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非常规油气藏

浅谈非常规油气藏

浅谈非常规油气藏

黄丹

【摘要】在对比非常规油气与常规油气特征差异的基础上,以"连续"与"准连续"概念为线索,通过成藏基础条件和成藏特征分析,认为非常规油气藏是以"孤立式"-"准连续式"-"连续式"的混合状态在盆地中心、斜坡等位置甜点式聚集,连续与否,受孔隙结构及岩石润湿性影响.其主要特征为:源储合一或源外近储;浮力作用受限;初次运移或短距离二次运移;无明确清晰的圈闭边界;流体分异差,无明确的油水界面.分析认为,生烃增压是一个暂态(幕式)过程,其对油水没有分异作用,同时,由于纳米孔隙的存在,地层的非均质性变的更强,毛管力作为阻力更为明显,浮力作用由于孔隙结构的复杂化对油气运移的动力作用受到限制,因此,该类油气藏形成的最本质原因是储层孔隙结构和非均质条件的复杂化.%By comparison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unconventional and conventional petro-leum accumulation, this paper begins with the concepts of continuous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and quasi-continuous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analysises the accumulation condi-tions and accumul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proposes that the 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reservoir is"isolated"-"quasi-continuous"-"continuous"state in microcosmic which accumu-lation in sweet spot in the center and slope of the basin. Its main features are source and reservoir in one or source near reservoir.Buoyancy restriction,primary migration or short distance two migration,no clear trap boundary.Fluid without a clear interface. On the above base,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hydrocarbon-generating pressurization is a transient(episodic) process, which does not separation the water and oil.At the same time, with nano-sized diameter of

pore-throats in reservoirs, the formation heterogeneity become stronger, capillary force as the resistance is more pronounced and buoyancy effect the dynamic role which is good for migration of oil and gas 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the pore structure is constrainted. Therefore,continuous type oil and gas reservoir formation in the essential reason is the complication of pore structure and heterogeneity.

【期刊名称】《石油化工应用》

【年(卷),期】2018(037)003

【总页数】5页(P1-5)

【关键词】非常规油气;甜点式聚集;连续型油气藏;准连续型油气藏

【作者】黄丹

【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陕西西安710065;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陕西西安71001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2.23

盆地范围内,油气是自烃源岩生成,沿垂向、侧向的路径向盆地上部运移,并在顶部遇到封闭层而聚集成藏的。由于盆地沉积成岩作用的影响,按照目前对油气常规和非常规的区分,认为在盆地上部以常规油气聚集为多,盆地下部以非常规油气聚集为主[1]。

Law等认为,常规天然气与非常规天然气在地质上存在根本性差异:常规天然气

是浮力驱动形成的矿藏,其分布表现为受构造圈闭或岩性圈闭控制的不连续分布形式;而非常规天然气则是非浮力驱动形成的矿藏,其分布表现为不受构造圈闭或岩性圈闭控制的区域性连续分布形式。但文献调研及分析认为非常规与常规二者之间并没有本质区别,其本质原因是储层孔隙结构和非均质条件的复杂化所造成的储存条件和储存方式的多样化和非常规化。总之,常规储层中,油气运移阻力因素相对较少,运移距离长,一般为源外或远源聚集,因此聚集需要明显的圈闭,在构造高点聚集较多。相反,非常规油气由于孔隙结构的复杂性和较强的非均质性使得运移阻力因素复杂,运移距离短,一般造成源内或近源聚集,在盆地向斜或斜坡聚集较多[1-8,11-12,14,16]。

1 “连续型”与“准连续型”油气藏的概念

一些学者认为[1]“连续型”油气藏主要强调油气大面积连续或准连续分布在盆地

中心、斜坡等位置,且局部聚集;主要发育于低孔渗、特低孔渗和致密等非常规储集体系之中,储集空间大;以自生自储为主,多为初次运移或短距离二次运移,主要靠渗透或扩散方式聚集,运移动力主要是生烃增压和扩散作用力,浮力作用受限(甜点区除外);缺乏明显圈闭界限,无统一油气水界面和压力系统,流体分异差,含油饱和度差异大,油气水常多相共存。

另一些学者认为[2,3],真正意义上的连续型油气藏是源内形成的油气藏,以煤层气和页岩油气最为经典。无论是致密砂岩还是致密碳酸盐岩,其在成藏方面介于不连续型与连续之间,是二者之间的一种过渡类型,将这类油气藏称之为准连续油气藏。认为准连续型油气藏是指油气聚集受许多在横向上彼此相邻、纵向上相互叠置的岩性圈闭控制、油气大面积准连续分布、无明确油气藏边界的致密砂岩油气藏群或油气田。主要强调油气大面积准连续分布在斜坡等位置;主要发育于横向非均质性强,由众多中小型岩性圈闭组成圈闭之中,以岩性式甜点富集;以自生自储为主,多为初次运移直接成藏,二次运移较弱,主要靠渗透或扩散方式聚集,浮力作用受

限;无明确油气藏边界,油气水分布复杂,无显著油/气水倒置。

本文认为,油气的储集层本身就是一种具有孔隙结构的非连续型介质[4],相对而言,油气藏本身就是一种被储集介质所分隔的流体聚集单元。连续与否只是油气藏的宏观表现,宏观上不存在真正的连续流体聚集,因为宏观上地下不存在“油

河”[5];但从微观上来讲,无论是毫米级的“管流”、微米级的“渗流”还是纳

米级“滞留”储层[6],其成藏的前提必须是储层(孔隙)连通。从此种意义上说,油气藏应该是“连续”的,但是,油藏连续与否,孔隙连通并不是其充分条件,这是因为流体在储层中的存在方式还与岩石的润湿性有关。岩石的润湿性是指在岩石-

油(气)-水体系中,一种流体在分子的作用力下,自发的驱赶另一种流体的能力[7]。其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油藏流体在岩石孔道内的分布状态[7,8](见图1)。这种分布

状态因岩石矿物成分、黏土含量及产状、流体化学组成、地层水中的表面活性物质、孔隙结构、含水饱和度等因素影响[7,8]。综上所述,油气藏都应该是“孤立

式”-“准连续式”-“连续式”的复杂混合体,这种分布状态对应于所有油气藏。对于非常规油气藏来说,由于其微观孔隙结构以微米孔和纳米孔为主,这种特殊化和复杂化的储层条件致使其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导致每个微油藏在分布上具有一定的不连续性,也正是由于复杂的孔隙条件和强的非均质条件,其成藏特征才不同于常规油气藏,主要特征(见表 1)[1]。

表1 非常规油气藏与常规油气藏的差异[1]Tab.1 The difference between unconventional and conventional petroleum accumulation?

