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的光合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

1.通过演示实验和对实验,。果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光合

作用的概念。

2.通过对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光合作用的公式的分析,使

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

植物的光合作用

绵阳普明中学校胡亭

I、课前分析:

一、教材分析: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是本章教材的重点内容。教材通过演示实验分别介绍了光合作用的产物、原料和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概括总结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和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做好演示实验,并积极引导学生对演示实验的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逐步深入认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二、学情分析:

II、教学目的:

1.通过演示实验和对实验,。果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光合

作用的概念。

2.通过对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光合作用的公式的分析,使

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

3.使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意义和应用。

Ⅲ、教学重点:

1.光合作用所需原料、条件和产物的演示实验。

2.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实质。

Ⅳ、教学难点:

光合作用的实质。

Ⅴ、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和讲述相结合。安排二课时。

Ⅵ、教学准备:

1.光合作用需要氧气的实验装置。(放在各班教室向阳的窗台上,让学生观察产生和收集氧气的过程。)

2.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和实验结果。

3.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的实验结果。(经酒精脱色和碘液处理的银边天竺葵叶片。)

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我们已经了解了叶的形态和结构,知道绿叶在光下能制造淀粉。绿叶

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主要是淀粉)的生理活动,我们称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需

要什么原料、条件,有什么产物,这些问题还需要我们进矿步探索研究。(引出

课题:第三节有机物的制造一一光合作用)

一、光合作用的产物(板书)

教师指出: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板

书)

启发思考:光合作用是否还有其他产物?

教师把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实验装置由教室的窗台移到讲台桌上。并加以简

单介绍。

问:根据平时的观察,看到金鱼藻在光照下有什么现象发生?(学生回答:

有气泡产生)。

启发思考:光照下金鱼藻产生的气体会是什么气体?

教师指出:我们可以来检验收集到的气体。教师进行气体检验示范之后,问:

将要熄灭的小木棍遇到该气体时有什么现象发生?(学生回答:重新燃烧)问:这种现象说明产生的是什么气体?

结论:氧气。(板书)

启发思考: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产生氧气都需要什么原料呢?

二、光合作用的原料(板书)

教师出示并简单介绍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指出实验中氢氧化

钠溶液的作用,以及实验的简单过程。

问:甲、乙两套实验装置有什么主要区别?(要求回答:甲装置的槽里放的是氢氧化钠溶液,乙装置的槽里放的是清水。)

问:随着时间的延长,甲、乙两套实验装置的空间内,空气成分会发生什么变化?(要求回答:甲装置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量比乙装置内二氧化碳量大大减少。)

教师展示该实验的结果,指出:摘自甲装置内的叶片,经酒精脱色和碘液处理,未被染成蓝色。而摘自乙装置的叶片被染成蓝色。

问: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最后概括。)

结论:必须有二氧化碳参加,绿叶在光下才能制造淀粉。

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板书)

教师指出:经科学家实验证明,没有水参加,绿叶在光下也不能制造淀粉。

结论:光合作用的原料还有水。(板书)

通过上述三个实验都可以说明: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条件。除此之外光合作用还需要什么条件呢?

三、光合作用的条件(板书)

教师出示盆栽银边天竺葵。

问:银边天竺葵的叶片边缘为什么是白色的?(要求回答:叶片边缘的细胞里不含叶绿素。)

启发思考:将经过光照的银边天竺葵的叶片用酒精脱色和碘液处理后,叶片的颜色会发生什么变化?

教师出示该实验的结果,指出叶片中部原是绿色的部分被碘液染成了蓝色,而白色的边缘部分未被染成蓝色。

问: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最后概括。)

结论:绿叶有叶绿素的部分经光照才能产生淀粉。

光合作甩的条件:光、叶绿素。(板书)

启发思考:光合作用为什么需要光?

教师对有关能量的问题作出形象的解释之后,指出:植物进行各种生命活动

都需要能量。绿叶进行光合作用时,就是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把二氧化碳和水等原料转变成淀粉等有机物。同时释放出氧气。

通过以上几个实验,我们分别了解到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等内容。现在全面的总结一下什么叫光合作用。

四、光合作用的概念(板书)

在学生思考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光合作用概念的内容。

教师指出:现在我们已经对光合作用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如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物质和能量都发生了哪些根本变化,光合作用对植物本身、对于人类和整个生物界有什么意义等,这些问题我们 在下一节课中再来继续探讨。

(第二课时)

引言:有人把绿叶进行光合作用,比作工厂的生产活动,你能说出绿叶这个“绿色工厂”中的机器设备、原料、动力和产物都是什么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启发思考。

问:你能用L 个简单的公式把“绿色工厂”的生产过程表示出来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

光合作用的公式:(板书) 二氧化碳十水 有机物(贮藏着能量)+氧气

结合光A 作用的公式,认真思考: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物质和能量都发生了哪些根本的变化?(引出课题)

五、光合作用t 寺实质(板书)

问:还记得学习种子的成分时?种子的成分包括哪两大类物质,其中哪类物质比较简单,哪类物质比较复杂?(要求回答:芜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简单,有机物复杂。)

问:分析光合作用的公式,说明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物质发生了哪些根本变化?(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最后概括。)

简单的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复杂的有机物(淀粉等),并且释放光能

叶绿素

出氧气。

问:在物质转化的同时,还有什么变化发生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最后概括。)

光能转变成贮藏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化学能)。

从实质上说,光合作用包含了两个方面的转化:(板书)

物质转化过程:无机物—一有机物

能量转化过程:光能—一化学能

教师指出:关于光合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是怎样转化成淀粉等有.机物f光能是怎样转化成贮藏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的氧又是从何而来。这些比较复杂的问题,留待我们在高中生物学中再作进一步的探讨。

光合作用对绿色植物本身、对人类和自然界有什么意义呢?

六、光合作用的意义(板书)

问:人和动物也能像绿色植物那样,把从外界摄入到体内的各种无机物在体内转化成有机物吗?(学生回答:不能)

问:那么,我们人和动物体内的各种有机物是哪来的呢?

