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节--血液循环途径(一)

第三节--血液循环途径(一)

第三节--血液循环途径(一)
第三节--血液循环途径(一)

第三节 血液循环途径(一)

【知识要点】

一、血液循环:

1、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一个体重50千克的人,他体内的血量约为3.5~4.0升。构成血液的成分有液态的血浆,以及各种血细胞。这些血液一刻不停地循环,为人体细胞输送各种营养物质。 人体物质运输:依靠循环系统来完成。

血红蛋白:红细胞里含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

贫血: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 血清:血液凝固以后,血块周围出现少量黄色透明的液体。

血液功能:①运输氧;②运输养料;③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④吞食病菌;⑤调节体温。

输血:将献血者输入受血者体内的过程。人类最基本血型为ABO 型、A 型、B 型、AB 型、O 型四种。

人体血型是终生不变的,且可以遗传。输血以同型血最好。

动脉 有很强的弹性,管壁有发达的富含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的结缔组织,也有平滑肌。

静脉 管壁比动脉薄,静脉承受压力也较小。在横切面上,动脉因管壁弹性大而圆涨,静脉则因管壁薄

软而皱缩。 毛细血管 血管中最纤细的部分,管腔直径不过4μm ~12μ

m ,管壁只有一溥层内皮细胞,其外有少许

结缔组织细胞。毛细血管中的血浆可通过管壁而进入各组织中,成为组织液或细胞间液。血液流

过毛细血管网后,由小静脉收集,再经静脉系统流回心脏。

血液 (红色粘稠 液体成年人 7%-8%)

血浆 (55%) 水:91%-92%

蛋白质:7% 葡萄糖:0.1% 无机盐:0.9% 血细胞 (45%) 红细胞 (含血红蛋白) 白细胞:0.5-1万个/mm 3 吞食病菌有保护、防御作用 血小板:10-30万个/mm 3 促进止血、加速凝血作用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废物

男:500万个/mm 3(14克/100ml) 女:420万个/mm 3(12克/100ml) 运输氧、部分二氧化碳 血液循环系统 淋巴系统 心脏

血管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淋巴管 淋巴器官 淋巴结

扁桃体

脾 循 环 系

三、解读血常规检查报告单

N O 项目结果正常范围

参考值

单位N

O

项目结果正常范围参

考值

单位

1 白细胞计

数11.8 3.5~10 ×109/L 5 血小板

计数

210.0 100~300 ×109/L

2 中性粒细

胞计数85.0 50~70 % 6 淋巴细

胞计数

2.1 0.7~4 ×109/L

3 红细胞计

3.0 3.5~5 ×1012/L 7 血型AB型

4 血红蛋白90 110~150 g/L 8

说明:如果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称为贫血。

患有炎症(白细胞数量偏高)和贫血(血红蛋白含量偏低)。

【典型例题】

例1当护士给病人进行静脉注射时,常用橡皮管扎紧上臂,在被扎处的远心端静脉积血膨大突起,这说明()

A,静脉内血液是从远心端流向近心端B,静脉的分布位置都十分浅

C,静脉的管腔很大,管壁的弹性大D,静脉血管内无瓣膜

例2 皮肤划破而流血,不久后,会自然止血,这与下列哪一项有关?()

A,白细胞B,红细胞C,血小板D,上皮细胞

例3 人的动脉出血远比静脉出血要危险,这是因为动脉中的血液()

A,含更多的养料和氧气B,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大

C,含有更多的白细胞和抗体D,无含氮废物和二氧化碳

例4.在病人上臂抽血、滴注生理盐水,选用的血管依次是()

A 动脉、动脉

B 动脉、静脉

C 静脉、动脉

D 静脉、静脉

例5.人体大量失血时,会头晕。这是由于大量失血,使血液中的_______________大量减少,血液的___ ____能力降低造成脑部_________不足的缘故

例6.下列不是血液的防御保护功能的是()

A 血浆将药物运输到全身起治疗作用

B 某些白细胞吞噬病原体和坏死的组织

C 某些血浆球蛋白具有抗病作用

D 伤口处凝血反应是为了防止病原体的侵入

【经典练习】

一.选择题

1.血浆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

A 蛋白质

B 无机盐

C 葡萄糖

D 水

2.在下列细胞中,具有细胞核的是()

A 红细胞和白细胞

B 血小板

C 白细胞和血小板

D 白细胞

3.血细胞有一定的寿命,原有的血细胞不断地衰老死亡,又有新的血细胞产生。新的血细胞是由()A 已有的血细胞分裂产生 B 红骨髓产生

C 血管内壁上皮细胞的分化产生

D 心脏产生

4.下列动物中,血液循环途径与人类基本相同的是()

A 家兔

B 鲫鱼

C 鳖

D 蝮蛇

5.桡动脉的脉搏是由于()

A 心脏振动直接引起的

B 心脏射出的血液冲到这里引起的

C 主动脉的搏动沿着动脉壁传来的

D 桡动脉的血压造成的

6.静脉血与动脉血相比,静脉血()

A 含废物多

B 含二氧化碳多

C 不含氧气

D 在静脉中

7.血液的组成成分是()

A 血浆和血细胞

B 血浆和白细胞

C 血浆和红细胞

D 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8.血液在结构层次上是()

A 细胞

B 组织

C 器官

D 系统、

9.在人体抽取的血液中,加入柠檬酸钠的作用是()

A 使血细胞和血浆分层

B 防止血液凝固

C 加速血液凝固

D 破坏血细胞

10.血液中具有运输氧功能的物质是()

A 红细胞

B 血浆蛋白

C 血红蛋白

D 氧合血红蛋白

二.填空简答题

1.血液是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的。血浆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形体最大的是___________,形体最小的是_________。红细胞主要的功能是___________,这是因为在红细胞的____________中有血红蛋白,而它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性。

2.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低于一定量时,就会出现精神不振、脸色苍白、头晕等贫血症状。贫血症状

出现的原因是血液____________的能力大大降低了。

3.某成年男子去医院作常规血液检查,结果如下:

A 血红蛋白是0.11克/毫升

B 红细胞数是500万个/立方毫米

C 白细胞数量是20000个/立方毫米

D 血小板计数是26万个/立方毫米

根据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检查数据中,不正常的是_________。(2)此人可能患了何种疾病?________________

4

由该报告单可以判断此人可能患有___________(填病症名);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血液循环(小测)

1.动物经过摄食并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进入生物体后,由循环系统来完成运输到各个需要的组织

器官,动物的循环方式有循环和循环两种。

2.动脉是运输血液心脏的血管,静脉是输送血液心脏的血管,毛细

血管是连于和之间的微细血管。主动脉和肺动脉分别

连接和肺动脉内流的是血。

3.血液包括(55%)和(45%)。

血浆:作用。

血细胞:①作用。

②作用。

③作用。

4.血红蛋白的特点;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在氧浓度低的地方,

又容易与氧。

5.在下列血液的成份中,具有防御、保护功能的是()

