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重要知识点整理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一章

1、哲学的基本问题

其一,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社会的物质性表现

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综上所述,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3、社会生活的实践性表现

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第一、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是自然、社会以及人类思维中客观的普遍的现象;是指矛盾的共性、绝对性。

第二、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以及矛盾的每一个侧面都有自己的特点;是指矛盾的个性、相对性。

第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对立统一关系。

第四、矛盾的普遍性即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特殊性即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共性包括的是个性中本质的东西,它比个性深刻,个性比共性丰富。

第五、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性寓于(存在于)个性之中,共性只能通过个性而存在;共性统摄着个性,个性总是与共性相联系而存在。割裂了这种联系,就会导致类似“白马非马”的诡辩命题。

第六、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随事物的发展和条件的改变,共性与个性可以相互过渡,相互转化。

5、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6、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7、辩证否定观的内容

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第三、辩证的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的环节联系起来的。

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第二章

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只有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住事物的本质,满足实践的需要

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人们不应当也不可能把它们截然分开

第四、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第五、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第一、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第二,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制作加工,才能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3、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

第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

第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

第三章

1、为什么说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第一、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产生和存在的基础,是一切其他社会活动的首要前提。

第二、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结构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第三、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2、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定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

第二,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

第三,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

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哪些方

第一,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

第二,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第三,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4、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二)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三)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

(四)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一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最基本的矛盾

(五)社会基本矛盾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5、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第一、科学技术革命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其一,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

其二,改变了人们的劳动方式

其三,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导致产业结构发生改变

第二、科学技术革命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学习、交往方式的变化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条件

第三、科学技术革命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新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通过影响思维主体、思维客体和思维工具,引起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二)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

6、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第四章

1.价值规律的内容及作用;

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

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作用: 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消极作用:其一、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

其二、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一部分具有有利条件的生产者可能积累大量的财富而一部分处于不利地位的生产者可能亏损甚至破产

其三、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社会资源在社会生产各个部门的配置,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