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公路道路设计总说明[001]

农村公路道路设计总说明[001]

农村公路道路设计总说明[001]
农村公路道路设计总说明[001]

总说明书

1、概述

本路段为保定市徐水区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工程之一,起点与易保线相交,沿现有道路向西,穿解村中部,终点解村西与瀑河水库至屯里路相交口,总里程2.606Km。

1.1道路现状

现状道路为非等级路,总长为2.606Km。其中过村段1.01Km,为5m宽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厚度为20cm,无路面基层;野外段长度为1.596Km,为5m宽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与过村段相同。由于现状道路等级较低,随着交通量的增长,过村段路面病害逐渐严重,主要病害为破碎板、露骨等,现状如下:

露骨破碎板

根据“保定市徐水区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工程”的要求,对本路段进行改造提升。过村段由于受道路两侧空间、地形等客观因素限制,仅按照现状道路线形、宽度将旧路挖除新建,新建路面结构为:20cm水泥混凝土面层+16cm 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6cm 5%水泥稳定土底基层,增加排水边沟和路灯照明,并通过加强交安措施,保证通行安全。野外段参照三级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7.5m,路面宽6.5m,将旧水泥路面面层挖除,再新建路面结构,路面结构与过村段相同。

1.2任务依据及测设经过

1.2.1 任务依据

l、《保定市徐水区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建设方提供的其他资料。

1.2.2 测设经过

接受建设方委托后,我公司即组织精干人员进行了本路段的勘查设计工作。

针对本路段特点,勘测方面,加强对路基、料场等现场调查。路基方面,侧重于沿线填土调查;料场方面,积极与保定市徐水区交通局以及地方政府了解周围料场情况,扩大调查范围,满足道路施工需要。

勘测中,积极与地方政府进行协调,并与环保、土地、水务等部门先行进行了沟通,取得了相关意见。项目组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了与设计相关资料。

1.3技术标准

1.3.1本路段执行的主要技术规范、标准如下: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2、《公路勘测规范》(JTG Cl0—2007)

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

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

7、《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 F30-2014)

8、《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9、《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1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

11、《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 D33-2012)

1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13、《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 163-2008)

14、《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CJJ89-2012)

1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2011)

16、《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17-2007)

17、《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

18、《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19、《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2007]358号1.3.2 主要技术指标

过村段受客观条件限制,按照等外路设计。

野外段按照三级路标准设计,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公路等级:三级。

●设计速度:30km/h。

●设计荷载:公路-II级。

●路基宽度:整体式路基7.5m。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g。

●其他技术指标按有关规范、标准执行。

野外段主要参照技术指标表

1.4

路线起点:与易保线相交。

路线终点:解村西与瀑河水库至屯里路相交口。

主要控制点:路线起点、终点位置。

沿线主要村镇:解村。

在本路段内无建设项目实施。

2、建设条件自然条件

2.1地形地貌

徐水区隶属于太行山东麓,河北省中部,属保定市管辖。徐水区主要以平原和低山区为主,平原区由大小不等的冲积扇构成,其地形宛如半碟状。自北、西、南三个方向,向东部白洋淀

倾斜。按其成因分为山前洪积平原、冲积平原及洼淀区三部分。该区为山前冲积平原,主要由拒马河、易水、漕河、龙泉河、唐河、沙河出口后冲积物而成。地势平坦,海拔10m-30m之间,地面坡度小于千分之一。

徐水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点是县城西北象山,海拔447米,最低点在县城东南大因镇的李家迪城村,海拔8米。依照形态和成因不同,全县可划分为两个不同的地貌单元。大致以大王店为界,以西为剥蚀堆积作用形成的丘陵区,面积91.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2.6%,以东为堆积作用所形成的山前倾斜平原区,自然坡度1‰左右。

2.2气候水文

徐水区境内有瀑河、曲水两座水库,漕河、瀑河、萍河三条主要河流汇入下游20公里的“华北明珠”白洋淀。地下水储量丰富,水质清冽甘甜。

徐水区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2.3℃,年平均降水575mm,年平均气温11.9℃,年无霜期平均184天,年均降水量546.9毫米,年日照时数平均2744.9小时。

2.3地震

按照中国地震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不再采用地震基本烈度的概念,直接采用地震动参数进行设计。新标准按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进行分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与原地震基本烈度间的相关关系如表2-1: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与原地震基本烈度对照表表2-1

本路段沿线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相当于原标准地震基本烈度Ⅶ度区。

3、路线

3.1路线布设原则

1、路线设计综合考虑了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做到平、纵线形组合适当,视觉诱导良好,与环境配合协调,体现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合理性。

2、受道路两侧空间、地形等客观因素影响,过村段平面线形须沿用现有道路线形,纵断主要沿用现有路面高程。

3、野外段结合现有形地貌,在满足指标前提下优化平面线形,适度调整纵坡以满足道路排水需求。

4、K0+000-K0+004.4段交叉口和K2+521.8-K2+539.8段旧桥利用,不在本次施工范围。

5、K2+539.8-K2+603.015为两侧过村段,但道路两侧存在加宽空间,为与K2+521.8-K2+539.8段小桥衔接,本段将路面宽度加宽至7.0m与桥面同宽。

3.2主要技术指标采用情况

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1、设计时速为30km/h。

2、平面线形

(1)路线长度2.606km

(2)全线设交点11个,平均每公里4.221个。

(3)平曲线最小半径:5000m

(4)最大直线长:1100.63m

(5)平曲线占路线总长21.47%

3、纵断面线形

(1)最大纵坡:2.847%

(2)最小坡长:100m

(3)竖曲线占路线总长19.222%

(4)变坡点共9个,平均每公里变更次数3.454次。

(5)竖曲线最小半径

凸型:2100m

凹形:2600m

4、路基、路面

4.1路基设计原则

贯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经济有效”的设计原则。过村段挖除原有路面结构后既有路基碾压利用。野外段按照三级公路标准将路基加宽至7.5m,其中既有路基碾压利用5m,两侧拼宽各1.25m。

4.2路基横断面布置

1、K1+592.9-K2+501.8段和K2+539.8-K2+603.015段均为双侧过村段,路面宽度分别为5.0m和7.0m,路基横断面如下:

过村段路面采用单向1.5%,坡向排水边沟侧。

路基设计标高为设计中心线标高。

过村段与野外段宽度渐变时采用两侧对称加宽,渐变率不小于1/15。

2、K0+004.4-K1+572.9为野外段,路基宽度为7.5m,断面组成为:0.5m土路肩+ 2×3.25m 行车道+0.5m土路肩。

野外段路面横坡采用双向1.5%,土路肩横坡采用双向3%。

路基设计标高为设计中心线标高。

4.3路基设计

1、K1+592.9-K2+501.8段过村段沿用既有道路宽度,现有路基碾压利用,K2+539.8-K2+603.015段过村段加宽至7.0m,与K2+521.8-K2+539.8段中桥宽度一致。

