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青铜器之虎食人卣鉴赏

古代青铜器之虎食人卣鉴赏

古代青铜器之虎食人卣鉴赏
古代青铜器之虎食人卣鉴赏

虎食人卣

苛政猛于虎也,也许这件商代晚期的青铜器的制

作是为了反映广大受苦人民心中的这句话吧。当

时正是奴隶社会正在走向鼎盛的时期,创造了辉

煌灿烂文明的同时,

奴隶主阶级对奴隶既

可以买卖,也可以随

意杀死。繁重的徭役、

动辄的死刑、艰苦的

生活,人民的生活苦

不堪言。奴隶们也许

会把这种不平等的社会事实反映到艺术作品中

来,然而那个“人头”在虎嘴中并没有表现的很

痛苦,神情从容,可能是为了向统治者说“我们

不怕你的暴政!”,或也未知。

卣是盛酒器中是重要的一类,考古发现的数

量很多。器形是椭圆口,深腹,圈足,有盖和

提梁;腹或圆或椭或方,有也作圆筒形,作鸮

形,或作虎吃人形的等等。卣主要盛行于商代

和西周。

【名称】虎食人卣

【类别】青铜器

【年代】商代晚期

【现状】共有两件,一件藏于法国巴黎市立东方美术馆(35.2CM),一件藏于日本泉屋博物馆(35.7CM)。

【描述】造型取虎与人相抱的姿态,虎以后足及尾支撑着身体同时构成卣的三足。虎前爪抱持一人,人朝虎胸蹲坐。一双赤足踏于虎爪之上,双手伸向虎肩,虎欲张口啖食人

首。虎肩端附提梁,梁两端有兽首,梁上饰长形宿纹,

以雷纹衬底。虎背上部为椭圆形器口,有盖,盖上立一

鹿,盖面饰卷尾夔纹,也以雷纹衬底,与器体一致。虎

两耳竖起,牙齿甚为锋利。该器表面大部分呈黑色,局

部留有很薄的绿锈,它和许多出土于湖南的商代后期的

青铜器一样,纹饰繁缛,以人兽为主题,表现怪异的思

想。

【作品构思猜想】

1、将人兽关系看作人借助动物的力量沟通天地。

2、象征人的自我与具有神性的动物的统一,以便获得

动物的保护。

3、虎食人实际反映了“虎食鬼”的神话,即以威猛的虎驱逐恶鬼,取避邪之用。

4、虎代表自然界,象征人对自然的恐惧,但又必须附着自然,表现人性的软弱。

伏羲虎文化与彝族八卦初探3

伏羲虎文化与彝族八卦初探 ——兼谈伏羲文化是全球最古老的文化 丁润生 (重庆树人学院,重庆 400030) 摘要:在论述伏羲文化是全球最古老文化的基础上,探讨了彝族文化与伏羲虎文化的渊源关系,进而对比彝族八卦与伏羲八卦的同异。 关键词:伏羲;虎文化;西羌;彝族;八卦 A tentative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iger culture of Fuxi and the eight trigrams of the Yi nationality DING Run-sheng (Chongqing Shuren College, Chongqing 400030, China) Abstract: In explicating that Culture of Fuxi (one of the three legendary rulers of antiquity) is the most ancient cultur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ultures of the Yi nationality (distributed over Yunan, Sichuan, and Guizhou provinces), and further compares similarity and dissimilarity between the trigrams of the Yi nationality and those of Fuxi. Key words: Fuxi; culture of Tiger; western Qiang nationality; Yi nationality; eight trigrams 1 伏羲文化是全球最古老的文化 著名爱国学者梁启超先生20世纪初常为中国居于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末鸣不平,不甘于中国古文明排位于埃及、巴比仑和印度之后。他于1902年曾大声疾呼?中国乃世界文明之鼻祖?[1](第62页)。可惜当时没能找到足够的论据。而百年来的考古和人类学研究进展表明:梁先生当年的预言果真不虚。众多的事实和论据都证明,中国的伏羲文化就是全球最古老的文化。下面简述其中几个主要的论据。 1.1河南濮阳发掘出古老伏羲墓葬1987年12月11日《光明日报》头版标题《河南濮阳发现华夏第一龙》(实际是龙和虎),报道新华社12月10日电讯:?考古工作者最近在河南省濮阳市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墓葬中,首次发掘出蚌壳砌塑的龙、虎和器物。?[2]其中M45号墓内有龙虎陪葬的一男人遗骸。经C14测定,该墓主及蚌塑龙虎等距今约6460±135年。 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先后于1995、2000年在濮阳聚集海内外专家学者开会。据美国学者应鼎成、台湾学者薛清泉等先生的考证表明,大约距今6500年左右乃至以前,存在一个伏羲时代,历16世纪,延续1000多年。伏羲是领导部落联盟首领的共同称号。[3]若以濮阳M45墓主为中间一位伏羲来计算,前后各约500多年,则中国古文明可达7000年前,大大超过印度、巴比仑,比埃及也不差。 1.2 甘肃天水的出土文物见证天水(古成纪)西城是传说中的伏羲出生地,建有伏羲庙。城北40余公里的秦安大地湾,曾发掘出6000年前的大量文物,除养猪、织造等工具外,还有许多彩陶残层,上有?卜?、?亻?、?八?、?丁?等文字符号,陶碗背面线型饰纹成两组螺旋形互相缠绕,如太极图中阴阳鱼环抱。[3]天水附近的永青又曾出土有6500年前的彩陶壶,壶面上绘有双龙缠绕如太极图形状。此壶现藏于瑞典的远东博物馆内。[4] 这些均表明六七千年前的伏羲时代确有?养牲畜?、?造书契?、?治屋庐?等发明创造,至于观天察地和画卦等也应该是意料之事了。 1.3 楚帛书甲篇的创世神话1942年在湖南长沙东郊子弹库的王家祖屋山发掘出一座楚墓,下葬年代约在战国中晚期之交。帛书写作时间应当较早。该帛书现藏美国大都会博物馆,1966年该馆用红外线拍摄帛书照片,经学者们研究鉴定,楚帛书甲篇释文大意为:?在天地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混沌状态之时,先有伏羲、女娲二神结为夫妇,生了四子。这四子后来成为代表四时的四神。四神开辟天地,这是他们懂得阴阳参化法则的缘故。?[5]除了伏羲、女娲的儿子们外,楚帛书甲篇中还有禹、契、炎帝、祝融、共工等人间的祖先神,体现了人类创造自然。这与西方神话中的自然神(太阳神等)创造人类不同。故伏羲、女娲的结合不仅表现一般?生殖文化?、?生育之神?,而且还反映出上古创世文化的孑遗。马克思的学生拉法格说:?神话既不是骗子的谎话,也不是无谓的想象的产物,它们不如说是人类思想的朴素和自发的形式之一。只有当我们猜中了这些神话对于原始人和他们在许多世纪以来丧失掉了的那种意义的时候,我们才能理解人类的童年。?[6] (第12页)他还指出:?神话——而它在一切原始宗教那里都可以碰到,——有历史的价值:传说和宗教仪式证明着久被遗忘的时代。?[6](第42页)翦伯赞也认为:?就史料的价值而言,正史不如正史以外的诸史,正史以外的诸史,又不如史部以外的群书。?[7]群书就包括民间传说神话等。因此,关于伏羲时代的传说神话并非是人们的瞎编乱造,多是通过口头世代相传的可信史实。 1.4 从中国彝族文化与墨西歌玛雅文化的共性可见,二者都属于古老文明遗址据彝族学者刘尧汉等考证:中国彝族和墨西哥印地安人的祖先玛雅人都曾用过十八月的太阳历法。即每年18个月,每月20天,另加5天祭祀日。而玛雅人的十八月历产生于距今四五千年前左右。再加之两者的文字写读方式(从上而下,自左至右)、玛雅的?金字塔?一字绘成与彝族三圆台向天坟同形,和两者都有过?虎崇拜?等共性表明:中国彝族文化与5000多年前的玛雅文化有着远古历史渊源。[8]美国和墨西哥学者们进而讨论,玛雅人可能是中国金沙江土著彝族的远古祖先羌戎,曾长途跋涉经过白令海峡迁往美洲繁衍的后代,这也表明中国彝族和玛雅至少在5000多年前就具有较高的文明存在。 以上对大量出土文物的梳理及彝族与玛雅文化的比较,都表明伏羲文化(含彝族祖先)具有六七千年的悠久历史。上古的中国作为世界文明的鼻祖,应该是当之无愧的。下面接着再说伏羲的虎文化及其与彝族文化的关系。 2伏羲的虎文化与彝(羌)文化 2.1伏羲文化是龙虎结合的二元文化 过去为了强调中国人是?龙的传人?,大多把中国文化的始祖伏羲文化称之为?龙文化?。自濮阳M45号墓葬出土(参看1)后,发现墓主骨骸旁陪伴有蚌型的龙和虎,又联系到伏羲与女娲的合体塑像,已有人提出?中华民族龙虎文化论——联结中国各民族的龙虎文化纽带,渊源于远古女娲、伏羲的合体葫芦?[9]。这表明伏羲文化实际上是龙虎结合的二元文化。以往关于龙文化方面的论著和文章很多,故不赘述,以下着重对伏羲虎文化作些补充。虎文化和龙文化都属于先民的图腾

