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香港股神曹仁超 40年财富增长4万倍

香港股神曹仁超 40年财富增长4万倍

香港股神曹仁超 40年财富增长4万倍
香港股神曹仁超 40年财富增长4万倍

香港股神曹仁超40年财富增长4万倍“‘股神’老曹要封笔了!”今年,这个消息对香港股民来说可是个大新闻。

生于1948年的“老曹”名叫曹仁超。在60载的人生岁月里,他曾经身无分文,破过产,发过财,尝尽了人间百味。“我对钱没甚么概念,但是太明白贫穷的滋味了!”经过近40年股市搏击,当年吃一个荷包蛋都觉奢侈的曹仁超靠5000元起家,如今已经坐拥2亿港元财富。换句话说,近40年时间,曹仁超靠着精准的投资眼光,财富增值了4万倍,成为香港股市里的传奇人物。港人亲切称之为“曹sir”,也有人称其为“香港平民股神”。

40年中,曹仁超的发家史,更可看作是一部香港草根的奋斗史。穷孩子的香港梦

曹仁超的家位于香港岛北角的山坡上,从窗外望出去,整个九龙湾一览无余。这个地段的房产,一套约价值港币2500万元。50年前,曹家就住在北角山下,当时一家人生活艰苦,挤在用薄板搭起来的简易房里。

曹仁超本名曹志明,是上海富商之后,其祖父曾代理洋烟生意。1951年曹母带着3岁的曹仁超来到香港投奔曹父,这时家道已经中落。曹仁超9岁时父亲得了半身不遂,3年后撒手人寰。生活的重担一下子落在了曹母肩上。

母亲把家搬到了工厂林立的香港土瓜湾,靠做工养活三个儿女。

加拿大委托书模板

加拿大委托书模板 加拿大委托书模板 加拿大委托书模板致:加拿大大使馆尊敬的签证官先生女士:本人欲申请学生签证,特委托***先生代我递交申请材料。特此声明申请人个人信息: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电子邮件:委托人个人信息: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电子邮件:日期________________ 申请人签名__________________l加拿大委托书模板本人本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身份证号)和配偶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身份证号)是孩子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护照号码)的父母。在此,作为孩子姓名的父母亲不出行家长的姓名,因无法出行原因,无法与其同行,特委托出行家长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护照号码)带我们的儿子女儿孩子姓名赴出行目的地;同时出行方家长(境外联系方式:)为我们儿子女儿孩子姓名在加拿大旅游期间的境外监护人,并由我们二人承担子女的全部费用,期限为: 201X年X月X日至 201X年X月X日。不出行家长境内联系方式:特此声明。声明人: 201X年X月X日 附送: 加拿大护士工作 加拿大护士工作 加拿大护士工作加拿大护士工作

1、加国每名护士护理的患者相对较少。在中国,医院象个大集市,因而中国护士的实践机会多,动手能力强。而且中国护士谨慎踏实、任劳任怨、乐观合群,事业心和进取心。 2、多伦多华人数量越来越多,加之许多年轻移民将国内年迈双亲接来同住,而且香港人、台湾人也懂普通话,讲国语,中国护士同病人沟通与交流较容易。现在加国注册高级护理师极端缺乏,中国护士若能来此就业,前景看好。 每年加拿大护理专业毕业生在获得注册高级护理师执照后,有将近45%的人到了美国工作。美国作为加拿大的强大邻邦,深知加拿大护理专业学生的课程和操作水平比美国本地护士水平略高一筹,因此,他们很欢迎加拿大的注册高级护理师到美国工作,并许以更高的薪水、更好的福利和更多的晋升机会。注册高级护理师在加拿大的起薪是5 5,000加元。所以,您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工作,更是一个人生事业的支柱和转折点。 l护士工作签证项目需要多久可以拿到签证赴加拿大? 加拿大护士工作签证项目分为4个过程: 1.护士注册评估申请:注册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审批委员会多久能收到所有需要的材料,一般情况下,该过程大约为36个月。 2.落实工作的取决于你的资历及工作经历,该过程从2-6个月不等。 在加拿大所需的护理专业有:重症监护室护理、心脏护理、急诊室护理、新生儿护理、手术室护理、分娩护理。如果你有在以上的某一专业中至少两年的工作经历,该过程为从收到临时工作许可证起大约

