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巧用诵读领悟古诗词

巧用诵读领悟古诗词

巧用诵读领悟古诗词
巧用诵读领悟古诗词

巧用诵读,领悟古诗词

古诗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初中课本中的古诗文,几乎遍涉古诗文经典。如何让学生在品味这些脍炙人口、悲壮激扬的佳句时,得到最真切的美的享受、情的熏陶?如何拉近古人与今人的距离,更有效地进行古诗文教学呢?我觉得首先得改变教学观念,把课堂教学以教师串讲为主,变为以学生诵读为主,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吟咏诗文,逐步形成语言的感悟能力。特级教师于漪也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可见,诵读是古诗文教学的很好的方法。

那么,怎样对学生进行诵读训练呢?

一、正音听读,读得文通字顺。

对于初中生来说,最基本的要求是自读时能读得通顺,其熟读的目的就是“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能读准字音,对文章的字词也就能有所掌握。如一词多义,同一个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它的读音、意义、用法都不相同。我们可以在熟读熟记其读音时记住它的不同用法。例如“间”,《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读“jiān”,“一会儿”。而《口技》“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读“jiàn”,有“夹杂”的意思。又如通假字,“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说”通“悦”;“河曲智叟亡以应”的“亡”通“无”。,对于这几种类型的字词,诵读时对学生进行认真的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同时很自然就掌握其含义,把文章读得文通字顺。

二、鉴别句读,疏通词句。

诵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古文的句式有其独特之处,一句话,在哪停顿,往往会影响句子的意思。 如何让学生准确把握句读?我们一是把不同的句读标示出来,让学生对比判断;二是通过录音范读,掌握正确的句读.如《捕蛇者说》“而乡邻之生日蹙”一句,通过对比鉴别,定出了正确的句读应是“而乡邻之生/日蹙”,而非“而乡邻之生日/蹙”,因为“生”是“生活”,“日”是“一天天”的意思。这类情况还有不少,须在诵读时,指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清句读,才能疏通句意,理解文意。

三、模仿练读,读出韵味。

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只是诵读的第一步。我们诵读的目的是让学生能恰当地理解作者寄寓文中的喜怒哀乐之情和沉郁顿挫、奔腾激越的情感。这就需要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

首先,注意重音。重音处理得好,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高音显得响亮,表示兴奋、喜悦的感情;低音显得幽沉,表示肃穆、悲哀的感情。如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重音落在“千帆过”“万木春”上,因为这六字形象地展现出未来的美好,表现一种激昂、乐观的生活态度。

其次,注意语调。语调指由于思想感情、语言环境的不同,或为某种表达效果,在声音上表现出来的升降、高低的变化。诵读时,根据内容处理好语调的平淡、上升,就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感情。如仿读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商女”读得平缓,“不知”开始上升,“亡国恨”达到顶点,”恨”更重。通过模仿,读出正确的语调,激起心中的忧愤,领会作者对国家命

运的关切和忧虑的情感。读出诗的韵味。

第三,注意节奏。诵读中的节奏须着眼于全篇。感情欢快的,可用快节奏,感情忧郁的,可用慢节奏。如诵读《木兰诗》木兰归家一段,感情基调是热烈、欢快的。第1节节奏最快,极力渲染喜庆的气氛;第2节放慢,表现木兰恢复女儿妆时轻松、喜悦的心情,末句轻读,为高潮蓄势;第3节再加快节奏,着力表现伙伴的惊奇感。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模仿能力,在声情并茂的朗读训练中,北方人民的豪迈气概,木兰的巾帼英雄形象重现眼前。

课堂处理时,我会先教学生朗读的技巧,然后抛砖引玉,提出问题“怎么读”“为什么这样读”,激起学生的诵读兴趣,再引导学生对比揣摩各种读法,争相发表意见,在争论与研讨中,在模仿与实践中,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四、图文赏读,掌握思路

一篇文章在诵读中把握文章的结构,了解作者的思路,才能更好地把握其内涵。学生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抓住支撑句,掌握文章的思路,才能加快记忆的速度,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变静为动,为学生的抽象思维提供形象依据。诵读时,根据文意、诗意配图、配乐,让学生在优美的图像、音乐中朗读文章、诗歌,更深刻地领悟文意、诗意。

如我教《陋室铭》时,根据文意,按照思路,配上了几幅古色古香的图片和一段《高山流水》的音乐,使学生从中把握作者的思路。配乐诵读时,文章所表达的高洁傲岸的志趣和抱负就呈现出来了。

五、想象品读,渐入意境。

反复诵读可以激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同样,丰富的想象又可以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在诵读中要善于调动学生的记忆表象,激发其想象。雨果说:“想象就是深度。”因为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炼的,它用极有限的字数表达极其深刻的内涵,不展开想象,就无法深入作品内部,就无法走进诗人创设的意境,无法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巴尔扎克曾说过一句有意味的话:“真正懂诗的人会把诗人诗句中只透露一星半点的东西拿到自己心中去发展。”我们让学生在想象中诵读,在诵读中想象,就是希望学生通过诵读感知形象,运用想象去填补诗歌中留下的空白,品味诗意,走进诗人的意境。

读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先以图像渲染离情别绪的特定气氛:烟雨蒙蒙中,旅舍前垂柳在微风中摇曳。在这凄冷的氛围中,配上一曲《阳关三叠》沉郁的音乐,让学生从中慢慢品读,想象诗人的心境,走进诗人的意境。

文言文言简意赅,一篇短短的文章往往能融入非常丰富的思想内容。特别是故事性较强的古文,想象的作用同样不可忽略。而生动、形象的画面又可以克服枯燥无味的知识讲述,使学生聚精会神地去观察、思考,活灵活现的情景能激活他们的灵感,开启他们的悟性。

