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分析报告范例

实验分析报告范例

实验分析报告范例
实验分析报告范例

xx大学现行工资管理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1 引言

联系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原理、技术、方法、工具和步骤,以及在各个阶段上应该完成

的工作内容等理论知识,亲身体会开发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的全过程及其工作内容,训练独立

从事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能力。

1编写目的

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对问题进行研究,以最小的代价在最短的时间内

确定问题是否经过对此项目进行详细调查研究,初拟系统实现报告,对软件开发

中将要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进行初步设计及合理安排。明确开发风险及其所

带来的经济效益。本报告经审核后,交软件经理审查。

1.2 项目背景:

开发软件名称:现行工资管理系统

项目任务提出者:XX大学

项目开发者:XX大学开发小组。

用户:XXX大学

实现软件单位:XXXX大学

项目与其他软件,系统的关系:

本项目采用客户机/服务器原理,客户端的程序是建立在Windows NT 系统上以Microsoft Visual C++为开发软件的应用程序,服务器端采用Linux 为操作系统的工作站,是采用Oracle

8的为开发软件的数据库服务程序。

2.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2.1要求

主要功能:为员工提供工资管理服务,方便财务处的管理工作,提高工资管理的

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性能要求:人事部和总务处提供的信息必须及时的反映工资变动的情况,工资管

理系统的定单必须无差错的存储在机场的主服务器上。对服务器上的数据必须进行及时正

确的刷新。

输出要求:数据完整,详实。

输出要求:简捷,快速,实时。

安全与保密要求:服务器的管理员享有对机场航班信息库及机票信息库和定票信

息库的管理与修改。售票员只享有对订票信息库的部分修改(写入与读出)。

完成期限:预计六个月,即截止2013年6月1日。

2.2目标:

系统实现后,大大提高财务处的工资管理效率。降低财务处在计算中的错误发生率,减少信息交流的烦琐过程及其带来的开销。

2.3条件,假定和限制

建议软件寿命:5年。

经费来源:XXXX大学

硬件条件:服务器sun工作站,终端为pc机。

运行环境:Linux

数据库:Oracle8

投入运行最迟时间:2013/09/01

2.4可行性研究方法

经济效益研究方法

2.5决定可行性的主要因素

成本/效益分析结果,效益〉成本。

技术可行,现有技术可完全承担开发任务。

操作可行,软件能被原有工作人员快速接受。

3.技术可行性分析

3.1系统简要描述

在财务处中的终端是安装了Windows NT的PC机,主要目的是向各个员工的服务

器传递数据。当员工在财务处进行咨询时,终端向服务器发出查询请求,服务器根据工资台

账的实时数据,向终端发送数据,显示在终端的屏幕上。当员工查询工资账单时,终端向服

务器发出详尽的一份定单,服务器核对后,存入工资信息库,并修改工资信息库。当员工再

次来查看时,终端向服务器发出查询工资请求,服务器接收后,查询工资信息库,核对后,

传送工资确认表单,终端打印出工资账单。

3.2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

4.经济可行性分析

4.1支出

基础投资:

终端PC机20台:8000*20 = 16 万

网络设备:10 万

辅助配置:10 万

共计:36万

其他一次性投资:

Oracle 8.0 : 20 万

Windows NT: 10 万

操作员培训费:5 万

共计:35 万

经常性支出:

人工费用: 6(月)*20(人)*5000(元)=60万

其他不可知额外支出: 20万

共计: 80万

4.2效益

一次性收益

0元

经常性收益

(按银行利率:1%);

减少员工20人(1000元/人)五年收益:

1000*(1.1+(1.1)2+(1.1)3+(1.1)4+(1.1)5)*20*12*5=120万工作效率提高收益(工作效率提高30%):

30*(1.1+(1.1)2+(1.1)3+(1.1)4+(1.1)5)*(30%)*5 = 45万经常性收益共计: 160万

不可定量收益

因服务质量提高增加旅客量10%:

1000万*10%*(90%+(90%)2+(90%)3+(90%)4+(90%)5)=360万

4.3收益/投资比

520万/151万= 344%

4.4投资回收周期

2.3年

4.5敏感性分析

设计系统周期为五年, 估计最长可达10年

处理速度: 一般查询速度<4秒

关键数据查询速度: <2秒

5.社会因素可行性分析

6.1法律因素

所有软件都选用正版.

