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构成基础教学大纲

最新构成基础教学大纲

最新构成基础教学大纲
最新构成基础教学大纲

《构成基础》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

制定人:日期:

审核人:日期:

批准人:日期: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性质:构成基础是室内设计专业中基础课向专业课承上启下关键阶段,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设计创作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地位:本课程处于专业基础课的开始阶段,处于素描和色彩两大基础课之后,基本上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包括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两大部分。是以纯粹的构成手法为研究对象,是一种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训练模式,它培养学生对构成的形态、色彩、肌理等创造性构思和造型能力。

作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开拓学生的设计思路,培养他们的造型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开拓创新的精神,为以后的版式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通过实验课程掌握平面构成在设计活动中的作用与意义。在实践过程中培养独立思维,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更深入的研究构成提供新的途径和构思表现的方法,为设计的推敲与完善提供技术支持!在实践过程中培养独立思维,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更深入的研究构成提供新的途径和构思表现的方法,为设计的推敲与完善提供技术支持!本课程处于专业基础课的开始阶段,处于素描和色彩两大基础课之后,基本上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包括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两大部分。是以纯粹的构成手法为研究对象,是一种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训练模式,它培养学生对构成的形态、色彩、肌理等创造性构思和造型能力。

教学过程从技工学生能力教育特点出发,在讲授过程中,突出该课程的概念性、实践性都很强的特点,注意课堂讲授和实验密切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倡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前期应当完成的课程:《会计学基础》、《税收基础》和《统计学》的专业基础课程。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含教学建议)

《构成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相互结合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带着解决问题的想法去收集资料、阅读资料、进行实验或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图片、图画、挂图、幻灯、投影、电教片、计算机辅助教学,把教学内容进行静态和动态相互转化,使得课堂教学有声有色,提高教学质量。

本课程重点在于形式法则的掌握。难点是如何知道学生科学地将理论研究运用到作业实践当中。既具有各个形式法则的特点,又能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个人想法,以及具有基本的美感,从创意思维到技术处理均得到开发与锻炼。所以要求学生对构成中的各个形式法则及色彩的对比调和形式都要熟练掌握,还要具体加强作业阶段的辅导并时刻与学生交流心得。同样也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时间的基础尚不断总结和完善。循序渐进的方法:由浅入深,先易后难,是学好构成的基本途径。

4.推荐教材及学时说明

本课程推荐教材:《构成基础》孙玉珍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ISBN:7504534064, 本课程课时为108课时。

二、学时分配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第一部分:平面构成

第一章构成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教学要求:

1.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

2.掌握平面构成的内容及目标;

3.了解构成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教学内容:

§1-1 构成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教学建议:

1.可结合专业需要选择实例,以扩大应用知识面;

2.相关概念可以案例解析;

3.掌握平面构成的内容;

4. 了解构成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构成要素

教学要求:

1.了解点线面的概念;

2.掌握平面构成的构成要素;

3.掌握点线面的视错。

教学内容:

点线面

§2-1 点的性质及作用、点的错视

§2-2 线的性质及作用、线的错视

§2-3 面的性质及作用、面的错视

教学建议:

1.学习掌握好平面构成的构成要素;

2.了解学习点线面的概念及相关内容;

3.可以找更多案例了解和掌握点线面的视错;

第三章平面构成的美学法则

教学要求:

1.了解平面构成的美学法则;

2.掌握对称与平衡、节奏与韵律的形式美法则;

3.了解的变化与统一、对比与调和形式美法则。

教学内容:

§3-1 对称与平衡

§3-2 节奏与韵律

§3-3 变化与统一

§3-4 对比与调和

教学建议:

1.将不同形式美法则分类来教学;

2.对对称与平衡、节奏与韵律的形式美法则分析学习;

3.注意相关课后习题的掌握。

第四章基本形的构成及骨骼形式

教学要求:

1.理解基本形的构成及骨骼概念;

2.掌握基本形的构成及骨骼形式;

教学内容:

§4-1 基本形

§4-2 骨骼

教学建议:

1.重点学习基本型的构成;

2. 掌握好构成的骨骼形式

第五章平面构成的构成法则

教学要求:

1.理解平面构成的构成法则概念;

2.熟悉重复、渐变、发射、近似等基础等构成法则;

3.掌握好平面构成的构成法则;

教学内容:

§5-1 重复

§5-2 渐变

§5-3 发射

§5-4 近似

§5-5 变异

§5-6 密集

§5-7 对比

§5-8 空间

教学建议:

1.重点学习空间、对比、密集、变异的相关概念和内容;

2.学习好平面构成的构成法则;

第二部分色彩构成

第六章色彩的概述

教学要求:

1.了解色彩构成的概念;

教学内容:

§6-1 色彩构成的概念

教学建议:

1.重点学习色彩构成的作用;

2.确认的相关概念需要分清。

第七章色彩的三大属性

教学要求:

1.了解色彩的分类;

2.理解色彩的三大属性概念;

3. 掌握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与波的关系;

4. 了解色彩的明度变化。

教学内容:

§7-1 色彩的分类

§7-2 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与波的关系

§7-3 色彩的明度变化

教学建议:

1.学习重点:色彩的三大属性

第八章色立体

教学要求:

1.理解孟谢尔色立体;

2.了解奥斯特瓦德色立体;

