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菲律宾的民族文化-东南亚文化概览

菲律宾的民族文化-东南亚文化概览

菲律宾的民族文化-东南亚文化概览
菲律宾的民族文化-东南亚文化概览

第八讲菲律宾的民族文化

菲律宾的魅力贯穿在整个群岛的多样的生活方式中,在灿烂的民俗艺术和菲律宾的语言、习俗中可以找到根基,加之外来文化的影响,形成了菲律宾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东南亚地区一道独特的风景。

菲律宾概况

菲律宾共和国(他加禄语:Republika ng Pilipinas),简称菲律宾(当地华侨或称作菲律滨),位于亚洲东部,是由西太平洋的菲律宾群岛(7107个岛屿)所组成的国家。19世纪末菲律宾经历了对西班牙革命、美西战争、美菲战争之后,成为美国殖民地。二战期间菲律宾为日本所占领,战后获得独立。美国在菲律宾留下了英语的主导地位以及对西方文化的认同。菲律宾为发展中国家,新兴工业国家及世界的新兴市场之一,但贫富差距很大。独立至今,菲律宾曾经历数次经济快速成长。然而政局时常动荡,社会的不安定已成为阻碍其继续发展的一大因素。

国名:菲律宾在很早以前,是以吕宋、麻逸、苏禄、胡洛等地的名称闻名的。1521年葡萄牙航海者麦哲伦奉西班牙殖民主义者之命踏上这个群岛时,正好是天主教宗教节日,于是就为群岛起了一个有宗教意义的名称----圣拉哈鲁群岛。后来因为麦哲伦干涉岛上内争被当地人民杀戮,这个名称也就被人们遗忘了。1542年,西班牙著名航海家洛佩兹继麦哲伦之后第二个来到这个群岛。为了在亚洲炫耀西班牙帝国的“功绩”,便按照西班牙皇太子菲律普的名字,把群岛命名为菲律宾群岛。1898年6月份,菲律宾人民推翻西班牙殖民者的统治,宣布要独立,将国名改为菲律宾共和国。1946年7月中旬,菲律宾又摆脱了美国的殖民统治,宣布独立,国名仍称为“菲律宾共和国”。

早在西班牙殖民者入侵之前,菲律宾就有许多土族部落和马来族移民建立的割据王国。1521年麦哲伦率领的西班牙远征队到达该岛。1565年西班牙侵占菲律宾,统治达300多年。1898年美国通过对西班牙战争后签订的“巴黎条约”占领了菲律宾。1942年被日本占领。二次大战后复受美国统治。1946年7月4日宣告独立。

菲律宾历史沿革

菲律宾在很早以前,是以吕宋、麻逸、苏禄、胡洛等地的名称闻名的。公元

三世纪左右,同中国友好往来。14世纪前后,菲律宾出现了由土著部落和马来族移民构成的一些割据王国,其中最著名的是14世纪70年代兴起的海上强国苏禄王国。早在唐朝时期中国人就与菲律宾各地有贸易往来,在菲律宾当地,考古发掘甚至发现有日期在3世纪的中国瓷器。

1390年,米南加保人(Minangkabau)建立了苏禄苏丹国,他们是在13世纪以来从苏门答腊岛移民而来。1450年,阿拉伯商人赛义德·艾布伯克尔在菲律宾南部建立了伊斯兰政权。1521年,麦哲伦探险队于地理大发现首次环球航海时抵达菲律宾群岛。此后,西班牙逐步侵占菲律宾,并统治长达300多年。1565年,宿雾岛为来自墨西哥的西班牙人所占领,此即西班牙统治菲律宾的开始。菲律宾之名,乃自当代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而来。1898年,爆发美西战争;6月12日菲律宾宣告独立,成立菲律宾共和国。尔后西班牙战败,签署“巴黎和约”,美国接收菲律宾,改由美国统治。(为美属菲律宾领地)。1935年3月24日,菲律宾建立菲律宾自治邦;二战期间为日本所据(1942年-1945年),日本占领菲律宾后建立傀儡政权(菲律宾第二共和国)。1942年,菲律宾被日本占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菲律宾再次沦为美国殖民地。1946年7月4日,美国被迫同意菲律宾独立。此后,自由党和国民党轮流执政。1946年7月4日,获得完全独立。1965年马科斯就任二战后第六任总统,并三次连任。1971年,斐迪南·马科斯成功连任,同年取消总统任期只有两届的限制;未久即宣布戒严,开始独裁统治。1983年8月,反对党领导人贝尼格诺·阿基诺被谋杀,导致政局动荡。1986年2月7日,提前举行总统选举,贝尼格诺·阿基诺的夫人科拉松·阿基诺在民众、天主教会和军队的支持下出任总统。此后,拉莫斯和埃斯特拉达先后按宪制当选总统。1992年,菲德尔·瓦尔德斯·拉莫斯胜选,科拉松·阿基诺和平转移政权。1998年5月,约瑟夫·埃斯特拉达当选总统。2001年1月,埃斯特拉达因受贿丑闻被迫下台,副总统阿罗约夫人继任。2010年6月9日,自由党总统候选人贝尼尼奥·阿基诺三世当选菲律宾第15任总统。2010年6月30日,菲律宾当选总统贝尼尼奥·阿基诺三世在首都马尼拉宣誓就职,成为菲律宾第15任总统。

