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静脉留置针操作的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静脉留置针操作的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静脉留置针操作的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静脉留置针操作的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静脉留置针操作的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尤其在抢救危重病人和静脉营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对长期置管病人常导致某些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在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及观察护理工作十分重要。

一、静脉炎

(一)原因

1.细菌性静脉炎:多见于病人抵抗力低下,医护人员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皮肤消毒不严格,套管脱出部分再送入血管内,局部表面细菌通过皮肤与血管之间的开放窦道逆行侵入,造成细菌性静脉炎,甚至引发败血症。

2.化学性静脉炎:输注的药物和液体损伤静脉内膜或软管进入静脉太短,肢体活动较剧可引起液体自穿刺点缓慢溢出,引起炎性反应。

3.机械性静脉炎:留置的静脉导管固定不牢,导管置于关节部位,导管型号较大而静脉较细,穿刺和送管动作不当等对静脉形成摩擦性损伤。

4.血栓性静脉炎:由于留置的静脉导管固定不牢,导管型号较大,进针速度、角度不当,反复穿刺损伤静脉内膜所致。

(二)临床表现

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如绳索般硬、滚、滑、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

症状。

(三)预防和处理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2.尽量选用较粗大的静脉血管,使输入药物足够稀释,减少刺激性药物刺激局部血管。

3.在病情允许并经医生同意的情况下,减慢滴注速度。

4.选择套管柔软的留置针,避免在关节处穿刺。

5.避免反复穿刺造成的套管尖端劈叉现象,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

6.每次输液前后,均应观察穿刺部位和静脉走行有无红、肿,询问病人有无疼痛与不适。如有异常情况,可及时拔除套管进行湿热敷、理疗等处理。

7.对仍需输液者应更换肢体,另行穿刺。

8.输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前后应用灭菌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二、导管堵塞

(一)原因

1.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

2.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

3.病人的凝血机制异常。

(二)临床表现

静脉点滴不畅或不滴,推药阻力大。

(三)预防和处理

1.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及用量。

2.应正确掌握封管时推注封管液的速度。

3.避免封管后病人过度活动或局部肢体受压、高血压病人因静脉压力过高引起血液反流导致导管堵塞。

4.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

5.指导病人自我护理。

三、液体渗漏

(一)原因

1.由于穿刺时刺破血管或输液过程中针头滑出血管外,使液体进入穿刺部位的血管外组织而引起。

2.固定不牢、病人躁动不安。

3.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

(二)临床表现

局部组织肿胀、苍白、疼痛、输液不畅,如药物有刺激性或毒性,可引起严重的组织坏死。

(三)预防及处理

1.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经常检查输液管是否通畅。

2.牢固固定针头,避免移动。嘱病人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

3.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同时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服勿过紧。

4.发生液体外渗时,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肢体和针头,重新穿刺。

5.抬高肢体以减轻水肿,局部热敷可促进静脉回流和渗出液的吸

收,减轻疼痛和水肿。

四、皮下血肿

(一)原因

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操之过急、动作不稳等,使留置针穿破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肿。

(二)临床表现局部皮肤淤血、肿胀。

(三)预防及处理

1.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穿刺时动作应轻巧、稳、准。依据不同的血管情况,把握好进针角度,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有效避免或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

2.局部湿热敷、理疗。

使用静脉留置针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使用静脉留置针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以其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 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减轻了患者每 日扎针的痛苦,但在应用过程中也常导致某些并发症,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静脉针置管期 间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十分重要。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有导管堵塞、液体渗漏、肢体肿胀、静脉炎及皮下血肿。 1 导管堵塞 导管堵塞是静脉置管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通常导管堵塞有两种可能:(1)血栓堵塞在管 腔内。即为血凝块堵塞或是输注高营养液时,部分静脉营养物质粘附于管腔内壁所致,另外,导管冲洗不彻底也会形成堵塞。(2)在管腔口形成血栓活瓣。此类堵塞,因为滴注液体畅 而无阻,我们有时会抱着侥幸心理,继续为患者接上液体输液,一旦血栓发生脱落,栓子随 血液进入肺循环,可造成肺小动脉栓塞。发生导管堵塞的时候,切记不能用注射器推注,以 免将凝固的血栓推进血管内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正确方法是回抽。回抽亦不畅,则拔除 置管。预防导管堵塞的关键是正压封管;正确使用封管液浓度及掌握封管液的维持时间 2 液体渗漏 液体渗漏系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患者躁动不安、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 管内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等原因均可导致液体渗漏。特别是有些药物刺激性强,给 病人带来痛苦较大,轻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刺激症状,重者可引起组织坏死。发现液体 渗漏时可给予以下措施处理:(1)局部封闭,减轻疼痛,促进吸收,取0.9%生理盐水 10ml+2%利多卡因5ml+氢化可地松0.5g混合液局部浸润封闭;(2)取土豆切成片状贴敷于 皮肤红肿部位;(3)局部物理疗法。在选择血管时尽量选择近端、弹性好的血管,操作过 程中适当控制输液的速度,减少对血管壁的侧压,以减少对血管的机械性损伤,使静脉留置 针发挥其最好的功能,护理人员除加强基本功训练外,应妥善固定导管,工作中加强责任心,细心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 肢体肿胀 长期保持不动是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发生肢体肿胀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期以来,患者都认为 输液肢体保持不动可以防止漏液,但没有注意到输液肢体不动使肢体背面受压,肢体的静脉 血液回流受到相应的影响,使静脉血液回流不畅,术后需要大量的输入液体,补液又加重了 输液肢体的负担,引起输液肢体由远端向近心端回流缓慢而发生水肿,停止输液后水肿可缓 解或消退。另外,对输液肢体按摩、伸屈活动可以有效地预防输液肢体的肿胀。肢体活动能 促进微血管运动—改善毛细血管微循环—改善肢体血管渗透性—促进组织重吸收—组织水肿 减少。 4 静脉炎 4.1 静脉炎下肢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上肢,远端(踝部、手背)发生静脉炎的几率亦高于近端(腕部、肘部以上),其可能与下肢静脉瓣多,远端血液回流缓慢,血液滞留在血管内易形 成血栓有关 4.2 输入刺激性药物以及高渗性液体,特别是液体量每日超过1500ml,容易引起静脉炎。刺 激性药物或高渗性液体进入静脉后刺激血管收缩与痉挛,病人感到疼痛、麻木,以致静脉变硬、成条索状,严重时出现血栓性静脉炎。输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前后应用生理盐水 冲管,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静脉留置针技术操作规范

