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药科大学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考查知识点整理

中国药科大学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考查知识点整理

中国药科大学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考查知识点整理
中国药科大学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考查知识点整理

中国药科大学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考查知

识点整理

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考查知识点整理

第一部分:HPLC使用注意事项

1、HPLC组成: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数据系统/积分仪

2、反相色谱:

分离机理:“反相色谱”固定相极性小于流动相极性常用流动相:乙腈、甲醇,水 3、色谱柱的分类:

按填料:球形、无定形按含碳量:C18、C8

按应用:分析柱、制备柱、预处理柱按粒径:150mm*,5μm等按填料类型:正相柱、反相柱、手性柱 4、键合相色谱柱的优缺点:

优点:稳定不易流失;

应用广泛,可使用多种溶剂;消除硅羟基的不良影响;

缺点:pH得在3~8范围内

5、C18柱的活化:90% 10% 90%的甲醇溶液1ml/min依次冲洗30min

6、流动相:

使用之前需超声脱气目的:色谱泵输液准确提高检测性能

保护色谱柱

流动相脱气的方法:加热,抽真空,超声,通惰性气体流动相组成:流动相配置:

缓冲溶液现用现配,不要储存时间过长,避免pH值发生变

化和成分分解,影响色谱分离的效果;

有机溶液和缓冲液使用前均需经μm微孔滤膜过滤;流动相使用前脱气。 7、常用定量方法:外标法内标法内标物的要求:

化学结构与待测品相似;样品中不存在;

不与样品组分发生化学反应;保留值与待测值接近;浓度相当;与其他色谱峰分离好

8、样品的预处理:

目的:除杂质;浓缩微量成分;改善分离;保护色谱柱;提

高检测灵敏度

方法:高速离心,过滤,选择性沉淀,衍生反应;液固萃取、

液液萃取

沉淀蛋白的溶剂:

有机溶剂:乙腈、甲醇强酸:三氯乙酸、过氯酸盐:50%硫酸铵、10%TCA 分析测定用试剂为色谱纯及以上,水为超纯水第二部分:实验设计

1、考虑问题:动物种属、给药剂量、取血时间、采样量、血药浓度

大概范围

2、分析方法建立:色谱柱、流动相组成、柱温箱温度、样品处理方

法、风量下限与标曲范围

第三部分:实验相关条件与数据处理实验一:

1、采血点设计一般原则

为获得给药后的一个完整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采样时间点的

设计应兼顾药物的吸收相、平衡相和消除相。一般在吸收相至少需要2~3个采样点,对于吸收快的血管外给药的药物,应尽量避免第一个点是峰浓度;在Cmax附近至少需要3个采样点;消除相需要4~6个采样点。整个采样时间至少应持续到3~5个半衰期,或持续到血药浓度为Cmax的1/10~1/20。为保证最佳采样点,建议在正式试验前,选择2~3只动物进行

预试验,然后根据预试验的结果,审核并修正原设计的采样点。

2、动物给药方式:股静脉注射

3、麻醉:腹腔注射20%乌拉坦

4、采血方式:眼眶静脉丛采血

5、蛋白沉淀方式:10%高氯酸,涡旋,15000rpm 10min,

取100ul上

清二次离心

6、非那西丁色谱条件

流动相:50mM磷酸盐缓冲液中,并稀释到1L):乙腈

色谱柱:岛津 Shimadzu VP-ODS; 150×; 5μm 检

测波长:254nm 柱温:40℃进样体积:20μL

6、参数计算

曲线线性判断为一房室模型,参数计算如下:

参数 C0 T1/2 k Vd CL MRT AUC 公式 y = 令x=0得 y = 令y=得 T1/2=/k得 Vd=X(给药量)/C0 X=*2mg/ml= CL=k*Vd MRT=1/k AUC=X/CL 值μl/ml 480μ

参数k AUC 非房室值μ-k/=- AUC0~100min= AUC100~∞=C100min/k= AUC0~100min+ AUC100~∞=+ AUMC0~100min=9030AUMC100~∞

=t100minC100min/k+C100min/k2= AUMC=AUMC0~100min+ AUMC100~∞MRT=AUMC/AUC MRT=1/k C0=Div/VSS=/ Div/AUC=/μ AUMC MRT C0 T1/2 CL Vss 12171μg*min2/ml /40min μl/ml 无 VSS=/AUC2=*/

实验二:

1、肝微粒体的制备方法版本一:

获取肝脏:大鼠禁食不禁水24小时后取肝脏,组织匀

浆:称重剪成碎块后加入匀浆液制成匀浆。

差速离心:匀浆液4℃9000g离心15min,弃去沉淀和脂

肪层取上清

液于100000g离心管中离心20min,弃上清,沉淀用pbs

轻轻冲洗。

重悬沉淀:用10ml匀浆液重悬,冻存管分装后置-80℃

冰箱内保存蛋白定量:BCA法版本二:

大鼠拉颈椎处死, 开腹取肝脏, 用滤纸吸干水分, 称

质量。立即

放入冰冷的蔗糖溶液中清洗, 用剪刀剪成碎块, 反复

清洗至无血色。加 4 倍肝质量的蔗糖溶液, 在冰浴中用组

织匀浆机制成匀浆,再超声分散 30 s, 4 C下 10 000 r/min -离心20 min。上清液用四层纱布过滤除漂浮脂物,滤液在 4 C 下 50 000 r/min 离心 60 min, 弃上清液, 沉淀用焦磷

酸钾缓冲液悬浮均匀, 在 4 C 下50 000 r/min 离心 60 min, 沉淀即为肝微粒体。用Tris HCl 缓冲液悬浮均匀, 体

积为原上清液的1/ 4 即可, 分装于塑料管中, 于- 80 C保存, 采用Lowry 法测定肝微粒体蛋白浓度版本三:

2、NADPH体系:

葡萄糖- 6- 磷酸(G- 6- P)

葡萄糖-6 -磷酸脱氢酶(G- 6- P- OH) β-NADP+ 氯化镁 5Mm

3、温孵实验步骤:

肝微粒体,非那西丁溶液,37℃水浴预温孵5min,

加入NADPH体系溶液,37℃水浴温孵,30min, 加入冰甲醇,终止温孵,

涡旋1min,高速离心10min,转移上清液200μl 4、数据处理

双倒数法1/V的截距为1/Vmax, 1/[S]的截距为-1/ Km 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考查知识点整理

第一部分:HPLC使用注意事项

1、HPLC组成: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数据系统/积分仪

2、反相色谱:

分离机理:“反相色谱”固定相极性小于流动相极性常用流动相:乙腈、甲醇,水 3、色谱柱的分类:

按填料:球形、无定形按含碳量:C18、C8

按应用:分析柱、制备柱、预处理柱按粒径:150mm*,5μm等按填料类型:正相柱、反相柱、手性柱 4、键合相色谱柱的优缺点:

优点:稳定不易流失;

应用广泛,可使用多种溶剂;消除硅羟基的不良影响;

缺点:pH得在3~8范围内

5、C18柱的活化:90% 10% 90%的甲醇溶液1ml/min依

次冲洗30min 6、流动相:

使用之前需超声脱气目的:色谱泵输液准确提高检测性能

保护色谱柱

流动相脱气的方法:加热,抽真空,超声,通惰性气体流动相组成:流动相配置:

缓冲溶液现用现配,不要储存时间过长,避免pH值发生变

化和成分分解,影响色谱分离的效果;

有机溶液和缓冲液使用前均需经μm微孔滤膜过滤;流动相使用前脱气。 7、常用定量方法:外标法内标法内标物的要求:

化学结构与待测品相似;样品中不存在;

不与样品组分发生化学反应;保留值与待测值接近;浓度相当;与其他色谱峰分离好

8、样品的预处理:

目的:除杂质;浓缩微量成分;改善分离;保护色谱柱;提

高检测灵敏度

方法:高速离心,过滤,选择性沉淀,衍生反应;液固萃取、

液液萃取

沉淀蛋白的溶剂:

有机溶剂:乙腈、甲醇强酸:三氯乙酸、过氯酸盐:50%硫酸铵、10%TCA 分析测定用试剂为色谱纯及以上,水为超纯水第二部分:实验设计

1、考虑问题:动物种属、给药剂量、取血时间、采样量、血药浓度

大概范围

2、分析方法建立:色谱柱、流动相组成、柱温箱温度、样品处理方

法、风量下限与标曲范围

第三部分:实验相关条件与数据处理实验一:

1、采血点设计一般原则

为获得给药后的一个完整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采样时间点的

设计应兼顾药物的吸收相、平衡相和消除相。一般在吸收相至少需要2~3个采样点,对于吸收快的血管外给药的药物,应尽量避免第一个点是峰浓度;在Cmax附近至少需要3个采样点;消除相需要4~6个采样点。整个采样时间至少应持续到3~5个半衰期,或持续到血药浓度为Cmax的1/10~1/20。为保证最佳采样点,建议在正式试验前,选择2~3只动物进行

预试验,然后根据预试验的结果,审核并修正原设计的

采样点。

2、动物给药方式:股静脉注射

3、麻醉:腹腔注射20%

乌拉坦

4、采血方式:眼眶静脉丛采血

5、蛋白沉淀方式:10%高氯酸,涡旋,15000rpm 10min,

取100ul上

清二次离心

6、非那西丁色谱条件

流动相:50mM磷酸盐缓冲液中,并稀释到1L):乙腈

色谱柱:岛津 Shimadzu VP-ODS; 150×; 5μm 检

测波长:254nm 柱温:40℃进样体积:20μL

6、参数计算

曲线线性判断为一房室模型,参数计算如下:

参数 C0 T1/2 k Vd CL MRT AUC 公式 y = 令x=0得 y = 令y=得 T1/2=/k得 Vd=X(给药量)/C0 X=*2mg/ml= CL=k*Vd MRT=1/k AUC=X/CL 值μl/ml 480μ

参数k AUC 非房室值μ-k/=- AUC0~100min= AUC100~∞=C100min/k= AUC0~100min+ AUC100~∞=+ AUMC0~100min=9030AUMC100~∞

=t100minC100min/k+C100min/k2= AUMC=AUMC0~100min+ AUMC100~∞MRT=AUMC/AUC MRT=1/k C0=Div/VSS=/ Div/AUC=/μ AUMC MRT C0 T1/2 CL Vss 12171μg*min2/ml

/40min μl/ml 无 VSS=/AUC2=*/

实验二:

1、肝微粒体的制备方法版本一:

获取肝脏:大鼠禁食不禁水24小时后取肝脏,组织匀浆:称重剪成碎块后加入匀浆液制成匀浆。

差速离心:匀浆液4℃9000g离心15min,弃去沉淀和脂肪层取上清

液于100000g离心管中离心20min,弃上清,沉淀用pbs 轻轻冲洗。

重悬沉淀:用10ml匀浆液重悬,冻存管分装后置-80℃冰箱内保存蛋白定量:BCA法版本二:

大鼠拉颈椎处死, 开腹取肝脏, 用滤纸吸干水分, 称质量。立即

中国药科大学 药物分析 期末试卷(B卷)

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分析期末试卷(B卷)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专业药学专业药物分析方向班级学号姓名 核分人: 一、选择题(共15分) (最佳选择题) 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题1分) 1. 中国药典主要内容包括:( ) A 正文、含量测定、索引 B 凡例、制剂、原料 C 鉴别、检查、含量测定 D 前言、正文、附录 E 凡例、正文、附录 2. 日本药局方与USP的正文内容均不包括( ) A.作用与用途 B.性状 C.含量规定 D.贮藏 E.鉴别 3. 按药典规定, 精密标定的滴定液(如氢氧化钠及其浓度)正确表示为( ) A.氢氧化钠滴定液(0.1520M) B.氢氧化钠滴定液 (0.1524mol/L) C 氢氧化钠滴定液(0.1520M/L) D. 0.1520M氢氧化钠滴定液 E. 0.1520mol/L盐酸滴定液 4、药物中氯化物杂质检查的一般意义在于它( ) A. 是有疗效的物质 B. 是对药物疗效有不利影响的物质 C.是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 D. 是影响药物稳定性的物质 E.可以考核生产工艺和企业管理是否正常

5. Ag-DDC 法是用来检查 ( ) A. 氯化物 B. 硫酸盐 C. 硫化物 D. 砷盐 E. 重金属 6. 采用碘量法测定碘苯酯含量时,所用的方法为 ( ) A. 直接回流后测定法 B. 碱性还原后测定法 C. 干法破坏后测定法. D. 氧瓶燃烧后测定法 E. 双氧水氧化后测定法 7. 四环素类药物在碱性溶液中,C 环打开,生成 ( ) A. 异四环素 B. 差向四环素 C. 脱水四环素 D. 差向脱水四环素 E. 配位化合物 8. 甾体激素类药物鉴别的专属方法为 ( ) A. UV B. GC C. IR D. 异烟肼法 E. 与浓硫酸反应 9. 药物的碱性溶液,加入铁氰化钾后,再加正丁醇,显蓝色荧光的是 ( ) A .维生素A B .维生素B 1 C .维生素C D .维生素D 10. 中国药典2000年版测定维生素E 含量的内标物为 ( ) A.正二十八烷 B.正三十烷 C.正三十二烷 D.正三十烷 E.十六酸十六醇酯 11. 加入氨制硝酸银后能产生银镜反应的药物是 ( ) A.地西泮 B.阿司匹林 C.异烟肼 D.苯佐卡因 E.苯巴比妥 12. 坂口(Sakaguchi)反应可用于鉴别的药物为 ( ) A. 雌激素 B. 链霉素 C. 维生素B 1 D. 皮质激素 E. 维生素C 13. 维生素A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计算公式中换算因子为 ( ) A .效价(IU/g) B .效价(g/IU) C .(g/IU)1% cm 1效价E D .1% cm 1(IU/g)E 效价 E .(IU/g)1% cm 1效价E

