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南大学特殊儿童心理学12

西南大学特殊儿童心理学12

西南大学特殊儿童心理学12
西南大学特殊儿童心理学12

特殊儿童心理学第一次作业

(10.0 分)1. 以下哪些是智力落后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

A) A:失调率大大高于普通儿童,且与智力障碍程度成正比关系。

B) B:感觉统合失调情况会随着年龄增长而自动改善

C) C:听觉障碍明显低于其他障碍

D) D:有明显性别差异

纠错

(10.0 分)2. 以下哪一条不是听觉障碍儿童瞬时记忆的特点

A) A:形象记忆好于语词记忆

B) B:动觉记忆好于视觉记忆

C) C:对汉字的记忆受到语音的干扰,存在语音混淆现象

D) D:瞬时记忆不全面、不完整

纠错

(10.0 分)3. 儿童能够改正语法错误和谈论语言,说明儿童语言已经发展到哪个阶段?

A) A:声音发展阶段

B) B:被动语言交际阶段

C) C:特殊语言交际阶段

D) D:目标口语发展阶段

纠错(10.0 分)4. 盲生的词汇特征不包括

A) A:基本词的获得没有太大困难

B) B:一般词汇的获得没有太大困难

C) C:表达中缺乏表现个性的词语运用,很少有创造性

D) D:表达中形象词语的使用少,很少选用具有联想义的词语

纠错(10.0 分)5. 人的智力或思维的萌芽是哪个阶段

A) A:感知运动阶段

B) B:前运算阶段

C) C:具体运算阶段

D) D:形式运算阶段

纠错(10.0 分)6. 以下哪些不属于智力落后儿童的知觉特点

A) A:知觉速度缓慢,容量小

B) B:知觉分化不够,区分能力弱

C) C:缺少知觉积极性

D) D:知觉恒常性好

纠错(10.0 分)7. 情绪隐藏行为的出现是在

A) A:婴儿期

B) B:学前期

C) C:学龄初期

D) D:青少年期

纠错(10.0 分)8. 以下哪一项事物的记忆是智力落后儿童最不容易记住的?

A) A:感兴趣或印象鲜明、强烈的事物

B) B:运动记忆

C) C:形象记忆

D) D:抽象词汇的逻辑记忆

纠错

(10.0 分)9. 儿童思维的发展划分为四个大的年龄阶段,其中在哪一个阶段孩子思维出现了可逆和守恒性?

A) A:感知运动阶段

B) B:前运算阶段

C) C:具体运算阶段

D) D:形式运算阶段

纠错(10.0 分)10.以下哪个思维能力是视觉障碍儿童优于普通儿童的?

A) A:概念形成

B) B:分类

C) C:概括

D) D:推理

纠错

(10.0 分)11.生活质量有四个维度:独立性、生产效率、社区参与和融合以及对以上三方面的满意度。其中,哪个维度强调残疾人自身的自由和自我决策力?

A) A:独立性

B) B:生产效率

C) C:社区参与和融合

D) D:对以上三方面的满意度

纠错

(10.0 分)12.愤怒的情绪体验与小学生对道德自我中哪些内容的觉知紧密相连?

A) A:自我独特性

B) B:自我连续性

C) C:他观自我

D) D:自我力量

纠错

(10.0 分)13.聋童知道小鸟、鸡、鸭、猪,但是对“动物”就不容易理解,这反映了他们思维的哪一个特点?

A) A:思维主要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

B) B:动作思维为形象思维奠定基础

C) C:概念扩大化

D) D:推理能力落后

纠错

(10.0 分)14.以下哪一项是语言的民族特点和一个人的语言能力的最为基本的表现?

A) A:语音

B) B:词汇

C) C:语法

D) D:语义

纠错(10.0 分)15.以下哪一项不是智力落后儿童短时记忆的特点

A) A:识记缓慢,保持差

B) B:机械识记差,意义识记相对较好

C) C:记忆的监控能力差

D) D:工作记忆普遍不佳

特殊儿童心理学第二次作业

10.0 分)1. 根据相互作用论,语言发展来源于

A) A:生理成熟

B) B:认知发展

C) C:语言环境

D) D:后天经验

纠错

(10.0 分)2. 视觉障碍儿童在交流中大多不能正确使用非言语交际手段进行交际,常出现

A) A:不自信地低头

B) B:头部或身体左右摇晃和前后摇晃

C) C:摆弄手指或衣服等行为

D) D:揉眼睛

纠错(10.0 分)3. 盲生对声韵的掌握普遍较好,原因包括

A) A:良好的听觉注意、听觉辨析和听觉反馈的能力。

B) B:更具有使用和学习语言的动机

C) C:汉字盲文的特点

D) D:长期系统的语音训练

纠错

(10.0 分)4. 语境对听觉障碍儿童的语言获得、发展和运用有重要作用,体现在

A) A:语音清晰度

B) B:语言理解力

C) C:语词记忆

D) D:话语表达

纠错(10.0 分)5. 造成智力落后儿童语音发展障碍的原因

A) A:听力问题

B) B:发音器官的问题

C) C:智力低下

D) D:开始训练的时间

纠错(10.0 分)6. 行为主义对思维及儿童思维的发展的研究贡献包括

A) A:强调思维与语言的关系,特别提出思维与内部语言的关系

B) B:提倡思维的外周说

C) C:采用一套实验方法,研究儿童再现性思维的发展

D) D:利用实验研究思维与情绪的关系

纠错(10.0 分)7. 智力落后儿童的词汇特征

A) A:词汇量少

B) B:词类不全面

C) C:词汇量不随年龄增加而增多

D) D:与正常儿童相似的词汇获得顺序

纠错

(10.0 分)8. 智力落后儿童言语行为方面的特点

A) A:弱智儿童不能运用有意义的话语传达信息

B) B:不能表达和理解询问这一施事行为

C) C:陈述行为多于命令行为

D) D:语言清晰度和礼貌度较差

纠错(10.0 分)9. 以下哪些属于全盲儿童的人格特征?