静脉留置针技术操作规范 一、工作目标: 正确使用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 二、操作要点 1、评估和观察要点:①评估病情、年龄、意识、心肺功能、自理能力、合作程度、药物性质、过敏史等。②评估穿刺点皮肤、血管的状况。 2、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安全静脉输液的原则。 3、告知患者留置针的作用、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4、患者取舒适体位,选择弹性适当的血管穿刺,正确实施输液前、后留置针的封闭及护理。 5、留置针穿刺:消毒皮肤,留置针与皮肤呈15°~30°角刺入血管,见回血后再进入少许,保证外套管在静脉内,将针尖退入套管内,连针带管送入血管内,松开止血带,撤出针芯,连接无针输液装置,用透明敷料妥善固定,注明置管日期、时间并签名。 6、严密观察留置针有无脱出、断裂,局部有无红、肿、热、痛等静脉炎表现,及时处理置管相关并发症。 7、嘱患者穿刺处勿沾水,敷料潮湿应随时更换,留置针侧肢体避免剧烈活动或长时间下垂等。 8、每次输液前、后应当检查患者穿刺部位及静脉走向有无红、肿,询问患者有关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拔除导管,给予处理。

9、采取有效封管方法,保持输液通道通畅。 10、根据药物及病情调节滴速。 三、标准 1、患者或家属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 四、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操作目的、方法及配合要点。 2、告知患者或家属不可随意调节滴速。 3、告知患者穿刺部位的肢体避免用力过度或剧烈活动。 4、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五、注意事项 1、选择粗直、弹性好、易于固定的静脉,避开关节和静脉瓣,下肢静脉不应作为成年人穿刺血管的常规部位。 2、在满足治疗前提下选用最小型号、最短的留置针。 3、输注2种以上药液时,注意药物间的配伍禁忌。 4、不应在输液侧肢体上端使用血压袖带和止血带。 5、定期换药,如果患者出汗多,或局部有出血或渗血,可选用纱布敷料。 6、敷料、无针接头或肝素帽的更换及固定均应以不影响观察为基础。 7、发生留置针相关并发症,应拔管重新穿刺,留置针保留时间根据产品使用说明书而定。

留置针答案

“静脉留置针” 护理技术试题 科室: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每次输液前后应当检查患者穿刺部位以及静脉走向,有无(红)、(肿),发现异常 及时(拔除导管),并给予对症处理。 2.为患者进行静脉留置针操作时,应重点评估患者(局部皮肤)及(血管情况) 3.静脉留置针穿刺完毕后在无菌透明膜上注明(穿刺日期)。 4.操作前,向患者解释使用静脉留置针的(目的)和(作用)。 5.静脉留置针穿刺完毕后将输液器与(肝素帽)或者(正压接头)连接。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6分) 1.静脉套管针技术适用于长期输液患者,置入的套管针可长期保留。(×) 2.留置针穿刺过程中,已抽出的针芯如未污染可重新插入导管中使用。(×) 3.静脉留置针输液完毕后,用2—5ml注射器抽吸抗凝溶液2—5ml,接头皮针尾部,将溶液推入完毕后,将针拔出,封管完毕。(×) 4.静脉留置针再次输液时,常规消毒静脉帽胶塞,先推注5—10ml无菌生理盐水冲管,再将静脉输液针头插入静脉帽内完成输液。(√) 5.封管液的配置,0.9%生理盐水500ml加肝素钠150mg。(×) 6. 告知病人使用留置针的肢体不输液时可随意活动。(×) 7.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卧床时尽量少取穿刺侧卧位。(√) 8.护士要告知患者注意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不可私自摘除贴膜。(√) 三、单选题(每题3分,共24分) 1.为静脉留置针封管时应先消毒肝素帽或正压接头,然后用( A )5-10ml封管。 A.肝素盐水 B.注射用水 C.5%葡萄糖液 D.肝素钠注射液 2.使用留置针输液时告知患者,不输液时应避免有留置针的肢体( D ) A.受压 B.上举 C.弯曲 D.下垂 3.穿刺成功后,松开止血带并压住导管前端处的静脉,抽出( B ) A.针柄 B.针芯 C.针头 D.针杆