茉莉花在菲律宾人民心目中是纯洁、热情的象征,是爱情之花,友谊之花。菲律宾人称茉莉花为“山巴一吉塔”,意思是你答应我。来源于传说:有一情郎

把一枝茉莉花赠给他追求的姑娘。并说:“山巴一吉塔”,从此“山巴一吉塔”便成了茉莉花的名称,成了青年男女之间表示坚贞爱情的心声。在国际交往中,把长长的茉莉花环,挂在客人颈上垂到胸口,表示敬重与友好。菲律宾人称茉莉花为“山巴一吉塔”,这是青年男女表示爱情的用语,意为“爱的誓言”,所以茉莉花也称“誓约花”。那么何以会有“誓约花”这个别名呢?这是有段美丽的故事的:相传古时候的菲律宾,有一位名叫“葳葳”的公主,她和另一个部落的王子相恋,两人的感情非常好,而且己经有了婚约,可非常不幸的是,王子在一次国土的保卫战中身先士卒,战死沙场,公主由于伤心过度得了重病,不久也同赴黄泉追随王子去了。国人将王子和公主安葬后,墓地上竟长出了两株茉莉花朝夕相偎相依,让人为他们凭吊感怀。因为有了这个传说,所以菲律宾人将茉莉花看成是“爱的誓言”,喜欢亲近它、呵护它。也因此茉莉花就成了菲律宾的国花。

菲律宾的国树是纳拉树,它是紫檀木的一种。这种树高大挺拔,终年常绿,迎着太阳开放出金光灿烂的花朵。木质坚硬细致,是制作高级家具和乐器的良好材料。纳拉树的树皮在受伤时会渗出一种猩红色的液体。菲律宾人说,这象征自己民族血管里流动着的,而又随时准备为捍卫独立洒在祖国大地上的鲜血。这种树可作为染料和制药原料。菲律宾人民选择纳拉树作为国树,以象征本民族坚强不屈,乐于献身的高尚品质。

【菲律宾民族进行曲】,菲律宾共和国的国歌是《菲律宾民族进行曲》。歌词作者为何塞·帕尔马。1898年美国侵略军侵占马尼拉后,菲律宾人民在抗战派领袖阿·马比尼和安·卢纳将军的领导下继续英勇抗战。当时,何塞·帕尔马在卢纳将军创办的《独立报》报社当记者,亲身经历了中吕宋激烈的抗美战争。他于1899年利用原菲律宾著名钢琴师和作曲家胡连·菲利佩于1898年6月谱成的《马达洛菲律宾进行曲》的曲调,以西班牙文填词,成为菲律宾国歌。他创作的菲律宾国歌歌词,充满了反抗侵略,向往自由和热爱祖国的激情。

首都:马尼拉,是菲律宾的首都,位于菲律宾最大的岛屿-吕宋岛马尼拉湾的东岸,人口有150万;是全国经济、文化、教育和工业中心。马尼拉是菲律宾的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且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也使得她风情浓郁,独具魅力。最美丽的景点是一条十公里长的罗哈斯海滨大道(日落大道)。这里是观赏夜景最好的位置。

人口:菲律宾目前是全球人口最多的20个国家之一,也是东南亚地区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国家。2010年底菲律宾人口数量达9,401万。菲律宾人口委员会执行主任托马斯·欧西亚斯说,菲律宾每年出生大约200万人,今年底全国总人口将达到9,580万人,人口增长率约2.04%,与1.04%的理想增长率相差甚远。在菲律宾,一对夫妻生育三、五个孩子相当平常,在商场里常能看到一对夫妇拖着一大群孩子逛街的情景。而未婚生育、低龄生育的现象也不罕见。在记者认识的朋友中,有一位当地记者,30多岁就已当上了外公;一位20多岁的司机已有4个孩子,据称他16岁时和女友生下头胎,等18岁结婚时已生下两个孩子,但记者问会不会再生,这位司机朋友带着苦笑回答,不生了,“四个已经太多了”。2009年,世界银行曾发表报告预计2015年菲律宾人口将增至1亿。但欧西亚斯强调,如果人口增长得不到有效控制,2014年菲律宾全国人口就将突破1亿。

菲律宾比索(Philippines Peso)

菲律宾过去曾先后沦为西班牙和美国的殖民地,所以菲律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流通的旧钞票上曾有“美属菲律宾“的字样。1946年7月4日菲律宾宣布独立,这些旧钞票战后菲律宾当局宣布作废。战后流通的钞票,是在战前旧版上加印“胜利”(VICTORY)字样。这种钞票已于1967年失去法定价值。1949年以后菲律宾中央银行发行的1、5、10、20、50比索(菲文),还有1、2、5、10、30、50、100比索(英文)也于1974年失去法定价值。目前流通的菲律宾比索大多为八十年代发行的,七十年代发行的2、5、10、20、50、100比索已退出流通,收兑期限为1996年2月2日。2010年12月16日,菲律宾开始发行第六套菲律宾比索。1人民币= 7.12275比索

菲律宾民俗禁忌

菲律宾社交习俗:菲律宾人社交习俗总的特点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菲律宾人很坦诚,性格直率喜开朗,多信罗马天主教,“十三”为丧兆不幸,美国方式喜模仿,女士优先颇盛行,普遍喜欢茉莉花,喻为国花表吉庆,善交朋友讲礼貌,重视礼仪与文明。

在生活细节上有如下特点:

