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基础理论考博真题讲解学习

中医基础理论考博真题讲解学习

中医基础理论考博真题讲解学习
中医基础理论考博真题讲解学习

2017年3月11号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真题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乙癸同源、水火既济

2.仓廪之官、决渎之官

3.用热远热、热因热用

4.忘了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气脱与亡阳的定义与联系

2.热、火、暑的异同点

3.忘了

4.忘了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

1.何谓肾精、肾气、肾阳、肾阴?试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2.阴阳偏衰既可导致相对一方亢盛,又可导致相对一方虚损不足,对此应如何正确理解和分析?

3.风气内动的概念、成因和病机。

4.“治病求本”与“标本缓急”中的“本”的区别与联系。

2017年山东中医药大学考博,中医基础理论考题记忆版

1.为什么说“亡血家不可发汗”?

2.何谓体质?何谓征候?二者有何联系?

3.何谓七情?为什么说情志病皆从心生?

4.何谓脱气?与亡阳有何区别?

5.女子胞的生理功能?与脏腑经络之间的联系?

6.何谓循经论治?何谓分经论治?试论头痛与牙痛的分经论治?

7.对脾喜燥恶湿,胃喜润勿燥的理解?

8.金元四大家。

9.对“金曰从革”的理解及临床指导意义?

2016年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考博真题回忆

一、名词解释(20分,5个每题4分)

1.水火既济

2.经脉

3.寒性凝滞

4.阴阳格拒

5.七情内伤

二、简答题(共40分,每题8分,5个)

1.简述中医发病的基本原理?

2.何为正治?包括哪些治法?

3.何为痰饮?痰饮的分类?

4.简述宗气学说的原理?

5.心的生理功能、生理特性及其与形、体、窍、华、志、液之间的关系?

三、论述题(共40分)

1.中医藏象学说的理解?(15分)

2.中医“体病相关”理论与临床意义?(25分)

2017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

一,名词解释(2*5)

1.疬气

2.五脏化液

3.百病皆由气

4.从化

5.皮部

二,简答(10*5)

1.试论述“肝生于左,肺藏于右”。

2.阴维脉、阳维脉经脉循行及其功能。

3.试述“肾为胃之关”。

4.试述何谓反治?简述其应用。

5.试述五运推演步骤,举例说明。

三,论述(20*2)

1.论述整体观念。其在中医认识生理、病理、诊断、治疗中的意义。

2.从中医基础理论研究角度谈谈您对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看法。

2005年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考博真题及答案整理

1请结合阴阳学说的观点,谈一下你对王冰注解《素问》中提出的“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认识?

2.请简述气的主要来源。

答:人体气来源于禀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气、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存在于自然界的清气,通过肺、脾胃、肾等脏器的综合作用,将三者结合进来而生成。

3《素问》“肾者水脏,主津液”,请谈谈你的认识。

答:正常情况下,津液的代谢,是通过胃的摄入,脾的运化和转输,肺的宣散和肃降,肾的蒸腾气化,以三焦为通道,输送到全身;经过代谢后的津液,则化为汗液、尿液和气排出体外。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实际上是主宰着整个津液代谢,肺脾对津液的气化,均依赖于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特别是尿液的生成的排泄,更是与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直接相关,而尿液的生成的排泄,在维持体内津液代谢平衡中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故说肾者水脏,主津液。

4.请用简单的表格,说明十二经脉的名称、分类和简要循行部位。

线。

5.请简述疠气形成和疫病流行的原因

6 何谓五行的相生和相克?

7. 试述肝脾在生理病理上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指导意义。

答:一是肝的疏泄功能与脾的运化功能相互影响;二是肝脾在血的生成、贮藏及运行等方面有密切联系。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是脾胃正常升降的一个重要条件。肝的疏泄功能失常,不仅可影响脾的升清功能,在上则为眩晕,在下则为餮泄;还能影响胃的降浊功能,在上则为呕逆嗳气,在中则为脘胀疼痛,在下则为便秘。肝的疏泄功能有助于脾胃运化功能还体现于胆汁的分泌与排泄。胆与肝相连,胆汁为肝之余气积聚而成。胆汁的分泌与排泄实际上是肝主疏泄功能的一个方面。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胆汁能正常分泌和排泄,有助于脾胃的运化功能,若肝气郁结,则导致一系列病理变化。

8. 何谓“辩证求因”在临床上有何重要的指导作用。

9. 试述整体观念在医学模式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

10. 中医体质学说在临床辨证治疗方面有哪些应用?

湖南中医药大学2017考博中医基础理论

二、名词解释

1、藏象

2、痰饮

3、从化

4、相侮

三、论述题

1、津液生成、输布与排泄的过程

2、用五行理论治疗情志病,举例

3、肺与脾的关系

4、气化对气机的调控作用

5、临床上如何调节气血

6、瘀血形成及致病特点

7、肾的生理功能,现在研究在肾藏精方面的进展

8、内火形成的病机

2004年广州中医大学中医基础理论试题(记忆部分)

名词1.从化2、气化

填空:1、两虚交感,两虚指的是——,——。

2、内火的病机是指——,——,——,——,——。

论述题1、试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2013年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考博真题

1、阴阳转化的依据和条件是什么。

2、什么是五行胜复?并论述其规律。

3、气的运动和气化之间的关系和规律是什么?

4、什么是“津血同源”,论述其临床指导意义。

5、肝主疏泄的内容是什么?论述其对脾胃功能的影响。

6、什么是肺主治节?其内容包括哪些?

7、参与消化的脏腑有哪些?各在其中的功能是什么? 8、为什么说脾胃为中枢? 9、论述何为“肾主二便”

10、什么是反治?有哪些治法,举例说明

2008年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入学考试中医基础理论试题

名词解释

塞因塞用

演绎

反治

心肾不交

精血同源

问答题:

十二经络在四肢部位走行的规律

风邪的致病特点

火易耗气的机理

复发机理及诱因

论述题

邪正盛衰与虚实的变化及病机内容

肝与脾的关系,肝与肾的关

2014年山东中医药大学真题

1.阴阳学说基本内容和意义

2.经脉和络脉的区别和联系

3.何为合病?何为并病?两者区别和联系

4.五行相克规律的治则和治法?举例说明

5.何为体质学说?对中医学指导意义

6.辨证和辨病的区别和联系

7.肾阴虚导致闭经和崩漏的机理

8.何为气机和气化?联系

9.谈谈你对“三焦”的认识

10.心和肾的生理联系

中国中医科学院2013年攻读博士中医基础理论试题

一、名词解释1、天人合一2、丹田3、水火不济4、筋之府5、胆主决断6、宗脉7、经筋

二、简答题

1、气运动失常的病机;

2、“治未病”的概念、临床指导意义;

三、论述题

1、论述何谓五脏相关;

2、论述你对中医和中国文化的认识;

简答题

1、标志中医理论体系基本确立的典籍?各有何价值?