所有技术资料都由提出方保管。

合同制定确定违约责任.

6.2用户使用可行性

使用本软件人员要求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人员,系统管理员要求由计算机的专业知识,所有人员都要经过本公司培训.

管理人员也需经一般培训.

经过培训人员将会熟练使用本软件.

两名系统管理员,一名审计员将进行专业培训,他们将熟练管理本系统.

6.其他可供选择的方案

6.1客户端与服务器端联系在一起

在财务处中只设立终端,在人事部和总务处设立服务器,数据输入由终端输入,所有数据都由服务器处理,只在终端上显示数据结果。

此设计简化了数据处理,但加重了服务器的数据处理。而使用客户端/服务器机理,简化数据流量,加快数据处理。

7.结论意见

由于投资效益比远大于100%, 技术、经济、操作都有可行性,可以进行开发.

【实验报告】SPSS相关分析实验报告

SPSS相关分析实验报告 篇一:spss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一 一.实验目的 掌握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熟悉其操作过程,并能分析其结果。 二.实验原理 相关性分析是考察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更精确地说,当一个变量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变量如何变化,此时就需要通过计算相关系数来做深入的定量考察。P值是针对原假设H0:假设两变量无线性相关而言的。一般假设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为0.05,你只需要拿p值和0.05进行比较:如果p值小于0.05,就拒绝原假设H0,说明两变量有线性相关的关系,他们无线性相关的可能性小于0.05;如果大于0.05,则一般认为无线性相关关系,至于相关的程度则要看相关系数R值,r越大,说明越相关。越小,则相关程度越低。而偏相关分析是指当两个变量同时与第三个变量相关时,将第三个变量的影响剔除,只分析另外两个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过程,其检验过程与相关分析相似。三、实验内容 掌握使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从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寻求与人均食品支出密切相关的因素。 (1)检验人均食品支出与粮价和人均收入之间的相关关系。 a.打开spss软件,输入“回归人均食品支出”数据。

b.在spssd的菜单栏中选择点击,弹出一个对话窗口。 C.在对话窗口中点击ok,系统输出结果,如下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人均食品支出与人均收入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21,t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0.0000.01,拒绝零假设,表明两个变量之间显著相关。人均食品支出与粮食平均单价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30,t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 0.0000.01,拒绝零假设,表明两个变量之间也显著相关。 (2)研究人均食品支出与人均收入之间的偏相关关系。 读入数据后: A.点击系统弹出一个对话窗口。 B.点击OK,系统输出结果,如下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人均食品支出与人均收入的偏相关系数为0.8665,显著性概率p=0.0000.01,说明在剔除了粮食单价的影响后,人均食品支出与人均收入依然有显著性关系,并且0.86650.921,说明它们之间的显著性关系稍有减弱。通过相关关系与偏相关关系的比较可以得知:在粮价的影响下,人均收入对人均食品支出的影响更大。 三、实验总结 1、熟悉了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熟悉其操作过程。 2、通过spss软件输出的数据结果并能够分析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并且解决实际问题。 3、充分理解了相关性分析的应用原理。

