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工作-小组工作-知识点汇总

社会工作-小组工作-知识点汇总

社会工作-小组工作-知识点汇总
社会工作-小组工作-知识点汇总

社会工作-小组工作-知识点汇总

小组工作整理

一、小组工作的定义

1.含义: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工作方法之一,他在社会

工作者的带领下,通过组员间的相互支持,充分互动和分

享,激发组员的能力和潜能,改善组员的态度、行为,提

升他们的社会功能性,解决个人、群体、社区和社会问题,促进个人、小组和社区的成长和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公

平和公正发展。

2.特点:①小组工作是由工作员和组员一起组成一个关系

体系,其中有多层次的互动;

②小组工作有明确的目标;

③小组工作既是过程,又是促进组员改变的方法和手

段;

④小组具有互助性。

二、小组工作的功能

1.康复。康复是指针对有问题的组员, 帮助其在情绪、行

为、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恢复到原来状态的过程。体现在

治疗性小组

2.能力建立。能力建立是指组员在小组中成长和发展的过

程, 是一种透过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意识和自信心, 而不

是治疗的过程。在组员的互动过程中, 协助组员学习、反

思、提高和成长。

3.矫正。矫正是指协助违反社会秩序、道德规范或侵犯他

人利益的“问题”组员, 在小组工作中改变的过程。主要

是行为和价值观矫正

4.社会化。社会化是指协助组员学习社会规范和人际关系

技巧的过程。

5.预防。预防是对可能发生的困难做预测, 并提供人们所

需要的环境支援。小组的预防功能主要体现在小组的经验

分享和学习中。

6.社会运动。通过鼓励组员参加社会运动, 使个人学会领

导、服从、参与、决策等方法, 并承担社会责任。

7.问题解决。协助组员做出决定并解决问题是小组工作的

主要功能之一。在小组过程中, 工作员协助组员发现自己

的问题, 通过民主决策, 找到问题解决的途径。

8.社会价值。鼓励组员实现其社会价值。组员通过参加社

会行动和组员间的互相帮助,

三、小组工作的类型

按照组员的参与方式,组员的身份和小组工作的性质和目

的来确定小组类型

1.教育小组。以小组的方式帮助组员学习与自己的生活、

工作相关的新知识和技巧。

2.成长小组。小组最终的目的是帮助组员发挥自己的潜能,

在情绪、态度和行为等方面获得改变( 成长)

3.治疗小组。通过小组互动,协助组员改变认知、情绪和

行为问题或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创伤后的问题。

4.支持小组。通过小组分享,组员了解他人的遭遇,逐渐

产生相似感,发展出组员的一致性,彼此相互支持。

5.社会化小组。目标是协助组员发展社会接受的行为和态

度,提高其社会适应力。

6.任务小组。小组有明确的任务( 工作) 取向。

7.自助—互助小组,自愿性小组,为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

而走在一起。

8.意识提升小组。增强对自我、环境和社会的理解,提高

行动能力,促进改变。

9.社会行动小组。。这类小组工作的目的是利用小组资源,

集结社会力量, 达致社会改变, 维护小组组员或社区的整

体利益。

四、在1946年全美社会工作大会上,正式把小组工作作为社会

工作的三大方法之一。

五、在学习小组工作的基本价值观过程中, 应该特别重视几个

方面:

1.互助。这种互助式的助人关系, 是导致个人改变的主要

来源,互助可以协助组员体会彼此共同关心的问题从而降

低孤独感。彼此互助,从其他组员经验中学习和成长;

2.尊重组员的权力和能力。小组工作过程中, 要特别强调

和重视组员的能力, 相信组员有改变的能力和潜能, 这是

小组工作的核心和基本信念。同时, 要尊重组员有选择参

与的权力和自由。

3.民主参与和决策。小组不仅可以发掘组员的潜能, 促进

组员成长, 还可以通过民主决策培养组员的民主参与精

神。

4.赋权。小组工作者促进个人和小组的自治, 小组目标强

调个体组员的成长、权力的提升和社会变革。

5.高度的个别化。了解每位组员的独特性和特别的需求,

有针对性地设计干预方案, 具体的目标要因人而异。

六、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

1.三种基本人际需要:包容需要(指与人接触、交往、隶

属于小组的需要)、支配需要(指控制别人与被人控制的需

要)、感情需要(爱别人或被爱的需要)

2.需要满足方式的相对继承性和连续性

童年的人际需要是否得到满足, 以及满足所形成的行

为适应方式, 影响并决

定着个体在成人期对待他人的方式。三种需要早期满

足的情况和方式与个体后

来的行为方式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3.基本人际取向(根据三种需要的相对强度和表达的

主动或被动性, 舒茨界定了六种基本人际关系取向。)

①主动包容型, 即主动与他人来往、积极参与社会活

动的外向者。

②被动包容型, 期待别人接纳自己, 孤独、退缩、易

疏离他人。

③主动支配型, 主动去支配他人,能运用权威、权力,

喜欢控制别人。

④被动支配型, 期待别人来引导自己, 乐于追随他

人、受人支配, 表现出顺从、无争等特征。

2

3

以治疗个人为小组的目标,帮助个人通过小组达到心

理、社会和文化的适应。目标选定原则:①为特殊群体

开设的小组,特定的治疗目标②每个组员的治疗目标

总和界定小组目标。

2.特点

着眼于矫治、治疗、人格重建等过程,再教育过程。

3.组员

需要矫治性的治疗的,不仅仅是发展和预防的。

4.工作者

通常为临床心理学家、精神医学家、临床社会工作者

5.实践原则

①工作者在开组前需要对组员进行细致的材料收集和

评估,充分考虑到个人的功能和小组中可能出现的困

难;

②工作者与小组成员之间需要明确的契约

③确定小组理论倾向,选择相应的治疗理论和技术

④与小组外的关系进行联系,以便准确详尽的评估和

改变过程中的把握

6.优势和限制

优势:采纳和应用心理学、精神病学理论和技术,丰

富了治疗体系。对各种文化都具有适用性

限制:强调治疗,限制了组员的潜能和能动性的发挥。

7.运用

起步阶段。运用比较普遍,起到一定治疗作用。处于

尊师重道的传统,比较被接纳。广泛用于偏差行为的

纠正、医疗和精神服务、社区特殊群体的服务以及学

校社会工作服务中。

十三、小组领导者的方式(P101)

柏恩斯(Burns)把小组领导分为专权式、民主式和放任式三种。

①专权式是指小组领导者以“权威”、“专家”自居, 将推动小组的主要责任寄托在自己身上,小组的动力大都围绕小组领导者产生。损害小组成员的互动和限制组员的参与和分享。

②民主式的小组领导方式是指小组领导者尽量推动小组的责任, 鼓励组员的参与和各尽所能去分担和完成小组的任务。促进者。

③放任式领导方式指小组给予每一位组员最大限度的自由去决定小组的目标和方向, 小组领导者是其中的一员, 其权力、责任与参与和其他组员没有区别。最大赋权,可能是小组失去目标,效率下降,甚至解体。

十四、带领小组的基本技巧(P106)

1. 积极倾听

积极的倾听包括能够专注于说话者所说的语言的和非语言的信息, 也包括通过语言的和非语言的途径让倾诉者了解你的倾听和关注。

做到这一点的主要技巧是:①倾听谈话者, 用点头、共情式的回应等方式让谈话者了解你在倾听;②用眼睛扫视全体成员, 倾听和观察他们的语言和非语言的姿态, 特别是面部表情和身

体移动;③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 将你听到和观察到的内容挖掘出来, 适度地表达出来, 让全体成员知道。

2. 反映

反映是同感的传达过程, 主要是通过复述成员所表达出来的内容和揭示背后的情感来实现。反映是建立在积极倾听的基础上的工作。

领导者对小组的反映有三个层次:①对某个组员的反映;②对两个或更多组员就某一话题的反映;③对整个小组正在经历的事情和阶段的反映。

3. 澄清

澄清是指使用某些方法使组员陈述的内容和感受更加清楚和条理化的过程。

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澄清:①运用开放式的提问, 获得更多信息;②可以采用重述的方法, 将组员混杂在一起的信息重新排列;③请其他的组员帮助澄清

4. 总结

总结是将散落在交谈过程中的信息进行归类, 以精辟和简洁的语言对那些

重要的观点和内容予以陈述。总结可以起到如下作用:①强化小组关注的焦点;②转换话题;③成为通向下一项活动的桥梁;④将主要点集中在一起, 深化主题。

5. 微型演讲和提供信息(尤其在教育性小组)