(1)《黄帝内经》的问世,奠定了中医的理论基础,是现存的第一部医学典籍,被称为“医

家之宗”。该书总结了汉以前的医学成就,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内经》的问世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确立了中医学的理论原则和学术思想,创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2)《难经》在此同时《难经》作为《内经》的辅翼,同为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在不少方面充实了《内经》的内容。创造性提出“独取寸口,以知五脏六腑死生吉凶”的诊脉方法。创“右肾为命门”说。

(3)《伤寒杂病论》是第一部辨证论治的专著,为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标志着辨证论治体系的创立和应用。其中《伤寒论》确立了外感病六经辨证论治的纲领;《金匮要略》对内伤杂病进行了辨证论治。

(4)《神农本草经》是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确立了中药理论的基础,集汉以前药物学之大成。首先对药品进行初步分类:分上、中、下三品。对药物的四性五味,七情和合,方剂的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作了阐述,并对药物的产地、采集、炮制方法和剂型与疗效的关系,成为了历代本草之蓝本。

至此,从基础理论的确立,辨证论治体系的应用,药物专著的问世,相对完整的中医理论体系已经形成,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阴阳学说分析疾病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如何确定治则,

归纳药性?

3、脾胃关系如何?为何称其为后天之本?

4、何谓气?如何生成?有哪些功能?

5、何谓经络?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一、A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哪一脏与血液生成关系最密切: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2.气机的含义为: A.气的运动 B.气的运动形式 C.气的运动变化 D.气的升降运动 E.气的出入运动 3.主腐熟水谷的脏腑是: A.小肠 B.胃 C.大肠 D.脾 E.胆 4.月经的来潮与以下哪一组脏腑、经脉关系密切: A.心、肝、脾、冲脉、督脉 B.心、肺、肾、阳明脉、带脉 C.心、肾、冲脉、任脉、督脉 D.冲脉、任脉、带脉、心、脾 E.心、肝、脾、肾、冲脉、任脉 5.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A.脑 B.髓 C.脉 D.胆 E.命门 6.误治是指下列中哪一项: A.体实者用攻法 B.实证用攻 C.虚证用补 D.虚证用攻 E:体弱者用补法 7.下列中哪一项不属于饮食不洁: A.不清洁食物 B.不卫生食物 C.陈腐变质食物 D.有毒食物E.偏嗜某种食物 8.气在中医学中的基本概念是:

A.泛指机体的生理功能 B.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 C.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D.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E.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9.“为胃行其津液”的脏是: A.肺 B.脾 C.肾 O.三焦 E.肝 10.《内经》所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的病机,是指: A.气不摄血 B.气机逆乱 C.血随气脱 D.血随气逆 E.血随气结 二、D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五脏发生病变时,按相生关系传变可出现哪两种传变: A.母病及子 B.侮其所不胜 C.克其所胜 D.子病及母 E.乘其所胜 2.以下哪两个脏腑有表里关系: A.脾 B.大肠 C.小肠 D.胃 E.肝 3.下列哪两项既属“五体”,又属奇恒之腑: A.脉 B.胆 C.脑 D.骨 E.髓 4.分别循行于躯干前后正中线的是下列中哪两项: A.冲脉 B.任脉 C.带脉 D.督脉 E.肾经 5.十二经脉分布于上肢内、外侧中线的两条经脉是下列中哪两项:A.手太阳 B.手少阴 C.手少阳 D.手太阴 E.手厥阴 6.下列病因和病邪性质、致病特点中,哪两项是相对应的: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库完整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库- 1.最早提出“六气病源说”的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神农本草经》 D.《难经》 E.《左传》 答案:1.E 2.《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主要反映了 A.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C.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D .辨证论治 E. 以上都不是 答案:2.B 3.《灵枢?五癃津液别》所说“天寒衣薄则为溺与气,天暑衣厚则为汗”,说明了 A.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C.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D.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E.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答案:3.B 4.《素问?疏五过论》所说“尝贵后贱”可致“脱营”,体现了

A.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C.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D.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E.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答案:4.E 5.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B.阴阳五行和脏腑经络 C.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D .望闻问切和辨证论治 E. 辨证求因和审因论治 答案:5.C 6.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心是 A.五脏 B.六腑 C.经络 D.命门 E.脑 答案:6.A 7.中医学关于“证”的概念是

A.对阴阳气血失调临床表现的概括 B.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鉴别概括 C.对疾病表现症状的综合概括 D.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分析概括 E.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答案:7.E 8.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主要依据是 A.病种 B.病名 C.症状 D.体征 E.证候 答案:8.E 9.属于中医学防治特点的确切表述是 A.同病异治 B.异病同治 C .审因论治 D .辨证论治 E. 防重于治 答案:9.E 10.中医理论中阴阳的概念是 A.代表相互对立的两种事物 B.代表相互关联的两种事物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和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20题,每题1分,计20分)(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 A.隋唐时期 B.金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战国至秦汉时期 E.春秋战国时期 2.金元四大家中,“养阴派”的代表人物是() A.刘完素 B.李杲 C.张从正 D.朱震亨 E.张元素 3.以下属于阴中之阳的是() A.心 B.脾 C.肝 D.肾 E.肺 4.“佐金平木”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 A.五行相生 B.五行相克 C.五行相乘 D.五行相侮 E.五行制化 5.脏腑之中,被称为“孤府”的是() A.胆 B.胃 C.三焦 D.脾 E.脑 6.五脏与五窍的关系密切,其中肾开窍于()A.鼻B.耳C.口D.舌E.目 7.“罢极之本”是指() A.肝 B.肾 C.脾 D.胆 E.心 8.五脏中,与全身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是() A.肝与肺 B.心与肺 C.脾与肺 D.肾与肺 E.心与肾 9.具有“贯心脉行血气”功能的是() A.元气 B.心气 C.宗气 D.营气 E.卫气 10.“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 A.气能生津 B.气能行津 C.气能摄津 D.津能载气 E.津能化气 11.内脏下垂的主要病机是() A.宗气虚 B.胃气虚 C.脾气虚 D.肾气虚 E.肺气虚 12.经络系统中,具有加强十二经脉在体表联系的是() A.正经 B.经别 C.经筋 D.别络 E.奇经