应用统计spss分析报告

应用统计spss分析报告

学生姓名:肖浩鑫学号:31407371 一、实验项目名称:实验报告(三)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 (一)变量间关系的度量:包括绘制散点图,相关系数计算及显著性检验; (二)一元线性回归:包括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及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回归方程的评价及显著性检验,利用回归方程进行估计和预测; (三)多元线性回归:包括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及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回归方程的评价及显著性检验等,多重共线性问题与自变量选择,哑变量回归; 三、实验内容 1. 从某一行业中随机抽取12家企业,所得产量与生产费用的数据如下: 企业编号产量(台)生产费用(万元)企业编号产量(台)生产费用(万元) 1 40 130 7 84 165 2 42 150 8 100 170 3 50 155 9 116 167 4 5 5 140 10 125 180 5 65 150 11 130 175 6 78 154 12 140 185 (1)绘制产量与生产费用的散点图,判断二者之间的关系形态。 (2)计算产量与生产费用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并对相关系数的显著性进行检验(),并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强度。

2. 下面是7个地区2000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人均消费水平的统计数据: 地区人均GDP(元)人均消费水平(元) 北京22460 7326 辽宁11226 4490 上海34547 11546 江西4851 2396 河南5444 2208 贵州2662 1608 陕西4549 2035 (1)绘制散点图,并计算相关系数,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 (2)人均GDP作自变量,人均消费水平作因变量,利用最小二乘法求出估计的回归方程,并解释回归系数的实际意义。 (3)计算判定系数和估计标准误差,并解释其意义。(4)检验回归方程线性关系的显著性()(5)如果某地区的人均GDP为5000元,预测其人均消费水平。 (6)求人均GDP为5000元时,人均消费水平95%的置信区间和预测区间。 3. 随机抽取10家航空公司,对其最近一年的航班正点率和顾客投诉次数进行调查,数据如下:

药物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四苯甲酸钠的含量测定 一、目的 掌握双相滴定法测定苯甲酸钠含量的原理和操作 二、操作 取本品1.5g,精密称定,置分液漏斗中,加水约25mL,乙醚50mL和甲基橙指示液2滴,用盐酸滴定液(0.5mol/L)滴定,随滴随振摇,至水层显持续橙红色,分取水层,置具塞锥形瓶中,乙醚层用水5mL洗涤,洗涤液并入锥形瓶中,加乙醚20mL,继续用盐酸滴定液(0.5mol/L)滴定,随滴随振摇,至水层显持续橙红色,即得,每1mL的盐酸滴定液(0.5mol/L)相当于72.06mg的C7H5O2Na。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C7H5O2Na不得少于99.0% 三、说明 1.苯甲酸钠为有机酸的碱金属盐,显碱性,可用盐酸标准液滴定。 COO Na +H C l COOH +N aC l 在水溶液中滴定时,由于碱性较弱(Pk b=9.80)突跃不明显,故加入和水不相溶混的溶剂乙醚提除反应生成物苯甲酸,使反应定量完成,同时也避免了苯甲酸在瓶中析出影响终点的观察。 2.滴定时应充分振摇,使生成的苯甲酸转入乙醚层。 3.在振摇和分取水层时,应避免样品的损失,滴定前,使用乙醚检查分液漏斗是否严密。 四、思考题 1.乙醚为什么要分两次加入?第一次滴定至水层显持续橙红色时,是否已达终点?为什么? 2.分取水层后乙醚层用5mL水洗涤的目的是什么? 实验五阿司匹林片的分析 一、目的 1.掌握片剂分析的特点及赋形剂的干扰和排除方法。 2.掌握阿司匹林片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原理及方法。 二、操作 [鉴别] 1.取本品的细粉适量(约相当于阿司匹林0.1g),加水10mL煮沸,放冷,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即显紫堇色。 2.取本品的细粉(约相当于阿司匹林0.5g),加碳酸钠试液10mL,振摇后,放置5分钟,滤过,滤液煮沸2分钟,放冷,加过量的稀硫酸,即析出白色沉淀,并发生醋酸的臭气。 [检查] 游离水杨酸 取本品的细粉适量(约相当于阿司匹林0.1g),加无水氯仿3mL,不断搅拌2分钟,用无水氯仿湿润的滤纸滤过,滤渣用无水氯仿洗涤2次,每次1mL,合并滤液和洗液,在室温下通风挥发至干;残渣用无水乙醇4mL溶解后,移至100mL量瓶中,用少量5%乙醇洗涤容器、洗液并入量瓶中,加5%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取50mL,立即加新制的稀硫酸铁铵溶液[取盐酸液(1mol/L)1mL,加硫酸铁铵指示液2mL后,再加水适量使成100mL] 1mL,摇匀;30秒钟内如显色,和对照液(精密称取水杨酸0.1g,置1000mL量瓶中,加冰醋酸1mL,

