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开课)美苏争锋-课件

(公开课)美苏争锋-课件

《美苏争锋》教学设计

《美苏争锋》教学设计 李翠霞 一、设计思想: 1、课堂设计理念: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尽情展示自我,积极体验感悟。加强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情境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加深感悟。 2、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本课内容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但线索较清晰,于是对本课经行整合,教学进程安排分成三个话题教学:话题一、所恃何长图争锋?话题二、龙争虎斗齐争锋?话题三、各抒己见议争锋?通过富有文学色彩语言的概括和设计教学情境,从中培养学生感知历史的能力,加深对这段历史的理解。美苏“冷战”造成战后初期世界形势局部不稳、动荡,从中感悟霸权主义给世界和平带来的危害,明确反殖、反霸应当成为多数国家的外交内容,感受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感性认知提高到理性认知水平。在落实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积极的态度取向和正确的价值判断中,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对能力要求的领悟。 二、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为必修Ⅰ最后一个专题《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中的第一课:《美苏争锋》。该内容主要讲述二战后初期美苏两个大国由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不同而引起的一系列交锋,其交锋以“冷战”为主要形式,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方面面,知识点较多。在结合历史课程标准和会考标准的基础上,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一定的整合与补充,并就冷战影响、霸权主义危害和如何维护和平引导学生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感悟。本课处理主要是以“冷战”为中心,在引导学生认识“冷战”概念的基础上,逐步展开对为何冷战、如何冷战、冷战影响等相关问题的探讨,其中特别注重对冷战影响的探讨:美苏“冷战”威胁了人类安全与和平,造成世界局势的局部紧张,但同时也推进了世界的整体进步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的不断发展。 三、学情分析: 关于美苏争锋,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已涉及,因而对这段历史的认识是比较熟悉的。但并美苏争锋的原因和影响、实质的认识不够具体和深入,有待通过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四单元第3课《美苏争霸》教案

第3课美苏争霸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或掌握赫鲁晓夫的对外基本战略;理解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的美苏争霸的特征及表现;熟悉50年代至80年代美苏对华关系。 2、过程与方法:(1)从整体把握美苏双方在争霸的三个阶段的基本态势,逐步掌握综合概括历史知识的方法。(2)阅读理解和分析有关的文字,图表资料,提高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 3、态度、价值观方面:(1)美苏争霸局面的形成和演变是两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外交战略以及国际环境是密切联系的。(2)通美苏争霸过,造成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威胁。 【教学重难点】 重点: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和美苏双方在争霸中的基本态势。 难点:在六七十年代的美苏争霸中,美苏双方对外战略的调整及原因。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962年,美国高空侦察机发现,苏联正在古巴修建导弹发射场,射程覆盖了美国的许多重要城市。美国立即采取强硬态度,肯尼迪发表电视演说,要求苏联从古巴撤出所有中程导弹。同时,美国在全世界的海、空、陆三军部队进入高度戒备状态,集结部队准备进攻古巴。核战争笼罩世界。在美国强硬态度面前,苏联撤除了在古巴的导弹,美国也作出不进攻古巴的保证。古巴导弹危机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古巴导弹危机中,美国U-2飞机拍摄到的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的船只 一、美苏对峙 1.美苏争霸局面形成的背景: (1)美国: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主张实行“软化”政策;1961年约翰·肯尼迪实行“和平