13.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的交接部位是() A.拇指端 B.食指端 C.中指端 D.小指端 E.无名指端 14.平素畏热喜凉、好动易躁,易感暑热邪气的体质类型属于() A.偏阴质 B.偏阳质 C.痰湿质 D.阴阳平和质 E.气虚质 15.六淫邪气中,具有伤津而不耗气致病特征的是() A.风邪 B.火邪 C.暑邪 D.燥邪 E.以上都不是 16.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 A.怒则气上 B.思则气缓 C.悲则气消 D.惊则气乱 E.劳则气耗 17.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是() A.正气不足 B.邪气侵袭 C.正邪相争 D.体质虚弱 E.气候异常 18.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A.阴损及阳B.阳损及阴C.阴盛格阳D.阳盛格阴E.阴盛转阳 19.临床上气虚病变以下列哪项为多见() A.脾肾 B.肺肾 C.心肺 D.脾肺 E.心肾 20.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 A.阴偏盛 B.阳偏盛 C.阴偏衰 D.阳偏衰 E.阳胜则阴病 二、多项选择题(21~40题,每题1分,共20分)(答题说明:下列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2 个是正确的。请为每题选择2个及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 21. 在药食五味中,属于阴的味是() A.辛 B.甘 C.酸 D.苦 E.咸 22. 五脏分阴阳,以其功能特点而言,属阳的有()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23. 以下在五行中属木的是()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10.“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 () 一、单项选择题(1~20 题,每题 1 分,计20 分)(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 5 个备选答案中选出 1 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 A.隋唐时期 B. 金元时期 C. 明清时期 D. 战国至秦汉时期 E. 春秋战国时期 2.金元四大家中,“养阴派”的代表人物是() A.刘完素 B.李杲 C. 张从正 D.朱震亨 E. 张元素 3.以下属于阴中之阳的是() A. 心 B. 脾 C. 肝 D. 肾 E. 肺 4.“佐金平木”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 A.五行相生 B. 五行相克 C. 五行相乘 D. 五行相侮 E. 五行制化 5.脏腑之中,被称为“孤府”的是() A.胆 B.胃 C.三焦 D.脾 E. 脑 6.五脏与五窍的关系密切,其中肾开窍于() A. 鼻 B. 耳 C. 口 D. 舌 E. 目 7.“罢极之本”是指() A. 肝 B. 肾 C. 脾 D. 胆 E. 心 8.五脏中,与全身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是() A.肝与肺 B. 心与肺 C.脾与肺 D.肾与肺 E. 心与肾9.具有“贯心脉行血气”功能的是() A. 元气 B. 心气 C. 宗气 D. 营气 E. 卫气 A.气能生津 B. 气能行津 C. 气能摄津 D. 津能载气 E. 津能化气 11.内脏下垂的主要病机是() A.宗气虚 B. 胃气虚 C.脾气虚 D.肾气虚 E. 肺气虚 12.经络系统中,具有加强十二经脉在体表联系的是() A.正经 B. 经别 C.经筋 D.别络 E. 奇经 13.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的交接部位是() A. 拇指端 B. 食指端 C. 中指端 D. 小指端 E. 无名指端 14.平素畏热喜凉、好动易躁,易感暑热邪气的体质类型属于() A. 偏阴质 B. 偏阳质 C. 痰湿质 D. 阴阳平和质 E. 气虚质 15.六淫邪气中,具有伤津而不耗气致病特征的是() A.风邪 B. 火邪 C.暑邪 D.燥邪 E. 以上都不是 16.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 A.怒则气上 B. 思则气缓 C. 悲则气消 D.惊则气乱 E. 劳则气耗 17.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是() A.正气不足 B. 邪气侵袭 C. 正邪相争 D.

中医基础理论考博真题

2017年3月11号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真题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乙癸同源、水火既济 2.仓廪之官、决渎之官 3.用热远热、热因热用 4.忘了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气脱与亡阳的定义与联系 2.热、火、暑的异同点 3.忘了 4.忘了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 1.何谓肾精、肾气、肾阳、肾阴试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2.阴阳偏衰既可导致相对一方亢盛,又可导致相对一方虚损不足,对此应如何正确理解和分析 3.风气内动的概念、成因和病机。 4.“治病求本”与“标本缓急”中的“本”的区别与联系。 2017年山东中医药大学考博,中医基础理论考题记忆版 1.为什么说“亡血家不可发汗” 2.何谓体质何谓征候二者有何联系 3.何谓七情为什么说情志病皆从心生 4.何谓脱气与亡阳有何区别 5.女子胞的生理功能与脏腑经络之间的联系 6.何谓循经论治何谓分经论治试论头痛与牙痛的分经论治 7.对脾喜燥恶湿,胃喜润勿燥的理解 8.金元四大家。 9.对“金曰从革”的理解及临床指导意义 2016年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考博真题回忆 一、名词解释(20分,5个每题4分)

1.水火既济? 2.经脉? 3.寒性凝滞? 4.阴阳格拒? 5.七情内伤 二、简答题(共40分,每题8分,5个) 1.简述中医发病的基本原理 2.何为正治包括哪些治法 3.何为痰饮痰饮的分类 4.简述宗气学说的原理 5.心的生理功能、生理特性及其与形、体、窍、华、志、液之间的关系 三、论述题(共40分) 1.中医藏象学说的理解(15分) 2.中医“体病相关”理论与临床意义(25分) 2017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 一,名词解释(2*5) 1.疬气 2.五脏化液 3.百病皆由气 4.从化 5.皮部 二,简答(10*5) 1.试论述“肝生于左,肺藏于右”。 2.阴维脉、阳维脉经脉循行及其功能。 3.试述“肾为胃之关”。 4.试述何谓反治简述其应用。 5.试述五运推演步骤,举例说明。