(学生回答:从食物中获得的)

问:人和动物吃的植物性、动物性食物中的有机物又是从哪来的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最后概括。)

食物中的各种有机物,都是直接或间接由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成的。不仅如此,自然界中的各种有机物,包括我们比较熟悉的棉、麻、糖、橡胶等,也都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给我们提供的。

据科学家估计,整个地球上的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一年所制造的有机物,若折算成葡萄糖可达4500亿吨左右。

概括出意义之一:

(一)为人类和整个生物界提供大量的有机物(板书)

绿色植物可以直接利用光能来进行重要的生命活动——光合作用。

问:人和动物体是否也能直接利用光能来进行各种生命活动呢?(学生回答:不能)

问:那么,我们人体或动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是由谁提供的呢?(学

生回答:是食物中贮藏的能量)

问:食物中贮藏的能量又是哪来的呢?(学生回答: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来源予太阳光能。)

教师指出:不仅植物性、动物性食物中贮藏的能量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来源于光能。我们用的柴草、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物质,也都是现在或过去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贮藏的太阳能。

据估计,地球上绿色植物一年进行光合作用所提供的能量,若折算成电能,可达1700万亿度。现在整个地球上人类一年所消耗的能量仅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所提供能量的10%左右。

概括出意义之二:

(二)为人类和整个生物界提供丰富的能源(板书)

问:人和动物以及其他生物在呼吸时,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成分有什么不同?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出:生物呼吸时消耗了很多氧气,产生了很多二氧化碳。自然界中的燃烧同样要消耗很多氧气而产生很多二氧化碳。

据科学家估计,全世界生物的呼吸和燃烧所消耗的氧气,每秒钟可达l万吨左右。照这样的速度,大气中的氧气在3000年左右就会被用完。但是我们生活中并没有明显感到环境中氧气不足和二氧化碳过多,这是什么原因呢?这还要归功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据估计,1公顷阔叶林,在生长季节其光合作用每天能吸收二氧化碳1吨,释放出氧气0.73吨。地球上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一年所释放出的氧气,可以达到4800亿吨左右!

概括出意义之三:

(三)维持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板书)

综上所述,光合作用是生物界食物的来源、氧气的来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的生存繁荣和发展的根本保障。

七、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板书)

教师指出:在农业生产上,农作物产量的高低与农作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有机物的多少有直接关系。

问: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上争取农作物丰收的重要途径是什

么?(要求回答:充分利用阳光)

据估计,目前在农业生产上太阳能的平均利用率仅为0. 5%左右,一些高产田可达2-3%,一些实验田光能的利用率可达5%。

问:为了充分利用阳光,在农业生产上可以采取哪些具体措施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最后概括。)

合理密植、间作套种。(板书)

教师对上述术语加以简单解释。并且指出:我国南方还可以改一年一作为一年两作或三作;北方可以尽量扩大温室和塑料大棚的栽种面积等。在采取人工照明延长光照时间、提高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等方面,人们也在进行着科学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010年6月8日

植物的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

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 in Plant 一、名词解释: 1.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 2 .光合膜(photosynthetic membrane)3.量子效率(quantum efficiency) 4. 荧光现象与磷光现象(Fluorecence and phosphorecence)5.反应中心色素reaction centre pigment 6.聚光色素light-harvesting pigment或antenna pigment(天线色素) 7 Primary reaction 原初反应8.光合反应中心(Photochemical reaction centre) 9.红降(red drop) 10.爱默生效应(Emerson effect)11.光系统(photosystem)12.光合链(photosynthetic reaction)13.PQ循环(PQ cycle) 14.光合磷酸化photosynthetic phosphorylation or photophosphorylation 15. 希尔反应16. 磷酸运转器17.同化能力(assimilatory power)18.碳同化CO2 assimilation in photosynthesis 19.卡尔文循环(C3途径,还原戊糖途径)C3 photosynthetic pathway (Calvin cycle, RPPP) 20.C4途径C4 photosynthetic pathway 21.景天科酸代谢Crassulacean acid metabolism (CAM) pathway22.光呼吸(photorespiration) 23.光补偿点light compensation point(LCP) 24. light saturation point(LSP) 25.光合作用的光抑制Photoinhibition 26.二氧化碳补偿点CO2 compensation point27.二氧化碳饱和点CO2saturation point28.光合“午休现象”(midday depression of photosynthesis) 29.光能利用率Efficiency for solar energy utilization30.光合速率(photosynthetic rate) 31.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Pn) 二、写出下列符号的中文名称 PQ PC Fd NADP +RuBP PGA GAP DHAP FBP F6P G6P Ru5P PEP CAM TP HP OAA CF 1 - CF 0 PS Ⅰ PS ⅡBSC Mal FNR Rubico 三、填空题 1. 光合作用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在反应中被还原,被氧化。 2. 叶绿素分子的头部是环,具有亲性,它的尾部是,具有亲性。

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对光合作用发现过程的学习,分析并掌握其原料、条件、产物、场所和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 重点:掌握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场所 难点: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 二、教学过程 导入: 师:出示 1、生态系统中,人们把植物称为什么?为什么? 2、从柳苗生长之谜说起 生: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并回答问题1,阅读资料思考柳苗生长之谜中的问题。 新课推进: 一、探究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师;出示 (一)思考题 1、实验前为什么要对实验材料进行黑暗处理? 2、实验选用的叶片,一部分被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这两部分在实验中各有什么时候作用? 3、你怎样解释在酒精溶液的绿叶脱色而使酒精溶液变绿的实验现象?

