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升本考试-《旅游学概论》-1名词解释2简答题汇总

专升本考试-《旅游学概论》-1名词解释2简答题汇总

专升本考试-《旅游学概论》-1名词解释2简答题汇总
专升本考试-《旅游学概论》-1名词解释2简答题汇总

目录

一、名词解释: (1)

二、简答题: (5)

一、名词解释:

1、旅游学概论:旅游学概论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同社会科学中其他学科一样,它以旅游发

展的实践为基础,从整理和了解旅游现象中分析并总结旅游发展的逻辑性

和合理性,从而发现其活动规律

2、旅游学:是研究旅游者及其旅游活动、旅游业及其开发和经营活动以及双方活动的开展

对旅游目的地的各种影响的科学

3、学术研究的方法:所谓学术的研究方法,是指一门学科的技术步骤。它可以被理解为一

种可操作的程序,具有一定的形式,过程。步骤,内在之间存在的规

律性和逻辑性的联系

4、现代旅游:指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

会文化旅游活动

5、艾斯特( AIEST )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逗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

和。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涉及任何赚钱的活动。

6、可支配收入:指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扣除全部应缴纳的所得税之后剩余的部分

7、可随意支配收入:亦称可自由支配收入,指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扣除应缴纳的所得税、社

会保障性消费以及日常生活必须消费部分之后所余下的收入部分

可随意支配收入水平是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最重要的经济因素。但它

只是经济条件方面的影响因素,而非个人旅游需求的唯一决定因素8、余暇时间:指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及其他必须时间外,可用的自由分配从事消遣或

自己乐于从事的任何其他事情的时间

9、大众旅游:所谓大众旅游通常有其双重含义。它首先是指大众化旅游或旅游活动的大众

化,即旅游活动参加者的范围已扩展到普通的劳动大众;其次则是指大众型

旅游,即现代旅游活动的大规模开展所形成的以有组织的团体包价旅游为代

表的大众型旅游模式或旅游活动的开展模式

10、奖励旅游:是指某些公司为表彰工作成绩突出的销售人员而组织他们携带配偶外出的旅

游形式

11、国际旅游:指跨国开展的旅游活动,即一个国家的居民跨越国界到另一个或几个国家去

访问的旅游活动。其中一种情况是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居民前来我国旅游,称

之为入境旅游;另一种情况是我国的居民离开我国到境外其他国家或地区去

旅游,称之为出境旅游。也就是说,国际旅游既包括国际来访的入境旅游,

也包括本国居民的出国旅游。

12、国内旅游:是指人们在其居住国境内开展的旅游活动。通常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

己的常住地,到本国境内其他地方去进行地旅游活动

13、旅游收入:通常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因接待来访

的国内外游客,向其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而获取的直接收入。

14、旅游支出:通常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以年计算),一个国家的居民出境旅游期间在

境外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消费开支。

15、人均停留天数:这一标准通常指来访旅游者在某一旅游目的地访问期间的平均停留天数

16、旅游人数: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作为旅游目的地,在给定时期内所接待的来访旅游人数,

并且人们通常是以人次为单位来统计来访旅游者数量,也就是说,所谓来访

旅游人数实为来访旅游人次。

17.旅游动机:就是一个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而决定外出旅游的驱动力,即促使一个人有意于旅游以及到何处去,作何种旅游的心里动因

18、罗马会议定义(关于旅游者):游客指除为了获得有报酬的职业之外,基于任何原因到

一个不是自己通常居住的国家访问的人。游客通常包括

两类,一类是:(过夜)“旅游者”,即到一个国家作短

期访问至少逗留24小时的游客;另一类是“短程游览

者”(或一日游游客),即到一个国家作短暂访问,停留

时间不超过24小时的游客(包括在海上巡游过程中的

到访者)

19、WTO(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解释:国内旅游者就是任何因消遣、度假、体育、公务、

会议疗养、学习和宗教等目的而在其居住国进

行24小时以上,一年之内的旅游的人

20、海外游客(我国关于国际旅游者的界定):是指来我国大陆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

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

体育、宗教交流活动的外国人、华侨、港澳

台同胞。(同时规定海外游客是指因上述原

因离开其长住国到我国大陆访问,连续停留

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且在我国大陆活动

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取报

酬的人)

21、国内旅游者(我国的定义):是指任何因休闲、娱乐、观光、探亲访友、就医疗养、参

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而离开长住地

到我国境内其他地方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6个月,

并且访问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地活动获取报酬的

22、旅游资源:凡是能够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环境的自然事物、文化事物、社会事物或

其他任何客观事物,都可构成旅游资源

23、现实旅游资源:通常是指那些不仅其本身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而且已经具备必要的条

件,并且正式在接待大批量游客前来访问的旅游资源

24、潜在旅游资源:指那些其本身可能具有某种令人感兴趣的特色,但由于目前交通条件或

其他条件的影响,尚不大为人所知或暂时不能使很多旅游者前来观赏的

吸引因素。它必须经过有意识的开发,才能成为可供游览的现实旅游资

25、(旅游资源的)纯经济剩余:即旅游资源所带来的旅游业收入在扣除开发和经营所需

费用之后所剩余下来的纯收益

26、(旅游资源的)坐落地点:即该项旅游资源所在的地点距离旅游客源地区的远近和可进

入性程度

27、旅游地生命周期:是指以某项旅游资源为核心而形成的一个旅游点,从无到有逐渐兴旺、

成熟,然后逐渐衰弱的过程,一般包括初创期、发展期、成熟期、衰

退期四个阶段

28、旅游业:旅游业就是以旅游者为对象,为其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其所需商品和

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29、旅行社:是指有营利目的,从事旅游业务的企业。包括:旅游公司、旅游服务公司、旅

行服务公司、旅游咨询公司等其他称谓,都属于旅行社企业

30、旅游批发经营商:即主要经营批发业务的旅行社和旅游公司。他们根据自己对客源市场

需求的了解和预测,在选定旅游或度假目的地的基础上,成批量的分

别订购交通运输公司、饭店、旅游景点等各类有关旅游企业的产品和

服务,然后用这些单项产品和服务组合为不同的包价旅游线路产品或

包价度假集合产品,最后通过一定的销售途径向消费者出售

31、旅游零售商:即主要经营零售业务的旅行社。旅游零售商主要以旅行代理商为典型代表。

是专门代售旅游产品,提供各种旅游代办服务的企业

32、包价旅游:旅行社经过事先计划、组织和编排旅游活动项目,向旅游大众推出的包揽一

切有关服务工作的旅游形式。一般规定旅游的日程、目的地、行、宿、食、

游的具体地点及服务等级和各处旅游活动的内容安排,并以总价格的形式一

次性地收取费用

33、散客旅游:散客是相对于团体而言的,主要指个人、家庭及15人以下的自行结伴旅游

者。散客旅游者通常只委托旅行社购买单项旅游产品或旅游线路产品中的

部分项目。近些年来,世界上散客旅游正呈现出一种逐渐扩大的发展趋势34、旅游景点(?):那些有某一组织或企业对其行使管理的旅游景点及有明确的界线同外界

相隔并有固定出入口,对游人的出入行使有效控制的游览点或参观点。所

谓明确界线是该景点的区域范围或圈以围墙设以栅栏或借助某种天然条件

形成的边界。

35、国家旅游组织(NTA 或NTO):是一个国家中为国家政府所承认,负责管理全国旅游事

务的组织。

36、国际旅游组织:狭义的国际旅游组织:指其成员来自多个国家并为多国利益工作和服务

的全面性旅游组织。

广义的国际旅游组织:还包括那些其工作部分地涉及国际旅游事务的国

际组织,以及专门涉及旅游事务某些方面的国际性旅游行业组织。37、市场:市场是商品买卖的场所。

市场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是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经济关系的体现。