【免费下载】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试题

一、中医基础理论选择题 (一)中医基础理论A1型题 中医基础理论题1.与痰饮形成关系较小的内脏是( ) A.脾 B.心 C.肺 D.肾 E.膀胱 中医基础理论题2.痰与饮的主要区别是( ) A.热者为痰,寒者为饮 B.得阳气煎熬而成者为痰,受阴气凝聚而成者为饮 C.粘稠者为痰,清稀者为饮 D.色黄者为痰,色白者为饮 E.痰量多者为痰,少者为饮 中医基础理论题3.神昏、痴呆、癫证是由于( ) A.痰浊上蒙清窍 B.痰迷心窍 C.痰火扰心 D.饮逆于上 E.痰浊内动 中医基础理论题4.下列哪一项属于痰饮的致病特点( ) A.症状复杂,变幻多端 B.生风动血,易致疮痈 C.善动数变,百病之长 D.耗气伤津,易扰心神 E.气血凝滞,筋脉挛急 中医基础理论题5.具有随气流行,机体内外无处不至特征的致病因素为( ) A.痰饮 B.瘀血 C.结石D.疠气E.风邪 中医基础理论题6.下列哪项是饮邪为害( ) A.癫狂 B.眩晕 C.流注 D.水肿 E.瘰疬

中医基础理论题7.梅核气为痰气结于( ) A.心 B.咽喉 C.肠胃 D.肺 E.皮肤 中医基础理论题8.瘀血引起的出血特点是( ) A.血色鲜红 B.伴有血块 C.色淡质清稀 D.出血量多 E.出血量少 中医基础理论题9.下列哪项是瘀血致病的特征( ) A.腹痛,痛随利减 B.形成肿胀,时聚时减 C.胁痛且胀,随情绪波动而增减 D.胸闷咳嗽,不能平卧 E.疼痛如针刺,位置不移。 中医基础理论题10.下列哪项不是瘀血的别名( ) A.恶血 B.败血 C.蓄血 D.衃血 E.离经之血 中医基础理论题11.下列哪一项不是瘀血的病因( ) A.气虚 B.气滞 C.血寒 D.外伤 E.过劳 中医基础理论题12.下列哪项不是结石的多发部位( ) A.大肠 B.胃 C.胆 D.膀胱 E.肾 中医基础理论题13.下列哪项不属于结石的致病特点( ) A.多发于六腑 B.阻滞气机,损伤脉络 C.在体内形成癥块 D.病程较长,症状不固定 E.可发生绞痛 中医基础理论题14.下列那项不是瘀血致病的症状特征( ) A.刺痛 B.胀痛 C.痛处不移 D.压痛 E.疼痛夜间加重 中医基础理论题15.下列哪项不属于水湿痰饮、瘀血、结石的共同致病特点( ) A.与气滞有关 B.致病广泛 C.病程较长 D.导致疼痛 E.为有形之病理产物 中医基础理论题16.少腹疼痛,痛经闭经,经血紫色成块,或见崩漏,为瘀血阻于( )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试题及答案中医药类专业本科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结业考试试卷一(A1)(答题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1~20题,每题1分,计20分)(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 A.隋唐时期 B.金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战国至秦汉时期 E.春秋战国时期 2.金元四大家中,“养阴派”的代表人物是() A.刘完素 B.李杲 C.张从正 D.朱震亨 E.张元素 3.以下属于阴中之阳的是() A.心 B.脾 C.肝 D.肾 E.肺 4.“佐金平木”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 A.五行相生 B.五行相克 C.五行相乘 D.五行相侮 E.五行制化 5.脏腑之中,被称为“孤府”的是() A.胆 B.胃 C.三焦 D.脾 E.脑 6.五脏与五窍的关系密切,其中肾开窍于() A.鼻 B.耳 C.口 D.舌 E.目 7.“罢极之本”是指() A.肝 B.肾 C.脾 D.胆 E.心 8.五脏中,与全身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是() A.肝与肺 B.心与肺 C.脾与肺 D.肾与肺 E.心与肾 9.具有“贯心脉行血气”功能的是() A.元气 B.心气 C.宗气 D.营气 E.卫气 10.“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

A.气能生津 B.气能行津 C.气能摄津 D.津能载气 E.津能化气 11.内脏下垂的主要病机是() A.宗气虚 B.胃气虚 C.脾气虚 D.肾气虚 E.肺气虚 12.经络系统中,具有加强十二经脉在体表联系的是() A.正经 B.经别 C.经筋 D.别络 E.奇经 13.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的交接部位是() A.拇指端 B.食指端 C.中指端 D.小指端 E.无名指端 14.平素畏热喜凉、好动易躁,易感暑热邪气的体质类型属于() A.偏阴质 B.偏阳质 C.痰湿质 D.阴阳平和质 E.气虚质 15.六淫邪气中,具有伤津而不耗气致病特征的是() A.风邪 B.火邪 C.暑邪 D.燥邪 E.以上都不是 16.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 A.怒则气上 B.思则气缓 C.悲则气消 D.惊则气乱 E.劳则气耗 17.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是() A.正气不足 B.邪气侵袭 C.正邪相争 D.体质虚弱 E.气候异常 18.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 A.阴损及阳 B.阳损及阴 C.阴盛格阳 D.阳盛格阴 E.阴盛转阳 19.临床上气虚病变以下列哪项为多见() A.脾肾 B.肺肾 C.心肺 D.脾肺 E.心肾 20.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 A.阴偏盛 B.阳偏盛 C.阴偏衰 D.阳偏衰 E.阳胜则阴病 二、多项选择题(21~40题,每题1分,共20分)(答题说明:下列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2 个是正确的。请为每题选择2个及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 21. 在药食五味中,属于阴的味是()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精选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结业考试试卷一(A1) 一、单项选择题(1~20题,每题1分,计20分)(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 D ) A.隋唐时期 B.金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战国至秦汉时期 E.春秋战国时期 2.金元四大家中,“养阴派”的代表人物是(D) A.刘完素 B.李杲 C.张从正 D.朱震亨 E.张元素 3.以下属于阴中之阳的是(C ) A.心 B.脾 C.肝 D.肾 E.肺 4.“佐金平木”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B ) A.五行相生 B.五行相克 C.五行相乘 D.五行相侮 E.五行制化 5.脏腑之中,被称为“孤府”的是(C) A.胆 B.胃 C.三焦 D.脾 E.脑 6.五脏与五窍的关系密切,其中肾开窍于(B ) A.鼻 B.耳 C.口 D.舌 E.目 7.“罢极之本”是指(A) A.肝 B.肾 C.脾 D.胆 E.心 8.五脏中,与全身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是(A) A.肝与肺 B.心与肺 C.脾与肺 D.肾与肺 E.心与肾 9.具有“贯心脉行血气”功能的是(C) A.元气 B.心气 C.宗气 D.营气 E.卫气 10.“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D ) A.气能生津 B.气能行津 C.气能摄津 D.津能载气 E.津能化气 11.内脏下垂的主要病机是( C )

