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秋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13课 课时作业 Word版含解析

2018年秋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13课 课时作业 Word版含解析

2018年秋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13课 课时作业 Word版含解析
2018年秋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13课 课时作业 Word版含解析

第四单元第十三课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晚清政府推行的自救运动“新政”和“预备立宪”,虽没有挽救清朝走向灭亡的命运,但是客观上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直接促使了武昌起义的爆发

B.加强了清政府的综合实力

C.阻挡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D.为酝酿民主革命创造条件

[解析]清政府推行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故答案为D项。其他选项说法皆不符合史实。

2.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的“先驱”活动体现在(D)

A.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最早进行了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C.最早领导推翻了封建制度

D.最早建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解析]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是洪仁玕,故A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最早进行反侵略、反封建斗争,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帝制,封建制度仍然根深蒂固,故C 项错误;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故D项正确。

3.(2018·浙江学业水平模拟)同盟会纲领是对兴中会革命纲领的继承和发展,同盟会纲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C)

A.提出了民族主义B.提出了民权主义

C.提出了民生主义D.提出了民主主义

[解析]兴中会革命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具有民族、民权的含义。同盟会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纲领,相比较兴中会纲领,同盟会纲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民生主义,故选C项。

4.(2018·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是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D)

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B.是推翻清王朝并导致民国建立的起义

C.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

D.是第一次得到广泛响应和支持的起义

[解析]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之前进行了不只一次的武装起义,所以A项错误。宣统皇帝是在袁世凯逼迫之下退位的,所以B项不正确。C项表述错误。故选D项。

5.(2018·河南学业水平测试)右图是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誓词,他宣誓就职这一事件发生于(D)

A.1911年北京B.1911年南京

C.1912年北京D.1912年南京

[解析]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故选D项。

6.(2018·洛阳高一联考)1912年2月12日颁布的《清帝逊位诏书》曰:“……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该诏书(C)

A.标志着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

B.体现了清帝对君主立宪政体的向往

C.以和平方式宣告了清王朝的覆灭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5课_课时作业

第二单元第五课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河北学业水平测试)英国史学家约翰·索利说:“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她”是(A) A.古希腊B.古罗马 C.英国D.美国 [解析]古希腊民主是近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所以题干中提到的源头“她”是指古希腊。 2.(2018·遵义高一期末)“这些城邦显得具有某种个性……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志处理它自己的事务。”据此,可以看出希腊城邦的特点是(D) A.小国寡民B.轮番而治 C.人民主权D.独立自治 [解析]材料强调“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按照它自己的意志处理它自己的事务”,显然这是“独立自治”之意,D项正确。 3.(2018·江门高一检测)梭伦改革的一项措施被认为“像一颗耀眼的明珠,驱走了贵族经济上残酷统治的黑暗,给广大平民带来了光明”。该项改革措施应该是(A) A.废除债奴制B.实行财产等级制 C.设立陪审法庭D.设立四百人议事会 [解析]本题抓住关键信息“驱走了贵族经济上残酷统治的黑暗,给广大平民带来了光明”,梭伦废除所有债务,这为雅典民主政治必须具备的公民群体创造了条件,故A项正确。 4.(2018·浙江学业水平测试)公元前594年,雅典执政官梭伦开始民主改革,其中一项措施是将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划分的标准是(C) A.才能B.血缘 C.收入D.道德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梭伦改革中按照财产将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因此,划分的标准是财产收入,C项符合题意。 5.(2018·通化高一联考)梭伦改革前,城邦公职人员由贵族会议“自行选举”。改革后,公职人员先由各部落投票预选候选人,然后再在这些候选人中抽签产生。这一变化有利于(A) A.打破贵族政治特权B.民众参与城邦一切政务 C.产生高素质领导者D.雅典平民掌握国家权力 [解析]“公职人员先由各部落投票预选候选人,然后再在这些候选人中抽签产生”说明选举不再由贵族掌控,故A项正确;B项中一切政务说法绝对;抽签选举难以选拔出高素质领导者,故C项错误;雅典仍然是贵族掌握国家权力,故D项错误。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2课