A,红细胞和白细胞B,红细胞和血小板

C,白细胞和血小板D,红细胞和血浆

6.人体的血液循环中,对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起重要作用的是()

A,红细胞B,白细胞

C,血小板D,血浆

7.在人体的消化系统中,小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下列结构中,与小肠的吸收功能无关的

是()

A,小肠粘膜有皱襞和小肠绒毛B,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C,小肠绒毛壁薄,上有微绒毛D,小肠内有肠腺,能分泌多种消化酶

8.张华的哥哥最近常感到头晕、疲劳、精神不振、面色苍白,他到了医院做了血常规化验,下面是化验报告单,请仔细分析并回答问题。

检验目的红细胞 2.9×1012/L

送检人年月日白细胞 6.8×109/L

医师血小板 2.0×1011/L

A,青光眼B,贫血C,阑尾炎

(2)判断的依据是:与参考值相比过少。(根据血细胞的数量分析)

(3)你应该建议他多吃含较多的食物。()

A,钙B,铁C,锌

9.在一个成年男子的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总含量约为()

A,几十克B,几十毫克C,几百克D,几百毫克

10.哈维是英国生理学家,做了如下一个实验:他用丝带扎紧人的上臂时,发现丝带紧人的上臂时,

发现丝带下方的静脉隆起而动脉却变得扁平;在丝带上方的动脉隆起而静脉扁平。这事实说明了()A,血流方向相反:动脉离心方向,静脉向心方向

B,血流方向相反:动脉向心方向,静脉离心方向

C,血流方向一致:静脉有静脉瓣所以隆起

D,血流方向一致:动脉有动脉瓣所以隆起

11.下面对人体“动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流动脉血的血管B,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C,将静脉血送入肺的血管D,与心室直接相连的血管

12.完成下列概念图

13.贫血是指()

A,人体内的血量过少B,血液中的营养物质过少

C,血液中的白细胞或血小板数量过D,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14.如下图,将新鲜的血液分别放入A、B、C、D四支试管中,其中A、B试管中加入抗凝剂,C、D试管中不加任何物质,静置24小时后,其中正确的图示是()

能量提高

1. 下图是在加入少量的抗凝剂的试管中加入新鲜的鸡血,直立静置一段时间后的血液分层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2. 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在同一视野中所见到数目最多的细胞是()

A. 白细胞

B. 红细胞

C. 血小板

D. 淋巴细胞

3. 下列哪一项不是毛细血管适于物质交换的特点()

A. 数量大、分布广

B. 管壁非常薄

C. 血液速度很慢

D. 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红细胞单向通过

4. 保证人体内的血液能按一定方向循环流动的因素是()

A. 房室瓣

B. 动脉瓣

C. 静脉瓣

D. 以上三项都是

5. 下列哪项不是动脉的特征()

A. 管壁厚、弹性大

B. 运血出心脏

C. 血流速度快

D. 管内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6. 血液和组织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在()

A. 心脏

B. 动脉

C. 静脉

D. 毛细血管

7. 医生“切脉”和量血压处分别是()

A. 桡动脉、肱动脉

B. 尺动脉、肱动脉

C. 尺动脉、桡动脉

D. 桡动脉、肱二头肌

8. 医学上判断贫血的依据是少于正常值的()

A. 血液的量

B. 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量

C. 血细胞的数量

D. 血浆的量

9.判断正误

(1)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个部分的血管()

(2)动脉一般分布在身体的表层()

(3)静脉和动脉比,管壁较薄、弹性小,所以血液流动的块()

(4)静脉血是颜色暗红、含养料少的血液()

10. 人体患又血病时,容易流血不止,这可能是由于()

A. 血红蛋白增多

B. 血小板过少

C. 白细胞增多

D. 白细胞过少

11. 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时,毛细血管的辨别特征是:()

A. 管腔较细

B. 管腔较粗

C. 血液流向心脏

D. 管中红细胞成单行通过

12. 贫血患者常常表现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心慌气短、面色苍白等症状,其主要原因是()

A. 体内血液总量过少,影响体内各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

B. 血液中动脉血过少,血液运输氧的能力降低

C. 血液运输氧的能力降低,影响体内各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

D. 血液中运输营养物质的能力降低,影响体内各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

13. 下列关于人体血液中红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分离

B. 在氧含量低的地方,与氧结合

C. 红细胞不能运输二氧化碳

D. 当血红蛋白与氧结合后,血液就呈鲜红色

第三节 血液循环途径(一)

第三节 血液循环途径(一) 【知识要点】 一、血液循环: 1、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一个体重50千克的人,他体内的血量约为3.5~4.0升。构成血液的成分有液态的血浆,以及各种血细胞。这些血液一刻不停地循环,为人体细胞输送各种营养物质。 人体物质运输:依靠循环系统来完成。 血红蛋白:红细胞里含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 贫血: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 血清:血液凝固以后,血块周围出现少量黄色透明的液体。 血液功能:①运输氧;②运输养料;③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④吞食病菌;⑤调节体温。 输血:将献血者输入受血者体内的过程。人类最基本血型为ABO 型、A 型、B 型、AB 型、O 型四种。 人体血型是终生不变的,且可以遗传。输血以同型血最好。 二、血管 动脉 有很强的弹性,管壁有发达的富含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的结缔组织,也有平滑肌。 静脉 管壁比动脉薄,静脉承受压力也较小。在横切面上,动脉因管壁弹性大而圆涨,静脉则因管壁薄 软而皱缩。 毛细血管 血管中最纤细的部分,管腔直径不过4μm ~12μm ,管壁只有一溥层内皮细胞,其外有少许 结缔组织细胞。毛细血管中的血浆可通过管壁而进入各组织中,成为组织液或细胞间液。血液流过毛细血管网后,由小静脉收集,再经静脉系统流回心脏。 血液 (红色粘稠 液体成年人 7%-8%) 血浆 (55%) 水:91%-92% 蛋白质:7% 葡萄糖:0.1% 无机盐:0.9% 血细胞 (45%) 红细胞 (含血红蛋白) 白细胞:0.5-1万个/mm 3 吞食病菌有保护、防御作用 血小板:10-30万个/mm 3 促进止血、加速凝血作用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废物 男:500万个/mm 3(14克/100ml) 女:420万个/mm 3(12克/100ml) 运输氧、部分二氧化碳 血液循环系统 淋巴系统 心脏 血管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淋巴管 淋巴器官 淋巴结 扁桃体 脾 循 环 系 统

人体血液循环系统整理

血液循环 百科名片 人类血液循环是封闭式的,由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构成的双循环。血液由左心室射出经主动肪及其各级分支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在此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供给组织细胞氧和营养物质,运走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再经各级表肪汇合成上、下腔静脉流回友心房,这一循环为体循环。血液由右心室射出经肺动脉流到肺毛细血管,在此与肺泡气进行气体交换,吸收氧并排出二氧化碳,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然后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为肺循环。 目录 简介 过程和分类 血液的作用 肾脏血液循环 系统介绍 路线介绍 历史发现 能量介绍 简介 过程和分类 血液的作用 肾脏血液循环 系统介绍 路线介绍 历史发现 能量介绍 *主要功能 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血液循环是英国哈维根据大量的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于1628年提出的科学概念。然而限于当时的条件,他并不完全了解血液是如何由动脉流向静脉的。1661年意大利马尔庇基在显微镜下发现了动、静脉之间的毛细血管,从而完全证明了哈维的正确推断。

