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

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

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
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

primary epithelial band原发性上皮带:胚胎第6周,口腔上皮细胞增生(基底细胞增生),在未来牙槽突区,依据颌骨外形形成的一马蹄形上皮带。

dental lamina牙板:胚胎第7周,口腔上皮细胞增生,在未来牙槽突上,原发性上皮带继续向深层生长,其舌腭侧分裂的上皮板。

dental bud 牙蕾牙板末端上皮增生形成的一团细胞,形状如花蕾。标志着牙胚发育的开始。

Successional tooth buds 继承性牙蕾在乳牙牙板的舌侧分化出恒牙的牙蕾。

Dental papillae 牙乳头成釉器凹陷的部分围绕的间充质部分。

Dental sac / dental follicle牙囊:牙囊是包绕成釉器和牙乳头的外胚间叶组织。保护营养牙萌出动力

tooth germ牙胚:由牙板细胞增生形成的产生牙体牙周组织的器官,包括成釉器、牙乳头和牙囊组成。牙胚的发生是口腔上皮和外胚间充质互相作用的结果。

cevical loop颈环:也可称为颈圈,牙胚成釉器中内釉上皮和外釉上皮的相连处。在未来牙颈部与牙根发育有关,此处细胞将增生为上皮隔和上皮根鞘,形成于帽状期成釉器。

enamel knot釉结:是在牙胚中央,内釉上皮局部的增厚,往往与釉索相连续。表达信号分子。

enamel cord釉索:是由釉结向外釉上皮走行的一条细胞条索,似乎将成釉器一分为二。

enamel niche釉龛:是由于片状的牙板向内凹形成腔隙,内充满结缔组织。

上皮珠、Serre’s上皮剩余:有时有些残留的牙板上皮,以上皮岛或上皮团的形式存在于颌骨或牙龈中,较大的团块中央可角化,嗜伊红染色,称上皮珠。由于这些上皮细胞团类似于腺体,又称为Serres'腺或Serres'上皮剩余。

42、基质小泡:在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形成的同时,细胞浆中出现一些膜包被的小泡,称为基质小泡。

reduced enamel epithelium缩余釉上皮:釉质发育完成后,成釉细胞、中间层细胞和星网状层与外釉上皮细胞结合,形成一层鳞状上皮覆盖在釉小皮上,称为缩余釉上皮.

enamel cuticle釉小皮:在牙冠形成后,成釉细胞变短,细胞器的数量减少,在釉质表面分泌一层无结构的有机物薄膜覆盖在牙冠表面上,称为釉小皮。

epi. root sheath/Hertwig’s root sheath上皮根鞘:内釉和外釉上皮细胞在颈环处增生,向未来的根尖孔方向生长,而同时牙冠向口腔方向做萌出运动。这样内、外釉上皮的增生呈桶状。这些呈双层增生的上皮桶,称为上皮根鞘。

epithelial diaphragm上皮隔:上皮根鞘继续生长,离开牙冠向牙髓方向呈约45℃角弯曲,形成一盘状结构。弯曲的这一部分上皮称上皮隔。

引导索 gubernacular cords 骨隐窝包绕发育中的牙,每个骨隐窝都有一个开口,牙囊的纤维从此开口发出的将恒牙胚与口腔黏膜连接的纤维性延伸,称为引导索,与牙的萌出通道有密切关系。

引导管gubernacular canals 乳牙萌出后,引导索位于骨性管中,称

介个英文懒得找了。马拉瑟上皮剩余:断裂的上皮根鞘细胞进一步离开牙根表面,部分保留在发育的牙周膜中,这就是上皮剩余,也叫马拉瑟上皮剩余。

托姆斯突牙发育过程中成釉细胞形成的结构,在分泌端分化出突起结构。是釉质的分泌和矿化部位

Aprismatic enamel 无釉柱釉质在近釉牙本质界最先形成的釉质和多数乳牙表面、恒牙表层的釉质均看不见釉柱结构,电镜下可见晶体相互平行排列,称为无釉柱釉质,其矿化程度高,因为不含有机物较多的柱间质。

enamel-dentinal junction EDJ釉质牙本质界:釉质和牙本质的交界面称釉质牙本质界,釉质和牙本质相交不是一条直线,而是由许多小弧形线相连而成。从三维的角度来看,整个釉质牙本质界是由许许多多紧挨着的圆弧形小凹所构成,小凹突向牙本质,而凹面正与成釉细胞的托姆斯突的形态相吻合。

enamel lamellae釉板:垂直于牙面的薄层板状结构缺陷,可以贯穿整个釉质的厚度,自切缘和牙尖向牙颈部走行,在磨片中观察呈裂隙状结构,釉质脱矿后经扫描电镜观察呈薄片状。釉板的形成可能属于局部釉质成熟过程中的缺陷,使水分和釉质基质残留在这些区域。

enamel tufts釉丛:磨片中自釉牙本质界延伸至釉质厚度约1/3的草丛样结构,似乎与釉柱走行于同一方向。矿化程度低,排列紧密。釉丛形成于托姆斯突形成和釉质沉积阶段,可能是釉基质蛋白的残余分布于低矿化的釉柱的边界区。

enamel spindle釉梭:釉梭是位于釉牙本质交界处的纺锤状结构,在牙尖及切缘部位较多见。釉梭形成于釉质发生的早期,成牙本质细胞的突起穿过基底膜,伸向前成釉细胞之间。

Cross striations 横纹是釉柱上与釉柱的长轴相互垂直的细线,透光性低,在釉柱上呈规律性重复分布,间隔2-6μm(平均4μm)。横纹的形成与成釉细胞每天的周期性形成釉质有关。

enamel incremental lines釉质生长线:釉质生长线又名芮氏线,在低倍镜下观察釉质磨片时,此线呈深褐色。在纵向磨片中,生长线自釉质牙本质界向外,沿着釉质形成的方向,在牙尖部呈环形排列包绕牙尖、不到达釉质表面,近牙颈处渐呈斜行线。在横向磨片中,生长线呈同心环状排列。

neonatal line新生线:在乳牙和第一恒磨牙的磨片上,常可见一条加重了的生长线。这是由于乳牙和第一恒磨牙的釉质一部分形成于胎儿期,另一部分形成于婴儿出生以后。当婴儿出生时,由于环境及营养的变化,该部位的釉质发育一度受到干扰,特称其为新生线。(新生线是研究釉质发育状况的一个标志)

gnarled enamel绞釉:釉柱自釉质牙本质界至牙表面的行程并不完全呈直线,近表面l/3较直,而内2/3弯曲,在切缘及牙尖处绞绕弯曲更为明显,称为绞釉。

Schreger line 施雷格线用落射光观察牙纵向磨片时,可见宽度不等的明暗相间带,分布在釉质厚度的内4/5处,改变入射光的角度可使明暗带发生变化,这些明暗带称为施雷格线。这是由于釉柱排列方向改变而产生的折光现象。

Perikymata牙面平行线釉质的表面虽然没有釉柱,但生长线仍达到釉质表面,称为牙面平行线。表现为同心圆状平行于釉牙骨质界的平行沟,平行沟由波浪状的平行嵴分隔。

enamel cap and focal hole釉帽与灶性孔分别对应釉质侧面的一些小突起、小凹陷。前者可能是由于发育后期釉质沉积于非矿化碎片顶端所致,后者是釉帽被磨耗后留下的痕迹。

enamel cuticle釉小皮:是指覆盖在新萌出牙表面的一层有机薄膜,一经咀嚼即易被磨去,但在牙颈部仍可见残留。结构与上皮下基板相似。

Pulpo-dentinal complex 牙髓牙本质复合体:牙本质为构成牙主体的硬组织,色淡黄,其冠部表面覆有牙釉质而根部覆盖牙骨质。牙本质围成的腔隙内充满牙髓组织。牙本质和牙髓由于其胚胎发生和功能上相互关系密切,故二者常合称为牙髓牙本质复合体。

Dentin phosphoproteins,DPP/phosphoryn 牙本质磷蛋白牙本质中的一种非胶原的特异性蛋白,约占所有非胶原有机质中的50%,为高度磷酸化蛋白,具有高度的钙离子结合能力,与牙本质矿化过程有关,在牙本质矿化前沿分布。

Dentine sialoprotein DSP 牙本质涎蛋白牙本质中的一种非胶原的特异性蛋白,是一种磷酸化的,含大量涎酸的高度糖基化的蛋白质,可能在上皮与间充质的相互作用、成牙本质细胞分化,牙本质的形成与矿化中发挥作用。

odontoblastic process 成牙本质细胞突起是成牙本质细胞的胞质突,其胞体位于髓腔近牙本质侧,它们的突起伸进牙本质小管内,发出分支进入牙本质小管的分支内,并与邻近的突起分支相联系,一般分布在牙本质小管近髓端的1/2或1/3.

periodontoblastic space成牙本质细胞突周间隙成牙本质细胞突起于牙本质小管之间有一小的空隙,称为成牙本质细胞突周间隙,间隙内含所谓的牙本质液(dentinal fluid)。

Lamina limitans 限制板牙本质小管的内壁衬有的一层薄的有机膜,含有较多的糖胺聚糖,可能代表矿化低下的管内牙本质。容易与成牙本质细胞突相混。

peritubular dentin管周牙本质/intratubular dentine 管内牙本质:牙本质的横剖磨片中,可见到围绕成牙本质细胞突起的间质与其余部分不同,呈环形的透明带,称为管周牙本质,它构成牙本质小管的壁。(观察脱矿片时,该处结构消失,在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周围形成一环形空隙。在球间牙本质和近EDJ处的牙本质中没有管周牙本质。)管周牙本质矿化程度高,不含胶原纤维。

Translucent/transparent dentine 透明牙本质在增龄变化中,特别是在根部牙本质,管周牙本质可以完全封闭牙本质小管,形成透明牙本质,此时小管的内含与管间牙本质的反射指数相似。透明牙本质的量随年龄增多,且不受牙的功能和外界刺激影响。

intertubular dentin管间牙本质:位于管周牙本质之间。其内胶原纤维较多,基本上为I 型胶原,围绕小管成网状交织排列,并与小管垂直而与牙表面平行,其矿化较管周牙本质低

mantle dentin罩牙本质:牙冠部最先形成的紧靠釉质的一层原发性牙本质,厚约15-20μm;(5个特点:①纤维与EDJ垂直;②矿化程度低5%;③牙本质小管分支多;④通过基质泡发生矿化;⑤含来自成牙本质细胞层下方的牙髓细胞产生的基质成份-Korff纤维)

hyaline layer 透明层根部最外层的牙本质,位于颗粒层的外侧,约20μm宽,无小管,无结构样。

circumpulpal dentin髓周牙本质:在罩牙本质和透明层内侧、前期牙本质外侧的牙本质,占牙本质的大部分。

interglobular dentin球间牙本质: 牙本质的钙化主要为球形钙化,当钙化不良时钙化小球不能充分融合,而存留一些小的未矿化的基质,形成球间牙本质.