3.了解日本色立体;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系(部):信息工程系 教研室:应用教研室 日期:2010年01月12日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36课时)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0411104 2、课程名称:《平面构成》 3、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 4、先修课程:无 5、面向对象:广告媒体开发/室内装潢设计专业专科生 6、开课系(部):信息工程系 7、教材、教学参考书: 《平面构成》主编于国瑞清华大学出版社 二、课程的性质、任务及教学目标 课程性质:《平面构成》属于我系的关于计算机应用技术平面设计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是室内装潢设计和广告媒体设计两个专业共同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任务: 《平面构成》课程基本的教学任务,在于指导学生通过一定数量的平面构成设计练习,掌握平面构成设计的基本技能,掌握装饰图案、抽象图案、几何图案的表现手段,并在练习的基础上掌握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掌握平面构成的各种基本表现手法。本课程要求将形态分解为各种要素,从简单到复杂地研究这些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能按照一定的形式美的构成原则进行组合设计,能通过抽象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着重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基础造型能力,使其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拓展设计思维,为专业设计提供方法和途径,同时也为从事广告媒体开发与室内装潢设计提供技法支持,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1:平面构成概述 教学内容: 1.1构成的概念 1.2平面构成的定义 1.3平面构成的学习目的 1.4平面构成研究的内容 1.5平面构成应用 教学重点:平面构成的学习目的,平面构成研究的内容. 2: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教学内容: 2.1对比与统一 2.2对称与均衡 2.3节奏与韵律 2.4比例与权衡 教学重点:本章的四节内容均为重点. 教学难点:本章四节内容的掌握与在具体构成中的灵活运用. 3: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 教学内容: 3.1点 3.2线 3.3面 教学重点:点,线,面的性格及构成方法. 教学难点:点,线,面构成方法的灵活运用. 4: 基本形与骨骼 教学内容: 4.1基本形 4.2骨骼 教学重点:基本形的形态关系,骨骼的分类. 教学难点:对基本形进行八种形态的自由组合,骨骼在构成中的完美运用. 5:分割构成法 教学内容:

《构成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艺术类各专业 课程编号: 总课时:64学时/4学分 大纲执笔人:毕宇娟 大纲审核人: 一、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1、课程性质:构成是现代艺术的基础,是现代艺术设计诸多领域中应用极为 广泛,是美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和必修课。 2、课程任务:通过学习形式美的法则,培养创造新型的基本方法,从形态的知 觉和心理立场出发,探讨研究造型和构图基本规律,从而培养学 生的审美情趣、设计意识和构成能力,同时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图 形想象和创意能力。 3、教学目标:增强学生对外界事物的感受力、创造力和想象力,突出抽象表现 的训练手法。培养其构思、设计能力。 二、学习本课程学生应先修的课程 本课程以《素描》、《设计色彩》为基础,并与之相配合,利用一定的造型知识设计构成造型与形式,同时又为《构成》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教学过程应注意各课程之间的衔接和配合。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建议学时分配 (一)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和要求

教学内容: 1、第一章平面构成的构成要素 教学内容:1、构成的分类 2、平面构成的造型要素 3、点、线、面的情感特征 教学要求:本章内容是学习后面内容的一个理论基础,也是贯穿整个构成内容的主线,学习时注意掌握点、线、面的表现。 2、第二章重复构成 教学内容:1、重复构成的概念 2、基本形的组合关系 3、特殊重复 4、重复构成的形式 教学要求:了解重复构成的有关概念,为学习后续章节打下基础。 3、第三章渐变构成 教学内容:1、渐变构成的分类 2、渐变构成的特征 3、渐变构成在设计中的运用 4、联想渐变构成 教学要求:了解渐变构成的概念,注意渐变构成的始形与终形,大小比例与渐变全过程的数量以及渐变形状的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掌握渐变 的构成方法在设计实例中对设计意念表达的作用,思考运用渐变 构成怎样完成一幅平面设计作品。 4、第四章特异构成 教学内容:1、特异构成的概念 2、特异构成的形式 3、特异构成的运用 4、特异构成的特征

《构成》教学大纲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广告(设计与制作方向)专业(开放专科) 《构成》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构成》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广告”专业(专科)设计与制作方向的专业基础课(必修),本课程4学分,课内72学时,2008年春季开课。本课程是广告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建立新的思维方法和设计观念,了解并掌握构成的原理、方式以及构成在设计艺术中的应用,培养造型能力及多种表现手法。目的是为学生下一步学习广告设计的原理、技巧、程序与具体运用打下扎实的基础,最终使学生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广告设计专业, 并能熟练地结合企业活动进行广告设计与制作。本课程也适用于其他专业同类型课程。 二、先修课要求 本课程体现了广告专业(设计与制作方向)注重基础性与实践性的特点。其内容任务与一些必修课程有一定程度的关联,但各自具有不同的作用。在主要任务上,《色彩》与《素描》是本课程的基础。其区别是:《色彩》是对设计方向的学生进行色彩知识的具体教授,《素描》是对设计方向的学生造型能力的培养,

《构成》是对学生设计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在学习顺序上应在学习素描和色彩的基础上学习构成. 参考书: 教科书:《构成艺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7年7月第一版贾京生主编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 1.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的相关知识。 2.运用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的相关知识进行设计创作。 3.结合其它材料和技法完成作品的能力。 4.本课程注重练习,重视实践教学,教学过程与形成性考核高度结合。学生的作业至少需将16张留在个人成绩档案中(按学习的单元进度同步完成),这16张作业的平均分占总成绩的百分之七十,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百分之三十。 在上述教学要求中,本课程将以一定量的作业为前提,并在设计训练中不断使学生形成设计意识并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的学习能够与今后的专业设计形成较好的结合。