我国伟大的古诗文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载体,是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源泉。在教学中,通过加强诵读训练,不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而且背诵、理解的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那声情并茂的诵读,更可以直接把学生带入文章的意境,产生生动的联想和情感的共识,达到提高学生欣赏古诗文水平的目的。

小学生自主诵读古诗文的教学

小学生自主诵读古诗文的教学 古诗文是我国优秀文化的瑰宝,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方智范教授所讲的:“古诗词包括文言文的积累,我们不要仅仅把它看成一种语言的积累,语言材料的积累,其实它也是思想、情感、形象多方面的积累,包括古人生活经验的积累。这些诗篇融入他们的血液中成为他们的一种营养,我想是终生受用的。诵读的方法,可以形成一种积累的快速反应机制。在小学阶段的古诗文教学中求之过剩,做过多的理性分析,这是应该避免的。”古诗文教学对学生的影响有着不同于其它文体教学的特殊作用,优秀的古诗不但情理兼备,易于诵记,而且能启迪心智,陶冶情操,它不仅可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能通过对古诗词的诵读、体验、欣赏,获得审美感受,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 那么,如何更有效地进行古诗文教学呢?我觉得改变教学观念是关键,把课堂教学以教师串讲为主,变为以学生诵读为主,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吟咏诗文,逐步形成语言的感悟能力。这几天,通过模块四专家教授的讲座和教学实录案例的阅读,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下面就教学实录案例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教学实录案例里,该老师在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很多,我认为最好有以下几点: 1、课堂教学的铺垫设计很巧妙。契入课堂,以一个“鹤”字为突

破口,用极其神话的传奇故事,引人入胜地将学生带入了诗歌的境界里,让学生思维开启,浮想联翩,进入学习的最好状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注重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课堂教学中,体现主体,重视启发,例如案例中的一段师生对话:师:既然是之广陵,又说是下扬州,看样子这个广陵就是……生:扬州。师:他们呀真的就像这位同学所说的这样,在我国的长江流域,而黄鹤楼在?生:西。师:广陵在?生:东。师:也就是西辞的意思应该怎么说比较恰当呢?你再说一说。生:我觉得应该是离开西边去东边。师:哦,离开了西边的黄鹤楼道别了。没错,此时的孟浩然就要沿长江自西向东顺流而下。所以诗中还说道烟花三月下扬州。这一精彩的片段,很重视启发,且尺度适当,就好像让学生跳着去摘苹果,而不是站着就能摘到苹果吃一样。 3、生参与度大,主动性强,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配合紧密,“主体”与“主导”的时间分配合理。,整个课堂,好像只有学生的讨论,没有老师的回答。其实,这不是教师放任自流,而是体现学生这个“主角”,教师只需牵引、点拨一下即可。真正体现了新课程目标中所提倡的“主体”和“主导”的课堂角色。 不足之处,我认为也有一点,就是在教学过程里,至始至终,没有老师的范读,我觉得应该有老师的范读或多媒体范读会更好,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诗的节奏及意境。 当然,教无定法,对于古诗文的教学,我认为,体验古诗文情感,

经典古诗词诵读活动方案

甘家厂小学2017—2018学年度 经典古诗词诵读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中华古诗文历史源远流长,名篇佳作美不胜收,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和典范,千百年来,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是教育的基础工程。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使学生在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修养,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明,发扬中华文明,提高文化底蕴,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总体目标 1、通过对大量经典作品、古诗词的吟诵和记忆,锻炼并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激活并发展学生的思维力。 2、建立经典诵读、古诗词吟诵教学模式,寻找更适合学生学习经典作品、古诗词的途径,并带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3、通过经典诵读工作的实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祖国优秀文化的兴趣,促使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多读多背以加强语感,积累语言,陶冶情操,丰富想象 具体目标 (1)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修养提高。经典古诗词诵读活动方案 (3)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4)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4)每周利用星期一的朝读课进行赏析品诵,并结合语文学科教学时间进行评点。 (5)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诵读(亲子诵读)10分钟。 三、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内容:

参考《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及教研室发下来的必背古诗。选取以下内容 一级:必背古诗20首,校本教材前5首,共计25首。 二级:必背古诗40首,校本教材前10首,共计50首。 三级:必背古诗55首,校本教材前15首,共计70首。 四级:必背古诗前70首,校本教材前20首,共计首。 五级:必背古诗70首,古诗词6首,校本教材前25首,共计101首。 六级:必背古诗70首,古诗词6首,校本教材前30首,共计106首。 三、具体实施方案 (一)诵读要求。 1、各班诵读力求做到:诵读为主,讲解为辅;品位诗文,畅谈体会;分清层次,因材施教;师生互通,交流情感。 2.古诗文背诵之"三要":心要专——专心致志、不可分心;眼要准——仔细看准、全神贯注;口要到——边看边读、通顺流畅。 3、推荐使用韵律诵读,并附之以韵律操(我校已编古诗文特色操共八节)。 4.规定在间操后固定做古诗特色操操。 (二)具体做法。 1、红领巾广播开辟诵读专栏。每天大课间时分,学校准时播放古诗,给学生营造古诗吟诵氛围。每周三中午红领巾广播站挑选出朗读水平高的学生进行诗文朗诵、赏析以及有关古诗文的趣闻轶事等。 2、充分利用晨读的读书演讲交流时间,采取语文教师辅导、学生汇报交流等形式解读和欣赏古诗。即通过学校黑板报等形式让学生随处可欣赏到古诗文佳作佳句,在有意、无意之中将古诗文记忆。 3、利用班级手抄报,把对于古诗作者、背景、读音、朗诵、韵律诵读、古诗理解、相近古诗赏析、让爱好画画的学生把学到的古诗根据自己的理解、发挥想象,绘成题诗图等,每小组每周解读一首,对于他们好的作品要给予鼓励,并定期展示。各班板报专门开辟"古诗文园地",报道本班活动情况,发表诵读体会,通报诵读成果等。 4、班级举办诵诗会活动。诵读会分指定内容背诵、接龙赛、抢答、自由发挥表演等多种形式,并有接力赛、抽卡赛等种类。通过举行这一活动评出班级十强。各班主任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背诵的兴趣。与学生合作、竞争、交流,多发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实录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课题名称】:《古诗词三首》 【教学内容】:《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学习目标】: 1.认识两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首古诗。 2.通过诵读初步感知诗的意境,并能通过感受意境,提高古诗诵读的能力。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 4.学习通过抓住重点词语,反复诵读的方法,初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5.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祖国山水的特点,感受山水的自然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美好风光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吟诵复习: 1、激发感情: 师:我们伟大的祖国,有很多名山大川,它们绚丽独特的景色,吸引着古人、今人流连忘返。很多诗人,也用自己的诗词来赞美山川的壮美。这样的古诗词,我们学过一些,请同学们想一想。 生:我们学过《山行》、《望庐山瀑布》,还有┄┄ 2、复习吟诵: 师:请大家看这几幅图片,看看能不能帮大家回忆起什么? 出示课件幻灯片图片以及诗的题目,帮助学生回忆。 生:想起来了,我们学过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刘禹锡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3、学生回忆吟诵。

