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简答题整理完整版

山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简答题整理完整版

山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简答题整理完整版
山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简答题整理完整版

简答

1.AECT’94和AECT’05定义的区别:①“Instructional Technology”被“Educational Technology”取代②“理论与实践”这两个研究领域被更改为“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③“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这两个研究对象被变换为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合适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④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五个研究范畴被缩减为相关过程和资源的“创造、使用和管理”等三个范畴。

2.教育技术的内涵:理论和实践并重;学习过程是研究和实践的对象;学习资源是优化学习过程的必要条件。

3.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和改变了学习者的认知方式,学习者借助信息技术的认知功能改善和发展自身的认知方式,主要体现在:a利用多媒体信息集成技术创设和展示有意义的情景b 利用大容量存储技术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利用图形化交互界面技术提供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c利用超链接技术构造教学信息内容结构,使之符合人类联想的思维特点d利用各种工具、平台,让学生创作电子作品e利用虚拟现实构建虚拟学习环境f利用网络传输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协作学习。

4.戴尔“经验之塔”理论的内容和基本观点有哪些?(1)基本内容:“经验之塔”分为三大类,十个层次。【由底层向顶层顺序】第一类是:“做的经验”a有目的的直接经验,b 设计的经验,c参与活动(演戏、表演等)的经验。第二类是“观察的经验”d观察示范,e 见习、旅行,f参观展览,g电视、电影,h广播、录音、照片、幻灯。第三类是“抽象的经验”,i视觉符号,j语言符号(2)基本观点:a塔基的学习经验是最直接最具体的,越往上升,则越抽象;b教育教学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进到抽象;c教育教学不能只满足于获得一些具体经验,而要向抽象发展,使具体经验普遍化,最后形成概念;d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学媒体,可以使得学习更为具体直观,也能为获得更好的抽象创造条件;e位于经验之塔中层的视听教材和视听经验,是由具体经验向抽象经验过度的桥梁。

6.拉斯威尔传播模式:把传播过程分解为传者、受众、信息、媒介、效果。5W模式:控制分析(who),内容分析(say what),媒体分析(in which channel),受众分析(to whom),效果分析(with what effect)。缺陷:忽略了“反馈”,单项模式;没重视why或动机的研究。

7.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目标的阐明;学习者分析;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利用;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

5.学习需要分析的方法:一是在学习者所在的教育机构内部,把学习者的现有水平与教育机构对学习者的期望目标水平相比较,找出差距,确定学习需要,这种分析学习需要的方法称为内部参照需要分析法;另一种是从教育机构外部,以整个社会对劳动者的要求或者某一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为参照,对比学习者的现有状况,明确差距,确定学习需要,这种方法称为外部参照需要分析法。

6.学习目标表述的方法:三大类:行为目标的表述方法(行为主体Audience,外显行为Behavior,行为条件Condition,行为标准Degree);内外结合的表述方法(在表述目标时,先要明确陈述学生内在心理的变化,然后列举反映这些内在变化的外显行为);表现性目标(指明学生将要处理的问题、学生将要从事的活动任务,但不指定学生将从这些“际遇”中学到什么)。

7.一种表述良好的学习目标应该尽可能符合以下标准:(1)学习目标表述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2)学习目标的内容应该尽可能全面,并反映出学习结果的层次性(3)学习目标的表述应力求明确、具体,避免用含糊的和不切实际的语言表达。

8.教学策略的制定阶段包含(1)教学顺序的确定(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动作技能、态度)、(2)教学活动程序(五段教学法:预备,提示,联想,总括,应用。加涅九段教学论:引起注意,告知学习目标,刺激回忆前提性的学习,呈现刺激材料,提供学习指导,引出作业、提供作业正确性的反馈,评价作业,促进保持、迁移。(3)教学方法的选择(提示型,共同解决问题型,自主型)、(4)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班级授课、分组教学、个别教学)(5)教学媒体的选择(要考虑:教学目标的需要;教学内容的需要;学生的特征;实际的教学条件)。

9.信息化环境的特点(考了个填空):教育教学信息多媒化;教育教学资源广泛化;教育教学方式个性化;学生学习活动自主化和协作化;教育教学管理智能化。

10.信息化教学的特征:(1)在思想上,信息化教学以与信息时代特点密切相连的现代教育教学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其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2)在技术方法上,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建构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方式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在先进思想的指导下,选择更侧重从“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角度进行考虑。(3)在内容上,信息化教学具有更强的时代性和丰富性,内容的组织编排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特点。

11.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1)学习任务设计(2)学习情境设计(3)学习资源设计(4)学习策略设计(5)学习管理设计(6)学习评价设计。

12.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特点(1)在教学活动中,侧重学生的学习,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2)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尤其是网络技术和网络资源来支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3)把学习内容与实际情境相联系,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活动的主要形式。(4)强调“协作”在学习中的作用。注重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以及更大范围和更广领域内人们交流与协作的意义。(5)强调发展性评价,主张评价的过程性和多元化。

13.标准型多媒体综合教室的构成:由多媒体投影仪、录像机、影碟机、激光唱机、录音机、话筒、扩音机、调音台、音箱、多媒体计算机、视频展示台、银幕和多媒体控制平台(按键式或电脑式)等设备组成。【多媒体教室从功能上看主要由多媒体显示系统、a/v系统、智能型多媒体中央控制系统三部分构成。多媒体显示系统由高亮度多媒体投影机和银幕构成,a/v系统由计算机、DVD、VCR、实物展示台、功放和音箱等a/v设备构成】

14.多媒体综合教室的功能特点:a能将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多个感官。b通过计算机集中控制和管理,能够根据教学需要,随时呈现教学内容及其相关信息。c提供多种人机交互,操作简单方便,但这种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教学的控制权在教师手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学信息单向传播,缺乏信息的双向交流。d适用于直观形象内容的教学和观摩示范教学。

15.多媒体投影仪的使用与维护:(1)开机关机:投影仪在开机时必须按照指定的步骤才能正常进行,否则可能会损坏投影机。一般来说,用户在开机时首先接通电源,再按开启开关,。关机时不能直接断掉电源,要先关掉光源,等投影机的散热风扇停止转动时再切断电源。

