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年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习题精选六十七

2019-2020年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习题精选六十七

2019-2020年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农村和城市的改革习题精选六十七

第1题【单选题】

1983年3月23日,在“福建省厂长、经理研究会”的成立大会上,55位厂长、经理提交了一封以《请给我们“松绑”》为题的联名公开信。一周后,《人民日报》对“松绑事件”作出报道,“松绑事件”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标志性事件。下列对“松绑”理解比较正确的是( )

A、加强国家对企业的监管

B、承认国有企业的私有化

C、扩大企业自主经营权

D、放弃对国有企业的管理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读下图,安徽省某县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数18529户)从1978年到1982年呈上升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开展

B、农业合作化的推行

C、人民公社化的推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属于“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的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人民公社

C、科学种田

D、走集体化道路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对联是人们喜爱的文学艺术形式,其内容的变化也折射出历史的沧桑巨变。下列对联反映的史实,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后的是( )

A、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放开肚皮吃饭饭,鼓足干劲搞生产

C、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

D、联产承包展新貌,自主经营显生机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面这首歌谣“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其内容说明了什么( )

A、人民公社的优越性

B、农民赞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批评人民公社的平均主义

D、农民反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小云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她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土地改革

C、国有企业改革

D、民主与法制建设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1979年至1988年,徐州粮食产量年均增长6.0%,累计生产3391.15万吨,相当于前30年粮食产量的总和。昔日贫穷落后、缺粮少吃的徐州农村变成苏北粮仓。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B、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

C、农民土地所有权的获得

D、南方谈话的正式发表

【答案】:

【解析】:

第8题【材料分析题】

歌曲《走进新时代》唱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这首歌歌颂了中国现代史史上的两位历史人物,请回答以下问题:

谁领导人们当家做主站起来?谁带领人民改革开放富起来?

改革开放是哪次会议作出的决策?农村改革首先从哪个省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最先被开放为经济特区的是那座城市?目前我国已形成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有什么意义?

【答案】:

【解析】:

第9题【材料分析题】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一幅农家对联写道:“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材料二“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此翁淡泊于名利,专注于田畴。让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让人们远离饥饿。

据材料一指出“当年”分田与什么运动直接有关?“今岁”分田又指党在农村采取了什么措施?

""

材料二中的“此翁”指的是谁?他的“改变了世界”的科研成果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

【答案】:

【解析】:

第10题【材料分析题】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通过什么运动农民获得了土地?这次运动主要改变了什么?

材料二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的完成有何标志性意义?

导致1960年农业生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两段唱词反映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随后进行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纵观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

【解析】:

第11题【材料分析题】

1978年以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请回答:

图一安徽凤阳县部分年份粮食产量示意

图二1979年6月《人民日报》刊登的企业广告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图一粮食产量变化的政策因素。据图二说出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

我国在对内改革的同时,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三十年前,国家决定开放南通等14个沿海城市。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国家作出这一决定的历史背景。

我们家乡南通滨江临海、紧邻上海,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明显。请你结合上述区位优势,为南通今后的对外开放提出一项合理化建议。

【答案】:

【解析】: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据材料一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

对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农业生产情况是否属实?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哪两次运动有关?

材料三中所述的“包产到户”政策指什么?

综合上述材料信息,你得到了什么重要启示?

【答案】: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主席用通俗的语言表达了人类一个永恒的课题──保障粮食安全。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围绕这一课题,搜集多则史料,进行了系列探究。请你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参与活动,回答问题。

【世界篇】

材料一: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什么?……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新经济政策的灵魂在于给农民发展经济、谋求生计的应有的自由自主权利。

──陆南泉等《苏联真相:对l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材料二:“大萧条”到来后,农民每收一英亩小麦,就要亏一元五角,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烧还合算。肉价惨跌,一只羊送到市场,运费一元一角,售价不足一元,西部牧场主牲畜卖不掉又养不起,只好宰杀后抛入山谷。另一方面,部分必需品的价格又不像农产品价格下跌那么大,农民因无力偿还债务,l929﹣1933年间,有l00多万户农民因被取消抵押品赎回权而失去了他们的财产。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中国篇】

材料三:夫欲盛而费广,费广而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耶!

──唐太宗

材料四:毛泽东在1958年11月的第一次郑州会议上指出:“在没有实现农村的全民所有制以前,农民总还是农民,他们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总还有一定的两面性(即革命和保守)。”在1959年2﹣3月的第二次郑州会议上,他几次重申了这一论断,并认为,在现阶段,在工农关系中仍然扮演着“老大哥”角色的是工人,而不是农民。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五:我刚到安徽那一年(1977年),全省28万多个生产队,只有10%的生产队能维持温饱;67%的队人均年收入低于60元,40元以下的约占25%.我这个第一书记心里怎么能不犯愁啊!

──万里《农村改革是怎么搞起来的》

新经济政策给了农民怎样的“自由自主权利”?斯大林执政后,逐步形成了什么经济体制代替了新经济政策?

据材料二,概括说明“大萧条”中美国的农业现状。罗斯福新政针对这一问题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唐太宗这句话包含了什么治国思想?在其统治政策中是如何体现的?

1958年,毛泽东为提高公有化程度,改变农民的地位,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的实施对我国农业发展造成了什么危害?

据材料五,概括说明1977年安徽农村存在什么严重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安徽省率先在农村采取了什么措施?

【综合篇】综合分析上述材料,指出不同国家(或政府)解决粮食问题的共同目的。

【答案】:无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中央人民政府作出了解放西藏的决定,命令人民解放军准备向西藏进军,同时通知西藏地方政府派代表来北京谈判。――中华书局《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图3新中国早期宣传画

材料三人民网里约5月21日电当地时间(2015年)20日上午,李克强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州长陪同下,登上中国北车长春客车公司为里约奥运专线制造的地铁列车,体验其启动、加速、减速停车等运行的全过程。总理最关心的是乘客乘坐是否平稳舒适,并向巴西驾驶员了解驾驶使用感受,询问他有何需要调整和改进的地方。

从材料一看出,新中国为解决西藏问题提出了哪两种办法?结果如何?今天的西藏实行的是什么自治制度?

图3表达了新中国的什么目的?后来,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了什么构想?这一构想有哪些成功的实践?

我国列车落户巴西说明我国铁路这一大型国企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国企改革是从什么开始的?李克强总理在巴西体验中国列车说明了什么?

【答案】:

【解析】:

第15题【材料分析题】

如图,阅读材料并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目前,党和政府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促进农村的和谐发展。从下列图片中提取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①农民拥护《土地改革法》图②合作社的农民在分粮图③“卫星田”的稻穗能托住一女孩图④全国第一份包干合同书

以上四幅图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

通过以上历史事件学习,你认为现在我国在制定、调整农村经济政策时应吸取哪些经验教训,遵循哪些原则?

""

【答案】:【解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