图1 流体分布状态Fig.1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ing of fluid

2 成藏基础条件分析

2.1 烃源岩

烃源岩是含油气系统和油气成藏的基础,但并非巨厚生油潜力就大,沉积盆地只有发育了有效烃源岩才能形成一定规模的油气聚集[9]。高生物产率和缺氧环境是形

成有效烃源岩的必要条件[9],因此在沉积盆地斜坡和盆地中心部位有效烃源岩相

对来说较为发育。

文献[10]研究发现烃源岩中有机质的赋存状态主要分为顺层富集型、分散型和局部富集型三类。认为烃源岩中改造型溶蚀孔隙的分布与有机质的赋存状态有很大关系:(1)有机质呈分散型分布时,溶蚀孔隙的分布呈分散状,数量有多有少,但溶蚀的

强度都不大,很少见到连片的;(2)有机质呈顺层型分布时,溶蚀孔隙的改造作用,不仅表现为数量多,且规模也较大,往往形成较密集的改造型溶蚀孔隙,主要沿微层理发育;(3)有机质呈局部富集型分布时,改造型溶蚀孔隙主要呈斑状出现。

2.2 储集与盖层

储层之所以能储集油气,是由于它们具备相对较高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盖层之所以能封盖油气,是由于其具备相对较低的孔隙度和渗透率[5]。文献[11]研究认为储

集层之所以能够储集油气,不是因其岩性是砂岩或其他岩类,而是因其物性较好、孔隙较大(相对于上方盖层)。泥岩若发育较大孔隙,也可以成为储集层;砂岩若孔隙欠发育,也可以成为盖层。某种岩石在地下是盖层还是储集层,不完全取决于岩性,还要看岩石在层序中的位置。泥岩可以给砂岩作盖层,细砂岩也可以给粗砂岩作盖层。综上,烃原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成为储层。

2.3 圈闭

圈闭是具备捕获分散烃类形成油气聚集的有效空间。其包括三个部分:(1)储集层;

(2)盖层;(3)遮挡物(阻止油气继续运移,造成油气聚集成藏)[5]。

综上所述,盖层与遮挡物无本质区别,完全可以是同一种东西,其作用是阻止油气运移,最终成藏。可以认为只要具有一定的物性条件,就可以形成物性圈闭[11],进而成藏;或许这也就是所谓的“无形”或“隐形”圈闭[1]。

3 成藏特征分析

连续型油气藏的本质特征是发育于非常规储集层体系之中,圈闭界限模糊不明,范

围很大;无统一的油水界面和压力系统。属于明显无圈闭界限、非常规圈闭、非闭合圈闭,或“无形”或“隐形”圈闭[1](见图2)。

图2 油气藏分布模式图(据邹才能等,2011年修改)Fig.2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ing of reserviors

沉积有机质以热解成油气小分子的方式不断向地层水排放,热解从干酪根大分子的外围或枝杈上逐渐向内部进行的[12]。沉积有机质赋存状态主要分为顺层富集型、分散型和局部富集型[10],因此,页岩中油气藏的形成也应该具有一定的规律或与此相关。随着干酪根大分子生成的油气小分子向地层水不断排放,油气分子会慢慢长大,当达到一定程度(体积),就会在浮力的作用下脱离干酪根母体,成为游离的连续相进行初次运移、二次运移,直到遇到圈闭聚集成藏[12]。

有机质埋藏初期,埋深较浅,温度介于10℃~60℃,生物作用强烈,主要生成生物甲烷;随着埋藏深度不断增加,微生物活动逐渐停止,温度压力不断增加,热化学作用代替生物作用成为重要因素,当地温升至60℃~180℃时,在热催化作用下,有机质大量生成石油和天然气;当地温达到180℃~250℃时,生成的油气比逐渐降低;当地温超过250℃时,有机质和已生成的石油发生裂解,只能生成烃气[13](见图2)。

根据分子扩散理论,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进行的,并最终使整个地层的浓度趋于一致,其对油气藏具有破环作用,油气是以连续相为主要方式进行运移的[12]。

干酪根生成液态油后,干酪根的体积会减小,液态油的体积会增加,但总体积会略有增加,生成天然气后,总体积会增加更多[12]。但烃源层的生烃速度很慢,而且是边生边排,憋压的可能性极小[14]。源岩生成油气后因体积增大致使孔隙压力增大,为了达到源岩与储集层之间的压力平衡,部分孔隙水将被排出[12]。烃源层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有孔隙,也有渗透性,完全可以输导流体的,只是其渗透率较

低、输导速度较慢而已[14]。当压力平衡后,油滴会在浮力的作用下运移出源岩,当油滴排出,源岩孔隙亏空,由于重力作用,储集岩中的地层水将回流至源岩。油气生成过程中增大的体积部分,最终将转换为源岩上方储集岩的流体体积增加量[12]。可见,异常高压只是一种暂时的压力状态。

烃源岩中改造型溶蚀孔的分布与有机质不同的赋存状态有密切关系[10],因此,有机质热演化结束后,页岩中油气的分布可能受改造型孔隙的控制。热演化早期,有机酸溶蚀产生的物质相对较少,胶结作用相对较弱,溶蚀作用强于胶结作用,此时尽管泥岩的渗透性差,但沿油气运移路径方向上孔隙半径总体上是变好的,而且在三维地质体中,浮力会使油气自动寻找大的孔隙移动,同时,由小孔向大孔运移,毛管力具有动力作用,因此,此时油气是可以运出的[12];热演化后期,有机酸溶蚀产生的物质越来越多,由于地层水流动缓慢,泥岩内部缺乏流体发生充分循环的良好条件,胶结作用变强。随着溶蚀作用的不断进行,这些因溶蚀而产生的物质不能迅速的被带出反应系统,最终必将达到饱和而在附近重新发生沉淀,造成堵塞孔隙和喉道,改变原有的孔隙结构,使泥岩孔隙系统变得更加致密[10]。此时,沿油气运移路径方向上孔隙半径变差,成为从大孔向小孔运移,毛管压力成为阻力,况且在复杂的孔隙系统中,各种阻力因素都不能忽略,浮力作用受到限制。虽然生烃不断增压,但生烃增压对油水不具分异作用,只能使油水同时排出,按照油水在地层中的先后顺序,相对来说,生烃增压会使地层水较早排出,当然,若生烃增压一直持续,油最终是会排出的,可见,随着热演化不断增加,油气运移变得困难。由此可见,页岩油气的成因或许与孔隙条件的复杂化有关,成藏处可能为物性相对较好的甜点区。

文献[15]研究发现致密砂岩微观孔隙直径范围10 nm~1 000 nm,主体为300 nm~900 nm;页岩微观孔隙直径范围5 nm~300 nm,主体为80 nm~200 nm。由于存在大量的微观孔隙,因此储层的非均质性非常强,导致毛管力作用明

显,浮力作用受限,因此,一般为源储合一或二次运移较弱,只能进行较短距离的二次运移。

非常规储层一般孔隙度较低,渗透性较差,属低渗、特低渗乃至致密储层,浮力难以克服毛细管力,构造对油气水分布无明显的控制作用,油水分布主要受物性控制。因此,此类油气藏油气水分布复杂,易出现所谓的油气水倒置现象。文献[11]认为这是由于地层非均质性导致的物性差异现象,物性好的地方充当了储集层,物性差的地方充当了盖层和遮挡物。这种气藏更为科学的名称应该是“物性气藏”,而能够聚集物性气藏的场所则是“物性圈闭”。物性圈闭不一定出现在构造的顶部,而可以出现在地层的任意位置。由此可见,物性和非均质性是导致连续型油气藏成藏的重要原因,甜点式(岩性、物性)聚集是此类油气藏成藏的主要方式。同时,由于沉积过程中的差异压实和成岩作用造成的孔隙结构复杂化,使得地层非均质性增强,微孔隙结构中毛管压力成为封闭作用力,复杂的孔隙结构使得毛管力有大有小,致使油气水没有明确的界面,从而油气藏没有明确的圈闭边界,再加上纵向非均质性强于横向非均质性,横向渗流系数大于纵向渗流系数[16],油气藏易在横向上连续相邻,纵向上分隔相叠。