(2)在使用中要注意通风散热.在使用过程中,“TEMP”指示灯变红,表示投影仪过热;“LAMP”指示灯变红可能是灯泡过热,现在的投影仪在这些情况下都会自动停机,但风扇仍会转动,使其冷却。等投影仪充分冷却后,才可再开机使用。(3)在开机状态下不要随意搬动:在开机状态下搬移投影仪会使灯丝震动,影响灯泡的使用寿命,甚至会导致灯泡的爆裂。(4)定期检查:一般隔40天左右的时间就要对投影仪进行检查,主要是注意检查投影仪通风口的畅通情况,再者要经常清理滤尘网。(5)防止剧烈的震动、挤压剧烈的震动容易使系统中的部件产生变形或损坏,影响图像投影效果,对于LCD投影仪而言,剧烈的震动能造成LCD 的位移,影响放映时三片LCD的会聚,出现RGB颜色不重合的现象。

16.电子白板的使用模式:PC白板工作模式、交互式触摸控制、注释与修改功能、远距离传输功能。

17.微格教学系统的组成:主控室(主控室的主要设备包括计算机、主控机、摄像头、录像机、VCD、监视器、监控台等);微格教室(微格教室中的设备主要包括分控机、摄像头及其他教学设备)。

18.微格教学的特点:技能训练单一集中、技能训练目标明确、反馈及时全面。

19.微格教学的实施:理论学习、确定训练目标、观摩示范、编写教案、角色扮演、评价反馈、修改教案后重新进行角色扮演。

20.信息检索的过程:分析研究课题,选择检索工具(手工检索系统、联机jsxt、光盘jsxt、互联网jsxt),确定检索途径(从检索课题的已知条件和要求出发、从文献内外部特征入手),实施检索策略,评价检索结果和进行其他后续工作(数据的整理、原始文献的获取、检索报告的编写等)。

21.搜索策略和技巧:明确搜索目标;选择合适的搜索引擎;缩小检索范围;构造恰当的检索表达式(a.使用布尔逻辑操作符AND OR NOT.AND=&/*满足所有关键词.OR=|/+满足任意一个.NOT=!/---满足not之前的但没有not之后的;b用通配符*:表示可以由任意一个词代替c双引号:可以查询完全符合引号内关键字串的网站;d逗号:可以分隔多个查询条件);选择准确的关键词;利用进阶检索功能;使用特色搜索引擎。

22.确定教育资源是否属于合理使用范畴考虑的因素:a使用资料的目的和性质,出于商业目的还是非营利性的教学活动b使用这些拥有版权法的信息资料本身的性质,“合理使用原则”鼓励利用原始材料的部分章节而不是全部c使用有版权信息资料在数量上和实质内容上占整个作品的比例,小于30% d使用信息资料时对其潜在市场或价值产生的影响

23.合理利用方法,要考虑的因素a调查所需资料的情况b熟悉“合理使用原则”的基本内容c获得信息使用许可d严厉禁止的行为

24.多媒体教学模式:a课堂演播教学模式b个别化教学模式c计算机模拟教学模式d探索式教学模式(1确定研究问题。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由教师确定相关的问题2创设教学环境。通过学生与计算机的交互,向学生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和教学材料,让学生在真

实的情境中去感受3探索解决问题。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去分析问题,并分析有关的多媒体材料,为问题寻找答案4交流与反馈结果。学生与学生或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讨论,对问题的答案进行补充和修改5评价学习效果。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是否达到预期的叫徐目标)e协作式教学模式d虚拟现实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形式主要有虚拟课堂、虚拟实验室、虚拟图书馆f游戏教学模式g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基本特点:资源共享性2无限时空性3多向互动性4交流协同性)。

25.脚本的作用:脚本是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直接依据;脚本是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的联结纽带;脚本可以帮助完成每一帧屏幕的画面设计。

26.思维导图的作用:作为知识表征的工具;作为学习者的高级思维的认知工具;作为一种交流协作的工具;作为计划工具和创作工具;作为学习评价工具。

27.学习量规评价(出了个填空题,填了三个空:评价水平等级标准,类似这个,你可以看看课本上):a量规的基本内涵(定义:是一种对学生的作品,成长记录,学习成果或者学习过程中的其他表现进行评价的工具)b量规的设计步骤(明确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评价的基础和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南;列出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将根据评价的目的而定,而评价目的将由学习目的和学习目标决定;制定评价标准及水平等级---对评价指标划分等级并对每个等级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分配分值--量规中分值的分配有很多方法,主要依赖于评价的目的;检查、测试、修改量规---一个量规在基本设计好后,还需要进行检查、测试和修改才能用来进行评价活动)c基于量规的学习评价过程(确定学习目标--教师学生共同创建,具体方式就是js提前设计的量规;设置学习任务--是js根据学习的目标及学习者自身特点决定,学生是执行者;呈现评价量规---是客观的准确的对所有人公开,提前呈献给学生;展开学习活动---是为了实现学习目标,js设置教学情境,学生在其中完成任务;学习成果展示---不局限于知识性的内容,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开展自评互评--促进学生反思并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评估反馈---更为客观准确,为学生提供有用的改进信息)d 量规评价的特点。

28.学习档案评价:a学档和学档评价(按照已定的教学目标,由教师和学生系统收集学生的学习作品、学习反思,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由教师、学生和家长等评价者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判断的一种评价方法)b学档评价的基本环节(确立学档评价的目标;确立学档评价的标准语与内容;学档的保存分析和解释)c基于电子学档的学习评价(明确评价目标;作品和数据采集;作品和素具分析;形成学档评价结论)。