市场是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以及一定人群或企业之间决定商品交易数量与性质

的条件。

市场是指某一特定产品的经常购买者或潜在够买者。

市场是指具有某些相同特点、被认为是某些特定产品的潜在购买者的人群或企业38、旅游市场:指的是旅游需求市场或旅游客源市场,即旅游产品的经常购买者和潜在购买

39、旅游市场划分:也称为旅游市场细分化。即将全部的旅游市场依据旅游消费者的某种或

某些特点划分为不同的细分市场

40、劳动密集型企业:判定一个企业或行业是否属于劳动密集型的标准并非其表面上雇用

职工人数的多寡,也不是其投资数额与职工人数的比例大小,而是

其工资成本在其全部营业成本中所占比例的高低,若所占比例高,

则为劳动密集型产业

41、饭店连锁集团:一些饭店统一于某个集团公司的领导、监督管理或指导下,组成强有力

的竞争实体

42、营业收入乘数:是单位旅游消费额同由其所带来的接待国全部有关企业营业收入增长量

之间的比例关系

43、产出乘数:是单位旅游消费额同由其所带来的接待国全部有关企业经济产出水平增长程

度之间的比例关系

44、收入乘数:是单位旅游消费同其所带来的接待国净收入变化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45、就业乘数:是某一特定数量的旅游消费所创造的就业人数

是某一特定数量的旅游消费所带来的直接就业人数与继发就业人数之和同

就业人数之比

46、旅游承载力:是指一个旅游目的地在不至于导致当地环境质量和来访游客经历的质量出

现不可接受的下降这一前提之下,所能吸纳外来游客的最大能力

47、可持续旅游发展:要求人们以长远的眼光从事旅游经济开发活动并对经济不断增长的必

要性提出质疑,以及要求确保旅游活动的开展不会超越旅游接待地区

未来亦有条件吸引和接待旅游者来访的能力

48、旅游行政组织:以发展全国旅游事业为己任,能协调国家管理机关中与旅游有密切关系

的部门的机构

实施一种具有宏观性、政策性和战略性的旅游行业管理机构

49、生态旅游:为了了解当地的文化与自然历史,有目的地到自然区域所作的旅游,这种旅

游活动地开展在尽量不改变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同时,创造经济发展机会,让

自然资源的保护在经济上使当地居民受益

50、分时度假:是指人们在度假地购买房产时,只购买部分时段的产权,几户人家共同拥有

一处房产,共同维护,分时使用的度假形式,后逐渐演变成每户人家在每年

只拥有某一时间段的度假地房产使用权,并且可以通过交换系统对不同房产

使用权进行交换

51、“三三式”结构:是指在度假地的各种住宿单元中,其标准间模式、单卧室套房和双卧

室套房(或三卧室套房)的比例为三三三均分

52、旅游活动:即旅游者往返于常住地于目的地之间的旅行(或空间转移)活动和在目的地

的停留期间的访问活动

二、简答题:

1、简述封建社会旅行发展的特点:

(1)旅游活动的发展同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联系

(2)在封建社会时期,各种非经济目的的旅行活动虽然有新的发展和扩大,但贸易经商旅行仍然占居主导地位

(3)封建社会以农业经济为主,农村人口占统治地位。使得人们在主观上缺乏对外出旅行和度假的要求

(4)就非经济目的的旅行活动,特别是消遣性质的旅行活动,其参加者多为帝王,封建贵族、地主等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层,因此消遣旅游活动不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2、简述产业革命的对旅游业的产生和发展的影响:

(1)产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从而使很多人的工作和生活地点发生了变化,即从乡村转移到了工业城市

(2)伴随着很多人工作和生活地点的变化,原先的随农时变化忙闲有致的多样性农业劳动,开始为枯燥、复杂的单一性大机器工业劳动所取代

(3)产业革命带来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造就了工业资产阶级

(4)产业革命带来的技术进步,特别是蒸汽机技术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使大规模人员的流动成为可能

3、简述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从需求方面来看:

(1)战后人口的迅速增加,为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市场

(2)战后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为旅游的发展起到了及其重要的刺激作用

(3)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缩短了旅行的时间距离

(4)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使得劳动者的带薪假期得以增加

(5)战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都普遍加快

(6)战后世界各国的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加之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激发了人们对于旅游的兴趣

从供给方面来看:

(1) 众多国家的政府对发展旅游业和便利旅游者来访上所持的支持态度和鼓励措施

(2) 很多目的地在旅游景点开发和接待设施建设上所做的努力和投入

(3) 便利而廉价的团体包价旅游的推出和推广

4、简述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的差别:

根本差别:是否跨越国界

主要差别:(1)消费程度不同 (2 ) 逗留时间不同(3)便利程度不同(4)经济作用不同

简述旅游活动的特点:

(1) 旅游活动的普及性(2)规模发展的持续性(3)空间分布上的地理集中性

(4) 时间分布上的季节性

5、一个人要成为旅游者必需具备那些条件,认识这些条件有何实际意义:

(一)一个人要成为旅游者必须具备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

(1)客观条件:收入水平、余暇时间、个人良好的身体状况、家庭没有拖累等

(2)主观条件:即旅游动机,就是一个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而决定外出旅游的力,即促使一个人有意于旅游以及到何处去,作何种旅游的心里动因

(二)认识这些条件的意义

(1)对于客观条件:旅游业是很难助人们克服的,因而旅游企业在选择自己的目标市场时必须重视和考虑这些因素,正确认识旅游市场的大小

(2)对于主观条件:旅游业可以利用各种手段,激发人们的兴趣,促使其产生旅游动机,扩大客源市场

6、旅游动机的类型:

(1)身体方面的动机(2)文化方面的动机(3)人际(社会交往)方面的动机

(4)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 (5) 购物方面的动机

7、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

(1)一个人的个性心理因素(首要)(2)文化水平与受教育程度(3)年龄(4)性别(5)微社会环境(即生活环境)

8、消遣型旅游者的特点:

1、在全部外出旅游人数中所占比例最大

2、外出旅游的季节性很强

3、对旅游目的地和旅行方式的选择以及对出发时间的选择方面,拥有较大的选择自由

4、在旅游目的地的停留时间一般较长

5、由于自费的缘故,大都对价格较为敏感

9、差旅型旅游者的特点:

1、人数少,但在出行次数上较为频繁

2、出行是工作或业务的需要,因而不受季节的影响,其出行没有季节性

3、对目的地的选择自由较小,甚至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

4、对旅游服务的要求方面,较强调舒适和方便,因而消费水平较高

5、在价格方面不太敏感

10、家庭及个人事务型旅游者的特点:

1、在出行时间上多选择节假日外出探亲

2、很多家庭及个人事务的日期限制较紧

3、出行的季节性较差

4、对价格教敏感

5、在旅游目的地选择上,没有选择的自由

11、旅游资源的特点:

1、多样性

2、吸引力的定向性

3、垄断性、4易损性 5、可创新性

12、旅游资源开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工作内容:

可行性研究的方面:1、开发者的实力和资格 2、分析和预测市场的需求

3、分析项目开发和经营的微观条件

4、分析当地宏观社会经济条件

工作内容的方面:1、解决和提高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可进入性2、建设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3、建设旅游上层设施4、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和管理

5、培训能够胜任专业水平旅游服务工作的人员

13、旅游资源开发工作的原则:

1、突出独特性的原则

2、力求经济的原则

3、注意保护环境的原则

4、统筹规划分期开发的原则

14、旅游业在推动旅游活动发展中的作用;