演讲要求做到: 有趣; 与小组有关, 是小组此时此地所需要的; 信息准确、新颖和客观, 并且考虑到了小组成员的文化和性别情况; 简洁明了; 令人振奋。

6. 鼓励和支持

领导者需要用温暖的话语和愉快的面部表情以及“开放”、放松的姿态来传达对成员的支持, 用及时的回应传达对成员的鼓励。

7. 基调的设定

基调的设定是指设置和创造一种小组的情绪氛围。领导者是通过自己的行动、言辞和他( 她)所允许发生在小组中的一切来设定基调的。领导者在设计和带领一个小组之前, 应该根据主题和对象, 对小组的基调有所考虑, 如, 是严肃性的, 还是松弛社交性的; 是对抗性的, 还是支持性的; 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 是针对任务性的, 还是针对人的关系性的。

8. 自我流露

自我流露是指领导者在成员们交流思想和情感时, 将个人的资料、感受真实地呈现在小组中的情况。领导者的自我流露, 可以显示自己愿意透露个人的情况以及愿意冒险与大家交流个人情况; 自我流露也可以告诉大家自己也是一个普通人, 生活中也有各种各样的和成员们一样要面对的问题; 自我流露还可以作为一个样本, 让大家知道领导者希望从成员们那里得到怎样的回应。

9. 眼睛的应用

在领导小组时, 知道怎样运用眼睛是非常重要的。眼睛可以帮助领导者收集有价值的信息, 鼓励成员们发言, 也可以阻止成员的发言。具体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关注小组中的非语言

4

的线索;②引导成员看其他成员;③引导成员透露其内心世界;

④打断成员的发言

10. 识别同盟者

在小组中, 如果领导者能够正确地识别那些可以依赖和合作以及能够帮助自己完成某个任务的成员, 将会对领导工作有很大的好处。

十五、小组促进和干预的技巧(P113 注意掌握每一个技巧的内容)

1. 引导互动

①联结。联结是指将组员之间的共同点提炼出来的方法。这个技巧可以帮助成员减少分离的感觉, 彼此之间获得更大的认同, 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增加小组的凝聚力。领导者有意识地强调组员之间的相似性而非差异性, 并将组员尽可能地联结在一起, 其目的是减少领导者和组员之间的沟通, 增加组员和组员之间的沟通。

②阻止。阻止是一种干预的技术, 避免小组或某些成员做出不好的、不合乎伦理的、或者不适当和不利于小组发展的行为, 包括侵犯和攻击, 讲很长的故事, 回避或一直穷追不舍地向别人问问题等。阻止也是保护成员免受伤害的一种方法。当小组压力过大, 而且没有治疗性作用时, 或者组员被不适当地批评或者成为小组的替罪羔羊时, 或者被他人伤害时, 领导者可以通过阻止来保护组员。

③设限。小组过程中, 有时候需要领导者设定好界限, 让小组的互动有所架构, 不可逾越或偏离目标。

2. 融合

融合是指领导者通过聚合或结合的方法, 简洁、有条理地对成员间的差异进行处理。这个过程可能是超越组员们的意识层次的。融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得以实现。

①综合。综合是指将成员口语的或者非口语的沟通内容, 即他说的和做的事情进行横向或纵向的联结, 借以指出他们的某些重复的行为, 让他们看到一个成员谈到的四个或五个他自己觉得并不相干的事情之间却有着某种内在的关联。如此,成员会在旧的事件中领悟到新的意义, 更清楚地看到自己隐藏在内心的想法和感受, 因而能够更了解自己。

②摘要。摘要是指小组的领导者简明回顾小组过程中成员们讨论过的核心问题和重点。摘要在小组会面即将结束时十分必要, 这种方法可以将不同的线索串在一起。摘要也可以用在聚会的中间阶段, 它提供给成员们一个机会, 对当下发生的事情有时间和机会深入下去。此外, 在每一次小组的开始阶段, 对上一次聚会讨论的主要内容进行摘要,可以帮助组员回忆小组以前发生的事情, 也可以帮助上一次缺席的组员了解小组中发生的事情, 可以增强小组聚会之间的联结和整体感。

③分类化。分类是指小组领导者打散小组成员的问题或关心的事情, 使其不至于太过复杂, 而是将这些问题分解成比较容易处理的单位。

3. 对质

对质是指领导者出于助人的目的, 在适当的情形下, 对组员言行的不一致, 内在冲突的外在表现, 对组员试图逃避的事情等做出挑战, 带领组员或整个小组对成员的软弱、盲点、内心矛盾和冲突做直接的接触。

对质的形式:

①对质和挑战小组。对质一个小组, 主要是集中在挑战小组的主题和过程上, 尤其是小组的沟通形态、角色、抗拒和决策。领导者的目标是增进小组的互动, 发展增进成员沟通的方法, 并且提供成员进行事实验证的环境。领导者必须帮助组员, 维持小组的主题和焦点都是围绕着小组的目的进行的。在挑战整个小组时, 领导者应该强调对小组过程的特别关注, 对质造成小组产生障碍性的互动, 努力使小组成员更加亲密。领导者对小组整体的对质, 其注意力应该放在成员之间的关系, 而不是成员本身。应该注意此时此刻。

②挑战个人。在小组中挑战个人, 主要是帮助小组中的个人检查其行为、沟通方式和想法, 个人对小组和小组内的成员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以及个人正在发生的改变。对质个人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时机。如果组员有足够的力量, 对质可以帮助他(她) 运用资源, 突破个人现在的限制和想法, 重构个人的价值。但当一个组员正处于困惑或危机的时刻, 对质可能会加剧个人的危机状况, 给组员造成伤害。对个人的挑战主要是这样几个方面: 个人的矛盾的言语与非言语行为;被扭曲的事实(组员经常会扭曲事实来符合自己的需要);阻抗(在小组工作中, 阻抗是指小组的成员试图保留不健康和非适应性的行动方式, 为抗拒改变而发生的针对小组和领导者的对抗行为。这种行为可以表现为语言的或者非语言的。)

十六、反情感转移(P122):工作员被案主所激发的意识反应或潜意识反应。

十七、社工进行有效沟通的原则(P132)

1. 培养良好的个人素质

作为一个小组工作者, 要想很好地领导一个小组, 与组员建立良好的沟通,首先应该具备以下一些基本的个人素质:

①自我察觉(锐地察觉自己的角色和应该表现的角色行为)②接纳③同理心④温暖(无条件地对组员表达关怀、亲切、友善、热忱)⑤令人信任⑥开放(不坚持己见)⑦一致性(真诚不做作)

⑧专注⑨具有解决问题和应变能力

2. 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

良好的沟通技巧首先源于一个正确的态度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技巧, 在小组工作者的培训中,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以下几点:

①不批评、非控制的态度: 遵循案主自决的原则, 尊重组员的选择和权力。

②平等、协商的态度: 以平等的方式和对方沟通, 以协商的态度, 愿意接受新的观点和看法。

③关注的技巧: 谈话时的姿态、神态、坐姿、眼神等都能够反映出对组员的关注。

④语言使用的技巧: 多使用描述性语言, 少用评价性语言; 多问开放式问题, 少问封闭式问题; 多用简单句, 少用多重长句。多谈感受, 把自己的感受不经刻意修饰而自然真诚地表达出

5

来。口语表达要简练, 比喻要恰当。

⑤积极的倾听和适当的回应。

⑥敏锐地察觉对方身体语言的意义, 辨别对方的情绪反应, 并有效地处理。

十八、小组冲突的种类(P135)

从形式上来看, 小组冲突可分为:

1. 真实冲突: 指围绕小组目标实现过程中产生的冲突。

2. 非真实冲突: 与小组目标实现无关的矛盾表现。

3. 实质冲突: 指围绕小组目标的冲突。

4. 感情冲突: 组员间情绪、性格上的冲突。(注意区分这几种冲突)

从内容上来看, 小组冲突可分为:

1. 理性及秩序性的冲突: 指围绕实现小组目标时发现的冲突, 表达方式是理性的。

2. 心理及情感性的冲突: 指组员性格和行为不协调造成的冲突, 或因为组员未能有效克制自己的情绪而产生的冲突。

3. 权力及控制性的冲突: 指组员间因争夺小组权力和影响力而产生的冲突。

★十九、小组第一次聚会时的工作(P188)