立体构成教案

《立体构成》课程授课教案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中文名称:立体构成 课程英文名称: 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课程类型: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总学时:36 (其中理论12学时,实验4学时,课程设计16学时) 总学分:3 二、课程地位 1、课程性质 《立体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中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既是独立的基础造型课,又对各艺术设计专业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国际上称为“构成学”,是一门实践性强、交叉性强的专业基础课程。根据我校具体情况和专业基本特点,本课程集中研究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和立体设计创意的方法。除了理论教学外,授课教师要做好相应的资料收集、课程策划、课堂组织和管理等一系列工作,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从事艺术设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使他们受到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创意思维方法与实践的训练,了解立体构成的发展和与现代商业活动发展之间以及各个设计专业之间的密切关系。 2、课程目的及任务 本课程要求学生在三次元的空间中,善于利用各种材料、各种连接方式、设计制作各种立体空间形态,发掘色彩、肌理、质感的潜在作用,并从生活和自然界中提炼、再造出具有生命动力、自由韵律和形式美感的丰富形态,掌握各种空间及形态的正确关系。学习研究有机形体造型的特点,培养学生三次元空间的想象能力和造型能力,提高学生实际动手制作的能力,从而为专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①通过理论教学,全面地向学生讲授立体构成与现代设计艺术中各类立体形态设计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一种全新的造型观念。 ②研究三维实体的形态美,按照形式美的法则进行训练,学习运用立体空间思维在三维空间里组织形态的方法,掌握造型规律,开拓设计思维,锻炼对造型的感受力、直观判断力,开发潜在的思维能力。 ③培养合理协调眼(观察)、脑(理解)、手(表现)的能力。

100431024-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00431024 课程英文名称:Plane composition 课程总学时:56 讲课:56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视觉传达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平面构成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知识与技法相结合的课程,平面构成启发学生艺术设计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通过平面构成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创造形象,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联系,并能够按照美的形式法则,设计所需要的图形,提高学生创造抽象形态和构成的能力。平面构成课程用现代设计思维方式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设计思路,提高学生的设计技能和设计水平。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和一定数量的平面构成设计练习,使学生能够正确了解平面构成设计的基本方法,掌握在平面空间范畴内,形的基本造型要素、结合方法与排列形式,构成形式美感的审美法则等一系列问题。 2.能力及技能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基础造型能力,使其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用图式语言表达设计构思、形态构成规律等,让学生从中得到启迪,有所领悟,对平面构成有崭新的认识和理解。 (三)实施说明 1. 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形式,结合大量设计实例,多方面展示、表现、观察平面构成艺术的特点,启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2. 教学手段:本课程采用多媒体讲解平面构成的基础知识和图例,针对平面构成的特点进行系统的研究、归纳、整理和讲解。从简单到复杂地研究平面构成设计各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能按照一定的形式美的构成原则进行组合设计,能通过抽象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着重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对先修课无要求。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1. 对重点、难点章节安排习题,以便更好的让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后作业要少而精,内容要多样化,作业题内容必须包括基本概念、基本要素及形式美法则方面的内容,作业要能起到巩固理论的作用,对作业中的重点、难点,课上应做必要的提示,并适当安排课内讲评作业。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习题作业,作业的完成情况应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六)课程考核方式 1. 考核方式:考查 2. 考核目标:本课程实行随堂作业考核,每阶段课程结束时,学生须按教学要求呈交课堂作业,重点考核学生对课题的分析理解能力,并由任课教师评分,同时进行随堂评讲。 3. 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二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含到课率、课堂表现)占20%;课程结课成绩(作业完成程度)占80%。 (七)主要参考书目:

构成基础教学大纲

《构成基础》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 制定人:日期: 审核人:日期: 批准人:日期: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性质:构成基础是室内设计专业中基础课向专业课承上启下关键阶段,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设计创作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地位:本课程处于专业基础课的开始阶段,处于素描和色彩两大基础课之后,基本上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包括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两大部分。是以纯粹的构成手法为研究对象,是一种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训练模式,它培养学生对构成的形态、色彩、肌理等创造性构思和造型能力。 作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开拓学生的设计思路,培养他们的造型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开拓创新的精神,为以后的版式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通过实验课程掌握平面构成在设计活动中的作用与意义。在实践过程中培养独立思维,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更深入的研究构成提供新的途径和构思表现的方法,为设计的推敲与完善提供技术支持!在实践过程中培养独立思维,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更深入的研究构成提供新的途径和构思表现的方法,为设计的推敲与完善提供技术支持!本课程处于专业基础课的开始阶段,处于素描和色彩两大基础课之后,基本上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包括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两大部分。是以纯粹的构成手法为研究对象,是一种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训练模式,它培养学生对构成的形态、色彩、肌理等创造性构思和造型能力。 教学过程从技工学生能力教育特点出发,在讲授过程中,突出该课程的概念性、实践性都很强的特点,注意课堂讲授和实验密切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倡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前期应当完成的课程:《会计学基础》、《税收基础》和《统计学》的专业基础课程。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含教学建议)