4 结论

(1)此类油气藏是以“孤立式”-“准连续式”-“连续式”的混合状态在盆地中心、斜坡等位置甜点式聚集,连续与否,受孔隙结构及岩石润湿性影响。

(2)生烃增压是一个暂态(幕式)过程,且其对油水没有分异作用,因此,生烃增压作用在连续型油气成藏过程中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3)由于纳米孔隙的存在,地层的非均质性变的更强,毛管力作为阻力更为明显,

浮力作用由于孔隙结构的复杂化对油气运移的动力作用受到限制。

(4)由于油气是后于地层水而产生的,非常规储层中聚集的油气藏是孔隙复杂化,

非均质性增强的结果,因而也造就了油/气水倒置的分布方式。

[1]邹才能,陶士振,侯连华,等.非常规油气地质[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1:15-31.

[2]赵靖舟,白玉彬,曹青,等.致密砂岩大油气田成藏模式探讨[A].首届非常规油气成藏与勘探评价学术讨论会论文及摘要集专题一:致密砂岩油气成藏及勘探[C].2011:246.

[3]赵靖舟,白玉彬,等.论准连续型致密大油气田成藏模式和形成条件[A].首届非常规油气成藏与勘探评价学术讨论会论文及摘要集专题一:致密砂岩油气成藏及勘探[C].2011:247.

[4]李传亮.储层岩石连续性特征尺度研究[J].中国海上油气,2004,16(1):63-65.

[5]张厚福.石油地质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101+158. [6]邹才能,杨智,陶士振,等.纳米油气与源储共生型油气聚集[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2,39(1):16-18.

[7]谭成仟,宋子齐.碎屑岩储集层测井评价技术[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51.

[8]杨胜来,魏俊之.油层物理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195-203.

[9]金强.有效烃源岩的重要性及其研究[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1,8(1):1-4.

[10]苗建宇,祝总祺,刘文荣,等.泥岩有机质的赋存状态与油气初次运移的关系[J].沉积学报,2004,22(1):169-175.

[11]李传亮.气水可以倒置吗[J].岩性油气藏,2010,22(2):128-132. [12]李传亮,张景廉,杜志敏.油气初次运移理论新探[J].地学前缘,2007,14(4):132-142.

[13]王尚文,等.中国石油地质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3:72-77. [14]李传亮.油气倒灌不可能发生[J].岩性油气藏,2009,21(1):6-10. [15]白斌,邹才能,朱如凯,等.高精度三维立体成像X射线扫描技术(Nano-CT)在致密储层孔隙中的应用[A].首届非常规油气成藏与勘探评价学术讨论会论文及摘要集专题一:致密砂岩油气成藏及勘探[C].2011:7.

[16]李传亮,孔祥言.渗透率参数的各向异性和不对称性的定量描述[J].新疆石油地质,2000,21(2):128-129.

非常规油气指标解释

一、致密油 致密油(tight oil)是指以吸附或游离状态赋存于富有机质且渗透率极低的暗色页岩、泥质粉砂岩和砂岩夹层系统中的自生自储、连续分布的石油聚集。 致密油主要赋存空间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源岩内部的碳酸岩或碎屑岩夹层中,另一类为紧邻源岩的致密层中。美国为目前开采致密油最成功的国家,主要产层包括Bakken页岩、Niobrara页岩、Barnett页岩和Eagle Ford页岩。致密油的开发方式与页岩气类似,多采用水平井压裂技术。 致密油区别于稠油和低渗透油,致密油是指它的储层是致密储层,如致密砂岩储层里的油气就是致密油和致密气,也是非常规油气资源中的一种。非常规油气资源包括煤层气(瓦斯)、油砂矿、油页岩、可燃冰、页岩气、致密油等。 二、动用储量 实际动用的工业储量。是某一时期内采出量和损失量之和。包括“矿井动用储量(mining-employed reserves of mine)”、“采区动用储量(mining-employed reserves of district)”和“工作面动用储量(mining-employed reserves of working face)”。 计算油田动用储量主要有两种方法:1、容积法。根据油田开发方案设计,在开发井网可以控制的含油面积内和计划开发的层系,确定油藏的平均有效厚度、孔隙度、含油饱和度、原油密度、体积系数等参数,并类比同类已开发油藏采收率,采用容积法计算的地质储量、可采储量就是油田动用储量。如果油田尚未开发,这个属于计划动用储量。 2、动态法。油田投入开发后,利用油田生产动态数据,采用产量递减曲线等方法(每年油田可采储量标定采用的各种动态方法),计算出油田的最终可采储量,就是油田实际动用的可采储量。开发初期动态资料不够时,仍采用容积法的计算结果。随着油田开发程度的提高、动态资料的增加,改为动态法计算,并逐年进行修正。 随着中原油田进入产量递减期、油田的开发及稳产难度越来越大,寻找及动用新的储量成为当务之急,在当前勘探难有大的突破的情况下,已探明未动用储量是油田最直接、最现实的后备储量。这部分储量能否动用,直接关系着中原油田的发展。

浅谈非常规油气藏

浅谈非常规油气藏 黄丹 【摘要】在对比非常规油气与常规油气特征差异的基础上,以"连续"与"准连续"概念为线索,通过成藏基础条件和成藏特征分析,认为非常规油气藏是以"孤立式"-"准连续式"-"连续式"的混合状态在盆地中心、斜坡等位置甜点式聚集,连续与否,受孔隙结构及岩石润湿性影响.其主要特征为:源储合一或源外近储;浮力作用受限;初次运移或短距离二次运移;无明确清晰的圈闭边界;流体分异差,无明确的油水界面.分析认为,生烃增压是一个暂态(幕式)过程,其对油水没有分异作用,同时,由于纳米孔隙的存在,地层的非均质性变的更强,毛管力作为阻力更为明显,浮力作用由于孔隙结构的复杂化对油气运移的动力作用受到限制,因此,该类油气藏形成的最本质原因是储层孔隙结构和非均质条件的复杂化.%By comparison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unconventional and conventional petro-leum accumulation, this paper begins with the concepts of continuous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and quasi-continuous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analysises the accumulation condi-tions and accumul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proposes that the 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reservoir is"isolated"-"quasi-continuous"-"continuous"state in microcosmic which accumu-lation in sweet spot in the center and slope of the basin. Its main features are source and reservoir in one or source near reservoir.Buoyancy restriction,primary migration or short distance two migration,no clear trap boundary.Fluid without a clear interface. On the above base,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hydrocarbon-generating pressurization is a transient(episodic) process, which does not separation the water and oil.At the same time, with nano-sized diameter of