常见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预防护理

常见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预防护理 发表时间:2013-01-18T16:22:45.26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8期供稿作者:钟小玲[导读] 在静脉针置管期间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及观察护理十分重要。钟小玲(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放疗科广东湛江 524002)【摘要】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以其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特点被广泛 应用于临床。近年来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尤其在抢救危重患者和静脉营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应用过程中也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特别是长期置管的患者常导致某些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在静脉针置管期间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及观察护理十分重要。 1 并发症及预防 使用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有皮下血肿、液体渗漏、导管堵塞、静脉炎及静脉血栓形成。 1.1 皮下血肿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技巧掌握不好、操之过急、动作不稳等,往往容易使留置针穿破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肿。因此,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穿刺时动作应轻巧、稳、准。依据不同的血管情况,把握好进针角度,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有效避免或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 1.2 液体渗漏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患者躁动不安、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等原因均可导致液体渗漏。轻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刺激症状,重者可引起组织坏死。为避免液体渗漏,护理人员除加强基本功训练外,应妥善固定导管,嘱患者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同时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物勿过紧,并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 1.3 导管堵塞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与静脉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患者的凝血机制异常等有关。因此,在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应正确封管,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及用量,并注意推注速度不可过快。有研究表明,缓慢推注组堵管率明显低于快速推注组。 1.4 静脉炎静脉炎按原因不同分为化学性和感染性两种,其常见症状为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如绳索般硬、滚、滑、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护理人员应注意各操作环节的严格无菌;选择静脉尽量从血管远端开始,力争一次穿刺成功;输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1.5 静脉血栓形成静脉血栓多见血流缓慢的静脉内。据报道,久病卧床患者发生在下肢静脉的血栓比上肢静脉血栓多3倍。另外,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使用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导致血管壁损伤,也是血栓形成的促发因素。为防止静脉血栓形成,穿刺时尽可能首选上肢粗静脉,并注意保护血管,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对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尽量避免在下肢远端使用静脉留置针,且留置时间不能过长。 2 观察与护理 2.1 做好患者健康教育置管前护士应将静脉留置针应用的目的、意义告诉患者及其家属,让其了解有关留置针的护理知识、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禁止淋浴等,以便积极配合,预防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 2.2 观察局部反应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及局部炎症反应等,及时发现并发症的早期症状。一旦发生局部并发症,出现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应立即拔管,并根据情况及时给予相应处理,以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血管弹性,减轻患者的痛苦。 2.3 置管期间护理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应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做好全面护理。穿刺部位周围皮肤应每日用碘伏或碘酊、酒精消毒1次,并盖以透明贴膜。连续输液者,应每天更换输液器1次,肝素帽至少每周更换1次。注意留置针的通畅情况。输液过程中,须密切观察滴速,以防输液速度过快造成循环负荷过重或药物不良反应。快速输液须严防液体滴空。如为动脉留置针,更应加强监测,防止意外发生。 综上所述,静脉留置针技术日渐完善,其优越性在于: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疼痛感,保持患者良好的心态;维持血管通路,利于紧急抢救;减少护士穿刺操作次数,提高工作效率。护理人员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其使用技术并做好观察及护理,提高导管针在留置中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留置针并发症处理

留置针并发症处理 不管是外周静脉留置针还是 CVC、PICC、输液港,留置期间都有并发症发生的可能。因此,对各种血管通路装置的选择、维护及各种并发症的认识、预防及处理就显得格外重要。 本文整理了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常见 9 种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炎 静脉炎是由物理、化学及感染等因素对血管内壁的刺激而导致血管壁的炎症表现,常表现为局部的红、肿、热、痛、紧绷及胀感,沿着注射部位的血管会产生条索状的红线,触诊时有发热、发硬的感觉。 原因:与导管针的材质、长度和管径大小有关,此外,操作人员的技术不佳、不适当的穿刺部位、导管留置时间过长、固定方法不当、输入液体的酸碱度太强或由于药物不相容而造成沉淀、病人血管条件差等因素有关。 预防: 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2. 选择粗直、弹性好的静脉,选择套管柔软的留置针,避免在靠近神经、关节部位处穿刺,尽量不用下肢静脉。位置便于固定,力争一次穿刺成功。 3. 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4. 留置期间指导患者不宜过度活动穿刺侧肢体。 5. 每次输液前后,均应观察穿刺部位和静脉走行有无红、肿,询问病人有无疼痛与不适。 处理: 1. 立即拔管,抬高患肢,以促进静脉回流缓解症状。 2. 局部外用药物,如喜辽妥软膏、硝酸甘油贴、山莨菪碱等外涂以及硫酸镁或土豆片湿敷。 3. 新型敷料如水胶体透明贴等也有较好的效果。详见:静脉炎处理不麻烦,新型敷贴解决大问题。 渗出和外渗

药物渗出是指静脉输液过程中,非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药物外渗是指静脉输液过程中,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 原因:针头脱出与持续滴注导致的血管通透性增高是发生外渗的原因。局部机械性压迫、酸碱平衡失调及药物的直接作用是导致药液外渗后组织坏死的原因。 预防: 1. 熟练的穿刺技术、认真负责的责任心是避免药物外渗的基础。 2. 妥善固定导管,输液期间加强巡视,告知病人有不适及时报告。 3. 避免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 4. 对于高危药物,应直接选择弹性好、管径大、血流好的血管进行穿刺,并适当稀释药物,静脉化疗药物输注前后都应先滴注适量的生理盐水。 5. 对于需要长期输注的病人,提倡使用 CVC/PICC/ 输液港等,尤其是化疗药物。 处理: 1. 发生外渗后停止在原部位静脉滴注,抬高肢体,针对不同的药物进行局部外敷和局部拮抗封闭疗法。 2. 一般冷敷适用于化疗药物(奥沙利铂及长春新碱等除外)及一些非缩血管性药物所致的渗漏;热敷适用于血管收缩剂所致的渗漏。 3. 湿敷药物常选用山莨菪碱,适用于高渗液、阳离子溶液及血管收缩剂引起的渗漏;氢化考的松冷盐水局部湿敷适用于化疗药物引起的渗漏;硫酸镁一般只用于血管通透性高引起的外渗。一些中药外敷效果也较肯定。特殊药物根据说明书进行处理。 4. 局部拮抗封闭的常用药物有 0.25%~1% 的奴夫卡因、1% 普鲁卡因加氢化考的松、维生素 C 等。 化疗药物外渗后的处理请点击:药物外渗怎么处理?细说化疗药物外渗的治疗和护理 穿刺点感染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 范 1、穿刺部位感染在进行静脉穿刺时,操作技术不熟练、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病人机体抵抗力极度低下、留置时间过长等原因,容易引起穿刺部位感染。因此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技术,在进行穿刺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严格按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 、皮下血肿准备进行穿刺的血管选择不当、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技巧掌握不好、操之过急、动作不稳等,往往容易使留置针穿破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肿。因此,护理人员在进行操作前,应认真选择弹性好、走向直、清晰的血管,避免在关节部位和静脉窦的部位进行操作,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穿刺时动作应轻巧、稳、准。依据不同的血管情况,把握好进针角度,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有效避免或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 3、液体渗漏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患者躁动不安、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或套管与血管壁接