空间构成设计教学大纲

《空间构成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空间构成设计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学时:64 适用专业:环境艺术 先修课程:素描、平面构成 开课单位:艺术设计分院 一、讲课内容 第一章空间造型设计概述 一、空间造型设计教学主要内容 二、本专业空间造型设计研究对象, 三、空间造型设计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四、作业要求及能力目标 五、材料资源准备 第二章构成知识归类 第一节空间构成的原理 一、空间的概念 二、空间知觉与秩序 三、空间构成的审美特征 第二节空间限定表述 一、什么是空间限定,空间限定的具体化表现 二、空间的组织的一般方法 三、空间的结构的分类及特点 四、空间的性格 五、空间的变化 第三节内空间构成 一、内空间形态 二、内空间洞口设计方法 第四节外空间构成 一、外空间的空间体认知 二、外空间空间体的组合 三、外空间的动线创造和构成手法

四、外空间构成与景观设计 第五节光空间构成 一、光的基本概念 二、光的照射空间构成 三、透射光的空间构成 四、反射光的空间构成 五、动态光的空间构成 六、光环境与空间性格 七、光空间构成与展示设计 第六节水体空间构成 一、水体特性与空间构 二、水体造型与空间构成 第七节动态空间设计 一、自然水游动与空间构成 二、机械效应与空间构成 三、人力触动与空间构成 四、动态设计案例分析 第三章综合练习 一、设计构思 二、材料加工 三、空间构成制作与光、水、电的运用 教学大纲说明书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艺术设计等空间设计的专业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为必修课。培养学生建立空间设计概念,从建立空间感知出发,认识基本的空间概念,然后以物理量、心理量、尺度感及错觉所营造成的空间印象作为理论支撑;为后续课程建立专业设计基础的课程。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在设计思想上建立空间设计的概念,增加单一空间的构成方法和组合空间的组织方式的知识,提高用三维的方式进行空间设计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通过组建空间结构,营造空间形态作为技术探索;从形式美的角度进行空间形态的意念创造,图文并茂,阐释理论,让学生更易于了解空间塑造的方式方法;从借鉴国内外的名家名作而引发创想,鼓励原创性的呈现;在空间构成类型、构成手法、创新手段方面进行详细

平面,色彩,立体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平面色彩立体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专业基础课之一,是艺术设计基本素质培养阶段。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学生亲自动手,使学生重点掌握建筑设计表达基础的概念、技能、方法,了解建筑设计基础的概 念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形象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基本美学 素养,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一个牢固基础。任务:讲授构成基础理论和基本设计,使学生理 解和掌握构成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为专业设计训练奠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构成理论教学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知识点:通过对三大构成的概念、造型要素、形式要素的学习,掌握三大构成的 基本设计原则设计符合构成要求的设计图; (2 )教学要求:讲授构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使学生掌握构成的基本理论知识, 熟练掌握构成设计方法和基本技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及构成表现能力,为专业设计训 练奠定基础。 2、能力培养要求通过对本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 (1)了解:三大构成的理论知识、构成的基本原则、方法; (2)理解:正确理解三大构成的设计理论; (3)掌握:三大构成的概念、造型要素、形式要素。 构成实践性教学环节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知识点:三大构成设计的基本方法、设计注意事项、创新要求; (2)教学要求:本部分讲授的是构成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对构成的各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能够设计符合构成原则的作品。 2、能力培养要求通过对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练习,要求学生 (1)了解:三大构成设计的基本方法、基本原则; (2 )理解:构成练习过程的循序渐进原则,合理安排时间,在不同学习阶段有针对性 的练习。 (3)掌握:三大构成在设计实践中的运用原则,基本设计方法。

空间与形态教学大纲完整版

空间与形态教学大纲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空间与形态】 【SpaceandForm】 一、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学分:【】 面向专业:【】 课程性质:【院级必修课】 开课院系: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教材及参考书目:版 先修课程:【】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为空间构成和立体构成。力图从二维半到三维的两个空间领域的延续、转换,展开对形态、材料、体积、空间、色彩等诸方面的形态创造的理念与方法的教学。本课程的教学是通过理论授课与综合材质的实践制作,全面培养学生建构三维、空间的理念。由于形态的抽象性及其构成规律更带普遍性,能为专业设计打下更好的基础。 三、选课建议 此课程适合艺术设计本科专业学生在一年级第二学期学习,要求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和二维构成的设计基础。 四、课程与培养学生能力的关联性 五、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空间与形态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造型观念,训练抽象构成能力,培养审美观。从材料的角度出发,研究二维半、三维的形式规律,掌握三维度的实体形态与空间形态的构成。要求在结构上符合力学的规律,理解材料的运用也影响和丰富形式语言的表达。 六、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总课时:48学时,其中理论课程授课学时约为16学时;操作实践与辅导约为32学时,课外调研及作业时间不计在内。 第一章二维半装置设计 第一节二维半设计的理念 第二节二维半的形式表现 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学生应熟识二维半设计的概念与形式表现,并能利用材质的肌理去表现。 第二章三维设计基础形态训练——DNA链状物 第一节三维设计基础形态的理念 第二节三维设计基础的DNA形式表现 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学生学习三维设计形态的概念及形式表现,并运用链接的形式表现方式,进行材质体现。 第三章三维设计基础形态训练——平面影像到三维造物 第一节熟识昆虫或海洋生物为原形态 第二节通过固有形象对其进行改造并抽象 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学生通过仿生的生物形态进行抽象改造的理念,利用材质的性能,简洁重现物体。 第四章三维设计基础形态训练——(陶艺)线的构成 第一节陶艺风格流派 第二节陶艺的制作方法 第三节陶艺线性的抽象制作 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学生通过对陶艺风格流派的了解,并学习基本的陶艺制作方法,进行线性形式的制作。 第五章三维设计基础形态训练——(陶艺)容器的构成 第一节陶艺容器的形态风格 第二节陶艺容器的制作方法 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学生在熟悉陶艺的制作方法后,利用容器的造型进行拆分、整合、叠加的表现方式。 七、设计实践环节及基本要求 1、设计实践环节主要以操作与现场辅导为主,对于空间与形态课程理论的讲 解、点评之外的课内辅导及课题方案草图指导等环节的实践。 2、空间与形态课程实践内容基本以二维半立体构成、三维立体构成、空间构成 相结合,通过二维形态及仿生形态、陶艺线、容器的探索,体会平面向立体的转换,空间实体与虚体的关系,探究其与人的不同心理情感。 3、基本完成设计基础课题的过程:基本规律训练、图书馆查阅资料及艺术展览 参观、草图绘制、完稿、作品绘画与制作。