1. 寻找相似性

在小组刚开始时, 成员会以外表特征和经验基础来互动。例如相同的年龄、民族、性别、教育状况、宗教信仰、政治立场、爱好特长等因素都可以促进互动。

2. 彼此交谈

在交谈中应注意两点:①在这一时期成员倾向与工作者谈话, 所以工作者要试图转移话题, 引导成员彼此之间交谈。例如, 可以让成员自我介绍; 给一个话题, 让大家轮流发言等。

②成员此时只想听别人谈, 而自己羞于启齿, 工作者应该帮助成员梳理思路, 鼓励他们大胆地开口说话。

3. 消除顾虑

成员在交谈中总有小组不能真实地了解自己的意图的顾虑。这时工作者应该积极与成员沟通, 仔细倾听, 引导成员之间最大限度地沟通。对表达能力欠缺的成员应该给予特殊的关注, 积极引导他们发言, 帮助成员梳理思路, 鼓励他们大胆地开口说话。

4. 仔细聆听

工作者应要求成员注意他人的表达内容, 学习聆听他人的心声。工作者本身也应该用聆听的技术来协助成员沟通。训练成员倾听的方法: 工作者可以询问是否听懂他人所说的意思:或要求成员轮流做段落总结; 工作者可以问成员当别人不注意听你谈话时, 你有何感想等。

5. 同理、真诚和接纳

①同理就是工作者应该站在案主的角度考虑问题,善于倾听也是同理心的表现。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能够给予有效的回应, 让对方感到贴心、被理解了, 这种状态是人际互动的最高境界。工作者要使成员的同理心增强, 一方面可以通过自己表达同理心达到; 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训练提高。训练可以用“注意对别人言行的反应”、“角色扮演”、“给予及时回馈”等方式进行。

②工作者必须是真诚( 坦白)的, 并且会对小组成员做出诚实的回馈, 使组员愿意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真诚包括诚实与开放的心胸。真诚要靠自我了解来实现。真诚也应该包括工作者对成员不掺杂任何偏见, 对成员和小组的意见及时指出。

③工作者必须学会接纳。接纳就是接受, 工作者应该抱有谦虚的态度, 对组员的行为、语言和想法等接受, 然后加以仔细分析, 制定一套有效的援助、治疗方案, 以便有效地工作。

6. 向成员解释清楚工作者自己的角色

聚会一开始成员还是非常关心这些问题, 工作者在这一阶段有必要说明自己的角色。小组成员对工作者的角色应该有清楚的认识, 不论工作者的角色是促成者还是治疗师、援助者等, 让成员清楚工作者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

7. 向成员解释清楚成员自己的角色

许多没有小组经验的成员, 在第一次聚会时往往不知道小组对自己有什么作用, 他们对一些问题问题非常关心和感到疑惑。工作者应该提前向成员说明小组的目标、规则、表达方式、自己所拥有的权利等内容, 鼓励成员大胆互动、表露、倾听、支持和对质等。

8. 掌握几种相互认识的活动并加以灵活运用

①游戏:自我介绍、相互介绍、寻找相似点等

②缓解紧张气氛的活动:多说问候语;唱一些流行的歌,减少紧张气氛;利用聚餐、郊游、舞会、劳动等多种形式达成共识等二十、小组规范的定义(P192)

小组规范是指小组成员之间语言与非语言的沟通规则与影响他人行为的方式, 包括: 保守秘密、彼此负责、参与原则、开放和诚恳的态度、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态度、对小组和成员不满的表现方式等内容。规范是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认同和默契, 它是在成员内部自发形成的, 而不是工作者附加的。规范有利于小组凝聚力形成,也是治疗的有利工具, 规矩使小组保持一种动态平衡和活力, 使个人的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规范引导小组的行为、安排小组的经验、制约小组的互动。当小组发展出规范时, 成员已经能彼此分享, 彼此之间已经可以通过语言与非语言规范进行接触。

★二十一、小组冲突时的工作(P202)

在这一阶段工作者的角色和小组规范形成阶段基本相同, 在这一阶段工作者的地位是轴承的位置, 角色是可变的角色。关于工作者解决冲突的方法和技巧, 现提出以下几种。

1. 包容

工作者应该认为冲突是很正常的现象, 是小组的自然整合过程, 不一定是坏事, 绝大部分小组都会经过这一阶段, 处理得当, 坏事会变成好事的。其一, 没有冲突的小组是不存在的,冲突是小组的正常现象; 其二, 许多矛盾是可以自生自灭的, 有时矛盾不公开化,反而有利于矛盾的解决, 若不加思考就将冲突公开化甚至上纲上线, 可能不利于矛盾的解决。

2. 冷静(不做冲动的反应)

不做冲动的反应。应该善于利用冲突, 冷静分析, 循循善诱。

①遇到冲突时, 工作员应该冷静和敏锐地觉察出问题症结所在, 不宜有威胁、指责、挑衅或惩罚的行为。

②冲突有其积极的意义, 工作者必须协助成员使用冲突, 其

6

方法是澄清冲突的本质, 支持和协助成员去解决冲突所带来的紧张情绪。

③工作者协助成员澄清小组的过程时, 他可以将论题提升到意识的层面或使之语言化。

④工作者干预冲突时不可太早封闭冲突, 也就是工作者不能为了及早跨过冲突的障碍而粉饰太平, 刻意地使小组表现牵强的和谐。

3. 理性

所谓理性就是无偏见, 就是用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待冲突。这种冲突无论是成员之间的, 还使成员对工作者的, 都应该持有“公心”。

4. 分享

工作者应该对冲突负责任, 敢于面对冲突, 决不回避矛盾。工作者只有懂得分享, 才会认真关注每一个组员的实际困难和他们的思想、情绪, 也才会对他们提供实质性的援助。

5. 稳定

面对冲突, 工作者为了整个小组的稳定, 应该尽可能协调各种矛盾。在冲突阶段工作者应该以大局为重, 表现出高超的协调能力, 因为此时成员把工作者放在了“矛盾的焦点”位置, 他们会把各种不满、指责、攻击等情感莫名其妙地发泄到工作者身上, 这时工作者应该表现出高度的同理、诚恳和接纳的态度, 只有这样才能使小组渡过危机期, 顺利进入成熟期。

6. 焦点回归

就是把问题抛回给小组成员, 让他们自我解决。工作者把论题抛回给小组是表现其轴承位置与可变角色的实质功能。所谓把论题抛回小组是指工作者不担任最终的决策者, 而是一位提醒者和鼓励思考的媒介, 他用启发性与示范性的表达以鼓励成员发表不同的看法, 让任何引起争议的话题能透过共同的参与达成共识, 也就是创造一个以小组为焦点的问题解决情境。

7. 充分运用下面两种游戏

这一阶段要充分运用建立价值、信念和角色扮演的游戏, 帮助成员澄清价值两难困境, 解决冲突, 使小组顺利进入成熟和谐过程。①认清价值观、修正信念的游戏:价值拍卖、鳄鱼河、冰海沉船②角色扮演游戏:角色互换、角色冲突

8. 其他

①退却。一部分成员放弃争执, 如儿童放弃游戏、夫妻由于情感破裂而离婚等。②压制。小组领导通过强制手段解决矛盾, 主要有命令、暴力、强制解散等手段。③多数原则。即多数压制少数, 只不过不像前面的方法那么武断。④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经表决, 少数服从多数。⑤妥协。双方各自让步, 达成妥协, 以求取协调。⑥团体整合。经双方努力和磋商, 达成共识, 这是解决冲突的最好方式。

二十二、小组评估(P230)

评估指就某个干预的效果或整个小组工作的效果进行的信息收集的过程。小组评估指的是对小组的一次干预过程, 或在整个小组过程中进行资料收集, 从而监测干预过程是否有效地完成了其既定目标, 能够满足当事人的需要, 是否对当事人产生任何有害的影响; 干预过程中, 哪些因素导致了预期的变化,

哪些因素导致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干预过程中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是否合理。小组评估的最终目的是了解工作过程的有效性, 组员改变的状况, 以及机构管理的有效性。小组评估是一种工作方法和研究方法,它是每个小组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一个技巧, 贯穿于整个小组工作全过程之中。

二十二、小组评估的类型(P231)

根据小组的进程,分为以下几种:

1、策划评估。评估小组的设计和计划过程,主要包括收集

相关资料。在进行组前计划评估时社工要掌握以下资料:组员是否自愿参与小组,参与小组的动机,每个组员的能力,组员是否能够帮助小组实现目标等。

2、过程评估。又叫形成性评估,指对小组整个过程的评估,

包括:组员的表现评估,社工的表现和技巧评估等。

3、结果评估。通常在小组结束时,通过收集组员对小组内

容、工作方法、社工表现等方面的评价,以检测小组是否完成了目标。4、效率评估。将小组服务的成果与成本进行比较。

7

社区工作者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题目

【北京社区工作者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题目】 1.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是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其含义是( )。 A.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行为相适应 B.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个人情况(主观恶性与人身危险性)相适应 C.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客观危害相适应 D.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2.下列不属于累犯的法律后果的是( )。 A.应当从重处罚 B.不得适用缓刑 C.不得适用假释 D.不得减刑 3.以下情况能成立共同犯罪的是( )。 A.一方为故意而另一方为过失 B.缺乏共同意识联络时的同时犯 C.同时实施犯罪而故意内容不同 D.事前通谋的事后窝藏、包庇行为 4.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分为春、夏、秋、冬四季,端午节是夏季的节日,它的时间与哪个节气最接近? A.谷雨 B.立夏 C.小满 D.芒种 5.给折枝山茶花保鲜应该用什么?( ) A.淡盐水B.浓盐水C.淡糖水D.尿素 6.夏天,打开冰箱冷冻室的门,常常看到冷冻室中冒出一股白雾,这是( )。 A.冰箱里原有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 B.冰箱里的冰升华后又凝结成小水滴 C.冰箱里的水变成水蒸气 D.冰箱外部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 7.文学名篇有时会涉及一些当地的特色民居,以下对应错误的是:①陈忠实——《白鹿原》——窑洞②林语堂——《边城》——吊脚楼③阿来——《尘埃落定》——骑楼④老舍——《四世同堂》——四合院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一名言出自( )之口。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庄子 9.俗话说:“一山难容二虎”、“一条船不能有两个船长”,从管理的角度看,对这些话的如下解释,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领导班子如果有多个固执己见的任务最终会降低管理效率 B.对于需要高度集权管理的组织下不能允许有多个直线领导核心 C.一个组织中的能人太多必然会造成内耗增加从而导致效率下降 D.组织中不能允许存在两种以上的观点,否则易造成管理混乱 1、建国初期,为解决吃饭问题,我国将“北大荒”开垦成“北大仓”。今天,为了治理水土流失,防治沙漠化,我国抓住当前粮食等农产品相对充裕的有利时机,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林(草)。我国农业生产的这一变化表明( )。 A.我国粮食问题已经解决 B.我国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C.粮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D.植树种草成为当前发展农业的主要任务 2、我国外交工作的立足点是( )。 A.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B.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维护世界和平 3、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是( )。 A.辽中南 B.京津唐 C.沪宁杭 D.珠江三角洲 4、下列古诗名句与作者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B.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社会工作者考试重点内容

第一章第一节社会工作的含义和特点 1社会工作的含义:非盈利性的服务于他人和社会的专业化、职业化的活动。社会工作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框架下,根据专业价值观念,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有困难的人或群体走出困境的职业活动。 2.我国社会工作的三种类型:普通、行政、专业社会工作。 3.社会工作的特点:专业性助人活动、注重社会价值、强调专业方法、注重实践、双方合作、多方协同。 第二节社会工作的目标及功能 1.社会工作在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解救困难、缓解困难、促进发展。 2.社会工作在社会层面的目标: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 3.社会工作对服务对象的功能: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相互适应。 4.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功能:维持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 第三节社会工作的对象及要素 1.社会工作的对象:基本对象、扩大的对象。 2.社会工作的五大要素: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价值观、专业助人方法、助人活动。 第四节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 1.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年龄层次)儿童、青少年、老年人,(特殊人群)妇女、残疾人、矫正、优抚安置,(服务领域)社会救助、家庭、学校、社区、医务。 第五节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 1.社会工作者的角色:直接服务角色、间接服务角色。 2.直接服务:提供者、支持者、倡导者。 3.间接服务:管理者、资源管理者、政策影响人、研究者。 4.社会工作者知识化基础:理论、政策、技术、文化。 5.能力要求:技术、文化、心理素质、持续学习能力。 第二章第一节(简单了解) 第二节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涵和体系 1.国际社会工作价值观:服务大众、践行社会公正、服务对象个人的尊严和价值、注重人类关系的重要性、诚信、能力。 2.六项基本原则(是根本性,但不具体化,不适用每一个具体实践环节):接纳、尊重、个别化、自决权和知情同意、保密、不批判等。 3.中国社会工作者价值观内容:对服务对象、专业实践、服务机构、公共福利发展、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五个方面的看法。 4.中国社会工作价值观内容:以人为本、回应需要,注重和谐、促进发展,平等待人、注重参与,道德与责任并举,个人潜能提升与社会发展相结合。 第三节社会工作专业伦理 1.社会工作伦理主要六点内容:对服务对象、同事、机构、自身、本专业、全社会。 2.社会工作伦理难题:保密问题、情理合法问题、价值中立还是价值介入、个人利益和社会责任、自觉原则和家长制。 3.七大处理原则:保护生命、完全平等与差别平等、自主和自由、最小伤害、改善生活质量、隐私和保密、真诚。 4.专业守则四大作用:保障专业要求开展工作,有利于实现工作目标、有利于维护社会工作的专业形象、有利于社会工作者的成长。 5.社会工作守则十二项内容:尊重对象的权益、严守对象的秘密、公平服务大众、尊重同事的工作、恪守公私界限、维护社会正义、信守机构政策、充实社会工作知识和能力,促进发展专业、约束不当行为、增进公共福利、共同执行守则。 第三章第一节人类行为 1.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自我实现,五层需要。 2.阿尔德弗尔ERG理论:存在需要、关系需要、成长需要。

个案社会工作实用案例分析.docx

个案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案主背景: 李某,女,今年18 岁,初中文化程度,性格比较内向,平时喜欢独处。初一下半学期 开始就经常称头晕,不去上课,可经医生检查一切正常。初三勉强毕业后就再也没有跨入校 门。平时一个人呆在家里看电视,比较喜欢卡通片,也照着漫画书上画漫画玩,可画得不怎么 样,也从不敢把自己的画给别人看。父亲平时工作忙,无暇顾及她,母亲经常要去照顾外婆, 与案主交谈的机会也比较少。因案主读书成绩比较差,父母也就对她没什么期望,认为 女孩子书读不好就让她呆在家里,将来嫁人算了。母亲平时常常用“你不行的”、“你不会的”等言语对案主做家务事予以评价。案主初中毕业后不再上学,父母怕她到外面学坏,也不让她出去结交同伴,使她更加孤独。居委会人员也反映案主特别敏感,只要她看见别人聚在一起讲话,就会认为是在讲她,为此还和邻居发生过矛盾。对于邻居的同龄人,她总是以 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态度拒绝与其交往,也从不肯参加社区活动。最近母亲发觉案主越来越不愿意与 人交往,就托熟人帮她介绍了一份简单的工作,想让她去社会上历练历练,可她做了两天就不肯去了,母亲觉得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所以就来求助社会工作者希望得到帮助。 个案分析: 案主主要存在这样几个问题:( 1)性格问题( 2)人际沟通问题( 3)自我认同问题( 4)家庭问题 工作目标: ( 1)提高沟通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2)改善案主的生活环境,恢复和提高案主的自信心( 3)树立其对自我的成功认同感,从而增强案主的自我实现和满足感。 工作原理: ( 1)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2)“人在情境中”理论(3)人本治疗模式的理论( 4)现实治疗法的理论 工作方案: ⒈ 首先,工作员登门上访与案主母亲和案主进行初次见面,并和案主母亲及案主会谈。此 次会谈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案主母亲和案主双方来了解案主求助的动机,尽可能的找出案主当前所面临的心理困扰,作出是否需要给与帮助的决定。在会谈过程中,一方面工作员通过以一种轻松、愉悦的谈话方式,大致了解案主个人的基本信息、家庭的基本情况及其所面临的 困难,以确定是否可以结案,另一方面要向案主坦诚介绍工作员自我的身份、机构的设置及服务内容,以尽量减轻案主的疑虑和敏感度。 ⒉再通过展开一到二次的访谈与案主建立信任的专业关系,其主要目的在于使案主相信工作 者的能力,同意接受工作者提供的服务,即取得案主的信任。并同案主一起协商制定具体的 治疗计划,签订服务协议,其中涉及到澄清服务的方法、服务的性质、服务的目标,明确案 主、工作者、机构各自享有的权利和义务等方面。 成效评估: 本次服务计划综合考虑到案主的心理需求及其所处的家庭和社会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