动物在进化过程中,血液循环的形式是多样的。循环系统的组成有开放式和封闭 式;循环的途径有单循环和双循环。 人类血液循环是封闭式的,由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构成的双循环。血液由左心室射出经主动肪及其各级分支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在此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供给组织细胞氧和营养物质,运走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再经各级表肪汇合成上、下腔静脉流回友心房,这一循环为体循环。血液由右心室 射出经肺动脉流到肺毛细血管,在此与肺泡气进 行气体交换,吸收氧并排出二氧化碳,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然后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为肺循环。 编辑本段过程和分类循环过程 心血管系统 (systemacardiovaschlare )包括心、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心血管系统 是一个完整的封闭的循环管道,它以心脏为中心通过血管与全身各器官、组织相连,血液在其中循环流动。心脏是一个中空的肌性器官,它不停地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不断地吸入和压出血液,保证血液沿着血管朝一个方向不断地向前流动。血管是运输血液的管道,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动脉自心脏发出,经反复分支,血管口径逐步变小,数目逐渐增多,最后分布到全身各部组织内,成为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呈网状,血液与组织间的物质交换就在此进行。毛细血管逐渐汇合成为静脉,小静脉汇合成大静脉,最后返回心脏,完成血液循环。 循环种类

血液循环的途径

“血液循环的途径”一节的教学设计

1. 教材分析 1.1 对教材的认识 “血液循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七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的内容,在此之前,教材已安排了血液、血管的相关内容,学生已经亲身体会到心脏和部分血管的跳动,已经感受到血液的流动离不开心脏和血管,从而建立起强烈的求知欲,希望更进一步学习血液循环的知识。教材将“血液循环”安排在此可以起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可以使学生建立起血液循环系统的完整“路线图”,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1.2 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血液循环的概念;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简述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认识血液循环在人体中的意义。 ②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血液循环模式图的视频,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解读血液循环模式图的过程中,学习用辩证法分析问题的方法。 1.3 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重点:血液循环(体循环和肺循环)途径。 ②难点: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1.4 课型与时间 ①课型新授课 ②时间一课时 2. 学生分析 2.1学生一般特征分析 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但心理上较不成熟,知识基础和解决问题的经验相对不足,对老师的依赖性较强。教师的指导需要具体化,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通过合作学习开展探究活动,以利于不同程度的学生参与。 2.2学生特殊特征分析 学生对血液的组成和血管以及心脏的结构普遍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可采用多媒体指导其观察。本节应有足够时间用在血液循环途径和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变化的学习上,以便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 3.教学策略 3.1教学方法以实验法、问题法和讨论法为基本方法。课堂组织形式以学生合作实验探究为前导,提问、讲解、演示、课件辅助等多种形式结合,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 3.2教具和媒体应用视频资源、PPT课件等。 3.3课程资源开发组织学生学习测量血压的方法。

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二) 知识目标 1、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2、知道输血原则、献血的意义和四种血型系统分类。 3、描述血液的成份和主要功能。了解血液各成分的正常含量,能读懂血常规检验化验单。 4、学会用显微镜观察兔的血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教材 重点 难点重点:动脉与动脉血;静脉与静脉血 难点:血浆和血细胞的功能教具PPT课件 教学 方法讲授、讨论、活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你知道一个人体内一共有多少血吗?一碗?一盆?一桶? 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呢?有没有其他颜色的血液呢?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重新认识一下我们每个人体内的血液。 二.引入新课 师:首先我想请大家自己来谈谈你所知道的有关血液的常识。 生:畅所欲言(比如:红色;在血管中流动;皮肤划破流血后,伤口较小时,为什么不久就会自然止血?……) 三.新课 师:血液和我们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正常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7%-8%,如果体重为60kg,大约血量为4.5kg或4500ml。如果一次失血超过总血量的30%,人的生命就会遭到威胁,今天,我们就来结合大家已知的知识,来进一步了解一下血液及其功能。 (板书)二.血液 【讨论】 1、含有抗凝血剂的血液。离心或静止一段时间后,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的现象?分成几层? 因为血液中含有不同的组成物质,它们的比重不一样,所以会分层。分成三层。(幻灯展示:血液的分层现象) 2、综合上面的资料,你认为血液可能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常规化验单上所列的血液成分,分别应在什么层次?

生:学生观察,并找出几种血细胞。(有的找对,有的找错,并由其他学生更正)观察红细胞图片 师:请仔细观察一下,红细胞都是成什么形状的? 生:像一个两面凹的圆饼。 师:为什么红细胞都是红色的呢?(看书后回答)。 生:红细胞内含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所以使呈红色。 师:血红蛋白有什么作用呢?(看书后回答)。 指出血红蛋白的特性: 在氧气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生:血红蛋白帮助红细胞运输氧和一部分的二氧化碳。 师:对,它在氧浓度高的地方易和氧结合,而与二氧化碳分离,相反在氧浓度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而与二氧化碳结合。 另外还有一种气体,一氧化碳,它与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是氧的160倍,所以当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浓度过高时就会导致红细胞携氧能力降低,出现窒息的现象。这种现象我们一般称为什么? 生:煤气中毒,一氧化碳中毒。 师:我们应该怎么做来防止这类事故的发生呢? 生:安全使用煤气,一旦发生泄漏马上开窗通风…… 师: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如果血液中红细胞过少,或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都会贫血。 观察白细胞图片 师:白细胞的外形都一样吗?颜色呢? 生:它的外形是多种多样的,颜色也各有不同。 师:白细胞的外形是随时可以改变的,有多种类型,都有细胞核,是血细胞中体积最大的一种,白细胞的功能是什么呢?(看书后回答)。 生:当人体受到病菌侵入时,有些白细胞可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受伤部位,吞噬病菌。 师:这时的伤口就会出现红肿,局部体温升高的现象,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发炎”。 (图片展示“白细胞吞噬病菌过程”) 观察血小板图片,视频展示“血小板在伤口处凝结的过程” 师:看完图片和这段影片后,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血小板? 生:(几个学生补充后)无细胞核,体积最小。人受伤流血时,血小板会在伤口部位聚集,促进止血并加速血液凝固,防止大量出血及阻止细菌的入侵。 师:很好,我再介绍一下,在凝血时,血浆内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化为不溶性纤维蛋白原,伤口附近流出的黄色透明的液体就是没有可溶性纤维蛋白原的血浆,称为血清。 师:下面,请大家试着以列表的方式来比较一下三种血细胞 血细胞形态数量主要功能 红细胞