第四单元第十二课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美国报纸对甲午战争的报道:日本在朝鲜的作为将有利于整个世界,日本一旦失败,将令朝鲜重回中国野蛮的统治;美国公众毫无疑问地同情日本,认为日本代表着亚洲的光荣与进步。这表明当时(A) A.日本得到美国的舆论支持B.美国政府支持日本侵略朝鲜 C.日本与美国在利益上是一致的D.中国在舆论上没有开展宣传 [解析]材料反映美国报纸对甲午中日战争的看法,认为日本的作为代表亚洲的进步,说明日本得到美国的舆论支持,故A项正确;报纸的报道不能说明美国政府的支持,故B项错误;日本与美国在利益上是一致的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材料与中国是否开展舆论宣传无关,故D项错误。 2.(2018·马鞍山高一检测)甲午中日战争期间,下列战役发生的先后顺序是(B) ①黄海大战②平壤战役③威海卫战役④辽东战役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 C.①③④②D.④③②① [解析]黄海大战、平壤战役、威海卫战役和辽东战役分别发生在1894年9月17日、1894年9月15日、1895年春和1894年10月,故正确答案是B项。 3.(2018·湖北学业水平模拟)下列关于中日《马关条约》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C) A.未规定开放新商埠B.割地的内容全部落实 C.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D.列强开始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解析]《马关条约》中允许列强在华开设工厂,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资本输出的新阶段,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较强的冲击。 4.(2018·四平高一联考)甲午战争时,日本以“文野战争”之名,举国之力上下整体动员起来对中国作战。而黄海海战后,李鸿章曾试图调南洋舰队北上,没成功。李鸿章说:“以北洋一隅之力,博倭人全国之师。”郭离焘也说:“中国官民之势,隔悬太甚,民气常郁结不能上达。”这反映出(C) A.日本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强国 B.中日之间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备战上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鸦片战争》教案

《鸦片战争》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的基础知识 (1)掌握鸦片走私的原因和虎门销烟的概况。 (2)掌握鸦片战争爆发的概况、《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3)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影响。 2.理解和运用 (1)通过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经过学习、探究,学生能够对鸦片战争的性质、原因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认识,澄清和批驳在这一问题上的一些错误认识和谬论,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批判的能力。 (2)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史实,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能够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以及借鉴别人观点、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情境再现:鸦片战争前后的东西方社会的差异。 (2)多种途径获取信息,运用信息说明自己观点的方法。 (3)师生讨论,探究鸦片战争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鸦片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是在清王朝封建统治面临严重危机的时刻,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进行殖民扩张不可避免的结果。 (2)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以掠夺为目的的侵略中国的战争,对中国来说,这场战争完全是一次反抗侵略的自卫战争。清政府的腐败和落后,导致了这场战争的失败。落后就要挨打,这是鸦片战争为后人提供的宝贵教训。奋发图强,振兴中华,是每个青年学生的历史重任。 (3)被称为“万园之园劳的圆明园,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火烧圆明园是侵略者对中国文化的摧残,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悲剧。 重点与难点