青铜器鉴赏

中国青铜器的学习心得体会 青铜是人类历史上一项伟大发明,青铜是人类历史上一项伟大发明,它是红铜和锡、铅的合金,也是金属治铸史上最早的合金。青铜器就是由青铜制成的各种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的青铜时代。 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约5000年到6000年间的西亚两河流域地区。苏美尔文明时期的雕有狮子形象的大型铜刀是早期青铜器的代表。青铜器在2000多年前逐渐由铁器所取代。由于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所以也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 而在青铜器中,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各地青铜器中堪称艺术价值最高。中国青铜器代表着中国在先秦时期高超的技术与文化,是中国在夏商周时期的文化与科技的代表。 一、发展历史 中国青铜器从4700年前开始出现,到现在2000多年前逐渐由铁器所取代,跨越了约3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国出土的最早的青铜器,是甘肃东乡林家出土的马家窑文化的青铜小刀,年代约为公元前2700年。在约4000年前的传说的夏朝时期,中国开始进入青铜时代。 夏代,青铜器工艺在总结新石器时代器物制造经验的基础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开始走出新石器时代青铜器制造的原始阶段,其大量的礼器和兵器形成了中国青铜器造型的基本格局,神秘的兽面纹开启了中国青铜器纹饰的主体图案,庄严厚重的审美感受更是代表了中国青铜器的整体艺术风格,这些均为商周青铜器艺术鼎盛时期的到来作了必要的铺垫。 商朝和西周时期,青铜器文化走向发展的顶峰。商朝盛行以鸟兽为器物形象的青铜尊,如四羊尊、象尊、猪尊和鸮尊等。最早的青铜器铭文出现在商朝前期,但是否为文字还需要考证。在西周早期仍然延续商代的青铜器,中期时则开始趋近于简朴风格。方鼎、觚、爵、角、斝、觯、觥、卣、方彝等早期常见的青铜器已经大规模减少或消失。列鼎和编钟开始出现。列鼎是人的地位和身份的象征,按照高低的阶层来实行数量分配: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部分西周青铜器还带有铭文。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冶炼技术仍然在继续发展,但已经不像前朝那样繁琐,而是讲究实用和朴素风格。商朝和西周时期盛行酒器,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大为减少。带钩和铜镜是当时冶炼水平的代表物。在楚国的长沙出土了最多数量的铜镜。而在曾国(今湖北随州)出土的大型曾侯乙编钟以及其他一系列青铜器则是春秋时期高超的冶炼技术的反映。进入秦汉时期,虽然青铜器依然在前期铸造,但是也开始逐渐被早期铁器所取代。铜镜的冶炼工艺沿袭下来,但在材料上也开始出现改变。 二、地理分布 在地理分布上,以黄河流域的河南、陕西为主地带的青铜器出土较早较多,以前被认为是青铜器造诣最高的地方。近年来不断在湖南、湖北、四川、江西等

青铜器鉴赏论文图文稿

青铜器鉴赏论文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论 青 铜 器 鉴 赏 内容摘要: 青铜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中国古代铜器,是我们的祖先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贡献,虽然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我国铜器的出现,晚于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但是就铜器的使用规模、铸造工艺、造型艺术及品种而言,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铜器可以与中国古代铜器相比拟。这也是中国古代铜器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并引起普遍重视的原因之一。中国古代青铜器 三大艺术要素形制纹饰铭文 关键字: 形制纹饰铭文艺术 一,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形制指其外形表现,是指青铜器的造型艺术。我们祖先在青铜器造型艺术中充分考虑了如下因素: 1、在实用基础上注重装饰,将实用与审美完美地统一起来。