4、用碘液染色后的叶片颜色发生怎样的变化,这种实验结果说明什么? (二)模拟实验动画:“探究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生:结合查阅教材内容和观看实验过程的动画,独立思考和解决上述问题。 师:出示问题答案并纠正学生的误区。 (三)分析实验现象和结果 师:结合视屏过程引导生分析实验现象和结果。 生:完成P54表格。 二、植物光合作用及其场所 (一)、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 师: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植物的绿色和光合作用有什么关系的?有机物的“加工厂”主要分布在植物体的哪一器官? 生:阅读教材P55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利用水绵探究植物光合作用场所实验过程,思考光合作用的产物和场所。 师:出示恩吉尔曼实验过程图片并讲解并补充讲解光合作用的原料为二氧化碳和水。 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叶绿体并完成对P56胡萝卜、仙人掌、银边春藤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的辨别。 (二)观察叶片和叶绿体的结构 师:出示叶片结构和叶绿体结构图。 生:通过观察图片感受叶片和叶绿体结构。

光质对植物光合作用的调控及其机理(精)

应用生2008 年7”% 19 it O H— JmwnJ M ApfJd ?JUKM?. 19( 7)s I6l<>-t624 光质对植物光合作用的调控及氏机理. 郑洁胡簧君郭延平?? (断4人学旳乞糸?紋卅310029) 摘n尢介作用从检物TK发rr的堀础.尢研対桥物尤介作用的可见丸対植钩气孔■运功?叫 片空长.?}绿体信构?尢合色索』1 an/iHttiwuw和光合廣问化x的调“?以及董外克对机物尢 蜿址II的色响.直克和fl尤能促iTGl的开张?向却尢能够逆转这种件Hl.fi)tA媒闵转求物Mi的枳戟?大E边仙伶WI物和绿凛4符?纤尢卜比介速率乂高?眩債比 其次?绿尢垃低.葉外0的电f传逼活性卜降.览外?忡对尢廣9尢合竹用研丸倾域中仔任的何 is ?对今石的研充〃向进廿r讨论. 关at词尢质比介作用尤険统丸介机构生含国片文拿編号1001-9 ?)8 )07-1619-06中图分类。 QMS.3文乂杯识円A Kntulatioa of photo%)nthesk by light quality and its mcvhanhm in plants. ZHKX(; Jir. HI Xln- jufi.(;l U、ari?pi?qc 1tjf llitflu ullurr. I nurf%Uy9 Han^zht^i 310029. Chi- M)??Chm. J. Affl.t !? JO(曲」9 7 心MI9-1624. AbMrad : H M亦”、mhcz z I hr of phnl gniulli ?nd lr| light mi |4u4?MvMmi || in pUtil. Blur lighl and rnl ligl?t <*an |M?imii4r tbc uprniiig of MutnaU ??iuk U M* y^rrm li|d>l can i kor M UVMI U. Blue* h|cht c jin tlw dr^vlup ? nirfH o( rhlnrnf?l4i?t? romplc light M mL Mur IBIK I grrrn 丨讷皿C4in ri|vimi Irjrf arm. and ml light con im rra^* the MX umuhliim cif |J MJ ami Klur lifdit aiil?ant>4 and(^rr?F ha、。- hi|^lK*?4 ph??t4k?vrah* tn U. Lltrj^iolrt light l<>9Mitl>r?ii9K pl>Mrmt pbulg)nlhrtiv Apparutu?: rvulupcaJ 仏?kw. 光介作用£地瑋上a收轻的化学反应?楚ty 生物報以生存的从*4.尢是尢合件用进存的虑动力. 光膜成光谐姐成是无的性?可见尢讹的液长苑出赴ASO-78O nm?渡长如『380 nm的尢为葉外光.长于7M) mn * IM?IK 30711497 >. ??埸# E-rnuL 号It. ?4?. E 3W71I47 ?<.的比为近红外尢?在自然坏境中?恳flKHUI.的)tift 如&足任不斷变化的.阴夭程比$? 昭人的V ft和傍晚伍尢牧久中V时尤照恨強H为门色?■■■■的天代尢■?!分史是受化多4J⑴? H询?瑚孑大气舅机浓

植物光合作用

植物生理学光合作用12 共40个单选题,答对37个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题) 1.Rubisco是双功能酶,在CO2/O2比值相对较高时,主要发生( C )反应。正确 A.加氧反应大于羧化反应A B.加氧反应B C.羧化反应C 2.温室效应的主要成因是大气( D )含量增多造成的。正确 A.O3+ CO2 A B.CO2+SO2 B C.HF+CH4 C D.CO2+CH4 D 3.光呼吸的底物是( C )。正确 A.丝氨酸A B.甘氨酸B C.乙醇酸C D.乙醛酸D 4.CAM途径中最先固定CO2的产物是( B )。正确 A.Mal A B.OAA B

C.Asp C D.Glu D 5.夜间,CAM植物的液泡内积量大量的( C )。正确 A.氨基酸A B.糖类B C.有机酸C D.CO2 D 6.CAM植物PEPCAse固定CO2在( B )中。正确 A.叶肉细胞的叶绿体间质A B.叶肉细胞的细胞质B C.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间质C D.维管束鞘细胞的细胞质D 7.C4植物光合过程中,OAA还原为Mal在( B )中。错误正确答案:A A.叶肉细胞的叶绿体间质A B.叶肉细胞的细胞质B C.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间质C D.维管束鞘细胞的细胞质D 8.玉米的PEPCase固定CO2在( B )中。正确 A.叶肉细胞的叶绿体间质A B.叶肉细胞的细胞质B C.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间质C

D.维管束鞘细胞的细胞质D 9.C4植物叶肉细胞中固定CO2的受体是( A )。正确 A.PEP A B.PGA B C.Ru5P C D.RuBP D 10.光合碳循环中最先形成的C6糖是磷酸( D )。正确 A.核酮糖A B.赤藓糖B C.葡萄糖C D.果糖D 11.C3途径固定CO2的酶是( C )。正确 A.PEP羧化酶A B.PEP羧激酶B C.RuBP羧化酶C D.Ru5Pp激酶D 12.光合碳循环(C3途径)中的CO2受体是( D )。正确 A.PEP A B.PGA B C.Ru5P C D.RuBP D

光照对植物生长的作用(精)

