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南专升本旅游学概论自己笔记

海南专升本旅游学概论自己笔记

海南专升本旅游学概论自己笔记
海南专升本旅游学概论自己笔记

第三章旅游者

入境旅游者的界定

【国际联盟】

1937年提出

国际旅游者:到一个不是自己惯常居住的国家去访问,并在该国停留至少24小时的人

●应纳入来访国际旅游者统计范围的人员包括:

1.为了消遣、家庭事务及身体健康等方面目的而出国旅行的人

2.为了出席会议或作为公务代表而出国旅行的人(包括科学、行政、外交、宗教、体育等方面的会议或公务)

3.为了工商业务原因而出国旅行的人

4.在海上巡游度假过程中登岸访问的人员,即使上岸停留时间不足24小时,亦视为入境旅游者(凡停留不足24小时者应分开,必要时可不论其惯常居住地为何处)

●不在“国际旅游者”统计之列的人员:

1.来访目的为打工、任职(不论是否定有合同)或在该国从事营业活动者

2.前来该国定居者

3.前来该国入学就读、膳宿在校的学生

4.跨境来上班工作的邻国边境居民

5.途经该国而不作停留的过境旅游者,而不论其置身该国的时间长短

1950年重新提出和修订

1.将前来修学旅行的外国学生也纳入“国际旅游者”的统计范畴

2.在“国际旅游者”中增设了一个新的类别“国际游览者”,将其定义为因消遣性目的而到访别的国家,停留时间不足24小时者

3.对“过境旅游者”作了新的界定,即“过境旅游者”包括那些马不停蹄地途径某国而不作任何停歇的旅行者,以及那些以不足24小时的时间途径某国,其间只是作了一些非旅游性质的短暂停歇的人

1953年

联合国制定了《关于便利旅游者入出境的海关常规》,规定来访旅游者在到访国境内的连续停留时间最长为6个月

【罗马会议】

【最为晚近的国际会议】

【我国对于入境旅游者的统计口径】

●我国入境旅游统计的基础系统:

入境游客

↙↘

入境旅游者入境一日游游客

其中有关使用术语的现行解释以及相关规定包括:

入境游客:指来我国大陆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交流活动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居民

其中

外国人是指其身份为外国国籍的来访者,包括外籍华人

华侨是指持有中国护照、但侨居外国的中国同胞

港澳台居民是指居住在我国香港、澳门地区和台湾省的中国同胞

●为了方便界定,我国规定,入境游客是指那些出于上述原因或目的,离开其惯常居住国(或惯

常居住地区)来我国大陆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且主要来访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取报酬的人

其中所谓的“惯常居住国(惯常居住地区)”是指一个人最近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居住的国家(或地区),或虽然只在该国家(或地区)居住了较短的时间,但在未来12个月内仍将返回该国家(或地区)继续居住

●根据在我国大陆访问期间的停留时间,入境游客可分为:

入境旅游者:在我国大陆住宿设施内停留至少一夜的入境游客

入境一日游游客:未在我国大陆住宿设施内停留过夜,而当日离境的入境游客

●我国规定,纳入旅游统计的入境游客不包括:

1.应邀来华访问的外国政府部长级以上的官员及其随行人员

2.外国驻华使领馆官员、外交人员及其随行家庭服务人员和受赡养者

3.在我国驻期已达一年以上的外国专家、留学生、记者、商务机构人员等

4.乘坐国际航班过境,不需要通过护照检查进入我国口岸的中转旅客

5.边境地区(因日常工作和生活而出入境)往来的边民

6.来我国内地定居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

7.已在我国大陆定居的外国人以及离境迁出后重又返回我国大陆定居的外国侨民

8.归国的我国出国人员

●我国在入境旅游统计工作中对有关术语的使用和解释与世界旅游组织和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的

要求大致相同

●目前世界各国对于国际入境旅游者的界定和统计基本上已经形成共识

国内旅游者的界定

【世界旅游组织.1991年渥太华】

●国内旅游统计采用与国际旅游统计相同的体系:将“游客”这一概念作为国内旅游统计系统的

基础概念。在旅游统计中,所有应纳入国内旅游统计的国内旅游活动参加者统一使用“国内游客”一称,后者在旅游统计中进一步划分为“(过夜的)国内旅游者”和“(不过夜的)国内一日游游客”

●有关术语的具体解释

国内旅游方面

1.居民:在前往本国境内其他地方旅行和访问之前,已经在目前所在地连续居住了至少6个月的人

2.国内游客:身为本国居民,离开自己的惯常居住环境前往本国境内的其他地方旅行和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6个月,并且主要访问目的不是去从事从所到访地区获取报酬的活动的人

3.国内旅游者:身为本国居民,离开自己的惯常居住环境前往本国境内的其他地方旅行和访问,停留时间至少1夜,但至多不超过6个月,并且主要访问目的不是去从事从所到访地区获取报酬的活动的人

4.国内一日游游客:身为本国居民,离开自己的惯常居住环境前往本国境内的其他地方旅行和访问,停留时间不足24小时,即并未在所到访地区停留过夜,并且主要访问目的不是去从事从所到访地区获取报酬的活动的人

【世界上的有关现状】

很多国家在对其国内旅游情况进行统计时,对于界定标准和统计口径的使用各行其是,并且这种状

●加拿大旅游局每季度一次的国内旅游调查中,对旅游人次的统计口径是以旅行外出的距离至少

为单程50英里为基准,旨在将那些距离过短,尤其是将那些完全是在诸如多伦多之类的大都市区域之内完成的旅行活动排除于旅游统计之外

●在加拿大各地开展的国内旅游调查中,用作界定标准的旅行距离不尽相同:安大略省主张将这

一标准定为单程25英里

2.美国

●1973年美国国家旅游资源评定委员会提出的是使用较为广泛的国内旅游者定义:旅游者是除了

上下班通勤之外,出于商务、消遣、个人事务或其他任何目的,外出旅行至少单程50英里的人,无论其是在外过夜还是当日返回

●美国人口调查统计局,每5年一度的“过敏旅游调查”中规定:一次旅游是指一个人外出去某

地访问,往返路程至少为100英里

●美国旅游资料中心规定:外出往返距离至少为100英里

●美国旅游业协会在其“国内旅游范围调查”中将旅游者界定为离家外出旅行单程50英里以上

或不论远近而在外停留过夜的人

●旅行目的方面的共同规定,不能列入旅游人次统计范畴的情况:

①各类交通运输公司司乘人员的工作旅行

②日常上下班的通勤旅行

③学生上学或放学的日常旅行

④军队执行任务的旅行活动

3.英国

全英旅游调查时一项由英格兰、苏格兰、北爱尔兰旅游局联合支持的连续性国内旅游调查

●对国内旅游者的定义:基于上下班以外的任何原因,离开居住地外出旅行并在外逗留过夜至少

一次的人

●调查和统计的对象包括:

①因度假目的而外出的旅行

②因探亲访友(非度假性目的)而外出的旅行

③因商务会议以及其它差旅性目的而外出的旅行

4.法国

法国旅游行政部门的测量对象:出于消遣、保健、会议、商务、修学等目的,离开其主要居所,外出旅行超过24小时但不足4个月的人

5.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产业经济局对旅游者的定义:离开自己的惯常居住地,到至少40英里以外的某地去访问的人,在该地停留至少24小时,至多不超过12个月

●当地居民对当地旅游景点的访问不包括在内

●人们前往国内“第二住宅”所在地的访问活动,只有在明显是因暂时性的娱乐目的而来访的情

况下,才纳入旅游统计

【我国对于国内旅游者的统计口径】

●我国国内旅游统计的基础系统

国内游客

↙↘

国内旅游者国内一日游游客

在我国的旅游统计中,对纳入国内旅游统计范围的人员通称为国内游客

对国内游客的具体解释:任何因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等原因,离开其惯常居住地到我国境内其他地方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6个月,并且主要访问目的不是去从事从到访地区获取报酬的活动的人

其中

惯常居住地是指一个人最近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都于此居住的城镇(乡村),或虽然在这个城镇(乡村)居住了较短的时期,但未来12个月内仍将会返回那里居住。

根据这一解释,国内游客包括在我国大陆境内居住一年或以上,离开其惯常居住地去我国大陆境内其他地方旅行访问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

●在我国的国内旅游统计体系中,国内游客分为两类:

国内旅游者:指我国大陆居民离开其惯常居住地,去我国大陆境内其他地方旅行和访问,并在到访之地的住宿设施内停留至少一夜,最长不超过6个人月的国内游客

国内一日游游客:我国大陆居民离开其惯常居住地,去我国大陆境内10公里以外的其他地方旅行和访问,出游时间超过6小时但不足24小时,并未在到访之地的住宿设施内停留过夜的国内游客