Granular layer 颗粒层/Toms’granular layer 托姆斯颗粒层在牙纵剖磨片中见根部牙本质透明层的内侧有一层暗色颗粒状的未矿化区,称托姆斯颗粒层。可能是由于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分支多扭曲成袢状所致,或相当于很多小的球间牙本质。

Predentine 前期牙本质:因为牙本质在一生中持续形成,因而在常规脱矿切片中在牙本质的最内层可见到明显浅染的、刚形成的、尚未矿化的的牙本质,称为前期牙本质。前期牙本质与矿化前沿相接,内含矿化小球。

dentine incremental line牙本质生长线/von Ebner埃布纳线,是一些与牙本质小管垂直的间歇线纹。表示牙本质的发育和形成速率是周期性变化的,生长线有节律性的间隔即为每天的牙本质沉积厚度,约为4-8μm。(如发育期间受到障碍,则形成加重的生长线,特称为欧文线(Owen line)。对于乳牙与第一恒磨牙,其牙本质也因部分形成于出生前,部分形成于出生后,两者之间有一条明显的生长线,即新生线。)

primary dentine原发性牙本质:是指牙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牙本质,它构成了牙本质的主体。

secondary dentin继发性牙本质是指牙发育完成(牙根发育完成、建立咬合关系)后形成的牙本质,是牙本质最明显的增龄性改变,与原发性牙本质的小管相延续,但走行方向不同。

reparative dentin修复性牙本质:也称为第三期牙本质或反应性牙本质,当釉质因磨损、酸蚀、龋等破坏时,深部牙本质暴露,成牙本质细胞受到程度不等的刺激,并部分发生变性。牙髓深层的未分化细胞分化为成牙本质样细胞,并与尚有功能的成牙本质细胞一起共同分泌牙本质基质,继而矿化,此为修复性牙本质。新形成的牙本质小管与原来的小管间无延续性

sclerotic dentine硬化牙本质:由于龋病及磨耗等的刺激使管周牙本质不断形成造成牙本质小管封闭,牙本质呈透明性改变。与透明牙本质(translucent dentin)的表现相同,但前者是由于病理刺激所引起的,后者是增龄性的生理变化。

Dead tracts 死区:牙因磨损、酸蚀或龋等较重的刺激,硬化牙本质封闭牙本质小管,使得小管的连续性中断,小管内营养障碍,使小管内的成牙本质细胞突起逐渐变性、分解、小管内充满空气所致。显微镜下观察时呈黑色,称为死区。

Acellular cementum无细胞牙骨质紧贴牙本质表面不含牙骨质细胞的、由细胞外基质(牙骨质层板)构成的牙骨质。多数分布于自牙颈部到近根尖1/3处。因其在发育上先形成,又称为原发性牙骨质。

cellular cementum 细胞牙骨质又称继发性牙骨质,由牙骨质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组成的牙骨质。位于无细胞牙骨质的表面,或者与无细胞牙骨质交替排列,根尖部1/3可全为细胞牙骨质。可能是由于牙骨质形成速度过快,成牙骨质细胞被埋在组织中形成牙骨质细胞(cementocyte)所致。

Lacunae and canaliculi 陷窝和小管细胞牙骨质中牙骨质细胞占据的空间称为陷窝,牙骨质细胞的突起延伸的管道称小管。

Intrinsic fiber内源性纤维牙骨质中由成牙骨质细胞产生,与根面平行,较细的纤维。

Extrinsic fiber外源性纤维/ perforating fiber or Sharpey fiber穿通纤维牙周膜的主纤维束,一端埋入牙骨质,一端埋入牙槽骨,埋入牙骨质和牙槽骨的部分称穿通纤维。

AEFC 无细胞外源性纤维牙骨质位于根部近牙颈部1/2-1/3

CIFC 有细胞内源性纤维牙骨质位于根尖1/3和多根牙的根分歧处

CMSC 有细胞混合性分层牙本质在根尖区1/3和多根牙的根分歧处,无细胞外源性纤维牙骨质和有细胞内源性纤维牙骨质常呈交替的层状,称为有细胞混合性牙骨质。

AAC 无细胞无纤维牙骨质见于成熟釉质的表面(釉牙骨质界)

66、釉面横纹:是指釉质表面呈平行排列并与牙长轴垂直的浅凹线纹,间隔为30-100μm 宽,在牙颈部尤为明显,呈叠瓦状。这是牙呈节律性发育的现象,也是釉质生长线到达牙表面的部位。

Marginal gingiva /free gingiva 边缘龈/游离龈:是指牙龈袖口样围绕牙颈部的游离可动部分。呈连续的半月形弯曲,与附着龈之间有游离龈沟为界,其色泽较附着龈稍红。

Gingiva sulcus 龈沟:是指游离龈与牙面之间有一环状狭小的空隙,称为龈沟。其正常深度约0.5~3 mm,平均深度1.8 mm。

(介个书上木有)游离龈沟:在游离龈的根方,紧密附着在牙槽嵴表面,它与游离龈相连处常有一浅的凹沟称为游离龈沟。

Mucogingival junction 膜龈联合附着龈(attached gingiva)在根方与深红色的牙槽粘膜相延续,其交界明显,称为膜龈联合。

stippling 点彩:健康的附着龈色粉红,质坚韧,表面呈桔皮状,表面有许多小的点状凹陷称点彩。牙龈炎症时点彩往往消失。

Gingival papilla 龈乳头:牙龈呈锥体状突起充填于邻近两牙接触点的下方的牙间隙部分称牙间乳头,也称龈乳头。

gingival col龈谷:在牙邻面接触点下连接颊、舌侧龈乳头部分的牙龈位置较龈乳头,向根方凹陷呈低谷样,称龈谷。龈谷是牙周组织的薄弱区,易形成菌斑与牙石,导致牙龈炎症。

75、牙周袋:龈沟深超过3 mm时,通常被认为是病理性的,称为牙周袋。是由于结合上皮向根方移动,牙周组织与根面附着关系剥离,在两者间形成盲袋。

Gingival papilla 龈乳头:牙龈呈锥体状突起充填于邻近两牙接触点的下方的牙间隙部分称牙间乳头,也称龈乳头。

oral gingival epithelium 口腔龈上皮、牙龈上皮(附着龈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表面有角化或不全角化。上皮钉突多而细长,有时呈网状,较深地插入固有层中,使上皮与深层组织牢固地连接)。上皮内偶见黑色素细胞,或含有黑色素颗粒,所以牙龈有时出现黑色斑块。

Sulcular epithelium龈沟上皮、沟上皮:牙龈上皮在游离龈的边缘,转向内侧覆盖龈沟壁,形成龈沟上皮。该上皮是复层鳞状上皮,无角化,有上皮钉突(无菌时则无钉突),与结合上皮有明显分界。沟上皮也是牙龈中的薄弱组织。

junctional epithelium结合上皮:是牙龈上皮附着在牙表面的部分,呈领口样包绕牙颈部。附着在釉质或牙骨质的表面。结合上皮是无角化的鳞状上皮。上皮细胞呈扁平状,其长轴与牙面长轴平行,无上皮钉突。但如受到刺激,可见上皮钉突增生,伸入结缔组织中。结合上皮最初来源于缩余釉上皮。

Dentogingival junction 龈牙结合结合上皮与牙的结合,是机体唯一的暴露于外界的软硬组织的结合。

Dentogingival fibers龈牙纤维起自牙槽嵴上方根面牙骨质,呈放射状插入牙龈固有层,是牙龈中数量最多的纤维,起牵引、与牙紧密结合的作用。

Alveologingival fibers牙槽龈纤维从牙槽嵴顶及牙槽间隔的顶端放射状进入牙龈固有层的牙龈纤维。

Circular fibers环行纤维走行于游离龈和龈乳头中,环绕每个牙纤维较细,有助于游离龈附着于牙上

Dentoperiosteal fibers 牙骨膜纤维起自牙骨质,越过牙槽嵴插入牙槽嵴外侧的骨膜中,该纤维只存在于唇(颊)舌侧

Transseptal fibers越隔纤维起自牙间隔以上的牙骨质,越过牙间隔,进入邻牙的牙骨质,保持相邻牙的接触,与近中移位有关。(不存在于牙的唇(颊)舌侧)

periodontal ligament 牙周韧带、牙周膜是位于牙根与牙槽骨之间的牙周间隙中的致密纤维结缔组织,胚胎学上来源于牙囊。在牙槽嵴表面与牙龈向延续,在根尖孔与牙髓相连。(牙周韧带、牙龈、牙骨质三者同城牙周组织 periodontal tissues)

Principle fibers 主纤维束牙周韧带中的胶原纤维多数形成直径约为5μm的束,称为主纤维束。

perforating fiber or Sharpey fiber 穿通纤维/沙比纤维:主纤维分布在整个牙周间隙内,其一端埋入牙骨质,另一端埋入牙槽骨。埋在牙骨质和牙槽骨中的纤维称穿通纤维或沙比纤维。

alveolar crest group牙槽嵴组自牙槽嵴顶放射状向牙冠走行,邻面无此纤维。其功能为将牙向牙槽窝牵引,对抗侧方力,保持牙直立。

horizontal group水平组位于牙槽嵴组的根方,呈水平走向,功能:维持牙直立,对抗侧方力

oblique group斜行组位于除牙颈部和根尖部外的全部牙周间隙向根方倾斜450 。功能:悬韧带的作用;将咀嚼压力转化为牵引力。

apical group根尖组起自根尖牙骨质到牙槽骨,起固定牙根尖、保护血管和神经的作用。

interradicular group根间组只存在于多根牙,起自根分叉处的牙根间骨隔顶止于根分叉处牙骨质,防止牙根向冠方移动。

Oxytalan纤维:是一种耐酸纤维、不成熟的弹性纤维。电镜下,微细的纤维束广泛地分布在牙周膜中。在根尖区该纤维束与牙骨质表面大致垂直,形成三维分枝网,包绕牙根。纤维止于根尖区的动静脉和淋巴管壁,与神经也有关系。Oxytalan纤维在颈部牙周膜中分布浓密,并与牙龈束胶原纤维平行排列,推测该纤维在咀嚼压力下可保持血流通畅。另外,在担负较大合力的牙中,纤维粗大、数量多,可能还具有支持功能。

Cementicle牙骨质小体:在牙周膜中有时可见到圆形的钙化小体,称为牙骨质小体。单个或多个同时存在,游离于牙周膜中或附着在牙骨质表面。牙骨质小体可能是变性的上皮细胞发生钙化而形成的。

Malassez上皮剩余:在牙周膜中,邻近牙根表面的纤维间隙中可见到小的上皮条索或上皮团,与牙根表面平行排列,称Malassez上皮剩余。Malassez上皮剩余是牙发育期间上皮根鞘破裂后的残余。这些上皮剩余可增生,参与形成根尖囊肿及根侧囊肿,也可以形成牙源性肿瘤。

Alveolar bone proper固有牙槽骨:衬于牙槽窝内壁,包绕牙根与牙周膜相邻,在牙槽嵴处与外骨板相连。它是一层多孔的骨板又称筛状板cribriform plate 。牙周韧带中的主纤维束埋在固有牙槽骨中,因而也称束骨 bundle bone。

Alveolar crest 牙槽嵴牙槽骨咬合方向的游离端,约在釉牙骨质界下方1-1.5㎜的水平。

Osteoid 类骨质任何正在形成的骨表面都有一层新沉积的、尚未矿化的骨基质,称为类骨质。

Howship 陷窝在骨吸收区,骨表面有蚕食状或坑状凹陷,称为howship陷窝或骨吸收陷窝,陷窝处可见破骨细胞。

oral mucosa or oral mucous membrane口腔粘膜:覆盖于口腔表面,前借唇红与唇部皮肤相连;后与咽部粘膜相延续。唾液腺通过开口于口腔粘膜表面的导管将唾液排入口腔,使口腔粘膜经常保持湿润。

Stratum germinativum 生发层基底细胞与邻近的棘层细胞具有增殖能力,因此称为生发层。

melanocyte黑色素细胞来源于神经嵴细胞(胚胎第十一周),位于上皮基底层不含张力细丝的非角质形成细胞,有突起细胞,H-E染色光镜下为透明细胞,胞质内含有黑色素小体。功能是形成黑色素,可通过细胞突起传给角质细胞

Langerhans cell朗格罕细胞:是一种有树枝状突起的细胞。S-1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主要位于棘层,也见于基底层,来自于造血组织。常规染色胞浆透明,核深染。对多巴染色呈阴性反应。电镜下见此细胞无张力细丝,无桥粒,胞浆内有特殊的棒状或球拍样颗粒,称郎格罕斯颗粒或Birbeck 颗粒),有单位膜包绕。此细胞表面特征与巨噬细胞很类似,作为一种抗原呈递细胞,可以激活T淋巴细胞,与粘膜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

