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弹簧分离问题经典题目

弹簧分离问题经典题目

弹簧分离问题经典题目
弹簧分离问题经典题目

弹簧分离问题经典题目

1.如图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可视为质点的两滑块A、B在水平外力的作用下紧靠在一起压缩弹簧,弹簧左端

固定在墙壁上,此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 0,以两滑块此时的位置为坐标原

点建立如图所示的一维坐标系,现将外力突然反向并使B向右做匀加速

运动,下列关于外力F、两滑块间弹力F N与滑块B的位移x变化的关系

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解析:设A、B向右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整体有F+k(x0-x)=(m A+m B)a,可得F=kx+(m A+m B)a-kx0,若(m A+m B)a=kx0,得F=kx,则F与x成正比,F-x图象可能是过原点的直线,对A有k(x0-x)-F N=m A a,得F N=-kx+kx0-m A a,可知F N-x图象是向下倾斜的直线,当F N=0时A、B

开始分离,此后B做匀加速运动,F不变,则A、B开始分离时有x=x0-

m A a

k

2.如图所示,一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上端固定,下端连一质量为m的物块A,A放在质量也为m的托盘B上,

用N表示B对A的作用力,x表示弹簧的伸长量.初始时,在竖直向上的力F作用下,系统静止,且弹簧处于自然状态(x=0).现改变力F的大小,使B以

g

2的加速度匀加速向下运动(g为重力加速度,空气阻力不计).此过程中N或F随x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图中的()

答案:D

3.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500g的木块A、B叠放在一起,轻弹簧的劲度为k=100N/m,上、下两端分别和B与

水平面相连。原来系统处于静止。现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拉A,使它以a=2.0m/s2的加速度向上做匀加速运动。

求:

(1)经过多长时间A与B恰好分离?

(2)上述过程中拉力F的最小值F1和最大值F2各多大?

(3)刚施加拉力F瞬间A、B间压力多大?

(4)画出F分别随位移和时间的函数图像。

解析:

(1)设系统静止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1,A、B刚好分离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2。kx1=2mg,

x1=0.10m。A、B刚好分离时,A、B间弹力大小为零,且a A=a B=a。以B为对象,

A

B

F

k

用牛顿第二定律:kx 2-mg=ma ,得x 2=0.06m ,可见分离时弹簧不是原长。该过程A 、B 的位移s=x 1-x 2=0.04m 。由 s =1

2

at 2,得t=0.2s

(2)分离前以A 、B 整体为对象,用牛顿第二定律:F+kx -2mg=2ma ,可知随着A 、B 加速上升,弹簧形变量x 逐渐减小,拉力F 将逐渐增大。开始时x=x 1,F 1+kx 1-2mg=2ma ,得F 1=2N ;A 、B 刚分离时x=x 2,F 2+kx 2-2mg=2ma ,得F 2=6N

(3)以B 为对象用牛顿第二定律:kx 1-mg -F N =ma ,得F N =4N (4F 分别随位移和时间的函数图像如右图所示。

4. 一弹簧秤秤盘的质量M =1.5 kg ,秤盘内放一个质量m =10.5 kg 的物体P ,弹簧质量忽略不计,弹簧的劲度系

数k =800 N/m ,系统原来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现给P 施加一竖直向上的拉力F ,使P 由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在前0.2 s 时间内F 是变力,在0.2 s 以后是恒力.求力F 的最小值和最大值.(g 取10 m/s 2)

答案:168N ;72N

题后总结反思:

1) 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求什么是我们要去哪,解决的是战略的问题;怎么求是通过什么路线到达目的地,解决

的是战术的问题。

2) 为什么是含多少?含要求我们不要迷失方向,“多”要求我们尽量利用我们身边的条件,“少”要求我们尽量绕开

未知的,对我们不利的中间量,抛弃不切实际的幻想,脚踏实地,步步为营。这哪是解物理题目呀?这就是叫我们成功的哲理。

3) 我们的大脑就像经历一场剧烈的体育运动,畅快淋漓,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我们的思维肌肉才会逐渐发达,

我们的“内功”才会逐渐强悍,光有招式不行,还要有内力。便在此时,萧峰的右掌已跟着击到,砰的一声响,重重打中那老僧胸口,跟着喀喇喇几声,肋骨断了几根。那老僧微微一笑,道:“好俊的功夫!降龙十八掌,果然天下第一。”这个“一”字刚一说出,“噗……”的一声,口中一股鲜血喷涌而出。(亢龙有悔、飞龙在天、见龙在田、鸿渐于陆、潜龙勿用、利涉大川、突如其来、震惊百里、或跃在渊、双龙取水、鱼跃于渊、时乘六龙、密云不雨、损则有孚、龙战于野、履霜冰至、羝羊触蕃、神龙摆尾。)

5. 一弹簧秤秤盘的质量M =2 kg ,秤盘内放一个质量m =10 kg 的物体P ,弹簧质量忽略不计,弹簧的劲度系数k

=800 N/m ,系统原来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现给P 施加一竖直向上的拉力F ,使P 由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在前0.2 s 时间内F 是变力,在0.2 s 以后是恒力。求F 的最小值F 1和最大值F 2。(g 取10 m/s 2)

6.如图质量为m A=10kg的物块A与质量为m B=2kg的物块放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处于静止状态,轻弹簧

一端与物块B连接,另一端与固定档板连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400N/m,现给物块A施加一个平行与斜面向上的力F,使物块A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力F在前0.2s内是变力,0.2s后为恒力,求力F的最大值和最小值。(g=10m/s2)

解析:原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则M与m受合外力为零,设此时弹簧压缩量为x o即:(m+M)gsin30°=kx0 则:x0=0.15m由静止开始向上匀加速运动,m与M在0~0.2S内整体向上有共同的加速度a.