2、野外段参照三级公路标准建设,存在道路纵坡调整和路基加宽情况,填方路基边坡坡率采用1:1.5,自然边坡。

本路段既有路基宽度小于7.5m,须进行路基加宽,采用翻挖既有路基的方式进行处理填方加宽路基地面清除表土厚度按30cm计,特殊路段清表厚度大于30cm时,建议经监理、建设方确认后以工程洽商方式处理。

为保障路基稳定,路基施工应按照规范要求单侧增加30cm超宽碾压。

单侧坡向双侧坡的过渡距离不大于宽度渐变长度。过村段与野外段路基宽度相同的,其单侧坡向双侧坡的过渡距离为20m。

4.3.1路基填料及压实

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应符合下表要求。

项目分类

路面底面以下深度

(cm)

填料最小强度

(CBR)(%)

填料最大粒径

(cm) 填方路基

上路床0~30 6 10

下路床30~80 4 10

上路堤80~150 3 15

下路堤150以下 2 15 零填及路堑路床

0~30 6 10

30~80 4 10

路基压实度采用重型压实标准,压实度应符合下表要求。

填挖类型路床顶面以下深度(cm) 压实度(%) 填方路基

上路床0~30 ≥95

下路床30~80 ≥95

上路堤80~150 ≥94

下路堤150以上≥92 零填及路堑路床0~80 ≥95

4.4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过村段通过道路纵坡和设置单向横坡,将道路范围内的积水排入道路内侧浆砌片石盖板边沟内,然后再通过边沟汇入自然沟渠。野外段通过道路纵坡和横坡,将路面范围内的积水通过自然散排方式排放。

4.5取土、弃土方案

本路段处于平原,周边取弃土有一定难度,考虑在本路段内土方调配,如仍存在弃方或借方,建议由建设单位与其他道路工程统一协调处理。

4.6路面设计

4.6.1设计原则

遵循“技术可行、选材合理、价格经济、施工方便、便于养护”的原则。过村段沿用既有道路高程不变的情况下,挖除现状路面结构新建。野外段将既有道路面层挖除后新建路面结构。

4.6.2路面结构

野外段新建路面结构由上至下依次为:

20cm 水泥混凝土

封层

16cm 5%水泥稳定碎石

16cm 5%水泥稳定土

路面总厚度52cm。

过村段新建路面结构由上至下依次为:

20cm 水泥混凝土

封层

16cm 5%水泥稳定碎石

30cm 天然砂砾

路面总厚度66cm。

设计弯沉值:

第1层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水泥混凝土的弯拉强度标准值≥4.0MPa

第 2 层路面(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65.7 (0.01mm)

第 3 层路面(水泥稳定土底基层)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186.8 (0.01mm)

路基回弹模量:≥35Mpa,路床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LS=266.2 (0.0lmm)。

4.6.3路面材料

1、水泥混凝土

本路段水泥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的塌落度宜为10-30mm。

水泥混凝土水泥应采用道路硅酸盐水泥,碎石压碎值不大于30%,坚固性不大于26%,针片颗粒含量不大于20%,含泥量不大于2%,泥块含量不大于0.7%,吸水率不大于3%。

水泥混凝土28天的弯拉强度标准值不低于4.0MPa。

2、钢筋

野外段6.5m水泥混凝土路面采用两幅板,纵缝设置拉杆钢筋。

钢筋采用HRB335,路面所用传力杆、拉杆等钢筋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技术要求。

钢筋应顺直,不得有裂纹、断伤、刻痕、表面油污和锈蚀。传力杆钢筋加工应锯断,不得挤压切断;断口应垂直、光圆,用砂轮打磨掉毛刺,并加工成2~3mm圆倒角。

3、接缝材料

应选用能适应混凝土面板膨胀和收缩、施工时不变形、弹性复原率高、耐久性好的胀缝板。其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规定。

板厚度应为(20~25)±2mm。

填缝采用聚(氨)酯常温施工,背衬垫条采用聚氨酯,其形状应为圆柱形,直径应比接缝宽度大2~5mm。

本路段胀缝设置间距不大于300m。传力杆套(管)帽、沥青及塑料薄膜应符合下列要求:用于胀缝传力杆端部的套帽宜采用镀锌管或塑料管,厚度不应小于2.0mm;要求端部密封不透水,内径宜较传力杆直径大1.0~1.5mm,塑料套帽长度宜为100mm左右,镀锌套帽长度宜为50mm左右,顶部空隙长度均不应小于25mm。

5、封层

为防止在水泥路面施工过程中破坏已施工完的基层,减少通车后路面渗水对基层的破坏,在水泥路面基层上设置下封层。下封层采用层铺法表面处治施工,下封层厚度不宜小于6mm,且做到完全密水。沥青采用乳化沥青,用量为1.0kg/m2,S14矿料用量7~9 m3/1000 m2,粒径3~5mm。施工时应严格按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 F30-2014)执行。

乳化沥青主要技术指标

6、水泥稳定碎石

水泥稳定碎石中的碎石采用级配碎石,其级配组成应符合下要求。

同时要求级配碎石液限小于28%,塑性指数小于6,压碎值不大于26%。

水泥应选用初凝时间大于3h、终凝时间应大于6h且小于10h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或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不应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已受潮变质的水泥。标号宜采用32.5或42.5。

水泥稳定碎石的7d无侧限抗压强度建议为3.5MPa,压实度不小于98%。

根据现场试验确定最终的材料配合比,供施工参考主要材料采用配合比为(质量比):水泥稳定碎石中水泥:碎石=5:95。

7、水泥稳定土

水泥稳定土塑性指数小于12,7天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2Mpa。

水泥剂量宜为5%,当达不到强度要求时应调整配合比,水泥最大剂量不应超过6%。水泥应选用初凝时间大于3h、终凝时间应大于6h且小于10h的32.5级、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土:细粒土宜采用塑性指数为10~17的粘性土(亚粘土)。有机质含量应小于10%,均匀系数不应小于5,液限不应超过40%。

8、其他路面技术措施

纵缝应与路线中线平行。在路面等宽的路段内或路面变宽路段的等宽部分,纵缝的间距和形式应保持一致。路面变宽段的加宽部分与等宽部分之间,应以纵向施工缝隔开。加宽板在变宽段起终点处的宽度不应小于1m。

横向缩缝采用假缝形式,顶部锯切宽3~8mm、深1/4板厚的槽口,并填以聚氨酯。

两条道路正交时,各条道路宜保持本身纵缝的连通,而相交路段内各条道路的横缝位置应按相对道路的纵缝间距作相应变动,保证两条道路的纵横缝垂直相交,互不错位。两条路斜交时,主要道路宜保持纵缝的连通,而相交路段内的横缝位置应按次要道路的纵缝间距作相应变动,保证与次要道路的纵缝相连接。相交道路转弯加宽部分的接缝位置,应不出现或少出现错缝和锐角板。

水泥混凝土路面每日施工结束或因其他原因中断施工时必须设置横向施工缝,设在横向缩缝处的横向施工缝采用设传力杆的平缝形式。

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必须采用拉槽、压槽或刻槽等方法筑做表面构造,构造深度应为0.50~1.00mm。