三大构成教学大纲

《三大构成》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三大构成课程代码:15222450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 学分:3 总学时:64 理论学时:32 实验(上机)学时:32 先修课程:素描写生适用专业:图形图像制作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平面构成,是一种视觉现象的构成。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在平面设计中如何塑造形象,怎样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联系,如何掌握形式美的构成原则,掌握平面构成设计的基本技能,掌握装饰图案、抽象图案、几何图案的表现手段。 色彩构成,是一门涉及物理、化学、生理学、美学、逻辑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的艺术设计基础造型课。要求学生理解色彩在物理、生理、心理及美学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将理性的色彩知识融于感性的色彩绘画实践中,增强学生对色彩语言自身表现力的认识,提高学生应用色彩的想象力。 立体构成,是一门研究在三维空间中如何将立体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赋予个性的、美的立体形态的学科。 三大构成是利用形式要素及其特有的表现方法,对学生进行理念性训练,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造型的构成方法,提高对构成设计中形式美的认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1、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系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础理论、构成方法和色彩艺术的创意思维。色彩基础理论主要包括色彩的物理、生理、心理、美学等科学原理。构成方法主要解决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构成的基本方法及形式美法则。创意思维主要解决对色彩的心理联想和创造性运用色彩的方法及规律。 2、教学模式基本要求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交叉进行的教学方式,授课方式为多媒体演示,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的比例为1:1。 3、考核方法基本要求 考核采用百分制,“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20%,“期中考试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通过上机成绩、作业成绩、出勤率及课堂纪律的考核确定。迟到、早退、旷课均予以扣分。理论课和上机课缺勤超过三分之一,或作业未完成次数超过三分之一,不准参加考试。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平面构成 一、形态的基础理论

视觉传达专业《装置空间艺术设计》本科 课程教学大纲

《装置空间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 装置空间艺术设计/ Device Space Art Design 2.课程代码 163Y097 3.课程类别 专业课 4.课程性质 专业选修 5.学时/学分 64(16+48)/4 6.先修课程 包装设计、POP广告设计、平面广告设计、CIS设计 7.适用专业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主要从装置空间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出发,重点讲述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装置空间艺术设计课程,掌握运用各种装饰材料和互动设计方法,将技术与空间设计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刨意潜能,开发出更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空间装置设计作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采用互动式的教学,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实践环节的学习与制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受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装置艺术作为后现代艺术的一个主要艺术运动开始了自身的发展历程。在

教学中以装置艺术的观念与形式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四个内容的研究:根据对装置艺术的历史渊源回顾,综述了装置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理论渊源、观念源头等;基于对装置空间艺术所根植的艺术语言组合的讨论,论述了其观念语义与形式语言;通过对置艺术的设计与训练,提出了新的设计思路与技巧;通过对装置空间设计作品的个案研究,总结了装置艺术中的观念与形式建构的一个有别于传统审美的审美体系。 第一章装置的出现(16学时,含12学时实验) 了解:装置的由来。 理解:装置艺术的兴起。 掌握:装置方式的重新兴起。 重点内容:1.装置艺术的兴起。 2.装置艺术艺术形式。 教学难点:装置艺术视觉语言的组合。 第一节:装置的由来。 知识点:装置的原生态,装置方式的重新兴起。 第二节:装置方式的重新兴起。 知识点:现代装置艺术设计的特征与表现。 第二章装置的语言组合(16学时,含12学时实验) 了解:装置与其他艺术门类。 理解:装置图形语言、文字语言。 掌握:装置的空间构成形式。 重点内容:1.装置与其他艺术门类结合。 2.装置图形语言。 3.装置的空间构成形式。 教学难点:1.装置的图形、文字语言和空间构成形式的运用。 2.装置材料的选择与表现。 第一节:装置与其他艺术门类。 知识点:装置与展示设计、包装设计、图形设计与文字设计的结合使用。