A.宗气虚 B.胃气虚 C.脾气虚 D.肾气虚 E.肺气虚 12.经络系统中,具有加强十二经脉在体表联系的是(D ) A.正经 B.经别 C.经筋 D.别络 E.奇经 13.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的交接部位是(D ) A.拇指端 B.食指端 C.中指端 D.小指端 E.无名指端 14.平素畏热喜凉、好动易躁,易感暑热邪气的体质类型属于(B) A.偏阴质 B.偏阳质 C.痰湿质 D.阴阳平和质 E.气虚质 15.六淫邪气中,具有伤津而不耗气致病特征的是(D ) A.风邪 B.火邪 C.暑邪 D.燥邪 E.以上都不是 16.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B ) A.怒则气上 B.思则气缓 C.悲则气消 D.惊则气乱 E.劳则气耗 17.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是(A) A.正气不足 B.邪气侵袭 C.正邪相争 D.体质虚弱 E.气候异常 18.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C) A.阴损及阳 B.阳损及阴 C.阴盛格阳 D.阳盛格阴 E.阴盛转阳 19.临床上气虚病变以下列哪项为多见(D ) A.脾肾 B.肺肾 C.心肺 D.脾肺 E.心肾 20.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C ) A.阴偏盛 B.阳偏盛 C.阴偏衰 D.阳偏衰 E.阳胜则阴病 二、多项选择题(21~40题,每题1分,共20分)(答题说明:下列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2 个是正确的。请为每题选择2个及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 21. 在药食五味中,属于阴的味是(C.D.E ) A.辛 B.甘 C.酸 D.苦 E.咸 22. 五脏分阴阳,以其功能特点而言,属阳的有(A. B )

-中医基础理论试卷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试题(二) 一、A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哪一脏与血液生成关系最密切:C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2.气机的含义为:A A.气的运动 B.气的运动形式 C.气的运动变化 D.气的升降运动 E.气的出入运动 3.主腐熟水谷的脏腑是:B A.小肠 B.胃 C.大肠 D.脾 E.胆 4.月经的来潮与以下哪一组脏腑、经脉关系密切:E A.心、肝、脾、冲脉、督脉 B.心、肺、肾、阳明脉、带脉 C.心、肾、冲脉、任脉、督脉 D.冲脉、任脉、带脉、心、脾 E.心、肝、脾、肾、冲脉、任脉 5.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D A.脑 B.髓 C.脉 D.胆 E.命门 6.误治是指下列中哪一项:D A.体实者用攻法 B.实证用攻 C.虚证用补 D.虚证用攻 E:体弱者用补法

7.下列中哪一项不属于饮食不洁:E A.不清洁食物 B.不卫生食物 C.陈腐变质食物 D.有毒食物E.偏嗜某种食物 8.气在中医学中的基本概念是:E A.泛指机体的生理功能 B.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 C.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D.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E.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9.“为胃行其津液”的脏是:B A.肺 B.脾 C.肾 O.三焦 E.肝 10.《内经》所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的病机,是指:D A.气不摄血 B.气机逆乱 C.血随气脱 D.血随气逆 E.血随气结 二、D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五脏发生病变时,按相生关系传变可出现哪两种传变:AD A.母病及子 B.侮其所不胜 C.克其所胜 D.子病及母 E.乘其所胜

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历年真题整理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 2005年 1请结合阴阳学说的观点,谈一下你对唐王冰注解《素问.至真要大论》时所提出的“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认识。 2请简述气的主要来源。 3《素问逆调论》“肾者水脏,主津液”,请谈谈你的认识。 4请用简单的表格,说明十二经脉的名称、分类、简要循行部位。 5请简述疠气形成和疫病流行的原因。 6何谓五行的相生和相克?五行的生克制化对事物有何作用? 7试述肝脾在生理病理上的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指导意义? 8何谓“辨证求因”?辨证求因在临床上有何重要指导意义? 9试述整体观念在医学模式转变中的作用? 10中医体质学说在临床辨证治疗方面有哪些应用? 2006年 1《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形成有何贡献? 2何谓七情?简述七情致病的特点是什么? 3试述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和在四肢的分布规律。 4试分析脑在中医脏腑学说中的地位及其意义。 5试述内生“五邪”学说的主要内容。 6《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指出:“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请据此简述你对三因制宜基本治则的认识。 7《素问生气通天论》:“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请阐释其含义,并说明其临床指导意义。 8《难经七十七难》曰“见肝之病,则知肝传脾,故先实其脾气。”请结合五行学说,谈谈你的认识。 9请简述气的生成与脏腑的关系。 10请谈谈你对肾藏精的认识。 2007年 1试述阴阳自和的含义及其意义。 2“肺与秋气相通应”有何临床意义。 3请阐述痰饮致病的特点。 4试从整体观念的角度论述中医学的形神统一观。

5如何应用中医体质学说指导临床辨证治疗。 6在中医脏腑学说中,“脑”的地位及其意义是什么? 7试述标本的内涵及治标和治本的缓急取舍?举例说明。 8张介宾说:“以精气分阴阳则阴阳不可离,以寒热分阴阳则阴阳不可混。”能用精气分阴阳来解释实寒、实热、虚寒、虚热等寒热性病证吗?解释这些寒热性病证的“阴阳”所指各是什么?简述之。 9试述肾精、肾气、肾阴、肾阳的概念及其之间的逻辑关系。 10阴虚与津液不足有何区别和联系?试述之。 2008年 1如何理解“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2试述“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生理病理学意义。 3谈谈你对反治法的理解。 4卫生部长陈竺最近指出,中医的整体观。辨证论治、治未病等核心思想,有望对新实际的医学模式转变带来深远影响。试述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对新医学模式的形成有何重要意义。 5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6痰饮致病的特点是什么? 7火邪、热邪、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有何异同? 8瘀血的成因有哪些?试述之。 9试述金元四大家中滋阴派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及其思想基础。 10试述肺与大肠的关系及其临床应用。 2009 1.病、证、症的概念及其关系 2.阴阳交感与互藏 3.五脏与脑的关系 4.奇经八脉的关系 5.七情与内脏精气的关系 6.何谓五行的生克乘侮关系?请联系五脏论述 7.临床上如何应用因时制宜指导临床?为什么要因时制宜 8.论述治未病在临床治疗上的应用 9.中医如何运用体质进行临床辩证论治 10.请论述中医内生五邪理论 2010年 1.蔵象学说 2.痰饮致病的特点 3.肾精、肾气、肾阴、肾阳的概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4.肝阳上亢与肝火上炎的区别 5.阴虚与津液不足的区别 6.脑的功能作用

