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集线器HUB基本工作原理

集线器HUB基本工作原理

集线器HUB基本工作原理
集线器HUB基本工作原理

集线器(HUB)的基本工作原理

我们知道在环型网络中只存在一个物理信号传输通道,都是通过一条传输介质来传输的,这样就存在各节点争抢信道的矛盾,传输效率较低。引入集线器这一网络集线设备后,每一个站是用它自己专用的传输介质连接到集线器的,各节点间不再只有一个传输通道,各节点发回来的信号通过集线器集中,集线器再把信号整形、放大后发送到所有节点上,这样至少在上行通道上不再出现碰撞现象。但基于集线器的网络仍然是一个共享介质的局域网,这里的"共享"其实就是集线器内部总线,所以当上行通道与下行通道同时发送数据时仍然会存在信号碰撞现象。当集线器将从其内部端口检测到碰撞时,产生碰撞强化信号(Jam)向集线器所连接的目标端口进行传送。这时所有数据都将不能发送成功,形成网络"大塞车"。

出现这种网络现象我们可以用一个形象的现实情形来说明,那就是单车道上同时有两个方向的车驰来.。

我们知道,单车道上通常只允许一个行驶方向的车通过,但是在小城镇,条件有限通常没有这样的规定,单车道也很有可能允许两个行驰方向的车通过,但是必须是不同时刻经过。在集线器中也一样,虽然各节点与集线器的连接已有各自独立的通道,但是在集线器内部却只有一个共同的通道,上、下行数据都必须通过这个共享通道发送和接收数据,这样有可能像单车道一样,当上、下行通道同时有数据发送时,就可能出现塞车现象。很好理解吧?

正因为集线器的这一不足之处,所以它不能单独应用于较大网络中(通常是与交换机等设备一起分担小部分的网络通信负荷),就像在大城市中心不能有单车道一样,因为网络越来,出现网络碰撞现象的机会就越大。也正因如此,集线器的数据传输效率是比较低的,因为它在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方向的数据传输,也就是所谓的"单工"方式。如果器网络中要选用集线器作为单一的集线设备,则网络规模最好在10台以内,而且集线器带宽应为10/100Mbps以上。

集线器除了共享带宽这一不足之处外,还有一个方面在选择集线器时必须要考虑到,那就是它的广播方式。因为集线器属于纯硬件网络底层设备,基本上不具有"智能记忆"能力,更别说"学习"能力了。它也不具备交换机所具有的MAC

地址表,所以它发送数据时都是没有针对性的,而是采用广播方式发送。也就是说当它要向某节点发送数据时,不是直接把数据发送到目的节点,而是把数据包发送到与集线器相连的所有节点,图示如图2所示。

这种广播发送数据方式有两方面不足:(1)用户数据包向所有节点发送,很可能带来数据通信的不安全因素,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很容易就能非法截获他人的数据包;(2)由于所有数据包都是向所有节点同时发送,加上以上所介绍的共享带宽方式,就更加可能造成网络塞车现象,更加降低了网络执行效率。

编辑:明卓科技 Jsamine QQ:1239886238

自动门的系统配置及自动门的工作原理

自动门的系统配置及自动门的工作原理 一、自动控制系统 1. 主控单元及BEDIS 主控制单元系32位微机控制单元,它与接口的BEDIS(双线通 讯控制器)一起保证自动弧形门灵巧而可靠地进行人--机对话,充 分展示出智能型自动弧形门的魅力。 2、开门信号 自动门的开门信号是触点信号,微波雷达和红外传感器是常用的两 种信号源:微波雷达是对物体的位移反应,因而反应速度快,适用 于行走速度正常的人员通过的场所,它的特点是一旦在门附近的人 员不想出门而静止不动后,雷达便不再反应,自动门就会关闭,对 门机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红外传感器对物体存在进行反应,不管人员移动与否,只要处于传 感器的扫描范围内,它都会反应即传出触点信号。缺点是红外传感 器的反应速度较慢,适用于有行动迟缓的人员出入的场所。 另外,如果自动门的系统配置接受触点信号时间过长,控制器会认 为信号输入系统出现障碍。而且自动平移门如果保持开启时间过长,也会对电气部件产生损害。由于微波雷达和红外传感器并不了解接 近自动门的人是否真要进门,所以有些场合更愿意使用按键开关。 按键开关可以是一个触点式的按钮,更方便的是所谓肘触开关。肘 触开关很耐用,特别是它可以用胳膊肘来操作。避免了手的接触。 还有脚踏开关,功能一样,但对防水的要求较高,而且脚踏的力量

很大,容易使脚踏开关失效。还有一种带触点开关的拉手,当拉手 被推(或在反方向拉)到位时,向门机提供触点信号。 现在的楼宇自控有时会提出特殊的要求,例如使用电话的某一分线 控制开门。要达到这个要求,只要保证信号是无源的触点信号即可。有些情况下,人们会提出天线遥控的要求。用一个无线接受器与自 动门进行触点式连接,再配一个无线发射器,就可以达到要求。不过,现在的无线电波源太多,容易导致偶然开门是一个麻烦的问题。定时器可以自动控制门的状态,其原理是将时钟与特定的开关电路 相连,可预设定时间将自动门处于自动开启或锁门状态 门禁系统与非公共区域的自动门 2. 驱动单元 弧形门主传动采用模块驱动电路控制的无刷直流电动机。注入高 科技的驱动单元具有优异的运行和控制特性,其功能指标非常高, 而且噪音低,运转平稳,免维护。 3. 传感器 移动检测传感器,如:雷达; 存在传感器,如:主动或被动式光电传感器; 4. 任选项--附加控制单元模块(可与主控单元直接接口) 电子锁控制 交流供电电源故障备用电源控制 5. 机械结构 主体结构 自动弧形门主体采用成型铝材的积木式拼装装配结构。成型铝材 的技术要求满足VDE0700T.238标准规定。严格的材料标准和施工规范确保自动平滑门结构上对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使之长期可靠 地运行。

