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假如 教学设计

假如 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假如》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假如》是一首清新感人的儿童诗,小作者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首小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适宜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产生共鸣,感受到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产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美好愿望,产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能够认读9个生字及8个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创设情境,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读书、感悟、体验中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学习重难点:

重点:认识9个生字、8个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关爱他人的愿望。难点:朗读诗歌时,注意诗歌的节奏性和诗歌情感的起伏变化。

课前准备:一支毛笔 CAI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情感铺垫

1、你们知道神笔马良的故事吗?想不想一起看看《神笔马良》的动画片?

(播放《神笔马良》动画片视频)

2、小朋友们看得那么专注,你们喜欢神笔马良吗?说说你的心里话。

3、马良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神笔(教师举起一支特大毛笔),为穷人做了很多好事,实现了他心中的愿望。你们想拥有这样的神笔吗?

4、有一位小朋友也非常渴望拥有马良的神笔,因为她想用马良的神笔做许多许多的事,她把自己的心愿写成了一首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学的课文《假如》。

(板书课题)读课题

(设计意图:运用学生最喜欢的动画片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世界,为学习课文营造氛围和情感铺垫)

(二)初读诗歌,识字写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诗歌。

(1)把划出的生字再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有困难的可向同伴、老师请教。

(2)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2.同桌交流

课件出示:(1)课件出示课后双横线中的字。

(2)同桌互读、合作学习。

读对了,夸夸她;

读错了,帮帮她。

(3)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4)教师总结归类识字方法。

3、全班交流

过渡:同学们,今天大家喜爱的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也来啦!它们为大家带来了又大又红的苹果,可是灰太狼却想搞破坏,你们能帮它们摘下苹果吗?

(1)摘苹果游戏。(能给生字找到几个朋友,开火车检查记住这些字,苹果就会落下来。)

(2)课件出示文中词语和短语。

①自由读。

②指名读(打乱顺序)。

③选一个或几个词说话。

4、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要指导的字“良”和“食”

(2)比较两个字,找出相同与不同之处说一说。

(3)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课件出示正确的书写姿势图,强调书写要求)

(设计意图:运用自主识字、同伴互助、全班交流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四)再读诗歌,评价交流

1、指名逐小节读文

2、全班评价。(强调先说优点再说缺点)

(设计意图:把识记的生字回归课文,检查学生预习读文情况,了解诗歌大意,培养学生客观评价别人的能力。)

(五)读悟结合,体验情感

1、小朋友,你读懂这首诗了吗?诗中这个小朋友的愿望是哪些呢?(1)指名说,教师随机板书:

画太阳让小树成长

画谷粒让小鸟吃饱

画好腿让西西奔跑

……

2、我们天天生活在快乐与幸福中,但是世界并不是处处都美好,还

有许多不幸需要我们去关爱,去帮助。请看:(课件呈现两幅图,

并配上伤感的背景音乐)

图1:一棵光秃秃的小树在寒风中独立。

图2:树枝上鸟窝中的两只小鸟神情悲伤,滴着眼泪。

2.静静地看,你想说什么?感触最深的是哪一幅?(可以选择

说其中的一幅。)

(设计意图:精美的图片和音乐渲染,培养学生想象说话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同情心、爱心)

3.根据学生的回答,对应读出诗歌内容。

4、学习第一节

(1)出示课件:一棵孤单的小树,没有温暖的阳光照射,播放大风的声音。

师:“呼──呼──”北风一阵接着一阵,小树缩着身子,轻轻叹息。请学生亲身体验:全体起立, 在教师动情的朗诵中,学生“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在动作模拟中理解“缩”、“叹息”)

(2)角色转换,师生对话:

小树小树,你为什么缩着身子?

小树小树,你为什么轻轻叹息?

小树小树,现在你最需要的是什么?(阳光、温暖、帮助、关心……)(设计意图:在动作模拟、师生对话中换位思考,深入阅读,感悟词句,体验情感)

(3)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小树,多么惹人怜爱,这位小女孩也和我们一样,很想帮助这棵小树。

边引读边在课件原句的基础上出示第一节诗。

(4)课件出示:风停了,太阳出来了,小树精神抖擞了。

师: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小树身上,小树,小树,现在你感觉怎样?

(5)看到小树再也不感到寒冷,再也不害怕冬天。小女孩的心里(很开心),我们的心里也很(开心),让我们快乐地读读小女孩和我们的美好的心愿。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在师生评议练习有感情朗读)

5、学习第二节

(1)读“小鸟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你读懂这句话了吗?