触面积太大等原因均可导致液体渗漏。轻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刺激症状,重者可引起组织坏死。为避免液体渗漏,护理人员除加强基本功训练外,应妥善固定导管,嘱患者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同时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物勿过紧,并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对能下床活动的患者,应避免在下肢进行穿刺。 4 、导管堵塞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与静脉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患者的凝血机制异常等有关。因此,在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应正确封管,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及用量,并注意推注速度不可过快。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注意保护有留置针的肢体,尽量避免肢体下垂,以防导管堵塞。 5、静脉炎静脉炎按原因不同分为化学性和感染性两种,其常见症状为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如绳索般硬、滚、滑、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护理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长期输液病人,选择静脉尽量从血管远端开始,力争一次穿刺成功,输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再应用,点滴速度应慢,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同时要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血管。

静脉留置针操作的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静脉留置针操作的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尤其在抢救危重病人和静脉营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对长期置管病人常导致某些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在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及观察护理工作十分重要。 一、静脉炎 (一)原因 1.细菌性静脉炎:多见于病人抵抗力低下,医护人员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皮肤消毒不严格,套管脱出部分再送入血管内,局部表面细菌通过皮肤与血管之间的开放窦道逆行侵入,造成细菌性静脉炎,甚至引发败血症。 2.化学性静脉炎:输注的药物和液体损伤静脉内膜或软管进入静脉太短,肢体活动较剧可引起液体自穿刺点缓慢溢出,引起炎性反应。 3.机械性静脉炎:留置的静脉导管固定不牢,导管置于关节部位,导管型号较大而静脉较细,穿刺和送管动作不当等对静脉形成摩擦性损伤。 4.血栓性静脉炎:由于留置的静脉导管固定不牢,导管型号较大,进针速度、角度不当,反复穿刺损伤静脉内膜所致。 (二)临床表现 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如绳索般硬、滚、滑、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

症状。 (三)预防和处理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2.尽量选用较粗大的静脉血管,使输入药物足够稀释,减少刺激性药物刺激局部血管。 3.在病情允许并经医生同意的情况下,减慢滴注速度。 4.选择套管柔软的留置针,避免在关节处穿刺。 5.避免反复穿刺造成的套管尖端劈叉现象,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 6.每次输液前后,均应观察穿刺部位和静脉走行有无红、肿,询问病人有无疼痛与不适。如有异常情况,可及时拔除套管进行湿热敷、理疗等处理。 7.对仍需输液者应更换肢体,另行穿刺。 8.输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前后应用灭菌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二、导管堵塞 (一)原因 1.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 2.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 3.病人的凝血机制异常。 (二)临床表现 静脉点滴不畅或不滴,推药阻力大。 (三)预防和处理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 预防与处理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1、穿刺部位感染在进行静脉穿刺时,操作技术不熟练、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病人机体抵抗力极度低下、留置时间过长等原因,容易引起穿刺部位感染。因此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技术,在进行穿刺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严格按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皮下血肿准备进行穿刺的血管选择不当、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技巧掌握不好、操之过急、动作不稳等,往往容易使留置针穿破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肿。因此,护理人员在进行操作前,应认真选择弹性好、走向直、清晰的血管,避免在关节部位和静脉窦的部位进行操作,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穿刺时动作应轻巧、稳、准。依据不同的血管情况,把握好进针角度,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有效避免或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 3、液体渗漏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患者躁动不安、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等原因均可导致液体渗漏。轻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刺激症状,重者可引起组织坏死。为避免液体渗漏,护理人员除加强基本功训练外,应妥善固定导管,嘱患者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同时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物勿过紧,并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对能下床活动的患者,应避免在下肢进行穿刺。 4、导管堵塞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与静脉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患者的凝血机制异常等有关。因此,在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应正确封管,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及用量,并注意推注速度不可过快。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注意保护有留置针的肢体,尽量避免肢体下垂,以防导管堵塞。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目的正确使用静脉留置针。方法对200例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出现并发症,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采取适当的护理防范措施,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论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常规,做好周密的预防措施,可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标签:静脉留置针;并发症;护理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对血管的刺激性小,减少液体外渗,不易脱出血管,减少患者对输液的心理压力,可随时进行输液治疗,有利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轻护士的工作量等优点。留置针的诸多优点已越来越被广大患者及护理人员所接受。静脉留置针作为一项护理新技术正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许多医院都将静脉留置针作为临床输液治疗的主要工具。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年5月~2013年5月本科患者留置套管针200例(男106例,女94例),年龄4~86岁。 1.2操作方法 1.2.1操作前的准备告知患者及家屬套管针应用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常见并发症的预防。护师洗手,戴口罩,备齐治疗盘,选择合适的留置针,成人选用18~20号的针头,小儿选用20~22号的针头,大量失血或快速补液的选用16号的针头。 1.2.2穿刺方法距穿刺点上方10cm处扎止血带,用0.5%碘伏棉签以穿刺点为中心环形消毒皮肤2遍,消毒范围的直径大于8cm,待消毒液完全干透后穿刺,手持套管针,针尖斜面向上以15°~30°角刺入,见回血后针尖平行进入2~5mm,左手退出针芯少许,右手将套管送入血管内,边退针芯边送套管,穿刺成功用3L手术膜固定,注明静脉留置针置入日期,时间,责任人。 1.2.3封管方法正确封管是留置成功的关键,方法得当可延长置管时间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通常采用肝素封管;将12500U的肝素加入250ml的生理盐水中,取5ml从肝素帽处脉冲式推入,以确保留置针内充满肝素液,抗凝时间可以持续12h。如果患者有出血倾向则用生理盐水5ml封管,每隔6~8h重新封管1次。 2 常见并发症及预防 2.1皮下血肿因对血管选择不当,穿刺不熟练,技巧欠佳均可导致套管针穿破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肿。因此,护理人员首先选择血管弹性好,走行直,避开