设经时间为t,则在t内m与M上升位移为S:S=

1

2at

2 ①

在0~0.2S内以m与M为整体:F+k(x0-S)-(m+M)gsin300=(m+M)a②当t=0.2s时s=

1

2a×(0.2)

2=0.02a③由①、②、③得:F+(0.15-0.02a)×400-60=(m+M)a④分析可知在0.2s后F为恒力,此状况只有m与M分离可存在在t=0.2s后,对m有:F-mgsin30°=ma,(此时力F也为t=0.2s瞬间的力)F=m(g/2+a)⑤

由④⑤得:a=5m/s2.分析可知F最小力应是在t=0时,即:F n=(m+M)a=60N

在t=0.2s以后力有最大值即:F max=(g/2+a) ×m=100N 答案:60N,100N

7.如图所示,一根质量可忽略的轻弹簧,劲度系数为k=100N/m,下面悬挂一个质量为m=1kg的物体A,手拿一

块木板B托住A往上压缩弹簧(g=10m/s2)求:

(1)若突然撤去B,则A向下运动的加速度为a1=15m/s2,求此时弹簧被压缩的长度;

(2)若用手控制B使B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2=5m/s2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A、B分离时弹簧伸长的长度及A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

答案:0.05m;0.05m;0.2s

8.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端固定一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弹簧下端连有一质量为m的小球,小

球被一垂直于斜面的挡板A挡住,此时弹簧没有形变,若手持挡板A以加速度a(a

(1)从挡板开始运动到小球与挡板分离所经历的时间;

(2)从挡板开始运动到小球速度最大时,小球的位移。

A

B

解析:(1)因小球与挡板分离时,挡板对小球的作用力恰好为零,由牛顿第二定律知mg sin θ-kx =ma

即小球做匀加速运动发生的位移为x =m g sin θ-a

k

时小球与挡板分离

由运动学公式x =1

2at 2得从挡板开始运动到小球与挡板分离所经历的时间为t = 2m (g sin θ-a )ka

(2)小球速度达最大时,其加速度为零,即kx ′=mg sin θ

即从挡板开始运动到小球的速度达最大,小球的位移为x ′=mg sin θ

k 。答案: 2m (g sin θ-a )ka ;mg sin θk

9. 如图甲所示,一轻质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放置AB 物体(A 物体在下,且与弹簧链接),质量都为

m ,初始时AB 两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现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 作用在物体B 上,使物体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拉力F 与物体位移x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g =10m/s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B 运动到4cm 处,弹簧处于原长状态 B.两物体质量均为2kg

C.物体B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2m/s 2

D.弹簧的劲度系数为5N/cm

答案:CD

10. 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 的A 、B 两物体叠放在竖直弹簧上并保持静止,用大小等于mg 的恒力F 向上拉B ,运

动距离h 时,B 与A 分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 和A 刚分离时,弹簧长度等于原长 B.B 和A 刚分离时,它们的加速度为g

C.弹簧的劲度系数等于mg

h

D.在B 与A 分离之前,它们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解析:A 、B 分离前,A 、B 共同做加速运动,由于F 是恒力,而弹力是变力,故A 、B 做变加速直线运动,当两物体要分离时,F AB =0。对B :F -mg =ma ,对A :kx -mg =ma 。即F =kx 时,A 、B 分离,此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设用恒力F 拉B 前弹簧压缩量为x 0,又2mg =kx 0,h =x 0-x ,F =mg ,解以上各式得k =mg

h ,综上所

述,只有选项C 正确。答案 C

色谱分析试题及答案

色谱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每题2分) 1气相色谱分析是一种分离分析方法,它的特点是适合于多组分混合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2气相色谱定性法:是利用同一种物质在相同条件之下,在一根色谱柱上保留时间相同。 3在实验条件恒定时,峰面积或峰高与组分的含量成正比,因此可以利用峰面积或峰高来进行定量。 4色谱柱是气相色谱法的核心部分,许多组成复杂的样品,其分离过程都是在色谱柱内进行的,色谱柱分为两类:填充柱和毛细管柱。 5色谱柱老化的方法由固定液的性质而定,老化的最高温度应低于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20~30℃,但要高于实际工作温度。 6装柱老化时,应将柱的入口端与色谱仪的气化室相连接(柱不能接反,否则固定相将在柱中移动,使柱效发生变化)。开始老化时出口不得接检测器,以免流出物沾污检测器。 7 色谱分析各组分保留时间变短和分离变坏,说明柱子失效,原因来自样品和载气的污染。活化的方法是提高柱温,增加载气流速,让色谱柱内污染物流出。 8 载气纯度不符合要求时,会使基线不稳,噪声大。 9 氢气表和氢气钢瓶嘴是反扣螺纹,逆时针方向松开;而氮气表和氮气瓶嘴及其他气体的瓶嘴都是正扣螺纹。 10气相色谱定量方法有归一化法、内标法、外标法等方法。

二、判断(每题2分) 1 色谱柱没装上色谱仪之前,两端必须封口,防止和空气接触。柱 子存放期间,应避免剧烈振动、碰撞或弯曲。 2 气相色谱仪使用的各种气体压力为0.2~0.5Mpa。因此需要通过 减压表使钢瓶气源的输出压力下降。 3 减压表一般分为氢气表和氮气表(氧气表)两种。氮气表可以安 装在除了氢、乙炔和其他燃气瓶以外的各种气瓶上。 4 使用钢瓶气时,打开钢瓶阀,再把T形阀杆从全开调到需要的压 力。 5 气相色谱仪的气路要认真仔细检漏。用氢气作载气时,氢气若从 接口漏进柱恒温箱,可能发生爆炸事故。最常用的检漏方法是皂膜检漏法 6 色谱仪开机:打开主机电源,接通载气,开电脑,设置仪器参数。 7 设置所需柱箱温度、进样口温度和检测器温度(FID),检测器的 温度应高于150℃,否则点火后造成检测器内积水而影响基线的稳定性)。 8 打开空气、氢气阀门,分别调节两路气体流量(由流量计显示) 为适当值。操作中气体流速一般控制的比例为:氮气:氢气:空气=1:1:3。 9 测定液化气中硫化氢时,要带防尘面具,残气排放在通风橱内。 10 气体发生器内的水多些少些没太大关系,只要工作就行,硅胶变 红还可用。 二简答(每题10分) 1 简述气相色谱工作原理 利用试样中各组份在气相和固定液液相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当汽化后的试样被载气带入色谱柱中运行时,组份就在其中的两相间进行反复多次分配,由于固定相对各组份的吸附或溶解能力不同,因此各组份在色谱柱中的运行速度就不同,经过一定的柱长后,便彼此分