光照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光照对植物生长主要有光合作用和光形态建成作用; (1)光合作用是植物在光照射下通过叶绿素吸收光能,在植物体内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碳水化合物放出氧气的过程。同时光也是影响叶绿素形成的主要因素,光线过弱,不利于叶绿素的生物合成,所以,作物栽培密度过大,上部遮光过甚,植株下部叶片叶绿素分解速度大于合成速度,叶色变黄。 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光合作用是一个光生物化学反应,所以光合作用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减而增减。在暗中叶片不进行光合作用,而呼吸作用不断释放CO2,随着光强的增高,光和速率逐渐增强,逐渐接近呼吸速率,当到达某一光强时,叶片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即CO2吸收量等于CO2释放量,表观光合速率为零,这时的光强称为光补偿点。植物在光补偿点时,有机物的形成和消耗相等,不能积累干物质,而晚间还要消耗干物质,因此从全天看植物所需的最低光照强度,必须高于光补偿点,才能使植物正常生长。当光照强度在光补偿点以上继续增加时,光合速率就成比率的增加,产生的有机物用于植物的生长。当光照达到一定的量的时候,光合速率就不再增加,而呈现光饱和现象。开始达到光合速率最大值时的光强称为光饱和点。植物的光饱和点与品种、叶片厚度、单位面积叶绿素含量多少有关。强光伤害—光抑制光能不足可成为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光能过剩也会对光合作用产生不利的影响。当光合机构接受的光能超过它所能利用的量时,光会引起光合速率的降低,这个现象就叫光合作用的光抑制。 光质在太阳幅射中,只有可见光部分才能被光合作用利用。用不同波长的可见光照射植物叶片,测定到的光合速率(按量子产额比较)不一样。在600~680nm红光区,光合速率有一大的峰值,在435nm左右的蓝光区又有一小的峰值。可见,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与叶绿体色素的吸收光谱大体吻合。在自然条件下,植物或多或少会受到不同波长的光线照射。例如,阴天不仅光强减弱,而且蓝光和绿光所占的比例增高。树木的叶片吸收红光和蓝光较多,故透过树冠的光线中绿光较多,由于绿光是光合作用的低效光,因而会使树冠下生长的本来就光照不足的植物利用光能的效率更低。“大树底下无丰草”就是这个道理。水层同样改变光强和光质。水层越深,光照越弱,例如,20米深处的光强是水面光强的二十分之一,如水质不好,深处的光强会更弱。水层对光波中的红、橙部分吸收显著多于蓝、绿部分,深水层的光线中短波长的光相对较多。所以含有叶绿素、吸收红光较多的绿藻分布于海水的表层;而含有藻红蛋白、吸收绿、蓝光较多的红藻则分布在海水的深层,这是海藻对光适应的一种表现。 (2)植物种子的发芽、胚轴和茎节间的伸长、叶的展开、花芽的形成和根的生长等生长发育过程中都需要光照称为光形态的建成 幼苗发育是受光控制的 光对茎的伸长有抑制作用(有实验证明,在光照下生长的玉米苗其生长速率比黑暗处理降低30%左右,自由生长素含量也降低40%左右,但结合态生长素含量上升,因为其中的蓝紫光有抑制生长的作用,在农业生产中常因植物群体过密,株间郁闭遮光,茎干细胞生长素含量多,生长迅速,茎干纤细,机械组织不发达,造成倒伏而导致减产。因此要合理密植,加强水肥管理,使株间通风透光,茎干粗壮不倒伏) 庇荫反映:当植物受到周围植物的遮荫时,阳生植物在这养的条件下,茎向上伸长速度加快,以获取更多阳关,这就叫做庇荫反映 光对花的形成影响很大,在植物完成光周期诱导的基础上,花开时分化后,自然光照时间越长,光强度越大,形成有机物越多,对花形成越有力 茎的趋光性,一般植物的地上部分都是朝向光的方向生长称为趋光性(在保持植株的株型上光具有引导作用,这个就是为什么要经常性的给植株转动方向)

植物的光合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中考试题汇编 山东省费县教研室徐波 1.(2010·深圳市)2010上海世博会主题馆拥有世界最大的5000平方米生态绿墙,栽种上海本地的绿色植物,成为世博园里“绿色的明珠”。生态绿墙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够帮助吸收园区内二氧化碳,降低夏季温度,这一功能是由植物的哪些生命活动来实现的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C.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D.气体扩散和蒸腾作用 2.(2010·深圳市)在观察了叶片的结构后,晓东将刚摘下的叶片放人70度的热水中,很快发现叶片表面产生许多的小气泡,并且下表皮的气泡比上表皮的气泡多,这种现象说明 A.叶片下表面的光照弱 B.叶片上表面含叶绿体比下表面的多 C.叶片下表面产生的氧气多 D.叶片下表面的气孔多 3.(2010·景德镇)我们行进在公园里时,经常发现草坪上有爱心提示牌:“请勿践踏,爱护我”。这是因为经常践踏草坪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草的生长。其中的科学道理是 A.植物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 B.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 C.土壤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 D.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用 4.(2010·承德市)图4表示一昼夜中二氧化碳、氧进出植物叶片的情况,你认为哪幅图所示的现象发生在夜间 5.(2010·宿州)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有重要作用,主要是因为它的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6.(2010·内江市)当踏入山林时,会感到空气特别地清新和湿润,这主要是由于 A.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植物的分泌物有杀菌作用

C.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滕作用 D.茂盛的林木遮住了大部分太阳光 7.(2010·威海市)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不包括 A.降低叶片的温度 B.促进植物对水分的吸收 C.增加空气湿度,增加降水量 D.有利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 8.(2010·威海市)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其根本原因在于 A.生命活动每时每刻都需要氧 B.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作为动力 C.呼吸作用产生的水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D.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必须及时排出 9.(2010·乐山市)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的条件之一是必须要有光照 B.光合作用是一切生物生存的根本保障 C.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D.绿色植物所有的器官都能进行光合作 10.(2010·乐山市)为了提高温室中的蔬菜产量,应将温度控制为 A.白天比晚上高 B.晚上比白天高 C.晚上和白天都高 D.晚上和白天都低 11.(2010·乐山市)绿色植物在光下能进行的生命活动是 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蒸腾作用④吸收水和无机盐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2.(2010·苏州市)一株生理功能正常的绿色植物,在下图所示的五种不同条件下都能持续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光合作用专题复习(精)

