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长江两岸
- 格式:ppt
- 大小:3.04 MB
- 文档页数:29
七年级音乐说课稿——十送红军今天我说课的题目长江两岸,所选的教材是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唱江西民歌《十送红军》,通过聆听、模唱、创编等要素,学生能够喜欢上我国江南地区的民歌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教材分析:本课选择人音版七年级教材第十四册第三单元《长江两岸》中的第一课时《十送红军》,这是一堂教唱课。
歌曲《十送红军》是红军长征之前,流传于江西革命根据地的众多民歌之一。
歌曲旋律优美流畅,歌词采用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手法,使人感到情真意切,难舍难分。
全歌给人的情绪感觉是融留恋、期盼、祝福、深情等多种情绪为一体。
装饰音及方言衬词:里格、介子个的运用使歌曲极富江西地方特色。
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接触过一些红歌,对于历史也有一定的了解,还具备一定的演唱水平。
学生处于变声期,尤其是男生,指导学生注意嗓音保护,不要喊叫。
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分析和学情的分析,我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出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歌曲的学习,了解江西的红色历史,学生能够喜欢上江西民歌二、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深情地去演唱江西民歌《十送红军》三、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感受、体验、理解歌曲等方法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从中感受江西民歌的魅力结合本课的要求,我将本课的重、难点定为: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教学难点:1 12 23|2•35 35 |树树(里格) 梧桐教法学法:主要通过“聆听”“歌唱”“创造”等要素,让学生去感受歌曲的情绪,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学生结合历史知识去把握歌曲的整体形象。
教学过程:我主要设计三个环节来完成本节教学:一、创设情境,走进江西1、欣赏歌曲《江西是个好地方》师:这是哪里的民歌?歌曲中描绘了哪些地方?歌曲中唱到了南昌、井冈山、瑞金、庐山等中国革命的摇篮之地,从歌曲中寻找这些革命圣地,目的是为了引出学生对红色历史的了解,为下一步介绍江西红色历史作好铺垫。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材讲解课文导读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材讲解课文导读第三组课文导读一、单元学习内容:本组教材是以真情为专题安排教学内容的。
小说《穷人》赞美了穷苦渔民桑娜与丈夫的美好心灵。
《别饿坏了那匹马》那么歌颂了一群一般群众,专门是残疾青年的美好心灵。
《唯一的听众》表现了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爱惜、鼓舞年轻人成才的美德。
《用心灵去倾听》展现了一名一般的问讯处的工作人员,用心灵去倾听,给人们带来欢乐与幸福的情形。
课文中的这些人物尽管身份不同,但他们都有一颗仁慈的心,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人世真情。
围绕本组主题,口语交际安排了“辩论:讲诚信与善意的假话”,旨在引导咱们熟悉到做人要讲诚信,但有时候也需要善意的假话。
本组习作要求写一写表现人们相互关爱的情形,引导咱们擅长用灵敏的双眼发觉真情,体会到人世处处有真情。
“课外书屋”推荐阅读加拿大作者蒙格玛丽《绿山墙的安妮》等作品,引导咱们从文学作品中发觉人世真情,熏陶情操。
二、单元学习重点、难点:从环境和人物的心理、对话的描述中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
要学会擅长用灵敏的双眼发觉真情,体会到人世处处有真情。
三、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字写字,能够认写18个生字,并正确读写“舒适、勉强、魁梧、湿淋淋、”等词语。
2.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述,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进程与方式:1.从字里行间体会情感,感受人物美好的心灵。
专门注意有关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及环境描述的句子,了解这些语句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2.通过口语交际的教学要熟悉到做人要讲诚信,但有时候也需要善意的假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阅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恳,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帮忙他人的风尚。
四、单元课时安排:学习本组课文建议用12~15课时,其中精读课文5~6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回忆•拓展”1~2课时五、单元学法指导:1.学习中能够采取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讨论交流的方式。
识字shén zhōu yáo1 神州谣wǒ shén zhōu ,chēng zhōng huá ,我神州 , 称中华 ,shān chuān měi ,kě rù huà。
山川美 ,可入画。
huáng hé bēn ,chǎng jiāng yǒng ,黄河奔 , 长江涌,chǎng chéng chǎng ,zhū fēng sǒng 。
长城长 , 珠峰耸。
tái wān dǎo ,gé hǎi xiá ,台湾岛 ,隔海峡 ,yǔ dà lù ,shì yì jiā。