战略”。 (2)苏联: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提出一套争取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目标。 2.美苏对峙大事: (1)1959年的戴维营会谈,双方表示在柏林问题上恢复谈判,在国际争端中不诉诸武力,此后,美苏双方都大力宣扬所谓“戴维营精神”。 (2)1960年5月,苏联导弹击落一架入侵的美国U-2间谍飞机,生擒飞行员,美苏之间围绕这一事件展开激烈交锋,“戴维营精神”也在转瞬之间烟消云散。 (3)“柏林墙”的修建:1961年8月,苏联和民主德国封锁了东、西柏林的边界,并沿西柏林四周修筑起一道“柏林墙”。 (4)1959年古巴导弹危机,此后,苏联大力发展核武器,美国也竭力保持自己的核优势,美苏两国的核军备竞赛不断升级。 【问题探究】阅读材料: 20世纪60年初,苏联以保卫古巴的名义在古巴秘密部署中程导弹。苏联认为,导弹运进古巴不会被美国发现,即使被发现也不会做出反应。美国判断苏联不会在境外部署核武器。苏联的部署很快就被美国发现。美国政府内有人主张轰炸导弹基地,认为驻古苏军没有核弹头,不会进行军事反击。实际上驻古苏军拥有核弹头162枚,随时准备反击。美国政府宣布其武装部队处于最高戒备状态,并采取相对缓和的封锁拦截等措施。对此,苏联态度强硬,拒绝强硬,拒绝美国要求,表示将最猛烈地回击美国的进攻。战争一触即发。拦截极易发生军事冲突,导致战争。美国国防部长指示部队“要尽可能避免发生战争。但是,我们还是必须为此作好准备”。而苏联船只在靠近美军隔离线时停止航行或掉头。双方通过多种渠道频繁接触,寻找解决方案。最终,赫鲁晓夫同意撤除在古巴的导弹,要求美国保证不发动对古巴的军事进攻等作为交换条件。美国接受了苏联的建议,双方达成协议。 ——摘编自麦克纳马拉《回顾——越战的悲剧与教训》等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巴导弹危机发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说明美苏化解这一危机的方法。 答案:(1)美苏以武力为后盾在全球范围内争夺霸权;美国占据优势,苏联力图改变力量对比;双方对对方的削断失误。 (2)对危机采取有节制的反应;避免发生军事冲突导致战争;保持接触,探索化解危机的有效途径;达成必要的妥协。

[县公开课教学设计]美苏争锋

课题:美苏争锋 时间:2019年12月20日星期五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为必修Ⅰ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中的第一课:《美苏争锋》。本课主要讲述了美国和苏联由于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不同,从昔日的盟友反目为仇,引起一系列交锋并逐渐形成了两极对峙的局面,其交锋以“冷战”为主要形式,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对当时的国际局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美苏“冷战”威胁了人类安全与和平,造成世界局势的局紧张,但同时也推进了世界的整体进步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的不断发展。通过本课的学习对我们现在国际关系的处理也有借鉴作用。 二、学情分析: 本校高一学生经过初中的学习,初步具备了查找和收集资料、获取有效信息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但基础知识,尤其是世界史知识薄弱,理解和分析史料的能力相对比较薄弱,缺乏全面看待问题的能力,给本课带来一定难度。 三、教学设计思路: 我的设计思路是利用时政热点话题引出问题:中美有无发生“新冷战”的可能,联系当下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希望学生能够利用历史知识来分析当下国际社会的实际问题。新课教学分为三个环节:冷战的缘起,冷战的表现以及冷战的影响。最后一个探究问题是本课的高潮,学生从政治、经济格局、外交等多个角度探究当下中美有无出现“新冷战”的可能,首尾呼应,以开放性的问题结束,升华主题,无论国际局势如何变幻,我们都相信在习总书记的带领下中国都有能力,有智慧应对所有挑战,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四、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目标 1.唯物史观:在梳理和概括美苏争霸的相关史实的基础上,认识和感悟实力于国家地位、和平于人类社会,部分于整体发展的重要性。 2.史料实证:通过史料辨析,提取相关有效信息,最后做到运用历史资料分析中美有无“新冷战”的可能,切实做到论丛史出,提高全面分析分析问题的能力。 3.时空观念:结合冷战是在二战的时间背景下发生的,理解欧洲优势地位下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说课稿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说课稿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我将根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教学流程五个部分来进行。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的第一课,主要内容是建国初期外交政策的制定及其外交成就,这些内容在中国当代外交史上具有开篇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是说,本课的学习是本专题学习的基础。同时,有助于把握我国外交的基本方针、基本原则,理解我国根据时代变化、采取不同外交策略的原因,有利于理解今天的中国外交和观察当今国际事务。本课内容有三目:“另起炉灶”与“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走向国际舞台,前两目分别是1953年之前的外交方针与1953年之后的外交原则,第三目是1950年代中期中国的外交成就。 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过万隆会议的相关知识,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等有一定的了解,对深入探究新时期的外交活动、周恩来等人的外交智慧等有较浓的兴趣,但多数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均有限。因此,需要教师提供材料,引导学生更深层次、更全面的得学习。 三、目标分析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们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和过程,概述其在指导建国初期的外交实践中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叙述建国初期在新的外交方针指导下的重大外交活动及外交成就。(2)过程与方法目标:联系国际视野来全面地观察、分析新中国初期面临的外交困境,归纳三大外交方针的内容与意义;通过小组的交流讨论,论从史出地探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历史意义;通过材料阅读,分析、评价“求同存异”的历史智慧与创新思维。