Merkel cell 梅克尔细胞:此细胞位于基底层,常成群分布,可能来自于神经嵴或上皮细胞。H-E染色切片中,染色较角质形成细胞浅,电镜下一般无树枝状突起,细胞内有少量张力细丝,偶见借桥粒与邻近角质形成细胞形成细胞连接。胞浆内可见发达的高尔基体和小而圆的电子致密性膜被小泡,内含神经递质。是一种压力或触觉感受细胞。

Basement membrane基底膜:光镜下可见上皮和固有层之间有一膜状结构,称基底膜,厚约1~4μm,PAS染色阳性。

基板:透明板和密板来自于上皮细胞,统称基板,其主要成分是Ⅳ型胶原和层粘连蛋白。

Epithelial rete peg 上皮钉突与固有层乳头交错的上皮嵴。

Fordyce spot 福代斯斑在口角的后方的咬合线区的颊粘膜上,有时可以出现成簇的的粟粒状淡黄色的小颗粒,为异位的皮脂腺,称为福代斯斑。

Vallate papilla轮廓乳头:在舌乳头中体积最大,数目最少,约8~12个,沿界沟前方排成一列。该乳头呈矮柱状,高约1~1.5mm,直径约1~3mm,每个乳头的四周均有深沟(轮廓沟)环绕,轮廓沟外的舌粘膜稍隆起,形成乳头的轮廓结构。此乳头表面上皮有角化,但乳头的侧壁即轮廓沟壁上皮无角化,其上皮内有许多染色浅的卵圆形小体,称味蕾。

Fungiform papilla菌状乳头:数目较少,分散于丝状乳头之间,位于舌尖和舌侧缘,色泽较红,呈圆形头大颈细的突起状,高约0.7~1.5mm,直径约0.4~1.0mm,上皮较薄,表层无角化,固有层血管丰富,因而呈红色。有的菌状乳头的上皮内可见少数味蕾,有味觉感受作用(甜咸)。

Filiform papilla丝状乳头:数目最多,遍布于舌背,舌尖部最多。丝状乳头体积较小,高约1~3mm,尖端多向后方倾斜,末端具有毛刷样突起。乳头表面有透明角化上皮细胞。

Foliate papilla叶状乳头:位于舌侧缘后部,在人类此乳头为退化器官,呈5~8条平行排列的皱壁正常时此乳头不明显,炎症时往往肿大,且伴疼痛。

Ebner gland 埃伯纳腺、味腺在轮廓乳头的轮廓沟底附近的舌肌纤维束间有较多的纯浆液腺,称为埃伯纳腺、味腺。味腺导管开口于轮廓沟底,其分泌物的冲洗可清楚食物残屑、溶解食物,有助于味觉感受器充分发挥味觉感受功能。

Salivary glands 涎腺导管开口于口腔黏膜的管泡状、局泌性、复合性外分泌腺。

Demilune 半月板混合性腺泡中浆液性细胞形成的新月样的覆盖在粘液性腺泡盲端的结构称为半月板。

Myoepithelial cells 肌上皮细胞:位于腺泡细胞、闰管细胞与基底膜之间的带突起的树枝状细胞。光镜下,细胞体积小,形扁平,发出4-8分枝状突起,该突起呈放射状包绕着腺泡表面,形似篮子,故又称篮细胞。胞核大而扁,几乎占据整个细胞。

-------此上by陈秋雯(正常组织部分)

odontogenic tumor 牙源性肿瘤:由牙源性上皮、牙源性间充质、或共同发展而来的一组肿瘤。

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

较常见的牙源性上皮性肿瘤,约占牙源性肿瘤的60%以上。肿瘤内主要含成釉器样结构,但无釉质或其它牙体硬组织形成。大多数发生于颌骨内,颌骨的膨大和面部变形。虽然属良性肿瘤,但其生长具有局部侵袭性(locally aggressive),术后复发率较高,也有恶变、甚至远处转移的零星报道。

临床特点:30~49岁,性别无关,下颌磨牙及升支部常见。

病理分型:滤泡型、丛状型、棘皮瘤型、基底细胞型以及颗粒细胞型等组织学亚型之分,但这些分型与肿瘤的临床行为之间并无明确的相关关系

WHO分型:

实性或多囊型(solid / multicystic)外周型或骨外型(peripheral / extraoseous)促结缔组织增生型(desmoplastic)单囊型(unicystic)

病理特点:肉眼见肿瘤大小不一,剖面常见囊性和实性部分。囊性区内含黄色或黄褐色液体,实性部分呈白色或灰白色

滤泡型(follicular):孤立性上皮岛由间质分隔,癌巢周边为规则排列的立方或柱状细胞,中间为疏松排列的星形细胞。

丛状型(plexiform):肿瘤上皮排列成网状联结的上皮条索,条索被一层柱状细胞所环绕,其中含较少的星网状层样细胞

棘皮瘤型(acanthomatous):肿瘤细胞岛内有广泛的鳞状化生,有时伴有角质形成并可见角化珠。

颗粒细胞型(granular cell type):肿瘤细胞胞浆出现颗粒变,颗粒细胞部分或全部的代替了星网状细胞,甚至代替了周边部的柱状细胞或立方细胞。颗粒细胞大,胞浆内含丰富的嗜伊红颗粒

基底细胞型(basal cell type):肿瘤上皮密集成团或树枝状排列,星网状层分化不明显,类似皮肤基底细胞癌。

外周型或骨外型(peripheral)较少见,患者年龄在40~60岁之间,局限于牙龈或牙槽粘膜内,一般不侵袭骨组织,完全切除一般不复发。

促结缔组织增生型(desmoplastic):

临床:上下颌发病相同,前部多发,下颌磨牙6%,特殊X线表现(透射/阻射混合影)

病理:肿瘤内结缔组织增生显著,胶原丰富,肿瘤性上皮岛或条索位于纤维束之间。

单囊型(unicystic):颌骨囊肿伴有典型的成釉细胞瘤上皮衬里

临床:侵袭性弱,复发率低,年轻男性多发,下颌磨牙及升支高发。膨胀性的X线投射影。病理:单囊,上皮衬里呈现成釉细胞瘤典型特征,可能伴有囊腔内结节和囊壁肿瘤岛浸润。分为三型:I型单纯单囊II 单囊伴有囊腔内结节III单囊伴有纤维囊壁浸润性肿瘤岛,伴有或不伴有囊腔内结节。

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

临床:最常见涎腺肿瘤,多形性结构,肿瘤易复发,病程长或多次复发者易恶变。好发:腮腺及腭部,30-60岁,女性稍多见。

病理变化:

镜下观:

肿瘤上皮:细胞构成:肌上皮细胞+导管细胞

细胞排列——组织结构:多形性

肿瘤间质:少量结缔组织,可玻变、钙化、骨化

肌上皮团片:细胞呈梭形、上皮样、浆细胞样或胞浆透明,团片间有散在细胞连接

导管样结构:由2-3层上皮构成,内层立方或柱状,胞浆粉染、核圆;外1-2层细胞边界不清,多角形或不规则形或胞浆透明。腔内含均质粉染的上皮性粘液

鳞状上皮样结构:肿瘤性肌上皮、鳞状化生现象

粘液样结构

软骨样结构:均匀淡染的基质中有陷窝样结构,内有深染的肌上皮细胞,胞浆呈空泡状。

生物学特点:

●良性肿瘤

●包膜不定:有时不完整,有时见瘤细胞浸润,有时局部无包膜

●瘤细胞易种植生长,切除不彻底易复发

●病程长或多次复发者易恶变

临床恶变可疑指征:生长突然加快,出现神经受侵症状,肿瘤与周围组织粘连,破溃等

组织学恶变可疑指征:结缔组织明显玻璃样变性、纤维化、钙化,间质骨化,局灶性出血、坏死出现,细胞丰富,肿瘤明显的结节化及浸润性生长等

提示:病程超过5-10年,直径大于4cm易形成局灶恶变或包膜外浸润

恶性多形性腺瘤

WHO classfication (2005)

?多形性腺瘤癌变:良性区域中有恶性变;

?癌肉瘤:上皮及间叶组织均见恶性组织;

?转移性多形性腺瘤:原发瘤与转移瘤均为良性

鉴别诊断:

肌上皮瘤(myoepithelioma)

同: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及来源均似多形性腺瘤

异:导管样结构的存在?Batsakis认为:不含腺管样结构;Dardick认为:腺管样结构少于5-10%

软骨样结构:争论

预后:透明细胞为主者——低度恶性,也有认为具有潜在恶性。

腺淋巴瘤(Warthin‘s tumor,adenolymphoma, papillary cystadenoma lymphomatosa )

仅次于多形性腺瘤的常见唾液腺良性肿瘤,腮腺浅叶下极,可见多发,50-70岁男性多见;生长缓慢,无症状,常有消长史;与吸烟、辐射和自身免疫有关;摘除后不复发

肉眼观察:圆形或卵圆形肿物/包膜完整/切面红褐色,多为实性,质均匀细致/ 部分区域见小囊腔,囊内壁可见小乳头,内含粘液或干酪样物

镜下观察:肿瘤由腺上皮和富于淋巴细胞的间质组成。

上皮成分常形成不规则的腺管或囊腔并呈乳头状突入囊腔内;

上皮细胞排列成假双层,由高柱状细胞和立方状基底细胞组成,胞浆呈细颗粒状,嗜伊红,电镜见胞浆内含有大量异常线粒体;

间质内含不等量的淋巴样组织,可见淋巴滤泡和生发中心;

肿瘤内偶见杯状细胞、皮脂腺细胞和纤毛柱状上皮细胞。

生物学行为:

良性肿瘤;术后复发少;偶见恶变。

组织发生:

上皮性肿瘤—腺内或周围淋巴结内易位的唾液腺导管

肿瘤性增生—伴淋巴组织重度继发反应的纹管增生

粘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iod carcinoma)

临床表现:

在唾液腺恶性肿瘤中属多见者(30%)

30-50岁多见,儿童唾液腺恶性肿瘤多为此型(女性多见)

临床表现因分化程度不同:高、中、低分化

肉眼观察:肿瘤可有不完整包膜或无包膜, 圆形或不规则形。切面灰白或粉红色,其中可见大小不等的囊腔,内含粘液

镜下观察:肿瘤由表皮样细胞、粘液细胞和中间细胞构成。根据三种细胞的比例、排列方式和分化程度,可将其分为高、中、低分化三种。

高分化:黏液样细胞≥50%,囊腔多,分化好

中分化:黏液样细胞10-50%,囊腔少,分化差,增殖明显

低分化:黏液样细胞≤10%,实性结构为主,增殖活跃

生物学行为:高分化者五年生存率90%,低分化者易复发、转移,预后差

组织来源:排泄管储备细胞;口腔黏膜;囊肿上皮

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又名筛状癌(cribriform carcinoma)、圆柱瘤(cylindroma);是形态学善良,却具有强侵袭性的肿瘤;在唾液腺恶性肿瘤中常见,占唾液腺上皮性肿瘤的11%,占恶性肿瘤的27%;多见

于40-60岁,腮腺、腭腺多见,尤其舌下腺的肿瘤首先应该考虑腺样囊性癌;临床生长缓慢,但易出现早期疼痛、功能障碍;肿物界限不清,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腭部者可见溃疡、腭骨穿孔

镜下观察:

细胞:导管上皮细胞+肌上皮细胞,肌上皮细胞占大多数。瘤细胞大小一致,增殖及异型性不明显。

结构:筛状型、管状或小梁型、实性型

间质:纤维结缔组织,常玻璃样变

常见侵犯神经及其它周围组织

筛状型:细胞团块内有筛孔状囊腔,孔内有粘液样物质,有的囊腔内为粉染的玻璃样变性的间充质,周围为基底膜样结构。细胞团块的周围是肌上皮细胞,似基底细胞。

管状型:或伴有小导管、小条索、小团块。管腔外围是肌上皮细胞,腔内有粉染粘液。条索周围常为大量玻璃样变性的间充质。

实性型:上皮团块,核分裂像多,间质多少不一,常明显玻璃样变性

生物学特点:

与细胞形态不一致(“Is a wolf in sheep clothing”);

