃动。物品放置伸手可及处,避免取物时坠床或跌倒。保持地面干燥、无障碍物,防止滑倒或绊倒。卫生间地面设置防滑设施,并设置扶手和呼叫器。 ③头晕头痛时嘱患者注意卧床休息并抬高床头,尽量减少头部旋转动作,特别不宜突然猛转头,或突然、剧烈体位改变,防止眩晕加重或昏扑。上厕所或外出时需有人陪伴,头晕严重者应协助其在床上大小便。 ④养成按时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屏气用力排便,必

要时遵医嘱给予缓泻剂。 ⑤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病情缓解后可适当运动,指导患者要根竞技性和力量型运动。 ⑥告知患者外出不宜乘坐高速车、船,避免登高。 ⑦眩晕由颈椎病引起者,睡眠时要选用合适枕头,避免长期低头据年龄及血压水平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运动强度、时间、频率以不出现不适反应为度,避免工作,要注意保暖。 4.情志护理: 关心体贴患者,使其心情舒畅。肝阳上亢,情绪易激动者,指导其通过听音乐、与他人沟通等方式转移注意力,减少不良情绪刺激,并指导患者掌握自我调控方法。对眩晕较重、心烦、焦虑者,可通过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和治疗成功经验增强其信心。 5.饮食护理: 饮食以清淡,低盐低脂饮食,增加粗纤维素食物摄入,防止暴饮暴食,忌肥甘厚味,戒烟酒。控制体重,控制总热量摄入。做好辩证施膳。 6.用药护理: ①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药物,强调长期药物治疗的重要性,用降压药使血压降至正常水平后应继续服用维持量,以保持血压相对稳定,对无症状者更应强调。 ②告知患者有关降压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作用及不良反应,并提供书面材料。

头痛的中医护理常规

头痛的中医护理常规 【概说】 头痛是由于外感内伤,脏腑功能失常,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既可单独出现,亦可并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中。病位在脑,与肝、脾、肾三脏有关,分为外感、内伤两类。外感头痛以实证居多,内伤头痛则以虚证、虚实夹杂和本虚标实为主。现代医学中的血管神经性头痛、神经官能症、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鼻窦炎、脑外伤后遗症等以头痛为主症,均可参照本证辩证施护。 【辩证施护】 (一)外感头痛 1、风寒头痛 (1)临床表现:头痛时作,痛连项背,起病较急,恶风畏寒,遇风加重,苔薄白,脉浮。 (2)调护原则:疏风散寒。 (3)调护方法: 1)药物调护:川芎茶调散,轻煎热服,并饮热粥和加衣盖被,以助药力。 2)针灸调护:选取上星、头维、太阳、百汇、风门、风府、外关、列缺等穴,毫针刺用泻法。 3)饮食调护:饮食宜辛温,多食葱、姜、芫荽、豆豉等;忌生冷瓜果。可用防风粥:防风10g,葱白、粳米适量,煮粥服食。 2、风热头痛 (1)临床表现:头痛而胀,甚至头痛如裂,遇凉减轻,得温加重,发热恶风,面红口渴,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象浮数。 (2)调护方法: 1)药物调护:芎芷石膏汤加减,稍凉服用。 2)针灸调护:同风寒头痛。 3)饮食调护:饮食宜清淡、易于消化,多食苦瓜、黄瓜、冬瓜、菊花、竹笋等;忌辛辣、油腻、甘肥之品。可用葛根粉粥:葛根30g,粳米适量,煮粥服食。 3、风湿头痛 (1)临床表现:头痛如裹,昏胀沉重,纳呆胸闷,肢体困重,小便不利,苔白腻,脉濡。 (2)调护方法: 1)药物调护:羌活胜湿汤加减,温服。 2)针灸调护:选取太阳、头维、百会、风池、列缺、合谷等穴,毫针刺用补泻兼施法。 3)饮食调护: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生冷、油腻、甘肥之品。可用荷叶、藿香、佩兰等水煎代茶饮。 (二)内伤头痛 1、肝阳头痛 (1)临床表现:头胀头痛,眩晕耳鸣,失眠多梦,心烦易怒,或胁痛口苦,面红耳赤,苔薄黄,脉弦有力。 (2)调护原则:平肝潜阳。 (3)调护方法:

脑出血的护理常规

脑出血的护理 一、概念 脑出血也称脑溢血是指脑实质内血管破裂,血液溢出。 二、护理问题 1、疼痛与颅压增高有关 2、生活自理能力缺陷与限制活动卧床休息有关 3、躯体移动障碍与偏瘫有关 4、语言沟通障碍与失语有关 5、便秘与长期卧床、肠蠕动减慢有关 6、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偏瘫、感觉障碍、尿失禁有关 7、清理呼吸道无效与肺部感染长期卧床、昏迷有关 8、有误吸的危险与昏迷有关 9、营养失调:低天机体需要量与天咽困难、昏迷有关 三、护理措施 1、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2~3周,避免一切可能使患者血压和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包括移动头部、用力大便、情绪激动等。有精神症状如躁动时,加床栏。 2、给予低盐、低脂、低胆同醇、丰富维生索及易消化饮食。发生应激性溃疡者应禁食。有意识障碍及乔咽障碍者予以鼻饲流质。 3、根据医嘱治疗和观察药物疗效。静脉滴注20%f甘露醇时,应防止药物外渗,保证脱水效果,做到每次在30分钟内快速滴完,并观察尿量,如4小时内尿量<200ml应慎用或停用。 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再出血、消化道出Jf|L、脑疝等并发症。及时测量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神志、瞳孔变化,监测尿量和水、电解质变化。如出现头痛、呕吐、视神经盘水肿、血压升高、神志障碍加深、脉搏变慢、呼吸不规则等,应警惕脑疝形成。若患者出现呃逆、腹部饱胀、胃液呈咖啡色或解黑色大便,提示消化道出血,应立即通知医师及时给予止血药物。 5、保持呼吸道通畅,神志不清者头偏向一侧,勤吸痰,防异物及痰液堵塞。定时翻身拍背,预防吸人性肺炎和肺不张。