药物代谢动力学完整版

药物代谢动力学完整版 第二章药物体内转运 肾脏排泄药物及其代谢物涉及三个过程: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主动分泌、肾小管重吸收。 一、药物跨膜转运的方式及特点 1. 被动扩散 特点:①顺浓度梯度转运②无选择性,与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有关③无饱和现象④无竞争性抑制作用⑤不需要能量 2. 孔道转运 特点:①主要为水和电解质的转运②转运速率与所处组织及膜的性质有关 3. 特殊转运 包括:主动转运、载体转运、受体介导的转运 特点:①逆浓度梯度转运②常需要能量③有饱和现象④有竞争性抑制作用⑤有选择性 4. 其他转运方式 包括:①易化扩散类似于主动转运,但不需要能量②胞饮主要转运大分子化合物 二、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有哪些 ①药物和剂型的影响②胃排空时间的影响③首过效应④肠上皮的外排⑤疾病⑥药物相互作用 三、研究药物吸收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1. 整体动物实验法 能够很好地反映给药后药物的吸收过程,是目前最常用的研究药物吸收的实验方法。缺点: ①不能从细胞或分子水平上研究药物的吸收机制; ②生物样本中的药物分析方法干扰较多,较难建立; ③由于试验个体间的差异,导致试验结果差异较大; ④整体动物或人体研究所需药量较大,周期较长。 2. 在体肠灌流法:本法能避免胃内容物和消化道固有生理活动对结果的影响。 3. 离体肠外翻法:该法可根据需要研究不同肠段的药物吸收或分泌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4. Caco-2细胞模型法 Caco-2细胞的结构和生化作用都类似于人小肠上皮细胞,并且含有与刷状缘上皮细胞相关的酶系。优点: ①Caco-2细胞易于培养且生命力强,细胞培养条件相对容易控制,能够简便、快速地获得大量有价值的信息; ②Caco-2细胞来源是人结肠癌细胞,同源性好,可测定药物的细胞摄取及跨细胞膜转运; ③存在于正常小肠上皮中的各种转运体、代谢酶等在Caco-2细胞中大都也有相同的表达,因此更接近药物在人体内吸收的实际环境,可用于测定药物在细胞内的代谢和转运机制; ④可同时研究药物对粘膜的毒性; ⑤试验结果的重现性比在体法好。 缺点: ①酶和转运蛋白的表达不完整,此外来源,培养代数,培养时间对结果有影响; ②缺乏粘液层,需要时可与HT-29细胞共同培养。

中国药科大学 药物分析 期末试卷

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分析期末试卷(A卷)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专业药学专业药物分析方向班级学号姓名 人: 得分评卷人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 1、非盐酸盐药物在生产过程中也可能引入的氯离子,氯离子对人体_______,但它能反映药物的_______及生产过程_______,因此氯化物常作为_______杂质检查。药物中的微量氯化物检查的条件是在______比色管中,在_________条件下与__________反应,生成氯化银胶体微粒而显白色浑浊,与一定量的_____________溶液在相同条件下产生的氯化银浑浊程度比较,判定供试品中氯化物是否符合________规定。比较时,比色管同置______背景上,从比色管__________观察,比较,即得。氯化物浓度以50ml中含_________μg的Cl-为宜,此范围内氯化物所显浑浊度明显,便于比较。供试品溶液如不澄清,应________;如带颜色,可采用____________解决。 2、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是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相应检测要求。建立药品质量标准时分析方法需经验证。验证内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PLC法进行药物分析测定时系统适用性试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系统适用性试验的常见内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砷盐的检查时,有机结合的砷通常须经 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取规定量的供试品与_________或氢氧化钙、硝酸镁共热转化为_________后,依法检查。操作中应注意炽灼温度不宜超过700℃。

药代动力学在线作业

1、【第01章】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正确的就是( )。 A 剂型因素就是指片剂、胶囊剂、丸剂与溶液剂等药物的不同剂型 B 药物产品所产生的疗效主要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有关 C 药物效应包括药物的疗效、副作用与毒性 D 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主要就是药剂学的研究内容 正确答案:C 多选题 2、【第01章】药物转运就是指( )。 A 吸收 B 渗透 C 分布 D 代谢 E 排泄 正确答案:ACE 多选题 3、【第01章】药物消除就是指( )。 A 吸收 B 渗透 C 分布 D 代谢 E 排泄 正确答案:DE 单选题 4、【第02章】影响片剂中药物吸收的剂型与制剂工艺因素不包括( )。 A 片重差异 B 片剂的崩解度 C 药物颗粒的大小

D 药物的溶出与释放 E 压片的压力 正确答案:A 单选题 5、【第02章】根据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求出,酸性药物的pKa-pH=( )。 A lg (Ci×Cu) B lg (Cu/Ci) C Ig (Ci-Cu) D lg( Ci+Cu) E lg( Ci/Cu) 正确答案:B 单选题 6、【第02章】弱碱性药物奎宁的pKa=8、4,在小肠中(pH= 7、0)解离型与未解离型的比为( )。 A 1 B 25/1 C 1/25 D 14/1 E 无法计算 正确答案:B 单选题 7、【第02章】血流量可显著影响药物在( )的吸收速度。 A 直肠 B 结肠 C 小肠 D 胃 E 以上都就是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8、【第02章】下列可影响药物溶出速率的就是( )。 A 粒子大小 B 溶剂化物 C 多晶型 D 溶解度 E 均就是 正确答案:E 单选题 9、【第02章】研究药物的吸收时,生理状态更接近自然给药情形的研究方法就是( )。 A 小肠单向灌流法 B 肠襻法 C 外翻环法 D 小肠循环灌流法 E Caco-2模型 正确答案:B 单选题 10、【第02章】关于胃肠道吸收的叙述错误的就是( )。 A 当食物中含有较多脂肪,有时对溶解度特别小的药物能增加吸收量 B 一些通过主动转运吸收的物质,饱腹服用吸收量增加 C 一般情况下,弱碱性药物在胃中容易吸收 D 当胃空速率增加时,多数药物吸收加快 E 脂溶性,非离子型药物容易透过细胞膜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11、【第02章】根据药物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以下哪项为Ⅱ型药物?( ) A 高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 B 低的溶解度,高的通透性

中国医科大学2020年7月考试《药物代谢动力学》考查课试题-题库资料答案

说明:本题库为中医大考查课复习资料,请仔细比对题目,不确保每道题都有, 请确保本资料对您有用在下载!! 科目:药物代谢动力学试卷名称:2020年7月药物代谢动力学正考满分:100 满分 100 与以下各题总分 100 相等 单选题 1.有关药物从肾脏排泄的正确叙述是:()(分值:1分) A.改变尿液pH可改变药物的排泄速度 B.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易从肾小球滤过 C.解离的药物易从肾小管重吸收 D.药物的排泄与尿液pH无关 E.药物的血浆浓度与尿液中的浓度相等 提示:本题为必答题,请认真阅读题目后再作答 --本题参考答案:A 2.关于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叙述正确的是:()(分值:1分) A.结合是牢固的 B.结合后药效增强 C.结合特异性高 D.结合后暂时失去活性 E.结合率高的药物排泄快 提示:本题为必答题,请认真阅读题目后再作答 --本题参考答案:D 3.肝药酶的特征为:()(分值:1分) A.专一性高,活性高,个体差异小 B.专一性高,活性高,个体差异大 C.专一性高,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大 D.专一性低,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小 E.专一性低,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大 提示:本题为必答题,请认真阅读题目后再作答 --本题参考答案:E 4.药物转运最常见的形式是:()(分值:1分) A.滤过 B.简单扩散 C.易化扩散 D.主动转运 E.以上都不是 提示:本题为必答题,请认真阅读题目后再作答 --本题参考答案:B 5.某弱碱性药在pH 5.0时,它的非解离部分为90.9%,该药的pKa接近哪个数值?()(分值:1分) A.2 B.3 C.4