工业分析与分离经典试题答案

1.工业分析所用的分析方法,按其在生产上的应用及完成时间不同可分为标准分析法和快速分析法. 2.快速分析法的特点是分析速度快,分析误差往往比较大. 3.自然界的水称为天然水. 4.天然水可分为降水,地面水和地下水三大类. 5.用采样器从一个采样单元中一次采得的一定是物料叫子样. 6.含并所有采样的子样称为原始平均式样. 7.含有所有采取的子样称为原始平均式样. 8.应采取一个原始平均式样的物料的总量称为分析化学子样单位. 9.工业物料按其特性值的变异性类型可以分为两类即均匀物料和不均匀物料. 10.在一个采样对象中应布采集样品较好的个数称为子样数目. 11.在运输工具上斜线发布点.置,末个子择点至少距车角1cm. 12.在物料堆中采样,应将表层0.1m厚的部分用铲子锄去. 13.通过机械是人工发将大块的物料粉碎成一定细度物料的过程称为破碎. 14.将最大颗粒的物料分散至25cm左右,称为粗碎 15.将最大颗粒的物料分散至25cm左右,称为粗碎 16.将25cm左右的物料分散至5cm左右的称为中碎 17.将25cm左右的物料分散至5cm左右的称为中碎 18.将5cm左右的物料分散至0.15cm左右的称为细碎 19.将5cm左右的物料分散至0.15cm左右的称为细碎 20.将0.15cm左右的物料分散至0.074cm以下的称为粉碎 21.将0.15cm左右的物料分散至0.0745cm以下的称为粉碎 22.试样的制备一般经过破碎,过筛.混匀,缩分,四个工序 23.粉碎后的物料需经过筛分.使物料达到要求的粒度. 24.混匀的方法有人工混匀和机械混匀两种 25.在不改变物料平均组成的情况下,通过步骤,逐步减少试样的过程称为缩分. 26.常用的缩分的分析方法有分样器缩分法和四分法. 27.将试样与酸性熔剂混合,置于适当的容器中,早高温下进行分解,生成易溶于水的产物,称为熔融分解法. 28.常用的碱性熔剂有Na2NO2,K2CO3,NaOH等. 29.在硅酸盐系统分析中,常用采用Na2CO3,而不是K2CO3. 30.艾士卡试剂法测矿石中全硫量属于烧结分析法. 31.在用Na2CO3熔融时,应才采用铂坩埚 32.在用Na2CO3熔融时,应采用镍坩埚. 33.水质指标按其性质可分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和微生物指标三类.

中考化学 除杂分离和提纯综合试题及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除杂分离和提纯 1.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都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过量铁粉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应再进行过滤,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应再进行干燥,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Na2CO3能与适量CaCl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铁粉能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过量盐酸反应,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点睛】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下列除去杂质所用的药品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Na2SO4能与过量的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钡,不符合除杂原则。A错误; B、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B正确; C、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C正确; D、碳酸钠能溶于水形成溶液,碳酸钙难溶于水。加水溶解后过滤,得到碳酸钠溶液,再将溶液蒸发即可得到纯净的碳酸钠晶体,符合除杂原则。D正确。 故选A。 【点睛】 除杂的原则:不除去原物质、不引入新的杂质、易于分离 3.下列对某一主题的知识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可以鉴别;铝制品与铜制品分别为银白色、紫红色(或黄色等),用观察物品颜色的方法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 B、纯碱是碳酸钠,烧碱是氢氧化钠,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

初中化学化学除杂分离和提纯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初中化学化学除杂分离和提纯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一、中考化学除杂分离和提纯 1.如表中除去物质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盐酸能与过量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钙(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 误. D、氯化镁能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再过滤、向滤液中加适量稀盐酸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至溶液pH=7,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故选C.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2.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下列操作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铜在空气中充分灼烧能产生氧化铜,而氧化铜不能反应,可以用于除杂;故选项正确; B、生石灰与水反应产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碳酸钙,不能用于除杂;故选项错误; C、硝酸钡能与硫酸钠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引入新的杂质硝酸根离子,不能用于除杂;故选项错误; D、氧化钙能与水反应产生氢氧化钙,不能用于除杂;故选项错误; 故选:A。 3.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化学分析试题及答案

化学分析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10分 1、(× )在化学定量分析中,常采用的分析方法是微量分析。 2、(√ )金属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配合物的稳定性应比金属EDTA配合物的稳定性要差一些。 3、(√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越窄越好。 4、(× )酸碱滴定中溶液愈浓,突跃范围愈大,可供选择的指示剂愈多。 5、(√ )当金属离子与指示剂形成的显色配合物的稳定性大于金属离子与EDTA 形成的配合物的稳定性时,易产生封闭现象。 6、(× )高锰酸钾法通常在强酸性溶液如HNO 溶液中进行。 3 7、(√ )使用酸式滴定管时,应大拇指在前,食指和中指在后。 8、(√ )随机误差具有重复性,单向性。 9、(× )滴定分析中,指示剂颜色突变时停止滴定,这一点称为化学计量点。 10、(× )有两组分析数据,要比较它们的测量精密度有无显着性差异,应当用Q验。 二、选择题。20分