1、旅游业在推动旅游活动发展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是旅游供给的重要提供者

2、旅游业在推动旅游活动发展方面的第二个作用是它的组织作用

3、旅游业在推动旅游活动发展方面的再一贡献就是它对旅游活动的便利作用

15、旅游业的基本特点:

1、综合性产业

2、劳动密集型产业

3、涉外政策较强的产业

4、脆弱性产业

16、旅行社的作用:

1、旅游活动的组织者

2、旅游供应商的产品销售渠道

3、目的地旅游业的先锋

17、饭店在目的地社会经济中的作用:

1、饭店发展到今天,已不再是仅限于提供食宿的场所,而已成为一种不断现代化、专业化、

多功能化的商业性综合接待企业

2、饭店是旅游业创收的重要基地

3、饭店是地区发展和创造就业的重要促进者

4、饭店是旅游者和当地公众社交活动的重要场所

18、饭店连锁集团的优势:

1、资本优势

2、技术经济优势

3、市场营销优势

4、物资采购优势

5、管理方面的优势

6、风险扩散的优势

19、旅游交通的作用:

1、从需求方面来看,旅游交通是旅旅游者完成旅游活动的先决条件

2、从供给方面来看,旅游交通是发展旅游业的命脉

3、旅游交通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门之一,本身也是旅游收入和旅游创汇的重要来源20、影响旅游者选择旅行方式的因素:

1、旅游目的

2、运输价格、

3、旅行距离

4、旅行偏好和经验

21、旅游产品的特点:

1、无形性

2、不可转移性

3、不可储存性

4、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

5、综合性

22、政府干预旅游发展的必要性:

1、旅游业所涉及的范围之广以及旅游业的综合性特点,使得其中各有关方面之间不存在自

动的协调

2、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一个国家在国际旅游市场上以何种形象出现以及这种形象的建设

和确立如何,并非某一部门或旅游企业力所能及,因而需要政府的参与和决策

3、在保护消费者利益以及防止不公平竞争等方面,政府有责任对旅游业加以管理和制约

4、基础设施以及其他公共产品是一个旅游目的地总体旅游产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些

以基础设施为代表的公共产品都需要由政府提供,因而政府不可避免地要介入到旅游业中来

5、为了社会的安定,政府有必要规范社会行为,防止不良现象的泛滥

6、出于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旅游发展的考虑,政府必须对旅游业的发展进行干预

23、政府干预旅游发展的手段:

(一)需求管理手段

1、目的地的宣传与促销

2、为到访游客提供信息服务

3、通过控制价格去影响需求

4、控制游客进入量

(二)供给管理手段

1、控制土地的使用

2、对建筑物行使管制

3、市场管制、

4、实行特别征税

5、投资鼓励政策

24、旅游市场细分的意义:

1、有助于选定目标市场

2、有利于针对性地开发产品

3、有利于针对性地开展促销

25、旅游的经济影响:

(一)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二)消极反面的影响

1、增加外汇价收入,平衡国际收支 1、有可能引起物价上涨

2、有助于货币回笼 2、有可能影响产业结构发生不利变化

3、增加目的地的经济收入 3、过重依赖旅游业会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

4、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4、流动人口的增加造成的环境污染

5、增加政府税收 5、漏损的出现

6、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别 6、季节性限制,降低投资回报率

7、增加就业机会

26、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

(一)积极方面的影响(二)消极方面的影响

1、有助于提高民族素质 1、不良的“示范效应”

2、有助于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 2、干扰目的地居民的生活

3、有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3、当地文化被不正当地商品化

4、有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

5、有助于促进生活环境的改善

27、旅游的环境影响:

(一)积极方面的直接影响(二)消极方面的直接影响

1、使历史建筑和古迹遗址得到维护、恢复 1、使当地水和空气质量下降并使噪声增加

和修整 2、使人口密度增大,交通堵塞,造成当地2、使休闲和娱乐场所以及相关设施的数量得居民的生活空间相对缩小

以增加 3、长期大量的游客来访,会使当地的历史

3、使道路、交通运输服务等基础设施得以改善古迹的存在寿命受到威胁

4、使旅游接待地区的环境卫生得以重视和维持 4、大规模旅游活动的开展加剧了对自然和

生态系统的损害及破坏

5、旅游接待设施的过度开发和建设,使当

地原有的自然景观遭到破坏

28、预防和控制旅游的消极影响扩大化的措施有那些:

1、端正认识

2、加强旅游规划,防止超负荷发展

3、健全法制,加强管理

4、加强宣传教育,进行旅游伦理的建设

29、简述质量管理的基本途径:

1、要是员工有做好工作的愿望

2、要是员工有做好工作的本领

3、要有做好服务工作的条件

4、要有严格的保证措施

30、简述旅游宣传的基本原则:

1、真实性原则:旅游宣传必须传递真实可靠的信息

2、针对性原则:旅游宣传必须针对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旅游者,有的放矢地进行宣传能

收到较好的效果

3、多样性原则:旅游宣传不仅要在内容上要多样化,而且应采取不同的宣传形式,宣传渠

道,以达到反复宣传,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

4、经济性原则:就是少花钱,多办事,花小钱,赚大钱

31、简述饭店合作集团的类型:

1、市场营销合作集团

2、物资采购合作集团

3、人员培训合作集团

4、预定系统合作集团32、简述旅游业在解决一国就业问题方面有那些作用;

1、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旅游接待工作中,许多工作必须靠手工操作,而且需要面

对客人提供的富有人情味的直接服务,因而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2、旅游业除了提供直接就业机会外,还提供了数量更大的间接就业机会

3、旅游业的就业层次比较丰富

33、简述可持续旅游的内容:

1、增进人们对旅游所产生的环境影响与经济影响的理解,加强人们的生态意识

2、促进旅游的公平发展

3、改善旅游接待地区的生活质量

4、向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经历

5、保护未来旅游开发赖以生存的环境质量

34、简述旅游在提高区域经济水平,缩小地区差别方面的作用;

1、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

2、增加地方税收和财政收入

3、促进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4、为与旅游相关行业发展提供条件

5、促进当地多种经营的发展和促进农副产品的生产

6、引进外资,开展经济交流与合作

35、有人认为“旅游自古有之,它是最初人们的消遣活动”对此的理解是:

1、“旅游活动自古有之“是一种模糊认识

2、新石器时代中期以前,今天意义上的旅行和旅游并不存在

3、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旅行始于经济目的的商务旅游而非消遣旅游

管理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第一章 名词解释 管理管理就是界定组织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及其他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的过程 管理职能管理职能是管理过程中各项行为的概括,是人们对管理工作应有的一般过程和基本内容所作的理论概括 技术技能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人际技能指与处理人事关系有关的技术,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 概念技能指综观全局,认清为什么要做某事的能力,也就是洞察企业与环境相互影响之间复杂性的能力 简答题 简述管理的本质 管理的本质是一种追求组织使命的实践活动 管理人员是如何分类的 (1)根据管理者在组织中所处的不同层次可以将管理者划分为高层,中层和基层管理者 (2)根据管理者所负责的领域差异,可以将管理者划分为综合管理者和专业管理者 高层管理者同基层管理者在执行管理职能上有何区别? 高层管理者是对整个组织管理负有全面责任的人,他们的主要职能是制定组织的总目标,总战略,掌握组织的大政方针并评价整个组织的绩效 基层管理者的主要职责是给下属作业人员分配具体任务,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活动,保证各项任务的有效完成 管理人员应具备什么样的管理技能 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第二章 名词解释 企业环境企业环境是指影响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内外因素的结合 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环境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学习组织学习型组织不存在单一的模型,它是关于组织的概念和雇员作用的一种态度或理念,是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对组织的思考 柔性组织柔性组织是指与动态竞争条件相适应的具有不断适应环境和自我调整能力的组织