与大陆 , 是一家。
gè mín zú ,qíng yì nóng ,各民族 , 情谊浓,qí fèn fā ,gòng fán róng 。
齐奋发 , 共繁荣。
chuán tǒng jiē rì2 传统节日chūn jiē dào ,rén huān xiào ,春节到 , 人欢笑 ,tiē chuāng huā ,fàng biān pào 。
贴窗花 , 放鞭炮。
yuán xiāo jiē ,kàn huā dēng ,元宵节 , 看花灯 ,dà jiē xiǎo xiàng rén rú cháo 。
大街小巷人如潮。
qīng míng jiē ,yǔ fēn fēn ,清明节 ,雨纷纷 ,xiān rén mù qián qù jì sǎo 。
先人墓前去祭扫。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课文解释一、单元导语本单元以“纯真的童年”为专题,选编了《短诗三首》《绿》《白桦》《在天晴了的时候》《三月桃花水》《飞吧,海鸥》《幸福的漏斗》《肥皂泡》《藏戏》《木笛》《和时间赛跑》《检阅》《争吵》《绝招》等课文,有的描写了童年生活的乐趣,有的则表达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短诗三首》本课选了三首短诗。
《繁星(七一)》写的是作者望见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引发了作者的遐想,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敏感、欣赏和喜爱。
《繁星(一三一)》通过写作者夜晚仰望星空,浮想联翩,抒发了对大海的赞美之情。
《繁星(一五九)》写星星在天上的位置、距离、光亮以及带给作者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星星的喜爱之情。
课文用词精妙,意境优美,适合有感情地朗读。
三、《绿》本课是艾青写的一首诗歌,歌颂了春天和大自然的美好。
诗中运用丰富、新奇的想象,从“一切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这一视觉感受扩展开去,描写了草地、树木、风、天空、雨水、河流等自然景观,将轻柔的春风、和煦的阳光、湿润的泥土气息等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
四、《白桦》本课是一首现代诗,以白桦为对象,歌颂了家乡的美丽和建设者的崇高。
诗中通过描述白桦在雪中的形象,表达了对家乡和人民的热爱。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读来朗朗上口。
五、《在天晴了的时候》本课是一首现代诗。
作者通过拟人的手法,用生动的语言写出了雨后空气清新、小路泥泞待晒、小草伸直腰、杜鹃悠然啼唱的景象。
全诗用字讲究,情景相随,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六、《三月桃花水》本课是一篇描写江南春水的优美散文。
作者把明丽动人的桃花水作为三月春水的代表,歌颂了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神奇。
文章语言优美,感情真挚,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七、《飞吧,海鸥》本课是一篇状物抒情散文。
文章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只海鸥在海上翱翔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对勇敢、自由和独立精神的赞美之情。
同时通过对海鸥的描写,引发了对生活哲理的感悟。
池南学校(五)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教案一分钟安全教育池南学校(五)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教案检查时间:执教时间:年月日一分钟安全教育池南学校(五)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教案检查时间:执教时间:年月日一分钟安全教育第6课我们神圣的国土教学反思五年级的学生对国家的相关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不断提升,但是,这些认识相对零散,更多的是具体、微观的感性认识,学生并没有从宏观的角度深入领会。
因此,本课设定了第一个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全面地认识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等,从情感上帮助学生明确,自古以来台湾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自然环境多样,气候差异很大,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各不相同,东部和西部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不平衡,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
因此,本课设定了第二个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祖国辽阔的国土与壮丽的山河,初步建立关注我国的世界遗产的意识。
我国不同地区自然环境差异大,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因此,本课设定了第三个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祖国自然环境,认识祖国的区域特征,感受祖国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
了解与认识这些内容,既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他们今后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需要。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如下的教学环节:1.课前,教师可让学生搜集自己的旅游照片、描绘祖国辽阔的文艺作品,以及有关祖国疆域的数据;课上,学生可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分享对祖国辽阔的感受。
