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靛蓝染色传统工艺原理及应用现状_杨璧玲

植物靛蓝染色传统工艺原理及应用现状_杨璧玲

植物靛蓝染色传统工艺原理及应用现状_杨璧玲
植物靛蓝染色传统工艺原理及应用现状_杨璧玲

革兰氏染色的实验原理

革兰氏染色的实验原理 ●G+细胞壁的网状结构致密,交联度高,用乙醇处理后,发生脱水作用,肽聚糖层孔径缩小,透性降低,故细菌仍保留初染时的紫色。 ●G-肽聚糖层较薄,交联度低,含较多类脂质,故用乙醇处理后,类脂质被溶解,细胞壁孔径变大,通透性增加,使初染的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易于渗出,细胞被脱色,经沙黄复染呈红色。 涂片固定→结晶紫初染(碱性)→碘液媒染→乙醇(丙酮)脱色→番红复染(碱性)

◆◆◆原理: 当用结晶紫初染后,所有细菌都被染成初染剂的兰紫色,碘作为媒染剂,它能与结晶紫结合成结晶紫-碘复合物,从而增强了染料与细菌的结合力。当用脱色剂处理时,两类细菌的脱色效果是不同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主要有舦聚糖形成的网状结构组成,壁厚,类脂含量低,用酒精脱色时细胞壁脱水,使舦聚糖层的网状结构孔径缩小,透性降低,从而使结晶紫碘复合物不易被洗脱而保留在细胞内,经脱色和复染后仍保留初染剂的兰紫色。革兰氏阴性细菌则不同,由于其细胞壁舦聚糖层较薄,类脂含量较高,,所以当脱色处理时,类脂质被酒精溶解,细胞壁透性增大,使结晶紫-碘复合物比较容易被洗脱出来,用复染剂复染后,细胞被染上复染剂的红色。 ◆◆实验步骤: 1、制片 涂片——干燥——固定 2、初染 滴加结晶紫染色1——2分钟,水洗; 3、媒染 用碘液冲去残水,并用碘液覆盖1分钟; 4、脱色 滴加95%酒精脱色,25-30秒,立即水洗; 5、复染 用番红液复染约2分钟,水洗; 6、镜检 干燥后,用油镜观察。 细菌:细菌是一种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微生物,在适宜条件下,能进行无性二分裂繁殖,其形态和结构相对稳定。一般体积微小,通常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才能看到,其测量单位用微米表示。

牛仔布经纱染色和上浆

第四章牛仔布经纱染色和上浆 增添内容: 第一节经纱准备 二、络筒表4—1 结头形式:原织布结应改“空捻结” 三、整经(三)经轴整经工艺增加高速整经工艺。见下表 国产高速整经主要工艺参数 第二节牛仔布上浆工艺 添加现代牛仔上浆工艺要求 现代牛仔布上浆工艺要求 ﹙一﹚现代牛仔布的用纱 由于牛仔布市场的迅猛发展,世界牛仔布的产量急剧上升。在国内来讲,由广东省为主的生产基地逐步发展为山东、江苏省等地区。随着市场的饱和,在市场竞争中采用新技术新原料的应用,现代的牛仔布在颜色、经纬纱线、纱的原料方面多姿多彩,已突破原有的单一成分、单一颜色的格局。如经向粗细纱混织,经向竹节,棉涤交织,经纬向嵌金银丝。原料方面采用莫代尔纤维、竹纤维、大豆蛋白纤维、各种弹力包芯纱、包缠线。在纺纱技术上讲,由原来的传统气流纺发展为环锭纺、空气摩擦纺、紧密纺等技术。在组织变换上,由传统的卡其织物发展到平纹、斜纹及骑兵斜、小提花复合组织等。

﹙二﹚现代牛仔布的浆纱工艺 一.牛仔的浆纱设备略写 二.一般牛仔布上浆常用的浆料: 1. 变性淀粉:略写 (1) 酸化淀粉 (2)氧化淀粉 2. PV A:聚乙烯醇略写 3. 聚丙烯类浆料: 由一系列丙烯酸单体通过共聚反应而成。一般可聚合单体有三十多种,可以根据上浆的纤维不同设计不同单体组合的聚丙烯酸类浆料来满足上浆要求。其理论依据是相似相溶的原理。由于聚合反应单体较多见性能差异大,一般浆料生产会选择多种单体共聚,如三元共聚和多元共聚。通过与淀粉类浆料的配合使用达到替代PV A产品的目的。其销售形式上可以是液态胶状体(胶水),固体粉状体(胶粉)。如常州市润力助剂公司生产的AB胶水和AE 胶粉。 4.助剂 一般牛仔布上使用的主要是增加纱线柔软性能的柔软剂。 如液态的油剂和固态的蜡片。 浆液的渗透剂:增加浆液的渗透性能。在牛仔布浆纱的渗透剂选择方面,最好选择耐碱性的阴离子渗透剂。 5. 新型的牛仔布浆料助剂 (1)在浆液中起到渗透作用,增加纤维间的粘结力方面的功能型助剂。如常州市润力助剂助剂公司生产的二合一浆料,在配方中可取代丙烯浆+蜡片。 (2) 在浆液中添加纳米助剂,可减少PV A的使用。如三合一浆料。 6. 组合浆料 浆料生产厂为减少浆纱厂的配浆程序,把浆料配方事先按比例配好混合均匀,在使用中直接称重投料。优点是方便操作,减少操作工的差错。缺点是浆纱生产中不能根据品种变化调整浆料配方。另一方面由于浆料生产厂的混合均匀性,不能保证每桶浆的性能一致性。 三.牛仔布的浆料选择 ①浆料的选择的相似相溶原理:根据现代粘结理论,相同的分子结构式或相同的分子特性有很好的亲和力。要求我们对不同的纱线原料选择与纤维的化学特性基团的相似浆料。这样做到浆液与纱线的粘结性能好,主浆料的选择一定要遵循这个原则。 ②适当的浆液浓度:浆液的浓度会直接影响到经纱上浆率。在选择好浆纱配方主浆料成分的基础上,针对一个固定的浆纱机,制定一个合理的浆液浓度是浆好纱的根本保证。一般来讲,上浆率与浆液的浓度成正比,过大的上浆率会使干分绞断头,布机脆断头增加。过低的上浆率会使布机没法织造。 ③复查前二步的浆液粘度:对牛仔布上浆来讲,过高的粘度使浆纱的表面被覆过多,干分绞阻力加大,纱线的浆液渗透不良,布机落物过多,不耐磨。过低的浆液粘度不能将纱线的表面毛羽贴伏,甚至在浆纱机打慢车时造成起棉球。所以复查浆液的粘度非常重要。一般控制在6~7秒。调整浆液的粘度可以选择不同粘度的变性淀粉来达到。 ④增加浆液性能的助剂:如柔软剂、渗透剂等。使得浆纱的手感柔软光滑,减少布机脆短头