二信息技术支持的讲授环节优化教课堂实录 【课题名称】:《古诗词三首》 【教学内容】:《望庐山瀑布》、《望洞庭》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诗文。 2、学会本课两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磨”。 3、通过体会字词,明确诗的意思;通过激发想象,领悟诗的意境;通过反复吟诵,领悟诗歌情感。 4、能通过理解诗文的意境,初步体会两首诗表达感情的方法。 5、理解这两首古诗词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过程】 一、教学《独坐敬亭山》: 1、范读感悟: 师:在我国的宣城,有一座山,叫敬亭山。这座山山势不高,却因一首诗而出名,这首诗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板书诗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读了诗的题目,其中的那一个字给你印象最深。说说你的体会。 生:我觉得“独”字给我的印象很深刻。独:作者独自一人。我觉得李白写这首诗时内心很孤单。 师:请同学们静心聆听这首诗。试着感受诗人当时的心情。 师:请同学们看着图片中的诗句,自己读一读这首诗,把字音读准确。 学生看课件联系诵读。

小学生古诗词经典诵读篇目教学内容

小学生古诗词经典诵读篇目 一年级: 诗词(共19首) 1、咏鹅(鹅鹅鹅) 2、敕勒歌(敕勒川) 3、逢雪送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 4、绝句(迟日江山丽) 5、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 6、鹿柴(空山不见人) 7、春晓(春眠不觉晓) 8、静夜思(床前明月光) 9、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 10、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11、池上(小娃撑小艇) 12、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 13、悯农(锄禾日当午)(春种一粒粟) 14、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 15、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 16、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 17、所见(牧童骑黄牛) 18、相思(红豆生南国) 19、风(解落三秋叶) 古代经典:《三字经》(节选) 二年级 诗词(共20首) 1、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 2、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 3、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 4、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5、晚春(草木知春不久归)

6、花影(重重叠叠上瑶台) 7、山居夏日(绿树阴浓夏日长) 8、马(大漠沙如雪) 9、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 10、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 11、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 12、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 13、游子吟(慈母手中线) 14、江雪(千山鸟飞绝) 15、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 16、蜂(不论平地与山尖) 17、元日(爆竹声声一岁除) 18、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19、七步诗(煮豆燃豆萁) 20、梅花(墙角数枝梅) 古代经典:《弟子规》(节选) 三年级: 诗词(共16首) 1、春兴(杨柳阴阴细雨晴) 2、三衢道中(梅子黄时日日晴) 3、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 4、咏月(昨夜圆非今夜圆) 5、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6、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 7、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 8、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 9、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 10、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 11、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 12、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

激发诵读古诗词的热情

激发诵读古诗词的热情 古诗词是我们的国粹,是祖国语言的根基。诵读古诗词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语文,培养学生的理解力、记忆力和想象力,而且可以让学生在不断地咀嚼、玩味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这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祖国、人类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形成健全的人格和积极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小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古诗词,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词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丰富自己的语言。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古诗词,这无论对学生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近几年,我校开展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积极诵读古诗词”的专题活动,效果非常显著。在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才能有效激发小学生诵读古诗词的热情。 一、唤醒诵读潜能,调动诵读情感。 人类有两大学习能力,即记忆力和理解力。一个人记忆力的发展自零岁开始,至十三岁为一生中记忆力之最高峰……成人往往有这样的体验,儿时诵读过的名家名篇,现在回想起来仍记忆犹新,琅琅上口。这是因为童年时期是人的记忆的黄金时期,这时记忆的内容保持时间最久。小学生正处于记忆发展的高峰阶段,机械记忆能力很强,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明,让学生在一生记忆力最佳年龄诵读经典,将有