实用是第一因素,但同时为了满足对审美的要求,施以各种外形装饰。 足部的装饰:柱状足、锥形足、圆足、扁足、方足、兽蹄足…… 腹部装饰:各种深浅浮雕甚至是透雕纹饰、扉棱、各种鸟兽雕塑……耳、鋬的装饰:作成龙形、蛇形、鸟形、或装饰龙头、羊头、牛头、鸟首…… 盖的装饰:在盖上塑以各种动物、人物、或将盖与器体制作成完整的动物… 2、几何形体与动物形体单用、并用及复合使用 圆球体、圆柱体、圆椎体、椭球体、立方体等作为青铜器形体的基本形状被广泛使用,为避免形式上的过于简洁和呆板,古人熟练地将这些基本几何体复合使用,构成繁复精美的各种造型体,显示出我们祖先惊人的智慧。 动物崇拜是原始人类普遍的行为,以各种动物形态作为青铜器的形体也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的一大特点,而且模仿得微妙维俏。 3、符合形式美的基本规律 中国古代青铜器造型普遍遵从如下形式美的基本规律: 平衡对称单纯多样刚柔相济静中寓动背离规则 古代青铜器的纹饰要点 青铜器纹饰是青铜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常饰在器物的腹、颈、圈足或盖上。

高中美术鉴赏 楚王问鼎——商周青铜艺术

楚王问鼎——商周青铜艺术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光辉成就。 2、理解青铜器是如何以其造型纹饰和铭文体现其重大的社会作用。 教学重点: 青铜器艺术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有不同的时代特点:商代尊神重鬼:西周礼乐制度:春秋战国礼崩乐坏。 教学难点: 学生对夏商周时代社会历史环境陌生及古代青铜器名称生僻字较多,用途不明确。 教学个过程: 一、导入: 引言:在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具有代表性的工艺美术品。如果说陶器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的象征,那么青铜工艺就成为工艺美术的典型代表。 板书:夏商周青铜器 二、新授 1、什么是青铜器? 以铜为主加入锡铅合金,用蜡或泥模铸造的青铜器具。 2、青铜器的工艺的产生和历史背景: 引导学生根据已学历史知识简单阐述。 3、青铜器的功能 结合作品赏析: 礼器:司母戊鼎乐器:钟 兵器:越王勾践其他生活工具:

4、青铜工艺在造型和装饰上发生重大变化的四个时期及各个时期青铜工艺的主要特征。 商代尊神重鬼:西周礼乐制度:春秋战国礼崩乐坏。 商代前期多以日用品为主,大多薄胎纹饰简单主要为饕餮纹。 商代晚期胎壁加厚,纹饰逐渐丰富,构图完整。欣赏《龙虎尊》《妇好角瓜》。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趋于瓦解,青铜工艺在造型和装饰也开始摆脱神秘宗教气息向清新活泼的风格发展,变得奇巧富丽。欣赏《立鹤方壶》 战国时期作为封建社会的开端,处于开创新风格的变革时期,新工艺广泛流行,出现了《曾侯尊盘》2件合一的器物 引导赏析。 三、小结:古代青铜器艺术的产生、发展、变化是与当时的社会情况紧密结合的,大家要了解青铜工艺在造型和装饰上发生重大变化的四个时期及各个时期青铜工艺的主要特征。 四、课后作业。 分析青铜器纹饰的特点。

了解青铜器.

一.了解青铜器。 主要指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简称“铜器”。包括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最初出现的是小型工具或饰物。夏代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随后,青铜器胎体开始变薄,纹饰逐渐简化。春秋晚期至战国,由于铁器的推广使用,铜制工具越来越少。秦汉时期,随着瓷器和漆器进入日常生活,铜制容器品种减少,装饰简单,多为素面,胎体也更为轻薄。中国古代铜器,是我们的祖先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贡献,虽然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我国铜器的出现,晚于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但是就铜器的使用规模、铸造工艺、造型艺术及品种而言,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铜器可以与中国古代铜器相比拟。这也是中国古代铜器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并引起普遍重视的原因之一。 二.青铜器花纹认知。 亦称“铜器纹饰”。青铜器上的装饰花纹。常施在器物的颈、腹、圈足或盖上。大致分为几何形纹、动物纹和人事活动纹三类。几何纹主要有:弦纹、乳丁纹、云雷纹、涡纹、绳纹、鳞纹、瓦纹、窃曲纹、环带纹、重环纹等;动物纹主要有:兽面纹、夔纹、龙纹、蟠虺纹、鸟纹、象纹、鱼纹、龟纹、蝉纹、蚕纹等;描写人事活动的花纹主要有宴乐狩猎纹、战斗纹等。青铜器花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它依时代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风格。 三.青铜器鉴赏 独耳尊西周 1982年丹徒磨盘墩出土

口径34.5 底径24.1厘米 口沿下有一半环耳,腹饰云雷纹及四组乳钉 棘刺蟠虺纹尊春秋 1958年武进淹城内城河出土 口径27.1 高26厘米 三段式造型,扁鼓腹、高圈足。腹部满饰蟠蛇纹,上有细密的棘刺。上下边缘各有一周连珠纹,作为腹部的界纹。腹部、颈下和圈足部饰锯齿纹和几何纹。