重点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第一幅巨型浮雕,就是虎门销烟的激动人心的场面。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正义之举,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华民族维护民族尊严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标志着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为什么说虎门销烟是正义之举?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英国为何会以此发动鸦片战争?为何中国会失败?它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鸦片贸易与当今的毒品走私有何区别? 新课学习 一、虎门销烟 1.鸦片战争的背景 国内: ①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②政治日益腐败,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 ③军纪松散,军备废弛; ④闭关自守,沉醉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 (2)国际: ①欧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法美等国工业革命相继发展; ②资本主义列强疯狂对外扩张,夺取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说课稿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1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3课辛亥革命 一、教材与学生情况分析 (一)教材分析 作为第四单元第13课的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它上承《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下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作为反侵略求民主的重大事件它具有典型的承上启下的作用。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社会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异常尖锐,中国各阶级先后进行的英勇抗争虽然没有取得胜利,但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础。辛亥革命虽然未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也未能改变中国当时的社会性质,但它推翻封建帝制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成果又为后起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条件。所以这一课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历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学生情况分析 高一学生的特点是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在初中阶段已学过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但由于大多数学生对历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故而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均有限。因此,备课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知识,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二、教学目标 1、课程标准: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2、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活动,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客观评价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孙中山等革命志士愈挫愈奋的爱国主义精神,将个人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 难点:辛亥革命的结局及其历史意义的认识。 三、教法简介 1、情境教学: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感悟历史。 2、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彼此合作、共同探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表格、图示法:帮助学生归纳整理重要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开国大典》油画,设问导入(请问天安门广场上毛主席身上穿的是什么服装?这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5课辛亥革命最新公开课教案

第 15 课
课题:辛亥革命 学校:大方三中 教学课时:2 课时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教师:曹飞 教学目标:
辛亥革命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 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b5E2RGbCAP 过程与方法: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 学生独立思考: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 阶级民主革命。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识。p1EanqFDPw
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评价辛亥革命。 教学难点:评价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20 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
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第一次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第 二次是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 第三次是邓小平领导下的改革开放。今 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一位伟大人物和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孙中山和辛亥革命。DXDiTa9E3d 知识链接:辛亥革命的概念: ⑴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 全过程。⑵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人们把武昌起义称为狭义的辛亥革命。RTCrpUDGiT
一、辛亥革命的酝酿与准备: (爆发原因)
社会背景: 1、 《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人普遍感到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推 翻清朝的封建统治成为大势所趋。5PCzVD7HxA 2、清政府推行“新政”和“预备立宪” ,客观上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资产阶 级力量不断壮大; 革命准备: 1、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课本 62 页 内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学说; 著名的革命宣传家:邹容、陈天华和章炳麟。 章炳麟指出:革命是除旧布新的良药,实现民主共和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邹容则在《革命军》中写道: “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 , “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我中国今日不可不 革命” 。他号召推翻清朝统治,建立独立、民主、 自由的“中华共和国” 。jLBHrnAILg 2、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课本 63 页 (兴中会、同盟会等建立的时间、地点、人物、性质) (1)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时间:1894 年 创立人:孙中山地点:美国檀香山 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 入会誓词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府。”

高一历史必修一1-5课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王位世袭制:原始社会后期禹沿用禅让制,但他的儿子夏启夺得王位,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取代,由“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2.夏商时期的统治:国家大事通过占卜的方式决定,充满神秘色彩(王权神化) 3.分封制 ⑴对象: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⑵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见觐职的义务 ⑶特点:等级森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⑷初期结果: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统治区域 ⑸后期结果: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4.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⑴概念: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持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⑵核心内容与特点:王位由嫡长子(皇后的大儿子)继承 ⑶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 ①皇权至上(核心) ②皇权世袭 ③皇位独尊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 三公: ①丞相:协助皇帝负责处理全国政事 ②御史大夫: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检查百官 ③太尉:管理全国军务 “三公九卿”的作用:①互相配合,彼此牵制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3.地方制度 秦朝实行郡县制 作用: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积极影响:①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基本政治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②有利于维护和加强国家的统一 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改变

2018年秋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13课 课时作业 Word版含解析

第四单元第十三课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晚清政府推行的自救运动“新政”和“预备立宪”,虽没有挽救清朝走向灭亡的命运,但是客观上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直接促使了武昌起义的爆发 B.加强了清政府的综合实力 C.阻挡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D.为酝酿民主革命创造条件 [解析]清政府推行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故答案为D项。其他选项说法皆不符合史实。 2.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的“先驱”活动体现在(D) A.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最早进行了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C.最早领导推翻了封建制度 D.最早建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解析]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是洪仁玕,故A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最早进行反侵略、反封建斗争,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帝制,封建制度仍然根深蒂固,故C 项错误;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故D项正确。 3.(2018·浙江学业水平模拟)同盟会纲领是对兴中会革命纲领的继承和发展,同盟会纲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C)