“光合作用”专题复习 一、要点梳理 (一叶绿体中的色素 1.分布:叶绿体基粒的囊状结构。 2.功能:吸收光能,传递光能,转化光能(只有较少数处于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分子。 3.特性:不溶于水,能溶于酒精、丙酮和石油醚等。 4.分类及层析后位置 (1实验中几种化学物质的作用:丙酮作为提取液,可溶解叶绿体中的色素;层析液用于分离色素;二氧化硅破坏细胞结构,使研磨充分;碳酸钙可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 (2实验的关键之处:研磨要迅速、充分,叶绿素不稳定,易被破坏,充分研磨是为了提取较多的色素;滤液收集后,要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以防止滤液挥发;滤液细线不仅要细、直,而且要含有较多的色素,因此要在滤液干后,重复画2~3次;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不能触到层析液,否则会使滤液中的色素溶解于层析液中,滤纸条上得不到色素带。 (3色素提取液颜色淡的原因分析:研磨不充分,色素未能充分提取出来;未加CaC03,叶绿素分子被破坏;剪取叶片太少或加入丙酮太多,色素提取液浓度过低。

(二光合作用的过程 根据反应过程是否需要光能,将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对于这两个阶段,可以采用“列表”比较的方法,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1.区别 物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在暗反应阶段用于还原C3。 能量:光反应阶段生成的ATP,在暗反应阶段中将其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帮助C3形成糖类,ATP中的化学能则转化为储存在糖类中的化学能。 (三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在生产上的应用

影响 当光照强度、CO2浓度突然发生改变时,短时间内会直接影响C3、C5、[H]、ATP及(CH2O生成量,进而影响叶肉细胞中这些物质的含量。具体可参照下表: 34 C3植物和C4植物是按照固定CO2的途径为依据来划分的。C3植物只有C3途径,而C4植物有C3和C4两条途径。C3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内无叶绿体,C4植

植物的光合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一节光合作用的意义、特点与度量 一.光合作用的概念与意义 二.光合作用的过程与特点 1.过程:光反应(直接需光阶段) 暗反应(不直接需光阶段). 2.特点:氧化还原反应。H2O被氧化,CO2被还原,还原所需能量来源于阳光。 第二节叶绿体与光合色素 一.叶绿体 1.形态: 2.构造: 外:双层膜; 内:水溶性基质,基粒片层和基质片层: 3.叶绿体的成分 二.光合色素 (一)光合色素种类及其作用、地位 1.种类及含量:2类4种 叶绿素类(75%):叶绿素a:叶绿素b=3:1 类胡萝卜素(25%):叶黄素:胡萝卜素= 2:1 2.不同色素在光合作用中的地位: (1)反应中心色素: 不但能够吸收光能,而且能进行光化学反应(能量转化)的色素。是少量的以特殊状态存在的叶绿素a。 (2)聚光色素(天线色素.辅助色素): 只能够吸收光能,但不能进行光化学反应的色素。吸收的光能要传给中心色素才能完成能量转化。 种类: (二)叶绿素的特点 1. 叶绿素的分子结构特点: 由Mg卟啉头部和叶绿醇尾部构成;头和尾不在一个平面上,呈90度。 卟啉头部亲水,叶醇尾部亲脂,决定了在类囊体膜上的排列。 2.化学特性: (1) 能发生皂化反应 (2)能发生Mg的取代反应:形成H代(去镁)或铜代叶绿素。 (3)溶解性: 3.光学特性: (1)有选择性吸收光谱: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2)有荧光现象:离体叶绿素,透射光呈绿色,反射光呈暗红色; (3)有磷光现象:中断光源后,用光学仪器可观察到微弱的发光现象。 (三)类胡萝卜素 1.结构特点:不饱和碳氢化合物. 2.吸光特性:吸收蓝紫光. 3.生理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

1.通过演示实验和对实验,。果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光合 作用的概念。 2.通过对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光合作用的公式的分析,使 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 植物的光合作用 绵阳普明中学校胡亭 I、课前分析: 一、教材分析: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是本章教材的重点内容。教材通过演示实验分别介绍了光合作用的产物、原料和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概括总结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和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做好演示实验,并积极引导学生对演示实验的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逐步深入认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二、学情分析: II、教学目的: 1.通过演示实验和对实验,。果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光合 作用的概念。 2.通过对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光合作用的公式的分析,使 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 3.使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意义和应用。 Ⅲ、教学重点: 1.光合作用所需原料、条件和产物的演示实验。 2.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实质。 Ⅳ、教学难点: 光合作用的实质。 Ⅴ、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和讲述相结合。安排二课时。

Ⅵ、教学准备: 1.光合作用需要氧气的实验装置。(放在各班教室向阳的窗台上,让学生观察产生和收集氧气的过程。) 2.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和实验结果。 3.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的实验结果。(经酒精脱色和碘液处理的银边天竺葵叶片。) 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我们已经了解了叶的形态和结构,知道绿叶在光下能制造淀粉。绿叶 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主要是淀粉)的生理活动,我们称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需 要什么原料、条件,有什么产物,这些问题还需要我们进矿步探索研究。(引出 课题:第三节有机物的制造一一光合作用) 一、光合作用的产物(板书) 教师指出: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板 书) 启发思考:光合作用是否还有其他产物? 教师把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实验装置由教室的窗台移到讲台桌上。并加以简 单介绍。 问:根据平时的观察,看到金鱼藻在光照下有什么现象发生?(学生回答: 有气泡产生)。 启发思考:光照下金鱼藻产生的气体会是什么气体? 教师指出:我们可以来检验收集到的气体。教师进行气体检验示范之后,问: 将要熄灭的小木棍遇到该气体时有什么现象发生?(学生回答:重新燃烧)问:这种现象说明产生的是什么气体? 结论:氧气。(板书) 启发思考: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产生氧气都需要什么原料呢? 二、光合作用的原料(板书) 教师出示并简单介绍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指出实验中氢氧化 钠溶液的作用,以及实验的简单过程。