2019年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知识点汇总Ⅰ

2019年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知识点汇总Ⅰ 单选题 1、基于人与环境和人际之间的关系而建立的一种小组模式,旨在通过组员之间、组员与小组及社会环境之间、小组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促使组员在小组这个共同体的相互依存中得到成长,增强组员的社会功能,提升其发展能力。这是小组工作的哪种工作模式?() A.社会目标模式 B.治疗模式 C.互动模式 D.发展模式 答案:C 社会工作目标模式强调“共同体”,治疗模式强调“改变”,互动模式强调“组员互动”,发展模式强调“人有潜力”。结合题中和每个模式强调的关键词,正确答案是C。 单选题 2、社会工作者小张为患有绝症的高大爷提供服务有三年了,双方建立了高度信任的关系。高大爷把小张当做自己亲身儿子看待,有很多没有跟儿女提起的事情,他都会跟小张说。有一天,小张在与高大爷的谈话中得知他有数额不小的银行存款,但又不愿意留给子女。面对这种情况,小张应当()。 A.告知高大爷的家人 B.根据保护隐私原则,为高大爷保守秘密 C.与高大爷面谈,了解他日前的苦恼和生活状况 D.劝说高大爷将存款转给自己的孩子 答案:B [解析] 为服务对象保密是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操作原则之一。未经服务对象同意或允许,社会工作者不得向第三方透露涉及服务对象个人身份资料和其他可能危害服务对象权益的隐私信息。除非特别情况下必须透露有关信息时,社会工作者应向机构或有关部门报告,并告知服务对象有限度公开隐私信息的必要性及采取

相关保护措施。如果在紧急情形下,必须打破保密原则而来不及提出报告,社会工作者事后以后应当提供相关的证据并补办手续,以记录必要的工作程序。本题所述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小张应为高大爷保守秘密。 单选题 3、社会工作的灵魂是()。 A.价值观 B.工作方法 C.助人活动 D.服务对象 答案:A [解析]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利他主义,即以帮助他人、服务于他人、促进社会福利和社会公正为自己行动的目标。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的灵魂,只有在牢固的价值观的指导下,社会工作者才会自觉地、持久地开展工作,才会尽最大可能去帮助他人。 单选题 4、关于社会工作在社会层面的目标描述不正确的是______。 A.包括解决社会问题 B.包括促进社会公正 C.最终目的是促进社会革命 D.最终目的是推动社会进步 答案:C [解析] 社会工作不但要对有困难、有需要的人和群体进行服务,而且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社会工作在社会层面的目标是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及推动社会进步等。 单选题 5、社会工作督导是一个提升社会工作效能的过程,其根本目标是()。 A.协助社会工作者共同完成任务

个案社会工作的过程

第三讲个案社会工作的基本过程 社会工作的过程都是一个建立在知识、价值和技巧的创造性结合基础上的问题解决过程,由一连串的服务所组成。它始于潜在案主面对问题或困扰前来机构寻求专业人员的协助,或社会工作人员给予机构功能外出游目的地寻求可能的服务对象(如针对街头少年帮的外展服务),终止于完成服务或中断服务关系。 个案社会工作不同发展阶段的划分

根据个案社会工作者服务过程中实际工作的重点,将个案社会工作过程分为关系建立、评估、计划、干预、结案五个阶段。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这五个阶段是一个有步骤的不断递进的过程,但实际上,依步骤进行时,又常常是互相关联或并行发生的,有时甚至是循环的。 第一节接案与建立关系 ●接触潜在案主 (一)接触潜在案主的途径 接触潜在案主是个案社会工作过程中的第一步,工作者和潜在的案主开始接触,通常有三种途径: (1)个人或家庭带着他们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或问题前来求助。 (2)工作者根据机构功能主动外出要为那些没有提出帮助要求的人提供服务,例如,逃学的街童、性工作者、吸毒者、艾滋病感染者、帮派少年或无家可归者。 (3)有人认为某人或某家庭有严重的威胁他们自己或他人福利的问题,因而需要社会工作者的干预。工作者可能去接触那个人或那个家庭,或者转介处强迫规定他们向机构报告,例如经检察院审查判定为需要社区矫正的少年。 (二)潜在案主的分类 根据与机构接触的不同原因,潜在案主可以分为三类: (1)自愿性潜在案主(或申请人)。 (2)非自愿性潜在案主。 (3)强迫性潜在案主。 ●工作者主要的工作目标 在建立关系阶段,社会工作者主要的工作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与潜在案主进行初步的会谈,根据机构的宗旨、资源和工作者的能力,鉴别、筛

个案社会工作考试重点川师大

名词解释: 1、转介:是指对本机构不能提供服务的个案,经过一连串的专业服务机构,转送到其他服务机构P96 2、转案:是指社会工作者将本机构接受服务的案主转由本机构的其他社会工作者继续提供服务的过程P97 3、结案:是指社会工作者为终止和案主的专业关系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P115 4、接纳:是指在双方交流与沟通时,社会工作者持有不作任何判断的态度P130 5、情感转移:是指案主将早年情绪生活经验里对某一个特定的个人(通常是父母,但并不一定)的特殊感受或反应,投射到社会工作者身上P139 6、非现实性反应(反情感转移):即社会工作者将以往的经历及与他人的关系中产生的感受和情感转移到案主身上P141 7、实际干预:是指工作者采取各种强烈的措施直接干涉案主生活的行动P186 8、危机调试:是指对危机状态下的个人、家庭或团体提供一种短期治疗或调适的过程P194 9、泛暴疗法(快速疗法):是指让案主想象地或真实地大量面对引起他的恐惧或焦虑的刺激,直至他最后习惯于这些刺激为止P218 10、自我概念:是人本治疗模式的一个核心概念,自我概念是人在内心深处关于自己的形象,是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P230 11、三角缠:是指通过第三方来实现双方互动P288 单选: 1、个案社会工作本质上的助人自助性P15 2、哲学(价值)和知识被社会工作界视为两个重要和最优先的基石P25 3、社会工作学院教授塔夫和罗宾逊提出“机构功能”和“助人过程”这一概念而得名P56 4、功能派个案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是兰克提出的自我心理学P56 5、社会学习模式的代表人物是班杜拉P62 6、1994年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正式成立P77 7、病原诊断,通常是分析案主人格形成的历史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P106 8、联系人,是指社会工作者充当联系案主和社区各种资源的纽带P113 9、使能者(使其恢复能力),是指社会工作者协助案主发掘自身的能力或资源,使案主自身产生改变,以完成协议中所规定的任务P113 10、辩护人,社会工作者代表案主和某人或某一群体进行交涉,以解决案主面临的问题P114 11、社会工作者常常需要到案主的家庭、学校、单位或所在社区拜访有关人员,这种专业性的访问称作个案工作的访视,最早出现的访视是家庭访视P162 12、个案工作以文字记录为记录的主要方法和手段P166 13、个人早年未被满足的欲望或情绪需要或冲突,仍藏在个人的无意识中P178 14、间接治疗以环境改善技术为主,(p184)以工作者对案主的指导性强弱为标准,从弱到强共有五个直接影响的技术。强调、提议、忠告、坚持、实际干预P185 15、卡布罗被称为“现代危机之父”P193 16、消除法,当某行为出现后便扣除原有的奖励刺激,以减弱或除去不理想的行为P215 17、现实治疗法认为,人的内在的“成长动力”和“健康动力”导致人产生一种“自我认同的需求”P242

