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律规范

法律规范

法律规范
法律规范

【单选题】

法律规范属于(B )。

A.技术规范

B.社会规范

C.道德规范

D.团体规范

【单选题】

甲与乙开玩笑时持塑料匕首追逐打闹,乙的朋友丙路过,见甲持匕首“追杀”乙,以为甲要持刀杀乙,遂持刀将甲砍成重伤,丙的行为是( B )。

A.正当防卫

B.意外事件

C.故意犯罪

D.防卫过当

【单选题】

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国家赔偿以( B )为主要方式。

A.返还财产

B.支付赔偿金

C.恢复原状

D.赔礼道歉

【单选题】

督察人员在现场督察中发现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违法违纪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以及拒绝、阻碍督察人员执行现场督察工作任务的,可以( B )。

A.给予行政处分

B.带离现场

C.停止执行职务

D.对违规人员实行禁闭

【单选题】

根据《宪法》的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在任何情况下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

C.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D.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单选题】

关于拘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B )。

A.拘传只能适用于违法犯罪嫌疑人

B.执行拘传时,应当向犯罪嫌疑人出示《拘传证》,并责令其在《拘传证》上签名(盖章)、捺指印

C.对拒绝拘传的,应当先行拘留

D.在紧急情况下,对需要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不使用《拘传证》

【单选题】

下述人员中,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给予行政拘留后应当执行的是( D )。

A.小李,男,1990年8月生,2006年3月因参与赌博被处以行政拘留处罚

B.小刘,女,1978年1月生,2006年4月因虐待丈夫与前妻所生之女小果被处以行政拘留处罚,但小刘正怀有6个月身孕

C.老张,男,1932年3月生,2006年5月因在公共场所故意裸露身体,情节十分恶劣被处以行政拘留处罚

D.小何,男,1980年10月生,2006年6月因组织播放淫秽音像制品被处以行政拘留处罚【单选题】

下列装备不属于武器的是( D )。

A.微型冲锋枪

B.六四式手枪

C.七七式手枪

D.麻醉枪

【单选题】

当场收缴罚款的,公安机关办案人员应当自收缴罚款之日起( B )内,将当场收缴的罚款交至其所属公安机关。

A.1日

B.2日

C.3日

D.5日

【单选题】

某市某区人民检察院原检察长陈某从1996年起与其妻王某感情不和,矛盾不断加深,到2005年9月,陈某决意杀死王某,遂寻机下毒将王某杀死。此案应由( A )立案侦查。

A.公安机关

B.国家安全机关

C.人民检察院

D.监察部门

【单选题】

甲欲杀乙,故意将下了毒的饭菜让丙给乙送去,结果乙吃了下毒的饭菜中毒身亡。甲与丙构成共同犯罪的条件是( A )。

A.丙必须明知饭菜有毒

B.丙不需要明知饭菜有毒

C.丙必须明知甲欲杀乙

D.甲、丙事前必须有用药毒死乙的共同预谋

【单选题】

张某与钱某签订一份供销合同,合同签订后,钱某将80万元货款汇出,张某收到货款后,交付了约20万元的货物,其余货物一直未能履行。经查,张某并无货源,货款收到后,张某即将款项归还了以前所欠王某的货款,并与钱某断绝了联系。张某的行为构成( B )。

A.诈骗罪

B.合同诈骗罪

C.合同违约

D.民事欺诈

【单选题】

下列有关法律后果、法律责任、法律制裁和法律条文等问题的表述,哪项可以成立?( D )

A任何法律责任的设定都必定是正义的实现

B.法律后果不一定是法律制裁

C.承担法律责任即意味着接受法律制裁

D.不是每个法律条文都有法律责任的规定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督察机构可以进行现场督察的是( D )。

A.重大社会活动的秩序维护和重点地区、场所治安管理的组织实施情况

B.重要的警务部署、措施、活动的组织实施情况

C.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的立案、侦查、调查、处罚和强制措施的实施情况

D.民警日常收支情况

【单选题】

下列装备属于武器的是( A )。

A.冲锋枪

B.麻醉枪

C.高压水枪

D.催泪弹

【单选题】

以下有关法律责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某个体户暴力抗拒工商局执法人员检查,并将一执法人员打成轻伤,则其除承担行政责任外,还将承担刑事责任

B.甲、乙双方签订一买卖合同,按照合同规定,甲应在合同签订后3日内向乙交付面粉10吨,在履行期内,乙享有民事权利而甲承担民事义务

C.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其他基本法律都据此制定;所以,触犯了刑法中强制性规定的行为都是违宪行为,要承担违宪责任

D.民事责任属于法定责任,因此不允许当事人协商免除

【单选题】

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对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赔偿金最高不超过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 B )。

A.10倍

B.20倍

C.5倍

D.15倍

【单选题】

民警魏某因暴力取证被立案侦查以后,发现负责该案侦查的刘某与自己是邻居,两家长期不合,遂申请刘某回避,对于刘某的回避应当由谁决定?(B )

A.人民检察委员会

B.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C.人民公安局局长

D.人民法院院长

【单选题】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使盐业管理职务的,且其非法经营行为已构成犯罪,应当如何处罚?( C )

A.以妨害公务罪从重处罚

B.以非法经营罪从重处罚

C.以妨害公务罪和非法经营罪数罪并罚

D.以妨害公务罪和非法经营罪择一重处

【单选题】

( A)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A.依法治国

B.文明执法

C.尊重人权

D.坚持党的领导

【单选题】

刘某将在公交车上盗走其手机(价值600元)和近10元人民币的张某扭送至公安机关,张某矢口否认盗窃,但手机等物证能够充分证明案件事实存在,公安机关据此( A )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

A.可以

B.不能

C.待张某承认后可以

D.以上说法都不对

【单选题】

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需要继续盘问的,在特殊情况下,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将继续盘问时间延长至( A )小时。

A.48

B.24

C.72

D.12

【单选题】

根据《宪法》的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在任何情况下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

C.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D.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必须依法履行的职责有( C )。

A.对被判处管制的罪犯执行刑罚

B.对被判处拘役的罪犯执行刑罚

C.对被判处没收财产的罪犯执行刑罚

D.对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执行刑罚

【单选题】

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前,应当( D )。

A.清退在场无关人员

B.组织疏散在场无关人员

C.命令在场无关人员疏散

D.命令在场无关人员躲避

【单选题】

殷某(女)家住某市B区,李某家住该市A区,被该市C区公安机关在辖区内一次治安大排查中当场查获了两人的卖淫、嫖娼行为。在调查过程中殷某、李某均交代了在两人的居住地还分别有过一次卖淫、嫖娼行为。此案应当由( C )管辖。

A.A区公安机关

B.B区公安机关

C.C区公安机关

D.A、B、C区公安机关共同

【单选题】

人民警察对违反公安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个人或者组织,依法可以实施( A )。

A.行政处罚

B.刑事处罚

C.体罚

D.管制

【单选题】

黄某因违反交通管理,被公安机关处以罚款50元的行政处罚,黄某欲进行解释,办案民警王某和崔某商量后认为本案事实十分清楚,因此拒绝听取黄某的任何意见,执法人员的做法侵害了当事人的( C )。

A.知情权

B.复议权

C.申辩权

D.诉讼权

【单选题】

A市B区公安分局对刘某违法行政拘留,刘某向B区公安分局要求国家赔偿,B区公安分局逾期未作出是否赔偿的决定,刘某应如何处理?( C )

A.向A市公安局申请复议

B.向A市公安局申诉

C.向B区人民法院起诉

D.向A市中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申请作出赔偿决定

【单选题】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不能够行使哪项职权?( D )

A.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

B.解释法律

C.修改法律

D.制定宪法

【多选题】

下列哪些情形不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AC )

A.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

B.故意破坏正在使用的矿井下的通风设备的

C.违反国家规定,向土地大量排放危险废物,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导致多人死亡的

D.故意传播突发性传染病病原体,危害公共安全的

【多选题】

应当回避的法定理由包括( ABCD )。

A.本人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B.本人与当事人是邻居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

C.本人的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D.本人与当事人是同学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

