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儋州市总体规划

儋州市总体规划

儋州市总体规划
儋州市总体规划

儋州市总体规划

儋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实现儋州市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促进市域城镇建设与资源合理配置,确保那大市区快速健康发展,达到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城镇发展目标,特制定《海南省儋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1?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 2条本规划是调控儋州市城镇化与指导儋州市规划区内各项建设活动的纲领性文件。本规划指导全市各城镇总体规划与儋州市规划区详细规划。规划区内各项专业规划的编制工作,必须符合本规划。

第3条凡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建设活动的个人或单位,均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相关规定,执行本规划,并服从主管部门的规划管理。第4条本规划的调整与修改,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有关条款执行。

第5条本规划以下列文件为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海南省国土综合规划》

4、《海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

5、《儋州市“十五”计划纲要》

6、《儋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请示》

7《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儋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有关问题的批复》

8、儋州市提供的城市总体规划基础资料等。

9、本规划还注意到与有关规划和政策的协调,包括《儋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儋州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等。第6条规划期限

儋州市总体规划分为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

近期:至2005年;

中期:至2010年;

远期:至2020年。

第7条规划指导思想

1、继承和保留原规划中的原则和主体构思。从实际出发,有重点地解决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按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做好城镇体系空间布局;协调好近远期规划,合理调整用地功能、布局和规模。完善综合交通系统和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使城市具有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深入调查研究,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建设的特点和新问题。强调城市规划和建设必须服务和服从于经济建设的基本要求,确保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得以贯彻与体现。

3、树立为城市居民服务的指导思想。城市规划要反映居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要求,促进城市发展与经济繁荣,保障居民安居乐业。把居民的各项活动与建筑和环境紧密结合起来,确保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4、尊重城市个性、保持城市特色。从生态角度出发,协调好城市住宅建设、工业仓储布局、公共设施配套、市政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自然及人文景观之间的关系,创造以人为中心的海岛生态城市氛围,形成城市的个性和特色。第8条规划目标

经过二十年的努力,逐步把儋州市建设成为与洋浦互相依托,与三个市场密切相连,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裕,社会高度文明,城

镇布局合理、交通便捷、基础设施齐全、生态环境良好的西部综合性中心城市。具体规划中,将着重解决好以下问题:

1、从城乡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出发,对市域城镇体系进行规划,确定重点发展的城镇,完善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规模结构、职能分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2、在充分论证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的基础上,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及发展方向,界定城市规划区范围。

3、完善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医疗卫生、教育科研、社会福利等公共设施,提高和健全城市服务功能。

4、合理布置各类交通服务设施,形成通畅、安全、快速、便捷的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道路系统。

5、建立与城市社会经济相适应的城市给水、排水、电力、电讯、燃气、环卫等市政公用设施体系。

6、强化城市生态特色,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第9条规划内容

根据《城市规划法》要求,本规划内容包含两个层次:即儋州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儋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规划范围第10条

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包括儋州市整个行政辖区,总面积为3384平方公里(不含洋浦)。

在1988年版规划区范围的基础上,扩展到东部的兰2、儋州市城市规划区范围??

洋地区。即以那大市区为中心,西至热作两院(含云月湖风景区),北至西联(含洛基镇),南至兰洋镇(含番加镇),总面积565平方公里。 3、儋州市规划控制

区范围??从加强规划管理的需要出发,规划控制区范围扩展到那大周边各城镇,包括那大(含两院)、兰洋、和庆、洛基、南丰、番加、大成7个城镇和兰洋、西联、西流、西庆、西培5个农场,总面积1326平方公里。

第二章城镇化水平及城镇规模预测

第11条城镇化水平预测

儋州市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2000年儋州市城镇化水平达43,。经预测,未来城市化水平如下:

1、近期:48 %;

2、中期:53 %;

3、远期:70 %。

第12条市域人口规模预测

2000年儋州市人口82.96万人。预计儋州市人口规模发展

如下:

1、至2005年为88万人;

2、至2010年为95万人;

3、至2020年为105万人。

第13条市区(那大)人口规模预测

2000年,那大总人口11.19 万人。预计那大人口规模发展

如下:

1、至2005年为14万人;

2、至2010年为17万人;

3、至2020年为25万人。

第14条城镇用地规模预测

1、用地标准:按国家颁布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确定儋州市规划区建设用地标准为120平方米/人,其它各乡镇建设用地标准为100平方米/人。

2、至2005年,全市城镇人口42万人,城镇建设用地45.44平方公里;其中,那大人口14万人,建设用地16.8平方公里。

3、至2010年,全市城镇人口50万人,城镇建设用地54.0平方公里;其中那大人口17万人,建设用地20.4平方公里。

4、至2020年,全市城镇人口74万人,城镇建设用地80.4平方公里。其中那大人口25万人,建设用地30平方公里。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15条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目标

1、通过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引导市域各城镇从原来的均衡分散发展模式,逐步过渡到增长核极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城镇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促进生产力的合理分布,推动全市经济繁荣和协调发展。

2、近期除优先发展那大市区、强化其中心职能以外,重点发展白马井和东成等5个中心城镇。中远期形成洋浦和那大两个核极,并增强其吸附能力,带动周边城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3、用20年的时间,力争在全市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相互联系、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始终做到近期有重点、远期有目标,分阶段有步骤地落实和实施全市城镇体系规划。

第16条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原则

1、按儋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要求,加快城镇化进程,为二、三产业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良好的载体。遵循“十五”计划的原则,注意强化那大市区的经济实力和领导地位。

2、因地制宜,形成各类有特色的经济片区。在此基础上,逐步提升一批交通和资源条件好、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乡镇,形成儋州中心城市??区中心城镇?? 一般乡镇的逐级辐射。

3、增强公路干线和海岸线发展轴的联动作用,以轴带点,以轴带片,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空间开发格局。加强市域交通设施的建设,形成方便、快捷、通畅的交通网络,促进市域城镇体系的发育成长。

4、重视城镇生态环境保护。旅游区和工业区的建设和发展,必须以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为前提,形成自然与城市的协调,人与环境的协调,保护优美的自然景观,维护全市域的可持续发展。

第17条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意见

1、行政区划调整指导思想

儋州市乡镇数量偏多、规模偏小,布局不尽合理,不仅增加了机构编制和财政负担,而且也不利于城镇集约化发展。为控制乡镇数量、提高其经济质量和综合实力,促进乡镇经济发展。按国务院和省、市政府的要求,对现有乡镇的行政区划进行调整

2、行政区划调整原则

乡镇撤并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关系改革、发展与稳定大局,必须审慎从事。为此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实事求是、稳妥有序的原则。

二是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原则;

三是立足长远,科学规划,分期分批实施;

四是着眼于乡镇经济和小城镇的长远发展。

3、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条件

按下列条件对各类乡镇机构进行撤并:

(1)经济发展水平偏低、长期处于贫困状态的乡镇;

(2)分布过于密集、辖区用地规模较小、布局不合理的乡镇; (3)乡镇驻地人口不足5000人、城镇建设质量较差的乡镇; (4)按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沿革和群众意愿的要求,应该撤并的其他乡镇。 (5)将交通条件好、经济较发达,且有明显发展优势的乡提升为建制镇; 4、乡镇行政区划调整要求

根据上述原则和条件,在现有25个乡镇中,拟分期分批地撤消那大、兰洋、洛基、番加、松鸣、松林、兰训、长坡、新英、富克等10个乡镇机构建制,分别并入相邻各有关城镇;设立儋州市(一城三区)、东成、海头、雅星、白马井、木棠、和庆、峨蔓、三都、新州、中和、排埔、光村、王五、大城、南丰等1个地级市和 15个建制镇。具体做法如下:

(1)结合本次总体规划修编和今后儋州地级市的设立,撤消现有的兰洋镇、洛基镇、那大办事处,使其连同热作两院等部分组成新的儋州市。 (2)近期内撤消洛基、番加、松鸣、松林、兰训、长坡、新英、富克等8个乡镇,分别并入那大、兰洋、白马井、木棠、光村、东成、新州、雅星等城镇,将全市25个乡镇调整为17个建制镇。