小儿留置针存在的并发症及解决方法

小儿留置针存在的并发症及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分析了在临床中小儿静脉留置针后出现的一些并发症情况,并对此制定了一些解决的措施,目的就是减少反复为患儿穿刺造成的痛苦,并且提高了护理质量,使护士能够从繁重的护理工作中解放出来,真正回归患者,不断地提高患者与家长的满意度。 标签:静脉留置针;并发症;解决方法 静脉留置针是一种新型的技术,为那些长期需要输液的患者提供了方便,尤其是小儿患者,由于年龄较小,如果用传统的输液方式,每次在输液前都要进行穿刺,患儿不配合,穿刺难度高,给患儿带来很大的痛苦。而静脉留置针可以很好地减少穿刺次数,大大地减轻了患儿的痛苦,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儿家长的焦虑心理,并且这种措施安全性高,操作简便,便于固定,显著地提高了治疗效果[1]。但是这种措施虽然有时诸多,但是也难免会存在一些并发症,本文就对并发症的情况进行分析,并依此制定解决措施。 1 并发症 1.1 穿刺失败 主要包括如下情况:(1)在穿刺的时候没有选择合适的血管,属于这种情况的患儿有3例,1例主要是护士在选择血管的时候选择的是弯曲的血管,并且在进行送管的时候护士的动作不规范,损伤了患者的血管。2例患儿选择的血管过细,这样在送管的时候就非常困难。(2)当见回血的时候护士固定针柄方法不正确,导致脱针。(3)在针尖进入血管后立即发生大量回血情况,这个时候要立即停针,这个时候外套管没有在血管内,造成穿刺失败。(4)1例患儿是在穿刺前没有松动外套管,在将钢针退出的时候将套管一起带出来,造成穿刺失败。 1.2 套管针堵塞 这种情况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情况:(1)管腔内出现血栓发生堵塞。主要是存在血凝块造成堵塞,为患者输入高营养液的時候,有一些营养物质在管腔内壁粘贴所导致的,此外,对导管冲洗的不彻底导致堵塞情况发生。对于这种情况最佳的解决措施就是立即将留置管拔出。(2)在管腔口形成血栓活瓣。当输入的液体畅而无阻的时候,护士存在侥幸心理,直接将液体输液连接上,如果这样操作出现了血栓脱落,栓子就会随血液直接进入到肺循环内,后果极其严重。 1.3 套管针脱落 留置针留置成功的最后一步就是应用3M胶贴固定。而有些患者的肝素帽固定不妥善,没有固定牢固而造成的套管针脱落,患儿年龄较小,家长看护不严,

留置针安全知识试题

留置针操作比赛理论复习题 1、静脉输液操作的目标 答:成功穿刺、安全留置、血管保护。 2、静脉输液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 答:静脉炎、渗出、堵管、感染、空气栓塞、肺水肿。 3、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因素 答: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患者皮肤消毒不严、患者血源性传播、导管在穿刺前被污染、输液接头被污染、药液被污染。 4、常见静脉炎的种类 答:化学性静脉炎、机械性静脉炎、细菌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 5、化学性静脉炎的预防措施 答:合理选择血管,充分的血液稀释、合理选择输液工具、加大溶液稀释量、减慢输液滴速、消毒待干等。 6、机械性静脉炎的常见原因 答:导管材质过硬、导管型号选择不当、固定不牢、快速及大量输液。 7、穿刺前为什么要转动针芯 答:因为软管与针芯紧密贴合,穿刺前要转动针芯可便于送管或拔针芯顺利,确保穿刺成功。 8、使用留置针的好处 答:减少穿刺次数,保护病人血管,不易损伤,保证输液顺利和安全,配合多次用药,提高疗效,减少病人费用、减轻病人痛苦。 9、常见静脉血流量

答:手背至肘部静脉:<95ml/min肘部至肩部静脉:100-300ml/min 锁骨下静脉:min上腔静脉:min 10、堵管的常见原因 答:过度活动,体位变化导致导管异位、冲管不充分导致血栓形成、多种药物混合产生药物沉淀 11、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答:72-96小时。 12、留置针的穿刺角度答:15-30度。 13、选择静脉和导管的基本原则 答:①选择最适合病人病情及疗程需要的输液工具 ②选择粗、直、血流量丰富、避开关节和静脉瓣③在满足治疗输液需求的前提下,选择最小型号的导管 14、WHO对安全注射的定义 答:对接受治疗者无害、减少医护人员的职业伤害、不使废弃物对他人造成伤害。 15、安全留置针的概念 答:“安全”是指杜绝可能的血液的接触和针尖扎伤的可能性,安全型留置针必须具有防止血液接触和针刺伤的设计。 16、输注何种液体时,输液接头需要每24小时更换 答:输血、胃肠外营养(TPN)。 17、INS标准规定冲管时冲管液的最少量 答:导管及其附加装置容量的2倍。 17、冲管液的种类答案:生理盐水。

静脉输液治疗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静脉输液治疗罕见并发症及处理 令狐采学 静脉输液是直接地、年夜量地将药液输入血管内,所以对输入药液的质量,所用器具以及输液时的操纵,都必须严格要求。如果输入被细菌、致热源、微粒污染的液体,其危害可立即显现。罕见的静脉输液治疗相关并发症有以下几类。 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治疗最罕见的并发症之一。 1. 静脉炎的产生原因 (1)化学因素 药液过酸或过碱过高渗或过低渗安慰性较年夜人体对血管通路资料产生反响 经常使用药物的pH值: 氨苄青霉素10.0 磺胺合剂10.0环丙沙星 3.3~4.6 地伦丁 10~12 多巴酚丁脸2.5多巴胶2.5~4.5强力霉素1.8吗啡 2.0~6.0 非那根即异丙嗪4.0钾4.0 托普霉素3.0万古霉素 2.5~4.5 (2)机械因素 短时间内频频屡次在同一血管周围穿刺静脉留置针或静脉导管过粗过硬