6、对于拟手术治疗者,协助做好手术准备。 7、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置和预防压疮护理,尽早进行肢体功能和语言康复训练。 8、给予心理安抚和支持,鼓励积极治疗。 四、健康指导 1、坚持低盐、低脂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戒烟酒,忌暴饮暴食,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突然用力过度等不良刺激,预防再出血。 2、遵医嘱服药,控制血压、血脂等。高血压者不应自行增减或停用降压药。 3、指导肢体功能瘫痪者尽早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

腹痛中医护理常规

腹痛中医护理常规 1.按痛症一般护理常规。 (1)病室整洁、安静、空气流通、温度适中。 (2)伴有发热、急腹症、出血时,应绝对卧床休息。 (3)治疗、护理操作时动作轻柔、准确、以免加重疼痛。 (4)疼痛未明确诊断时,尤其是腹痛者,禁用或慎用麻醉止痛剂。 (5)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发作时间、诱因与气候、饮食、情志、劳倦的关系。观察呕吐物、二便及伴随的症状、药物疗效、毒副反应并应详细记录。 (6)饮食宜清淡素食及瘦肉类、蛋类等营养丰富食物。热证忌辛辣烟酒;头痛、心痛、胸胁痛忌肥厚油腻饮食;腹痛未明确诊断时应禁食。 (7)稳定患者情绪,解除思想顾虑。尽快地为患者实施恰当的处理,减轻患者的疼痛,取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产生安全感,自觉的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8)汤药一般宜温服,中西成药宜坐起服,使药物尽快溶解、发挥药效。 2.观察腹部三大症候群(腹膜刺激症、肠梗阻症、腹腔内出血),如有发生应立 即报告医师。 3.临证(症)施护: (1)按按外科有痛症应急处理。 (2)虚寒型腹痛,腹痛遇寒则发,宜保暖避寒,腹部可用腹带或置热水袋,忌生冷饮食。 (3)腹内有痈脓者,取半坐位,以防毒邪上壅。 (4)腹痛剧烈者,可遵医嘱针刺中脘、内关、天枢、三阴交、足三里等穴;寒症可艾灸神阙、关元、中极,内服生姜糖水或用莱服子、生姜葱炒热慰腹部。 (5)腹胀痛者可耳穴埋籽大肠、小肠、交感穴,或针刺气海、足三里穴,也可行肛管排气。 (6)腹痛伴大便秘结者,遵医嘱给大黄30g煎水保留灌肠,或用番泻叶泡水代茶饮。 4.安慰体贴患者,避免精神刺激,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烦躁、恼怒不安等不 良情绪,积极配合查体和治疗。 5.饮食有节、宜清淡,勿恣饮酒浆、肥腻辛辣。急性腹痛未明确诊断时应禁食。 6.做好卫生宣教:养成饮食有节,温寒适宜的良好习惯。避免腹部受凉,注意 饮食卫生,保持情绪稳定。 酒精中毒的中医护理常规 一.按急症一般护理常规。 二.按中毒的程度和临床表现分别安置抢救室、监护室或观察室,实施相应有效 的急救措施。

普外科常见疾病中医护理常规讲课讲稿

中医外科护理常规目录 肠痈 肠梗阻 胁痛 狐疝 痈 丹毒 乳痈 乳岩 石瘿 肠痈 一、疾病名称:因饮食不节、湿热内阻,使败血浊气雍遏于阑门所致。以转移性右下肠痈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肠。 二、临床表现 1、气滞血瘀:身热不高,腹痛隐隐,持续不休或阵发性加重,,且多位于右下腹,或可 触及包快,脉弦或细,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腻。 2、湿热雍积:身热口渴,腹痛明显,恶心呕吐,大便秘结或泄泻,小便短赤,脉弦数 或滑数,舌质红,苔薄黄或白腻。 3、热毒炽盛:高热口干渴,腹硬满剧痛,面红目赤,口焦唇裂,大便干结,小便短赤, 脉弦滑数,或洪大,舌质干红或绛,苔黄燥或起芒刺。 三、临证施护 1、腹痛时,可遵医嘱针刺足三里,阑尾,天枢等穴。

2、呕吐的病人在服用中药制剂前,可在舌根滴数滴鲜姜汁以减轻症状。 3、腹胀明显可用中药贴膏温熨脐部,或艾灸上巨虚、足三里等穴。 4、腹胀呕恶严重可针刺内关、中脘、足三里等穴,无效时行胃肠减压。 5、体温过高者或出现高热烦躁时,可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给予穴位注射。 6、便秘时,可给予开塞露。 7、早期下床活动,轻症病人手术当日及可下床活动,重症者应鼓励床上多翻身、进行肢体活动,病情稳定后及早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防止肠粘连。 8、术后予耳穴压豆(交感、神门、皮质下、大肠、小肠、胆穴)以促进肠蠕动。 四、饮食护理 1.饮食的原则是逐步过渡,以清淡易消化为宜。肛门排气后酌情给予清淡易消化的少量流质饮食如萝卜汤、梨汁等清热滋阴通便饮料,逐渐增加到全量流质,勿进牛奶或豆制品,以免腹胀,逐渐改为进食半流质,然后恢复普通饮食。 2.恢复期可进食高蛋白饮食,新鲜水果、蔬菜、禁烟酒,忌食肥甘厚腻,辛辣生冷,鱼蟹等物。 五、用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呕吐者可于舌根部滴姜汁以减轻症状。 2、禁止服用强泻药或刺激性强的肥皂水灌肠以免穿孔。 3、应用退热剂后密切观察体温变化。 4、服用清热解毒、攻下通腑的中药后应密切观察排便情况,并做好记录。