(3)将东城乡提升为建制镇。

第18条城镇空间结构规划

至2020 年,市域城镇体系空间格局将最终形成“三区、两群”的结构形态。

1、“三区”,即三个城镇片区。

(1) 南区:以儋州市(含那大、两院、兰洋、西联)为中心,包括儋州市及和庆、大成、南丰3个乡镇,还有兰洋、西联、西流、西培、西华、西庆6个国营农场。面积1276.89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 37.72%;现状总人口为35.14万人,占全市现状总人口的42 %,规划城镇人口38.3万人,占全市规划城镇总人口的51.76%。

本片区经济基础较好,综合发展条件优越,交通和信息联系快捷,是目前全市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在今后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换中,主要任务是加快提高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比重。在大力发展热带水果等高效农业的同时,重点发展为洋浦建设相配套的建材工业、高新产业和旅游、商贸等第三产业。

(2)中区:以东成为中心,以海头、雅星(含八一农场)为副中心。包括东成、光村、王五、雅星、排浦、海头等6个乡镇和新盈、龙山、八一、红岭4个国营农场,面积1435.28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42.41%。现状人口20.58万人,占全市现状总人口的24.8%;规划城镇人口14.6 万人,占全市规划城镇人口的19.7 %。

本片区对外交通联系方便,西线高速公路从境内通过;土地平坦肥沃,水利灌溉基础好,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是全市重要的粮食、橡胶、甘蔗和瓜菜产区。今后除大力发展反季节瓜菜等高效农业以及相配套的包装、储藏、保鲜、加工、运输企业外,还将大力发展建材、橡胶制品和制糖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 (3)北区:以洋浦为中心,以白马井和木棠为副中心。包括白马井、新洲、中和、木棠、峨蔓、三都6个镇,面积632.6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8.7%;现状人口30.24万人,占全市现状总人口的36.43%;规划城镇人口21.1万人,占全市规划城镇总人口的28.51%。

本片区除利用岸线资源大力发展港口、海洋运输、海洋渔业外,中远期各城镇将大力发展为洋浦经济开发区服务的副食品基地、建材基地和商贸基地,并适当发展与洋浦重化工业相配套的后续工业。到规划期末,洋浦及其周边城镇群,将成为海南省西部工业走廊规模最大的综合工业区。

2、“两群”,即两个城镇群。

(1)那大周边城镇群:以那大城区为极核、包括那大(含两院)、兰洋、和庆、南丰、大成等5个城镇及兰洋、西流、西联、西庆、西培等5个农场。

(2)洋浦周边城镇群:以洋浦为极核、白马井和木棠为次核。包括白马井、新洲、中和、木棠、三都、峨蔓6个城镇。

第19条城镇规模结构规划

市域城镇体系由中心城市、中心城镇、一般乡镇三个等级层次构成: 一级城镇??中心城市。即儋州市城区,包括那大(含两院)、兰洋(含兰洋镇和兰洋农场)、西联农场。规划人口32 万人,规划区面积38.4 平方公里。二级城镇??中心城镇。即白马井、木棠、东成、海头、雅星(含八一农场)等5个镇。规划人口为 3?5万人,规划用地为3?5 平方公里。

三级城镇??分为一般乡镇、农场场部两类:

(1)一般乡镇:和庆、峨蔓、三都、新洲、中和、排浦、光村、王五、大成、南丰、等10个乡镇。规划人口1?3万人,规划用地1?3平方公里。 (2)农场场部:西庆、西流、西培、西华、红岭、龙山、新盈。第20条城镇职能结构规划主要城镇的职能分工如下:

那大:海南省西部中心城市;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海南西北部交通枢纽,以发展高新技术工业、生态旅游业、农业科技教育为主的综合性中心城市。

白马井:中心城镇。重点发展港口商贸、海上旅游、海洋运输、海洋渔业以及为洋浦开发区配套的生活基地和重化工业后续加工区。

木棠:中心城镇。重点发展与洋浦配套的生活服务基地和重化工业后续加工区。东成:中心城镇。重点发展热带高效农业和农副产品集散加工业。海头:中心城镇。重点发展热带高效农业、海洋渔业、农副产品和水产品加工业。雅星:中心

城镇。重点发展农业、林业、橡胶制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庆:重点发展农业、林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

峨蔓、三都:随着洋浦的发展和建设上的需要,将成为洋埔的组成部分,重点发展与洋浦相配套的工业。

新洲、中和、光村、排浦:重点发展港口、旅游、海洋渔业和为洋浦服务的生活

基地、建材基地。

南丰:以林业、热作生产、生态观光旅游业为主的城镇。

第21条城镇发展对策与措施

,、通过加快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促进小城镇发展。一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行“南果、中菜、北渔”的片区开发;二是建设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对农副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三是培育中介组织和经纪人,架起小城镇向中心城市及周围农村的联系桥梁。通过农业产业化发展,分离出为农业服务的第二、三产业,向小城镇聚集。

,、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快小城镇资本积累。通过利益驱动,全方位吸引境内外多元化的投资者,发展新兴的、市场前景广阔的二、三产业,增加小城镇就业岗位,为本地发展积累资本,从而增加城镇基础设施和住宅投资以及新增城镇劳动力就业的生产性投资。

,、完善城镇人口管理制度。建立以居住地划分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以职业划分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户籍管理制度。加强进镇农业人口的社会保障措施。积极引导农村人口从事小城镇的二三产业,使农村剩余劳动力真正做到“离土不离乡”。

,、不断提高城镇建设质量。一是配套完善路、水、电、通讯、农贸市场、文化娱乐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二是控制城镇数量,结合迁村并点逐步缩并乡镇和自

然村、并向经济发展较快的城镇集中;三是提高城镇规划设计质量,既要体现时代风貌,又要体现地方特色、传统特色。形成一条街道一个特色,一座建筑一个风貌;四是要加强规划实施管理,依法办事,保障城镇建设质量。

第22条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1、港口

随着运输量逐年增加,洋浦港得到充分利用和进一步发展,成为以件杂货、

集装箱运输为主的综合性港口。此外,白马井、干冲、新英、峨蔓、排浦等港口,采用新建、扩建、更新改造等多种方式挖掘潜力,改善港运条件,提高港口吞吐能力,分别成为与洋浦港相配套的工业港口、大宗货物港口、渔港和客运码头等,为本市和广大腹地的物资交流服务。

在重点建设港口的同时,加快发展国际、国内运输航线。近期增加中、长途

运输船舶,使船舶总吨达到14000吨位;加快开通越南海防,广西钦州、北海和广东海安、湛江等港口的客货运航线,货运量达到125万吨,客运量达到 90万人次。中、远期增加远航线路的运力,逐步开通深圳、广州、上海以及港澳、东南亚等地区和国家货航线。从而使洋浦港及其周边港口群,在规划期末成为儋州市以及海南省对外交通运输的主要信道。

2、公路

通过改造或新建等措施,逐步加密公路干线,在规划期内建立“四横四纵”的市域公路干线网络。即由西线公路、高速公路、兰洋??雅星公路、海头??峨蔓公路组成“四横”干线;由兰洋??洋浦公路、吴郎??新英公路、雅星??白马井公路、和岭??峨蔓公路组成“四纵”干线,构成四通八达的公路干线体系。此外,配套建设中心城镇的长途汽车客货站、公路加油站、汽车维修场等静态交通设施,作好综合服务工作,提高公路运输能力。

近期公路建设以更新改造现有干线公路为主。具体措施:一是抓好那大??东成

路、春马公路、海头??白马井公路、海头??排浦公路、南辰??白马井公路、

兰洋??番加公路、雅星??海头公路、南丰??兰洋??美万新村公路的建设;二是重点建设儋州??琼中??万宁高等级公路;三是对通往各个国营农场的专用公路进行改造;四是提高乡村公路等级和通达深度,形成布局合理、干支衔接、覆盖面广的公路网络。