路由器、集线器、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路由器、集线器、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号称网络硬件三剑客的集线器(hub)、交换机(switch)与路由器(router)一直都是网络界的活跃分子,但让很多初入网络之门的菜鸟恼火的是,它们三者不仅外观相似,而且经常呆在一起,要想分清谁是谁,感觉有点难!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吧! 三剑客的工作原理 一、集线器 1.什么是集线器 在认识集线器之前,必须先了解一下中继器。在我们接触到的网络中,最简单的就是两台电脑通过两块网卡构成“双机互连”,两块网卡之间一般是由非屏蔽双绞线来充当信号线的。由于双绞线在传输信号时信号功率会逐渐衰减,当信号衰减到一定程度时将造成信号失真,因此在保证信号质量的前提下,双绞线的最大传输距离为100米。当两台电脑之间的距离超过100米时,为了实现双机互连,人们便在这两台电脑之间安装一个“中继器”,它的作用就是将已经衰减得不完整的信号经过整理,重新产生出完整的信号再继续传送。 中继器就是普通集线器的前身,集线器实际就是一种多端口的中继器。集线器一般有4、8、16、24、32等数量的rj45接口,通过这些接口,集线器便能为相应数量的电脑完成“中继”功能。由于它在网络中处于一种“中心”位置,因此集线器也叫做“hub” 2.集线器的工作原理 集线器的工作原理很简单,以图2为例,图中是一个具备8个端口的集线器,共连接了8台电脑。集线器处于网络的“中心”,通过集线器对信号进行转发,8台电脑之间可以互连互通。具体通信过程是这样的:假如计算机1要将一条信息发送给计算机8,当计算机1的网卡将信息通过双绞线送到集线器上时,集线器并不会直接将信息送给计算机8,它会将信息进行“广播”--将信息同时发送给8个端口,当8个端口上的计算机接收到这条广播信息时,会对信息进行检查,如果发现该信息是发给自己的,则接收,否则不予理睬。由于该信息是计算机1发给计算机8的,因此最终计算机8会接收该信息,而其它7台电脑看完信息后,会因为信息不是自己的而不接收该信息。 3.集线器的特点 (1)共享带宽

模拟示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模拟示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1. 回顾中学的沙漏实验——随时间变化的信号如何在平面展示 物理学理论可以证明,一端通过细绳固定的重物在作摆动时,与中心垂线的距离满足正弦波规律。沙漏实验可以清晰地显示这个随时间变化的波形:用沙漏充当重物,并且在沙漏底下的桌面上平铺一张纸,当沙漏开始摆动时,让纸匀速移动。这样,沙漏中流出的细沙,就在纸上留下了一个正弦波痕迹,如图所示。利用这种设计思想,可以完成波形在平面上(对应于时间的流动)的展开。这种设计思想在波形记录、显示中被广泛采用,比如心电图机,就是用原地摆动的电热针,在匀速移动的记录纸带上描记出心电波形。 利用心电图机的结构,已经可以记录电压信号,但是,示波器在大量的应用中,并不需要通过消耗纸张来记录波形,而仅仅是观察波形。因此,可以重复使用的荧光屏,被应用到示波器的设计中。 在示波器上描绘一条曲线——电子枪和荧光屏 在一个封闭玻璃管显示屏的内壁涂上荧光粉,当荧光粉被大量电子形成的电子束轰击时,会发出荧光。可以发出电子束的设备称为电子枪,它可以连续地发出集束性很强的电子。这些电子束在飞行过程中,如果遇到电场的作用,会因电场形成的力而改变运行方向,导致最终电子束落到荧光屏上的位置发生改变,也就是光点改变。根据这个原理制造的示波管,其结构如图所示。图中电子枪发出的电子束,经过两个偏转板的作用,会在X 、Y 两个方向上发生偏转。 当在Y 偏转板上加入被测信号,而在X 偏转板上不加电压,可以在示波管的荧光屏上看到光点随着被测电压的变化而发生位置变化——电压越大,光点位置越靠上方。 当在X 偏转板上加入一个锯齿波,而在Y 偏转板上不加电压,可以看到光点从荧光屏左边出现,匀速移动到右边,然后又迅速在左边重复出现。 当在X 偏转板上加入一个锯齿波,而在Y 偏转板上加入一个正弦波,则可以看到,光点在匀速左移的同时,其Y 方向位置出现了正弦变化的规律,也就是说,光点的移动轨迹是一个正弦波。 怎样将周期性电压信号稳定地显示于荧光屏 图 沙漏摆动留下的正弦波 图 示波管的结构示意图

03137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选择题

1.在星型局域网结构中,连接文件服务器与工作站的设备是() A、调制解调器 B、交换器 C、路由器 D、集线器 2.在OSI七层结构模型中,处于数据链路层与运输层之间的是() A、物理层 B、网络层 C、会话层 D、表示层 3.完成路径选择功能是在OSI模型的()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运输层 4.在TCP/IP协议簇的层次中,解决计算机之间通信问题是在() A、网络接口层 B、网际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5.在中继系统中,中继器处于()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高层 6.规定了信号的电平、脉宽、允许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最大传输距离的物理层特性是( ) A.机械特性 B.电气特性 C.功能特性 D.规程特性 7.PPP协议提供的3类功能分别是:成帧、链路控制和( ) A.通信控制 B.网络控制 C.存储控制 D.安全控制 8.路由选择包括的两个基本操作分别为( ) A.最佳路径的判定和网内信息包的传送 B.可能路径的判定和网间信息包的传送 C.最优选择算法和网内信息包的传送 D.最佳路径的判定和网间信息包的传送 9. 路由信息协议(RIP)使用的路由算法是( ) A.最短路由选择算法 B.扩散法 C.距离矢量路由算法 D.链路状态路由算法 10. 在Internet中,路由器的路由表通常包含( ) A.目的网络和到达该网络的完整路径 B.所有目的主机和到达该主机的完整路径 C.目的网络和到达该网络的下一个路由器的IP地址 D.互联网中所有路由器的地址 11.TCP段结构中,端口地址的长度为 ( ) A.8比特 B.16比特 C.24比特 D.32比特 12.在TCP/IP协议的传输层将数据传送给用户应用进程所使用的地址形式是( ) A.IP地址 B.MAC地址 C.端口号 D.socket地址 13.如果两台主机在同一子网内,则它们的IP地址与子网掩码进行( ) A.“与”操作,结果相同 B.“或”操作,结果相同 C.“与非”操作,结果相同 D.“异或”操作,结果相同 14.下列关于网桥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示波器的基础学习知识原理和使用