非常规油气储层的分析及评价

非常规油气储层的分析及评价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油气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为了满足这种需求,石油勘探和开发就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工作。然而,在不断追求更高的产量和质量的同时,往往忽略了油气储集层的性质。因此,本文将讨论非常规油气储集层的分析及评价。 1、非常规油气储集层的定义 传统的油气储集层一般指天然气和石油在沉积岩体中的堆积层,比如砂岩、泥岩等。而非常规油气储集层则指那些在结构上、成分上和地质年龄上与传统储层有所不同的油气储集层。这些非常规储层中包括页岩气、煤层气、可燃冰等。 2、非常规油气储集层的分析方法 (1)钻井和岩心分析法 通过进行实地勘探和钻井,并获取相应的岩心样品来对沉积岩的物理性质、地质特征、有机质含量和有机质类型进行分析评价,这是最常用的非常规油气储层分析方法之一。钻井和岩心分析法最大的优点是获取的数据量比较大,同时可以开展较为详细的物理地质分析。 (2)地震勘探方法 地震勘探方法是通过声波在地下的传播,获取反射波和折射波的延时,根据波形整理和分析反演油气储集层的结构和油气含量等信息。该方法的优点是可以精确描绘储层的三维分布和构造,缺点是只能反映油气储集层的物理性质,对有机质含量和类型等地质特征的反演较不敏感。 3、非常规油气储集层的评价标准 (1)有机质含量

有机质是非常规油气藏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对其含量的分析是评价非常规油气储集层的关键指标之一。页岩气和煤层气的有机质含量需达到相应的标准才有开采和开发的可能。 (2)有机质类型 不同的沥青质和干酪根会影响储层孔隙度和渗透性,因此需要对其中的有机质类型进行分析。 (3)孔隙度和渗透性 孔隙度和渗透性是评价油气储集层的另外两个关键指标。需要进行相应的地质和物理实验,以获取准确的数值。 4、结论 本文对非常规油气储集层的分析和评价进行了探讨,说明了非常规油气储集层的特点以及分析方法和评价标准。在开采和开发油气资源的同时,我们要更多地关注储层特征,以实现节约能源资源并保护环境的目标。

非常规油气资源

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 实验成绩 二〇年月二〇年月

致密砂岩气藏概述 1 致密砂岩油气藏简介 1.1 致密砂岩油气藏的概念 致密砂岩油气藏就是所谓的碎屑岩中的低渗透油气藏,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世界上并没有统一的划分标准和界限,因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资源状况和技术经济条件而划定。 前苏联将储层渗透率小于(50~100)×10-3μm2的油藏作为低渗透油气藏,美国A.I.Leverson认为低渗透油藏储层的上限为10×10-3μm2。Berg(1988)认为低渗透油藏储层的上限为1×10-3μm2~10×10-3μm2。我国唐曾熊(1994)在其《油气藏分类及描述》中建议以一个数量级作为划分各类渗透率的范围,低渗透油气藏储层的渗透率为(10~100)×10-3μm2;罗蛰潭、王允诚(1986)将油层分为4类,把渗透率小于10×10-3μm2的称为特低渗透油藏,把渗透率小于100×10-3μm2的称为低渗透油藏。我国各油田对低渗透油气藏的定义也不一致:中原油田把储层渗透率在1×10-3μm2~10×10-3μm2的油藏定为“低渗透”,将储层渗透率小于1×10-3μm2的油藏定为“致密”;长庆油田认为“低渗透油气藏”是指渗透率很低(如1×10-3μm2~10×10-3μm2)的油、气层所构成的油气藏。国家储量委员会颁布的碎屑岩和非碎屑岩储层物性分级标准中将孔隙度10%~15%,渗透率5×10-3μm2~50×10-3μm2的储层定为低孔低渗储层,而将孔隙度小于10%,渗透率小于5×10-3μm2的储层定为特低孔特低渗储层。 对于低渗透油气藏的研究,致密砂岩气藏更受到国外学者的关注,相继提出诸多低渗低孔条件下的致密砂岩气藏的新概念,例如深盆气藏(deep basin gas)(Masters,1979)、盆地中心气藏(basin-centered gas accumulations)和连续气藏(continuous gas accumulation)(Schmoker,1996)等。深盆气藏的概念最早由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和科罗拉多州的San Juan盆地和加拿大Alberta盆地深部天然气藏的研究基础上提出的,他认为深盆气藏系指在特殊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殊圈闭机理和分布规律的非常规天然气藏。深盆气藏主要集中分布在盆地中心或盆地

非常规油气资源地质

非常规油气资源地质 () 1.非常规油气的介绍及认识 非常规油气的概念是相对于常规油气提出的。早在20世纪70年代,关于非常规油气的定义仅限于经济价值方面,多数学者将煤层气、页岩气和致密砂岩气等亚经济或边缘经济的天然气资源认为是非常规资源,主要是由于这些类型的天然气资源储存于低孔低渗、品质差的储集层中,受当时的地质认识和开发技术水平的限制,其不能满足经济开采价值要求,故一直被视为不可动用资源。随着地质认识的深入和增产技术水平的提升,近年来非常规油气资源在能源供给中展示了巨大的实力和潜力。以美国为例,2011年页岩气产量达1700 x 108 m3、致密油产量达3000 x 104 t ,每天产气量中有26%以上是来自于低渗透性的致密储集层的贡献,因此非常规油气的大量生产有效地补充了常规油气资源的

医乏和产量的不足。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丰富,据不完全统计,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量为188 x 10'z一196 x 10'z m3,可采资源量为45 x 10'z m3以上,致密油可采资源量达15 x 108 t以上,故加快对非常规油气的开发利用对弥补能源缺口、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与常规油气藏相比,非常规油气在圈闭条件、储集层特征、源储配置、成藏机制、渗流机理和资源分布等方面都具有独自的特点,认清非常规油气藏形成的根源及其成藏特征对非常规油气 藏的研究和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2.由于非常规油气的成因类型主要受烃源岩和储集层特征 控制,因此不同类型的非常规油气藏与常规油气藏在地下空间有序分布。通常,在陆相盆地,从斜坡向盆地内,往往由以砂岩为主的沉积相向以泥岩为主的沉积相演变;纵向上,随着埋深增大,源岩演化程度增大,由生油期向生气期演化,同时储集层也从常规储集层演化为致密储集层。因此,在同一烃源岩体系中,页岩气、致密气、页岩油、致密油、油页岩在空间上往往自深而浅分布。煤层气在煤层不同演化阶段都可以形成,因此煤层气受埋深条件的影响较小,但从煤层气开发的角度来看,由于地应力对煤层渗透率的影响非常大,随埋深增大煤层渗透率呈指数减小,因此相对浅层的煤层气才具备开发价值。而常规油气是经过初次运移和二次运移后在有效圈闭中聚集的油气,受到浮力的作用在空间分布上遵循流体势理论,往往在构造高部位的低气势区聚集成藏。 2页岩气 页岩气是夭然气在页岩中自生自储,不运移或短距离运移,在聚集和保存上体现了复杂的多机理递变特点。页岩中的天然气生成覆盖了生物化学气作用机理,从未成熟到成熟均有发现。、热解和裂解等几乎所有可能的有机生Curbs (2002 ), Martini等(2003)和张金川、