构成基础 教学大纲

《三大构成》教学大纲 制定人:(教研组组长)(参与) 审核人:(专业部主任)(教务科科长) 批准人:(分管校领导)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本课程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个部分, 是现代设计基础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现代实用艺术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是艺术设计的基 础.平面构成又是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 平面构成:主要研究设计造物的表面形式,做的 是”表面文章”,但却要求透过表面看内容. 色彩构成:色彩构成是构成基础训练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构成原理,将色彩按照一定的关系去组合,创造出(调配出)适合目的的美好色彩. 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就是在三度空间中,把具有三维的形态要素,按照形式美的构成原理,进行组合、拼装、构造,从而创造一个符合设计意图的、具有一定美感的、全新的三维形态的过程。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本课程主要任务:平面构成: ①认知: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意义、用途及方法。 ②操作:按平面构成的要求设计一种构成练习。 ③情感:体会平面构成的形式美、秩序美。 ④创造:设计出具有个性的基本形和构成形式。 ⑤通过对理论的学习,基本掌握视觉元素中点线面的种类、 性质、以及 他们在平面空间中的构成种类,方式,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关系, 肌理表现与意义. ⑥通过课堂的理论讲授,作品分析,让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 基本原理, 认识造形观念,实验构成的思维方法,造形方法及表现方法,以实际 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借助每一个构成课题,以自已亲身的体验,实践 与思考,启迪造形创作意念,发现构筑新形式的方法,从中提高创造

能力,审美能力与表达能力。掌握自然,文化,时代中的构成意义。 色彩构成: 通过色彩构成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色彩构成在整个设计领域的地位与作 用,能用科学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空 间上的量与质的可变性,按一定的色彩规律去调和构成各要素之间的 相互关系,创造出新的空间-------理想的色彩效果.同时掌握色彩理论知 识,培养学生对视觉形式的创造性思维方式. 立体构成: 通过研究各种造型要素及立体要素之间的构成法则,变化规律,来训练学 生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表现从平面到立体,从立体到立体组合及空间构 成的变化. 课程要求: 平面构成 ①教学内容上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中,要考虑三个层次的内容衔接:一,平面构成中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与理解,含平面构成形态构成要素、平面构成中基础造型的初步分析把握,构图美学原理的研究(形式美法则)等;二,平面构成效果的理解与掌握,含立体与空间的认知和平面幻象的掌握,以及平面设计基本技法的认知等,三,平面设计中图形创作的初步掌握和与各类应用设计的关联。 ②教学方法上的要求 在教学方法上,由于平面构成主要建立在一定实践训练操作上倾向于理论研究的课程,所以,在教学中,理论分析的成分对教师有一定的要求; 对于专科的学生来说,我们要求要有一定的实践来完成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为此,我们将在本课程中,贯彻“讲训并重”的教学原则,注重理论的高度,也强调实践的量和质的要求。 针对讲训并重,我们将利用本课程的理论性和操作性、应用性,让学生多接触资料、生活和实际需要。在教学中,要适当安排资料的查阅、在参观中感受生活并收集整理分析、对应用设计上根据社会需求鼓励学生参与一些具体的设计等。 ③教学上技能训练的要求 在教学中,技能训练主要针对平面构成中所具有的一些特质、属性进行一系列有序的实验性练习。点线面造型;图与底的设计与分析;基本形

机械结构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结构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执笔人:陈建毅编撰日期:2009年8月30日 一、课程概述 《机械结构设计》是工业设计专业的职业核心课程(属于B类),它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机械设计基础三部分内容。计划时数为68学时,本课程4学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程力学和机械设计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会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会分析计算一些简单力学问题。培养学生对工程设计中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计算能力、分析能力和初步的实验分析能力。使学生学会应用工程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与解决机械工程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掌握一般机械中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及其使用、维护的基础知识。掌握常用机构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常用零部件失效形式、设计准则和设计方法。在本课程的学习,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教学对象:工业设计专业大二上学期的高职学生。 二、教学内容描述 教学内容分成两个模块:工程力学基础和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力学主要内容分为静力分析和强度分析;机械设计基础分为机械零件基础、常用机构、机械传动基础。 第一篇工程力学基础 第一章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 第一节工程力学与工业设计 第二节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内容 第三节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 第四节静力学公理 第五节约束与约束反力 第六节分离体与受力图 教学要求:了解力与力系的基本概念,掌握静力学的基本公理和各种常见约束的性质,对简单的物体系统,能熟练地取分离体,画受力图。 第二章构件与产品的静力分析 教学内容: 第一节平面力系的简化与合成 第二节平面力系平衡问题的求解 第三节空间力系简介超静定的概念

100431006-立体构成教学大纲

《立体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00431006 课程英文名称:Solid composition 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视觉传达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立体构成是视觉传达的专业基础课程。讲述在三维的空间中把具有三维形态的要素按照形式美的构成原理进行组合、构造,从而创造出一个符合设计意图的、具有一定美感的、具有创新意识的三维形态的过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及造型要素;运用理论知识拓宽专业视野,引发学生动手造型的兴趣;培养造型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两方面的能力,)以及立体造型的制作能力。是把线、面、体等造型元素作为基本单位,运用艺术的审美法则按照一定的结合方式与形式进行归纳与重组的艺术。使学生从中得到启迪,有所领悟,对视觉传达设计有崭新的认识和理解,为后续的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立体构成的一般规律,具有立体构成设计的初步能力; 2.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了解立体构成在视觉传达专业中的作用; 3.了解立体构成所使用的材料的特性,具有简单的动手能力; 4.为学生今后在空间艺术设计、造型、包装、外观结构设计等方面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通过立体构成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立体造型的构成方法,并提高对立体设计中形式美规律的认识,从而具备一定的立体造型设计能力和审美能力。立体构成是运用各种材料为载体来训练造型能力和构成能力的一门学科。要求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立体构成作业训练)对立体形态进行科学的剖析、重新组合,创造出新形态。 1.基本知识:理解线、面、块三大构成要素及其构成规律,掌握立体构成设计的基本技能、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2.能力及技能要求:掌握立体构成的各种基本表现手法,对材料有一定的认识,了解各种材料的加工手段,并按照一定的形式美的构成原则使用各种基本材料,将造型要素组成新的立体。 (三)实施说明 1. 教学方法:以实践活动(立体构成作业训练)为主,以理论讲解为辅,在实践过程中将理论知识穿插其中,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2. 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技术基础课,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PPT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要求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深入理解面、线、块三大基本构成要素及其构成规律,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新型材料和先进的加工手段。同时注重与视觉传达专业的一定结合,适当地进行一些与专业基础造型相关的简单设计,使学生对本专业有一定的初步了解。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对先修课没有要求。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1. 对重点、难点课题应详细分析,培养学生对各种形态材料特性的了解,用以解决实