按我方法行事任何人都可以赚到一个亿分析

按我方法行事任何人都可以赚到一个亿 “只要按我的方法行事,任何人都可以赚到一个亿!”这是曹仁超时不时抒发的“豪言壮语”。坐拥靠着投资所获的亿万财富,老曹“香港股神”的名号也属实至名归。但老曹不为盛名所累,依然保持着一个财经评论人与专栏作家(=股评家=HZ)的本色,通过《信报》的一隅,与读者交流市场趋势与投资心得,拥者甚众。 【赟注:“只要按我的方法行事,任何人都可以赚到一个亿!”这话太过!这话不像一个投资人应有的言论,倒像是一个上帝的无鞋言论,典型HZ言论,呵。赟要呛:按他方法行事不只是任何人都不太可能赚到一个亿,道理很简单,如果按他方法行事任何人都可以赚到一个亿的话,那人人都是亿万富翁,财富从何而来?难道天下掉馅饼了?即使现在给他10万元/未来30年他自己本人都不太可能在股市赚到一个亿,这是大概率事件。问问:不看历史,就看他最近10年/平均每年股市收益率是否超过15%了?再看他未来10年/每年股市能否做到10~15%收益率?据俺的观察,没有发现几个股评家在股市取得好收益率的(不亏就烧高香了),否则,就不会去做挨人骂/经常遭人耻笑的股评了(股评家蒙对的概率不会超过50%,30~49%蒙对率就很不错了)。问问:老曹最近几年总在预测A股,看看猜中过几次?蒙对率是否超过10%?赟要强调一点,老曹对资信的收集还是很不错的,对宏观有自己的独立看法,相对大陆股评家还是有质的不同】 曹仁超始终认为自己就是一个普通投资者,他的投资思路简单易懂,每个人均可实践;分析方法和所掌握的信息都来自于公开、透明的渠道。 中学毕业后,老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纺织厂学维修纺织机。因为总被领班骂太蠢太笨,六个月后转入了当时薪金更低的证券业。从此,曹仁超开始了至今长达四十年的投资生涯,尽管当初连股票是什么都不知道。 不幸的是,四年后因与老板意见相左而被开除。接着又在投资上出现重大损失,一度极端的消沉潦倒。太太一句“我从来不是为了钱而嫁给你,你不知道自己多有才华吗”让他重新振作起来,先后为《明报晚报》和《信报》撰写财经专栏,每天至少5000字,同时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投资哲学,在股市、房市、黄金、外汇上屡有斩获。时至今日,85%的财富来自于投资回报。【这85%的财富多少直接来自股市投资?多少来自房地产与黄金投资?】 曹仁超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创立了“止损不止赢”、“牛眼投资法”等投资策略。这些策略的原理就是通过利用对未来市场的预期差来赚钱,提前感知市场趋势的转变,发现有增长潜力的股票。这需要像曹仁超一样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金融市场走势、行业发展前景,以及投资对象的运营有强烈的好奇心,从书本上、从自己和他人工作的领域里,不断的汲取知识。

英文财经新闻

China’s economy performed better than expected in the third quarter and the country’s debt risks are under control, Premier Li Keqiang said on T uesday. "China’s economy in the third quarter not only extended growth momentum(势头,动量,动力) in the first half but showed many positive changes," Li said in the speech in Macau that was broadcast live on state television. Key indicators such as factory output, company profits and investment have rebounded, he said, ahead of China’s release of third-quarter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data on Oct. 19. More than 10 million new urban jobs were created in the first nine months, with the survey-based jobless rate falling below 5 percent in September, he said, while acknowledging that the economy still faces downward pressure. China will be able to achieve its main economic targets this year and maintain medium- to high-speed growth, he said. The government is aiming for annual economic growth of 6.5-7 percent in 2016, compared with 6.9 percent in 2015, the slowest expansion(膨胀,阐述)in a quarter of a century. Despite a rocky start to the year and stubbornly weak exports, China’s economy grew 6.7 percent in the first half, buoyed(支撑,鼓励)by higher government infrastructure(基础设施,公共建设)spending and a housing market frenzy(狂怒)which is beginning to raise fears of overheating. HSBC expects a similar rate of expansion in third quarter. Wall Street Journal survey economists and they a re concerned about China’s housing bubble Stimulus measures appear to have stabilized China’s economy over the past few months, but the government now faces a resulting housing bubble(泡沫)that it needs to contain without choking off(堵塞)growth, economists say. Both consumer and industrial prices seem to be gaining strength. The consumer price index likely rose 1.7% from a year earlier, quickening from a 1.3% year-over-year growth in August, the survey showed. Many economists polled expect China’s prolonged(拖延的,持续很久的)industrial deflation (通货紧缩)may finally come to an end this year. The country’s trade surplus likely remained sizable(相当大的), helping to offset(抵消、补偿)impact from capital outflows(流出额).

世界主要国家地区住房调控政策经验与启示

世界主要国家地区住房调控政策经验与启示 中国金融40人论坛特邀成员陈卫东 [ 2010-04-22 ] 共有0条点评 内容摘要:近年来我国住房市场蓬勃发展对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拉动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房价过快上涨、投机气氛渐浓,许多购房者被排除在市场之外,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在归纳和总结主要国家和地区房地产市场调控背景、抑制泡沫政策和住房保障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破解房地产市场难题的政策建议:政府要高度重视房地产问题,力争在“住有所居”和“保增长”之间取得最佳平衡,“保低放高”,继续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覆盖范围,增大住房市场交易和保有环节税负,实行以实物建房为主的住房保障模式,加快我国住房市场和住房保障的法制化进程。 关键词:房地产泡沫、住房保障模式、国际经验、住有所居 1998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蓬勃发展,对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拉动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最近几年,房价节节攀升,超出了许多购房者的承受能力,超出老百姓承受能力的房地产市场必定是不可持续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归纳和总结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住房市场调控政策的背景、经验与教训,对完善我国住房政策、破解当前住房市场难题、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主要国家和地区出台住房调控政策的不同背景 住房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又是特殊商品。短期内需求大幅增加而供给难以及时跟进,决定了住房很容易成为投资品。生活必需品要求价格的稳定性和投资品价格的波动性之间的矛盾,是房地产市场最基本的矛盾。这个基本矛盾决定了不能把所有住房问题全都交由市场这只所谓“无形之手”去解决,客观上要求由政府“有形之手”加以调节,以弥补市场失灵。 (一)提供公共住房,保障居民“住有所居”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各个国家和地区住房矛盾不断突现,保障居民“住有所居”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住房调控政策的重中之重。新加坡有460万常住人口,国土面积仅699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大,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建国初期,面临严重的房荒,新加坡住房形势十分严峻。为解决住房短缺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早在1960年新加坡政府宣布成立建屋发展局,1964年推出了“居者有其屋”的政府组屋计划,将政府工作的重点放在解决普通收入者的居住问题上。 香港政府干预房地产市场始于1954年,当时石硖尾大火导致5万多人丧失家园,政府不得不进行安置,并于当年成立了香港房屋委员会,负责建立和发展与商品房市场并行的公共经济房系统。1972年,房屋委员会制定了公共房发展规则,耗资54

