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生儿导尿术

新生儿导尿术

新生儿导尿术

新生儿导尿术

新生儿插入深度;男的大约5-8CM,女的大约3-6CM.新生儿导尿管型号选择:8号.新生儿导尿操作的流程跟成人的基本一样的.新生儿的不配合一般取仰卧位,双膝及上身固定.双下肢外展.常规消毒铺巾后,取涂有润滑油的导尿管从尿道外口置入(女性要注意不要从阴道进入).见尿后再置入1-2CM,拨除导尿管蕊,注入1-2ML水固定.

观察新生儿女婴尿潴留导尿时,两种不同导尿管插入长度对其拔除导尿管后膀胱残余尿量的影响,探讨新生儿女婴导尿时最适宜的导尿管插入长度.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07年3月至2009年10月儿科住院出现尿潴留需导尿的38例新生儿女婴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18例),分别对两组新生儿女婴采用插入不同长度的导尿管进行导尿,观察两组新生儿女婴拔除尿管后的膀胱残余尿量.结果实验组新生儿女婴拔除尿管后膀胱残余尿量≥20 ml者3例,占15.0%,<20 ml者17例,占85.0%;对照组新生儿女婴膀胱残余尿量≥20 ml者8例,占44.4%,<20 ml者10例,占55.6%,两组新生儿女婴拔出导尿管后的膀胱残余尿量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女婴导尿插入尿管时,导尿管先插入尿道1.5 cm,见尿后导尿管再进0.5 cm,此方法能够有效保证导尿管引流尿液通畅,尿液引流彻底、干净.

女病人留置导尿术操作流程-用物准备

女病人留置导尿术 用物准备:(1)外阴消毒包:包布1条:内置治疗碗1个,(一次性)碘伏消毒棉球12块,弯盘1只,血管钳1把,手套或指套2只。 (2)无菌导尿包:包布1条:内置弯盘2只,血管钳2把,小药杯1个,(一次性)碘伏消毒棉球4块,(一次性)液状石蜡棉球1块,洞巾1条,纱布2块,(一次性)装满的10ml生理盐水注射器1只。 (3)其他:治疗盘1个,小橡胶单和一次性垫巾,无菌持物钳和容器,无菌手套,一次性双腔气囊导尿管2条(注明:其中1条备用),一次性1000ml集尿袋,便盆及便盆巾,必要时准备屏风。 简单操作流程:(规定15min内完成) 1、核对解释:携用物至床旁,核对医嘱、床号、姓名,向病员说明导尿目的,以取得合作。能自理者嘱病员清洗外阴,不能起床者,护士协助洗净。 2、评估环境,安置体位;松开床尾被,站于病人右侧,病人取仰卧屈膝位,双腿略向外展,脱去对侧裤腿,盖在近侧腿上,对侧大腿用盖被遮盖,露出会阴。将小橡胶单及一次性垫巾铺于病人臀下。 3、首次消毒:弯盘置于近会阴处,治疗碗与弯盘放于病员两腿之间,左手戴手套或指套,右手持血管钳夹消毒棉球擦洗外阴(依次消毒阴

阜、大阴唇),左手分开大阴唇,消毒小阴唇及尿道口至肛门(自外向内,由上而下,先对侧后近侧,每处2次,每个棉球限用一次)将污棉球放于弯盘内,脱下手套或指套放于弯盘内,撤于床尾。 4、开包铺巾:无菌导尿包置于病人两腿间打开,持物钳夹取一次性双腔气囊导尿管及集尿袋于无菌区域内,戴无菌手套,铺洞巾,使洞巾与导尿包包布形成一无菌;小药杯内放消毒棉球和弯盘一起置于会阴处,检查导尿管是否漏气,石蜡油棉球润滑双腔气囊导尿管前端放于另一弯盘以备用。 5、再次消毒;左手分开并固定小阴唇,右手用止血钳夹取消毒棉球自上而下,由内向外分别消毒尿道口(在尿道口轻轻旋转消毒后向下擦洗,共两次)及小阴唇,每个棉球限用一次。擦洗完毕用血管钳将弯盘及污棉球移至床尾。 6、插管导尿:嘱病人张口呼吸,右手持血管钳将导尿管对准尿道口轻轻插入尿道约4-6cm,见尿液流出再插入1cm,松开左手,固定导尿管,将尿液引入弯盘内,及时夹住导尿管末端,右手持集尿袋连接上双腔气囊导尿管置于床栏下,然后往水囊腔内注入10ml生理盐水以固定导尿管留置导尿,纱布擦净会阴部,打开导尿管末端开始放尿,首次放尿量不超过1000ml。 7、整理用物,做好记录:脱下手套于弯盘内,撤去洞巾,床尾用物及小橡胶单于治疗车下层,协助病人穿裤取舒适卧位并告知注意事项;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洗手,记录留置导尿时间、引流量、尿液性状和病人反应。

新生儿黄疸的换血疗法

六月份月讲座 时间:2012 04 05 16:00 地点:护士办公室 参加人员:囤秀丽孙庆丽陈春景都俊花景雪王春霞 主讲人:乔子菊 题目:新生儿黄疸的换血疗法 黄疸又称黄胆,俗称黄病,是一种因人体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增高,所引起的皮肤、黏膜和眼球巩膜等部份发黄的症状。 新生儿时期黄疸是一个常见的症状,有的是生理现象,有的是病理现象。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1)黄疸出现得早,生后24小时内即出黄疸; (2)黄疸程度重,呈金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较明显的黄疸或血清胆红素大于12~15毫克/分升; (3)黄疸持久,出生2—3周后黄疸仍持续不退甚至加深,或减轻后又加深; (4)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者; (5)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等表现者。 有病理性黄疸时应引起重视,因为它常是疾病的一种表现,应寻找病因。此外未结合胆红素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通过血脑屏障损害脑细胞(常称核黄疸),引起死亡或有脑性瘫痪、智能障碍等后遗症。所以一旦怀疑小儿有病理性黄疸,应立即就诊 换血疗法,通常用于黄疸严重,危及生命的新生儿,如血清间接胆红素超过20m g/dl(342μm ol/L),则需采用换血输血。通过抽取同血型的正常血液注入宝宝体内,来冲淡、稀释宝宝体内胆红素的含量,加快新陈代谢。但供血者须先作G 6PD 缺乏的过筛试验,同时避免亲属供血,以免输血后加重和黄疸。 1.换血指征 (1)产前确诊为新生儿溶血病,出生时有贫血,脐血红蛋白<120g/L,水肿,肝脏肿大,心力衰竭者。 (2)血清胆红素生后24小时>17umol,24-48小时>257umoI/L,每日胆红素上升速度>85umoI/L,或经综合治疗血清总胆红素继续上升达342umoI/L者。