头痛护理常规

一、头痛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头痛的部位,性质,程度,规律。 2、评估是否与病情变化有关。评估是否与体位、时间有关 3、观察有无发热等生命体征变化 【护理措施】 1、保持环境安静,绝对卧床休息。 2、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精神状态,注意生命体征变化,注意头部有无外伤,颈项强直。 3、了解病人头痛的部位,性质,程度,规律,减轻或诱发因素,伴随症状,指导病人避免诱因。 4、指导病人按医嘱服药,告知药物作用,不良反应,让病人了解道药物依赖性和成隐性的特点。 5、给以心理支持。 二、咳嗽、咳痰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咳嗽的性质、音色、持续时间、发作程度及频率。观察痰的性状和量。 2、询问患者既往健康状况,评估有无长期大量吸烟和有害粉尘、有害气体吸入史。 3、评估咳嗽、咳痰是否与体位、气候变化有关。 4、观察有无发热、胸痛、呼吸困难、发绀、体重减轻等情况。 【护理措施】 1、咳嗽剧烈者,宜取坐位或半坐位休息。 2、无心、肺、肾功能障碍者,鼓励每日饮水量>1500ml。 3、指导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方法。 4、雾化吸入。 5、进行肺叩打、体位引流。 6、机械吸痰。 7、及时采集痰标本送检。 三、恶心、呕吐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呕吐的时间、性质、呕吐物的性状和量,以往有无同样发作史,与进食、饮酒、药物或毒物、 精神因素等的关系。 2、观察有无腹痛、腹泻或便秘、头痛、眩晕等伴随症状。 3、评估腹部体征,如胃肠蠕动波、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腹部包块、肠鸣音、振水音等。 4、对于频繁、剧烈呕吐者,评估血压、尿量、皮肤弹性及有无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症状。 【护理措施】 1、患者呕吐时,给予身体支持和心理安抚。对于意识清醒者,扶住患者的前额或给予身体支撑,防 止因头晕、乏力、虚弱等发生跌倒;对于意识障碍者,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误入呼吸道而造成窒息。

头痛的中医护理常规说课讲解

头痛的中医护理常规

头痛的中医护理常规 【概说】 头痛是由于外感内伤,脏腑功能失常,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既可单独出现,亦可并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中。病位在脑,与肝、脾、肾三脏有关,分为外感、内伤两类。外感头痛以实证居多,内伤头痛则以虚证、虚实夹杂和本虚标实为主。现代医学中的血管神经性头痛、神经官能症、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鼻窦炎、脑外伤后遗症等以头痛为主症,均可参照本证辩证施护。 【辩证施护】 (一)外感头痛 1、风寒头痛 (1)临床表现:头痛时作,痛连项背,起病较急,恶风畏寒,遇风加重,苔薄白,脉浮。 (2)调护原则:疏风散寒。 (3)调护方法: 1)药物调护:川芎茶调散,轻煎热服,并饮热粥和加衣盖被,以助药力。 2)针灸调护:选取上星、头维、太阳、百汇、风门、风府、外关、列缺等穴,毫针刺用泻法。 3)饮食调护:饮食宜辛温,多食葱、姜、芫荽、豆豉等;忌生冷瓜果。可用防风粥:防风10g,葱白、粳米适量,煮粥服食。 2、风热头痛

(1)临床表现:头痛而胀,甚至头痛如裂,遇凉减轻,得温加重,发热恶风,面红口渴,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象浮数。 (2)调护方法: 1)药物调护:芎芷石膏汤加减,稍凉服用。 2)针灸调护:同风寒头痛。 3)饮食调护:饮食宜清淡、易于消化,多食苦瓜、黄瓜、冬瓜、菊花、竹笋等;忌辛辣、油腻、甘肥之品。可用葛根粉粥:葛根30g,粳米适量,煮粥服食。 3、风湿头痛 (1)临床表现:头痛如裹,昏胀沉重,纳呆胸闷,肢体困重,小便不利,苔白腻,脉濡。 (2)调护方法: 1)药物调护:羌活胜湿汤加减,温服。 2)针灸调护:选取太阳、头维、百会、风池、列缺、合谷等穴,毫针刺用补泻兼施法。 3)饮食调护: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生冷、油腻、甘肥之品。可用荷叶、藿香、佩兰等水煎代茶饮。 (二)内伤头痛 1、肝阳头痛 (1)临床表现:头胀头痛,眩晕耳鸣,失眠多梦,心烦易怒,或胁痛口苦,面红耳赤,苔薄黄,脉弦有力。 (2)调护原则:平肝潜阳。