A) A:盲童精神质分数高,即更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不近人情,感觉迟钝。

B) B:盲童更内倾。

C) C:情绪性分数明显偏低。

D) D:盲童掩饰性得分低。

纠错(10.0 分)10.听觉障碍儿童成就需要的发展在校期间表现为

A) A:对自身的期望更加符合现实

B) B:对学业和人生失败焦虑的增长

C) C:交往需要的发展

D) D:康复需要的发展

纠错(10.0 )11.特殊儿童心理学与哪些学科关系最为密切?

A) A:普通心理学

B) B:发展心理学

C) C:教育心理学

D) D:儿童心理学

纠错(10.0 分)12.特殊儿童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

A) A:观察法

B) B:实验法

C) C:调查法

D) D:单一被试法

纠错(10.0 分)13.以下哪些属于听障儿童的人格特征?

A) A:听觉障碍儿童在精神质(倔强性)方面明显高于正常儿童

B) B:在情绪性(神经质)方面明显低于正常儿童

C) C:在自身隐蔽与掩饰性方面与正常儿童无明显差异

D) D:听觉障碍儿童精神质、外倾性、掩饰性随年龄增长而下降,而情绪性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纠错(10.0 分)14.听觉障碍儿童注意的发展包括

A) A:无意注意起主导作用

B) B:有意注意发展缓慢

C) C:有意后注意发展水平较低

D) D:注意的分配比较困难

纠错

(10.0 分)15.记忆按储存的时间分为

A) A:工作记忆

B) B:短时记忆

C) C:长时记忆

D) D:瞬时记忆

纠错

(10.0 分)16.心理语言学界通常把以下哪几项的发展作为考察儿童语法发展乃至语言发展的指标。

A) A:句子平均长度

B) B:句法结构

C) C:会话结构

D) D:指示词语

纠错(10.0 分)17.智力落后儿童的语音特征包括

A) A:构音障碍

B) B:发音异常

C) C:声母获得顺序类似正常儿童

D) D:韵母获得顺序类似正常儿童

纠错(10.0 分)18.听觉障碍儿童抽象思维发展的特点包括

A) A:以动作思维、形象思维为基础

B) B: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时间更长

C) C:两种思维均势共存

D) D:综合能力强于分析能力

纠错(10.0 分)19.以下哪些词汇对于智力落后儿童来说掌握比较困难?

A) A:记忆

B) B:老师

C) C:面包

D) D:世界

纠错(10.0 分)20.以下哪些属于基本情绪?

A) A:恐惧

B) B:惭愧

C) C:快乐

D) D:接受

纠错(10.0 分)21.维果茨基的特殊儿童心理发展和教育的思想包括以下哪些方面?

A) A:在社会关系中研究障碍儿童

B) B:提出了一次性障碍(生物器质性)和二次性障碍(社会性)原理

C) C:强调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的结合

D) D:主张尊重障碍儿童

纠错(10.0 分)22.造成智力落后儿童注意缺陷的原因

A) A:神经类型的个体差异与大脑功能的发育障碍

B) B:自控能力差和不良习惯

C) C:认知能力不足

D) D:多动

纠错(10.0 分)23.在语言的几个要素中,哪些是使语言具有某种规范化的形式的?

A) A:语音

B) B:语用

C) C:词汇

D) D:语法

纠错(10.0 分)24.根据行为表现不同,言语障碍又包括

A) A:构音异常

B) B:发声异常

C) C:理解障碍

D) D:流畅度异常

纠错(10.0 分)25.关于“儿童如何获得语言”的问题,存在哪几种不同的理论主张?

A) A:习得论

B) B:先天论

C) C:相互作用论

D) D:语觉论

纠错

(10.0 分)26.视觉障碍儿童的词法特征

A) A:视觉障碍儿童能够掌握话语中使用频率较高,与其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名词、动词、量词、代词等实词

B) B:视觉障碍儿童不能够掌握话语中使用频率较高,与其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副词、介词、连词、助词等虚词

C) C:对形容词掌握较好

D) D:对表示逻辑意义(关联意义)的虚词掌握较差

纠错(10.0 分)27.聋儿口语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

A) A:早期的口语训练

B) B:残余听力的使用

C) C:父母的教学

D) D:早期佩戴合适的助听器

纠错(10.0 分)28.以下哪些反映出智力落后儿童形象思维的特点?

A) A:思维受具体形象或表象的束缚,不能理解形象背后的本质的共同特征

B) B:缺少分析和综合,很难将已有的知识、概念和表象综合起来

C) C:对各种事物只有与具体情境联系在一起时,才能理解其意义

D) D:在概念形成任务中,对“静、硬、动”等词的反映要快于“高、白、绿”。

纠错(10.0 分)29.以下哪些是元认知的理论

A) A:元认知三要素关系的模型

B) B:元认知加工模型

C) C:学习监控模型

D) D:信息加工模型

纠错

(10.0 分)30.

以下哪些属于特殊儿童意志的特点?