非常规油气藏

1.非常规油气藏简介 所谓非常规油气藏是指油气藏特征、成藏机理及开采技术有别于常规油气藏的石油天然气矿藏。非常规油气资源的种类很多,其中非常规石油资源主要包括致密油、页岩油、稠油、油砂、油页岩等,非常规天然气主要包括致密气、页岩气、煤层气、甲烷水合物等。其中资源潜力最大、分布最广、且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最具有勘探开发价值的是致密油气(包括致密砂岩油气和致密碳酸盐岩油气)、页岩油气(包括页岩气和页岩油)、煤层气等。 据研究,非常规油气藏在全球分布十分广泛,是世界上待发现油气资源潜力最大的油气资源类型。我国非常规油气藏分布亦十分广泛,无论是中部的鄂尔多斯盆地和四川盆地,还是西部的塔里木、准噶尔、吐哈盆地,以及东部的松辽、渤海湾、海域盆地等均有广泛分布,而且资源潜力巨大。 然而,由于非常规油气藏无论是在成藏机理和分布规律方面,还是在勘探评价方法和技术方面,均与常规油气藏明显不同,这就决定了其成藏研究和勘探评价的思路和方法有别于传统的石油天然气地质学研究。 2、常规油气藏与非常规油气藏的区别 目前,世界石油天然气工业已进入常规油气与非常规油气并重发展的时代,而且非常规油气在世界油气新增储量和产量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已成为世界石油与天然气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由之路。 常规油气藏与非常规油气藏的区别主要是常规油气藏油气运聚动力是浮力,而非常规油气藏的运聚动力主要是膨胀压力或者生烃压力。常规油气藏的储层主要是中、高渗透率的储层,而非常规油气藏的储层则是低渗透率储层。非常规油气藏没有油水界面,而常规油气藏有油水界面。常规油气藏的流体压力主要是常压;而非常规油气藏是有由超压向负压最终到常压的旋回变化,超压是油气向低渗透致密储层中充注运移的主要动力,主要是由邻近的烃源岩在大量生烃期间所产生,并在幕式排烃过程中传递到储层中。(见附表)

非常规油气井多级射孔参数优化

非常规油气井多级射孔参数优化 选择多级射孔水平的高低对油气井产能的影响起着决定性作用。本篇文章首先分析了影响射孔的各个因素,而后发现了射孔参数对油气井生产规律,并同时掌握了射孔产能机理知识,并将此类技术运用到了油田开发中,旨在为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标签:多级射孔;射孔参数 1.原理 射孔是首先将专门的机器运送到油气井中的某一层,其次使套管、水泥环和地层中的空气流通,保证地层中的流体能够流出。因此,这种施工的过程中称作射孔。射孔的目的是使井眼和低层之间能够使流体通过的通道,并且保持油气井能够得到最大的产能。而射孔和多级射孔的原理不同。多级射孔的方法是先分段,再分簇,每次一段,一段多簇的特殊方式展现的。运用此类施工方式是在整体体积改造,多级分段压裂的技术下产生的。因此,油气井的重要完井方式的部分是射孔,并且在石油勘测和开发中扮演者重要角色。对于一口油气井来讲,射孔对其产能有着直接影响,因而人们更加关注射孔技术。 2.射孔参数对产能的影响 射孔孔眼参数主要包括孔深、孔密、孔径、相位等参数。 2.1射孔孔深对产能的影响 射孔孔深是指射孔孔眼能够穿透地层的深度。然而,影响油气井产能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射孔的穿透深度。當然,不同的状况发生,油气井产能也不相同。当钻井有损伤但是射孔没有破坏的情况下,在一定程度上只有孔深高于损害带的时候,油气井的产能不会减少,而且会随着孔深的增加而增加。 2.2射孔孔密对油气井产能的影响 射孔孔密是指每米的射孔孔眼的数量。当射孔孔眼的密度较大时,产能会随之增加。但是射孔孔眼的密度是有限制的,在增加孔密的时候,应考虑这三种因素:第一孔密太多会导致套管的破坏;第二孔密越多,射孔成本会相应的变高;第三孔密太多增加工人作业的困难和复杂性。于是,在射孔的施工过程中,依据当前作业的油气井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射孔孔密的数量,用最小的代价,得到更大的油气井产能。 2.3射孔孔径对油气井产能的影响 射孔孔径是指射孔机器在油气井地层中所形成孔眼的直径[1]。虽然孔径对

非常规油气

影响非常规油气富集的因素?评价方法? 研究目的和意义概念目前研究方法(国内外)结论与认识 常规与非常规油气的划分 人类对地下资源的利用总是从易开发、丰度高、易获得较大经济效益的地方入手,并随需求的扩大和技术水平的提高,逐渐向资源桌赋差的领域扩展。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常规和非常规油气的概念开始流行。人们把当时就可进行经济开发的油气资源归为常规,而把丰度低、难开发、在当时技术水平下难以取得经济效益(即难于达到经济门限)的油气资源列入非常规。从其划分的两个关键点—技术水平、经济门限来看,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而变化的,因而常规与非常规的界限是模糊的,在不同国家可以有所不同。 上世纪后期,人们在不断的探索中认识到,从地下赋存量上看,非常规油气要比己发现的常规油气多一至两个数量级。于是在需求的推动下,依托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可采的经济边际不断下移。这意味着,如果用上世纪后期的标准,部分非常规油气类型在现今的 条件可能已属于技术上可开发、经济上有效益的资源,例如油页岩、致密油、重(稠)油、油砂、页岩油,致密气、煤层气、页岩气和水溶气等。尽管如此,我们仍沿用传统的划分,称其为非常规油气。当然,仍有些赋存量相当大的非常规油气,例如天然气水合物(常被不恰当地称为“可燃冰”),在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也很难被商业性开发。 尽管非常规油气的勘探开发已引起广泛重视,但对其概念的理解目前还存在一定差异,对其分类也未见有系统讨论。根据对非常规油气地质及开采特征的分析,将非常规油气定义为在油气藏特征与成藏机理方面有别于常规油气藏、采用传统开采技术通常不能获得经济产量的油气矿藏。非常规油气的内涵比连续油气聚集的含义广,后者是非常规油气资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系统的分类研究表明,非常规油气可按其赋存相态分为气、液、固3类;按储层类型分为致密油气、页岩油气和煤层气;按油气分布特点或圈闭特征分为连续型、准连续型和不连续型;按源—储关系分为源内型和源外型;按成因分为原生型和次生型。初步分析认为,我国非常规石原地资源量估计在720×108t左右,可采资源量约为210×108t(不包括致密油和页岩油),与常规石油资源量大体相当;非常规天然气原地资源量可能在320×1012 m3左右,其中仅致密气、煤层气和页岩气3种主要非常规天然气的原地资源量可能高达175×1012 m3左右,可采资源量估计在70×1012 m3左右,相当于常规天然气可采资源量的3~4倍。另外,根据油气资源形成条件与成藏特征,提出了新的资源三角图的概念,将油气资源分为不连续的常规油气、准连续的致密油气和连续型聚集的源内油气3级,据此预测在致密储层发育的含油气盆地,致密油气的资源量虽可能小于页岩油气和煤层气等烃源岩层内聚集的油气资源数量,但可能大于常规油气的资源量。由于致密油气资源潜力大,储层条件相对好于其他非常规油气,因此建议我国非常规油气的勘探开发首先应以致密油气为主攻目标,其次应加强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同时积极开展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与先导试验研究。 波士顿咨询公司在《释放中国的能源潜力》的报告中指出,中国非常规能源储备比常规能源储备多16倍,如果这些储备能够得到很好的开发,到2015年,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相当于每天生产180万桶原油,将给传统的能源结构带来革命性的调整。 从规避风险的角度看,加大国内油气生产力度是发展我国油气产业、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战略选择。国内的油气生产若能取得突破和大发展,有利于化解原油进日贸易风险,变被动为卞动。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国内非常规油气资源产业是对常规油气产业的有益补充,非常必要。 储量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鉴于非常规油气资源在能源家族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在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过程中,国家己将煤层气、油页岩、油砂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纳入资源评价体系,经过对内地47个含煤盆地、80个油页岩矿区以及24个含油砂盆地、106个油砂矿进行系统评价后发现,我国煤层气、页岩油、页岩气、天然气水合物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煤层气作为一种特殊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是常规天然气最现实、最可靠的替代能源之一。我国煤层气资源量约36.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二位,相当于常规天然气资源量的7070。全