《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通过完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了解绿色植物在光下能制造有机物——淀粉,同时知道光照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最后,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重要作用。从而认识到绿色植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的情感。 2、教材分析——地位、作用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初中生物课程又是承担这一重要任务的主要学科课程之一。“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一单元中的“生态系统”,第二单元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成分,了解作为消费者,赖以生存的食物能量归根结底来自绿色植物—生产者。 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来源之本,通过光合作用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从理论上认识到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为培养学生爱护绿色植物的情感打下理性知识的基础。本节课以光合作用中的一个经典实验——绿色植物在光下产生有机物为载体,旨在引导学生对实验的探究,建立光合作用的模型,掌握控制实验条件、设置对照、选择实验材料等规则,进而能创造性地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领悟科学精神,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3、知识体系 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照 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合成淀粉等有机物 光合作用的定义 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4、编写意图 本节从海尔蒙特的实验入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有机物从哪里来”,通过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使学生知道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大自然生产了有机物。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生物之一,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包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关系极为密切,还利用图片、表格、生动的文字创设发现解决问题的情境,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制定探究计划并完成探究活动,学生从不同的侧面获得科学方法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探究活动渗透对绿色植物的爱,激发学生爱护绿色植物的美好情感,使教学内容的组织沿着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逐步展开。 5、教材分析——重点、难点

植物体的光合作用(精)

第六章植物体的光合作用 教学内容: 光合色素的结构和理化性质 光合作用过程 光合作用的主要机理 光呼吸、 C3 与C4 植物的生理特征差异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重点和难点: 重点:光合作用的主要机理 光呼吸 C3 与C4 植物的生理特征差异 光强和CO2等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难点:光合作用的机理。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教师多媒体讲授,动画讲解光合作用过程。 光合作用:指绿色植物吸收光能,把CO2和H2O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O2的过程。 地球上一年中通过光合作用约吸收 2.0×1011t碳素,合成5×1011t有机物,同时将2×1021J 的日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释放出 5.35×1011 t氧气。 光合作用意义:1、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 2、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3、维持大气O2和CO2的相对平衡。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规模最巨大的把太阳能转变为可贮存的化学能的过程,也是规模最巨大的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和从水中释放氧气的过程。它是生物界获得能量、食物以及氧气的根本途径,所以被称为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因此,没有光合作用也就没有繁荣的生物世界。 绿色植物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叶绿体。

第一节叶绿体和光合色素 一、叶绿体 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而叶绿体是光合作用最重要的细胞器。 1、形态 高等植物的叶绿体主要分布在叶片的叶肉细胞中,大多呈扁平椭圆形,每个细胞中叶绿 体的大小与数目依植物种类、组织类型以及发育阶段而异。一个叶肉细胞中约有10至数百个叶绿体。(图4-2) 2、基本结构 叶绿体是由叶绿体被膜、基质和类囊体3部分组成 ①被膜:由2层单位膜组成,被膜上无叶绿素,它的主要功能是控制物质的进出,维持光 合作用的微环境。 ②基质:指被膜以内的物质。基质是进行C同化的场所,它含有还原CO2的全部酶系,因而 在基质中能进行多种多样复杂的生化反应。 ③类囊体:是由单层膜围起的扁平小囊。分为基质类囊体(基质片层)和基粒类囊体(基 粒片层)2类。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C反应两大阶段,由于光反应是在类囊 体膜上进行的,所以称类囊体膜为光合膜。 3、类囊体膜上的蛋白复合体 类囊体膜上含有由多种亚基、多种成分组成的蛋白复合体,主要有4类,它们参与了光能吸收、传递与转化、电子传递、H+输送以及ATP合成等反应。 光系统Ⅰ(PSI) 光系统Ⅱ(PSⅡ) Cytb6/f复合体(细胞色素简称Cyt) ATP酶复合体(ATPase) 二、光合色素 在光合作用的反应中吸收光能的色素称为光合色素。

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

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 水生植物是水域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水环境具有流动性,温度变化平稳,光照时间弱,含氧量少,有机物积累量少,那么要想在水中生存,水生植物就一定有一套特殊的机制来满足光合作用的需要。 水生植物对水环境的形态适应性 1、根 主要起固定植物体的作用。水生植物在长期演化过程中,根在形态、结构、功能上 都发生了退化,有的甚至无根,根的分支减少,无根毛,表皮细胞都具有吸收作用, 内部维管束发生退化。 2、茎 水生植物形态与陆生植物相比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气孔减少,但在茎中存在气室 供呼吸,茎幼嫩纤细,有叶绿体。茎基本上由薄壁细胞组成,细胞间隙发达,利于 漂浮和气体交换,内部维管束主要集中在茎中央,有利于抵抗外部损伤。 3、叶 挺水叶与陆生植物有相同的构造。浮水叶为背腹异面叶,背部海绵组织发达,有很 多气囊便于浮在水面上,同时还含有很多晶体,便于抵抗外界环境的压力。沉水叶 的叶型常为裂叶或异叶型,表皮层薄,叶表皮含有大量的叶绿体, 机械组织不发达, 细胞间隙大。 光照对水生植物的影响 光合作用是沉水植物最重要的代谢活动。光照是沉水植物生长的限制性因子,而且决定了沉水植物在水下分布的最大深度.在水中, 由于水体溶解物、悬浮颗粒以 及水深的影响,光照不足的现象在水体中最易发生, 水体光强是沉水植物生长的必需环境因子。另外, 光在水中的衰减依赖于波长、光强和光质, 它们均随水体深度而变化。 为了适应水体中迅速衰减的光照条件, 沉水植物在形态学及生理机制上发生大量变化以最大限度地吸收光辐射。从形态上看, 沉水植物的叶片通常仅几层细胞厚(2或3层), 很多种类的叶片分裂纤细, 以增大单位生物量的叶面积, 从而有利于其对有限资源如光和无机碳等的利用。大多数沉水植物叶片的表皮细胞中含有叶绿体, 这是与陆生植物最显著的区别。陆生植物的叶绿体一般仅局限于叶肉细胞, 除了在保卫细胞中外, 很少在表皮细胞中出现。从生理上看, 所有的沉水植物都是阴生植物, 叶片的光合作用在全日照的很小一部分时即达到饱和, 沉水植物的光饱和点及光补偿点比陆生阳生植物低很多。较低的光补偿点对沉水植物实现碳的净获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为入射辐射光强必须在光补偿点以上, 植物才能生长。而低光补偿点的植物在一天中的较长时间内