胃脘痛中医护理常规

胃脘痛中医护理常规 1、概念 因胃气郁滞,气血不畅所致。病位在胃,涉及肝,脾。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2、临床表现 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3、临证护理 1)食滞胃痛着,暂时禁食:缓解后逐渐给予全流食或半流食。 2)胃痛持续不已,疼痛较剧烈,可遵医嘱用针刺止痛。 3)虚寒性胃痛,遵医嘱热敷或药熨胃脘痛,或艾灸,或中药膏贴敷。4)呕血,黑便者,注意呕吐物和大便的颜色,性状,卧床休息,缓解后可下床活动。 4、饮食护理 1)饮食以质软,少渣,易消化,少量,多餐为原则。 2)戒烟酒,浓茶,咖啡。忌辛辣,肥甘之品。 5、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脾胃虚寒者或寒凝气滞者,中药汤剂宜热服。 6、并发症护理 1)胃出血:胃出血时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镇静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病人出现呕血时,应将其头部偏向一侧,避免误吸,及时清理口腔内容物。病人出现呕血或黑便,应马上停止进食或饮水。 2)胃溃疡:活动性溃疡或大便潜血阳性病人应卧床休息1~2周,病情较轻者注意劳逸结合。指导病人有规律的进餐,提倡少量多餐。避

免粗糙、过冷过热和刺激性食物及饮料,以清淡饮食为主。定期测量体重、监测血清蛋白和血红蛋白的营养指标。 7、情志护理 帮助患者消除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的影响,使其保持乐观情绪。 8、健康指导 1)禁烟,酒,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了解患者饮食习惯,必要时推荐食谱,改善原有饮食。 2)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保证睡眠,保持乐观情绪。 3)如出现疼痛,反酸,呕吐等症状,及时就医。 4)指导患者和家属了解本病的性质,掌握控制疼痛的简单方法,减轻身体痛苦和精神压力。

血管性头痛的护理常规

血管性头痛 一、概念 因为引起这类头痛的原因都来自于血管,因而又叫血管源性头痛。血管源性头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因头部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头痛,称为原发性血管性头痛;有明确的脑血管疾病(如脑卒中、颅内血肿、脑血管炎等)所致的头痛,称为继发性头痛。 二、临床表现 1、脑出血引起的头痛特点是出血早期就可引起严重的头痛,这时头痛的发生部位及性质有时可取决于出血的部位及出血量,表现同侧枕部、颞部出现跳动样胀痛伴恶心、呕吐。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或脑室者,头痛加重,表现为弥漫性全头剧烈疼痛,常伴发热、抽搐。小脑出血者头痛最常见。内囊出血、桥脑出血因病情迅猛,故临床上很少以头痛为首发症状。 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头痛发生率为4%~36%,一部分病人在TIA发作前可出现无定位意义的先兆头痛,多以眶部、前额部钝痛、麻木痛为主。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头痛往往比颈内动脉系统TIA偏重,前者以后头痛为主,可以一侧,也可两侧;后者多以前额部或全头钝痛为主。头痛的发生时间与血压波动及血管痉挛的程度有关,头痛的程度轻微,病人往往不以头痛作为就诊的主诉。 3、头痛是原发性高血压病最常见的症状,有时是唯一的症状,头痛的类型与年龄有关,青壮年产生偏侧头痛者多,而老年人全头痛多,往往呈沉重性、间歇样钝痛,胀痛及搏动样痛,有时持续性,但剧烈头痛少见,头痛特点是从半夜到凌晨逐渐加重,早晨时较剧烈,往往不能入睡,一起床从事活动后可减轻。 4、出血性卒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包括外伤)引起的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外和膜下出血。由于出血的颅内占位效应,可以引起颅内压增高;加之血液破坏后释放出大量的血管活性物质,可以直接刺激颅内的疼痛敏感结构,而引起剧烈头痛,尤其以蛛网膜下腔出

瘿病中医护理常规

瘿病中医护理常规 因情志内伤,痰湿内生,上逆于颈部所致。以发于甲状腺部,或为漫肿,或为结块,或有灼痛,多数皮色不变。良性肿物大多随吞咽上下移动,或伴有烦热、心悸、多汗及月经不调,甚至闭经等症状。病位在颈部。西医学的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甲状腺囊肿、甲状腺癌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项颈部肿块大小、硬度、有无压痛、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 2、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 二、辨证分型及临床表现 (一)气郁痰阻证: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质软不痛;颈部觉胀,胸闷,喜太息,或兼胸胁窜痛,病情的波动常与情志因素有关,苔薄白,脉弦。 (二)痰结血瘀证: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按之较硬或有结节,肿块经久未消,胸闷,纳差,舌质黯或紫,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涩。 (三)肝火旺盛证:颈前喉结两旁轻度或中度肿大,一般柔软光滑,性情急躁易怒,心烦,怕热,容易出汗,面部烘热,口苦,眼球突出,手指颤抖,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数。 (四)心肝阴虚证:瘿肿或大或小,质软,心悸不宁,心烦少寐,易出汗,手指颤动,眼干目涩,倦怠乏力,或兼胁痛隐隐,舌质红,苔少或无苔,舌体颤动,脉弦细数。 三、临证(症)施护 (一)颈部肿大 1.观察患者颈部肿块的大小、范围、改变、温度,若肿块迅速长大、疼痛、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应立即报告医生。 2.不要用力挤压甲状腺,疼痛明显者,予以耳穴埋籽,取穴神门、交感、甲状腺等。。 (二)眼突 1.观察患者的眼突度、视力、视野等变化,角膜有无损伤。 2.眼球突出者,取高枕卧位,以减轻局部水肿;外出戴有色眼镜以防强光及灰尘刺激。 3.眼睑不能闭合者睡觉时用油纱布或眼罩保护眼睛,少看书和电视。 4.眼勿向上凝视,以免加重突眼和诱发斜视。 5.经常做眼球运动,使眼部肌肉放松。 6.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眼药水。 (三)心悸 1.保持室内光线温和,环境幽雅。 2.注意休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适当进行锻炼,以促进气血流畅,不要做高温及费力的运动。 3.甲亢患者急性期必须卧床休息,减少消耗。 (四)高热 1.保持皮肤干燥,汗出较多时及时更换衣服、被服,防止受凉。 2.保持皮肤和口腔清洁。 3.观察体温、脉搏、血压、呼吸、心率、心律等情况。当患者体温高于39℃出现情绪激动、面赤、怕热多汗、多食善饥、眼凸手颤等,应警惕甲亢危象,立即报告医生。 (五)失眠 1.肝火旺盛伴失眠者可予耳穴埋籽,取穴神门、心、交感、肝等。 四、护理要点