●我国国内游客统计范围不包括:

1.到各地巡视工作的部级以上的领导干部

2.驻外地办事机构的临时工作人员

3.调遣的武装人员

4.到外地入学就读的学生

5.到外地基层锻炼的干部

6.到其他地区定居的人员

7.无固定居住地的无业游民

●我国在国内旅游统计方面的解释和规定同世界旅游组织所建议的做法基本吻合

马斯洛的动机理论(需要层次理论)

●内容要点

1.人有着多种不用的需要,即人的需要多样性

2.这些不同的需要之间有层次高低之分

3.对于任何个体而言,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才会向上一个层次的需要发展,即才会产生向上一个层次的需要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5个层次

自我实现需要:指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潜力的需要⑤

受尊重的需要:自尊、声望、成功、成就④

爱的需要:情感、归属感、(亲友间的)感情联系③

安全需要:治安、稳定、秩序、受保护②

生理需要:食物、饮水、氧气等①

●马斯洛理论对于指导旅游业各部门在市场营销工作中注意旅游者在这些方面的需要以适应目

标市场的利益追求,以及在接待服务工作中满足顾客在这些方面的需要以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无疑都是很有实际意义的

●单靠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恐怕难以有效地回答人们外出旅游动机的产生究竟是出于何种需

要这一问题

斯坦利.C.帕洛格所作的旅游消费者心理类型研究

属于中间型心理类型的人居人口绝大多数,而属于依赖型和冒险型这两个极端心理类型的人数在人

消费者

●当该旅游目的地步入成熟期,特别是形成旅游热点时,所能吸引来访的游客则会转为主要是那

些心理类型偏向于依赖型的旅游消费者。而冒险型心理类型的旅游者则会逐渐失去对该地的兴趣,转而去另寻那些尚未充分开发、依然保留其原始魅力的旅游目的地

旅游者的类别划分

【世界旅游组织的划分】

基于规范旅游统计工作的考虑,世界旅游组织从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国家或地区的视角出发,进行的

【基于访问目的的旅行者类别划分】

57.如何分析“人人都可以成为旅游者”这句话?

①有其正确的一面,是因为在旅游和度假已经演变成为人类现代生活的基本需要的今天,确实人人都享有外出旅游度假的权利

②然而其也有明显欠妥的问题,虽然人人都有外出旅游度假的权利,但并非人人都可以无条件的地自动成为现实的旅游者

58.个人旅游需要的产生和实现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对于旅游经营者来说,认识这些条件有何意义?

①个人旅游需求的产生和实现至少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就客观方面而言,一是需要具备足够的支付能力,二是需要拥有足够的闲暇时间;就主观方面而言,则必须要有外出旅游的动机。不能说同时具备了这三项条件的人肯定都会成为现实的旅游者,但如不能同时具备这三项基本条件,就注定不会成为现实的旅游者

②这些因素对于旅游经营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对于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a.对于收入、时间、身体条件、家庭拖累等客观因素,旅游经营者是无力控制的。因而,旅游经营者在选择自己的目标市场时必须重视考虑这些因素

b.对于旅游消费者的购买动机,旅游经营者完全可以主动采取措施,针对目标市场人群的需要和利益追求,通过促销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激发消费者市场对本目的地或本企业旅游产品的兴趣,促使其产生购买动机

59.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因素有哪些?

①足够的可随意支配收入

②足够的闲暇时间

③个人的身体能力状况

④与一个人所处的家庭生命周期阶段有关的家庭拖累情况

⑤如果从它们在促成一个人成为现实旅游者所起的作用方面来看,这四项客观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缺一不可

60.为什么说可随意支配收入是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首要物质条件?

①收入水平意味着支付能力,可随意支配收入水平决定着家庭或个人的旅游支付能力

②可随意支配收入的水平影响着一个人能否成为现实的旅游者,影响着旅游者的消费水平,影响着旅游者在外旅游期间的消费构成,甚至还会影响到旅游者对出游目的地以及对旅行方式的选择

61.以就业人员的情况为例,人生时间大致分为哪几个部分?可否随意支配?为什么?

①法定的就业工作时间,由不得个人去随意支配

②必需的附加工作时间,诸如必要的加班加点,必要的从事第二职业时间等等,由不得个人随意支配。其中的部分原因在于,对于受雇于他人的就业者来说,拒绝必要的加班工作意味着有可能会被解职;对于第一职业的收入有限、难以维持家庭生计的人来说,用于第二职业的时间无论如何不能避免

③用于满足生理需要的时间,例如用于吃饭、睡觉的时间,由不得个人随意支配,否则一个人将难以维持生命

④必需的社会活动时间,例如出席必要的社交约会、学校召开的学生家长会等等,也不容个人随意支配,除非是一个对家庭、朋友、社会甚至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人

⑤闲暇时间,亦称自由时间或可随意支配时间,可由个人任意支配

62.闲暇时间有哪些类型?是如何分布的?可否用于旅游活动?

①每日闲暇,通常表现为平日的工余时间扣除日常限制性活动所需时间后的剩余部分。这类闲暇时间过于零散,虽可用于当地娱乐和休息,却不足以开展外出旅游

②周末闲暇,集中表现为周末公休时间。这类的闲暇时间比较集中,对于个人来说,在其他旅游需求条件同时具备的情况下,可用于开展近距离的周末度假或一日游活动

③公共假期,通常指法定的公共节假日。节日期间往往是家人或亲友团聚活动的好时机,特别是连续2~4天的公共节假日期间,更是人们外出探亲访友或短期度假的高峰时期

④带薪假期,目前,西方工业化国家大都通过立法,规定了对就业员工实行带薪休假制度。带薪休假期间的闲暇时间较多而且连续击中,因而往往成为人们外出旅游度假,特别是开展远程旅游的最好时机

63.动机与需要之间有什么关系?

①动机与需要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体现在,一个人的行为动机总是为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而产生的

②动机是需要的反应,而需要则是促使动机产生的原因。换言之,有什么样的需要,便会产生与之相应的行为动机

64.为什么说人们旅游动机的产生是为满足哪一需要很难具体作答?

①任何一个人都会有多种多样的具体需要

②人与人之间的情况不尽相同

65.马斯洛动机理论中哪些层次的需要可能并不足以成为人们产生旅游动机的诱因?原因何在?

①生理生存需要

A.一个人只有在拥有足够的可随意支配收入(仓廪实)的情况下,方有可能实现外出旅游

B.倘若一个人果真是为了满足生存需要而离乡出走,那么这一出行目的也决定了其身份不是移民旅行者便是难民,而决不会是旅游统计中所界定的旅游者

②安全需要

A.人人都知道身处自己最熟悉的惯常环境比在任何其他地方都更有心理上的安全感

B.倘若某人果真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安全需要而外出他乡,他要么属于难民要么属于移民,而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旅游者

66.人们外出旅游动机的产生主要与哪些类型的需要有关?原因何在?

①探索的需要,原因有

A.好奇心与探索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的本能,好奇心会引起人的心里紧张,外出旅游无疑是借以消除这类心理紧张的重要方式之一

B.他乡的事物新奇,为自己的乡土所没有

C.随着教育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单凭阅读书报或听取他人介绍等间接手段去了解和想象外部世界的情况也不再能使自己的好奇心得到满足

②解脱压力的需要,主要因为在异国他乡旅游期间,随着所处环境的变化,人们不再受在家时所担当的角色与相应行为的羁绊,加之异乡环境和新奇事物给人带来的新鲜感和刺激,从而能够有效地使压力和紧张得到消除或缓解

67.美国着名的旅游学教授麦金托什将旅游动机划分为哪几种基本类型?

①身体方面的动机。这方面的动机所反映的需要包括度假修养、参加体育活动、海滩消遣、娱乐活动以及其他直接与身体保健有关的活动,诸如遵医嘱作异地疗养、泡温泉、浴矿泉、作医疗检查以及其他诸如此类的疗养活动。所有属于这方面的旅游动机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是通过开展与身体保健有关的活动去消除紧张

②文化方面的动机。属于这方面的旅游动机所反映的需要特点是都希望了解异国他乡的情况,包括了解该地的音乐、艺术、民俗、舞蹈、绘画及宗教等

③人际(社会交往)方面的动机。这是人们出于为了满足自己开展社会交往,保持同某些异域人群的接触这类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旅游动机类型,包括希望深入异国他乡去接触当地民众、探亲访友、逃避惯常的微社会环境、结识新朋友等

④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这方面的旅游动机主要涉及追求个人成就和个人需要的发展。属于这类动机的旅游活动包括洽谈商务、出席会议、考察研究、追求业余爱好以及外出修学等等。旅游者希望通过这类旅游活动的开展实现自己为人承认、引人注意、受人赏识、获得好名声等愿望

68.影响旅游消费者购买动机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如何起作用?