3、铁路

按铁路规划设计,西环铁路为国家?级干线,自东往西路经本市的和庆、那

大、大成、雅星四个城镇以及西流、西培、八一等国营农场,境内线路约60公里。近期在那大和八一设火车站,远期增设西流、西培火车站。

4、机场

本规划期内不考虑机场用地,充分利用海口和三亚机场设施和空中通道,为儋州市的长途客、货运输服务。

第23条旅游规划

将儋州市可开发的风景旅游资源分为五大功能区,各区规划要求如下: 1、儋

州城区综合生态休闲度假区

以那大中心市区为主体,以热作两院植物园(含云月湖风景名胜区)和兰洋温

泉(含兰洋国家森林公园等)为两翼,组成了具有儋州特色的休闲度假区。其主要功能是:以热带田园风光、西部绿色之旅为主题,融温泉度假、娱乐、美食、康体、以及会议、商务为一体的综合休闲度假活动。以满足“在洋浦发展,来儋州休闲”的各种需求。

2、东坡遗风、民俗文化旅游区

以东坡书院为主体,包括恍榔庵旧址、冼太夫人庙(宁济庙)、古城门、古洲府(香街)、东坡井旧址、以及对歌调声、风味小吃、东坡工艺品等。其主要功能是:以东坡遗风文化为主旋律,集瞻仰、欣赏、贬臣文化和民间文化参与、美食、购物为一体的文化旅游活动。以满足古文化研究者、东坡先生崇拜者、海内为修学旅游者的文化旅游需求。

3、光村银滩休闲度假区

以光村银滩度假村为主体,包括头咀港、神冲港、龙门激浪、邻昌礁一带,面向北部湾、背靠松林岭等广阔海域,宁静而宽广的海岸带。其主要功能是:海上娱乐(含赶海)、海底探奇、海鲜美食、滨海野趣、传统民俗活动参与等活动。以满足洋浦、海口、儋州城市居民周末休闲、青少年海滨旅游和科普考察等,以回归大自然,品味滨海野趣风情的旅游者的需求。

4、洋浦风貌观光旅游区

洋浦开发区的特殊性,具有无形的旅游吸引力,包括干冲(洋浦开发区所在地)、三都、峨蔓和白马井约100平方公里的范围。其主要功能是:充分利用洋浦港口一、二期泊位工程及港湾风貌,特区城市环境和建筑风貌,洋浦入关口的木棠镇以及未来各项成就所组成的旅游资源。以满足国内外个阶层旅游者到洋浦旅游和考察的需求。

5、雅星热带生态农业休闲度假区

包括从排浦至海头的珠碧江口,以雅星为幅射点向白沙县的邦溪和珠碧江上游一带的田园风光。其主要功能是:以山、水、林、田、路、村综合整治为手段,形成以滨海野趣、生态良性循环的绿色旅游,以满足更高层次、更多旅游者享受回归大自然的旅游需求。

第24条生态系统规划

结合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的不同情况,确定各功能分区在空间地域上的分布和生态保护措施如下:

1、山丘林地环境区

本区包括山地和丘陵地带的原始森林、水源林、次生林、灌丛林、薪炭林、疏林等所有林地,是市域内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固土防沙、防风抗灾的主要环境区域。加强山丘林地环境区的保护,对改善城乡生态质量、为珍稀动植物提供生存繁衍场所有重要作用。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森林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面积较大,生物多样化受到影响。

儋州市山丘林地生态保护主要方向:

(1)对热带天然林进行封育,大力造林,加速荒山绿化,增强其生态服务功能。加大野生动物保护执法力度,建立生物多样性信息和监测网络。 (2)对超过250以上的坡地,全部实行退耕还林;对250以下山坡地的垦植,应配套水土保持措施,防止水土流失。近期内完成“蚂蝗岭”水土流失治理工程。 (3)有计划地新建或扩大一批自然保护区,以保护热带雨林和珍稀濒危物种以及水源涵养区。

2、农业与热作环境区

市域内所有适宜农业耕作的用地都属于本区范围,约占全市总面积的35%。该区人工开发程度高,自然生态环境逐步被人工种植生态环境代替,生物生产量高。但生物种群数量下降,品种单一,易受病虫害侵蚀,生态稳定性下降。有的地方荒漠化严重。

该区应逐步向生态农业方向发展,其具体措施:

(1)充分利用海南本身的优势,走产、学、研一体化的道路,加强热作基因工程研究,加快生物技术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促进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 (2)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积极发展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保护和合理

利用农业资源。作好农业技术扶贫工作,杜绝刀耕火种、广种薄收的生产方式;加强农药、化肥及“三废”的污染防治工作,有效施用化肥,推广使用低毒、高效的农药,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和生物防治技术,控制农药使用量,以防治农业环境污染;落实《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节约和保护耕地,改善土地生态环境。

(3)实施椰林工程,充分利用荒山、荒滩、荒坡和道路两旁、房前屋后,搞好生态防护椰林,努力建设椰林生态体系和椰子产业体系。重点加强水土流失和洋浦周边荒漠化严重地区的综合治理。

3、海岸带环境区

海岸带环境区包括沿海滩涂、红树林、沿海国家特殊保护林和泻湖等。儋州市的海域广阔,海岸线225公里,岸线曲折多弯,为港口建设提供良好条件,如白马井、洋浦等,已逐步发展成为港口城市。海岸带的低山台地,海拔50米以下,是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一般都以农业和渔业为主,受海洋影响强烈。。该区生态保护的主要方向:

(1)沿岸线和港区外围布置生态防护绿带。

(2)在海岸带的开发建设中,注意保护近海的生态环境资源,防治陆源污染和海上污染;在港区岸线及河流出海口要防止水质污染。

(3)保护红树林和沿海防护林带,规范滨海采矿、养殖等开发活动。使红树林

和防护林带成为集生产、防护、游憩休闲于一体的区域。

4、人居环境影响区

该区包括所有城乡居民点,是生态保护的重点地区,生态保护的出发点是为城乡居民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人居环境影响区生态保护的主要方向:

)以城镇规划为依据,建设一批布局合理,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生态和谐,(1

居住条件舒适、具有热带特色的生态型社区。为居民提供方便、舒适、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2)全面开展城市绿化建设,使城区的绿化覆盖率达到40 %以上,人均公共绿地大于12平方米/人。彻底整治“脏、乱、差”,把治理城乡“脏、乱、差”作为改善生态环境的一向重要举措来抓。

(3)积极推广城镇生态型住宅小区建设。根据海南的实际,逐步发展低层独立式生态住宅小区,创建具有海南特色、优美、舒适的居住环境。 (4)积极发展农村生态型村庄。建设一大批布局合理、风格独特的农村居民点。结合农村居民点的改造,推广农村节柴和沼气技术,改善农村能源结构;作好改水改厕,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大力发展庭院经济,绿化美化居住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物质生活水平。

第25条给水工程规划

1、规划原则:

(1)据修编后的用地规模、人口规模、工业发展规模及生活水平标准,合理调整确定不同阶段供水规模。

(2)正确处理各种用水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现有的水资源环境,有计划的开发利用地表水。

(3)选用水源时应在保证水量的前提下,采用优质水源以确保居民健康。

(4)村镇工业生产用水应根据生产工艺尽量重复使用,节约用水。 2、规划布局:

南片区(那大城区)现有一座供水能力为5万吨/日的老水厂,该水厂在近期乃至中前期将与新建水厂联合向那大、西联、热作两院、兰洋、和庆供水,中后期至远期将由现新建水厂(规模为30万吨/日)单独供水而取消老水厂。北片区即洋浦地区的用水,近、中期从那大分干渠取水引至水厂(25万吨/日),经净化后向洋浦

开发区及较近的城镇供水,远期自南茶河取水送至黎渥水库作为备用水源,水厂的规模将达到45万吨/日。

中片区根据其自身的用水规模,而开发利用不同的水资源,在缺少地表水的地方而地下水较充足且水质较好的可考虑长期开采饮用。

第26条排水工程规划

1、规划原则

(1)城镇规划区域内的排水应采用雨污分流制,各自形成独立的排水系统。 (2)工业废水排入污水管网前,要求按有关排水标准进行处理,或自设污水处理设备,处理达标后统一排入指定排污水域。