肝脏血液循环途径

肝脏血液循环途径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肝脏的血液循环 肝脏的血液循环十分丰富,它是由门静脉和肝动脉双重供血:流入肝脏的血液1/4来自肝动脉,它主要供给肝脏所需的氧气,另外3/4来自门静脉(由胃、肠、脾、胰等脏器静脉汇集而成),它把来自消化道的各种营养和有害物质输入肝脏,经肝脏加工处理后,进入全身循环。门静脉反复分支,发出很多的微静脉,伸入肝小叶,血流汇入肝窦;肝动脉分支形成小叶间动脉,其血液也注入肝窦,所以,肝窦是由门静脉和肝动脉血汇合而成的。 肝窦毛细血管壁不完整,内皮细胞之间有较大间隙,故通透性较大,血浆中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等均可通过,这对肝细胞功能的发挥十分有利。 肝窦起自肝小叶的周边部,有门静脉和肝动脉的末梢分支流注其中,汇集到肝小叶的中心,返入中央静脉,最后汇合成肝静脉。肝静脉为肝血流出口,肝血出肝后注入下腔静脉。 胆囊与胆汁 人们常说肝胆相照,产不是仅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说法主要还是来自肝与胆在人体中不可以分隔的关系,猪虽然只是一种低级动物,但肝胆之间的这种紧密关系是不可改变的. 有些人有一种错觉,认为胆汁是由胆囊制造的,其实不然。胆囊不过是储存胆汁的“仓库”,“制造商”是肝脏。胆管系统是肝脏向十二指肠排泄胆汁及其他代谢产物的特殊管道结构系统,分为肝内胆管系统和肝外胆管系统两部分。 肝内胆管系统是起源于肝细胞的毛细胆管、至肝门出肝的左右肝胆管之间的胆管系统,由毛细胆管、细胆管、小叶间胆管和左右肝胆管组成。 肝外胆管是指左右肝胆管开口以下的肝外部分的胆管,包括肝总管、胆囊管、胆总管。胆汁就是从毛细胆管、细胆管、小叶间胆管流向左右肝胆管,然后流入肝总管、胆总管,再排到十二指肠。所以,正常情况下,粪便是黄色的。肝脏发炎时,破坏了肝小叶正常结构,新生的肝细胞排列不整齐,阻塞小胆管,使胆红素不能通过正常渠道运行,而大量反流入血。血液中增高的胆红素把眼巩膜和全身皮肤染成黄色,尿色深如浓茶,医学上称为“黄疸”。

什么是血液循环系统

?血液循环系统是血液在体内流动的通道,分为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两部分。淋巴系统是静脉系统的辅助装置,而一般所说的循环系统指的是心血管系统。 心血管系统是由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及静脉组成的一个封闭的运输系统。由心脏不停的跳动、提供动力推动血液在其中循环流动,为机体的各种细胞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物质,包括营养物质和氧气,也带走了细胞代谢的产物二氧化碳。同时许多激素及其他信息物质也通过血液的运输得以到达其靶器官,以此协调整个机体的功能,因此,维持血液循环系统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是机体得以生存的条件,而其中的核心是将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 人体的循环系统由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组成。 体循环开始于左心室。血液从左心室搏出后,流经主动脉及其派生的若干动脉分支,将血液送入相应的器官。动脉再经多次分支,管径逐渐变细,血管数目逐渐增多,最终到达毛细血管,在此处通过细胞间液同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血液中的氧和营养物质被组织吸收,而组织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产物进入血液中,变动脉血为静脉血。此间静脉管径逐渐变粗,数目逐渐减少,直到最后所有静脉均汇集到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血液即由此回到左心房,从而完成了体循环过程。肺循环自右心室开始。静脉血被右心室搏出,经肺动脉到达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在此排出二氧化碳,吸收新鲜氧气,变静脉血为动脉血,然后再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左心房的血再入左心室,又经大循环遍布全身。这样血液通过体循环和肺循环不断地运转,完成了血液循环的重要任务。 心脏位于胸腔中纵膈内的上方,两肺之间,约在身体正中线的偏左侧,在右侧,并略向左扭转,所以右半心偏于前方,左半心偏于后方。心脏外观可分为心底和心尖,两面和两缘。 心底朝向右后上方,较宽大,与出入心脏的大血管相连,心尖朝向左前下方。心脏的前面为胸肋面,大部分被两肺遮盖,仅小部分与胸骨和肋软骨相邻;后面为膈面,贴在膈上。

人体血液循环简易模型的制作与使用

人体血液循环简易模型的制作与使用 摘要:通过洗瓶、硅胶管、单向阀等材料实现了血液循环系统模型拼装简易,功能完善:不但能演示血液循环的途径,还能体现心脏作为动力的来源及其各部分活动规律,以及在模型的功能上增加模拟血液成分变化的过程。课堂上可使用学生自主构建模型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体验程度,促进探究等多项能力的提升,使得该概念传递的效率更高。 关键词:血液循环;简易模型;自制;传递效率 在初中生物学中有这样一个概念“血液在心脏血管系统中循环流动”,为帮助此概念的传递,课程标准建议“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现象”,在教材中也安排了该观察实验,但实验的结果只能呈现血液在不同血管中的流动情况而未能完整呈现血液在心脏血管系统中循环流动。所以教师在传递此概念的时候经常使用到血液循环途径的示意图、视频和模型。刘恩山教授在“关于凸显重要概念”教学的答记者问中也特别指出过:“学生对抽象概念的接受需要以事实或者感性的、直观的材料作为基础,这是在强调概念教学之后教师要特别注意的地方。”为此,使用模型教学落实重要概念的传递也越来越受重视。模型能简化和纯化复杂的认识对象,巧用物理模型,能使核心概念变抽象为具体[1]。但教学中凡使用到物理模型教学,大多是教师在讲台上演示,众多学生则只好在台下围观。久而久之会造成学生懒于思考、惰于实践、动手能力弱。所以,一些简便易行的实验或活动教师应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2]。 因此,对血液循环这一复杂抽象的概念来说,通过自主构建模型来完成效果比观察模型、观看视频和图片好。所以不少血液循环模型[3-6]应运而生。但有些模型组装过于复杂[3-5],有些准备时间过长[6],有些不能模拟心脏为动力器官[5],并且还没发现有模拟肺部毛细血管网和身体其他各部毛细血管网中动静脉血的变化的模型。为此,本人参考了上述模型的制作,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和创新,制作出的模型不但拼装简便,耗时短,适合学生分组活动,对模拟的效果也够全面,不但能模型血液在封闭的系统中循环流动,还有模拟瓣膜保证血液单向流动的单向阀、循环过程由心脏提供动力、心脏的活动规律、血液成分变化等,几乎涵盖了整个血液循环的概念中的内容。所以本模型的模拟效果是比较全面的。 1 制作材料 模型循环系统结构的材料:洗瓶(1000ml、500ml、250ml)各2个、单向阀(5mm)6个、Y型三通管(2mm)4个、变径直通(5.6mm*2.4mm)4个、透明硅胶管(内5mm)约4米、半透明硅胶管(内2mm)约2米、注射器(10ml)2支;