山东师范大学软件工程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山东师范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期末考试试题 年级:专业:考试科目:软件工程 试题类别:A卷考试形式:闭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以下哪一项不是软件危机的表现形式 ( ) A.成本高 B.生产率低 C.技术发展快 D.质量得不到保证 2.软件可行性研究一般不考虑() A.是否有足够的人员和相关的技术来支持系统开发 B.是否有足够的工具和相关的技术来支持系统开发 C.待开发软件是否有市场、经济上是否合算 D.待开发的软件是否会有质量问题。 3.以下哪一项不属于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 A. coad方法 B. booch方法 C. jackson方法 D. omt方法 4.ISO的软件质量评价模型由3层组成,其中用于评价设计质量的准则是() A.SQIC B.SQMC C.SQRC D.SQDC 5.以下哪种测试方法不属于白盒测试技术() A.基本路径测试 B.边界值分析测试 C.循环覆盖测试 D. 逻辑覆盖测试 6.对象实现了数据和操作的结合,使数据和操作()于对象的统一体中。 A.结合 B.隐藏 C.封装 D.抽象 7.软件调试技术包括() A.边界值分析 B.演绎法 C.循环覆盖 D.集成测试 8.瀑布模型的存在问题是() A.用户容易参与开发 B.缺乏灵活性 C.用户与开发者易沟通 D.适用可变需求 9.软件测试方法中的静态测试方法之一为() A.计算机辅助静态分析 B.黑盒法 C.路径覆盖 D.边界值分析 10.软件生命周期中所花费用最多的阶段是() A.详细设计 B.软件编码 C.软件测试D.软件维护 11.系统流程图是描述_____的工具。A.逻辑系统B.程序系统 C.体系结构D.物理系统 12.程序的三种基本控制结构是() A.过程、子程序和分程序 B.顺序、选择和重复 C.递归、堆栈和队列 D.调用、返回和转移 A.技术能力 B.人际能力 C.思维能力 D.社会能力13.在详细设计阶段,经常采用的工具有() A.PAD B.SA C.SC D.DFD 14.对竞争对手能力的分析、重点考察竞争对手的以下能力() A.核心能力B增长能力C快速反应能力D适应变化的能力 15.国际战略联盟的形式主要有()A契约性协议B国际联合C独资经营 D 股权参与E合资经营 16.结构化程序设计主要强调的是()A.程序的规模 B.程序的效率C.程序设计语言的先进性 D.程序易读性 17. 软件开发过程中抽取和整理用户需求并建立问题域精确模型的过程叫( ) A.生存期 B.面向对象设计 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D.面向对象分析 18.经济可行性研究的范围包括() A.资源有效性 B.管理制度 C.效益分析 D.开发风险 19.原型化方法是一种( ) 型的设计过程。A.自外向内 B.自顶向下C.自内向外D.自底向上 20.需求分析阶段的任务是确定()A.软件开发方法 B.软件开发工具 C.软件开发费 D.软件系统的功能 二、填空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 21. 为了开发出低成本高质量的软件产品,在开发软件项目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22.为了实施需求分析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需求分析主要采取五个步骤来实现,分别为()()()()()23.大型软件系统的测试过程大致分为()()()和()四个步骤。24.UML建模语言,常用于建立软件系统的模型,适用于系统开发的不同阶段,其建模过程为()()()()()。 25.软件质量保证(SQA)是为保证产品和服务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质量而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和有系统的活动。SQA的主要措施有审查、()和()。 三、名词解释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26.软件生存周期 27.数据词典 28、黑盒测试 四、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29.什么是数据流图?其作用是什么? 30.模块的内聚性有哪几种?各表示什么含义? 31. 软件测试的目的是?软件测试要经过那些步骤? 32.简述面向对象的程序方法学的基本原则和要点。

现代教育技术思考题整理2 (1)(1)

现代教育技术思考题整理 名词解释 教育技术AECT′1994定义 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AECT′2005定义 教育技术是通过创始、使用、管理合适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 教育传播媒体 是传递以教育教学为目的,载有教育教学信息的物体,是连接教育者与学习者双方的中介物,是人们用来传递和取得教学信息的工具 教学设计 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过程为目的。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心理学理论,它重点研究学习的性质、过程、动机以及方法和策略等问题。学习理论提供学习领域的知识,以分析和探讨学习研究的途径与方法,解释与学习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以试图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学习,它有哪些规律、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等问题。 传播 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进行信息传递、信息接收或信息反馈活动的总称。信息是传播的内容,传播的根本目的是传递信息,传播的构成要素主要有信源、信宿、信息、媒介、信道和反馈。 Webquest Webquest模式是一种在网络环境下,由教师引导、以一定“任务”驱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是一种面向探究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们所用到的所有或大部分信息都来自网络。Webquest分短期webquest和长期webquset 两类。 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是指用计算机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的技术。包括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处理、储存、表示多种媒体信息的技术,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

浙江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自测题及答案

浙江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自测题及答案

现代教育技术自测题及答案 (黑体为正确答案,判断题加粗为对) 第一章 1.在现代教学过程的四个要素中,除了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以外,还包括()。 a. 教学软件 b. 教育技术 c. 教学方法 d. 教学媒体 2.我国教育技术起步于( )。 a. 20世纪40年代 b. 20世纪20年代 c. 20世纪30年代 d. 20世纪70年代 3.1993年我国正式确定将()专业更名为“教育技术学”专业。 a. 教学技术 b. 计算机辅助教育 c. 信息技术教育 d. 电化教育 4.根据AECT'1994定义,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 a. 教学设备和教学模式 b.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c. 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 d. 学习过程和学习资

源 5.从学科归属来看,教育技术学属于()的二级学科。 a. 教育学 b. 计算机科学 c. 管理学 d. 信息科学 6.以下关于教育技术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调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b. 知识管理包括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管理 c. 教育技术包括物化形态和智能形态的技术 d. 教育技术的研究目标是实现教育教学的优化 7.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根本目标是()。 a. 充实和拓展课程的学习内容 b. 提高师生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c.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d.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8.在发达国家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中,20世纪初到30年代对应 ( )。

a. 教育技术阶段 b. 视听传播阶段 c. 视觉教育阶段 d. 视听教育阶段 9.在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中,被作为视听教育的主要理论依据是()。 a. 传播学理论 b. 直观教学论 c. 经验之塔理论 d. 系统理论 10.目前我国的教育技术人员中不包括()。 a. 来自各级教育技术/电教中心的相关人员 b. 来自各级学校中信息技术教师和技术人员 c. 来自高校中的教育技术研究和教学人员 d. 来自各级学校中的学科教师和管理人员 11.与1994定义相比,ACET'2005教育技术定义的主要特点包括()。多选: a. 研究范围扩展到企业绩效领域 b. 研究范畴更改为"创建、使用和管理” c. 明确提出教育技术实践应符合道德要求 d. 研究对象更改为"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 12.一般来说,信息素养包含()两个层面的意