植物的光合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在学习了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之后,继续学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一重要的生理现象,是本章教材的重点内容。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因此,“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一节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全书的重点。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光合作用的概念是学生学的第一个复杂的重要概念,虽然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光合作用的原理比较抽象,初一的学生相应的知识铺垫又不够,所以如何以概念和形成途径使学生掌握光合作用概念,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来源之本,通过光合作用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从理论上认识到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设计、操作、探究和讨论,使学生对实验的设计原理、技巧,有更深层次的感悟。通过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所以本节知识要用具体的,形象的实验进行教学。让学生体验到由现象到理论的过程,即通过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知识。由于本节知识较多,所以第一节课只分析光合作用的产物。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实验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3、验证绿色植物产生氧气。 4、尝试设计实验方案,掌握操作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索知识的发生过程,认识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从中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采用小组实验,合作探索,突出过程探索式教学。(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索、明确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物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形成淀粉,光是形成淀粉的条件。 教学难点:明确光合作用的原理 四、课前准备 1 、自制ppt课件 2 、盆栽天竺葵(将它先放黑暗处一昼夜,然后将叶的一部分上下两面用黑纸遮住,再放在光下几小时) 3 、材料用具:盆载天竺葵、金鱼藻、大烧杯、小烧杯(小

(完整版)光合作用曲线图分析大全

有关光合作用的曲线图的分析 1.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1)、纵坐标代表实际光合作用强度还是净光合作用强度? 光合总产量和光合净产量常用的判定方法: ①如果CO2 吸收量出现负值,则纵坐标为光合净产量; ②(光下)CO2 吸收量、O2释放量和葡萄糖积累量都表示光合净产量; ③光合作用CO2 吸收量、光合作用O2释放量和葡萄糖制造量都表示光合总产量。 因此本图纵坐标代表的是净光合作用强度。 (2)、几个点、几个线段的生物学含义: A点:A点时光照强度为0,光合作用强度为0,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净光合强度为负值由此点获得的信息是:呼吸速率为OA的绝对值。 B点:实际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处于动态衡),净光合作用强度净为0。表现为既不释放CO2也不吸收CO2(此点为光合作用补偿点) C点: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值时,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值。此值为纵坐标(此点为光合作用饱和点) N点:为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值(CM)时所对应的最低的光照强度。(先描述纵轴后横轴) AC段: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逐渐增加 AB段:此时光照较弱,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净光合强度仍为负值。此时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除了用于光合作用外还有剩余。表现为释放CO2。 BC段: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呼吸产生的CO2不够光合作用所用,表现为吸收CO2。 CD段:当光照强度超过一定值时,净光合作用强度已达到最大值,光合作用强度不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3)、AC段、CD段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 在纵坐标没有达到最大值之前,主要受横坐标的限制,当达到最大值之后,限制因素主要是其它因素了 AC段:限制AC段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 CD段:限制CD段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主要是外因有:CO2浓度、温度等。内因有:酶、叶绿体色素、C5 (4)、什么光照强度,植物能正常生长? 净光合作用强度> 0,植物才能正常生长。 BC段(不包括b点)和CD段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所以白天光照强度大于B点,植物能正常生长。 在一昼夜中,白天的光照强度需要满足白天的光合净产量 > 晚上的呼吸消耗量,植物才能正常生长。

植物生理学第三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 一、名词解释 1. C3途径 2. C4途径 3. 光系统 4. 反应中心 5. 原初反应 6. 荧光现象 7. 红降现象8. 量子产额9. 爱默生效应 10. PQ循环11. 光合色素12. 光合作用 13. 光合单位14. 反应中心色素15. 聚光色素 16. 解偶联剂17. 光合磷酸化18. 光呼吸 19. 光补偿点20. CO2补偿点21. 光饱和点 22. 光能利用率23. 光合速率 二、缩写符号翻译 1. Fe-S 2. PSI 3. PSII 4. OAA 5. CAM 6. NADP+ 7. Fd 8. PEPCase 9. RuBPO 10. P680、P700 11. PQ 12. PEP 13. PGA 14. Pheo 15. RuBP 16. RubisC(RuBPC) 17. Rubisco(RuBPCO) 18.TP 三、填空题 1. 光合作用的碳反应是在中进行的,光反应是在中进行的。 2. 在光合电子传送中最终电子供体是,最终电子受体是。 3.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当形成后,光能便转化成了活跃的化学能;当形 成后,光能便转化成了稳定的化学能。 4. 叶绿体色素提取掖液在反射光下观察呈色,在透射光下观察呈色。 5. P700的原初电子供体是,原初电子受体是。 6. 光合作用的能量转换功能是在类囊体膜上进行的,所以类囊体亦称为。 7. 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气来自于。 8. 与水光解有关的矿质元素为。 9. 和两种物质被称为同化能力。 10. 光的波长越长,光子所持有的能量越。 11. 叶绿素吸收光谱的最强吸收区有两个:一个在,另一个在。 12. 光合磷酸化有三种类型:、、。 13. 根据C4化合物和催化脱羧反应的酶不同,可将C4途径分为三种类型:、、。 14. 一般来说,正常叶子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分子比例为;叶黄素和胡萝卜素的 分子比例为。 15. 光合作用中,淀粉的形成是在中,蔗糖的形成是在中。 16. C4植物的C3途径是在中进行的;C3植物的卡尔文循环是在中进行的。 17. C4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只有在细胞中形成淀粉。 四、选择题 1. C3途径是由谁发现的?( ) A.Mikhell B.Hill C.Calvin D.Hatch 2. C4途径是由哪位植物生理学家发现的?( ) A.Calvin B. Hatch and Slack C.Emerson D.Hill 3. 光合产物主要以什么形式运出叶绿体?( )