(3)分区分组团设置污水处理厂,并形成统一的污水排放体系。鼓励循环利用水和生活污水处理后农业灌溉的利用。

2、污水排放量估算

规划的污水包括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两部分,其中生活污水按生活、公建用水的90%估算,工业污水考虑到工业用水部分可以重复利用,按工业用水的85%估算。 3、污水排放

各城镇雨水或就近排入水体,或在沿海地带直接排入海中。雨水管在道路路幅大于40米者,原则上按两侧布置雨水管。

第27条电力工程规划

1、建立安全可靠的35KV-220KV供电网。按电力先行原则,一次规划、分步设施、远近结合、合理布局、成环成网。尽量降低投资,逐步实施规划。合理选址,预留变电站位置,站型应朝大容量、少占地方向发展。

2、市域规划用电负荷:,

近期:8.0万千瓦。

中期:14.0万千瓦。

远期:30万千瓦。

3、规划新增110KV变电站二座,35KV变电站6座。

第 28 条电讯工程规划

1、规划原则:一次规划、分步设施、按发展实际情况逐步实施规划。按发展目标,规划城市达到信息化要求。以光纤传输为主,达到通讯、宽带网的须要。

2、电话容量规划:、

近期容量:15万门。

中期容量:25万。

远期容量:44万。

第四章儋州市规划区总体布局

第29条规划区范围

以那大为中心,西至热作两院,包括云月湖风景区;东至兰洋地区,包括兰洋镇、兰洋农场和兰洋旅游度假城;北至西联农场,包括农场场部,总面积为565平方公里。

第30条城市性质

海南西部以发展新兴工业、商贸物流、生态旅游业和热作科研教育为主的、具有优良创业环境和人居环境的中心城市。

第31条城市人口规模

儋州市城市规划区人口规模为32万人。其中:

那大市区人口为25万人;

两院片区人口为3万人;

兰洋片区人口为2万人;

西联片区人口为2万人。

第32条城市用地规模

根据国家颁布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确定人均城市用地为120平方米;按推算,到2020年,规划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38.4平方公里,其中那大城市建设用地为30平方公里。

第33条那大市区发展策略

1、那大是儋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海南西部的交通枢纽、风景旅游区的服务基地、以发展金融、商贸和高新技术工业为主的、具有优良人居环境的综合性中心城市。

2、作为中心市区,那大将安排市级机关和市外各类办事机构、金融贸易、科研信息、旅游服务等公共设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无污染的地方工业、高新技术工业,适当发展房地产业和建筑业。

3、重点发展多功能的城市中心区,使其成为儋州市功能活跃的核心地带。中兴大街作为城市景观主轴线,两侧布置新颖的建筑,形成良好的景观环境,体现布局有序、欣欣向荣的城市新貌。

第34条西联工业区发展策略

1、在那洋公路西侧布置工业仓库区,并与公路东侧的农场场部联成整体。工业用地0.42平方公里,仓库用地 0.06平方公里。工业仓库区与那洋公路之间,留有50米宽的防护林带。

2、在那洋公路东侧布置生活居住用地,保持农场场部的独立性和完整性。规划期内形成南、北两个居住小区,以三号横路为界,人口各1万人,小区用地面积分别为0.60和0.43平方公里。近期以建设低层住宅为主,中远期以多层住宅为主。

3、远景工业用地向那洋公路西侧的纵深区域发展,居住用地向公路东侧的纵深区域发展。城市用地发展方向不可向南延伸,以免与那大市区连成一片。第35条兰洋旅游度假区发展策略

1、兰洋温泉旅游度假区规划人口 2万人,规划用地2.4平方公里。其中兰洋镇和农场场部规划人口各 8000人。温泉度假区现状接待规模约1000床位,远期接待规模为4000床位,规划服务工作人员2000名,带眷比为1:1。员工及家属就近在兰洋镇或农场场部居住,度假区内不另设居住用地。

2、用地布局采用组团式结构形式。将兰洋镇、兰洋农场和兰洋温泉度假区规划成为三个功能独立的组团。保留各组团间的农田、林地和果园等,作为城镇永久性的绿色开放空间。并采用严格的规划管理措施,防止建设项目沿东西干道两侧连片发展,形成具有热带田园风光特色的生态型旅游城镇。

3、在东西干道(三号横路)北侧,布置生活居住用地,分别由兰洋镇和兰洋农场两个生活小区构成,人口各1万人左右,用地面积1.45 平方公里。在两个居住小区之间布置大片绿地(果园),小区内部各设置公共服务中心(结合游客需求)。

4、在三号横路南侧,布置旅游度假用地,面积约 0.63平方公里,另外预留备用地0.32平方公里。

.

第36条两院科技教学区发展策略

1、两院科研教学区规划人口按3万人考虑,人均建设用地120平方米,规划建

设用地3.6平方公里。居住用地按人均30平方米的标准计算,即居住用地总面积90公顷,以建设多层住宅为主。

2、两院片区与那大市区的联系,除现有西线公路外,中远期内利用片区东西向主干道(即三号横路)向东延伸,与那大站前路相接。

3、西环铁路(儋州段)虽未动工,但由于种种原因,铁路穿越校园已成为难以更变的现实。应加强铁路两侧的绿化建设和环境保护,以防噪音、尘土的污染。

巴中市公共交通规划

《巴中市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发展规划》 一、规划背景 战略之重:巴中市位于中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和首府,处于南北旅游圈最佳对接带和成都、重庆、西安的旅游“金三角”枢纽位置;作为“成西渝城市群交通网络的重要节点、北上东进出川的核心门户、川东北区域综合交通枢纽、成渝- 关天经济区的交通 连接桥梁”,巴中 需要高度重视公交 优先发展,明确秦 巴山区示范作用。 转型之际:城市空间发展的重大转型给巴中市中心城区的公交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单一模式的常规地面公交已无法适应区域一体化的发展需求。经开区和恩阳区的开发建设,迫切需要快速化、集约化的出行方式促进以公交导向的紧凑型开发,多模式与精细化之路将是巴中公交发展的大势所趋。 矛盾之制:受制于狭长带状的城市空间结构,巴中老城区路网扩容能力有限,对外大通道不在、运输方式单一、道路网等级低、建设资金缺乏等造成交通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

盾越来越突出。公共交通与小汽车之间的博弈必将在客流、 路权等资源 竞争上愈演 愈烈,这要求 巴中加快确 立公共交通 体系在综合 交通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健康城市交通结构的形成以制约供需矛盾的进一步发展,防止拥堵蔓延化和常态化发展。 品质之诉:巴中处于南北旅游圈最佳对接带和成都、重庆、西安的旅游“金三角”枢纽位置,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巴中市中心城区的总体发展目标为:“以发展资源深加工、现代制造、商贸物流和旅游为主,具有巴文化、红色文化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森林公园城市”,其中恩阳区定位为宜居新城,经开区定位为宜居宜业新城。为落实巴中建设宜居、宜业、宜商生态型城市的发展愿景,需强化绿色交通体系建设,打造具有巴文化特色的城市公交体系。

佛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总体规 公示简本

佛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总体规划(2014-2020)公示简本 1.规划编制目的 为推进佛山市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支持佛山高新区进入创新突破的发展新阶段,统筹带动城市及周边地区自主创新发展;统筹、整合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现有资源,实现高新区一区五园社会、经济、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编制《佛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总体规划》。本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以及佛山市上层次规划制定。 规划范围协调范围三水园南海园禅城园高明园顺德园2.规划范围与期限 (1)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以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五个园区经国家审核公 告的四至范围为准,五个园区具体为南海园、三水园、禅城园、顺德 园、高明园。南海园规划范围面积753.79公顷。三水园规划范围面积 431公顷。禅城园规划范围面积1200公顷。顺德园规划范围850公顷。 高明园规划范围面积1339公顷。 (2)规划协调范围 为促进工业园区与周边地区的功能协调,实现产城融合,划定规 划协调范围。 南海园规划协调范围为南海中部片区,总面积约403.36平方公里; 三水园区,规划协调范围总面积约100.98平方公里;禅城园规划协调 范围扩展至南庄绿岛湖片区及张槎街道工业园区、吉利工业园区,总 面积约49.5平方公里;顺德园规划协调范围扩展至西部生态新区范围 以及五沙、容桂片区,总面积约109.13平方公里;高明园规划协调范 围拓展至荷城街道北部以及杨和工业区、明城工业区等范围,总面积 约100.75平方公里。 本规划期限为2014-2020年。3.规划目标与策略: 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总体发展目标是:国家 一流科技产业园。 产业发展目标:大力推进光电产业战略崛起,加快促进汽车及 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业两大支柱产业高端发展,全力推动新材料、 环保、生物医药三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力促传统优势产业转型提 升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共进,重点发展8大产业30个细分领域,构 建佛山高新区“830”产业体系。 总体发展策略: 策略1 核心引领,打造协同创新体系 策略2 强化先进制造,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 策略3 产城融合,提升城市综合服务与公共环境品质 规划范围示意图周边协调发展分析图