曹仁超:按我方法行事 任何人都可以赚到一个亿

曹仁超:按我方法行事任何人都可以赚到一个亿https://www.doczj.com/doc/2810697992.html, 2010年08月10日14:41 《钱经》杂志 “只要按我的方法行事,任何人都可以赚到一个亿!”这是曹仁超时不时抒发的“豪言壮语”。坐拥靠着投资所获的亿万财富,老曹“香港股神”的名号也属实至名归。但老曹不为盛名所累,依然保持着一个财经评论人与专栏作家的本色,通过《信报》的一隅,与读者交流市场趋势与投资心得,拥者甚众。 曹仁超始终认为自己就是一个普通投资者,他的投资思路简单易懂,每个人均可实践;分析方法和所掌握的信息都来自于公开、透明的渠道。很多了解完他的投资历程的人往往感叹,我亦可如此! 中学毕业后,老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纺织厂学维修纺织机。因为总被领班骂太蠢太笨,六个月后转入了当时薪金更低的证券业。从此,曹仁超开始了至今长达四十年的投资生涯,尽管当初连股票是什么都不知道。 不幸的是,四年后因与老板意见相左而被开除。接着又在投资上出现重大损失,一度极端的消沉潦倒。太太一句“我从来不是为了钱而嫁给你,你不知道自己多有才华吗”让他重新振作起来,先后为《明报晚报》和《信报》撰写财经专栏,每天至少5000字,同时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投资哲学,在股市、房市、黄金、外汇上屡有斩获。时至今日,85%的财富来自于投资回报。 曹仁超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创立了“止损不止赢”、“牛眼投资法”等投资策略。这些策略的原理就是通过利用对未来市场的预期差来赚钱,提前感知市场趋势的转变,发现有增长潜力的股票。这需要像曹仁超一样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金融市场走势、行业发展前景,以及投资对象的运营有强烈的好奇心,从书本上、从自己和他人工作的领域里,不断的汲取知识。 曹仁超的财富神话令人觉得并非遥不可及。他从不隐晦自己的失败,经常把“我错了”挂在嘴边,谈及个人经历时亦将自身缺点和弱点充分暴露,反而更显真实。人们都羡慕曹仁超的自由境界,但往往忽视这种自由是建立在严格纪律基础上的,包括:工作中的纪律——数十年笔耕不辍的撰写文章、大量的阅读各种书籍与财务报表;生活中的纪律——从不奢侈消费,遇见美女只敢远视不敢发展什么关系,因为只有其太太在他最失意的时候赞其有才华;投资中的纪律——严格止损,投资前制定好详尽的策略,不被一时胜利冲昏头脑。 6月18日,北京永泰福朋喜来登酒店,曹仁超接受了本刊记者的独家专访,那个时候,上证指数还在2500点一线徘徊。他声称此行的目的是想告诉内地投资者:A股市场经过C 浪调整后,很可能迎来牛市第二期,2300点很关键,如果这个点位守不住,那证明我曹仁超错了。 上证指数在下探至2319点时,迎来了一波反弹。看来,这位香港“股神”确实有点神。而曹仁超在接受采访时明确提出三点: 第一、不要把我当成“股神”,神在天上呢,我只是顺势而为;

财金阅读推荐:《看懂财经新闻的第一本书》

财金阅读推荐:《看懂财经新闻的第一本书》作者: 陈思进,金蓓蕾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品牌: 磨铁文化 出版时间: 2014-6 定价: 38.00元(思进注:《看懂财经新闻的第一本书》全新再升级版正在紧锣密鼓撰写之中……) 推荐理由金融的世界变幻莫测,各种信息层出不穷,地球越来越小,全球经济一体化已形成,在这个地球村里,任何地方发生的财经事件,都可能间接或直接影响到个

人财富的变化。在纷繁的财经资讯、变化万千的金融局势中到底该如何判断取舍?怎样才能最快速准确地解读出有效信息,把握最新的投资方向,不仅是圈外人赚钱的第一课,更是圈内人专业价值体现的基本功。央视纪录片《华尔街》《货币》顾问陈思进,和资深财经记者金蓓蕾一起,用最轻松易读的文笔,结合财经热点,新闻案例,手把手教会每一位读者,如何看懂生涩难懂的经济类、投资类、理财类的问题。适读 岗位理财经理 | 客户经理 | 理财顾问 | 财富顾问 | 培训讲师等 试读序言回归常识 文/ 陈思进First Things First(首先),在当今社会,除非你的生活能够远离金钱,否则不管你喜不喜欢,都需要关注财经新闻,不仅要关注国内