D.5 E.6 提示:本题为必答题,请认真阅读题目后再作答 --本题参考答案:C 6.药物的吸收与哪个因素无关?()(分值:1分) A.给药途径 B.溶解性 C.药物的剂量 D.肝肾功能 E.局部血液循环 提示:本题为必答题,请认真阅读题目后再作答 --本题参考答案:C 7.多数药物在血中是以结合形式存在的,常与药物结合的物质是:()(分值:1分) A.白蛋白 B.球蛋白 C.血红蛋白 D.游离脂肪酸 E.高密度脂蛋白 提示:本题为必答题,请认真阅读题目后再作答 --本题参考答案:A 8.药物的排泄途径不包括:()(分值:1分) A.血液 B.肾脏 C.胆道系统 D.肠道 E.肺 提示:本题为必答题,请认真阅读题目后再作答 --本题参考答案:A 9.关于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下列哪种观点是错误的?()(分值:1分) A.生物转化是药物从机体消除的唯一方式 B.药物在体内代谢的主要氧化酶是细胞色素P450 C.肝药酶的专一性很低 D.有些药物可抑制肝药酶合成 E.肝药酶数量和活性的个体差异较大 提示:本题为必答题,请认真阅读题目后再作答 --本题参考答案:A 10.某药的t1/2为24h,若该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一次服药后约经几天体内药物基本消除干净(分值:1分) A.2d B.1d C.0.5d D.5d E.3d 提示:本题为必答题,请认真阅读题目后再作答

中国药科大学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考查知识点整理

中国药科大学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考查知 识点整理 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考查知识点整理 第一部分:HPLC使用注意事项 1、HPLC组成: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数据系统/积分仪 2、反相色谱: 分离机理:“反相色谱”固定相极性小于流动相极性常用流动相:乙腈、甲醇,水 3、色谱柱的分类: 按填料:球形、无定形按含碳量:C18、C8 按应用:分析柱、制备柱、预处理柱按粒径:150mm*,5μm等按填料类型:正相柱、反相柱、手性柱 4、键合相色谱柱的优缺点: 优点:稳定不易流失; 应用广泛,可使用多种溶剂;消除硅羟基的不良影响; 缺点:pH得在3~8范围内 5、C18柱的活化:90% 10% 90%的甲醇溶液1ml/min依次冲洗30min 6、流动相: 使用之前需超声脱气目的:色谱泵输液准确提高检测性能 保护色谱柱

流动相脱气的方法:加热,抽真空,超声,通惰性气体流动相组成:流动相配置: 缓冲溶液现用现配,不要储存时间过长,避免pH值发生变 化和成分分解,影响色谱分离的效果; 有机溶液和缓冲液使用前均需经μm微孔滤膜过滤;流动相使用前脱气。 7、常用定量方法:外标法内标法内标物的要求: 化学结构与待测品相似;样品中不存在; 不与样品组分发生化学反应;保留值与待测值接近;浓度相当;与其他色谱峰分离好 8、样品的预处理: 目的:除杂质;浓缩微量成分;改善分离;保护色谱柱;提 高检测灵敏度 方法:高速离心,过滤,选择性沉淀,衍生反应;液固萃取、 液液萃取 沉淀蛋白的溶剂: 有机溶剂:乙腈、甲醇强酸:三氯乙酸、过氯酸盐:50%硫酸铵、10%TCA 分析测定用试剂为色谱纯及以上,水为超纯水第二部分:实验设计

【考试重点】中国药科大学《药物色谱分析》期末考试重点

《药物色谱分析》复习重点 第三章 气相色谱法 1. 了解气相色谱法的特点及分类; 2. 气相色谱的固定液 (1)对固定液的要求 (2)样品组分与固定液之间的分子作用力的种类 (3)固定液的极性与分离特性评价,主要掌握Rohrschneider 常数,了解McReynolds 常数 (4)固定液的分类,掌握几种常见固定液如聚二甲基硅氧烷类、聚苯基甲基硅氧烷类、氰烷基聚硅氧烷类和聚乙二醇的特点及使用分析对象。 (5)气相色谱中如何选择固定液 3、气-液色谱柱气相色谱法 (1)气-液色谱柱气相色谱法中对担体的要求; (2)使用前担体的表面处理的原因及方法,其中担体表面处理时釉化的目的是什么? (3)填充柱的老化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4.气-固色谱与气-液色谱的特点比较 5. 毛毛细细管管柱柱气气相相色色谱谱法法 (1)毛细管柱的柱管使用聚酰亚胺涂层的原因及作用 (2)交联毛细管柱的特点及常用交联方法,毛细管气相色谱柱交联引发剂主要有哪些?

(3)毛细管柱进样方式,掌握分流及吹尾气目的。 (4)分流比及测定方法;线性分流与非线性分流及影响样品失真的因素。 (5)分流进样法的优缺点。 第四章气相色谱检测器 气相色谱检测器的种类及其原理、性能特点(主要FID、 ECD、NPD) 第五章气相色谱相关技术 1.程序升温色谱法 (1)特点 (2)主要方式及适用对象 2.顶空气相色谱法 (1)特点、分类 (2)静态顶空分析的原理及影响静态顶空气相色谱分析的因素 (3)动态顶空分析的原理及动态顶空法操作条件选择 第六章GC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1. 如何判断待测物是否可以直接进行GC分析 2. 哪些化合物经过衍生化后可以进行GC分析

1176药物毒理学在线作业答案

1、哌醋甲酯可引起肝细胞的 1. E. 广泛性坏死 2.灶状坏死 3.炎症 4.带状坏死 2、理化或生物物质对机体产生的任何有毒作用指 1.毒素 2.有毒 3.毒物 4.毒性 3、肾上腺皮质激素对肺的毒性作用可导致 1.肺栓塞 2.肺癌 3.肺炎 4.肺纤维化 4、氟烷可导致 1.类系统性红斑狼疮 2.免疫性溶血 3.免疫性肝炎 4.荨麻疹 5、“氧化性”药物非那西汀可引起 1.贫血

2.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3.氧化性溶血 4.白血病 6、短期用药后常见的肝毒性是 1.肝癌 2.肝硬化 3.脂肪变性 4.肝炎 7、药物对肝脏毒性作用的主要靶点是 1.肝细胞 2.库普弗细胞 3.内皮细胞 4.星行细胞 8、药物对肝脏毒性作用的最初靶位是 1.区带2 2.区带1 3.区带3 4.中央静脉 9、研究药物过敏性最理想的动物是 1.豚鼠 2.小鼠 3.家兔

