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组织管理理论

组织管理理论

组织管理理论
组织管理理论

组织管理

组织具有综合效应,这种综合效应是组织中的成员共同作用的结果。组织管理(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就是通过建立组织结构,规定职务或职位,明确责权关系,以使组织中的成员互相协作配合、共同劳动,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组织管理是管理活动的一部分,也称组织职能。

工作内容

组织管理的工作内容,概括地讲,包括四个方面:第一,确定实现组织目标所需要的活动,并按专业化分工的原则进行分类,按类别设立相应的工作岗位;第二,根据组织的特点、外部环境和目标需要划分工作部门,设计组织机构和结构;第三,规定组织结构中的各种职务或职位,明确各自的责任,并授予相应的权力;第四,制订规章制度,建立和健全组织结构中纵横各方面的相互关系。依据制度经济学,“道”是理想与“器”是体制;企业管理的政策制度化,才能实施可操作性管理。组织管理,应该使人们明确组织中有些什么工作,谁去做什么,工作者承担什么责任,具有什么权力,与组织结构中上下左右的关系如何。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由于职责不清造成的执行中的障碍,才能使组织协调地运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理论发展

组织管理理论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今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

古典管理理论

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代表人物有美国的F·W·泰勒、法国的H·法约尔和德国的M·韦伯等人。这一阶段的前期,泰勒等人重点探讨了组织内的企业管理理论,后期,以韦伯为代表的管理理论重点,探讨了组织内部的行政管理。这一阶段的理论基础是“经济人”理论,他们认为人们工作是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以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为了满足人们工作的经济利益,他们提出科学管理方法以追求组织的生产效率和合理化,因此要建立一套标准化的原则来指导和控制组织及成员的活动。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其代表人物有美国的G·E·梅奥,F·赫茨伯格等人。他们认为人是有多种需要的“社会人”,满足人的多种需要,在组织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提高组织效率的根本手段。这一阶段的理论重点研究了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人际关系、人的个性和需要等等。

C管理模式理论

所谓C管理模式,就是构建一个以人为核心,形神兼备、遵循宇宙和自然组

织普遍法则,能够不断修正、自我调节、随机应变的智慧型组织,并将中国人文国学(为人处事之道)与西方现代管理学(做事高效高量之法)相互融合,进行企业人性化管理的一种新型企业组织管理运营模式。这种以人为运营核心的、具有更大的能动性和更强的应变能力的企业组织,简称为“智慧型组织”,由于它是继金字塔型机械式组织(A管理模式)、学习型扁平式组织(B管理模式)之后出现的第三种组织模式,并且是在西方先进的现代管理学的基础上,融入了中国国学之大智慧的组织类型,因而取“CHINA”的第一个字母“C”,为这个智慧型组织命名为“企业C管理模式”。“以人为核心”是构建智慧性组织的基本,是C管理模式的关键. “以人为本”运营智慧性组织,是C管理模式的原则. “道法自然”,遵循自然组织的普遍规律和基本法则,是C管理模式的特征.

企业组织系统管理

企业组织系统解决的是人的问题,是企业内部的问题。如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管理、绩效考核等。用学术语言说就是:企业制度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的总和,主要是通过系统去管人,把人的潜力发挥巨大功能的规则系统。《公司与系统》,是以长松咨询董事长贾长松为首的团队新提出的概念,意在解放老板,让公司、企业用系统去赚钱,构建持续增长的系统工程,目的就是实现企业的利润倍增、持续发展,成为系统型企业。文化系统:企业精神文化量化、企业PK文化形成、MOT(关键行为)形成组织系统:企业愿景、企业使命、组织机构与发展规划薪酬系统:企业薪酬制度、企业管理者薪酬、生产系统薪酬、营销系统薪酬、财务系统薪酬、职能系统薪酬绩效系统:公司全员考核体系构建、考核文化与考核制度、考核表、行为考核人才引进系统:高级人才引进系统、招聘流程系统、招聘测评方法、人才五年规划系统股权系统:股份合作合同、分子公司方案、高管人员方案、关键人才方案、股权购买方案。

组织管理理论学派

一、管理科学学派

又称定量分析学派,是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的新发展,主要有两个分支:一个是以运筹学为基础的系统工程学派,另一个是把经济学、数学和统计学结合在一起综合运用的经济计量学派。

管理科学严格说来,不能算是一个学派,它只是人们进行管理时所用的一个工具。

二、管理过程学派

他们把管理看作是在组织中通过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完成工作的过程。应该分析这一过程,从理论上加以概括,确定一些基础性的原理,并由此形成一种管理理论。有了管理理论,就可以通过研究,通过对原理的实验,通过传授管理过程中包含的基本原则,改进管理的实践。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是法约尔。这个学派把它的管理理论建立在以下7条基本信念的基础上,(1)管理是一个过程,可以通过分析管理人员的职能从理性上很好地加以剖析。(2)可以从管理经验中总

结出一些基本道理或规律。这些就是管理原理。它们对认识和改进管理工作能起一种说明和启示的作用。(3)可以围绕这些基本原理开展有益的研究,以确定其实际效用,增大其在实际中的作用和适用范围。(4)这些原理只要还没有被证明为不正确或被修正,就可以为形成一种有用的管理理论提供若干要素。(5)就像医学和工程学那样,管理是一种可以依靠原理的启发而加以改进的技能八6)即使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背离了管理原理而造成损失,但管理学中的原理,如同生物学和物理学中的原理--样,仍然是可靠的。(7)尽管管理人员的环境和任务受到文化、物理、生物等方面的影响,但管理理论并不需要把所有的知识都包括进来才能起一种科学基础或理论基础的作用。

三、人际关系学派。

这一学派是从60年代的人类行为学派演变来的。这个学派认为,既然管理是通过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去完成工作,那么,对管理学的研究就必须围绕人际关系这个核心来进行。这个学派把有关的社会科学原有的或新近提出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用来研究人与人之间和人群内部的各种现象,从个人的品性动态一直到文化关系,无所不涉及。这个学派注重管理中"人"的因素,认为在人们为实现其目标而结成团体一起工作时,他们应该互相了解。

四、群体行为学派

这一学派是从人类行为学派中分化出来的,因此同人际关系学派关系密切,甚至易于混同。但它关心的主要是群体中人的行为,而不是人际关系。它以社会学、人类学和社会心理学为基础,而不以个人心理学为基础。它着重研究各种群体行为方式。从小群体的文化和行为方式,到大群体的行为特点,都在它研究之列。它也常被叫做"组织行为学"。"组织"一词在这里可以表示其他任何一种事业中一组群体关系的体系和类型。有时则按切斯特?巴纳德的用法,用来表示人们间的协作关系。而所谓正式组织则指一种有着自觉的精心筹划的共同目的的组织。克里斯?阿吉里斯甚至用"组织"一词来概括"集体事业中所有参加者的所有行为"。

五、行为科学学派

人际关系学派和群体行为学派又习惯地总称为行为科学学派,行为科学理论按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个体行为理论、团体行为理论和组织行为理论。

个体行为理论包括需要、动机、激励理论和人的特性理论等

团体行为理论包括团体动力、信息交流、团体及其成员相互关系等方面的理论

组织行为理论包括领导行为、组织的变革与发展等方面的理论。

六、社会系统学派

社会系统学派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研究管理,认为社会的各级组织都是一个协作的系统,进而把企业组织中人们的相互关系看成是一种协作系统。这种思想可以追溯到意大利的社会学家维尔弗雷多·伯雷托(1848~1923)和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女学者福莱特。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是美国管理学家切斯特·巴纳德。