用于混凝土路面养护的养生剂性能应符合下表规定。

5、路线交叉

交叉口的设计均采用加铺转角形式,共设平面交叉17处,与等级路交叉2处,其余均为非等级交叉。

过村段被交路采用18cm水泥混凝土路面顺接。

野外段被交路为水泥混凝土路面,采用18cm水泥混凝土+16cm水泥稳定碎石。

野外段被交路为土路时,采用20cm砂石路面+路基填土结构顺接。

与等级路交叉时,采用与主线相同的路面结构。

被交路单侧顺接长度为10m。

在进行加铺转角处理时,应注意新建路与被交路之间横坡的过渡,加铺转角圆弧中心与交叉点连线的横坡应保证在0.3%~2%;与等级交叉时纵坡在0.15~3%之间;与非等级路交叉纵坡保证在0.3%~6%,以保证行车舒适,并且利于排水。

6、交通工程

以“安全、环保、舒适、和谐”为设计理念,按照GB5768.2-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及有关规范进行设计,主要包括:交通标志、交通标线、道口标柱等。

6.1 交通标志

在道路起点设置限速标志,禁止车辆超速行驶;

下穿高速及铁路时设置限高标志,保证行车及构造物安全;

所有标志的形状、图案、颜色等应符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2009)中的有关规定。标志板面底衬及字符均采用III类反光膜。其色度坐标应符合《视觉信号表面色》(GB8416-2003)中的有关规定。其反光膜的逆反射系数和亮度系数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为保证美观,标志版上的所有字符、图案均应是整张反光膜,严禁拼接。

6.2 标线

本路段的交通标线主要包括:对向车行道分界线。

对向车行道分界线采用黄虚线,线宽10cm,线段及间隔长度分别为4m和6m,一般设置在道路中线上,用以分隔对向行驶的交通流。

6.3 道口标柱

道口标柱设在公路沿线村路及以下平面交叉两侧,用来提醒主线车辆提高警觉,防范支路车辆突然出现而造成意外。道口标注一般沿主线方向,每侧2个,埋设在距路缘石外缘20cm 处,没有路缘石的,应埋设在距土路肩内边缘20cm处,不应埋设在路基边坡上。

7、照明工程

考虑居民夜间出行安全,过村路段单侧增加路灯,满足照明要求。

照明电源接自路侧变压器(具体有供电部门指定),负荷需求按三级负荷供电设计,设置照明配电箱1台。采用低压计量,在配电箱根据供电部门的规定装设专用计量仪表。

过村段,在道路一侧安装6m单杆单臂热镀锌喷塑钢杆路灯,间距35m左右,车行道侧安装1只具有翼形配光性的半截光型LED灯具。本路段共安装照明路灯30盏。

8、筑路材料

本次筑路材料调查的县市有:徐水区、保定市。本着“质量第一,成本控制,就地取材,保护环境”的原则,对拟建公路沿线的筑路材料作了充分的调查研究与评价。

(1)水泥:徐水有众多厂家,所需水泥可就近够买。

(2)钢材:主要来自徐水区钢材市场。

(3)路基填筑材料:本路段为用土量不大,建设方同意调配。

(5)石料:徐水附近及邻县有等多家砂石生产商,所需石料可就近够买。

(6)砂:工程用砂主要从徐水区附近的砂场采购。

(7)石灰:采用徐水区内石灰厂开采的石灰。

(8)工程用水:采用沿途地表水,必要时采集地下水。

(9)工程用电:沿线电力供应情况较好,工程用电可与电力部门协商解决。

9、施工方案

9.1施工期限的总体安排

为了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公路建设,业主单位应建立强有力的项目组织管理机构,配备专门人员依法进行管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采用公开招标,择优选定具有相应施工资质施工单位及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监理单位承建。中标单位应在开工前编制详细的、实施性的施工组织计划,按要求投入必要人力和物力。

本路段全长2.606公里,工期安排为4个月。

9.2主要工程、控制工期的工程和特殊工程的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的制定可根据当地气候特点,深入调查研究,制定相应对策,采取必要措施确保在建工程质量安全。

土方施工应关注雨季的突来,施工现场要及时做好临时防排水系统,保证大雨时不造成大量水土流失,进而恶化周边环境。

水泥混凝土和水泥稳定碎石采用商品购买,水泥土采用路拌法施工,制定合理的机械摊铺碾压的作业方案,以便于施工质量控制。

本路段应全部采用机械化作业方案,以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9.3主要材料的供应,机具、设备的配备及临时工程的安排

钢材、木材、水泥等主要建筑材料可全部使用国产材料,主要向省内的生产厂家采购;砂、石、土等地方性材料以向现有料场购买为主。

施工应选择具有相应施工经验、具有本路段所需的机器设备的施工单位。

本路段的临时工程主要有临时电力和电讯线路,应在施工前先期实施。施工过程中,还应在汛期或寒冷季节来临前,采用可靠防排水及防寒措施,以保证周边环境免遭破坏,施工质量不受恶劣气候影响。

10、其他

1、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对设计图纸进行复核,理解无误后方可施工。

2、施工单位应认真了解现场情况,如与实际情况不符,请及时通知相关单位共同协商解决。

3、说明中未尽事宜详见各专业设计,施工应严格按有关规范、标准执行。

市政道路初步设计说明书(范文)

工程设计证书编号:A222000384 工程编号: 龙湖区龙祥街道夏桂埔社区 “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程 初步设计 二○一八年十一月

目录 1 设计说明书 (1) 1.1 概述 (1) 1.1.1 任务依据 (1) 1.1.2 设计标准 (1) 1.1.3 工程概况 (1) 1.1.4 项目研究过程 (2) 1.1.5 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2) 1.1.6 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2) 1.2 功能定位 (2) 1.2.1 规划情况 (2) 1.2.2 交通量预测 (2) 1.2.3 工程建设意义 (2) 1.3 建设条件 (3) 1.3.1 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3) 1.3.2 工程地质条件 (5) 1.3.3 交通设施现状与规划 (6) 1.3.4 沿线环境敏感区(点)分布及对项目建设的影响 (7) 1.3.5 项目区域内铁路、水运、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对项目的影响 (7) 1.3.6 沿线市政管线的现状与规划 (7) 1.3.7 各项(地质、地震、环保、水保等)专项评价、评估结论对项目的影响 .. 7 1.3.8 有关部门对重大问题的意见,沿线居民的要求或建议 (7) 1.3.9 其他 (7) 1.4 工程设计 (7) 1.4.1 设计原则 (7) 1.4.2 设计依据 (8) 1.4.3 技术标准与设计技术指标 (9) 1.4.4 平面和纵断面设计 (9) 1.4.5 横断面设计 (10) 1.4.6 路基、路面结构设计 (11) 1.4.7 道路附属工程设计 (14) 1.4.8 桥梁、隧道及涵洞设计 (14) 1.4.9 排水工程 (14) 1.4.10 沿线环境保护设施 (15) 1.4.11 近远期结合实施方案 (20) 1.4.12 新技术应用情况及下阶段需要进行的试验研究项目 (20) 1.4.13 设计配合及存在问题与建议 (21) 2 工程概算 (21) 2.1 工程概况 (21) 2.2 编制依据 (21) 2.2.1 工程项目及工程量: (21)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学号082*****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 设计说明书 山区道路设计 题目) 1#-20# 起止日期:2011 年 6 月27 日至2011年7 月2 日 学生姓名XXX 班级**交通*班 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XXX XXX 土木工程学院 2011 年7月2 日