什么是血液循环系统

什么是血液循环系统? 血液循环系统是血液在体内流动的通道,分为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两部分。淋巴系统是静脉系统的辅助装置,而一般所说的循环系统指的是心血管系统。 心血管系统是由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及静脉组成的一个封闭的运输系统。由心脏不停的跳动、提供动力推动血液在其中循环流动,为机体的各种细胞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物质,包括营养物质和氧气,也带走了细胞代谢的产物二氧化碳。同时许多激素及其他信息物质也通过血液的运输得以到达其靶器官,以此协调整个机体的功能,因此,维持血液循环系统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是机体得以生存的条件,而其中的核心是将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 人体的循环系统由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组成。 体循环开始于左心室。血液从左心室搏出后,流经主动脉及其派生的若干动脉分支,将血液送入相应的器官。动脉再经多次分支,管径逐渐变细,血管数目逐渐增多,最终到达毛细血管,在此处通过细胞间液同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血液中的氧和营养物质被组织吸收,而组织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产物进入血液中,变动脉血为静脉血。此间静脉管径逐渐变粗,数目逐渐减少,直到最后所有静脉均汇集到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血液即由此回到左心房,从而完成了体循环过程。

肺循环自右心室开始。静脉血被右心室搏出,经肺动脉到达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在此排出二氧化碳,吸收新鲜氧气,变静脉血为动脉血,然后再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左心房的血再入左心室,又经大循环遍布全身。这样血液通过体循环和肺循环不断地运转,完成了血液循环的重要任务。 心脏位于胸腔中纵膈内的上方,两肺之间,约2/3在身体正中线的偏左侧,1/3在右侧,并略向左扭转,所以右半心偏于前方,左半心偏于后方。心脏外观可分为心底和心尖,两面和两缘。 心底朝向右后上方,较宽大,与出入心脏的大血管相连,心尖朝向左前下方。心脏的前面为胸肋面,大部分被两肺遮盖,仅小部分与胸骨和肋软骨相邻;后面为膈面,贴在膈上。右缘锐利,左缘钝圆。打个比方,心脏在人体内的自然位置,恰如用右手写字时的位置相仿,手背相当于心底,手指尖端相当于心尖。 心脏表面近心底处有一环形的冠状沟,分隔心房和心室。心脏的前后面有前、后室间沟,为左、右心室的分界。 在心脏内部,由上部的房中隔和下部的室间隔将心脏分成互不相通的左、右两半。左、右两半又分别被左、右房室口及周围的瓣膜分为上部的心房和下部的心室。因此,心脏可分为四个腔,即上部的左、右心房和下部的左、右心室。通过左半心的是动脉血,通过右半心的是静脉血。

描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学案) 河店中学 徐凤伟 复习摘要: 血浆 成分:主要成分是,还有及其它养料和废物 血液 功能: 血细胞:三种血细胞的比较 血管

心壁:主要由构成,心室壁比心房壁,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 左心房<) 结构四个腔 <连通主动脉) 右心房<) <连通肺动脉) 瓣膜房室瓣<只能向心室开) 动脉瓣<只能向动脉开) 心脏功能:血液运输的动力 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生理心输出量:心脏每分钟输出的血量 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 血液循环体循环:左心室→→各级动脉→→各级静脉→→右心房 的途径肺循环:→肺动脉→→肺静脉→ 血型:ABO血型系统将人类血型分为: 输血与血型输血:输血时应以为原则 血量:成人体重的7%~8%;献血量: 典例解读:

例1、如下图,将新鲜的血液分别放入A、B、C、D四支试管中,其中A、B试管中加入抗凝剂,C、D试管中不加任何物质,静置24小时后,其中正确的图示是< )b5E2RGbCAP 例2、下图是小动脉、小静脉与毛细血管示意图,根据图填写内容。 <1)A是;B是;C是。 <2)在显微镜下辨别三种血管的理由是:动脉内血液由较的血管流向较而的血管;静脉内的血液由而的血管汇流入较的血管;毛细血管内血液中的红细胞一般成_____通过,血流速度。p1EanqFDPw 例3、输血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但有些患者只是缺少血液中的某些成分,并不需要输全血<含全部血液成分)。现代医学已经发展出成分输血,即有针对性地为患者补充血液中缺少的成分,请分析下列患者应该输入什么血液成分?<1)大面积烧伤患者;<2)贫血患者;<3)血流不止者。DXDiTa9E3d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血液循环途径

教案设计: 血液循环途径 姓名:王月舟 单位:涿州市柳河营学校 2017年3月23日

血液循环途径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血液循环途径 2、简述血液循环过程中的血液成分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归纳,总结 的思维能力。 2、通过学生画概念图,培养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合作探究能力。 3、通过分析血液循环的血液成分变化,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4、通过拼图游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 感悟血液循环过程中蕴藏的生命魅力———生命的高度有序性;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科学观。 二、教学重点 血液循环的途径及血液成分的变化 三、教学难点

血液在循环途径中成分的变化 四、教学用具 卡片、彩笔、胶水、幻灯片、视频资料。 五、教学方法 1创设情景法。2多媒体演示法。3讲解法、图解法。4动手操作法5启发诱导,参与讨论。 六、学习方法 1小组合作讨论 2复习、阅读、观察、归纳 3小组合作拼概念图。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导语: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心脏的结构,大家对照心脏模式图,回忆一下心脏的结构,一会儿找同学回答。 出示心脏结构模式图,引导学生复习心脏四腔,心脏四腔连通的血管,及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提问:瓣膜有什么作用?心脏内部的血液流动方向是怎样的? 归纳:静脉流回心房,心房流向心室,心室流向动脉。 导语:谁能把心脏结构图画在黑板上? 找学生在黑板上绘制心脏结构简图,并标出各结构名称。其他同学画在学案上。 教师讲解:人体的心脏和血管相连通,组成了一个封闭的管道系

血液循环系统概述

论文题目: 人体血液循环系统概述 姓名 学院 专业 学号 2014年 11月7日 1

目录 1.血液循环系统 (3) 1.1.前人对血液循环系统的认识 (3) 1.1.1.古代西方学者的研究 (3) 1.1.2.东方人的认识 (4) 1.2.血液循环系统的定义 (4) 2.红细胞的流变性质 (4) 2.1.红细胞的沉降率 (4) 2.2.红细胞的变形性 (5) 2.2.1.红细胞变形性的重要作用 (5) 2.2.2.红细胞的变形性的决定因素和影响因素 (6) 3.血液的组成及其性质 (6) 3.1.血液的组成 (6) 3.2.血液的性质 (7) 3.2.1.血液的非牛顿粘性 (7) 3.2.2.血液的粘弹性和触变性 (7) 4.血液流变性质的定量描述 (8) 4.1.法林效应 (8) 4.2.轴流现象 (8) 5.血液循环系统动力学描述 (8) 2