实验四 血涂片的制备与染色

实验四血涂片的制备与染色 【目的】掌握血涂片的制备和染色方法(preparation and staining of thin blood films)。 【原理】将一小滴血液均匀涂在玻片上,呈单层紧密分布,制成薄血片。用含天青B和伊红的Romannowsky类染料进行染色。细胞中的碱性物质如RBC中的血红蛋白及嗜酸性粒细胞胞质中的嗜酸性颗粒等与酸性染料伊红结合染成红色;细胞中的酸性物质如淋巴细胞胞质及嗜碱性粒细胞质中的嗜碱性颗粒等与碱性染料亚甲蓝结合染成蓝色;中性粒细胞的中性颗粒呈等电状态与伊红和美蓝均可结合,染成淡紫红色。 【器材】 1.载玻片使用前,必须仔细清洗,并用乙醇或软布清洁。 2.推片选择边缘光滑的载玻片,在两角分别作斜线标记,然后用玻璃切割刀裁去两角,制成约15mm 宽度的推片。 3.吸耳球。 4.显微镜。 5.酒精灯或Bunsen灯。 6.采血针。 7.注射器和针头。 【试剂】 1.瑞氏(Wright)染液 (1)Ⅰ液:包含瑞氏染料1.0g、纯甲醇(AR级以上)600ml、甘油15ml。将全部染料放入清洁干燥的乳钵中,先加少量甲醇慢慢地研磨(至少30min),以使染料充分溶解,再加一些甲醇混匀,然后将溶解的部分倒入洁净的棕色瓶内,乳钵内剩余的未溶解的染料,再加入少许甲醇细研,如此多次研磨,直至染料全部溶解,甲醇用完为止。再加15ml甘油密闭保存。 (2)Ⅱ液:磷酸盐缓冲液(pH6.4~6.8),包含磷酸二氢钾(KH2PO4)0.3g、磷酸氢二钠(Na2HPO4)0.2g、蒸馏水加至1000ml。配好后用磷酸盐溶液校正pH,塞紧瓶口贮存。如无缓冲液可用新鲜蒸馏水代替。 2.吉姆萨染液包含吉姆萨染料0.75g、甘油35ml、甲醇65ml。将吉姆萨染料、甘油和甲醇放入含玻璃珠的容器内,每天混匀3次,连续4天,最后过滤备用。 3.瑞-吉复合染液 (1)I液:包含瑞氏染料1g、吉姆萨染料0.3g、甲醇500ml、中性甘油10ml。将瑞氏染料和吉姆萨染料置洁净研钵中,加少量甲醇,研磨片刻,再吸出上液。如此连续几次,共用甲醇500ml。收集于棕色玻璃瓶中,每天早、晚各摇3min,共5d,以后存放1周即能使用。 (2)Ⅱ液:即磷酸盐缓冲液(pH6.4~6.8)。包含无水磷酸二氢钾6.64g、无水磷酸氢二钠2.56g,加少量蒸馏水溶解,用磷酸盐调整pH,加水至1000ml。 【标本】 EDTA抗凝静脉血或末梢血。 【操作】 1.采血 (1)静脉采血法:用EDTA·K2抗凝1~2h内的标本,使用玻棒、毛细管、注射针头等在距载玻片一端1cm处加1滴抗凝血,直径约4mm。 (2)皮肤采血法:选择第三、四手指,并先采红细胞、白细胞计数,再采血1滴置洁净玻片上用于血涂片制备。 2.制作涂片左手平执载玻片,或放在类似桌子等平坦地方,右手持推片从后方移动接近血滴,使血

革兰氏染色的机理和步骤.

1. 革兰氏染色的机理和步骤 机理:G+、G-主要由其CW化学成分的差异而引起对乙醇的通透性,抗脱色能力的差异。主要有肽聚糖的厚度和结构所决定。 G+的CW:肽聚糖层厚,脂质含量低。乙醇脱色时CW脱水,孔径减少,透性降低,不易脱色,呈初染得蓝紫色。 G-的CW:肽聚糖层薄,脂质含量高。乙醇脱色时,类脂被乙醇溶解,透性升高,细胞被复染显红色。 步骤:①涂片: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水,用接种环挑取菌体均匀涂布于水中。 ②固定:将玻片靠近酒精灯火焰,蒸干水分,但不要烤焦。 ③初染:用碱性颜料结晶紫对菌液涂片进行初染。 ④媒染: 以碘液媒染1min,水洗,吸干水分。(细胞内形成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增强相互作用) ⑤脱色(关键步骤):以95%的乙醇脱色30s,应适当振荡均匀,是乙醇脱色完全。 ⑥水洗,吸干。 ⑦复染:??(第2张)复染30s,水洗吸干。 ⑧干燥镜检。 2、用渗透皮层膨胀学说解说芽孢耐热机制。 芽孢的耐热性在于芽孢衣对多价阳离子和水分的透性很差,以及皮层的离子强度很高,这就使皮层产生了极高的渗透压去夺取芽孢核心中水分,其结果造成皮层的充分膨胀和核心的高度失水,正是这种