的,更要关注国际的。因为这些年来地球越来越小,全球经济已一体化,真可谓我们生活在一个村——地球村里,任何地方发生的财经事件,都可能间接或直接影响到你如何理财,或者说得更明白一些,直接关系到你钱包的大小。然而,每天,甚至每时每刻,财经新闻铺天盖地,我们该关注哪一些呢?记得刚到美国时,留意到那时国内播报的新闻一般都是特大喜讯、好消息什么的,而在美国打开电视,播报的新闻都是所谓的Breaking News(突发新闻),不是杀人就是放火,不是抢银行就是盗汽车,而财经新闻则不是失业率又高了,就是股市又跌了等。于是在大众传播学的课堂上,我忍不住请教了教授。他说:“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现在处于和平年代,社会稳定是常态,这样的新闻可以忽略不计,只有杀人、放火这类非常态事件,才会被当做新闻报道出来。新闻就是要报忧不报喜,因为喜本该是常态,不足挂齿。”所以美国有一句俗语:No news is good news(没有新闻就是好新闻)!其实看财经新闻也一样,大家要特别留意坏消息,“好消息”根本不用去听,因为“好”是常态,是应该的,比如生产力提高啦,GDP和人均收入都提高啦,在一个和平的社会中,随着生产力不断提高,做到这些是应该的。同时,任何事物都该一分为二来看,即使在“好消息”中,我们也必须学会从另一个角度看

香港公司有权签字人授权书公证怎么办

香港公司有权签字人授权书公证怎么办 一家国内贸易公司要和一家香港公司签署一份合作协议,但是如何确认香港公司的真实性,以及香港公司有权签字人是谁,其授权书是否真实,听朋友说可以办公证来证实,那么香港公司有权签字人授权书公证该怎么办? 1、香港注册公司主要有(除非从事特别审批业务)两个文件:1)公司注册文件(CI);2)公司商业登记(BR)。有关香港注册公司的情况可以通过注册处的公开网站(付费)查询(https://www.doczj.com/doc/2810697992.html,.hk/csci/)。查到的资料包括:股东名单,董事名单和注册资本,经营主要内容等等。 2、跟香港公司签定合同,一般由香港公司授权(需要公司董事会授权书或者董事会纪要)一位董事负责。你可以在跟他们香港公司签约前,让他们出示有关董事会授权签字的人员情况和授权范围、时效等等。另外,你还可以为了保险起见,你可以让他们出具香港律师楼或者会计师楼出具的上述有关董事会决议案的文件的真实性(cerified true copy of the board minute).在香港,没有人愿意冒风险去冒充某公司的董事被授权去签字一个合同。因为你们可以以诈骗和伪造文件

罪起诉有关冒充人员(他们最好是香港居民)。律师楼和会计师楼更是比较可靠,他们一般不会做帮凶。香港公司有权签字人授权书公证流程: 香港公司的文件直接拿到国内是无法使用的,香港的文书送往中国(内地)使用,先经中国委托公证人公证,然后公证文书必须经过中国法律服务(香港)有限公司「审核、登记和加章转递」后才具有法律效力,受中国法律保护,才能送往中国内地使用。『最高人民法院』与『司法部』《关于涉港公证文书效力问题的通知》:未经审核加章转递程序的证明文书,不具有公证文书的证明效力和执行效力。 来源于https://www.doczj.com/doc/2810697992.html,/html/cjwt/2844.html

香港住房政策与国内住房政策对比及启示

一、香港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措施 透明的房地产市场交易信息。为遏制楼市投机行为、抑制房价过快上涨,香港政府不断加强新房屋预售、销售环节的透明度,降低开发商对房屋售价与现房供应的操纵,从而抑制了因新房销售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哄抬房价现象。香港政府对开发商预售、现售环节、信息披露、首次放盘量等方面出台了多项指引文件,还明确规定了有关预售新房(含楼花)示范单位的细则。 健全的土地管理制度。香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将土地使用权批租给受让人,土地批租主要采用公开拍卖、招标、私下协议和临时租约四种形式。香港有比较健全的土地法例体系,包括《香港房地产法》、《收回官地条例》、《土地征用法令》、《地契条款》、《拍卖地产条例》等。政府只是根据这些法例进行管理,实行有偿、有期、有条件使用土地。所有要使用土地的人都需要通过土地市场获得土地。既有垄断控制,又有自由转让。在楼市出现泡沫的时候政府采取增加住宅用地供应的做法,在楼市萧条时期政府采取减少土地供应的措施,以保持楼市的平稳发展。 完善的公屋制度。香港的公屋制度不仅包括政府出资建造建筑实体,还包括货币化的综援金制度。到1997年,香港650万居民中居住在出租公屋、政府补助出售房屋的人口达331.38万,占全港人口的51%。公租房制度与香港的房地产大规模开发几乎同步,不仅解决了众多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还为香港节约了土地资源,保持了社会稳定,提高了城市竞争力。

短期交易“额外印花税”。为了抑制投资者炒房,香港引入了短期交易“额外印花税”。目前,香港物业交易须缴纳最高4.25%的从价印花税,而“额外印花税”则分为三级税率:6个月或以内转售的交易,税率为该转售交易金额的15%;6个月以上至12个月之间转售,税率10%;12个月以上至24个月之内转售,税率为5%。换言之,持有物业的时间愈短,业主需要缴纳的“额外印花税”税率便愈高。 楼宇按揭成数调整。楼宇按揭成数也是香港调控楼市的主要手段之一,且效果比较明显。香港楼宇的按揭成数一般在5成左右。香港金融管理局根据楼市冷热程度适时调整楼市按揭成数。在楼市萧条时期上调楼市按揭成数,一般楼价越高按揭成数越高;楼市出现泡沫时下调楼市按揭成数,一般楼价越高按揭成数越低。2010年11月,香港金融管理局宣布下调楼宇按揭成数。新政一出,之前热火朝天的香港楼市顿入寒冬。据香港美联物业的统计显示,在楼市新政出台的首个周末,香港十大指标性二手楼盘的成交量已经比前一周减少近八成,二手楼看楼量普遍下跌五成以上,还有许多楼盘罕见地出现“零成交”。 二、香港与内地房地产政策调控的比较 香港楼市调控的针对性比内地强。一般来说,香港政府楼市调控的针对性很强,目标直指短期炒楼行为,加大炒家转手成本,进而遏制楼价快速上涨。在遏制纯投资购房者以金融杠杆炒楼的同时,也确保了真实自住型需求不受政策影响。所以香港楼市调控政策的短期效应比较明显,特别是楼市泡沫期间,每一轮楼市新政出台后的数周内,