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其商业运作时对其利益相关者应负的责任 简答题 简述企业环境的构成 企业环境由宏观环境,中观环境及微观环境构成 简述企业文化的结构 核心的精神层中间的行为层外在的形象层 简述企业文化的功能 积极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凝聚功能规范功能创新功能辐射功能 消极功能:组织变革的障碍文化多样化的障碍兼并和收购的障碍 试述企业环境的新变化 全球一体化信息技术化的发展知识经济及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兴起 试述企业如何管理环境 (1)树立正确的环境管理观念 (2)选择合适的环境管理分析方法 (3)遵循科学的环境管理程序 (4)对不同的环境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 试述企业管理环境的一般方法 广告舆论联合或联盟制定战略 第三章 名词解释 程序化决策指那些例行的,按照一定的频率或间隔重复进行的决策 非程序化决策指那些非例行的,很少重复出现的决策 德尔菲法这是一种对方案进行评估和选择的方法,通过综合专家们各自的意见来对方案作出评估和选择 简答题 什么是决策?决策的特征有哪些? 决策是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从若干个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相对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特征(1)决策要有明确目标,没有目标就不存在决策 (2)决策方案要考虑可行性 (3) 决策的关键和实质是比较和选择

统计学名词解释简答

名词解释 统计总体: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的整体。统计总体的特征:同质性、差异性、大量性。 总体单位:个体,指构成总体的各个单位。 统计指标:简称指标,用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数值。任一概念都包含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特征有总体性、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 统计标志:在统计中,总体单位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的名称。标志是统计研究的起点,总体单位是标志的载体,是标志的承担者,统计研究是从登记标志开始的,并通过对标志的综合来反映总体的数 量特征。可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或不变标志和变异标志。 统计调查: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预定目的、要求和任务,运用各种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有关现象的各个单位的资料,对客观事实进行登记,取得真实可靠的原始资料的工作过程。 统计调查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础环节。统计调查的好坏,将影响统计资料的正确与否,从而影 响统计质量。统计调查的要求: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系统性。 普查:是根据统计任务的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调查范围:1.属于一定时点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量(如人口普查)。2.反映一定时期现象的总量(如出生人口总数)。优点:所获资料 更详细,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缺点:工作量大,花费时间长,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 财力。主要作用:在于掌握某些关系国计民生、国情国力的数据,获得比较准确的信息。 抽样调查:指从所要研究的总体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将调查整理得出的数量特征,用以推断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组织形式。特点:随机性、推断性。优点: 经济性、时效性、准确性、灵活性。应用范围:①对总体不可能或不必要进行全面调查,但要 掌握总体某些现象的全面数值②用抽样调查资料修正全面调查资料。作用:①承担全面调查无 法或很难承担的调查任务。如气象调查。②与全面调查结合,可以发挥相互补充、校对的作用。 ③进行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④用来检验总体特征的某些假设,为行动决策提供依据。抽样调 查的组织形式:纯随机抽样、机械抽样、类型抽样、整群抽样、阶段抽样。 典型调查:根据调查目的和要求,在对研究总体作全面分析后,有意识地从中选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一种非全面调查。优点:节省人力、物力,既可搜集统计资料,又可分析 研究问题。缺点:资料不齐全,缺乏代表性。主要作用:1.弥补全面调查不足(获取其它统计调 查方法不能得到的统计资料;补充完善统计报表;验证全面调查数据的真实性。2.进行估算某些 指标数值。 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重点单位进行的调查,但这部分重点单位占总体的绝大比重。优点:省事、省力,能用较少的代价及时搜集到总体的基本情况和基本趋势。缺点: 资料受重点单位影响大,资料一般不齐全。 统计整理: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预定目的,对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科学加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建立统计数据库,以满足多方面、多层次的反复需要的工作过程。作用: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过程 的重要阶段,它是实现从个体单位标志值过渡到总体数量特征值的必经阶段,是统计分析的前 提。其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统计分析的效果。 绝对指标:又称总量指标,有时也称绝对数。是用来说明一定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的总量。它包括总体总量和标志总量。 相对指标:又称相对数,是两个相联系指标的比值。作分母的指标为基数,分子为表数。通过相对指标可反映现象间的相互关系和对比关系。一般分为有名数和无名数。种类有:计划完成相对指标、 结构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数。 平均指标:又称统计平均数,它是度量频率分布集中趋势或中心位置的指标。也是社会经济统计中最常用的综合指标。它是在同质总体内各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的一般水平。一般有两种分类:静态 平均数、动态平均数。