失水的核心才赋予芽孢极强的耐热性。 3、引起微生物培养过程中PH变化的几种可能反应,并说明如何能够维持微培PH稳定。 答:培养过程中,由于营养物质被分解利用,代谢产物的形成与积累,会导致PH变化。 (第2张中的图) 还与培养基的C/N比有关,C/N高,经培养基后PH显著下降,C/N 低,经培养基后PH明显上升。 PH调节:①加入缓冲剂--------常用:一氢二氢磷酸盐,K2HPO4 呈碱性,KH2PO4 酸性,只在一定的PH范围内调节(6.4--7.2) ②大量产酸的菌株,加CaCO3调节,CaCO3难溶于水,不会使培养液的PH过度增加,但可不断中和微生物产的酸。 ③培养液中存在天然的缓冲系统,如AA,肽,Pr均属两性电解质,也起缓冲的作用。 ④过酸:治标------加NaOH、Na2CO3中和,治本-----加适量氮源:NaNO3、Pr、NH3·H2O;增加通风量。 ⑤过碱:治标-----H2SO4、HCl中和,治本----加适量碳源:G类,脂类;减小通风量。 3、抗生素法和菌丝过滤法为何能浓缩营养缺陷型突变株? 抗生素法(青霉素法):适用于细菌。原理:青霉素抑制肽聚糖链间的交联,组织了合成完整的CW,野生型B处于正常生长繁殖,所以对青霉素敏感,可被抑制或杀死;营缺B在基本培养基上休眠状态

牛仔布加工工艺流程

牛仔布加工工艺流程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牛仔布加工工艺流程牛仔布的一般生产流程: 原纱(转杯纱)(经纱-络筒-整经-靛蓝染色和上浆)-上机强造-烧毛-上浆-拉斜(整纬)-防缩整理-烘干定型-成品 牛仔布的纱线加工工艺 (一)、纱线定捻: 在牛仔布生产中,对经纬纱,尤其是用捻度较大的转杯纱作经纬纱时,要进行给湿与加热,以稳定其捻度。 目的:是为了整经、染浆工序的顺利进行和减少织造时的脱纬、纬缩及起圈等现象,提高织物质量。 要求:增加张力、给湿、加热等方法稳定纱线捻度,合理回潮率8%~9% (二)、络筒 牛仔布用纱络筒的意义 (1 )改变卷装形式 (2 )清除纱疵在络筒中去除原纱上的有害疵点 (3 )改善纱线张力 (4 )减少筒脚纱 (三)、整经 1.主要目的是为了使纱片或绳束的张力、排列和卷绕三均匀,并将一定数量的筒子纱,以均匀一致的张力按规定的长度,均匀紧密地卷绕于经轴或特制的球轴上,为下道染色和上浆加工做准备。 2.主要是1452A型或GAI2I型分批整经机,这些整经机用于染浆联合生产线已能满足质量要求。

牛仔布的染整生产工艺 牛仔布的制造工艺比较独特,它是先用靛蓝染经纱和上浆,然后再织造的一种产品。 1.染色与上浆 牛仔布经纱的靛蓝染色有绳状染色、片纱染色和悬环式染色三种。前两种和浆纱连接,后一种染色后进行上浆。 (1 )、绳状染色 (环锭纱)交叉络筒-(转杯纱)整经-绳状架-靛蓝连续绳状染色-长链轴经-浆纱-织造-验布-后处理-预缩整理 (2 )片纱染色和上浆 (环绽纱)交叉络筒-(转杯纱)整经-靛蓝染色各浆纱-织造-验布-烧毛-后处理-预缩整理 (3 )悬环式染色 此法采用一只染槽,经纱在这个槽内反复多次循环染色,一直达到深度要求为止。染色和上浆的工艺过程为: 经纱进纱-碱煮(或润湿)-水洗-靛蓝染色-透风氧化(靛蓝染色)-透风氧化的过程循环进行六次-水洗四次-烘干-储纱-上浆-烘干-上轴 牛仔布的后整理 常规牛仔布后整理的工艺流程 坯布→烧毛→上浆→整纬(拉斜)→预烘→橡毯预缩→呢毯烘燥→成品检验→包装一.烧毛 1、烧毛的技术要求 除去织物表面的毛羽和细小杂质,使成品表面光洁平整。 2、烧毛质量的评级参考标准

靛蓝束状染色

靛蓝染色方法——颜色设计、水洗牢度、时尚效果。 这里给出一些有关靛蓝染色的重要流程—特别是束状染色。 预处理 预处理是在第一个染槽中进行的,通常做的预处理如下: 1.硫化打底 2.NaOH煮练 3.苛化处理或者丝光 预处理:硫化打底 硫化打底的目的: ?一般是为了得到一个深的颜色,使用较少的靛蓝染料从而降低费用。 ?在美国,硫化打底通常使用蓝和黑的混合染料。 ?美国以外的其它牛仔布打底通常使用硫化黑。 预处理:棉煮练 棉纤维含有像蜡质、果胶、矿物质类杂质,这将妨碍靛蓝染色,易产生条痕。低浓度的NaOH(5%)在高温条件下(>85℃)去除杂质和棉花中的天然蜡质。预处理:苛化 ?苛化一般是指用NaOH在低于丝光处理的低碱(<18%)浓度下处理。 ?棉纱的苛化处理可以使纱线在相同的靛蓝浓度下得到更深的颜色,水洗褪色更慢和独特的水洗效果。 ?热碱苛化处理可以提高染色牢度。 预处理:丝光 ?丝光是指使用高浓度的NaOH(18-30%)使纱线膨胀。 注意点: ?使用高浓度氢氧化钠时移除氢氧化钠是很重要的。 ?如果当纱线进入靛蓝染槽时,氢氧化钠还在纱线上,那么纱线颜色将会改变。?氢氧化钠的浓度大于18%时就不是以溶液的形式存在的,而是以凝胶的形式存在的,这样去除就会很困难。 ?经过丝光的纱线更容易染色,并且染出的纱线比没丝光的纱线颜色更深。?丝光通常是在低温下进行的,但是热碱丝光处理在服装水洗后会得到一种刮擦效果。 靛蓝染色 ?靛蓝染色很独特,这是因为它复杂的化学反应,应该被理解成是化学工程。?靛蓝染色只有通过多次染色才能得到深色。 ?在最近的几十年靛蓝染色的一致性不能令人满意,因为机器的设计没有遵循一些基本规律,染料的混合也不稳定。 ?通常,一条染色线从开始到结束会有8-15种可看得出来的不同色泽,有时一边与另一变颜色也不一样。 靛蓝的染色方法 ?在一个加热的槽中煮练或者打底。 ?水洗槽、染槽、一个加热的套色槽和水洗槽。 ?在不同的地区,相同的颜色基于他们的染色方法而使用1.8%、2.0%或者4%的靛蓝。