《美苏争霸》教案

《美苏争霸》教案 《美苏争霸》教案 课题 美苏争霸 说课人 王晓玉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美苏争霸的概况,认识美苏争霸的原因及后果。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查找、分析、归纳知识要点的能力以及全面、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精心设计并营造阅读、思考、质疑及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治学方法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情感与价值观: 正确认识美苏争霸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让学生感悟美苏争霸造成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威胁,增强学生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意识。

重点 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和美苏双方在争霸中的基本态势。难点 在六七十年代的美苏争霸中,美苏双方对外战略的调整及原因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 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训练目的 提问 导入 教 学 目 标 的 提 出

与 实 施 小结 反馈练习 作业 出示图片“手掌和拳头”设问:(3分钟) 1、你能想到什么? 2、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 一、1、原因:赫鲁晓夫提出与美国平起平坐,争夺世界霸权。 2、条件:苏联经济恢复、发展 3、形成时间: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后期。(2分钟) 二、美苏争霸三个阶段的演变历程(20分钟) 1、三个阶段的基本史实 (1)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 ①对奥和约签订、②苏承认联邦德国、③赫访美、④柏 林墙的修筑、⑤古巴导弹危机 (2)60年代后期—70年代末: ⑥苏联在亚非扩张,⑦占领阿富汗、⑧美国从越南撤军、⑨中美关系正常化。 (3)80年代

《冷战》说课稿

创设情境,适时追问,培养能力 ——《冷战》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就执教的《冷战》一课进行说课,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生本理念、课后反思五方面说课。 一、说教材 《冷战》一课主要介绍二战后国际关系中最为重要的美苏关系。课标上对这一课做了这样的说明:学习本课,学生要知道杜鲁门主义、“北约”“华约”,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九年级学生对世界历史有初步的了解,储备一定的中外历史知识,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对感性的事物容易理解,但是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有限,所以依据这些我确定了如下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冷战政策及其具体表现,理解冷战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会利用教科书和导学案进行自学,通过对美苏关系转变与其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用唯物史观点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真切感受到美苏冷战给国际局势造成了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和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树立和平发展的观念,反对霸权主义。 掌握冷战政策及其表现是本课学习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课教学采用提问法、讲述法、图示法、多媒体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听课积极性和主动性。并通过多媒体启发式教学,使学生积极思考,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思想教育的教学目的。 学生结合导学案采用自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法、归纳法学习本课。“自学法”是本课最大的特点。 三、说教学流程 整个教学我才用了“三学小组”的模式,课堂分为预学、互学、评学三个环节。 导入我采用了做小游戏的方式。我说:“上新课前我们轻松一下,请这两位同学做个游戏。要求他们表演扳手腕,看谁力气大?”然后每人给他一个话筒,并告诉他们:“假如(书)这是手榴弹,特别规定:输的人会拉响手榴弹。”比赛开始后他们都没有把对方扳倒。然后我问:“结果如何?”同学们说:“平手”。由此引出漫画“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导入新课。在学生预学环节,我为

九年级历史《冷战局面形成》说课稿

九年级历史《冷战局面形成》说课稿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九年级历史《冷战局面的形成》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冷战局面的形成》。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课的特点,以及九年级学生学情,按照新课改的理念,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七个方面展开我今天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冷战局面的形成》是冀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第四单元的12课,主要介绍二战后国际关系中最为重要的美苏关系。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极具现实意义的政治关系史,对学生今后正确认识、分析复杂的国际关系的能力的培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

本课在世界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对教材内容的分析,以及《课程标准》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我将本课教学目标设定为: 1、知道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建立的事实 2、能简述冷战局面的形成过程,知道冷战的表现 3、能正确认识冷战的影响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九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本课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 这是战后“冷战”的根源,同时也是学习本课乃至本单元的基础。 难点:对冷战的理解。这是因为九年级学生受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限制,很难全面认识和正确把握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 四、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现今的课堂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我根据“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并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主要采用:引用法、合作讨论法、图片展示法、问答法。 (二)学法 并根据九年级学生的知识能力使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五、教学过程 (一)巩固与提问(4分钟) 为了更好地巩固知识,利用课前5分钟给学生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然后提问重点问题,使学生迅速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中。 (二)导入新课(5分钟) 节选纪录片《突破柏林墙》为导入,通过震撼的画面,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通过一系列设问激发学生思考,并通过丘吉尔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幽默形象比喻,进一步过渡到本课