山东师范大学古代文学专题(一)复习资料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古代文学专题(一)复习资料 一、 1.唐代孔颖达主持撰定的70卷的《毛诗正义》集唐前汉学之大成,是《诗经》研究史上《毛传》、《郑笺》之后又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 2.“二南独立说”认为“二南”当从《诗经·国风》中独立出来,单列一类。这里的“二南”指的是周南召南 3.《秦风.无衣》是《诗经》中最能体现同仇敌忾、抵御外侮的战斗精神的诗篇,诗日:“岂日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4.许穆夫人是《诗经》作品中少数几位留下了姓名的作者之一,《诗经·都风》中保存了她的作品《载驰》,诗中表达了对故国卫国灭亡的哀伤,也对阻止她回国吊唁的许国大夫进行了谴责批评。 6.“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是《诗经·王风.君子于役》-诗中的句子。 7.现存最早的《楚辞》本子是东汉王逸的《_楚辞章句》,他在《叙》中表明所依据的底本是刘向的辑本。 8.《.惜往日》一诗是屈原的绝笔,全诗最后说:“宁溘死而流亡兮,恐祸殃之有再”,表明了诗人以死殉志的悲壮之情。 9.“首虽离兮心不惩”、“魂魄毅兮为鬼雄”是屈原《国殇》一诗中的句子,诗歌赞颂勇武刚强的将士,充满了慷慨悲壮的英雄气概。 10.南朝齐诗人.谢胱对山水诗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即是他描写山水的名句。 13.周邦彦怀古词名作《西河·金陵怀古》化用了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石头城》和《乌衣巷》中的句子,但却没有斧凿的痕迹。 14.唐代大诗人杜甫伤悼诸葛亮的绝句《八阵图》结尾写道:“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表达了对诸葛亮功业未竞的无限惋惜。 15.建安时期的咏物诗多借咏物来寄托情志,其中诗人刘桢的《赠从弟》其二“亭亭山上松”颇具代表性。 16.南宋词人姜夔创作的咏物词很多,其中最为人称道的作品是他的两首咏梅词:《暗香》(旧时月色)和《疏影》(苔枝缀玉),词中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梅花抒发自己的身世飘零之苦和国家兴亡之痛。 17.宋代词人张元干的《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借送别抒发了对外敌 人侵、朝廷苟安求和的忠愤悲慨之情。 18.“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宋代作家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 句子,这首词也是咏史怀古词中的名作。 19.“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是唐代诗人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一诗中的名句。 二、 1.试结合作品分析《诗经》讽喻规谏诗和怨刺批判诗在思想情感上有哪些异同? (1)其不同在于:讽喻规谏诗的主要内容是对统治者的谆谆劝告儆诫,其感情基调表现为对周王朝行将倾圮的命运的忧心如焚,即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怨刺批判诗的主要内容是对社会的黑暗现实直言不讳的大胆批判,其感情基调表现为抒愤述伤,即感慨个人际遇的忧生之情。(2)其精神实质上的共同点是对国家命运的的关注,对现实政治的关注,它们共同构成了《诗经》的讽喻精神。 2.有人认为《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原本是一篇,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湘君》、《湘夫人》原本是一篇,后来被割裂成两篇,原因是(1)从诗歌内容上看,二者写

现代教育技术在线平台题目答案整理

现代教育技术第一章客观题 Question 1 电化教育是我国特有的名词,该词正式使用始于1936年。 答案: 对 Question 2 1993年我国正式确定将()更名为“教育技术”。 A. 电化教育 B. 信息技术教育 C. 教学技术 D. 计算机辅助教育 Question 3 在发达国家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中,20世纪初到30年代对应。 A视听传播阶段B教育技术阶段 C视听教育阶段D视觉教育阶段 Question 4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1. 学习过程是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对象 2. 教育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 3. 学习资源是优化学习过程的必要条件 4. 教育技术关注的重点是物化形态的媒体 Question 5 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阶段 a.第三阶段视听传播 b.第一阶段视觉教育 c.第二阶段视听教育 d.第四阶段教育技术 Question 6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 答案:错 Question 7 我国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面向的对象包括()。 A. 技术人员 B. 管理人员 C. 教学人员 D. 科研人员 Question 8 根据AECT'1994定义,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 a. 教学方法 b. 学习过程 c. 学习资源 d. 教学设备 Question 9 根据AECT'1994定义,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分别是()、开发、()、管理和()。 a. 评价 b. 设计 c. 制作 d. 运用 Question 10 在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中,被作为视听教育的主要理论依据是()。 a. 经验之塔理论 b. 传播学理论 c. 系统理论 d. 直观教学论 Question 11 我国教育技术起步于20世纪。 a. 20年代 b. 40年代 c. 70年代 d. 30年代