组织浸润范围往往远远超出肉眼可见范围;

沿神经、血管、纤维、骨等迁徙;

复发、血行转移率较高;

实性型预后差。

组织发生:闰管或闰管储备细胞

--------此上by黄秀玲(肿瘤部分)粘膜病:

Ps:老师说1-4是重点,棘层内疱(寻常性天疱疮)、基层下疱(类天疱疮)也常考,糜烂和溃疡也是常考的,大病理可能考过了。别的就次之了。

1.过度角化(hyperkeratosis):有角化部位的上皮角化层增厚,无角化部位上皮出现角化。过度正角化(hyperorthokeratosis)和过度不全角化(hyperparakeratosis)

指粘膜或皮肤的角化层过度增厚,临床上为乳白色或灰白色。组织学上分为过度正角化和过度不全角化两种。过度正角化为增厚的角化层内细胞核消失;而过度不全角化为增厚的角化层内有细胞核残存

2. 角化不良(dyskeratosis):棘层或基底层出现单个或成团的细胞角化。出现在高度增生的上皮钉突中;或异常增生上皮中及鳞状细胞癌中

也称错角化,是指在上皮棘层或基底层内出现个别或一群细胞的角化。角化不良有两种情况:(1)良性错角化多见于高度增生的上皮钉突内

(2)恶性错角化细胞异形性明显,多见于原位癌及鳞状细胞癌

3. 棘层增生(acanthosis):即棘层增厚,常伴钉突延长。原因为细胞数目增多或体积增大

4. 上皮异常增生(epithelial dysplasia):上皮分化紊乱导致的形态学改变,与非典型性(atypia)不同。

表现:基底细胞极性消失、基底细胞增生、上皮此次紊乱、滴状钉突、分裂增加(异常分裂)、上皮浅层细胞分裂、异型性、核浆比例增加、核浓染、核仁增大、粘附力下降、错角化。分轻、中、重度,重者为上皮全层受累,即原位癌。

棘层内疱(寻常性天疱疮)、基层下疱(类天疱疮)

棘层松解(acantholysis):棘层细胞间粘合物质发生变性、断裂破坏,细胞间桥溶解而使棘细胞间联系力松弛、断裂,严重时失去联系,解离,则在棘层形成裂隙或疱。此

种病变见于天疱疮等。

11.糜烂(erosion):上皮浅层破坏,未侵犯上皮全层(未累及基层)为糜烂。

12.溃疡(ulcer): 粘膜或皮肤表层(包括固有层)坏死而脱落形成凹陷为溃疡。eg 复发性口腔溃疡

口腔白斑(oral leukoplakia)老师说这个定义很重要。

定义:口腔粘膜表面显著的白色斑块,不能被擦掉,不能诊断为任何其它疾病

临床表现:部位、均质性(平坦、褶皱、皱纹、浮石样)、非均质性(疣状、结节、溃疡、红白斑)

病理表现:

1)上皮过度正角化或不全角化

2)棘层增殖

3)基底细胞排列整齐,基底膜完整

4)固有层见不同程度的炎症浸润,为单纯性增生

5)部分白斑伴有上皮异常增生

狼疮带:lupus band,慢性盘状红斑狼疮直接免疫荧光技术可检测病损部位上皮基底膜区域有免疫球蛋白,补体沉积,形成一条翠绿色的荧光带,称之为~

Nikolsky征:天疱疮(周缘扩展)患者表面看似乎为正常的皮肤或粘膜,如加压刺激或摩擦后形成疱或脱皮,称之为~(考的可能性不大。。)

牙周组织病:

附着丧失(重要attachment loss,AL)是牙周支持组织破坏的结果。是区别牙龈炎和牙周炎的一个重要标志。其程度可通过结合上皮冠方至釉牙骨质界的距离来描述,当有牙周炎且治疗不得当时,结缔组织附着降低,探针探诊深度超过3mm,导致结合上皮根方增殖,结合上皮与牙体附着水平下降。

借以区别龈袋(无附着丧失)和牙周袋(有附着丧失)

龈袋(gingival pocket):又称假性牙周袋,无牙槽骨吸收,牙龈组织炎症性增生、肿大,龈缘向冠方增生,覆盖牙冠。

骨上袋(supragingival pocket):牙槽嵴水平吸收,其高度明显降低,牙周袋底在牙槽嵴顶的上方。

骨内袋(intrabony pocket):牙槽骨垂直吸收,牙槽骨的高度变化较小,固有牙槽骨吸收,牙周膜间隙增宽,牙周袋底位于牙槽嵴顶下方。

创伤性(牙合)(次之)traumatic occlusion咬合创伤加重牙周炎的发生和发展,这种致伤性的咬合关系引起了牙周的病理性改变,此种咬合关系称之~同时牙周炎引起的咬合创伤,称之为继发性咬合创伤(secondary occlusal trauma)

牙髓病:

牙髓息肉pulp polyp(重要)慢性增生性牙髓炎时表现为牙髓腔与外界相通,暴露的压碎表面呈息肉状经穿髓孔突出的慢性牙髓炎,其增生物称之为~分为溃疡息肉和上皮息肉。

髓石(次之)denticle牙髓钙化中,牙髓由于营养不良性变性,钙盐不断在上面沉积形成弥漫性和颗粒状的钙盐沉积。颗粒状的称之为~多以,大块形式游离或附着于冠部的髓腔内。牙髓纤维性变(次之)pulp fibrosis牙髓的细胞成分和血管等明显减少,纤维成分明显增多,且常呈均匀愤然的玻璃样变性。老年人多见,牙髓变性的一种。

根尖周病:

急性牙槽脓肿:acute alveolar abscess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继续发展,病变向周围牙槽骨扩散,形成的牙槽突局限性牙髓炎。

透明小体Rushton body:根尖囊肿镜下有时陈立上皮和纤维囊壁内的弓形线状或环状的均质

状小体,呈嗜伊红染色。仅见于牙源性囊肿中。

颌骨疾病:

Albright sym.(填空)多骨性骨纤维异常增殖症+色素沉着+女性性早熟

Birbeck颗粒:见前

TMJ disease:无

涎腺疾病:无

囊肿部分:

牙源性角化囊肿(主要还是考病理吧??)(odontogenic keratocyst)又称始基囊肿(Primordial cyst)具有特征性病理改变、生长方式独特、较高的复发率而且可见于痔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

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 (NBCCS):Nevoid Basal Cell Carcinoma Syndrome Gorlin Syndrome

多发性牙源性角化囊肿;

多发性皮肤痣样基底细胞癌;

骨骼异常,如肋骨、脊椎骨异常;

特征性面部表现(额、颞顶部隆起,眶距过宽和轻度下颌前凸);

钙、磷代谢异常

含牙囊肿(dentigerous syst)又称滤泡囊肿(follicular cyst)是指囊壁包含一个未萌牙齿的牙冠并且附着于该牙牙颈部的囊肿。

鳃裂囊肿(branchial cleft cyst )又称颈部淋巴上皮囊肿。常位于颈上部下颌角附近,胸锁乳突肌上1/3前缘。一般认为来自鳃裂或咽囊的上皮剩余,也有认为与胚胎时期陷入颈淋巴结内的涎腺上皮囊性变有关。甲状舌管囊肿(thyroglossal tract cyst)

甲状舌管残余上皮发生的囊肿。可发生在舌盲孔与甲状腺之间即导管经过的任何部位,以甲状舌骨区发生者最多见。青少年多见,男女之比为2∶1,常位于颈部中线或近中线处,直径2-3cm,表面光滑,界清,触之有波动感,能随吞咽上下移动。

粘液囊肿(mucocele)可分为粘液外渗性囊肿和粘液潴留性囊肿。外渗性粘液囊肿:通常是机械性外伤致涎腺导管破裂,粘液外溢进入组织中。无上皮衬里,粘液池被炎性肉芽组织和结缔组织包绕,临近涎腺组织呈非特异性慢性炎症。

潴留性粘液囊肿:涎腺导管受阻,涎液潴留致导管扩张形成囊性病损。衬里上皮为假复层或双层柱状或立方状上皮。

鼻腭管(切牙管)囊肿(nasopalatine duct cyst)来源于鼻腭管上皮剩余,可为切牙管囊肿和龈乳头囊肿,前者发生于骨内,后者位于切牙乳头的软组织内。约占非牙源性囊肿的73%,是最常见的非牙源性囊肿。

-------bytl(其余部分)

姑且达成一致,认为颌面部发育应该没有名解。。

口腔组织病理学 选择题

口腔组织病理学选择题 [A型题] 1、“绞釉”就是指 A 在牙颈部釉柱排列成水平状 B 釉柱向窝沟底集中 C 釉柱自釉牙本质界生牙表面排列不成直线 D 釉柱近表面1/3较直,内2/3弯曲 E 釉柱在切缘及牙尖处绞绕弯曲 2、血肉质新生线可见于 A 恒尖牙 B 恒切牙 C 前磨牙 D 第一恒磨牙 E 第二恒磨牙 3、釉质与牙本质相交得釉牙本质界就是 A 一条直线分隔釉质与牙本质 B 一条曲线,形状不规则 C 一条弧线,凹面向牙本质 D 若干短弧线凹面向牙本质 E 若干短弧线凹面向釉质 4、“釉梭”就是 A 造牙本质细胞埋入釉质中 B 钙化不良得釉柱 C 釉醉得畸变 D 膨大得釉丛 E 造牙本质细胞突起得膨大部分 5、釉质中有机质集聚处不包括 A 釉质生长线 B 釉板 C 釉丛 D 釉梭 E 无釉柱釉质 6、釉质呈淡黄色得原因就是 A 釉质钙化不良 B 釉质缺损,露出牙本质得颜色 C 釉质本身得颜色 D 釉质钙化程度高,不能透过牙本质颜色 E 釉质钙化程度高,透过得牙本质颜色 7、釉质中无机盐成分约占 A 、99% B 、69% C、 96% D、 50% E、 80% 8、在近髓端与近表面牙本质小管得数目比约为 A 、1∶1 B、1∶4 C、 4∶1 D 、1∶8 E、 8∶1 9、在牙本质中钙化程度最高者为 A 小管周牙本质 B 小管间牙本质 C 前期牙本质 D 小球间牙本质 E 生长线 10、牙本质反应性变化不包括下列哪种 A 继发性牙本质 B 修复性牙本质 C 牙本质死区 D 透明牙本质 E 罩牙本质 11、牙本质中无机盐得含量约为重量得 A 70% B 50% C 90% D 96% E 69% 12、牙髓内得神经能区别得感觉就是 A 冷觉 B 热觉 C 压力觉 D 痛觉 E 化学刺激 13、牙本质得增龄变化为 A 透明牙本质形成 B 修复性牙本质形成 C 不断形成继发性牙本质 D 牙本质死区出现 E 球间牙本质增多 14、釉质与牙骨质在牙颈部最常见得连接方式就是 A 牙釉质少许覆盖牙骨质 B 牙骨质少许覆盖牙釉质 C 端端相连 D 不相连,牙本质暴露 E 上述四者几率相同 15、牙骨质与骨组织得不同之处在于

口腔组织病理学数字化教学切片实习指导

口腔组织病理学数字化教学切片 实习指导

口腔组织病理学数字化教学切片 实习指导 口腔组织病理学是口腔医学的重要桥梁课,是正确认识口腔疾病,进而正确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础;也是正确认识口腔各组织器官的结构特点,进而进行口腔检查和治疗操作的基础。这门课程的理论性较强,有大量的正常及病理状态下口腔组织微观形态的描述。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课的主要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对正常和病理状态下的组织或器官进行大体形态、光学显微镜、模型、图谱等的观察,增强学习者的感官印象,达到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进行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课的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关系:①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实验课上观察的切片是某种组织或器官的一部分,有时并不能代表此组织或器官的全貌,如一张取自多形性腺瘤局部的切片,镜下可见肿瘤有被膜,但这并不意味着整个肿瘤被膜完整;②形态和功能的关系,组织的形态和功能有密切关系,在观察过程中通过形态联系其功能可以增强学习兴趣和效果,更有利于对口腔组织结构及疾病的本质的掌握;③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实验过程中应进一步验证理论课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注意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如釉柱排列方向与牙体备洞的关系。 本套数字切片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口腔组织病理学》(第七版)实验教程的内容,涵盖了目前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所需的基本病理切片,安装浏览软件后,学生可以在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上模拟显微镜下观察,放大或缩小组织,并可以进行标注。实验课的目的和要求是根据实验课的具体情况安排的,本课程对各知识点的学习要求(掌握、熟悉及了解)应按各院校的具体教学大纲执行。