最新社区工作者考试基础知识点

社区工作者考试基础知识点汇编 1、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五项:一是以人为本,服务居民;二是资源共享,共驻共建;三是责权统一,管理有序;四是扩大民主,居民自治;五是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2、城市社区建设的内容有哪些? 答: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一是社区服务;二是社区卫生;三是社区治安;四是社区环境;五是社区文化;六是社区组织。 3、社区工作者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答:在我国,作为职业化的社区工作者应具有以下基本素质:(1)政治素质。(2)思想素质。(3)思想道德素质。(4)业务素质。(5)能力素质。 4、什么是社会工作? 答:社会工作是指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机构和社区提供专业社会服务,帮助其舒缓、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的职业活动。 5、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有哪些? 答:社会工作最基本的价值理念有两方面:从社会使命看,强调“扶弱济贫”,以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会需求为己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从专业使命看,强调“助人自助”,所谓“助人”是在个人、家庭、群体、社区出现困难时,社会工作者向其提供专业的服务和支援,所谓“自助”是通过社会工作的专业服务,来整合社会资源,挖掘潜能,推动困难人群走向“自救、自立、自助和自强”。 6、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答: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包括直接社会工作方法和间接社会工作方法。直接社会工作方法包括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间接社会工作方法包括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督导与咨询、社会工作研究。 7、社会工作者应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 答: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分为三部分: 一是价值理念。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不同,社会工作是一个以价值为本的专业,价值是社会工作专业的灵魂。社会工作价值是指社会工作对社会工作者在专业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倾向的要求和规定。作为一个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应具备平等、尊重、民主、接纳、诚信、助人自助、自决等专业价值理念。 二是知识体系。社会工作者除应具备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教育学、法学等多学科综合知识,应熟悉与社会工作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知识。三是实务能力。社会工作者应熟练运用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行政等社会工作方法,协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挖掘潜能,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社会工作者在从事社会服务过程中,应能够与各类服务对象建立专业关系,对服务对象的问题做出预估,

社会工作实务重点知识点汇总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 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 一.接案 1.服务对象来源:主动求助者 由他人或其他机构转介而来 社会工作者通过外展服务成为服务对象 2.服务对象类型:自愿型和非自愿型 3.面谈主要任务: (1)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 (2)澄清角色期望与义务 (3)激励并促使服务对象进入角色 (4)促进和诱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政变 (5)达成初步协议 机构和社工者可提供的服务、对服务对象的问题的初步界定、相互角色期望及暂定的工作时长 (6)决定工作进程 终止服务、转介其他服务,进入下一个助人阶段 4.面谈的技巧: (1)主动介绍自己 (2)沟通 治疗性沟通:通过交往选到一个人对其他人进行帮助的日的 (3)倾听 5.资料收集的内容 个人资料、身体情况、服务对象的特点及能力、服务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 6.资料收集的途径 (1)询问(会谈、角色扮演、问卷) (2)咨询 (3)观察(家访或深入社区调查) (4)利用已有资料 (5)问卷调查 7.接案注意事项 (1)决定是否需要紧急介入 遇到紧急情况跳过接案等程序.直接进行干预程序 (2)权衡是否有能力处理问题 (3)决定问题的优先次序 先易后难,为服务对象建立信心 (4)保证服务对象所要求的服务符合服务机构的工作范围 二.预估 1 预估的主要任务 (1)识别服务对象问冠的客观因素 背景资科、所处环境、问题持续的时间、使用过的处理问题的方法 (2)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主观因素 服务对象的实际感受 (3)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及足问题延续的因素 (4)识别服务对象及环境的积极因索即找到积极的资源帮助解决问题

(5)决定提供服务的方式和内辑 2 预估的基本步骤 (1)探究服务对象的情况、问题与需要 ▲服务对象不能解决问题的原冈 服务对象对问题的看法 服务对象对问题处理方法的看法 政府的政策 与资源网络的联系 (2)分析服务对象的资料并作出预什摘要 ▲对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作出解释 ▲列出解决问胚口标及先后次序 ▲决定介入的策略 ▲撰写预估摘要 对服务对蒙自身系统的预估 对胜务对象家庭系统的预估 对服务对象所处社会系统的预估 三.计划 1制训计划原则 (1)要有服务对象的参与 (2)尊重服务对象意愿 (3)详细而具体 (4)计划与工作的目的、宗旨相符 2制订计划方法 (1)确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 (2)向服务对象解释设定目标的目的 (3)共同选择适当的目标 (4)与服务对象讨论目标的可行性和可能的利弊 (5)确定目标并决定目标的先后次序 (6)目标要具有具体、可测、可操作性 3 介入方法:个人辅导、小组活动、礼区介入、网络构建、政策倡导 4 介入系统:个人、家庭、小组、社区及宏观社会系统 5 介入行动:危机干预 资源整合 经济援助 安置服务 四.介入 1介人类型 直接介入、问接介入、综合介入 2介入原则 (1)以人为本,服务对象自决 (2)个别化 (3)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他们的特点 (4)与服务对象相互依赖 (5)瞄准服务目标 (6)考虑经济效益

个案社会工作考试重点全归纳川师大自考

一、名词解释 1、 个案社会工作:是由专业社会工作者通过直接的、面对面的沟通方式,运用有关人和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对 个人或家庭提供心理调整和环境改善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 P6 2、 转案:是指社会工作者将本机构接受服务的案主转由本机构的其他社会工作者继续提供服务的过程。 P97 3、 非直接式会谈:即案主的自我陈述。这是资料收集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允许案主以自己的方式、步骤讲述自己 的故事。P102 4、 直接式会谈:是指社会工作者事先准备好一系列的问题表,从开始提问到最后结束都严格地按照既定的步骤进行, 这样问题就不会岀现遗漏。 P103 5、 观察:是对资料的直接感知与记录。 P103 6、 非参与观察:是指社会工作者完全以局外人的身份观察案主的活动。 P103 7、 结案:是指社会工作者为终止和案主的专业关系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 P115 8、 联系人:是指社会工作者充当联系案主和社区各种资源的纽带。 P113 9、 使能者:是指社会工作者协助案主发掘自身的能力或资源, 使案主自身产生改变, 以完成协议中所规定的任务。 P113 10、 个案社会工作的专业关系:社会工作者和案主之间建立起来的一种工作关系,它通过双方内心感受与情绪的动态 交互反应,从而协助案主解决问题,提高案主的个人能力。 P124 11、 接纳:是指在双方交流与沟通时,社会工作者持有不作任何判断的态度。 P130 12、 期望:是指一种预期或希望,希望自己的行为付岀(通常为爱的表示)能够得到某种形式的行为反应。 P131 13、 同感:也叫同理心,是准确地感知他人内在的参考架构和一直持续的情绪要素,好像是他人,但没有失去“好像” 这种情况。P133 14、 真诚是指工作者在和案主建立的专业关系中一直保持着开放和诚实的态度。 P133 15、 一致:则指工作者作为专业人员的真实的自我价值观,与案主沟通的内容和行为举止要保持一致。 P133 16、 情感转移:又称转移反应,是指案主将早年情绪生活经验里对某一个特定的个人(通常是父母,但并不一定)的 特殊感受或反应,投射到社会工作者身上,把他当作案主早年情绪生活经验中的某一特定个人一样看待。 P139 17、 反情感转移:社会工作者将以往的经历及与他人的关系中产生的感受和情感转移到案主身上。 P141 18、 沟通:是双方当事人(一个或多个)借助语言或非语言符号彼此互相交换观念、感受、态度、资料、情感等内容 的双向互动过程。P148 19、 个案工作的访视:在个案社会工作的实施过程中,为了了解案主的有关情况,社会工作者常常需要到案主的家庭、 学校、单位或所在社区拜访有关人员,这种专业性的访问称作个案工作的访视。 P162 20、 人在情境理论:该理论认为个案社会工作是关于人的工作, 应注重于研究案主的环境及社会环境间各要素的关系, 即人 在情境。P176 21、反映沟通动力技术:又称反映讨论。是指运用评语、提问和解释等技术来探讨案主的处境和心态的过程。 22、 危机调适:是指对危机状态下的个人、家庭或团体提供一种短期治疗或调适的过程。 23、 正增强法:在某行为发生之后给予奖励性刺激,以增强或维持某一理想的行为。 24、 示范法:又称观察学习、模仿学习。是以某人或某团体的行为作为一种刺激(示范) 度,并采取相类似的行为。 P219 25、 自我实现:是指对天赋、能力、潜力等的充分开拓和利用。 P230 26、 自我概念:是人在内心深处关于自己的形象,是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 P230 27、比较中心:这是一个由个人对外部环境的认识和由心理需求而产生的理想图象之间加以比较的场所。 P246 28、 拒绝放弃:是指即使在案主主动希望工作者放弃努力时, 仍然不放弃,仍然对案主改变自己的能力抱有信心。 P254 29、 次系统:在家庭系统中,根据功能、世代的不同分成若干个较小的单位,叫做次系统。 30、 边界:家庭作为一个系统有其自身的界线,使它与周围的环境区别开来。 31、 家庭系统的弹性:是指家庭的适应与转变能力。 P294 32、 家庭重塑:它是运用戏剧的形式把个人的家庭生活史重演岀来,使案主可以认识过去一直影响着他的某些家庭经 验。P318 33、 自我环:即工作者利用戏剧的形式去帮助个人认识和整合自我的不同部分。 P319 P187 P194 P214 ,使案主接受近似的想法和态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的必考知识点归纳(新颖)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目标、对象及主要领域 第一节社会工作的含义与特点 1.我国对社会工作的三种不同理解 (1)普通社会工作(2)行政性社会工作(3)专业社会工作 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建立健全以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为主要容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确定职业规和从业标准,加强专业培训,提高社会工作人员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加快高等院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抓紧培养大批社会工作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充实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部门,配备社会工作专门人员,完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通过多种渠道吸纳社会工作人才,提高专业化社会服务水平。” 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遵循专业伦理规,坚持“助人自助”的宗旨,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体、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 2.社会工作的特点 (1)专业助人活动 (2)注重专业价值 (3)强调专业方法 (4)注重实践 (5)互动合作 (6)多方协同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目标和功能 3. 社会工作的目标 { 服务对象层面{ 解救危难 缓解困难激发潜能促进发展社会层面{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文化层面{弘扬人道主义促进社会团结 4. 社会工作的功能 { 对服务对象的功能{ 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 恢复弱化的功能 促进人的发展 促进人与环境的相互适应 对社会的功能{ 维护社会秩序 建构社会资本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 第三节 社会工作的要素 1. 社会工作的要素 (1) 社会工作的对象(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 ① 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 发展较快国家和地区,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是社会上最边缘、最困难、从道义 上讲最需要帮助的人。如:孤儿、无依无靠的老人和残疾人;精神病患者;因 失业而沦为生存困难者。 发展中国家,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是“最值得帮助的人”。如孤儿、孤寡老人、 残疾人、因自然灾害和社会原因而陷入困难境地的人。 ② 社会工作对象的扩大 物质生活上最困难的人→所有基本生活遇到困难、难以自拔而需要帮助的人