胁痛中医护理常规

胁痛中医护理常规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胁痛中医护理常规 一、护理评估 1.腹痛、发热 2.皮肤、巩膜、二便颜色 3.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社会状况 4.证型:肝郁气滞、肝阴不足、肝胆湿热、瘀血阻络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按中医外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密切观察腹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腹肌紧张程度、诱因及伴随的症状。(2)观察患者神志、血压、体温、呼吸、黄疸等变化,并做好护理记录 (3)苦有异常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抢救 3.给药护理 中药疏肝利胆汤剂宜温服,并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服攻下药时,注意排便情况,泻下过多时报告医生处理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定时定量。忌肥甘辛辣及嗜烟过度,宜食水果、蔬菜、瘦肉及豆制品。 (2)发热伴恶心呕吐的患者暂禁饮食,必要时行胃肠减压。 (3)恢复期可进食高蛋白、新鲜蔬菜及水果,忌食生冷之品。 5.情志护理 劝患者戒恼怒,少忧愁,勿过度思虑,保持情绪稳定 6.临证施护 (1)腹痛甚时遵医嘱针刺或用药止痛 (2)腹痛或有包块时,应遵医嘱外敷中药膏 (3)手术后鼓励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发生,必要时给予新期换明注射液穴位注射 7.并发症护理

(1)出血、胆漏: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腹部体征及引流液情况,若病人出现发热、腹胀、腹痛或者引流出胆汁样液体时等异常立即报告医师紧急处理 (2)高碳酸血症:严密观察切口周围有无皮下气肿等,注意询问病人主诉有无四肢关节的酸痛,注意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变化,有无气胸等,有异常立即报告医师 三、健康指导 (1)慎起居,防感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怡养精神,保持乐观情绪,减少不良的精神刺激和过度的情志活动。 (3)劳动中不可用力过猛,避免碰撞伤及胁肋 (4)饮食有节,忌烟、酒、肥甘之品,保持大便通畅 (5)强健体魄,慎避外邪

胁痛的护理常规及健康宣教

胁痛的护理常规及健康宣教 一、临证施护: 1、腹痛甚时遵医嘱针刺或用药止痛。 2、腹痛或有包快时,应遵医嘱外敷中药膏。 3、手术后鼓励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发生,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新斯的明注射液穴位注射。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外科一般护理常规和手术前后护理常规。 2)注意休息,湿热型,热毒型患者应卧床休息。 3)术后取平卧位,待生命体征稳定后取半卧位。 2、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腹痛部位、性质、程度、时间、局部压痛、腹肌紧张程度、腹部包快等情况。2)观察患者神志、血压、体温、呼吸、黄疸等变化,并做好护理记录。 3)若见下列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积极配合抢救: ①高热寒战,腹痛加重,腹肌紧张,黄疸加深。 ②躁动不安或神昏谵语,四肢阙冷,血压下降,脉细数无力或细数欲绝,舌红绛,苔黄腻或黄燥,或有芒刺等。 3、给药护理 1)中药疏肝利胆汤剂宜温服,服药后观察腹痛,黄疸,发热是否减轻或加重,服攻下药时,注意排便情况,泻下过多时报告医生处理,并鼓励患者多饮水。 2)补液、抗炎,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反应。 3)术后予耳穴压豆(交感、神门、大肠、小肠、胆穴)以促进肠蠕动。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忌生冷,辛辣,酒,海腥,煎炸,油腻及浓烈调味品。 2)发热伴恶心呕吐的患者暂禁食,必要时行胃肠减压。 3)恢复期可进食高蛋白、新鲜蔬菜及水果,忌食生冷之品。 5、情志护理 劝患者戒恼怒,少忧愁,勿过度思虑,保持情绪稳定。 并发症护理 出血、胆漏: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腹部体征及引流液情况,若病人出现发热、腹胀、腹痛或者引流出胆汁样液体时等异常时立即报告医生进行紧急处理。 高碳酸血症:严密观察切口周围有无皮下气肿等,注意询问病人主诉有无四肢关节的酸痛,注意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变化,有无气胸等,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健康指导 1)慎起居,防感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怡养精神,保持乐观情绪,减少不良的精神刺激和过度的情志活动。 3)、劳动中不可用力过猛,避免碰撞伤及胁肋。 4)、饮食有节,忌烟、酒、肥甘之品,保持大便通畅。 5)、强健体魄,慎避外邪。