【多选题】

甲、乙二人商定,夜晚到公园附近去抢些钱财。晚9时许,甲、乙二人到公园门口,见一中年人在买东西,甲、乙遂进入商店,甲先喊了一声“叔叔”,中年人回头看甲时,乙趁机将其钱包(内有现金1000元)抢走。当中年人看到钱包被抢走时,才恍然明白过来,于是呼喊“抢劫”,被巡逻民警丁某发现,丁某拔枪追赶甲、乙二人,在追赶不上时,丁某开枪将甲、乙二人击伤。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BD )。

A.丁某开枪的行为符合法律规定的使用武器的情形

B.丁某如果在开枪前,先行警告,就可以使用武器

C.该种情形不能使用武器

D.丁某开枪击伤甲、乙二人是合法行为

【多选题】

派出所民警吴某在下班途中发现郑某(男,13周岁)正在出售淫秽光盘,就向郑某查问。郑某说自己是某中学学生,在学校旁边租住的房子中利用自己购买的电脑上网下载淫秽图片和视频,然后

刻录成光盘出售。吴某当即随郑某到其租住的房子进行检查,果然发现了其用于制作淫秽光盘的电脑和一些尚未出售的淫秽光盘。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有( ABD )。

A.吴某对郑某的住所进行当场检查后应补办检查证,且应有不少于2名民警进行

B.对郑某应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应当责令郑某的监护人对其严加管教

D.对涉案的电脑和淫秽光盘应予追缴

【多选题】

某晚,无业青年陆某,持刀潜入市师范学院一女生宿舍,企图用暴力强奸宿舍女生。隔壁寝室同学发现后,即拨打110报警。民警赶到现场后,陆某慑服,跪地求饶。其中一民警恐陆某佯服,伺机反扑,当即开枪将陆某大腿打伤,然后擒拿。以下对该民警使用武器的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C D )。

A.陆某的犯罪行为属于严重暴力犯罪,该民警使用武器的行为符合《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规定

B.该民警在使用武器前,应先行警告,方可使用武器

C.该种情形下,不可以使用武器

D.该民警使用武器后,应当及时抢救受伤人员,保护好现场

【多选题】

下列行为中构成盗窃罪的有( BD )。

A.王某趁出车祸腿部受伤的李某不能动弹之机,拿走其手上价值6000元的手表

B.李某在商场试衣间试穿大衣是否合适的时候,趁售货员与别的顾客聊天的机会,将价值6000

元的大衣穿走

C.张某在商店购买首饰的时候,售货员出示首饰后,张某当其面突然拿走

D.郑某潜入他人家中,将50克海洛因拿走

【多选题】

男青年甄某与女青年贾某通过网聊相识,后二人自愿发生了性关系,甄某还拍摄了二人激情时的照片。后来,贾某觉得甄某缺点太多,且无经济实力,欲断绝关系,甄某不同意,以激情照片要挟,扬言如贾某不付2万元赔偿金,就将照片发布在互联网上,贾某不得已,将2万元现金交给甄某。此后,甄某又以同样手段,逼迫贾某与其多次发生性关系。甄某构成的犯罪有( BD )。

A.传播淫秽物品罪(未遂)

B.强奸罪

C.甄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D.敲诈勒索罪

【多选题】

下列行为依法构成妨害公务罪的有( ABCD )。

A.民警李某、刘某配合盐业管理部门到个体户严某家中查禁私盐时,遭到严某拒绝,并被暴力毒打致轻伤

B.某公安人员下班后在回家路上,遇流氓行凶,遂上前拘捕,却遭到乙的阻挠、威胁

C.民警宋某参与办理一起黑社会性质的案件,对嫌疑人执行逮捕后,嫌疑人家属对宋某威胁、辱骂,让其不要再查处此案

D.某工商税务工作人员甘某正在市场收税,丁因前天被罚款,因而上前缠住甘某不让其收税,甘某说明自己正在依法执行职务,让丁走开。丁不但不听,反而用拳殴打甘某

【多选题】

下列选项中,国家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是( CD )。

A.公民甲与公民乙有仇,甲在自己的一则日记中写道“明天我要去报仇,要打破乙的脑袋”,并准备了一根木棍,恰巧第二天晚上乙在回家途中被人袭击,头上挨了一棍,乙怀疑是甲所为,报警后,公安民警从甲家中搜出日记本和木棍,遂将甲刑事拘留,后经查证,罪犯另有其人

B.某交通民警甲下班途中,碰见乙和丙在打架,甲亮明身份,上前去制止,乙说你管得了车违章管不了我人打架,甲很生气,上前推了乙一把,乙倒在地上,正摔在石阶棱上,手臂骨折

C.某看守所民警甲巡视监室时,见被关押人乙在监室里吵闹,便对该监室的其他被关押人说劝劝乙别再吵闹了,该监室的人为了讨好甲,便用枕头捂住乙的嘴,结果致乙窒息死亡

D.甲因涉嫌盗窃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后经查证,发现甲不满16周岁,公安机关遂释放了甲并撤销了案件

【多选题】

甲(15周岁)在某酒吧饮酒,喝醉后向老板乙赊账,乙不同意,双方发生口角,甲对乙殴打(经鉴定为轻微伤),乙遂打110向公安机关报案。民警赶到,经劝阻,甲仍不停手,还对民警辱骂拉扯,将民警的制服撕破。民警欲将甲带离时,甲躺倒在地大喊“警察打人啦”,赖着不走。结合案情,判断下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BCD )。

A.甲实施了殴打他人和阻碍执行职务两种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B.对甲应采取保护性措施约束至酒醒

C.对甲的违法行为应分别决定合并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合并执行的,最长不超过20日

D.对甲应决定行政拘留处罚,但不执行

【多选题】

下列情形中,人民警察应当立即停止使用武器的有( ABC )。

A.犯罪分子持枪杀人,被人民警察开枪致休克

B.犯罪分子聚众械斗,人民警察对天鸣枪警告,命令全部都蹲在地上后,众人立即蹲下不动C.犯罪分子持枪绑架人质,被警方谈判专家劝服后放下了武器

D.5名犯罪分子持枪抢劫银行,银行报警铃响后,5人被吓得四散逃走

【多选题】

根据《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 ABC )。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言论、出版、结社自由

C.集会、游行、示威自由

D.迁徙权

【多选题】

下列行为中,构成抢劫罪的有( BCD )。

A.甲系某地地痞,某日其来到乙的酒店中,对乙说如不交出5000元保护费日后就找人砸店,还扬言对乙要见一次打一次,乙知甲是地痞,迫于无奈只得交钱

B.某晚,甲将回家的富商乙挟持至其事先开来的小货车内。甲向乙索要钱财,乙说身上没有,但只要不杀他可以带甲到家中取。甲遂随乙来到其住处,在其保险柜中取走现金5万元后逃走C.一日,甲带一群无业青年来到乙的修车行,将乙打伤后,将露天摆放的修车工具以及汽车配件悉数搬走

D.某晚,甲潜入某商场盗窃现金5000元,在撤离现场时被巡逻的保安乙、丙发现并追赶,甲自恃身强体壮,将乙、丙打伤后逃走

【多选题】

无业游民黄某经常到某住宅小区闲逛,见个体女老板刘某经常单身出入,即产生抢劫歹念。某晚2 1时许,黄某购买了匕首等工具,在刘某必经的胡同进口守候,片刻,刘某回家进入胡同,黄某尾随其后正欲实施抢劫,途经的巡逻民警见黄某形迹可疑,遂上前盘问,黄某抢劫未能得逞。下列关于黄某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BC )

A.不构成犯罪

B.可免除处罚

C.属犯罪预备

D.属犯罪未遂

S县某仓库一台价值3000元的电视机被盗,经查,S县人某甲(20岁)、某乙(17岁,在校学生)有重大作案嫌疑,民警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下面哪些做法是错误的?( BCD )

A.对某乙尽量不采取拘留措施

B.对某乙不能拘传到S县某指定地点进行讯问

C.可以使用《传唤通知书》将某甲带到S县的某宾馆讯问

D.在某商场将某乙抓获,民警用手铐将其约束后,持《拘传证》带到公安机关讯问【多选题】

2005年5月10日,民警叶某在巡逻中,发现一外地男青年因使用假币与商贩争吵,经出示人民警察证,对其当场盘问、检查,发现其包内有5张百元假币,该青年说不清来源,叶某遂将其带至派出所,决定继续盘问12小时。该青年在所内拒不回答任何问题。经派出所所长批准,决定再对其延长盘问至48小时,考虑到审查工作需要,没有通知其家属。试问,本案中该派出所在履行职责中,存在的执法问题有( ABC )。