目录 课程设计任务书 (2) 一、本道路修建的目的 (5) 二、本路1#-20#所经地区的自然情况特征与分析 (5) 三、各项工程涉及意图及根据 (5) 四、与本工程有关的其他工程配合与协议事项 (5) 五、对日后顶测、施工、养护的建议与要求 (5) 六、路线方案优缺点的说明与分析 (5) 七、设计方法与步骤 (5) 1确定公路等级 (5) 2选定路线技术标准 (6) 3纸上定线 (6) 4纵断面设计 (7) 5路基横断面设计 (7) 6弯道细部设计 (7) 7JD1的曲线要数计算 (8) 8竖曲线要数计算 (10) 9土石方计算与调配 (10) 八、参考文献 (10) 九、设计方案比较 (12)

天津城建大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0 —2011 学年第2 学期 土木工程学院交通工程专业 课程设计名称:道路勘测设计 设计题目:山区道路设计(起讫点) 完成期限:自2011 年 6 月27 日至2011 年7 月 2 日共 1 周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课题:山区公路路线设计 二、设计内容:按任务书指定控制点进行纸上定线,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土石方调配与土石方计算;路线方案技术指标论证分析。 三、设计原始资料: 1.设计用1:2000地形图(电子版地形图1:1000)一张,等高线为2米; 2.道路性质与控制点:本路为某矿区通入工业基地跨越重丘区一段路线,图示控制点(学生的起讫点)是不同路线方案的中间控制点(应以起讫点的位置和标高控制路线设计); 3.交通运输情况:主要为解决解放牌汽车运输,现年平均交通量600辆/日,平均年增长率为7%.按15年远景规划; 4.自然条件:本路线一端接山区,另一端为微丘地形,中间为重丘过渡段,(即本课题设计路段),该段地质情况基本稳定,除地表0.5-1.0米风化土层外,下部为石灰岩,地下水位一般较深,对路基与边坡稳定性影响不大。 四、设计应完成的主要任务: 1.公路技术等级拟定; 2.路线技术标准选定;

农村公路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编制说明及工程概况 1.1 编制说明 1.1.1编制依据、范围 1、宁南县倮格乡通乡油路工程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图纸等相关文件。 2、现场考察资料; 3、招标文件规定的相关施工技术规范; 4、我单位拥有的机械设备状况、技术力量、施工能力、现场实际情况和我单位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 1.1.2编制原则 1、遵循设计图纸、施工规范、规程、验收标准的原则。在编写主要项目施工方法中,严格按设计图纸要求,执行现行施工规范、规程及验收标准,确保工程质量。 2、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制定各具体项目实施方案过程中,充分研究、分析本工程的特点、难点,坚持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均衡生产,确保优质高效完成本合同段建设任务。 3、坚持施工全过程严格管理的原则。在各道工序施工中,认真自检,严格执行各项指令,尊重业主和设计代表意见,严格管理。 4、坚持专业化作业与综合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在施工组织安排上,以专业队为基本组成形式,机械化作业为主,充分发挥专业人员和先进优良设备之优势,并采取综合管理手段合理配置,以达到整体优化目的。 5、实施项目法管理,利用网络技术对生产资源及生产诸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保证实现成本、工期、质量、安全及社会信誉等预期目标。 1、2工程概况 宁南县倮格乡通乡油路工程一标段12Km,本段为通往倮格乡的唯一通道,道路修建年代不祥,现由于通行车辆日益增多、养护不到位等多方面因素,目前路面为泥结碎石,道路路面状况很差,且大坑小凼,晴天车辆通行尚且较为困难,雨天车辆几乎无法通行,严重影响新建乡沿线村民的生产、生活,故对本条道路改建已是势在必行。原路面为泥结碎石,由于原道路经过多年的反复碾压,路基已基本成形,有一定的利用价值。本次设计平面基本沿老路敷设,纵面线形除个别短坡进行挖填外基本沿原路纵面敷设,利用老路。 1.2.1项目概况 1.工程名称:宁南县倮格乡通乡油路工程一标段。 2.工程地点:凉山州宁南县倮格乡。 3.工程范围:该路线全长23.95公里,按四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2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采用 4.5米,路面采用混凝土路面。本标段为一标段

道路勘测设计设计算例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姓名: 专业、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

目录 1 设计概述 (1) 1.1目的和要求: (1) 1.2设计依据: (1) 1.3公路设计概况: (1) 1.4平面设计标准的确定 (1) 1.5路线起讫点 (2) 1.6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2) 2 道路参数 (2) 2.1 道路等级的确定 (2) 2.2 公路技术标准的确定 (2) 2.3 控制要素 (3) 2.4平面设计技术指标 (3) 2.4.1圆曲线最小半径 (3) 2.4.2圆曲线最大半径 (3) 2.4.3圆曲线半径的选用 (4) 2.4.4平曲线最小长度 (4) 2.4.5缓和曲线技术要求 (4) 2.4.6平曲线要素的确定 (5) 2.4.7初步设计的平曲线加桩 (7) 2.4.8曲线主点桩号计算 (7) 2.5 路线方案的拟定与比较 (7) 2.5.1 两方案概述 (8) 2.5.2 两方案特点比较 (8) 2.5.3 两方案比选结果 (8) 2.6道路平面设计 (9) 2.6.1平面选线的原则: (9) 2.7道路纵断面设计 (9)

2.8道路横断面设计 (10) 2.8.1行车视距 (11) 2.9土石方量计算及调配 (11) 2.9.1土石方数量计算 (11) 3.1计算说明部分(附表) (12) 3.2图纸部分(附图) (12) 参考文献 (13)

1 设计概述 1.1目的和要求: 道路工程课程设计是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道路路线设计和路面结构设计两部分。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要求熟悉公路设计规范,理解、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概念,综合运用本课程和其他有关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和发展;学习道路路线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通过设计,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动手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工程设计概念;培养学生具备道路路线设计的基本技能。 根据设计所给资料,进行平、纵、横断面设计及其组合处理,完成土石方计算与调配,编制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路基设计表,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进行路面结构类型选择,并确定各结构层的合理厚度。 1.2设计依据: 根据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土木工程专业道路工程方向《道路勘测设计指导书》。 1.3公路设计概况: 公路等级:三级公路 交通量:平均昼夜交通量为2500~4500辆 设计年限:10年 设计车速:30km/小时 1.4平面设计标准的确定 1、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本路段按三级公路技术标准勘察、设计。设计车速为30公里/小时,路基双幅两车道,宽8.5米。 2、设计执行的部颁标准、规范有: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