浙江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自测题及答案

现代教育技术自测题及答案 (黑体为正确答案,判断题加粗为对) 第一章 1.在现代教学过程的四个要素中,除了教师、学生和教学容以外,还包括()。 a. 教学软件 b. 教育技术 c. 教学方法 d. 教学媒体 2.我国教育技术起步于( )。 a. 20世纪40年代 b. 20世纪20年代 c. 20世纪30年代 d. 20世纪70年代 3.1993年我国正式确定将()专业更名为“教育技术学”专业。 a. 教学技术 b. 计算机辅助教育 c. 信息技术教育 d. 电化教育 4.根据AECT'1994定义,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 a. 教学设备和教学模式 b.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c. 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 d. 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 5.从学科归属来看,教育技术学属于()的二级学科。 a. 教育学 b. 计算机科学 c. 管理学 d. 信息科学 6.以下关于教育技术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调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b. 知识管理包括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管理 c. 教育技术包括物化形态和智能形态的技术 d. 教育技术的研究目标是实现教育教学的优化 7.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根本目标是()。 a. 充实和拓展课程的学习容 b. 提高师生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c.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d.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8.在发达国家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中,20世纪初到30年代对应( )。 a. 教育技术阶段 b. 视听传播阶段 c. 视觉教育阶段 d. 视听教育阶段 9.在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中,被作为视听教育的主要理论依据是()。 a. 传播学理论 b. 直观教学论 c. 经验之塔理论 d. 系统理论 10.目前我国的教育技术人员中不包括()。 a. 来自各级教育技术/电教中心的相关人员 b. 来自各级学校息技术教师和技术人员 c. 来自高校中的教育技术研究和教学人员 d. 来自各级学校中的学科教师和管理人员 11.与1994定义相比,ACET'2005教育技术定义的主要特点包括()。多选: a. 研究围扩展到企业绩效领域 b. 研究畴更改为"创建、使用和管理” c. 明确提出教育技术实践应符合道德要求 d. 研究对象更改为"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 12.一般来说,信息素养包含()两个层面的意义。多选:

(完整版)现代教育技术重点考点整理

现代教育技术重点 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论 第二节 1、教育技术:从广义上来说教育技术就是“教育中的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 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它分为有形的(物化形态)和无形的(智能形态) 两大类。单选或多选,小几率名词解释 2、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对教育技术的定义明确指出了教育技术的两个研究对象(学习 过程、学习资源)和五个研究领域(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妥妥的多选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3、教育技术的主要意义在于:利用系统科学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 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行实施并给予评价和修改,以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促进学习者的更好发展。 4、现代教育技术:是指以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技术手 段的教育技术。这里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电子通讯技术、互联网技术、卫星广播电视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妥妥多选 5、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多选问几个阶段,单选问谁提出的,提了什么主张,重点) 视觉教育阶段(夸美纽斯和裴斯泰洛齐。倡导者强调的是利用视觉教材作为辅助,以使学习活动更为具体化,主张在学校课程中组合运用各种视觉教材, 将抽象的概念作具体化的呈现。) 视听教育阶段(戴尔提出以“经验之塔”为核心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视听教学即为视觉材料、听觉材料或是其综合) 视听传播阶段 教育技术阶段(美国试听教育协会改名为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简称AECT,1972年该协会将其实践和研究的领域正式名为教育技术,从此成为一门独 立的学科) 第三节 1、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多选 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支撑教育改革 现代教育技术增强教学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教育部于2004年12月(单选)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该 标准具体规定了相关人员的教育技术能力结构要求和达到各等级的培训所需的基本内容。下面是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体系结构与基本内容。 意识与态度 知识与技能 应用与创新 社会责任多选 第五节 一、学习理论(包含哪些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华生、巴甫洛夫、桑代克、斯金纳)选择题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知识综合练习题1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知识综合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C )五个领域的理论与实践。 A.开发、应用、购置、建构、评价 B.组织、设计、实验、管理、辅导 C.开发、应用、管理、设计、评价 D.远程教育、电化教育、学习管理、开发、评价 2、课程教学正式讲解之前,教师先播放一段视频资料,指导这种教学行为的学习理论是什么( A ) A、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B、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C、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3、下面不属于斯金纳提出的程序教学原则的是(C ) A、积极反应原则; B、小步子原则; C、重复练习原则; D、低错误率原则 4、属于认知主义理论的观点的是( B ) A、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 B、学习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 C、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 D、及时强化 5、关于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不正确的说法是(C ) A、信息流是认知行为的基础; B、记忆取决于信息编码; C、人类信息加工的容量是无限的; D、人们回忆某一事件,往往需要有适当的提取信息的线索作为补充; 6、在视听教学中人的视觉心理因素有很大的影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 A、心理趋合; B、画面均衡; C、色彩强弱; D、视觉重心。 7、从教育媒体的基本功能分析,在教育传播活动中不恰当的说法是(C )

A、传递学习信息 B、存储学习信息 C、增加教学信息量 D、控制学习 8、下列说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D ) A、投影仪是多媒体教室中视频信息的再现设备; B、视频展示台又称实物展示台; C、视频展示台的工作原理和摄像机相同; D、投影仪使用完毕应该立即关闭电源。 9、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D ) A、概念图也叫思维图; B、概念图是一种评价工具; C、概念图可以作为一种认知工具; D、概念图的使用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帮助。 10、下列那种技术不适于网上交流( D ) A、电子邮件 B、BBS C、网络电话 D、WebQuest 11、网络课程的主要特点(D ) A、教学课件、校园网; B、课程教学内容、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C、教学内容、网络考试系统; D、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协作性、自主性; 12、对微格教学理解不恰当的是(C ) A、微格教学也可以称为微型教学; B、微格教学依据反馈原理开展训练活动; C、微格教学训练与试讲训练没有区别; D、微格教学只是一种对教师的训练手段。 13、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技术提出者是(A ) A、哈里斯; B、里奇; C、安德鲁斯; D、塞尔冯; 14、利用电子档案袋进行的评价属于(B ) A、相对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自身评价 15、一学期期末的成绩评定对学生而言属于(D ) A、相对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16、戴尔把学习得到的经验按抽象程度的不同分为三大类十个层次,下面正确的说法是()。 A.教学过程应从抽象入手。

物理系本科毕业论文中的指导教师意见评阅人意见和答辩委员会意见样本

本科毕业论文中的指导教师意见、评阅人意见和答辩委员会意见样本 以下是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意见、评阅人意见、答辩委员会意见的填写样本,请各位老师参考。 指导教师意见