美苏争霸

美苏争霸 江苏省白蒲高级中学曹娟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四章第四节《美苏争霸》(用手指屏幕),首先请同学们看这幅漫画(打开漫画)。 生:看 师:大家知道这两位人物是谁? 生:苏联的赫鲁晓夫,美国的肯尼迪。 师:画中的他们在做什么? 生:扳手劲,较量 师:不过这两位较量的情景可不同凡响啊:看他们的座椅是核弹,桌上有一触即发的核按纽,他们的较量虽未分出胜负,但一个自信从容,另一个却是满头大汗,说明优势在哪一方啊? 生:在美国一方。 师:这幅生动形象的漫画就是展示了美苏争霸的情景,那么美苏争霸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呢? 生:讨论 师:⑴对,首先是由于二战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其次是苏联的赫鲁晓夫改变对外战略,提出与美“平起平坐”的对外争霸战略。 (显结论) 师:下面请同学们浏览本节内容,看看美苏争霸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生:经历了三个阶段,即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为第一阶段;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为第二阶段;80年代前期至90年代初为第三阶段 师:对(同时显出主板书) 第一阶段: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 美苏争霸情况第二阶段: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 第三阶段:80年代前期—90年代初

师:这三个阶段与苏联的赫鲁晓夫时代、勃列日涅夫时代和戈尔巴乔夫时代基本对立。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美苏争霸第一阶段的教材内容 师:在第一阶段,美苏争霸的特征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看书回答。 生:既有缓和,又有紧张。 师:总结得好!(显示主板书)何以见得呢?有什么史实呢? 生:缓和的例子有:签订对奥和约,苏承认联邦德国,1959年赫鲁晓夫访美 师:不错。(同时显示主板书) ⑴关于对奥和约:这是二战的历史遗留问题,二战结束后,奥地利及其首都维也纳, 由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 ⑵关于苏承认联邦德国(1955) 1955年1月,苏维埃主席团通过了“关于终止苏联同德国战争状态”的法令;6月,苏联向邦德国发出照会邀请阿登纳总理访问苏联;9月,阿登纳访苏,开始了建交谈判;9月13日,双方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换文。 师:苏为什么要主动承认联邦德国呢? 生(讨论):①苏承认了联邦德国,那西方国家也必然要求以民主德国,造成德国分裂的既成事实; ②同联邦政府建交,也有利于苏联借助联邦德国的资金和技术来改善苏联 的经济状况 ③外交上,也有利于改善苏联的形象 师:(显出结论) 另一件缓和的事例是:1959年赫鲁晓夫访美。 1959年9月,赫鲁晓夫前往美国访问,前10天参观美国各地,最后,在总统疗养地戴维营同艾森豪威尔总统进行了两天会谈,会谈虽未做出实质性的让步,但在会谈公报中宣布在国际争端中不使用武力,并宣布艾森豪威尔总统于1960年春正式访苏,会谈产生了“戴维营精神式”的美苏缓和。 师:赫鲁晓夫是第一个访美的苏联最高领导人,他认为他的美国之行虽未产生什么实际效果,但他认为这本身就给人以美苏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的印象。可是,美苏

高中历史上册-世界近现代史《第四节-美苏争霸》优秀教案.docx

精品文档 云南省芒市中学高中历史上册世界近现代史《第四章第四节美苏 争霸》优秀教案 一、内容及其解析 1.内容:第一,赫鲁晓夫上台后提出一套对外基本战略,在50 年代中期至60 年代初期的 美苏争霸中,既有缓和又有剑拔弩张的时刻。第二,60 年代后期至70 年代末的美苏争霸, 是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的时期。第三,在80 年代的美苏争霸中,美国对苏联采取 强硬态度,苏联从对外扩张转向全面收缩。 2.解析:50至80年代的世界,是雅尔塔体系发展、演变时期。这一阶段,在国际关系领 域,出现了美苏争霸的局面。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提出实现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 战略。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愈演愈烈,自50 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 进入 60 年代,两大阵营内部已经出现了剧烈的变化,由美苏两极世界的“ 雅尔塔体系” ,进而演变为美苏争霸的局面,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造成国际局势的动 荡不安。本节的核心就是美苏争霸在不同阶段的演化过程,这个过程整体性强,环环相扣, 不可割裂,学生学习和掌握这一内容,有助于对50 至 80 年代的世界形成正确认识,同时有利于培养能力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 (1)了解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50 年代中期至60 年代初期; 60 年代后期至70 年代末; 80年代的美苏关系 (2)理解美苏争霸的主要特点和美苏外交的基本战略 (3)全面认识美苏争霸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美苏争霸的后果和对世界的影响 2.解析: (1)引导学生整体把握美苏双方在争霸的三个阶段的基本态势,让学生学会综合概括历史 知识的方法。 (2)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有关的文字,图片、图表资料,帮助学生掌握和处理历史资 料的方法。 (3)通过美苏争霸过程中两国对外政策调整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在国际政治斗争和国 际竞争中,经济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18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说课稿