听股神李兆基讲胡凯军

有一个千亿身家的老爸是什么感觉?回答只有一个字——爽!这是“香港股神”李兆基的长子李家杰的答案。 2月29日,香港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及恒基兆业发展有限公司主席兼总经理李兆基在复旦大学获名誉博士学位,他的两个儿子李家杰和李家诚都随父出席,他也成为复旦大学历史上第10位名誉博士。在颁发仪式上,长子李家杰代表李兆基的家属致辞。 李家杰的回答有点玩笑意味,他更强调的是,父亲给他的最大财富是耐心和毅力,以及精神上的执著和勇往直前的勇气。60年前,刚刚20岁的李兆基身揣1000元钱从广东老 家来到香港闯世界,直至如今的千亿身家,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很难成为现实。 不过,刚刚度过80岁寿辰的李兆基依然谦逊不已,把自己取得的成绩归于“配合时势所致”。小时候,李兆基适逢抗日战争,小学毕业后,就开始到父亲的银庄工作,从底层员工干起。“当年我只不过是一个普通小市民,做梦也没想到能够在1997年被福布斯宣布为全世界第四大富豪,也是亚洲首富”。 李兆基直言,自己在香港最初的30年也是平平淡淡,但他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入对了行,“幸运地进入了地产业”,因为当时的香港房地产是升值最快的行业,一路做下来的成绩甚至超出了自己的意料,“直到有一天福布斯告诉我是全世界第四大富豪,我才知道自己有这么大的成就”。 特意来到复旦大学观礼的香港作家梁凤仪曾这样评价李兆基:过往无论香港地陷山摇,滔天风浪,他不动心、不移志、不外骛、不从俗。总之,楼照起,地照买,最终就是名照升,钱照赚。 面对几百名复旦大学的大学生,李兆基也谈起了“青年致富成功之道”。“白手起家,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一定要配合时势和环境,个人才智也不可缺乏,但最重要的是千万不要入错行。”李兆基告诉大学生们,什么时期有什么机会,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机会,“过去没有什么赚钱的机会,现在正是中国兴盛的时候,而且很多民营企业已经发展起来,抓住机会,再加上用功和努力,就一定能够成功”。当然,他也认为有头脑和眼光很重要,“要明一而知三”。 说到“致富秘诀”,李兆基认为,首要的一点,自然是“刻苦耐劳,勤奋努力”,

财经新闻写作总复习

11财经新闻写作总复习 一,新闻写作在语言上的具体要求。 新闻语言的特点,来源于新闻报道时间性强、篇幅有限、读者面广等的特点。一般说来,在新闻写作时,新闻语言要作到准确、具体、简洁、朴实、通俗等。 一、准确的含义。 主要指报道的事实实事求是,一是一,二是二,恰如其分; 措词表达恰当,切合实际地反映新闻事实的本来面貌。 在很多新闻报道里经常出现措词模糊的现象,如大量使用"最"、"很"、"非常"、"一贯"、"长期以来"、"最近"、"许多"、"差不多"等模棱两可的词句。 如何做到语言的准确? 1,少用形容词,多用动词。 2,恰当引用直接引语和概括间接引语 二、如何做到具体? 1,少用概括性、抽象性的语言或套话 2,多观察细节、捕捉到故事,多用描述性的文字 三、文以精练为贵,以烦冗为病。新闻语言应当简洁、洗练,干净利落,切忌拖泥带水。如何做到简洁? 一句话,要作到言简意赅,字少含义多而广。删除重复的、不重要的、不形象的段、词句等。 四、质朴的新闻语言,主要是指那些"略去形容"、不加雕琢的语言,它的主要来源是群众语言,其表现手法主要是白描和对群众语言的借鉴。这类语言读起来平实无华,但在语言的背后,往往潜伏着惊人的表现力。 五、通俗的含义。 就是避免使用专业术语或是行话,让读者看不明白。 1952年新华社在《地方广播工作方案》中提出了这样一个标准:"拿给认识一两千字的工人、农民看,他们能看得懂,并且高兴看;也可以拿来给不识字的工人、农民听,他们能听得懂,并且听得有兴趣。" 国外新闻界的一般要求是,把新闻写得让中学生都能看懂。 二,新闻由头: 也叫新闻根据。就是寻找新闻报道的一个根据。并不是所有的新闻的时效性很明显,一些非事件性的需要寻找恰当的新闻由头,即是可以做为引出主要新闻情节的最新发生的事情,把过去的新闻故事带出来。寻找新闻由头常用的方式有:在时间上找离现在最近最新的事情;在内容上找最新鲜的东西;对于预告性的新闻,也是要寻找一个当下的线索,找到新闻由头再把即将发生的事件报道出去。 三,综合消息: 是一种反映事物或事件发展变化宏观、大局的消息。一般用于报道重大的、广泛发生的、人们普遍关心的事物或事件及社会现象等。 写作注意事项:一是它多用点面结合、对比等的方法,既报道面上的宏观的大局的事情的概括,又有典型事实,属于微观的方面。二是多是以时间为基点在空间上展开。需要精心组织安排材料,用以一当十的具体事实反映整体上的情况。三是在导语部分要善于分析概括面上的事情。站在全局的高度看等局部发生的事实,对事物或事件作深入全面的概括。第四,也忌冗长。