中医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1.1 接待患者,初步分诊。根据患者病情,送至抢救室或观察室,并立即通知医师。 1.2 做好输液、给药、配血、输血及相应准备。 1.3 急诊室环境 1.3.1 环境清洁、舒适、安静,空气流通。 1.3.2 根据病证性质,调节病室内温湿度。 1.3.3 每日定时空气消毒。 1.4 入院介绍 1.4.1 介绍主管医师、护士。 1.4.2 介绍就诊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1.5 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5.1 测量即刻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1.5.2 新入急诊室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连续3日。 1.5.3 体温37.5°C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1.5.4 若体温39°C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1.5.5 留观患者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1.5.6 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1.6 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1.7 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1.8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注明执行时间。 1.8.1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1.8.2 根据病情,给予正确体位。对烦躁不安患者加床栏或用约束带妥善约束,防止发生意外。 1.8.3 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对疑似服毒、诊断不明的昏迷患者,按病情及时收集相应标本送检。 1.8.4 注意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1.8.5 随时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1.8.6 对诊断不明的急腹痛患者禁用镇痛药物。 1.8.7 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1.8.8 凡涉及法律纠纷的患者在抢救的同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1.9 遵医嘱准备给药,注意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1.10 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1.11 关心患者,做好情志护理。 1.12 根据患者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1.13 需急诊手术患者,遵医嘱做好术前准备,并通知手术室。 1.14 对转科、转院的垂危患者做好护送及交接工作。 1.15 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15.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1.15.2 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1.16 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胁痛中医护理常规

胁痛中医护理常规 一、护理评估 1.腹痛、发热 2.皮肤、巩膜、二便颜色 3.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社会状况 4.证型:肝郁气滞、肝阴不足、肝胆湿热、瘀血阻络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按中医外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密切观察腹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腹肌紧张程度、诱因及伴随的症状。 (2)观察患者神志、血压、体温、呼吸、黄疸等变化,并做好护理记录 (3)苦有异常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抢救 3.给药护理 中药疏肝利胆汤剂宜温服,并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服攻下药时,注意排便情况,泻下过多时报告医生处理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定时定量。忌肥甘辛辣及嗜烟过度,宜食水果、蔬菜、瘦肉及豆制品。 (2)发热伴恶心呕吐的患者暂禁饮食,必要时行胃肠减压。 (3)恢复期可进食高蛋白、新鲜蔬菜及水果,忌食生冷之品。 5.情志护理 劝患者戒恼怒,少忧愁,勿过度思虑,保持情绪稳定 6.临证施护 (1)腹痛甚时遵医嘱针刺或用药止痛 (2)腹痛或有包块时,应遵医嘱外敷中药膏 (3)手术后鼓励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发生,必要时给予新期换明注射液穴位注射 7.并发症护理

(1)出血、胆漏: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腹部体征及引流液情况,若病人出现发热、腹胀、腹痛或者引流出胆汁样液体时等异常立即报告医师紧急处理 (2)高碳酸血症:严密观察切口周围有无皮下气肿等,注意询问病人主诉有无四肢关节的酸痛,注意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变化,有无气胸等,有异常立即报告医师 三、健康指导 (1)慎起居,防感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怡养精神,保持乐观情绪,减少不良的精神刺激和过度的情志活动。(3)劳动中不可用力过猛,避免碰撞伤及胁肋 (4)饮食有节,忌烟、酒、肥甘之品,保持大便通畅 (5)强健体魄,慎避外邪

眩晕—头晕头痛护理措施

眩晕—头晕头痛护理措施 1.发作时护理:眩晕发作时嘱患者卧床休息,闭目养神,改变体位时动作宜缓慢。必要时加测血压,遵医嘱给予降压药物,氧气吸入。加强巡视,发现眩晕伴有呕吐、头痛剧烈、肢体发麻、血压持续上升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做好护理记录。 2.病情观察:定时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监测血压变化情况。密切观察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性质、伴随症状、诱发因素以及脉象等情况。观察有无肢麻、言语不利等中风症状。 3.环境和起居护理:①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噪音和强光刺激,减少陪护,限制探视。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无异味。护理人员操作应相对集中,动作轻巧,防止过多干扰病人。②床铺平稳,避免他人碰撞晃动。物品放置伸手可及处,避免取物时坠床或跌倒。保持地面干燥、无障碍物,防止滑倒或绊倒。卫生间地面设置防滑设施,并设置扶手和呼叫器。③头晕头痛时嘱患者注意卧床休息并抬高床头,尽量减少头部旋转动作,特别不宜突然猛转头,或突然、剧烈体位改变,防止眩晕加重或昏扑。上厕所或外出时需有人陪伴,头晕严重者应协助其在床上大小便。④养成按时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屏气用力排便,必要时遵医嘱给予缓泻剂。⑤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病情缓解后可适当运动,指导患者要根据年龄及血压水平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运动强度、时间、频率以不出现不适反应为度,避免竞技性和力量型运动。⑥告知患者外出不宜乘坐高速车、船,避免登高。⑦眩晕由颈椎病引起者,睡眠时要选用合适枕头,避免长期低头