1.血液循环系统 1.1.前人对血液循环系统的认识 1.1.1.古代西方学者的研究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们就开始认识到心脏、血管和脉搏之间的某些关系。如公元前4世纪,希腊医圣Hippocrates(460~375,B·C)就清楚心脏的位置以及它和血管的联系,但是,他们所观察到的是人尸体中的现象。在尸体内,几乎所有的血液都被驱入静脉,而动脉中则是空的。因此,他们断言动脉内充满来自肺进入的空气。Hippocrates认为,人体健康与否取决于体内4种液体的平衡作用,这就是所谓的四素论学说。四素论学说认为,人体内存在4种液体,即红液(血)、黄液(胆汁)、黏液和黑液(贮存于脾)。每种液体都有一定属性,血液温湿,胆汁温干,黏液冷湿,黑液干冷,认为只有4种液体的平衡,才能维持人体的正常机能。 古代西方学者对血液循环作过较系统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应为亚里士多德(384~322,B·C)。他对血管系进行了系统的观察,指出血管的重要性,心脏是最早成熟和最后死亡的器官。他描述了心包和心脏的轮廓,大血管在心脏的出入口。他认为血液是从心脏流至全身其他部分,并营养全身。 古罗马的盖仑是古希腊继亚里士多德之后的第一个伟大的医学泰斗,成为最早用实验方法研究动物生理功能的先驱,盖仑还在当时极其简陋的条件下,通过科学而巧妙的设计构思,进行了很多心血管功能的有益探索,对血液循环发现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盖仑通过解剖动物,研究了心脏、血管和脉搏,指出心脏有左右2个心室。他认为血液由肝生成。血液在“自然灵气”的推动下,一部分由肝分别送往身体的各部分,另一部分由肝静脉经下腔静脉注入右心室,后通过心室隔膜上的小孔,一滴一滴的流入左心室。血液在左心室注入由肺进入的“活力灵气”,从而使原来的静脉血变为动脉血。动脉血再分布至全身,进入脑部动脉血中的“活力灵气”变为“动物灵气”,从而使全身有了感觉。 3

肝脏血液循环途径

肝脏的血液循环 肝脏的血液循环十分丰富,它是由门静脉和肝动脉双重供血:流入肝脏的血液1/4来自肝动脉,它主要供给肝脏所需的氧气,另外 3 /4来自门静脉(由胃、肠、脾、胰等脏器静脉汇集而成),它把来自消化道的各种营养和有害物质输入肝脏,经肝脏加工处理后,进入全身循环。门静脉反复分支,发出很多的微静脉,伸入肝小叶,血流汇入肝窦;肝动脉分支形成小叶间动脉,其血液也注入肝窦,所以,肝窦是由门静脉和肝动脉血汇合而成的。 肝窦毛细血管壁不完整,内皮细胞之间有较大间隙,故通透性较大,血浆中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等均可通过,这对肝细胞功能的发挥十分有利。 肝窦起自肝小叶的周边部,有门静脉和肝动脉的末梢分支流注其中,汇集到肝小叶的中心,返入中央静脉,最后汇合成肝静脉。肝静脉为肝血流出口,肝血出肝后注入下腔静脉。 胆囊与胆汁 人们常说肝胆相照,产不是仅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说法主 要还是来自肝与胆在人体中不可以分隔的关系,猪虽然只是一种低级动物,但肝胆之间的这种紧密关系是不可改变的.

有些人有一种错觉,认为胆汁是由胆囊制造的,其实不然。胆囊不过是储存胆汁的“仓库”,“制造商”是肝脏。胆管系统是肝脏向十二指肠排泄胆汁及其他代谢产物的特殊管道结构系统,分为肝内胆管系统和肝外胆管系统两部分。 肝内胆管系统是起源于肝细胞的毛细胆管、至肝门出肝的左右肝胆管之间的胆管系统,由毛细胆管、细胆管、小叶间胆管和左右肝胆管组成。 肝外胆管是指左右肝胆管开口以下的肝外部分的胆管,包括肝总管、胆囊管、胆总管。胆汁就是从毛细胆管、细胆管、小叶间胆管流向左右肝胆管,然后流入肝总管、胆总管,再排到十二指肠。所以,正常情况下,粪便是黄色的。肝脏发炎时,破坏了肝小叶正常结构,新生的肝细胞排列不整齐,阻塞小胆管,使胆红素不能通过正常渠道运行,而大量反流入血。血液中增高的胆红素把眼巩膜和全身皮肤染成黄色,尿色深如浓茶,医学上称为“黄疸”。 胆囊位于肝脏下缘的胆囊隐窝内,呈梨形,可分为前端钝圆的胆囊底、中间的胆囊体和后端狭细的胆囊颈,胆囊颈以直角转向下延续为胆囊管。 胆囊是袋状空腔脏器,大小不固定,随着囊壁的收缩和舒张而 改变,正常大小范围为:长径:60-90mm横径:20-35mm

血液循环系统

血液循环系统 血液的作用 在人的体内循环流动的血液,可以把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处,并将人体内的废物收集起来,排出体外。当血液流出心脏时,它把养料和氧气输送到全身各处;当血液流回心脏时,它又将机体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输送到排泄器官,排出体外。正常成年人的血液总量大约相当于体重的8%。血液把氧气、食物、营养素和激素运输到全身各处,并把代谢出来的废物运送到排泄器官。血液还能保护身体,它能产生一种叫“抗体”的特殊蛋白质。抗体能黏附在微生物上,并阻止其活动。于是,血液中的其他细胞会包围、吞噬、消灭这些微生物。血液也能够凝结成块,帮助我们堵住出血的伤口,防止大量血液流失以及微生物入侵。 循环过程 心血管系统(systemacardiovaschlare)包括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心血管系统是一个完整的封闭的循环管道,它以心脏为中心通过血管与全身各器官、组织相连,血液在其中循环流动。心脏是一个中空的肌性器官,它不停地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不断地吸入和压出血液,保证血液沿着血管朝一个方向不断地向前流动。血管是运输血液的管道,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动脉自心脏发出,经反复分支,血管口径逐步变小,数目逐渐增多,最后分布到全身各部组织内,成为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呈网状,血液与组织间的物质交换就在此进行。毛细血管逐渐汇合成为静脉,小静脉汇合成大静脉,最后返回心脏完成血液循环。 循环种类