4.大鼠 10、典型的自身免疫综合征是 1.免疫性肝炎 2.免疫性溶血 3.荨麻疹 4.类系统性红斑狼疮 11、药物对肾脏最常见的毒性反应是 1.急性肾功能衰竭 2.慢性肾功能衰竭 3.急性肾小球肾炎 4.慢性肾小球肾炎 12、甲基多巴免疫系统的靶位是 1.红细胞 2.白细胞和血小板 3.红细胞和血小板 4.白细胞 13、肾脏毒性最大的氨基苷类抗生素是 1.链霉素 2.庆大霉素 3.卡那霉素 4.新霉素 14、链霉素和异烟肼合用治疗结核病时可导致

1.过敏性肺炎 2.肺纤维化 3.红斑狼疮样肺炎 4.间质性肺炎 15、肝脏毒性的早期事件为 1.内质网肿胀 2.线粒体形态改变 3.质膜起泡 4.溶酶体增多 16、碳酸锂可使甲状腺激素的释放 1.增加 2.不变 3.减少 4.增加或不变 17、氯丙嗪对垂体的毒性作用可导致生长素分泌 1.减少 2.不变 3.增加 4.减少或不变 18、毒物最有效的排泄器官是 1.肺脏 2.肾脏

药代动力学试题

1 影响药物代的因素有哪些及评价药物代的方法? 2 药物动力学参数包括哪些?阐明各个参数的意义? 1.影响药物代的因素: (1)给药途径的影响 一种药物可以制成多种剂型,因此可以有不同的给药途径和方法。给药途径和方法影响药物代进而影响疗效,因而引起了人们对给药方法研究的重视。这与药物代酶在体的分布以及局部器官和组织的血流量有关。由于肝脏和胃肠道存在众多的药物代酶,“首过效应”是导致口服药物体代差异的主要原因。 给药剂量和剂型的影响 (任何药物代反应都是在酶参与下完成的。体的酶都是有一定量的,当体药物量超过酶的代反应能力的时候,代反应往往会出现饱和的现象。在硫酸结合和甘氨酸结合的代反应中,用较少的剂量就能达到饱和的作用)。 ①剂量对代的影响 机体对药物的代能力主要取决于体各种药物代酶的活力和数量。代存在饱和现象。剂量过大时出现中毒反应。 ②剂型对代的影响 对口服后要在胃肠道中代的药物影响大。如:口服含1g水酰胺的溶液、混悬液、和颗粒剂后,测得尿中硫酸酯的量,服用颗粒剂比溶液剂和混悬剂多,这是因为颗粒剂吸收前需要溶解,吸收较慢,不会出现硫酸结合反应的饱和状态,生产硫酸酯的量就多,这是剂型对代影响的结果。

药物的光学异构特性对药物代的影响 体的酶及药物受体具有立体选择性,导致不同异构体显示明显的代差异。 酶诱导作用和酶抑制作用 药物重复应用或与其他药物合并应用时,药物代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某些药物的代被另外一些药物所促进(诱导),另一类是某些药物代被其它药物所抑制,促进代的物质叫做诱导剂,抑制代的物质叫做抑制剂。有的药物对某一药物来说是诱导剂,对另一药物来说可能是抑制剂。 ①酶抑制作用 某些药物能抑制肝微粒体中酶的作用,使其它药物代速率减慢,导致药理活性及毒副作用增加,这些具有酶抑制作用的药物称酶的抑制剂。酶抑制作用包括不可逆抑制(抑制剂+P450活性部位结合,阻止其与氧结合而失活,常见药物:乙炔雌二醇、炔诺酮、安体舒通等)和可逆抑制(β-二乙氨乙基二苯丙乙酸酯)。 ②酶诱导作用 酶诱导剂也可加速本身的代,可导致药物临床疗效降低,产生耐受性。如:苯巴比妥:自身酶诱导剂,开始几天有效,连续服用代速度加快,安眠作用下降。 保泰松:自身酶诱导剂,开始几天血浓高,副作用大,连续服用后,副作用减小。 生理性因素对药物代的影响

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分析复试考试题汇总

中国药科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药物分析复试题汇总 A.10年药分复试 共十道大题,考3h 1.为什么要进行砷盐检查?砷盐检查方法有哪些及装置 2.复方。。包括丹参、冰片、三七,及各自特征成分及如何进行质量控制?含量测定 3.光谱题:苯佐卡因,画出氢谱和碳谱 二维谱中HMBC、HMQC 、NOESY、ROESY 名词解释 4.色谱分析,确定所用色谱分析方法(多为书中例题),考过 二甲双胍、硝酸异山梨酯、好像还有个多糖 5.质谱离子化方法有哪些,各自特点,有哪些质谱仪()如离子肼 6.好像还有个关于青霉素杂质的检查 实验与专外 1.配流动相 2.画下FID检测器及气化室 3.阿司匹林分析挑错,水解后剩余滴定法。 4.英文翻译()基本都为药物分析方向期末考试所用专外书上内容 B.08年药分复试 一、单选 二、多选 三、问答题 1.盐酸伪麻黄碱的质量控制项目应有哪些,各自目的,并各自简述一种合适的控制方法及简要步骤、 2.抗生素类药物的分类,其含量测定方法与化学分析方法有何区别 3.按色谱条件选对应物质 条件一:ODS柱...,流动相:庚烷磺酸钠的磷酸缓溶液:水()2:98) 条件二:ODS柱....,流动相:甲醇:水:冰醋酸,254nm; 条件三:ODS柱....,流动相:乙腈:水 (72:28); 条件四:ODS柱....,流动相:甲醇:水(20:80); 物质:柴胡皂苷,二氟尼柳,醋酸甲地孕酮,CH3N(CH3)2RCOO 4.(1)盐酸普萘洛尔含量测定方法?方程式?滴定度

(2)用ODS柱时拖尾的原因?解决方法? (3)盐酸普萘洛尔,...普萘洛尔,.......普萘洛尔出峰顺序。 5.尼可刹米 (1) (2)IR峰归属,振动形式,3032cm 1,2975,1685,1589,1570,1465,1210,1120,711(3)NMR峰归属 偶合裂分原因,图中化学位移:9.0;7.0;3.0;1.0;0; (4)C13谱:10个峰,a j,J=0 指出对应C,及原因 (5)质谱:m/z 178;177;163;150;28;51;78;106(基峰),裂解方程式 6.什么是GC衍生化?特点(目的)?写出三种衍生化方程式 7.系统适应性试验包括?各自标准。计算公式 8.(1)上海华联制药厂 (2)欣弗 (3)梅花K (4)齐二药 以上各自事件的药物?原因,谈谈对药物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C.07年药物分析复试题 一、选择题(20') 二、克伦特罗相关问题(60’) 三、克伦特罗的作用(0结构式已给出) 请推测克伦特罗的紫外吸收的特征峰位? 请画出克伦特罗的大概的H NMR和C NMR 请推测克伦特罗的红外光谱的主要峰归属 请推测克伦特罗的主要质谱裂解方式 三、其他(70) 制剂分析的检查项目 多种药物色谱条件的选择?包括柠檬烯、龙脑、依那普利、VE以及二甲双胍。只需写出是采用GC还是LC,以及检测方式。为什么 色谱适应性考察项目有哪些 还不全,就记得这么多了10年药分复试 共十道大题,考3h 1.为什么要进行砷盐检查?砷盐检查方法有哪些及装置 2.复方。。包括丹参、冰片、三七,及各自特征成分及如何进行质量控制?含量测定 3.光谱题:苯佐卡因,画出氢谱和碳谱 二维谱中HMBC、HMQC