(完整版)视觉传达专业《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专业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 平面构成/ Plane Composition 2、课程代码: 163Y003 3、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平台)课 4、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 5、学时/学分: 48/3 6、先修课程: 素描基础 7、适用专业: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课程教学目的平面构成为三大构成之一(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平面构成是现代艺术的基础,在现代艺术设计诸多领域中应用广泛,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和必修课。通过学习形式美的法则,培养创造新图形的基本方法,从形态的知觉和心理立场出发,探讨研究造型和构图基本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设计意识和构成能力,同时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图形想象和创意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平面构成的概述、构图形式美法则、创造新型的基本方法、设计意识和构成能力、图形想象和创意能力。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讲练 结合。巡辅、个辅 与示范结合

第一章平面构成的概述(4 学时)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及作用。理解:平面构成的原理。掌握:传统文化与构成。重点内容:1.平面构成的产生和发展。 2. 平面构成的作用与原理。 3. 平面构成的形态元素。 4. 平面构成构图形式美法则。教学难点:平面构成的概念及作用、构图 形式美法则运用。第一节:平面构成的概念和形态元素。 知识点:俄国构成主义运动、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平面构成三要素点、线、面。 第二节:平面构成的作用。知识点:平面构成在设计实践中的作用传统文化与构成。 第三节:平面构成构图形式美法则。知识点:统一与变化、条理与反复、称与平衡、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第二章平面构成的表现方法(12 学时)了解:基本形、骨架、单元格构成理解:基本型、重复、渐变、发射骨架、单元形掌握:平面构成表现形式的应用。重点内容:基本形、基本型群化、骨格设计。教学难点:基本形的设计、骨格的设计、骨架构形的活用。第一节:基本形的设计与群化。知识点:基本型的设计方法、基本型的群化。 第二节:骨格。知识点:重复、叠合、渐变、发射等骨格的设计和基本型运用。第三章自由构形(8 学时) 了解:动势形态。理解:密集变化。掌握:对比造型。重点内容:密集变化。教学难点:韵律规律对比与密集构成中对形式美的要素的应用第一节:动势。 知识点:动势形态。第二节:对比。 知识点:对比造型。第三节:密集。 知识点:密集变化。第四节:节奏与韵律。知识点:节奏与韵律定义、规律与运 用。 第四章意象构图(12 学时)了解:感觉的视觉表现。理解:创意与视觉对具象事物的反常态表现。掌握:具象事物的抽象与意象表现。教学重点:1.具象事物的抽象化表现。 2.矛盾空间表现。 3.反常态、意象化表现。

《三维基础造型》课程教学大纲

《三维基础造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31009 课程名称:《三维基础造型》 总学时数:48 学时 实验或上机学时: 先修课及后续课:先修课基础造型Ⅰ,基础造型Ⅱ 后续课 一、说明部分 1.课程性质: ! 本课程是学科专业基础课, 是针对艺术设计(装饰方向)的本科生。 2.教学目的及意义 本课程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必修课。该课程的学习是对学生进行立体造型的基础训练,通过理论讲解、作品分析、课题实践,让学生掌握立体造型的基本原理,认识造型观念、实验构成的思维方法、造型方法及表现方法。让学生借助每一个构成课题,以自己亲身的体验、实践与思考、启迪造型创作意念,发现构筑新形式的方法,从中提高创造能力、审美能力与表达能力。 3.教学内容和要求 教学内容: ·学习立体形态造型的构成要素, ·立体形态造型的形式要素, ·在实践中掌握常用的材料要素和加工工艺, ·能够完成立体形态的综合造型。 教学要求:本课程是使用各种较为单纯的材料以及各种综合材料来训练三维造型能力和立体构成能力的一门学科,要求学生了解关于对立体形态进行科学解剖,以便重新组合, 创造出新形态的相关知识。掌握为设计活动提供广泛的构思方案的能力。因此,它 是立体设计的基础,在整个立体造型设计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课程着重讲解和分析的内容是:立体形态造型的构成要素和形式要素,对比与统一,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比例与习性,稳定与轻巧等。 教学难点:空间概念的把握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同时立体形态造型的综合构成,比如动态形体造型等也是学生较难掌握的地方。 5.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教学: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课堂训练 课外教学:调研,课题训练 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三维造型基础——立体构成(普通高等教育艺术设计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高振堂,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年7月。 [2]《三维造型基础(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邹林,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年2月。