菲律宾上层社会的人,由于受西方社会的影响,盛行女士优先的风气。他们无论做什么事,一般都习惯对女士给予特殊的关照。但是在农村,由于女子多于

男子,而妇女的地位却很低下。其上层社会的生活方式局限模仿,他们最喜欢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他们家庭观念很强,一般都喜欢别人谈论和赞美他们的家庭。他们最爱茉莉花。认为茉莉花芳香四溢,给人以幸福和美好的印象。人们都尊其为国花,并视其为纯洁,情操和友谊的象征。好客的菲律宾人,在迎接宾客时,往往把茉莉花串成美丽的花环,敬献给客人的脖子上,以表示他们对来访客人的一片纯真友谊之情。

由于在历史上有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菲律宾曾是西班牙的殖民地,故菲律宾人的姓名大都是西班牙式的。菲律宾人的姓名大多为西班牙语姓名,顺序为教名-母姓首字-父姓。与专业技术人员交往时要称呼他们的职称如工程师、建筑师、律师、教授等。交谈时要避免菲国内政治纷争、宗教、菲律宾近代史等话题。

菲律宾人喜爱打听私人情况,因此,与人谈话时要小声。老年人在菲律宾特别受到尊重,见面时要先向年长者问候、让座,一般情况下不能在老人面前抽烟。

在菲律宾收受或者赠送礼物不要当众打开,否则客人会有被当众羞辱的感觉。菲律宾人很忌讳13这一数字和星期五。他们认为“13”是“凶神”,是厄运和灾难的象征,所以是令人极为厌恶的数字。他们忌讳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认为左手是肮脏、下贱之手,用左手是对人的极大不敬。他们一般都不愿谈论政治、宗教及本国状况和腐化问题。

在菲律宾,忌进门时脚踏门槛,当地人认为门槛下住着神灵,不可冒犯;忌红色,认为红色是不祥之色;忌鹤和龟以及印有这两种动物形, 跟人打交道,你不能“面无表情”,或是“三缄其口”。你若是面无表情或一声不发,他们会认为你不怀好意,或是不愿意跟他们打交道。菲律宾人与其他一些东南亚国家一样,忌讳左手传递东西或抓取食物。他们认为左手是肮脏、下贱之手,使用左手是对他人的极大不敬。

礼节礼仪:

菲律宾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无论男女都习惯以握手为礼。在与熟人或亲朋好友相见时,一般都很随便,有的男女之间相逢时,常以拍肩膀示礼。年青人与长辈相见时,则要吻长辈的手背,以示对老人的敬重;年青姑娘见长辈时,则要吻长辈的两颊为礼;如果晚辈遇见长辈时,说话前要把头巾摘下放在肩上,深深鞠躬,并称呼长辈为“博”(意为大爷)。伊斯兰教徒见面时,要施双手握手礼,在户外相

见若没戴帽子,则必须用左手捂头。菲律宾的一些原始部落的人与客人相见时,行握手礼的方式很独特。他一握过手就转身向后走几步,意思是向对方表明身后没有藏刀。他们认为这才是真诚的、真正的握手。菲律宾人天性和蔼大方,善于交际。会面礼节是握手。对长辈是极其尊重,晚辈对长辈要恭恭敬敬地欠身鞠躬,有的则会上前轻吻对方的手背,以示敬重之意。年轻姑娘见到长辈时,往往会上前轻吻对方的两颊为礼。由于天气炎热,菲律宾的穆斯林有时在室外不戴帽子,相互见面往往会行“摸手礼”。但不戴帽子的穆斯林致意时,必须先用左手捂住自己的头部,以示敬重。

[婚姻]菲律宾各个民族的传统婚姻习俗差异很大。一般菲律宾人多半是自由恋爱结婚。在广大农村则流行男青年弹吉他用歌声向他所倾心的姑娘求爱。在恋爱中,男子多赠女方以化妆品、水果、花束等,花的颜色则以白色和桃色为佳,茶色和红色乃属禁忌之色。结婚仪式均在教堂中举行。菲律宾穆斯林的婚姻由父母决定。男方须通过媒人向女方家庭提出求婚,并交付聘金。婚礼仪式由伊斯兰阿訇主持,并举行盛大宴会款待客人。菲律宾实行早婚制,少女十二三岁便被视为已达结婚年龄。土著人的婚俗多种多样。居住在北吕宋高山地区的伊戈罗特人的婚姻主要有两种方式,父母主婚或自由试婚。一般来说,较富裕的家庭,为了使自己家庭的财产、地位不致旁落,在儿女幼时即由双方父母作主订婚。到了十四五岁时,便正式成婚,如果婚后一方表示不满意,只要女方尚未受孕,便随时可以分开,男女另找对象。不能生育的,也随时可以分开。由于这些民族认为结婚的最大目的就是生儿育女,因此,在青年男女正式结婚前,接连试婚好几次的现象屡见不鲜。巴交人允许多偶婚,堂兄弟姐妹则禁止通婚,如具有后一种关系的人要结婚,必须作一些“预防”措施和仪式,如将一些贵重物品丢入海中等。矮黑人的男子求婚,必须以弓箭射女子在远处安置的竹筒,如果没有射中,说明男子没有能力养活妻子,就难以达到求婚的目的。另外在菲律宾的法律规定一个男子最多可以拥有四个妻子。