植物学名词解释

绿色植物:从营养方式来看,绝大多数植物种类,其细胞中都具有叶绿体,能够利用光能自制养料,它们被称为绿色植物或光能自养植物。 非绿色植物:另一类植物(如真菌、细菌)的体内不含叶绿体,称为非绿色植物。 寄生植物:寄生在其他生物体上,从寄主身体上吸取养料的植物,称为寄生植物。 腐生植物:从死亡的生物体上吸取养料的植物,称为腐生植物。 异养植物:寄生植物和腐生植物合称异养植物。 陆生植物:绝大多数植物种类都生长在陆地上,通称陆生植物。 水生植物:少数植物生于水里,通称水生植物。 化能合成菌:非绿色植物中有少数种类,如硫细菌、铁细菌等,可以借氧化无机物获得能量而自制养料,它们被称为化能合成菌。 矿化作用:通过非绿色植物(菌类)的作用,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矿物质)的过程,称为矿化作用。 拟核:由一条环状DNA链构成,DNA不与或很少与蛋白质结合,外无核膜。 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根毛:幼根根毛区表皮细胞,常常向外产生一条长管状突起。 细胞壁:具有一定硬度和弹性的结构,它构成了细胞的外壳。 原生质体:由原生质分化而来,是细胞内有生命的部分,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结构。 后含物:一些细胞代谢产物如淀粉,蛋白质和脂类等,常呈一定结构分布于细胞质内。 原生质:不是单一的物质,而是由复杂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具有一定弹性和黏度的,半透明的,不均一的亲和胶体。 蛋白质:是构成原生质的一类极其重要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又是细胞参与调节各种代谢活动,完成各种功能,维持生命活动过程所不可决少的重要物质。核酸:普遍存在于生活细胞中,担负着贮存和复制遗传信息的功能,同时还和蛋白质的合成有密切关系。 脂类:是一类不溶于水非极性溶剂的有机化合物。 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一大类有机化合物。 胞间层:又称中层或果胶层,是相邻的两个细胞向外分泌的果胶物质构成的。 初生壁:是新细胞最初产生的壁层,也是细胞生长增大体积时所形成的壁层,是由邻接的细胞分别在胞间层两面沉积物质而成,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物质等。 次生壁:是细胞停止生长后,在初生壁内表面继续积累的壁层。 构架物质:形成细胞壁网络构架中的物质。 衬质:是指填充在构架中的物质。 半纤维素:是存在于纤维素分子间的一类基质多糖。 果胶多糖或果胶质:是胞间层和双子叶植物初生壁的主要成分,而单子叶植物中含量较少。 细胞壁蛋白:包括结构蛋白,酶以及尚未确定其功能的蛋白质。 内镶物质:是指构架物质和衬质的基础上,进一步附着与生理功能分化的物质。 覆饰物质:是指覆盖在细胞壁外表的一些物质。 木质化:木质素填充到细胞壁中去的变化称木质化 角质化:在细胞壁上增加角质的变化称角质化 栓质化:细胞壁上增加栓质的变化 矿质化:细胞壁中增加矿质的变化 细胞膜:与细胞壁相邻,包围于细胞质外的一层膜 细胞内膜;细胞膜内构成各种细胞器的膜 生物膜:外周膜与细胞内膜的统称 初生纹孔场:在细胞的初生壁上有一些明显的凹陷的较薄区域。 纹孔:在没有次生壁沉积的地方,只存在初生壁和胞间层,细胞壁的这种比较薄得区域就叫纹孔。 纹孔对:相邻细胞的纹孔相对而生的。 纹孔膜:纹孔对之间的隔层。 纹孔腔:纹孔膜两侧的空腔。 胞间连丝:是穿过细胞壁的细胞质细丝,它连接相邻细胞的原生质体。 细胞质:真核细胞核以内,细胞核以外的部分,由半透明的胞基质以及分布其中的多种细胞器和细胞骨架系统组成。 胞基质:细胞质中除细胞器和细胞骨架系统以外的、较为均匀的、半透明的液态胶状物质(又名细胞质基质、基质、透明质)。 胞质环流:在生活细胞中,胞基质是处于不断的运动状态,它能带动其中的细胞器,在细胞内作有规则的持续的流动,这种流动称为胞质环流。 旋转运动:当生活细胞中,只有一个大液泡时,胞基质沿细胞壁围绕着中央大液泡坐同向流动,称为旋转运动。 循环运动:当生活细胞中,存在多个小液泡时,胞基质以不同方向围绕着小液泡流动,称为循环运动。 细胞器:细胞质内由原生质分化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亚细胞结构。 质体: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体积较线粒体大,在高等植物中常呈圆盘形、卵圆形成不规则形,直径5~8微米,厚约1微米。 片层:质体内部基质中着发达程度不同的膜系统。 类囊体:叶绿体内部的基质中悬浮着由膜所围成的圆盘状或片层状的囊。 基粒:一些类囊体整齐地垛叠在一起,形成一个个柱状体单位。 白色体:一种不含色素的质体,多存在于幼嫩或不见光的组织中。 内质网:由单层膜围成的小管、小囊或扁囊构成的一个网状系统。 细胞液:液泡内的液汁。 溶酶体: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内,具有单层膜的囊泡状结构。 微体:由单层膜包被的圆球形小体,直径约为0.2-1.5微米。 核糖体:一种无膜包被的细胞器,电镜下成小而圆的颗粒,其直径约为15~25纳米,主要成分rRNA和蛋白质。 原纤维:由α-微管蛋白质与β-微管蛋白质连接在一起形成二聚体,再由二聚体组成的线体聚合体。 中间纤维:由柔韧性很强的蛋白质丝构成,中空管状,直径约为10nm。 核孔:核被膜的内、外膜在一定部位相互融合,形成的一些环形开口。 核纤层:核被膜的内膜内侧一层蛋白质网络结构。 后含物:指植物细胞原生质体代谢过程中的产物,包括贮藏的营养物质、代谢废弃物和植物次生物质。 单宁:一种无毒、不含氮的水溶性酚类化合物,存在于一些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基质、液泡或细胞壁中。 细胞周期:持续分裂的细胞,从结束一次分裂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所经历的整个过程。 纺锤丝:分裂前期之末当染色体形成后,从分裂极向细胞核中央放射状地形成许多由微管组成的丝状结构。 染色体牵丝:从分裂极发出并连接在染色体着丝点上的纺锤丝。 连续纺锤丝:从一极到另一极而不与染色体相连的纺锤丝。

植物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不完全花:缺少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中的任何一部分的花。 完全花: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都有的花。 花芽分化:由花原基或花序原基逐渐形成花或花序的过程。 2-胞花粉:传粉时,仅由生殖细胞和营养细胞组成的花粉。 3-胞花粉:传粉时,包含3个核的花粉。 卵器:近珠孔端的3个核,一个分化为卵细胞、2个分化为两个助细胞,它们合称为卵器。 配子体:有世代交替的植物的生活史中,以单倍体状态生长的组织或细胞。 受精:卵细胞和精细胞的相互融合、形成合子的过程。 雄性生殖单位:雄配子体中 精子异型性:一个生殖细胞的两个姊妹精细胞之间存在形态结构上和遗传上的差异。 双受精:两个精子分别与卵和极核结合的现象。 无融合生殖:不经过雌雄性细胞的融合而产生有胚的种子的现象。 多胚现象:有些植物里含有两个或2个以上的胚。 合点受精:有些植物,花粉管进入子房后,沿子房壁内表皮经合点进入胚囊。 珠孔受精:花粉管进入子房后,直趋珠孔,通过珠孔进入珠心,最后进入胚囊。 核型胚乳:初生胚乳核在分裂时,从胚囊边缘开始逐渐产生细胞壁,并进行胞质分裂,形成胚乳细胞,并由边缘向中心发展。 细胞型胚乳:有些植物的胚乳,在形成初生胚乳核后,每次分裂都随之进行胞质分裂,产生细胞壁,形成多细胞结构,而不经过游离核时期。 沼生目型胚乳:初生胚乳核第一次分裂后把胚囊分隔成珠孔室和合点室,然后每室分别进行几次游离核的分裂,最后珠孔室形成胚乳细胞,合点室往往保持游离核 状态。 真果:纯由子房发育而来的果实。 假果:出子房外,还有花的其他部分参加发育,和子房一起形成的果实。 单性结实:有些植物,不经过受精,子房也会膨大发育成果实的现象。 识别蛋白:花粉内壁和外壁中所含有的一种具有识别功能的活性蛋白。 雄性不育:在极少数植物中,由于遗传和生理原因或外界环境影响,花中的雄蕊得不到正常发育,使花药发育畸形或完全退化的现象。 二.问答题: 1、试述被子植物从孢原细胞的产生到成熟花粉粒形成的整个花药发育过程。 未分化的花药由原表皮和孢原细胞构成,原表皮发育成表皮,孢原细胞发育成初生壁细胞和造孢细胞;初生壁细胞外层发育成药室内壁,内层发育成中层和绒毡层,这三者统称为花粉囊壁,药室内壁发育成纤维层;造孢细胞分裂分化成小孢子母细胞,再经减数分裂成四分体,期间由绒毡层提供营养物质,四分体发育成花粉粒。 2、简述被子植物雌配子体(胚囊)的产生和发育。

管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答案

管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答案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管理学 一、名词解析 1、管理(P4):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种职能活动,合理分配、 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概念技能(P7): 是指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3、标准化原理(P11): 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 环境标准化,这就是所谓的标准化原理。 4、等级链(P13): 指“从最高的权威者到最低管理人员的等级系列”。 5、伦理(P21): 伦理,是人之所以为人,即单个的人具有同体本质的人,用管理学家的话语 说,就是单个人成为“组织人”的理性和原理。 6、功利主义道德观(P23): 这种观点认为,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 这是一种完全根据行为结果即所获得的功利来评价人类行为善恶的道德观。P23 7、问题强度(P28): 指该问题如果采取不道德的处理行为可能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 8、社会责任(P31): 是企业追求有利于对社会长远目标实现的一种义务,它超越了法律与经济对企 业所要求的义务。 9、头脑风暴法(P88): 又称智力激励法,是指针对解决的问题,相关专家或人员聚在一起,在宽松的 氛围中,敞开思路,畅所欲言,寻求多种决策思路的倡导创新思维的方法。