美术鉴赏中国古代美术鉴赏1.1 第一课时中国美术鉴赏

中国古代美术鉴赏 一、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了解我国古老美术作品,让学生体验美术鉴赏的方法,强化爱国主义情怀。从宏观角度对中国古代文化艺术进行鉴赏。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熟悉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几个代表作品。能简单阐述,大致领会。 教学难点:让学生对艺术品的精神内涵作出判断并且评价品评,教师应当加以引导,品味古代艺术文化精神。 三、教学过程: 1、引子: 教师问:什么是文明,哪位同学回答我? 学生讨论回答:古代历史,书籍资料。民族习惯、礼貌待人等等。 教师:文明就是一个名族的文化传统的呈现,是一个国家的文化面貌。’文”是知识,是历史“化”是消化传承的意思。而文明靠什么来呈现呢?就是我们的出土文物,就是艺术品,它承载着中国千年的古老文化,既是历史的又是艺术的。请同学们记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论怎样发展,如果没有了自己的特色文明,再先进也只是外在学别人的,没有精神文化内涵的民族形同灭亡。了解我们民族的文明就要了解其文化载体--------艺术品,从而体会我们国家的伟大,民族的强大。艺术永远都是镶嵌在历史皇冠是的明珠! 。。。。。。。。接下来就请大家跟着老师来共同鉴赏光辉灿烂的古代美术作品。 2、古代青铜器 司母戊鼎 出土于河南安阳,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原称“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国国家一级文物。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享誉“镇国之宝”美誉。 小故事:夏铸九鼎 古史所记“夏铸九鼎”,是打开中华青铜文明首页的标记。公元前21世纪,方兴未艾的夏王朝用各诸侯朝贡的铜铸造了9只气壮山河的大鼎,鼎上铸有九州山川名物。自此,九鼎被视为国家权力的象征,拥有九鼎,就拥有全国最高的政治权力。 鉴赏: 司母戊鼎厚立耳(其中一耳为后配),折沿宽缘,直壁深腹平底,腹部呈长方形,下承四中空柱足。器耳上饰一列浮雕式鱼纹,首尾相接,耳外侧饰浮雕式双虎食人首纹,腹壁四面正中及四隅各有突起的短棱脊,腹部周缘饰饕餮纹,均以云雷纹为地。足上端饰浮雕式饕餮纹,下衬三周凹弦纹。 腹内壁铸有“后母戊”三字。字体笔势雄健,形体丰腴,笔划的起止多显峰露芒,间用肥笔。该鼎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而作,造型厚重典雅,气势恢宏,纹饰美观,铸造工艺高超,亦是已发现最大的商代青铜礼器。 问题:讨论一下想想哪些外在特征体现了它的王权意义?

古代青铜器之虎食人卣鉴赏

虎食人卣 苛政猛于虎也,也许这件商代晚期的青铜器的制 作是为了反映广大受苦人民心中的这句话吧。当 时正是奴隶社会正在走向鼎盛的时期,创造了辉 煌灿烂文明的同时, 奴隶主阶级对奴隶既 可以买卖,也可以随 意杀死。繁重的徭役、 动辄的死刑、艰苦的 生活,人民的生活苦 不堪言。奴隶们也许 会把这种不平等的社会事实反映到艺术作品中 来,然而那个“人头”在虎嘴中并没有表现的很 痛苦,神情从容,可能是为了向统治者说“我们 不怕你的暴政!”,或也未知。 卣是盛酒器中是重要的一类,考古发现的数 量很多。器形是椭圆口,深腹,圈足,有盖和 提梁;腹或圆或椭或方,有也作圆筒形,作鸮 形,或作虎吃人形的等等。卣主要盛行于商代 和西周。 【名称】虎食人卣 【类别】青铜器 【年代】商代晚期 【现状】共有两件,一件藏于法国巴黎市立东方美术馆(35.2CM),一件藏于日本泉屋博物馆(35.7CM)。 【描述】造型取虎与人相抱的姿态,虎以后足及尾支撑着身体同时构成卣的三足。虎前爪抱持一人,人朝虎胸蹲坐。一双赤足踏于虎爪之上,双手伸向虎肩,虎欲张口啖食人 首。虎肩端附提梁,梁两端有兽首,梁上饰长形宿纹, 以雷纹衬底。虎背上部为椭圆形器口,有盖,盖上立一 鹿,盖面饰卷尾夔纹,也以雷纹衬底,与器体一致。虎 两耳竖起,牙齿甚为锋利。该器表面大部分呈黑色,局 部留有很薄的绿锈,它和许多出土于湖南的商代后期的 青铜器一样,纹饰繁缛,以人兽为主题,表现怪异的思 想。 【作品构思猜想】 1、将人兽关系看作人借助动物的力量沟通天地。 2、象征人的自我与具有神性的动物的统一,以便获得 动物的保护。 3、虎食人实际反映了“虎食鬼”的神话,即以威猛的虎驱逐恶鬼,取避邪之用。 4、虎代表自然界,象征人对自然的恐惧,但又必须附着自然,表现人性的软弱。

如何欣赏中国古代的青铜器

如何让欣赏中国古代的青铜器 青铜器是由青铜(红铜和锡的合金)制成的各种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的青铜时代。由于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所以也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约5000年到6000年间的西亚两河流域地区。苏美尔文明时期的雕有狮子形象的大型铜刀是早期青铜器的代表。青铜器在2000多年前逐渐由铁器所取代。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各地青铜器中堪称艺术价值最高。中国青铜器代表着中国在先秦时期高超的技术与文化。主要指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简称“铜器”。包括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最初出现的是小型工具或饰物。夏代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随后,青铜器胎体开始变薄,纹饰逐渐简化。春秋晚期至战国,由于铁器的推广使用,铜制工具越来越少。秦汉时期,随着瓷器和漆器进入日常生活,铜制容器品种减少,装饰简单,多为素面,胎体也更为轻薄。中国古代铜器,是我们的祖先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贡献,虽然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我国铜器的出现,晚于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但是就铜器的使用规模、铸造工艺、造型艺术及品种而言,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铜器可以与中国古代铜器相比拟。这也是中国古代铜器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并引起普遍重视的原因之一。 中国青铜器究竟有多少,没有做过精确的统计,其原因也在于它的数量太大,到处都有,难以确知。就陕西而言,从1949年10月到1979年,三十年间先后出土商周青铜器三千余件。1976年12月年扶风庄白出土微氏家族铜器群,一个窖藏就埋藏了103件精美的青铜制品,像这样成百件青铜器一次出土的现象在清末及民国时期亦屡有所见。从汉代出土青铜器至今,仅仅有铭文的青铜器就在一万件以上。当然有铭文的青铜器毕竟是少数,反过来推算,加上没有铭文的青铜器,其数量之多就可想而知了。 中国青铜器不但数量多,而且造型丰富、品种繁多。有酒器、食器、水器、乐器、兵器、农具与工具、车马器、生活用具、货币、玺印,等等。单在酒器类中又有爵。角、觯、斝、尊、壶、卣、方彝、觥、罍、盉、勺、禁等二十多个器种,而每一器种在每个时代都呈现不同的风采,同一时代的同一器种的式样也多姿多彩,而不同地区的青铜器也有所差异,犹如百花齐放,五彩缤纷,因而使青铜器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而从文物鉴定的角度来说,无疑增加了鉴定的难度,鉴定难度大,反过来又使研究赏析更富有情趣,青铜器也更具有吸引力。中国的青铜器花纹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反应。就让我们从青铜器的各种纹饰来欣赏青铜器。纹饰是青铜器皿上的装饰纹样,雕或浮雕铸成,题材广泛,各类纹饰的发展演变情况也提供了重要依据。按纹饰的种类可分为几何纹、动物纹、植物纹、人物纹和建筑纹五大类。 1.几何纹:是指以点、线、圈组合成的图案纹样,它包括凹凸弦线、线纹、网纹、方格纹、圈带纹、雷纹、乳钉纹、瓦纹、贝纹等。云雷纹,系指以连续的回旋线条勾勒而成的集合图纹。有的作圆形,有的作方形。常见施饰于器皿的颈,足表,也有作地纹的。流行于商周,沿用至春秋战国。勾连雷纹,系指以近似“T”形勾连成的图案,其地填以雷纹。始见于商,盛行于晚商周初,沿用至春秋战国。目纹,系指以圆形或方框内中部加一点或一横为晴,构成的目形纹,或为两边斜角的几何纹,中间点缀突出的晴。流行于商中晚期至周初。涡纹(又名火纹),系指在一圆圈内沿施饰等距分布呈旋转状的短弧线,圆圈内中央又点缀一小圆圈。始出现于商代早期,且为单个连续排列,到中晚期至春秋战国,一般与龙纹、目纹、鸟纹、虎纹、蝉纹等相间排列。多见施饰于罍、鼎、斝、瓿的肩部和腹部。此类纹盛行于商周。 2.动物纹:系指模拟某种动物(含实无其物的幻想或传说动物)的正面头部或侧身像创