①内在因素:反应个人需要的动机、学习、态度、知觉以及人格等心理因素

②外在因素:文化水平和受教育程度、年龄、性别、社会阶级和微社会群体

③客观因素是实现旅游需求的支持条件,主观因素才是参加旅游活动的根本动因。当然主观因素有时会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都是在综合起作用,共同影响着旅游消费者的购买动机

69.文化水平和受教育程度如何影响消费者购买动机?

受教育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对外界信息的了解与兴趣,从而会影响其追求的需要和动机,这主要是因为

①文化知识的提高有助于增加对外界事物的了解,从而更容易诱发对外界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②文化知识的增多有助于克服对他乡陌生环境的心理恐惧感

70.年龄如何影响旅游者购买动机?

①年龄不同往往决定了人们所处的家庭生命周期阶段不尽相同,从而制约着人们的需要和动机

②年龄不同往往会影响到人们的体力,从而也会制约着人们的需要和动机

71.性别如何影响旅游者购买动机?

①性别差异意味着男女生理特点(例如体力)的不同

②性别差异导致了男女在家庭中扮演角色的不同

73.人们划分社会阶级的依据主要涉及哪些因素?

①职业

②收入水平

74.对旅游者进行类别划分的基本目的有哪些?

①旅游统计工作的需要

②便于认识不同类别旅游者的需求特点

75.根据访问目的的归属,可将来访旅游者划分为哪些基本类型?分别有什么市场特点?

①消遣型旅游者,市场特点:人数多,比重大;出游活动的季节性强;拥有较大程度的选择自由;对价格敏感

②因公差旅型旅游者,市场特点:出游频率高;出游活动无季节性;出行活动的自由度小;消费水平高;价格敏感度低

③因私事务型旅游者,市场特点:出游活动季节性小;出行活动的自由度小;对价格敏感

76.为什么消遣型旅游者出游活动的季节性强?

①除退休者外,所有在职人员几乎都是利用休假时间外出旅游

②就某一旅游目的地而言,该地的气候条件是旅游需求季节性的影响因素之一

名词解释和小知识点

71.不仅旅游活动本身是旅游者的活动,而且旅游业的一切工作无一不是围绕适应和满足旅游者的需要而进行

72.旅游者的技术性定义:单纯地将旅游者解释为出于消遣目的而离家外出旅行的人,并没有将因非消遣性目的而短期外出旅行的人包括进去

73.旅游者的技术性定义:在界定旅游者时,将一些能够量化或者可借以区别的限定性标准纳入进去,以便能够有效地将旅游者与那些并非属于旅游者的其他旅行者区分开来

74.大部分国际旅游客源都是来自那些人均收入水平名列世界前茅的经济发达国家,我国国内旅游需求总量的绝大部分都产生于经济水平相对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

75.可支配收入:指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扣除应纳所得税之后的剩余部分

76.可随意支配收入:亦称可自由支配收入,指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扣除应纳所得税、社会保障性消费(即按规定应由个人负担的养老金、失业保险、健康保险等社会保障费用的预支,这些费用通常在发放工资时扣除)以及日常生活必须消费部分(衣、食、住、行等)之后所剩余的收入部分77.所谓可随意支配收入,意味着可供人们随意地选择其用途,因而也是家庭收入中真正可用于旅游消费的收入部分

78.收入水平这一因素的重要性

①它决定着一个家庭是否具有可实现外出旅游度假的经济条件

②这类消遣性旅游需求具有很大的收入弹性,即当家庭可支配收入超过上述临界水平之后,每增加一定比例的可支配收入,用于旅游度假的消费额便会以更大的比例增加

③影响人们在外旅游期间的消费构成。家庭富有的旅游者会在食、宿、购、娱等方面花较多的钱,从而使得往返交通费用在其全部旅游消费中所占的比例相应减小。

79.可随意支配收入水平无论怎样重要,也只是经济条件方面的影响因素,而并非个人旅游需求的唯一决定因素

80.闲暇时间: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以及其他方面所必须占用的时间之外,可由个人随意支配、用于开展消遣娱乐以及自己所乐于从事的任何其他活动的自由时间

①闲暇时间的拥有量不仅决定着一个人能否外出旅游,而且还会影响对出游目的地的选择以及在旅游目的地停留时间的长短

②可用于从事休闲活动的闲暇时间虽然属于非工作时间,但并不等同与非工作时间,而只是非工作时间中的一部分

③就时间而论,闲暇(时间)指人生中除谋生和自我生存所需时间以外的时间,是可用于追求闲情逸致的自由时间

④闲暇时间与娱乐时间远非同义语,闲暇时间指的是在满足了工作、睡觉、吃饭及必要的日常琐事的需要之后,所剩余的时间。闲暇时间并非是仅用于娱乐的时间,而是可由个人随心所欲地“自由支配的时间”。换言之,闲暇时间不仅可用于娱乐、而且也可用于读书、看报以及旨在“追求闲情逸致”的消遣性劳动

⑤闲暇时间固然是个人旅游需求得以产生和实现的必要条件,但这并不意味着任何闲暇时间都能够用于实现旅游活动。一个人只有在拥有足够的闲暇时间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实现外出旅游或度假

81.我国的公共假日累计为9天:国庆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五一劳动节以及元旦和春节

①1999年国务院《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后五一、十一和春节三个旅游“黄金周”出现的根本原因:公共假日放假制度的改革积聚了人们的闲暇时间

②2007年国务院《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取消围绕五一节的集中放假、新增了清明节和端午节两个公共假日。单纯就这一调整对国民旅游的影响而言,在新的带薪假期制度能够出台并得以实施之前,无疑将会削弱国民开展国内远程旅游的时间条件。这意味着那些距离国内主要客源地较远的地区的旅游业将难免会受到影响

82.西方国家中最典型的公共假日是圣诞节和复活节

83.带薪假期:法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以立法形式规定就业员工享有带薪假期的国家;北欧的瑞典,职工享有的带薪假期为每年6周;美国,人们的带薪假期一般为2~4周;西欧各国的带薪假期平均为每年4周

84.一个人需要拥有足够数量并且比较集中的闲暇时间,才有可能实现外出旅游。虽然并非所有的闲暇时间都可用于开展旅游活动,但在旅游需求理论上,拥有足够的闲暇时间乃是实现个人旅游需求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

85.种族对旅游需求的影响实为其社会经济地位影响的结果

86.性别对旅游需求的影响实为男女在家庭中扮演角色的不同所致

87.年龄对旅游需求到的影响实为一个人身体能力状况所致

88.马斯洛理论对于指导旅游业各部门在市场营销工作中注意旅游者在这些方面的需要以适应目标市场的利益追求,以及在接待服务工作中满足顾客在这些方面的需要以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无疑都是很有实际意义的

89.单靠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恐怕难以有效地回答人们外出旅游动机的产生究竟是出于何种需要这一问题

90.人们旅游动机的形成就是旨在满足精神层面的需要。虽然人们在外出旅游或度假期间也需要满足生理等方面的需要,但所有这些需要都服务于精神需要的满足,都是为了保障精神需要获得满足而派生出来的需要,因而不能构成促使旅游动机产生的原因

91.由于旅游是一种综合的象征性行为形式,可满足人们的多重需要,因而人们在决定外出旅游时,除了是出于某一主要方面的动机之外,往往还会兼有某些其他方面的动机

92.消费者购买动机,实际上所指的是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或购买决策

93.对旅游消费者购买动机具有影响作用的内在因素:

●学习

①作为旅游消费者行为的内在驱动因素之一,学习这一概念所指的是旅游消费者借以接收和领悟刺激因素的一种方式。即指旅游消费者获取旅游经验的途径,其中既包括旅游消费者得自于自己过去外出旅游过程中的亲身经历,也包括得自于他人对其有关旅游经历的介绍

②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旅游消费者会建立起自己对有关的旅游目的地以及对有关的旅游产品的看法,这些看法会形成基本的习得标准,供给自己日后外出旅游时,用作选择旅游目的地或选择旅游产品的依据

●态度

①这里的态度指的是一个人由于受其所处成长环境及社会文化的长期熏陶和影响,在谈及某一人物或事物时,在思想情感上对该人或该事物持有的反应。即一个人对某一事物(例如某一旅游目的地或某种旅游活动)所持有的根深蒂固的看法

②因态度所导致的看法可能符合该事物的真实状况,也有可能会形成对该事物的偏见

●知觉

①知觉常被成为感知,指一个人将感官所受刺激转化为有意义的信息这样一个认知过程。即一个人通过对自己所接触到的信息进行筛选,从而形成对某一事物的看法的认知过程

②知觉具有主动性,因而难免会受到个人偏爱等因素的影响;一个人对信息的接收一般都会有所选择,这意味着,一个人在面对众多的信息时,可能会对其中的某些信息给与关注,而对另外一些信息“视而不见”或“听而不闻”