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精)

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荣成第二实验中学李福好 学习目标: 1、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反应式 2、认识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及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3、通过设计实验,提高实验设计的能力 4、从光照强度是影响光合作用因素的角度,分析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 1、认识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及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2、通过设计实验,提高实验设计的能力 教师准备: 1、精心准备导学案,设计多媒体课件 2、为学生编好小组 学生准备: 复习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 课型:复习课 教学设计思路: 本次优质课讲的内容是初一生物下册第四、五章的知识,课型是复习课。第四、五章共三节,主要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知识容量比较大并且对初一的学生来说即使是学过一遍复习起来难度也较大。如何设计好本节课,是成败的关键。第四章第一节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第二节是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第五章是碳氧平衡。单复习一节的话,内容较少且这三节都有内在联系不好分割。全复习内容又太多。后来经过反复思考,确定了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之一“光”这一因素为中心,将这三节中有关“光”这一因素的相关知识提取出来,围绕“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这两个实验展开探究。在让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第一个实验是课本中的让学生对着导学案中的问题自主复习,小组合作交流。第二个实验是让学生在掌握第一个实验的基础上自主设计实验,大胆进行探究,要求每位同学能画出实验装置简图,并能说出设计思路及预想的现象结论,从而使学生的设计实验的能力得以提高。 课堂实录: 主讲教师:李福好(荣成市第二实验中学) 学校:乳山市怡园中学 班级:初一八班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第3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6章绿色 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内容精讲 在海尔蒙特的实验中,柳树增加的质量是多少?柳树增重的绝大部分物质于什么?土壤减少的质量是多少?主要是什么物质?本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剖析:海尔蒙特的实验中使用了定量测定的方法,通过数据来分析和得出结论。柳树增加的质量是82.5-2.5=80g。 柳树增重的绝大部分物质于水。 土壤减少的质量是100-99.9=0.1g,主要是无机盐。 海尔蒙特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柳树的生长主要是由水引起的。 在普利斯特莱的实验中,三部分实验分别说明了什么? 剖析:实验一中,蜡烛与植物,老鼠与植物都是互利的,如蜡烛不容易熄灭,蜡烛能使气体变坏,植物能更新空气,使气体变好,小鼠不容易窒息而死;实验二中,植物不能获得坏气体无法正常生长;实验三中,蜡烛和老鼠都需要好气体才能生长。现在我们知道,“好气体”是氧气,“坏气体”是二氧化碳。

在光照下,普利斯特莱让一支蜡烛在内有薄荷枝条的玻璃罩里燃烧至熄灭。10d以后,薄荷枝条仍是繁茂的。当他重新点燃熄灭的蜡烛时,蜡烛又重新明亮地燃烧起来。普利斯特莱关于植物是否能清洁空气的问题有了初步的答案。实验发现植物消耗掉由蜡烛产生的二氧化碳,而提供氧气使蜡烛能够重新燃烧。这种氧气也足以维持一只老鼠的生命。缺少植物的玻璃罩里充满二氧化碳,却缺少氧气,导致老鼠死亡。因此,普利斯特莱认为,植物消耗二氧化碳而产生氧气,火焰和动物都得靠氧气才能延续和生存。这个实验也表明二氧化碳和动物都得靠氧气才能延续和生存。这个实验也表明二氧化碳和阳光是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问题1:在普利斯特莱的实验中,若在玻璃罩外套上黑色塑料袋,则老鼠与植物将分别出现什么现象?在有光的条件下将实验中的植物、蜡烛、老鼠放在同一个玻璃罩下,将会发生什么现象?玻璃罩内无光时,老鼠与植物能否共存? 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加快,但光强增加到一定强度,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加快。 探究:玻璃罩内有光时,老鼠与植物能共存一段时间,植物在无光时能否进行光合作用决定了老鼠与植物还能否共存。 问题2:有光的环境下,植物、蜡烛、老鼠能否共存于玻璃罩下?各自将会有何变化?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习题

《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习题 一、选择题 1、叶的主要功能是() A、输送水和无机盐 B、制造有机物 C、吸收水和无机盐 D、释放氧气 2、植物从外界吸收无机物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物质,下列哪种物质是植物自己制造的() A、水 B、无机盐 C、二氧化碳 D、淀粉 3、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A、二氧化碳和水 B、无机盐和水 C、有机物和氧 D、二氧化碳和氧气 4、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 A、脂类 B、蛋白质 C、糖类 D、维生素 5、樱桃种植户为提高大棚樱桃的产量,采取了以下措施,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合理密植 B、适当增加光照时间 C、适时松土、施肥

D、保持棚内温度恒定 6、在我们生活的生物圈中,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是() A、绿色植物 B、动物 C、人 D、土壤 7、做“绿叶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时,先将盆栽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A、让叶片内保存更多的水分 B、让叶片能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 C、让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D、让叶片合成更多的淀粉 8、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和不可缺少的条件是() A、线粒体和光 B、叶绿体和光 C、线粒体和有机物 D、叶绿体和有机物 9、提高光和作用应采取的措施是() A、增加氧气的浓度 B、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 C、多浇水 D、降低空气温度 10、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可提高光和效率,下列哪些做法是可取的?() ①合理密植 ②尽量密植

③间作套种 ④大面积单一作物种植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二、填空题 1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自然界其他生物最基本的物质和能量来 源。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作用主要是在叶肉细胞的()中进行的,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和()。 (2)右图为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对大鹏某种蔬光合作用强度(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速度)的影响曲线。①a或b曲线都可以说明()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②A点和B点的光合作用强度差异说明()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 (3)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人们已经总结出许多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方法,如()、()等。 (4)菜农不宜在蔬菜大棚内过夜,原因是()。 12、将一盆植物和一只小白鼠一起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中(如下图),做如下实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