巴纳德的管理思想非常丰富,他认为人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互相冲突的力量,因此要找出一种恰当的平衡,把各种差异结合起来,从而避免极端化。管理人员的职责在于使各种冲突的力量、各种不同的需要和目的得以维持一种恰当的平衡。他在《管理人员的职能》一书中提出了一个框架,即组织理论是以系统观念为依据的,他把组织看成是一种开放式的系统,认为组织中的所有人员都是寻

求取得平衡(即达到稳定状态)的系统,他们调整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力量,不断地使整个系统得以保持平衡。社会系统学派是当代西方出现较早的一个管理理论学派,其它的一些管理理论学派都和它有着深刻的联系。

(一)社会系统学派的理论的特点:

1、社会系统理论认为,管理人员有些什么职能以及应当如何行使这些职能,是由组织的本质、特性和过程决定的,从这一点来看,阐述管理人员职能的管理理论同组织理论极为相近。

2、社会系统理论的特点是对组织的本质(组织中人的行为)进行描述性的分析。对此有的管理学者认为,管理理论可以分为三种类型:①技术性的管理理论,如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②规范性的管理理论,如管理科学理论。③描述性的管理理论,如巴纳德的社会系统管理理论。

3、社会系统理论不是把作业而是把决策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组织中人的行为可以看成是由决策和作业两个部分组成的。科学管理看重的是作业部分,阐明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作业效率的各种原理和技术。社会系统理论则着重研究组织决策过程,这一特点,到社会系统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者——西蒙等人那里表现得更为明显。

(二)巴纳德的组织协作系统

1.巴纳德认为,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有意识协调活动和效力的系统,对这个系统要作为整体来看待,因为其中的每个组成部分都以一定方式与其它部分相联系。

组织是由个人组成的,组织要生存下去,就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愿意为达到一个确定的目标而进行协作活动,个人对是否参加组织的活动可以作出选择,这种选择是以个人的目标愿望等为依据的,即要受到个人动机的影响,组织中的管理人员就是通过改变个人达到动机来影响他们的行为,从而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的。

为了影响个人的动机和行为,管理人员就必须研究组织成员的个人特征。在对组织成员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应该意识到:

⑴职工既是一个完整的个人(其行为的个性、直觉和主观方面),又是在特定组织中扮演有限的角色的组织成员(其行为的理性、客观、非个性化的方面)。

⑵管理人员的权限取决于指挥下属的命令是否为下属所接受,如果命令不被服从,权限也就不存在了。

⑶个人具有自由意志,但他的行为又受到遗传、社会和环境中各种力量的影响。因此,管理人员一方面要让下属对他们自己的行为负责,同时又必须认识到,在许多情况下人们是无法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所以不要盲目地对个人无法控制的事情进行指责,而是要通过改变环境条件,提供恰当的刺激手段来影响和引导组织成员的行为。

2.巴纳德认为,作为正式组织的协作系统,不论其规模大小或级别高低,都包含了以下3个基本要素。

(1)协作的意愿。

(2)共同的目标。

(3)信息的沟通。

3.经理人员的职能。巴纳德认为,经理人员在组织中的作用,就是在信息沟通系统中作为相互联系的中心,并通过信息沟通来协调组织成员的协作活动,以保证组织的正常运转,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经理人员的职能主要有3项:①

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沟通系统,巴纳德认为,组织活动的复杂性亦即协调不同成员劳动的重要性,决定了有必要建立一个正式信息沟通系统,即经理人员(或管理人员)组织,这项工作包括:确定和阐明经理人员的职务,以及找到适合的人担任这一职务。②从不同的组织成员那里获得必要的服务。包括:招募和选聘能够提供适合服务的工作人员,维持组织的诱因,以保证协作系统的生命力。③规定组织的共同目标,并用各个部门的具体目标来加以阐明。

六、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社会—技术系统学派是在二战后兴起的一个较新的管理学派,是社会系统学派的进一步发展。这一学派是由英国的特里斯特等人通过对英国的达勃姆媒矿现场作业组织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他们经过研究认为,许多矛盾的产生是由于只把组织看成一个社会系统,而没有看到它同时又是一个技术系统,而技术系统对社会系统有很大的影响;只有使社会系统和技术系统两者协调起来,才能解决这些矛盾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而管理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确保这两个系统相互协调。

七、决策理论学派

决策理论管理学派是在社会系统管理学派的基础上,吸收行为科学管理学派的观点,运用计算机技术和运筹学的方法发展起来的。决策理论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管理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他于1960年发表的《管理决策的新科学》是决策理论管理学派的“圣经”。

在《管理决策的新科学》一书中,西蒙从逻辑实证主义出发,对传统的管理理论中的命令统一原则、特殊化原则、管理幅度原则和集团化原则等展开了严厉的批判,提出了一系列新的、与众不同的观点。

1)管理就是决策

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组织是作为决策者的个人所构成的系统,组织活动的本质是决策,对组织活动的管理包含着各种类型的决策。

2)决策的过程

管理的实质是决策,它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工作构成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包括4个阶段:情报活动、设计活动、抉择活动、审查活动。

3)决策的准则

用“令人满意的原则”代替了传统决策的“最优化原则”。他认为,不论是个人还是组织的决策实践,寻找可供选择的方案都是有条件的,不是漫无限制的,所以“最优化”的实现在很多情况下是不现实、不经济的,而“满意原则”则显得更为合理、现实。

八、经验主义学派

又称为经理主义或案例学派,以向西方大企业的经理提供管理企业的成功经验和科学方法为目标,以大企业的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很多,如:

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代表作有《管理的实践》、《有效的管理者》、《管理:任务、责任、实践》等。

欧内斯特·戴尔(Ernest Dale),代表作有《伟大的组织者》、《企业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等。

九、系统管理学派

管理系统学派是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范畴及一般原理,分析组织管理活动

的理论。其代表人物有美国的卡特斯、罗森茨韦克等。

系统管理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是:

①组织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所组成的人造系统;

②组织是一个为环境所影响,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系统。组织不仅本身是一个系统,同时又是社会系统的分系统,它在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中取得动态平衡。

系统管理和系统分析在管理中被应用,提高了管理人员对影响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各种相关因素的洞察力。该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最为盛行,但由于它在解决管理的具体问题时略显得不足而稍有减弱,但仍然不失为一种重要的管理理论。

十、权变理论学派

权变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在经验主义学说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管理理论。权变理论认为管理中不存在普遍适用的“最佳管理理论”,有效的管理是根据组织的内外因素灵活地应用各种管理方法解决管理问题的过程。

权变理论的基本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权变管理思想结构

管理同环境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函数关系,但不一定是因果关系。这种函数关系可以解释为“如果——就要”的关系,即“如果”某种环境或情况存在或发生,“就要”采用某种管理思想。

2、权变理论的组织结构观点

把组织看成一个既受外界环境影响,又对外界环境施加影响的“开放系统”。组织内部结构的设计,必须与组织任务的要求、外在环境要求以及组织成员的需要等互相一致,组织才能有效。

3、权变的人事观点

在人事方面的权变观点也以权变管理思想为基础,认为在不同的情况下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不能千篇一律。

4、权变理论的领导方式观点

权变理论学派认为不存在一种普遍适用的“最好的”或“不好的”领导方式,一切以组织的任务、个人或小组的行为特点以及领导者和职工的关系而定。

权变理论的出现,对于管理理论有着新的发展和补充,主要表现在它比其他一些管理学派与管理实践的联系更具体,与客观实际更接近一些。但是,权变理论仅仅限于考察各种具体的条件和情况,而没有用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来进行概括,只强调特殊性,否认普遍性,只强调个性,否认共性。