1、分析化学依据分析的目的、任务可分为:…………………………………………( A ) A: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 B: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微量分析C:无机分析、有机分析 D:化学分析、仪器分析 2、下列误差属于系统误差的是:……………………………………………………( B ) A:天平零点突然变化 B:读取滴定管的度数量偏高 C:环境温度发生变化 D:环境湿度发生变化 3、用于反应速度慢或反应物是固体,加入滴定剂后不能立即定量完成或没有适当的指示剂的滴定反应,常采用的滴定方法是:………………………………………………( B ) A:直接滴定法 B:返滴定法 C:置换滴定法 D:间接滴定法 4、以下试剂不能作为基准物质的是:…………………………………………… ( D ) A:优级纯的Na 2B 4 O 7 ·10H 2 O B:99.99%的纯锌 C:105-110。C烘干2h的Na 2C 2 O 4 D:烘干的Na 2 C0 3

工业分析与分离经典试题答案

1、工业分析所用的分析方法,按其在生产上的应用及完成时间不同可分为标准分析法与快速分析法、 2、快速分析法的特点就是分析速度快,分析误差往往比较大、 3、自然界的水称为天然水、 4、天然水可分为降水,地面水与地下水三大类、 5、用采样器从一个采样单元中一次采得的一定就是物料叫子样、 6、含并所有采样的子样称为原始平均式样、 7、含有所有采取的子样称为原始平均式样、 8、应采取一个原始平均式样的物料的总量称为分析化学子样单位、 9、工业物料按其特性值的变异性类型可以分为两类即均匀物料与不均匀物料、 10、在一个采样对象中应布采集样品较好的个数称为子样数目、 11、在运输工具上斜线发布点、置,末个子择点至少距车角1cm、 12、在物料堆中采样,应将表层0、1m厚的部分用铲子锄去、 13、通过机械就是人工发将大块的物料粉碎成一定细度物料的过程称为破碎、 14、将最大颗粒的物料分散至25cm左右,称为粗碎 15、将最大颗粒的物料分散至25cm左右,称为粗碎 16、将25cm左右的物料分散至5cm左右的称为中碎 17、将25cm左右的物料分散至5cm左右的称为中碎 18、将5cm左右的物料分散至0、15cm左右的称为细碎 19、将5cm左右的物料分散至0、15cm左右的称为细碎 20、将0、15cm左右的物料分散至0、074cm以下的称为粉碎 21、将0、15cm左右的物料分散至0、0745cm以下的称为粉碎 22、试样的制备一般经过破碎,过筛、混匀,缩分,四个工序 23、粉碎后的物料需经过筛分、使物料达到要求的粒度、 24、混匀的方法有人工混匀与机械混匀两种 25、在不改变物料平均组成的情况下,通过步骤,逐步减少试样的过程称为缩分、 26、常用的缩分的分析方法有分样器缩分法与四分法、 27、将试样与酸性熔剂混合,置于适当的容器中,早高温下进行分解,生成易溶于水的产物,称为熔融分解法、 28、常用的碱性熔剂有Na2NO2,K2CO3,NaOH等、 29、在硅酸盐系统分析中,常用采用Na2CO3,而不就是K2CO3、 30、艾士卡试剂法测矿石中全硫量属于烧结分析法、 31、在用Na2CO3熔融时,应才采用铂坩埚 32、在用Na2CO3熔融时,应采用镍坩埚、 33、水质指标按其性质可分物理指标,化学指标与微生物指标三类、

定量化学分析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定量化学分析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1/32)单项选择题 第1题 弱酸型离子交换树脂对( )亲和力最强。 A.Na+ B.Fe3+ C.Ce4+ D.H+ 下一题 (2/32)单项选择题 第2题 纸色谱法的固定相是( )。 A.层析纸上游离的水 B.层析纸上的纤维素 C.层析纸上纤维素键合的水 D.层析纸上吸附的吸附剂 上一题下一题 (3/32)单项选择题 第3题 对于含量在1%以上的组分,回收率应在( )。 A.90%以上 B.95%以上 C.99%以上 D.99.9%以上 上一题下一题 (4/32)单项选择题 第4题 对于微量组分,回收率为( )。 A.90%~95%即可 B.50%~60%即可 C.99% D.80%~85% 上一题下一题 (5/32)单项选择题 第5题 氨水沉淀分解法中常加入NH4Cl等铵盐,控制溶液的pH,使之成为( )。 A.7.1~8.2 B.5.0~6.0 C.8.4~10.4 D.12~14 上一题下一题 (6/32)单项选择题 第6题 氨水沉淀分解法中常加入NH4Cl等铵盐,以防止形成下列哪种氢氧化物沉淀( )。

B.Al(OH)3 C.Ba(OH)2 D.Mg(OH)2 上一题下一题 (7/32)单项选择题 第7题 用氨水法(NH3+NH4Cl)分离Fe3+、Al3+、Ca2+、Mg2+、Cu2+、Zn2+时,( )。 A.Fe3+、Al3+、Mg2+被沉淀,而Cu2+、Zn2+、Ca2+存在于溶液中 B.Fe3+、Al3+被定量沉淀,其余四种离子留在溶液中 C.六种离子均被沉淀 D.由于Al3+具有两性,故只有Fe(OH)3沉淀生成 上一题下一题 (8/32)单项选择题 第8题 液一液萃取分离法,其萃取过程的实质是( )。 A.将物质由疏水性转变为亲水性 B.将物质由亲水性转变为疏水性 C.将水合离子转化为配合物 D.将水合离子转化为溶于有机试剂的沉淀 上一题下一题 (9/32)单项选择题 第9题 在萃取分离中,达到平衡状态时,被萃取物质在有机相和水相中都具有一定的浓度,它们的浓度之比为( )。 A.稳定常数 B.物质的量 C.配合比 D.分配系数 上一题下一题 (10/32)单项选择题 第10题 某溶液含Fe3+10mg,将它萃取入某有机溶剂中,分配比D=99。用等体积萃取一次,还剩余Fe3+的质量m为( ),萃取百分率E为( )。 A.m=0.1mg,E=99% B.m=0.2mg,E=90% C.m=0.01mg,E=99.9% D.m=0.03mg,E=95% 上一题下一题 (11/32)单项选择题 第11题 雾属于分散体系,其分散介质是( )。 A.固体 B.气体

中考化学 除杂分离和提纯综合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中考初中化学除杂分离和提纯 1.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②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固体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③铁粉能与CuSO4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再过滤除去不溶物,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④Na2CO3能与过量的Ca(OH)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钙,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②④方法不正确,故选D。 【点睛】 本题为除杂题,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不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KC1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选项A正确; B、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选项B正确; C、盐酸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选项C正确; D、Ca(OH)2能与过量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碳酸钠(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D不正确。故选D。 【点睛】 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3.下列选项中的除杂方法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详解】

分离分析考题及答案.