(包括选题的意义,资料收集或实验方法、数据处理等方面的能力,论证或实验是否合理,主要观点或结果是否正确,有何独到的见解或新的方法,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写作水平等,并就该论文是否达到本科毕业论文水平做出评价) 目前,互联网络成为一个广受关注的研究领域,豆林康同学的学士学位论文《IPv4到IPv6的平滑过渡技术研究》选择IPv6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选题合理。 IPv6是下一代互联网的关键技术之一,如何从目前的IPv4过渡到IPv6是一个影响网络技术发展的重要问题,选择该题目进行研究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论文搜集较多的相关文献资料,讨论了IPv4与IPv6的优缺点以及由IPv4向IPv6过渡存在的问题。然后,对目前提出的几种过渡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从运营商的角度提出了一种过渡方案,论文有一定的新意。 论文表明,该同学阅读了较多的参考文献,对该研究领域较熟悉,具备了一定的文献综述能力。论文语言较通顺,结构合理,基本观点正确,给出的相关分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论文表明,该同学专业知识掌握较好,语言文字功底扎实,具备一定的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达到了本科生的培养目标。综合以上分析,该文达到了学士学位论文水平,同意论文答辩。 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注:成绩按优、良、中、合格、不合格五级分制计。

评阅人意见 (包括选题的意义,资料收集或实验方法、数据处理等方面的能力,论证或实验是否合理,主要观点或结果是否正确,有何独到的见解或新的方法,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写作水平等,并就该论文是否达到本科毕业论文水平做出评价) 网络资源共享是目前热门的研究领域,受到学术界广泛的关注。该同学选择“教育资源网格”相关问题进行研究,选题有新意,该题目有一定难度,工作量适中,符合专业培养目标。 该论文从教育资源管理问题出发,分析了目前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较全面的分析了教育资源网格的相关问题,设计了教育资源网格的体系结构,并对各模块的具体功能做了详细阐述,…….。 论文表明,该同学查阅了较多的文献资料,具备了一定的文献综述和资料整理能力。论文内容较完整,层次结构清晰,主要观点突出,逻辑性较强,表明该同学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论文文字较流畅,语言功底较好,达到了本科生的培养目标。综上所述,该论文达到了学士学位论文水平,同意论文答辩。 成绩: 评阅人(签名): 年月日 注:成绩按优、良、中、合格、不合格五级分制计。

现代教育技术整理

单元一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 1.教育技术的定义及国内外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AECT1994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PS:AECT1994定义将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表述为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改变了以往“教学过程”的提法,体现了现代教学观念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从传授知识转向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重大转变。 AECT2005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 PS:教育技术有两大领域:“研究”和“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 教育技术有双重目的:“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 教育技术有三大范畴:创造、使用、管理 教育技术有两大对象:“过程”和“资源” 教育技术的主要特征:技术性,表现为教育技术研究的重点是“适当的技术性过程和资源”,表现为技术实践的“符合道德规范”性、技术工具与方法运用的先进性、技术使用效果的高绩效性。 美国教育技术的形成与发展:一是试听教学动作推动了各类学习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二是个别化教学促进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的形成;三是教学系统方法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技术理论核心——教学设计学科的诞生。从“视觉教学—视听教学—试听传播—教育技术”这一发展轨迹,可以看出教育技术是通过不断吸收外来研究成果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的。PS:视觉教育: 最早使用视觉教育术语的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家出版公司。1906年,它出版了《视觉教育》。1923年,美国教育协会建立了视觉教育分会。 视听教育: 1947年,美国教育协会的视觉教育分会改名为视听教学分会。堪称代表的是戴尔于1946年所著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该书提出的“经验之塔”理论成为当时及后来试听教育的主要理论根据。 视听传播: 1960年,美国的视听教育协会组成特别委员会,研讨什么是视听教育。1963年2月,该委

最新-现代教育技术复习题答案汇集课后习题答案 精品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题及答案 A正确1.教育技术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习”。 B 错误2.按照现代教育技术的观点,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 A正确 3.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所要利用的环境和条件,包括教学人员、教学媒体、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 B错误4.微格教学系统有十分明确的目的,那就是培养受训者的技能技巧,要求受训者将所学到的理论,在人为创设的情况中转化为含有技能技巧的行为。由于训练时间短、人数少,一次只集中训练一两项教学技能。 B错误5.纵观教育技术理论的发展,现代教学理论为教育技术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B错误6.按照“经验之塔”理论,角色扮演属于“观察的经验”。 A正确7.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外在环境对学习的影响,故而在教育上主张奖励与惩罚 A正确8.按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知识来之于人们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B错误9. 教学媒体的共同特性有:固定性、扩散性、重复性、组合性、从属性、能动性和工具性。 B错误10.教育传播理论是研究教育技术推广传播的理论。 A正确11.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中,对其影响最大的、并称为“主线”的三种教育实践分别是视听教育、程序教学和在教育中引入系统方法。 A正确12.教育技术的发展可分为传统教育技术发展时期和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时期。 13. 程序教学的主要的心理学依据是_ ___。C A.系统论 B.“经验之塔” C.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D.教育传播学 14.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哪一阶段引入现代教育技术领域?D A初级发展阶段B迅速发展阶段C系统发展阶段D网络发展阶段 15.教育技术的开发领域应包括_ _,其基础便是媒体制作。A A视听技术B教学策略C媒体的利用D资源管理 16.教育技术利用领域最为关键的问题在于__ _,而这一问题已成为教育改革的制约点和教育技术的关键。B A革新推广B政策和法规C实施和制度化D教学系统设计 17.现代教育技术的显著标志是__在教育教学中广泛应用。C A现代教学媒体B新课程标准C现代教学方法D信息技术 18._ __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渐进的尝试与错误修正的过程,而是信息加工过程。B A行为主义B认知主义C人本主义D建构主义 19.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注重于___。C A学习环境的设计B情感因素的作用C知识结构的建立D外部刺激的设计 20. ___学习理论提倡对学习者的创新能力的培养。D A行为主义B认知主义C人本主义D建构主义 21.香农的传播理论的最大贡献是在传播过程中引入了_ ___。D

现代教育技术重点考点整理资料

现代教育技术重点考 点整理

现代教育技术重点 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论 第二节 1、教育技术:从广义上来说教育技术就是“教育中的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 中所采取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它分为有形的(物化形 态)和无形的(智能形态)两大类。单选或多选,小几率名词解 释 2、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对教育技术的定义明确指出了教育技术的两 个研究对象(学习过程、学习资源)和五个研究领域(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妥妥的多选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3、教育技术的主要意义在于:利用系统科学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 析,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行实施并给予评价和修改,以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促进学习者的更好发展。 4、现代教育技术:是指以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 主要技术手段的教育技术。这里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电子通讯技术、互联网技术、卫星广播电视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妥妥多选 5、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多选问几个阶段,单选问谁提出的,提了什么主张,重点)