A.民警叶某无权决定继续盘问

B.派出所所长无权决定延长继续盘问至48小时

C.未依法通知被盘问人的家属或者其所在单位

D.该青年不属于继续盘问的对象

【多选题】

下列属于书证的是( AD )。

A.某强奸案,在犯罪嫌疑人的住处搜查到的笔记本,其中记载着其作案经过及对被害人的描述B.某贪污案,为查明账册涂改人而进行鉴定的笔迹

C.某故意伤害案,证人书写的书面证词

D.某走私淫秽物品案,犯罪嫌疑人非法携带的淫秽书刊

【多选题】

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有( AB )。

A.警告

B.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

C.收缴

D.没收

【多选题】

某市公安机关根据商场电子监控系统拍摄的图像资料破获一盗窃团伙,收缴赃款8万余元,并缴获金银首饰及CD机、电视剧录像带等赃物。下列关于证据种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B )。

A.现金、CD机、首饰属于物证

B.电子监控系统拍摄的图像资料属于视听资料

C.电视剧录像带属于视听资料

D.电子监控系统拍摄的图像资料属于勘验笔录,电视剧录像带属于视听资料【多选题】

民警小张和小李在学习《治安管理处罚法》时,对当事人不服处罚决定申请复议和提起诉讼的期限问题争执不一。下面是他们争执的几种说法,哪些正确?( AD )

A.不服处罚决定申请复议的,申请期限为知道处罚决定之日起60 日内

B.直接起诉的,提起诉讼的期限为知道处罚决定之日起一个月内

C.对当场处罚决定不服的,申请复议和提起诉讼的期限均为知道处罚决定之日起15日内

D.对复议决定不服提起诉讼的,应在收到复议决定之日起15日内

【判断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但可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其他公民的自由和权利。(错)

甲想杀乙,就故意向乙挑衅,乙被激怒,上前殴打甲时,甲掏出准备好的匕首将乙刺死,甲的行为是故意犯罪。(对)

【判断题】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只有公安机关才有侦查权,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行使。(错)【判断题】

钱某在A县抢劫作案两起,在B县盗窃作案一起,在C县销赃时被C县公安机关抓获。本案应由A 县公安机关立案侦查,B、C两县公安机关无管辖权。(错)

【判断题】

破坏集体生产罪必须是积极的作为,不作为不构成本罪。( )

本题标准答案:[错误]

【判断题】

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是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间届满的日期。()

本题标准答案:[正确]

【判断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公民。( )

本题标准答案:[错误]

【判断题】

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

本题标准答案:[正确]

【判断题】

人民警察使用武器造成人员伤亡的,应当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或者其所属机关报告。公安机关或其所属机关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进行勘验、调查,并及时通知当地人民检察院。( )

本题标准答案:[正确]

【判断题】

对被宣告缓刑、假释的罪犯实行监督、考察是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的法定职责。( )

本题标准答案:[正确]

【判断题】

对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患有疾病,必须监视居住。()

本题标准答案:[错误]

【判断题】

赵某趁深夜潜入某博物馆,意欲窃取馆内珍藏的一件汉朝文物,但由于对现场情况不熟,刚要着手取文物,不慎触响了报警装置而未得逞,则赵某的行为属盗窃罪的未遂。( )

本题标准答案:[正确]

【判断题】

人民警察在办理治安案件过程中,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应当回避。( )

本题标准答案:[正确]

对案件进行调解的时间不计人办案期限。()

本题标准答案:[错误]

【判断题】

甲因两种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拟对其分别处以1000元和1500元的罚款,合并执行,则其享有听证的权利。()

本题标准答案:[错误]

【判断题】

《讯问笔录》经犯罪嫌疑人核对无误后,由其在笔录的末页上签名即可。()

本题标准答案:[错误]

【判断题】

重新鉴定以2次为限。()

本题标准答案:[错误]

【判断题】

公安机关对抽取的样品应当及时进行检验。经检验,能够作为证据使用的,应当及时采取扣押措施。()

本题标准答案:[错误]

【判断题】

只要是聚众犯罪,就应有3人以上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本题标准答案:[错误]

【判断题】

张某为某私营企业的会计,一日深夜潜入本单位财务室,用钥匙打开保险柜拿走单位现金2万元。张某的行为构成职务侵占罪。()

本题标准答案:[正确]

【简答题】

《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公安机关调解处理治安案件是如何规定的?

答: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经公安机关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的,不予处罚。经调解未达成协议的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简答题】

人民警察在非工作时间履行职责的“紧急情况”是指什么?

答:(1)紧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2)紧急抓获逃离违法犯罪现场的人员或者通缉在逃的人犯;(3)紧急抢救公民的生命安全;(4)紧急抢救国家、集体或个人财产的安全;(5)紧急维护治安案件或者刑事案件现场的秩序等不紧急处置就会造成重大损失和后果的情况。

【案例分析题】

2011年8月3日,安某(男,17岁)在某宾馆住宿,卖淫女许某打来电话,两人谈好了嫖宿条件,事后,安某付给许某300元钱,许某正欲离开时,被协警王某查获,王某请示派出所长后,口头传唤安某、许某到派出所,安某拒不配合,王某打了安两耳光,安某还手,被王某痛打一顿,经鉴定为轻伤。安某、许某于当天14时到派出所,只有民警李某值班,忙于处理其他案件,一直到当晚22时,才让安某、许某到值班室,由王某记录,进行了询问。安某提出,自己胆小,又挨了打,要写出书面材料。李某拒绝,并说:“少罗嗦,你以为这里是你家,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安某看完询问笔录,提出自己挨打过程没有记录,要求补充,也被李某拒绝。经查,安某以前未受过刑事、行政处理。许某随身带有一台手提电脑,被民警扣押。

判卷情况如下:

(1)【解答题】

本案处理中存在什么问题?

(2)【解答题】

对安某处理中应注意什么?并简要说明理由。

(3)【解答题】

安某是否有权申请国家赔偿?并简要说明理由。

【案例分析题】

张某(男,23岁)与邻居李某有宿怨。2009年3月,张某胁迫孙某(男,20岁)和他一起殴打李某,致李某当即鼻血直流,被人送医院包扎处理,经鉴定为轻微伤。案发后,李某即向某派出所报案,派出所对本案予以立案调查并询问了张某。经查,张某5个月前因殴打他人,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10日。经民警询问后,张某因害怕负法律责任,跑到外地打工,直至2010年春节回家在一家美容院嫖娼时被某派出所抓获。民警对其询问,张某承认在美容院给李某(女,21岁)300元钱并嫖宿事实。

某派出所根据《治安处罚法》,对张某拟以“殴打他人”和“嫖娼”分别决定拘留5日、拘留10日,合并执行拘留15日,并处罚款5000元;对李某以“卖淫”拘留10日,并处罚款3000元;对美容院老板以“容留卖淫”拘留10日,并处罚款2000元。

判卷情况如下:

(1)【解答题】

本案对张某殴打他人处罚是否超过行政违法行为的追究时效?为什么?

答:本案未超过行政违法行为的追究时效。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6个月内没有被公安机关发现的,依法不再处罚。本案中,张某故意伤害李某后,李某即向派出所报案,公安机关已立案并询问了张某,故不属于“违法行为没有被发现”的情况,公安机关仍然能够追究张某的违法责任。

(2)【解答题】

张某有哪些从重处罚的情节?

张某有以下从重处罚情节:第一,张某胁迫孙某实施违法行为,张某在共同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中起主要作用,是主要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第二,张某实施殴打李某行为之前,在6个月内曾受过治安管理处罚。

(3)【解答题】

美容院老板是否有权申请听证?为什么?