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分类特征及开发措施影响-化工

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分类特征及开发措施影响-化工 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分类特征及开发措施影响 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分类特征及开发措施影响 王刚周梓欣 (新疆煤田地质局煤层气研究开发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91) 【摘要】当前,油气田开发理论体系将稀油油藏称为常规油气资源,而稠油、煤层气、页岩气、页岩油、油砂、可燃冰等均归为非常规油气资源。从资源量看,非常规油气比己发现的常规油气多一至两个数量级。非常规油气资源的物理状态、储层物性、储层岩性及沉积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对其开发方式有极大影响。 关键词非常规油气资源;资源特征;开发方式 20世纪60年代以来,常规与非常规油气的概念开始出现。一般将当时即可进行经济开发的油气资源归为常规,而把丰度低、难开发、当时技术水平下难以取得经济效益的油气资源列入非常规。常规与非常规资源划分的两个关键因素:技术进步、原油价格,均随着时间不断提高,因此常规与非常规的模糊界限也在不断改变[1]。权威估计,全球非常规石油资源量约为常规石油的1.2倍;而非常规天然气资源资源量约为常规天然气的4.56倍。目前,中国每年非常规油气资源的探明储量超过总探明储量的七成。未来,非常规油气资源的产量将不可逆转的占到更高比重。 1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定义 从开发方式对非常规油气界定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方法。Etherington 等认为非常规油气藏是指未经大型增产措施或特殊开采过程而不能获得经济产

量的油气藏。目前,非常规油气类型包括(超)稠油、致密砂岩气、致密砂岩油、页岩气、煤层气、页岩油、油砂、油页岩、可燃冰等。当前国内经济技术条件下,致密油气、稠油已得到大规模商业开发,煤层气、页岩油/气的开发技术基本成熟并进行实验性开发,油页岩、油砂、可燃冰等由于开发成本或技术难度较高,仍处于探索阶段。 2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基本特征 一般认为,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基本特征是“储量丰度低、储层渗透率低、油气大面积连续分布、圈闭特征不明显”[2]。 2.1油气藏品质差且开发成本高 由于油气藏品质差,开采难度大,新井型的钻探及储层改造的成本高,直接影响了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经济效益。在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前,必须强烈依赖于政府的财政补贴与优惠政策[3],以增强技术储备。 2.2储层致密并连续分布 常规油气是浮力驱动形成的矿藏,其分布受构造圈闭或岩性圈闭控制而呈不连续分布形式;而非常规油气则是非浮力驱动形成的矿藏,其分布不受构造、岩性圈闭控制,呈区域性连续分布形式[4]。 2.3工程技术要求高 与常规油气资源相比,非常规油气藏由于储层致密、丰度低等特征,在勘探、开采等环节均有特殊的技术要求。页岩油气的开采需要在(多分支)水平井钻井技术、多级分段清洁压裂技术等钻探、压裂领域取得突破;超稠油开采则需要进行井型与高温蒸气波及范围的综合性创新;煤层气地面开发则需重视钻探、压裂环节中储层保护技术的研究。

中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与理论技术进展

中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与理论技术进展 一、本文概述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非常规油气资源已成为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对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与理论技术进展尤为关注。本文旨在全面概述中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与理论技术的最新进展,包括页岩气、煤层气、致密油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现状、关键技术突破以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通过深入分析这些领域的理论与实践,本文旨在为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学者、政策制定者和从业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共同推动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二、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概况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对于油气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然而,传统的常规油气资源日益枯竭,因此,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在中国的能源战略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中国拥有丰富的非常规油气资源,主要包括页岩气、煤层气、油页岩、油砂和天然气水合物等。 页岩气作为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在中国具有巨大的开发潜

力。中国的页岩气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松辽盆地等地区,其中四川盆地的页岩气资源最为丰富。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支持,中国的页岩气勘探与开发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煤层气是另一种重要的非常规油气资源,主要赋存于煤炭中。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拥有丰富的煤层气资源。主要煤层气产区包括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区。随着煤炭行业的转型升级和环保要求的提高,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对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的油页岩和油砂资源也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油页岩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而油砂资源则主要分布在新疆和青海等地。虽然这些资源的开发技术尚不成熟,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未来这些资源有望成为重要的能源补充。 天然气水合物作为一种新型的非常规能源,在中国也具有一定的资源潜力。天然气水合物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海和东海等海域,是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随着深海勘探技术的发展和海洋能源战略的推进,天然气水合物的开发利用将成为未来中国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总体而言,中国的非常规油气资源丰富多样,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的支持,未来这些资源将在中国的能源结构中

非常规油气藏

1. 非常规油气藏简介 所谓非常规油气藏是指油气藏特征、成藏机理及开采技术有别于常规油气藏的石油天然气矿藏。非常规油气资源的种类很多,其中非常规石油资源主要包括致密油、页岩油、稠油、油砂、油页岩等,非常规天然气主要包括致密气、页岩气、煤层气、甲烷水合物等。其中资源潜力最大、分布最广、且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最具有勘探开发价值的是致密油气(包括致密砂岩油气和致密碳酸盐岩油气)、页岩油气(包括页岩气和页岩油)、煤层气等。 据研究,非常规油气藏在全球分布十分广泛,是世界上待发现油气资源潜力最大的油气资源类型。我国非常规油气藏分布亦十分广泛,无论是中部的鄂尔多斯盆地和四川盆地,还是西部的塔里木、准噶尔、吐哈盆地,以及东部的松辽、渤海湾、海域盆地等均有广泛分布,而且资源潜力巨大。 然而,由于非常规油气藏无论是在成藏机理和分布规律方面,还是在勘探评价方法和技术方面,均与常规油气藏明显不同,这就决定了其成藏研究和勘探评价的思路和方法有别于传统的石油天然气地质学研究。 2、常规油气藏与非常规油气藏的区别 目前,世界石油天然气工业已进入常规油气与非常规油气并重发展的时代,而且非常规油气在世界油气新增储量和产量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已成为世界石油与天然气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由之路。 常规油气藏与非常规油气藏的区别主要是常规油气藏油气运聚动力是浮力,而非常规油气藏的运聚动力主要是膨胀压力或者生烃压力。常规油气藏的储层主要是中、高渗透率的储层,而非常规油气藏的储层则是低渗透率储层。非常规油气藏没有油水界面,而常规油气藏有油水界面。常规油气藏的流体压力主要是常压;而非常规油气藏是有由超压向负压最终到常压的旋回变化,超压是油气向低渗透致密储层中充注运移的主要动力,主要是由邻近的烃源岩在大量生烃期间所产生,并在幕式排烃过程中传递到储层中。(见附表)