青铜器研究

关于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研究 一、青铜的定义 青铜是纯铜与锡、铅的合金,其中锡、铅的合金都必须大于2%。锡、铅改变了纯铜的物理性能,使铜成为人们可以实际使用的金属。 二、中国的青铜时代 青铜时代是考古学范畴的名称,指以青铜作为铸造工具、武器和生活用具重要原料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公元前3000年左右,中国已经有了青铜铸品,但中国进入青铜时代,目前所知大约是在夏代晚期。中国青铜时代的结束,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与民族一样,是由于铁器被广泛地使用,取代了青铜在社会物质文化中重要地位。一般认为,中国的青铜时代结束于战国中晚期。然而这一时代的结束并不意味着中国青铜器铸造和使用的停止。在冶铁技术发展的影响下,青铜铸造业出现了新的技术和工艺,青铜器的铸造和使用一直到汉代才逐渐衰弱,铜镜和钱币的铸造作为专门的工艺还继续存在。 三、中国青铜时代的特点 1.中国古代青铜器种类之繁多、造型之奇特、纹饰之瑰丽、铭文之丰富、铸造技术之复杂,在世界艺术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创造的青铜艺术的辉煌程度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文明古国的青铜时代所无法比拟的。 2.青铜器被广泛地使用于对天神、对祖先的祭祀,也是贵族阶层在宴乐礼仪等场合使用的器物。一些特定的青铜器,如鼎等器物,又是权力和等级的象征。 3.中国青铜制品中,虽不乏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武器等,但礼器的数量最多。青铜器的使用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生活关系极为密切,是政治统治的工具之一。 四、发展历史 中国的青铜器经历了近2000年的发展历史,在此期间,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出现了阶段性的变化过程。我们以青铜工艺的发展特征为标准,将青铜器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阶段。 1、萌生期(夏代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 夏代青铜器最初发现的地点在河南偃师二里头,目前发现的青铜器数量和种类较少,主要是青铜容器、兵器、乐器、工具和饰件。青铜容器有明显的仿

青铜器鉴赏论文

青铜器鉴赏论文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论 青 铜 器 鉴 赏 内容摘要: 青铜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中国古代铜器,是我们的祖先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贡献,虽然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我国

铜器的出现,晚于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但是就铜器的使用规模、铸造工艺、造型艺术及品种而言,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铜器可以与中国古代铜器相比拟。这也是中国古代铜器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并引起普遍重视的原因之一。中国古代青铜器 三大艺术要素形制纹饰铭文 关键字: 形制纹饰铭文艺术 一,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形制指其外形表现,是指青铜器的造型艺术。我们祖先在青铜器造型艺术中充分考虑了如下因素: 1、在实用基础上注重装饰,将实用与审美完美地统一起来。 实用是第一因素,但同时为了满足对审美的要求,施以各种外形装饰。 足部的装饰:柱状足、锥形足、圆足、扁足、方足、兽蹄足…… 腹部装饰:各种深浅浮雕甚至是透雕纹饰、扉棱、各种鸟兽雕塑……耳、鋬的装饰:作成龙形、蛇形、鸟形、或装饰龙头、羊头、牛头、鸟首…… 盖的装饰:在盖上塑以各种动物、人物、或将盖与器体制作成完整的动物… 2、几何形体与动物形体单用、并用及复合使用 圆球体、圆柱体、圆椎体、椭球体、立方体等作为青铜器形体的基本形状被广泛使用,为避免形式上的过于简洁和呆板,古人熟练地将这些基本几何体复合使用,构成繁复精美的各种造型体,显示出我们祖先惊人的智慧。

动物崇拜是原始人类普遍的行为,以各种动物形态作为青铜器的形体也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的一大特点,而且模仿得微妙维俏。 3、符合形式美的基本规律 中国古代青铜器造型普遍遵从如下形式美的基本规律: 平衡对称单纯多样刚柔相济静中寓动背离规则 古代青铜器的纹饰要点 青铜器纹饰是青铜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常饰在器物的腹、颈、圈足或盖上。 中国古代青铜器上的纹饰,始于二里头文化期,最早出现在容器上的是实心的连珠纹; 带纹饰的器物集中在商周,且以商周最为着名。说商周铜器有—种狞厉之美,神秘、威严、精细,很大程度上是指其纹饰。纹饰的出现使商周青铜器更具艺术价值。(商周器物纹饰的这种特点与其作为礼器,用于祭祀祖先神灵有关,也与图腾崇拜有关。纹饰内容有时同器物用途有很大关系。祭祀场面的肃穆,观念上对神灵的尊崇,必然使得纹饰趋于神秘,令今人看去有怵目惊心之感 春秋战国时,由于奴隶制度开始瓦解,纹饰便开始描绘现实生活,如狩猎、宴乐、攻战等,从神秘、威严的气氛中脱离出来。 在西汉后期或东汉时,铜器表面往往不用纹饰,称之为素面。 动物纹是中国青铜器纹饰的主体,它们在青铜艺术中占有大约一千五百多年的统治地位。可以说中国青铜器的纹饰,一开始就是以动物纹为主要内容的;