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通过轻松愉快的诵读活动,将使他们的识记能力得到锻炼,提高记忆力。 古诗词具有其他语言无法比拟的优势——节奏感强,琅琅上口,篇幅短小,韵味无穷。学生诵读的过程很简单,就是多接触,多诵读,熟读成诵。古诗的语言极富音乐美,它合辙押韵,本身的节奏、音律就给人以美的享受,琅琅上口。例如北朝民歌《敕勒歌》一诗,“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一幅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图,动静结合,把整个草原描绘得生机勃勃、多姿多彩。学生了解大意之后,非常喜欢这首琅琅上口的小诗,用了不到十分钟时间就背下来了。这说明,只要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体会诗的音韵节奏,领略诗的音乐美,并发挥想象,感受诗的意境,就会充分激发学生的记忆潜能,使学生有诵读的愿望、兴趣,不用老师督促,自然而然地背诵古诗,同时发展了记忆能力。 新课程强调:语文教学应“注意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培养语感”, 因此许多诗词在背诵的过程中不一定要求学生能够理解透彻,这就不需要大量的课堂时间即可完成。只要我们善于唤醒学生的背诵潜能,学生会把背诵古诗词当作吃饭、睡觉一样简单的事,随时、随地有感而发,脱口而出,成为一种需要,而他们学生时期记记下的古诗词将成为永恒的东西,一生受益。 二、提高诵读认识,激发诵读兴趣。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反思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反思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一、思教学理念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古诗词对学生思想情感具有熏陶感染作用。 但是古诗词的诵读教学不容乐观,在平时的考试默写题中就能体现,丢分严重,学生苦于奔命的记背,忘了再背,背了再忘。每个初三的老师都深有体会,在如此紧张的复习中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古诗词的复习上,学生提起来就头痛。优秀的传统文化学生避而远之,毫无兴趣,谈何继承和发扬? 我们提倡高效快乐的语文课堂,或许我们只注重一节课的教学,只注重一个学期教学任务的关联。假如把初中三年的所有语文课当做一节语文课,每一天的语文课只是极小的一个环节;假如我们把初中所有的古诗词当成一大首诗来背诵,平时的每一首诗就好比一个字节。我问过学生一个问题:《十二章》初三中考要考,初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后,不看不管不问,800天以后中考复习时,是否记得。学生肯定的回答:记不得。我又问:初一上学期《观沧海》初三必考,直到初三下学期中考复习时再来记背,记得否?记不住。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何为精准?精准早读到底要决解什么问题?能不能构想一个宏大的语文关,构想一堂超级高效快乐的大语文课堂? 关注学生体验,关注学生感受,从学生认知、兴趣出发,真正让学生做为

语文学习的主人,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科学的指导教学。注重知识的积累,注重初中各学期知识的联系和有机整合,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这些是我最大的教育理想。 据于以上原因,结合本次工作坊"精准早读"这个主题,我从自身实际教学中深思反省。尝试做一些诵读古诗词的探究,希望以此改善一点点学生古诗词诵读的现状,希望能够激发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把握古诗词诵读的方法,让"精准早读"精准早读插上理想的翅膀,让学生记住的东西能保持更长远,是我这堂课生命的归宿。 二、思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我按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设计如下:能背诵并用楷书默写(知识与能力);运用合理的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高效记忆古诗(过程与方法);能调动原有的古诗词储备,积累诗文,增强古文背诵信心(情感态度价值观);我认为这三个目标的设置定位是比较准确的比较朴实的,因为这仅仅是古诗词诵读的目标而不是古诗赏析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中,让学生用楷书默写其实考虑到现在好多学生书写不过关、质量差,说到底还是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原本我想在课堂上用毛笔现场楷书书写一首给学生看,考虑时间关系省去了了这一步。 本节课的重点目标是让学生运用合理的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高效记忆古诗,在原来的设计中,我是想让学生感知不同的诵读法:韵脚法、理解记忆法、情景想象法、诵读记忆法、分析记忆法、对仗记忆法、歌曲串唱记忆法、反复朗读加尝试背诵法。但在实际教学中,时间紧,考虑到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感悟如何去精准诵读古诗词,做了取舍,仅仅展示了后两种。

108个常用多音字巧记及必背古诗词汇总

108个常用多音字巧记及必背古诗词汇总 1、单:单(shàn,姓)老师说,单(chán匈奴族首领)于只会骑马,不会骑单(dān)车。 2、折:这两批货物都打折(zhé)出售,严重折(shé)本,他再也经不起这样折(zhē)腾了。 3、喝:武松大喝(hè)一声:"快拿酒来!我要喝(hē)十二碗。"博得众食客一阵喝(hè)彩。 4、着:你这着(zhāo名词)真绝,让他干着(zháo动词)急,又无法着(zhuó)手应付,心里老是悬着(zhe)。 5、蕃:吐蕃(bō藏族的前身)族在青藏高原生活、蕃(fán茂盛、繁多)衍了几千年。 6、量:有闲心思量(liáng)她,没度量(liàng)宽容她。野外测量(liáng)要量(liàng)力而行。 7、沓:他把纷至沓(tà)来的想法及时写在一沓(dá)纸上,从不见他有疲沓(ta)之色。

8、烊:商店晚上也要开门,打烊(yàng晚上关门)过早不好,糖烊(yáng溶化)了都卖不动了。 9、载:据史书记载(zǎi),王昭君多才多艺,每逢三年五载(zǎi)汉匈首脑聚会,她都要载(zài)歌载(zài)舞。 10、曝:小明参加体育锻炼缺乏毅力、一曝(pù)十寒的事情在校会上被曝(bào)光,他感到十分羞愧。 11、宁:尽管他生活一直没宁(níng)静过,但他宁(nìng)死不屈,也不息事宁(níng)人。 12、和:天气暖和(huo),小和(hé)在家和(huó动词)泥抹墙;他讲原则性,是非面前从不和(huò)稀泥,也不随声附和(hè动词)别人,更不会在麻将桌上高喊:"我和(hú)了。" 13、省:湖北副省(shěng)王某要是能早些省(xǐng)悟,就不致于丢官弃职,还把母亲气得不省(xǐng)人事了。 14、拗:这首诗写得太拗(ào)口了,但他执拗(niù)不改,气得我把笔杆都拗(ǎo)断了。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词三首》课堂实录新人教版