油气田的开发和开采

油气田的开发和开采 摘要 油气作为主要的能源之一,其开发和开采一直是石油行业的核心任务。本文将探讨油气田的开发和开采过程、主要技术和挑战,以及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成因和类型 油气是地球上形成时间较长的化石能源,主要来源于古生物残骸在地质作用下的变化和演化。根据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特点,其类型可以分为常规油气田和非常规油气田。 常规油气田是指埋藏在地下较深处、通过地层运移和聚集形成的油气资源,常见于构造相对稳定、地质历史较长的区域。非常规油气田则是指那些储藏条件较为特殊、经济价值相对较低、开采技术相对较新的油气田,包括页岩气、煤层气、油砂等。 开发和开采过程 油气田的开发和开采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勘探 勘探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寻找油气藏的位置、大小、性质、分布等信息。勘探可以通过地震、地质、物化、测量等手段进行,其主要目的是确定油气田的存在和规模,为后续开采作准备。

评价 评价是指对勘探结果进行模拟和分析,确定油气藏的特征和开采条件。评价可以通过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工程学等手段进行,其主要 目的是确定油气田的可采储量、采收率和开采方式。 开发 开发是指对油气田进行改造和建设,以满足其后续开采的需要。开 发包括石油钻井、采气井和生产设施的建造、改造和维修等工作,其 主要目的是为后续开采提供便捷的条件和设施支持。 开采 开采是指对油气田进行采掘和生产,以获得可商业化的油气资源。 开采可以通过常规采油、压裂、水驱等方式进行,其主要目的是最大 限度地获取油气藏中的资源,实现成本和产量的平衡。 尾孔加密 尾孔加密是指在油气田开采阶段结束后,采取措施对田内尚未采出 或剩余的油气资源进行回收。尾孔加密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如注水、注气、注泡沫等,其主要目的是实现对油气资源的最终回收利用。 主要技术和挑战 油气田的开发和开采面临着诸多技术难题和挑战,其中主要包括以 下几个方面:

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研究

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研究 作为人类主要的能源之一,油气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随着传统油气资源的逐渐枯竭,非常规油气勘探和开发技术逐渐成为了当前油气产业发展的热点。本文旨在探讨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非常规油气的定义和类型 非常规油气是指储量相对较小、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的油气资源,主要包括页岩气、煤层气、油砂等。相对于传统油气资源,非常规油气的勘探和开发成本更高,且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 二、非常规油气勘探技术 1. 页岩气勘探技术 页岩气是指天然气储存在页岩地层内的一种非常规油气。传统勘探技术往往难以准确发现页岩气储层的位置和规模,因此需要借助水平钻探等技术手段。 2. 煤层气勘探技术 煤层气是指天然气储存在煤层内的一种非常规油气。煤层气勘探的关键是找到富集天然气的煤层,通常采用测井、地球物理勘探和钻探等技术手段。 3. 油砂勘探技术 油砂是指藏在砂岩中的含油物质,是一种非常规油气资源。油砂勘探主要依靠地质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和地表矿物学等技术手段寻找油砂层,然后通过采矿等方式提取储量。 三、非常规油气开发技术 1. 水力压裂技术

水力压裂是利用水压将岩石裂开,从而释放出其中含气或含油的技术。在非常规油气勘探和开发中,水力压裂是一种常用的技术手段。 2. 低渗透油气藏改造技术 低渗透油气藏是指地质条件较差、含油气储量较小的油气藏。为了实现低渗透油气藏的增产,需要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如强化采收、水驱、气驱、压力维持等。 3. 微生物技术 微生物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合成油气或加速油气的分解和提取的技术手段。这种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油气勘探和开发的效率和可行性,还对环境保护有显著的作用。 四、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发展前景 随着全球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非常规油气勘探和开发技术将会得到重视和广泛应用。未来,非常规油气勘探和开发将朝着更加节能、环保、高效的方向不断发展,而探悉和利用非传统的油气资源将成为油气行业的重要领域之一。 总之,非常规油气勘探和开发技术不仅对于保障全球能源供给具有重要意义,更是促进现代化工业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支撑。希望未来能够出现更多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技术手段,为非常规油气勘探和开发的进一步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国内非常规油气录井技术进展及发展趋势

国内非常规油气录井技术进展及发展趋 势 摘要: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给探测分辨率、数据质量、测井参数的完整性和 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带来了挑战。经过“十二五”研究,开发了四项新技术,包括 元素测井、在线钻井液核磁共振测井、小型化高分辨率三维核磁共振测井和前端 高分辨率气体测井,将元素测井从12种元素扩展到20多种元素。岩石样品的孔 喉尺度检测分辨率提高了10倍,检测维度从1D扩展到3D。由于非常规油气地质 的复杂性,以及对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和提高效率、微观结构检测、碳同位素分析、测井仪器集成和水平井三维指导的需求,将有效开展压裂页岩的地层压力钻 前监测。 关键词:非常规油气;录井技术;高分辨率;评价方法;发展趋势 引言: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与控制开发潜力巨大,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是 世界油气产业发展的未来方向。目前非常规油气以致密砂岩油气和页岩油气为主,其地质和工程特征主要包括纳米级孔隙空间、近距离或近距离的来源和储存、油 基钻井液、水平井和体积压裂等五个方面,其地质评价参数高达10至15,这给 测井带来了四个主要挑战:探测分辨率、数据质量、测井参数的完整性和评估方 法的有效性。为此,测井工程围绕着化学地层剖面的建立和应用、储层财产和孔 隙结构的快速识别和评价,进行了深入研究,水平井地质指导和油基钻井液条件,用于油气识别、非常规油气测井综合评价和工程应用。 1录井技术进展 1.1高分辨率元素录井技术 元素是岩石的基本成分,是岩性识别和地层对比的基础,也是评价非常规地层可 钻性和断裂性的重要指标。有2种具有代表性的国外技术,可以在页岩地层中收 集超过45种元素。国内测井公司开发了两种类型的元素测井仪:一种是基于XRF

非常规油气藏体积压裂2.0工艺及发展建议

非常规油气藏体积压裂2.0工艺及发展建议 郑新权;何春明;杨能宇;翁定为;才博;易新斌 【期刊名称】《石油科技论坛》 【年(卷),期】2022(41)3 【摘要】中国石油非常规油气藏水平井体积压裂改造技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1.0向2.0的跨越式发展历程。体积压裂2.0工艺以“段内多簇+小簇间距+限流射孔+暂堵转向+大排量泵注+高强度加砂+石英砂替代陶粒+滑溜水连续加砂”为核心,有力推动了非常规油气资源提产、提效、降本。缩短簇间距是非常规油气藏提高产量和采出程度的核心,段内多簇+限流射孔+暂堵转向组合工艺是高效低成本改造的关键,大规模注液增能结合密切割布缝为石英砂替代陶粒创造了条件,多簇射孔大排量施工破解了低黏滑溜水连续加砂难题。体积压裂2.0工艺在中国石油非常规油气藏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成效。结合中国石油“十四五”规划对水平井体积改造技术的需求,提出5个方面发展建议:(1)强化非常规储层改造基础研究,支撑新技术体系构建;(2)提升工艺核心参数的科学性和经济性,扩大工艺应用规模;(3)推进水平井立体开发技术实践,拓展新技术应用领域;(4)推进低成本材料规模应用,支撑体积压裂2.0工艺规模实施;(5)加大裂缝监测新技术研发应用,深化新工艺改造裂缝认识。 【总页数】9页(P1-9) 【作者】郑新权;何春明;杨能宇;翁定为;才博;易新斌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国家能源致密油气研发中心储集层改造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57 【相关文献】 1.非常规油气藏体积压裂数值模拟新进展 2.低渗透油气藏压裂返排一体化工艺技术 3.非常规油气藏地质工程一体化数据优化应用的思考与建议 4.非常规油气藏水平井体积压裂改造体积计算方法 5.非常规油气藏体积压裂全生命周期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非常规油气发展的多元化沉思