教师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得出结论;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中国的疆域》,找到我国的邻国以及隔海相望的国家,找到我国大陆濒临的四大海域和我国的台湾岛。
在此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图例认识地图:黄色代表陆上邻国,绿色代表海上邻国。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读图,谈谈自己的发现,分享自己的感受。
+2.课前,学生了解自己和家人的出生地是哪里;课上,教师可引导学生用游戏的方式在疆域图上查找自己家乡所属的省级行政区,然后再查找相邻的省级行政区,初步了解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域;教师安排学生搜集有关台湾的资料,可请去过台湾旅游的同学准备相关照片、旅游纪念品等;课上,学生分享搜集的资料,一起感受台湾的美丽与富饶,了解台湾的民风民情以及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知道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初中音乐说课稿六篇初中音乐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本课选自人音版七年级教材第十四册第三单元《长江两岸》,本单元主要是学习长江两岸的民歌,这是第一课时唱歌课。
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道其主要种类、风格《课程标准》从音乐学习的角度入手,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四个领域,即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
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表现包括演奏和演唱两方面,其中对于演唱的的要求是:能主动地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
能够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积极参与齐唱、轮唱及合唱,并对指挥的起、止、表情等作出正确的反应。
能够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与风格,表现歌曲的音乐情绪和意境。
能对自己、他人、集体的演唱作简单评价。
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道其主要种类、风格也是我们音乐探求的目的。
七年级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他们特别喜欢唱歌,愿意合作交流,能够大声的演唱歌曲,对音乐的学习表现出极大的探索热情。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对学生的了解,本人将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认知、能力目标:能够用深情怀念的情绪演唱《十送红军》;情感态度价值观:喜欢我国江南地区的民歌级民间音乐,乐于主动了解江南地区的音乐文化。
引导学生聆听和感受音乐,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歌曲演唱情绪的理解、把握。
为了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法和学法:(一)教法。
在一节课中采用的方法很多,我主要用以下几种方法:1、范唱法:范唱,能调动学生学习歌曲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共鸣。
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唱出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在听觉上保持对音乐的热情,对学生的情感投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作为一个音乐教育老师,在唱歌课教学中应力求通过范唱这一鲜明的艺术形象诱发学生兴趣,引起美感,产生共鸣,使学生感受美、体验美、鉴赏美,在审美的过程中既学到知识,又提高素质。
第三单元古诗理解性默写第一篇:第三单元古诗理解性默写《别云间》理解性默写:1.《别云间》回忆诗人艰苦的战斗生活的句子是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2.写作者几年来的生活遭遇,表达无限哀怨而又无可奈何心情的两句是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3.表达诗人对祖国山河破碎的悲愤之情,爱国之情的诗句是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4.表达深沉的亡国之痛的两句是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5.写诗人矛盾心情的诗句是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6.表达对故乡无限依恋的两句是_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7.表达诗人不停止战斗的决心的诗句是/诗人至死不渝的战斗精神,坚决抗清的豪情壮志的诗句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8.表达满腔怒火和死后仍念念不忘收复山河的爱国精神或感情由悲而壮,格调由低沉而高亢,显示了诗人冲天豪情的诗句两句是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关雎》《蒹葭》理解性默写: 1.起兴的句子是:2、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3、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4、最能表达诗人对心中恋人的爱慕之情的句子:5、《关雎》中的男子由“.”引起“.”的美好联想;“ ”抒写了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抒写了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悦心情.6.《蒹葭》在今天被我们引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7.《蒹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露珠化作白霜来表现恋人之间的朦胧之美,刻画出了可望而不可即的美好意境。