您的实际答案:

您的实际得分:[0]

(4)【解答题】

公安机关办理本案时存在哪些问题,请说明理由。(

您的实际答案:

您的实际得分:[0]

法律与社会规范.doc

法律与社会规范- 一位怀孕的已婚妇女为确定其孩子的亲子关系而请求法院指令那位被指称为孩子父亲的人(不是她的丈夫)验血。法院依据普通法关于已婚妇女孩子的合法性(legitimacy)[1]的法定推论而拒绝了该妇女的申请。法院认为这一法定推论减少了使孩子受辱成为私生子(illegitimate)的机会。这里的意蕴是:和容许孩子获知自己生物学意义上的父亲相比,使他免受私生子的耻辱是一件更好的事情。[2] 警察警示本地商人说某人因扒窃商店而被拘留,尽管并没有受到起诉。一个学校告知一位求职者说本校一位老师曾经对一名学生性骚扰,不过这位老师并没有被惩罚、开除或者解雇。对于商人和可能会受雇成为教师的人来说,精确信息的传达无疑是有益的,但这也可能使他们蒙受羞辱。这种可能性能否触发启动正当程序的要求呢?[3] 一位拖船主没有为自己的拖船装备作业所用的无线电讯设备,拖船因此就没能收到天气预报,否则的话,它们或许就能躲过一场风暴,而这场风暴给客户的货物造成了损失。拖船主辩称,拖船业中并没有使用无线电讯设备的惯例,所以自己的上述行为并不构成过失。法院认为惯例并不能成为辩解理由。[4] 然而为什么不能呢?商业惯例的效力在很大程度上是低于法院司法意见的吗? 一对夫妇在民事法庭获得离婚判决。只有在丈夫同意的情

况下,他们所属的宗教群体才承认离婚的效力,而且,如果女方在其离婚未经宗教承认的情况下再婚的话,就会遭到其宗教群体的放逐(ostracize)。丈夫以收回其宗教上的离婚允诺为要挟,使妻子屈从了一个偏袒一方的财产分配方案。此后,女方基于被胁迫签约的理由请求民事法庭宣告该合同无效。[5] 如果法庭同意了她的请求,那么她的胜诉会对其宗教群体的凝聚力造成怎样的影响? 1对于“布朗诉教育委员会案”(Brown v. Board of Education)[6]给出的常见正当化理由是:即使各州为黑人提供了适当的隔离设施,隔离黑人与白人的政策也是违反宪法的,因为这一政策使黑人蒙受了耻辱。 法院禁止某个地方政府在公共土地上建造圣诞树或者托儿所。这一规定冒犯了很多人,但是并没有伤害他们,另一方面,这却使更多的人感到高兴。从性教育到枪支管制,有无数的事情都冒犯了人们,但是这种冒犯很少成为评价这些方案的决定性因素。宗教里的符号象征(symbolism)又有什么不同呢? 法院每天都必须对行动的耻辱效应(stigmatizing effect)、行为与社会规范的一致性、符号的意义以及放逐的后果做出评估。艾滋病患者或者私生子或者接受福利救济者的耻辱是一种像戳伤眼睛一样的简单伤害吗?或者,这种耻辱促进了构成公共秩序的社会规范?当商业活动遵从而非背离惯例时,我们应当认定惯例反映的是进步的历程呢,还是逃散羊群的艰苦长征?当政府从事符号行为(symbolic behavior)(如偶像建构)或者限制符号

法律规定的分类

法律规定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把法律规范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按照法律规范的行为模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授权性规范、义务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 1、授权性规范 授权性规范,是规定人们可以为一定的行为或者不为一定的行为,以及可以要求他人为一定的行为或者不为一定的行为的法律规范。 2、义务性规范 义务性规范,是规定人们必须积极作出一定行为的法律规范。 3、禁止性规范 禁止性规范,是规定禁止人们作出一定行为或者必须不为一定行为的法律规范。禁止性规范也可以说是一种义务性规范。禁止性规范与义务性规范的区别在于:义务性规范是设定作为义务,禁止性规范却是设定不作为义务。 二、按照法律规范强制性的程度,可以分为强制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 1、强制性规范 强制性规范,是指法律规范所确定的权利和义务十分明确、肯定,不允许有任何方式的变更或违反的法律规范。强制性规范表现为义务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两种形式,或者说义务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绝大部分都属于强制性规范。 2、任意性规范 任意性规范,是指法律规范允许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自行确定其权利和义务的法律规范。 三、按法律规范内容的确定性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确定性规范、委任性规范和准用性规范 1、确定性规范 确定性规范,是指法律规范直接而明确地规定了行为规则的内容,适用时无须再援用其他的法律规范来补充或说明的法律规范。大多数法律规范是确定性规范。 2、委任性规范 委任性规范,是指法律规范没有明确规定行为规则的内容,而是授权由某一专门机构加以规定的法律规范。 3、准用性规范 准用性规范,是没有明确规定行为规则内容,但明确指出可以援引其他的规则是本规则的内容得以明确。 四、按照法律规范所调整的行为是否可能发生在该规则之前,可以分为调整性规范和构成性规范 1、调整性规范 调整性规范,是对已经存在的各种行为方式进行评价,并通过设定权利和义务来调整相关行为的法律规范。 2、构成性规范 构成性规范,是以规则的产生为基础而导致某些行为方式的出现,并对其加以调整的法律规范。与调整性规范的不同,在构成性规范产生以前,该规则所涉及的行为不可能出现.

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班级:计113班 姓名:吕国厅 学号: 113113028 评分标准: 1.思想正确,符合社会主义的道德理念与法治理念。 (60分)得分: 2.有自己的新见解,新观点。(15分)得分: 3.语言通顺连贯,逻辑性强。(15分)得分: 4.理论联系实际,重点突出。(15分)得分: 总分:

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我们的理念中,法律是一个神圣的词语,是国家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利益的重要工具,是维护社会生活的利工具,是需要我们不断认识和运用的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效武器,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法律的出现,也规定了一定得范围,既保护了国家的权益,也维护了公民的共同利益。 我们在现实的行为是受到法律的约束的,法律限定了我们行为的范围。而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权利又是法律给与我们的,所以可以说没有法律我们就不是一个完整的社会。而法律的产生与发展很大程度上又是基于我们逐渐发展的道德观念的,就是法律也是从我们千百年来养成的道德习惯中产生的,所以说法律是出自人们的,从这点来说法律与人们也是不可分割的关系。 法律的出现解决了许多解决不了的纠纷,就像生活中的财产问题、婚姻问题、事故问题等等的没有制约的行为有了规定,使得法律以条文的形式明确告知人们,什么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违法者将要受到怎样的制裁等。法律所具有的明示作用是实现知法和守法的基本前提。也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制约违法行为的产物。另外我还觉得法律的制定是通过人们生活中行为,因为制定法律的权力属于人们,执行法律的权力属于人们,从种种角度来说法律与生活都是紧密相连的。 法律的种类很多,从法是一种社会规范看,具有规范作用,规范作用是法作用于社会的特殊形式;从本质和目的看,法又具有社会作用,社会作用是法规制和调整社会关系的目的。这种对法的作用的划分使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相区别,突出了法律调整的特点;同时,又明确了各个时期法律目的的差异。法的规范作用可以分为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和强制五种。法的这五种规范作用是法律必备的,任何社会的法律都具有。但是,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在不同的法律制度中,由于法律的性质和价值的不同,法的规范作用的实现程度是会有所不同的。 法律的出现,对于人们的生活来说,有了一种保障,一种感觉自己安全的、自己有权利作或不作的现实存在的东西。人们的行为可以认作为是生活的一种表现,对人行为,可看作为规范性指引,是通过一般的规则对同类的人或行为的指引。个别指引尽管是非常重要的,但就建立和维护稳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而言,规范性指引具有更大的意义。从立法技术上看,法律对人的行为的指引通常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确定的指引,即通过设置法律义务,要求人们作出或抑制一定行为,使社会成员明确自己必须从事或不得从事的行为界限。一种是不确定的指引,又称选择的指引,是指通过宣告法律权利,给人们一定的选择范围。法律作为一种行为标准,具有判断、衡量他人行为合法与否的评判作用。这里。在现代社会,法律已经成为评价人的行为的基本标准。通过教育,让人们认识到法