目录 实验一口腔颌面部发育和牙的发育 实验二釉质 实验三牙本质、牙骨质、牙髓 实验四牙周组织 实验五口腔黏膜、唾液腺 实验六龋病 实验七牙髓病、根尖周病 实验八牙周病 实验九口腔黏膜病 实验十口腔颌面部囊肿、唾液腺及颌骨疾病实验十一口腔颌面部肿瘤

口腔组织病理学复习

第一章名词解释 1.外间充质 2.鳃弓 3.咽囊 4.口凹 5.口咽膜 6.融合 7.联合 8.原腭 9.奇结节 10.Meckel 软骨 问答(思考)题 1.颌面部常见发育畸形有哪些,其形成背景如何? 2.腭部常见发育畸形有哪些,其形成背景如何? 3.舌部常见发育畸形有哪些,其形成背景如何? 参考答案 第二章 名词解释 1.原发性上皮带

2.牙板 3.上皮隔 4.上皮根鞘 5.颈环 6.釉结 7.缩余釉上皮 8.引导管 问答(思考)题 1.以乳中切牙为例,试述牙齿发育的全过程。 2.牙胚包括哪几部分,各形成哪种牙体组织? 3.何谓成釉器中间层?有哪些功能? 4.牙胚发育异常可导致哪些牙齿形态和数目的异常? 5.牙硬组织基质形成及矿化有哪些特点? 参考答案 第三章 名词解释 1.球间牙本质 2.前期牙本质 3.修复性牙本质 4.继发性牙本质 5.管间牙本质

6.管周牙本质 7.罩牙本质 8.透明牙本质 9.(牙本质)透明层 10.托姆斯粒层 11.死区 问答(思考)题 1.釉柱的形态、走行方向及其意义。 2.釉质的超微结构特点。 3.釉质中有机物含量较多的区域有哪些,各有何形态特点? 4.釉质中蛋白的种类及意义。 5.牙髓神经分布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6.牙骨质的生物学特性及功能。 7.牙本质细胞间质中非胶原有机成分的种类和功能。 参考答案 第四章 名词解释 1.点彩 2.主纤维 3.上皮剩余 4.束骨

5.(牙槽骨)穿通纤维 问答(思考)题 1.牙龈、牙周膜各有哪几组主纤维束?名称及功能如何? 2.何谓结合上皮?结合上皮的形态特点及其与牙结合的方式如何?临床意义如何? 3.牙槽骨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临床意义。 4.牙周膜中的细胞种类及其功能。 5.龈谷的所在部位及其病理意义。 参考答案 第五章 问答(思考)题 1.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种类及部位分布、排列特点。 2.口腔黏膜的功能。 3.口腔黏膜与皮肤在组织学结构上有何区别? 4.试述咀嚼黏膜和被覆黏膜的不同点。 5.口腔黏膜上皮的结构蛋白与口腔黏膜病的关系。 6.口腔黏膜基底膜结构特点。 参考答案 第六章 问答(思考)题 1.比较三种大唾液腺组织学结构的差别; 2.比较浆液细胞与黏液细胞形态学和功能特性的差别;

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解释(1)

【名词解释】 1,鳃弓:胚胎第4周,原始咽部的间叶细胞迅速增生,形成左右对称的背腹走向的6对柱状隆起,与6对主动脉弓动脉相对应。 2,鳃沟:相邻鳃弓之间、在体表侧的浅沟。 3,咽囊:鳃弓的内侧、与鳃沟相对应的是原始咽部,表面衬覆的内胚层上皮向侧方增生呈囊样。 4,颈窦:第2腮弓生长速度快,朝向胚胎的尾端,并覆盖了2、3、4腮沟和3、4、5腮弓,与颈部组织融合。被覆盖的腮沟与外界隔离,形成一个暂时的由外胚层覆盖的腔称为颈窦。颈窦在以后的发育中消失。 5,面突融合:面部发育过程中,面部突起和突起之间在生长过程中发生表面的外胚层相互接触、破裂、退化、消失。 6,面突联合:面部突起之间的沟随着面突的生长而变浅、消失。7,侧鼻突:嗅窝两侧的2个突起称侧鼻突。 8,球状突:胚胎第5周,中鼻突生长迅速,其末端出现两个球形突起称球状突。 9,唇裂:球状突和上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多见于上唇。 10,面裂:上颌突、下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导致横面裂;上颌突、侧鼻突未联合导致斜面裂。 12,联合突:在第二、三、四腮弓的口咽侧,奇结节的后方,间充质增生形成一个突起称联合突,由第三腮弓形成。 13,奇结节:胚胎第4周时,在下颌突的原始口腔侧,内部的间充质

不断增生,形成3个膨隆的突起。其中两侧两个对称的隆起体积较大,称侧舌隆突。在侧舌隆突稍下方中线处为一个小突起,称奇结节。14,菱形舌:舌盲孔前方的菱形或椭圆形红色区。 15,釉结:在牙胚中央、内釉上皮局部的增厚,可能是细胞分化、牙形态发生的调节信号中心。 16,牙板:胚胎第7周,原发性上皮带向深层生长,分裂为两个向颊(唇)方向生长的上皮板称前庭板,位于舌(腭)侧的上皮板称为牙板。牙板将分化为牙胚。 17,牙胚:由成釉器、牙乳头、牙囊组成,牙板上皮、外胚间叶相互作用,最末端细胞增生发育为牙胚,最后发育为牙体、牙周组织。18,成釉器:经过蕾状期、帽状期、钟状期,将来形成牙釉质。钟状期分为四层——外釉上皮层、内釉上皮层、星网状层、中间层。19,牙乳头:成釉器下方的球形细胞凝聚区,将来形成牙本质、牙髓。20,牙囊:成釉器外周的间充质细胞呈环形排列,牙囊发育成牙骨质、牙周膜、固有牙槽骨。 21,牙蕾:牙板末端的上皮细胞迅速增生,形成圆形或卵形的上皮芽,如同花蕾,周围有间充质细胞增生。 22,上皮根鞘:牙根开始发生时,外釉上皮、内釉上皮在颈环增生,向根孔生长,星网状层、中间层不出现在增生上皮中。 23,上皮隔:上皮根鞘离开牙冠朝牙髓方向45°弯曲,形成盘状结构。 24,颈环:外釉上皮、内釉上皮相连处,在上皮根鞘发生中有很大作

口腔组织病理学试题(1)

八口腔组织病理学 [A型题] 1、“绞釉”是指 A 在牙颈部釉柱排列成水平状 B 釉柱向窝沟底集中 C 釉柱自釉牙本质界生牙表面排列不成直线 D 釉柱近表面1/3较直,内2/3弯曲 E 釉柱在切缘及牙尖处绞绕弯曲 2、血肉质新生线可见于 A 恒尖牙 B 恒切牙 C 前磨牙 D 第一恒磨牙 E 第二恒磨牙 3、釉质和牙本质相交的釉牙本质界是 A 一条直线分隔釉质和牙本质 B 一条曲线,形状不规则 C 一条弧线,凹面向牙本质 D 若干短弧线凹面向牙本质 E 若干短弧线凹面向釉质 4、“釉梭”是 A 造牙本质细胞埋入釉质中 B 钙化不良的釉柱 C 釉醉的畸变 D 膨大的釉丛 E 造牙本质细胞突起的膨大部分 5、釉质中有机质集聚处不包括 A 釉质生长线 B 釉板 C 釉丛 D 釉梭 E 无釉柱釉质 6、釉质呈淡黄色的原因是 A 釉质钙化不良 B 釉质缺损,露出牙本质的颜色 C 釉质本身的颜色 D 釉质钙化程度高,不能透过牙本质颜色 E 釉质钙化程度高,透过的牙本质颜色 7、釉质中无机盐成分约占 A 99% B 69% C 96% D 50% E 80% 8、在近髓端和近表面牙本质小管的数目比约为 A 1∶1 B 1∶4 C 4∶1 D 1∶8 E 8∶1 9、在牙本质中钙化程度最高者为 A 小管周牙本质 B 小管间牙本质 C 前期牙本质 D 小球间牙本质 E 生长线 10、牙本质反应性变化不包括下列哪种 A 继发性牙本质 B 修复性牙本质 C 牙本质死区 D 透明牙本质 E 罩牙本质 11、牙本质中无机盐的含量约为重量的 A 70% B 50% C 90% D 96% E 69%

口腔组织病理学复习资料

《口腔组织病理学》重点复习题 釉柱:是釉质的基本结构,釉柱是细长的柱状结构,起自釉质牙本质界,贯穿釉 质全层而达牙的表面。 釉板 :釉板是一薄层板状结构,垂直于牙面,有的停止在釉质内,有的达釉质牙本质界,有的甚至伸到牙本质内,在磨片中观察呈裂隙状结构,该处的基质钙化不全,并含有大量的釉质蛋白。 继发性牙本质:是指牙发育至根尖孔形成后,在一生中仍继续不断形成的牙本质。 修复性牙本质:也称为第三期牙本质或反应性牙本质。当釉质表面遭受破坏时, 使其牙本质暴露,成牙本质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刺激,并有部分变性,牙髓深层未分化细胞可移向该处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与尚有功能的成牙本质细胞一起分泌牙本质基质,继而矿化,形成修复性牙本质。 Malassez上皮剩余:在牙周膜中,邻近牙根表面的纤维间隙中可见到小的上皮条 索或上皮团,与牙根表面平行排列,也称Malassez上皮剩余。这是牙根发育期上皮根鞘残留下来的上皮细胞。(平时上皮剩余呈静止状态,在受到炎症刺激时,上皮增殖成为颌骨囊肿和牙源性肿瘤的来源)。 上皮钉突:上皮嵴在组织切片上,与表面垂直纵断,可看到有许多伸向结缔组织的突起,称为上皮钉突(上皮钉、上皮脚、上皮网脚)。 穿通纤维:(沙比纤维)—埋在牙骨质和牙槽骨中的纤维。 舌乳头:舌背粘膜表面有许多小突起,称舌乳头。 篮细胞:是带突起的树枝状细胞,位于腺泡细胞、闰管细胞与基板之间。由于肌 上皮细胞有许多突起包绕腺泡,所以也称篮细胞。 闰管:直径最小,是由4~6个立方状细胞围成的单层管。常位于拥挤的腺泡间。闰管细胞可视为干细胞,在需要时,可分化为腺泡细胞、肌上皮细胞及分泌管上皮细胞。 纹管:与闰管相连,管径较粗,也较长。由单层导管细胞构成。在近基底部的胞质中,可见与基底膜垂直排列的纵纹,因此也称纹管(分泌管)。