●人格

①人格是一个人内心自我的反映,指的是会对其个人行为产生影响的个性心理特点

②一个人的性格会决定其个人偏好,从而会影响他的行为

94.对旅游消费者购买动机具有影响作用的外在因素:

①文化水平和受教育程度

②年龄

③性别

④社会阶级是指“其成员的价值观、利益和行为都基本相同的社会人群”

⑤微社会群体是指一个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所经常接触的人际环境或人群,例如经常接触的家人、亲友、同学、同事、街坊邻居等人群

95.消遣型旅游者是同类旅游目的地以及同类旅游企业竞争最激烈的市场部分

96.消遣型旅游者的出游活动季节性强,主要是因为除了退休者外,所有在职人员几乎都是利用休假时间外出旅游。此外,就某一旅游目的地来访旅游需求的季节性而言,该地的气候条件也是其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97.消遣性旅游者更关心货真价实,价有所值

98.以商务人员为典型代表的因公差旅型旅游者是旅游业的另一重要客源市场,正是因为在当时世界上,各地之间在经济、技术以及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

99.因公差旅型旅游者的人数上虽然相对较少,但出游频率很高

100.在对旅游服务的要求方面,差旅型旅游者所注重的是服务可靠和舒适方便

101.差旅型旅游者对待价格一般不大敏感,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差旅活动并非自费,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没有选择和更改旅行目的地的自由

《数学史概论》读书报告

《数学史概论》读书报告 数学源自于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早期古希腊、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及中国古代都对数学有所研究。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通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运用,由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数学的基本要素是:逻辑和直观、分析和推理、共性和个性。以下对李文林著《数学史概论》作一个读后的总结。 一、《数学史概论》简介及其特点 《数学史概论(第2版)》以重大数学思想的发展为主线,阐述了从远古到现代数学的历史。书中对古代希腊和东方数学有精炼的介绍和恰当的分析;同时充分论述了文艺复兴以来近现代数学的演进与变革,尤其是20世纪数学的概观,内容新颖。《数学史概论(第2版)》中西合炉,将中国数学放在世界数学的背景中述说,更具客观性与启发性。《数学史概论(第2版)》脉络分明,重点突出,并注意引用生动的史实和丰富的图片。 本书共分十五章,其中第一章“数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介绍了人类在蒙昧时期由于生产生活的需要,逐渐形成了数与形的概念,从最早的手指计数到石头计数,再到结绳计数直到距今大约五千多年前,出现了书写计数以及相应的计数系统。在灿烂的“河谷文明”中,重点介绍了埃及数学和美索不达米亚数学。第二章“古代希腊数学”,介绍了雅典时期和亚历山大时期的数学,其中重点对数学家泰勒斯、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得、阿基米德及阿波罗尼奥斯及其成就作了详尽的介绍。第三章“中世纪的中国数学”,从古代著作《世本》中提到的黄帝使“隶首作算数”,殷商甲骨文中使用的完整的十进制计数,到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及宋元时期达到了发展的高潮。介绍的著作主要有《周髀算经》,《九章算术》,《算经十书》,介绍了刘徽的“割圆术”和他在面积、体积公式推证的成就,祖冲之父子推算“圆周率”,在推导几何图形体积公式时提出了“出入相补”及“祖氏原理”;第四章“印度与阿拉伯的数学”;第五章“近代数学的兴起”,讲述了中世纪的欧洲,从代数学、三角学、透视学、射影几何等方面的发展向近代数学的过渡,以至解析几何的诞生;第六章“微积分的创立”,分别介绍了牛顿和莱布尼茨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的微积分原理;第七章“分析时代”;第八章至第十章,分别以代数、几何、分析这三大领域的变革为主要线索,介绍了19世纪数学的发展;第十一章至十三章是“20世纪数学概观”,分别介绍了纯粹数学的主要趋势、空前发展的应用数学、现代数学成果十例;第十四章“数学与社会”,第十五章“中国现代数学的开拓”。 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1、与同类书相比,有着最大的空间跨度和时间跨度,从上古的巴比伦、希腊、中国、印度、阿拉伯世界,到中世纪的欧洲,以至20世纪的近代数学、当代数学,遍及世界各地对于数学的贡献地位与影响,都有中肯的评论。2、本书不仅对史实有详尽而忠实的介绍,而且兼有史评史论的作用,更有精辟的历史观。例如作者认为古希腊的数学是一种论证数学,而说中国的古代数学,在南北朝三国时期,也进入到论证数学,刘徽即为其杰出代表之一。至于中世纪欧洲数学的崛起,微积分的创立以及近代数学的诞生史,对于它们的历史背景与社会根源,作者都有敏锐的评论。作者对整个数学的发展有着明确的数学史观。3、本书不仅对数学家和他们的学术成就作了概括的介绍,而且对于一些重要成就,不惜花费篇幅,作了较详细的忠实于原始创造的说明。例如阿基米德对于球体积与抛物线弓形面积的计算,刘徽对于 的计算原理和方法,牛顿与莱布尼茨关于微积分的发现过程,以至较近代如康托关于非可数集合的发现等等,都作了较详细的介绍。这让读者不仅可以了解历史的发展,而且还能深入体会数学大师们原始创造的艰苦历程与来龙去脉。4、本书除了数学家们的传统故事外,还介绍了许多有趣的奇闻轶事。 二、对数学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旅游书籍读书笔记

旅游书籍读书笔记 【篇一:读书笔记《旅游文化》】 读书笔记 《旅游文化》 9) 安徽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年8月 摘抄 一.历史文物古迹的概念与形成 古迹与文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古迹是指古代流传下来的建筑物或 具有研究、纪念意义的地方。文物则是指遇存在社会上或埋藏在地 下的历史文化遗物。但二者又非常类似,都是指人类发展过程中所 保留下的东西,它们都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 科技、历史、艺术的特点和水平,是当时人类智慧的结晶。历史文 物占迹足指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过程中留存下来的活动遗迹、遗址、 遗构及通风。它形成于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是人类活动的产 物.是一个民族、—个国家历史发展过程中各个时代政治、经济、 文化、科技、建筑、艺术、风俗等待点和水平的真实的客观体现, 凝聚者人类的智慧,昭示者特定的历史特征。为了了解历史,继承 文明,人类需要去考证、去分析,人门对历史文物古迹越来越关注;为了追溯历史,回首往事.人们对祖先遗留下来的历史话功遗址、 古陵墓、古建筑、历史文物古迹也越来越感兴趣。欣赏历史文物古 迹越来越成为人们出游的选择目标。那些能吸引旅游者前往游览, 并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历史文物真 迹标为历史文物古迹旅游资源。它是人类在各种活动中创造的、把 动态的历史用静的实物体现山来的、能激发人们旅游功机的物质财 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1、.历史古迹的特点分析 历史文物古迹是人类历史的写照,是人类历史的再现。每一处景观 都反映了特定时期人类的生产或生活情况,其内容、形式、结构、 格调无不反映了深刻的时代特征和历史痕迹。如我国不同时期的古 代建筑就有不同的艺术特征;不同朝代的帝王陵墓都占不同的陵寝 形制;不同时期的陶瓷器艺术和雕刻艺术都有不同的特点 二、历史古迹的旅游价值:

海南专升本数据库课后练习题

海南专升本数据库课后练习题 多做习题,巩固上课知识,考试无往不利!----海大源 一、选择题 1. DBS是采用了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DBS是一个集合体,包含数据库、计算机硬件、软件和()。 A. 系统分析员 B. 程序员 C. 数据库管理员 D. 操作员 2. 数据库(DB),数据库系统(DBS)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之间的关系是()。 A. DBS包括DB和DBMS B. DBMS包括DB和DBS C. DB包括DBS和DBMS D. DBS就是DB,也就是DBMS 3. 下面列出的数据库管理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中,没有专门的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的是()。 I.人工管理阶段 II.文件系统阶段 III.数据库阶段 A. I 和 II B. 只有 II C. II 和 III D. 只有 I 4. 下列四项中,不属于数据库系统特点的是()。 A. 数据共享 B. 数据完整性 C. 数据冗余度高 D. 数据独立性高 5. 数据库系统的数据独立性体现在()。 A.不会因为数据的变化而影响到应用程序 B.不会因为系统数据存储结构与数据逻辑结构的变化而影响应用程序 C.不会因为存储策略的变化而影响存储结构