1《古诗词三首》 独坐敬亭山 一、课前谈话: 教师:你认识我么?(S回答略) 教师:苏东坡认识么?杜甫知道么?李白知道么?知道的把手举高点!你知道李白有几个名字?(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李白李太白) 学生:青莲居士。(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李青莲) 教师:那我们就可以说是“李青莲”。 教师:回顾李白的诗。谁来背几首?谁来!(S都比较紧张) 静夜思望庐山瀑布(学生齐背) T:静夜思,永恒的话题……古老与现代(老师用抒情的语言来描述,略)。那是一个怎样的话题? 学生:思念家乡。 教师:是啊,那是一个乡愁(板书:乡愁满怀),还有么? 学生:望庐山瀑布。(紧张)S齐背。 教师:这又是一个怎样的李白? 学生:潇洒的李白。 学生:很爱游玩。 教师:是一个寄情山水的李白。(板书:寄情山水) 教师:从《赠汪伦》中我们又能感受到一个怎样的李白? S:恋恋不舍(板书:有情有意) T:从上面诗歌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个丰满的李白,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 二、初读。 1、读题。解题。 (1)教师:谁知道敬亭山?(讲解:很多大诗人都去过敬亭山,留下了很多诗篇,所以后来又叫做“诗山”。——让学生理解江南诗山的来由。) (2)再读题。 教师:敬亭山前面有独坐,你觉得应该怎样读?它带着点什么? S读(读得很慢) 教师:你为什么这么读? T:再请个小朋友读。(再读课题)引:为什么这么轻? S:李白很孤独。 2、读诗歌。 (1)自由练读。 老师提示:读文章,先练习。按自己的节奏读两边。(好像没有特别的要求,只是叫学生读2遍,目标不是很明确。) (2)指名读。 T:读的多好啊!字正腔圆。 教师:谁再来读给其他同学听听。 教师:谁来做个小小讲解员啊,来评价评价啊。(学生比较紧张) S1:他读得孤独一些 S2:他读的比较漫长,说明他看到了敬亭山很久很久。 (3)齐读。

小学班级经典诵读古诗词朗诵

古诗词趣谈 甲:好久不见最近忙什么呢? 乙:我最近正在研究古诗词。 甲:为什么突然间对古诗词有了兴趣呢? 乙:哎,别提啦!前几天几位同学聚会,一位朋友根据我的谈话说了两句古诗。 甲:什么古诗? 全体:“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甲:就这么两句诗就激起了你对古诗词的兴趣。 乙:是啊,我不理解这两句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甲:这你都不懂还研究什么古诗词。 乙:那你说说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甲:“两个黄鹂鸣翠柳”是不知所云,“一行白鹭上青天”是离题万里。隐含的意思就是说你说的话让人听不明白。 乙:高才呀,你这样一解释确实让我茅塞顿开。 甲:这都不懂,你研究的是古诗词哪一方面? 乙:太多啦! 甲:能说说吗? 乙:张口就来,问什么答什么。 甲:带数字的每个字来一句。 乙:没问题。 甲:带“一”的。全体:“碧玉妆成一树高。” 甲:带“二”的。全体:“二月春风似剪刀。” 甲:带“三”的。全体:“白发三千丈。” 甲:带“四”的。全体:“四面荷花三面柳。” 甲:带“五”的。全体:“五月人倍忙。” 甲:带“六”的。全体:“毕竟西湖六月中。” 甲:带“七”的。全体:“七月七日长生殿。” 甲:带“八”的。全体:“平林云鸟八窗秋。” 甲:带“九”的。全体:“疑是银河落九天。” 甲:带“十”的。全体:“十年生死两茫茫。” 甲:带“百”的。全体:“采得百花成蜜后。” 甲:带“千”的。全体:“千山鸟飞绝。” 甲:带“万”的。全体:“万里长征人未还。” 乙:怎么样(得意地点点头),满意吗。 甲:马马虎虎吧,用数字来一首完整的行吗?乙:太容易啦。 甲:真的?那你来说说看。 乙:“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全体:“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总不见 乙:这太多啦! 甲:不错,不错。一年有四季,每个季节来两句行吗? 全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甲:这是宋朝苏轼写的《惠崇春江晚景》。全体:“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甲:这是宋朝辛弃疾写夏天的《西江月》。全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甲:这是唐朝刘禹锡写的《秋词》 全体:“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甲:这是唐朝柳宗元写冬的《江雪》。

古诗文诵读教学之我见

古诗文诵读教学之我见 安岳县新民九义校文月古诗文的诵读,强调对作品意蕴的感受理解。感悟意境要在读的过程中,引领学生体会意象的特点、与生活的联系,展开联想想象,捕捉心中的感受,进而领悟诗歌的整体意境。 一、读要贯穿于古诗文教学的始终。读的形式要多样化,不能用集体讨论代替学生个人阅读,不能用朗读代替默读。 1、教师范读引领。通过教师的语气、停顿、重音、动作、表情,自然地感染学生,把要说的话转化成音符输入学生的大脑,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乐于模仿。如五言句一般都读作“xx‖xxx”,七言句读作“xx‖xx‖xxx”,没有变化。而事实上,古诗的节奏是富有变化的。如《望洞庭》一诗,一般读作: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老师出色的范读,可以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带领学生进入作品境界。 2、学生自主诵读。学生的自主诵读,形式多样,可朗读也可默读;可集体朗读也可个体表演读。注重与诗歌的情感产生共鸣。 如《春日》这首诗,题为《春日》,但诗中却没有一句是对春天景象的描述,有的仅仅只是朱熹在赏春之时的个人感受——“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拾得东风面”。如何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呢?