血液循环根据其循环的部位和功能不同,分体循环(大循环)和肺循环(小循环)二部分。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中的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处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体静脉)--右心房。 血液循环路线: 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全身组织处的毛细血管(除了肺) 其中,从左心室开始到右心室被称为血液体循环,从肺动脉开始到左心房被称为血液肺循环。 1、体循环(大循环):体循环的血管包括从心脏左心室发出的主动脉及其各级分支,以及返回心脏的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冠状静脉窦及其各级属支。左心室的血液射入主动脉,沿动脉到全身各部的毛细血管,然后汇入小静脉,大静脉,最后经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回到右心房。体循环静脉可分为三大系统:上腔静脉系,下腔静脉系(包括门静脉系)和心静脉系。上腔静脉系是收集头颈、上肢和胸背部等处的静脉血回到心脏的管道;下腔静脉系是收集腹部、盆部、下肢部静脉血回心的一系列管道;心静脉系是收集心脏的静脉血液管道。 2、肺循环(小循环):肺循环的血管包括肺动脉和肺静脉。肺动脉内的血液为静脉血,它是人体中唯一运送缺氧血液的动脉。心脏右心室的血液经肺动脉直到达肺毛细血管,在肺内毛细血管中同肺泡内的气体进行气体交换,排出二氧化碳吸进氧气,血液变成鲜红色的动脉血,经肺静脉回左心房。肺静脉是人体中唯一运送富氧血液的静脉。机体对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是通过各种心血管反射完成的。支配心脏的传出神经为交感神经系统的心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迷走神经。 3、冠脉循环(小循环)冠脉循环是为了给心脏自身提供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并运走废物的。是血液直接由主动脉基部的冠状动脉流向心肌内部的毛细血管网最后由静脉流回右心房的一种循环。 血液循环的能量 血液的流动是需要能量的,这些能量主要是心脏搏动产生的,而心脏搏动的能量归根结底又是细胞中的线粒体产生的,所以心肌细胞中的线粒体含量是相当相当多的.其实线粒体也是能量产生的场所而已了,线粒体里面的活动主要是有氧呼吸的二、三阶段,有氧呼吸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葡萄糖脱氢,产生还原性氢、丙酮酸和少量的ATP,这个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进行。 第二阶段是丙酮酸继续脱氢,同时需要水分子参与反应,产生还原性氢、二氧化碳和少量的ATP。 第三阶段是前两阶段脱下的氢与氧气结合生成水,这一阶段产生了大量的ATP。

最新人体循环系统

人体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 第一节概述 1.掌握循环系统的组成。 2.熟悉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 3.了解中医学中循环系统的有关记载。 一、循环系统的组成 循环系统为一套密闭的管道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两部分。 心血管系统由心、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其内流动的是血液;淋巴系统由淋巴管道、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组成,其管道内流动着淋巴,最后注入静脉。 二、循环系统的功能 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消化管吸收的营养物质、肺吸入的氧和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运到全身各器官、组织和细胞,并将它们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运往肺、肾和皮肤排出体外,以保证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第二节心血管系统 一、总论 1.掌握心血管系的组成;掌握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循环径路。 2.了解血管吻合以及侧支循环。 ◆心血管系统 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心血管系统由心、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 1. 心是心血管系统的动力器官,通过节律性的收缩,象水泵一样把从静脉吸入的血液不断地推送到动脉。 2. 动脉是运送血液离开心的管道,在行程中不断分支,愈分愈细,最后移行为毛细血管。动脉因承受的压力较大,故管壁较厚。 3. 静脉是引导血液返回心的管道,起于毛细血管,在回心途中逐渐汇合变粗,最后注入心房。管壁较薄,管腔较大,管腔内可有静脉瓣,防止静脉倒流。 4. 毛细血管是连接动脉与静脉间的微血管,分布广泛,几乎遍及全身(软骨、角膜、晶状体、毛发、指甲和牙釉质除外)。毛细血管的壁极薄,是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血液循环的径路 血液循环的径路 血液由心射出,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再返回心,周而复始,形成血液循环。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这两个循环是同步进行的。 1. 体循环(大循环) ◆体循环(大循环)的途径:左心室收缩时,由左心室射出的动脉血注入主动脉,经各级动脉分支到达全身的毛细血管,血液在此与周围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把动脉血带来的营养物质、激素和氧送

血液循环系统

血液循环系统 人体共有八大系统,它们分别是: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这些系统使得我们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得以正常进行。今天,我们来了解血液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是分布于全身各部的连续封闭管道系统,它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循环流动的是血液。淋巴系统内流动的是淋巴液。淋巴液沿着一系列的淋巴管道向心流动,最终汇入静脉,因此淋巴系统也可认为是静脉系统的辅助部分。 心血管系统 心血管系统:是一个封闭的管道系统,由心脏和血管所组成。 1、心脏

心脏的内部有四个腔,分别是左心室、左心房、右心室、右心房、同心房和心室相通,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之间是互相隔开的。 左心室连主动脉,右心室连肺动脉;左心房连肺静脉,右心房连上下腔静脉。由此可见,心室与动脉相连,心房与静脉相连。在心房和心室之同以及心室和动脉之间有瓣膜,控制血液向一个方向流动。血管和心脏的结地点与其功能是相适应的。 2、血管

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 3、人体的血液循环

心脏不停地跳动,促使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网中 循环流动,这程就是血液循环。 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和血液组成,其功能是运输氧气、二氧化碳、营养物质、废物等。 根据人体血液循环路径的不同,可以将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 肺循环两部分。 血液由左心室进人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动脉、毛细血管网、静脉,最后经上、下腔静脉流入右心房的循环称为体循环; 血液由右心室进入肺动脉,再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最后由 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称为肺循环。

人体的血液循环教学设计

第十章第二节人体的血液循环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人体的血液循环》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和能量供给》中的第二节内容,课时设计为三课。在学习了血液和血型等知识的前提下,讲述人体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人体需要的氧气和养料必须及时运来,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废物运走,人体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而这些都必须通过血液循环来实现。因此,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和核心,在全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浓,思维敏捷,但抽象思维略有不足,在课堂上,他们喜欢自己动手,不喜欢老师的空洞说教,拒绝老师将思想强加给他们,在学校可利用的资源条件下,尽可能的满足学生自我探究,小组讨论模式来学习新知。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2. 描叙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 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掌握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体会血液成分的变化及意义。 4. 说出心率和脉搏的基础知识。 5. 了解血压的概念以及如何测定血压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 2、通过收集有关高血压的知识,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血液循环途径的学习,了解自己及家人的身体,自觉养成卫生习惯和自我保健意识。 2.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建立科学的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2. 描叙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 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 难点: 1. 描叙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体会血液成分的变化及意义。 五、教学工具和手段 观察、讨论、交流并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及生物教学模型和视频教学相结合完成。 六、教法和学法 突破重点与难点: (一)、教法 1、启发式——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2、直观式——利用生物模型和多媒体课件展示。 3、探究式——发现问题,寻求规律。 (二)、学法 1、分组探究法。 2、归纳总结法。 3、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