留置静脉导管时操纵粗暴输入各种输液微粒(如玻璃屑、橡皮屑、各种结晶物质) (3)细菌因素 无菌操纵不严格微生物由穿刺点沿穿刺针或导管进入导管内血液残留 药液污染、给药装置污染 病人的自身因素:如免疫功能低下、合并多种疾病、气管插管等穿刺部位的微生物定植 2. 静脉炎的分级(INS) 0级:没有症状 1级:输液部位发红,有或不伴疼痛2级:输液部位疼痛伴随发红和/或水肿 3级:输液部位疼痛伴随发红和/或水肿,条索祥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 4级:输液部位疼痛伴随发红和/或水肿,条索样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1英寸,有浓液渗出 对静脉炎进行分级,利于进行区分、记录、管理及追踪。 3. 临床表示 按临床表示进行临床分型,包含: 红肿型:沿静脉走行皮肤红肿、疼痛、触痛。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1、穿刺部位感染在进行静脉穿刺时,操作技术不熟练、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病人机体抵抗力极度低下、留置时间过长等原因,容易引起穿刺部位感染。因此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技术,在进行穿刺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严格按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 、皮下血肿准备进行穿刺的血管选择不当、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技巧掌握不好、操之过急、动作不稳等,往往容易使留置针穿破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肿。因此,护理人员在进行操作前,应认真选择弹性好、走向直、清晰的血管,避免在关节部位和静脉窦的部位进行操作,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穿刺时动作应轻巧、稳、准。依据不同的血管情况,把握好进针角度,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有效避免或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 3、液体渗漏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患者躁动不安、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等原因均可导致液体渗漏。轻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刺激症状,重者可引起组织坏死。为避免液体渗漏,护理人员除加强基本功训练外,应妥善固定导管,嘱患者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同时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物勿过紧,并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对能下床活动的患者,应避免在下肢进行穿刺。

4 、导管堵塞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与静脉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患者的凝血机制异常等有关。因此,在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应正确封管,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及用量,并注意推注速度不可过快。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注意保护有留置针的肢体,尽量避免肢体下垂,以防导管堵塞。 5、静脉炎静脉炎按原因不同分为化学性和感染性两种,其常见症状为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如绳索般硬、滚、滑、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护理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长期输液病人,选择静脉尽量从血管远端开始,力争一次穿刺成功,输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再应用,点滴速度应慢,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同时要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血管。 6、静脉血栓形成静脉血栓多见血流缓慢的静脉内。据报道,久病卧床患者发生在下肢静脉的血栓比上肢静脉血栓多3倍。另外,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使用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导致血管壁损伤,也是血栓形成的促发因素。为防止静脉血栓形成,穿刺时尽可能首选上肢粗静脉,并注意保护血管,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对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尽量避免在下肢远端使用静脉留置针,且留置时间不能过长。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发表时间:2009-07-21T10:34:11.76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15期供稿作者:杨莉朱玉玲 (哈密地区中心医院 839000) [导读] 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安全方便。 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安全方便。其优越性在于: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疼痛感,保持患者良好的心态;维持血管通路,利于紧急抢救;减少护士穿刺操作次数,提高工作效率。然而在应用过程中也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特别是长期置管的患者常导致某些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在静脉针置管期间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非常重要。 1 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使用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有穿刺部位感染、皮下血肿、液体渗漏、导管堵塞、静脉炎及静脉血栓形成。 1.1 穿刺部位感染在进行静脉穿刺时,操作技术不熟练、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病人机体抵抗力极度低下、留置时间过长等原因,容易引起穿刺部位感染。因此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技术,在进行穿刺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严格按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1.2 皮下血肿准备进行穿刺的血管选择不当、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技巧掌握不好、操之过急、动作不稳等,往往容易使留置针穿破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肿。因此,护理人员在进行操作前,应认真选择弹性好、走向直、清晰的血管,避免在关节部位和静脉窦的部位进行操作,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穿刺时动作应轻巧、稳、准。依据不同的血管情况,把握好进针角度,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有效避免或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 1.3 液体渗漏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患者躁动不安、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等原因均可导致液体渗漏。轻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刺激症状,重者可引起组织坏死。为避免液体渗漏,护理人员除加强基本功训练外,应妥善固定导管,嘱患者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同时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物勿过紧,并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对能下床活动的患者,应避免在下肢进行穿刺。 1.4 导管堵塞通常与静脉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患者的凝血机制异常等有关。因此,在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应正确封管,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及用量,并注意推注速度不可过快。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注意保护有留置针的肢体,尽量避免肢体下垂,以防导管堵塞。 1.5 静脉炎其常见症状为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如绳索般硬、滚、滑、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护理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长期输液病人,选择静脉尽量从血管远端开始,力争一次穿刺成功,输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再应用,点滴速度应慢,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同时要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血管。 1.6 静脉血栓形成静脉血栓多见血流缓慢的静脉。下肢静脉的血栓比上肢静脉血栓发生率高。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使用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导致血管壁损伤,也是血栓形成的促发因素。为防止静脉血栓形成,穿刺时尽可能首选上肢粗静脉,并注意保护血管,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对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尽量避免在下肢远端使用静脉留置针,且留置时间不能过长。 2 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2.1 做好健康教育静脉置管前,在行留置针前应对患者和家属说明置管的目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合作。在留置针使用期间,翻身、活动时要注意保护好留置针,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防止脱出、污染或液体渗漏等。 2.2操作技术要熟练,穿刺前检查好套管针,正确选择血管,输液器每日更换1次。每次注药、输液应严格无菌操作,液体滴完后要及时封管,并关好留置针小调节夹,以防引起空气栓塞,肝素帽应用无菌纱布包裹,并用胶布固定好。 2.3 观察局部反应凡放置留置针的患者应及时巡视,进行床头交接班,观察局部有无红肿渗出,及时发现并发症的早期症状。若出现穿刺部位红、肿、热、痛则表示有静脉炎发生,应立即拔出留置针,并给予50%硫酸镁持续热敷24h~36h,局部涂抗生素软膏。以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血管弹性,减轻患者的痛苦。 2.4 置管期间护理穿刺部位周围皮肤应每日用碘伏,酒精消毒1次,并盖以透明的无菌敷贴,用注明置管日期、时间的小纱布固定。连续输液者,应每天更换输液器1次,肝素帽至少每周更换1次。注意留置针的通畅情况。输液过程中,须密切观察滴速,以防输液速度过快造成循环负荷过重或药物不良反应。 2.5 输液前后的护理留置针放置时间最好不超过7天,以防药液长期刺激血管造成静脉炎。每次输液前后均应检查局部静脉有无红、肿、热、痛及硬化,询问病人有无不适,如有异常情况,及时拔除导管,对局部进行处理。输液完毕后,应妥善固定留置针,避免脱出。认真进行留置针的观察和护理,提高留置针在留置中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静脉留置针试题