个案社会工作考试参考资料

1、个案工作的定义 个案工作是专业工作者遵循基本的价值理念、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个别化的方式感受困难的个人或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与服务,以帮助个人或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挖掘生命的潜能,不断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福利水平。 2、个案工作的含义: 1.是个别化的社会工作方法 2基本价值理念是尊重个性,承认人的价值和独特性 3个案工作融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于一身 4服务对象是感受困难的个人或家庭 5个案工作需要动用资源 6个案工作能够同时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福利水平 3、个案工作与心理咨询的区别: 1问题的范围:是否局限在心理问题 2对心理问题的探究深度:浅、深(个案工作理论模式中不强调精神分析理论) 3关注点:问题成因与服务方案--个人还是环境 4工作方式:咨询室、走出个案工作室 5是否关注到社会政策、制度是否公平、合理 4、个案工作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差异: 1理念:助人与服务;教育与改造;价值是否中立 2关系是否平等:平等;不平等 3关注问题的层面:心理;意识形态、政治态度 5、个案工作的目标层次:三个 1.解决案主面对的现实问题,排除情绪困扰(短期\具体目标) 2.帮助案主恢复自助能力(中期) 3.发挥潜能、完善人格、趋向自我实现(终极) 6、玛丽·里士满:1917年《社会诊断》与1922年《何谓社会个案工作》 《社会诊断》:总结、概括个案工作的个别化、案主自决原则,并强调社会环境的重要性。第一次将社会个案工作作为一种独立的方法和技巧进行理论发热概括和总结,使之成为独立,可以指导实践并作为学校教育内容的知识体系。 7个案工作的哲学基础 西方哲学基础 1.人道主义2.实证主义3.乌托邦思想4.新教伦理5社会福利思想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1儒家:强调道德、三纲五常2道家:和谐、自由3佛家:博爱 8、个案工作的价值是一套有关人类福利、公平、公正、尊严等发面的理念思想。 9、个案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观 1.人的价值与尊严是与生俱来的。 2.每个人的独特性与个别性都应该被尊重。 3.人有获得资源以解决问题并发展潜能的权利。 4.人在适当的资源状况下,均有改变和成长的能力。 10、伦理守则关键性伦理 1、保密:个案工作者对案主所告知的私事或资料有保守秘密的职责与义务。 2、案主自决:案主有自己选择和决定的权利。 3、知后同意:某些服务需案主同意后才能提供。 4、保有专业界限:个案工作者与案主不能有双重或多重的关系。 11.、伦理困境 1保密与泄密2自我决定与父权主义3专业界线与利益冲突4专业价值与个人价值 伦理抉择原则1 预防对生命及健康的伤害优先于揭露保密资料的伤害

个案社会工作教案

《个案工作》教案 【课程教学目的】 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层次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个案工作作为一门新兴的专业工作,与团体工作和社区工作一起同为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之一,它通过社会工作者与案主面对面的互动,向案主提供所需要的帮助。本课程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个案工作的基本原理,包括个案工作的概念、历史发展、价值观、知识基础、工作程序、工作原则与工作技巧;第二部分介绍当今个案工作中较有影响的实施模式。这种课程体系,既注重了体系的完整性,也兼顾了实用性。第二部分对实施模式的深入介绍,有助于学习者对个案工作有一个感性的、深入的认识。 【课程教学要求】 1、掌握个案工作方法,包括特点、程序、价值、知识与技巧等; 2、了解个案工作具体实施模式的背景、基本理论假设与概念、操作程序与主要特点; 3、为实际开展专业化的实务打好基础; 4、能把个案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上反思,以提高工作的自觉性与能动。 【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重点:了解个案工作具体实施模式的背景、基本理论假设与概念、操作程序与主要特点 本课程的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从事实际个案的分析 【课程考试】考核由课后作业、平时考查与期末考试构成,其中期末考试包括闭卷考试及要求每位学生根据所学专业知识制作并上交一份完整个案。课后作业和平时考查共占30分,期末考试及个案制作共占70分。 第一章个案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掌握个案社会工作的概念、基本特点及其本质,了解个案社会工作的在解决社会问题上的基本取向与思路、个案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以及个案社会工作的传统服务领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个案社会工作的本质与专业特性 教学难点:个案社会工作与其它助人活动的本质区别 【学时分配】3学时 【教学方式】讲授为主 【教学内容】 一、个案社会工作的定义 1、个案社会工作的定义 个案社会工作的经典定义,如里士满、鲍尔斯、斯莫利、霍利斯及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出版的《社会工作百科全书》关于个案社会工作的定义。 2、个案社会工作的特点 二、个案社会工作的本质 1、案主问题的类型

社区工作基础知识题库

社区工作基础知识题库 一、选择单项题 1、社会工作又可称为()。 A.社会服务 B.社会福利 C.社会安全网络 D.社会保障 2、社会工作是一种()。 A.自发助人活动 B.营利活动

C.专业助人活动 D.提供物质救助的活动3、矫治服务是指()。 A.针对监狱中的犯人的社会工作 B.针对社区中的犯罪人员的社会工作 C.针对监狱和社区中犯罪人员的社会工作 D.针对犯罪人员家属的社会工作 4、社会工作专业对服务对象的基本功能之一——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是指()。 为贫困家庭提供所需物资A.让个人及家庭能够承担起基本社会责任B. 让人们过上好日子C. 让公民获得权力D. 。5、“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的含义是() 在环境中解决个人的问题A. D.个人的社会性问题与环境有关,个人的生理问题与环境无关 6、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是指()。 A.由于个人、社会或自然原因而陷于生活极度困难的群体 B.所有的社会成员 C.贫困人员 D.遭受各种困难的人员 7、社会工作对象的扩大是指()。

A.社会工作服务的人数增加了 B.社会工作服务于全体社会成员 C.弱势群体的人数扩大了 D.贫困群体扩大了 8、下列哪一项是社会工作专业的要素?() A.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 B.救济物资 C.心理辅导 D.社会政策 9、下列哪一项不是社会工作者的直接服务的角色?() A.服务提供者 B.支持者

C.倡导者 D.资源争取者 10、老年人社会服务是指()。 A.照顾老年人 B.治疗老年性疾病 C.老人赡养 D.用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帮助老人解决其面临问题的服务 11、社会工作者的政策影响人角色是指社会工作者能()。 影响政策A. 决定政策B. 制定政策C. 发布政策D. 。、社会工作者的研究者角色是指社会工作者是()12 研究人员A. 兼职做研究B. 研究助理来源:C. 对服务对象的研究评估D. 。、社会工作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是指()13