吴川市城市总体规划分解

吴川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简要说明 一、规划期限与范围 1.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07-2020年。其中,近期为2007-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2020年以后为城市发展远景。 2.规划范围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 即行政辖区范围,含10镇和5街道,总面积848. 5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市区总体规划范围) 包括梅箓、海滨、大山江、塘尾、博铺五个街道的行政辖区范闱;鉴江西岸振文镇的奇艳、湖塘、低洞三个行政村的村域范围;市区北部长岐镇的硝山、大坡仔、邱屋三个行政村的村域范围;市区以南围海造地区域。城市规划区总面积约113. 13平方公里。 二、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 1.城市发展目标 粤西地区重要的滨海休闲城市;珠三角产业转移承接地;城乡和谐、宜产宜居、生态文 明的现代化城市。 2.经济发展目标 近期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 5%,到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当年价)达9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0863元,一、二、三产业结构为15 : 47 : 38o 2011年至2020年期间,预期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10%,到2020年达到245 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0078元,一、二、三产业结构为12: 43: 45。 3.产业发展方向 ——转移类工业:引入珠三角未来需要逐步转移出来的产业,将电器制造业(以家电制造为核心)、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以计算机制造为核心)、纺织业、服装制造业、食品饮料制造业、金属制品制造业作为重点引进的工业类别。

——资源优势型产业:依托滨海地区风力资源发展风力发电产业;利用周边农村地区的生物质,发展再生能源工业(秸秆发电、燃料乙醇等);依托黄坡较丰富的玻璃砂, 发展玻璃制造业。 ——固有的传统工业:做大做强己经具备-定优势的糖酒(食品)机械设备制造、羽绒加 工、网具制造、塑料拖鞋制造业。 ——休闲度假产业:发展以海洋沙滩为特色,以休闲、度假为主要业态的旅游产业。 ——房地产业:近期禁止在城区建设单家独院式房屋,为商品房地产业发展创造市场条件。远期,结合旅游业的开发打造“旅游+地产”的房地产发展模式。 ——商贸物流业:充分利用高速公路、国道以及拟建的铁路站场,发展专业市场和公路 物流业。 三、城镇体系规划 1.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至2020年市域城镇分为3个级别: ——吴川中心城区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级城市,市域中心城市。包括吴川市区的5个街道,规划到2020年城市人口达到35万人左右。 ——塘缀镇、黄坡镇、吴阳镇三个中心城镇和长岐重点发展镇是吴川市的二级城镇, 规划到2020年,四个镇的城镇人口分别达到8万人、10万人、5万人和5万人。 ——覃巴、振文、浅水、兰石、樟铺、王村港6个-?般建制城镇为吴川市的三级城镇, 城镇人口规模均在3万人以下。 2.城镇职能结构规划 吴川市城镇体系职能划分为综合型、工贸型、旅游型、集贸型四种类型,详见下表: 吴川市城镇职能一览表

新州镇总体规划文本 6.25

儋州市新州镇总体规划(2006—2020) 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实现儋州市新州镇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促进镇域城镇建设与资源合理配置,确保新州镇区的快速健康发展,达到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城镇发展目标,特制定《儋州市新州镇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1.0.2条本规划是调控新州镇城镇化进程与指导新州镇规划区内各项建设活动的纲领性文件。本规划指导新州镇区详细规划。规划区内各项专业规划的编制工作,必须符合本规划。 第1.0.3条凡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建设活动的个人或单位,均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相关规定,执行本规划,并服从主管部门的规划管理。 第1.0.4条本规划的调整与修改,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有关条款执行。 第1.0.5条规划期限 儋州市新州镇总体规划分为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 近期:2006~2010年; 中期:2011-2015年; 远期:2016-2020年。 第1.0.6条规划范围 本次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为新州镇镇域范围,总面积79平方公里。 镇区规划范围包括新州原镇区和新英、荣上等村,以及盐田和新地的部分范围,总面积为6.46平方公里。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第2.0.1条总体发展战略 进一步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经济总量,增强经济活力。积极发展第二、三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和体育等社会服务设施的建设逐步达到现代化城镇的标准;生态环境和城镇形象塑造成就显著,逐步使新州发展成为儋州湾的一个重要港口城镇。 第2.0.2条产业发展策略 (1)第一产业:大力发展渔业,注重林业的发展和保护,并保护基础种植业。 鼓励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 加强以小型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推进农业服务组织和机制创新,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经济效益的全面提高。 (2)第二产业: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扩大市场影响,以新英或新州的品牌来发展特产渔业。在鼓励树立品牌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护现有名牌,特别是新英红鱼粽,加强监督管理。 (3)第三产业:为自身以及区域服务的休闲型旅游度假产业将是第三产业发展的重点所在。 生产性服务业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积极发展金融服务、信息服务体系;消费性服务业则鼓励发展所有制形式和经营业态多样化、诚信便民的零售、餐饮等商贸服务。 第2.0.3条产业布局规划 充分考虑新州镇的现状,基于其发展条件与产业发展研究,对镇域的产业进行总体布局:(1)新州组团:作为全镇的行政、商业、文化和体育中心,主要发展第三产业。 (2)新英组团:主要发展渔业和养殖业。 (3)西南部英均片区:由于交通条件较好,用地条件比较优越,是新州镇通往白马井和洋浦经济开发区的重要通道,规划建议英均片区发展以虾田养殖业为主的第一产业与养殖业,带动西南部各村的发展。 (4)南部的腾阳片区: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作为速生林产业和种植业基地; (5)东部的大屯片区:发展作为甘蔗种植业基地; (6)东北部的宝山片区:发展成为新州的花生和蔬菜种植区,为镇区以及洋浦提供优良的蔬果和粮食。

延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意见

延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意见 【法规类别】经济技术开发区 【发布部门】延安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2.08.29 【实施日期】2012.08.2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延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为了进一步发挥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发展要素快速集聚,经济社会效益全面提升,努力将开发区打造成我市改革开放的先导区、产业发展的承载区、效能建设的示范区,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创新运行管理机制 1.开发区实行“一区三园”管理模式。姚店工业园区为开发区主体区,安塞工业园、甘泉工业园为开发区两翼区。安塞工业园、甘泉工业园实行双重管理,日常建设管理由所在地县政府负责,重大事项报开发区管委会审定。园区党政主要负责人任免须征得开发区同意。 2.开发区管委会是市政府的派出机构,享有市一级经济管理权、部分行政执法权和社

会事务管理权。按照开发区近期建设规划范围,将宝塔区姚店镇和李渠镇所辖部分区域交由开发区托管,以后根据开发区建设发展需要逐步调整变更管理范围。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等维持现有隶属关系不变。 3.国土、税务等部门要积极协调上级主管部门在开发区设立派出机构,派出机构实行双重领导,业务培训、指导由派出单位负责,日常管理、目标考核由开发区负责。派出机构主要负责人任免须征得开发区同意。 4.公安、工商、质监等部门要在开发区设立相应分局,授予市一级管理权限,由开发区统一考核管理,其领导成员的任免须征得开发区同意。 5.成立开发区综合执法局,全面负责开发区城市管理、国土规划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行政执法。 二、创新建设管理机制 6.授予开发区市一级项目管理权限,由开发区经济发展局负责辖区内项目审批和管理。需省级审批、备案的项目,由市发改委转报省发改委审批、备案。 7.开发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开发区管委会编制并报市政府审批,各类专项规划的编制、管理由开发区管委会负责。 8.开发区建设项目的选址、审批、管理由开发区负责,相关证书由市住建局、规划局委托开发区规划建设