A) A:普遍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

B) B:做事缺乏稳定性和持久性

C) C:容易受周围人的暗示

D) D:很果断

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特殊教育学校陈佑贵 摘要: 智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弱智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智障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智障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 关键词: 倔强敏感多疑真心真爱表扬鼓励和谐环境表现机会康复训练 智障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特点,不能像正常人一样交流沟通,智障学生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智力障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导致了智力障碍学生的人格、性格、行为等方面的问题。智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弱智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智障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智障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 一、智障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倔强 自卑孤僻、敏感多疑的心理问题,导致智障学生大多生活在自己的猜测和观察里,一般按自己的推测来判断他人或者周围环境,不能很好地听取他人意见或建议,从而形成倔强的性格特点。比如周铮珍,女,12岁,汪营白果人,常斜着眼睛看人,弱智,就读于利川市特殊教育学校培智四班。她的不良心理问题表现:有自闭症倾向:上课经常紧抱书包,或独自发呆,下课经常一个人在另一处玩。自控能力太差,经常撕自己的衣服,课本和作业本等。总是去“拿”别人的东西,还要归罪于别的同学,喜欢惹事生非,打人。 2、敏感多疑 由于自身的缺陷而导致的自卑孤僻,智障学生总是处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通常通过自身的观察、猜测判断身边的变化以及他人的言谈举止,敏感多疑的心理问题也相应产生。即使是老师的正确引导和同伴的善意提醒,他们也不能正确对待。比如周铮珍就敏感多疑,且心理脆弱,喜自言自语,喜欢一个人玩,常在校园中独自游逛或独坐在楼梯及校门口。 二、智障学生的教育方法 1、倾注真心真爱 教师应重视特殊儿童,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特殊儿童常常由于不同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比较脆弱。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影响。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不成熟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2、适时表扬鼓励 对待周铮珍这类特殊儿童,只要表现某一良好现象时及时予以表扬,且对她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给予强化:或给予一个亲切的抚摸动作,或给一颗糖果等物质鼓励,或点点头示意表示赞赏,或肯定与信任的微笑。一次,我在操场上看见周铮珍主动为蒲婷凤系鞋带,我没有去惊动他们,而是用自己的手机拍下了那一

西南大学特殊儿童心理学1,2

特殊儿童心理学第一次作业 (10.0 分)1. 以下哪些是智力落后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 A) A:失调率大大高于普通儿童,且与智力障碍程度成正比关系。 B) B:感觉统合失调情况会随着年龄增长而自动改善 C) C:听觉障碍明显低于其他障碍 D) D:有明显性别差异 纠错 (10.0 分)2. 以下哪一条不是听觉障碍儿童瞬时记忆的特点 A) A:形象记忆好于语词记忆 B) B:动觉记忆好于视觉记忆 C) C:对汉字的记忆受到语音的干扰,存在语音混淆现象 D) D:瞬时记忆不全面、不完整 纠错 (10.0 分)3. 儿童能够改正语法错误和谈论语言,说明儿童语言已经发展到哪个阶段? A) A:声音发展阶段 B) B:被动语言交际阶段 C) C:特殊语言交际阶段 D) D:目标口语发展阶段 纠错(10.0 分)4. 盲生的词汇特征不包括 A) A:基本词的获得没有太大困难 B) B:一般词汇的获得没有太大困难

C) C:表达中缺乏表现个性的词语运用,很少有创造性 D) D:表达中形象词语的使用少,很少选用具有联想义的词语 纠错(10.0 分)5. 人的智力或思维的萌芽是哪个阶段 A) A:感知运动阶段 B) B:前运算阶段 C) C:具体运算阶段 D) D:形式运算阶段 纠错(10.0 分)6. 以下哪些不属于智力落后儿童的知觉特点 A) A:知觉速度缓慢,容量小 B) B:知觉分化不够,区分能力弱 C) C:缺少知觉积极性 D) D:知觉恒常性好 纠错(10.0 分)7. 情绪隐藏行为的出现是在 A) A:婴儿期 B) B:学前期 C) C:学龄初期 D) D:青少年期 纠错(10.0 分)8. 以下哪一项事物的记忆是智力落后儿童最不容易记住的?