16秋浙大《药代动力学》在线作业

浙江大学17春16秋浙大《药代动力学》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25 道试题,共50 分。) 1. 下列关于恒量、定时分次注射给药时血浆药物浓度变化的描述中不对的是() A. 要5个t1/2达到Css B. 峰值(Cmax)与谷值(Cmin)波动之比与间隔时间t有关 C. t越短波动越小 D. 药量不变,t越小可使达到Css时间越短 E. 肌注时Cmax与Cmin的波动比静注时小 正确答案: 2. 促进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酶系统是() A. 单胺氧化酶 B. 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 C. 辅酶Ⅱ D.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E. 水解酶 正确答案: 3. 在等剂量时Vd小的药物比Vd大的药物() A. 血浆浓度较小 B. 血浆蛋白结合较少 C. 组织内药物浓度较小 D. 生物可用度较小 E. 能达到的稳态血药浓度较低 正确答案: 4. 需要维持药物有效血浓度时,正确的恒量给药的间隔时间是() A. 每4h给药一次 B. 每6h给药一次 C. 每8h给药一次 D. 每12h给药一次 E. 根据药物的半衰期确定 正确答案: 5. 下列关于可以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饭后口服给药 B. 用药部位血流量减少 C. 微循环障碍 D. 口服生物利用度高的药吸收少 E. 口服经第一关卡效应后破坏少的药物效应强 正确答案: 6. 易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具有的特点为() A. 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

B. 分子量大 C. 极性大 D. 脂溶度高 E. 以上均不是 正确答案: 7. 药物的生物转化是指其在体内发生的() A. 活化 B. 灭活 C. 化学结构的变化 D. 消除 E. 再分布 正确答案: 8. 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按一定时间间隔连续给予一定剂量,血药浓度达到稳定状态时间的长短决定于() A. 剂量大小 B. 给药次数 C. 半衰期 D. 表观分布容积 E. 生物利用度 正确答案: 9.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则药物的作用() A. 起效快 B. 起效慢 C. 维持时间长 D. 维持时间短 E. 以上均不是 正确答案: 10. 对药物分布无影响的因素是() A. 药物的理化性质 B. 组织器官血流量 C. 血浆蛋白结合率 D. 组织亲和力 E. 药物剂型 正确答案: 11. 某弱酸性药物在pH=7.0溶液中90%解离,其pKa值约为() A. 6 B. 5 C. 7 D. 8 E. 9 正确答案: 12. 下列关于药物被动转运的叙述哪一条是错误的() A. 药物从浓度高侧向低侧扩散 B. 不消耗能量而需载体

非那西丁药代动力学研究实验报告分析

非那西丁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实验报告 一.概述: 非那西丁(Phenacetin)为一种解热镇痛药,因为潜在副作用在临床已基本不使用。但由于其是CYP1A2酶的特异性底物,被广泛选择作为底物用于酶活性测定实验以及影响酶活性作用药物的研究。本学期临床药代动学实验课以非那西丁在大鼠体内的代谢实验、大鼠肝微粒体温孵实验两部分为例,通过实验设计,实验操作,结果评价等一系列过程,系统地学习了药代动力学中药物体内外的简单研究方法、实验数据的处理、以及相关药动学参数的计算与评价。 二.正文 1.非那西丁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1.1实验目的 研究非那西丁在大鼠体内代谢的药代动力学,学习大鼠眼底静脉丛取血等操作。 1.2实验材料与方法 仪器:HPLC-UV色谱仪,高速冷冻离心机,涡旋振荡器; HPLC色谱条件:检测波长:254nm 色谱柱:inertsil-ODS-SP,5um,4.6*150mm 流速:1.0ml/min 柱温:40℃ 流动相:40(乙腈):60(50mM磷酸盐缓冲液)(注:50mM磷酸盐缓冲液配制:6.8g磷酸二氢钾,加入150ml氢 氧化钠溶液(0.1M),配制成1L的磷酸盐缓冲液) 试剂:非那西丁注射剂,对乙酰氨基酚标准品,肝素钠,10%高氯酸; 实验动物:雄性大鼠,180g—220g 1.3实验步骤 1.3.1标准曲线的制备:取空白血浆,加入对乙酰氨基酚标准品,使其 浓度分别为0.156,0.313,0.625,1.25,2.50,5.00,10.00ug/ml。在给定的色谱条件下进行HPLC分析,以样品的峰面积对样品浓度进行线性回归。 1.3.2给药及血浆采集处理:取大鼠一只,尾静脉注射非那西丁 (10mg/kg)后,分别于0,5,10,15,30,45,60,90,120min于尾静脉取血

药理学知识药物代谢动力学重要名词解释集锦一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药物代谢动力学是药理学中的重要知识。在药物代谢动力学学习过程中,考生要掌握:药物作用与选择性,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量效关系,构效关系,药物作用机制,受体概念与特性,受体类型,受体调节,激动剂与拮抗剂,并且熟悉受体占领学说、跨膜信息传递,还要了解受体其他学说、受体药物反应动力学。 1.药物作用(action):药物与机体组织间的原发作用,构成了药物作用机制的主要方面。 2.药物效应(effect):药物作用所引起的机体原有功能的改变。 3.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药物引起机体器官原有功能水平的改变,如兴奋、亢进、抑制、麻痹、衰竭等。药物的局部作用与全身作用。药物作用特异性与药理效应选择性之间的关系。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药物的对因治疗、对症治疗及补充治疗。 4.药物的不良反应(untoward effects):包括副反应、毒性反应、后遗效应、继发性反应、变态反应、致畸作用等。 5.量效关系(dose-effect relationship):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药物剂量的大小与血药浓度高低成正比,亦与药效的强弱有关,这种剂量与效应的关系称为量效关系。 6.量反应:药理效应强度的高低或多少,可用数字或量的分级表示,这种反应类型为量反应。 7.质反应:观察的药理效应是用阳性或阴性,结果以反应的阳性率或阴性率作为统计量,这种反应类型为质反应。 8.半数有效量(ED50):指使一群动物中半数动物产生效果的药物剂量。 9.半数致死量(LD50):指使一群动物中半数动物死亡的药物剂量。 10.药物的安全评价指标:治疗指数及安全界限。 11.治疗指数(TI);半数致死量(LD50)伴数有效量(ED50),数值越大越好。安全界限:(LD1)/ED99 12..构效关系:特异性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理作用有密切的关系。

中国药科大学 药物分析 期末试卷(A卷) (3)