现代分离分析复习题 一、试述萃取剂的选择原则 (1)对被萃物有较高的分配比(2)萃取剂对被萃物的选择性要好(3)萃取剂对后面的分析测定没有影响(4)萃取剂应毒性小,容易制备(5)萃取剂应具有至少一个萃取功能团 二、.当对动物蛋白质进行沉淀处理时,可能采用盐析、有机溶剂沉淀、等电点沉淀和选择性热变性沉淀等方法,请对其原理和适用性进行比较。 1、盐析原理 (1)盐离子与蛋白质分子争夺水分子,降低了用于溶解蛋白质的有效水量,减弱了蛋白质的水合程度,破坏了蛋白质表面的水化膜,导致蛋白质溶解度下降。 (2)盐离子电荷的中和作用,使白质溶解度下降。 (3)盐离子引起原本在蛋白质分子周围有序排列的水分子的极化,使水活度降低,导致蛋白质溶解度下降。盐析适用于蛋白质、酶、多肽、多糖、核酸等物质的分离纯化。(适用于一般蛋白质的分离纯化) 2、有机溶剂沉淀原理 (1)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与水互溶的极性有机溶剂,降低水的介电常数,使蛋白质分子表面可解离基团的离子化程度减弱,水化程度降低,促进了蛋白质分子的聚集沉淀。 (2)是极性有机溶剂与蛋白质争夺水化水,而使蛋白质分子沉淀。 有机溶剂沉淀适用于蛋白质、酶、多糖、核酸等物质的提取。(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 3、等电点沉淀原理 蛋白质在PH为其等电点的溶液中,以双极离子存在,总净电荷为零,颗粒无电荷间的排斥作用,易凝集成大颗粒,因而最不稳定,溶解度最小,易沉淀析出。 等电点沉淀法适用于疏水性较大的蛋白质(如酪蛋白),而对于亲水性很强的蛋白质(如明胶),由于在水中溶解度较大,在等电点的PH下不易产生沉淀。 4、选择性热变性沉淀原理 选择变性沉析法原理是利用蛋白质、酶与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对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敏 感性不同,而有选择地使之变性沉析,以达到目的物与杂蛋白的分离。 选择性热变性沉淀法分离纯化热稳定性高的目标产物。 三、什么是协萃体系?为什么协同效应会显著提高萃取效率?试举例说明

第八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答案.

习题1 1.分离方法在定量分析中有什么重要性?分离时对常量和微量组分的回收率要求如何?(参考答案)答: 在定量分析,对于一些无法通过控制分析条件或采用掩蔽法来消除干扰,以及现有分析方法灵敏度达不到要求的低浓度组分测定,必须采用分离富集方法。换句话说,分离方法在定量分析中可以达到消除干扰和富集效果,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扩大分析应用范围。 在一般情况下,对常量组分的回收率要求大于99.9%,而对于微量组分的回收率要求大于99%。样品组分含量越低,对回收率要求也降低。 2.在氢氧化物沉淀分离中,常用的有哪些方法?举例说明。(参考答案) 答: 在氢氧化物沉淀分离中,沉淀的形成与溶液中的[OH-]有直接关系。因此,采用控制溶液中酸度可使某些金属离子彼此分离。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采用不同的氢氧化物沉淀剂控制氢氧化物沉淀分离方法。常用的沉淀剂有: A.氢氧化钠:NaOH是强碱,用于分离两性元素(如Al3+,Zn2+,Cr3+)与非两性元素,两性元素的含氧酸阴离子形态在溶液中,而其他非两性元素则生成氢氧化物胶状沉淀。 B.氨水法:采用NH4Cl-NH3缓冲溶液(pH8-9),可使高价金属离子与大部分一、二金属离子分离。 C.有机碱法:可形成不同pH的缓冲体系控制分离,如pH5-6六亚甲基四胺-HCl缓冲液,常用于Mn2,Co2+,Ni2+,Cu2+,Zn2+,Cd2+与Al3+,Fe3+,Ti(IV)等的分离。 D.ZnO悬浊液法等:这一类悬浊液可控制溶液的pH值,如ZnO悬浊液的pH值约为6,可用于某些氢氧化物沉淀分离。 3.某试样含Fe,A1,Ca,Mg,Ti元素,经碱熔融后,用水浸取,盐酸酸化,加氨水中和至出现红棕色沉淀(pH约为3左右),再加六亚甲基四胺加热过滤,分出沉淀和滤液。试问。为什么溶液中刚出现红棕色沉淀时人们看到红棕色沉淀时,表示pH为3左右?过滤后得到的沉淀是什么?滤液又是什么?试样中若含Zn2+和Mn2+,它们是在沉淀中还是在滤液中?(参考答案)