A.提出了民族主义B.提出了民权主义 C.提出了民生主义D.提出了民主主义 [解析]兴中会革命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具有民族、民权的含义。同盟会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纲领,相比较兴中会纲领,同盟会纲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民生主义,故选C项。 4.(2018·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是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D) 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B.是推翻清王朝并导致民国建立的起义 C.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 D.是第一次得到广泛响应和支持的起义 [解析]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之前进行了不只一次的武装起义,所以A项错误。宣统皇帝是在袁世凯逼迫之下退位的,所以B项不正确。C项表述错误。故选D项。 5.(2018·河南学业水平测试)右图是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誓词,他宣誓就职这一事件发生于(D) A.1911年北京B.1911年南京 C.1912年北京D.1912年南京 [解析]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故选D项。 6.(2018·洛阳高一联考)1912年2月12日颁布的《清帝逊位诏书》曰:“……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该诏书(C) A.标志着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 B.体现了清帝对君主立宪政体的向往 C.以和平方式宣告了清王朝的覆灭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使学生了解武昌起义的时间、经过,湖北军政府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及性质;能说出1912年元旦这一天的重要性,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概述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情况;能分析说明武昌起义很快取得胜利的原因,辛亥革命的性质、伟大功绩和失败的主要原因。通过分析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总结辛亥革命的教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材料设置问题,循循善诱,促使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归纳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使学生认识到这次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通过分析说明辛亥革命的性质,使学生认识到它是孙中山领导的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通过分析说明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使学生明白由于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勾结破坏,以及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通过总结辛亥革命的教训,使学生认识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过程 导入: 大家在初中就接触过“辛亥革命”,那么,那位同学能用一两句话给大家说说什么是“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1911年武昌起义 广义: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12年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期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者为推翻清朝统治,追求民主共和的全过程。 一、武昌起义 阅读教材P62的内容,请同学们说说辛亥革命的历史条件也就是背景有哪些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历史条件: (1)、时代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严重,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首先从外部环境来看,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列强不断加紧侵略,甚至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外民族矛盾不断激化。 在辛亥革命前,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多大500多个,其中8次主要赔款达19亿银元,相当于清政府19年财政收入的19倍。尤其是《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厚颜无耻的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各国志欢心!”此时的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激起了人民的强烈反抗和不满。

2021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必修一: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选择题 2019年题组 1.(2019·江苏单科·18)马克思说:“新思潮的优点就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这表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 A.新旧理论的杂糅相济 B.在否定传统中预知未来 C.在批判中继承和创新 D.新旧世界的渐进式结合 【考点】马克思主义 【解析】由材料“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等可知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对旧的思想的批判创新,不是新旧杂糅,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说明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对旧世界的批判及在此基础上的创新,不是渐进式的结合,故D项错误。 【答案】C 2018年题组 1.(2018·全国卷Ⅰ·33)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这一变化说明() A.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 C.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考点】马克思的革命理论 【解析】材料中的“共产主义”“财产公有的理论”是马克思有关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内容,说明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故A项正确。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以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为标志的,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排除B项;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兴起,此时工人运动处于进一步发展时期,排除C 项;当18世纪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建立之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排除D项。 【答案】A 2.(2018·天津文综·7)下图所示纲领性文献最早发表于1848年,文中提到,“在危机期间……仿佛是工业和商业全被毁灭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社会上文明过度,生活资料太多,工业