中国大陆地区与香港地区汉语外来词对比研究

内容提要 外来词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本文在对汉语外来词的由来及其历史状况作出初步探讨的基础上,着重比较中国大陆地区与中国香港地区在外来词借入过程中所存在的差异,并进一步探索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社会历史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因素。

目录 0.引言 (1) 1. 汉语外来词研究 (2) 1.1汉语外来词的发展历史 (2) 1.1.1第一次高峰.古代西域/佛教 (2) 1.1.2 第二次高峰.近现代西学东渐 (3) 1.1.3 第三次高峰.当代改革开放 (4) 1.2 外来词引入的六种方式 (5) 1.2.1音译 (5) 1.2.2意译 (5) 1.2.3形译 (5) 1.2.4半音半意译 (6) 1.2.5音译加表意字 (6) 1.2.6直用原文 (6) 2. 香港地区汉语外来词与大陆地区汉语外来词的差别8 2. 1译法的不同 (8) 2.1.1普通话曾用过音译,但后改为意译而香港则一直为音译8 2.1.2普通话为意译,而香港则为音译 (9) 2.1.3香港为音译,普通话原来就有 (10)

2.1.4同是音译,但用字却不同 (10) 2.1.5同是意译,译法不同 (11) 2.2 语义的变异不同 (12) 2.2.1 词义的变异 (12) 2.2.2 词用的变异 (13) 2.2.3利用词义的变异造变义混合词 (13) 2.3差别的原因 (14) 2.3.1不同的历史文化积累、社会环境,从根本上造成了 两地对外来词的不同态度和倾向 (15) 2.3.2 两地不同的语言使用环境 (16) 2.3.3 香港地区独特的外来语借入过程 (17) 2.3.4 粤语独特的语音特色 (18) 3. 结语 (20) 注释 (23) 参考文献 (24) 论文摘要(中文) (1) 论文摘要(英文) (1)

香港的公屋

香港的公屋 周昀皓发表于2013-04-16 08:57 一般人想到香港可能会联想到大厦林立的商业区,或者亮丽的购物中心,但其实对很多香港当地人来讲,公共屋村(简称公屋)才象征了香港普罗大众的生活。 从香港的统计来看,香港人口约有710万人以上,而且这数字年年有上升的趋势,香港土地面积是1104平方公里,大约是上海的1/6,人口密度自然非常高,在世界上也是头三位高密度地区之一,而且香港的地形是山地较多,平地较少。 所以,一般住宅的购入金额非常高,只有非常少的一部分富裕阶层才有能力拥有。一般市区高层住房(私家楼)的价格,大约需要一个普通香港人11年的薪资,比起在日本东京首都圈买房需要的5-7倍年薪,在香港买房更为困难。 居者有其屋 为了解决香港地少人多、楼价高带来的中低收入人士住房问题,香港政府通过公屋政策及政府资助,给大部分香港人提供了一个安身之所。 目前,香港700多万人口中约半数都住在这类政府资助的公营房屋里,其中租住公屋的人数为三成。以公屋为例,每月租金只为一般低收入家庭收入的一成左右。每个屋村都有配套的文娱康乐设施,球场、公园、诊所、商场和商店街等。 以一般一家四口为例,居住面积大约只有50平方米,生活空间较为狭窄。但香港的公屋制度不但保障了每个香港人都能获得城市生活的基本居住需求,更让每个人都有一个安定的起点。 很多香港人都在公屋长大,毕业后或许先帮父母搬去环境更好的公营房屋(例如居屋),然后自己再存钱搬去私家楼。或结婚后,夫妇继续住在旧的公屋单位里,买复数的住宅单位作出租或炒卖的投资目的,最终达到更好的生活水平。 在街头访问一般的香港单身人士,人生最大的目标是什么? 听到最多的回答是“买屋”。比起结婚优先考虑买屋,这可能是像香港这类环境才有的现象。狭窄的居住环境或许正是鼓励香港人一步一步往上获得更舒适的生活环境的动力,也是很多人的共同原点,或许正因为如此,很多香港人都对公屋带有很特别的感情。