青铜文化鉴赏论文:浅谈青铜器的鉴定

浅谈青铜器的鉴定 摘要: 青铜器的传统鉴定方法与科技相互结合,便能更加准确的鉴定青铜器。Bronze ware of the traditional appraisal method and the combin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n be more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of bronze ware. 关键字:青铜器鉴赏Bronze-wares of appreciation 青铜器仿造Bronze-wares of copy 传统鉴定方法traditional identification method 科技鉴定方法Identification metho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人类历史上曾经历了一个以青铜器为特征的漫长的青铜时代。青铜时代及其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保存下来的种类繁多、造型别致、纹饰精美、结构复杂、铭文内容丰富、文字精练的青铜器,是研究这一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青铜文化,是我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之一。”青铜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是世界冶金铸造史上最早的合金。青铜文化的变迁体现了社会、经济的变迁以及文化内涵的变迁。因此,学习青铜器鉴定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具有着深远的意义,同时青铜器的鉴赏对我们了解当时的政治、文化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现在就浅谈青铜器的鉴赏。 青铜器辨伪的基本方法是比较法和综合分析法。青铜器的辨伪首先要从铜质和锈色、铸造工艺、器形、纹饰、铭文诸方面与已知真器逐一进行对比。之后再参考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这个是不是当时代的产物,从而可以简单的辨伪真假。 从青铜器的整体形状进行简单的辨伪,主要的方法有: 1、掂重量、看铜质。从铜器的重量上来说,一般商前期器轻薄,商后期器重质厚,庄重雄伟。西周器有铭而浑厚,春秋战国之器轻薄精细。到了汉代铜器重拙粗矮。新铸之器一般的重于原器。经过数千年缓慢腐蚀的青铜器,因为发氧量,使表面略有膨胀,比重下降,而伪铸品没有这一过程,就显得较重。 战国以前的铜器,皆为铜锡铅合金的青铜器。锡的成份越大,铜质的灰色

青铜器鉴赏论文

中国古代青铜镜上出现铭文,其年代大约在战国晚期或西汉早期,在考古学术界,倾向于西汉早期的占多数。这是因为西汉早期有铭文的青铜镜虽罕有,偶尔尚可一见,战国时期有铭文的青铜镜,就非常难得一见了。 该镜直径9 厘米,缘高0.3厘米,三弦钮,素宽凹弦缘。钮外有一周凹宽素弦纹将镜背分为二区。外区以三个菱形纹、三个博山炉形纹做六分度分布。镜钮区三弦钮旁铸有阳文“千金”二字,字体为小篆,三个博山炉心部各铸有铭文一,合起来应为“宜子孙”三字。三个菱形纹饰中心部也有三个字,字体虽清晰,但不易辨识。这样,该镜虽小却有铭文八个,能辨识的有五个,这在同时期的战国镜中是非常罕见的。 战国时期,青铜镜虽小,但和其他青铜器一样,还不能作为商品在社会上流通,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并不是人人都能用之物。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物质财富的相对丰富,使青铜镜这种和人们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生活器具,在整个社会的使用情况开始有了变化,这种变化在这面青铜镜的铭文中可略见一斑。 这面镜子的铭文“千金”二字,“千”是量词,“金”为名词。在中国古代,“金”有几种释读。“可以释为黄金,也可以释为赤铜,同时也是几种金属的总称。“千金”二字,我认为是表明铜镜的价值,蔡先生更肯定为“千金富贵”吉祥语,如果把博山炉中“宜子孙”三字连起来释读,即为“千金富贵宜子孙”,看来其祥瑞吉利的寓意更接近这几个铭文的本意。 从以上铭文的释读可以知道,从商周青铜器铭文多属纪铸器物的因由,到战国晚期青铜镜最早出现铭文即为表现吉利祥瑞或价值之语,可以看出,当时的青铜镜已具有商品化的倾向。说明了使用青铜镜的社会阶层开始有了变化。不管怎么说,铭文开始在战国晚期青铜镜上出现,起到了垂范后世的作用,极大的丰富了青铜镜的文化内涵,为书法艺术在青铜镜上展现自己的魅力提供了表现空间,并且成为中国古代青铜镜的一大艺术特色。尤其那些纪年铭文、铭文和铜镜纹饰能相得益彰、互为明证的青铜镜,为我们研究古代的历史文化,研究青铜镜文化的发展历程和艺术成就,提供了绝好的、具有标准器功能的第一手资料。 从战国晚期青铜镜上开始出现铭文,到西汉中期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吉利祥瑞之语和宜古市之类具有广告性质的铭文,已经成为西汉青铜镜的一大特色,表明青铜镜已经走上了“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普及大发展的道路,并最终形成了两汉时期中国青铜镜艺术发展的第二个高峰。

古代青铜艺术品制造技术及鉴赏.总结

《中国古代青铜艺术品制造技术及鉴赏》 2010-2011年学年(下期)内容总结 1、根据制造生产工具的材料,将人类生活的时代划分为: 石器时代、陶瓷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人工合成材料时代。 2、新材料是指新近研制成功或正在研制的、具有比传统材料更加优异的特性和 功能,能够满足高新技术发展需要的一类材料。 3、复合材料是由二种以上化学性质不同的材料组合而成的新材料。 4、复合材料的特点是性能比组成的材料优越,改善或克服组成材料弱点,能按 零件结构和受力情况合理的进行最佳性能设计,创造单一材料不具备的双重或多重功能,或在不同时间或条件下发挥不同的功能。 5、纳米材料是指尺寸在-100nm之间的超细微粒. 6、青铜—是红铜与锡和铅的合金 7、陶范是以泥作造型材料,经自然干燥脱水,不经过人工焙烧或仅用低温烘烤 而制作的范。 8、青铜的熔点在700-900℃之间,比红铜的熔点(1083℃)低。含锡10%的青 铜,硬度为红铜的倍,性能良好。 9、与世界其他国家的青铜艺术品比较: 中国青铜艺术品更具有其自身独特的魅力,首先是数量大,从汉代出土的青铜艺术品至今,仅刻铸有铭文青铜艺术品就已发现万件以上,这只占青铜器总量的少部分。众多的青铜器令人目不暇接,真有眼花缭乱之感。中国青铜艺术品造型丰富,种类繁多。其次是质量很高。 10、青铜的起源是从天然金属开始,在制陶技术的影响下,具备了冶铸技术的