SPSS相关分析报告实验报告材料

本科教学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数据分析技术系列实验

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一、实验室名称: 二、实验项目名称:相关分析 三、实验原理 相关关系是不完全确定的随机关系。在相关关系的情况下,当一个或几个相互联系的变量取一定值得时候,与之相应的另一变量的值虽然不确定,但它仍然按照某种规律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 按照数据度量的尺度不同,相关分析的方法也不同,连续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常用Pearson简单相关系数测定;定序变量的相关系数常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和Kendall 秩相关系数测定;定类变量的相关分析要使用列连表分析法。 四、实验目的 理解相关分析的基本原理,掌握在SPSS软件中相关分析的主要参数设置及其含义,掌握SPSS软件分析结果的含义及其分析。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 实验内容:以雇员表为例,共有474条数据,运用相关分析方法对变量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

1)分析性别与工资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 2)分析教育程度与工资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 实验要求:掌握相关分析方法的计算思路及其在SPSS环境下的操作方法,掌握输出结果的解释。 1. 分析性别与工资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 分析:性别属于定类变量,是离散值,因使用卡方检验。 Step1.操作为Analyze \ Descriptive Statistics \ Crosstabs Step2.将性别(Gender)和收入(Current Salary)分别移入Rows列表框和Columns 列表框。

Step3.单击Statistics按钮,在弹出的子对话框中选中默认的Chi-square,进行卡方检验。退回到主对话框,单击ok。

SPSS实验报告(一)

SPSS实验报告(一)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应用统计软件分析(SPSS)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副研究员 实验日期: 2016.4.19 成绩评定指导教 师 签字 签字 日期

学生实验报告实验序号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熟练掌握转换菜单和数据菜单的具体功能及操作,熟练应用两个菜单中的计算变量、重新编码、选择个案、个案排序、分类汇总等几个主要过程 实验要求 能够根据相关要求选用正确的过程对变量或者文件进行管理和操作,得到结果,并能对得出的结果进行解释。 二、实验描述及实验过程 实验描述一、下载数据(以下情况选一种): (一)分地区(31个省市区)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数据(2014年)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亿元),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亿元) ,城市燃气建设投资额(亿元) ,城市集中供热建设投资额(亿元),城市排水建设投资额(亿元),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投资额(亿元),城市市容环境卫生建设投资额(亿元)

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万元) 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额(亿元) (二)分地区(31个省市区)经济发展总体数据(2014年) 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总量,城镇失业率,基尼系数等 (三)各省市房地产开发2014年相关数据 投资额,房地产开发企业个数,从业人员数,收入,税金,利润,资产,负债,平均销售价格,等等。 (四)各省市科技2014年相关数据 包括GDP,研发投入,研发投入强度(研发投入/GDP),R&D研发人员,专利授权数,发明专利授权量。 (五)查找相关行业(钢铁行业、水泥行业、医药制造、工程机械、汽车制造业、旅游酒店行业、航空、电子商务企业等)上市公司2015年度数据。包括销售收入、利润、固定资产净值、总资产利润率、营业利润率、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营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