吉姆萨染色液

吉姆萨染色液 【产品名称】 吉姆萨染色液 【包装规格】 货号:DM0002 单瓶包装规格分别为: A液吉姆萨染液:20ml、100ml、250ml、500ml;B液磷酸盐缓冲液:250ml、500ml、5000ml; 每套/盒包装规格分别为: A液20ml+B液250ml/盒、A液100ml+B液4×250ml/盒、 A液250ml+B液5×500ml/盒、A液500ml+B液5000ml/盒。 【预期用途】 用于组织细胞学染色从而鉴别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淋巴结)中的白细胞,还可用于鉴定某些微生物。 【检验原理】 吉姆萨染色原理及结果与瑞氏染色基本相同,吉姆萨染色液(Giemsa stain,又称姬姆萨染色液)对胞浆着色力较强,能较好的显示胞浆的嗜碱性程度,特别是对血液和骨髓细胞中的嗜天青、嗜酸性、嗜碱性颗粒,着色清晰,但是对胞核着色偏深,核结构显色不佳,故吉姆萨染色常与瑞氏染色联合使用。嗜酸性颗粒为碱性蛋白质,与酸性染料伊红结合,染粉红色,称为嗜酸性物质;细胞核蛋白和淋巴细胞胞浆为酸性,与碱性染料美蓝或天青结合,染紫蓝色,称为嗜碱性物质;中性颗粒呈等电状态与伊红和美蓝均可结合,染淡紫色,称为中性物质。血细胞染色:吉姆萨染料中含有美蓝和伊红两种染料,前者为碱性,后者为酸性,它们与细胞内的各种物质具有不同的亲和力,从而使其呈现出不同的色调,以便于辨认。染色体染色:也称G显带,染色体上富舍A-T碱基对的DNA和组蛋白结合紧密,胰酶处理时不易高度抽提,和染料亲和力较强,呈深带;而富含G-C碱基对的区段结合的蛋白质被胰酶抽提,和染料亲和力降低,呈浅带。 【主要组成成分】 试剂组成主要成分 1、A液吉姆萨染液吉姆萨染料 2、B液磷酸盐缓冲液磷酸盐 【储存条件及有效期】 5℃~35℃环境保存,原包装未开封染色液的有效期为24个月,在有效期内的已开封染色液应在开封后6个月内使用完,每次用后应及时拧紧瓶盖,以免挥发或变质。 【样本要求】 血细胞:要求新鲜全血或EDTA.2K抗凝血。 染色体:中期染色体。 疟原虫:耳垂或指尖采血作薄血膜或厚血膜涂片。 【检验方法】 (一)疟原虫、血细咆染色: 1、血涂片晾干后用甲醇固定; 2、配制吉姆萨染色液:取适量的A1吉姆萨染液和A2磷酸盐缓冲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即为吉姆萨染色液,即配即用; 3、将固定的血涂片置于吉姆萨染色液浸染;

常见染料品种的染色机理

常见染料品种的染色机理 摘要:本文通过查阅资料、归纳总结,收集了几种常见的染料品种的性能,及其它们的染色机理.为染料化学的初学者提供了几种常见染料品种的染色机理. 关键字:酸性染料、中性染料、直接染料、活性染料、分散染料、染色机理 染料是一类有色的有机化合物,能使纺织品染成各种颜色.染料必须是能溶解或分散于水中,或者能用化学方法使之溶解,对纤维具有染着力,并具有使用要求的坚牢度.各种类别的染料,使丝织物染色或印花的原理各不相同,下面就介绍几种常见的染料品种及其染色机理. 1、酸性染料 酸性染料都能溶解于水,因为这类染料最初需要在酸性染浴中进行染色,所以叫酸性染料。酸性染料能染毛、丝、锦纶等纤维,色泽鲜艳,色谱齐全。色牢度较好。在使用过程中,按染色性能和用酸的强弱,分为强酸性染料和弱酸性染料。用于蚕丝织物染色的主要是弱酸性染料。 1.1、强酸性染料的染色机理 强酸性染料染色时,染液的PH值必定小于蛋白质纤维的等电点①,此时染料和纤维是借助离子键而结合的。因为当染液的PH值小于蛋白质纤维的等电点时,蛋白质纤维带弱的正电荷,为了维持电中性,必须相当数量的阴离子。随氢离子进入纤维内部若加入醋酸调节染液的PH值,那么首先进入纤维内部的应该是较染料阴离子小得多 ①等电点:对于二性离子而言,如果改变二性离子溶液的PH值,二性离子在电场中既不向阴极移动,也不向阳极移动,及总电荷等于零(及不带电荷)。那么此状态称为等电状态,此时的PH值即为二性离子的等电点。

的醋酸根离子,但由于醋酸根离子对纤维没有亲和力,所以最后吸附在蛋白质纤维上的还是染料阴离子,整个过程反应可以用如下表达式表示: HAc→H++Ac- +H N—R—COO-②+H+→+H3N—R—COOH 3 +H N—R—COOH+ Ac-→Ac-?+H3N—R—COOH 3 Ac-?+H3N—R—COOH+DSO3-③→DSO3-?+H3N—R—COOH+Ac- 1.2、弱酸性染料的染色机理 弱酸性染料和强酸性燃料的染色条件不同。弱酸性染料由于分子结构较强酸性染料复杂,染料分子量大,所以就提高了染料分子和纤维之间的范德华引力,也相应的增加了染料与纤维之间的氢键数目,所以不必借助大量的离子键来完成燃料的上染。染液的PH值大都控制在4.5—7之间(蚕丝纤维的等电点以上),虽然在弱酸或中性条件下,也有一部分染料是通过离子键与纤维结合的,但是由于染液的PH值在丝素的等电点附近,或超过丝素等电点,故染浴中没有足够的氢离子足以使纤维带正电荷,这时纤维呈中性或者是使纤维带负电荷,在它们与染液的结合过程中,范德华力和氢键起到了重要作用。 2、中性染料 中性染料又称为2 :1金属络合染料,外观都是粉末,均可溶于水,染料分子量大,上色后金属与纤维素分子结合,各项坚牢度都较好,日晒与气候牢度更为良好。 ②+H3N—R—COO-表示蛋白质纤维分子。 ③DSO3-表示染料色素阴离子。