视觉教育阶段(夸美纽斯和裴斯泰洛齐。倡导者强调的是利用视觉教材作为 辅助,以使学习活动更为具体化,主张在学校课程中组合 运用各种视觉教材,将抽象的概念作具体化的呈现。)视听教育阶段(戴尔提出以“经验之塔”为核心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视听 教学即为视觉材料、听觉材料或是其综合)视听传播阶段 教育技术阶段(美国试听教育协会改名为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简称 AECT,1972年该协会将其实践和研究的领域正式名为教 育技术,从此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第三节 1、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多选 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支撑教育改革 现代教育技术增强教学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教育部于2004年12月(单选)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试行)》该标准具体规定了相关人员的教育技术能力结构要求和达到各等级的培训所需的基本内容。下面是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体系结构与基本内容。 意识与态度 知识与技能 应用与创新 社会责任多选

现代教育技术自测题3

单选题 1. 利用人们想象力去填充实际在画面中并没有见到的空间,这种现象称为()。 正确答案是:心理趋合 2. 人对声音的响度感觉 ( ) 。 正确答案是:与声压和频率都有关 3. 人耳判断声音的方位主要是依靠()。 正确答案是:双耳效应 4. 同一首音乐用黑管和钢琴演奏时,给人的感觉不一样,主要是因为( )。 正确答案是:音色不同 5.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音同时存在时,其中一个声音在听觉上会掩盖另一个声音的现象称为()。 正确答案是:C.掩蔽效应 6. 在噪声很大的场合,人们照样可以听清楚其中某个人讲话的声音,这种现象称为( )。正确答案是:鸡尾酒会效应 7. 在经验之塔中,塔的底部是( )。 正确答案是:有目的的、直接的经验 8. 经验之塔中,塔的最高层是()。 正确答案是:言语符号 9. 在经验之塔中,参与演戏是属于()。 正确答案是:做的经验 10. 通过地图获得的经验,则在经验之塔中属于()。 正确答案是:抽象的经验 11. 教师教学时,以不同的媒体呈现同一个概念,以便学生能完整地理解该概念,是遵循了以下哪条教育传播原理( )。 正确答案是:重复作用原理

多选题 1. 人们观察景物的明暗感觉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正确答案是:照射光的强度, 观察物的发光强度, 反射光的强度 2. 人眼的分辨率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正确答案是: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位置, 光的照度, 景物的相对对比度, 物体运动速度3. 下列属于“经验之塔”理论的观点的是()。 正确答案是:教学不能满足于获得一些具体经验,而必须向抽象发展, 视听媒体可以冲突时空的限制,可以弥补直接经验的不足,同时又能为学生提供较具体的和易于理解的经验, 教学应从具体入手,逐渐过渡到抽象 4. 多媒体学习的认知过程包括()。 正确答案是:选择过程, 组织过程, 整合过程 5. 下列属于人与人之间的传播的是()。 正确答案是:人际传播, 大众传播, 教育传播, 组织传播 6. 下列属于教育传播方式的是()。 正确答案是:远程传播, 个别传播, 自学传播, 课堂传播 7. 教育传播的基本要素包括()。 正确答案是:教育者, 媒体通道, 教育信息, 受教育者 8. 与其它传播活动相比,教育传播具有的特点()。 正确答案是:明确的目的性, 内容的科学性, 受者的特定性, 媒体的多样性 9. 在教学传播过程中,要提高传播的效果,应遵循的原则有()。 正确答案是:重复作用原理, 共同经验原理, 信息来源原理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资料整理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资料整理 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论 教育技术定义 答:()定义: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定义:教有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和管理合适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徳的实践。 ()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 ()教育技术的目的是追求教育过程的最优化。 .教育技术有哪些研究领域 答:设计领域、开发领域、利用领域、管理领域、评价领域 .佶息化教育 1)教材多媒体化 2)资源全球化 3)教案个性化 4)学习自主化 5)任务合作化 6)环境虚拟化 7)A S>管理自动化 .信息素养的概念 答:佶息素养就是从各种资源中获取、评价、利用及表达信息的能力。 .教师的信息素养由哪些内容构成如何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 答:()构成从三个方面上理解: .从认识层面上理解: 、正确的理解、强烈的意识及较强的敏感度 、关心教育信息化进程、积极投入工作 ?从技术层面上理解: 、具备传统信息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基本技能 、具备多媒体处理能力,即能掌握现代教育软、硬件的使用 、具备信息处理能力 .从应用层面上理解: 、能从不同角度读解信息和批判评价信息,并思考 、能对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形成新信息 、具有良好的课程整合能力 ()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 构建必要的信息环境和培训条件 教师不断提高自我反思能力和元认知水平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我国的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哪些发展趋势

答:教育信息化的高度实现 大量计算机技术进一步渗透教育教案领域(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技术) 全面的教育技术观将被接受 多种模式的教育教案应用(教育教案模式的变化、多种教案应用系统及教育模式的发展) 绩效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第二章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学习理论分为哪些流派它们的代表人是谁答:(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立,代表人物有桑代克、巴甫洛夫、斯金纳等。他们认为只有直接观察到的东西才能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只有客观的实证的方法才是科学的方法,因而主张用客观的方法去研究人的行为, 极力反对人的心理和意识的内省研究。 ()华生的“刺激一一反应”论 ()桑代克的试误论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论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论(现代的鼻祖) ()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实质并非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是要在头脑中形成认知结构,认知结构在学习过程中起同化新知识的作用。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的,而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者是主动地进行信息价格的主体学习上,认知学习论注重认知结构的作用和知识的结构性、整体性。 ()格式塔学习论(代表人物:韦特海墨、苛勒、考夫卡,即顿悟论) ()托尔曼的认知学习论()布鲁纳的认知学习论 ()奥苏伯尔的学习理论()加涅的学习论 (三)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皮亚杰同化与顺应 ()新旧知识的互动构建()个体与环境的互动构建 ()个体自身的互动构建()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构建 ▲.多元智能共分为哪几种智能 答:语言智能;逻辑一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一节奏智能;身体一运动智能;人际一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存在智能 .三论的内涵是什么 答:三论是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的总称。 系统论方法就是从全局出发、对系统内外的各种联系和相互作用进行考察和分析,从而达到最佳的处理问题的科学方法,有五个基本原则。 整体性原则联系性原则有序性原则动态原则最优化原则 控制论:年,维纳出版了《控制论》一书,正式宣告了控制论的诞生,控制论方法就是从整体相互关系、运动变迁的角度来研究问題的方法。反馈控制法是控制论的基本方法。 信息论(申农):信息时指系统(事物)运动的状态,它反映了系统的组织程度、有序程度、复杂程度等重要属性。 新三论:突变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笫三章听觉媒体 .人耳有哪些听觉特性 答:响度、音调、音色、可听声范围()最佳: 传声器、扬声器、扩音机的作用長什么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題