(完整word版)口腔组织病理学考博真题

口腔组织病理学 2012年 一、名词解释:reparative dentin hyperkeratosis epulis alveolar bone proper 二、填空: 1.神经脊组织分化的组织或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牙釉质中有机物含量较多的部位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牙髓从外到内分为哪四层: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4.寻常性天疱疮的病理表现有________和________ 5.慢性牙髓炎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6.口腔上皮的非角化细胞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7.牙龈增生的常见病因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8.口腔粘膜疾病中自身免疫性疾病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9.口腔颌面部具有嗜神经性的恶性肿瘤是________ 10.舍格伦综合征的病理表现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三、问答: 1.简述机体防御机制在牙周病中得作用和意义 2.简述根尖周肉芽肿的临床病理表现特点 3.牙源性角化囊性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并阐述可能的分子病理机制 4.常见的涎腺恶性肿瘤有哪些?举出其中一例,并简述其临床病理特点 2011年口组病考博题 transparent dentin cross striation? Myoepithelial cell 1.上皮源性的牙源性肿瘤有哪些?举出其中具有侵袭性生物学行为的一种类型,并描述其 临床病理特征。 2.慢性牙周炎中机体主动防御机制的双重性。 3.描述口腔原位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并说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运 用。 2010年口组病考博题 奇结节,牙髓牙本质复合体,横纹 什么叫溃疡,临床病理表现及鉴别诊断 根尖肉芽肿的临床病理,转归 结合上皮的结构特点及在慢性牙周炎中的变化,其病理机制

口腔组织病理学整理笔记

第一章:口腔颌面部发育 人体发育的三个阶段 1.增殖期:自受孕至受孕后2周,包括受精、植入和三胚层的形成。 2.胚胎期:受孕后3-8周,分化出不同类型的组织并构成器官和系统,口腔颌面部发育基本在此期完成。 3.胎儿期:受孕第九周至出生。腭部的发育在此期的开始阶段完成。 第一节神经嵴、鳃弓和咽囊 一.神经嵴的分化 胚胎发育的第三周,三胚层胚盘已经形成,发育中的脊索和邻近的间充质诱导其表面的外胚层形成神经板(neural plate)。 神经板发育中,其柱状细胞变为上窄下宽的楔形,使神经板外侧缘隆起,神经板中轴处形成凹陷称神经沟(neural groove),隆起处称神经褶(neural fold)。神经褶顶端与周围外胚层交界处称神经嵴(neural crest)。 胚胎第四周,两侧神经褶在背侧中线汇合形成神经管的过程中,位于神经嵴处的神经外胚层细胞未进入神经管壁,而是离开神经褶和外胚层进入中胚层,这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嵴细胞,是特殊的多潜能干细胞,位于神经管和表面外胚层之间,形成沿胚胎头尾走向的细胞带,以后分为两条细胞索,列于神经管背外侧。 胚胎第四周,神经嵴细胞发生广泛迁移,分化成头面部的外胚间充质细胞,形成神经系统组织、内分泌组织、皮肤组织、结蹄组织;头面部的结蹄组织大部分来自于神经嵴细胞,由于他们起源于外胚层的神经嵴细胞,所以这些结蹄组织又称为外胚间叶组织或外间充质。 神经嵴细胞的迁移和分化受多种信号分子和基因调控,如:FGF、HOX 基因等。在此过程中,染色体异常、过量的维甲酸、酒精及头部神经始基发生异常等因素都可引起神经嵴细胞在原位或迁移过程中发生死亡而产生头面部畸形。 二.鳃弓及咽囊的发育 鳃弓(branchial arch):胚胎第4周时,原始咽部的间充质细胞迅速增生形成左右对称的背腹走向的6对隆起,与6对主动脉弓动脉相对应,称鳃弓。第l对最大称为下颌弓;第2对称舌弓;第3对称舌咽弓; 相邻鳃弓之间有浅沟,在体表侧称鳃沟;与之对应的鳃弓内侧是原始咽部,其表面衬覆的内胚层向侧方增生呈囊样,形成与鳃沟对应的浅沟称在咽侧称咽囊(pharyngeal pouch)。 第二鳃弓生长速度较快,向尾端生长覆盖了第二、三、四鳃沟和三、四、五对鳃弓并与颈部组织融合。被覆盖的鳃沟与外界隔离,形成一个暂时的腔称颈窦。颈窦在以后的发育中消失,如残留可形成颈部囊肿、窦道或瘘管。 第二节面部的发育 一.面部发育过程 面突的分化:3—5周末。 面突的联合:5周末—第8周 联合后发育:9周—3个月 ①胚胎第3周,发育中的前脑下端出现了一个突起称额鼻突。额鼻突下方两侧的下颌突迅速生长并在中线联合 ②胚胎3周中,长出两个上颌突,此时在额鼻突、上颌突和下颌突的中央形成一个凹陷叫原口,口凹与前肠之间有口咽膜在4周时破裂 ③胚胎第3周末,在口咽膜前方口凹顶端正中出现一个囊样内陷,称拉特克囊,拉斯克囊此后退化消失。此囊的残余可发生颅咽管瘤。 ④胚胎的第4周额鼻突的末端两侧形成两个浅凹称鼻凹,将额鼻突分为1个中鼻突、2个测鼻突 ⑤胚胎第5周中鼻突末端出现两个球形突起称球状突 鼻凹将来发育成鼻孔;鼻板细胞形成鼻粘膜及嗅神经上皮。 2.面突的联合(merge)和融合(fuse) 联合(merge):面突突起之间为沟样凹陷,随着面部的进一步发育,突起之间的沟会随着面突的生长而变浅、消失。 融合(fuse):突起之间在生长过程中外胚层互相接触、破裂、退化、消失,两个突起的间充质相互融合。

马鞍山2017年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口腔组织病理学100道试题(5)

马鞍山2017年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口腔组织病理学100道试题(5) 41.舍格伦综合征病理活解取材部位是 A.唇腺 B.颊腺 C.腭腺 D.舌下腺 E.颌下腺 正确答案:A 42.关于牙源性钙化囊肿临床表现哪项是错误的 A.年龄分布广 B.性别无差异 C.下颌比上颌多见 D.也可发生在颌骨外的软组织 E.X线片示界限清楚的放射透光区内,单囊或多囊,腔内含大小不等的钙化物质 正确答案:C 43.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结缔组织内主要病理变化是 A.上皮萎缩 B.上皮增生 C.胶原纤维轻度增生 D.结缔组织发生纤维变性 E.经常出现上皮异常增生 正确答案:D 44.下列哪项不属于外胚层间充质形成的组织 A.牙髓 B.牙釉质

C.牙本质 D.牙骨质 E.牙周膜 正确答案:B 45.关于牙釉质矿化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当牙本质形成后,内釉上皮细胞分化为有分泌功能的成釉细胞,并开始分泌牙釉质基质 B.每根釉柱由3个成釉细胞参与形成 C.釉质的矿化方式是:一方面矿物质沉积到基质中,同时水和蛋白质从釉质中被吸收 D.釉质的矿化可分为四期,第三期是由最内层向表层矿化 E.釉质的矿化是由成釉细胞调控 正确答案:B 46.釉质龋中的透明层 A.是病变范围最广泛的一层 B.是龋损时最早发生的组织学改变 C.脱矿和再矿化同时存在 D.该层的空隙容积约占釉质容积的5% E.与病损体部相连 正确答案:B 47.关于平滑面牙釉质龋显微镜下所见哪项是错误的 A.早期,病损区的釉柱横纹及生长线变得明显 B.牙釉质龋继续发展,牙釉质深层受累,病损区呈三角形 C.三角形的基底部向着牙釉质的表面 D.三角形的基底部向着牙釉质牙本质界 E.在三角形病损处,可见淡棕黄色色素沉着,其边缘处颜色较深

(整理)口腔组织病理学A1型题4.

一、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釉质与牙骨质在牙颈部最常见的连接方式是 A.牙釉质少许覆盖牙骨质 B.牙骨质少许覆盖牙釉质 C.端端相连 D.不相连,牙本质暴露 E.上述四者几率相同 正确答案:B 2.下列哪项是决定牙形状的重要因素 A.成釉器 B.牙乳头 C.牙囊 D.外胚间充质 E.牙板 正确答案:B 3.根面龋累及牙本质后其病变进展较冠部牙本质龋缓慢的原因是 A.牙骨质较薄,牙本质较厚 B.根面龋菌斑中pH值较高 C.根面龋表层和表层下脱矿少 D.颈部牙本质小管数量比冠部少,且随年龄增加牙本质矿化程度提高 E.以上均是 正确答案:D 4.慢性牙髓炎 A.血管壁有中性粒细胞游出和纤维蛋白渗出 B.炎细胞释放出大量的化学介质如组胺、白介素 C.若得不到及时治疗,炎症迅速向周围扩散 D.有大量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浸润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A 5.被称为大疱的一般直径应超过 A.2cm B.3cm C.4cm D.5cm E.6cm 正确答案:D 6.下列哪种变化肯定为口腔白斑的病理表现 A.上皮增生

B.棘层松解 C.基底细胞空泡样变性 D.上皮错角化 E.上皮钉突呈滴状 正确答案:A 7.牙周组织疾病主要病理学变化是 A.炎症 B.变性 C.肿瘤 D.创伤 E.以上均是 正确答案:E 8.关于腺泡细胞癌临床表现哪项是正确的 A.发病无年龄差异 B.女性为男性的2~3倍 C.肿瘤主要发生于颌下腺 D.临床表现与多形性腺瘤相似,但触之较硬E.临床上绝大多数无疼痛及消长史 正确答案:B 9.牙源性角化囊肿和造釉细胞瘤的主要区别在于A.常见于30~49岁 B.下颌比上颌多见 C.X线片上表现为单囊或多囊 D.囊液为黄色或黄褐色 E.不沿骨小梁浸润生长,但易复发 正确答案:E 10.基层下疱多见于 A.天疱疮 B.良性黏膜类天疱疮 C.单纯疱疹 D.口腔扁平苔藓 E.口腔白斑 正确答案:B 11.死区位于牙本质龋病损的哪一层 A.脂肪变性层 B.透明层 C.脱矿层 D.细菌侵入层 E.坏死崩解层

口腔组织病理学考试重点

唇裂:是球状突和上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所致 口凹:在额鼻窦,上颌窦和下颌窦的中央,形成以个凹陷,称为口凹 面裂;上颌突与下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将发生横面裂,上颌突与侧鼻突未联合将形成斜面裂。 牙胚:牙板向深层得结缔组织内伸延,在其最末端细胞增生,进一步发育成牙胚。 牙囊:包围成釉器和牙乳头边缘的外胚间叶细胞密集成一结缔组织层。 牙乳头:成釉器下方的球形细胞凝聚区域。 蕾状期:在胚胎的第八周,在牙板的20个定点上牙板最末端膨大,上皮细胞迅速增生,形成圆形或卵圆形的上皮芽,形状如花蕾,呈立方或矮柱状 釉丛:起自釉牙本质界向牙表面方向散开,呈草丛状。 游离龈:指牙龈边缘不与牙面附着的部分 腭裂:为一侧腭突和对侧侧腭突及鼻中隔未融合或部分融合的结合 蕾状期:(增殖期)胚胎第9-10周,上皮芽继续向外胚间叶中生长,体积逐渐增大。 釉板:是垂直压面的薄层板状结构。 结合上皮:是牙龈上皮附着在牙表面的条带状上皮 牙内陷:指有釉质覆盖的牙冠或牙根表面出现深凹陷,可分为牙冠内陷和牙根牙内陷 畸形中央尖:也称牙外突,指在恒前磨牙,磨牙的中央沟或颊尖舌侧嵴上的牙尖样突起 双生牙:为单个牙胚未完全分裂形成的牙有两个牙冠,但通常公用一个牙根和根管。Turner牙:是指与乳牙有关的感染或创伤去、引起继生恒牙成釉质细胞的损伤,导致继生恒牙釉质不全或矿化不全。 氟牙症:又称斑釉,氟斑牙。在牙发育阶段,如果引用水中氟含量高于百万分之一,或经其他途径摄取过多的氟,氟离子可导致釉质形成不全和钙化不全,这种釉质的发育障碍即为氟牙症 四环素牙:四环素牙和骨有亲和性,在发育期全身性应用四环素牙可导致药物在牙硬组织和骨组织中沉淀形成四环素牙。 龋病:是以细菌为主的多因素作用下,牙无机物脱矿,有机物分解,导致牙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 菌斑:是未矿化的细菌性沉淀物,有细菌,唾液糖蛋白和细菌细胞外多糖构成的菌斑基质组成,其中还含有少量脱落上皮细胞,白细胞,食物残渣等。 获得性薄膜:也称唾液薄膜,是由唾液糖蛋白选择性地吸附于牙面而形成的生物膜。 过度角化:也称角化亢进,是指黏膜或皮肤的角化层过度增厚,临床上为乳白色或灰白色。棘层松解:是由于棘层细胞张力原纤维及黏合物质发生变性,断裂破坏,细胞间桥溶解,而使细胞间联系力松弛,断裂,严重时失去联系,解离,则在棘层形成裂隙或疱。 上皮异常增生:上皮总的混乱称为上皮异常增生。 疱:为黏膜或皮肤内储存的液体而成疱。 溃疡:是黏膜或皮肤表层坏死脱落形成凹陷为溃疡。 丘疹:是黏膜或皮肤突出的小疹;大小为1~5mm,较硬,包灰或发红,消失后不留痕迹。 一,如何鉴别釉质浑浊症和氟牙症? 釉质浑浊症氟牙症 形状;白色不透光的混浊斑块无光泽的白色斑点,斑块 矿化程度;釉质矿化不全釉质表层过度矿化 对称性;无有 压面特征;为局限性的圆,椭圆形斑块。不规则凹陷