(打印)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教案

第13课辛亥革命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识。 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 教学难点: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第一次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第二次是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第三次是邓小平领导下的改革开放。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一位伟大人物和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知识链接:辛亥革命的概念: ⑴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 ⑵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人们把武昌起义称为狭义的辛亥革命。 一、辛亥革命的酝酿与准备:(爆发原因) 1、政治条件:《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人普遍感到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成为大势所趋。 2、经济和阶级基础:清政府推行“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3、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课本62页 内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学说; 主阵地:上海和日本东京; 著名的革命宣传家:邹容、陈天华和章炳麟。 章炳麟指出:革命是除旧布新的良药,实现民主共和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邹容则在《革命军》中写道:“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他号召推翻清朝统治,建立独立、民主、自由的“中华共和国”。 4、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课本63页 (兴中会、同盟会等建立的时间、地点、人物、性质) (1)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时间:1894年创立人:孙中山 地点:美国檀香山 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 入会誓词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府。” 目标: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同盟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A、时间:1905年 B、地点:日本东京

2018年秋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15课 随堂练习

初中、高中、教案、习题、试卷 第四单元第十五课 一、选择题 1.打响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起义是(C) A.黄花岗起义B.武昌起义 C.南昌起义D.湘赣边秋收起义 [解析]1927年爆发的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2018·张家界高一期末)1930年6月,中共中央制定了以夺取武汉为中心的全国中心城市起义及红军攻打中心城市的计划,并发出了“会师武汉,饮马长江”的号召。这属于(C) A.符合国情的革命计划B.目光短浅的右倾思想 C.脱离国情的盲目行动D.摸着石头过河的谨慎策略 [解析]1930年中国革命尚处于低潮时期,中国共产党无力攻打中心城市,材料中的计划显然是“左”倾错误思想的产物,是脱离中国国情的盲目行动,C项正确。 3.大型记录片《寻路》,意为“探寻中国革命之路”。中国共产党“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开端是(D) A.中共“一大”的召开B.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C.国民革命的失败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解析]“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开辟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后。 4.(2018·宿州高一期末)“土豪”是近年的网络流行语。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出现过“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下列关于“打土豪、分田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A.废除了土地私有制B.在革命根据地实施 C.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D.保障了农民的生活 [解析]土地革命时期的“打土豪,分田地”将土地的所有权由地主转移到了农民手中,依然是土地私有制,A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5.(2018·天门高一期末)“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娄山关前鏖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其中“舵手一易齐桨橹”是指(C) A.“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B.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C.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D.八一南昌起义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五课笔记

第五课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一、希腊文明的摇篮(城邦) 1、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1)地理环境:以海洋为依托,多山,多岛,海岸线曲折,天然良港众多的独特自然地理环境 (2)政治条件:小国寡民、独立自主的城邦制度有利于直接民主的产生 (3)经济基础:发达的海外贸易和工商业使得奴隶主工商业者实力增强,追求民主(主要原因) (4)思想条件: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5)物质保障:奴隶的辛勤劳动为民主政治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 (6)改革推动:如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利克里改革的推动 (7)外部影响:希腊吸收了古代埃及文明和亚非文明 2、古希腊地理环境及其影响 (1)地理环境的特征:以海洋为依托,多山,多岛,海岸线曲折,天然良港众多。 (2)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①政治上:形成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有利于直接民主产生。 ②经济上:使得古希腊的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发达,奴隶主工商业者实力增强,追求民主。 ③思想上:使得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起源,平等互利理念盛行,形成希腊民族勇于开拓的民族精神。 ★古希腊文明的起源:海洋文明+工商业经济基础中国文明起源:大河文明+农耕经济基础★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历史有影响但非决定性因素!) 3、古希腊的城邦制度及其影响 (1)城邦的建立: (2)城邦地域范围: (3)城邦的特征: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4)城邦的含义: (5)城邦的影响: 二、雅典的民主政治改革: 1、梭伦改革:公元前六世纪初(公元前594年)——奠基 (1)背景:在雅典城邦中,旧氏族贵族实行专横统治。新兴工商业者阶层对此非常不满,平民更是苦不堪言,很多人沦为债务奴隶,社会矛盾尖锐。 (2)内容:5点(见书本P23) (3)意义: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基。 (4)梭伦改革的特点:折中、中庸、具有不彻底性 2、克利斯提尼改革:公元前6世纪末――确立 (1)内容:5点(见书本P23和P24)(注意陶片放逐法的评价) (2)意义: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 3、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改革:公元前5世纪――黄金时代(顶峰) (1)内容:6点(祥见书本P24) ①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 ②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商定城邦重大事务。 ③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也进一步扩大。 ④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法官从各部落3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中产生。他们审理 各类重要案件,监督公职人员,并参加立法。 ⑤伯利克里(目的)为鼓励公民积极参政,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 ⑥(目的)为吸引公民观赏戏剧。还特意为公民发放 "观剧津贴"。 (2)意义: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3课_课时作业