D.不会因为某些存储结构的变化而影响其他的存储结构 6. 描述数据库全体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和特性的是()。 A. 模式 B. 内模式 C. 外模式 D. 用户模式 7. 要保证数据库的数据独立性,需要修改的是()。 A. 模式与外模式 B. 模式与内模式 C. 三层之间的两种映射 D. 三层模式 8. 要保证数据库的逻辑数据独立性,需要修改的是()。 A. 模式与外模式的映射 B. 模式与内模式之间的映射 C. 模式 D. 三层模式 9. 用户或应用程序看到的那部分局部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它是模式的逻辑子集。 A.模式 B. 物理模式 C. 子模式 D. 内模式 10.下述()不是DBA数据库管理员的职责。 A.完整性约束说明 B. 定义数据库模式 C.数据库安全 D. 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 二、填空题和简答题: 1.数据库数据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个基本特点。(填空题) 2.试述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简答题) 3.使用数据库系统有什么好处?(简答题)

《旅游学概论》专升本课程考试大纲

《旅游学概论》专升本课程考试大纲 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旅游的起源、旅游的发展、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以及构成旅游活动的三大要素(旅游者、旅游资源和旅游媒介)之间的相互关系、发展规律等,同时探讨了旅游发展对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的影响,提出了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本课程要求:学生能较系统地掌握旅游学科的基本知识,了解旅游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并反过来影响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旅游业的发展必须符合自然的、社会的、经济的规律,才能真正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本课程的目标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充分了解世界范围旅游现象,并以旅游发展的实践为基础,从整理和了解旅游现象中分析旅游发展的逻辑性和合理性,从而发现其活动规律,为学生今后从事旅游开发和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教材与参考书目: 1.教材:《旅游学概论》李天元林南枝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2.参考书目: (1)《中国特色旅游丛书》章采烈主编 (2)《旅游学概论》马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4月 (3)《旅游资源概论》甘枝茂主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年5月 (4)《旅游资源评估与开发》傅文伟主编,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年11月 (5)《旅游学刊》、《经济地理》、《旅游管理》人大复印刊等杂志 三、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 1.知识点:原始社会的人类迁徙、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封建社会的旅行发展、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对旅游活动的影响、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2.考核要求:(1)近代旅游业开端的标志是什么?(2)解析为什么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旅游活动具有重大影响?(3)分析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第二章关于旅游活动的基本认识 1.知识点:、旅游的概念、旅游活动的类型、旅游活动的性质、旅游活动的特点2.考核要求:(1)要求掌握旅游的概念性定义和技术性定义。(2)把握旅游活动的特点及其对旅游开发的意义。 第三章旅游活动的主体 1.知识点:旅游者的基本概念、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因素、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主观因素、旅游者类型及其需求特点 2.考核要求:(1)学会从客观、主观方面分析旅游者的需求。(2)掌握旅游者类型及需求特点。 第四章旅游活动的客体 1.知识点: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念、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资源的保护 2.考核要求:(1)掌握旅游资源的特点。(2)为什么要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开发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如何对旅游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 第五章旅游业 1.知识点:旅游业的概念、旅游业在推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旅游业的性质和特点、旅行社、饭店与住宿业、旅游交通、旅游景点、旅游业的产品

旅游学概论试题--专升本

旅游学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旅游业中,人们对______的需求于根本性需求。() A.交通运输产品 B.景点产品 C.饭店产品 D.导游服务 2.在旅游研究中,现代旅游是指二战结束后,特别是______以来,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会化旅游活动。() A.19世纪初期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3.具体负责我国五星级饭店的评定与复核工作的是() A.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局 B.地(市)级优秀旅游城市的旅游局 C.县级优秀旅游城市旅游局 D.国家旅游局 4.在国际旅游研究中,一个国家的国际旅游收入统计数字中,一般不包括() A.旅游购物收入 B.国际间交通客运收入 C.饭店住宿收入 D.景区门票收入 5.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主观因素是() A.身体条件 B.闲暇时间 C.家庭负担状况 D.旅游动机 6.旅游资源的理论核心是() A.吸引力因素 B.垄断性 C.可创新性 D.永恒性 7.第一次提出包价旅游概念的是() A.托马斯·库克 B.英国的“劳动者旅行协会” C.英国的地平线假日旅游公司 D.美国的运通旅游公司 8.对于低收入的贫困家庭,有些国家采取通过由国家、地方政府、工作单位、工会或户主所属的其他组织团体提供资助或补助的办法,帮助他们实现外出旅游。这便是所谓的( ) A.大众旅游 B.社会旅游 C.奖励旅游 D.包价旅游

9.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在规模上占支配地位的是() A.公务旅行 B.宗教旅行 C.科学考察旅行 D.贸易经商旅行 10.在法国、英国等欧洲国家,判定一个人在国内开展的外出旅行是否应纳入国内旅游统计之中,所使用的主要标准是() A.外出旅行的距离 B.旅游购物的数额 C.是否在外逗留过夜 D.外出旅行的目的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空1分,共22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就全世界远程国际旅游而言,其主要客流发生于欧洲、美洲以及______三者之间。 2.影响人们选择旅行方式的因素主要有旅行目的、运输价格、旅行距离以及______。 3.旅游业在我国的出现可以追溯到______的设立。 4.我国国际旅行社的经营范围包括入境旅游业务、出境旅游业务和______。 5.1937年国际联盟界定外国旅游者就是离开自己的居住国,到另一个国家访问至少______小时的人。 6.收入乘数表示的是单位旅游消费同其所带来的接待国______变化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7.可随意支配收入指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扣除应纳所得税、______以及______之后所余下的收入部分。 8.自然旅游资源是指以______为吸引力本源的旅游资源。 9.旅游市场划分就是将全部旅游市场依据______的某种或某些特点划分为不同的细分市场。 10.我国公民目前的自费出国旅游是从最初的______逐渐发展演变而来。 11.根据艾斯特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逗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牵涉任何______的活动。 12.托马斯·库克首次出于商业性目的组织的团体消遣旅游活动是在______年。 13.饭店合作集团中出现最早的一种类型是______。 14.在与旅游事务有关的全球性政府间国际组织中,规模最大的是______。 15.一项旅游资源的价值大小取决于______及其______两个方面的结合情况。 16.旅游业就是以______为对象,为其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其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17.原始社会前期,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人类客观上既无开展旅行的______,主观上亦无外出旅行的______。 18.在我国的国内旅游统计中,对国内游客分为______和______两类。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潜在的旅游资源

语言学概论读书笔记

语言学概论读书笔记 汉语言文学邝云梅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 第一节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 1.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表现为:口语、书面语。 2.书面语和口语的主要差别: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在有了文字之后才产生的。口语发生在一定的社会背景和语言环境中,而且交际双方或各方在进行口头交际的同时常常伴随着各种面部表情、手势和体态,还有各种不同的口气和语调,而书面语一般只记录词语,没有记录这些成分。书面语有可能比口语积累的语汇丰富,语法结构也更精密,表达方式也更多样化。 3.语言和民族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二者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就大多数情况而言,一个民族使用同一种语言,但在世界上也有不少这样的情况,即不同的民族使用同一种语言,同一种民族却又使用不同的语言。 第二节语言的性质 1.句子是最小的交际单位。 2.符号是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这种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3.能指是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 4.所指是语言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 5.组合关系是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叫组合关系,也叫“句段关系”。它体现在互相关联的语言单位组成的整体中。 6.聚合关系是在同一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出现的各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 7.语言与言语的区别:语言是使一个人能够理解和被他人理解的全部语言习惯,是社会成员约定俗成共同使用的部分,是均质的,是言语活动的社会部分;言语则具有个人特色,因为每个人说话的嗓音,每个音的具体发音,使用的词语和句子结构都不尽相同。即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而含有个人要素或个人杂质的说话行为和说出来的话(包括写出来的“话”)只能属于言语。 8.语言符号的特征:任意性、强制性与可变性。人们最初创制单个的语言符号时,用什么样的形式——语音与什么样的内容——语义相结合,并没有什么必然性,而带有很大的偶然性或随意性。在同一社会,同一时代,对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是强制性的。同一社会在不同时代,其语言符号的声音、意义,以及两者间的关系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化而变化。 第三节语言学 1.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被称为结构主义语言学。