18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说课稿 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下面我将从教材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计思路,敬请各位老师指正。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部编版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中的第三课,它在本单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主要围绕着发展与挫折展开,其中主要介绍了在高度集中的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弊端下,苏联的三个主要领导人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成效不大,改革受挫。在这一次次的折腾下,发生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也宣告了苏联模式的彻底终结。苏联模式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学情分析】 经过两年多的学习,九年级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比较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且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的创造性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这些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苏联的改革与发展、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等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材料分析,归纳社会主义壮大和发展的史实。了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基本内容,并提高史料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阅读教材和材料,了解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与东欧剧变,并思考对我国发展的启示,培养学生将历史与现实紧密联系的能力。。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 难点:思考苏联解体对中国发展的启示,培养学生将历史与现实紧密联系的能力。 【教法分析】 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讲述法、讨论法等方法的运用充分调动学

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认识改革的复杂性和系统性,并适当进行情感教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展示图片(苏联红旗和俄罗斯三色旗)的方式,引导学生知道在1991年12月25日,克里姆林宫上飘扬了约七十年的红旗悄然降落,代表俄罗斯的三色旗重新升起,这标志着列宁创立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舞台上消失了。在此之前的两年多时间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像多米诺骨牌那样相继垮台。历史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初,在世界政治地图上,苏联、东欧这一大片红色已成为旧迹。苏联这个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二战后的几十年里经历了怎样的变革?又为什么会最终解体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去探寻其中的答案吧! 二、学习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与发展

美苏争锋教学设计说明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学设计 第1课《美苏争锋》 一、课程标准: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美苏争锋》是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的第1课。《美苏争锋》即两极格局的形成,是二战前后国际关系中世界格局的重要转折点。它结束了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二战后的“雅尔塔体系”,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伴随着美苏两国的争夺和在各自羽翼下的内部力量的消长,加之其他国际力量的发展,世界政治格局最终从两极向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背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遏制社会主义苏联的政策及苏联的对抗措施,双方在“冷战”方式下进行的激烈争夺及影响。 三、学情分析: 本课知识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对冷战、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已经有了一定概念性认知,但是缺乏更深入的理解。 四、教学目标 ㈠知识与能力: 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背景,归纳掌握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过程。

2、认识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㈡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通过史料阅读、问题探究法等分析、理解美苏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背景、杜鲁门主义实质和影响。 2、运用情景再现和活动讨论法让学生利用课堂讨论充分理解马歇尔计划的实质、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3、注重启发式教学,做到师生互动和谐、平等交流;运用唯物史观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究。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美苏“冷战”造成战后国际关系的长期紧张,培养热爱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思想感情。 2、理解美苏争锋、两大阵营的对峙,实质是国家利益的争夺。 3、明确国家实力决定国际地位,当前我国主要任务是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美苏对峙格局形成的过程; 2、难点是美苏对抗给世界带来的影响。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当今时代是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的时代。世界舞台上除各个国家之外,还活跃着许多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教师用多媒体出示一组国际组