安全留置针操作比赛理论复习题 1、静脉输液操作的目标? 答案:成功穿刺、安全留置、血管保护。 2、静脉输液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 答案:静脉炎、渗出、堵管、感染、空气栓塞、肺水肿。 3、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因素? 答案: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患者皮肤消毒不严、患者血源性传播、导管在穿刺前被污染、输液接头被污染、药液被污染。 4、常见静脉炎的种类? 答案:化学性静脉炎、机械性静脉炎、细菌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 5、化学性静脉炎的预防措施? 答案:合理选择血管,充分的血液稀释、合理选择输液工具、加大溶液稀释量、减慢输液滴速、消毒待干等。 6、机械性静脉炎的常见原因? 答案:导管材质过硬、导管型号选择不当、固定不牢、快速及大量输液。7、穿刺前为什么要转动针芯? 答案:因为软管与针芯紧密贴合,穿刺前要转动针芯可便于送管或拔针芯顺利,确保穿刺成功。 8、使用留置针的好处? 答案:减少穿刺次数,保护病人血管,不易损伤,保证输液顺利和安全,配合多次用药,提高疗效,减少病人费用、减轻病人痛苦。 9、常见静脉血流量? 答案:手背至肘部静脉:<95ml/min 肘部至肩部静脉:100-300ml/min 锁骨下静脉:1-1.5L/min 上腔静脉:2-2.5L/min 10、堵管的常见原因? 答案:过度活动,体位变化导致导管异位、冲管不充分导致血栓形成、多种药物混合产生药物沉淀 11、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答案:72-96小时。 12、留置针的穿刺角度? 答案:15-30度。 13、选择静脉和导管的基本原则 答案:①选择最适合病人病情及疗程需要的输液工具 ②选择粗、直、血流量丰富、避开关节和静脉瓣 ③在满足治疗输液需求的前提下,选择最小型号的导管 14、WHO对安全注射的定义? 答案:对接受治疗者无害、减少医护人员的职业伤害、不使废弃物对他人造成伤害。 15、安全留置针的概念?

9 种留置针并发症处理

静脉炎 静脉炎是由物理、化学及感染等因素对血管内壁的刺激而导致血管壁的炎症表现,常表现为局部的红、肿、热、痛、紧绷及胀感,沿着注射部位的血管会产生条索状的红线,触诊时有发热、发硬的感觉。 原因:与导管针的材质、长度和管径大小有关,此外,操作人员的技术不佳、不适当的穿刺部位、导管留置时间过长、固定方法不当、输入液体的酸碱度太强或由于药物不相容而造成沉淀、病人血管条件差等因素有关。 预防: 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2. 选择粗直、弹性好的静脉,选择套管柔软的留置针,避免在靠近神经、关节 部位处穿刺,尽量不用下肢静脉。位置便于固定,力争一次穿刺成功。 3. 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4. 留置期间指导患者不宜过度活动穿刺侧肢体。 5. 每次输液前后,均应观察穿刺部位和静脉走行有无红、肿,询问病人有无疼 痛与不适。

处理: 1. 立即拔管,抬高患肢,以促进静脉回流缓解症状。 2. 局部外用药物,如喜辽妥软膏、硝酸甘油贴、山莨菪碱等外涂以及硫酸镁或土豆片湿敷。 3. 新型敷料如水胶体透明贴等也有较好的效果。 渗出和外渗 药物渗出是指静脉输液过程中,非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药物外渗是指静脉输液过程中,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 原因:针头脱出与持续滴注导致的血管通透性增高是发生外渗的原因。局部机械性压迫、酸碱平衡失调及药物的直接作用是导致药液外渗后组织坏死的原因。 预防: 1. 熟练的穿刺技术、认真负责的责任心是避免药物外渗的基础。 2. 妥善固定导管,输液期间加强巡视,告知病人有不适及时报告。 3. 避免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