中国非常规油气发展的多元化沉思 作者:暂无 来源:《能源》 2013年第8期 文 | 张抗 即使中国己全力以赴的发展常规油气和致密油气,其产量与需求间仍有着 日趋扩大的差距、缺口,在这种背景下进一步实现油气开发 多元化显得尤为重要。 在中国油气发展战略上应常规和非常规并重,在非常规油气中作为最现实的主攻方向是致 密油气、页岩油气和煤层气,业内对此似乎无大争议。但进一步说,非常规油气三者中孰先孰 后却分歧不小。把问题敞开来,实质上是对中国煤层气、页岩油气的前景怎么评价,对中国油 气形势的严峻性以及中国油气发展战略的争论。 中国已克服“压裂难关” 从石油地质的术语上说,凡是赋存油气的地层由于成岩程度高等原因致使孔隙度、渗透性 很低者(即物性差)皆可归为致密层。他们中的油气必须以特殊的新技术开采才能获得经济效 益(这就是广义的致密油气概念),因而属非常规油气。 但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却对这类致密地层中的油气进行了更细的分类并形成专用的名称。 首先,其中致密碳酸盐岩类物性演化历程和开采方法特殊,多被另外专门讨论。其次,作为生 烃岩系的细碎屑岩系则在传统的石油地质学上不作为找油气对象(储层),其中以暗色泥、页 岩为主者通称为页岩层系,其所含烃类特称为页岩油气,含煤层系(煤系)也是生烃岩系,其 中的煤(岩)也是致密的,其所含烃以气态为主并特称煤层气或煤层甲烷。 这样,作为致密岩含油气的主体类型——致密砂岩油气则多被商业界略去砂岩二字简称为 致密油气(这就是狭义的致密油气概念)。对于这类约定成俗的称谓己经在更大范围上流行了,地质家们也没有必要学究式的去“纠正”这类流行称谓“术语不严格”。 隨着勘探开发程度的加深,储产量持续增长的希望主要寄托于难发现、难探明、难开发的 油气田(藏)类型上。物性差的致密储层占的地位逐步提高。为了鼓励低品位低产油气田的开发,美国对单井产量低和/或需特殊技术开发的油气予以优惠待遇,因而对致密油气、页岩油气、煤层气的储产量有系统的统计数据。 进入本世纪以来,中国在其勘探开发的主体技术水平井和压裂等方面有长足的进步,致密 油气产量增长很快。这种向低孔渗层开拓的过程是渐进的,业界并没有统一的对常规和致密砂 岩界限的明确规定,而且可能由于并无明确的优惠,致使缺乏权威的致密油气储产量数据。 综合多数人的意见和统计,笔者认为致密油、气的产量至少分别占全国的1/4和2/5左右。与这种致密油气大规模开发相应,不但水平井和压裂各自形成了完整的技求系列,而且与钻井、完井、固井、测试、微地震监测、含油气性预测等配套,构成了庞大的技术链。虽然在某些核 心技术上仍有差距(多数国家、公司都有这种情况),但整体上可以说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以 压裂为例,中国不仅已成批生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2500压裂车并使其配套化和车载化,而且已完成最先进的3000压裂车的制造和生产测试,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

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 【摘要】常规、非常规油气资源具有成因联系和共生特征。油气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性很强。源岩层系(区)内主要富集有页岩气、页岩油、煤层气和油页岩,其中前三者在国外已实现规模化开发,国内的煤层气开发已经取得进展,页岩气开发正在起步,页岩油开发还在探索,油页岩规模化开发面临较大的环境问题,应关注开发新技术研究。运移层系(区)内主要聚集致密油气、水溶气和部分低渗油气,致密气和低渗油气在国外已规模化开发,国内在鄂尔多斯、四川等几个盆地已大规模开发。圈闭层系(区)主要聚集常规油气、重油和低渗油气,这些油气资源均已大规模开发。散失区为油砂的主要发育区,国内油砂品质较差,开发有一定难度。继常规油气、致密气和煤层气资源之后,页岩气、页岩油是我国最现实的待开发非常规油气资源。我国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潜力远大于常规天然气,国家应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加强探索性研究和技术准备,这是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发展和提高油气资源自给能力的关键。 【Abstract】Conventional and 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have relationships related to their origin and have characteristics related to their presence together. Regularity in their spatial distribution is very strong. Inside the most concentrated part of the source rock strata formation/bed(area) lie shale gas shale oil coal-bed methane and oil shale- Shale gas shale oil CBM are already undergoing large scale development abroad while in China CBM development is already making progress, shale gas development is just getting started and shale oil development is still being looked into Large-scale oil shale development faces mor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produc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conducting research on new technology Tight oil and gas water soluble gas, and a portion of lower permeable oil and gas gather mostly in the migrating layers. Tight gas and lower permeable oil and gas are already undergoing large-scale development abroad and in the Ordos Sichuan and a few other basins in China 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heavy oil and lower- permeable oil and gas gather mostly in the trap strata (area),and are all undergoing large scale development. Missing are areas for any major oil sands development, as the quality of China’s oil sands is rather poor and development is definitely difficult After 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then tight gas and CBM then shale gas shale oil is China’s next most realistic 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resource to develop China’s long-range natural gas resource potential is greater than its conventional natural gas resource potential .China should draft a long-term development program to strengthen exploration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resources This is crucial for China’s 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oil and gas resource self-sufficiency. 非常规油气资源是指不能用常规的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勘探开发的另一类资源,其埋藏、储存状态与常规油气资源有较大的差别,开发难度大,费用高。非常规石油资源主要是油页岩、重油和油砂矿等;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主要是煤层气、页岩气、致密砂岩气、生物气、甲烷水合物等。这是新型的技术密集型的能源产业,在我国刚刚起步,面临着诸多的经济上和技术上的困难。随着后石油世代的到来,非常规油气资源正在全球能源结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常规能源的战略性补充能源。 非常规油气资源是战略性的补充能源 非常规油气资源,除甲烷水合物外,在一些国家都得到开发利用并见到了显著成效。如,加拿大近几年在油砂矿的开发方面发展较快,2005年石油日产规模达13.8×104t,占全国石油产量的43%;加拿大、委内瑞拉和俄罗斯等国家从油砂中生产大量石油,澳大利亚、阿根廷、埃及等国家从低渗透油藏中开采石油均见良好效果。美国开发煤层气最早,时间最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