教师首先让学生想象“泗水之滨”有何景物?接着,用课外积累的诗句来描绘这些景物。说到“山”时,学生就引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说到“水”、“花”、“树”、“草”时,同样让学生吟诵积累的诗句……最后让学生把想到的这些景物组合起来,感受到这是一个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春天。然后老师要求学生边读诗句,边在脑海中想象这些画面。最后让学生把诗人的情感从读中表现出来。在读的时候,可任由学生配上各种姿体语言,完全由他们的兴趣出发,抒发内心的感受:或摇头晃脑;或捻须吟诵;或摆出一副大诗人的模样“引吭高歌”…… 二、教师要对诗文诵读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的科学的检测与评价。检测的形式要灵活多变,寓教于乐。比如,在教学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后,可以通过游戏展开诵读竞赛,让学生比一比谁记的古诗多,读得好。 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发课程资源,拓展阅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课前预习搜集与作品有关的资料,课后进行拓展阅读。让古诗文教学走出课堂,走入生活。比如在学习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之前,让学生搜集关于李白、王维的相关资料,之后,让学生在生活中搜集李白和王维的其他作品,或者是有关送别主题的其他诗句,再组织学生在班队活动中诵读展示出来,使诗歌的意境,诵读的效果得到升华。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23 古诗词三首课堂实录

课前准备: 师:古诗词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丁老师特别喜欢。上课之前,我们先来轻松一下。 生:欣赏不同风格古诗词诵读视频,感受古诗词表演的乐趣,受到用不同方式演绎诗词诵读的熏陶。 师:谁来说说欣赏过后的感受? 生:谈感受。 师:不同的诗词表现形式,有的给人美的享受,有的给人带来震撼。顺势利用音频中的掌声,师生问好,上课。 一、直接导入新课: 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23课,先试着读读三首古诗词,注意把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初步感受三首诗词的韵味。板书:23 古诗词三首 生:齐读。 师:纠正读法,让学生自读自悟。 生:自读感悟。 师:通过朗读三首古诗词,你有什么发现? 生:都是写田园生活的。 师:你可以把话说得更完整些吗?(指导学生说完整的话。) 生:我发现这三首诗词都是写田园生活的。 师: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板书:发现。大家还想有更多的发现吗?现在,让我们走进“乡村四月”,继续去发现诗人笔下的美与情。

二、学习《乡村四月》 师:出示读诗提示(1):同桌互读,共促进步。(注意读准字音,停顿得当) 生:同桌合作学习,互提意见和建议。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 生:无人举手。 师:孩子们,看到我充满期盼的眼神了吗? 生1:读诗“才了(le)蚕桑又插田”。 师:他读的对吗?这个多音字(板书:“了”)到底该读什么? 生:意见不一。 师:谁能用这个字不同的读音说个句子? 生:沉默。 (师:发现这个班的学生比较喜欢从众,让他们“单兵作战”似乎是个挑战。经过刚才的努力,依然效果不佳。在教学过程中,集中注意力思考该怎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师:出示自主合作学习要求:(2)对照注释、插图,想想诗中每句话的意思。 (3)小组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生:合作学习。 师:2、汇报朗读,引导学生进行评价:他们读得怎么样? (1)字音读准了吗?(指导读准多音字“了”与生字的读音) (2)注意到在哪里停顿了吗?

巧用诵读领悟古诗词

巧用诵读,领悟古诗词 古诗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初中课本中的古诗文,几乎遍涉古诗文经典。如何让学生在品味这些脍炙人口、悲壮激扬的佳句时,得到最真切的美的享受、情的熏陶?如何拉近古人与今人的距离,更有效地进行古诗文教学呢?我觉得首先得改变教学观念,把课堂教学以教师串讲为主,变为以学生诵读为主,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吟咏诗文,逐步形成语言的感悟能力。特级教师于漪也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可见,诵读是古诗文教学的很好的方法。 那么,怎样对学生进行诵读训练呢? 一、正音听读,读得文通字顺。 对于初中生来说,最基本的要求是自读时能读得通顺,其熟读的目的就是“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能读准字音,对文章的字词也就能有所掌握。如一词多义,同一个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它的读音、意义、用法都不相同。我们可以在熟读熟记其读音时记住它的不同用法。例如“间”,《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读“jiān”,“一会儿”。而《口技》“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读“jiàn”,有“夹杂”的意思。又如通假字,“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说”通“悦”;“河曲智叟亡以应”的“亡”通“无”。,对于这几种类型的字词,诵读时对学生进行认真的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同时很自然就掌握其含义,把文章读得文通字顺。 二、鉴别句读,疏通词句。 诵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古文的句式有其独特之处,一句话,在哪停顿,往往会影响句子的意思。 如何让学生准确把握句读?我们一是把不同的句读标示出来,让学生对比判断;二是通过录音范读,掌握正确的句读.如《捕蛇者说》“而乡邻之生日蹙”一句,通过对比鉴别,定出了正确的句读应是“而乡邻之生/日蹙”,而非“而乡邻之生日/蹙”,因为“生”是“生活”,“日”是“一天天”的意思。这类情况还有不少,须在诵读时,指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清句读,才能疏通句意,理解文意。 三、模仿练读,读出韵味。 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只是诵读的第一步。我们诵读的目的是让学生能恰当地理解作者寄寓文中的喜怒哀乐之情和沉郁顿挫、奔腾激越的情感。这就需要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 首先,注意重音。重音处理得好,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高音显得响亮,表示兴奋、喜悦的感情;低音显得幽沉,表示肃穆、悲哀的感情。如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重音落在“千帆过”“万木春”上,因为这六字形象地展现出未来的美好,表现一种激昂、乐观的生活态度。 其次,注意语调。语调指由于思想感情、语言环境的不同,或为某种表达效果,在声音上表现出来的升降、高低的变化。诵读时,根据内容处理好语调的平淡、上升,就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感情。如仿读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商女”读得平缓,“不知”开始上升,“亡国恨”达到顶点,”恨”更重。通过模仿,读出正确的语调,激起心中的忧愤,领会作者对国家命