超级股神的七大选股绝招

创造了从8000到8亿的复合投资增长神话的林园,在昨日与广州投资者的"对话中国股神"交流会上语惊四座,赢来阵阵掌声。他的投资理念更给投资者留下许多思考--"我只买我了解、能算清帐的公司股票,只做有底的投资"。 "身价"实际已经过十亿的林园近日现身广州,在由本报、财经927和申银万国广州江南大道营业部举办的"对话中国股神"活动上,亲自给投资者讲解他的投资理念,让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议,甚至提出了置疑。交流会上,林园的回答很坦然:你可以不相信我,但你也可以到我开户的9个营业部去打单。我只是为了把我的投资标准树立成市场的投资标准,检验我的投资理念。让市场将来有我说到哪只股票,它就会涨的那一天。 林园的"胃口"也许很大,但是,听完他的投资理念,每个投资者都会发现其中和巴菲特投资之道的异曲同工之处。只买能"算清帐"的公司林园对上市公司的追踪调研是有口皆碑的。 虽然林园每年给自己预备了300万元的上市公司调研费用,但以他的身价,还不遗余力的到上市公司调研、开股东大会,还是让很多投资者感到佩服。 曾经,为了获得与万科王石一次对话的机会,他买了24万股深万科;为了了解伊利股份,他在呼和浩特一呆就是半个月,不为公司董秘拍心口保证业绩所动,而是跑到各大商城,亲自调研伊利牛奶的销路。 "如果我能算清一只股票三年内的盈利,就会买进。而每买一只股票,我都会每月对公司财务状况进行定期跟踪,包括电话咨询、亲自调研、去参加股东大会等方式。""我买的股票一般12个月内不亏钱,最坏的打算是三年内只翻一番。"这是整个交流会过程中林园说的最多的话。 林园说自己是个胆小的人,所以只做有底的买卖。他对每一笔投资的风险控制能力获得投资者们的一致认可。 上海机场是最新的例子。上海机场股价还在12元附近的时候,林园听说公司要发认沽权证,而行权价为13.6元,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坚决买入。理由只有两个字:安全。"公司不可能拿出77亿元来行权"他坚信这一点,"这就是我投资上海机场的'底',现在只要我一有钱就会买进。""牛市=龙头+小盘股"林园买股票看的不是大盘指数,他只看个股。套用他的一句话:"买中了龙头股和高增长的小盘股,什么时候都是牛市。"的确,三年前他挑选的贵州茅台、五粮液、云南白药和铜都铜业等股票,就是为他的"身价"贡献最大的股票。在那漫漫的熊市中,林园享受着牛市的喜悦:贵州茅台涨了8倍,云南白药、铜都铜业等也一骑绝尘,林园帐户上的数字天天都在发生让人不可置信的变。"贵州茅台最多的一天能为我赚一个多亿!但这还不是我赚得最多的股票。"林园足以狂妄的资本,入市17年来,他的复合增长率接近100%。 "股票配置不外乎低市盈率、高分红的绩优龙头股和确定性高的小盘股"林园建议投资者,"而到2008年为止,增长性最强的公司将在银行板块中出现。"林园并非空穴来风,他的实地调研结果让广州的投资者豁然开朗:从2005年第四季度是银行业的发展拐点,平均业绩增长有25%。以招商银行为例,其北京分行2005年人均利润100万元,江浙地区各分行的人均利润也达到70万元。 "我选股的七个原则""我选股会在低市盈率、高分红的绩优龙头股和确定性高的小盘股中选,但是财务指标方面我还是有我的一套标准。"林园有七大财务指标标准:每股盈利不低于0.3元;净利润不少于7000万元;毛利率在20%以上;净资产回报率在15%以上;现金流充足(最好帐面有十几亿资金);预收帐款越多越好;派息率在5%到6%之间。 "我会在我看好的行业中用这些标准去寻找有价值的公司,进行长期追踪。但是没有时间去做这项工作的投资者,我建议从中国股市最赚钱的前20家公司里去寻找。"林园建议。

香港公司授权大陆公司授权书公证认证

香港公司授权大陆公司授权书公证认证 香港与内地的经贸来往来越来越多,香港委托国内授权书使用的频率也随之增多。 办理内地香港律师楼公证授权委托书 个人及企业证明书香港人士或在港注册公司处理国内事务时,可采取授权委托方式,由受托人在国内处理事务。 普遍采用授权委托事宜包括: 买-卖、租赁、按揭国内房地产、土地使用权登记或进行转名手续等。 这些情况下都需要办理香港公证手续: 香港公司的文件直接拿到国内是无法使用的,香港的文书送往中国(内地)使用,先经中国委托公证人公证,然后公证文书必须经过中国法律服务(香港)有限公司「审核、登记和加章转递」后才具有法律效力,受中国法律保护,才能送往中国内地使用。『最高人民法院』与『司法部』《关于涉港公证文书效力问题

的通知》:未经审核加章转递程序的证明文书,不具有公证文书的证明效力和执行效力。 香港公司出具的委托书,想要被国内政府部门认可,就需要中国法律服务香港有限公司的加盖转递章,而办理加盖转递章的前提先需要中国委托公证人对文件进行公证才可以。而且如果办理香港公司的委托书公证的话,需要把公司其它文件一同办理公证,不能只对委托书这一份文件办理公证,需要把注册证书,商业登记证和周年报表以及董事会决议一同办理公证。董事会决议内容就是需要所有董事同意将品牌授权给国内公司 中国委托公证人即“内地认可的公证人”。委托公证人制度,即香港居民回内地处理法律事务所需公证书须由司法部任命的委托公证人出具,并经中国法律服务(香港)有限公司办理加章转递,才能发往内地使用。实行这一制度,是基于香港和内地之间法律制度不同,办理公证证明所依据的法律、程序和效力不同而设置的一项特殊法律制度,核心是为了确保香港发往内地使用的公证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委托公证人制度实行于1981年,二十多年来,这项制度解决了

香港公租房

二、公租房管理模式的国际经验比较 (一)经验介绍 香港特别行政区,面积1104 平方公里,分为18个行政区域,约706万人口,香港地少人多,寸土寸金。1953 年12 月, 香港九龙石硖尾寮屋区遭遇火灾, 五万多居民变得无家可归。香港政府为安置因为火灾而失去住房的居民采取了急救计划,为灾害的受害者和赤贫人员兴建了一些紧急及基本的安居住所, 也是从那时起, 香港政府把公共住房变成了政府建设的计划。自1954 年开始实施公屋制度起,经过50 多年的努力,香港政府通过住房保障制度较好地解决了香港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成为世界上解决住房保障问题的一个成功典范。 香港政府于1973年4月1日颁布并实施了《香港房屋条例》,从并成立了专门的法定机构—香港房屋委员会(以下简称“房委会”)。房委会主席由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兼任,房屋署署长则为房委会副主席。房屋署是房委会的执行机关。除主席及副主席外,房委会成员还包括两名官方及26名非官方委员,全部由行政长官委任。所有非官方委员都是以个人身份接受委任。 根据房屋委员会的资料,至2011年6月,香港共有公屋72.13万套,超过200万香港人居住其中,约占香港人口的1/3。香港的住房市场包括四个部分:公营永久房屋,47.7%的香港人居住在公营永久房屋中,其中租住单位30.0%、资助出售单位17.7%;私人永久房屋51.8%;公营临时房屋(自2006年起不再适用);私人临时房屋0.5%①