道路工程初步设计说明

1 项目地理位置图 2 概述 2.1 设计依据 10、国家有关政策、交通部及建设部有关公路与城市道路建设的现行标准、规范和规程。 2.2 工程内容简介 2.2.1 工程位置、范围、规模 1、工程位置 Xxx路位于综合产业区西南部,工程起点与xxx相交,终点与xxxx相交,沿线分别与3#路、4#路相交。 2、工程建设范围 根据设计委托书,本工程建设范围包括: (1)道路工程; (2)管网工程; (3)照明工程; 3、工程规模 道路全长5000米,设计速度:40km/h,红线宽度30米。 新建机动车道面积xxxx平方米。 2.2.2 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根据本项目可研报告的批复意见,我院在初步设计过程中认真执行相关批复意见,积极与建设单位配合并沟通,优化设计方案,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踏勘并开始外业测量工作,落实了可研报告的批复意见。 2.2.3 测设经过及设计过程简述 根据规划要求,多次进行汇报。并对道路横断面形式、道路结构等进行多方案比较,并进行了方案论证,确定了最终设计方案。此基础上形成了结论性意见。 2.2.4 工程分期建设的计划安排 2010年1月~2010年4月,完成勘察、设计工作; 2010年5月底前,完成征地、拆迁等前期准备工作; 2010年5月开工建设; 2010年5月~2010年8月,完成道路、管网工程的主体施工;2010年8月~2010年10月,完成道路面层施工;完成交通工程施工。 2010年10月建成通车,施工总工期6个月。 具体实施计划,以上级主管部门最后审批意见为准。 2.3 工程场地自然条件 2.3.1 道路现状 拟建地区内,现有骨架路网。 2.3.2 现状交通量及技术标准 根据目前的建设状况,大部分地块尚处在规划阶段,区域内路网还没有形成,现阶段交通主要为xx路沿线与xx沿线产生的交通,随着综合产业区一批重点项目的开工建设,区内交通量将呈几何性增长。 2.3.3 自然条件 1、气候特征 xxx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海岸,地处北半球的中纬度。xxx三面环海,一面连接陆地,形成依山傍水的自然地理环境。本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并具有海洋影响的特点。其主要特征是冬夏风向明显交替,影响整个气候的变化。冬季主要受蒙古及西伯利亚冷高压的控制,多为偏北季风,气温较低,降水少。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控制,盛行东南季风,气温较高,降雨多。春、秋两季则为过渡性变化气候。在季风气候的基础上并受海洋影响的情况下,本区气候总的特点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空气湿润,降水集中,风力较大。 2、气温、降水、风向 历年年平均温度10.08oС,极端最高温度36.7oС,极端最低温度-25.1oС。 历年年平均总降水量470.9mm;年平均蒸发量1866.5mm。 历年年平均风速4.4-5.4m/s;历年最大风速25m/s;全年最多风向SE、N;最大积雪厚度18cm;土壤标准冻结深度0.7米,最大冻结深度1.01米。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本市基本风压0.50kN/m2,基本雪压0.30kN/m2。 2.3.4 工程地质资料 1、地形、地貌 千山余脉沿境内由东北向西南延伸渐缓,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东北部低山重叠,山峰连绵,河流湍急,谷地狭窄;西北部及西南部丘陵低缓,溪流短小,谷地开阔;沿海岛屿坨礁密布,亦有开阔的海积平原;中部复州河、岚崮河中下游流域,有小范围的平原分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2017年度)

长沙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道路勘测设计 课程设计 年级: 专业:土木工程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时间:2017 年月日

目录 课程设计任务书 (1) 1 设计参数 (2) 1.1 控制要素 (2) 1.2平面设计技术指标 (2) 1.3 路线方案的拟定与比较 (4) 1.4道路平面设计 (4) 1.5道路纵断面设计 (5) 2. 设计综合评价及心得体会 (7) 参考文献 (8)

长沙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土木工程层次专升本指导老师 课程设计名称道路勘测设计课程代码 课程设计题目道路勘测工程 课程设计依据和设计要求: 1.在给定的地形图上,结合自然条件与给定的道路设计速度,在给定的起终点上进行道路设计。 2.根据课程设计要求的速度,确定道路横断面分幅。 3.完成相应的各种图表和设计说明。 课程设计内容: 1、控制要素 2、平面设计技术指标 3、路线方案的拟定与比较 4、道路平面设计 5、道路纵断面设计 6、道路横断面设计 参考文献: [1] 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01 [2] JTG B20-200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3] JTG C10-2007,公路勘测规范 [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4] JTG D30-200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1 设计参数 1.1 控制要素 (1)道勘:三级 (2)设计车服务车速:30km/h。 1.2平面设计技术指标 1.2.1圆曲线最小半径 ○1极限最小半径30m ②一般最小半径65m ○3平面线形中一般非不得已时不使用极限半径,因此《规范》规定了一般最小半径。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当圆曲线半径大于一定数值时,可以不设超高,允许设置与直线路段相同的路拱横坡。圆曲线半径要求如表2.21所示 表2.21 圆曲线半径要求 技术指标三级公路 一般最小半径 (m) 65 极限最小半径 (m) 30 不设超高 最小半径(m) 路拱% 0.2 ≤350 路拱% 0.2 ≥450 1.2.2圆曲线最大半径 选用圆曲线半径时,在地形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应尽量采用大半径曲线,使行车舒适,但半径过大,对施工和测设不利,所以圆曲线半径不可大于10000米。 1.2.3圆曲线半径的选用 在设计公路平面线形时,根据沿线地形情况,尽量采用了不需设超高的大半径曲线,最大半径为350米,极限最小半径及一般最小半径均未采用。