口腔主治医师考试辅导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黏膜试题附答案解析

《口腔组织病理学》三、口腔黏膜 一、A1 1、下列关于角质细胞基底层叙述错误的是 A、胞核卵圆形,染色深,有分裂繁殖能力 B、细胞器少,核质比例高 C、是一层圆柱形或矮柱状的细胞 D、基底细胞和深部棘层细胞亦称生发层 E、生发层的细胞含干细胞和扩增分化细胞 2、下列关于角质细胞棘细胞层叙述错误的是 A、位于粒层的深部、细胞体积大 B、由增生的基底细胞发育而来 C、构成桥粒的蛋白质主要有桥粒芯蛋白和桥粒胶蛋白 D、胞质常伸出许多小的刺状突起 E、细胞多呈四边形 3、下列哪项不属于角质细胞分层 A、角化层 B、粒层 C、棘细胞层 D、基底层 E、黏膜下层 4、上皮层中层次最多,细胞为多边形的细胞是 A、角化层 B、颗粒层 C、棘细胞层 D、基底层 E、黑色素细胞 5、复层鳞状上皮由表层向内的排列顺序为 A、颗粒层、角化层、棘层和基底层 B、角化层、颗粒层、棘层和基底层 C、颗粒层、棘层、角化层和基底层 D、基底层、棘层、颗粒层和角化层 E、基底层、角化层、棘层和颗粒层 6、下列关于特殊黏膜叙述错误的是 A、特殊黏膜为舌背黏膜 B、在功能上属咀嚼黏膜 C、无延伸度 D、部分乳头上皮内还有味觉感受器 E、其表面有许多不同类型的乳头

7、咀嚼黏膜包括 A、硬腭和牙龈 B、颊黏膜 C、口底黏膜 D、舌黏膜 E、软腭黏膜 8、下列哪项不是被覆黏膜的特征 A、无颗粒层 B、无角化层 C、上皮钉突短 D、固有层界限不清 E、无黏膜下层 9、体积最大、数目最少的乳头是 A、丝状乳头 B、菌状乳头 C、轮廓乳头 D、叶状乳头 E、以上都不是 10、舌黏膜中是味觉感受器的结构是 A、丝状乳头 B、菌状乳头 C、轮廓乳头 D、叶状乳头 E、味蕾 11、体积较小的乳头是 A、丝状乳头 B、菌状乳头 C、轮廓乳头 D、叶状乳头 E、以上都不是 二、A2 1、在一名牙龈白色病变患者的活检标本中,镜下见牙龈上皮中有带突起的细胞,表现为抗原呈递细胞的免疫细胞化学特点。此细胞最可能为 A、基底细胞 B、黑色素细胞 C、朗格汉斯细胞 D、颗粒细胞 E、梅克尔细胞 三、B 1、A.角化层

口腔组织病理学-多项选择_7(精选试题)

口腔组织病理学-多项选择 1、阴道毛滴虫的传染源主要是 A.男性感染者 B.带虫者 C.包囊携带者 D.血检阳性者 E.滴虫性阴道炎病人 2、不引起腹泻的原虫是 A.隐孢子虫 B.疟原虫 C.弓形虫 D.蓝氏贾第鞭毛虫 E.溶组织内阿米巴 3、生活史为虫媒传播型的原虫是 A.弓形虫 B.蓝氏贾第鞭毛虫 C.疟原虫 D.黑热病原虫 E.阴道毛滴虫

4、下列原虫的生活史阶段可感染人体 A.弓形虫滋养体 B.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 C.阴道毛滴虫滋养体 D.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 E.疟原虫配子体 5、为人际传播型生活史的原虫是 A.溶组织内阿米巴 B.蓝氏贾第鞭毛虫 C.疟原虫 D.阴道毛滴虫 E.杜氏利什曼原虫 6、误食被粪便污染的食物可能使人感染的原虫是 A.痢疾阿米巴 B.贾第虫 C.利什曼原虫 D.隐孢子虫 E.弓形虫

7、引起腹泻的原虫有 A.隐孢子虫 B.贾第虫 C.溶组织内阿米 D.卡氏肺孢子虫 E.弓形虫 8、以包囊为感染阶段的原虫是 A.阴道毛滴虫 B.弓形虫 C.蓝氏贾第鞭毛虫 D.隐孢子虫 E.溶组织内阿米巴 9、防治黑热病的措施 A.治理水源 B.杀灭白蛉 C.查治病人 D.消灭病犬 E.灭蚊灭蝇 10、自身免疫力低下和后天免疫缺陷病人易感染的原虫是

A.贾第虫 B.弓形虫 C.隐孢子虫 D.溶组织内阿米巴 E.疟原虫 11、可引起脾肿大的原虫是 A.疟原虫 B.溶组织内阿米巴 C.阴道毛滴虫 D.蓝氏贾第鞭毛虫 E.利什曼原虫 12、造成滴虫性阴道炎的原因有 A.月经期后阴道生理功能紊乱 B.阴道滴虫体的寄生 C.阴道pH值升高变为中性或碱性 D.误食不洁食物 E.继发细菌感染

口腔组织病理学总结

北京大学医学部2004年口腔组织病理学(硕士) 一、名词解释: transparent dentin Ulcer 白斑 二、问答题: 1、与牙釉质生长发育有关的结构并加以论述; 2、早期龋的病理变化釉质平滑面龋(由深层――浅层); 3、颌骨病变中,有多核巨细胞的病变举出五种,并选其中一种加以描述其病理变化; 4、扁平苔藓的病理特点,与白斑、红斑狼疮的鉴别要点; 5、发育性的牙源性囊肿,举出5种,并说明牙源性角化囊肿其生物学行为有什么不同; 6、多形性腺瘤临床病理特点及其生物学行为; 7、牙源性癌的种类并叙述其特点; 北京大学医学部2004年口腔组织病理学(硕士) 一、名词解释 1、罩牙本质 2、龈谷 3、束骨 4、釉结 5、颈环 二、论述 1、口腔粘膜基底膜区有哪能些结构蛋白,其分布和功能如何?15‘ 2、叙述自牙板出现至牙体组织形成前的牙发育观察的形态学特点?20’ 3、叙述腺样囊性癌的组织病理学特点,生物学行为及组织发生。20‘ 4、简述口腔粘膜癌的病理学种类和主要病理学特点。20’ 5、叙述牙源性瘤的病理学变化及病变性质。15‘ 大连医科大学2005年口腔组织病理学(硕士) 一. 名解(每个3 分,共60 分) 1.成牙本质细胞空泡变性 2.细胞凋亡 3.MALASSEZ 上皮 4 潜行性龋 5.联合 6.死区7.釉小皮8.球间牙本质9.糜烂10.过度角化11.棘层松解12.疱疹13.天疱疮细胞 14.继发性牙本质https://www.doczj.com/doc/283356647.html,chke 囊16.联合突17.A-〥纤维18 牙内吸收19oxytalan 纤维 二. 简答(每题8 分,共40 分) 1.试述口腔三种粘膜的病理区别. 2.试述含牙囊肿的临表与病理特点. 3.简述慢性牙龈炎与牙周炎的病理变化 4.多形性腺瘤的复发原因. 5.? 三.论述 1.以下中切牙为例,试述牙的发育过程.{12 分} 2.Sjogren 综合症的病理表现以及与米库利奇病,米库利奇综合症区别{14 分} 3.口腔鳞癌1997 年的诊断标准{12 分} 4.白斑与扁平苔藓的区别 第四军医大学1999年口腔组织病理学(硕士) 一、名词解释 1、朗格罕细胞 2、髓周牙本质 3、釉珠 4、凋亡 5、albright综合征 6、黏液囊肿 二、填空 1、白塞氏病除口腔溃疡外,还表现有——和——的病变。 2、舌部毛状白斑的发生与——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3、牙内陷包括——,——和——三种类型。 4、肌上皮瘤在组织学上可以分为——和——两型。 5、发育中,形成腭部的突起为——和——。 三、问答题 1、菌斑的形成、结构及致龋过程。 2、试比较牙本质、牙釉质、固有牙槽骨在发育形成中的异同 3、试述上皮异常增生、原位癌与鳞癌的特点及相关关系。 4、从形成、组织病理学特征及生物学行为3方面比较根尖囊肿与牙源性角化囊肿 七、结合病理学与临床表现,试述牙周炎的发展过程。(六、七任选一题)。

口腔组织病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打印版)

口腔组织病理学模拟试题1 一、单选题(30分) A型题(只有一个正确) 1、构成牙齿主体的是: A.釉质B.牙本质C.牙骨质D.牙髓E.牙周膜 2、绞釉是指釉柱 A 近表面1/2较直,而内1/2弯曲 B 近表面1/3较直,而内2/3弯曲 C 近表面2/3较直,而内1/3弯曲 D 近表面1/4较直,而内3/4弯曲 E 近表面3/4较直,而内1/4弯曲 3、成牙本质细胞浆突的末端膨大形成的结构是: A 釉丛 B 釉板 C 釉梭 D 釉柱 E 施雷格线 4、生理情况下,牙齿发育完成以后形成的牙本质是: A.原发性牙本质B.继发性牙本质C.修复性牙本质 D.球间牙本质E.透明牙本质 5、牙髓组织学上由牙本质向牙髓腔依次为: A. 成牙本质细胞层、多细胞层、无细胞层、髓核B.多细胞层、成牙本质细胞层、无细胞层、髓核 C.无细胞层、多细胞层、成牙本质细胞层、髓核 D.成牙本质细胞层、无细胞层、多细胞层、髓核 E.无细胞层、成牙本质细胞层、多细胞层、髓核6、在骨吸收凹陷处常见的细胞是, A,骨细胞B.成骨细胞C.破骨细胞D.巨噬细胞E.嗜中性白细胞 7、MALASSEZ氏上皮剩余是 A.牙板的残留部分B.缩余釉上皮的残留部分C.上皮根鞘的残留部分 D.成釉器的星网层和中间层细胞演变而成E.口腔上皮伸入的部分 8、最先形成的牙体组织是, A.釉质B.牙本质C.牙骨质D.牙髓E.牙周膜 9、落射光角度改变釉质表面所形成的明暗带是A.施雷格板B.雷丘斯线C.新生线D.欧文线E.冯.埃布纳线 10、成釉细胞来自于 A.内釉上皮 B.外釉上皮C.釉小皮D.缩余釉上皮E.星网状层 11、胚胎发育至何时,颜面各部已初具人形A.胚胎第4周B.胚胎第8周C.胎儿第3个月D.胎儿第6个月E.胎儿第8个月 12、决定牙齿形状的是 A.成釉器B.牙乳头C.牙囊D.成釉细胞E.星网状层细胞 13、牙齿萌出后,不再具有生长和修复能力的是A.釉质B.牙本质C.牙骨质D.牙髓E.牙周膜 14、以浆液性腺泡形成的纯浆液性腺体 A.腭腺B.味腺C.颌下腺D.舌下腺E.舌后腺 15、口腔粘膜上皮中没有, A.基底层B.棘层C.粒层D.透明层E.角化层 16、下颌骨体部的骨化中心位于 A.下颌神经出颅处B.下牙槽神经与舌神经所形成的夹角下方 C.切牙神经和颏神经所形成的夹角下方D.切牙神经的末端附近E.颏神经的末端附近 17、釉质平滑面龋洞口大底小与什么有关 A.釉板和釉丛B.生长线C.釉质表面积大D.釉梭E.釉柱排列方向 18、托姆斯颗粒层位于 A.冠部罩牙本质内侧B.冠部髓周牙本质内侧C.根部髓周牙本质内侧 D.根部透明层内侧E.根部牙骨质外侧 19、正常情况下,牙龈沟的平均深度为 A,<2mm B.0.5--3.0mm C.3.1--4.0mm D.4.1--5.0mm E.>5.1mm 20、穿通纤维是 A.牙髓中的纤维伸入牙本质中的部分B.牙周膜的胶原纤维埋入牙骨质的部分 C.牙周膜的胶原纤维埋入釉质中的部分D.牙周膜的胶原纤维埋入牙槽骨的部分 E.埋在牙骨质和牙槽骨中的胶原纤维 21、根尖肉芽肿内的上皮主要来自 A.缩余釉上皮B.牙板残余上皮C、牙周膜内的上皮剩余 D.成釉器的中间层上皮E.从瘘道口长入的口腔上皮 22、患慢性涎腺炎时,下列哪项不存在 A.腺泡萎缩、消失B.导管增生C.导管上皮呈鳞状上皮化生D.导管上皮增生形成肌上皮岛 E 胶原纤维增生 B 型题(在A、B、C、D、E 中任选一个) A 成釉器 B 牙乳头 C 牙囊内层 D 牙囊中间部