第一单元第三课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汉初刘邦分封同姓九王后,全国54郡,中央直辖者不过15郡,诸侯王国就占近40郡;全国1300余万人,中央政府控制编户97万,人口450余万。(数据采用自刘国石《七国之乱、八王之乱、安史之乱之比较》)这说明(B) A.汉初实行分封制后人口增长迅速 B.王国势力庞大,已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 C.分封诸王使汉政权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 D.分封制的实施使汉政权扩充了疆域,州郡数大增 [解析]依据材料分析,汉初中央直辖的郡和人口远远少于各王国控制的郡和人口,地方王国对中央形成了挑战,这说明王国势力已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因此B项正确、C项错误。从材料中难以看出人口和州郡数目的增长变化,A、D两项排除。 2.据史料记载,仅从元朔二年至元朔六年(前127~前123年),封侯的数目多达121个,元鼎元年至后元二年(前116~前87年)又有44人封侯,甚至一日之内竟有24人同时封侯(注:元朔、元鼎、后元均为汉武帝年号)。武帝此举根本目的是(A) A.加强中央集权B.剥夺王国的封地 C.分割王国的封地D.收回王国官吏的任免权 [解析]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可知反映的是汉武帝推行“推恩令”。汉武帝时为了削弱王国的实力,实行“推恩令”,根本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 3.唐朝后期,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这种状况(C) A.加强了君主专制B.加强了中央集权 C.削弱了中央集权D.完善了选官、用官制度 [解析]本题考查藩镇割据的影响。据材料可知,节度使控制着地方行政权、军权、财权,成为地方割据势力,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故本题选C项。 4.(2018·河南郑州一中高一期末)《读史漫录》中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由此可见,“中朝”(D) A.掌握军政大权,是独立的决策机构 B.分享丞相行政权,处理政事 C.担任行政职务,有名无实 D.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 [解析]汉武帝为了分散和限制丞相的权力,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使之担任侍中、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正式版