特殊儿童心理学精编

特殊儿童心理学 第一章重点内容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特殊儿童心理学—研究特殊儿童心理现象,揭示特殊儿童心理 发展过程和内在规律。 3、特殊教育的对象(1)广义的特殊儿童指包括残疾儿童、超常儿童和问题儿童在内的 一切有特殊需要的儿童。(2)狭义的特殊儿童是指残疾儿童。 4、特殊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范畴:感官障碍儿童(视觉障碍儿童和听觉障碍儿童)、 智力异常儿童(智力落后儿童和超常儿童)、学习障碍儿童和自闭症儿童这几类更为 典型的特殊儿童心理发展过程和特点。 5、普通心理学与特殊儿童心理学的关系:普通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人心理过程和发展 规律的一门心理学的基础学科。研究内容是一般人的认知、情感和个性形成发展的 原理。主要探讨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心里的生理基础、心理学的主要派别和实验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特殊儿童心理学是研究特殊儿童心理过程,揭示特殊儿童发展 规律的科学。研究内容涉及认知、情感、个性等,但更侧重于特殊儿童的差异心理 特征以及独特心里发展过程的研究。两者的共同点:都是研究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特征。不同点:前者重视研究普遍的规律,后者重视研究特殊的规律。 6、国内特殊儿童心理研究历史:(1)最早撰文阐述特殊儿童心里发展问题的是陈鹤琴 先生,他对耳聋儿童、口吃儿童和低能儿童的心理进行了一些开创新的研究。(2)新中国成立以后停顿状态。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得到重视。朴永馨1983年出版 《智力落后学生心理学》移动了国内的相关研究。(3)进30年来我国特殊儿童心理 学的学科发展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陆续出版有关特殊儿童教育和心理研 究的教材。二是在心理学系设置了特殊教育专业。三是由相关学科人员组成的特殊 儿童心理学研究队伍逐渐壮大,他们都开始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和 技术手段聚焦于特殊儿童心理研究,获得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 7、特殊儿童心理的研究方法:观察研究法、实验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单一被试研究 法。 第二章特殊儿童的感知觉 第1节感知觉理论与感知觉的发展 一、感觉 1、什么是感觉?感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客观事物个别属性作用于感官, 引起感受器活动而产生的最原始的主观映像。 感觉常受如注意、知觉、情绪、心境等主体高层次心理活动的制约。 感觉分两大类: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接受外部世界的刺激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等 内部感觉接受肌体内部的刺激,如: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等。 2、什么是感觉阈限?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便是感觉阈限。 感觉阈限分为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 3、什么是感觉的适应?是指在感受器刺激持续作用的情况下所发生的感受性变化,可以引 起感受性的提高和降低。 代偿是指当机体某器官发生病变、功能失常时,自身通过调整病变器官和发展其他健全器官 的功能,使机体与环境重新趋于平衡和协调的过程。 代偿分为结构性代偿、代谢性代偿、机能性代偿。

(完整word版)特殊儿童心理学名词解释

特殊儿童心理学名词解释 1特殊儿童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旨在研究特殊儿童心理现象,揭示特殊儿童心 理发展过程和内在规律。 2、耶克斯-道德逊定律:显示情绪的唤醒水平和绩效之间的影响:随着唤醒水平的提高,复杂工作的绩效降低,而简单工作的绩效则随着增高 3、语言障碍:个体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语言知识系统达不到他的年龄应该达到的标准的状况,即个体在理解和运用语言符号及规则方面发生问题,或者个体语言能 力的发展明显落后于同龄伙伴的水平。 4、语觉:人脑通过感知与辨析口语中的语音以及分析与识别话语中的各种语义关系来达到对句子真实含义理解的一种高级感知觉能力,是经过长期的进化形成的、与生俱来的 5元认知:元认知就是个人在意识到自身认知过程的基础上,对其认知过程进行的自我 反省、解悟、自我控制与自我调节,简言之,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表明了认知过 程的自觉性、能动性和监控性。 6、调查研究法:通过观察、参观、访谈、测验、发放问卷等方式来收集研究资料的方法。 7、知觉: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8、言语动觉:发音时对自己言语器官的运动和言语器官各部分所处的位置状态的感觉。 9、咕咕声阶段:出生后21天到5个月,此阶段儿童的声音听辨能力和发音能力都有较 大的发展,有大量的“玩弄”声音的现象,有了最初的语音模仿和“对话”意识。这些 自控性发音听起来似人咕咕低语,故称“咕咕声阶段”。 10、复合情绪:由一种基本情绪和相邻情绪混合而成的。 11工作记忆是一种对信息进行暂时加工和贮存的能量有限的记忆系统,是指在短时记忆过程中,把新输入的信息和记忆中原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的记忆。 12.言语障碍:个体和常人的言语偏离甚远,以致惹人注意,干扰了信息交流,甚至使说话人或者听话人感到苦恼的言语异常。即个体在发准声音、保持适当的言语流畅性及节 律性或者有效使用嗓音方面表现出的缺陷及困难。 13.语言的获得:指一个人实际能够运用一种语言去自主地和自由地同已经获得这种语言的其他的人进行交际。 14.情绪一致性处理:那些和当前情绪一致的内容会表现出选择的敏感化,更容易被发现注意和深入加工,联系也更为细致 15、生活质量:指一生中一个人对自身遭遇的满意程度、内在的知足感以及实现自我价 值的体会。

特殊儿童心理学

特殊儿童心理学 第一章特殊儿童心理学概论 第一节特殊儿童心理学概述 一、研究对象 1 特殊儿童心理学的定义:特殊儿童心理学是研究特殊儿童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 研究对象:特殊儿童(Exceptional Children):儿童在身心的发展上偏离正常,即在身体、行为、语言、智力、情绪与人格等发育上与正常儿童有明显差异。 3 研究内容 1)宏观研究2)微观研究 二、关于特殊儿童的分类 1 广义的特殊儿童分类 1)天才;2)智力落后;3)身体和感官缺陷;4)行为异常;5)学习障碍;6)言语障碍;7)畸形和其他健康缺陷。 2 狭义的特殊儿童的分类 1)智力落后;2)重听;3)聋;4)言语缺陷;5)视觉障碍;6)情感严重紊乱;7)畸形损害;8)其他健康损害;9)聋盲;10)多种障碍;11)特殊学习障碍。 三、儿童发展中可能存在的差异 1 身体形体的地区、时代、民族差异 1)地区差异2)时代差异3)民族差异 2 心理差异 1)智力差异2)性格差异3)气质差异4)心理疾患差异 第二节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的研究简史 一、国外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从历史上看,人们对待残疾儿童的态度有一个从野蛮消灭到完全平等的渐渐走向文明的过程。 1 国外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研究的产生前阶段 早期人类社会对待残疾儿童采取野蛮残忍的手段: 1)古希腊2)古罗马 2 国外特殊心理与教育研究的产生和发展阶段 1)产生的原因 资本主义的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的产生。 医学和解剖学的发展。 哲学和普通教育学发展。 2)发展的阶段 (1) 歧视阶段(1800年以前) (2)重视阶段(1800年-1900年) (3) 发展阶段(1900年至今) 二、中国特殊心理与教育研究的产生和发展 1 中国特殊心理与教育研究的产生前阶段 1)统治者宽待残疾人2)统治者制造残疾 2 中国特殊心理与教育研究的产生、发展阶段 1)产生阶段 1874年,英国牧师穆·威廉在北京开办了中国第一所特殊学校--瞽叟通文馆。