三大要素,即找矿、造型、熔炼,形成初期“偶然青铜”进入到有意识、人为配方的青铜冶铸时代。 11、中国古代青铜的起源是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受陶器的熏陶而产生在黄河流域 和长江流域,因当地资源条件不同,有青铜、红铜、黄铜。 12、青铜的发展时期: 青铜的萌生时期(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初);青铜的成熟时期(商中期---西周初);青铜的鼎盛时期(西周中期---春秋战国)。 13、 14、中国古代青铜器的艺术魅力表现在: 巧妙的形态;富丽精致的纹饰;风格多样的铭文书体。 15、青铜器铭文的意义: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印证;为失载或记载甚少上古国家 提供了宝贵资料;商周时期的分封制度;商周时期的军制与战争。 16、中国的青铜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始于公元前21世纪,止于公元前5世纪, 大体上相当于文献记载的夏、商、西周至春秋时期,约经历了1500多年的历史。这与中国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发展及衰亡相始终。 17、古代中原各国的青铜器艺术特征:古朴典雅, 古代楚国的青铜器装饰艺术特征:细腻秀丽。 18、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特色: 1)、重视调谐2)、重视颜色的和谐3)、纹饰的图案化 4)、青铜器上没有任何肖像5)、青铜器上有动物形象 19、商代青铜礼器造型多凝重而神秘,充满着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迷蒙。 商代青铜是中国青铜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许多青铜艺术品已经举世闻名。

青铜器鉴赏

摘要:夏代作为中国青铜时代的发展时期,其青铜器的审美特征突出地表现在酒器和兵器的造型形式和纹饰意蕴之中。尽管这一时期的青铜器仍然显得相对朴实,但其实用功能和形式美感兼具的造型,以及变化多样的几何纹和威严庄重的动物纹装饰,却凸显了其鲜明的时代审美风格:寓意象征性、庄严厚重性和整体适应性。这为商周青铜器鼎盛时代的到来,在审美的造型、纹饰和风格上均作了必要的铺垫。 关键词:夏代青铜器;造型;几何纹;动物纹;寓意象征;庄严厚重 早在6500年前,陕西临潼姜寨的仰韶文化先民铸造出了第一块铜片;随后,从马家窑文化到龙山文化时代,先民们又遗留下来了陶寺遗址的铜铃,登封王城岗遗址的残铜片、坩锅残片等;到了甘肃青海的齐家文化时代,他们则开始冶铸或冷锻出铜刀、凿、锥、钻头、斧、匕、指环以及小饰件和镜子等铜器。这些显示了中国文化由“铜石并用时代”向“青铜时代”的缓慢过渡。而到了夏代,青铜器工 艺在总结新石器时代器物制造经验的基础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偃师二里头遗址和夏县东下冯遗址这一片独特面貌的早期青铜文化区域,同中国历史记载的夏王朝统治的范围大致吻合;考古发掘的大量青铜器,又与夏人的一些史实——如夏禹的“贡金九牧,铸鼎物象”(《左传?宣公三年》)、“以铜为兵”(《越绝书?记宝剑》),夏后启的采矿冶铜等,也是可以相互印证的。尤其是二里头遗址中发掘的炼渣、炼铜坩埚残片、陶范碎片,表明青铜器的冶炼作坊已初具规模。因此,“青铜器的大量铸造和使用是二里头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二里头文化……已 进入中国青铜时代的发展时期”[1]。夏代青铜器已经开始走出新石器时代青铜器 制造的原始阶段,其大量的礼器和兵器形成了中国青铜器造型的基本格局,神秘的兽面纹开启了中国青铜器纹饰的主体图案,庄严厚重的审美感受更是代表了中国青铜器的整体艺术风格,这些均为商周青铜器艺术鼎盛时期的到来作了必要的铺垫。 一造型形式 以二里头文化遗址为代表的夏代文明,其出土的青铜器主要有礼器中的酒器爵、斝、角、盉,饪食器鼎,兵器中的戈、钺、镞,乐器中的铃,以及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和残存的圈足器等,从而奠定了中国青铜器以礼器和兵器为主要形制的造型格局。 在众多的器形之中,仅就青铜爵而言,“二里头文化的青铜爵大体上有两种造型,一类是原始型的,即爵的样式基本上是模仿陶爵的,它的外形和二里头遗址中出土的手制陶爵有着相似的特征,细腰、平底、短足,呈荷叶状的边口部和流从口部的延伸不甚规整,外观颇像用手捏成的陶器。另一类造型是比较精致型的,器壁匀薄流狭长而线条优美精细,虽然同是细腰平底,显然是在陶范上事先作过细致修整的,三足细长而微呈曲线形”[2]。这种原始型和精致型的变化,实际上体 现了从早期到晚期夏代青铜器造型由简单向复杂多样,由粗放向精致演变的审美历程。 早期的青铜器形制主要受同时期的各类陶器的影响。如夏代早期作为食器的青铜三足云纹鼎,矮小、无柱、口沿平直,其祖型就是新石器时代的陶鼎;作为酒器的青铜束腰爵,素面无柱,形体单薄古拙,充满着浓厚的原始初创气息,其流的

关于对中国古代青铜器的欣赏

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 艺术与传媒学院 课程论文 题目:关于对中国古代青铜器的欣赏 姓名:陈大鹏学号:1015161203 专业班级:10环艺本2 写作时间:2011年11月20日 指导教师:彭水清