十一、经理角色学派

经理角色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出现的一个管理学派。它以经理所担任的角色的分析为中心,来考虑经理的职务和工作,以提高管理效率。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明茨伯格。

这一学派认为经理一般都担任十种角色,源于经理的正式权利和地位。十种角色可以归为三类:

1、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包括挂名首脑的角色、领导的角色、联络者的角色;

2、组织信息中枢的角色,包括信息接受者的角色、信息传播者的角色、发言者的角色;

3、决策方面的角色,包括企业家角色、故障排除者角色、资源分配者角色、

谈判者角色。

经理角色理论受到了管理学派和经理们的重视,但是经理的工作并不等于全部管理工作,管理中的某些重要问题,经理角色理论也没有详细论述。

组织

从广义上说,组织是指由诸多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相互联系起来的系统。从狭义上说,组织就是指人们为着实现一定的目标,互相协作结合而成的集体或团体,如党团组织、工会组织、企业、军事组织等等。狭义的组织专门指人群而言,运用于社会管理之中。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组织是人们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编制起来的社会集团,组织不仅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的基本单元,而且可以说是社会的基础。

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Organizational Structure)是指,对于工作任务如何进行分工、分组和协调合作。组织结构(organizational structure)是表明组织各部分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散状态、联系方式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模式,是整个管理系统的“框架”。组织结构是组织的全体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在管理工作中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利方面所形成的结构体系。组织结构是组织在职、责、权方面的动态结构体系,其本质是为实现组织战略目标而采取的一种分工协作体系,组织结构必须随着组织的重大战略调整而调整。

组织变革

组织变革(Organizational Change)是指运用行为科学和相关管理方法,对组织的权利结构、组织规模、沟通渠道、角色设定、组织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组织成员的观念、态度和行为,成员之间的合作精神等进行有目的的、系统的调整和革新,以适应组织所处的内外环境、技术特征和组织任务等方面的变化,提高组织效能。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组织变革,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资源的不断整合与变动,都给企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这就要求企业关注组织变革。

系统

系统泛指由一群有关连的个体组成,根据预先编排好的规则工作,能完成个别元件不能单独完成的工作的群体。系统分为自然系统与人为系统两大类。

价值链

企业的价值创造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和销售、服务等;而辅助活动则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等。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

2019管理学第二章“管理理论的演进”习题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演进 一、判断题: 1.斯密认为,每个人都是利己主义者,都只有利己的动机,因此客观上社不存 在共同的利益。(× ) 2.欧文的管理理论与实践是后期人际关系和行为科学理论的思想基础。(√) 3.管理学上,管理过程之父是指亨利,法约尔。(√) 4.勒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5.泰勒提出的差别计件工资制,工资支付的对象是工人而不是职位,即根据工 人的实际工作表现而不是根据工作类别来支付工资 ( √ ) 6.韦伯主张,组织内的人与人之间应是一种非人格化的关系,也就是职务系, 以保证其成员的一切行为都服从于一个统一的理性准则。(√ ) 7.法约尔认为,企业不论大小,其全部活动可以概括为六种工作:技术性工作、 商业性工作、财务性工作、会计性工作、安全性工作、管理性工作。(√) 8.霍桑试验说明了“经济人”假设的正确性。(×) 9.高士气并非总能带来高生产率。(√) 10.管理科学学派的主要目标是应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生产和作业管理的问题。 (√) 11.权变理论认为,虽然两种情景不能完全一样,但有可能类似,因此解决问题 的方法可以是相同的。(×) 二、单项选择: 1.历史上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的是:( A ) A.科学管理理论 B.管理学科理论 C.一般管理理论 D.行为科学理论 2.传统的流水线生产对下列哪种情况最为适用? ( A ) A.生产技术较为稳定、品种较少、批量大的产品生产 B.多品种、小批量产品的生产 C.技术简单、品种较多、批量较大的产品的生产 D.单件小批产品生产 3.泰勒是下列哪一阶段的代表人物之一? ( B ) A.管理萌芽阶段 B.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C.新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D.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8.在管理学上,“组织理论之父”是指:( C ) A.法约尔 B.艾默森 C.韦伯 D.泰勒 4.古典管理理论认为,人是:( A ) A.经济人 B.自我实现人 C.复杂人 D.社会人 5.法约尔的何种原则强调在组织中从最高一级到最低一级应建立关系明确的 映等级系列?( D ) A.分工原则 B.集中化原则 C.统一原则 D.等级链原则 6.法约尔提出的管理五大要素不包括:( C )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7.“霍桑试验”直接为哪种学说做论证? ( A ) A.人际关系学说 B.决策理论学说

004法约尔管理思想简述

Psypd—管理学—004 法约尔管理思想简述 一、法约尔管理思想聚焦点 亨利·法约尔提出了一般管理理论,被称为现代经营管理之父。法约尔是法国人,他从早期就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工作,并长期担任企业高级领导职务。法约尔是从总经理的视角上,以企业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创立了他的一般管理理论。通过他对企业管理的全貌的理解和分析,去实践并总结他的管理思想。 法约尔还创办了一个管理研究中心。基于这种对管理思想沉淀和提炼的动因,法约尔认为,管理理论是“指有关管理的、得到普遍承认的理论,是经过普遍经验并得到论证的一套有关原则、标准、方法、程序等内容的完整体系;有关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不仅适用于公私企业,也适用于军政机关和社会团体”。这也是法约尔所提出的“一般管理理论”的基石。 二、法约尔管理思想概貌 法约尔将管理实践上升到了理论体系层面,提出了系列管理学理论框架,其管理思想突出体现在: (一)区别经营和管理 法约尔区别了经营和管理,他认为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管理包括在经营之中。通过对企业全部活动的分析,法约尔将管理活动从经营职能中提炼处理,成为经营的6项职能: (1)技术活动 (2)商业活动 (3)财务活动(4)安全活动 (5)会计活动 (6)管理活动 (二)倡导管理教育 法约尔认为管理能力可以通过教育来获得,“缺少管理教育”是由于“没有管理理论”,管理者都按照他自己的方法、原则和个人的经验行事,但是谁也不曾设法将有效的管理规则和经验变成普遍的管理理论。 (三)管理的职能 法约尔指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法约尔界定了管理职能,并详细阐述了管理职能的内容,工作要求和工作目标。 (四)管理的一般原则 为了使管理者更好地履行各种管理职能,法约尔总结管理实践之后,提出了管理的14项一般原则: (1)劳动分工原则(2)权力与责任原则(3)纪律原则(4)统一指挥原则(5)统一领导原则(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原则(7)人员的报酬原则(8)集权分权的原则(9)等级制度原则(10)秩序原则(11)公平原则(12)人员的稳定原则(13)首创精神(14)人员的团结原则 三、法约尔管理思想的启示 首先,法约尔管理思想强调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并且要提炼出一般管理理论来指导实践。 其次,法约尔管理思想强调管理能力可以通过教育获得,贯彻和实施管理思想,要产生短期和长期的效益。 最后,法约尔管理思想强调管理者从事管理工作的各项活动、职能、原则,显现了管理制度规范重要性。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百度文库、MBA智库