巴中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巴中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巴中市规划管理,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四川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和《巴中市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国家相关技术管理规定和规范,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巴中市城市规划区的土地使用和建设工程的规划管理。通江、南江、平昌县城所在地规划管理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编制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应符合本规定。各项建设工程的建设,应按已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 第四条各类专业性规划应符合已颁布的相关专业技术规范及规定。 第二章建设用地分类、标准和适建范围 第五条城市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确定。 第六条建设用地的性质和适建范围按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应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分类和本规定附表一《各类用地建设内容适建表》确定的建设用地适建范围执行,并按法定程序报批。 凡表一未列入的用地类别或建设项目,由市规划部门根据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用地基础设施条件,具体核定适建范围。 第七条建设用地面积大于或等于 2 万平方米的成片开发地区,必须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经批准之后实施。 第八条新区土地出让原则上应整地块出让,特殊情况下可分块出让,但单块面积不得小于 2 万平方米。多层民用建筑建设用地小于2000 平方米,高层住宅用地小于3000 平方米,高层公共建筑建设用地小于3500 平方米的不得单独建设。但因特殊情况或特殊地段且确定不影响城市规划的,规划部门可准予建设。 (一)邻接土地已经完成建设成为既成道路、河道或有其它类似情况,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 (二)因城市街区划分、市政公用设施等的限制,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 第三章土地使用强度及地块控制 第九条在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各类建设工程项目的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应根据批准的详细规划确定。未编制详细规划的,因特殊情况按附表二《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最大值控制指标表》的规定,由城市规划部门核定,但必须按法定程序报批。 第十条对拆迁量较大、情况较复杂或建设用地、建设位置特别重要的建设项目,可先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或建筑方案设计,其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由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和建筑方案设计确定。 第十一条对未列入表二的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体育场馆以及医疗卫生、文化艺术、托幼等设施的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控制指标按相关法规、规范执行。 第十二条建设用地内有不同性质建筑的,应分类划定建筑用地范围,分别计算建筑密度及容积率。属商办或商住综合楼的,建筑密度按附表二中公共建筑指标执行,建筑容积率按不同性质的建筑面积核算合成。商业面积或办公面积达不到建筑面积10% ,或者只有底层为商业或者办公的综合住宅,按住宅面积计算,建筑容积率按附表二中住宅的指标执行。

儋州市总体规划

儋州市总体规划 儋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实现儋州市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促进市域城镇建设与资源合理配置,确保那大市区快速健康发展,达到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城镇发展目标,特制定《海南省儋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1?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 2条本规划是调控儋州市城镇化与指导儋州市规划区内各项建设活动的纲领性文件。本规划指导全市各城镇总体规划与儋州市规划区详细规划。规划区内各项专业规划的编制工作,必须符合本规划。 第3条凡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建设活动的个人或单位,均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相关规定,执行本规划,并服从主管部门的规划管理。第4条本规划的调整与修改,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有关条款执行。 第5条本规划以下列文件为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海南省国土综合规划》 4、《海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 5、《儋州市“十五”计划纲要》 6、《儋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请示》 7《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儋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有关问题的批复》 8、儋州市提供的城市总体规划基础资料等。

9、本规划还注意到与有关规划和政策的协调,包括《儋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儋州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等。第6条规划期限 儋州市总体规划分为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 近期:至2005年; 中期:至2010年; 远期:至2020年。 第7条规划指导思想 1、继承和保留原规划中的原则和主体构思。从实际出发,有重点地解决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按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做好城镇体系空间布局;协调好近远期规划,合理调整用地功能、布局和规模。完善综合交通系统和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使城市具有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深入调查研究,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建设的特点和新问题。强调城市规划和建设必须服务和服从于经济建设的基本要求,确保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得以贯彻与体现。 3、树立为城市居民服务的指导思想。城市规划要反映居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要求,促进城市发展与经济繁荣,保障居民安居乐业。把居民的各项活动与建筑和环境紧密结合起来,确保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4、尊重城市个性、保持城市特色。从生态角度出发,协调好城市住宅建设、工业仓储布局、公共设施配套、市政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自然及人文景观之间的关系,创造以人为中心的海岛生态城市氛围,形成城市的个性和特色。第8条规划目标 经过二十年的努力,逐步把儋州市建设成为与洋浦互相依托,与三个市场密切相连,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裕,社会高度文明,城

佛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版)

佛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2009修订版) 佛山市城乡规划局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

目录 1 总则 (1) 2 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2) 3 城市用地 (3) 4 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15) 5 建筑间距、退让与高度 (16) 6 公共设施 (21) 7 道路交通 (26) 8 市政设施及其它公用设施 (30) 9 景观与环境 (36) 10 特定区域 (38) 11 附则 (39) 附录一:用词说明 (40) 附录二:名词解释 (41) 附录三:计算规则 (43) 附录四:建筑间距和离界距离图示 (49)

1 总则 1.1 为科学编制城市规划,严格城市规划管理,实现城市规划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保证城市规划的实 施,制定本规定。 1.2 本规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技 术规范为依据,参照省内其它城市同类规定,并结合佛山市城市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 1.3 在佛山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城市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工作,应按本规定执行。尚不具备实施条件的村庄 和集镇,经批准可暂按国家、广东省有关村镇的相关规定执行。 1.4 本规定未涉及的内容,应符合国家、广东省现行法律、法规、规范和佛山市有关规定的要求。

2 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2.1 佛山市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分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规划内容和深度按《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广 东省中心镇规划指引》、《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引》等规定执行。规划编制应采用佛山市统一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图2-1 佛山市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总体规划的编制 2.2 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前,可根据需要先组织编制城市概念规划。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为15~20年;近期建 设规划期限为3~5年。依据近期建设规划,可编制年度的规划实施方案,作为城市用地年度供应计划的依据。 2.3 “2+5组团”可依据已经依法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组团总体规划,对城市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和公 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的配置做出进一步的安排。 详细规划的编制 2.4 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根据已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的需要,制订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计划。城市新区、旧 城改造区、特定区域、近期建设区以及备用土地、拟出让土地等城市建设重要控制区域,应当优先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其中城市重点地区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前应先开展相关规划研究。 2.5 修建性详细规划应以控制性详细规划所确定的各项控制要求和规划条件为依据进行编制。各级人民政府应 组织编制重要街区、重点景观区、广场、公园、重要交通枢纽用地、城镇主要出入口、公共设施用地以及其他重要地段的修建性详细规划。

周口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周口市市政设施管理办法的通知

周口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周口市市政设施管理办法的通知 【法规类别】市政公用与路桥 【发文字号】周政[2011]84号 【发布部门】周口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1.11.15 【实施日期】2011.11.1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周口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周口市市政设施管理办法的通知 (周政[2011]8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现将《周口市市政设施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一一年十一月十五日 周口市市政设施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市政设施保护和管理,保障市政设施完好,充分发挥市政设施功能,根据国务院《城市道路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98号)和《河南省市政设施管理办法》(河南省人民政府令第72号),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城市规划区内市政设施的规划、建设、养护、维修与管理。 本办法所称的市政设施是指城市道路设施、城市桥涵设施、城市排水设施、城市照明设施及其附属设施。 (一)城市道路:车行道、人行道及护栏、路肩、广场、临时停车场、代征道路用地、退让道路用地及其附属设施; (二)城市桥涵:桥梁、人行天桥及其附属设施; (三)城市排水设施:雨水管道、污水管道、明渠、暗渠; (四)城市照明设施:城市道路、广场、桥梁、楼体、河道、街道树、户外广告等处的照明设施。 第三条市政设施必须实行统一规划、配套建设、适度超前、协调发展和建设、养护、管理并重的原则,并实行有偿服务。 第四条周口市城市管理局是本市市政设施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市政设施的建设、养护、管理工作。规划、住房与城乡建设、公安、工商、交通、水利、环保、电力、通讯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助、配合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搞好市政设施的管理工作。