第18 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课标要求: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的主要史实, 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主客观条件,理解其诞生的历史必然性和重要性。 2、掌握《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其理论观点,探究其历史意义。 3、探讨巴黎公社的措施和历史教训对后来革命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回顾工业革命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时代的产物,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 2、引导学生阅读历史材料,指导他们从中归纳、分析历史观点。 3、与学生一起剖析巴黎公社政权的性质和经验教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国际共运史的学习,激发学生树立起坚持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 2 、通过对“巴黎公社”失败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事物在发展过程中虽然是曲折的,但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必然会取代旧事物,从而激发学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为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的信心。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重点:1、马克思主义诞生。2、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 教学难点:巴黎公社的失败原因。 教学建议: (1)本节课讲述的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范畴的历史,是人类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历史概念,如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运动等,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加以阐释,以利于学生对新课的理解。 (2)本课讲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主要叙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条件、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内容以及意义等。其中重点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和意义。应从经济基础、思想基础、阶级基础、实践基础等四个方面推导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工人运动失败的原因和《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引导学生归纳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及其深远影响。 (3)本课还讲述了马克思主义诞生后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特别是巴黎公社,这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要重点分析巴黎公社采取的革命措施及其性质和意义;引导学生讨论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并从中分析出巴黎公社失败的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及根本原因。 (4)此外,还要结合教材中的“历史纵横”“资料回放”“学思之窗”等栏目中的史料,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共产党宣言》、巴黎公社等内容进行了补充和解释。在教学中,要运用相关的历史资料来引导学生探究历史事件的本质,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过程: [ 新课导入] [ 课件显示] 马克思相片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这幅相片是谁吗?生:是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革命导师马克思。师:回答得很好,那你们知道马克思到底有多伟大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史料。 [课件显示]“ 1999 年,先是由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授们发起,就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 年的“千年第一思想家” 这一命题进行了校内的征询、推选。投票结果是马克思位居第一, 而被习惯公认第一的爱因斯坦却屈居第二、牛顿和达尔文分列第三、四名。随后,英国BBC 广播公司,又以同一命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投票一个月。汇集全球投票的结果,仍 然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 师:马克思对人类到底有何贡献,为什么能获得如此高的殊荣?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学案:第13课 辛亥革命

第13课辛亥革命重点突破 一、酝酿和爆发 1.背景: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 2.酝酿 (1)思想方面:革命思想的传播 革命知识分子通过译书、办报、著书立说等形式宣传革命思想,把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思想武器。宣传革命思想的中心是上海和日本东京,著名宣传家有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等。 (2)组织方面:创建领导机构 ①革命团体纷纷出现 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决心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紧接着,国内的革命团体纷纷涌现,如华兴会、光复会、日知会等。 ②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时间:1905年8月 地点:日本东京 内容:通过《中国同盟会总章》,提出十六字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并决定创办机关刊物《民报》。 性质: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意义: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3)军事方面: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 同盟会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虽然都失败了,但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 3.爆发——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率领起义士兵冲出营房,占领楚望台军械库。经过一夜激战,革命军占领武昌。12日,武汉三镇全部光复。此即“辛亥革命”。 二、中华民国的成立 1.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告中华民国成立。以 五色旗为国旗,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为民国元年。 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内容:①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主权在民);②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平等);③国民有基本的自由;④国民有选举和被选举权;⑤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2)意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制度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三、辛亥革命的结局 1.结局 (1)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终落到了袁世凯手里。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优质教案

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教学要求: 1.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2.了解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3.认识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理解希腊民主政治与西方民主政治的传承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原因和评价;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导入新课:结合教材的引言部分“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属于罗马”加以阐述。引出希腊城邦的民主制度。 讲授新课; 利用ppt出示希腊地图,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地图。 问题一:请结合希腊地图和教材内容分析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1、山峦重叠,海岸线曲折,海岛星罗棋布; 2、在这种地理环境下,希腊出现了众多的城邦(具有小国寡 民,独立自主的特征),使直接民主成为可能; 3、希腊的商品经济比较发达,新兴工商业者阶层追求民主权 利的渴望更加强烈; 4、一系列改革促成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那么,具体有哪些改革呢? 问题二:推动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该有哪些?

1、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 内容:实行财产等级制; 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各等级居民均可参加; 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前三等级公民均可入选; 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废除债务奴隶制。 影响: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2、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改革: 内容: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举行选举; 设立五百人议事会,由各部落轮流执政; 每部落各选一名将军组成十将军委员会; 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 实行陶片放逐法。 影响:改革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3、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改革: 内容:扩大了公民参政、议政的范围; 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也进一步扩大; 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机关、监察机关; 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特意为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影响: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进入“黄金时代”。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教材讲述,并且由教师利用ppt逐条展示内容,