导尿术-操作步骤

导尿术 操作步骤 导尿操作过程基本分为清洁、消毒、铺巾、插导尿管、连接集尿袋五步。男、女导尿操作中的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要求是相同的,但是由于解剖结构不同,操作过程有差异,下面分别叙述。 (一)男性导尿术 1. 携用物至患者床旁。 2. 核对、解释:再次核对患者姓名及床号;并再次向患者解释和交代。 3. 操作者站在患者右侧,松开床尾盖被,协助患者脱去对侧裤子,盖在近侧腿部,对侧腿用盖被遮盖。 对准尿道口轻轻插入4~6cm,见尿液流出后再插入5~7cm,将尿液引流至集尿袋内。夹闭导尿管,连接注射器,根据导尿管上注明的气囊容积向气囊注入等量的无菌溶液,轻拉导尿管有阻力感,即证明导尿管固定于膀胱内。导尿成功后,撤下孔巾,擦净外阴。集尿袋固定床旁,安置妥当后放开夹闭的导尿管,保持引流通畅。 4. 准备体位:患者取屈膝仰卧位,两腿充分外展外旋,暴露局部区域。如患者因病性不能配合时,可协助患者维持适当的姿势。 5. 铺垫巾于患者臀下。 6. 消毒双手。 7. 初步消毒外阴区:在治疗车上打开无菌导尿包的外包装,并将外包装袋置于床尾。取出初步消毒用物,弯盘(内放镊子及碘伏棉球)置于患者两腿间。操作者左手戴手套,右手持镊子夹取碘伏棉球,依次消毒阴阜、大腿内侧上1/3、阴茎、阴囊。左手提起阴茎将包皮向后推,暴露尿道口,自尿道口向外向后旋转擦试尿道口、龟头至冠状沟。污棉球、镊子置外包装袋内。消毒完毕,将弯盘移至床尾,脱下手套置外包装袋内。将外包装袋移至治疗车下层。 8. 再次消毒双手。 9. 将导尿包放在患者两腿之间,按无菌操作原则打开治疗巾。戴好无菌手套后,取出孔巾,铺在患者的外阴处并暴露阴茎。 10. 按操作顺序整理用物,取出导尿管并向气囊注水后抽空,检查是否渗漏。

男病人导尿操作流程

男病人导尿操作流程 一、目的: 1、作细菌培养,测量膀胱容量、压力及检查残余尿量,鉴别尿闭及尿潴留,协助诊断。 2、为尿潴留病人放出尿液,以减轻痛苦。 3、盆腔内器官手术前导尿,以排控膀胱,避免手术中误伤。 4、保留导尿管用于昏迷、尿失禁或会阴部有损伤时,以保持局部干燥、清洁;某些泌尿系统疾病手术后,以促使膀胱功能的恢复及切口的愈合。 二、评估: 1、核对床号,姓名,评估有无膀胱、尿道、前列腺疾病,患者膀胱充盈程度 2、向患者解释导尿的目的,注意事项,取得配合。 三、准备: 1、个人准备: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2、用物准备:一次性无菌导尿包(弯盘2个、治疗盘一个、塑料镊子2把、塑料卵圆钳1把、碘伏棉球2袋、石蜡油棉球1袋,橡胶手套3只、双腔气囊导尿管1根、洞巾1块、10ml一次性射器1个(内盛灭菌水10ml)、纱布2块、尿袋、无菌标本试管1个、)、尿垫1块、别针1个、核对效期及必要时备屏风、手消毒凝胶 四、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床旁,核对,解释。将治疗盘放在床旁桌上,便盆放于右侧床下。 2、关门窗,大房间用屏风遮挡。请相关人员回避,协助病人清洗外阴(自理病人自行清洗)。 3、再次核对并向病人说明以取得合作,松开床尾盖被。 4、协助病人脱对侧裤腿盖在近侧腿上,盖上浴巾,将盖被斜盖在对侧腿上。 5、嘱病人仰卧屈膝,双腿外展,露出外阴,将尿垫垫于臀下。 6、打开无菌导尿包,将第一个弯盘放于两腿之间,取碘伏棉球倒入弯盘内右侧,左手戴手套,右手用镊子取棉球依次擦洗阴阜、阴茎、阴囊,左手用纱布裹住阴茎将包皮向后推暴露尿道口,自尿道口向外向后旋转擦拭尿道口、龟头、及冠状沟。消毒时污棉球放在弯盘左侧,每个棉球只用一次,脱手套放入弯盘内与治疗碗一并移至床尾,洗消手。 7、把全部打开无菌导尿包移至两腿之间,将无菌包上半幅垫于臀下。戴手套,铺好洞巾,(洞巾下缘连接导尿包布,形成一无菌区)置弯盘于会阴部。 8、检查导尿管是管通畅,气囊是否漏气。润滑导尿管前端18-20厘米放于治疗盘内。打开碘棉球袋,倒入弯盘右侧、左手取纱布扶阴茎使之与腹壁成60度角,将包皮后推露出尿道口再次消毒,由尿道口向外向后旋转擦拭尿道口、龟头、及冠状沟,消毒时污棉球放在弯盘左侧,每个棉球只用一次。 9、嘱病人放松,做深呼吸右手换卵圆钳,持卵圆钳夹导尿管轻轻插入20cm~22cm,见