大学分析化学试题和答案

试卷 一.填空(每空 1 分。共 35 分) 1.写出下列各体系的质子条件式: + - 2- 3 (1)c1(mol/L) NH 4 H2PO4 [H+]+[H 3PO4]= [OH -]+[NH 3] +[HPO42-]+2[PO43-] + - - (2)c1(mol/L)NaAc+ c 2(mol/L)H 3BO3 [H+]+[HAc]=[H 2BO3-]+[OH -] 2.符合朗伯 -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当有色物质的浓度增大时,其最大吸收波 长不变,透射比减小。 3.检验两组结果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采用 t 检验法,检验两组数据的精密度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采用 F 检验法。 4.二元弱酸 H2B,已知 pH= 1.92 时,δH2B =δHB-;pH=6.22 时δHB-=δB2-, 则 H2B 的 pK a1= 1.92 ,pK a2= 6.22 。 5.已知 (Fe3+/Fe2+)=0.68V, (Ce4+/Ce3+)=1.44V,则在 1mol/L H2SO4 溶液中用 0.1000 mol/L Ce4+滴定 0.1000 mol/L Fe2+,当滴定分数为 0.5时的电位为 0.68V,化学计量点电位为 1.06V ,电位突跃范围是 0.86-1.26V 。 6. __________________ 以二甲酚橙 (XO)为指示剂在六亚甲基四胺缓冲溶液中用Zn2+滴定 EDTA ,终点时溶液颜色由 ___黄 ___ 变为红。 7.某溶液含 Fe3+10mg,用等体积的有机溶剂萃取一次后,该溶液中剩余 0.1mg,则 Fe3+在两相中的分配比 = 99:1 。 8.容量分析法中滴定方式有直接滴定,反滴定,置换滴定和间接滴定 9.I2与 Na2S2O3的反应式为 I2 + 2S2O32-=2I- + S4O62-。 10.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测量某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程度,所获得的曲线称谓吸收光谱曲线;光吸收最大处的波长叫做最大吸收波长,可用符号λ max表示。 1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主要由光源 , 单色器 , 吸收池 , 检测部分四部分组成 . 12.桑德尔灵敏度以符号 S 表示 ,等于M/ε ;桑德尔灵敏度与溶液浓度有关,与波长无关。 13.在纸色谱分离中,水是固定相。 14..定量分析过程包括:采样与制样,(称样);样品分解;分离与测定;结果计算和数据处理 二、简答题(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答在所留空白处) 1.什么是基准物质 ?什么是标准溶液 ? 答:能用于直接配制或标定标准溶液的物质;是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的溶液 2.分别简单阐述酸碱滴定指示剂 ,络合滴定指示剂 , 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和沉淀滴定指示剂指示滴定终点的原理 . 答:酸碱指示剂变色是随着酸度的变化,指示剂结合或离解出 H+,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发生颜色改变;络合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络合前后颜色不同,游离的试剂为一种颜色,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又一种颜色;氧化还原指示剂变色分为几种情况:一种是随氧化还原电位变化的试剂,在氧化态和还原态,结构不同,各有

色谱分析法试题及答案

色谱分析法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8分) 1.两组分在同一固定相上分离的可能性与哪个因素无关? ( ) A、检测器灵敏度的高低 B、选择性的大小 C、分配次数的多少 D、分配系数之差的大小 2.在其它色谱条件不变时,若使理论塔板数增加3倍,对两个十分接近峰的分离度是 ( ) A、增加1倍 B、增加3倍 C、增加4倍 D、增加1.7倍 3.如果试样中各组分无法全部出峰或只要定量测定试样中某几个组分,那么应采用下列定量分析方法中哪一种为宜? ( ) A、归一化法 B、外标法 C、内标法 D、标准工作曲线法 4.在液相色谱中,在以下条件中,提高柱效最有效的途径是 ( ) A、减小填料粒度 B、适当升高柱温 C、降低流动相的流速 D、降低流动相的粘度 5.气-液色谱中,对溶质的保留体积几乎没有影响的因素是 ( ) A、改变载气流速 B、增加柱温 C、改变固定液的化学性质 D、增加固定液的量,从5%到10% 6.在柱温一定时,要使相对保留值增加,可以采取 ( ) A、更细的载体 B、最佳线速 C、高选择性固定相 D、增加柱长 7.当载气流速远大于最佳流速时,为了提高柱效,合适的载气为 ( ) A、摩尔质量大的气体 B、摩尔质量小的气体 C、中等摩尔质量的气体 D、任何气体均可 8.在气相色谱分析中,为了测定农作物中含硫农药的残留量,应选用下述哪种检测器? ( ) A、热导池 B、氢火焰离子化 C、电子捕获 D、火焰光度 9.GC的分离原理是基于分配系数K的大小,对于气-固色谱法而言,各组分之间的分离是依据于 ( ) A、溶解能力大小 B、沸点的高低 C、熔点的高低 D、吸附能力大小 10.相对响应值s'或校正因子f'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 ) A、基准物 B、检测器类型 C、被测试样 D、载气流速 11.气相色谱的分离原理是利用不同组分在两相间具有不同的 ( ) A、保留值 B、柱效 C、分配系数 D、分离度 12.在气相色谱分析中,为了测定微量含磷农药的含量, 最合适的检测器为: ( ) A、热导池 B、氢火焰离子化 C、电子捕获 D、火焰光度 13.空心毛细管柱的涡流扩散项等于 ( ) A、A B、2λd p C、B/u D、0 14.在气-液色谱分析中,良好的载体为 ( ) A、粒度适宜、均匀,表面积大 B、表面没有吸附中心和催化中心 C、化学惰性、热稳定性好, 有一定的机械强度 D、均可能 15.将纯苯与组分i配成混合液,进行气相色谱分析,测得当纯苯注入量为0.435μg时的峰面积为4.00cm2,组分i注入量为0.653μg时的峰面积为6.50cm2,当组分i以纯苯为标准时,相对定量校正因子是( ) A、2.44 B、1.08 C、0.924 D、0.462 16.组分与固定液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主要有 ( ) A、静电力和诱导力 B、色散力 C、氢键力 D、均可能 17.在气-液色谱分析中,组分与固定相间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下述哪种过程? ()

仪器分析试题及答案03[1](1)