法律与社会科学学术规范及注释体例

《法律与社会科学》学术规范及注释体例 一、来稿请附250字左右的“内容摘要”及3-5个“关键词”; 二、全文注释体例采用脚注每页重新编号,编号形式为①②③; 三、本刊提倡引用正式出版物,出版时间精确到年;第2版及以上注明版次。根据被引资料性质,可在作者姓名后加“主编”、“编译”、“编著”、“编选”等字样,但“著”则不加。作者或译者为三人以上者,署第一作者名加“等”字。 四、引用页码应明确范围,不采用“页以下”的形式,仅引用两个页码时采用顿号连接。 五、非直接引用原文时,注释前加“参见”;非引用原始资料时,应注明“转引自”。 六、注释范例 (1)著作类: 储槐植:《美国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77页。 周枏:《罗马法原论》(上册),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54页。 港澳台著作: 林山田:《刑法通论》,台湾三民书局1994年版,第139页。 (2)译著类: 译者或作者为三人以上的只保留一人,后加等, 作者前的国别的中括号是英文状态下的[ ],而不是中文状态下的〔〕 [美]约翰·杰克逊:《关贸总协定和世贸组织的法理》(影印本),李方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67、168页。 [日]三浦隆:《实践宪法学》,李力、白云海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版,第55页。 [美]约翰·H·威格摩尔:《世界法系概览》(上册),何勤华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72页。 (3)编著类: 刘家琛主编:《刑法(分则)及配套规定新释新解》(下),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2863页。 梁慧星编著:《物权法论》,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34页。 (4)文集类: 潘汉典:《比较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载江平主编:《比较法在中国》(第1卷),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5)古籍类: [清]沈之奇:《大清律辑注》卷十八。 (6)辞书类: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第345页。 (7)期刊类:期刊具体到期数即可,不到页数。 李双元、李新天:《当代国际社会法律趋同化的哲学思考》,载《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3期。

法律规范种类

第一章法律基础知识 知识点1 法律规范的种类 授权性规范 1、法律规范按内容不同 命令性规范 义务性规范 禁止性规范 2 确定性规范 3、按照规范内容的确定性程度不同 委任性规范 非确定性规范 准用性规范 1、按规范的内容不同,法律规范可分为授权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 (1)授权性规范是授予人们“可以”做出某种行为,或者要求别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2)命令性规范是要求人们“必须”作出一定行为,承担一定积极作为义务的法律规范,即“必须怎样”、“应当怎样”等。 (3)禁止性规范是“禁止”人们作出一定行为的法律规范,即“不能”、“不得”、“不准”等。 2、按法律规范对人们行为规定或限定的范围或者程度不同,法律规范可分为强制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 3、按照规范内容的确定性程度不同,可以把法律规范分为: (1)确定性规范:无须援引或参照其他规范。 (2)非确定性规范:无具体的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须援引或参照其他规范。 4、委任性规范:内容不明确,概况性提示,相应机关相应处理。

5、准用性规范:没规定具体行为模式,可以援引或参照其他相关内容。 例子:下列法律都属于哪些类别? 1、《著作权法》第6条规定:“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此规定属于委任性规范。 2、《合同法》第148条规定:“供用水、供用气、供用电力合同,参照供用电合同的有关规定。”此规定属于准用性规范。 3、婚姻法中要求结婚的男女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登记。 4、宪法第5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例题: 1、单选:资不抵债的民办学校的清算,参照适用《企业破产法》规定的程序进行这一法律规范属于()。 A. 准用性规范 B.义务性规范 C.禁止性规范 D.确定性规范 答案:A 确定性规范:无须援引或参照其他规范。该规范在表达上没有使用义务性规范的典型用语“须”。也没有使用禁止性规范的典型用语“不得” 2、多选:根据会计法律制度的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关于该法律规范性质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 A、该法律规范属于义务性规范 B、该法律规范属于禁止性规范 C、该法律规范属于授权性规范 D、该法律规范属于强制性规范 答案:AD

法律法规的作用

法律法规的作用 一、法律法规的作用 1、法律法规具有明示作用。法律法规的明示作用主要是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明确告知人们,什么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违法者将要受到怎样的制裁等。这一作用主要是通过立法和普法工作来实现的。法律所具有的明示作用是实现知法和守法的基本前提。 2、法律法规具有预防作用。对于法律法规的预防作用主要是通过法律法规的明示作用和执法的效力以及对违法行为进行惩治力度的大小来实现的。法律的明示作用可以使人们知晓法律而明辨是非,即在人们的日常行为中,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绝对禁止的,触犯了法律应受到的法律制裁是什么,违法后能不能变通,变通的可能性有多少等等。 这样人们在日常的具体活动中,根据法律的规定来自觉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从而来达到有效避免违法和犯罪现象发生的目的。严格及时有效的执法也可以警示人们,未违法,违法必受罚,受罚不可变通也。这样可以在每一个人的心底上建立起一道坚不可崔的思想行为防线。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收到欲方则方,欲圆则圆的良好的规范效果。 3、法律法规的校正作用。也称之为法律法规的规范作用。这一作用主要是通过法律的强制执行力来机械地校正社会行为中所出现的一些偏离了法律轨道的不法行为,使之回归到正常的法律轨道。像法律所对的一些触犯了法律的违法犯罪分子所进行的强制性的法律改造,使之违法行为得到了强制性的校正。 4、法律法规具有扭转社会风气、净化人们的心灵、净化社会环境的社会性效益。理顺、改善和稳定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提高整个社会运行的效率和文明程度。作为一个真正的法制社会则是一个高度秩序、高度稳定、高度效率、高度文明的社会。这也是法制的最终目的和最根本性的作用。 1/ 1

浅论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之间的关系

研究生论文 浅论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之间的关系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在对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进行简要概述的基础上,分析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之间存在的区别与联系;再次,通过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之间紧密的联系总结与归纳出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之间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针对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可处理二者之间关系的可操作性的意见,即明确相对稳定的法律原则;正确权衡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冲突和恰如其分地处理法律原则与规则的关系,寻求最佳结合点三,这对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具有指导性意义。 论文关键词:法律规则、法律原则、自由裁量权 在法律规则、法律原则及其之间的关系中,存在法律规则中心主义和法律原则中心主义两种理论,而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现有法律规则很难跟上社会日益的变化,如过分依赖规则而一味地限制原则适用难以保证法律的公正性。因而,寻求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的合理结合之路,才是解决当前诸多法律问题的较好方法。 一、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的基本内涵 (一)法律规则 法律规则是规定法律上的权利、义务、责任的准则、标准,或是赋予某种事实状态以法律意义的批示、规定。法律规则具有三大特点:(1)微观的指导性,即在规则所覆盖的相对有限的事实范围内,可以指导人们的行为;(2)可操作性较

强。只要一个具体案件符合规则设定的事实状态,执法人员可直接适用该规则,一般公民也能较容易地依据规则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3)确定性程度较高。 (二)法律原则 法律原则是指法律的基础性真理或原理,为其规则提供基础性或本源的综合性规则或原理,是法律行为、法律程序、法律决定的决定性规则。原则是规则的灵魂,是规则的根本出发点,它为规则规定了适用的目的和方向以及应考虑的相关因素;而规则就是原则的具体化、形式化和外在化。 (三)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的区别 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同为法律规范,但它们在内容的明确性、适用范围、适用逻辑、适用方式以及形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1、在内容上的差异。法律规则的规定是明确具体的,它着眼于主体行为及各种条件情况的共性;其明确具体的目的是削弱或防止法律适用上的“自由裁量”。与此相比,法律原则的要求比较笼统、模糊,它不预先设定明确的、具体的假定条件,更没有设定明确的法律后果。它只对行为或裁判设定一些概括性的要求或标准,但并不直接告诉指明应当如何去实现或满足这些要求或标准,故在适用时具有较大的余地供法官选择和灵活应用。 2、在适用范围上差异。法律规则由于内容具体明确,