新生儿换血疗法的护理

新生儿换血疗法护理 . 换血前准备 物品准备 (l)血源选择:Rh血型不合应采用Rh血型与母亲相同,ABO血型与患儿相同(或抗A、抗B效价不高的0型)的供血者;ABO血型不合者可用0型的红细胞加AB型血浆或用抗A、抗B效价不高的O型血。换血量为150-180ml/kg体重(约为患儿全血量的2倍),应尽量选用新鲜血,库血不应超过3天。 (2)药物:10%葡萄糖液1瓶、生理盐水2瓶、25%葡萄糖液1支、10%葡萄糖酸钙1支、利多卡因1支、肝素1支、20%鱼精蛋白1支、10%苯巴比妥1支、地西泮(安定)1支、并按需要准备急救药物。 (3)用品:延长输液管4~6根,注射器(30ml的20副,lml、2ml、5ml的各3~4副)、留置针2~5支、三通管2个、换药碗及治疗巾各2个、无菌手套2~3对,500ml废液瓶2个、心电监护仪1台、远红外线辐射保温床1张、采血试管数支、输液泵1台,注射泵2台,一次性输血器1副,皮肤消毒用物、换血记录单,婴幼儿集尿袋等。 2.环境准备应在手术室或经消毒处理的环境中进行,室温保持在26~28 oC。 3.护士准备 (l)掌握换血指征;①母婴有ABO血型不合或Rh血型不合,产前确诊为溶血病。②出生时有胎儿水肿,明显贫血(脐带血Hb<12Og/L);血清胆红素在足月儿>342umol/L(20mg/dl),早产儿体重在1500g者>256nmol/L(15mg/dl),体重1200g者>205umol/L(2mg/dl)③凡是有核黄疸早期症状者。 (2)了解病史,诊断、出生日龄、体重、生命体征及一般状况。估计换血过程常见的护理问题,操作前戴口罩、术前洗手。 4.病人准备换血前禁食4小时或抽空胃内容物,进行静脉输液,术前1/2小时肌注苯巴比妥,患儿在辐射式保暖床上仰卧,贴上尿袋,固定四肢。 【操作步骤及护理】 1.选择合适的外周血管,建立两个静脉通道及一个动脉通道。 2.根据患儿体重,一般情况、心功能,每次换血量10~20ml,从少量开始逐渐增加到每次20ml,换血速度每分钟10ml。 3.每5~10分钟检测患儿血压一次。 4.如果使用血液抗凝剂为枸檬酸保养液则每换100ml血后要缓慢椎注10%葡萄糖酸钙lml(用10%葡萄糖液稀释)。 5.注射器内不能有空气,防止空气栓塞,换血过程中注射器必须经常用含肝素的生理盐水冲洗,防止凝血。 6.换血过程应注意患儿保暖,密切观察全身情况及反应,注意皮肤颜色及生命体征,应详细记录每次入量、出量、累积出入量以及心率、呼吸、血压及用药等,做好心电监护。

新生儿换血中常见护理问题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717854284.html, 新生儿换血中常见护理问题及对策 作者:陈开永刘照平代红燕熊露 来源:《中外医疗》2014年第18期 [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换血中常见的护理问题以及应对措施,为新生儿换血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在2010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350例新生儿换血患儿的 病例资料,总结新生儿在换血中常见的护理问题,并探讨相应的临床护理措施。结果换血前 患儿总胆红素为(502.48±51.23)umol/L,换血后总胆红素为(232.43±21.53)umol/L ,换血 前后总胆红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新生儿换血;护理问题;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6(c)-0158-02 换血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方法之一。目前多采用输血泵全自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放血端用24G留置针做动脉穿刺置管,穿刺成功后接三通管[1]。目前,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护理工作。该院积极地寻找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从而有效地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2]。该研究回顾性总结分析该院在2010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350例新生儿换血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总结分析新生儿在换血中常见的护理问题,并探讨相应的临床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在选取收治的350例新生儿换血患儿,其中男184例,女166例,患儿日龄为6 h~13 d。换血前均认真向家属交代换血过程中的风险及部分病人在换血后仍存在胆红素脑病发生的危险,经家属知情同意并签字后进行换血。 1.2 血源选择与换血方法 1.2.1 血源选择对ABO溶血病及其他原因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选择O型洗涤红细胞 加AB型新鲜冰冻血浆,对Rh溶血病的患儿选择Rh血型同母亲,ABO血型同患儿的红细胞及新鲜冰冻血浆。血量换150~180 mL/kg进行。我科一般采用的是红细胞2~3 U加新鲜冰冻血浆150~200 mL。 1.2.2 换血方法首先做好换血前准备工作,将患儿置于预热好的婴儿辐射保暖台上,选择要进行穿刺的动静(三颗)脉并进行穿刺,确定穿刺成功后静脉端连接好要输入的血液及输血装置;动脉端先用5 mL注射器接留置针进行回抽。必要时可注入含肝素钠1U/mL的生理盐水0.3 mL(此量为静脉留置针内容量,通过血液流通可排出体外,基本不进入患儿体内)。注射

换血术

益阳市赫山区妇幼保健院 新技术新业务申请表

附页: 新生儿换血术风险应预案 换血(exchange transfusion)疗法是患儿严重溶血及严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抢救生命、防止核黄疸发生、降低致残率的重要措施。通过换血可达到换出致敏红细胞和血清中的免疫抗体,阻止继续溶血;降低胆红素,防止核黄疽发生;纠正溶血导致的贫血,防止缺氧及心功能不全。 风险一:输血造成的不良反应: 应急预案: 一,严格把握换血指证:1.产前诊断基本正确,而新生儿出生时脐血Hb<12g/dl, 伴水肿,肝脾肿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2.血清胆红素增加到需要换血水平:脐血≥ 3.5-4.0mg/dl ;生后4小时≥ 8-9mg/dl ;生后24小时≥ 16mg/dl ;生后48小时≥ 20mg/dl ;任何时间≥ 20mg/dl 。3.不论血清胆红素浓度高低,早期有核黄疸症状者,如肌张力减低、嗜睡、吸允反射减弱者。4. 早产及前一胎病情严重者,需适当放宽指征。5. 生后一周以上,无核黄疸症状者,血清胆红素即使达25mg/dl ,也可暂不换血。 二,血液的选择:1,ABO溶血病选用O型红细胞及AB型血浆或5%白蛋白的混合血;2,Rh溶血病选用ABO血型同婴儿,Rh血型同母亲的血; 三,如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如终止换血,对症处理等。 风险二:容易引起循环超负荷:新生儿心脏功能尚不健全,输血量计算不当或速度过快容易引起心衰。 应急预案: 一,精密计算换血量及速度:换血量以150-180ml/kg计算,为婴儿全血量的二倍,总量为400-600ml。严重心力衰竭或有明显贫血者,可用浓缩血(500ml枸橼酸血可倾去上面150ml血浆,肝素血可去50ml血浆)。开始每次抽出和注入量为10-20ml,速度要均匀,约抽20ml/2分钟,注入血量比抽出要少5-10ml,如此3-5次或更多次数,使出入量差达20ml时,如静脉压