现代组织理论2

二现代组织理论的演进 (一)古典组织理论 1.泰罗的组织理论 美国的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Frederick W·Taylor 1856-1915年)被西方誉为科学管理之父,其代表作是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是一个较为完整的管理思想体系,正如英国管理学家林德尔.厄威克指出的:“泰罗所做的工作并不是发明某种全新的东西,而是把整个19世纪在英国、美国产生、发展起来的东西加以综合而形成的一整套的思想,他使一系列无条理的首创事物和试验有了一个哲学的体系,称之为科学管理。”在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中,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他的中心问题,他对一切问题的论述都是围绕着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展开的。 他主要研究的是工厂内部生产管理方面的问题。在泰罗时代,组织理论还没有发展为一个独立的分去学科,因此,在《科学管理原理》中,泰罗并没有专门讨论组织理论问题.但组织是管理的载体,没有组织就谈不上管理。因此,泰罗在研究科学管理时,不可能不涉及到组织问题,他对组织理论的主要贡献是:组织中管理职能与作业职能的分离;组织中管理职能的专门化;组织中的计划职能;组织管理中的例外原理. (1)工作定额原理 (2)标准化原理 (3)管理职能专门化原理 泰罗认为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改变传统的凭经验工作的方法,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 ①根据劳动分工原理,提出单独设置职能机构。管理部门的的控制和监督. ②主张实行职能管理制 泰罗不仅提出要单独设置职能管理机构,而且在职能管理机构内部,各管理职能要实行专业化.标准化.使所有的职能人员只承担一两种管理职能。 泰罗提出了“职能工长”的设想.这同只按是一个系统上级领导的等个人或组织不同,每一职能工和都可以在专业范围内直接指挥工人。 按泰罗这一设想,必然造成多头指挥,因此在实践中难以实行。 但职能管理专门化和部门化的思索则得到后来者的继承和发展。

法约尔的管理理论

法约尔组织管理理论 法约尔组织管理理论是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和马克思·韦伯(Max Weber)突出的理论。法约尔是最早的一般管理理论家之一法约尔(最早的一般管理理论家之一,人们认为他是管理理论之父) 法约尔组织管理理论概述 人们认为他是管理理论之父。法约尔把企业的全部活动分为6种: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他把管理定义为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法约尔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了著名的14项管理原则:劳动分工、权利和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人员的报酬、集权、等级制度、秩序、公平、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这些原则都与合作有密切的关系。 法约尔组织管理理论的内容 (一)管理要素法约尔认为“管理的过程就是预测、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过程”。法约尔认为管理活动由5种要素构成,即计划、组织、协调、指挥、控制。这是法约尔在管理学理论上最突出的贡献。它奠定了管理学的基础,建立了管理学的主要框架。 1.计划就是探索未来,制订行动方案。计划是法约尔着重强调的一个重要要素。他认为制订计划需要组织中所有人的共同参与。一个良好的计划应该具有统一性、连续性、灵活性、精确性4个特点。法约尔还认识到了制订长期计划的重要性。 2.组织就是建立企业的物质和社会的双重结构。包括有关组织体系、结构框架、活动内容与规章制度、职工的选拔、任用、奖惩、培训。组织可以分为物质的和社会的组织。法约尔还认为组织中的管理人员要具备健康的体魄、旺盛的精力、道德品质、教养、管理能力和一般业务知识这6种才能和条件。成员的素质和首创精神决定了组织的效率。对于职工的培训方面他主张注重管理培训,减少技术培训。 3.指挥简单说就是使员工发挥自身潜力的一种领导艺术。法约尔主张在组织管理中采用参谋职能制而不是泰罗的职能工长制,这样可以确保对员工进行统一指挥。法约尔认为指挥人员应具备8个条件:①对自己的手下人员有深入的了解;②淘汰不胜任的人;③制定约束企业和员工的合同;④树立榜样;⑤定期检查账目;⑥召集主要助手参加会议以便统一指挥和集中精力;⑦不要把精力浪费在细节琐事之中;⑧要使员工保持团结努力、勇于创新的工作精神。 4.协调即调动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实现组织目标,使企业的一切工作都和谐进行并且相互配合。法约尔认为应从3个方面对协调进行分析:①各个部门的工作是否与其他部门协调一致;②各个部门的各个部分对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和彼此之间的义务是否明确清楚;③每个部门的计划是否做到随时间和其他情况的变化而有所调整。

组织理论的发展

组织理论的发展 系统的组织理论出现于19世纪末,组织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典组织理论、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系统权变组织理论三个主要时期,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组织现象和组织管理进行了研究。 一、传统和古典的组织理论 1、科学管理学派的组织观 此派以科学管理运动的先驱者,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为代表。泰勒一生发表许多管理论著,最有影响的是《科学管理原理)》。他提出许多与组织管理有关的思想,这些思想是: (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效率。 (2)要提高工作效率,就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3)实行刺激性工资制度,实行“差别计件制”,按组织成员的绩效来支付报酬,鼓励竞争。 (4)将组织的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 (5)实行职能工长制。 (6)实行组织控制的例外原则。 泰勒以其毕生的精力,在美国掀起了一场科学管理的革命。泰勒提出的这些概念与思想为整个古典管理理论奠定了基础,泰勒的许多思想为以后的管理学派所采纳。科学管理的精神是永存的。 2、行政管理学派的组织观 20世纪前半期出现的行政管理学派是从宏观上探讨组织管理的知识体系。这派的代表人物是被誉为“管理理论之父”的法国人法约尔。作为管理实践家和管理理论家,法约尔—生著述颇多,著有《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国家在管理上的无能——邮政与电讯》、《公共精神的觉醒》等著作和《管理的一般原则》、《管理职能在事业经营中的重要性》、《国家管理理论》等论文。法约尔的主要贡献在于其在吸收科学管理学派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组织管理的原则,这些原则是: (1)实行专业分工。 (2)权力与责任相一致。 (3)纪律。 (4)统一指挥。 (5)统一指导。 (6)个人利益服从组织利益。 (7)理想的工作报酬。 (8)权力集中。 (9)等级链。

现代组织管理中的人际关系问题

现代组织管理中的人际关系问题 内容摘要:一个部门、单位的管理,最为重要的还是人的管理,而“人的管理关键是管理的人”。因此,作为现代管理者,应当学习和掌握人际关系学说,把握人际关系学说的精髓,学以致用,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关键词:组织管理;人际关系; 一、从霍桑实验到人际关系学说的形成 1924年,西方电气公司的工业工程师在所属的霍桑工厂开始进行一项照明强度与劳动生产率关系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照明强度的变化对生产率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工程师们不能解释实验结果。1927年,哈佛大学教授梅奥应邀作为顾问参加实验,在梅奥的指导下,工程师们又做了三项研究即福利研究、访谈研究和群体研究,即后来所称的霍桑试验。 (一)福利研究。实验的目的是确定改变报酬制度、工作时间、工作条件对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调动工人积极性方面,人际关系比福利待遇、工作条件等更重要。 (二)访谈研究。研究人员历时两年,访谈了两万人次,摸清了影响人们工作动机的因素。通过访谈,工人们得到关注,许多不满得以宣泄。 (三)群体研究。研究人员假设计件工资制能使工人更努力工作。结果发现,产量只停留在中等水平。原因是工人们担心产量提高后,管理者会改变奖励标准。 1933年,梅奥出版了《工业文明中的问题》一书,总结了霍桑研究的结果,指出人是“社会人”,工人绩效除受工作方法、工作条件、工作待遇制约外,更取决于员工的士气,而士气取决于企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了与古典管理理论不同的观点——人际关系学说。该学说的主要内容是: 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科学管理学派认为金钱是刺激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唯一动力,把人看作是经济人。梅奥认为,工人是社会人,除了物质方面的条件外,他们还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求,因此,不能忽视社会和心理因素对积极性的影响。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企业成员在共同工作的过程中,相互间产生共同的感情、态度和倾向,形成共同的行为准则和惯例,要求个人服从,而形成“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以它独特的感情、规范和倾向,左右着成员的行为。古典管理理论仅注重正式组织的作用是不够的。非正式组织不仅存在,而且与正式组织相互依存,对生产率有重大影响。 3、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梅奥认为提高生产率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工人的满足感,即工人对社会因素,特别是人际关系的满足程度。如果满足度高,则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协作精神就高,即士气高,从而生产率就高。 4、亚伯拉罕·马斯洛在《激励与个性》一书中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道格拉斯·麦格雷戈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丰富和发展了人际关系学说。 二、人际关系学说给现代管理者的启示