特殊儿童心理学

特儿心理 名词解释 1、习癖行为:又叫习惯性癖性行为,也叫盲习癖。不良习惯没得到及时纠正而形 成的各种癖好。盲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与生理特点相关的不良习惯, 没得到及时纠正而形成的各种癖好,以挤压眼球,摇头摆身,拍手跺脚等正常人无 法理解的神秘行为居多。 2、心理健康:又叫心理卫生,是一种健康状态,是依据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 采取各种措施,形成健康的个性心理活动,培养健全的个性,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预防身心疾病。 3、早期干预: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丰富环境的教育训练活动。主要针对发育偏 离正常、发育迟缓儿童,渴望使其智力和能力有所提高,获得一定的生活能力和技 能,并能接受特殊教育或普通教育。 4、交往障碍:指在人际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出现了相互影响因素,阻碍了正常的心 理情感与行为流通过程,使人际交往陷入了危机之中。 5、对盲目的接纳:儿童建立对目盲的客观正确的认识,意识到自己与普通人的 不同,目盲对自身各方面限制和影响,对行为的局限性以及对目盲的补偿。 6、自卑:个人由于生理缺陷或心理缺陷,产生轻视自己的心理,认为自己在某些 方面不如别人的心理状态。 简答题 1、盲童受挫后常见的心理状态。 (1)焦虑沮丧:受挫—焦躁不安,心里失控——情绪波动较大——抱怒,自责、自残、自寻死路。(2)冷漠逃避:受挫——情绪消沉,逃避现实——对挫折有一种本能的畏惧或自责——精神状态波动和失常。(3)厌倦消沉:受挫——学习兴趣和动力减弱——厌恶生活和学习(厌学、辍学)。(4)迁怒攻击:受挫——不从自身找原因——怪罪他人——报复性、发泄性行为。 2、聋童心理与行为发展障碍的主要表现。 (1)情绪发展障碍:表现缄默、孤僻、胆怯、恐惧 (2)心理需要障碍:表现过分依赖,固执,任性 (3)社会交往困难:表现自卑感、缺乏自信心、爱冲动、易发脾气 (4)学习障碍:表现字汇缺乏、组句困难、发音不准、易出现疲劳、注意力涣散——失去兴趣、主动性,不能专心听讲,甚至厌学 3、智力落后儿童的常伴有的心理问题。

一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

一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福兴镇小学随班就读资源室教师培训材料 ——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一、特殊教育的对象 1、广义:即把正常发展的普通儿童之外的各类儿童都包括在内,这里有各种能力超常的儿童、行为问题的(包括轻微违法犯罪的)儿童、智力发展低常的弱智儿童、视觉或听觉有不同程度障碍的儿童(包括盲童、低视力儿童、聋童、重听儿童)膨体障碍儿童、言语障碍儿童、学习障碍儿童、情感障碍儿童、多重障碍儿童等。有的国家近年统称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 2、狭义:专指生理或心理发展上有缺陷的残疾儿童,包括的仅是智力、视觉、听力、肢体、言语、情绪等方面发展障碍、身体病弱、多种残疾等儿童,故又可称“缺陷儿童”或“残疾儿童”。 二、常见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一)智力落后儿童 ★智力落后儿童:一般指智力功能明显低于平均水平,导致适应性行为的缺陷右与之同时存在并表现于发育时期。三个标准:1、智商低于平均水平两个标准差;2、且有适应性行为缺陷;3、发生在18岁以前。 ★智力落后儿童的分类、分级 对智力残疾儿童的分类有多种形式。在特殊教育中,普遍运用的是依据智力水平分级和教育可能性分类两种方法。 1、依智力水平分级 这一分类方法是根据智商值的大小划分智残等级,有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四个等级。

我国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分级标准,制定了我国的智残分级标准。 智残级别分度 IQ值(智商)适应能力 一级极重度 20以极重度适应缺陷 二级重度 20——35 重度适应缺陷 三级中度 35——50中度适应缺陷 四级轻度 50——70 轻度适应缺陷 2、依教育可能性分类 这一分类方法是根据智力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可能性,将他们分为可教育的、可训练的、需监护的三种水平。 以上两种分类的方法虽然不能完全一一对应,但总体而言,轻度的相当于可教育的,中度的相当于可训练的,重度以下的需监护的较为一致。轻度的智残儿童有生活自理能力,能承担一般的家务劳动和工作,但缺乏技巧和创造性。他们对读、写、算等基本学科的学习虽有一定困难,但如果经过特殊教育与训练,能够接受相当于普通小学五六年级的课程,具备初步的读写和计算能力,经过教育能学会遵守一般的行为规范。中度智残儿童具有部分的生活自理能力,经过特殊教育和训练,阅读和计算能力的培养,也可以完成大约小学二、三年级的学习任务,能形成简单的生活习惯和技能,能从事简单的机械性的工作。重度的智残儿童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运动与交往能力很差,经过特殊教育与训练能获得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但训练的效果比较差。极重度的智残儿童需要终身护理。 ★智力落后儿童的身心特点 (一)智力落后儿童的认识特点