10、风险型决策(P94): 如果决策问题涉及的条件中有些是随机因素,它虽然不是确定型的,但我们知道它们的概率分布,这类决策就称为风险型决策。 11、市场细分(P114): 指将一个总体市场划分为若干个具有不同特点的顾客群,每个顾客群需要相应的产品或市场组合。 12、核心能力(P117): 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它是企业成长的基础。一项能力能够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必须通过三项检验:用户价值,独特性,延展性。) 13、组织柔性(P135): 是指组织的各个部门、各个人员都是可以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灵活调整和变动的。 14、负强化(P211): 所谓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削弱甚至消失,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不受干扰。 15、战略性计划(P111): 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16、建设性冲突(P175): 是指组织成员从组织利益角度出发,对组织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提出意见等。 17、定规维度(P195): 代表领导者构建任务、明察群体之间的关系和明晰沟通渠道的倾向,或者说,为了达到组织目标,领导者界定和构造自己与下属的角色的倾向程度。 18、管理幅度(P146): 也称组织幅度,是指组织中上级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和领导下属的数量。 19、组织文化(P177):

统计学名词解释

1、统计学 统计学是一门阐明如何去采集、整理、显示、描述、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系列概念、原理、原则、方法和技术的科学,是一门独立的、实用性很强的通用方法论科学。 2、指标和标志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指标是说明总体综合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数字资料。 3、总体、样本和单位 统计总体是统计所要研究的对象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体所构成的整体。简称总体。构成总体的个体则称为总体单位,简称单位。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单位。 4、统计调查 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采用科学的方法,有组织有计划的搜集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它是取得统计数据的重要手段。 5、统计绝对数和统计相对数 反映总体规模的绝对数量值,在社会经济统计中称为总量指标。统计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之比,用以反映现象间的联系和对比关系。 6、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时期指标是反映总体在一段时期内累计总量的数字资料,是流量。时点指标是反映总体在某一时刻上具有的总量的数字资料,是存量。 7、抽样估计和假设检验 抽样估计是指根据所抽取的样本特征来估计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假设检验是先对总体的某一数据提出假设,然后抽取样本,运用样本数据来检验假设成立与否。 8、变量和变异 标志的具体表现和指标的具体数值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称为变异。数量标志和指标在统计中称为变量。 9、参数和统计量 参数是反映总体特征的一些变量,包括总体平均数、总体方差、总体标准差等。统计量是反映样本特征的一些变量,包括样本平均数、样本方差、样本标准差等。 10、抽样平均误差 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之间的平均离散程度称之为抽样平均误差,简称为抽样误差。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为总体标准差的1/n。 11、抽样极限误差 抽样极限误差是指样本统计量和总体参数之间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我们用样本统计量变动的上限或下限与总体参数的绝对值表示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称为极限误差或允许误差。 12、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 重复抽样也称为回置抽样,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样本时,每次抽取一个样本单位时都放回的抽样方式。不重复抽样也叫不回置抽样,它是在每次抽取样本单位时都不放回的抽样方式。13、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点估计也叫定值估计,就是直接用抽样平均数代替总体平均数,用抽样成数代替总体成数。区间估计是在一定概率保证下,用样本统计量和抽样平均误差去推断总体参数的可能范围的估计方法。 14、统计指数 广义上来说,它是表明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对比关系的相对指标。狭义上来说,它是反映不能直接相加对比的复杂总体综合变动的动态相对数。 15、综合法总指数 凡是一个总量指标可以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指标时,将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因素指

最新植物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器官:由多种不同组织构成的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结构单位。 2、营养器官:与植物的营养生长有关的器官。根、茎、叶。 生殖器官:与植物的生殖生长和繁殖后代有关的器官。花、果实和种子。 3、主根:胚根直接生长而成的根。垂直向地下生长。 侧根:主根等产生的各级分支。 4、定根:主根和侧根称之为定根。主根来自于胚根,侧根来自中柱鞘一定部位的细胞恢复分裂发育而来。 不定根:由茎、叶、老根或胚轴上发生的根。不定根可产生各级侧根。 5、根尖: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有根毛的一段根,是根中生命活动最旺盛、最重要的部分。 6、根的伸长生长:根尖分生区的细胞不断进行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量和根尖伸长区的细胞迅速伸长生长使根能够不断地伸长的过程。 7、初生生长:根尖的顶端分生组织经过分裂、生长、分化产生各类成熟组织的过程叫初生生长。 初生结构:初生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组织构成。 8、次生生长:初生生长完成后,由于形成层的发生和活动,不断产生次生维管组织和周皮,使根的直径增粗,称为次生生长。 次生结构:由次生生长产生的各种组织所构成的结构。 9、凯氏带:内皮层细胞的横向壁和径向壁上有一条带状木质化和栓质化增厚的结构,环绕成一圈,称凯氏带。 10、维管柱;由初生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发育而成,包括内皮层以内的所有组织:中柱鞘、初生韧皮部、初生木质部和薄壁细胞四部分组成。 11、外始式: 内始式: 12、内起源:根的中柱鞘一定部位。由于中柱鞘位于根内部,这种起源方式称为内起源。 外起源:起源于分生组织表面第一或第二、第三层细胞,这种起源方式称为外起源。(叶和芽的起源) 13、髓:有些植物根的中柱中央也有薄壁细胞,称为髓 14、苗:指除根系以外,植物地上器官—茎叶部分的总称。 枝条:着生有叶和芽的茎称为枝条。 实生苗:指由种子萌发长成的植物体。 年苗:一年中苗的生长量(芽发育和生长成一段新枝条)。 15、节:茎上着生叶的部位。 节间:相邻两节之间的茎段。 芽:位于叶腋或茎顶端。 叶痕:叶子脱落后留下的痕迹。 维管束痕:叶柄中的维管束断裂后留下的痕迹。 皮孔:周皮上植物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一种通道。 芽鳞痕:顶芽鳞芽展开时,芽鳞片脱落留下的痕迹, 辨别枝条的年龄。 16、芽:芽是未发育的枝条、花或花序的原始体。 17、定芽:生长在茎固定位置上的芽,有顶、侧芽(腋芽)。 不定芽:常是从老根、茎、叶上产生的芽,其位置不固定。 18、活动芽:在其生长季节中能开放的芽。 休眠芽:在其生长季节中不开放的芽。

植物学复习题名词解释及问答题集锦

植物学复习题名词解释及问答题集锦 名词解释 同配生殖:在形状、结构、大小和运动能力等方面完全相同的两个配子结合,称为同配生殖。 异配生殖:在形状和结构上相同,但大小和运动能力不同,大而运动能力迟缓的为雌配子,小而运动能力强的为雄配子,此两种配子的结合称为异配生殖。 卵式生殖:在形状、大小和结构上都不相同的配子,大而无鞭毛不能运动的为卵,小而有鞭毛能运动的为精子,精卵结合称为卵式生殖。 同形世代交替:在形态结构上基本相同的两种植物体,互相交替循环的生活史。异形世代交替:在形态结构上显著不同的两种植物体,互相交替循环的生活史。孢子体:在植物无性世代中产生孢子的和具二倍体染色体的植物体。 配子体:在植物有性世代中产生配子的和具单倍体染色体的植物体。 无隔菌丝:低等真菌的苗丝都是无横膈膜的,其内含有多个细胞校,为一个多核长管状分支的大细胞。 有隔菌丝:具横膈膜,菌丝被隔成许多细胞,每个细胞内含1、2或多个核,横膈膜上小孔,原生质甚至核可通过。 初生菌丝体:细胞仅具单核,主要由担孢子萌发形成,生命期短,而且也不能形成子实体。 次生菌丝体:含双核,是担子菌的主要营养体,生活期长,同时,担子果均由次生菌丝体形成。 三生菌丝体:高等担子菌由由次生菌丝体形成子实体,称担子果,为三生菌丝体,其营养菌丝仍为二核菌丝。 菌环:担子果的伞盖张开时,内菌幕破裂留在菌柄中上部的膜质环状结构。 菌托:担子果的菌柄伸长,外菌幕破裂留在菌柄基部的袋状或其他形状的结构。担孢子:由担子菌有性生殖结束时从担子上产生的单相核外生孢子。 中轴:在苔藓植物中,由位于茎中央的厚壁细胞群构成,主要起机械支持作用。中肋:在苔藓植物中,由一群狭长的厚壁细胞组成的,多位于叶片中部,相当于中脉的位置,起支持作用而无输导作用。 精子器:苔藓、蕨类等植物的雄性生殖器官,外壁由一层不孕细胞构成,其内具有多数精子。 颈卵器:苔藓植物的雌性生殖器官,外形如瓶状,上部细狭,称颈部,下部膨大,称腹部。颈部的外壁由一层不孕细胞构成,中间的颈沟内有一串颈沟细胞,腹部的外壁由多层不孕细胞构成,其内有1个腹沟1个大形的卵细胞。蕨类植物和绝大部分裸子植物也具有颈卵的构造。 原丝体:孢子在适宜的生活环境中萌发成丝状体,形如丝状绿藻类,称为原丝体。小型叶:蕨类植物的叶分大型叶和小型叶两类,小型叶无叶柄和叶隙,只具单一不分枝的叶脉。 大型叶:蕨类植物的叶分大型叶和小型叶两类,大型叶有叶柄,维管束有或无叶隙,叶脉多分枝。 孢子叶:主要作用是产生孢子囊和孢子的叶。 营养叶:仅进行光合作用而无生殖作用的叶。 同型叶:有些蕨类的营养叶和孢子叶是不分的,而且形状相同,称同型叶。 异型叶:有些蕨类的营养叶和孢子叶形状完全不同的,称为异型叶