中国药科大学 药物分析 期末试卷(A 卷) 学年第一学期 一、选择题(共50分) (一)A 型题(最佳选择题) 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题1分) 1.硫喷妥钠在吡啶溶液中可与铜盐反应,所呈的颜色为 ( ) A .紫色 B .红色 C .绿色 D .玫瑰红色 E .紫堇色 2.雌激素的特有反应为 ( ) A .麦芽酚反应 B .硅钨酸反应 C .硫色素反应 D .Kober 反应 E .坂口反应 3.四环素类药物中存在异四环素杂质是由于药物发生了 ( ) A .差向异构化 B .酸性降解 C .碱性降解 D .脱水反应 E .光反应 4.维生素A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计算公式中换算因子为 ( ) A .效价(IU/g) B .效价(g/IU) C .(g/IU)1%cm 1效价E D .1%cm 1(IU/g) E 效价 E .(IU/g)1%cm 1效价E 5.薄层色谱法可用于检查药物中的杂质,如 ( ) A .氯化物 B .挥发性杂物 C .有关物质 D .硫化物 E .硫酸盐 6.药物中砷盐检查采用古蔡氏法测定时,必须加入 ( ) A .三氯化铁 B .氯化亚汞 C .氯化亚铁 D .亚硝酸钠 E .氯化亚锡 7.中国药典2000年版测定维生素E 含量采用GC 法,所用内标物质为 ( ) A .正二十烷 B .正二十二烷 C .正三十烷 D .正三十二烷 E .正四十烷 8.酸性染料比色法中,水相的pH 值过小,则 ( )

A.能形成离子对B.有机溶剂提取能完全C.酸性染料以阴离子状态存在D.生物碱几乎全部以分子状态存在E.酸性染料以分子状态存在9.亚硝酸钠滴定法中,加KBr的作用是( ) A.添加Br-B.生成NO+Br-C.生成HBr D.生成Br2 E.抑制反应进行 10.头孢呋辛酯中应检查的杂质是( ) A.异烟肼B.甲醇C.丙酮D.异构体E.游离肼 11.中国药典(2000年版)采用双相滴定法测定苯甲酸钠的含量,其所用的溶剂体系为( ) A.水-乙醚B.水-冰醋酸C.水-氯仿D.水-乙醇E.水-丙酮12.药物纯度合格是指( ) A.含量符合药典的规定B.符合分析纯的规定C.绝对不存在杂质D.对病人无害E.不超过该药物杂质限量的规定 13.药物中氯化物杂质检查的一般意义在于( ) A.它是有疗效的物质B.它是对疗效有不利影响的物质 C.它是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D.可以考核生产工艺中容易引入的物质E.检查方法比较方便 14.测定卤素原子与脂肪碳链相连的含卤素有机药物(如三氯叔丁醇)的含量时,通常选用的方法是( ) A.直接回流后测定法B.直接溶解后测定法C.碱性还原后测定法D.碱性氧化后测定法E.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5.各国药典对甾体激素类药物常用HPLC或GC法测定其含量, 主要原因是( ) A.它们没有特征紫外吸收,不能用紫外分光光度法 B.不能用滴定分析法进行测定 C.由于“其它甾体”的存在,色谱法可消除它们的干扰 D.色谱法比较简单,精密度好 E.色谱法准确度优于滴定分析法 16.下列药物的碱性溶液,加入铁氰化钾后,再加正丁醇,显蓝色荧光的是( ) A.维生素A B.维生素B1C.维生素C D.维生素D E.维生素E 17.两步滴定法测定阿司匹林的含量时,每1ml氢氧化钠溶液(0.1/mol/L)相当

药代动力学在线作业

1.【第01章】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剂型因素是指片剂、胶囊剂、丸剂和溶液剂等药物的不同剂型 B 药物产品所产生的疗效主要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有关 C 药物效应包括药物的疗效、副作用和毒性 D 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主要是药剂学的研究容 正确答案:C 2.【第01章】药物转运是指()。 A 吸收 B 渗透 C 分布 D 代谢 E 排泄 正确答案:ACE 3.【第01章】药物消除是指()。 A 吸收 B 渗透 C 分布 D 代谢 E 排泄 正确答案:DE 4.【第02章】影响片剂中药物吸收的剂型和制剂工艺因素不包括()。 A 片重差异 B 片剂的崩解度

C 药物颗粒的大小 D 药物的溶出与释放 E 压片的压力 正确答案:A 5.【第02章】根据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求出,酸性药物的pKa-pH=()。 A lg (Ci×Cu) B lg (Cu/Ci) C Ig (Ci-Cu) D lg( Ci+Cu) E lg( Ci/Cu) 正确答案:B 6.【第02章】弱碱性药物奎宁的pKa=8.4,在小肠中(pH= 7.0)解离型和未解离型的比为()。 A 1 B 25/1 C 1/25 D 14/1 E 无法计算 正确答案:B 7.【第02章】血流量可显著影响药物在()的吸收速度。 A 直肠 B 结肠 C 小肠

D 胃 E 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D 8.【第02章】下列可影响药物溶出速率的是()。 A 粒子大小 B 溶剂化物 C 多晶型 D 溶解度 E 均是 正确答案:E 9.【第02章】研究药物的吸收时,生理状态更接近自然给药情形的研究方法是()。 A 小肠单向灌流法 B 肠襻法 C 外翻环法 D 小肠循环灌流法 E Caco-2模型 正确答案:B 10.【第02章】关于胃肠道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当食物中含有较多脂肪,有时对溶解度特别小的药物能增加吸收量 B 一些通过主动转运吸收的物质,饱腹服用吸收量增加 C 一般情况下,弱碱性药物在胃中容易吸收 D 当胃空速率增加时,多数药物吸收加快

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分析期末考试题

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分析实验试卷(B卷) 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 一、选择题(共15分) 1.中国药典主要内容包括:() A 正文、含量测定、索引 B 凡例、制剂、原料 C 鉴别、检查、含量测定 D 前言、正文、附录 E 凡例、正文、附录 2.日本药局方与U S P的正文内容均不包括() A.作用与用途 B.性状 C.含量规定 D.贮藏 E.鉴别 3.按药典规定,精密标定的滴定液(如氢氧化钠及其浓度)正确表示为( ) A.氢氧化钠滴定液(0.1520M) B.氢氧化钠滴定液(0.1524mol/L) C 氢氧化钠滴定液(0.1520M/L) D. 0.1520M氢氧化钠滴定液 E. 0.1520mol/L盐酸滴定液 4、药物中氯化物杂质检查的一般意义在于它() A. 是有疗效的物质 B. 是对药物疗效有不利影响的物质 C.是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 D. 是影响药物稳定性的物质 E.可以考核生产工艺和企业管理是否正常 5. Ag-DDC法是用来检查( ) A. 氯化物 B. 硫酸盐 C. 硫化物 D. 砷盐 E. 重金属 6.采用碘量法测定碘苯酯含量时,所用的方法为() A. 直接回流后测定法 B. 碱性还原后测定法 C. 干法破坏后测定法. D. 氧瓶燃烧后测定法 E. 双氧水氧化后测定法 7.四环素类药物在碱性溶液中,C环打开,生成() A. 异四环素 B. 差向四环素 C. 脱水四环素 D. 差向脱水四环素 E. 配位化合物 8.甾体激素类药物鉴别的专属方法为() A. UV B. GC C. IR D. 异烟肼法 E. 与浓硫酸反应 9.药物的碱性溶液,加入铁氰化钾后,再加正丁醇,显蓝色荧光的是( ) A.维生素A B.维生素B1C.维生素C D.维生素D 10.中国药典2000年版测定维生素E含量的内标物为() A.正二十八烷 B.正三十烷 C.正三十二烷 D.正三十烷 E.十六酸十六醇酯 11.加入氨制硝酸银后能产生银镜反应的药物是() A.地西泮 B.阿司匹林 C.异烟肼 D.苯佐卡因 E.苯巴比妥 12.坂口(S a ka g u c h i)反应可用于鉴别的药物为( ) A. 雌激素 B. 链霉素 C. 维生素B1 D. 皮质激素 E. 维生素C 13.维生素A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计算公式中换算因子为( ) A.效价(IU/g) B.效价(g/IU) C. (g/IU) 1% cm 1 效价 E D. 1% cm 1 (IU/g) E 效价 E. (IU/g) 1% cm 1 效价 E 14.雌激素的特有反应为( ) A.麦芽酚反应B.硅钨酸反应C.硫色素反应D.Kober反应E.坂口反应 15.苯甲酸钠的含量测定采用双相滴定法时所用溶剂体系为() A. 水-乙醇 B. 水-丙酮 C. 水-氯仿 D. 水-乙醚 E. 水-甲醇 二、匹配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5] A.吸附或分配性质的差异 B .杂质与一定试剂产生沉淀 C.杂质与一定试剂产生颜色反应 D.杂质与一定试剂反应产生气体 E.旋光性质的差异 1.药物中易碳化物的检查() 2.酸性条件下,用醋酸铅试纸检查药物中所含微量硫化物() 3.T L C法检查有关杂质() 4.硫酸阿托品中莨菪碱的检查() 1