法律规范之间的冲突有四种类型

法律规范之间的冲突有四种类型 (1)是不同位阶的法律规范之间的冲突。不同位阶法律规范之间的冲突又称为层级冲突或纵向冲突。如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地方规章之间发生的规范冲突。(2)同 一位阶法律规范之间的冲突。同一位阶法律规范之间的冲突又称为同级冲突或者横向冲突。如处于同一效力层级的法律之间、行政法规之间、地方性法规之间、部门规章之间的规范冲突。(3)是不同时期发布的法律规范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为新法与旧法之间的冲突,又称为新旧冲突或时际冲突。(4)是特别法与普通法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为特别法与普通法之间的规定不一致时所产生的冲突,又称为特别冲突。行政审判中,对法律规范之间的冲突的处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进行: 第一,对于层级冲突应当确立高位阶的法律规范优于低位阶的法律规范的适用规则。效力低的法律规范服从效力高的法律规范。依据《立法法》第78 条规定和宪法是国 家根本大法这一特点,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立法法》第79 条规定:“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座谈会既要》亦确定了下位法不符合上位法的适用原则:下位法的规定不符合上位法的,人民法院原则上应当适用上位法。当前许多具体行政行为是依据下位法作出的,并未援引和适用上位法。在这种情况下,为维护法制统一,人民法院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时,应当对下位法是否符合上位法一并进行判断。经判断下位法与上位法相抵触的,应当依据上位法认定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由此看来,法律、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地方规章的法律层级排列有序,其法律效力一次递减。高位阶的法律规范优于低位阶的法律规范,低位阶的法律规范不得与高位阶的法律规范相抵触。 第二,对于新旧冲突,通常适用新的法律优于旧的法律规范的规则。即当新的法律规范与旧的法律规范的规定不一致时,人民法院应当优先适用新的法律规范,但新的法律规范一般不溯及既往8.《座谈会纪要》关于新旧法律规范的适用规则对实体问题适用和程序问题适用进行严格区分,并对不溯及既往原则的例外情形即新法可以溯及既往的几种情形作了列举。《座谈会纪要》对新旧冲突的解决明确了这样一个适用规则:根据行政审判中的普遍认识和做法,行政相对人的行为发生在新法施行以前,具体行政行为作出在新法施行以后,人民法院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时,实体问题适用旧法规定,程序问题适用新法规定,但下列情形除外:(一)法律、法规或规章另有规定的;(二)适用新法对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更为有利的;(三)按照具体行政行为的性质应当适用新法的实体规定的。 第三,对于特别冲突,通常适用特别法规范优于普通法规范的规则。适用此原则时又会遇到法律之间、行政法规之间或者地方性法规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时怎么办?依照《立法法》第85 条之规定,法律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一般规定不一致时,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裁决。行政法规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座谈会纪要》进一步规范了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的适用关系:法律之间、行政法规之间或者地方性法规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的,新的一般规定允许旧的特别规定继续适用的,适用旧的特别规定;新的一般规定废止旧的特别规定的,适用新的一般规定。不能确定新的一般规定是否允许旧的规定继续适用的,人民法院应当中止行政案件的审理,属于法律的,逐级上报最高人民法院送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属于行政法规的,逐级上报最高人民法院送请国务院裁决;属于地方性法规的,由高级人民法院送请制定机关裁决。 法律制定程序 即立法程序,广义的立法程序是指享有立法权的主体在制定、修改、补充、废止以及认可各种规范性

法的规范作用包括

1.法的规范作用包括( D) A.指引,评价,惩罚,强制,教育作用 B.指引,评价,教育,预测,惩罚作用 C.指引,教育,强制,鼓励,预测作用 D.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强制作用 2.下列关于法律体系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C) A.法律体系由法律部门组成 B.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尚不完备 C.中华体系也即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D.法律体系是一国法律有机联系的统一体 3我国对法律溯及力问题,实行的原则是(D) A.法在任何情况下均溯及既往 B.法在任何情况下均不溯及既往 C.法在一般情况下均溯及既往,但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 D.法在任何情况下均不溯及既往,但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 4.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一原则,要求(ABC) A.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和平等地承担宪法,法律规定的义务B.任何公民的合法权益都受到法律保护 C.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要受到制裁D.任何公民都要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5.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的后果,实施制裁的机关,方法的不同,法律制裁可分为(AC) A.司法制裁 B.民事制裁 C.行政制裁 D.刑事制裁 6.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下列关于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C) A.国家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实行男女同工同酬 B.年满18岁,未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中国公民均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权利不包括公民年老,疾病,丧失劳动能力时的物质帮助权 D.国家保护华侨的正当权益,保护归侨的侨眷的合法权益 7.我国<宪法>所规定的人民行使国家权利的机关是(D)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C.各级人民政府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8.我国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的主体,限于(A) A.国务院 B.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 C.国务院及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 D.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及较大市的人民政府 9.下列机构中,有权依法制定地方政府规章的是(D) A.某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 B.某省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 C.某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某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 10.根据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下列构成违宪或违法的行为是(B) A.国家主席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接受外国使节 B.某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本自治州的<自治条例> C.国务院某部发布<关于认真学习贯彻<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的通知> D.国务院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授权决定,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减征个人所得税 11.行政主体资格的法律要件,是指对即将成为行政主体的组织在法律上所设定的条件。它也可以视为行政法律规范对行政主体的具体规定。一般说来,行政主体资格的法律要件有三项,享有行政职权,能以己之名义开展行政活动和(B) A.独立承担政治责任 B.独立承担行政责任 C.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D.独立承担社会责任

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

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 法律规则是法律条文的内容,法律条文是法律规则的表现形式。 立法实践中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并不是所有的法律条文都直接规定法律规则,有点法律条文是非规范性法律条文。 并不是所有的法律规则都必须通过法律条文来表现。 即使法律条文表述了法律规则,也不是一个法律条文都完整地表述一个法律规则的或者只表述一个法律规则的。 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 在内容上:法律规则是明确、具体的;法律原则是笼统、模糊的。 在适用范围上:法律规则只适用于某一类行为;法律原则对人的行为及其条件有更大的覆盖面和抽象性。 在适用方式上:法律规则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应用于个案当中;法律原则不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应用于个案当中的,不同强度的原则甚至冲突的原则都可能存在于一部法律之中。 法律事件与法律行为法律事实法律关系 法律事件 法律事件是由法律规范规定的、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引起法律关系变动的客观事实。法律事件又分成社会事件和自然事件;也可分为绝对事件和相对事件。 法律行为 法律行为是受当事人意志影响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变动的事实。 法律行为可分为善意行为(合法行为)与恶意行为(违法行为)。 法律事实,就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形成、变更和消灭的情况或现象。法律关系是指在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 权利能力 法律关系主体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资格。 行为能力 法律关系主体以自己行为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能力。 权利能力,又称权义能力(权利义务能力),是指能够参与一定的法律关系,依法享有一定权利和承担一定义务的法律资格。 它是法律关系主体实际取得权利、承担义务的前提条件。 行为能力。自然人的行为能力是公民的意识能力在法律上的反映 自然法学派实证法学派 1在制定法或实在法之外,有一种更根本的法。这种法源于事物的本性,特别是人的本性,即人的理性。 2自然法是实在法的客观基础,又是衡量实在法是否合理的标准。 3强调从道德价值正义等角度分析法律。 1法与道德无关2法只能是国家制定法,恶法亦法3研究法律应当采取实证主义的方法

什么是法律规范

什么是法律规范?其结构如何? 法学1202 1121040207 甘春芳法律规范是法律制度的“基本粒子”。法律规范的概念是法学一般理论的关键概念。必须弄清楚法律规范的概念与结构。而法是由法律规范组成,法律规范则是由语句组成的。由此没有法律条文就没有法。法条是一种特殊的规范语句,是法律规范的正规表达。因此,正确的与法律规范打交道首先必须以认识和区分各种语句和规范为前提。 一、规范语句和规范的语义学分析 (一)规范语句 语句分为描述语句、分析语句、评价语句、规范语句。前三种语句类型顾名思义,很好理解,我相信以往的学习中都系统的了解过,考虑论文目的,在此不作赘述,着重介绍规范语句。 规范语句是规范的主要表达形式。它所表达的是一种应当关系,即某些事情应当发生,尤其是某些人应当采取某些行为。规范语句与评价语句存在密切的联系。规范语句所表达的禁止、许可或命令某种行为,总是基于特定的价值判断做出的。这些价值判断构成了规范语句的正当化理由。但二者之间也是有区别的,评价语句表达的是“什么是好的”,规范语句只表达“什么是应该做的”,而不直接表达为何这样做的理由(价值)。其实规范的效力依赖于其背后的价值的有效性。有些规范语句所表述的行为与其价值之间确是不透明的,但它依然是有效的或有约束力的。法律就是这种类型的规范。 规范语句一般包括四个要素:规范主体、规范特质、规范内容和适用条件。规范主体是被要求以某种方式行动的人。规范特质包括三种、;应当性、禁止性和许可性,规范特质一般可以通过应然助词来表达,而包含了应然助词的语句模式一般称为应然模式语句,这是典型的规范语句模式。规范内容是指规范所命令、禁止或许可的特定的行为。适用条件是指规范所规定的行为应被实施的条件。 应然模式是规范语句的典型结构。它由两个描述性语句和一个应然助词构成。第一个描述句说明规范使用的条件。第二个描述语句说明规范所命令、禁止、许可的行为或某种规范后果。应然助词表达的是一种规范性命令,即一旦前一个描述语句所描述的适用条件的得到满足,就应该发生后一个语句所描述的后果。