管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答案

管理学 一、名词解析 1、管理(P4):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种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概念技能(P7): 是指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3、标准化原理(P11): 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这就是所谓的标准化原理。 4、等级链(P13): 指“从最高的权威者到最低管理人员的等级系列”。 5、伦理(P21): 伦理,是人之所以为人,即单个的人具有同体本质的人,用管理学家的话语说,就是单个人成为“组织人”的理性和原理。 6、功利主义道德观(P23): 这种观点认为,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这是一种完全根据行为结果即所获得的功利来评价人类行为善恶的道德观。P23 7、问题强度(P28): 指该问题如果采取不道德的处理行为可能产生后果的重程度。 8、社会责任(P31): 是企业追求有利于对社会长远目标实现的一种义务,它超越了法律与经济对企业

所要求的义务。 9、头脑风暴法(P88): 又称智力激励法,是指针对解决的问题,相关专家或人员聚在一起,在宽松的氛围中,敞开思路,畅所欲言,寻求多种决策思路的倡导创新思维的法。 10、风险型决策(P94): 如果决策问题涉及的条件中有些是随机因素,它虽然不是确定型的,但我们知道它们的概率分布,这类决策就称为风险型决策。 11、市场细分(P114): 指将一个总体市场划分为若干个具有不同特点的顾客群,每个顾客群需要相应的产品或市场组合。 12、核心能力(P117): 是组织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它是企业成长的基础。一项能力能够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必须通过三项检验:用户价值,独特性,延展性。) 13、组织柔性(P135): 是指组织的各个部门、各个人员都是可以根据组织外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灵活调整和变动的。 14、负强化(P211): 所谓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削弱甚至消失,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不受干扰。 15、战略性计划(P111): 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