药代动力学复习试题

药代动力学复习题 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 问答题: 1、生物药剂学研究的内容和目的是什么? 2、生物药剂学与制剂质量和临床用药的关系? 3、什么是生物药剂学?何为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 4、何为生物药剂学?研究它有什么意义? 5、试述新剂型开发与生物药剂学研究的关系。 6、何为药物在体内的处置与消除? 7、口服片剂吸收的体内过程有哪些? 第二章口服药物的吸收 问答题: 1、何谓吸收? 2、试述生物膜的组成,结构,功能及其模式对药物吸收的关系? 3、人体哪些部位给药兼有局部及全身两种作用?各举例说明之。 4、人体各部位的ph约为多少?ph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如何? 5、药物以何种方式或途径透过下列部位生物膜?(胃肠道、口腔、鼻腔、皮肤、眼角膜) 6、影响胃肠道吸收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7、药物转运机制中以被动转运为重要,何故? 8、何类药物在小肠转运过程中出现饱和现象及部位特性,使此类药物在服用中应注意什么? 9、哪些部位的药物吸收与分子量影响不大,何故? 10、一般药物以何种型式透过细胞膜,进入血浆后主要以何种方式起作用? 11、药物脂/水分配系数值不宜过大对吸收的意义何在?试举胃肠道与皮肤吸收为例? 12、小肠、大肠粘膜表面各有何特点?与药物吸收的关系如何? 13、影响胃排空速率的因素有哪些?哪些药物饱腹服用吸收反而好? 14、药物的溶出速率对吸收有何意义?有哪些影响溶出速率的因素? 15、采用哪些方法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 16、对溶解缓慢或难溶性药物为增加其吸收,可采用减小粒径(为粉化)的方法,但不适合与哪些性质的药物? 17、同一药物,晶型不同,影响到药物哪些性质? 18、何谓微晶,固体分散物,固体溶液? 19、药物的首过效应发生在体内哪些主要部位?何故?各举一例说明之,有何克服法? 20、何类药物选择淋巴系统吸收?药物淋巴转运有何特点及缺点? 21、有时药物用复溶媒制成的肌肉注射剂,其生物利用度反比口服者低,何故? 22、影响肌注吸收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肌肉注射可能有哪些副作用? 23、有哪些因素影响药物的透皮吸收?角质层水合作用,吸收促进剂及表面活性剂增加药物吸收的方法,机制如何? 24、为什么双相溶解度对眼用药物释放是最重要的? 25、眼部给药后,眼泪的流出如何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对眼部药物吸收,粘度的作用是什么? 26、药物在肺泡部位吸收的速效性有哪些特征? 27、止喘药气雾剂的粒度要求在何范围内,何故? 28、下列药物制成何种剂型较好,何故?(异丙肾上腺素,灰黄霉素,硝酸甘油,心得安,莨菪碱,胰岛素) 29、药物的脂溶性与解离度对药物通过生物膜有何影响? 30、药物的体内过程怎样? 31、药物有哪几种吸收方式?特点怎样? 32、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因素有哪些?不同剂型口服制剂的吸收速度大小怎样?为什么?

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讲义

实验一药酶诱导剂及抑制剂对 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得影响 【目得】 以戊巴比妥钠催眠时间作为肝药酶体内活性指标,观察苯巴比妥及氯霉素对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得影响,从而了解它们对肝药酶得诱导及抑制作用。 【原理】 苯巴比妥为肝药酶诱导剂,可诱导肝药酶活性,使戊巴比妥钠在肝微粒体得氧化代谢加速,药物浓度降低,表现为戊巴比妥钠药理作用减弱,即催眠潜伏期延长,睡眠持续时间缩短。而氯霉素则为肝药酶抑制剂,能抑制肝药酶活性,导致戊巴比妥钠药理作用增强,即催眠潜伏期缩短,睡眠持续时间延长。 【动物】 小白鼠8只,18~22g 【药品】 生理盐水、0、75%苯巴比妥钠溶液、0、5%氯霉素溶液、0、5%戊巴比妥钠溶液【器材】 天平、鼠笼、秒表、注射器1 ml×4、5号针头×4 【方法与步骤】 一、药酶诱导剂对药物作用得影响 1、取小鼠4只,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小鼠腹腔注射0、75%苯巴比妥钠溶液0、1 ml/10g,乙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 ml/10g,每天1次,共2天。 2、于第三天,给各小鼠腹腔注射0、5%戊巴比妥钠溶液0、1 ml/10g,观察给药后小鼠得反应。记录给药时间、翻正反射消失与恢复得时间,计算戊巴比妥钠催眠潜伏期及睡眠持续时间。 二、药酶抑制剂对药物作用得影响 1、取小鼠4只,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小鼠腹腔注射0、5%氯霉素溶液0、1 ml/10g;乙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 ml/10g。 2、30分钟后,给各小鼠腹腔注射0、5%戊巴比妥钠溶液0、1 ml/10g,观察给药后小鼠得反应。记录给药时间、翻正反射消失与恢复得时间,计算戊巴比妥钠催眠潜伏期及睡眠持续时间。 【统计与处理】 以全班结果(睡眠持续时间,分)作分组t检验,检验用药组与对照组有无显著性差异。(参见“数理统计在药理学实验中得应用”) 【注意事项】 1、催眠潜伏期为开始给药到动物翻正反射消失得间隔时间,睡眠持续时间为翻正反射消失至恢复得间隔时间。 2、本实验过程中,室温不宜低于20 C,否则戊巴比妥钠代谢减慢,使动物不易苏醒。 3、氯霉素溶液有结晶析出时可在水浴中加热溶解。 4、吸取氯霉素溶液得注射器应预先干燥,否则易结晶堵塞针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