新生儿科换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新生儿溶血换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姓名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 诊断: 新生儿溶血病是由于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性疾病,父亲遗传给胎儿的红细胞抗原恰为母亲所缺少,妊娠期间,胎儿的红细胞通过胎盘进入母体血循环中,刺激母体产生相应的血型抗体,此抗体又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中,导致胎儿∕新生儿体内发生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使红细胞致敏并破坏而溶血病。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新生儿溶血病可通过换血治疗得到有效缓解。故建议实施换血治疗。 一、换血优点: 1、及时置换出新生儿血清中过量的胆红素、血型抗原抗体,减轻溶血程度。 2、用带氧能力适当的配合红细胞代替已被致敏且处于加速破坏阶段的红细胞,进一步降低 胆红素,纠正贫血,防止患儿发生严重缺氧及心力衰竭。 3、纠正新生儿体内环境紊乱 二、换血前、换血过程及换血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1、心律失常、心跳骤停、心力衰竭、休克 2、贫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凝血功能障碍出血不止、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3、电解质紊乱、代谢紊乱 4、胆红素过量造成的脑病损害、心肌损害、肝肾损害等器质性改变不能通过换血本身逆转 5、如胆红素增高严重,可能需要反复换血 6、不可避免或预料的窗口期血缘感染性疾病如感染肝炎、梅毒、HIV、疟疾、感染等 7、为确保患儿医疗安全,换血前需作多项相应检查,可能造成医疗费用较高。 三、患儿家属意见及签字 1、以上情况医生已向我们详细介绍,我们知情并理解,愿意承担医疗风险,同意并签字授 权医生实施以上操作。 家长签字:关系日期: 谈话医生:日期: 2、以上情况医生已向我们详细介绍,我们知情并理解,不愿承担医疗风险,拒绝实施以上 操作。 家长签字:关系日期: 谈话医生:日期:

新生儿换血

新生儿换血 (一)换血指征 如溶血患者积极光疗失败,TSB水平在4-6小时内下降达不到1-2mg/dl (17-34umol/L),或TSB水平上升速率在48小时内达到25mg/al (428umol/L) 就需考虑换血。溶血病伴有贫血和胎儿水肿的病例,如有早期核黄疸的征象,也应予以换血。目前比较公认的对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可参考2004年美国儿科学会推荐的换血参考标准(图17-6-2).根据体重及孕周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指 征见表17-6-4及表17-6-5.

(二)换血的方法与步骤 1.血源选择:Rh血型不合应采用Rh血型与母亲相同,AB0血型与患儿相同的血源;ABO血型不合者可用0型的红细胞加AB型血浆的混合血;其他罕见血型溶血应根据具体的血型抗体类别来决定血源,其他原因高胆红素血症可选用与患儿同型血(表17-6-6)。

2.换血前准备 (1) 核对换血知情同意书,并有家长签字。 (2)物品准备:带有辐射的远红外台、心电监护仪、氧气设备、吸引装置、输液输血加温器、竖式输液泵x2、横式输液泵x2、电子秤、一次性注射器、输血器、10%GS500ml ,0.9%NaCl 250ml ,体温计、三通接头、留置针、无菌手套等。 (3)环境准备:换血操作应在手术室或经消毒处理的环境中进行。 (4)患儿准备:术前停喂奶一次,并抽出胃内容物以防止呕吐。置患儿于远红外台,给予必要的约束,烦躁的患儿遵医嘱给予镇静剂镇静。选择合适的外周血管,建立2个静脉通道(常规补液输血)和1个动脉通道(出血),动脉条件差的患儿可用大静脉通道替代动脉通道。传统方法为通过脐血管换血,近年越来越多地采用周围血管换血,并可根据患儿脐带保留情况及周围血管置管难易情况,将脐血管与周围血管组合应用。不同使用方法各有优缺点(表17-6-7)。

女患者导尿术操作流程

女患者导尿术操作流程 培训主讲人:杨庆成(院长、主治医师本科生) 女病人导尿术女性尿道短,长约3~5cm,富于扩张性,尿道外口在阴蒂下方,呈矢状裂,插导尿管时应正确辨认。 (1)备好用物携至病床旁边,核对后,向病人说明目的,以取得合作。 (2)关闭门窗,必要时用屏风遮挡病人。 (3)能自理的病人,嘱其清洗外阴,不能起床的病人。协助其清洗外阴。 (4)协助病人脱对侧裤腿,盖于近侧腿上,并用大毛巾遮盖,对侧用盖被遮盖。病人取仰卧屈膝位,两腿自然分开,暴露外阴。铺橡胶单和治疗巾(或一次性尿垫)于臀下。 (5)弯盘放于近会阴处,左手戴无菌手套,将已备好的消毒用物置于病人两腿之间,右手持止血钳夹消毒液棉球,进行初步消毒,其原则由上至下,由外向内。顺序是:阴阜、两侧大阴唇、两侧小阴唇、尿道口,最后一个棉球消毒尿道口至肛门,每个棉球只用一次。消毒完毕,脱去手套,将弯盘及治疗碗移至床尾。 (6)在两腿间打开导尿包,按无菌操作将内层治疗巾打开,戴无菌手套,铺好洞巾,与治疗巾形成无菌区,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操作顺序摆放用物,润滑导尿管前端放好备用。 (7)以左手拇、示指分开并固定小阴唇,右手持止血钳夹消毒棉球再次消毒,原则是由上向下,由内向外。顺序是:尿道口、两侧小阴唇、尿道口,每个棉球只用一次。污染物放于床尾弯盘内。 (8)嘱病人张口呼吸,左手固定小阴唇不放,右手另换一止血钳持导尿管轻轻插入尿道4~6cm,见尿流出后再插入1~2cm.左手松开小阴唇,固定导尿管。 (9)引流尿液,治疗碗内尿液盛满后,用止血钳及时夹住导尿管末端,将尿液倒入便盆内。 (10)如需留尿培养标本,用无菌标本瓶或试管接取中段尿5ml,妥善放置。 (11)导尿毕,用纱布包裹导尿管,轻轻拔出,脱去手套,撤去洞巾,清理用物。 (12)协助病人穿裤,整理床单位。 (13)测量尿量,送验标本。 (14)洗手,记录。 其中专业理论知识内容包括:保安理论知识、消防业务知识、职业道德、法律常识、保安礼仪、救护知识。作技能训练内容包括:岗位操作指引、勤务技能、消防技能、军事