巴中市城市总体规划

巴中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1-2020年) 《巴中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已于2013年1月21日获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复。 该规划以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两化互动、三化联动、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为指导,按照巴中市第三次党代会确定的“两化互动、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总体思路、建设“两地两区一中心”及秦巴山片区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和“与全省同步实施全面小康”发展目标的总体要求,结合巴中的地域优势,积极融入川陕渝经济圈,加强与成渝经济区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在产业转移、综合配套服务、功能互补衔接及交通设施规划建设等方面的对接融合。充分发挥巴中作为“成渝西”中心城市重要腹地的战略后援作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文资源、尊重历史文化、提升城市品质,努力把巴中打造成“四川重要的北向东向开放高地、川陕渝重要的枢纽联结地、西部绿色经济示范区、全国扶贫开发示范区、川东北重要的中心城市和现代森林公园城市”。 市域部分 人口及城镇化水平 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一体化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开放、改善社会民生为动力,以打造生态、红色旅游产业、完善城市功能品质、提升枢纽作用、增强人口集聚能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重点,全面提升城镇化水平。规划到2015年,市域人口410万人,市域城镇人口164万人,城镇化水平达40%;到2020年,市域人口416万,市域城镇人口208万,城镇化水平达50%。

城镇空间结构 以“全域巴中”的规划建设理念,通过城乡规划全覆盖,确定各主体功能区的功能定位,合理安排产业发展、居民点、农田保护、生态涵养和中心城区建设等空间布局,大力构建科学合理的空间形态,规划“一主(一城两翼)三副五廊”的空间结构。“一主”指巴中市中心城区,“三副”指平昌县城、通江县城、南江县城,“五廊”指巴广、巴南、巴达、巴汉、巴万五条对外交通廊道。 市域城镇等级结构和城镇职能结构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努力建设一座大城市和三座中等城市,打造一批特色鲜明、聚集力强、带动力大的特色镇和中心村,形成紧密衔接、布局优化、统筹发展的现代化城镇体系和职能结构。规划巴中市域城镇体系为:“中心城市—县城—镇(重点镇和一般乡镇)—中心村(聚居点)”四级城镇等级结构体系;市域内城镇职能结构为:综合型、工贸 型、旅游型、交通型、农贸型五种。

新佛山城市规划(2020)

佛山城市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1条规划目的 为适应2002年佛山市行政区划调整后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统筹城市各项建设活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重新编制《佛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第2条规划基本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年) 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 4、《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 5、《佛山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 6、《广东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构想》 7、国家、广东省、佛山市的相关规划文件 第3条城市规划区与中心城区 1、本次规划的城市规划区为佛山市行政辖区的范围,面积3848.49平方公里。 2、规划中心城区为“2+5组团”所包括的街道办或镇的行政辖区范围,面积1913平方 公里,约占全市域面积的49.7%。“2+5组团”是指:中心组团、大良容桂组团、狮山组团、西南组团、西江组团、大沥盐步组团和九江龙江组团。 第4条规划期限

近期为2005-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远景为2021年以后。 第5条规划指导思想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 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路线,使佛山市由“快速城市化”向“健康城市化”的方式转变,由注重“数量的增长”到关注“质量的提升”。 2、贯彻“五个统筹”的原则,结合佛山发展的实际情况,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全市域内 不同类型地区的统一规划;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好佛山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其他城市间的关系,在区域协调中准确把握佛山自身的定位;统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按照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规划好产业发展与社会事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划定并严格控制区域绿地,加强土地、水、能源的节约与综合、有效利用,降低工业污染,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建设宜居城市;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通过合理布局,在对外招商引资的同时,鼓励民营企业的成长。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战略 第6条城市发展目标 1、第一阶段,到2010年左右,全面协同地推进佛山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工作,在 保持发展活力的前提下调整体制结构,努力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加强区域协作,构建广佛都市区的基本构架。 2、第二阶段,到2020年左右,力争全面实现现代化,建设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环境 优美、城乡协调、体制完善、社会文明的小康社会;与珠江三角洲其他城市一起,确立具有独自特色的国际大都市区的地位。 第7条区域协调发展策略 1、以区域协作为城市发展的基本前提,遵循区域化与市场化的一般规律,科学判断与合 理制定城市的发展路径、功能定位与发展选择,城市用地功能布局应充分考虑对于跨界地区的影响。 2、注重区域内各城市与地区间在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协调。 3、注重区域内各城市与地区间在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方面的协调。 第8条社会发展策略 1、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全民社会保障体系,重点推进农村劳动力和外来劳动力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稳定劳动力的供给,引导流动人口逐步本地化,实现劳动力的稳定储备。 2、积极创造就业岗位,建立与就业岗位相关的土地供应机制,加大职业培训与教育的投 入,增强劳动力的可就业能力,建立完善的劳动力市场,适应产业发展对人才结构的需求。 3、完善城乡统筹规划,促进人口向中心城区的集聚,全面改善村镇地区在社会基础服务 设施方面的配套建设。各级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福利等公共设施应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在全市逐步建立起“市-区-街办(镇)-村” 多级与多层次的社会服务设施体系。 4、加强城镇化进程中的“镇改街、村改居”和城市新建小区的“社区建设”,增强市民 的地方认同感。 5、加快建设信息社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建设“数字佛山”。

海南省绿地规划

海南省绿地系统规划 海南省概况分析 海南岛地处我国南部边陲,四面环海,背靠祖国大陆,与广东雷州半岛之间仅隔宽约30 千米的琼州海峡,地理区位优势明显。土地资源是拥有全国最多的热带土地资源,耕地分布在北部和沿海平原、台地和阶地地带上以海口市、文昌市和儋州市最多。水田分在沿海沿江平原上,旱地多分布在台地和阶地上。林地是全省面积最大的土地资源,以尖峰岭、吊罗山、黎母岭和五指山较为集中,是海南珍稀贵重林木的保留地和珍禽异兽的栖息地,也是全岛水源涵养地。是我国仅存的两个原始热带林区之一。自然景观资源:宜人的海岛气候,迷人的滨海风光(沙滩平原海岸,红树林海岸,珊瑚礁海岸,岬角基岩海岸),奇特的地貌景观(高耸的花岗岩山峰,低矮的火山堆,喀斯特地貌,海蚀地貌),珍稀的动植物种。人文景观:博螯亚洲论坛,三亚的世界小姐选拔大赛,美味佳肴,民间工艺,民族风情。 海南省地理环境分析 海南省区位优越,全部地处热带,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日照强,地势缓和,土地肥沃,宜耕地广,类型多样,海域广阔,生物繁多,为热带高效农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1、光热资源丰富,光照热带北缘,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小时,光照充足,热量一一最冷月平均温〉16°C,> 10 C积温达8400 —9200 C。 上怡山幣 2、生物资源-最大的热带物种基因库,丰富的光热资源使海南岛成为我国最大的热带物种基因库。在原始的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中,生长繁衍着众多的植物和动物,其中很多是珍稀物种。 1DUO 1200 1400 1600 IB00 20(M} 2200 113

3、土地资源-类型多样,海南岛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岛屿廓近似椭园,中间高四周低,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组成环形层状地貌, 是环带产业布局的自然基础。 海南岛气候分析 热带海岛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沛,时空差异大,文昌、琼海、万宁等为海南岛的重风害区。降雨量是多西少,由于迎风坡多雨,被分坡少雨造成。 海南省交通分析

周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实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九项工程行动

周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实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九项 工程行动计划的通知 【法规类别】市政公用与路桥 【发文字号】周政办[2016]71号 【发布部门】周口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6.08.10 【实施日期】2016.08.1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周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实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九项工程行动计划的通知 (周政办〔2016〕71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经济开发区、东新区、港口物流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要求,加大全市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我市将实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九项工程”行动计划。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及省委、市委城市工作会议精