示波器的原理和使用 示波器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基本电子测量仪器,用它能观察电信号的波形、幅度和频率等电参数。用双踪示波器还可以测量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差,一些性能较好的示波器甚至可以将输入的电信号存储起来以备分析和比较。在实际应用中凡是能转化为电压信号的电学量和非电学量都可以用示波器来观测。 【实验目的】 1.了解示波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使用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的基本方法。2.学会使用示波器观测电信号波形和电压幅值以及频率。 3.学会使用示波器观察李萨如图并测频率。 图1-1 示波器结构图 【实验原理】 不论何种型号和规格的示波器都包括了如图1-1所示的几个基本组成部分:示波管(又称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简称CRT)、垂直放大电路(Y放大)、水平放大电路(X放大)、扫描信号发生电路(锯齿波发生器)、自检标准信号发生电路(自检信号)、触发同步电路、电源等。 1.示波管的基本结构

示波管的基本结构如图1-2所示。主要由电子枪、偏转系统和荧光屏三部分组成,全都密封在玻璃壳体内,里面抽成高真空。 (1)电子枪:由灯丝、阴极、控制栅极、第一阳极和第二阳极五部分组成。灯丝通电后加热阴极。阴极是一个表面涂有氧化物的金属圆筒,被加热后发射电子。控制栅极是一个顶端有小孔的圆筒,套在阴极外面。它的电位比阴极低,对阴极发射出来的电子起控制作用,只有初速度较大的电子才能穿过栅极顶端的小孔然后在阳极加速下奔向荧光屏。示波器面板上的“辉度”调整就是通过调节电位以控制射向荧光屏的电子流密度,从而改变了屏上的光斑亮度。阳极电位比阴极电位高很多,电子被它们之间的电场加速形成射线。当控制栅极、第一阳极与第二阳极电位之间电位调节合适时,电子枪内的电场对电子射线有聚集作用,所以, H-灯丝;K-阴极;G1,G2- 控制栅极;A1-第一阳极;A2-第二阳极;Y-竖直偏转板;X-水平偏转板 图1-2 示波管结构图 第一阳极也称聚集阳极。第二阳极电位更高,又称加速阳极。面板上的“聚集”调节,就是调第一阳极电位,使荧光屏上的光斑成为明亮、清晰的小圆点。有的示波器还有“辅助聚集”,实际是调节第二阳极电位。 (2)偏转系统:它由两对互相垂直的偏转板组成,一对竖直偏转板,一对水平偏转板。在偏转板上加以适当电压,电子束通过时,其运动方向发生偏转,从而使电子束在荧光屏上产生的光斑位置也发生改变。 (3)荧光屏:屏上涂有荧光粉,电子打上去它就发光,形成光斑。不同材料的荧光粉发光的颜色不同,发光过程的延续时间(一般称为余辉时间)也不同。荧光屏前有一块透明的、带刻度的坐标板,供测定光点的位置用。在性能较好的示波管中,将刻度线直接刻在荧光屏玻璃内表面上,使之与荧光粉紧贴在一起以消除视差,光点位置可测得更准。2.波形显示原理

HUB(集线器)

HUB,也就是集线器。它的作用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将一些机器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局域网。而交换机(又名交换式集线器)作用与集线器大体相同。但是两者在性能上有区别:集线器采用的式共享带宽的工作方式,而交换机是独享带宽。这样在机器很多或数据量很大时,两者将会有比较明显的。而路由器与以上两者有明显区别,它的作用在于连接不同的网段并且找到网络中数据传输最合适的路径,可以说一般情况下个人用户需求不大。路由器是产生于交换机之后,就像交换机产生于集线器之后,所以路由器与交换机也有一定联系,并不是完全独立的两种设备。路由器主要克服了交换机不能路由转发数据包的不足。 总的来说,路由器与交换机的主要区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作层次不同 最初的的交换机是工作在OSI/RM开放体系结构的数据链路层,也就是第二层,而路由器一开始就设计工作在OSI模型的网络层。由于交换机工作在OSI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所以它的工作原理比较简单,而路由器工作在OSI的第三层(网络层),可以得到更多的协议信息,路由器可以做出更加智能的转发决策。 (2)数据转发所依据的对象不同 交换机是利用物理地址或者说MAC地址来确定转发数据的目的地址。而路由器则是利用不同网络的ID号(即IP地址)来确定数据转发的地址。IP地址是在软件中实现的,描述的是设备所在的网络,有时这些第三层的地址也称为协议地址或者网络地址。MAC地址通常是硬件自带的,由网卡生产商来分配的,而且已经固化到了网卡中去,一般来说是不可更改的。而IP地址则通常由网络管理员或系统自动分配。 (3)传统的交换机只能分割冲突域,不能分割广播域;而路由器可以分割广播域 由交换机连接的网段仍属于同一个广播域,广播数据包会在交换机连接的所有网段上传播,在某些情况下会导致通信拥挤和安全漏洞。连接到路由器上的网段会被分配成不同的广播域,广播数据不会穿过路由器。虽然第三层以上交换机具有VLAN功能,也可以分割广播域,但是各子广播域之间是不能通信交流的,它们之间的交流仍然需要路由器。 (4)路由器提供了防火墙的服务 路由器仅仅转发特定地址的数据包,不传送不支持路由协议的数据包传送和未知目标网络数据包的传送,从而可以防止广播风暴。 交换机一般用于LAN-WAN的连接,交换机归于网桥,是数据链路层的设备,有些交换机也可实现第三层的交换。路由器用于W AN-WAN之间的连接,可以解决异性网络之间转发分组,作用于网络层。他们只是从一条线路上接受输入分组,然后向另一条线路转发。这两条线路可能分属于不同的网络,并采用不同协议。相比较而言,路由器的功能较交换机要强大,但速度相对也慢,价格昂贵,第三层交换机既有交换机线速转发报文能力,又有路由器良好的控制功能,因此得以广泛应用。