法律规范之间的冲突有四种类型

法律规范之间的冲突有四种类型: (1)是不同位阶的法律规范之间的冲突。不同位阶法律规范之间的冲突又称为层级冲突或纵向冲突。如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地方规章之间发生的规范冲突。(2)同一位阶法律规范之间的冲突。同一位阶法律规范之间的冲突又称为同级冲突或者横向冲突。如处于同一效力层级的法律之间、行政法规之间、地方性法规之间、部门规章之间的规范冲突。(3)是不同时期发布的法律规范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为新法与旧法之间的冲突,又称为新旧冲突或时际冲突。(4)是特别法与普通法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为特别法与普通法之间的规定不一致时所产生的冲突,又称为特别冲突。行政审判中,对法律规范之间的冲突的处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进行: 第一,对于层级冲突应当确立高位阶的法律规范优于低位阶的法律规范的适用规则。效力低的法律规范服从效力高的法律规范。依据《立法法》第78条规定和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这一特点,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立法法》第79条规定:“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座谈会既要》亦确定了下位法不符合上位法的适用原则:下位法的规定不符合上位法的,人民法院原则上应当适用上位法。当前许多具体行政行为是依据下位法作出的,并未援引和适用上位法。在这种情况下,为维护法制统一,人民法院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时,应当对下位法是否符合上位法一并进行判断。经判断下位法与上位法相抵触的,应当依据上位法认定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由此看来,法律、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地方规章的法律层级排列有序,其法律效力一次递减。高位阶的法律规范优于低位阶的法律规范,低位阶的法律规范不得与高位阶的法律规范相抵触。 第二,对于新旧冲突,通常适用新的法律优于旧的法律规范的规则。即当新的法律规范与旧的法律规范的规定不一致时,人民法院应当优先适用新的法律规范,但新的法律规范一般不溯及既往8.《座谈会纪要》关于新旧法律规范的适用规则对实体问题适用和程序问题适用进行严格区分,并对不溯及既往原则的例外情形即新法可以溯及既往的几种情形作了列举。《座谈会纪要》对新旧冲突的解决明确了这样一个适用规则:根据行政审判中的普遍认识和做法,行政相对人的行为发生在新法施行以前,具体行政行为作出在新法施行以后,人民法院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时,实体问题适用旧法规定,程序问题适用新法规定,但下列情形除外:(一)法律、法规或规章另有规定的;(二)适用新法对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更为有利的;(三)按照具体行政行为的性质应当适用新法的实体规定的。 第三,对于特别冲突,通常适用特别法规范优于普通法规范的规则。适用此原则时又会遇到法律之间、行政法规之间或者地方性法规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时怎么办?依照《立法法》第85条之规定,法律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一般规定不一致时,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裁决。行政法规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座谈会纪要》进一步规范了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的适用关系:法律之间、行政法规之间或者地方性法规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的,新的一般规定允许旧的特别规定

建筑法规对于建筑市场的作用

建设法规对于建筑市场的作用 摘要:本文通过对于分析建筑和法律的关系、我国建筑业的一些混乱现象以及通过出台《建筑法》对于这些现象的约束作用体现了建设法规对于建筑市场的规范作用,并与结尾处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发挥建筑法规的作用重在执行。 关键词:建筑法规转包承包工程拖欠款建立制度诚信执法 一、引入篇:建筑和法律的相互关系 说到建筑的美,人们常常以“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一语冠之,但是建筑本身却并非凝固之状态,建筑的存在,建筑的功能,以及建筑的审美,在更高的层次上具有自身的精神向度,呈现出一种四维空间复变的态势,一种拓扑结构。建筑艺术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不断地获得新的生命。这种凝固中的运动价值与法律的价值有着惊人的相似。篆刻在黑色玄武岩上的《汉谟拉比法典》距今已有2700多年,但是如今的法学教育和研究中我们依然对于这部人类早期的行为规范赞赏有佳。建筑与法律都在实践与研究中获得了新的生命,不断地更新、超越和创造自身的价值之维。在现代社会里,法律更是在建筑市场中记着不可估量的监督和规范作用,协调整个建筑市场的有效运转,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现实篇:我国建筑市场混乱现象严重 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市场的不规范和缺乏明确的法律制度,建筑领域里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严重危机: (一)无序的挂靠,转包及承包不合法。在中国,很多时候都讲究“社会关系”,加之建筑市场呈现“僧多粥少”的现状,便更加容易滋生出腐败的温床,建设方往往以“恃权压人”,在招投标过程中乱用发标权,利用对施工单位压级压价,提出垫资施工等不合理要求;其次,建设方在承发包过程中往往“层层剥皮”,收取“介绍费”、“中介费”,违法分包“管理费”,大量工程款被揣到个人腰包里。不仅使得整个建筑市场变得混乱而无序,而且使得工程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造成重大的事故隐患。 (二)工程款拖欠现象十分严重,施工企业在建成一座座高楼大厦的同时,往往因为建设单位拖欠奇绝工程款而深深困扰,从而给本来已经经济十分紧张的施工企业雪上加霜。最后使得民工受罪:“没有资金争着上,有点资金全面上,有了资金也不给,逼着企业先垫上”,层层经济压力最后转移到了民工身上,这是造成民工工钱被拖欠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由于我国的监理制度起步比较晚,工程监理单位更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首先建立市场也呈现僧多粥少的局面,建立单位的无理性膨胀,后果则是建设监理公司的质量下。在这种情况下,竞争的激烈就不言而喻,很多成立的监理公司承揽不到业务又必须要承揽业务产生了不正常的竞争,过低的报价又使得监理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同时建设单位对监理单位缺乏信任,缺乏配合,使监理工作难上加难。另外监理工程师队伍年龄偏大和监理行业中的地方保护主义盛行等问题的解决也是迫在眉睫。 面对以上众多问题,如何建立严格的法律责任体系和制裁体系尤为重要。怎样才能在我们特有的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道路下找到一条同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市场规范道路呢?显然,这是国家领导和建筑行业的精英们共同关注的话题。《建筑法》则对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解决篇:《建筑法》的出台对于建筑市场的规范作用 为了加强对建筑活动的监督管理,维护建筑市场秩序,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

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

现代国家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如法典)大都是以条文为基本构成单位的。从其表述的内容来看,法律条文可以分为规范性条文和非规范性条文。规范性条文是指直接表述法律规范的条文,非规范性条文是指不直接规定法律规范,而规定某些法律技术内容的条文。这些非规范性条文不可能是独立存在的,他们总是附属于规范性法律文件中的规范性法律条文。由此看出,应当把法律规则和法律条文区别开来。法律规则是法律条文的内容,法律条文是法律规则的表现形式,并不是所有的法律条文都直接规定法律规则的,也不是每一个条文都完整地表述一个规则或只表述一个法律规则。 一般来说,法律规则和法律条文的关系是对应的,但是我们在法律条文中看到其表述法律规则的情况是不同的,具体而言,大致有以下几类突出的情形: 1.一个完整的法律规则由数个法律条文来表述。 2.法律规则的内容分别由不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法律条文来表述。 3.一个条文表述不同法律规则或其要素。 4.法律条文仅规定法律规则的某个要素或若干要素。 法律规则的分类 法律规则的分类如下: (1)按照规则的内容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分为授权性规则和义务规则。所谓授权性规则,是指规定人们有权做一定行为或不做一定行为的规则,即规定人们的“可为模式”的规则。所谓义务性规则,是指在内容上规定人们的法律义务,即有关人们应当做出或不做出某种行为的规则。义务性规则又可分为命令性规则和禁止性规则。 (2)按照规则内容的确定性程度不同,可以把法律规则分为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所谓确定性规则,是指内容本已明确肯定,无须再援引或参照其他规则来确定其内容的法律规则。所谓委任性规则,是指内容尚未确定,而只规定某种概括性指示,由相应的国家机关通过相应的途径或程序加以确定的法律规则。所谓准用性规则,是指内容本身没有规定人们具体的行为模式,而是可以援引或参照其他相应内容规定的规则。 (3)按照规则对人们行为规定和限定的范围或程度不同,可以把法律规则分为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所谓强行性规则,是指内容规定具有强制性质,不允许人们随便加以更改的法律规则。所谓任意性规则,是指规定再一定范围内,允许人们自行选择或协商确定为与不为、为的方式以及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内容的法律规则。