留置针并发症

静脉留置针输液技术 目的: 保护静脉,减少痛苦,有利于治疗和抢救。 注意事项: 1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 2 根据输液的目的和药物的性质等,合理选择静脉。 3 封管时应采用脉冲式的冲洗方法,以充分冲净导管内的残余药液,并边推注边拔针,以保持正压封管。 4 外周浅静脉导管的留置时间为72~96小时。 5 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严密观察患者病情,输液是否通畅,输液管及针头有无漏液,穿刺部位皮肤有无 感染等,并及时做出相应处理。 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并发症临床表现发生原因预防及处理 1 发热 反应输液过程中出现发冷、寒 战和发热 1 轻者:体温38℃左右 伴头痛、恶心、呕吐、 心悸,停止输液数小时 后多可自行缓解 2 重者:高热、呼吸困难、 烦躁不安、血压下降、 抽搐、昏迷,甚至危及 生命 1 因输入致热物质 2 输入液体消毒或保管 不善、变质,输液管表 层附着硫化物等所致 预防措施: 1 输液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查看液 体是否过期、瓶盖有无松动及缺损, 瓶身瓶底及瓶签外有无裂纹,药液 有无变色、沉淀、杂质及混浊,输 液器包装袋有无破损 2 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锯安 瓿后需用酒精棉签消毒方可折断; 瓶塞、皮肤穿刺部位规范彻底消毒; 重复穿刺要更换针头 3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采用一次 性注射器加药,严格执行一药一具, 不得重复使用 4 加药时斜角进针,避免胶塞碎屑带 入瓶中;加药时避免使用大针头及 多次刺穿瓶塞 5 加两种以上药物,注意配伍禁忌, 配制后观察药液是否变色、沉淀、 混浊。配置粉剂药品时充分摇匀, 药物完全溶解后方可使用;药液配 置好后检查无可见微粒方可加入液 体中。液体现用现配 6 配液、输液时保持治疗室、病房的 环境清洁,减少探陪人员,避免灰 尘飞扬 处理措施: 1 评估发热程度,给予心理安慰 2 发热反应轻者,减慢输液速度,发 冷、寒战者停止输液给予保暖 3 高热者立即停止输液,予物理降温, 观察生命体征,并按医嘱给予抗过 敏药物及激素治疗 4 发热反应严重者即刻停止输液,遵

常见静脉留置针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常见静脉留置针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3-04-08T14:15:53.85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4期供稿作者:李慧[导读] 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以其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李慧(霍邱县姚李镇中心卫生院安徽六安 237421) 【摘要】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以其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抢救危重患者和静脉营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际使用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时有发生,因此在静脉针置管期间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非常重要,现将我参与我院留置针并发症患者的治疗护理体会报告如下。【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并发症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4-0216-0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220例,男120例,女100例,年龄45-89岁,平均年龄65岁;各例均采用头皮静脉及手,足背静脉穿刺输液,留置针保留时间一般3~6天,穿刺成功后对各项指标进行记录。并发症情况:皮下血肿42例,液体渗漏63例,套管针堵塞47例,静脉炎17例,3M透明敷贴过敏30例,套管针脱出11例,例穿刺部位感染10例。各患者精神状态良好; 1.2 材料与方法:材料:德国贝朗公司BD24G留置针, BD 肝素锁。3M公司6×7cm透明敷贴,4.5×50cm弹力绷带。方法:选择合适的血管,常规消毒皮肤后行留置针穿刺,穿刺成功后用敷贴覆盖,再用医用胶布固定,如在四肢末端穿刺的加用弹力绷带固定。 2 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使用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有皮下血肿、穿刺部位感染、液体渗漏、导管堵塞、静脉炎及静脉血栓形成。 2.1 皮下血肿准备进行穿刺的血管选择不当、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技巧掌握不好、操之过急、动作不稳等,往往容易使留置针穿破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肿。因此,护理人员在进行操作前,应认真选择弹性好、走向直、清晰的血管,避免在关节部位和静脉窦的部位进行操作,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穿刺时动作应轻巧、稳、准。依据不同的血管情况,把握好进针角度,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有效避免或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 2.2 液体渗漏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患者躁动不安、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等原因均可导致液体渗漏。轻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刺激症状,重者可引起组织坏死。为避免液体渗漏,护理人员除加强基本功训练外,应妥善固定导管,嘱患者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同时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物勿过紧,并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对能下床活动的患者,应避免在下肢进行穿刺。 2.3 导管堵塞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与静脉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患者的凝血机制异常等有关。因此,在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应正确封管,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及用量,并注意推注速度不可过快。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注意保护有留置针的肢体,尽量避免肢体下垂,以防导管堵塞。 2.4 静脉炎静脉炎按原因不同分为化学性和感染性两种,其常见症状为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如绳索般硬、滚、滑、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护理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长期输液病人,选择静脉尽量从血管远端开始,力争一次穿刺成功,输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再应用,点滴速度应慢,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同时要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血管。 2.5 穿刺部位感染在进行静脉穿刺时,操作技术不熟练、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病人机体抵抗力极度低下、留置时间过长等原因,容易引起穿刺部位感染。因此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技术,在进行穿刺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严格按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3 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3.1 做好健康教育静脉置管前,护士应告诉患者及家属使用静脉留置针的目的、意义,说明病情、年龄、药物性质是决定输液速度的主要因素,让其了解有关留置针的护理知识、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禁止淋浴等,以便积极配合,预防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 3.2 观察局部反应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及局部炎症反应等,及时发现并发症的早期症状。一旦发生局部并发症,出现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应立即拔管,并根据情况及时给予相应处理,以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血管弹性,减轻患者的痛苦。 3.3 置管期间护理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应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做好全面护理。穿刺部位周围皮肤应每日用碘伏或碘酊、酒精消毒1次,并盖以透明的无菌敷贴,用注明置管日期、时间的小纱布固定。连续输液者,应每天更换输液器1次,肝素帽至少每周更换1次。注意留置针的通畅情况。输液过程中,须密切观察滴速,以防输液速度过快造成循环负荷过重或药物不良反应。快速输液须严防液体滴空。如为动脉留置针,更应加强监测,防止意外发生。 3.4 输液前后的护理每次输液前后均应检查局部静脉有无红、肿、热、痛及硬化,询问病人有无不适,如有异常情况,及时拔除导管,对局部进行处理。在工作中,护理人员应认真钻研技术,做好病人的健康教育,进一步熟悉和掌握护理操作技术,认真进行留置针的观察和护理,提高留置针在留置中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参考文献 [1]陈显春,封悦.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42. [2]董淑华,王建荣,潘庆联,等.静脉输液相关技术的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719. [3]朱玉凤,于浩菊,崔丽珍.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6,11(3):22. [4]殷磊.护理学基础[M].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70-37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