海南专升本 旅游学概论自己整理笔记 第三章

第三章旅游者 入境旅游者的界定 【国际联盟】 1937年提出 国际旅游者:到一个不是自己惯常居住的国家去访问,并在该国停留至少24小时的人 ●应纳入来访国际旅游者统计范围的人员包括: 1.为了消遣、家庭事务及身体健康等方面目的而出国旅行的人 2.为了出席会议或作为公务代表而出国旅行的人(包括科学、行政、外交、宗教、体育等方面的会议或公务) 3.为了工商业务原因而出国旅行的人 4.在海上巡游度假过程中登岸访问的人员,即使上岸停留时间不足24小时,亦视为入境旅游者(凡停留不足24小时者应分开,必要时可不论其惯常居住地为何处) ●不在“国际旅游者”统计之列的人员: 1.来访目的为打工、任职(不论是否定有合同)或在该国从事营业活动者 2.前来该国定居者 3.前来该国入学就读、膳宿在校的学生 4.跨境来上班工作的邻国边境居民 5.途经该国而不作停留的过境旅游者,而不论其置身该国的时间长短 ↓ 1950年重新提出和修订 1.将前来修学旅行的外国学生也纳入“国际旅游者”的统计范畴 2.在“国际旅游者”中增设了一个新的类别“国际游览者”,将其定义为因消遣性目的而到访别的国家,停留时间不足24小时者 3.对“过境旅游者”作了新的界定,即“过境旅游者”包括那些马不停蹄地途径某国而不作任何停歇的旅行者,以及那些以不足24小时的时间途径某国,其间只是作了一些非旅游性质的短暂停歇的人 ↓ 1953年 联合国制定了《关于便利旅游者入出境的海关常规》,规定来访旅游者在到访国境内的连续停留时间最长为6个月 【罗马会议】 会议原因大众旅游在国际间的兴起 会议时间1963年 会议地点意大利罗马 与会人员国际官方旅游组织联盟(即世界旅游组织的前身)积极推动,联合 国全体成员国参加 会议内容基于旅游统计工作的需要,对入境来访的国际旅游者统计范围作了 新的规范 会议成果罗马会议定义 会议后续发展1.1976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召开了一次国际会议,与会人员包括世界旅游组织的代表、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的代表、东加勒比共同市场的代表以及加勒比共同体的代表,正式批准了基于1963年罗马会议对旅游统计术语的定义

海南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海南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参照考试大纲,复习重点一目了然,复习效率加倍提高,为专升本考试复习提指明方向。————海大源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一、考试大纲适用对象 本大纲适用于琼州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专升本考试学生。 本大纲主要依据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陈洪主编),同时参照徐中玉、齐森华主编《大学语文》(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九版)。 二、考试基本要求 (一)考试内容范围及分值分布 1、基础知识的考核 基础知识包括语言知识.文学常识.文体知识辨别识记等方面,重视文言文精读篇目的翻译。本部分分值约为40分。 2、阅读分析的考核 鉴于《大学语文》教材各高校所用教材不尽一致的情况,阅读分析范围主要依据本大纲所附精读篇目,同时可以选取与课文相关的课外文本。分值20分。 3、写作应用能力的考核 包括议论文写作(含文学评论)、应用文写作两个方面。分值40分。 (二)试卷题型及分值分布

1、单项选择题(设10小题)10分 2、填空题(设10小题)10分 3、简析、简答及翻译题20分 4、阅读分析题(一到二段文本的分析)20分 5、写作题(一篇或者二篇)40分 (三)考试方式与考试时间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20分钟。 三、考试内容范围及其具体要求 (一)基础知识(40分) 1、语言知识 (1)文言词语与句式 理解、掌握精读课文中的文言词语、句式与特殊语法现象。具体要求是: 解释常用文言词语的具体含义;辨析古汉语常用特殊句式;熟悉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等语法现象;翻译试题规定的诗文句子。 (2)现代文词语与句式 掌握现代文包括常用应用文中常用的词语和句式。理解词语的含义及用法。 2、文体知识 (1)应用文体知识(参考其他教材)

旅游学专接本试题及答案

旅游学专接本试题及答案 1、我国保留了一批古老和稀有的孑遗树种,被称为“化石植物”的有() A、水杉 B、银杏 C、珙桐 D、银杉 2、下列关于岩溶地貌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主要发育在碳酸岩类岩石地区 B、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岩溶风景区是广西桂林至阳朔的漓江两岸 C、岩溶地貌的基本特征是奇峰林立,造型生动,沟谷纵横、植被茂密 D、我国岩溶洞穴的魁首是金华双龙洞 3、在我国历史上曾被命名为“天下第一泉”的泉名有: A、镇江金山泉 B、北京玉泉 C、杭州虎跑泉 D、济南趵突泉 4、下列已被纳入世界自然保护区网的有() A、四川卧龙 B、武夷山 C、神农架 D、九寨沟 5、下列属于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的有() A、泰山 B、黄山 C、武夷山 D、峨眉山——乐山大佛 6、每年农历八月十八前后都是观看钱塘江大潮的最佳时期。作为一种潮汐现象,钱塘江大潮的形成受到以下哪些因素的影响() A、月球的引力作用 B、太阳的引力作用 C、钱塘江两边江岸轮廓的影响 D、江底地形因素的作用 7、我国的高山中海拔超过8000米的是。 A、慕士塔格峰 B、贡嘎山

C、乔戈里峰 D、希夏邦马峰 8、下列风景名山中属于花岗岩名山的是。 A、黄山 B、三清山 C、齐云山 D、千山 9、被誉为我国造型地貌博物馆的是。 A、路南石林 B、雁荡山 C、九寨沟 D、丹霞山 10、历史上曾被命名为天下第一泉的有。 A、江西谷帘泉 B、杭州虎跑泉 C、济南趵突泉 D、镇江金山泉 E、北京玉泉 答案:1 ABCD 2 CD 3 BD 4 ABC 5 ABCD 6 AC 7 CD 8 ABD 9 AB 10 ACE

专升本考试旅游学概论各章复习重点问题设计笔记

旅游学概论各章复习重点及问题设计-笔记 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原始社会的人类迁徙 一 1.旅游是从早期旅行发展而来的. 2.在新石器时代,畜牧业和原始农业开始形成和发展,导致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 3.到新石器时代中期为止,由于缺乏劳动剩余物,人类还不存在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的需要. 二 1 .为什么说人类的迁移活动不属于旅游活动? (问答) 答: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这一时期的人类客观上既无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也无外出旅行的愿望.当时人类迁移活动的被迫性和求生性都说明他们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行和旅游. 第二节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 1社会生产力的加速发展,促使手工业成为专门性的行业,并从家庭中分离出来,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填空) 2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到原始社会瓦解和奴隶社会形成时期,开始出现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阶级,这便是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3.罗马帝国时期旅店的产生,是在政府所社驿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4.人类有意识的外出旅游活动适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奴隶社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5.”易经”上”观国之光”一词,为”观光”的由来(选择,填空 6人类最初的旅行是如何产生的? (问答) 答:旅行最初实际上不是消遣和度假,而是由于人们的现实主义以及扩大贸易,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和接触的需要所产生的一种活动.因而在最初的年代里,主要是商人开创了旅行的通路. 第三节社会的旅行发展 一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 1.水陆交通是中国封建时期重要的交通方式. 2.秦朝的”驰道”和”直道”,”五尺道”和”新道”. 3这一时期旅行者是商人的商务旅行居多 二欧洲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看一下)

海南专升本计算机基础120题

海南专升本计算机基础120题 (1) 下面叙述正确的是______。(C) A. 算法的执行效率与数据的存储结构无关 B. 算法的空间复杂度是指算法程序中指令(或语句)的条数 C. 算法的有穷性是指算法必须能在执行有限个步骤之后终止 D. 以上三种描述都不对 (2) 以下数据结构中不属于线性数据结构的是______。(C) A. 队列 B. 线性表 C. 二叉树 D. 栈 (3) 在一棵二叉树上第5层的结点数最多是______。(B) A. 8 B. 16 C. 32 D. 15 (4) 下面描述中,符合结构化程序设计风格的是______。(A) A. 使用顺序、选择和重复(循环)三种基本控制结构表示程序的控制逻辑 B. 模块只有一个入口,可以有多个出口 C. 注重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 D. 不使用goto语句 (5) 下面概念中,不属于面向对象方法的是______。(D) A. 对象 B. 继承

C. 类 D. 过程调用 (6) 在结构化方法中,用数据流程图(DFD)作为描述工具的软件开发阶段是______。(B) A. 可行性分析 B. 需求分析 C. 详细设计 D. 程序编码 (7) 在软件开发中,下面任务不属于设计阶段的是______。(D) A. 数据结构设计 B. 给出系统模块结构 C. 定义模块算法 D. 定义需求并建立系统模型 (8) 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______。(B) A. 数据模型 B. 数据库管理系统 C. 软件工具 D. 数据库 (9)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C) A. 数据库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不需要操作系统的支持 B. 数据库设计是指设计数据库管理系统 C. 数据库技术的根本目标是要解决数据共享的问题 D. 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物理结构必须与逻辑结构一致