题目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 得分 ---------------------------------------装---------------------------------------订-------------------------------------------线----------------------------------------------- 姓名 学号 班级 系 学院 仪器分析试题 (2007-2008 学年第一学期) 化学化工 学院 班(年)级课程 仪器分析 (B)卷 一、选择题(2 分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以测量沉积于电极表面的沉积物质量为基础的电化学分析法称为 (A) 电位分析法 (B) 极谱分析法 (C) 电解分析法 (D) 库仑分析法 2.pH 玻璃电极产生的不对称电位来源于 (A) 内外玻璃膜表面特性不同 (C) 内外溶液的 H +活度系数不同 (B) 内外溶液中 H + 浓度不同 (D) 内外参比电极不一样 3.应用 GC 方法来测定痕量硝基化合物, 宜选用的检测器为 (A)热导池检测器 (C)电子捕获检测器 4.气-液色谱法,其分离原理是 (B)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D)火焰光度检测器 (A ) 吸附平衡 (B )分配平衡 (C )离子交换平衡 (D )渗透平衡 5.下列哪一项是发射光谱分析不能解决的 (A )微量及痕量元素分析 (B )具有高的灵敏度 (C ) 选择性好,互相干扰少 (D )测定元素存在状态 6.下列哪些元素于酸性介质中,在还原剂(硼氢化钠,金属锌等)的作用下、可 第 1 页

仪器分析试题及答案

高效液相色谱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液相色谱法中,按分离原理分类,液固色谱法属于()。 A、分配色谱法 B、排阻色谱法 C、离子交换色谱法 D、吸附色谱法 2. 在高效液相色谱流程中,试样混合物在()中被分离。 A、检测器 B、记录器 C、色谱柱 D、进样器 3. 液相色谱流动相过滤必须使用何种粒径的过滤膜? A、0.5μm B、0.45μm C、0.6μm D、0.55μm 4. 在液相色谱中,为了改变色谱柱的选择性,可以进行如下哪些操作? A、改变流动相的种类或柱子 B、改变固定相的种类或柱长 C、改变固定相的种类和流动相的种类 D、改变填料的粒度和柱长 5. 一般评价烷基键合相色谱柱时所用的流动相为() A、甲醇/水(83/17) B、甲醇/水(57/43) C、正庚烷/异丙醇(93/7) D、乙腈/水(1.5/98.5) 6. 下列用于高效液相色谱的检测器,()检测器不能使用梯度洗脱。 A、紫外检测器 B、荧光检测器

C、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D、示差折光检测器 7. 在高效液相色谱中,色谱柱的长度一般在()范围内。 A 、10~30cm B、20~50m C 、1~2m D、2~5m 8. 在液相色谱中, 某组分的保留值大小实际反映了哪些部分的分子间作用力() A、组分与流动相 B、组分与固定相 C、组分与流动相和固定相 D、组分与组分 9. 在液相色谱中,为了改变柱子的选择性,可以进行()的操作 A、改变柱长 B、改变填料粒度 C、改变流动相或固定相种类 D、改变流动相的流速 10. 液相色谱中通用型检测器是() A、紫外吸收检测器 B、示差折光检测器 C、热导池检测器 D、氢焰检测器 11. 在环保分析中,常常要监测水中多环芳烃,如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应选用下述哪种检波器 A、荧光检测器 B、示差折光检测器 C、电导检测器 D、吸收检测器 12. 在液相色谱法中,提高柱效最有效的途径是() A、提高柱温 B、降低板高 C、降低流动相流速 D、减小填料粒度 13. 在液相色谱中,不会显著影响分离效果的是() A、改变固定相种类 B、改变流动相流速

初三化学化学除杂分离和提纯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初三化学化学除杂分离和提纯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一、中考化学除杂分离和提纯 1.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铜网,铜与氮气不反应,铜与氧气能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但是常温下铜与氧气不反应,常温下,通过足量的铜网,不能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氧气,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钾能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加水溶解、过滤,除去二氧化锰,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钾,符合题意;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加活性炭可除去水中的臭味,过滤,除去活性炭,才能得到水,需加过滤步骤,不符合题意; D、将混合气体通过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虽然除去了杂质二氧化碳,但是一氧化碳通过氢氧化钠溶液会携带上水蒸气,引入了新的杂质水蒸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除去CO气体中少量CO2,可采用的方法是() A.把混合气体点燃 B.把混合气体通过水中 C.把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CuO粉末 D.把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一氧化碳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但是碳酸不稳定会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彻底除去杂质,故选项出错误。 C、一氧化碳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 D、CO2能与足量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CO不与足量澄清石灰水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3.为除去粗盐中的泥沙、Ca2+、Mg2+、SO42-等杂质,可将粗盐溶于水,再进行下列五步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③加稍过量的盐酸④加过量的碳酸钠溶液⑤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⑥蒸发结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④②⑤③①⑥B.②④⑤①③⑥C.②⑤④①③⑥D.⑤④②③①⑥【答案】C 【解析】 【详解】 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溶液以将镁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酸根离子都可以;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碳酸钠溶液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溶液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完全反应后,进行过滤,再加入稍过量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最后蒸发结晶,所以正确的顺序为:②⑤④①③⑥或⑤②④①③⑥。 故选:C。 【点睛】 根据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过滤要放在所有的沉淀操作之后,加碳酸钠要放在加氯化钡之后,可以将过量的钡离子沉淀,最后再用盐酸处理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进行分析解答。 4.除去下列物质中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待提纯的物质除去杂质的方法 A FeSO4溶液(CuSO4)加入适量Zn粉,过滤 B KCl( MnO2)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分离工程考试题库及答案