特殊儿童心理学

第一章特殊儿童心理学概论 第一节特殊儿童心理学概述 一、研究对象 1 特殊儿童心理学的定义:特殊儿童心理学是研究特殊儿童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 研究对象:特殊儿童(Exceptional Children):儿童在身心的发展上偏离正常,即在身体、行为、语言、智力、情绪与人格等发育上与正常儿童有明显差异。 3 研究内容 1)宏观研究 2)微观研究 二、关于特殊儿童的分类 1 广义的特殊儿童分类 1)天才;2)智力落后;3)身体和感官缺陷;4)行为异常;5)学习障碍;6)言语障碍;7)畸形和其他健康缺陷。 2 狭义的特殊儿童的分类 1)智力落后; 2)重听; 3)聋; 4)言语缺陷; 5)视觉障碍; 6)情感严重紊乱;7)畸形损害; 8)其他健康损害; 9)聋盲; 10)多种障碍; 11)特殊学习障碍。 三、儿童发展中可能存在的差异 1 身体形体的地区、时代、民族差异 1)地区差异2)时代差异3)民族差异 2 心理差异 1)智力差异2)性格差异3)气质差异4)心理疾患差异 第二节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的研究简史 一、国外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从历史上看,人们对待残疾儿童的态度有一个从野蛮消灭到完全平等的渐渐走向文明的过程。 1 国外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研究的产生前阶段 早期人类社会对待残疾儿童采取野蛮残忍的手段: 1)古希腊2)古罗马 2 国外特殊心理与教育研究的产生和发展阶段 1)产生的原因 资本主义的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的产生。 医学和解剖学的发展。 哲学和普通教育学发展。 2)发展的阶段 (1) 歧视阶段 (1800年以前) (2)重视阶段(1800年-1900年) (3) 发展阶段(1900年至今) 二、中国特殊心理与教育研究的产生和发展 1 中国特殊心理与教育研究的产生前阶段 1)统治者宽待残疾人2)统治者制造残疾 2 中国特殊心理与教育研究的产生、发展阶段 1)产生阶段 1874年,英国牧师穆·威廉在北京开办了中国第一所特殊学校--瞽叟通文馆。 我国一些有识之士仿效西方创办特殊学校。

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 智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弱智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使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智障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动智障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升的教育。 关键词: 倔强敏感多疑真心真爱表扬鼓励和谐环境表现机会康复训练 智障学生因为生理、心理特点,不能像正常人一样交流沟通,智障学生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智力障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导致了智力障碍学生的人格、性格、行为等方面的问题。智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弱智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使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智障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动智障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升的教育。 一、智障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倔强 自卑孤僻、敏感多疑的心理问题,导致智障学生大多生活在自己的猜测和观察里,一般按自己的推测来判断他人或者周围环境,不能很好地听取他人意见或建议,从而形成倔强的性格特点。比如周铮珍,女,12岁,汪营白果人,常斜着眼睛看人,弱智,就读于利川市特殊教育学校培智四班。她的不良心理问题表现:有自闭症倾向:上课经常紧抱书包,或独自发呆,下课经常一个人在另一处玩。自控水平太差,经常撕自己的衣服,课本和作业本等。总是去“拿”别人的东西,还要归罪于别的同学,喜欢惹事生非,打人。 (二)、敏感多疑 因为自身的缺陷而导致的自卑孤僻,智障学生总是处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通常通过自身的观察、猜测判断身边的变化以及他人的言谈举止,敏感多疑的心理问题也相对应产生。即使是老师的准确引导和同伴的善意提醒,他们也不能准确对待。比如周铮珍就敏感多疑,且心理脆弱,喜自言自语,喜欢一个人玩,常在校园中独自游逛或独坐在楼梯及校门口。 二、智障学生的教育方法 (一)、倾注真心真爱 教师应重视特殊儿童,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特殊儿童常常因为不同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比较脆弱。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影响。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实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协助时,老师应即时伸出援助之手协助学生,使学生不成熟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适时表扬鼓励 对待周铮珍这类特殊儿童,只要表现某一良好现象时即时予以表扬,且对她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给予强化:或给予一个亲切的抚摸动作,或给一颗糖果等物质鼓励,或点点头示意表示赞赏,或肯定与信任的微笑。一次,我在操场上看见周铮珍主动为蒲婷凤系鞋带,我没有去惊动他们,而是用自己的手机拍下了那一幕!在那周的班队活动中我就组织了一次《团结互助》的主题班队活动,在“我