自动门的系统配置及自动门的工作原理

自动门的系统配置及自动门 的工作原理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自动门的系统配置及自动门的工作原理 集中控制 集中控制的概念,包括集中监视自动门运行状态和集中操作多个自动门两层含义,集中监视自动门开门关门状态可以通过位置信号输出电路来实现,可以采用接触式开关,当门到达一定位置(如开启位置)时,触动开关而给出触点信号。也可以采用感应式信号发生装置,当感应器探测到门处于某一位置时发出信号。在中控室设置相应的指示灯,就可以显示自动门的状态,而集中操作通常指同时将多个门打开或锁住,这取决于自动门控制器上有无相应的接线端子。自动门的系统配置是指根据使用要求而配备的,与自动门控制器相连的外围辅助控制装置,如开门信号源、门禁系统、安全装置、集中控制等。必须根据建筑物的使用特点。通过人员的组成,楼宇自控的系统要求等合理配备辅助控制装置。 当门扇要完成一次开门与关门,其工作流程如下:感应探测器探测到有人进入时,将脉冲信号传给主控器,主控器判断后通知马达运行,同时监控马达转数,以便通知马达在一定时候加力和进入慢行运行。马达得到一定运行电流后做正向运行,将动力传给同步带,再由同步带将动力传给吊具系统使门扇开启;门扇开启

后由控制器作出判断,如需关门,通知马达作反向运动,关闭门扇。 一、自动控制系统 1. 主控单元及BEDIS 主控制单元系32位微机控制单元,它与接口的BEDIS(双线通讯控制器)一起保证自动弧形门灵巧而可靠地进行人--机对话,充分展示出智能型自动弧形门的魅力。 2. 驱动单元 弧形门主传动采用模块驱动电路控制的无刷直流电动机。注入高科技的驱动单元具有优异的运行和控制特性,其功能指标非常高,而且噪音低,运转平稳,免维护。 3. 传感器 移动检测传感器,如:雷达; 存在传感器,如:主动或被动式光电传感器; 4. 任选项--附加控制单元模块(可与主控单元直接接口) 电子锁控制 交流供电电源故障备用电源控制 5. 机械结构 主体结构

(完整版)交换机与集线器工作机理分析

一、实验名称:交换机与集线器工作机理分析 二、实验目的:(1)观察交换机处理广播和单播报文的过程;(2)比较交换机与集线器的工作过程;(3)掌握使用PacketTracer模拟网络场景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网络环境、网络设备和网络协议交互过程等的理解。 三、实验内容和要求:(1)在PacketTracer模拟器中配置网络拓扑;(2)观察交换机如何处理广播和单播报文;(3)观察交换机和集线器的工作过程。 四、实验环境:windows7下的PacketTracer环境 五、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一)交换机是如何处理单播的 用一个集线器hub将PC4、PC5连接起来再与PC1、PC2、PC3、PC4连接到同一个交换机上 用PC0为例,配置PC机的ip地址,5台PC机的ip地址地址分别为192.168.1.10、192.168.1.11、192.168.1.12、192.168.1.13、192.168.1.14、192.168.1.15,网关都为192.168.1.1,掩网子码为255.255.255.0 从PC0发送ping到PC1 在平操作没有完成时PC0、PC1的ARP表和交换机的mac表都为空 这是还未完成ping操作时Event list的内容 点击ICMP的info图标,可知源ip地址是PC0的ip地址,目的地址是PC1的ip地址 点击ARP的info图标可以看到它的源ip地址是PC0的ip地址,并且它想努力获得PC1的ip地址PC1的mac地址和ip地址 然后开始Capture/Foward 操作,一直点击Capture/Foward,知道ping完成可以发现如下图所示PC0、PC1的ARP表和交换机的mac表不再为空,交换机的mac表获得了PC0和PC1两者的mac地址。一开始PC0的ARP表是没有PC1的内容的所有它要发出一个ARP请求以完成ping操作,交换机从ARP请求中获得PC0的mac地址以及其连接的端口,从ARP回复中获得PC1的mac地址以及其连接的端口。交换机获得了这些信息之后就完成了ping操作。从以上操作我们不难发现ping这个操作从交换机的角度来看是单播过程。 (二)交换机如何处理未知广播 进入交换机的CLI选项中,对交换机的mac表进行清空,操作语句如下所示 完成了上面语句可以看到交换机的mac表已经清楚了 因为mac表被清空,所以交换机像处理广播一样,将数据包向除接收端口以外的所有端口泛洪出去, (三)、进行PC4到PC0ping操作 进行从PC4发出到PC0的ping操作,完成整个ping操作Event List的内容是这样的 完成整个ping操作后PC4和PC0的ARP表入下所示 在完成PC4到PC0的平操作时我发现凡是hub接受到的数据包hub它都没有像我想象的那样转发给我想要的特定的目标。 例如:这是PC4想要通过hub发送数据包给交换机的情况,可见它不仅把数据包转发给了交互机它也把

实验4--交换机与集线器工作机理分析

实验4:交换机与集线器工作机理分析 1. 实验目的 1) 观察交换机处理广播和单播报文的过程。 2) 比较交换机与集线器工作过程。 3) 掌握使用PacketTracer模拟网络场景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网络环境、网络设备和网络协议交互过程等方面的理解。 2. 实验环境 1) 运行Windows 2008 Server/Windows XP/Windows 7操作系统的PC一台。 2) 下载CISCO公司提供的PacketTracer版本。 3. 实验步骤 1)在PacketTracer模拟器中配置网络拓扑 在PacketTracer模拟器中配置如图所示的网络拓扑,其中通用交换机连接4台普通PC,通用集线器hub连接2台普通PC。 实验网络拓扑图 点击PC,在每台PC的配置窗口中配置合理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设置IP 地址由左到右为,,,,,,子网掩码都为。无需为交换机和集线器配置IP地址(为什么)。因为交换机和集线器主要是处于数据链路层,不涉及转发IP数据包,所以不必设置IP地址。 2)观察交换机如何处理广播和单播报文

(1) 在实时与模拟模式之间切换4次,完成生成树协议。所有链路指示灯应变为绿色。最后停留在模拟模式中。 (2) 使用Inspect(检查)工具(放大镜)打开PC 0 和PC 1 的ARP 表以及交换机的MAC 表。本练习不关注交换机的ARP 表。将选择箭头移到交换机上,查看交换机端口及其接口MAC 地址的摘要。注意,这不是交换机获取的地址表。将窗口排列在拓扑上方。 (3) 添加简单PDU 以从PC 0发送ping到PC 1也可以在PC 0的DeskTop窗口中打开模拟命令行“Command Prompt”,运行PING命令)。 使用Add Simple PDU(添加简单PDU)(闭合的信封)从PC 0 发送一个ping 到PC 1。点击PC 0(源),然后点击PC 1(目的)。Event List(事件列表)中将会显示两个事件:一个ICMP 回应请求和一个ARP 请求,用以获取PC 1 的MAC 地