《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试题三.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三) 一、A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哪一脏与血液生成关系最密切: A.心B.肺C.脾D.肝E.肾 2.气机的含义为: A.气的运动B.气的运动形式C.气的运动变化D.气的升降运动E.气的出入运动 3.主腐熟水谷的脏腑是: A.小肠B.胃C.大肠D.脾E.胆 4.月经的来潮与以下哪一组脏腑、经脉关系密切: A.心、肝、脾、冲脉、督脉B.心、肺、肾、阳明脉、带脉C.心、肾、冲脉、任脉、督脉 D.冲脉、任脉、带脉、心、脾E.心、肝、脾、肾、冲脉、任脉5.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A.脑B.髓C.脉D.胆E.命门 6.误治是指下列中哪一项: A.体实者用攻法B.实证用攻C.虚证用补D.虚证用攻E:体弱者用补法 7.下列中哪一项不属于饮食不洁: A.不清洁食物B.不卫生食物C.陈腐变质食物D.有毒食物E.偏嗜某种食物8.气在中医学中的基本概念是: A.泛指机体的生理功能B.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C.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D.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E.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9.“为胃行其津液”的脏是: A.肺B.脾C.肾O.三焦E.肝 10.《内经》所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的病机,是指: A.气不摄血B.气机逆乱C.血随气脱D.血随气逆E.血随气结 二、D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五脏发生病变时,按相生关系传变可出现哪两种传变: A.母病及子B.侮其所不胜C.克其所胜D.子病及母E.乘其所胜 2.以下哪两个脏腑有表里关系: A.脾B.大肠C.小肠D.胃E.肝 3.下列哪两项既属“五体”,又属奇恒之腑: A.脉B.胆C.脑D.骨E.髓 4.分别循行于躯干前后正中线的是下列中哪两项: A.冲脉B.任脉C.带脉D.督脉E.肾经 5.十二经脉分布于上肢内、外侧中线的两条经脉是下列中哪两项: A.手太阳B.手少阴C.手少阳D.手太阴E.手厥阴 6.下列病因和病邪性质、致病特点中,哪两项是相对应的: A.寒邪B.湿邪C.其性数变D.其性凝滞E.易致疮疡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

《中医临床“三基”手册》中医基础理论试题 1、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的经典著作是 ( )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E.《诸病源侯论》 2、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时期是() A.先秦秦汉 B.两晋隋唐 C.宋金元 D.明清 E.近代 3、在金元四大家中被称为“养阴派”的是 ( ) A.刘完素 B.李杲 C.张从正 D.朱丹溪 E.陈无择 4、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 B.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 C.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D.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E.阴阳五行和五运六气 5、中医学“证”的概念是() A.疾病的症状和体征 B.对疾病症状和体征的调查过程 C.对疾病症状和体征的分析过程 D.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E.阴阳失调的具体表现 6、以昼夜分阴阳,前半夜为( ): A.阴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阳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以上都不是 7、以下可用阴阳互相转化来解释的是( ) A.阳虚则寒 B.重阴必阳 C.寒者热之 D.阴损及阳 E.阴盛则阳病 8、“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了阴阳之间关系是( ) A.阴阳交感 B.阴阳对立制约 C.阴阳互根互用 D.阴阳消长平衡 E.阴阳互相转化 9、“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说明了阴阳之间的关系是( ) A.阴阳交感 B.阴阳对立制约 C.阴阳互根互用 D.阴阳消长平衡 E.阴阳互相转化 10、肾病及肝在五行学说中属于( ) A.相乘 B.相侮 C.相生 D.子病及母 E.母病及子

11、根据情志相胜法,大怒时可用哪种情志去制约( ) A.喜 B.思 C.悲 D.恐 E.惊 12、“木火刑金”在五行学说中属于( ) A.相乘 B.相侮 C.相生 D.子病及母 E.母病及子 13、下列属于母子关系的是( ) A.木与土 B.火与金 C.水与土 D.火与土 E.火与水 14、用甘味药治疗肺气虚,其理论依据是() A.五行相乘 B.五行相侮 C.五行相生 D.五行相克 E.同气相求 15、以下可用阴阳互相互根来解释的是( ) A.阳虚则寒 B.重阴必阳 C.寒者热之 D.阴损及阳 E.阴盛则阳病 16、“阴中求阳”是根据阴阳之间何种关系提出的治法( ) A.阴阳交感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相互转化 E.相互消长 17、五行中木的“所不胜”是( ) A.水 B.木 C.土 D.金 E.火 18、肝病传脾在五行学说中属于( ) A.生 B.克 C.乘 D.侮 E.子病及母 19、“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是根据阴阳之间何种关系提出的治法( ) A.阴阳交感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相互转化 E.相互消长 20、“五脏分阴阳,则肺的阴阳属性是( )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阴中之至阴 21、因心火旺而导致目赤易怒者, 为( ) A.母病及子 B.木火刑金 C.水来乘火 D.火来侮水 E.子病及母