口腔组织病理学试验教学大纲

《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口腔医学专业使用) I前言 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课是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但是对理论课授课内容进一步验证,加深理解,巩固记忆的教学方式,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认真实践,独立思考,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获得知识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为了达到实验课教学目的,实验课必须与理论课衔接紧密,严防脱节,给学生准备充足的质量较高的教学标本和切片,提供先进的教学设施和较充分的课时,使学生能很好的进行观察、分析、讨论,以达到培养学生获得知识能力之目的。 二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的掌握教材,我们根据教材的内容,将每章节必讲的内容和授课的重点及难点加以注明。经过实验课的教学,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理论课的内容。 三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必要的课前讲座,课中阅片指导和示教以及课尾的小结。 四总教学参考学时为44学时。 五选用教材:《口腔组织病理学实习指导》,自编,朱恩新,2版,2004年。 II正文 实验一牙体组织 一教学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牙体组织的基本组织学结构。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牙体各组成部分的组织结构、生物学特性及牙体组织的理化特性。(二)了解釉质超微结构;牙本质的神经支配;牙骨质的分类及功能;牙髓的增龄性变化。 三教学内容 (一)观察牙体组织图谱。 (二)观察切片:牙体纵磨片,牙体横磨片,牙体切片。 实验二牙周组织、口腔黏膜及涎腺组织 一教学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牙周组织、口腔黏膜和涎腺的基本组织学结构。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牙龈解剖及组织结构;牙周膜的组织结构及功能;三对大涎腺的组织结构特点及涎腺的一般组织结构特点;口腔黏膜的一般组织结构及口唇、舌背黏膜的组织特征。 (二)熟悉结合上皮与牙面的附着关系;上皮剩余及牙骨质小体的形态特征;腭黏膜的组织学特征。 (三)了解牙周膜正常条件下的厚度及牙槽骨生理条件下的组织结构,口腔黏膜与皮肤及被覆黏膜与咀嚼黏膜的异同点。 三教学内容 观察:牙体及牙周组织(唇舌向)切片、牙体及牙周组织(近远中)切片、唇组织切片、软—硬腭组织切片、舌粘膜组织切片、颌下腺组织切片、腮腺组织切片 实验三口腔颌面部及牙齿发育 一教学目的 通过实验,学习和观察口腔颌面部发育和牙齿发育的一般过程。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牙板及牙胚的发育要点,牙胚各组成部分的组织学特征及冠部牙体组织的发育过程。 (二)熟悉牙齿发育的全过程,牙板的结局。 (三)了解口腔颌面部发育过程及其与常见颌面部畸形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 (一)观察口腔颌面部发育模型。 (二)观察:原发性上皮带组织切片、蕾状期牙胚组织切片、帽状期牙胚组织切片、钟状晚期牙胚组织切片。 实习四龋病、牙髓炎 一教学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龋病的组织病理学变化。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釉质平滑面龋的组织学结构,理解分层结构的发病机理,掌握牙本质龋的扩展方向及基本病理变化。 (二)熟悉各型牙髓炎的病理学变化。 三教学内容 观察:早期釉质龋磨片、牙本质龋磨片、牙本质龋组织切片、慢性闭锁性牙髓炎组织切片、慢性增生性牙髓炎组织切片。 实习五根尖周炎、牙周病 一教学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根尖周炎和牙周病的组织病理学变化。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各型根尖周病的病理学变化;慢性牙周炎的病理变化。 (二)熟悉根尖周病的转化关系;牙周病的临床表现。 三教学内容 观察:慢性根尖脓肿组织切片、根尖肉芽肿组织切片、慢性牙周炎组织切片。

医学口腔组织病理学考研笔记

口腔组织病理考研笔记 - 1成釉器的发育分三个时期: 蕾状期,帽状期,钟状期 2绞釉的生理意义: 可增强釉质对咬合力的抵抗 3为什么要早期实行窝沟封闭: 在釉质的咬合面,有小的点隙和狭长的裂隙,大多为窄而长,开放呈漏斗状或口小底大,深度可达釉质深部,裂隙的直径或宽度一般为15~75um,不能为探针所探入,由于点隙裂沟较易细菌和食物残渣滞留而不易清洁,故常为龋病的始发部位,且一但发生龋,则很快向深部扩展,因而如能采取措施早期封闭,对龋的预防有一定帮助,减低龋病的发生率 4釉质牙骨质界: 简称釉牙骨质界,三种连接方式:釉质和牙骨质在牙颈部相连,其相接处有三种不同情况:约有60%是牙骨质少许覆盖在釉质表面;约30%是釉质和牙骨质端端相接;还有10%左右是二者不相接,该处牙本质暴露,而为牙龈所覆盖 5牙槽骨的生物学特性: 1)是高度可塑性组织,也是人体骨骼最活跃的部分 2)具有受压力被吸收,受牵引力会增生的特性 3)牙槽骨的吸收与新生保持动态平衡 4)牙生理移动时牙槽骨的改建 5)废用性萎缩 6根据腺泡的形态,结构和分泌物性质不同分为浆液性,粘液性,混合性 7少牙好发于:第三磨牙 8对称性牙缺失最常累及: 第三磨牙,上颌侧缺牙,下颌第二前磨牙 10多生牙最常累及:上颌前牙区,磨牙区 11正中牙最常见于:多生牙 12累及整个牙列的巨牙常见于:单侧牙早萌及巨牙 13小牙最常见于:上颌侧切牙 14双生牙,融合牙发生率较高的是:前牙,上颌 15发育性结合牙常累及:第二磨牙

16畸形舌侧尖主要位于:恒上侧切牙 17畸形中央尖最常见于:前磨牙,常为双侧性,下颌多见 18牙冠牙陷又叫畸形舌侧窝,以好发牙顺序排列为:恒侧切牙,中切牙,前磨牙,尖牙,磨牙.上颌多见 19釉珠最常见于:上颌前磨牙,下颌磨牙次之 20颈部釉质延伸好发牙位依此为:第一,第二,第三磨牙 21弯曲牙最常见于:上颌恒切牙,牙常未能萌出 22牛牙症病变多见于:恒牙5 先天性梅毒牙病变切牙称Hutchinson切牙,这些改变在上颌中切牙最明显. 23桑椹牙:先天性梅毒牙第一恒磨牙的病变称~ 24牙本质龋的病理改变由病损深部向表面分为四层结构: 透明层,脱矿层,细菌侵入层,坏死崩解层 25早期平滑面釉质龋纵磨片由深层至表层病变可分为 透明层,暗层,病损体部,表层 26慢性增生性牙髓炎(牙髓息肉)病理变化: 根据构成成分不同,可将其分成溃疡型和上皮型. 溃疡型 显微镜下观察主要为增生的炎性肉芽组织充填于龋洞中或突出于龋洞外,表面为炎性渗出物和坏死组织被覆,深层为新生的毛细血管,成纤维C和散在的淋巴C,浆C,巨噬C和中性粒C 等慢性炎C浸润. 上皮型 肉眼观察呈粉红色较坚实,探之不易出血.显微镜下见息肉由成纤维C和胶原纤维构成,其表面被覆复层鳞状上皮.鳞状上皮可能由口腔粘膜上皮脱落C种植而来,或由龋洞邻近的牙龈上皮增生而来. 此外,慢性牙髓炎中还有一型特殊的牙髓炎称残髓炎:镜下表现为残留牙髓扩充血,组织水肿,淋巴C,浆C,中性粒C等炎C浸润,严重者牙髓脓肿或坏死 27根尖周肉芽肿的病理改变: 1)当机体抵抗力增强而病原刺激较弱时,肉芽组织中纤维成分增多,牙槽骨和根尖周牙骨质吸收暂停或出现修复,使病变缩小.当机体抵抗力下降而病原刺激增强时,炎性反应加重,炎C浸润增多,牙槽骨和根尖周牙骨质出现吸收破坏 2)根尖肉芽肿体积增大,血运难以抵达肉芽肿中心,中央组织而坏死,液化,形成脓肿;又可急性发作,出现急性牙槽脓肿的症状,如不彻底治疗则可迁延为慢性根尖周脓肿

口腔组织病理学选择题.doc

口腔组织病理学选择题 [A 型题 ] 1、“绞釉”是指 A 在牙颈部釉柱排列成水平状 B C 釉柱自釉牙本质界生牙表面排列不成直线 釉柱向窝沟底集中 D釉柱近表面1/3 较直,内2/3 弯曲 E釉柱在切缘及牙尖处绞绕弯曲 2、血肉质新生线可见于 A 恒尖牙B恒切牙 C 前磨牙 D 第一恒磨牙E第二恒磨牙 3、釉质和牙本质相交的釉牙本质界是 A 一条直线分隔釉质和牙本质B一条曲线,形状不规则 C 一条弧线,凹面向牙本质D若干短弧线凹面向牙本质 E若干短弧线凹面向釉质 4、“釉梭”是 A 造牙本质细胞埋入釉质中C 釉醉的畸变 D B钙化不良的釉柱 膨大的釉丛 E造牙本质细胞突起的膨大部分 5、釉质中有机质集聚处不包括 A 釉质生长线 B 釉板 C 釉丛 D 釉梭 E 无釉柱釉质 6、釉质呈淡黄色的原因是 A 釉质钙化不良 B 釉质缺损,露出牙本质的颜色 C 釉质本身的颜色 D 釉质钙化程度高,不能透过牙本质颜色 E釉质钙化程度高,透过的牙本质颜色 7、釉质中无机盐成分约占 A .99% B .69% C. 96% D. 50% E. 80% 8、在近髓端和近表面牙本质小管的数目比约为 A .1 ∶ 1 ∶ 4 C. 4 ∶1 D .1 ∶ 8 E. 8 ∶ 1 9、在牙本质中钙化程度最高者为 A 小管周牙本质 B 小管间牙本质 C 前期牙本质 D 小球间牙本质 E 生长线 10、牙本质反应性变化不包括下列哪种 A 继发性牙本质 B 修复性牙本质 C 牙本质死区 D 透明牙本质 E 罩牙本质 11、牙本质中无机盐的含量约为重量的 A 70% B 50% C 90% D 96% E 6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