农村公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设计总说明 一、概述 1.1工程概况 开县金峰镇青橙村村级公路硬化工程是金峰镇青橙村村民出行的主要通道。原路为泥结碎石路面,由于道路等级较低,下雨时,路面泥泞不堪,为当地人民群众的出行及物资的运送造成极大阻碍。因此,该项目的改建已势在必行。 1.2任务依据及测设经过 义乌市交通设计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受中开县金峰镇青橙村村委委托,对《开县金峰镇青橙村村级公路硬化工程》进行设计。 该项目由于任务紧张,我公司在接到委托任务后立即成立项目组开展工作,于2014年7月上旬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现场踏勘,就项目建设方案与业主方主要负责人达成一致:利用既有公路进行建设,路线平、纵面不作大的调整,局部地段改线,调整纵坡,完善排水设施,增设挡防设施的增设、错车道的设置、安保设施的设置等工作。我公司项目组在接到任务后立即组织人员进驻现场进行勘察测量,采用现场实地选线,并结合实际地形地貌进行调整,并据此再次对路线进行局部优化调整。勘测工作中,各作业组严格控制测量精度,对资料认真进行自检、自查,确保各项资料的搜集齐全和完整。经详细的测量、实地放线、细致的资料搜集、调查,外业勘测资料精度达到勘察测量规范规定的要求。整个外业勘测工作于2014年7月中旬完成,随后项目组全面展开内业设计,内业设计工作中,工程技术人员严格把关,对项目通过认真、细致的设计,在确保结构物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尽量做到优化设计,使设计文件更加经济、合理,可行。2014年7月下旬编制完成《开县金峰镇青橙村村级公路硬化工程》设计,并交付业主。 1.3原路状况 本项目原有公路属于农村公路,路线沿山势展开,路线曲折,弯道多、平曲线半径 小,路基宽窄不一,平纵面线形局部达不到重庆农村公路标准,存在超限问题。沿线大部分路段无边沟或排水沟,全线部分涵洞经疏通维修后能继续使用。原路防护工程大多为干砌片石,部分不满足要求的重新翻修为浆砌挡墙。 1.4建设标准 本项目原则上按设计速度15km/h,部分路段依据《重庆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进行设计。 1.5 设计原则及技术标准 1.5.1 设计原则 在设计中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技术可行、标准合理、节约土地、保护环境、保证质量、注重安全”的原则,并按重庆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渝文审(2011(25号))规定中“着重提高公路的路线技术标准,完善防护排水措施,增强晴雨通车能力”的方针进行设计,使公路改建后,当地群众出行更便捷、更安全、更舒适,以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 1.5.2技术标准 公路等级:农村公路 设计速度: 15km/h困难段10km/h 极限最小平曲线半径: 10m 一般最小平曲线半径: 15m 不设超高的最小平曲线半径: 150m 最大纵坡: 12% 最短坡长: 40m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河南城建学院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 道路勘测设计题目: 河南金孟线二级公路设计专业: 土木工程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教室: 十号楼611教室开始时间: 2013 年12 月09 日完成时间: 2013 年12 月20 日 课程设计成绩: 学习态度及平时技术水平与实际能创新(5)成绩(30)力(20)说明书撰写质量(45)(100)总分等级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目录 1、设计任务书........................................................... 2 1.1 设计题目............................................................ 2 1.2 设计时间及地点...................................................... 2 1.3课程设计的目的...................................................... 2 1.4 设计原始资料及依据.................................................. 2 1.5 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3 1.6 技术标准............................................................ 6 2.设计方案的拟定及说明.................................................. 7 2.1平面设计............................................................ 7 2.2纵断面设计.......................................................... 7 2.3横断面设计.......................................................... 7 3.平曲线的选择及参数计

某道路初步设计说明doc

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黄源大桥是连接万载县双桥镇黄源村与河岭村的枢纽工程,是2007年我省公路建设车购税计划(农村公路渡口改造、渡改桥)重点项目。本桥位于锦江上游,河面宽约110米,测时水深约1.8米。黄源渡口南岸为河岭村,渡口北岸为黄源村,为两岸居民来往的主要交通途径,严重影响当地群众的生活,也严重制约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他们迫切要求改善交通,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该项目的建成,将意味着撤销黄源渡口,对于解决两岸村民的生活、生产的极度不变;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双桥镇黄源村、河岭村与周边乡镇、乡村的联系,城乡结合规模的进一步扩展必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本项目建设十分必要,是双桥镇黄源村的民心工程,是两岸百姓的民心工程。 二、设计依据和规范 1. 2007年我省公路建设车购税计划(农村公路渡口改造、渡改桥) 2.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3.交通部部颁《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4.交通部部颁《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5.交通部部颁《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6.交通部部颁《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l一2005) 7.黄源大桥工可批复意见 三、采用技术标准 1.设计荷载:公路Ⅱ级 2.桥面宽度:0.50米安全带+6米行车道+0.50米安全带 3.设计洪水频率:1/50 4.桥下通航等级:无 5.设计速度:20km/h 6.引道工程: 公路等级:四级公路 设计速度:20km/h 路面:6米宽、水泥混凝土路面 路基宽度:7m 四、地形、地貌、地质 1、地形、地貌条件 本场地地貌属于冲积阶地,场地较平坦。场地周围为菜地和农田。 2、地层结构与工程地质特征 根据区域地质调查资料表明,本场地区域上部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洪积层,下部为三叠系上统安源群砂岩。 本次勘察揭露的地层由细砂层、砾砂层、砂岩组成。现根据其野外特征将场地各地层的分布及特征描述如下: ①细砂层(Q4al):ZK4有揭露。浅黄色,含有少量泥质,饱和,松散状 态。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 a0 ]为70kPa。揭露厚度0.8m。 ②砾砂层(Q4al):各孔均有揭露。黄色,砾卵含量占40%左右,粒径0.3~5 厘米,最大者在10厘米以上,呈亚圆状态,以石英岩为主,饱和,中密状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答案

网络教育学院《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 题目:某公路施工图设计 学习中心: 专业:土木工程(道桥方向) 年级: 2013年秋季 学号: 学生: 指导教师:乔娜

1 设计交通量的计算 设计年限内交通量的平均年增长率为7%,路面竣工后第一年日交通量如下: 桑塔纳2000:2300辆; 江淮a16600:200辆; 黄海dd680:420辆; 北京bj30:200辆; Ep140:580辆; 东风sp9250:310辆。 设计交通量:d N =0N ×()11n r -+ 式中:d N —远景设计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 0N —起始年平均交通量(辆/日); r —年平均增长率; n —远景设计年限。 代入数字计算: 2 平面设计 路线设计包括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和横断面设计三大部分。道路是一个三维空间体系,它的中线是一条空间曲线。中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称为路线的平面。沿着中线竖直的剖切,再展开就成为纵断面。中线各点的法向切面是横断面。道路的平面、纵断面和各个横断面是道路的几何组成。 道路的平面线形,受当地地形、地物等障碍的影响而发生转折时,在转折处需要设置曲线,为保证行车的舒顺与安全,在直线、圆曲线间或不同半径的两圆曲线之间要插入缓和曲线。因此,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是平面线形的主要组成因素。 直线是平面线形中的基本线形。在设计中过长和过短都不好,因此要加以限制。直线使用与地形平坦、视线目标无障碍处。直线有测设简单、前进方向明确、路线短截等特点,直线路段能提供较好的超车条件,但长直线容易使司机由于缺乏警觉产生疲劳而发生事故。

圆曲线也是平面线形中常用的线性。《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规定,各级公路不论大小均应设置圆曲线。平曲线的技术标准主要有:圆曲线半径,平曲线最小长度以及回头曲线技术指标等。 平曲线的半径确定是根据汽车行驶的横向稳定性而定: ) (1272 i V R +=μ 式中:V-行车速度km/h ; μ-横向力系数; i -横向超高,我国公路对超高的规定。 缓和曲线通过曲率的逐渐变化,适应汽车转向操作的行驶轨迹及路线的顺畅,以构成美观及视觉协调的最佳线形;离心加速度的逐渐变化,不致产生侧向冲击;缓和超高最为超高变化的过渡段,以减小行车震荡。 平曲线要素: 切线增长值:q=2s L -23240R L s 内移值: p=R L s 242-34 2384R L s 缓和曲线角:0β=28.6479 R L s 切线长:()2T R p tg q α=++ 曲线长:0(2)2180s L R L π αβ=-+ 外距:()sec 2 E R p R α =+- 切曲差:2J T L =- 桩号的确定: ZH 点里程:T JD -01 HY 点里程:s L ZH + QZ 点里程:2 L ZH + YH 点里程:s L L ZH 2-+