工作,要注意保暖。 4.情志护理:关心体贴患者,使其心情舒畅。肝阳上亢,情绪易激动者,指导其通过听音乐、与他人沟通等方式转移注意力,减少不良情绪刺激,并指导患者掌握自我调控方法。对眩晕较重、心烦、焦虑者,可通过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和治疗成功经验增强其信心。 5.饮食护理:饮食以清淡,低盐低脂饮食,增加粗纤维素食物摄入,防止暴饮暴食,忌肥甘厚味,戒烟酒。控制体重,控制总热量摄入。做好辩证施膳。 6.用药护理:①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药物,强调长期药物治疗的重要性,用降压药使血压降至正常水平后应继续服用维持量,以保持血压相对稳定,对无症状者更应强调。②告知患者有关降压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作用及不良反应,并提供书面材料。③嘱患者必须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得擅自增减剂量或药物,不能擅自突然停药,经治疗血压得到满意控制后,可遵医嘱逐渐减少剂量。擅自增减剂量或药物会引起血压波动,突然停药可导致血压突然升高,甚至诱发其他病症。④中药用药护理: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药后效果及反应。眩晕伴呕吐者中药宜冷服,或姜汁滴舌后服用,采用少量频服。⑤静脉输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等中药制剂,应严格按照操作程序,注意用药安全和用药后反应。输注甘露醇脱水剂时应快速滴注保证疗效。 7.遵医嘱给予中医特色疗法护治:①针刺法:主穴太冲、风池、血海。肝郁火旺者配阳陵泉、昆仑;阴虚阳亢者配太溪、三阴交、太阳穴;痰瘀互结者配阴陵泉、丰隆、头维;气血亏虚者配足三里、百

头痛的中医护理常规

头痛的中医护理常规 【概说】头痛是由于外感内伤,脏腑功能失常,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既可单独出现,亦可并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中。病位在脑,与肝、脾、肾三脏有关,分为外感、内伤两类。外感头痛以实证居多,内伤头痛则以虚证、虚实夹杂和本虚标实为主。现代医学中的血管神经性头痛、神经官能症、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鼻窦炎、脑外伤后遗症等以头痛为主症,均可参照本证辩证施护。 【辩证施护】 (一)外感头痛 1、风寒头痛 (1)临床表现:头痛时作,痛连项背,起病较急,恶风畏寒,遇风加重,苔薄白,脉浮。 (2)调护原则:疏风散寒。 (3)调护方法: 1)药物调护:川芎茶调散,轻煎热服,并饮热粥和加衣盖被,以助药力。 2)针灸调护:选取上星、头维、太阳、百汇、风门、风府、外关、列缺等穴,毫针刺用泻法。 3)饮食调护:饮食宜辛温,多食葱、姜、芫荽、豆豉等;忌生冷瓜果。可用防风粥:防风10g,葱白、粳米适量,煮粥服食。 2、风热头痛 ( 1 )临床表现:头痛而胀,甚至头痛如裂,遇凉减轻,得温加重,发热恶风,面红口渴,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象浮数。 (2)调护方法: 1 )药物调护:芎芷石膏汤加减,稍凉服用。 2)针灸调护:同风寒头痛。 3)饮食调护:饮食宜清淡、易于消化,多食苦瓜、黄瓜、冬瓜、菊花、竹笋等;忌辛辣、油腻、甘肥之品。可用葛根粉粥:葛根30g,粳米适量,煮粥服食。 3、风湿头痛 (1 )临床表现:头痛如裹,昏胀沉重,纳呆胸闷,肢体困重,小便不利,苔白腻,脉濡。 (2)调护方法: 1 )药物调护:羌活胜湿汤加减,温服。 2)针灸调护:选取太阳、头维、百会、风池、列缺、合谷等穴,毫针刺用 补泻兼施法。 3)饮食调护: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生冷、油腻、甘肥之品。可用荷叶、藿香、佩兰等水煎代茶饮。 (二)内伤头痛 1 、肝阳头痛 ( 1 )临床表现:头胀头痛,眩晕耳鸣,失眠多梦,心烦易怒,或胁痛口苦,面红耳赤,苔薄黄,脉弦有力。 (2)调护原则:平肝潜阳。 (3)调护方法: 1)药物调护:天麻钩藤饮,温服。 2)针灸调护:选取太阳、百会、风池、曲池、太冲、太溪等穴,毫针刺补泻

胁痛中西医护理常规

胁痛 胁痛是指一侧或者两侧胁肋部位疼痛,常因饮食失调、情志不遂导致气机郁滞、脉络失和、疏泄不利而发生。病位多在肝、胆、经络,临床辨证可分血瘀气滞、肝胆湿热等证。西医学中的肋间神经痛、胸膜炎、肝炎、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等,均可参照本病护理。 【护理问题】 1.胁痛,与肝胆气滞、脉络失和或湿热蕴结、肝胆失疏或胆道结石、气滞阻络或阴血不足、肝络失养有关。 2.便秘,与湿热内蕴,腑气不通有关。 3.发热,与肝胆湿热,熏蒸阳明、少阳不和、热邪炽盛、入于营血有关。 4.潜在黄疸:与湿遏热壅,肝失疏泄、胆汁外溢有关。 【护理要点】 1.卧床休息,病室宜安静,病情缓解后可逐渐恢复正常活动。 2.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与咳嗽、饮食的关系,如伴有上腹部及肩背痛、呕吐、黄疸、寒战、发热等症状,应立即报告医师。 3.饮食清淡,多食西瓜、冬瓜、黄瓜、香瓜等清热利湿的水果,食菠菜、番茄、桃、李、梨等生津的食品。忌油腻、辛辣、酒浆等食品,适当控制饮食的摄入,避免湿热内生引起的食复。 4.临症施护: (1)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或十宣放血;湿热重者遵医嘱针刺胆俞、阳陵泉、三阴交。 (2)疼痛重者遵医嘱可叩捶胆俞;或吴茱萸、食盐各适量,热熨胁痛区,用于气郁胁痛。 (3)黄疸重者遵医嘱针刺至阳、腕骨、阴陵泉;或耳穴压籽肝、胆、十二指肠、神门等穴,或给予茵陈、虎杖煎汤代茶饮。 5.大便燥结可用大黄汤灌肠。 6.呕吐重者遵医嘱针刺内关、中脘、足三里;或药物穴位注射。 7.胁痛伴恶寒发热或厥脱者应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复感风寒之邪。 8.胁痛并发昏迷,厥脱等,按各有关章节护理。 9.耳穴调护: 选取肝、胆、脾、胃、三焦、内分泌、神门,交感等穴。 附:

颅脑损伤护理常规

颅脑损伤护理常规 1.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出现意识障碍加深、瞳孔不等或散大、生命体征异常及时处理。 2.观察有无头痛、呕吐、肢体活动等变化,出现头痛加剧、喷射性呕吐、肢体活动障碍等及时处理。 3.观察伤口情况、有无复合伤、癫痫、躁动、失语、大小便失禁等情况(EDH 观察有无中间清醒期或意识好转期) 4.生命体征稳定者,予以头抬高15~30o,保持头与脊柱在同一直线上,防止头颈过屈。 5.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氧气吸入。 6.告诉患者应避免诱发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如剧烈咳嗽、用力排便、情绪激动。出现躁动、癫痫发作及时处理。 7.脑脊液漏护理 (1)保持漏口处清洁,如外耳道、口鼻腔清洁、卧床休息至脑脊液漏停止。(2)禁忌:冲洗、填塞、耳鼻滴药、腰穿。 (3)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擤鼻涕及用力排便。 【术后】 1.麻醉清醒后床头抬高15~30o。 2.头部引流管保持通畅,观察并记录引流量、颜色及性状,搬动时予以夹闭。异尿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深静脉置管按相应规范护理。 3.持续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4.告诉患者应避免诱发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如剧烈咳嗽、用力排便、情绪激动。出现躁动、癫痫发作及时处理。 5.昏迷及瘫痪者保持肢体功能位,做好基础护理,预防肺炎、压疮、关节挛缩等并发症。 6.健康宣教 (1)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如睡眠充足、劳逸结合、避免抽烟喝酒等. (2)指导被动及主动功能锻炼方法;失语者指导语言训练,由简单的字到

词组,再到句子,循序渐进。 (3)手术去骨瓣者,术后6个月行颅骨修补术。 (4)按时服用抗癫痫药物,不得擅自停药,出院后1个月门诊复查。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 1 .接待患者,初步分诊。根据患者病情,送至抢救室或观察室,并立即通知医师。 2. 做好输液、给药、配血、输血及相应准备。 3 .急诊室环境 a环境清洁、舒适、安静,空气流通。 b 根据病证性质,调节病室内温湿度。 c 每日定时空气消毒。 4 .入院介绍 a 介绍主管医师、护士。 b 介绍就诊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5 .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a 测量即刻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b 新入急诊室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连续3日。 c 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d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e 留观患者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f 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6 .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7. 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8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注明执行时间。 a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b 根据病情,给予正确体位。对烦躁不安患者加床栏或用约束带妥善约束,防止发生意外。 c 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对疑似服毒、诊断不明的昏迷患者,按病情及时收集相应标本送检。 d 注意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e 随时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f 对诊断不明的急腹痛患者禁用镇痛药物。 g 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凡涉及法律纠纷的患者在抢救的同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9 .遵医嘱准确给药,注意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10. 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11. 关心患者,做好情志护理。 12 .根据患者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13. 需急诊手术患者,遵医嘱做好术前准备,并通知手术室。 14. 对转科、转院的垂危患者做好护送及交接工作。 15 .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a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b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16. 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高热

常见的偏头痛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常见的偏头痛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偏头痛的发作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甚至出现心理障碍,那么,偏头痛的护理措施都有哪些呢?下面就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下偏头痛的护理措施。 常见的偏头痛的护理措施有: 1、咖啡,让你欢喜让你忧,咖啡因会刺激神经系统,并干扰睡眠,喝多易上瘾,而戒咖啡时则会引发偏头疼。这是常见的偏头痛的护理措施。 2、进行偏头痛的护理时要谨慎使用止痛药、感冒糖浆止痛药可能是个诱人的陷阱。许多人私下服用止痛药以企图减轻疼痛,然而超量服用止痛药,不但无法解疼,相反地会造成药物引起的“反弹性。 3、警惕代糖食品,会过度刺激或干扰神经末梢,增加肌肉紧张,而引发偏头疼。这也属于重要的偏头痛的护理措施。 常见的治疗偏头疼的方法有: 1、冰袋冷敷:将冰块放在冰袋里或用毛巾包好,敷在头疼部位。等冷却的头部血管收缩后,症状自然会减轻,对治疗偏头疼十分有效。 2、躺下来休息一会儿:如果有条件的话,在偏头疼发作时,不妨在光线较暗、四周安静的房间里休息一会儿,一般来说,只要睡上半个小时,偏头痛就会有所减缓。 3、按摩头部:用双手按住左右两侧太阳穴,减轻血管膨胀,也有助于治疗偏头疼。 4、饮用绿茶:绿茶中的物质对治疗偏头疼有效果,所以,可以适量地饮用绿茶来克服严重的偏头疼。 5、静心冥想:使用瑜珈和冥想是治疗偏头疼的新方法。你可以购买一盘此类的CD,在头疼发作时随着音乐闭目冥想一会,让大自然的和谐之音使你忘却病痛。 6、头缠毛巾:看起来可能会很可笑,不过这的确是治疗偏头疼的好方法。疼痛时,使用毛巾或柔软的布条松紧适宜地缠在太阳穴周围,如此可达到抑制血管扩张、缓解疼痛的目。 以上就是偏头痛的护理要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