一、填空 1、当混合物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满足(∑K i Z i>1且∑K i /Z i>1)条件即处于两相区,可通过(等温闪蒸)计算求出其平衡汽液相组成。 2、萃取精馏塔在萃取剂加入口以上需设(溶剂回收段)。 3、吸收因子为(A=L /KV ),其值可反应吸收过程的(难易程度)。 4、吸收剂的再生常采用的是(用蒸汽或惰性气体的真空塔),(用再沸器的解吸塔),(用蒸馏塔解吸)。 5。多组分精馏根据指定设计变量不同可分为(设计型)型计算和(操作型)型计算。 6。在塔顶和塔釜同时出现的组分为(分配组分)。 7、吸收有(1)关键组分,这是因为(单向传质)的缘故。 8、精馏有(2)个关键组分,这是由于(双向传质)的缘故。 9、对宽沸程的闪蒸过程,其各板的温度变化由(进料热焓)决定,故可由(热量衡算式)计算各板的温度。 10、流量加合法在求得ij x 后,由(S )方程求j V ,由(H )方程求j T 。 11、超临界流体具有类似液体的(溶解能力)和类似气体的(扩散能力)。 12、常用吸附剂有(活性炭),(硅胶),(沸石分子筛),(活性氧化铝)。 13、分离过程分为(机械分离?)和(传质分离)两大类。 14、传质分离过程分为(?平衡分离过程)和(?速率分离过程)两大类。 15、分离剂可以是(?物质媒介)和(?能量媒介)。 16、露点方程的表达式为(∑Y i /K i=1)。 17、泡点方程的表达式为(∑K i X i=1)。 18、泡点温度计算时若∑K i x i >1,温度应调(低)。 19、泡点压力计算时若∑K i x i >1,压力应调(高)。 20若组成为Z i 的物系,11c i i i K Z =>∑,且1(/)1c i i i Z K =>∑时,其相态为(气液两相)。 21若组成为Z i 的物系,11c i i i K Z =<∑时其相态为(过冷液体)。 22若组成为Z i 的物系,1(/)1c i i i Z K =<∑时,其相态为(过热液体)。 23设计变量分为(固定设计变量)与(?可调设计变量)。 24透过曲线是以(?吸附时间)为横坐标绘制而成。 25透过曲线是以(?床出口流体中溶质的相对浓度)为纵坐标绘制而成。

分析化学试题及答案

分析化学试题及答案 一. 填空(每空1分,共28分,答在试卷上) 1.定量分析过程包 括, , 和 四个步骤. 2. 根据有效数字计算规则计算: 1.683 + 37.427.33÷ 21.40.056 = 14.4 。 3. 某酸H2A的水溶液中,若δH2 A为0.28,δ5δA2-,那么δA2- 为。 4. 含有2+和3+的酸性缓冲溶液,欲在5~ 5.5的条件下,用标准溶 液滴定其中的2+,加入一定量六亚甲基四胺的作用 是;加入4F的作用是。 5.滴定时, 浓度增大10倍, 则滴定曲线突跃范围增大个 单位; 若为滴定H34, 则突跃范围增大个单位. 6.对于实验数据中的异常值的取舍,通常可根 据、和 方法来判断。 7. 莫尔法与佛尔哈德法的指示剂分别 为、 。

8.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由 , , 和四部分组成. 9. 检验两组结果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采用检验法,检 验两组数据的精密度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采用检验法。 10. 吸光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与溶液的关,与波 长关。 11. 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测量某物质对不同波长光 的吸收程度,所获得的曲线称谓;光吸收最大处的波长叫做,可用符号表示。 12.光度法测定某物质,若有干扰,应根 据和原则选择波长。 二. 简答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 16 分,答在试卷纸上) 1.什么是准确度?什么是精密度? 2. 用K22O7溶液滴定2+试液时, 常向溶液中加入H34,为什么? 3.已知滴定管的读数标准偏差为0.01 , 若滴定时耗去30.00 溶 液, 则该溶液体积的相对标准偏差为多少? 4写出浓度为c (4)23溶液的质子条件式。

(完整版)大学分析化学试题和答案

试卷一 一.填空(每空1分。共35分) 1.写出下列各体系的质子条件式: (1)c1(mol/L) NH4 H2PO4 [H+]+[H3PO4]= [OH-]+[NH3] +[HPO42-]+2[PO43-] (2)c1(mol/L)NaAc+ c2(mol/L)H3BO3 [H+]+[HAc]=[H2BO3-]+[OH-] 2.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当有色物质的浓度增大时,其最大吸收波长不变,透射比减小。 3. 检验两组结果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采用 t 检验法,检验两组数据的精密度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采用 F 检验法。 4.二元弱酸H2B,已知pH=1.92时,δH2B =δHB-;pH=6.22时δHB-=δB2-, 则H2B的p K a1= 1.92 ,p K a2= 6.22 。 5.已知?Φ(Fe3+/Fe2+)=0.68V,?Φ(Ce4+/Ce3+)=1.44V,则在1mol/L H2SO4溶液中用0.1000 mol/L Ce4+滴定0.1000 mol/L Fe2+,当滴定分数为0.5时的电位为 0.68V,化学计量点电位为 1.06V ,电位突跃范围是 0.86-1.26V 。 6.以二甲酚橙(XO)为指示剂在六亚甲基四胺缓冲溶液中用Zn2+滴定EDTA,终点时溶液颜色由___黄______变为____红______。 7.某溶液含Fe3+10mg,用等体积的有机溶剂萃取一次后,该溶液中剩余0.1mg,则Fe3+在两相中的分配比= 99:1 。 8.容量分析法中滴定方式有直接滴定,反滴定,置换滴定和间接滴定 9.I2与Na2S2O3的反应式为 I2 + 2S2O32-=2I- + S4O62-。 10.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测量某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程度,所获得的曲线称谓吸收光谱曲线;光吸收最大处的波长叫做最大吸收波长,可用符号λmax表示。 1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主要由光源, 单色器 , 吸收池 , 检测部分四部分组成. 12.桑德尔灵敏度以符号 S 表示,等于M/ε;桑德尔灵敏度与溶液浓度有关,与波长无关。 13.在纸色谱分离中,水是固定相。 14..定量分析过程包括:采样与制样,(称样);样品分解;分离与测定;结果计算和数据处理 二、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20 分,答在所留空白处) 1.什么是基准物质?什么是标准溶液? 答:能用于直接配制或标定标准溶液的物质;是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的溶液。 2.分别简单阐述酸碱滴定指示剂,络合滴定指示剂, 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和沉淀滴定指示剂指示滴定终点的原理. 答:酸碱指示剂变色是随着酸度的变化,指示剂结合或离解出H+,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发生颜色改变;络合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络合前后颜色不同,游离的试剂为一种颜色,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又一种颜色;氧化还原指示剂变色分为几种情况:一种是随氧化还原电位变化的试剂,在氧化态和还原态,结构不同,各有不同颜色,如二苯胺磺酸钠,还原态无色,氧化态紫红色;另一种自身指示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