集线器HUB基本工作原理

集线器(HUB)的基本工作原理 我们知道在环型网络中只存在一个物理信号传输通道,都是通过一条传输介质来传输的,这样就存在各节点争抢信道的矛盾,传输效率较低。引入集线器这一网络集线设备后,每一个站是用它自己专用的传输介质连接到集线器的,各节点间不再只有一个传输通道,各节点发回来的信号通过集线器集中,集线器再把信号整形、放大后发送到所有节点上,这样至少在上行通道上不再出现碰撞现象。但基于集线器的网络仍然是一个共享介质的局域网,这里的"共享"其实就是集线器内部总线,所以当上行通道与下行通道同时发送数据时仍然会存在信号碰撞现象。当集线器将从其内部端口检测到碰撞时,产生碰撞强化信号(Jam)向集线器所连接的目标端口进行传送。这时所有数据都将不能发送成功,形成网络"大塞车"。 出现这种网络现象我们可以用一个形象的现实情形来说明,那就是单车道上同时有两个方向的车驰来.。 我们知道,单车道上通常只允许一个行驶方向的车通过,但是在小城镇,条件有限通常没有这样的规定,单车道也很有可能允许两个行驰方向的车通过,但是必须是不同时刻经过。在集线器中也一样,虽然各节点与集线器的连接已有各自独立的通道,但是在集线器内部却只有一个共同的通道,上、下行数据都必须通过这个共享通道发送和接收数据,这样有可能像单车道一样,当上、下行通道同时有数据发送时,就可能出现塞车现象。很好理解吧? 正因为集线器的这一不足之处,所以它不能单独应用于较大网络中(通常是与交换机等设备一起分担小部分的网络通信负荷),就像在大城市中心不能有单车道一样,因为网络越来,出现网络碰撞现象的机会就越大。也正因如此,集线器的数据传输效率是比较低的,因为它在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方向的数据传输,也就是所谓的"单工"方式。如果器网络中要选用集线器作为单一的集线设备,则网络规模最好在10台以内,而且集线器带宽应为10/100Mbps以上。 集线器除了共享带宽这一不足之处外,还有一个方面在选择集线器时必须要考虑到,那就是它的广播方式。因为集线器属于纯硬件网络底层设备,基本上不具有"智能记忆"能力,更别说"学习"能力了。它也不具备交换机所具有的MAC 地址表,所以它发送数据时都是没有针对性的,而是采用广播方式发送。也就是说当它要向某节点发送数据时,不是直接把数据发送到目的节点,而是把数据包发送到与集线器相连的所有节点,图示如图2所示。 这种广播发送数据方式有两方面不足:(1)用户数据包向所有节点发送,很可能带来数据通信的不安全因素,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很容易就能非法截获他人的数据包;(2)由于所有数据包都是向所有节点同时发送,加上以上所介绍的共享带宽方式,就更加可能造成网络塞车现象,更加降低了网络执行效率。 编辑:明卓科技 Jsamine QQ:1239886238

自动门的系统配置及自动门的工作原理

自动门的系统配置及自动门的工作原理 集中控制 集中控制的概念,包括集中监视自动门运行状态和集中操作多个自 动门两层含义,集中监视自动门开门关门状态可以通过位置信号输 出电路来实现,可以采用接触式开关,当门到达一定位置(如开启位置)时,触动开关而给出触点信号。也可以采用感应式信号发生装置,当感应器探测到门处于某一位置时发出信号。在中控室设置相应的 指示灯,就可以显示自动门的状态,而集中操作通常指同时将多个 门打开或锁住,这取决于自动门控制器上有无相应的接线端子。自 动门的系统配置是指根据使用要求而配备的,与自动门控制器相连 的外围辅助控制装置,如开门信号源、门禁系统、安全装置、集中 控制等。必须根据建筑物的使用特点。通过人员的组成,楼宇自控 的系统要求等合理配备辅助控制装置。 当门扇要完成一次开门与关门,其工作流程如下:感应探测器探 测到有人进入时,将脉冲信号传给主控器,主控器判断后通知马 达运行,同时监控马达转数,以便通知马达在一定时候加力和进 入慢行运行。马达得到一定运行电流后做正向运行,将动力传给 同步带,再由同步带将动力传给吊具系统使门扇开启;门扇开启 后由控制器作出判断,如需关门,通知马达作反向运动,关闭门扇。 一、自动控制系统 1. 主控单元及BEDIS 主控制单元系32位微机控制单元,它与接口的BEDIS(双线通 讯控制器)一起保证自动弧形门灵巧而可靠地进行人--机对话,充 分展示出智能型自动弧形门的魅力。

2. 驱动单元 弧形门主传动采用模块驱动电路控制的无刷直流电动机。注入高科技的驱动单元具有优异的运行和控制特性,其功能指标非常高,而且噪音低,运转平稳,免维护。 3. 传感器 移动检测传感器,如:雷达; 存在传感器,如:主动或被动式光电传感器; 4. 任选项--附加控制单元模块(可与主控单元直接接口) 电子锁控制 交流供电电源故障备用电源控制 5. 机械结构 主体结构 自动弧形门主体采用成型铝材的积木式拼装装配结构。成型铝材的技术要求满足VDE0700T.238标准规定。严格的材料标准和施工规范确保自动平滑门结构上对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使之长期可靠地运行。 二、BEDIS控制器 BEDIS是与主控制器总线直接接口的双线数据通讯专用远程控制器,小巧精美、安装快捷、使用方便,可在50米范围内实现:功能转换 运行参数的整定 功能状态的选择 故障自诊断显示 1. 控制功能 自动门诸可供选者的通道状态已被主控制器程序化,可用BEDIS 极其方便地进行功能转换。下述功能用户可任意选定:手动--动门翼静止时,可以用手推动; 常开--动门翼打开,并保持在打开位置;