历史第16课冷战 说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第16课冷战》说课稿 一、说教学目标: 1. 通过分析史料,小组讨论,说出冷战的背景。 2. 通过阅读教材,教师讲授,归纳冷战的表现。 3.通过观察地图、教师讲授,分析德国分裂是冷战的产物。 4. 通过分析史料,辩证地评价冷战的影响,树立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意识。 二、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冷战的背景、冷战的表现、德国分裂是冷战的产物。 2.教学难点:冷战的背景和影响。 三、说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 1.基于课标: 知道杜鲁门主义,德国的分裂,北约与华约,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2.依托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的第一课,本单元系统的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式发生的重大变化。其中《冷战》这一课是把握战后世界历史发展的主线,具有启下的作用。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会增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意识,为后面的内容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起铺垫作用,因此学好本课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3.针对学情: 初三学生尤其应培养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学生之前学过两次世界大战,为本课的学习提供知识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通过分析背景资料,掌握分析方法,通过讨论法和归纳法,多媒体辅助教学,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导入:在人类两千多年的历史上,爆发了几次世界大战?20世纪上半期,爆发了几次世界大战?从二战结束到现在75年间有没有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那么二战结束后,国家间的矛盾真的消除了吗?世界真的实现了和平吗?【设计意图】: 利用问题导入,回顾两次世界大战知识,问题环环相扣,增加了课程的悬念,有利于烘托课堂气氛,从而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冷战的背景 【设计意图】: 冷战出现的背景是一个难点。解决这个问题,应建立在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

高中历史万能说课稿(共4篇)

篇一:高中历史说课稿:《两极世界的形成》说课稿范文 高中历史说课稿:《两极世界的形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本课从三个方面说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局势的重大变化——以霉素味厚的两极世界格局的形成。作为开篇第一课,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两极世界的形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关系中世界格局的重要转折点,又是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转变的起点,因此本课有着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编写意图,以及高中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拟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冷战表现和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认识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理解美苏两国对峙中各自采取的政治、经济、军事措施;就美苏两国在“冷战”状态下的对抗和矛盾的机会对世界和平和国际关系进行深刻分析和理解。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片、视频的演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通过课堂讨论和问题探究,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美苏争锋是两大阵营的对峙,实质是美苏国家利益的争夺。 “冷战”背景下美苏双方的激烈争夺给世界和平与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 3.重点和难点 本着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美苏冷战的表现和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难点:两极格局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二、教法学法 1.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辨证思维能力,能较为全面地看待问题,初步具备了查找和收集资料、获取有效信息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些都为教学目标的 好学教育: 达成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2.教学方法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根据学案做好课前预习,初步建立知识体系。 (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整合课本资源,采用情境教学法、阅读指导法,分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等。 3.学法指导 利用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重视学生的参与,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合作性、创造性,促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三、教学过程 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环节中我设计了四个环节:课前预习、自主学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合作探究,师生互动——分层训练、巩固提高。

美苏争霸教案

美苏争霸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的美苏争霸;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的美苏争霸;80年代的美苏关系。 2.能力要求:概括美苏争霸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分析美苏争霸的后果和影响。 3.情感目标:美苏争霸局面的形成和演变是两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外交战略以及国际环境是密切联系的。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威胁。 课时安排 课时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和美苏双方在争霸中的基本态势是重点。50至80年代的世界,是雅尔塔体系发展、演变时期。这一阶段,在国际关系领域,出现了美苏争霸的局面。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提出实现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愈演愈烈,自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进入60年代,

两大阵营内部已经出现了剧烈的变化,由美苏两极主宰世界的“雅尔塔体系”,进而演变为美苏争霸的局面,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造成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 2.难点分析:在六七十年代的美苏争霸中,美苏双方对外战略的调整是难点。进入60年代,两大阵营内部出现了剧烈的变化,由美苏两极主宰世界的“雅尔塔体系”,进而演变为美苏争霸的局面。所以,六七十年代是美苏争霸的政治格局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美苏关系更加复杂化了。美苏双方战略调整的原因,在不同区域的不同表现,既明争暗斗又妥协缓和的基本态势的实质较难把握。 课堂教学设计 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重大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生: 师:二战以后,英法等西欧国家的实力普遍削弱,而美苏两国的实力空前加强,国际关系中原有的均势被打破,于是出现了一种以美苏两极为主要矛盾的相对稳定的新的国际关系结构。这就说明:决定国际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各国实力的对比是否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归根到底是由一个国家的实力所决定的。随着美苏两国实力的此削彼长,从50年代后期起,逐渐形成了美苏争霸的世界政治格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节美苏争