(数据截止2011年第三季度,下同)。从住宅套数上看,公营房屋共计1137千套,其中房委会公营租住房屋单位708千套,房委会中转房屋单位5千套,房协租住单位34千套,房委会资助出售单位374千套,房协会资助出售单位16千套;私人房屋1433千套。类比我国公租房在建设档次、供给方式和保障对象上的情况,香港的公营租住房屋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 全港公屋主要分布在四个区域内,分别为市区(包括港岛及九龙),扩展市区(包括东涌、沙田、马鞍山、将军澳、荃湾、葵涌及青衣),新界(包括天水围、大埔、粉岭、上水、屯门及元朗)和离岛(不包括东涌)。房委会设有公屋轮候册,以便为符合资格的申请人提供公租房,轮候册可于各屋办事处、分区租约事务管理处、深水房屋事务询问处、房屋署公屋申请分组及各区民政事务处免费索取。申请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公屋轮候册,房屋署对所有符合资格的公屋申请者依先后顺序进行登记,并将严格依照轮候册上的申请书编号及申请人所选择的地区,依次办理审查及配房手续。所有申请者必须通过公屋轮候才能获得公屋配置。 1.公租房保障对象的界定标准 (1)配租对象 房委会根据申请人不同,将公租房计划分成四种类型。(1)一般家庭申请计划。这种申请计划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向房委会提交申请。申请人在填写公屋轮候册时,必须满足下列基本条件:申请者必须是年满18周岁,其家庭成员拥有在港永久居住权;18周岁以下的

(论势、论战、论性)述评---周年洋

曹仁超的投资智慧---曹仁超《论势》《论战》《论性》三书述评 周年洋现在国内的投资书满天飞,鱼目混杂,投资者要从中挑选出有价值的书也变成了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不过,判断一本投资书值不值得读,有一个很简单的标准,那就是写书的人的投资业绩,那可以说是一本投资书的试金石。从这个标准去看,巴菲特、林奇、坦普顿、聂夫等写的书值得一看。 华人中写投资书值得一看的作者,凭我有限的了解,有两个:一个是有日本“股神”之称的邱永汉;一个就是本文要谈的有香港“股神”之称的曹仁超。 不过,曹仁超先生是离我们最近的作者,他和我们同是中国籍,且在投资界和财经媒体界依然活跃。以我多年阅读他的专栏《投资者日记》和他的几本主要著作看来,那些希望通过投资获得财富自由的投资者,很有必要读读曹仁超的书。曹仁超以贫穷小子起家,以5000港元入市,历经40年股海浮沉,从小兵升为元帅,已经晋升亿万富豪行列,其投资业绩已经证明他的投资哲学、投资策略的成功。曹仁超写的投资书多来自《投资者日记》的精选,出版的书已经不少,而近期出版的《论势》《论战》《论性》三书是精华之精华,为其一生投资智慧的总结,其中瑰宝多多,有缘者将会从中掘得黄金。 世界上最伟大的投机商杰西·利弗莫尔认为投资的三大难题分别是:时机、资金管理和情绪控制。曹仁超《论势》《论战》《论性》三本书似乎分别回答了利弗莫尔的这三大难题。《论势》是投资哲学,讲进出时机,《论战》是投资策略,讲如何管理资金,《论性》则是洞察人性弱点,重在情绪控制。

《论战》是曹氏的投资策略,就像将军在战场上调兵遣将,布防设阵一样,如何进行资金管理,这是好的战略最终能不能赢得胜利的关键。《论势》其实是纸上谈兵,只有《论战》才是真正上战场实战,是战略的执行。其经典的几句话是:止蚀不止赚、沟上不沟落(买涨不买跌)、宁买当头起、莫买当头跌。这几句曹氏名言贯穿于他的整个《投资者日记》中,也是他自己投资操作的经验之谈。如果我们仔细分析这几句话的话,我们会发现,这里的每一句话其实都是和人性反着的,如果一般投资者还没有忘记自己做散户(其实是傻瓜)的经历的话,你可能会记得,你总是赚了一点钱的股票赶快落袋为安,而亏损的则紧紧抱住不放,等着回本,往往在开始涨的时候不敢买,等涨到很高了开始下跌时觉得机会来了,买了进去套牢在山顶或者半山腰上。散户的做法是顺着人性的,但是股市中赚钱的人都是和自己的人性对着干。 止蚀不止赚,这一句话的华尔街版本是:截断亏损,让利润往前奔跑(cut loss short,let profits run)。曹仁超用中文说出来,简短有力,易记难忘,对于股市中那些忘性很大的投资者来说,是一剂良药。这句话,曹仁超还有具体详细的解释,那就是“任何时刻只要损失10%-15%必须行使止蚀,至于赚钱则如何多也不算多。”看起来简单的一句话,背后其实蕴含大智慧。大多数人都会卖掉盈利的股票,留住亏损的股票,因为盈利的股票不卖掉,股价一旦回落将会损失现有的利润,而亏损的股票总会回到买进的价位,只是时间问题而已。多数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