古诗词诵读课教学设计

古诗词诵读课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虽然初一学生在小学时就已接触、积累过一些古诗词,甚至有的在幼儿园时就已咿咿呀呀地背诵了一。但由于他们年纪还小,没有什么人生阅历,对于诗歌中所体现的心情、情感难于共鸣。较难掌握诗歌诵读的节奏、韵律,对诗歌的含义难以深刻理解,对诗歌的凝练美和韵律美更难以领会。但他们可塑性强,想象力丰富,乐于接受新东西。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晨读课进行引导、激趣待准备充分以后,再组织本课。 二、课前准备 按《诵读经典诗文传承华夏文明》课题研究计划,利用每周的晨读课指导学生进行诵读积累,待学生对诵读产生浓厚兴趣,积累比较丰厚之后,筹备本节诵读展示课。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美,涵泳诗歌情味、意境。 过程与方法:自主选择,合作互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诵读展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热爱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提升文化品位。 四、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诗歌学习中有两点是不容忽视的,就是朗读与背诵,这正是我校开设晨读课及设立“朗读与背诵“课型的原因。训练学生朗读与背诵,应是语文课堂的重要内容之一。训练一段时间后,学生与老师都急于了解训练情况,手法单一的线性展示已无法让学生提起兴趣,而诵读展示课的形式,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激发其成就感。 在这样的课堂中,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示积累的平台,演绎吟诵的舞台,可以现场营造一个具有中国传统文化韵味的氛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中国

传统文化的熏陶,在优美的吟咏中展开丰富的想象,感觉诗歌的韵律,体会诗歌的意境,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欣赏水平。 五、教学流程 (一)老师宣布上课 师告诉学生,本节课师生角色互换,由两名学生主持人组织课堂,师以一名普通学生的身份参与课堂活动。 (二)主持人上场 (一班)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首先让我有请张宇同学演讲《语文是……》 是的,语文是美丽的,美丽的语文因有了诵读而更加美丽。自从跨进初中的校门,诵读就深深的吸引了我们。诵读承载我们最真纯的感动,诵读带我们遨游最广阔的时空,今天就让我们来上一节诵读展示课--我爱诵读。 (二班)合: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首先宣布按惯例演讲,生演讲《古诗词,我的最爱》 张萌同学的演读道出了我们的心声,我们爱古诗词,我们更爱现代诗词。主持人甲:好诗需要分享, 乙:诵读丰富人生。 合:欢迎参加阳光二班的诵读展示课。 甲:我们的主题是“我诵读,我快乐!” 乙:我们这节课共分三个板块。首先让我们共同进入第一环节:“小组对对碰”(甲板书) 口述本环节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自选篇目,自选形式进行诵读,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两分钟。

最新版四年级下语文 古诗词三首 课堂实录

独坐敬亭山 一、课前谈话: 教师:你认识我么?(S回答略) 教师:苏东坡认识么?杜甫知道么?李白知道么?知道的把手举高点!你知道李白有几个名字?(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李白李太白) 学生:青莲居士。(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李青莲) 教师:那我们就可以说是“李青莲”。 教师:回顾李白的诗。谁来背几首?谁来!(S都比较紧张)静夜思望庐山瀑布(学生齐背) T:静夜思,永恒的话题……古老与现代(老师用抒情的语言来描述,略)。那是一个怎样的话题? 学生:思念家乡。 教师:是啊,那是一个乡愁(板书:乡愁满怀),还有么? 学生:望庐山瀑布。(紧张)S齐背。 教师:这又是一个怎样的李白? 学生:潇洒的李白。 学生:很爱游玩。 教师:是一个寄情山水的李白。(板书:寄情山水) 教师:从《赠汪伦》中我们又能感受到一个怎样的李白? S:恋恋不舍(板书:有情有意)

T:从上面诗歌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个丰满的李白,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 二、初读。 1、读题。解题。 (1)教师:谁知道敬亭山?(讲解:很多大诗人都去过敬亭山,留下了很多诗篇,所以后来又叫做“诗山”。——让学生理解江南诗山的来由。) (2)再读题。 教师:敬亭山前面有独坐,你觉得应该怎样读?它带着点什么? S读(读得很慢) 教师:你为什么这么读? T:再请个小朋友读。(再读课题)引:为什么这么轻? S:李白很孤独。 2、读诗歌。 (1)自由练读。 老师提示:读文章,先练习。按自己的节奏读两边。(好像没有特别的要求,只是叫学生读2遍,目标不是很明确。) (2)指名读。 T:读的多好啊!字正腔圆。 教师:谁再来读给其他同学听听。 教师:谁来做个小小讲解员啊,来评价评价啊。(学生比较紧张)S1:他读得孤独一些