留置导尿术的操作流程

留置导尿术的操作流程 目的 导尿术的目的: 1、直接从膀胱导出不受污染的尿标本,作细菌培养,测量膀胱容量、压力及检查残余尿量,鉴别尿闭及尿潴留,以助诊断。 2、为尿潴留病员放出尿液,以减轻痛苦。 3、盆腔内器官手术前,为病员导尿,以排空膀胱,避免手术中误伤。 4、昏迷、尿失禁或会阴部有损伤时,保留导尿管以保持局部干燥,清洁。某些泌尿系统疾病手术后,为促使膀胱功能的恢复及切口的愈合,常需做留置导尿术。 5、抢救休克或垂危病员,正确记录尿量、比重,以观察肾功能情况。 适应证 1.各种下尿路梗阻所致尿潴留。 2.危重病人抢救。 3.膀胱疾病诊断与治疗。 4.进行尿道或膀胱造影。 5.留取未受污染的尿标本做细菌培养。 6.产科手术前的常规导尿。 7.膀胱内药物灌注或膀胱冲洗。 8.探查尿道有无狭窄,了解少尿或无尿原因。 物品准备 1:无菌导尿包:内有治疗碗1个,尿管2根,小药杯一个,血管钳2把,石蜡油棉球1个,标本瓶1个,洞巾1块,纱布数块,20ml注射器1个(内有生理盐水20ml) 2:外阴初步消毒用物:无菌治疗碗一个(内盛消毒液棉球10余个,血管钳1把),清洁手套1只。 3:其他:无菌持物钳,无菌手套,消毒溶液(碘伏),中单,便盆。 操作流程 1、携用物至床旁,向病员说明导尿目的,以取得合作。 2、能自理者嘱病员清洗外阴,不能起床者,护士协助洗净。 3、操作者站在病员右侧,病员取仰卧位,屈髋屈膝,双腿略向外展,脱去对侧裤腿,盖在近侧腿上,对侧大腿用盖被遮盖,露出会阴。 4、将小橡胶单及治疗巾垫于病人臀下,弯盘置于近会阴处,换药碗与弯盘放于病员两腿之间,戴无菌手套,右手持止血钳夹碘伏或0.1%新洁尔灭棉球擦洗外阴(阴阜及大阴唇),再以左手拇、食指分开大阴唇,擦洗小阴唇及尿道口,自外向内,由上而下,每个棉球限用一次,擦洗尿道口时,在尿道口轻轻旋转向下擦洗,共擦洗两次,第二次的棉球向下擦洗至肛门,将污棉球放于弯盘内,取下左手指纱布置于换药碗内,撤去换药碗,弯盘置于床尾。 5、取下无菌导尿包置于病员两腿之间,打开导尿包,倒碘伏或0.1%新洁尔灭于装干棉球小杯内戴无菌手套,铺孔巾,使孔巾与导尿包包布形成一无菌区。 6、取一弯盘置于病员左侧孔巾口旁,用石蜡油棉球润滑导尿管前端后放于孔巾口旁的弯盘内,以左手分开并固定小阴唇,右手用止血钳夹新洁尔灭棉球自上而

导尿术操作流程图-2

导尿术操作流程图 操作者: 素质要求(着装、仪表、态度) 洗手 无菌导尿包:弯盘1、治疗碗1、小药杯1(棉球4个)、洞巾1、小镊子1 用物准备标本瓶1、20ml注射器(内有10ml生理盐水)1、导尿管2、纱布2、血管钳2 初步消毒包:治疗碗1(不少于15个棉球)血管钳1、弯盘1、手套1只 其他物品:无菌持物钳1、无菌手套2副、碘伏、橡胶单、治疗巾、便盆 推治疗车 至床旁(核对信息、取得合作)助手操作: 脱左侧裤腿盖右侧,盖被遮挡上 身,减少暴露,取屈膝仰卧位, 充分暴露外阴,协助操作者于 病人臀下垫橡胶单、治疗巾。戴帽子口罩 无菌方法打开初步消毒包,弯盘治疗碗放于病人两腿之间,操作 者左手戴无菌手套,右手持血管钳夹取消毒棉球消毒外阴。方法 如下: 男性:(助手递一块无菌纱布给操作者)1、阴阜:横向由远及近 由上至下3次。2、阴茎背部:中→近→远。3、阴茎腹侧: (左手持纱布提起阴茎) 清洁外阴中→近→远。4、阴囊:由外至内3-4次。后推包皮暴露尿 道口,自尿道口、龟头、冠状沟螺旋消毒3次。 女性:1、阴阜:横向由远及近由上至下3次。2、大阴唇:对侧 →近侧。3、小阴唇:左手分开小阴唇,对侧→近侧。4、尿 道口:尿道口→尿道口至肛门。 消毒后棉球手套放于弯盘,移至床尾。 打开导尿包外层 于病人两腿之间 助手操作:

持无菌钳打开包布内层,夹取包内 物品放妥善处,倒无菌溶液于小药 杯内。 男性:左手持纱布提起阴茎,暴露尿道口,螺旋消毒尿道 口至龟头 再次消毒尿道口至冠状沟3次 女性:左手分开大阴唇,暴露尿道口,右手持血管钳夹取棉 球消毒: 尿道口→对侧小阴唇→近侧小阴唇→尿道口 男性:插入15-20cm,见尿后再插入5-7cm,尿管气囊内注入 10ml盐水。 插入尿管 女性:插入4-6cm,见尿后再插入1-2cm,尿管气囊内注入10ml 盐水。 连接尿袋 助手操作: 取无菌尿袋递给操作者,操作者连 接好后由助手别针固定于床边。整理用物(脱手套,撤去导尿用物,整理床单位,舒适体位)