组织管理理论

组织管理 组织具有综合效应,这种综合效应是组织中的成员共同作用的结果。组织管理(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就是通过建立组织结构,规定职务或职位,明确责权关系,以使组织中的成员互相协作配合、共同劳动,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组织管理是管理活动的一部分,也称组织职能。 工作内容 组织管理的工作内容,概括地讲,包括四个方面:第一,确定实现组织目标所需要的活动,并按专业化分工的原则进行分类,按类别设立相应的工作岗位;第二,根据组织的特点、外部环境和目标需要划分工作部门,设计组织机构和结构;第三,规定组织结构中的各种职务或职位,明确各自的责任,并授予相应的权力;第四,制订规章制度,建立和健全组织结构中纵横各方面的相互关系。依据制度经济学,“道”是理想与“器”是体制;企业管理的政策制度化,才能实施可操作性管理。组织管理,应该使人们明确组织中有些什么工作,谁去做什么,工作者承担什么责任,具有什么权力,与组织结构中上下左右的关系如何。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由于职责不清造成的执行中的障碍,才能使组织协调地运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理论发展 组织管理理论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今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 古典管理理论 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代表人物有美国的F·W·泰勒、法国的H·法约尔和德国的M·韦伯等人。这一阶段的前期,泰勒等人重点探讨了组织内的企业管理理论,后期,以韦伯为代表的管理理论重点,探讨了组织内部的行政管理。这一阶段的理论基础是“经济人”理论,他们认为人们工作是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以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为了满足人们工作的经济利益,他们提出科学管理方法以追求组织的生产效率和合理化,因此要建立一套标准化的原则来指导和控制组织及成员的活动。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其代表人物有美国的G·E·梅奥,F·赫茨伯格等人。他们认为人是有多种需要的“社会人”,满足人的多种需要,在组织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提高组织效率的根本手段。这一阶段的理论重点研究了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人际关系、人的个性和需要等等。 C管理模式理论 所谓C管理模式,就是构建一个以人为核心,形神兼备、遵循宇宙和自然组

组织管理基本理论讲义

组织管理理论综述 1. 我国古代组织管理思想 长期以来,管理理论一直沿用西方特别是美国管理学家提出的各种理论和方法。近四百年来,我国国力不张,处处被动挨打、受制于人,"师夷之长技"也是迫不得已的出路。但作为一个在历史长河中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的泱泱大国,我国古代在管理思想和理论实践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在学习别人的同时,也要继承自己优秀的东西,才能赶超列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愿望。 就组织管理而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已作了系统的研究,他在《韩非子·王道》中说道:"官有万职,君唯一身。贤君之用官,如大将之御众。以一用十,以十用百,以百用千,以千用万,是则君之用者有万,而凭之者唯十。约而易操,进而能烛"。意思是说,官职有千千万万种,君主却只有一个。贤明的君主任用官吏,好比大将驾御军队。一人指挥十人,十人指挥百人,百人指挥千人,千人指挥万人。这样君主统辖一万人,而直接管理的只有十人。管理简单易于操作,朝夕相处易于沟通。因此,"圣人治吏不治民"(《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只有领导者能够采用合理的组织形式,逐级授权,无论组织规模多大,他都能够掌握应付,而不会出现失控的局面。 《吕氏春秋·分职》中说道:"君者故无任,而以职授任。工拙,下也;赏罚,法也。君奚事哉?"意思是说,君主没有具体事务,而是根据下属的职位分配任务和职责。事情的好坏,由臣下负责;该赏该罚,由法律规定。君主不必事必躬亲。 正是这些优秀的组织管理思想,我国才能够在广阔的疆域上建立相对稳定的封建政权,才能够兴建诸如万里长城、大运河、古驿道之类的浩大工程,才能够进行兴兵数百万、奔袭千万里的大型军事活动。 2. 西方古典组织管理理论 2.1. 泰罗的管理职能分工 西方管理理论的第一部公认的经典著作是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罗所著的《科学管理原理》(1911),距今还不到100年。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非常丰富,仅在组织管理方面,泰罗提出了3个管理职能分工的重大原则: 1) 对管理职能和执行职能进行明确分工,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以前,"要求每个工人对总的工作程序承担全部责任,包括工作中的每个细节,直到将工作全部完成。除此之外,他必须承担全部的体力劳动。"也就是说,全部管理职能和作业职业都由工人承担,结果工人只能按自己的经验工作,不能按科学规律办事。泰罗提出,为了使作业管理科学化,就必须合理地进行职能分工,即"有一种人去预先作计划,而另一种人按计划进行工作";为此,要在工厂设立专门的计划管理部,负责全部管理事务。

现代企业组织管理基本办法

组织手册

修订历史记录

目录 第一章前言 (1) 1.1目的 (1) 1.2范围 (1) 1.3讲明 (1) 第二章公司要紧业务流程 (2) 第三章公司组织结构图 (3) 第四章各部门及要紧岗位职责 (4) 4.1董事会 (4) 4.2董事长 (4) 4.3CEO (5) 4.4总经理 (5) 4.5评审委员会 (6) 4.5.1 职责 (6)

4.5.2 评审工作流程 (7) 4.6总经理助理 (7) 4.7规划部 (8) 4.7.1 规划部要紧职责 (8) 4.7.2 部门编制 (8) 4.7.3 规划部经理要紧职责 (8) 4.8产品部 (9) 4.8.1 产品部要紧职责 (9) 4.8.2 部门编制 (9) 4.8.3 产品总监要紧职责 (9) 4.9开发部 (10) 4.9.1 开发部要紧职责 (10) 4.9.2 部门编制 (10)

4.9.3 技术总监要紧职责 (11) 4.10市场推广部 (11) 4.10.1 市场推广部要紧职责 (11) 4.10.2 部门编制 (11) 4.10.3 市场推广部经理要紧职责 (12) 4.11网站运营部 (12) 4.11.1 网站运营部要紧职责 (12) 4.11.2 部门编制 (12) 4.11.3 内容部要紧职责 (13) 4.11.4 内容部编制 (13) 4.11.5 BD及销售要紧职责 (13) 4.11.6 网站运营总监要紧职责 (13) 4.12客户服务部 (14)

4.12.1 客户服务部要紧职责 (14) 4.12.2 部门编制 (14) 4.12.3 客户服务部经理(主管)要紧职责 (14) 4.13财务部 (15) 4.13.1 财务部要紧职责 (15) 4.13.2 部门编制 (15) 4.13.3 财务部经理要紧职责 (15) 4.14人事行政部 (16) 4.14.1 行政人事部要紧职责 (16) 4.14.2 部门编制 (16) 4.14.3 行政人事部经理要紧职责 (17) 第五章附则 (18)