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试题(一).doc

一、A型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下列哪一项是五行相生的次序: A.木一土-*水一金-*火一木 B.水-*火-*金-*木-*±-*水 C. 金木-*水-* 土-*火i金 D. 土-*金-*水f木-*火-* 土 E.火-*金-*水-* 土-*木火 2. 下列哪一项对人体的滋润作用较为明显: A湘 B.津 C.液 D.阴液 E.血 3. 下列哪一项属于肾的生理功能: A.运化水液 B.通调水道 C.主宰全身水液代谢 D.为水液运行之道路 E.贮尿、排尿 4. 下列哪一项不能作为疡气形成的社会因素: A.战乱不停 B.气候反常 C.社会动荡不安 D.生活极度贫困 E.工作环境恶劣 5. 下列哪一项是中医探求病因的主要方法: A.整体观念 B.辨证论治 C.辨证求因 C.试探反问 E.详问发病经过 6. 下列哪一项血的病理变化与牌胃虚弱有关: A.血虚 B.血瘀 C.血寒 D.血热 E.血脱 7. 下列哪一项是气在血液生成中的作用: A.动力 B.原料 C.动力和原料 D.气能化津 E.气能生精 8. 寒痹又称痛痹,主要反映了哪一致病特点: A.寒为阴邪 B.寒邪易伤阳气 C.寒主收引 D.寒性凝滞 E.湿性重浊 9. 瘀血在舌质I:表现为: A.舌质紫暗 B.舌质淡红C。舌质淡白 D.舌质鲜红 E.舌质红绛 10. 疫疡之气流行,“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起看主导作用的是: A.正胜邪负 D.正气虚衰 C.正邪两盛 D.邪气致病 E.正气未虚 11. “至虚有盛候”,其疾病的本质属: A.实证 B.虚证 C.虚转为实 D.实转为虚 E.虚实错杂 12. 《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男子“五八”的生理表现是: A.面始焦,发始堕 B.面皆焦,发始白 C.筋骨劲强,真牙生而长极 D. 天癸至,精气溢泻 E.发堕齿槁 13. 某些疾病,常反复发作,而在未发作阶段全无症状或体征,几乎与常人无异。此属下列中何种类型: A.病己痊愈 B.原发与继发 C.卒发与徐发 D.急性发作与慢性缓解期反复交替

中医基础理论考博真题

2017年3月11号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真题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乙癸同源、水火既济 2.仓廪之官、决渎之官 3.用热远热、热因热用 4.忘了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气脱与亡阳的定义与联系 2.热、火、暑的异同点 3.忘了 4.忘了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 1.何谓肾精、肾气、肾阳、肾阴?试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2.阴阳偏衰既可导致相对一方亢盛,又可导致相对一方虚损不足,对此应如何正确理解和分析? 3.风气动的概念、成因和病机。 4.“治病求本”与“标本缓急”中的“本”的区别与联系。 2017年中医药大学考博,中医基础理论考题记忆版 1.为什么说“亡血家不可发汗”? 2.何谓体质?何谓征候?二者有何联系? 3.何谓七情?为什么说情志病皆从心生? 4.何谓脱气?与亡阳有何区别? 5.女子胞的生理功能?与脏腑经络之间的联系? 6.何谓循经论治?何谓分经论治?试论头痛与牙痛的分经论治? 7.对脾喜燥恶湿,胃喜润勿燥的理解? 8.金元四大家。 9.对“金曰从革”的理解及临床指导意义? 2016年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考博真题回忆

一、名词解释(20分,5个每题4分) 1.水火既济 2.经脉 3.寒性凝滞 4.阴阳格拒 5.七情伤 二、简答题(共40分,每题8分,5个) 1.简述中医发病的基本原理? 2.何为正治?包括哪些治法? 3.何为痰饮?痰饮的分类? 4.简述宗气学说的原理? 5.心的生理功能、生理特性及其与形、体、窍、华、志、液之间的关系? 三、论述题(共40分) 1.中医藏象学说的理解?(15分) 2.中医“体病相关”理论与临床意义?(25分) 2017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 一,名词解释(2*5) 1.疬气 2.五脏化液 3.百病皆由气 4.从化 5.皮部 二,简答(10*5) 1.试论述“肝生于左,肺藏于右”。 2.阴维脉、阳维脉经脉循行及其功能。 3.试述“肾为胃之关”。 4.试述何谓反治?简述其应用。

中医基础理论模拟题

中医基础理论模拟题 第一题单选 1.提出三因学说的医家是 A张景岳B张仲景C李东垣D陈无择 2.肺的阴阳属性 A阳中之阳B阳中之阴C阴中之阴D阴中之阳 3.寒极生热所体现的阴阳失调关系是 A阴阳转化B阴阳互根c阴阳对立D阴阳消长 4.用五行学说解释五脏病变的相互规律,心病及肺属于 A相乘B相侮C相克D母病及子 5.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克的异常 A制化B相乘C相侮D反克 6.五脏的生理功能特点是 A 藏精气而不泻,故实而不能满B藏精气而不泻,故满而不能实 C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D传化物而不藏,故满而不能实 7.称将军之官的是 A肝B胆C肺D心 8.既属于五体,又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A脉B脑C髓D女子胞 9.五脏包括 A肝心脾肺肾B心脾肺肾胆C胆心包脾肺肾D胆三焦心包脉骨髓 10.血府指的是 A心B肝C脾 D 脉 11.下列哪项不属于肺的肃降功能 A排除体内浊气B吸入自然界清气C水液向下输送D津液向下输送 12.皮肤感受邪气,常常内传于 A心B肺C脾D肝 13.中焦的功能是 A 脾主运化B胃主受纳C脾胃的整个功能D化生血液 14.成为罢极之本的是 A心B肺你C脾D肝 15.下列五脏化液中错误的是 A心在液为汗B肺在液为涕C肝在液为泪D肾在液为尿 16.狭义之精指的是 A肾精B先天之精C后天之精D脏腑之精 17.何种气可以再分阴阳 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 18.由水谷精气中剽悍滑利之气所生的是 A营气B元气C宗气D卫气 19.化生血液最基本的物质是 A营气B肾精C水谷精微D卫气 20.血和津液共同的功能是 A排泄代谢产物B调节机体阴阳平衡C滋润和濡养作用D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21.宗气积于

2020年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库及答案

2020年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库及答案 一、A型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下列哪一项不能作为疠气形成的社会因素: A.战乱不停 B.气候反常 C.社会动荡不安 D.生活极度贫困 E.工作环境恶劣 2.下列哪一项是中医探求病因的主要方法: A.整体观念 B.辨证论治 C.辨证求因C.试探反问 E.详问发病经过 3.下列哪一项血的病理变化与脾胃虚弱有关: A.血虚 B.血瘀 C.血寒 D.血热 E.血脱 4.下列哪一项是气在血液生成中的作用: A.动力 B.原料 C.动力和原料 D.气能化津 E.气能生精 5.下列哪一项是五行相生的次序: A.木→土→水→金→火→木 B.水→火→金→木→土→水 C.金→木→水→土→火→金 D.土→金→水→木→火→土