道路设计说明书模板

说明书一、概述 1.1 项目概况 务川县大坪镇电厂至官学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是电厂至官学之间重要的通村公路。本项目的建设,对改善沿线居民日常出行和生产生活物资运输条件,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完善务川县公路网结构,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该公路路路线平、纵标准按农村公路,路基宽度4.5米(路基横断面布置为:左侧0.5米土路肩+3.5米(路面铺筑宽度)+右侧0.5米土路肩)。本次测量起点里程K0+000,位于务川县大坪镇黄洋村,起点电厂,经陈家山,终点至官学,里程为K7+840.761,共计7.840公里。 1.2 设计依据 1.我公司与务川县交通运输局签订的《务川县大坪镇“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设计设计合同》; 2.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行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制度的意见及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意见——交公路发【2015】73号; 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部分);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以及现行有关法律、法规等; 5. 有关规划、地方人民政府的要求和意见。 6. 交通部《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 7.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文件《贵州省通村油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试行)》黔交建设【2011】49号; 8.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文件《关于落实农村公路建设六个同步实施要求的通知》黔交建设【2014】69号; 9.贵州省交通运输厅《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路工程技术导则(试行)》; 10. 贵州省公路局文件《贵州省“十三五”农村公路前期工作及设计要求》(征求意见稿); 11.遵义市交通运输局文件《关于遵义市“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简化设计标准格式的通知》(遵义市发交【2015】141号)。 1.3 设计采用的技术规范 1)道路部分 (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 (2)《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G 17 D13-02-2013); (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5)《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GB5786-2009); (6)《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J50162-92)。 2)桥梁工程 (1)《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D62-2004); (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 (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5)《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 B02-01-2008)。 1.4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 (1)《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 (2)《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交通部令2006年第3号); (3)《贵州省公路条列》和《贵州省通村油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试行)》(黔交建设〔2011〕49号); (4)贵州省交通运输厅《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路工程技术导则(试行)》; (5)遵义市交通运输局文件《关于遵义市“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简化设计标准格式的通知》(遵义市发交【2015】141号)。 1.5测设经过 铁二院成都分院公司承接勘察设计任务之后,立即成立了项目处,制定了施工图测设《勘察设计作业指导书》,同时按规范、合同要求进行各项测设工作。本项目为务川县大坪镇电厂至官学撤并建制村硬化路,全长7.840Km。于2016年3月上旬完成外业测量工作,同时对施工图

山东科技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山东科技大学土建学院 道路桥梁工程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 年级学号: 201001020229 姓 指导教师:高文乐 设计时间: 2013.18——2013.24

目录 1 设计总说明 4 1.1目的和要求: (4) 1.2设计依据: (4) 1.3公路设计概况: (4) 1.4平面设计标准的确定 (4) 1.5路线起讫点 (1) 1.6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2) 2 道路参数5 2.1 道路等级的确定 (5) 2.2 公路技术标准的确定 (5) 2.3 控制要素 (5) 2.4平面设计技术指标 (6) 2.4.1圆曲线最小半径 (6) 2.4.2圆曲线最大半径 (6) 2.4.3圆曲线半径的选用 (6) 2.4.4平曲线最小长度 (7) 2.4.5缓和曲线技术要求 (4) 2.4.6平曲线要素的确定 (8) 2.4.7初步设计的平曲线加桩 (10) 2.4.8曲线主点桩号计算 (10) 2.5 路线方案的拟定与比较 (10) 2.5.1选线的依据: (10) 2.5.2 选线的原则: (10) 2.5.3三方案综述及比较 (8) 2.5.4两方案比选结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道路平面设计 (11) 2.6.1平面选线的原则: (12) 2.7道路纵断面设计 (12) 2.7.1、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 (12) 2.7.2、最大纵坡 (13) 2.7.3、最小纵坡 (13) 2.7.4、坡长限制 (14) 2.7.5、平、纵组合的设计原则 (15)

一级公路初步设计路面说明

5.6路面设计 5.6.1设计依据及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2002年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H20-2007。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JTGF80/1-2004。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003-86。 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2011。 8)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 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推荐性标准《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 1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路桥用水性沥青基防水涂料》JT/T535-2015。 1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E60-2008。 1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微表处和稀将封层技术指南》 JTG/TF40-02-2005。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业行业标准《混凝土节水保湿养护膜》JG/T188-2010。 1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 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 5.6.2设计标准 1)公路等级:一级公路。 2)设计行车速度:设计时速60km/h。 3)公路自然区划: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区划,V2四川盆地中湿区。 4)标准轴载:双轮组单轴载100kN 为标准轴载,以BZZ-100表示。 5)沥青路面设计年限:15年。 5.6.3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 沥青路面:执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中8.0.1“设计理论与方法”的规定;执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磨光值的技术要求”“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质量要求”“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技术要求及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检验技术要求”“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要求”的规定。 基层、底基层:执行《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模板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模板 一、设计说明 1、工程概况 设计公路为某一级公路。本路段为山岭区,地势稍陡。路段主线长1339.512m(起讫桩号为K0+000.000—K1+339.512),路基宽24.5m,设计行车速度为80km/小时。 2、技术标准 (1)平面设计技术标准:% 圆曲线半径: 一般值:400m, 极限值:250m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70m 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 同向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应大于6V(480m)为宜, 反向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应大于2V(160m)为宜。 (2)纵断面设计指标 最大坡度:5% 最小坡长:200m 不同纵坡度最大坡长 注: (3)路基横断面技术指标: 行车道宽度:4×3.75=15m 硬路肩宽度:2×2.50=5m 土路肩宽度:2×0.75=1.5m 中间带宽度:中央分隔带2m+路缘带0.5m×2=3m 路基总宽度:24.5m 视距保证:停车视距:110m 会车视距:220m 超车视距:550m 不同圆曲线半径的超高值双车道加宽值

0m时, 700m处,不采用超高和加宽;R=360m处,采用 ,取2%, 3%。 、选线原则 1)在道路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对路线 ,选定最优路线方案。 (2)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做到工程量小、造价低、运营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可能的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轻易采用极限指标,也不应为了采用较高指标而使得工程量过分增大。 2、选线过程: 选择的路线如平面图所示,选择此路线的原因: 优点:(1)此路线过垭口,线形较好; (2)此路线经过了此路线经过地区地形较好,施工条件较好。 (3)此路线填挖工程量小,节省成本。 缺点:(1)此路线平曲线较多,对行车不利; (2)路程相对较长。 3、纸上定线: (1)定导向点,确定路线走向。 (2)定导向线,按规定的技术标准,结合导向点,试穿出一系列直线,延长直线交出交点,作为初定的路线导向线。 (3)初定平曲线,读取交点坐标计算或直接量测得到交点处路线转角和交点间距,定圆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计算曲线要素及曲线里程桩号。 (4)定线,检查各技术指标是否满足《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要求,及平曲线位置是否合适,不满足时应调整交点位置或圆曲线半径或缓和曲线长度,直至满足为止。 三、路线平面设计 1、结合实际地形,已知起点QD(50,190)、(270,545)、(287,1268),终点ZD(399,1448)。 3、平曲线计算: (1)交点间距、坐标方位角及转角值的计算: 设起点坐标为,第个交点则:

农村公路设计说明

精品整理 设计说明

1.0 概述 为了加速地方公共交通发展步伐,振兴地方经济建设,洪泽县交通运输局决定在2016年对高良涧镇(共5.34km)、共和镇(共9.64km)、仁和镇(共21.13km)、万集镇(共3.44km)、岔河镇(共25.27km)、黄集镇(共0.50km) 及老子山镇(共0.46km)镇村公交道 路进行提升改造,主要改造道路20余条,总里程约75.78km。 洪泽县2019年农村公路建设计划明细表(岔河镇) 序号乡镇路线名称 路线长 度(km) 现状情况 改造后路面 宽(m) 改造后路基宽 (m) 1 共和镇余刘线 6.580 水泥砼 5.5 6.5 2 共和镇共新线 6.580 水泥砼 5.5 6.5 3 万集镇贝郭线 1.82 水泥砼 5.5 6.5 4 万集镇草沿线 2.59 水泥砼 5. 5 6.5 5 万集镇和仁线 1.87 水泥砼 5.5 6.5 6 万集镇朱共线0.43 水泥砼 5.5 6.5 7 万集镇草长线 3.74 水泥砼 5.5 6.5 8 万集镇董山线 3.79 水泥砼 5.5 6.5 9 万集镇丰收线 1.29 水泥砼 5.5 6.5 10 仁和镇黄仁线 6.34 水泥砼 6.0 7.0 11 仁和镇临堆线0.52 水泥砼 5.5 6.5 合计35.55 1.1 任务依据 1、洪泽县交通运输局提供的《2016年度江苏省农村公路建设计划表(洪泽县)》。 1.2 遵循、参照的规范、规定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 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 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 7、《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 F30-2014)。 8、《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9、《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 D60-04-2007)。 10、《公路污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6)。 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T F50-2011)。 1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12)。 13、《道路交通标志标线》(GB5768-2009)。 14、江苏省《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施工指导手册》。 15、《江苏省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建设管理办法》(苏交公【2013】14号)。 16、《江苏省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建设标准指导意见》(苏交公【2013】15号)。 17、《江苏省农村公路交通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技术指南》(2010)。 1.3 设计标准 1、设计标准:四级公路,设计速度20km/h; 2、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 3、路基设计宽度:6.5m/7.5m; 4、设计洪水频率1/25。 1.4 工程概况及主要改造原则 本次设计为洪泽县仁和镇及共和镇提档升级的农村道路,共计3条,分别为黄仁线(6.34Km)、余刘线(6.58Km)、共新线(6.58Km)。黄仁线采用双侧拓宽,拓宽后路面为6m宽,路基宽度为7m,道路改造后均为水泥混凝土路面。余刘线K0+000~ K4+070.138段为挖除新建,K4+070.138~ K6+580段为拓宽改造;共新线K0+000~ K4+213段为挖除新建,K4+213~ K6+580段为拓宽改造,余刘线及共新线改造后路面宽为5.5m,路基宽6.5m,路面为水泥混泥土路面。 1.5 测设经过 2015年11月上旬,我院进行洪泽县2016年农村公路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编制工作,接受任务后,我院立即成立了洪泽县2016年农村公路改造工程设计项目组,并制定详细的工作大纲,组织有关人员展开工作。项目组在google地图上对所涉及的路线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一.实习说明 1.实习时间 2014年8月19号至2014年8月26号。 2.实习地点 吉林大学净月实习基地 3.实习内容 本次道路勘测实习是在学习完成《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结合《测量学》课程中相关知识,参考相关规范进行的一个合格,可行的设计。总体来说分为外业和内业两个部分。 3.1.外业 3.1.1.选线 3.1.2.坐标角度测量 3.1.3.中桩测量 3.1. 4.基平测量 3.1.5.中平测量 3.1.6.横断面测量 3.1.7.桥涵测量 3.2.内业 3.2.1道路平面设计图 3.2.2.逐桩坐标表 3.2.3.道路纵断面图 3.2. 4.道路横断面图 3.2.5.道路标准横断面图 3.2.6.路基设计表

3.2.7.直曲线转角一览表 3.2.8.土石方数量计算及调配一览表 3.2.9.排水设计,桥涵设计 3.2.10.编写设计说明书 二.设计概述 1.目的和要求 道路工程课程设计是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道路路线设计和路面结构设计两部分。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要求熟悉公路设计规范,理解、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概念,综合运用本课程和其他有关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和发展;学习道路路线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通过设计,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动手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工程设计概念;培养学生具备道路路线设计的基本技能。 根据设计所给资料,进行平、纵、横断面设计及其组合处理,完成土石方计算与调配,编制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路基设计表,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等工作。 2.设计依据及参考文献 《道路勘测设计》杨少伟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道路勘测设计毕业设计指导》许金良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公路小桥涵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 3.公路参数 公路等级:山岭区三级公路 设计年限:15年 设计车速:30km/小时 其它:双向两车道,路基宽7.5米

道路初步设计说明完整范文

初步设计说明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区位条件 江山市贺村镇距江山市区10公里,浙赣铁路、205国道、46省道穿境而过,是江山市重要的工业基地、浙西商贸重镇。全镇总面积82.3平方公里,辖4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常住人口5.2万人,外来人口2.1万人。2002年11月被衢州市确定为四个经济强镇之一, 2005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镇。贺村镇作为经济强镇,通过几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建材水泥、竹木加工、机电、纺织服装、食品与饲料加工、文体用品等6个主导产业,经济实力在江山市行政区划调整过后的19个乡镇中排名首位。2005年全镇生产总值实现8.7亿元,比上年增45.7%,其中工业增加值7.3亿元,比上年增5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亿元,比上年增55.2%,其中工业投入5.8亿元,比上年增55%;地方财政收入达3239.69万元,比上年增56%。农民人均收入约5000元。 江山市贺村镇木材深加工基地三期工程选址在贺村镇丰益村银碓山,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贺村镇城镇总体规划的要求。贺村镇木材深加工基地三期工程建在新205国道边,背靠浙赣铁路,交通条件良好;基地远离居民区,不影响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周围环境适合项目的建设。基地与贺村镇区紧邻,道路、给水、排水、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均已经敷设到区块,可以方便地与贺村镇基础设施网络衔接,也为基地三期的开发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配套设施条件。 二、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项目所在地属丘陵平原地,从土壤资源来看,以黄色粘土为主,地层、地质条件好,坡度平缓,适宜项目建设。 2、气候气象 贺村镇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受地形影响,兼盆地气候的某些特色。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梅雨季节雨量集中。年均气温17.7度,年平均降雨量1658毫米,年无霜期255天,宜于农业生产。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主要灾害性天气有低温和寒流,梅雨及台风。 3、工程地质 沿线地址情况良好,基本属第三期黄土地区。 三、设计内容 本次项目内容为江山市贺村镇木材深加工基地三期一号路、二号路、三号路基础设施工程设计。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道路工程设计 2、给排水工程设计 3、交通工程设计 4、电力、电信工程设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