铜是人类最早利用的一种金属材料。在开始的时候使用的是自然铜也称为红铜。这个自然铜由于它的熔点是很高,红铜熔点是1080多度,不易熔化。所以在出现的时期,只能是用锻打的方法来制造一些小件的工具和装饰品。在世界上发现最早的红铜的器物是土耳其和伊朗,距离现在是9000多年。在那个时期人类使用的工具绝大多数还是石器。所以那个时期在考古学上称为铜器石器的并用时代。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摸索,生产的发展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制陶技术的这个发展。因为对陶器来讲,烧陶器的温度可以达到1000度。那么这样的话就对熔铜就不困难了。在经过相当时间的摸索,逐渐地就认识到了在铜料当中掺上锡和铅可以降低它的熔点可以降到八九百度。那么这样就很容易了,这样的话就可以铸造用它来铸造更多的工具和武器,铸造一些器皿。这些被造出的东西称为青铜。 中国古代的青铜器有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它广泛应用于当时贵族生活的各个方面,种类和数量都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当时的物质生活和政治生活起了很重大的影响。当时的人们的饮食起居用的这些器皿,就是所谓礼器,礼器,青铜的,乐器。一直到车马上的装饰,建筑上的花纹,最后到武器。那么前面讲的这些都是维护着当时的等级制度的。当时的武器,就是直接和国家机器、军队直接相关的。所以古书上就有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就是“祭祀”,“戎”就是打仗。所以这所谓的“祀”和“戎”,这就和青铜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的青铜器在世界文明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因为这么样地广泛地使用,在其他的国家应该说是少有的。它同当时的生产、科技、艺术等这些方方面面,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各个国家的博物馆都有青铜器,但凡是收藏有中国文物的都是以青铜为很突出的 凝聚了古人智慧的青铜器,也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当时高超的冶炼技术、生产规模和铸造工艺。而以青铜器为代表的青铜文化,可以无愧地展示中华民族发展史上那个光辉灿烂的历史时代——青铜时代。我们知道,最早的青铜器,或为权力的象征,或为庙堂之礼器,或为历史事件的纪念物,无不显示其神圣与庄严;西周以后,随着“明上下,别等列”的礼乐制度衰败后,青铜器皿的使用范围都已经逐步扩大到贵族的生活当中。作为礼器和贵族生活用品的青铜器,造型、规格和纹饰都有明显的差别。 夏代作为中国青铜时代的发展时期,其青铜器的审美特征突出地表现在酒器和兵器的造型形式和纹饰意蕴之中。虽然这一时期的青铜器仍然显得相对朴实,但它的实用功能和形式美感兼具的造型,以及变化多样的几何纹和威严庄重的动物纹装饰,都凸显出了它的鲜明的时代审美风格:寓意象征性、庄严厚重性和整体适应性。这都是为商周青铜器鼎盛时代的到来,在审美的造型、纹饰和风格上均作了必要的铺垫。 夏代青铜器已经开始走出新石器时代青铜器制造的原始阶段,其大量的礼器和兵器形成了中国青铜器造型的基本格局,神秘的兽面纹开启了中国青铜器纹饰的主体图案,庄严厚重的审美感受更是代表了中国青铜器的整体艺术风格,这些均为商周青铜器艺术鼎盛时期的到来作了必要的铺垫。到了商代的前期,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那么在河南的郑州偃师都发现了当时的都城,相当规模的都城和宫殿的基址。那么这个时候的铸铜业也有了显著的提高,除了工具和兵器以外,容器这类东西已经发现了有十多种,有做烹饪的东西,做盛食器,酒器、水器。在郑州一个窖藏里边发现的铜鼎,这个铜鼎已经有1米高了。一个窖藏里面发现了还不止一件铜鼎,好几件铜鼎,还有些别的东西。这个时期的合范的技术,有了相当的水平。器壁都比较均匀,花纹还是很素朴的。当然它这个当中是有这个一般地还是有这个兽面纹,花纹都很清晰,但是显得很粗犷。 早期的青铜器造型主要师受到同时期的各类陶器的影响。如夏代早期作为食器的青铜三足云纹鼎,矮小、无柱、口沿平直,其原型就是新石器时代的陶鼎;作为酒器的青铜

中国古代青铜器发展简史

中国古代青铜器发展简史 11级工商管理111班匿名 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千年文化印迹、记载着中华民族千年奋斗史的青铜器,在璀璨的历史长河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青铜器是指以青铜为基本原料加工而制成的器皿、用器等。青铜,是红铜与其它化学元素(锡、镍、铅、磷等)的合金,其铜锈呈青绿色,因而得名。其实最早的青铜器并不是出现在中国,而是出现于约5000年到6000年间的西亚两河流域地区。中国最早的青铜器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史学上所称的“青铜时代”是指大量使用青铜工具及青铜礼器的时期。虽然中国的青铜器不是最早出现的,但中国的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各地青铜器中堪称艺术价值最高。中国青铜器代表着中国在先秦时期高超的技术与文化。中国青铜器种类繁多,造型奇特,纹饰瑰丽,铭文丰富而且铸造技术复杂,其辉煌程度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文明古国的青铜时代所无法比拟的。青铜器是石器时代的终结,它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生活和军事领域,被当时封建礼制视为显示身份、名贵的器物。 中国青铜器是古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它是贵族社会崇尚礼制的特殊产物。当时祭神享祖,礼仪交往,宴飨宾客等活动中的青铜器称为礼器,不同身份的贵族,拥有与他们地位相称的礼器。 青铜器铭文,记载了三、四千年前的中华历史。青铜器文化蕴涵了时代的理想、追求和信念。中国青铜器的造型、纹饰和铸造技术,综合了绘画、雕塑、造型艺术和工艺美术于一体,大量的记事花文更是研究历史青铜器文物的复、仿制品,厚重、洋溢着庄重与典雅。以金属的坚实、厚重表达着恒久与诚信,以华美的造型和精神内涵乃示华,因而它是不可多得的收藏真品。 青铜器的发展 1、萌生期的青铜器(夏代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 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左右,中国开始进入青铜时代,夏代晚期的二里头文化,是目前考古发现中最早的青铜文化。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容器、乐器、兵器、工具和饰件及一并发现铸造遗址,显示出青铜礼器已初具规范,器壁匀薄,陶质块范铸造铸造技术已达熟练水平,具有兽面特征的纹饰和绿松石镶嵌工艺也以形成。这一时期的青铜器显示出中国业已步入文明社会。 2、育成期的青铜器(商代早期,中期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3世纪) 商代早期和中期,是中国青铜器艺术趋于成熟的发展时期,以酒器为主的礼器体制初步建立,兵器的种类增多,普遍装饰兽面纹样,构图渐趋繁密,线条峻深劲利。分铸技术的应用已较娴熟,制范、合范技巧已相当进步。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奠定了青铜艺术鼎盛发展的基础。 3、鼎盛期的青铜器(商晚期,西周早期公元前13世纪~公元前11世纪) 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青铜艺术已达到辉煌灿烂的程度,商代礼器的重酒体制臻于完善,满布器身的纹饰大量采用浮雕和平雕相结合的方法,精美绝伦。运用夸张,象征手法表现动物神怪的兽面纹空前发达,既庄严神秘又富有生气。纪事体铭文在商末出现,周初礼器沿袭,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