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心理发展既有共性

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心理发展既有共性,又有差异,而且共性远大于差异。这是目前国内外大多数特殊教育学者已经形成的共同认识。 1.特殊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性 特殊儿童首先是儿童,其次才是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无论生理上还是心理上,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都存在很多共性。台湾学者陈政见认为,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共性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①发展历程模式相似;②生理组织结构相似;③心理需求要素相似;④人格结构发展相似;⑤社会适应内容相似。 特殊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身高、体重、体型、结构、机能等都在自然地生长变化。他们同样经历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等重要的发育阶段。在青春期,特殊儿童的身体也会发生急剧的变化,性成熟时性:别特征明显。 在心理方面,特殊儿童同样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1)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顺序 特殊儿童的心理发展基本上也是遵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例如,盲童、聋童、天才儿童等的思维发展首先要经历感知运动阶段,然后发展至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最后才达到形式运算阶段。 (2)遗传、环境和教育的共同作用 遗传、环境和教育在特殊儿童的心理发展上同样起重要作用。首先,遗传是特殊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遗传因素给特殊儿童带来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征,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特征决定了特殊儿童心理发展的可能性。例如,自闭症儿童可能终身都会带有这种病症所特有的某些特征。其次,环境和教育提供了特殊儿童心理发展的现实性。如果家长和教师因孩子有残疾而低估了其发展潜力,没有给他们提供适当的教育,那么儿童的心理发展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例如,超常儿童的遗传素质非常优异,但如果教师和家长不提供有助于他们发展的环境和教育,其发展的潜在可能性也不会成为现实。

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

福兴镇小学随班就读资源室教师培训材料 ——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一、特殊教育的对象 1、广义:即把正常发展的普通儿童之外的各类儿童都包括在内,这里有各种能力超常的儿童、行为问题的(包括轻微违法犯罪的)儿童、智力发展低常的弱智儿童、视觉或听觉有不同程度障碍的儿童(包括盲童、低视力儿童、聋童、重听儿童)膨体障碍儿童、言语障碍儿童、学习障碍儿童、情感障碍儿童、多重障碍儿童等。有的国家近年统称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 2、狭义:专指生理或心理发展上有缺陷的残疾儿童,包括的仅是智力、视觉、听力、肢体、言语、情绪等方面发展障碍、身体病弱、多种残疾等儿童,故又可称“缺陷儿童”或“残疾儿童”。 二、常见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一)智力落后儿童 ★智力落后儿童:一般指智力功能明显低于平均水平,导致适应性行为的缺陷右与之同时存在并表现于发育时期。三个标准:1、智商低于平均水平两个标准差;2、且有适应性行为缺陷;3、发生在18岁以前。 ★智力落后儿童的分类、分级 对智力残疾儿童的分类有多种形式。在特殊教育中,普遍运用的是依据智力水平分级和教育可能性分类两种方法。 1、依智力水平分级 这一分类方法是根据智商值的大小划分智残等级,有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四个等级。 我国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分级标准,制定了我国的智残分级标准。 智残级别分度 IQ值(智商)适应能力 一级极重度 20以极重度适应缺陷 二级重度 20——35 重度适应缺陷 三级中度 35——50 中度适应缺陷 四级轻度 50——70 轻度适应缺陷 2、依教育可能性分类 这一分类方法是根据智力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可能性,将他们分为可教育的、可训练的、需监护的三种水平。

西南大学特殊儿童心理学3

特殊儿童心理学第三次作业 (10.0 分)1. 1、请分析视觉障碍儿童的知觉特点。 2、请对造成听觉障碍儿童语音发展受阻的原因进行分析。 3、怎样理解特殊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性? 4、视觉障碍儿童的注意具有哪些特点? 5、简述智力落后儿童自我效能感低,缺乏从理智活动中获得的理智感的原因。 6、三类特殊儿童学业成就的特点。 注意:请同学们做好之后一次性提交,否则无成绩。 1、答: (1)空间知觉 视觉障碍儿童由于缺少视觉的参与,所以在形成空间知觉时有很大的困难,主要是借助听觉、触觉、动觉、嗅觉等方面的信息来形成空间知觉,同普通人相比,准确性不是很高。 一般形状知觉方面与普通儿童没有明显差异,但在需要心理旋转的形状知觉时,视觉经验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不需要空间知觉参与的长度知觉,盲童好于普通儿童;但是需要空间知觉参与时,视觉障碍儿童就明显差于普通儿童了。重量知觉方面视觉障碍儿童明显好于明眼儿童。

盲人主要采用听觉来定位,其它感觉也积极参与定位。深度和距离知觉局限在可以通过触摸来直接进行感知的具体物体的深度,也可通过回声来形成深度知觉,但对远处的风景这些无法触摸的物体很难形成深度知觉。 (2)时间知觉 自然界的周期现象、有机体的各种节律性活动和计数活动都是视力障碍儿童知觉时间的依据。随着经验的累积和时间的增加及规律的生活作息,视力障碍儿童逐渐形成了一定的生物节律,因此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即使不用盲表,视觉障碍儿童也能判断大致时间。 2、答: 首先,从生理条件上看,一方面听觉通道不畅迫使聋儿更多地利用视觉线索达到交流目的;另一方面由于听力损失造成聋儿呼吸控制能力差、咽部功能异常、构音持续能力差,使得正常发声所需的呼吸、声带振动发出声音、共鸣和构音四个系统之间缺乏协调活动,以致造成语音的障碍性发展。 其次,从心理的方面看,聋儿的语言获得与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具有某种关系。经验事实和理论都证明,聋儿的语音清晰度和其听力水平成正向相关。 最后,影响聋儿语音清晰度的因素不只是听力,还有语言获得的环境。研究显示,现实的语言环境下聋童对声母、韵母和声调的掌握正确率明显高于非现实语言环境下的正确率。 3、答:

特殊儿童心理学

特殊儿童心理学—智力超常儿童的教育 班级:11级应用心理班 姓名:段志伟 学号:201108030107

智力超常儿童的教育 段志伟 云南中医学院 摘要:为了培养更多的人才,教育将在21世纪扮演重要的角色,而智力超常儿童的教育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文从家庭、学校、社会方面探讨了智力超常儿童教育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智力超常儿童教育 有一些儿童聪明过人,智力发展明显超过了同龄常态儿童的水平,或具有某方面突出发展的特殊才能,我们把他们称为超常儿童,在我国古代称为神童,在国外称为天才儿童或英才儿童。下面所讨论的“超常儿童是指智力发展显著地超过同年龄儿童平均水平的儿童,所以也称智力超常儿童”。 1.智力超常儿童的特点 智力超常儿童是指智商在140以上的儿童,他们的智力发展远远地超过一般同龄儿童的水平。智力超常儿童在认知、情绪、意志、人格特征等方面都有一些不同于正常儿童之处,这类儿童在认知方面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在感知觉方面,智力超常儿童的观察敏锐、全面、细微而准确。表现为他们不易受表面现象和一些枝节信息所迷惑、干扰,善于抓住构成事物本质的、关键的因素,定向迅速而准确,因此他们常常能发现一般儿童很难发现的问题。如在数学上超常的儿童面对一道数学题(不是太复杂的问题),很快就能看出题目的结构与类型。 在注意方面,智力超常儿童的注意集中、稳定、善于分配。表现为他们能长时间全神贯注地从事紧张的学习或其他活动,其注意力不易被无关刺激所干扰,同时又能根据活动的需要合理地分配注意力。 在记忆方面,智力超常儿童记忆力强。表现为他们善于把机械识记和理解识记结合起来进行记忆,因此他们的记忆准确、迅速、保持时间长,能根据需要准确无误地对记忆材料进行回忆和再现。 在思维方面,智力超常儿童思维敏捷、条理清楚,分析概括能力强,有独立性和创造性。表现为他们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抓住问题的关键,不迷信教师和书本,常常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喜欢用新的方法解决问题。

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标准

《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特殊儿童心理学》是高职特殊教育专业的专业理论课程之一,也是该专业的专业入门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特殊儿童心理现象、社会行为的理解与良好的心理现象、社会行为的培养与塑造的能力,具备三类残疾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基本知识,正确分析各类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与教育需求。前导课程是特殊教育导论,后续课程是《行为矫正》、《特殊儿童教学法》、毕业顶岗实习(含毕业设计)。学习本课程,能为学生今后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1.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特殊儿童的心理现象及社会行为的特征; (2)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良好心理现象、社会行为的培养与塑造。 2.知识目标 (1)掌握人的心理现象、认知、情绪、性格的特征; (2)掌握不同年龄段聋童的认知过程、情感过程、社会行为和个性特征的发展过程和特点,个别差异以及形成原因; (3)掌握不同年龄段弱智儿童的认知过程、情感过程、社会行为和个性特征的发展过程和特点,个别差异以及形成原因。 3.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具备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热爱残疾儿童,热爱特殊教育工作。 三、课程设计 1.设计思想 基于能力导向的课程设计理念,基于特教教师岗位的能力与素养需求,选取了三类残疾儿童的11个常见的心理现象构建课程内容。主要采用分组讨论的模式,应用解、讨论、探究、自学等教学方式,并通过学生成立青年志愿者小组,业余时间前往襄樊市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和特殊学校充当义工进一步进行观察与实践等,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各类残疾儿童心理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职业情感,乐于奉献。

特殊儿童心理评估

特殊儿童心理评估 特殊儿童的心理评估一、什么是特殊儿童的心理评估?1.评估的定义测量: 是决定特殊儿童能力表现或成就水平的过程。 测验: 是在标准化情境中用来评估儿童的知识、技能或人格等方面的任务或一系列任务。 常模: 常模是一种供比较的标准量数,由标准化样本测试结果计算而来,即某一标准化样本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它是心理测评用于比较和解释测验结果时的参照分数标准。 2.特殊儿童心理评估的作用及注意事项评估的作用: 鉴别、安置,为当前个体做适应其能力水平的个别计划。 2.评估的作用及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符合个别学生的特殊需求。 二、特殊儿童心理评估的类型 1.教育前评估---诊断性评估 2.教育后评估---阶段性评估(过程评估、终结评估)。 三、教育性评估容及相关工具 1.身体检查与医学诊断 2.心理与教育测验 2.1 智力测验: 在一定的条件下,使用特定的标准化得量表,对被试施加刺激,

从被试的一定反应中测量其智力的高低。 (一)比纳西蒙量表(智龄) 1905 年,法国心理学家比纳 (Binet)和西蒙 (Simon)编制了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比纳西蒙量表。 这套测验由 30 个从易到难的题目组成,涵盖记忆、注意、理解和推理能力等方面,后经修订题目数量增加到 59 个。 测验者根据测题的难易将它们按年龄分组。 测验结果用智龄表示,也就是说它测量的是某一儿童的智力相当于那个年龄阶段的水平,最后通过智龄和实际年龄的比对来衡量儿童智力水平的高低。 (二)斯坦福比纳量表(比率智商)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推孟(Tolman)对比纳西蒙量表进行了修订,在 1916 年发表了斯坦福比纳量表(SB 量表),该量表共有 90 个项目,其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项目(39 个)是新增的。 斯坦福比纳量表经过 1937 年、 1960 年、 1972 年、 1982 年、1986 年等多次修订后,成为当代应用最广也最具权威的智力测验之一。 适用的围从 2 岁到成人,另外,还增编了测验复本,施测时可以交替使用。 与比纳西蒙量表相比,斯坦福比纳量表的最大改变是将原来表示智力高低的心理年龄用比率智商来表示。 比率智商就是指个人的智力年龄(MA)与其实足年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