菲律宾的饮食文化

菲律宾人主食以米饭为主,副食为肉、蛋、禽、海鲜、蔬菜等等,菲律宾烹调趋向于清淡。但用餐时,绝大多数却惯于在菜肴里多放调味品,尤其是那些香辣的调味品。

在日常生活之中,菲律宾人不分男女老幼,都十分爱喝啤酒。不少爱嚼甘蔗、槟榔,伊戈罗人平时还喜欢咀嚼烟叶。

许多菲律宾人习惯用叉和匙并用进食,上流社会流行刀叉进餐。广大乡村依旧习惯右手抓食食物。

在宴请活动中邀请方务必要多次进行邀请,以示诚意;在主人第一次敬酒或为客人上菜时,客人务必表示谦让,客人不要在主人落座前就座。

饮食习惯:

菲律宾农村人一般以大米、玉米为主食。副食以各类蔬菜、海鲜、蛋禽及肉类为主。菜肴喜多放调料,尤喜香辣调味品。菲律宾三宝颜市沿海及苏禄海域的巴交族人,惯以木薯、鱼类为食。他们很少吃大米。虽然不忌食牛肉、羊肉、猪肉,但多数人却厌食用肉类。他们喜食各类水果,尤其偏爱甘蔗。菲律宾人在日常生活中嗜嚼槟榔。在他们待客中,也总少不了以槟榔来招待。伊戈罗人除有此俗外,还喜欢咀嚼烟叶。他们习惯吃西餐,但对中餐也感兴趣。上层人士用餐惯使刀叉,农村人及穆斯林信徒惯用右手抓食。伊斯兰教徒忌讳猪。他们禁食猪肉和使用猪制品;也不喝牛奶和烈性酒。菲律宾人不爱吃生姜;也不喜欢吃兽类内脏和腥味大的东西。

菲律宾人在饮食嗜好上有如下特点:

1.注重讲究菜肴色彩悦目,注重菜品要鲜嫩。

2.口味一般不喜太咸,喜香、甜、微辣味。

3.主食一般以米饭为主,也习惯吃面食。

4.副食喜爱牛肉、羊肉、鸡、鸭、鱼、精猪肉等;也喜欢西红柿、菜花、青椒、东笋、口蘑等蔬菜;调味品喜用糖、香醋、胡椒、辣椒、咖喱粉等。

5.制法对煎、炸、烤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6.中餐喜爱中国的川菜、苏菜。

7.菜谱很欣赏北京烤鸭、扒三白、奶汤菜花、口蘑东笋、红汁酿青椒、红汁鸡蛋、香酥鸡、干烧鱼、番茄锅巴、炒子鸡、咕噜肉、烤乳猪等风味菜肴。

8.水酒爱喝浓咖啡、酸牛奶、啤酒、桔子水、可口可乐、椰子汁等饮料。

9.果品菲律宾人喜欢吃水果中的香焦、菠萝、樱桃、洋桃、芒果和木瓜等;干果喜食瓜子、杏仁、核桃仁等。

菲律宾的美食具备了多元文化的特征,美食中加入了各个岛屿丰富的药草和香料,食物种类和烹调方法更是将多民族的特色诠释得淋漓尽致。有以牛排为主的法式、美式餐厅、以椰汁奶油牛尾汤出名的餐厅及兼得二者长处、现烤现卖菲国国菜烤乳猪的餐厅。正宗菲式餐厅连装食品的都采用原始的竹器、瓦罐,配上绿蕉叶做垫铺和装饰。水果则是菲律宾最平常却又最不寻常的美食,这里的水果种类数不胜数,使菲律宾赢得“太平洋上的果篮”之称。

美食推荐:开胃汤西尼冈、醋腌吞拿鱼、烤乳猪、HaloHalo甜点、菲律宾特产的柠檬汁。

菲律宾粽子:菲律宾粽子是长条形,风味与中国浙江一带的粽子相同。粽子是菲律宾人过圣诞节必不可少的食物。

菲律宾当地的餐饮最能反映其风情和历史。菲律宾当地的菜,除了乡土名菜外,还深受中国菜和西班牙菜的影响。在菲律宾还有许多中餐馆、日本料理店和西餐馆等,迎合不同口味的人们的需要。

菲律宾人的饮食,一般以大米、玉米为主。有时也吃玉米和薯粉,伴以蔬菜和水果等。农民煮饭前才舂米。米饭是放在瓦罐或竹筒里煮,用手抓饭进食。菲律宾人最喜欢吃的是椰子汁煮木薯、椰子汁煮饭。玉米作为食物,先是晒干,磨成粉,然后做成各种食品。城市中上层人大多吃西餐。

菲律宾的名菜有烤乳猪,即烤小猪(dechon);巴鲁特(Balut),即煮熟的孵化到一半的鸡蛋;阿恰拉(Atchara),即炒蕃木瓜、洋葱、蔬菜片加胡椒;鲁必亚(Lumpia),将虾、鸡肉、猪肉和可可混合烧煮而成;阿道包(Adobo),将蘸了醋的鸡肉或猪肉焖透,使得肉本身又滑又烂;还有烤猪腿(CrispyPate)、香蕉心炒牛肚(Kare~Kare),等等。菜常用香醋、糖、辣椒等调味。