人体循环系统基础知识点及图解

淋巴循环 淋巴系统——淋巴管道、淋巴器官、淋巴组织 淋巴管道——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淋巴导管 淋巴器官——淋巴结、脾脏、胸腺 淋巴组织——为含有大量淋巴细胞的网状结缔组织,在人体内广泛分布于消化道和呼吸道的粘膜内,称为上皮下淋巴组织 毛细淋巴管——由一层内皮细胞构成,内皮细胞间多呈叠瓦状排列,连接处的间隙有些可达 0.5微米以上。被重叠的内皮细胞边缘游离内垂形成瓣状结构,可允许液体流 向管内,不允许向外返流。使得它具有比毛细血管更大的通透性。一些不易透 过毛细血管壁的大分子物质(蛋白质、细菌、异物、癌细胞等),可以进入毛 细淋巴管内。 淋巴循环 →人体除脑、软骨、角膜、晶状体、内耳、胎盘外,都有毛细淋巴管分布,数目与毛细血管相近。小肠区的毛细淋巴管叫乳糜管。毛细淋巴管集合成淋巴管网,再汇合成淋巴管。按其所在部位,可分为深、浅淋巴管:浅淋巴管收集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淋巴液(简称淋巴);深淋巴管与深部血管伴行,收集肌肉、内脏等处的淋巴。全部淋巴管汇合成全身最大的两条淋巴导管,即左侧的胸导管和右侧的右淋巴导管,分别进入左、右锁骨下静脉。 →胸导管是全身最粗、最长的淋巴管,由左、右腰淋巴干和肠区淋巴干汇成。下段有膨大的乳糜池。胸导管收集左上半身和下半身的淋巴,约占全身淋巴总量的3/4。 →右淋巴导管由右颈淋巴干、右锁骨下淋巴干和右支气管纵膈淋巴干汇成,收集右上半身的淋巴,约占全身淋巴总量的1/4。 →淋巴循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单向流动而不形成真正的循环。 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 血液经动脉运行到毛细血管动脉端时,其中一部分液体经毛细血管壁流出,进入组织间隙形成组织液。组织液与组织进行物质交换后,→大部分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和毛细血管后静脉处被吸入静脉,→小部分(主要是水和从血管溢出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等)则进入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淋巴沿淋巴管道向心流动,最后归入静脉。 淋巴流入血液循环系统的生理意义。 →回收蛋白质。组织间液中的蛋白质分子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但比较容易透过毛细淋巴管壁而形成淋巴的组成部分。每天约有75~200克蛋白质由淋巴带回血液,使组织间液中蛋白质浓度保持在较低水平。 →运输脂肪和其他营养物质。由肠道吸收的脂肪80%~90%是由小肠绒毛的毛细淋巴管吸收。 →调节血浆和组织间液的液体平衡。每天生成的淋巴约2~4升回到血浆,大致相当于全身的血浆量。 →淋巴流动还可以清除因受伤出血而进入组织的红细胞和侵入机体的细菌,对动物机体起着防御作用。

人体循环系统教案

2018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 放大的“金鱼” B. 墙上的手影 C. 斑马在水中的倒影 D. 雨后的彩虹 2. 最先精确确定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关系的物理学家是() A. 欧姆 B. 焦耳 C. 奥斯特 D. 法拉第 3. 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物体,分别在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下,从同一位置同时向上运动,两物体运动的s﹣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学_科_网...学_科_网...学_科_网... A. 第4s时两者相距16m B. 甲受到的拉力比乙大 C. 甲做速度为4m/s的匀速运动 D. 以甲为参照物乙竖直向下运动 4.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 调节手机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C. 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D. 摩托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5. 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 60℃的水一定比30℃的水含有的热量多 C. 热传递过程中,热量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D. 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 6. “珍爱生命,注意安全”是中学生应具备的基本安全意识。下列关于安全用电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只要不接触高压设备就不会触电 B. 使用测电笔时,手指不能接触笔尾金属体 C. 电灯的开关可以接在零线和灯泡之间 D. 一旦发生触电事故,应先切断电源再进行抢救 7. 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杠杆两侧的钩码各减少一个,杠杆将() A. 左端下降 B. 右端下降 C. 仍然平衡 D. 无法判断 8. 如图是实验电路连接完毕后,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四种情形,已经可以闭合开关进行实验的是() A. B. C. D. 9. 汽车转向灯电路要求:左转弯时只能左转向灯亮,右转弯时只能右转向灯亮。不能出现操作转向开关,左、右转向灯同时亮的情况。下列设计最合理的是() A. B. C. D. 10. 某同学设计的煤气检测电路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R为定值电阻,Q为气敏元件,其阻值随煤气浓度的升高而增大,闭合开关S,当煤气浓度升高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电流表示数变小,输出信号电压U ab变大 B. 电流表示数变大,输出信号电压U ab变大

肝脏血液循环途径

肝脏血液循环途径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肝脏的血液循环 肝脏的血液循环十分丰富,它是由门静脉和肝动脉双重供血:流入肝脏的血液1/4来自肝动脉,它主要供给肝脏所需的氧气,另外3/4来自门静脉(由胃、肠、脾、胰等脏器静脉汇集而成),它把来自消化道的各种营养和有害物质输入肝脏,经肝脏加工处理后,进入全身循环。门静脉反复分支,发出很多的微静脉,伸入肝小叶,血流汇入肝窦;肝动脉分支形成小叶间动脉,其血液也注入肝窦,所以,肝窦是由门静脉和肝动脉血汇合而成的。 肝窦毛细血管壁不完整,内皮细胞之间有较大间隙,故通透性较大,血浆中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等均可通过,这对肝细胞功能的发挥十分有利。 肝窦起自肝小叶的周边部,有门静脉和肝动脉的末梢分支流注其中,汇集到肝小叶的中心,返入中央静脉,最后汇合成肝静脉。肝静脉为肝血流出口,肝血出肝后注入下腔静脉。 胆囊与胆汁 人们常说肝胆相照,产不是仅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说法主要还是来自肝与胆在人体中不可以分隔的关系,猪虽然只是一种低级动物,但肝胆之间的这种紧密关系是不可改变的. 有些人有一种错觉,认为胆汁是由胆囊制造的,其实不然。胆囊不过是储存胆汁的“仓库”,“制造商”是肝脏。胆管系统是肝脏向十二指肠排泄胆汁及其他代谢产物的特殊管道结构系统,分为肝内胆管系统和肝外胆管系统两部分。 肝内胆管系统是起源于肝细胞的毛细胆管、至肝门出肝的左右肝胆管之间的胆管系统,由毛细胆管、细胆管、小叶间胆管和左右肝胆管组成。 肝外胆管是指左右肝胆管开口以下的肝外部分的胆管,包括肝总管、胆囊管、胆总管。胆汁就是从毛细胆管、细胆管、小叶间胆管流向左右肝胆管,然后流入肝总管、胆总管,再排到十二指肠。所以,正常情况下,粪便是黄色的。肝脏发炎时,破坏了肝小叶正常结构,新生的肝细胞排列不整齐,阻塞小胆管,使胆红素不能通过正常渠道运行,而大量反流入血。血液中增高的胆红素把眼巩膜和全身皮肤染成黄色,尿色深如浓茶,医学上称为“黄疸”。 胆囊位于肝脏下缘的胆囊隐窝内,呈梨形,可分为前端钝圆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