动画专业-平面与立体构成教学大纲

《平面与立体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00231005 课程英文名称:Plane formation and Stereo formation 课程总学时:48 讲课:48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动画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平面与立体构成与色彩构成是设计专业的三大构成。这门课程占了三大构成中的两个,是动画专业重要的基础专业课程之一。通过教学,掌握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对构成的基本元素有深刻的理解。解开平构与立构相联系的纽带,为今后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能够明确本课程的性质、地位、任务、发展方向,正确掌握平面构成与立体构成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手绘能力。 2.使学生具有独立创作能力及个性化思维。 3.对于立体构成,在掌握平面构成形式美法则基础上,侧重于对学生空间意识或空间直觉的培养,要求能通过抽象的立体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 (三)实施说明 教学以理论讲授和实践辅导相结合,并针对不同阶段的课题,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文字和图片,集中讲解绘图中常遇到的各种问题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无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1.针对每项构成方法,做对应练习,利用课上与课下时间做练习作业。 2.教学由浅入深,由简到难,循序渐进。 3.因才施教,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 考查 2.考核目标 掌握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的相关知识点,对点线面有明确的理解,掌握并熟练应用形式美法则,并对其相关的课程练习有较清晰的认知。 3.成绩构成 本课程成绩由两部分构成:作品成绩展占80%,平时出勤占20%。 (七)参考书目 《平面色彩构成》王力强文红著重庆大学出版社 《平面构成》,洪兴宇,邱松,湖北美术出版社 《构成艺术》,辽宁美术出版社,赵殿泽 《平面构成设计基础》,雷印凯,辽宁美术出版社 《艺术设计的平面构成》,朝仓直巳,中信出版社

形态构成教学大纲

《形态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适用对象:三年制、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设计方向 总学时:48 讲授学时:16课内实践学时:32其他:0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与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1.课程的性质 形态构成学是艺术设计的专业必修课,是设计者 掌握设计艺术的基础。是设计专业学生最终成为 一名平面设计师的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 习,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 熟悉设计艺术的基本形式规律。 具有良好的视觉表达能力 具有较强的信息图形设计能力 具有较强的形态创造能力 2.课程的任务 ①本课程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中所承担的任务:向 学生全面系统地介绍形态构成学的形态构成规律和 基本技巧,使学生熟悉各种形态构成原理,最终达到 能以此学科知识独立完成平面形态构成设计的基本 运用、为包装设计、海报设计、版式设计打下基础。 ②本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等方面与相关课程 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在形态构成学习上须结合素描

基础、色彩基础课程作练习。 ③本课程相关的先修课及后续课:先修课素描、 色彩;后续课书籍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 1.基本理论要求:理论上学生要掌握形态构成学的基 本知识,适用范围及与其它学科的接轨的基本知识; 2.基本技能要求:在实践操作上学生要能掌握形态构 成的基本原理,包括色彩、平面、立体及材料方面的 设计构成知识等,并能够在此基础上设计相关的作 品。 3.职业素质要求:课程要求学生最终能独立运用形态 构成原理做基本的平面、色彩、立体、空间造型设计。 二、主要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一)概论 主要教学内容 本章讲述了形态构成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教学要求 认识形态构成学,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初步建立一个 形态构成学在设计中的基础作用的印象。了解形态构 成学以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能力为根本目的。 (二)平面设计构成 主要教学内容 本章讲述了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基本形的构成及 形式法则,相关知识的思考与练习。 主要教学要求 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要素,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

立体构成教学大纲123

《立体构成》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立体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构成要素、构成方法的教学以及对力学的分析和形态运动规律的综合研究,使学生掌握构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运用构成方法,创造生动的静力构造体,启发学生的独创性和拓展他们的造型构思。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 《立体构成》课程基本的教学目标,在于指导学生通过一定数量的立体构成设计练习,掌握立体构成设计的基本技能,,并在练习的基础上掌握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掌握立体构成的各种基本表现手法。本课程要求将形体分解为点、线、面等要素,从简单到复杂地研究这些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按照一定的形式美的构成原则使用各种基本材料,将造型要素组成新的立体。《立体构成》是现代造型设计教学训练的基础课程之一,它与平面构成不同,侧重于对学生空间意识或空间直觉的培养,要求能通过抽象的立体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 三、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关于造型、色彩、肌理的审美、直观判断力,以及造型创造的逻辑体系,提高立体型态的表现技法。使学生掌握各种思维方法和构成的组织方法以及构成造型的传达方法,为学生进入专业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方法> 1.为提高立体构成课程的教学质量,加强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研究,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推动教学和教改。 2.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对立体构成课程的兴趣培养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力求使学生学以致用,选用优秀教材,参考资料动态调整,制度对接与时俱进。强调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激发学生的潜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3.课堂讲授与讨论式、启发式和研究式教学相结合。将提问、讨论和案例教学结合起来。 4.系统讲授与课后辅导相结合,课上教学与课下实践相结合。对教学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课后辅导答疑,对个别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辅导,强化教学效果;为加强综合素质培养,注意教学实践环节、学生科研环节、学生社团活动、学术研讨等方面的衔接。 ◎<教学手段> 1.课程组设计了立体构成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投入使用,并根据学生反馈意见不断修改完善。 2.邀请校内外专家做学术报告或讲演,组织学生成立会计研究会和学习小组,针对性地采用沙龙式的讨论,倡导学生积极参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其综合能力。 3.积极推动和落实网络教学在课程教学中的运用。现已在网络教学课件的制作、网上答疑等方面取得了初步进展。 四、教学内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