管理学原理

管理学原理—1 1. 什么形式的团队是学习型组织的基本单位(D)自我指导的) 2. 根据韦伯的“官僚式组织”观点,组织应当建立在什么基础上(C)理性的职权) 3. 在一个组织中,那些指导一个组织中其他成员活动的人员是(C)管理者) 4. 以下观点哪项不正确(B)管理者只能承担一种管理角色,一旦确定,难以改变) 5. 根据霍桑试验的研究结果,梅奥提出的观点有(B)工人是“社会人”) 6. 管理的基本职能有(A)计划B)组织C)领导 E)控制) 7. 很多经理人到像海尔这样的经营成功的企业“取经”,然后在自己的企业中照搬海尔的做法,这种做法毫无疑问是非常有效的。(N) 8. 统一指挥原则的含义是组织中的经理人应当在组织的目标方面达成一致。(N) 9. 挂名首脑角色意味着管理者承担着仪式性和象征性的角色。(Y) 管理学原理—2 1. 以下哪个选项是代表了识别和解决问题的过程(C)决策) 2. 战略决定了(),而组织决定了(D)做什么,如何做)。 3. 某公司正在遵循成本领先战略,以下哪个方面的职能层战略内容与他们的业务层战略相关(B)标准化的产品) 4. 计划过程始自以下哪项活动(B)使命的确定) 5. 计划职能的特点(B)计划工作具有首要性C)计划具有普遍性D)计划要讲究经济利益) 6. 理性决策得以应用的条件是(A)能得到所需的全部决策信息 B)能了解所有人的社会价值取向 C)能找到所有的决策方案 D)能准确预测各种备选方案可能产生的后果 E)能正确选择最有效的决策方案) 7. 集中战略意味着企业会将资源集中在某个具体的细分市场或者顾客群。(Y) 8. 当公司面临着巨大变化的时候,目标管理就会带来很大的问题。(Y) 9. 非程序化决策需要六个步骤,但是程序化决策仅仅需要一个步骤就可以了。(N) 管理学原理—3 1. 根据赫塞和布兰查德的情境领导理论,(B)参与)型领导风格描述了领导者愿意与他人分享想法并帮助他人做决策。 2. 指明任职者要开展某项工作必须拥有何种最低限度可以接受的资格标准的文件是(A)职务规范)。 3. 当组织中一个职位空缺时,优先考虑企业现有员工,这是一个什么例子(B)内部招聘) 4. (C)职权)是管理人员进行决策的正式和法定权力。 5. 以下属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内容是(A)工作分析B)设计薪酬C)业绩评估D)提拔晋升) 6. 领导艺术形成的关键影响因素是(A)领导者的经验B)领导者的创造性C)领导者的个性特征E)领导者结合情景的能力) 7. 跨职能团队通常会由两个不同的团队构成,持有不同的意见。(N) 8. 360度业绩评估就是由被考评人的上级、下级和客户担任考评者,对被评者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再通过反馈程序,达到改变行为、提高业绩等目的。(Y) 9. 定规维度的含义是指领导者是否能够关心下属的感受,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感觉,建立起共同信任。(N) 管理学原理—4 1. 全面质量管理成功的有利因素不包括(A)管理层的期望过高) 2. 非语言沟通当在使用以下哪项沟通渠道时最具有影响力(D)当面的沟通) 3. 管理者增加某一职位的工作数量和频率属于(C)工作丰富化) 4. 以下哪项理论属于激励的过程理论(B)公平理论)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泰罗的科学管理开创了古典管理理论的先河。在其正被传播之时,欧洲也出现了一批古典管理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法约尔及其一般管理理论。 亨利?法约尔(H?Fayol,1841-1925),法国人,是直到本世纪上半叶为止,欧洲贡献给管理运动的最杰出的大师,被后人尊称为管理理论之父。 与泰罗从工人出生相反,法约尔长期担任企业高级领导职务。他的研究是以企业整体作为研究对象,从“办公桌前的总经理”出发的。他认为,管理理论是指有关管理的、得到普遍承认的理论,是经过普遍经验检验并得到论证的一套有关原则、标准、方法、程序等内容的完整体系,有关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不仅适用于公私企业,也适用于军政机关和社会团体,这些正是其一般管理理论的基石。法约尔的著述很多,1916年出版的《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是其最主要的代表作,标志着一般管理理论的形成。他最主要的贡献在于三个方面:从经营职能中独立出管理活动;强调教育的必要性;提出管理活动所需的五大职能和14条管理原则。这三个方面也是其一般管理理论的核心。 一、从经营职能中独立出管理活动 法约尔通过对企业全部活动的分析,将管理活动从经营职能(包括技术、商业、财务、安全和会计等五大职能)中提炼出来,成为经营的第六项职能。区别了经营和管理,法约尔进一步得出了普遍意义上的管理定义,他认为管理是普遍的一种单独活动,有自己的一套知识体系,由各种职能构成,管理是管理者通过完成各种职能来实现目标的一个过程。企业中的每组活动都对应一种专门的能力,如技术能力、商业能力、财务能力、管理能力等。而随着企业由

小到大、职位由低到高,管理能力在管理者必要能力中的相对重要性不断增加,而其他诸如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等能力的重要性则会相对下降。二、教育的必要性 法约尔认为管理能力可以通过教育来获得,缺少管理教育是由于没有管理理论,每一个管理者都按照他自己的方法、原则和个人的经验行事,但是谁也不曾设法使那些被人们接受的规则和经验变成普遍的管理理论。 三、提出五大管理职能和十四项管理原则 法约尔将管理活动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五大管理职能,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讨论。 法约尔认为十四项管理原则是: 1.劳动分工; 2.权力与责任; 3.纪律; 4.统一指挥; 5.统一领导; 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7.人员的报酬; 8.集中; 9.等级制度; 10.秩序; 11.公平; 12.人员的稳定; 13.首创精神;

霍桑实验对现代组织管理的启示

霍桑实验对现代组织管理的启示 我家老婆何晓艳 霍桑实验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美国芝加哥郊外的西 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调查研究。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具有比较完善的 娱乐设施、医疗条件和养老金制度等,但工人们仍然愤愤 不平,生产效果很不理想。为了寻找原因,由美国国家研 究委员会组织了一个有各方面专家参加的研究小组,于 1924年11月开始在这个工厂进行试验。试验研究的中心课 题是生产效率与工作物质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试验首先 从变换照明条件着手,一个组的照明条件不变,另一个组 则做种种变化。研究小组以为,增加照明度会使生产量提高。但试验结果表明,两个组的产量几乎等量上升,看不 出改变照明对生产有什么影响。此外,他们还进行了其他 方面的试验,比如改变其他作业条件,改变支付工资的办法,让工人提前下班,延长工间休息时间,供应茶点等等。但结果表明,这些条件的变化仍然对生产效果没有多大影响。面对这种情况,参加试验的人员得不出预先设想的结论,实验就此中断。1927年,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尔顿 ?梅奥等知名专家来到该厂,会同西方电器公司人员重新 组织新的研究试验小组,继续进行试验。他们又试验了改 变福利条件和作息时间等办法,但也看不出对生产有什么 重大影响。他们还进行了群体试验,探讨群体(组织)的 情况、规范对人们行为的影响。最后,他们进行了“无指

示性”的谈话试验,即组织大规模的态度调查,用了3年 多时间对两万多名职工进行了访问交谈,了解工人的意见 和要求。这项谈话试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工人们通 过交谈发泄了心中的闷气,情绪高涨,对生产的态度也有 了改变,霍桑工厂的产量大幅度提高。 霍桑实验持续了8年之久,到1932年才告结束。实验 的结果证明:工厂生产效率与诸如车间的照明、休息时间、工间茶点之类的条件关系不大,甚至与工资、奖金的关系 也不是很大。在决定的因素中,工人为团体所接受的融洽性、安全感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较之工资、工作条件,、 外在因素对工人工作效率的高低具有更为重要的影响作用。梅奥据此得出三项结论: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 “经济人”;2、企业中不仅存在正式组织,而且同时存在 着各种非正式组织;3、对于企业来说,提高劳动效率的最 根本的因素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这些观点提出之后, 即在美国企业管理中很快得以运用。许多知名企业,将其 作为企业管理的准则,并取得显著成效,可谓影响深远。 即使从现代组织管理的角度去审视,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值得我们思考。 一、现代组织管理应该以人为本,在“经济人”与 “社会人”之间寻找平衡。霍桑实验的结果得出了人是 “社会人”的重要理论,否定了把人看成金钱的奴隶,即 把人看成“经济人”的传统观点,这在西方管理科学发展 史上无疑是一个重大的飞跃和突破。我们过去在指导思想