2020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第18课

第五单元第十八课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傅立叶……设想一种特殊的、自足的、精确人数为1 620人的单位,人们一起生活,一起工作。”他的这种设想(D) A.得到了资产阶级的大力支持 B.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C.来源于工人阶级的斗争实践 D.是改革社会弊端的一种空想 [解析]傅立叶属于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根据对材料的理解,他提出的这些改造社会、建立理想社会的美妙设想根本无法实现,D项正确。空想社会主义没有也不可能得到资产阶级的大力支持,A项错误,B、C两项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和条件。 2.1844年6月4日,德国爆发了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马克思指出,工人们“毫不含糊地、尖锐地、直截了当地、威风凛凛地厉声宣布,他们反对私有制社会”。材料反映出(A) A.起义具有无产阶级革命的性质 B.欧洲无产阶级已登上政治舞台 C.起义的斗争目标设定显然过高 D.起义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解析]起义中工人提出“反对私有制社会”,反映出起义具有无产阶级革命的性质,故A项正确;19世纪三十年代法国里昂工人起义标志着欧洲无产阶级已登上政治舞台,排除B项;起义目标反映了工人阶级的要求,排除C项;1848年马克思主义才诞生,排除D项。 3.(2019·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一期末)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英、德大规模工人运动的爆发表明工人阶级已经觉醒。“觉醒”的含义主要是指(B) A.提出了改善经济状况的要求 B.提出了争取政治权利的要求 C.有了科学理论作指导 D.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阶级条件 [解析]A项在以前的工人运动中便已存在;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D项是工人运动的影响,与“觉醒”的含义不符;在工人运动中,工人阶级不再依附于资产阶级,提出了独立的政治要求,表明工人阶级已经觉醒。故选B项。 4.“它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是在当时西欧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固有的内在矛盾——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制的矛盾——社会历史条件下。”这里阐释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基本前提是(A)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5课教学设计

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希腊民主政治》教学设计研究 课程名称中学历史教材研究 姓名陈娟学号 201570050294 专业学科教学年级 2015 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日期(年月日) 2016.6.6 研究生课程论文评价标准 指标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分值) 得分A B C D 选题选题是否新颖;是否有意义;是否与 本门课程相关。 20-16 15-11 10-6 5-0 论证思路是否清晰;逻辑是否严密;结构 是否严谨;研究方法是否得当;论证 是否充分。 20-16 15-11 10-6 5-0 文献文献资料是否翔实;是否具有代表 性。 20-16 15-11 10-6 5-0 规范文字表达是否准确、流畅;体例是否 规范;是否符合学术道德规范。 20-16 15-11 10-6 5-0 能力是否运用了本门课程的有关理论知 识;是否体现了科学研究能力。 20-16 15-11 10-6 5-0 评阅教师签名: 年月日 总分: 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制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教学设计 摘要: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一课的教学,要把遥远的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深入浅出的讲明白,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关键词:民主政治;“三维目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以培养学生全方位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教师创设历史情境,学生体会历史发展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自然与社会环境的认识,使学生明白一种制度的产生总是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的,一方水土、一种社会制度造就一方人民。希腊民主政治的产生得益于古代希腊独特的自然、社会环境和享有充分政治权利的公民。 【教学重难点】 重点:希腊民主政治诞生的各项条件。 难点:自然环境对文明的影响,及对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客观评价。【教学思路与方法】 以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条件为线索,合理整合教材,突出重点:注重问题式教学。采用情境创设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指导,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古希腊出现很多有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们的思想和观点影响深远,古希腊是西方民主之源,希腊文化灿烂多彩,一直影响至今,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片大地孕育了希腊文明,又究竟是什么样的政治制度使希腊文明灿烂发展?我们今天学习第五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去探究下希腊文明上产生的原因 新课讲授:新课学习本课的主要内容主要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民主政治形成的条件。第二部分民主政治形成的过程。第三部分是民主政治的客观评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