吉姆萨染色液Giemsa stain

吉姆萨/姬姆萨染色液(Giemsa stain,1:9) 产品简介: 吉姆萨染液由天青2与伊红混合而成。染色原理和结果与瑞氏染色法基本相同,姬姆萨染色液对胞浆着色力较强,能较好的显示胞浆的嗜碱性程度,特别是对血液和骨髓细胞中的嗜天青、嗜酸性、嗜碱性颗粒,着色清晰,但是对胞核着色偏深,核结构显色不佳,常与故姬姆萨染液常与瑞氏染液联合使用。 嗜酸性颗粒为碱性蛋白质,与酸性染料伊红结果,染粉红色,称为嗜酸性物质;细胞核蛋白和淋巴细胞胞浆为酸性,与碱性染料美蓝或天青结合,染紫蓝色,称为嗜碱性物质;中性颗粒呈等电状态与伊红和美蓝均可结合,染淡紫色,称为中性物质。 Leagene Giemsa stain以进口的吉姆萨/姬姆萨色素为主要原料,通过研磨配制而成,能呈现出清晰的细胞染色效果。经常用于组织切片、血液和细胞涂片、细菌、染色体显带、原生动物寄生虫等染色。 Giemsa stain(1:9)的特点在于,由Giemsa stain储存液(10×)和磷酸盐缓冲液组成,1:9混合成工作液后使用;亦可以分开使用,即先用Giemsa stain染色液染色,再经磷酸盐缓冲液处理,亦可以得到满意的染色效果。 产品组成: 主要成分: 试剂(A): 主要由吉姆萨色素、甲醇等组成。 试剂(B): 主要由磷酸盐等组成。 自备材料: 1、载玻片 2、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3、甲醇 4、染色架 5、显微镜 6、0.1~0.5%的乙酸

操作步骤(仅供参考): (一)一步法涂片染色 1、Giemsa stain工作液的配制: 按试剂(A):试剂(B)=1:9混合,即取1份的Giemsa stain储存液(10×)加入到9份的磷酸盐缓冲液中充分混匀,即为Giemsa stain工作液。配制后Giemsastain的工作液为即用型试剂,不易保存,即用即配。 2、常规方法制备血液涂片或骨髓涂片,待涂片自然干燥后,用甲醇固定1~3min。 3、将血液涂片或骨髓涂片放置染色架上,滴加Giemsa stain工作液覆盖涂片,室温滴染 15~30min。 4、用自来水或蒸馏水缓慢从玻片一端冲洗。 5、干燥、镜检。 染色结果: 嗜酸性颗粒粉红色 嗜碱性颗粒紫蓝色 中性颗粒淡紫色 (二)两步法涂片染色 1、Giemsa stain工作液的配制: 按试剂(A):蒸馏水或去离子水=1:4配制Giemsa stain工作液,即取1份的Giemsa stain储存液(10×)加入到4份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中充分混匀,即为Giemsa stain工作液。配制后Giemsa stain的工作液为即用型试剂,不易保存,即用即配。 2、常规方法制备血液涂片或骨髓涂片,待涂片自然干燥后,用甲醇固定1~3min。 3、将血液涂片或骨髓涂片放置染色架上,滴加Giemsa stain工作液覆盖涂片,室温滴染 10~15min。 4、加入等量磷酸盐缓冲液,轻轻晃动载玻片,室温静置5~10min。 5、用自来水或蒸馏水缓慢从玻片一端冲洗。 6、干燥、镜检。 染色结果: 嗜酸性颗粒粉红色 嗜碱性颗粒紫蓝色 中性颗粒淡紫色 (三)组织切片染色

高中生物常用的染色剂染色机理

普知--关于遗传物质被碱性染料染色~ 碱性液染色后能保持几年。洋红溶液出现浑浊时要过滤后再用1.2龙胆紫C笛HIN具有金属光泽的暗绿色粉末。能溶于水、三氯甲烷和醇;难溶于醚。加热至275℃分解。其1%一2%溶液俗称紫药水,是人们所熟悉的外用药。 2染色剂的配制 2.1配方1醋酸一洋红染液取100mL45%冰醋酸,煮沸后徐徐加入洋红1g,搅拌均匀后加入1颗锈铁钉,煮沸10min,冷却后过滤,贮存在棕色瓶内。 2.2配方2龙胆紫染液,取龙胆紫1~2g,溶解在100mL2%乙酸溶液中,直到溶液成深紫色为止(实验过程中视具体情况溶液可适当稀释)。保存在棕色瓶内。 3染料的作用机理 3.1碱性染料染色试剂的酸碱性与溶液的酸碱性不是一回事。染色试剂的酸碱性,其划分依据在于染料分子电离后的有色成分是阳离子还是阴离子,如果着色的基团是阳离子的为碱性染料,着色的基团是阴离子的为酸性染料 3_2染色机理龙胆紫能不能染DNA?还是只是把染色质上的蛋白质染色?或是DNA和蛋白质都被染色?上文提到,碱性染料的着色基团是阳离子,着色基团可以与细胞中的带负电荷部分牢固地结合。DNA是酸性物质,可电离出H,其余的部分就带上了负电荷。因此,带负电荷部分就能和碱性染料电离出的着色阳离子通过电荷问的引力作用牢固结合,而被染上颜色。有的染色作用随溶液中的pH值而变动。细胞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它含有氨基和羧基,在酸性溶液中,当溶液的pH值小于该蛋白质的等电点时,则蛋白质带正电荷,易被酸性染料染色;在碱性溶液中,当溶液的DH值大于该蛋白质的等电点时,则蛋白质带负电荷。容易被碱性染料染色。所以,可以得出结论:碱性染料使染色体着色,使DNA和蛋白质都被染色。只不过这2种物质被染色的机理是不同的。 4碱性染料用酸配制的原因龙胆紫和洋红都溶于水和酒精。而做实验用的龙胆紫和洋红溶液。却都是用醋酸溶液配制的。这又是为什么呢?原因有2个:1)是为了染色物能方便地进入细胞内,又不会发生细胞膨胀。因为水和酒精这2种溶剂进入细胞的速度是很快的,容易引起细胞膨胀破裂。2)因为像洋红这种碱性染色剂溶于碱性溶液时,能使细胞质和细胞核都染色,只是细胞核较浓些,溶于酸性溶液(如醋酸)时,对染色质有高度的亲合力,对细胞质着色很浅。在煮沸的45%醋酸中加洋红使之饱和,再加入微量的铁离子,配制成的醋酸洋红溶液就能将核或染色体染成红色。如果用1%龙胆紫溶液对根尖进行染色,细胞核内都被