美苏争锋知识精讲及习题训练含答案

第一节美苏争锋 一、两极格局形成原因: 1、雅尔塔体制:二战后期,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即雅尔塔体制,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2、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对比。 ①欧洲中心地位发生动摇; ②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和军事头号强国; ③苏联实力不断增强,社会影响力日益增大。 3、美苏同盟关系破裂(意识形态、国家利益) 4、美苏实力均衡: 美国: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和军事头号强国; 苏联: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二、两极格局的含义: 1、“冷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手段,以“遏制”共产主义。 2、“两级”: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两个旗鼓相当、界线分明的力量中心,双方全面对抗,但是又不能击败对手的世界权力划分形势。 3、两极格局特点: (1)美国、苏联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作用,两个阵线都服从于美苏战略利益大局。 (2)美国、苏联及其盟国阵线分明,以美苏为中心全面对抗。两大集团的全面对抗集中表现在:政治上表现为控制与反控制,经济上表现为封锁与反封锁(经济上的割据),军事上表现为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在意识形态上表现为“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 (3)相互对峙过程中不诉诸战争,即“冷战”是其对峙的主要方式。 (4)两极格局长期相对稳定。 三、序幕:1946年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揭开“冷战”的序幕。 四、表现:

1、美国的“冷战”措施: ①推行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美国总统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实质:遏制苏联,称霸世界。这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政治上) ②推行马歇尔计划(1947年,为了帮助西欧恢复经济,美国开始实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的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以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把西欧纳入美国对苏联“冷战”的战略轨道。实质: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以便共同遏制苏联。)(经济上) ③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49年,为了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美、英等12个国家在华盛顿签订《北大西洋公约》,成立北大西洋组织(军事政治集团)。北约的建立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一个重要行动,加剧了“冷战”。)(军事上) 2、苏联应对“冷战”的措施: ①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政治上) ②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经济上) ③建立华沙条约组织。(1955年,为了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孤立、封锁和威胁,为了稳定东欧,保障苏联的利益和安全,苏联领导成立华沙条约组织(军事政治集团))(军事上) 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五、冷战下的国际关系: 1、国家分裂: (1)德国分裂: 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分别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即西德和东德。 (2)朝鲜分裂: 日本投降后,美苏军队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进驻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1948年南部和北部先后建立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从此朝鲜半岛处分

高中说课稿范文高中历史《美苏争霸》说课稿_0789

2020 高中说课稿范文高中历史《美苏争霸》说课稿_0789 EDUCATION WORD

高中说课稿范文高中历史《美苏争霸》说课稿 _0789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作为高中的历史老师,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一篇关于高中历史《美苏争霸》的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上午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历史《美苏争霸》,以下我就将来从说教材、教学目标等环节来展开我今天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美苏争霸》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承接了前面有关二战后的形势变化,又启示后来的国际格局的形成。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了解美苏争霸的概况,认识美苏争霸的原因及后果。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查找、分析、归纳知识要点的能力以及全面、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精心设计并营造阅读、思考、质疑及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治学方法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情感与价值观 首先在合作探讨、释疑解难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愉悦和探索的乐趣。 其次正确认识美苏争霸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认识到在历史上落后的国家建成高度文明、富强的社会主义任重而道远,另外对待今日的美国,一方面要坚决反对它的霸权政策,另一方面还要借鉴它政治谋略的合理部分,这是一个合格的具有民族危机感的社会主义公民应有的理智的分析。 本节难度大:内容抽象概括,且概念多,观点多,理论敏感点多。 3、教学重点:美苏争霸三个阶段中苏联的战略意图与美国在第二阶段中的政策调整。因为这两点的掌握对于学生分析和理解今天的国际形势有很大的帮助。 4、教学难点:如何认识美苏争霸中,既有紧张又有缓和的局面。因为教材对此只作概括性的列举,并未具体分析,难以理解。 二、学情分析

美苏争霸的影响

考点:美苏争霸的影响、启示 影响:20世纪50—80年代的美苏争霸,美苏给两国带来了沉重的军费负担,影响经济的发展;造成国际局势的动荡和紧张,争夺霸权的军备竞争对世界和平与各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启示:霸权主义威胁世界的和平和发展,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我们应反对霸权,维护世界和平。社会发展具有多样性,我们应尊重各国人民根据国情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综合国力的强弱取决于经济发展的好坏,我们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 易错微析 美苏争霸,两国并没有直接进行战争。 例题120世纪50——80年代世界局势动荡的主要原因是() A.美苏争霸 B.地区冲突 C.民族矛盾 D.宗教冲突 答案:A 解析:20世纪50—80年代的美苏争霸,造成国际局势的动荡和紧张,对世界和平与各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答案A。 例题2对下图(图中左是赫鲁晓夫,右是肯尼迪)理解不正确的是() A.美苏两国激烈对抗 B.美国实力比苏联强大