男女导尿术操作步骤

导尿术操作步骤 导尿操作过程基本分为清洁、消毒、铺巾、插导尿管、连接集尿袋五步。男、女导尿操作中的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要求是相同的,但是由于解剖结构不同,操作过程有差异,下面分别叙述。 (一)男性导尿术 1. 携用物至患者床旁。 2. 核对、解释:再次核对患者姓名及床号;并再次向患者解释和交代。 3. 操作者站在患者右侧,松开床尾盖被,协助患者脱云对侧裤子,盖在近侧腿部,对侧腿用盖被遮盖。 4. 准备体位:患者取屈膝仰卧位,两腿充分外展外旋,暴露局部区域。如患者因病性不能配合时,可协助患者维持适当的姿势。 5. 铺垫巾于患者臀下。 6. 消毒双手。 7. 初步消毒外阴区:在治疗车上打开无菌导尿包的外包装,并将外包装袋置于床尾。取出初步消毒用物,弯盘(内放镊子及碘伏棉球)置于患者两腿间。操作者左手戴手套,右手持镊子夹取碘伏棉球,依次消毒阴阜、大腿内侧上1/3、阴茎、阴囊。左手提起阴茎将包皮向后推,暴露尿道口,自尿道口向外向后旋转擦试尿道口、龟头至冠状沟。污棉球、镊子置外包装袋内。消毒完毕,将弯盘移至床尾,脱下手套置外包装袋内。将外包装袋移至治疗车下层。 8. 再次消毒双手。 9. 将导尿包放在患者两腿之间,按无菌操作原则打开治疗巾。戴好无菌手套后,取出孔巾,铺在患者的外阴处并暴露阴茎。 10. 按操作顺序整理用物,取出导尿管并向气囊注水后抽空,检查是否渗漏。润滑导尿管。根据需要连接导尿管和集尿袋的引流管,将消毒液棉球置于弯盘内。 11. 再次消毒:左手用纱布包住阴茎,将包皮向后推,暴露尿道口。右手持镊子夹消毒液棉球,再次消毒尿道口、龟头及冠状沟数次,最后一个棉球在尿道口加强消毒。 1

新生儿换血疗法

新生儿换血疗法 换血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最快捷的方法,主要用于重症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换血可以及时换出抗体和致敏红细胞,减轻溶血、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浓度,从而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同时还能纠正贫血、防止心力衰竭。但换血时人力、物力花费较大,并有血栓、空气栓塞、心脏停搏等危险及继发感染的可能,故应严格掌握指征。 一、换血指征 (一)新生儿出生时脐血血红蛋白低于120g/L,伴水肿、肝脾肿大、充血性心力衰竭者。 (二)血清胆红素达342pmol/L (20mg/dl)者;若情况良好、无嗜睡拒食症状的较大体重儿,血清胆红素可达427.5tnnol/L ( 25mg/dl)再换血。 (三)凡有胆红素脑病早期症状者,不论胆红素浓度离低都要考虑换血。 (四)早产及前一胎病情严重者适当放宽指征。二、血液选择 Rh血型不合溶血病时用ABO血型与新生儿同型(或0型)的Rh阴性的肝素化血,不得巳时也可用无抗D抗体的Rh阳性血(最好是未接受过输血的男性献血员和未妊娠过的女性献血员);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时用AB型血浆加0

型红细胞混合后的血。 血液应选用新鲜血,现配、现采、现用最好,库血贮存时间要超过3天,以免引起高钾血症。 三、新生儿换血疗法的护理 1.换血主要步骤的护理 (l)新生儿换血应在手术室进行,室温应维持在24~26ctC。换血前应准备所需的药物和器械,检查各种导管和器械完好,并熟悉其连接和换血活塞(一般为大字形五通活塞)的进出方向。 (2)换血时患儿应放置在远红外保暖床上,取仰卧位,暴露手术部位,手脚分别用约束带固定,安置心电监护仪器。 (3)尽管换血途径有中心静脉、大隐静脉和脐静脉,但新生儿换血多采用脐静脉途径。如脐带老化或干燥,可用盐水浸泡30 - 60分钟待其软化后再插入导管。 (4)插管成功后连接各种器械,并输入所要换的血,输血量通常为新生儿全部血容量的2倍(新生儿血容量一般为80ml/kg)。换血过程中每次交换血量不能超过总换血量的10%(一般为10~ 20ml),换血时间一般为1-2小时。 2.换血的主要并发症 (l)心血管功能障碍主要与输入的库血未经复温和库血中钾含量过高有关,可发生心室纤维性颤动,甚至心脏停搏。 (2)脐静脉穿孔出血由于脐静脉插管操作不当所致。严重

导尿术-操作步骤

五、操作步骤 导尿操作过程基本分为清洁、消毒、铺巾、插导尿管、连接集尿袋五步。男、女导尿操作中的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要求是相同的,但是由于解剖结构不同,操作过程有差异,下面分别叙述。 (一)男性导尿术 1. 携用物至患者床旁。 2. 核对、解释:再次核对患者姓名及床号;并再次向患者解释和交代。 3. 操作者站在患者右侧,松开床尾盖被,协助患者脱云对侧裤子,盖在近侧腿部,对侧腿用盖被遮盖。 对准尿道口轻轻插入4~6cm,见尿液流出后再插入5~7cm,将尿液引流至集尿袋内。夹闭导尿管,连接注射器,根据导尿管上注明的气囊容积向气囊注入等量的无菌溶液,轻拉导尿管有阻力感,即证明导尿管固定于膀胱内。导尿成功后,撤下孔巾,擦净外阴。集尿袋固定床旁,安置妥当后放开夹闭的导尿管,保持引流通畅。 13. 整理用物:撤下一次性垫巾,脱去手套。导尿用折按医疗废弃物分类处理。 14. 安置患者:协助患者穿好裤子,安置舒适体位并告知患者操作完毕。整理床单位,保持病室整洁。 15. 消毒双手。 16. 观察并记录:询问患者感觉,观察患者反应及排尿等情况,记录导尿时间、尿量、尿液颜色及性质等情况。 六、并发症及处理 1. 尿路感染:导尿相关尿路感染是医院感染中最常见的感染类型。其危险因素包括患者方面和导尿管理置入与维护方面。患者方面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免疫力和其他健康状况等。导尿管置入和维护方面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导尿管置入方法、导尿管留置时间、导尿管护理质量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等。导尿和相关尿路感染方式主要为逆行性感染。医务人员应针