(推荐)革兰氏染色法的过程及原理

革兰氏染色法的过程及原理 一,过程 1 .涂片 将培养的不同菌分别作涂片(注意涂片切不可过于浓厚),干燥、固定。固定时通过火焰l 一2 次即可,不可过热,以载玻片不烫手为宜。 2 .染色 ( 1 )初染加草酸铰结晶紫一滴,约一分钟,水洗。 ( 2 )媒染滴加碘液冲去残水,并覆盖约一分钟,水洗。 ( 3 )脱色将载玻片上面的水甩净,并衬以白背景,用95 %酒精滴洗至流出酒精刚刚不出现紫色时为止,约20 一30 秒钟,立即用水冲净酒精。 ( 4 )复染用番红液染1 一2 分钟,水洗。 ( 5 )镜检干燥后,置油镜观察.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革兰氏阳性菌呈紫色。以分散开的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反应为准,过于密集的细菌,常常呈假阳性。( 6 ) 同法在一载玻片上以大肠杆菌与枯草芽孢杆菌混合制片,作革兰氏染色对比。 二,原理 革兰氏染色法(Gram stain )不仅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而且还可将所有细菌区分为两大类:染色反应呈蓝紫色的称为革兰氏阳性细菌,用G+表示:染色反应呈红色(复染颜色)的称为革兰氏阴性细菌,用G 一表示。细菌对于革兰氏染色的不同反应,是由于它们细胞壁的成分和结构不同而造成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主要是由肤聚糖形成的网状结构组成的,在染色过程中,当用乙醇处理时,由于脱水而引起网状结构中的孔径变小,通透性降低,使结晶紫一碘复合物被保留在细胞内而不易脱色,因此,呈现蓝紫色;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中肤聚糖含量低,而脂类物质含量高,当用乙醇处理时,脂类物质溶解,细胞壁的通透性增加,使结晶紫一碘复合物易被乙醇抽出而脱色,然后又被染上了复染液(番红)的颜色,因此呈现红色。 革兰氏染色的关键在于严格掌握酒精脱色程度,如脱色过度,则阳性菌可被误染为阴性菌:而脱色,不够时,阴性菌可被误染为阳性菌。此外,菌龄也影响染色结果,如阳性菌培养时间过长,或已死亡及部分菌自行溶解了,都常呈阴性反应。 青霉素作用机制 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青霉素你的结果与细胞壁的成分粘肽结构中德D-丙氨酰-D-丙氨酸近似,可与后者竞争转肽酶,阻碍你粘肽的形成,造成细胞壁的缺损,使细菌失去细胞壁的渗透屏障,对细菌起到杀灭作用。 溶菌酶与青霉素对细菌细胞壁的作用 溶菌酶作用机制:是一种能水解致病菌种黏

牛仔布织物生产概述 (1)

纺织概论作业 姓名林心流 班级轻化****班 学号1********* **大学纺织服装学院轻化工程系 牛仔布织物生产概述 林心流 (**大学,轻化1***班, 无锡214122) 摘要:牛仔布(Denim),是一种较粗厚的色织经面斜纹棉布,经纱颜色深,一般为靛蓝色,纬纱颜色浅,一般为浅灰或煮练后的本白纱。又称靛蓝劳动布。始于美国西部,放牧人员用以制作衣裤而得名。经纱采用浆染联合一步法染色工艺,特数有80tex(7英支),58tex(10英支),36tex(16英支)等,纬纱特数有96tex(6英支),58tex(10英支),48tex(12英支)等,采用3/1组织,也有采用变化斜纹,平纹或绉组织牛仔,坯布经防缩整理,缩水率比一般织物小,质地紧密,厚实,色泽鲜艳,织纹清晰。适用于男女式牛仔裤,牛仔上装,牛仔背心,牛仔裙等。 关键词: 牛仔布色织经面斜纹棉布历史与现状结构参数纺纱工艺织造工艺 Denim fabric production Overview LIN Xingliu

(******University,Qinghua Class1***,WUXi 214122) Abstract: denim (Denim), it is a coarse thick cotton yarn-dyed warp-faced twill, warp dark in color, usually indigo, weft light color, usually gray or broiled after practicing this white gauze. Also known as indigo denim. It began in the western United States, grazing personnel for the production of underwear named. Warp using the pulp Dyeing process, special number has 80tex (7 English branch), 58tex (10 English teams), 36tex (16 English teams), etc., weft special number has 96tex (6 English teams), 58tex (10 English branch), 48tex (12 English teams), etc., using 3/1 the organization, there is also change in twill, plain or crepe tissue jeans, fabric finishing by the shrink-proof, shrinkage than the general fabric of small, close texture, thick, bright color, texture clear pattern. Suitable for men and women jeans, denim jacket, denim vest, denim skirt. Key words: Denim Dyed Denim by Surface Structure Parameters History and the Present Spinning Weaving Technology 1.牛仔布的简介 产生背景 在五百多年前,意大利的航海家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当时航海的船只用的帆,是由一种非常坚韧而实用的粗糙布料做成。这种粗糙布料原产于法国一个小镇NIMES,所以就以法文取名“Serge De Nimes”,而后被人们简称为DENIM。 而在三百六十年后,一位在美国的犹太商人Levi Strausss把一种织料粗糙的帆布引入美国,因而缔造了牛仔裤历史性的一页,同时也建立了一个牛仔文化的神话王国。

植物靛蓝染色传统工艺原理及应用现状_杨璧玲概要

第30卷第3期2008年3月 植物靛蓝染色传统工艺原理及应用现状 杨璧玲 (东华大学纺织面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620 摘要:介绍了植物靛蓝染色的传统工艺,分析了工艺的原理,概述了这一传统工艺的应用现状,并对其发展提出了一些展望。 关键词: 植物靛蓝;传统工艺;原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TS193.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9350(200803-0013-03 收稿日期:2007-08-20 作者简介:杨璧玲(1981-,女,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纺织复合材料研究 植物靛蓝是我国古代最为常用的天然染料之一,在传统的染织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传统的靛蓝染色工艺是我国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为了保护这一传统技术,独特处方的靛蓝染色工艺及设备已列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自2002年1月1日起禁 止出口〔1〕 。了解这一传统工艺的原理,对工艺的研