法的规范作用

法的规范作用 法的作用可以分为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两类。一方面,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所以法律具有各种规范作用;另一方面,法律是一定的人们的意志的体现,反映了他们的利益要求,所以法律具有各种社会作用。英国学者拉兹曾经指出:“每一个法律制度必然有规范的作用,也总会有社会的作用。把规范的作用归于法是根据法的规范性;把社会作用归于法是根据法所具有的或预期的社会效果。”法的规范作用是基于法律的规范性特性进行考察的,法律的社会作用是基于法律的本质、目的和实效进行分析的。法律的这两种作用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手段和目的的关系,法律的规范作用是手段,法律的社会作用是目的。 1.法的规范作用 法的规范作用是法律自身表现出来的、对人们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可能影响。故此,在法理学上,也有人把法律的规范作用称为“法律的功能”。法律的规范作用根据其作用的具体对象、主体范围和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指引作用、评价作用、预测作用、强制作用和教育作用。 (1)指引作用。法的指引作用表现为: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提供某种行为模式,指引人们可以这样行为、必须这样行为或不得这样行为,从而对行为者本人的行为产生影响。从另一个角

度看,法律的指引作用是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来实现的。因此,法对人们行为的指引,也相应有两种方式:①确定的指引。它是指人们必须根据法律规范的指示而行为:法律要求人们必须从事一定的行为,而为人们设定积极的义务(作为义务);法律要求人们不得从事一定的行为,而为人们设定消极义务(不作为义务)。如果人们违反这种确定的指引,法律通过设定违法后果(否定式的法律后果)来予以处理,以此来保障确定性指引的实现。②有选择的指引。它的涵义是指:法律规范对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可以选择的模式,根据这种指引,人们自行决定是这样行为或不这样行为。这是一种按照权利性规则而产生的指引作用。法律的指引作用也可分为羁束的指引和非羁束的指引,这是根据国家权力行为的权限幅度所进行的划分;原则的指引和具体的指引,这是根据法律的构成要素所进行的分类。 (2)评价作用。法律的评价作用表现在:法律对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或违法及其程度,具有判断、衡量的作用。 任何社会规范(道德、宗教规则、政策等)均具有一定的评价作用。但与其他社会规范相比,法律这种社会规范的评价作用具有概括性、公开性和稳定性,所以这种评价更客观、更明确、更具体。法律的评价作用的优越性,使法律起到了其他社会规范难以起到的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 法律的评价作用可以分为专门的评价和一般的评价。专门的评

法律规范

【单选题】 法律规范属于(B )。 A.技术规范 B.社会规范 C.道德规范 D.团体规范 【单选题】 甲与乙开玩笑时持塑料匕首追逐打闹,乙的朋友丙路过,见甲持匕首“追杀”乙,以为甲要持刀杀乙,遂持刀将甲砍成重伤,丙的行为是( B )。 A.正当防卫 B.意外事件 C.故意犯罪 D.防卫过当 【单选题】 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国家赔偿以( B )为主要方式。 A.返还财产 B.支付赔偿金 C.恢复原状 D.赔礼道歉 【单选题】 督察人员在现场督察中发现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违法违纪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以及拒绝、阻碍督察人员执行现场督察工作任务的,可以( B )。 A.给予行政处分 B.带离现场 C.停止执行职务 D.对违规人员实行禁闭 【单选题】 根据《宪法》的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在任何情况下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 C.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D.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单选题】 关于拘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B )。 A.拘传只能适用于违法犯罪嫌疑人 B.执行拘传时,应当向犯罪嫌疑人出示《拘传证》,并责令其在《拘传证》上签名(盖章)、捺指印 C.对拒绝拘传的,应当先行拘留 D.在紧急情况下,对需要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不使用《拘传证》 【单选题】 下述人员中,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给予行政拘留后应当执行的是( D )。 A.小李,男,1990年8月生,2006年3月因参与赌博被处以行政拘留处罚 B.小刘,女,1978年1月生,2006年4月因虐待丈夫与前妻所生之女小果被处以行政拘留处罚,但小刘正怀有6个月身孕 C.老张,男,1932年3月生,2006年5月因在公共场所故意裸露身体,情节十分恶劣被处以行政拘留处罚

法律的作用

法律的作用 法律的本质,从狭义上说,即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主要反映掌握国家政权的社会阶层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通过规定权力、义务,设定权利、职责以维护社会秩序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法律作为一种具有国家强制力的调整社会关系的手段,它是与道德、习惯、风俗、和纪律等有着一种近似于相互配合并且以法律为最终的底线和标准的社会规范。但是又要明确法律并不是万能的,它有自己的调整领域,并不能取代道德、习惯、风俗和纪律等社会规范的作用。 法律的作用,书中分为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规范作用,即指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对人的行为的作用,它包括,指引、评价、预测、强制、教育等作用;社会作用,即指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对社会关系的调整作用,它包括分配社会利益、解决社会纠纷和实施社会管理等作用。 然而,无论是法律的规范作用,还是法律的社会作用。都不能否认法律本质上是由统治阶层制定,并且其最终解释归于统治阶级所有。它的作用便是坚定地为维护统治阶层的统治,使之稳定,长久。 从法律的规范作用来看,其规范的是社会大众的行为。无论是它的指引、评价、预测、强制或是教育作用,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建立和维护一个稳定的社会生活环境。我们看到,人们在法律的这些作用下,遵循着早已制定好的规则,不能跳出这个范围。因为,自打这个规则建立并付诸实施开始,人们就受到了它的作用。它对大众的行为进行指引,告诉人们什么不能做,并且一旦违反,必将受到相应的惩罚。此时,又根据违背程度的不同,有着不同的评判标准,并有着与之相对应的各级惩罚措施。 我们看到,它不仅仅是简单机械的对人们违反规则的行为进行相应的惩罚。它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使得人们在进行某些行为时不得不考虑会引起怎样的后果,从而对生活中的行为有着更多的思考和放弃。

劳保用品的分类及相关法规

劳保用品的分类及相关 法规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劳保用品的分类及相关法规劳动防护用品,是指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与健康所必备的一种防御性装备,对于减少职业危害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劳动防护用品按照防护部位分为九类: (1)安全帽类。是用于保护头部,防撞击、挤压伤害的护具。主要有塑料、橡胶、玻璃、胶纸、防寒和竹藤安全帽。 (2)呼吸护具类。是预防尘肺和职业病的重要护品。按用途分为防尘、防毒、供养三类,按作用原理分为过滤式、隔绝式两类。 (3)眼防护具。用以保护作业人员的眼睛、面部,防止外来伤害。分为焊接用眼防护具、炉窑用眼护具、防冲击眼护具、微波防护具、激光防护镜以及防X射线、防化学、防尘等眼护具。 (4)听力护具。长期在90dB(A)以上或短时在115dB(A)以上环境中工作时应使用听力护具。昕力护具有耳塞、耳罩和帽盔三类。 (5)防护鞋。用于保护足部免受伤害。目前主要产品有防砸、绝缘、防静电、耐酸碱、耐油、防滑鞋等。

(6)防护手套。用于手部保护,主要有耐酸碱手套、电工绝缘于套、电焊手套、防X射线手套、石棉手套等。 (7)防护服。用于保护职工免受劳动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因素的伤害。防护服分为特殊防护服和一般作业服两类。 (8)防坠落具。用于防止坠落事故发生。主要有安全带、安全绳和安全网。 (9)护肤用品。用于外露皮肤的保护。分为护肤膏和洗涤剂。 劳保用品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护劳动者在劳动活动中的安全健康,减少伤亡事故发生,促进经济建设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结合四川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四川省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