C.互相以导弹威胁对方 D.对抗导致两国发生战争 答案:D 解析:D。 1. 美苏争霸长达30多年,给世界和平带来巨大的影响,你知道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开始在什么时期() A.20世纪40年代后期 B.20世纪50年代早期 C.20世纪50年代中期 D.20世纪50年代后期 2.苏联在美苏争霸中败下阵来,最重要的原因是() A.社会制度的落后 B.军事力量的落后 C.经济实力的薄弱 D.没有霸权思维 3.20世纪80年代中期,造成苏联国内矛盾重重的外部原因在于[ ] A.美苏两国长期争霸 B.未能克服国家体制存在的问题 C.苏联经济发展缓慢 D.戈尔巴乔夫改革不成功 4.美苏争霸对美苏双方以及世界局势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从长远来看,美苏争霸对苏联的主要影响是( ) A.扩大了苏联在欧洲、中东和非洲的势力范围 B.苏联在短时问内实现了与美国的“平起平坐” C.加剧苏联的经济困难,助长了国内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 D.大大增强了苏联的综合国力 5.美苏争霸对世界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下面是一堂讨论课中同学们发表的看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美苏冷战说课稿

美苏冷战说课稿 阳春中学肖东辉 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要说的课题是华东师大版历史教材第20课《美苏冷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一课的理解和设想。 一、说教材。本课介绍了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情况,主要是美苏冷战,体现了二战后国际关系的重要线索。二战后,美国凭借其经济、军事实力,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为遏制战后社会主义的发展,在欧洲采取冷战政策。美苏冷战则反映了两个超级大国之间霸权主义的争夺。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会增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意识,为后面的内容《全球化与多极化趋势》起铺垫作用,因此学好本课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新课程初中历史教材的理念特点,我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方面: 1、知识与能力知道杜鲁门主义,了解马歇尔计划和北约的形成,了解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美苏冷战的了解和分析,知道美苏冷战造成世界的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威胁,增强学生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意识.通过苏联的解体,树立国与国之间的斗争是经济实力的较量,我们要坚持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美苏冷战的形成过程,难点是冷战爆发的必然性和冷战的实质。 二、说学情。本课学习的对象是初三学生,他们的特点是好奇心强,课堂表现活跃。但历史事件离学生生活远,比较枯燥,学生兴趣不浓。所以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提高思想认识,达到教学目的。 三、说教法。本课设计注重对历史材料的运用,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和探究活动,以充足的史实材料作铺垫,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在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历史材料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能力,同时深刻理解、切实体验历史。因此主要创设了问题情境法,探究学习法和多媒体法三种教法。 四、说学法。初三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是学习的方法和习惯还有待养成。初三学生尤其应培养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引导他们分析背景资料,掌握分析方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根据以上特点,我所采取的学法主要是:讨论法、比较法和归纳法,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五、说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创设情境:由雅尔达会议中的照片引出

美苏争锋

美苏争锋 第九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通史概要: 二战后至今,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由美苏两极格局 到多极化发展趋势的重大变化。 (1)、二战确立的以美苏为主导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基本轮廓,随着战争的结束和美苏双方的“冷战”而逐渐形成美苏对峙的局面。美苏两强在世界范围内的 激烈争夺,使得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2)、美苏争霸使双方都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实力相对下降。与此同时,由于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规律 的作用,世界各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突出表 现在:欧洲的走向联合;日本的迅速崛起;不结盟运动 的蓬勃发展;中国的振兴。这些都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开始出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结束了, 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得到了加强。 (4)、经过20世纪90年代初以后十多年的较量和磨合,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与此同时,世界格局也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一、美苏争锋

课标要求: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 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识记:雅尔塔体制的确立、丘吉尔的“铁幕” 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互会、华沙条约组织; 德国的分裂、朝鲜半岛的分裂和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 ②、理解:美国为独霸全球所采取的政治、经济和 军事措施的内涵、事例。 ③、能力:分析美、苏各自采取的措施,学会从整 体上把握问题的能力;认识美、苏“冷战”对二战后世 界和平和国际关系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辨证的观点全 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美、苏各自采取的措施,理解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通过阅读地图、图片以 及教材中所引用的历史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归纳,理解两极对峙格局的影响,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归根结底是由一个国家的实力、特别是经济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