引导:小鸟在苦苦等待什么?鸟妈妈飞呀飞,会飞到哪些遥远的地方呢?(在想象说话中明白“遥远”的意思)

(2)鸟妈妈为了给小鸟寻食,多么辛苦,而小鸟(生读)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此刻,小鸟最需要的是什么?(谷粒、米饭、面碎……)

(3)善良的小女孩用马良的神笔给小鸟画──(生:谷粒)(课件出示第二节诗)。

指名读

(4)朗读指导:有了小女孩画的谷粒,小鸟吃得饱饱的,再也不挨饿,无忧无虑地生活,小女孩和我们的心情怎样?(高兴、喜悦……)

男女生赛读

(设计意图:在换位对话中,学生走进文本,感受到没有一双好腿的西西的痛苦,产生了要帮助西西,还西西快乐的强烈愿望。情感熏陶和人文渗透水到渠成,对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六)自主积累,提升情感

1.小女孩真是个有爱心的孩子。她不但给窗前的小树画了个红红的太阳,

给树上的小鸟画了许多好吃的谷粒。这两个愿望是多么美好啊。你最喜欢哪个愿望就背下来好吗?(学生自由背诵)

谁来背给大家听?(指名背诵,每个愿望请一个孩子)

现在我们能不能把两个愿望连起来背一背?老师给你们配上好听的音乐。(配乐背诵)

(设计意图:把选择权、自主权交给孩子,教师只作适当引导,既达到了语言积累的目的,又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学习。)

2.生活中真有这样的神笔吗?小女孩的美好愿望能不能实现呢?

是呀,生活中没有那样的神笔,小女孩的愿望也不一定能实现,所以小女孩说──假如。但是小女孩和我们都有如马良一样的爱心,这是最可贵的。让我们齐读全文,一同来享受小女孩带给我们的美好。

(七)拓展想象,释放情感

1.一个有爱心的人,随时随地都会想着去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想拿它来实现什么愿望呢?

(出示课件,提供拓展想象的图片:干旱的大地、干涸的河流、流浪的小猫小狗……)

学生可以根据图片提供的内容说,更可以自由想象说,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真情愿望尤其加以肯定、赞赏。

(设计意图:在入境感悟体验后,学生有一种表达的愿望在涌动。抓住时机,发散、拓展学生的思维,给孩子以充分想象的空间,引导他们进行创新思维,在思维中倾诉关爱他人,关爱自然的激情。)

2.学生仿写小诗一节,有能力的可仿写两节,还可以配上自己喜欢的插图。

3.个人展示:配乐朗诵

结束语:虽然我们没有马良那样的神笔,但是我们每一个孩子都有一颗爱心,都有关心他人的美好愿望。我们相信: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让我们献出自己的爱心,让世界变得更温暖吧!

(八)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诗歌第一、二小节,并背诵。

2. 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想拿它来实现什么愿望呢?下课后与同

学们分享,回家后说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23 假如

画太阳让小树成长

画谷粒让小鸟吃饱爱心

画好腿让西西奔跑

……

教学反思:

语文课堂应该是读、写、说三者的结合。在设计这堂课的时候,想要让学生在读、写、说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整堂课的设计我都希望学生可以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与文本,与教师进行对话。

在处理教材中,我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循序渐进。首先我做到了激趣导

入,酝酿诗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重要基础。因此,上课开始我播放动画片《神笔马良》,让学生也想拥有梦寐以求的马良的神笔,“假如文中的小女孩也有一枝马良的神笔,她会做些什么?”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去文中看看啦。

其次我关注了由字到词再到句方面的训练,做到了实中求异。语文素养的提高,少不了词语的积累,积累更是为了应用。在字词教学中,我也循序渐进地设计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来正音、检查巩固识记效果,并且教给了学生一个简单且效率高的方法——归类识字。为了巩固识字效果,我采用了孩子最感兴趣的做游戏方式使孩子们的兴趣浓厚,积极性颇高。最后我把生字放进了课文的词语和短语里,让孩子们通过选择一个或几个词语短语练习说完整的话。指导写字时为学生出示了一幅正确的坐姿图示,让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

接着朗读感悟时积极创设情境,读懂句子。我提取了前两个小节作为重点讲解,创设情境体会小树的孤单和小鸟的无助,并通过分角色的读,让学生更能入情入境地读,从中体会小作者对小树小鸟的关爱。在教学中我再现文本的场景,帮助学生感知、理解文本,并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懂文中的人,读出特有的情。这样既满足了学生个体的情境体验,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最后发挥想象,拓展延伸。语文的习得,最终的目的是表达。儿童充满想象力、创造力。在上课交流的基础上,让他们也仿照作者的样子,把自己的愿望也写成一首小诗。

回顾自己的课堂,觉得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

一、整堂课感觉都是在一问一答的情况下发展着。老师问,学生回答,老师再问,学生再回答。现在想想,这样的模式下,缺少了许多的灵动性。学生在老师的所谓的引导下走进了文本,学生的理解遵照了老师的意图。课堂上

学生积极回答,气氛看来是很和谐。但是看似精彩实则不然,孩子在教师的步步调控下走进了教师布置好的情境当中,缺少了自由思考的空间。而是定势在老师的思考范围内。

二、指导朗读的时候语言过于的苍白,使得学生不能很好的把握住住主要的感情基调。比如“苦苦等待”这一个词语,学生在读的时候只明白小鸟是很可怜,但是还没有想到小鸟是很无助,很孤单的。再加上读的时间不多,学生就很难体会小树、小鸟的心情,也就无法进行良性的朗读,而本堂课缺少了浓浓的语文味道。读的时间太少,使得学生没有办法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升华感情,与文本达成共鸣。

我的课堂留下一些精彩,但也有许多遗憾!要想上好一堂课,不仅要掌握好大方向,还要考虑好小细节。只有考虑周全了,才能上好这堂课。我会正视自己留下的遗憾,我会拾起这些缺残,我会珍藏美丽中的黑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