E.火→金→水→土→木→火 6.下列哪一项对人体的滋润作用较为明显: A.精 B.津 C.液 D.阴液 E.血 7.下列哪一项属于肾的生理功能: A.运化水液 B.通调水道 C.主宰全身水液代谢 D.为水液运行之道路 E.贮尿、排尿 8.寒痹又称痛痹,主要反映了哪一致病特点: A.寒为阴邪 B.寒邪易伤阳气 C.寒主收引 D.寒性凝滞 E.湿性重浊 9.瘀血在舌质上表现为: A.舌质紫暗 B.舌质淡红C。舌质淡白D.舌质鲜红E.舌质红绛 10.疫疠之气流行,“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起着主导作用的是: A.正胜邪负D.正气虚衰C.正邪两盛D.邪气致病E.正气未虚 11.“至虚有盛候”,其疾病的本质属: A.实证 B.虚证 C.虚转为实 D.实转为虚 E.虚实错杂 12.《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男子“五八”的生理表现是: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库及答案【最新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库及答案 一、A型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下列哪一项不能作为疠气形成的社会因素: A.战乱不停 B.气候反常 C.社会动荡不安 D.生活极度贫困 E.工作环境恶劣 2.下列哪一项是中医探求病因的主要方法: A.整体观念 B.辨证论治 C.辨证求因C.试探反问 E.详问发病经过 3.下列哪一项血的病理变化与脾胃虚弱有关: A.血虚 B.血瘀 C.血寒 D.血热 E.血脱 4.下列哪一项是气在血液生成中的作用:

A.动力 B.原料 C.动力和原料 D.气能化津 E.气能生精 5.下列哪一项是五行相生的次序: A.木→土→水→金→火→木 B.水→火→金→木→土→水 C.金→木→水→土→火→金 D.土→金→水→木→火→土 E.火→金→水→土→木→火 6.下列哪一项对人体的滋润作用较为明显: A.精 B.津 C.液 D.阴液 E.血 7.下列哪一项属于肾的生理功能: A.运化水液 B.通调水道 C.主宰全身水液代谢 D.为水液运行之道路 E.贮尿、排尿 8.寒痹又称痛痹,主要反映了哪一致病特点:

A.寒为阴邪 B.寒邪易伤阳气 C.寒主收引 D.寒性凝滞 E.湿性重浊 9.瘀血在舌质上表现为: A.舌质紫暗 B.舌质淡红C。舌质淡白D.舌质鲜红E.舌质红绛 10.疫疠之气流行,“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起着主导作用的是: A.正胜邪负D.正气虚衰C.正邪两盛D.邪气致病E.正气未虚 11.“至虚有盛候”,其疾病的本质属: A.实证 B.虚证 C.虚转为实 D.实转为虚 E.虚实错杂 12.《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男子“五八”的生理表现是: A.面始焦,发始堕 B.面皆焦,发始白 C.筋骨劲强,真牙生而长极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集(附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附) 一、填空题 1.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巨著是。 2.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是。 3.《伤寒杂病论》即后世的和。 4.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由代医家等编著。 5.温病学理论源 于、、等书。 6.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7.中医学包括、、三部分。 8.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与方法 有、、、四大方面。 9.昼夜的变化对疾病的影响,多呈旦、昼、 夕、夜。 10. 是中医诊疗理论体系的一大特点。 11.中医把人体看成一个以为主宰,为中心的整体;同时认为人和以及有密切联系,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12.人体自身生理上的整体性,主要体现于、两大方面。 13.人身之“三宝”中,精为 ,气为 ,神 为。 二、判断题 1.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病理概括。() 2.中医认识治疗疾病,着眼于辨证而不辨病。() 3.个人社会地位的改变对健康造成的影响也属于整体观念的范畴。() 4.中医在认识疾病的过程中,首先着眼于整 体。() 5.吴有性著《瘟疫论》,创“戾气” 说。()6.秦医医和提出了“六气病源 说”。 () 7.人身之“三宝”即精、气、 神。 () 三、名词术语解释 1.中医学 2.整体观念 3.百骸 4.人气 5. 证 6.辨证论治 7.同病异治8.异病同治9.五脏一体观10.形神一体 四、简答题 1.何谓中医学理论体系?其特征是什么? 2.《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其主要成就是什么? 3.《伤寒杂病论》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4.中医学的学科属性是什么? 5.简述形与神各自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6.何谓中医基础理论?其课程的主要内容有那些? 7.中医学理论的创新思路主要可概括为几个方面? 8.现代中医学理论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9.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如何? 10. 简述辨证的具体内容。 11.辨证与论治有何联系? 五、论述题 1.如何理解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有何指导意义? 2.病、症、证的含义有何不同?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3.你对中医学的学科属性是如何认识的? 4.试述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如何形成的? 5.如何理解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6.怎样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7.如何理解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8.如何理解辨证与辨病的关系? 答案 一、填空题 1.《黄帝内经》 2.《脉经》 3.《伤寒论》《金匮要略》 4.隋巢元方 5.《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 6.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7.中医基础理论中医预防医学中医临床医学 8.有利的社会文化背景医药知识的积累对人体生命现象和自然现象的观察古代哲学思想对医学的渗透 9.慧安加甚 10.辨证论治 11.心五脏自然界社会环境 12.五脏一体观形神一体观 13.基础动力主宰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三、名词术词解释 1.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交融的科学知识体系。 2.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整体观念又叫统一整体观,即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 3.骸,泛指骨骼。百骸,指全身骨骼。 4.指人体具有生机的阳气。 5.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由症状和体征构成,包括病因、病位、病性及邪正关系。 6.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的过程。论治是在通过辨证思维得出证候诊断的基础上,确立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选择适当的治疗手段和措施来处理疾病的思维和实践过程。 7.指同一疾病,可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候不同,因而治法亦异。 8.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相同的证,可采用同一方法治疗。 9.五脏一体观,即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结构与功能上以五脏为中心,以心为主导的五个生理系统,是完整统一的整体。 10.形神一体观,又称“形与神俱”。指形体与精神相互依附,不可分割,形乃神之宅,神乃形之主,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