按照伊斯兰教教规,他们不吃猪肉,不喝烈性酒。他们和其他马来人一样喜欢吃鱼,不喝牛奶。他们的烹调很简单,喜欢使用有刺激性的调味品,进食时用手抓。咀嚼槟榔的习惯在菲律宾穆斯林中十分流行。黑矮人的食物是狩猎所获得的禽兽的肉、鱼、卵、野、生水果、蜂蜜、初生的蜂虫和各种野生植物的根实,如薯茎、芋头、萝卜等。他们也喜欢嚼槟榔。凡不能生吃的东西,即用钻木取火烤食。

饮食习惯与美味佳肴

菲律宾的饮食独具特色。新鲜美味、香浓多汁、色彩缤纷、充满异国风味的美食成为游客的盛宴丰筵。无论你挤身于街头食档(当地称为Kainan)或进入高级餐厅进食,都有地道的菲律宾食品以及欧洲菜式供你选择,令游客回味无穷,称心如意。

菲律宾海产特别丰富,海鲜便成为大部分食肆的必备莱式。鲜虾、龙虾、蟹、蠓、鱼以及鲜鱿等海产琳琅满目,以烧烤式(injhaw)烹调最受欢迎,令人垂涎三尺,食欲大增。三宝颜(Zambeanga)盛产一种貌似蟹的龙虾混合体的海产,味道鲜美,招来不少顾客,成为当地饭店的名牌莱;而达沃(DaVao)的名菜烧谷拿鱼(inihawnapanga)更是名扬千里的菜式。吃菲律宾菜,正宗的吃法是要用手抓着吃。因此,在餐厅的一侧有一排水龙头,洗手液和纸巾等都样样具备。然而,许多就餐者为了避免麻烦,都用刀叉、勺子代替手抓。

烤乳猪菲律宾佳肴中最有名的是烤乳猪。在餐厅人口处,透过透明的玻璃窗,就可以看到烤乳猪的整个制作过程。皮薄而脆的烤乳猪,端上桌来香气四溢,必须用餐刀将它切成小块,蘸上专备的酱方可入口。若佐以用白萝卜制成的酸菜,口感则更佳。烤乳猪的美味自不必说,其价格也相当昂贵,每只烤乳猪1900比索,一般以半只或一只出售。

喝茶是当地人的生活方式之一,当地的茶楼不少是广东人经营的,风味与粤港一带相近。其茶点的精致,环境的优雅,并不亚于香港的茶楼,价格也与香港相仿。一般地,一碟蚝汁叉烧包32比索(37比索约合1美元),一盘笋粒鲜虾饺42比索,一盘珍珠糯米鸡40比索,茶每壶20比索。此外,还有不少独特的大米粥、面食、水饺、米饭及饮品可供顾客选择。许多茶楼都有送外卖的业务,一般每道点心或粥面只要另加3比索的服务费即可送达。下午茶是西班牙统治者遗传下来的习惯。菲律宾人除了午餐和晚餐外,非常重视下午茶。一如英式下午茶,各式饮品、三文治及饼食都是菲律宾人的下午茶食品。但菲式下午茶则更为丰富,通常都有几款热小食。猪血炒猪肠就是一道最具烹调特色的小食。菲律宾也有春卷,但有炸和不炸两种,用的材料与中国春卷相同,但加入了菲岛的盛产——大树菠萝丝。不炸的春卷较之炸的更加好吃。白色的皮包卷有多种菲岛蔬果丝及鸡丝,加上些甜酸汁,食用后令人越吃越想吃。

在马尼拉,除了中国餐厅,还有中国面食馆,专门卖伊府面、肉包子。菲律

宾人吃饭,包括吃中国菜,都是西式吃法,每人一个盘子,用餐刀、汤匙、餐叉。他们主要是吃米饭,吃鸡,吃肉,或焖或炸,炒菜不多,炸小鱼也是他们的家常菜,食堂里总能看到这道菜。

在有“夏都”之称的碧瑶市,可以吃到地道的广东菜。那里气候好,广东的介兰菜、荷兰豆等一年四季都有供应。在那牙市有广东老华侨开设的一家广东茶室,卖虾饺、烧卖等广东点心,还有叉烧包等。

快餐服务与餐厅特色

菲律宾的超级市场往往融饮食、购物、娱乐于一体,商场的底层一般作为大型的快餐厅,有几十个商家同时营业。由于竞争激烈,面向大众,价格都较便宜,食客可以品尝到不同的风味,50比索左右便可以饱餐一顿。除底层外,其他楼层设有不同层次、不同风味的各国餐厅。此外,麦当劳、肯德基等大众快餐在当地也很普及,在街头随处可见。这些麦当劳也供应米饭,便于就餐者选择。

这里有菲律宾、中国、日本、朝鲜、美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的食品,五彩缤纷,琳琅满目。此外,还有水果、冷热饮料和冰激凌供应。由于摊位多,顾客基本上不必排队,付过款后即可领到饭菜、刀叉和餐纸。餐后有专人收拾清理。在这里,吃一顿饭只需半小时,这对赶路的顾客、午休的职工和学校师生都很方便,加上快餐价廉物美,不付服务费和小费,更受到广大中下层群众的欢迎。

“矮人餐厅”