路由器和交换机_集线器的工作原理,区别和联系

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工作原理,区别和联系 工作原理 一、集线器 1.什么是集线器 在认识集线器之前,必须先了解一下中继器。在我们接触到的网络中,最简单的就是两台电脑通过两块网卡构成“双机互连”,两块网卡之间一般是由非屏蔽双绞线来充当信号线的。由于双绞线在传输信号时信号功率会逐渐衰减,当信号衰减到一定程度时将造成信号失真,因此在保证信号质量的前提下,双绞线的最大传输距离为100米。当两台电脑之间的距离超过100米时,为了实现双机互连,人们便在这两台电脑之间安装一个“中继器”,它的作用就是将已经衰减得不完整的信号经过整理,重新产生出完整的信号再继续传送。 中继器就是普通集线器的前身,集线器实际就是一种多端口的中继器。集线器一般有4、8、16、24、32等数量的RJ45接口,通过这些接口,集线器便能为相应数量的电脑完成“中继”功能。由于它在网络中处于一种“中心”位置,因此集线器也叫做“Hub”。 2.集线器的工作原理 集线器的工作原理很简单,以图2为例,图中是一个具备8个端口的集线器,共连接了8台电脑。集线器处于网络的“中心”,通过集线器对信号进行转发,8台电脑之间可以互连互通。具体通信过程是这样的:假如计算机1要将一条信息发送给计算机8,当计算机1的网卡将信息通过双绞线送到集线器上时,集线器并不会直接将信息送给计算机8,它会将信息进行“广播”--将信息同时发送给8 个端口,当8个端口上的计算机接收到这条广播信息时,会对信息进行检查,如果发现该信息是发给自己的,则接收,否则不予理睬。由于该信息是计算机1 发给计算机8的,因此最终计算机8会接收该信息,而其它7台电脑看完信息后,会因为信息不是自己的而不接收该信息。 3.集线器的特点 1)共享带宽 集线器的带宽是指它通信时能够达到的最大速度。目前市面上用于中小型局域网的集线器主要有10Mbps、100Mbps和10/100Mbps自适应三种。 10Mb带宽的集线器的传输速度最大为10Mbps,即使与它连接的计算机使用的是100Mbps网卡,在传输数据时速度仍然只有10Mbps。10/100Mbps自适应集线器能够根据与端口相连的网卡速度自动调整带宽,当与10Mbps的网卡相连时,其带宽为10Mb;与100Mbps的网卡相连时,其带宽为100Mb,因此这种集线器也叫做“双速集线器”。 集线器是一种“共享”设备,集线器本身不能识别目的地址,当同一局域网内的A主机给B主机传输数据时,数据包在以集线器为架构的网络上是以广播方式传输的,由每一台终端通过验证数据包头的地址信息来确定是否接收。 由于集线器在一个时钟周期中只能传输一组信息,如果一台集线器连接的机器数目较多,并且多台机器经常需要同时通信时,将导致集线器的工作效率很差,如发生信息堵塞、碰撞等。

模拟示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定稿版

模拟示波器的基本工作 原理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模拟示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1.回顾中学的沙漏实验——随时间变化的信号如何在平面展示 利用心电图机的结构,已经可以记录电压信号,但是,示波器在大量的应用中,并不需要通过消耗纸张来记录波形,而仅仅是观察波形。因此,可以重复使用的荧光屏,被应用到示波器的 设计中。 2.在示波器上描绘一条曲线——电子枪和荧光屏 当在Y 偏转板上加入被测信号,而在X 偏转板上不加电压,可以在示波管的荧光屏上看到光点随着被测电压的变化而发生位置变化——电压越大,光点位置越靠上方。 当在X 偏转板上加入一个锯齿波,而在Y 偏转板上不加电压,可以看到光点从荧光屏左边出现,匀速移动到右边,然后又迅速在左边重复出现。 当在X 偏转板上加入一个锯齿波,而在Y 偏转板上加入一个正弦波,则可以看到,光点在匀速左移的同时,其Y 方向位置出现了正弦变化的规律,也就是说,光点的移动轨迹是一个正弦波。 3.怎样将周期性电压信号稳定地显示于荧光屏? 图1.1.3 沙漏摆动留下的正弦

○1~○6时 刻,具有相 同的特征: 都是以上升的方式经过0V电压。示波器内部,用微分电路可以区分被测信号上升或者下降,用比较器配合外部的电压设置,可以判断被测信号是否经过这个比较电压(比如图中的0V)。这样,再经过一套逻辑电路,可以在被测信号具有相同初相角的时刻,控制X轴偏转板,发出一个锯齿波。这种利用被测信号的周期性,在相同初相角时刻,触发X轴锯齿波扫描信号,使得波形被重叠、稳定地显示于示波器荧光屏的技术,称为同步触发扫描。图中,锯齿波在○1~○6时刻满足触发条件,但仅在○1、○3、○5时刻被触发,是因为在○2、○4、○6时刻,此前的锯齿波尚未扫描结束。 因此,在 示波器外部 面板上,有 控制被测信号在电压多大时触发锯齿波产生的电平旋钮,英文标识为Level,这个电压称为触发电平。有控制被测信号是上升或者下降经过Level电压的选择开关,英文标识为Slope Y轴偏转 X轴偏 Y轴偏转 X 轴偏 Y轴偏转 X 轴偏