专升本旅游学概论试卷

旅游学概论 一、填空题(每空 分,共 分): 、 旅游活动三大因素中,最活跃的是 ,居于主体地位。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旅行的种类主要包括 、官吏宦游、经商旅行、 、 、宗教云游、 。 、被誉为“商业饭店之父”的 ,在美国 建造了世界第一座商业饭店。 、形成旅游季节性的原因可分为 、 以及 。 、联合国 ? 年在 召开的“国际旅游会议”,提出对所有类型旅行者使用 的概念。 、一般认为,早在 年就在地中海和爱琴海上进行通商贸易的腓尼基人是世界上最早的旅行者。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 所提出的游客心理模式,游客可根据个性心理特征分为单一中心型和 等两大类型。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其途径为先发展 ?再发展 ,最后发展 。 、世界旅游组织的总部位于 。

、根据大部分学者公认的观点, 是旅游资源的核心。 ?、 ?? 年 ?月 正式颁布了《旅行社管理条例》。 、根据我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旅游资源被分为 大主类,包括地文景观、 、生物景观、 、遗迹遗址、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和 。 ?、旅游业五大部门包括住宿接待部门、旅游业务组织部门、 、 、和 。 ?、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饭店 于 年开始正式营业。 、我国西安兵马俑、长城、布达拉宫等历史古迹,应凭借其垄断性的资源特征,采用 的市场策略占领目标市场。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分,共 ?分): 、在我国古代文献中,“观光”一词最早出现在 。 ?? 《水经注》和《左传》 ? 《徐霞客游记》和《春秋》 ? 《易经》和《左传》 ? 《大学》和《春秋》 、世界最早的旅行支票是由 创办的。 ?? 美国花期银行 ? 托马斯 库克父子旅行社 ? 美国运通公司 ? 比利时铁路卧车公司 、根据我国对于国际旅游者的定义 中所列举的游客类型可被统计为国际旅游者。 ??来大陆探亲的台湾同胞、留学生、从事贸易活动的华侨 ?从事贸易活动的外国人、探亲的华侨、休闲的港澳同胞 ?直接过境的外国人、探亲的华侨、商务考察的台胞 ?从事贸易活动的台湾同胞、驻华领事馆外国官员的家属、休养的华侨

(完整版)4.专升本考试-《旅游学概论》-1名词解释2简答题汇总

目录 一、名词解释: (1) 二、简答题: (5) 一、名词解释: 1、旅游学概论:旅游学概论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同社会科学中其他学科一样,它以旅游发 展的实践为基础,从整理和了解旅游现象中分析并总结旅游发展的逻辑性 和合理性,从而发现其活动规律 2、旅游学:是研究旅游者及其旅游活动、旅游业及其开发和经营活动以及双方活动的开展 对旅游目的地的各种影响的科学 3、学术研究的方法:所谓学术的研究方法,是指一门学科的技术步骤。它可以被理解为一 种可操作的程序,具有一定的形式,过程。步骤,内在之间存在的规 律性和逻辑性的联系 4、现代旅游:指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 会文化旅游活动 5、艾斯特(AIEST )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逗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 和。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涉及任何赚钱的活动。 6、可支配收入:指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扣除全部应缴纳的所得税之后剩余的部分 7、可随意支配收入:亦称可自由支配收入,指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扣除应缴纳的所得税、社 会保障性消费以及日常生活必须消费部分之后所余下的收入部分 可随意支配收入水平是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最重要的经济因素。但它 只是经济条件方面的影响因素,而非个人旅游需求的唯一决定因素8、余暇时间:指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及其他必须时间外,可用的自由分配从事消遣或 自己乐于从事的任何其他事情的时间 9、大众旅游:所谓大众旅游通常有其双重含义。它首先是指大众化旅游或旅游活动的大众 化,即旅游活动参加者的范围已扩展到普通的劳动大众;其次则是指大众型 旅游,即现代旅游活动的大规模开展所形成的以有组织的团体包价旅游为代 表的大众型旅游模式或旅游活动的开展模式 10、奖励旅游:是指某些公司为表彰工作成绩突出的销售人员而组织他们携带配偶外出的旅 游形式 11、国际旅游:指跨国开展的旅游活动,即一个国家的居民跨越国界到另一个或几个国家去 访问的旅游活动。其中一种情况是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居民前来我国旅游,称 之为入境旅游;另一种情况是我国的居民离开我国到境外其他国家或地区去 旅游,称之为出境旅游。也就是说,国际旅游既包括国际来访的入境旅游, 也包括本国居民的出国旅游。

【 读书笔记】语言学概论(崔希亮)

引言 语言学的“体”和“用” 【语言学的“体”主要是指关于语言学本身的研究,语言的本质,语言是怎么产生的,如何传递信息的(编码-信号传输-解码),语言的习得机制,心理机制,生理机制等等,同时如何研究语言(演绎法:不能直接观察的研究对象我们就用合理的推论来证明某些假设,归纳法:能够直接观察的研究对象我们用观测数据来证明某些假设) 语言学的“用”主要体现在语言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语言信息处理,语言教学,语文政策,语言学习(先天论和白板论,成人和儿童二语习得的不同),词典编纂等等】 一、儿童如何习得母语的两种假说: 1.先天论:心灵学派,认为有LAD和普遍语法的存在 2.白板论:认知学派,认为儿童的大脑是白板一块,通过后天的模仿和练习才学会了语言。 二、成人二语习得和儿童学习语言的不同: 1.学习动机不同。(儿童为了交际,成人的动机不同) 2.学习时间不同。 3.学习环境不同。 4.学习方式不同。(儿童是自然获得,成人是学习)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 【此章节主要探讨了语言和语言学的本质问题,语言的本质问题较为复杂,,包括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心理属性,在探讨语言观上,索绪尔区分了“语言”和“言语”,明确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本身。自然属性主要包括对索绪尔的符号线性理论的探讨,社会属性探讨了语言的交际效应,语言在社会中的运用,心理属性探讨了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一、索绪尔的符号线性理论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它的内核是语义,物质外壳是语音。语义和语音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符号的组合是线性的,符号具有生成性,将非线性的思维通过符号线性表达出来。 具有以下特点: 1.任意性。符号的声音和意义之间的结合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没有理据的。符号的所指和能指 之间具有约定俗成的规则。符号的所指是指概念,能指是指声音形象。 2.线条性。符号在组合是只能一个跟着一个的出现,构成一个线性的序列。 3.系统性。语言符号是一个结构分明的层级装置,语言符号的运转在一个系统内进行。这些符 号的工作原理是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每一个符号既能和别的符号组合又能被别的符号替换。 语言符号的这个特点使得有限的规则和有限的单位可以生成无线的表达单位。 二、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离不开思维,思维也离不开语言。 没有语言,人类的理性思维很难进行下去。同理,如果离开理性思维,人类的语言就无所依靠,没有了逻辑。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思维层次一定都有语言的参与。“欲辨已忘言” 三、“语言”和“言语”的区分 索绪尔对这两个概念的区分表明了他的语言观。他认为语言和言语要区分开来,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是语言本身。他把语言界定为符号系统。这就把语言学研究的对象确定下来了。语言是一种心理印象,

旅游学概论的笔记(注释)

旅游学概论的笔记 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原始社会的人类迁徙 一 1.旅游是从早期旅行发展而来的. 2.在新石器时代,畜牧业和原始农业开始形成和发展,导致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 3.到新石器时代中期为止,由于缺乏劳动剩余物,人类还不存在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的需要. 二 1 .为什么说人类的迁移活动不属于旅游活动? (问答) 答: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这一时期的人类客观上既无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也无外出旅行的愿望.当时人类迁移活动的被迫性和求生性都说明他们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行和旅游. 第二节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 1社会生产力的加速发展,促使手工业成为专门性的行业,并从家庭中分离出来,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填空) 2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到原始社会瓦解和奴隶社会形成时期,开始出现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阶级,这便是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3.罗马帝国时期旅店的产生,是在政府所社驿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4.人类有意识的外出旅游活动适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奴隶社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5.”易经”上”观国之光”一词,为”观光”的由来(选择,填空 6人类最初的旅行是如何产生的? (问答) 答:旅行最初实际上不是消遣和度假,而是由于人们的现实主义以及扩大贸易,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和接触的需要所产生的一种活动.因而在最初的年代里,主要是商人开创了旅行的通路. 第三节社会的旅行发展 一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 1.水陆交通是中国封建时期重要的交通方式. 2.朝的”驰道”和”直道”,”五尺道”和”新道”. 3这一时期旅行者是商人的商务旅行居多 二欧洲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看一下) 三封建社会旅行发展的特点(问答,选择) 1特点:a旅行的发展同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直接联系. b非经济的旅行活动虽然有新的发展和夸大,但这一时期商务旅行仍居主导地位.