对危险因素,加强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置管前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知应证;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该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置管后的注意事项。置管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如导尿管被污染应当重新更换无菌导尿管。置管后保持尿液引流通畅,避免打折、弯曲;任何时候保证集尿袋高度在膀胱水平以下;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任何时候防止移动和牵拉导尿管;保持尿道口清洁,定期更换集尿袋和导尿管。鼓励患者多饮水,达到自然冲洗尿路的目的。如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应及时更换导尿管,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查,必要时应用抗生素冶疗。 2. 尿道损伤:导尿时选择导尿管的型号过大或者是导尿管突然被外力(如患者烦躁或翻身时)牵拉,有时甚至会将整个导尿管拉出造成尿道损伤;导尿管气囊卡在尿道内口,气囊压迫膀胱壁或尿道,也会造成尿道黏膜的损伤。医务人员应正确选择导尿管型号,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置管时动作要轻柔,置管后将导尿和固定稳妥,防止脱出,从而避免损伤尿道黏膜。 3. 气囊破裂致膀胱异物:导尿管气囊内注入液体过多、压力 4. 准备体位:患者取屈膝仰卧位,两腿充分外展外旋,暴露局部区域。如患者因病性不能配合时,可协助患者维持适当的姿势。 5. 铺垫巾于患者臀下。 6. 消毒双手。 7. 初步消毒外阴区:在治疗车上打开无菌导尿包的外包装,并将外包装袋置于床尾。取出初步消毒用物,弯盘(内放镊子及碘伏棉球)置于患者两腿间。操作者左手戴手套,右手持镊子夹取碘伏棉球,依次消毒阴阜、大腿内侧上1/3、阴茎、阴囊。左手提起阴茎将包皮向后推,暴露尿道口,自尿道口向外向后旋转擦试尿道口、龟头至冠状沟。污棉球、镊子置外包装袋内。消毒完毕,将弯盘移至床尾,脱下手套置外包装袋内。将外包装袋移至治疗车下层。 8. 再次消毒双手。 9. 将导尿包放在患者两腿之间,按无菌操作原则打开治疗巾。戴好无菌手套后,取出孔巾,铺在患者的外阴处并暴露阴茎。

男患者导尿技术操作流程

男患者导尿技术操作流程 男性病人导尿 一、评估: 1、护士准备:仪表端庄,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 2、医嘱的处置:接到医嘱→处置医嘱→签名 3、评估告知患者:携护理记录单或治疗单及快速手消毒液放于治疗盘内到病房评估→ 核对床号、床尾卡或手腕带询问患者姓名→告知解释导尿目的并询问有无导尿史、 有无膀胱及会阴部手术史→评估患者病情及意识状态→查体(注意保暖及保护隐 私)触摸患者的膀胱区(膨胀),叩诊膀胱区(浊音),查看会阴区的清洁度决定棉 球的数量→评估环境(安静、清洁、安全光线适宜)→手消→回治疗室准备治疗用 物 二、用物准备 1、洗手(七步洗手法) 2、物品:治疗车上层放置:治疗盘、有效期内的一次性导尿包(尿管大小由之前评估 决定)、一次性尿垫、一次性气囊导尿管一根、20ml注射器、生理盐水、记录单、 尿管标识、手消液;治疗车下层:污物桶、便盆及量杯导尿时用。 三、操作: 1、清洁会阴 操作者一手戴手套,另一手持血管钳消毒液棉球进行初步消毒,依次为阴阜、阴茎、阴囊。然后戴手套的手用无菌纱布裹住阴茎将包皮向后推暴露尿道口,自尿道口向外向后旋转擦拭尿道口、龟头及冠状沟。每个棉球限用一次。在阴茎与阴囊之间垫一块无菌纱布。消毒完毕,脱去手套,将弯盘及治疗碗移至床尾。 2、留置导尿 在两腿间打开导尿包,按无菌操作将内层治疗巾打开,戴无菌手套,铺好洞巾,与治疗巾形成无菌区,按操作顺序摆放用物,润滑导尿管前端放好备用。 左手持无菌纱布包住阴茎,后推包皮,暴露尿道口,右手持止血钳夹消毒液棉球,再次自尿道口螺旋向外消毒尿道口、阴茎头、冠状沟,污染物放于床尾弯盘内。 左手持无菌纱布包住并提起阴茎,使之与腹壁成60°(使耻骨前弯消失,以利插管)。嘱病人张口呼吸,另一止血钳持导尿管轻轻插入尿道20~22cm左右,见尿液流出后再插入2cm.若插导尿管遇到阻力,可稍待片刻,嘱病人做深呼吸,再缓缓插入,切忌使用暴力。 余下同女性患者导尿。

新生儿换血病情告知

新生儿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病换血疗法知情同意书 病案号 姓名:性别日龄病区 病情告知内容 尊敬的患儿家长: 您的孩子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入院,查血常规提示贫血,白细胞计数、有核红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均明显升高,提示存在溶血因素,但患儿血型“O”,患儿母亲血型“O”型,RH(+),故目前溶血病因不明,需注意有无宫内感染等可能,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协诊,但病因可能查找不清。因严重黄疸,胆红素umol/L并伴有贫血。为避免发生胆红素脑病(核黄疸),抢救患儿的生命,急需进行脐静脉换血术。因部分化验周末不能完善,所以换血后病因仍不能明确,可能换血后病情继续进展,有肾衰、肝功损害、直胆升高危险,严重时可能危及患儿生命。患儿体重大,换血量大,换血时间长,可能加大换血过程中风险系数,换血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出现生命危险。进行交换输血用的血源均来自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另在本病的治疗中仍需使用丙种球蛋白、白蛋白等血液制品。 脐静脉换血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风险: 1、血栓或空气栓塞。 2、心脏停搏或心律不齐。 3、继发感染。 4、插管血管穿孔。 5、电解质紊乱及并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6、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如肾衰、心衰及凝血功能障碍(DIC)等。 7、术中突发猝死。 8、如果脐静脉插管失败,医生有权改为脐上切口行脐静脉切开术。 9、有再次换血的可能。 10、其他: 医师签字:_______________ 签字日期年月日时 家长/监护人/委托人意见 我已仔细阅读了上述的病情交待,我已了解患儿目前的诊断及病情。了解脐静脉换血可能出现的 ___________条并发症及风险,对于我提出的问题,医师已给予我充分的解释,我已获得了新生儿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病换血疗法的有关信息。 我_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进行换血治疗。 (同意) (患儿姓名) 我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_进行换血治疗,我愿意承担由此造成的后果。