模拟示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模拟示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1.回顾中学的沙漏实验——随时间变化的信号如何在平面展示 利用心电图机的结构,已经可以记录电压信号,但是,示波器在大量的应用中,并不需要通过消耗纸张来记录波形,而仅仅是观察波形。因此,可以重复使 用的荧光屏,被应用到示波器的设计中。 2.在示波器上描绘一条曲线——电子枪 和 荧光屏 当在Y 偏转板上加入被测信号,而在X 偏转板上不加电压,可以在示波管的荧光屏上看到光点随着被 测电压的变化而发生位置变化——电压越大,光点位 置越靠上方。 当在X 偏转板上加入一个锯齿波,而在Y 偏转板上不加电压,可以看到光点从荧光屏左边出现,匀速移动到右边,然后又迅速在左边重复出现。 当在X 偏转板上加入一个锯齿波,而在Y 偏转板上加入一个正弦波,则可以看到,光点在匀速左移的同时,其Y 方向位置出现了正弦变化的规律,也就是说,光点的移动轨迹是一个正弦波。 3 .怎样将周期性电压信号稳定地显示于荧光屏? ○ 1~○6时刻,具有相同的特征:都是以上升的方式经过0V 电压。示波器内部,用微分电路可以区分被测信号上升或者下降,用比较器配合外部的电压设置,可以判断被测信号是否经过这个比较电压(比如图中的0V )。这样,再经过一套逻辑电路,可以在被测信号具有相同初相角的时刻,控制X 轴偏转板,发 出一个锯齿 波。这种利用被测信号的周期性,在相 同 初相角时刻,触发X 轴锯齿波扫描信号,使得波形被重叠、稳定地显示于示波器荧光屏的技术,称为同步触发扫描。图中, 锯齿波在○ 1~○6时刻满足触发条件,但仅在○1、○3、○5时刻被触发,是因为在○2、○4、○6时刻,此前的锯齿波尚未扫描结束。 因此,在 示波器外部面板上,有控制被测信号在电压多大时触发锯 齿波产生的电 平旋钮,英文标识为Level ,这个电压称为触发电平。有控制被测信号是上升或者下降经过Level 电压的选择开关,英文标识为Slope 图1.1.3 沙漏摆动留下的正弦波 图1.1.4 示波管的结构示意图 Y 轴偏转板 被测信号 X 轴偏转板 锯齿波 Y 轴偏转板 被测信号 X 轴偏转板 锯齿波

集线器设置网络连接

集线器怎么用?我教你! 宿舍/家庭一般不止一台电脑,这里假设为4台电脑共享上网,因此需要组建一个局域网.组网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一.通过HUB(集线器)/交换机(型号太多,具体不说了。5口的就可以,买的时候说明以下你是几台电脑用,就说是家庭个人用就可以)连接. 1.需要设备 HUB 一个25~45元 网线1元/米 (注意:网线有两种掐法所以掐前最好说明是与HUB连接) 外置猫(通常办宽带的时候会给) 2.具体步骤 首先,用网线将各个机器与HUB相连接,除WAN口外随便那个口都可以.确保HUB指示灯都点亮.不亮的话更换网线或插口,将WAN口与猫相连接,再将猫的另一个口与电话线连接,确保灯已经正常点亮(由于各种猫 的指示灯都不同,这里不再说明,具体可以看猫的说明书). 连接完后,开始调试机器(以XP系统为例).先选定一台机器作主机用于拨号上网,选好后将其本地连接的IP设置为192.168.0.1,子网为 255.255.255.0确定设置方法:本地连接>属性>选择TCP/IP的属性(双击)>使用以下的IP地址, 然后创建一个新的连接>连接到INTERNET>手动设置我的连接>用要求用户名和密码的宽带连接来连接>(ISP不用添)>添上用户名和密码,那是办宽带的时候人家给的.>完成. 点那个新建的宽带连接>属性>高级>点选,允许其他网络用户通过此计

算机的........(PS:打字好累的)>确定 然后设置.设置家庭和小型办公网络一直下一步>点选此计算机直接连接INTERNET,我的网络上的其他计算机通过这台计算机连接到INTERNET>起用文件和打印机共享>一直下一步到完成.重起,拨号上网以上是主机的设置,接下来设置别的机器依次将他们的IP设置为192.168.0.2 192.168.0.3 192.168.0.4 子网都为255.255.255.0网关和DNS都为192.168.0.1 设置家庭和小型办公网络>其他的相同>此计算机通过居民区的网关或网络上的其他计算机连接到INTRTNRT>...>完成.重起. OK了.这样就可以一起上网了 3.优缺点 想必大家也已经看到了,此方法的设置复杂,而且只有在主机拨号的情况下才能上网,比较依赖主机网络情况相对不稳定.如果主机出问题,那大家都上不了. 不过它的优点比较明显,设备简单,价格便宜,适合口袋里没银子的学生,所以大多数学生宿舍采用的是这一方案 二.通过路由实现共享上网 1.需要设备 路由一个100元(推荐TPLINK的TL-R402M) 网线4条1元/米 2.具体步骤: 先把猫连路由的WAN口,,然后把各个机器连接到路由上,,再把各个机器

集线器与交换机的对比实验

集线器与交换机的对比实 验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集线器与交换机的对比实验实验日期 2016/4/22 一实验目的 了解集线器和交换机的如何转发数据。 理解冲突域和广播域的概念。 对比单播以太网帧和广播以太网帧的目标MAC地址。 二实验原理 冲突域与广播域 冲突域:在该域内某一时刻只能有一个站点发送数据,如果两个站点同时发送数据会引起冲突,则这两个站点处于同一个冲突域内。 广播域:在以太网中,能够接收到任意站点发送的广播帧的所有站点的集合称为一个广播域。 集线器和交换机 集线器和交换机都是为了扩大以太网覆盖范围而使用的连接设备,但二者的工作原理存在很大差异。 集线器工作在OSI体系结构的物理层。集线器的主要功能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转发,从而扩展以太网的覆盖范围。由于物理层传输的信号是无结构的,因此集线器无法识别接收方,只能将从一个端口接收到信号放大后复制到所有其他端口,即向与该集线器连接的所有站点转发。 交换机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交换机使用以太网帧中的MAC地址进行数据帧转发,从而有效地过滤数据帧。交换机可以在多个端口对之间

同时建立多条并发连接,使得与不同端口连接站点同时发送数据时,各连接线路彼此互不影响。 三实验要求 拓扑图 该实验用到4个拓扑图。其中拓扑图1和拓扑图2是以集线器为中心的共享式以太网;拓扑图3和拓扑图4是以交换机为中心的交换式以太网。其中拓扑图1和拓扑图2主要用于观察集线器的运行及理解冲突域的概念;拓扑图3和拓扑图4主要用于观察交换机的运行及理解交换机隔离冲突域但不隔离广播域的特性。在对应的实验步骤中,我们需要将拓扑图1和拓扑图2使用交叉双绞线连接起来,将拓扑图3和拓扑图4使用交叉双绞线连接起来,从而观察使用集线器和交换机进行以太网扩展时对冲突域和广播域的影响,从而理解两类设备在扩展以太网时的作用和局限性。 IP地址配置 四实验步骤、结果(程序+注释+截图)及分析