社会工作导论知识点

名词解释(选6) 1.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是一种科学的助人方法,专业助人是社会工作 的本质,社会工作是持利他主义的助人理念,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用科学的方法助人的职业性服务活动。 2.慈善组织会社:以协调政府与民间各种慈善组织活动的一个组织。 3.友善访问: 4.睦邻组织运动:或称社区睦邻运动, 是通过对社区进行改良来实 现助人目标的一场运动。 5.社会福利:通过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安排来解决社会问题, 满足公 民的社会需求, 提升公民的生活质量。 6.激进女性主义:把妇女看做在社会中被男性压迫的角色, 这种压 迫以两性的生物差异为根基。在婚姻中两性是相互对立的个体, 女性被男性支配。P155 7.伦理守则: 伦理守则就是将专业价值观念和职业信念加以条理化 和详细地明确,以倡导的积极方式和强制的消极方式来规定和约束专业人员的行为。 1保护生命原则2完全平等与差别平等原则3自主和自由原则4最小伤害原则5改善生活质量原则6隐私和保密原则7真诚原则8符合规章 P112-113 8.个案工作: 个案工作是专业工作者在利他主义的价值理念指导下, 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个别化的方式为感受困难的个人

或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和服务, 以帮助个人或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挖掘生命潜能, 不断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福利水平的一种社会工作方法。 9.小组工作:指通过有目的的小组经验, 协助个人增进其社会功能 以及更有效地处理个人、群体或社区的问题。 10.宏观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重要部分, 是日益得到重视的社会 工作类别, 是促进社会公正的积极手段, 是指在机构和社区内引导积极的社会变迁的相关专业活动。 11.社区工作: 是以一定社区居民为对象, 帮助社区居民认识社区存 在的社会问题, 动员调配社区资源, 解决社区的社会问题, 以改善社区成员的生活质量。 12.社会政策:是社会工作理论和实务的重要领域, 是一个动态过程。 是通过国家立法和政府行政干预, 解决社会问题, 促进社会安全, 改善社会环境, 增进社会福利的一系列政策、行动准则和规定的总称。 1.社会福利的功能 ⑴以不同的方式分配和再分配公民的收入; ⑵在社会福利体系中, 社会服务的一个重要角色是促进社会整合与社会和谐; ⑶社会福利本身也是控制的一种有效手段, 它可以维护和促进社会的稳定;

个案社会工作知识要点

1、个案社会工作是由专业的社会工作者,通过直接的,面对面的沟通方式,运 用有关人和社会的专业知识与技术,对个人或家庭提供助其自助的支持和服务,其目的在于协助个人或家庭,从而达到个人或家庭的良好福利状态。2、个案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 (1)、个案社会工作实施的主体。个案社会工作者是受过专业训练的工作者在社会服务机构从事对个人或家庭的服务。 (2)、个案社会工作的对象。个案社会工作的对象是个人和家庭。 (3)、个案社会工作的手段和方法。个案社会工作的手段和方法,具备专业性特点。 (4)、个案社会工作的目的。个案社会工作得目的不是替案主解决问题,而是助其自助。 3、最早对个案社会工作做出贡献的是英国牧师“查默斯”,他提出了“程序指引”理论。 4、查默斯,程序指引理论的贡献? (1)、强调个性化的方法(2)、强调激励和自助的救济原则 (3)、强调对“自然资源”即家庭成员、亲戚、朋友网络、邻里地区的使用。 (4)、强调对工作者的挑选与培训。 5、慈善组织会社着重工作?(多选) (1)、对员工进行培训(2)、建立了社会工作图书馆(3)COS还发展了学徒式得督导方法 6、个案社会工作的本质是“助其自助”(单选) 7、个案社会工作大致包括的范围?(多选) (1)家庭个案社会工作(2)儿童个案社会工作(3)学校教育个案社会工作 (4)、医疗卫生个案社会工作(5)社会福利个案社会工作 8、“哲学和知识”被社会工作界视为两个最重要和最优先得“基石”(单选) 9、社会工作哲学基础?(多选) (1)、新教理论(2)人道主义(3)、实证主义(4)、乌托邦理想(5)社会福利观念 10、雷默认为,在对个人和家庭提供直接服务时存在的问题?(简答) (1)告诉案主真实情况与保护案主的矛盾(2)、法律、法规、政治与治疗目标之间的冲突 (3)、保密与特殊知情权的冲突(4)提供服务违反了案主的意愿(5)、结束服务违反了案主的意愿 11、个案社会工作的知识基础包括?(多选) (1)、心理析学(2)社会系统理论(3)沟通理论(4)、行为主义理论 (5)、认知理论(6)人文主义理论 12、功能学派的代表人是“兰克”(单选) 13、心理社会学派起源于“玛丽里士满”的《社会诊断》一书出版为标志 14、问题解决模式的创始人是“波曼” 15、促使个人改变得不是工作者,而是受助者自己 16、行为修正模式的代表人是“巴甫洛夫和桑代克“(单选)

社区工作是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种

社区工作是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种,也是社会工作的三大传统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之一。它既是一项事业,也是一个专业、一门艺术。社区工作者面对的是整个社区的居民,要求通过专业的技巧和方法对社区事务和人际关系进行有效有序的协调,使社区保持健康的状态和良性发展。因此社区工作者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和荣誉感,具有务实求真的态度,并有判断事物的扎实知识基础和进行组织沟通的技巧。因此,作为社会工作者的一部分的社区工作者也根据社区工作的普遍价值和中国社区工作的实践,制订有自己的专业伦理守则。 具体要求有: 1、社会责任感。社区工作者对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应用的职责具有清楚的认识。即每个个体无论处于多么困弱状况,都有其生存、安全、社交、自尊和自我实现的权利和需要。社区工作者作为以社区和居民群体为对象的社区工作者,将完善和发挥工作对象的社会功能为已任。社区工作者的宗旨和目标是帮助社区解决社会问题,使社区获得应有的福利和能力,而不是为社区工作者个人或小团体赚取金钱或私利。社会工作作为一种提供社会救助或救人自助的特殊服务,并不向求助者收取费用。社区工作属于“非营利”事业,来自政府资助和私人捐助的经费主要用于公共福利和基础建设。社区工作者必须具备一种崇高的理想,以务实的方法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服务社区,贡献社会。 2、平民意识。社区工作项目一般是根据社区居民的需要而确定的,社区工作者要把自己置于社区一员的位置才能体会和理解社区需要,充分尊重每一个社区成员的人格尊严和平等权利。社区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实现社区参与,增强社区成员对社区事业的关心和介入,帮助他们找到最关键的问题,培养人们的自助能力;并通过共同的工作计划或项目,推动社区发展。没有这种“群众路线”,社区工作就失去了动力和目标。社区工作者的平民意识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民主意识。即使社区工作者具有一种组织者的身份,也要充分重视志愿参加和民主合作的精神,促进社区成员或团体的自由发展和自动调适,充分发展各自的潜力。 3、知识基础。社区工作者的知识结构至少应当包括三个部分:第一,社区工作自身的理论体系和实务模式。社区工作作为社会工作主要方法之一具有一套独特的工作原则、步骤和方法,社区工作者必须首先了解自己的工作的特殊和特点,掌握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巧。第二,相关行为科学及社会科学的知识方法。在现代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过程中,吸收了各种现代科学成果。如果说,从事个案和小组工作更需要掌握一些社会心理学、精神医学、文化人类学知识的话,社区工作则更需要政治学(如公共行政学)、社会学(如组织社会学)以及经济学、教育学知识。第三,社区背景知识。较全面、深入了解一般社区结构、服务事业及公共或私人机构的功能特点,并熟悉社区生活习俗,从而容易适应工作环境,建立积极的社会关系。 4、沟通技巧。社区工作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区工作者能否取得社区成员的信任,与社区组织建立全面的合作关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是社区工作者的基本角色要求。社区工作者既要与社区内外的组织机构打交道,也要与社区成员共同学习、讨论和工作。无论是工作伙伴之间的联合设计、集中财力、协同服务,还是推动工作对象的自助、互助和自治,都需要社区工作者发展或维持友好合作、群策群力,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社区工作者面对的工作伙伴或对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