在风景绮丽的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市有着不胜枚举的餐馆和酒店,其中一家餐馆以奇特的服务员和服务方式独树一帜,这家餐馆的名字叫“矮人餐厅”。且不说该店的大菜如何精美,单是这矮人服务员的殷勤好客、服务周到,就使人顿增食欲,赞不绝口。再加上有的矮人服务员还会高兴地为顾客舞蹈一番,更令人心情舒畅。这个“矮人餐厅”上至经理,下至厨师,都是难以见到的矮人,最高的不过1.3米,最矮的为0.67米。该店的经理,身高也只有1.13米。他一会跑厨房,一会儿又跑回餐厅,忙得不亦乐乎。他亲切地向顾客问寒问暖,虚心向顾客征求意见。对于该餐馆的奇特经营方式和良好的服务态度,顾客们简直提不出什么缺点,人们非常佩服餐馆的老板——美国人吉姆特纳。

“聋人餐厅”

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市的黎刹公园有一家颇具特色的餐厅——聋人餐厅。餐

厅的150名职员全部是聋哑人。这家名为龙尼特的餐厅,目的在于帮助那些想自食其力而又无法找到工作的聋哑人。该餐厅的经理奥斯里尔说:“只有让这些聋哑人过着正常人的生活,他们所丧失的自尊心才能得到恢复。”

聋人餐厅是如何接待顾客的呢?原来,他们准备了一套特别的表格,顾客们点菜用餐时,在这份表格上标明的菜式后面记上“X”就行。食谱上没有的菜式,只要顾客在纸上写出来,他们也一定办到。龙尼特聋人餐厅以其优良的服务吸引了愈来愈多的顾客,生意蒸蒸日上。经理奥斯里尔和伙伴们对此无不感到自豪。一名叫阿朗娜的女招待员说:“我曾经申请逾百份工作,但雇主们要求的都是说话流利、听觉灵敏、和生得漂亮的女孩子,可现在我也能像他们干得一样好了。马面大王

在菲律宾旅游,饮食方面用不着发愁。各种饮食摊点比比皆是。在大马尼拉市,华人开的小食店,数以万计;几乎每条街道的转角处都有。除白饭外,这些小食店通常也卖两种食品:mami(马面)与叉烧包。所谓“马面”是指马文禄的面。华人马文禄原是挑着面担在马尼拉街头卖,后来开了面店,闻名全菲。马面的做法很简单。先把面放人“盏滤”,在沸水一浸,然后盛进碗中,加上鸡肉,炒烧肉,再放人味精制的“鸡汤”,即成马面。马文禄食店只卖三样,除了马面,还有叉烧包和烧卖,制得都很精美。

菲律宾的水果相当丰富,单是香蕉的种类就很多,而且吃法各有巧妙,如蒸过后洒上黑砂糖,颇有芋头的风味,油炸香蕉条,或烤香蕉等小吃,亦随处可见。其他如芒果、红毛丹等都是既使宜又好吃的水果。此外,还有一种类似金橘但皮是绿色的水果,菲律宾人通常是做菜时才使用,称之为菲律宾柠檬。

国果:香飘遐迩、名闻世界的水果----芒果,是菲律宾的国果,它形呈椭圆,甜中带有微酸,味道有点儿像桃子。成熟后呈黄色,异香扑鼻。芒果是菲律宾人民最喜欢的热带水果。

菲律宾的服饰文化

上层社会人士普遍喜着西装;一般百姓,男子喜欢白色衬衫和西装裤;女子喜穿无领的连衣裙或沙笼;老年人仍爱穿着麻或草或木制的拖鞋。西班牙殖民者入侵菲律宾前,菲律宾人穿用棉纱、麻纤维制成的衣服。男人穿的上衣称“康岗”,无领、短袖,下身用一条叫“巴哈”的布裹着腹部,上衣下摆略低于腰。衣服的

颜色多为蓝色或黑色,只有尊长着红色的衣服。现在菲律宾人的服装变化很大,西装在中上层人士中广泛流行,而老百姓的衣着则比较简单。男子上身穿衬衣,喜用白色,下身穿西装裤;女子喜欢穿无领连衣裙。大部分青年着西式皮鞋,老年人仍穿用木头、麻或草做成的拖鞋。

菲律宾穆斯林男子着短外衣和宽大的长裤,围一条“沙笼”(一种花围裙)作为腰带。到麦加朝圣过的信徒头上围一条白色头巾或戴一顶白帽子。妇女穿紧身的短袖背心,钉上两层金属纽扣,穿紧脚口的宽大裤子,或穿裙子。妇女象马来人一样结发型,有时裹着颜色鲜艳的头巾,他们戴手镯、项链和耳环。少数民族的穿戴各不相同。如伊富高人男子往往上身袒露,下身围一条T形花布;女子穿着类似裙子,颜色鲜艳。丁冈人衣服极为简单,男子普遍仅在腹部围一块布,有的也穿前襟分开的上衣;女子穿短上衣,用布缠绕腹部,矮黑人的服装最为原始,男女均用布或树叶围于腰间。

国服

菲律宾男子的国服叫“巴隆他加禄”衬衣。这是一种丝质紧身衬衣,长可及臀,领口如同一般可以扎领带的衬衫,长袖,袖口如同西服上装。前领口直到下襟两侧,都有抽丝镂空图案,花纹各异,颇为大方。据说,在西班牙人统治时期,为了便于从远处区别西班牙人和菲律宾人,殖民者下令所有菲律宾人必须把衬衣穿在外面,不许把衬衣下摆扎在裤内。后来,菲律宾人开始在衬衣上刺绣各种图案,以此表示菲律宾人的自豪。50年代初,这种服装被正式推为菲律宾男子的国服,成为外交场合,庆祝活动和宴会的正式礼服。