神,继续深入实施周口崛起方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完善功能、提升质量”的原则,围绕“一区两极三中心”发展定位,积极融入整合高铁沿线经济发展轴带和中原城市群,着力构建“一中心四组团五支撑”发展格局,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切实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建设和谐宜居的现代城市。 (二)发展目标。到2020年,中心城区和项城市城市道路网密度力争达到8公里/平方公里,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5平方米,公共用水普及率达到95%,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再生水利用率达到40%,燃气普及率达到97%,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污泥无害化集中处理处置率达到95%,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平方米。 全市县城道路网密度达到6公里/平方公里以上,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6平方米,公共用水普及率达到80%,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0%,燃气普及率达到9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污泥无害化集中处理处置率达到90%,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8.5平方米。 二、重点工作任务 围绕提升城市服务和承载能力的总体要求,抓住政策机遇,大力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行动计划,快速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着重实施9项市政基础设施重点工程: (一)实施海绵城市工程。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大幅度减少城市硬覆盖地面,推广透水建材铺装,大力建设雨水花园、储水池塘、湿地公园、下沉式绿地等雨水滞留设施,鼓励单位、社区和居民家庭安装雨水收集装置,不断提高城市雨水就地蓄积、渗透比例。到2020年,中心城区建成区25%以上、县城10%以上的面

佛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5年修订版)精编版

佛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2015年修订版)

目录 1总则 (1) 2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2) 3城乡用地 (3) 4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15) 5建筑间距、退让与高度 (16) 6公共设施 (22) 7道路交通 (27) 8市政设施及其它公用设施 (33) 9景观与环境 (44) 10特定区域 (46) 11附则 (47) 附录一:用词说明 (48) 附录二:名词解释 (49) 附录三:计算规则 (51) 附录四:建筑间距和离界距离图示 (61) 附录五:佛山市单一重现期暴雨强度公式 (66)

1总则 1.1为科学编制城市规划,严格城市规划管理,实现城市规划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 化,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制定本规定。 1.2本规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广东省城市控 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为依据,并结合佛山市城市发展的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 1.3在佛山市“1+2+5”组团的城区及其他镇中心区范围内的城市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工 作,应按本规定执行,其他区域参照执行。尚不具备实施条件的村庄和集镇,可按国家、广东省及佛山市有关村镇的相关规定执行。 1.4本规定未涉及的内容,应符合国家、广东省现行法律、法规、规范和佛山市有关规 定的要求。

2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2.1佛山市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分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规划内容和深度按《城 市规划编制办法》、《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引》、《广东省“三规合一” 工作指南》等规定执行。规划编制应采用佛山市统一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图2.1 佛山市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总体规划的编制 2.2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前,可根据需要先组织编制城市概念规划。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 为15~20年;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为3~5年。依据近期建设规划,可编制年度的规 划实施方案,作为城市用地年度供应计划的依据。 2.3佛山中心城区以外的区域,应依据已经依法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组团分区规划, 对城市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强度分区和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的配置等做出进 一步的安排。 详细规划的编制 2.4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根据已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的需要,制订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 制计划。城市新区、旧城改造区、特定区域、近期建设区以及备用土地、拟出让土 地等城市建设重要控制区域,应当优先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其中城市重点地区在 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前应先开展相关规划研究。 2.5修建性详细规划应以控制性详细规划所确定的各项控制要求和规划条件为依据进行 编制。各级人民政府应组织编制重要街区、重点景观区、广场、公园、重要交通枢 纽用地、城镇主要出入口、公共设施用地以及其他重要地段的修建性详细规划。

洋浦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

洋浦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 (2011-2030年) 简本 洋浦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2年1月

目录 第1章项目概况 (1) 1.1 规划编制进程 (1) 1.2 洋浦经济开发区概况 (1) 1.3 规划修编背景与指导思想 (2) 第2章目标定位与发展策略 (4) 2.1 职能分析 (4) 2.2 目标定位 (4) 2.3 发展策略 (4) 第3章产业发展与人口规模 (5) 3.1主导产业发展 (5) 3.2产业用地规模预测 (5) 3.3人口规模与空间分布 (6) 第4章洋浦与儋州一体化发展 (7) 4.1 职能分工 (7) 4.2 空间组织 (7) 4.3 区域交通 (8) 第5章总体结构与用地布局 (9) 5.1布局策略 (9) 5.2 空间结构与用地布局 (9) 5.3 工业用地 (10) 5.4 仓储物流用地 (10) 5.5 对外交通用地 (11) 5.6 居住用地规划 (11) 5.7 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11) 第6章岸线利用规划 (13) 6.1 岸线利用原则 (13) 6.2 北部湾地区岸线 (13) 6.3 新英湾地区岸线 (13) 6.4 公共岸线资源控制 (14) 第7章综合交通规划 (15) 7.1 规划目标 (15) 7.2 交通需求预测 (15) 7.3 道路交通规划 (16) 7.4 客货运通道组织 (17) 第8章环境保护规划 (18) 8.1 环境保护目标 (18) 8.2 环境功能区划 (18)

8.3 环境保护措施 (18) 第9章市政工程规划 (20) 9.1 给水工程规划 (20) 9.2 污水工程规划 (20) 9.3 雨水工程规划 (21) 9.4 电力工程规划 (21) 9.5 通信邮政工程规划 (22) 9.6 燃气工程规划 (22) 9.7 环卫工程规划 (23) 第10章综合防灾规划 (24) 10.1 综合防灾应急体系 (24) 10.2 防洪潮规划 (24) 10.3 抗震减灾规划 (24) 10.4 消防规划 (24) 10.5 人防规划 (24) 第11章近期建设规划 (25) 11.1 规划目标 (25) 11.2 规划期限和规模 (25) 11.3 近期建设项目 (25) 11.4 近期建设区域 (26) 结语 (26)

周口市区发展规划文件

城市发展规划文件 (2019版) 研究标题:周口市区发展规划承接单位:xxxxxxxxxxxxxxxx 2019年8月

目录 周口市区发展规划 ..................................................................................................................................................................... 总述..................................................................................................................................................................................... 川汇区简述......................................................................................................................................................................... 淮阳区简述......................................................................................................................................................................... 重点工程项目建设 ............................................................................................................................................................. 参考资料:.................................................................................................................................................................................

中国城市级别总表

中国城市级别总表 截至2012年5月,中国共有6个省级城市、15个副省级城市、274个地级市、372个县级市和17个县辖市,共684个城市。 一、省级城市(6个) 直辖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 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二、副省级城市(15个) 哈尔滨市( 黑龙江省) 长春市( 吉林省) 沈阳市( 辽宁省) 大连市( 辽宁省) 济南市( 山东省) 青岛市( 山东省) 西安市( 陕西省) 成都市( 四川省) 武汉市( 湖北省) 南京市( 江苏省) 杭州市( 浙江省) 宁波市( 浙江省)

厦门市( 福建省) 广州市( 广东省) 深圳市( 广东省) 三、地级市(274个) 黑龙江省(11个):黑河市、伊春市、齐齐哈尔市、鹤岗市、佳木斯市、双鸭山市、绥化市、大庆市、七台河市、鸡西市、牡丹江市 吉林省(7个):吉林市、白城市、松原市、四平市、辽源市、白山市、通化市 辽宁省(12个):铁岭市、阜新市、抚顺市、朝阳市、本溪市、辽阳市、鞍山市、盘锦市、锦州市、葫芦岛市、营口市、丹东市 河北省(11个):石家庄市、张家口市、承德市、唐山市、秦皇岛市、廊坊市、保定市、沧州市、衡水市、邢台市、邯郸市山东省(15个):德州市、滨州市、东营市、烟台市、威海市、淄博市、潍坊市、聊城市、泰安市、莱芜市、日照市、济宁市、菏泽市、临沂市、枣庄市 河南省(17个):郑州市、安阳市、鹤壁市、濮阳市、新乡市、焦作市、三门峡市、开封市、洛阳市、商丘市、许昌市、平顶山市、周口市、漯河市、南阳市、驻马店市、信阳市山西省(11个):太原市、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阳泉市、晋中市、吕梁市、长治市、临汾市、晋城市、运城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