2020现代教育技术(北华大学)章测试答案

第一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 1994年美国AECT教育技术新定义中明确的指出了教育技术学的两大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 )。 选项: A:教学媒体 B:教学对象 C:学习资源 D:学习需要 答案: 【学习资源】 2、单选题: 教育技术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视听教育、视觉传播和教育技术四个阶段 选项: A:机器教育 B:媒体教育 C:视觉教育 D:教育传播 答案: 【视觉教育】 3、单选题: 程序教学论是由()提出来的 选项: A:布鲁姆 B:斯金纳 C:奥泊尔 D:加涅 答案: 【斯金纳】 4、单选题: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的简称是() 选项: A:AECT B:ABCT C:AECG D:AEGT 答案: 【AECT】 5、单选题: 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情感和技能三大领域。 选项: A:评价 B:知识 C:能力 D:运动 答案: 【知识】 6、判断题: 教育技术起源于19世纪初期 选项: A:错

答案: 【错】 7、判断题: 教学理论是研究人类怎样学习的理论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错】 8、判断题: 我国的教育技术最早称之为电化教育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9、判断题: 2003年,原国家教委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正式将“电化教育”专业改为“教育技术学”专业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错】 10、判断题: 系统科学认为,系统是由若干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选项: A:错 B:对 答案: 【对】 第二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 教学评价按评价基准的不同可分为() 选项: A: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C:绝对评价、相对评价和自身评价 D:定性评价和定量评级 答案: 【绝对评价、相对评价和自身评价】 2、单选题: ()评价采用数学的方法收集和处理数据资料 选项: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答案: 【定量评价】 3、单选题: ()是将教学评价的基准建立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之外,再把该群体中每一成员的某方面的知识或能力与基准进行比较,从而判定其优劣。

山东师范大学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附件一: 山东师范大学毕业论文(设计)格式要求 一、毕业论文(设计)的编辑格式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应一律采用打印的形式,使用学校统一的封面格式,按以下项目依次编排: 1. 封面 使用学校统一格式(第二学位论文使用专用封面)。题目要对论文(设计)的内容有高度的概括性,简明、易读,字数应在20以内。 2. 中英文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中文摘要应简要说明毕业论文(设计)所研究的内容、目的、实验方法、主要成果和特色,一般为150-300字。英文摘要的词汇和语法必须准确。关键词:一般3-5个。 3. 目录 4. 正文 正文要符合一般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文理科毕业论文字数一般不少于6000字,工科、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字数视专业情况而定。 论文应文字流畅,语言准确,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论证完整、严密,有独立的观点和见解,应具备学术性、科学性和一定的创新性。 毕业论文内容要实事求是,尊重知识产权,凡引用他人的观点、统计数据或计算公式的要有出处(引注),计算的数据要求真实、客观、准确。 数字标题从大到小的顺序写法应为“一、”“(一)”“1.”“(1)”“①”或者“1”

“1.1”“1.1.1”…… 5. 注释 采用本学科学术规范,提倡实用脚注,论文所有引用的中外文资料都要注明出处。中外文注释要注明所用资料的原文版作者、书名、出版商、出版年月、页码。 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文后以“参考文献:”(左顶格)或“[参考文献]”(居中)作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参照ISO690及ISO690-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 a. 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中译本前要加国别) [1] [英]M奥康诺尔著,王耀先译.科技书刊的编译工作[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56-57. [2] 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3]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 [4]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山东师范大学小组工作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山东师范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期末考试 年级:专业:考试科目:小组工作 试题类别:A卷考试形式:闭卷 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30分) 1.社区工作是专业社会工作的一种基本方法,它以_______为案主。 2. 在精神分析理论中,被认为是道德化的自我,人格中最文明的部分的是 3.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是 4.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过程中的的地位是 5.社会行政的核心内涵式执行、实施 6.在社会工作方法中,微观社会工作方法包括; 7.儿童社会工作的对象是 8.国际上通用老龄化标准是以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作为指标。 9.中国对于残疾人就业的要求是单位按照职工人数的的比例安排。 二、判断正误(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康复科,社会工作者只能采用小组工作治疗法。 2.在司法审判前的服务中,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是资料和信息的提供者,也同时需要作出价值判断。 3.社区矫治尤其适合青少年犯罪以及无受害者的罪犯。 4.当代女性主义理论的基本概念是社会性别。 5.我国解决老人照顾问题的比较可行的一条道路是发展敬老院 6.在持有女性主义观点的社会工作者看来,妇女社会工作应以家庭为本。 7.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过程中,要努力帮助案主成长,挖掘潜能,助人自助。 8.当案主的决定只对自己的基本利益造成重大损害时,社会工作者不应该限制案主的自我决定权。 9.社会工作的伦理守则是指社会工作者为案主服务过程中应遵循的道德准则。 10.社会工作理论进入20世纪40年代以后,其走向逐渐多元化。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什么是社会化? 2. 简述什么是小组结构。 3. 什么是小组工作? 4. 简述次团体对小组影响。 5.是么是矫正? 第 1 页共 1 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