菲律宾女子也有国服,叫“特尔诺”。这是一种圆领短袖连衣裙,裙摆宽大、腰部细小,结合了许多西欧国家,特别是西班牙妇女服装的特点,并经过三四百年的沿革,成为菲律宾妇女的国服。由于它两袖挺直,两边高出肩稍许,宛如蝴蝶展翅,所以也叫“蝴蝶服”。据说菲律宾前总统马科斯夫人使女装国服名扬海外,也被称为“铁蝴蝶”。她对外展开“蝴蝶外交”,翩翩周旋于国际政坛。

菲律宾电视剧里常能见到新郎穿着薄如蝉翼的长袖衬衫,挽着新娘风度翩翩地走进教堂……这种衬衫就是菲律宾男子的国服“巴隆”,也是菲律宾男性在外交场合、庆祝活动和宴会的正式礼服。令《环球时报》记者没想到的是,菲律宾国服竟然是用菠萝纤维制作出来的。

制作国服的菠萝不适合食用

在菲律宾旅游局人员的陪同下,《环球时报》记者来到菲律宾卡里波岛,沿着岛上山路前行,来到一处群树环绕的村落。陪同人员告诉我们,这就是制作菲律宾国服的一个乡村社团。沿着杂草丛生的小路往前走,陪同人员指着地上一簇簇郁郁葱葱的绿色植物说,这就是制作国服的材料———菠萝。国服居然是菠萝制作出来的,这让记者大为吃惊。但当地人介绍说,此菠萝“并非我们平常吃到的大菠萝”,它一丛丛长在地上,叶子足有半人多高,但它的果实却小得可怜,似乎特意为制作菲律宾国服而生。

国服材料制作有七道工序:陪同人员介绍说,这个社团主要制作国服材料,需要经过七道工序。第一道工序是抽丝,一个名叫“红宝石”的菲律宾姑娘拿起一片破碗片,开始刮放在长凳上的一大束菠萝叶,刮着刮着,长长的绿丝就显露出来了。“红宝石”姑娘将绿丝从菠萝叶里抽出来给记者看,称“这一层比较粗,是粗丝,不易做考究的国服”,当然做其他服装是绰绰有余的;随后她换了工具,拿起一片椰子壳,细心地刮起第二层,这层抽出来的才是纤细的菠萝丝———真正做国服的材料。第二道工序相对简单,社团人员将黄绿相间的菠萝丝在水里轻轻漂洗,慢慢地颜色开始褪去,漂成了洁白的菠萝丝;第三道工序就是将大束大束的菠萝丝晾在长竹竿上。第四道工序是将一根根菠萝丝结成线。一名菲律宾村妇坐在小凳上,将晾在长竹竿上的菠萝丝抽出一根,麻利地将两根丝的丝头打结,用小剪子一修丝头,就变成长长的一根丝了,再也摸不到任何丝头,然后将结好的菠萝丝线缓缓地放到瓦罐里。瓦罐里铺了一层厚厚的沙子,据介绍,这是为了防止细丝乱成一团,还有防止大风吹跑。第五道工序,一名中年女性摇动手摇纺车,开始将瓦罐里的菠萝丝纺到纺车上,这犹如中国古代的纺纱女摇着一个纺车,长长的菠萝丝都纺到纺锤上了。第六道工序是将纺锤上的菠萝丝绷线,最后一道工序就是织布,一名菲律宾“织女”坐在一个小屋里开动最原始的手工织布机,只见小梭左右舞动翻飞,一束束菠萝丝历经锤炼,似乎走过了一个生命历程,白色透明的国服布料就出来了。菲律宾旅游局人员称,这种纯手工制作的国服布料,这个社团工作一天也就能织出1米,足见其珍贵程度。

国服背后的惨痛历史

记者在卡里波还参观了一个制作国服的世家,他们专为菲律宾名流、达官贵

人制作各种礼服,小楼里陈列着各种质地细密的国服料子,还有制作好的华丽国服,当然还有形形色色的菠萝丝手工艺品和竹艺制品。这家的老太太都84岁了,眼花了,但制作国服的手艺宛如当年,她给我们演示了一遍如何织布,十分娴熟和轻巧。

据说国服背后还有一段惨痛历史。西班牙人统治时期,为了便于从远处区别西班牙人和菲律宾人,同时为了防止菲律宾人在衣服里私藏武器,殖民者下令所有菲律宾人必须穿透明衬衣,还必须把衬衣穿在外面,不许把衬衣下摆扎在裤子里。后来,菲律宾人开始在衬衣上制作各种花纹,以此彰显民族个性。到了上世纪50年代,这种服装被正式推为菲律宾男子的国服,成为外交场合、庆祝活动和宴会的正式礼服。1996年菲律宾主办APEC峰会时,外国领导人每人都收到一件由菠萝丝织成的“巴隆”。

菲律宾的宗教文化

信仰忌讳:

菲律宾人大多数信奉罗马天主教,还有一小部分人信奉伊斯兰教,少数民族多信原始宗教。信仰原始宗教的人相信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神,尤其崇拜鳄鱼和鸟类,认为有一种神鸟是伟大全能的创造之神,它创造了天、地和人,称为巴塔拉。