示波器的原理和使用实验报告

大连理工大学 大 学 物 理 实 验 报 告 院(系) 材料学院 专业 材料物理 班级 0705 姓 名 童凌炜 学号 200767025 实验台号 实验时间 2008 年 11 月 18 日,第13周,星期 二 第 5-6 节 实验名称 示波器的原理与使用 教师评语 实验目的与要求: (1) 了解示波器的工作原理 (2) 学习使用示波器观察各种信号波形 (3) 用示波器测量信号的电压、频率和相位差 主要仪器设备: YB4320G 双踪示波器, EE1641B 型函数信号发生器 实验原理和内容: 1. 示波器基本结构 示波器主要由示波管、放大和衰减系统、触发扫描系统和电源四部分组成, 其中示波管是核心部分。 示波管的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 主要由电子枪、偏转系统和荧光屏三个部分组成, 由外部玻璃外壳密封在真空环境中。 成 绩 教师签字

电子枪的作用是释放并加速电子束。 其中第一阳极称为聚焦阳极, 第二阳极称为加速阳极。 通 过调节两者的共同作用, 可以使电子束打到荧光屏上产生明亮清晰的圆点。 偏转系统由X 、Y 两对偏转板组成, 通过在板上加电压来使电子束偏转, 从而对应地改变屏上亮点的位置。 荧光屏上涂有荧光粉, 电子打上去时能够发光形成光斑。 不同荧光粉的发光颜色与余辉时间都不同。 放大和衰减系统用于对不同大小的输入信号进行适当的缩放, 使其幅度适合于观测。 扫描系统的作用是产生锯齿波扫描电压(如左上图所示), 使电子束在其作用下匀速地在荧光屏周期性地自左向右运动, 这一过程称为扫描。 扫描开始的时间由触发系统控制。 2. 示波器的显示波形的原理 如果只在竖直偏转板加上交变电压而X 偏转板上五点也是, 电子束在竖直方向上来回运动而形成一条亮线, 如左图所示: 如果在Y 偏转板和X 偏转板上同时分别加载正弦电压和锯齿波电压, 电子受水平竖直两个方向的合理作用下, 进行正弦震荡和水平扫描的合成运动, 在两电压周期相等时, 荧光屏上能够显示出完整周期的正弦电压波形, 显像原理如右图所示: 3. 扫描同步 为了完整地显示外界输入信号的周期波形, 需要调节扫描周期使其与外界信号周期相同或成合适的关系。 当某些因素改变致使周期发生变化时,使用扫描同步功能, 能够使扫描起点自动跟踪外界信号变化, 从而稳定地显示波形。 步骤与操作方法: 1. 示波器测量信号的电压和频率 对于一个稳定显示的正弦电压波形, 电压和频率可以由以下方法读出 h a U p p ?=-, 1)(-?=l b f

集线器(HUB)是中继器的一种形式

集线器(HUB)是中继器的一种形式。它工作在物理层,与中继器一样,常用于两个网络节点之间物理信号的双向转发。完成信号的复制,调整和放大功能。不同的是HUB能提供多端口服务。 交换机(SWITCH)类似于HUB,能连接两个局域网段。它工作在数据链路层,能起到过滤帧的作用。SWITCH 检测帧的源地址及目的地址。如果在同一网络段则不转发。如果不在同一网段,就把帧转发到另一网段。 公司的几台或者几百台电脑组成一个局域网,可以用几个HUB连接起来。从价格角度上说。HUB具有价格便宜,即插即用的优点。但这种组建局域网的方法只是最简单的拓扑结构。这种对等网只能完成简单的数据共享。这对于一个需要进行高级的网络管理的公司来说远远不够。 任何公司都在发展,公司局域网的应用将会更加丰富。局域网中的PC越来越多,分工更加明确,使得网络的拓扑结构日渐复杂。网络合理的构架,要充分考虑兼容性,可扩展性。另外还要考虑主干网与骨干网之间的带宽平衡以及不同的网络介质在不同的传输距离上的稳定性,使得主干网与骨干网的连接即能满足带宽的需要又能满足不同的传输距离。这样一个系统集成复杂,规划合理的网络,HUB已不能胜任。因此,SWITCH必将成为首选。 比较说明HUB与SWITCH的区别 1 在数据的传输过程中。因为阻塞,延时等原因。将会出现短帧,碎片等。从ISO物理体系上看出,HUB 属于物理层的设备。物理层提供基本的机制,该机制对二进制数据(位)进行编码(发送到物理介质)和解码(从物理介质接收),物理层也定义与介质的物理连接机制,但不是介质本身。所以HUB只对数据进行单一的同步,放大,整形作用,而对数据过程中的短帧,碎片无法进行处理。 SWITCH工作在数据链路层。该层提供了一个由信息位组成的帧(Frame),帧由一个包含起始标志的报头或报头位,寻址信息和(对于LAN)一个32位的循环冗余码(CRC)组成。CRC的作用是在信息位穿过物理介质时保证帧的完整性。数据链路层还提供链路的管理。对于以太网,在通道空闲时传送帧,在检测到冲突时停止。在令牌环网中。当接收到一个自由的令牌时进行帧的传送。所以交换机不但可以对数据进行同步,放大,整形,还能有效的过滤短帧、碎片。 2 公司局域网上工作站的增多,数据通讯会更加繁忙。HUB工作时,不管有多少个端口在进行通讯,所有的端口都共用一个带宽。它采用的是分时处理的方式。 对SWITCH而言,每个端口独占一个带宽,两个任意端口之间可以随时沟通,绝对不会影响其他端口的工作。这样使SWITCH工作时传输数据比HUB更流畅。当然,所有主流的SWITCH 都支持10M/100M自适应,不但可以工作在半双工,也可以工作在全双工模式。 3 HUB的一个端口发送数据时,不会主动的发给目的端口,而是向每一个端口都发出信息。试想一下,某个工作站向另一工作站传输数据。这个信息帧会通过HUB传遍整个网络。白白浪费带宽资源。使用SWITCH 连接网段,如果源端口与目的端口在同一网段,信息将不会通过SWITCH进入另一网段。 同样,还是上面那种情况,HUB是广播方式工作。如果一个端口接到信息,因为不是目的端口,所以将信息又向网络中的所有端口发出。这样重复下去,将会产生“广播风暴”。而全向SWITCH就能很好的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因为SWITCH工作时,只有源端口和目的端口之间响应,不会影响其他的端口,因此SWITCH 有效地抑制广播风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