2013海南师范大学专升本《中国旅游地理》模拟题

2013海南师范大学专升本《中国旅游地理》模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我国纬度最高的地区是() A.曾母暗沙 B 漠河C乌苏镇D喀什乌恰2. 世界建园最早的皇家御园是() A.颐和园 B 避暑山庄C中山公园D北海 3. 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家园林是() A颐和园B避暑山庄C北海D豫园 4. 被联合国专家列为全球六大无污染的自然景区的是() A九寨沟B黄龙C青山沟D张家界 5. 西北地区最大的城市是() A乌鲁木齐B西安C银川D兰州 6.有“清凉山”、“华北屋脊”之称的是() A恒山B太行山C燕山D五台山 7.素有七朝古都之称的古都是() A北京B西安C洛阳D开封 8.开创于北魏孝文帝时期的石窟是() A莫高窟B龙门石窟C麦积山石窟D云岗石窟 9.佛教传入中国的第一座佛寺是() A大相国寺B白马寺C大理寺D五华寺 10. 我国最早的古塔是() A四门塔 B 白塔C六和塔D崇圣寺三塔11. 因特产优质葡萄酒,有“美酒海湾”之称的港口城市是()

A辽宁大连B江苏南通C山东烟台D广西北海 12. 有“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称的是() A上海外滩B青岛的八大关C哈尔滨D浦东开发区 二.多项选择 1.五岳中位于华夏文明中原访古旅游区的有() A泰山B华山C恒山D嵩山E衡山F五台山2. 关外三陵是指() A昭陵B福陵C永陵D北陵E东陵F兴京陵3. 宁夏最有名的特产是() A枸杞子B甘草C夜光杯D滩羊皮E发菜 F 贺兰砚4. 在陇海铁路线上的历史古都有() A安阳B洛阳C开封D郑州E西安F商丘 5. 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宫殿() A大成殿B大政殿C太和殿D崇政殿E天贶殿F金殿 6. 长江沿岸有火炉之称的城市有() A南京B长沙C重庆市D上海E武汉F九江 7. 扬州瘦西湖的主要景点有() A二十四桥 B浔阳楼 C小金山 D烟雨楼 E五亭桥 F 金山 8. 并称“江南三大名楼”的是() A 湖北的黄鹤楼 B江苏的烟雨楼 C湖南岳阳楼

专升本旅游学概论试卷

旅游学概论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旅游活动三大因素中,最活跃的是,居于主体地位。 2、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旅行的种类主要包括、官吏宦游、经商旅行、、、宗教云游、。 3、被誉为“商业饭店之父”的,在美国建造了世界第一座商业饭店。 4、形成旅游季节性的原因可分为、 以及。 5、联合国1963年在召开的“国际旅游会议”,提出对所有类型旅行者使用的概念。 6、一般认为,早在年就在地中海和爱琴海上进行通商贸易的腓尼基人是世界上最早的旅行者。 7、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所提出的游客心理模式,游客可根据个性心理特征分为单一中心型和等两大类型。 8、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其途径为先发展,再发展,最后发展。 9、世界旅游组织的总部位于。 10、根据大部分学者公认的观点,是旅游资源的核心。 11、1996年11月正式颁布了《旅行社管理条例》。 12、根据我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旅游资源被分为8大主类,包括地文景观、、生物景观、、遗迹遗址、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和。 13、旅游业五大部门包括住宿接待部门、旅游业务组织部门、、、和。 14、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饭店于年开始正式营业。 15、我国西安兵马俑、长城、布达拉宫等历史古迹,应凭借其垄断性的资源特征,采用的市场策略占领目标市场。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我国古代文献中,“观光”一词最早出现在。 A. 《水经注》和《左传》 B. 《徐霞客游记》和《春秋》 C. 《易经》和《左传》 D. 《大学》和《春秋》

2、世界最早的旅行支票是由创办的。 A. 美国花期银行 B. 托马斯 库克父子旅行社 C. 美国运通公司 D. 比利时铁路卧车公司 3、根据我国对于国际旅游者的定义, 中所列举的游客类型可被统计为国际旅游者。 A.来大陆探亲的台湾同胞、留学生、从事贸易活动的华侨 B.从事贸易活动的外国人、探亲的华侨、休闲的港澳同胞 C.直接过境的外国人、探亲的华侨、商务考察的台胞 D.从事贸易活动的台湾同胞、驻华领事馆外国官员的家属、休养的华侨 4、根据我国对于国内游客的定义,游客停留时间不超过。 A.12个月 B.6个月 C.3个月 D.1个月 5、1923年,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在国内率先成立了“旅行部”,并于1927年更名为。 A.中国旅行社 B. 国际旅行社 C.华侨服务社 D. 华侨旅行社 6、发展对一个国家而言具有重要的国际经济意义,可有效增加外汇收入。 A.入境旅游 B.国际旅游 C.出境旅游 D.洲际旅游 7、美国学者把旅游者动机划分为四大类,即“身体方面”、“文化方面”、“人际方面”与“地位和声望方面”。 A.托马斯 B.麦金托什 C.莫里森 D.马斯洛 8、饭店联营的方式,或称为连锁经营或集团化经营,初创于______________。 A.法国 B. 美国 C. 德国 D. 英国 9、香港既没有驰名的名胜古迹,也没有名山胜水,但却是亚洲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这说明旅游资源具有_______________的特征。 A.不可转移性 B.创新性 C.审美性 D.重复使用性 10、旅游需求市场指的是旅游产品的。 A.购买者 B.消费者 C.潜在购买者 D.实际购买者 三、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旅游业的积极经济影响主要包括: A.增加外汇收入 B. 回笼货币 C.平衡地区经济差异 D.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E.提高旅游目的地价格 F.提供就业岗位 2、某旅游目的地政府期望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以有效提升旅游业的社会经济效益,该旅游目的地应首先加强引导的发展。 A.休闲设施 B.住宿设施 C.购物设施 D.交通设施 E.娱乐设施 3、可自由支配收入指个人收入扣除以后所余下的部分。 A.全部纳税 B.社会消费 C.生活必需品支出 D. 休闲需求支出 E. 其它必需支出 4、旅游学是一门。 A.经济学科 B.地理学科 C.综合学科 D.边缘学科 E.交叉学科 F.社会学科 5、在统计我国旅游国际收入时,应包括在内。 A.游客在华期间的购物费用 B. 在华期间的娱乐费用 C. 来华以及在华期间的交通费用 D. 在华期间的住宿费用 E. 在华期间的餐饮费用 6、旅游企业的类型中,直接依赖于旅游者存在的企业包括。 A. 旅行社 B.交通企业 C.饭店

什么事言语行为

什么是言语行为 ——《语言与哲学》读书笔记 从本科语言学概论的学习中,我们对语用学有一定的了解,他主要是从语义学中产生而来,是一门对语言在运用过程中意义的研究。借用Yule对语用学定义:语用学所关心的是说话人(或写作者)所传递的和听话人(或读者)所理解的意义。语用学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与多种学科相互交错,首先它和哲学结缘,英国哲学家J. Austin创立了言语行为理论,该理论成为语用研究中心的核心理论,并将其分为三种行为:发话行为,行事行为和取效行为。 塞尔基本上同意奥斯汀对言语行为的这种分类,不过他主张取消“以言指事行为”这个概念,认为它不过是以言行事行为的一个类,他认为以言指事行为和以言行事行为这两个概念确实不同,但是概念的不同不足以确定各类行为之间的差别,每个以言指事的行为都是以言行事的行为, 后来在《言语行为》一书中塞尔区分了三种言语行为:说话行为(即说出词、短语或句子),命题行为(即指称某人某物或预示某事),以言行事行为(诸如陈述、发问、许诺等行为。他认为在任何语言交际的模式中都必须包含一个语言行为,完成以言行事的行为就是去从事一种由规则支配的行为方式,因为语言是一种受规则制约的社会行为,那就必然有其应该遵守的条件和规则。为了引出这些规则和条件,我们就必须讨论三个初始概念:规则,命题和意义。 近年来,对于规则也有许多的争论,一些哲学家认为,知道词语的意义仅仅是一个知道他的使用规则的问题,但另一些哲学家对这种观点则予以否认,他们认为根本不存在这种规则,Searle更倾向于第一种想法,所以,他区分了两类规则,第一种,一些规则用于调节先前存在的行为形式,例如,礼仪规则用于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交通规则也是如此,而这些关系是独立于礼仪规则而存在的。所以,塞尔称其为调节规则。第二种,一些规则不仅调节而且创造或规定新的行为形式。例如,足球,橄榄球等一些竞技类活动,比赛规则对这种运动加以规定,而离开这些规则,这些运动也将不复存在。这些行为或活动在逻辑上是依赖于规则而存在的,所以塞尔把这种规则称为构成规则。塞尔将调节规则简化为“按X做”或“如果Y按X做”的形式,将构成规则简化为“将X定为Y”,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