菲律宾和东帝汶是亚洲仅有的两个天主教国家。天主教徒占菲律宾人口的83%,占有绝对优势,从西班牙传入五百年来,天主教一直对菲律宾的政治和社会产生巨大影响。1986年总统马科斯和2001年埃斯特拉达被赶下台,以枢机辛海梅为首的菲律宾主教联会(CBCP)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城乡各处遍布大小教堂和售卖天主教用品的店铺。菲律宾有四座巴洛克风格的天主教堂已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分别坐落在马尼拉、圣玛丽亚、帕瓦伊和米亚高。菲律宾还拥有世界上最长的圣诞季,从12月16日开始。

菲律宾南部的穆斯林一直是现代菲律宾社会的热点,历史上的菲律宾也经历过伊斯兰教的影响。伊斯兰教传入菲律宾是它在东南亚迅猛的传播、扩张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宗教传入同时还伴随着穆斯林移民和商业贸易;伊斯兰教的传入符合了当时菲律宾社会发展的需要,很快扩展到菲律宾群岛的南部和中部。菲律宾伊斯兰化共分为四个历史阶段,早期从苏禄群岛传入棉兰老岛乃至群岛中部,

与后来的西班牙殖民者发生冲突、遭受殖民者冲击,西班牙统治和天主教控制了群岛中北部、南部穆斯林继续抗争,到现代沦为弱势的少数民族、不断和天主教主体民族冲突。在全球视角中,菲律宾的伊斯兰化始于伊斯兰在全世界范围内东扩到达东南亚,一面是伊斯兰教东进、一面是西班牙西进、葡萄牙东进,在东南亚东端的菲律宾相遇碰撞。所以菲律宾的伊斯兰化反映了基督教世界和伊斯兰世界的争夺,是整个伊斯兰世界的扩张及其和基督教世界的争夺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南部穆斯林依靠伊斯兰信仰的文化归属和民族主义的政治归属抗争了三百多年而未失败,但和天主教主体民族隔绝越来越深,到了现代逐渐陷于贫弱,不得不以民族分裂主义、恐怖主义的极端方式斗争。东南亚是伊斯兰教东扩的边缘地带、菲律宾更是位于边缘的边缘,它标志了伊斯兰教在东南亚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标志了基督教世界绕过半个地球来到远东与伊斯兰世界再次发生文明的冲突的碰撞点。

菲律宾的旅游文化

菲律宾是千岛之国(7100多个岛屿),地处热带,气候适宜,旅游业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大量的沙滩等自然风光和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90%以上的人会讲英语,发展旅游业具有十分优越的条件。

特别是菲律宾是亚洲的中心,临近缺少象菲律宾旅游资源而又有旅游爱好的中国、日本、韩国,为菲律宾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旅游业已成为拉动菲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2005年到菲中国游客达10万多人次,比2004年的3.6万人次增长近两倍。菲律宾是一个美丽的群岛国家,其风光多姿多彩,既有椰林海滩又有火山瀑布,海水云天,湖光山色,风景十分绮丽。由7107个大小岛屿组成的菲律宾,蕴藏丰富天然资源,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独特多姿。菲律宾充满了千万种吸引力,游客每踏足一个岛屿,都必定有新的发現,永不让人失望。因为地处亚热带,物产丰富,水果、海鲜四季不断,再加上菲律宾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由于历史原因,它融合了许多东西方的风俗习惯特点,富于异国风情。

按照菲律宾旅游局的统计,现在每年大陆游客的数量占菲律宾国外游客的15%至20%,排在第二位,这还不包括港澳台的。泰国一直在积极地跟菲律宾争夺来自中国的游客,菲律宾相对处于劣势。2010年8月23日“香港人质事件”、

2012年5月11日的“反华示威大游行”严重影响到了菲律宾的旅游业。

马荣火山位于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东南330公里,具有完整典型的火山锥,被辟为国家公园,是菲律宾著名的旅游景点。是菲律宾最大的活火山,呈圆锥形,像一个巨大三角形蜡烛座耸立在椰林和稻田中间,绮丽、壮观,被人们誉为“世界上最完美的火山锥”。传说古代此地有一个女子,容貌美丽,心地善良,为救父亲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人们为其孝心所感动,为她修建了一座大坟墓,后来竟长成高峰,外形很像日本的富士山,又常有白云缭绕,显得格外端庄。山的上半部几乎没有树木,下半部长出一片片茂密的森林,有的地方从山上一直到山脚下都可以看到火山喷发时流出的痕迹。马荣火山至今仍时常冒烟。

菲律宾的建筑文化

考察菲律宾的建筑文化,虽然可以感受到当今世界高科技和先锋艺术思潮的影响,但给人感受最深的还是那种溶汇了东西方文化特色,与热带岛国风光相协调的建筑风格。在这儿高耸的城市教堂与“ 国际式” 的现代大厦、西班牙殖民地风味的住宅与红墙绿瓦的佛家寺庙、古典复兴式样的政府机构与日本式的街坊住宅相交映,再配以热带椰林,明媚阳光,四季的鲜花绿地,构成了菲律宾独特的城市景观。

这些从史前时期到殖民时期到现代的精挑细选的典型建筑,反映出菲律宾本土建筑、市民建筑和教会建筑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从这本纪年表上,我们可以很快浏览到本土建筑师和建造商在过去5个世纪里是如何对应气候、环境、文化和外来影响的。西班牙统治时期的种族传统、罗马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和哥特式;美国统治期间的新古典主义、新歌特主义和艺术装饰主义;共和国时期的新艺术运动和现代风格以及最近出现的国际风尚、后现代主义和当代建筑风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