【缩印整理版】医学统计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统计学(Statistics):运用概率论、数理统计的原理与方法,研究数据的搜集;分析;解释;表达的科学。 总体(population):大同小异的研究对象全体。更确切的说,总体是指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全部研究单位的观测值。 样本(sample):来自总体的部分个体,更确切的说,应该是部分个体的观察值。样本应该具有代表性,能反映总体的特征。利用样本信息可以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 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在抽样过程中由于抽样的偶然性而出现的误差。表现为总体参数与样本统计量的差异,以及多个样本统计量之间的差异。可用标准误描述其大小。 标准误(Standard Error) 样本统计量的标准差,反映样本统计量的离散程度,也间接反映了抽样误差的大小。样本均数的标准差称为均数的标准误。均数标准误大小与标准差呈正比,与样本例数的平方根呈反比,故欲降低抽样误差,可增加样本例数 区间估计(interval estimation):将样本统计量与标准误结合起来,确定一个具有较大置信度的包含总体参数的范围,该范围称为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又称可信区间。 参考值范围描述绝大多数正常人的某项指标所在范围;正态分布法(标准差)、百分位数法,参考值范围用于判断某项指标是否正常 置信区间揭示的是按一定置信度估计总体参数所在的范围。t分布法、正态分布法(标准误)、二项分布法。置信区间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 可信区间:按预先给定的概率确定的包含未知总体参数的可能范围。该范围称为总体参数的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它的确切含义是:可信区间包含总体参数的可 能性是1- α ,而不是总体参数落在该范围的可能性为1-α 。 参数统计(parametric statistics) 非参数统计(nonparametric statistics)是指在统计检验中不需要假定总体分布形式和计算参数估计量,直接对比较数据(x)的分布进行统计检验的方法。 变异(variation):对于同质的各观察单位,其某变量值之间的差异 同质(homogeneity):研究对象具有的相同的状况或属性等共性。 回归系数有单位,而相关系数无单位 β为回归直线的斜率(slope)参数,又称回归系数(regression coefficient)。 线性相关系数(linea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又称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Pearson product moment coefficient),是定量描述两个变量间线性关系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的统计指标。 参数(parameter):描述总体特征的统计指标。 统计量(statistic):描述样本特征的统计指标。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对照 (control) 对受试对象不施加处理因素的状态。在确定接受处理因素的实验组时,要同时设立对照组 重复 (replication)相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多次实验或多次观察。整个实验的重复;观察多个受试对象(样本量);同一受试对象重复观察。作用是估计变异大小和降低变异 随机化(randomization) 采用随机的方式,使每个受试对象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或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 I类错误(假阳性错误)真实情况为H0是成立的,但检验结果为H0不成立,这样的错误称为I类错误。其发生的概率用α表示。在假设检验中作为检验水准。一般取0.05或0.01。 II类错误(假阴性错误)真实情况为H1是成立的,但检验结果为H1不成立,这样的错误称为II类错误。其发生的概率用β表示。由于其取值取决于H1 ,因此在假设检验中无法确定。 变异指标是用于描述一组观察值围绕中心位置散布的范围,即描述离散趋势的统计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数据越离散,反之越集中。极差 (range);四分位数间距(quartile range);方差(variance);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平均数指标用于描述一组同质观察值的集中趋势,反映一组观察值的平均水平。算术均数(arithmetic mean);几何均数(geometric mean);中位数(median);众数(mode) 单纯抽样将调查总体的全部观察单位编号,从而形成抽样框架,在抽样框架中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组成样本。每个观察对象都有相同的机会被抽中系统抽样又称机械抽样。按照某种顺序给总体中的个体编号,然后随机地抽取一个号码作为第一个调查个体,其他的调查个体则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系统”地抽取。最常用的方法是等距抽样 分层抽样先将总体中全部个体按某种特征分成若干“层”,再从每一层内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样本。分层特征与研究目的有关。按各层比例抽样。为减少抽样误差,要求层内误差最小,层间误 差最大。 整群抽样先将总体分成若干“群”,从中随机抽取 几个群,抽取群内的所有观察单位组成调查样本。 “群”的确定与研究目的无关。为减少抽样误差, 需多抽几个“群”。 方差分析:又称变异数分析或 F检验,适用于对多 个平均值进行总体的假设检验,以检验实验所得的 多个平均值是否来自相同总体。 析因设计(factorial design)实验:凡同时配置两个 或两个以上处理因素,这些因素的各水平又具有完 全组合的实验,统称为析因设计(factorial design) 实验。 随机区组设计(randomized block design)是事先 将全部受试对象按某种可能与实验因素有关的特征 分为若干个区组(block),使每一区组内的受试对 象例数与处理因素的分组数相等,使每个实验组从 每一区组得到一例受试对象。 单向方差分析(one way analysis of variance)是指 处理因素只有一个。这个处理因素包含有多个离散 的水平,分析在不同处理水平上应变量的平均值是 否来自相同总体。 (2)计数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 所得的观察单位数称为计数资料 (count data)。计数资料亦称定性资料或分类资料。 其观察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 如调查某地某时的男、女性人口数;治疗一批患者, 其治疗效果为有效、无效的人数;调查一批少数民 族居民的A、B、AB、O 四种血型的人数等。 (3)等级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测量结果的某种属性 的不同程度分组,所得各组的观察单位数,称为等 级资料(ordinal data)。等级资料又称有序变量。如 患者的治疗结果可分为治愈、好转、有效、无效或 死亡,各种结果既是分类结果,又有顺序和等级差 别,但这种差别却不能准确测量;一批肾病患者尿 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分为+、++、+++等。 随机变量(random variable)是指取指不能事先确 定的观察结果。随机变量的具体内容虽然是各式各 样的,但共同的特点是不能用一个常数来表示,而 且,理论上讲,每个变量的取值服从特定的概率分 布。 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用于观察指标单 位不同或均数相差较大时两组资料变异程度的比 较。用CV 表示。计算:标准差/均数*100% 直线回归(linear regression)建立一个描述应变量 依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直线方程, 并要求各点与该直线纵向距离的平方和为最小。直 线回归是回归分析中最基本、最简单的一种,故又 称简单回归(simple regression)。 回归系数(regression coefficient )即直线的斜率 (slope),在直线回归方程中用b 表示,b 的统计意 义为X每增(减)一个单位时,Y平均改变b 个单 位。 相关系数r:用以描述两个随机变量之间线性相关 关系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的统计指标。 秩次:变量值按照从小到大顺序所编的秩序号称为 秩次(rank)。 秩和:各组秩次的合计称为秩和(rank sum),是非 参数检验的基本统计量。 方差(variance):方差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离散情 况,由离均差的平方和除以样本个数得到。 检验效能:1- β称为检验效能(power of test),它是 指当两总体确有差别,按规定的检验水准a 所能发 现该差异的能力。 百分位数(percentile)是将n 个观察值从小到大依 次排列,再把它们的位次 依次转化为百分位。百分位数的另一个重要用途是 确定医学参考值范围 随机误差(random error)又称偶然误差,是指排 除了系统误差后尚存的误差。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使观察值不按方向性和系统性而随机的变化。误差 变量一般服从正态分布。随机误差可以通过统计处 理来估计。 一、统计表有哪些要素构成的?制表的注意事项有 哪些? 一般来说,统计表由标题、标目、线条和数字、备 注五部分组成。但备注并不是必需的内容,可以根 据需要出现。 1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最好一张表突出一个中心, 不易太多中心,如果需要说明多个中心,可分成多 张统计表。 2合理安排主语和谓语的位置:对于表中任意一行, 从左至右,通过简短的连接词,可连成成一句通顺 的句子。 3表中数据要认真核对,保证准确可靠 二、为什么不宜用t 检验对多组均数进行比较? 如果用t检验进行多个样本均数的两两比较,则会 增加犯I 类错误的概率。 经检验得到拒绝H0 ,认为两组之间有差别的结论 可能犯I类错误的概率为α,不犯I类错误的概率为 1- α.每次判断均不犯I类错误的概率为(1- α)k, k为比较的次数,上例α=0.05, k=3,则均不犯错误 的概率为( 1- 0.05)3 =0.86. 至少有一次判断犯I 类错误的概率为1-(1- α)k 三、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按实验设计的类型,将全部观察值间的变异分解成 两个或多个组成部分,然后将各部分的变异与随机 误差进行比较(每个部分的变异可由某因素的作用 来解释),以判断各部分的变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 义,从而推断不同样本所代表的总体均数是否相同。 五、简述直线相关与回归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1.回归说明依存关系,直线回归用于说明两 变量间数量依存变化的关系,描述y如何依赖于x 而变化;相关说明相关关系,直线相关用于说明两 变量间的直线相关关系,此时两变量的关系是平等 的 2.r与b有区别:r说明具有直线关系的两个 变量间相关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 b表示x每改 变一个单位,y平均增(减)多少个单位; 3.资料要求不同:直线回归要求应变量 y是来自正态总体的随机变量,而x可以是来自正 态总体的随机变量,也可以是严密控制、精确测量 的变量,相关分析则要求x,y是来自双变量正态分 布总体的随机变量。 4.取值范围:-∞

植物学名词解释大集合

1 "虫瘿” insect gall 虫瘿是植物组织遭受昆虫等生物取食或产卵刺激后,细胞加速分裂和异常分化而长成的畸形瘤状物或突起,它们是寄生生物生活的""房子""。 引起植物产生虫瘿的生物很多,可分为动物和微生物两大类,常见的致瘿动物主要有昆虫、螨、线虫等,常见的致瘿微生物有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其中 昆虫是植物虫瘿主要的致瘿生物。 2 "二叉分枝” diehotomous branching 植物分枝类型的一种。植物体的主轴重复地分成两个分枝。由于主轴顶端的原始细胞长成两个生长点,均等地长出两个分枝,分枝顶端重复这过程而不断 形成二歧的各级分枝。二叉分枝是原始的分枝类型,苔藓、蕨类(石松)等植物 均有之。高等植物的二叉分枝式曾称为“二歧式”。 3 "气室” air chamber 地钱目叶状体表皮气孔之下有菱形或多角形的小室,或蕨类孢蒴内的空腔部分,称为气室。 4 "气孔” air pore 指地钱目叶状体的气室向外开口处,叫气孔,是气体出入的通道。此种气孔与种子植物的气孔器不同,它由16个细胞组成烟囱状,不开闭。 5 "中肋” centre rib 指藓类叶片中央类似于种子植物叶脉的构造,通常由孢壁较厚的一群狭长形多层细胞构成,有长短及单、双肋之分,主要起机械支持作用。 6 "无性世代” asexual generations 植物生活史中,从雌、雄配子受精以后到减数分裂前,植物体细胞染色体数是双倍的,这个时期叫做无性世代,也叫孢子体世代。如蕨类植物的生活史中,从合子形成到孢子母细胞的产生为无性世代。 7 "中轴” axile 在藓类位于茎的中央,由厚壁和薄壁细胞组成,排列紧密。 8 "水孔” water pore 是指生在叶边排水的孔,比气孔较大,水孔两旁有分化不完全的保卫细胞,不能自动调节开闭。主要机能是排出植物体内过多的水分。 9 "叶状体” leaf shaped body 苔类植物中,植物体呈片状而没有茎与叶的分化,称为叶状体。 10 "叶鞘” leaf sheath 藓类植物中,叶片基部较宽而紧密抱茎的部分称为叶鞘。被子植物叶的基部扩大,包围着茎叫做叶鞘。禾本科和伞形科等植物,多具有明显的叶鞘。蓼科 植物茎节上的鞘状物是托叶的变态,叫做“托叶鞘”,也称“vagina”。 11 "叶耳” auricle 藓类植物中,叶片基部扩展而成耳状的部分,称为叶耳。禾本科植物叶鞘与叶片连接处的边缘部分延伸的突起,多呈耳状或镰刀状的叶耳。叶舌和叶耳的 形状、大小、色泽以及有无,常为鉴定禾本科植物种或品种的根据之一。 12 "生殖托” reproduction hol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