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

《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读书笔记 ---浅析科学管理理论与一般管理理论的异同 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1841-1925)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在法国的杰出代表。他的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理论,对管理理论的发展和企业管理的历程有着深刻的影响,成为以后各种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重要依据。因此,继泰勒的科学管理之后,一般管理理论也被誉为管理史上的第二座丰启碑。 作为在管理学发展史上最具有开创意义的两大理论,即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对管理学的发展与推动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同属于古典理论学派的代表,他们以及他们的思想有什么异同呢?在读完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和法约尔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之后,我从各自理论产生条件,理论出发点,理论着眼点,理论基本内容等五方面进行比较,简要地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异同。 一.科学管理理论与一般管理理论的相同点 1.产生条件和时代背景相同 首先,让我们简单来回顾一下两位理论开创者的生平和思想历程。泰勒生于1856年,卒于1915年;法约尔生于1841年,卒于1925年。不难看出,两位管理学家主要生活在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早期的时间段中。其次,这个时间段有什么特征呢?发生了什么大事呢?从所周知,19世纪6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加上对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运用的成熟,工业发展已到相当的程度。其基本特征是机械工业的大发展,工业规模不断扩大,资本主义国家对扩张和掠夺进入白热化阶段。 其理论产生的条件具体归纳为如下三点: 第一,资本主义国家和企业累积财富的需要。按照马克思的观点,资本主义国家和封建国家很不同的一点便是对外扩张和掠夺是基于内在的需要。在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扩张和掠夺不仅只是原始性的积累资本(赔款,割地),也在向通过设厂投资来积累资本。因此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加强企业管理成了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客观要求。 第二,资本主义企业缓解劳资纠纷的迫切要求。随着马克思主义在欧洲范围内的传播以及工人运动在欧洲各国的蓬勃开展,工人开始觉醒并产生对自己权利的强烈诉求,如何缓解劳资纠纷,提高工人待遇成为资本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解决这种矛盾就不外乎一种途径,那就是把“馅饼”做大,即“馅饼理论”的运用。实现方式是一方面提高劳动生产率(泰勒),另一方面是加强管理,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第三,它是企业间竞争和市场推动的结果。资本主义确立之初在经济上就确定了走市场经济的道路,而市场经济其本质便是各企业在市场上,通过价格这只无形的手来进行调节。竞争的必然结果是优胜劣汰。怎么使自己的企业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泰勒和法约尔为他们各自提供了答案。特别是法约尔,其自身便是法国一大型矿井的高层管理人员,正是通过对自己理论的运用使企业走出了危机。 2.理论的出发点相同 “出发点”是指做一件事情的动机和目的。泰勒从学徒,车间管理人员,技师,工长,一步步到总工程师。他1895年的《计件工资制》,1903年《工厂管理》,1911年《效率的福音》,1911年《科学管理原理》,1912年《科学管理》。从他这些主要著作的时间可以看出,他的科学理论的成熟与完善时,他已经担任了管理职务。因此,他是站在公司(企业)的角度和立场来逐步“发展和完善其理论”的。其出发点是提高企业利润,竞争能力和缓解日益

法约尔管理理论总结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行政管理理论、经营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 一、生平与著作 主要著作:《管理的一般原理》、《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标志一般管理理论的形成。 亨利·法约尔是欧洲杰出的经营管理思想家,经营管理之父,现代管理学创始人之一,过程管理学派创始人。最重要的贡献是提出论证了管理的原则和管理的职能,厘清了组织中一般管理与其他职能的关系,发展了管理教育。 二、法约尔管理思想产生的背景 三、法约尔一般管理思想内容 (一)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 1、将管理与经营区分为两个不同的概念将企业的全部活动分为以下6种: ①技术活动(生产、制造、加工); ②商业活动(购买、销售、交换); ③财务活动(筹集和最适当地利用资本); ④安全活动(保护财产和人员); ⑤会计活动(财产清点、资产付债表,成本、统计等); ⑥管理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法约尔对这6类工作作了分析之后发现:对基层工人主要要求其具有技术能力随着组织层次中职位的提高、人员的技能的相对重要性降低,而管理能力的要求逐步加大,并且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管理能力显得更加重要,而技术能力的 重要性减少。 管理是六项职能中的一项,管理关系到企业的全部活动,其他五项职能涉及到物的方面,而管理职能涉及到是人的问题,它在管理活动中至关重要。 2、管理的五项职能 法约尔把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称之为管理的要素,法约尔把管理要素看成是管理的各种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计划就是探索未来和制定行动方案; 组织就是建立企业的物质和社会的双重结构 指挥就是使其人员发挥作用; 协调就是连接、联合、调和所有的活动和力量; 控制就是注意是否一切都按已制定的规章和下达的命令进行。 (二)14条管理原则 1、劳动分工 2、权力与责任权力与责任之间有一种必然的因果关系,责任由权力而生,是权力的孪生物 3、纪律纪律是对协定的尊重,要求员工有与协定相一致的服从、勤勉、积极、举止与重的表现 4、统一指挥一个下属应该只接受一个领导者的命令 5、统一领导一个领导者和一个计划问题 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领导者应维护整体利益的坚定性和率先示范,签订公平的协议 7、公平合理的报酬报酬是服务价格,报酬的目的是发挥员工的作用和改善员工处境,激励员工的热情 8、集中权力的集中和分散只是一个程度问题,集权和分权的程度取决于组织面临的环境,具备的条件以及组织成员的素质 9、等级制度(层级制度)从最高权力机构到底层人员的领导系列。 10、组织秩序强调每个人“各有其位”,“各就其位” 11、公平公平是由善意与公道产生的以善意来对待员工,严格遵守并实现已经订立的协议 12、人员的稳定稳定是一个尺度问题,有秩序的安排人员和补充人力资源,人员的变动是不可避免的 13、首创精神激发人们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14、人员的团结领导人员应该不要使下属分裂,避免滥用书面联系,求大同存小异