究与改进都有积极的意义。19世纪80 ̄90年代靛蓝化学结构的确定和化学合成的成功,加之近代酶学观点的发展,为揭示植物靛蓝染色的传统工艺原理提供了可能。尽管此后合成靛蓝迅速发展并占据了靛蓝染色工业几乎全部的地位,但植物靛蓝在国内外尚有一定的传统应用。在我国江浙一带以及西南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传统的植物靛蓝染色 工艺一直沿用至今〔2〕 。随着当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 强,天然染料植物靛蓝较之合成靛蓝的优点逐步显示,也重新受到人们的青睐。 1 植物靛蓝染色的传统工艺及原理 1.1 传统工艺 靛蓝植物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有蓼蓝、 菘蓝、马蓝、木蓝等。通常将这些能制造靛蓝的植物统称为蓝或蓝草。蓝草本身不含有靛蓝,靛蓝在蓝 草中是以配糖体的形式存在的(记为靛质。远在石器时代,人们就懂得了利用蓝草鲜叶来搓染纺织纤 维制品〔3〕 。直到秦汉之前的主要染色技术,也只是 将蓝草鲜叶中的靛质搓揉浸出,再利用浸液直接染 色,或辅以草木灰助染〔4〕。此法要求必须有就地零

瑞氏-吉姆萨染液是什么

瑞氏-吉姆萨染色液说明书 【产品名称】 瑞氏-吉姆萨染色液 【包装规格】 货号:DM0007 单瓶包装规格分别为:100ml、250ml、500ml、5000ml; 每套/盒包装规格分别为:2×20ml/盒、 2×100ml/盒、2×250ml/盒、2×500ml/盒、2×5000ml/盒。【预期用途】 主要用于对血细胞进行染色 【检验原理】 瑞氏染料是酸性染料伊红(Eosin)和碱性染料亚甲蓝(Methylene Blue)组成的复合染料, 对原生质的染色有很好的区别作用;吉姆萨染料由天青Ⅱ与伊红混合而成,染色原理和结果与瑞氏染色基本相同,吉姆萨染色对胞浆着色力较强,能较好的显示胞浆的嗜碱性程度,特别对血液和骨髓细胞中的嗜天青、嗜酸性、嗜碱性颗粒,着色清晰,但是对胞核着色偏深,核结构显色不佳,常与瑞氏染色联合使用。 瑞氏-吉姆萨染色液是利用Romanowsky Stain技术原理改良而成的,细胞的着色过程是染料透入被染物并存留其内部的一种过程,此过程既有物理吸附作用,又有化学亲和作用,各种细胞及相关成分由于其化学性质不同,对瑞氏-吉姆萨染色液中的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亚甲蓝)的亲和力也不一样,标本涂片经瑞氏-吉姆萨染色后,相应各类细胞呈现不同的着色,从而达到辨别其形态特征的目的。 【主要组成成分】 试剂组成主要成分 1、瑞氏-吉姆萨染液瑞氏染料、吉姆萨染料、甲醇 2、磷酸盐缓冲液磷酸盐 【储存条件及有效期】 5℃~35℃环境保存,原包装未开封染色液的有效期为24个月,在有效期内的已开封染色液应在开封后6个月内使用完,每次用后应及时拧紧瓶盖,以免挥发或变质。 【样本要求】 1、血细胞涂片染色:要求新鲜全血或EDTA.2K抗凝血。 2、阴道分泌物(妇科白带)涂片染色:新鲜标本离开人体涂片后,需尽快以火焰或酒精固定,以避免细胞变形。 3、骨髓涂片染色:涂片制成后,应在空气中快速摇动或扇干,防止细胞皱缩变形或固空气潮湿而溶血,不能用高温或火烤干燥。 4、脱落细胞涂片:取样本并涂片,待检涂片固定可采用自然干燥法或湿片固定法(具体操作可根据不同检体及所采用的固定液所对应的规范操作要求进行);若采用湿片固定法,标本浸泡时间稍长些,效果会更佳;若采用湿片固定液固定标本,固定液用后需经常过滤,更换,防止细胞交叉污染。 【检验方法】 1、滴加瑞氏-吉姆萨染液于涂片上,并让染液覆盖整个标本涂片,染色; 2、将等量的磷酸盐缓冲液滴加于瑞氏-吉姆萨染液上面,以嘴或洗耳球使两液充分混合,染色; 3、水洗,冲洗时不能先倒掉染色液,可缓慢从玻片一端冲洗,以防有沉渣沉淀在标本上; 4、干燥、镜检。 【检验方法的局限性】 仅供形态学初检观察染色使用。 【注意事项】 1、血液涂片或骨髓涂片应厚薄均匀,必须充分干燥,否则在染色过程中容易脱落,以免影响染色效果。

高中生物 染色剂(精选.)

高中生物课本中(必修+选修)中的所有染色剂? 1、斐林试剂 配制:1)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取10gNaOH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 2)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取5gCuSO4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 临用时将甲、乙液等量混合 作用:鉴定还原性糖:C6H12O6、果糖、麦芽糖、乳糖等。 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如用于鉴定组织液中有否还原性糖、糖尿病人尿成分分析、酶专一性探索等。 2、班氏尿糖定性试剂 配制:称取17.4克无水硫酸铜(CuSO4)溶解于100毫升热蒸馏水中,冷却后,稀释到150毫升。称取柠檬酸钠173克及无水碳酸钠(Na2CO3)100克,加蒸馏水600毫升,加热使之溶解,冷却后,稀释到850毫升。把硫酸铜溶液倾入柠檬酸钠及碳酸钠溶液中,搅匀后即为班氏尿糖定性试剂。用细口瓶贮存备用(为了防止氢氧化铜沉淀的生成,故加入柠檬酸钠。柠檬酸钠是一种亲水性掩蔽性络合物形成剂,它能与铜离子形成可溶性络盐)。使用方法同斐林试剂,所不同的是班氏试剂可长期使用。 3、双缩脲试剂 配制:A液:质量浓度为0.1g/ml,取10gNaOH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 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取1gCuSO4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 使用时,先加A液,后加B液 作用:鉴定蛋白质,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可产生紫色反应。也可用于鉴定多肽。 4、苏丹Ⅲ 配制:取0.1g苏丹Ⅲ,溶解在20ml95%酒精中 作用:鉴定脂肪,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成红色)。 5、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 作用:用于洋葱根尖的解离,即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能杀死细胞固定。 6、质量浓度为0.01g/mL的或0.02g/mL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 配制:是将龙胆紫溶解在质量分阶段数为2%的醋酸溶液中配制而成 作用:使细胞核内的染色体着色,便于观察。 7、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 作用:观察成熟植物细胞质分离时用。经此处理细胞仍具活性。 8、质量浓度为0.1mg/ml的亚甲基蓝溶液 配制:将亚甲基蓝溶于蒸馏水中配制而成 作用:(1)用于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观察; (2)用于检测水中细菌情况,根据亚甲基蓝褪色情况,判断水质被细菌污染情况。