二年级经典诵读古诗词

精品文档 二年级经典诵读古诗词 1.敕勒歌 南北朝乐府诗集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 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2.江畔独步寻花 唐代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3.春日 宋代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4.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寻隐者不遇 唐代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6.凉州词二首 唐代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乡村四月 宋代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代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9.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0.池上 唐代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1.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精品文档 唐代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12. 登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13.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4.马诗 唐代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5.鸟鸣涧 唐代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6.秋浦歌 唐代李白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17.宿建德江 唐代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8.八阵图 唐代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19.相思 唐代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0.小池 宋代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谈朗读在古诗文教学中的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84438187.html, 谈朗读在古诗文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张丽娜 来源:《都市家教·下半月》2016年第01期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经常会用的教学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主要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那么何谓朗读呢?朗读即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变文字这个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朗读是一项口头语言的艺术,需要创造性地还原语气,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活生生的有声的口头语言。 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虽是古人学习的经验,但在如今的语文教学尤其是古文教学中仍不失为好方法。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学生要能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具有初步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因此,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怎样让学生能把古诗文熟读成诵,进而理解诗歌再鉴赏诗歌,跟诵读都有着很大的关系。既然如此,那么在古诗文教学中朗读有哪些作用呢? 一、音韵的铿锵美需要诵读来展现 古代的诗歌多是能配乐演唱的,诗句具有韵律的铿锵美,读来回环往复,余音绕梁。要领略诗歌的节奏之感,体会诗歌的顿挫抑扬之味诵读是最好的方法。且要求学生不光在心里默读,还要大声的诵读,并且反复多遍的诵读,才能欣赏和体会诗歌的音韵美。只有读好了古诗文,体会到古诗文中的韵律美,在抑扬顿挫的诵读中才能体会到这种古典文学特有的美感,才能够有机会真正地走入古典文学的殿堂。 二、作品的情感需要诵读来传递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其中留下的古诗文蕴涵着古代人独特的文化,独特的情感。而要将这种情感真正地传输到自我的内心中,诵读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只有带领学生尽情诵读,引导学生认真体味辨别,学生才会体会出作者的情,并产生共鸣,展开一定的联想和想象。试想不去酣畅淋漓地大声演绎《月下独酌》,如何感受李白内心的愤懑与他豪放飘逸的情感?不去铿锵有力、声声血泪地诵读《石壕吏》,如何领会杜甫那同情百姓,悲天悯人的情怀?不去缠绵凄恻,哀婉绵长地诵读《蒹葭》,如何领会主人公苦苦寻找“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的情怀。而一旦诵读运用到古典文学的学习过程中,那些文学作品中所蕴涵的情感是很容易在读中被掌握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语感的培养需要诵读来提升 我们都知道古典文学学习中,语感的重要性。但古诗文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跟我们现在的语言习惯毕竟有很大的距离,想要读懂它或读好它,也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词诵读教案

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3.创设情境,加深感悟。 ①理解“杨柳依依”。怎样的“杨柳”会让人感到“依依”?【出示课件4】柳树图片。这四个字会让你想到什么样的画面?(学生想象,进行口语表达。) ②理解“昔我往矣”。诗中人是一位即将出征的战士。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色中,“我”却要——(离开家乡)。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值得留恋,但出征的“我”眼中却只看到了依依的杨柳。这是为什么? 补充介绍:“柳”与“留”谐音,既表示挽留之意,又表达思乡之情。这哪里是依依的杨柳啊,这分明是双依依挽留的手啊。但是“我”能回家吗?为什么?本是两年的兵役却仿佛没有尽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啊。终于盼到了战争结束。引读“今我来思”。 ③理解“雨雪霏霏”。【出示课件4】要回去了,大雪纷飞,天寒路滑,又饥又渴,“我”艰难地缓缓走在归乡的路上。透过苍茫的大地,“我”仿佛看到了(劫后余生、归家情急、近乡情怯等复杂情感)。生读。 ④【出示课件4】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采薇》中后四句,最能体现“我”此时的心情。短短16字就讲述了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抚今忆昔,描写了两幅画面“杨柳依依”“雨雪霏霏”。我们从中感悟到了他复杂的心境及沧桑心声。 4.你能试着背一背吗?【出示课件5】指名试背。全班试背。 2 《送元二使安西》 【出示课件6】今天,我们将要一起学习一位唐朝著名诗人王维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板能力。 学习古典诗词要咬文爵字、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才能品味出其中的韵味,所以,读准字音,读好节奏理解诗词背景才能理解文字背后的深意。 想象画面,从诗中悟情。不断诵读,增强理解与记忆,更深地体会诗歌情感。 理解作者生

巧记古诗有方法

科目:语文教学论文 标题:巧记古诗有方法 ——谈如何提高古诗教学课堂质量单位: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黄岐小学 作者:梁广敏

巧记古诗有方法 ——谈如何提高古诗教学课堂质量 中心论点: 本文通过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归纳解决问题的方法,论述了学生学习古诗时要有方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方法巧记古诗。总结出在学习古诗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方法。不应随便死记硬背,更不能以机械记忆来限制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 巧记、方法、理解、灵活运用、记忆、背诵、意境、 正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李白的诗歌可谓千古流传。可是,当我们让一位六年级的学生默写时,他们往往会把诗题都错写为“静夜诗”为什么?是孩子没下苦功记吗?不是!因为初学时,学生往往能轻易就把诗背好默好了。带着这样的疑问,我问了学生一个问题“你知道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竟然会令孩子哑然!可见,之所以记不牢是没有掌握背记古诗的方法,只要善于总结,好方法还真不少! 一、理解诗意是不可缺的前提。 有意义的记忆远比机械记忆记得容易,记得牢固。所以要记一首

诗,先要弄懂它的含义。比如,根据叙事、写景、抒情的几个层次,归纳一下,了解全诗的大意,再反复读,印象就深了。比如,我们在学习《回乡偶书》时,可以先要弄懂它的含义。根据叙事诗人年老回到家乡的情景,抒发了思念家乡的感情。通过归纳,了解全诗的大意,再反复读,印象就更加深了。像这样通过分层记忆,一首抽象的诗歌就变成了一个有层次的故事,深刻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之中。 二、动手画——再现诗歌形象。 记得在教学古诗《渔歌子》时,我先把一幅“细雨独钓”图展示在学生面前。从孩子们专著的眼神,我知道这幅图他们肯定记牢了!于是我问:“图上都画什么了?能按顺序描述一下吗?”可以想象,当孩子能把图意说个一清二楚时,我们再教孩子背古诗,那效果真是事半功倍的!从中可见好诗一般都有鲜明生动的形象。经常让学生在脑海中再现诗的意境和画面,背诵时就会流畅自如。 三、依诗定法,灵活运用。 其实,背记古诗的方法何止一两种,只要善于发现诗歌的特点,灵活运用,学生就很容易茅塞顿开,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学习《四时田园杂兴》时,可以使用“抓领头字句法”。背诵中常有这种情况,一些背得熟的诗,往往在中间卡住。这时,如果有人揭示下一段的领头句或某句的领头字,就能很快接下来。这说明“领头句”、“领头字”,有诱发思维、帮助记忆的作用。也可以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