管理学原理-组织与管理复习题-复习纲要

一、名词解释 1、管理的概念:管理,就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协调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与职能活动,以有效实现目标的社会活动。 2、管理职能的定义:是指管理者实施管理的功能或程序。即管理者在实施管理中所体现出的具体作用及实施程序或过程。 3、法约尔提出的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控制,指挥,协调。 4、决策的定义:决策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 5、计划职能的涵义:广义的计划职能是指管理者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执行情况的过程;狭义的计划职能是指管理者事先对未来应采取的行动所作的谋划和安排。 6、组织职能的概念:从狭义上讲,组织职能是指建立健全组织体系的工作过程;从广义上讲,组织职能是指从工作目标与组织体系的建立,到组织的运行,工作目标的实现的全部工作过程。 7. 管理幅度:管理幅度是指一名管理者直接管理下级的人数 8. 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以制定和实现目标为中心的,被管理者自主控制达标过程,管理者实行最终成果控制的一种现代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 9、职权:是指由于占据组织中的职位而拥有的权力。职权是履行职责的必要条件与手段。 10、职责:职责,是指担当组织职位而必须履行的责任,是行使权力所要达到的目的和必须履行的义务。 11、制度分权:是在组织设计时,考虑到组织规模和组织活动的特征,在工作分析、职务和部门设计的基础上,根据各管理岗位工作认为的要求,规定必要的职责和权限。 12、授权:担任一定管理职务的领导者在实际工作中,为充分利用专门人才的指示和技能,或出现新增业务的情况下,将部分解决问题、处理新增业务的权利文人给某个或某些下属。 13、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狭义上,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为实现组织目标,对组织成员所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行为。在广义上,人力资源管理包括狭义的人力资源管理和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开发是指对人力资源的充分发掘与合理利用和对人力资源的培养与发展。 14、人员考核的定义:人员考核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衡量与评定人员完成岗位职责任务的能力与效果的管理方法。 15、“社会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认为人有强烈的社会心理需要,职工的“士气”是提高生产率最重要的因素;采取重视人际关系,鼓励职工参与的方式。 16、企业六大经营职能:企业经营活动有六项不同活动,称为六大经营职能。即: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 17、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简称TQC),就是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把企业各部门、各环节的质量管理活动都纳入统一的质量管理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 18、领导的定义:管理者指挥、带领和激励下属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 19、领导的实质:领导实质上是一种对他人的影响力,即管理者对下属及组织行为的影响力。领导的基础是下属的追随与服从。 20、管理层次:管理层次是指组织内部从最高一级管理组织到最低一级管理组织的组织等级。 21、“自我实现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认为人特别重视自身社会价值,以自我实现为最高价值;采取鼓励贡献,自我控制方式。指示

管理学原理1—3章章节测试答案

1、赫伯特·西蒙认为管理是()。 A、事先安排工作,指挥他人用最好的工作方法去工作 B、决策 C、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 D、通过其他人或者与其他人一起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将事情完成的过程 正确答案:B 2、在管理的职能中,对组织未来活动进行的预先筹划和安排是()。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正确答案:A 3、在管理的职能中,为了完成计划而对分工协作关系所做的整体安排是()。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正确答案:B 4、在管理的职能中,指挥和影响下属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过程的是()。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正确答案:C 5、在管理的职能中,为了保证组织按预定要求运作而进行的一系列监督检查工作的是()。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正确答案:D 6、管理的首要职能是()。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正确答案:A 7、古代许多方面的事迹都凸显了有效管理的重要作用,下列选项中不受管理活动影响的是()。 A、长城的修建 B、奴隶起义 C、氏族分工 D、造纸术的发明 正确答案:D 8、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当中,儒家所主张的治国管理之道是()。

A、仁爱礼德 B、以法治国 C、穷兵黩武 D、增加赋税 正确答案:A 9、对西方社会的管理实践起着指导性作用的是()。 A、基督教文化 B、巴比伦文化 C、君主立宪制 D、古希腊文化 正确答案:A 10、古巴比伦人在管理思想方面做的最大贡献是()。 A、汉摩拉比法典 B、货殖列传 C、君主论 D、圣经 正确答案:A 11、泰勒的管理理论提出了“职能工长制”,建议每个工人的监督至少要()个职能工长。 A、3 B、5 C、8 D、10 正确答案:C 12、一般管理理论中,能够连接、联合、调和所有的活动和力量的管理要素是()。 A、协调 B、指挥 C、控制 D、组织 正确答案:A 13、“整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的总和,一个组织谋求实现总目标比实现个人目标更为重要。”这体现了一般管理理论的()原则。 A、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B、统一指挥 C、统一领导 D、纪律 正确答案:A 14、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目标是()。 A、强调规章制度的作用 B、提高生产率 C、重视个人积极性的发挥 D、重视团队建设 正确答案:B 15、下列选项中,属于简单和稳定环境的有()。 A、标准挂衣架制造商

现代组织设计原则及变革趋势

□作者:1、江南大学2、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周桂瑾1于云波2 内容摘要:组织设计理论是管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不断优化组织结构以应对组织成长和持续提高组织绩效,对于管理学家和实践者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本文在分析现代组织设计的内容、影响组织设计因素的基础上,指出了现代组织设计的发展新趋势。关键词:组织设计内容影响因素组织设计是从新企业角度来讲的。而对大量的老企业来讲称为组织的再设计(或组织变革),就是根据变化了的条件(主要包括外部环境、内部条件的变化等),对企业进行一次重新设计。组织设计理论是管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不断优化组织结构来应对组织成长和持续提高组织绩效,对于管理学家和实践者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关于现代组织设计出现了的一些革命性变革,学习型组织、虚拟组织和组织职能外包等,使现代组织持久地保持着蓬勃的活力。在现实中,优秀的企业必然是一个适应变化、高效运行、不断追求完善的组织。现代组织设计的内容组织设计可分为传统的组织设计及现代组织设计。一般认为正式的传统企业组织结构理论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科学管理理论为基础,泰罗在组织理论上提出设计计划部门、实行职能制、实行例外原则等重要主张;法约尔提出组织结构方面采取金字塔形的等级系列、设置参谋机构等;19世纪后期,韦伯系统地提出了官僚制组织结构的概念,为工业社会企业组织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并对西方企业的组织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来,组织所赖以生存的基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组织不可避免的要发生异化和分解,使组织的边界与结构产生较大的变化。同时出现了很多新理念、新制度、新方法,形成了现代组织设计。现代组织设计的内容可分为组织结构设计(组织结构本身的设计,称之为静态设计)和组织运行制度的设计(称之为动态设计)两个方面。组织结构设计职能设计:这是一项最基本的工作。就是正确规定组织应具备的经营职能,以及保证经营顺利进行的管理职能。框架设计:这是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框架设计可分为纵向的设计(企业管理层次的设计)和横向的设计(部门的设计),以形成组织管理的框架。协调方式设计:框架设计的实质是研究分工,即整个管理系统如何分工,而有分工必然有协作,这就是协调方式的设计。管理系统是个整体,要实现整个管理系统的功能,需要横向联系、横向协调,否则就是一盘散沙。组织运行制度设计通过有关的制度和条件来保证设计出来的组织结构能够正常运行,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管理规范设计(规章制度的设计):管理工作的进行,要有规章、制度来规范。人员设计(人员配备和人员培训):确定组织结构正常运行所必需人员的质量和数量;激励制度设计(奖惩制度设计):用以调动人们工作的积极性,包括正激励和负激励,如工资制度、奖惩制度、考评制度等。影响组织设计的因素组织设计是多个权变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表现为战略、环境、组织工作流程、规模和生命周期以及组织文化等。战略。战略是实现组织目标的手段,是指组织在与竞争性环境相互作用中实现预定目标的计划。战略的选择会影响组织的内部特征,组织设计必须支持企业的竞争战略。如采用总成本领先战略的组织往往从提高效率的角度设计组织,体现为高度集权、严密控制、标准化程序等;而实施差异化战略要求更多地考虑学习能力,因而采取一种灵活而有弹性的结构。环境。处于稳定环境中的组织可以采用传统的结构形式,即注重纵向控制、效率、专业化、标准化程序和集中决策;但处于迅速变化环境中的组织,则更需要一种弹性的结构,通过团队及其他机制取得强有力的横向协调。组织工作流程。组织设计必须与组织工作流程技术保持一致。采用大批量生产技术的企业,如传统的汽车装配生产线,则正规化、专业化、高度集权、严密控制的组织会取得良好的效果;而像电子商务企业,就需要具有非正规化和富有弹性的结构。规模和生命周期。处于成长期、小规模的组织通常是非正规的,很少有员工分工和规章条例,预算和绩效评价系统也常是随机性的;而像IBM、通用电器公司等大型组织,就具有高强度的员工分工和很多的规章条例,设立了预算、控制、奖惩等方面的标准程序和系统。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有助于强化组织在竞争环境中有效运营所必须实施的战略和结构设计。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