牛仔布的生产过程

牛仔布的制造工艺比较独特,它是先用靛蓝染经纱和上浆,然后再织造的一种产品。 (1)染色与上浆。牛仔布经纱的靛蓝染色有绳状染色、片纱染色和悬环式染色三种。前两种和浆纱连接,后一种染色后再进行上浆。 ①绳状染色和上浆: 在球状整经机上,将350~400根经纱整理成长度为1万~1.5万米的多股绳状条,然后将12~36股绳状条并排送入连续染色机,经染色后再烘干并绕成条筒.在长链轴整经机上,绳状经纱再分散绕成单根经纱.然后,将这些经纱送入上浆机上浆,并根据所需总经根数绕成织轴. 绳状染色的缺点是染色、氧化和水洗都不很充分,而且设备庞大,一般占地约1000m2 ,高度达8m左右. ①片纱染色和上浆: 片纱染色俗称经轴染色.就是经纱经整经后成片纱而不是成多股绳状送入染色机.这种染色的特点是经纱排列均匀,上色既快又均匀,氧化充分,便于水洗.染色后色光纯正、均匀和鲜艳。另外投资少,占地约为绳状染色机的一半。缺点是棉纱单根排列,易产生缠轴,特别是在液面下不易被发现。由于染色速度较慢,也可采用两台染色机与一台浆纱机配伍生产,这样可提高一倍效率,即双经轴片纱染色机。

片纱染色机目前生产的工厂有瑞士的萨拉齐(sulzer)公司和德国齐而(zell)公司等。 ③悬环式染色:此法采用一只染槽,经纱在这个槽内反复多次循环染色,一直达到深度要求为止。染色和上浆的工艺过程为: 碱煮(或润湿): 氢氧化钠2~3g 耐碱渗透剂1g/L 温度95~100度 时间20~30S 靛蓝染色: 靛蓝(2+χ)g 氢氧化钠 2 . 5g 保险粉(85%) 2g/L 浴量约1000L 温度室温 时间20S 由于靛蓝在棉纤维上的上色率低,而且在高温染色时牢度差,保险粉耗量高和色光编暗红,所以采用室温多次染色.此为牛仔布的着色特点. 透风氧化温度为室温,进行80~100S.为了获得纯正的色光,靛蓝染色后不用氧化剂而采用透风自然氧化.由于靛蓝有易还原不易氧化的特性,所以也采用反复多次氧化. 水先温度为室温。在水洗过程中一方面去除浮色、余碱和杂质,另一方面还可以继续氧化,使其氧化充分。 为了节约靛蓝染料,可用硫化黑打底而不用碱煮工序,先染成浅灰再套染靛蓝。染后若成品色光偏红,可降低氢氧化钠用量,色光偏绿则降低保险粉的用量,在一般情况下不致破坏靛蓝的隐色体状态。 (2)织造。目前世界上牛仔布的织造广泛采用无梭织机,约占80%以上。无梭织机中以片梭织机为最多,其次是剑杆织机,最少为喷气织机。用片梭枳机加工的厚重牛仔布可达

PH值对靛蓝染料染色的影响

PH值对靛蓝染料染色的影响 牛仔布是服装面料的重要部分,而靛蓝染色的牛仔布更是全球流行,无人不晓,由于靛蓝染料在棉牛仔布上的流行外观,它可能是惟一被大众所认识的染料。 用于靛蓝染料染色的连续经纱染色机已广泛使用,通过调整染色工艺,可产生不同程度的染料渗透,由此而改变了后续摩擦或水洗褪色处理的效果。 pH值对靛蓝染色的影响非常重要,由于靛蓝染料在pH值约为10.5-11.5时是以单离子状态存在,而pH值为12.5以上时是以双离子形式存在。在含有过量保险粉的高碱性浴中,双离子形式的靛蓝染料的亲和力较低,并随着pH值提高,棉纤维表面的负电荷也随之增加,从而加大了在双离子靛蓝染料与带电荷纤维表面之间的阴离子的排斥作用,降低了染料上染率。 单离子形式的靛蓝染料在纤维表面具有良好的亲和力和较高的染色上染率,但这又降低了染料在纱芯内的渗透,在使纱线表面得色量大大增加。当采用高pH值时,以双离子形式的靛蓝染料将具有低的亲和力,并因此在纱芯内有较大的染料渗透和较低的纱线表面得色率。因此在靛蓝染色过程中,pH值随时间发生的变化会影响得色量以及后续靛蓝染色纱线的洗净性能。 用于连续棉经纱染色的Denim-Ox工艺,采用科莱恩公司的Diresul RDT染料,其工艺流程为:苛化处理→水洗→湿罩湿染色→固色→淋洗。在60-90℃轧液,进行硫化染料的吸附,这过程包括使染料迁移和扩散的透风时间,再进行固色。固色阶段加入醋酸,以防止染料溶落,为氧化剂(Diresul Oxdant BRI liq)提供所需的pH 值。后者使染料分子内形成蒽醌基团,在被氧化阶段,产生最终色泽。一种阳离子型固色基(Indosol E-50 liq)与染料中的巯基以及纤维发生反应,以离子键使染料固色。工艺中还需加入硫酸钠和分散剂(Ekaline F liq.),硫酸钠可防止染料从纤维上解吸至固色浴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