8.《蒹葭》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追求伊人的道路之艰难。
9.“一切景语借情语”。
《诗经·蒹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2025学年度初中音乐教学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以____教育理论为指导,认真____市教育局制定的中小学教育规划及实施新课程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中学音乐教学实际,以课程改革为切入点,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出发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落脚点,求本、务实、创造性地开展初中音乐学科研训工作。
为打造适应素质教育的新型音乐教师奠定基础。
二、工作原则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在研训工作中,以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并结合本市本学科的实际情况进行。
2、坚持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
开展各项研训活动时,讲究工作的科学性、层次性,并考虑工作的可行性,不能流于形式。
3、坚持创新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的原则。
工作中树立新观点,形成新思想,探索注重实效性,讲求科学性的研训工作新方法、新途径。
三、工作目标1、为教师队伍建设服务,做好校本培训工作。
努力建设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
2、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通过研究与探索,寻求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四、主要措施1、加强学习,在工作中学习,在研究中提高。
认真研读相关教育专著,钻研教材,深入基层,研究学科教学模式,形成课例。
2、认真写好提高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指导意见。
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研究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各种因素和各个环节,在引导教师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同时,注重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以提高教学效率。
根据到基层学校听课情况和基层学校教学质量情况比较做出全面的评价,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跟踪,拿出较为合理的指导意见。
3、力争听课覆盖到所有基层学校。
每校听课不少于____节,并把每一次听课当作自己学习提高的机会,而且听课后及时组织教师研讨、交流,及时评课,及时总结,给基层学校留下指导意见。
4、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各种教研活动。
(1)开展送教下乡活动。
活动采取组织“教师基本功大赛”获奖教师上教学示范课,教研员评析课例的形式,为城乡教研联动搭建平台,努力促进全市音乐教育的均衡发展。
(2)组织观摩研讨活动。
音乐教师教学心得体会(15篇)音乐教师教学心得体会1这学期我担任了1、3、6三个年级的音乐教学任务,经过快一期的教学,我深深的感觉到:孩子对音乐的情感体会,对音乐的乐感,对音乐的节奏感,特别是对谱的认识及视唱能力的培养是越早越好。
在一年级的教学过程中,我不光让孩子用歌声来表达对歌曲理解和感受,还用自己的动作、表情、语言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这样更能体会音乐新课标的要求,体现了孩子的能动性,支持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比如说,我在教学《小动物说话》一课中,有的孩子能唱的很好,表演的淋漓尽致。
而有得孩子不能准确的唱出歌曲但能很好的表演歌曲,难道你能说这孩子不好吗?在这一系列的音乐活动中,我穿插了谱的教学,虽然小学一年级不要求孩子能识、唱谱,但我个人认为:在小学孩子刚接触音乐时就能进行谱的教学,并且能视唱简单的曲谱大有利于以后的音乐教学。
不光能加强识谱的能力,还能更好的帮助孩子对音乐的理解。
比如,教学《闪烁的小星》一课中,我就要求孩子能视唱曲谱,在整个过程中采用了听唱、接唱、视唱三个环节,孩子乐在其中学在其中,无形中教给了孩子识谱的能力,并不觉得乏味。
在三年级的教学中,我加强了培养孩子识谱的能力。
根据本册的要求,孩子能基本能完成八个基本音的识、唱。
在琴的反复视奏过程中能比较好的掌握节奏,视唱节奏比较简单的旋律。
谱的识、唱对1、3年级的孩子来说不是什么大的问题了,但是我的六年级的孩子问题就比较大了,他们不喜欢唱谱觉得很是乏味。
我想他们的反应是正常的,因为他们以前没有谱的认识,没有谱的正音工具,没有真正的调动他们学谱的积极性。
现在,我在音乐教学中不光要对孩子理解音乐的能力进行培养还要给孩子们补充基本的音乐知识,还要尽可能的提高孩子们的音准,这样才能比较全面的提高孩子们的音乐素养。
所以说,越小培养越能比较好的掌握。
音乐教师教学心得体会2一、指导思想: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结合本学期的工作时间,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新课标新课改精神,培养学生一定的音乐技能,尤其注重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认谱、识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