新生儿换血疗法操作规范

新生儿换血疗法操作规范 一、操作目的 1、换出血液中游离的胆红素,防止发生核黄疸。 2、移去血液中的免疫抗体和致敏红细胞,以终止红细胞的破坏,阻断溶血。 3、可纠正应溶血引起的贫血及心力衰竭。 二、评估要点 1、评估患儿精神反应,皮肤颜色及胆红素值结果。 2、评估患儿是否出现胆红素脑病早期症状。 3、评估患儿是否具备换血指征。 三、物品准备 辐射保暖台、体温表、监护仪、复苏药品、手术衣2件、无菌换血手术包1套、吸引装置、留置针2-3个、三通接头、50ml注射器若干、注射泵、血常规、生化试管各2-3个、输血泵1-2台、计时器1个、1U/ml肝素生理溶液、5%葡萄糖注射液及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换血用血制品。 四、操作要点 1、核对患儿信息,测量体温、心率、血压并记录。 2、常规消毒动脉留置针通路及局部皮肤。 3、操作者洗手戴好口罩、帽子,穿好手术衣,戴无菌手套,铺设无菌区,显露动脉留置针通路。 4、在动脉留置针通路上连接三通管,留取血胆红素及肝肾功能

标本,核对后及时送检。 5、换血时做到同时、等量交换,新鲜血从静脉通路进入,患儿血液从动脉通路抽出,开始以每小时10ml速度,逐渐增加到每小时20ml、60ml、120ml、180ml、240ml、300ml、360ml、400ml,出入量差不大于60-70ml。 6、应用一次性20ml或50ml注射器抽取患儿血液,准确记录每一注射器所抽血量及时间,同时记录输入血量,每换血100ml,静脉推注肝素1mg/kg,防止凝血。 7、密切监测患儿的心率、血压及一般情况,每15分钟记录1次。 8、换血结束前再次留取血胆红素及肝肾功能标本,及时送检。 9、换血完毕行动脉留置针封管备用。 10、换血后患儿继续行蓝光治疗。 11、参与换血人员清点,核对术中血液、药物、标本及各项用 物。五、注意事项 1、开始换血前必须稳定患儿,换血后必须密切监护,换血过程中必须详细记录每次进、出量及液量,并记录生命体征、尿量。 2、不能仓促进行,速度太快会影响效果及导致严重并发症,患儿不稳定时应停止或减慢换血速度。 3、操作者暂停时应将插管中血液以肝素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4、换血后每隔半小时测量生命体一次,共测四次,以后改每两小时一次,共测四次。观察心功能情况。

导尿技术

导尿技术及护理 (一)目的 1.采集患者尿标本做细菌培养。 2.为尿潴留患者引流尿液,减轻痛苦。 3.用于患者术前膀胱减压以及下腹、盆腔器官手术中持续排空膀胱,避免术中误伤。 4.患者尿道损伤早期或者手术后作为支架引流,经导尿管对膀胱进行药物灌注治疗。 5.患者昏迷、尿失禁或者会阴部有损伤时,留置导尿管以保持局部干燥、清洁,避免尿液的刺激。 6.抢救休克或者危重患者,准确记录尿量、比重,为病情变化提供依据。 7.为患者测定膀胱容量、压力及残余尿量,向膀胱注入造影剂或者气体等以协助诊断。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 (1)询问、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2)向患者解释导尿的目的、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 (3)了解患者膀胱充盈度及局部皮肤情况 2.操作要点: (1)核对医嘱,做好准备。 (2)携用物至患者旁,关闭门窗,为患者遮挡,协助患者做好准备。 (3)按照无菌操作原则实施导尿操作。 (4)插入导尿管后注入10—15毫升无菌生理盐水,轻拉尿管以证实尿管固定稳妥。 3.指导患者: (1)指导患者放松,在插管过程中协调配合,避免污染。 (2)指导患者在留置尿管期间保证充足入量,预防发生感染和结石。 (3)告知患者在留置尿管期间防止尿管打折、弯曲、受压、脱出等情况发生,保持通畅。 (4)告知患者保持尿袋高度低于耻骨联合水平,防止逆行感染。 (5)指导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及骨盆底肌的锻炼,以增强控制排尿的能力。 (三)注意事项 1.患者留置尿管期间,尿管要定时夹闭。 2.尿潴留患者一次导出尿量不超过1000毫升,以防出现虚脱和血尿。 3.患者尿管拔除后,观察患者排尿时的异常症状。 4.为男性患者插尿管时,遇有阻力,特别是尿管经尿道内口、膜部、尿道外口的狭窄部、耻骨联合下方和前下方处的弯曲部时,嘱患者缓慢深呼吸,慢慢插入尿管。

女病人导尿术的操作流程

女病人导尿术的操作流程: 1、携用物至床旁,向病员说明导尿目的,以取得合作。 2、能自理者嘱病员清洗外阴,不能起床者,护士协助洗净。 3、操作者站在病员右侧,病员取仰卧屈膝位,双腿略向外展,脱去对侧裤腿,盖在近侧腿上,对侧大腿用盖被遮盖,露出会阴。 4、将小橡胶单及治疗巾垫于病人臀下,弯盘置于近会阴处,换药碗与弯盘放于病员两腿之间,用一无菌纱布“8”字形缠绕左手拇指、食指,右手持止血钳夹0.1%新洁尔灭棉球擦洗外阴(阴阜及大阴唇),再以左手拇、食指分开大阴唇,擦洗小阴唇及尿道口,自外向内,由上而下,每个棉球限用一次,擦洗尿道口时,在尿道口轻轻旋转向下擦洗,共擦洗两次,第二次的棉球向下擦洗至肛门,将污棉球放于弯盘内,取下左手指纱布置于换药碗内,撤去换药碗,弯盘置于床尾。 5、取下无菌导尿包置于病员两腿之间,打开导尿包,倒0.1%新洁尔灭于装干棉球小杯内戴无菌手套,铺孔巾,使孔巾与导尿包包布形成一无菌区。 6、取一弯盘置于病员左侧孔巾口旁,用石蜡油棉球润滑导尿管前端后放于孔巾口旁的弯盘内,以左手分开并固定小阴唇,右手用止血钳夹新洁尔灭棉球自上而下,由内向外分别消毒尿道口(在尿道口

轻轻旋转消毒后向下擦洗,共两次)及小阴唇,每个棉球限用一次。擦洗完毕将止血钳丢于污弯盘内。 7、用另一止血钳持导尿管对准尿道口累累插入尿道约4-6厘米,见尿液流出,再插入1厘米左右,松开左手,固定导尿管,将尿液引入无菌盘内。 8、若需做尿培养,用无菌标本瓶接取,盖好瓶盖。 9、导尿毕,拔出导尿管,脱去手套,放于弯盘内,撤下孔巾,擦洗外阴,协助病员穿裤。整理床铺,清理用物,作好记录后送验标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