(完整版)LTE路测问题分析归纳汇总

LTE路测问题分析归纳汇总 一、Probe测试需要重点关注参数 无线参数介绍 ?PCC:表示主载波,SCC:表示辅载波,目前LTE(R9版本)都采用单载波的,到4G(R10版本)有多载波联合技术就表示辅载波。 ?PCI:物理小区标示,范围(0-503)共计504个。 ?RSRP:参考信号接收电平,基站的发射功率,范围:-55 < RSRP <-75dbm。?RSSQ:参考信号接收质量,是RSRP和RSSI的比值,当然因为两者测量所基于的带宽可能不同,会用一个系数来调RSRQ=N*RSRP/RSSI。 ?RSSI:接收信号强度指示,表示UE所接收到所有信号的叠加。 ?SINR:信噪比,是接收到的有用信号的强度与接收到的干扰信号(噪声和干扰)的强度的比值,Average SINR>20 ?Transmission mode:传送模式,一共有8种,TM1表示单天线传送数据,TM2表示传输分集(2个天线传送相同的数据,在无线环境差(RSRP和SINR差)情况下,适合在边缘地带),TM3表示开环空间复用(2个天线传送不同的数据,速率可以提升1倍),TM4表示闭环环空间复用,TM5表示多用户 mimo,TM6表示rank=1的闭环预编码,TM7表示使用单天线口(单流BF),TM8表示双流BF。Transmission mode=TM3。

?Rank Indicator:表示层的意思,rank1表示单层,速率低,rank2表示2层,速率高。Rank Indicator = Rank 2 ?PDSCH RB number:表示该用户使用的RB数。这个值看出,该扇区下大概有几个用户。(20M带宽对应100个RB,15M带宽对应75个RB,10M带宽对应50个RB,5M带宽对应25个RB,3M带宽对应15个RB,1.4M带宽对应6个RB)多用户可以造成速率低原因之一。 ?PDCCH DL Grant Count:下行时域(子帧)调度数,PDCCH DL Grant Count >950。例如:上下行时域调度数的算法:一个无线帧是10ms,1s就有100个无线帧, 按5ms的转换周期,常规子帧上下行配比1:3,特殊子帧3:9:2来计算,每秒下行满调度数=3*100*2=600。每秒上行满调度数=1*100*2=200. 按5ms转换周期,常规子帧上下行配比1:3,特殊子帧10:2:2来计算,每秒下行满调度数=(3+1)*100*2=800。每秒上行满调度数=1*100*2=200;特殊子帧10:2:2时DwPTS也可以用来做下载。 ?PCC MAC :下行MAC层速率:客户要求:PCC MAC>85Mbps。 ?Serving and Neighbor cells 这里最好是只显示serving cell,如果显示了neighbour cell,那么neighbour cell 的RSRP与serving cell的RSRP 相差15 dbm。 ?SRS:探测参考信号 天线测量介绍 ?TX antenna 2表示基站有2个发射天线。

实验分析报告范例

xx大学现行工资管理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1 引言 联系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原理、技术、方法、工具和步骤,以及在各个阶段上应该完成 的工作内容等理论知识,亲身体会开发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的全过程及其工作内容,训练独立 从事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能力。 1编写目的 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对问题进行研究,以最小的代价在最短的时间内 确定问题是否经过对此项目进行详细调查研究,初拟系统实现报告,对软件开发 中将要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进行初步设计及合理安排。明确开发风险及其所 带来的经济效益。本报告经审核后,交软件经理审查。 项目背景: 开发软件名称:现行工资管理系统 项目任务提出者:XX大学 项目开发者:XX大学开发小组。 用户:XXX大学 实现软件单位:XXXX大学 项目与其他软件,系统的关系: 本项目采用客户机/服务器原理,客户端的程序是建立在Windows NT 系统上以Microsoft Visual C++为开发软件的应用程序,服务器端采用Linux 为操作系统的工作站,是采用Oracle 8的为开发软件的数据库服务程序。 2.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要求 主要功能:为员工提供工资管理服务,方便财务处的管理工作,提高工资管理的 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性能要求:人事部和总务处提供的信息必须及时的反映工资变动的情况,工资管 理系统的定单必须无差错的存储在机场的主服务器上。对服务器上的数据必须进行及时正

确的刷新。 输出要求:数据完整,详实。 输出要求:简捷,快速,实时。 安全与保密要求:服务器的管理员享有对机场航班信息库及机票信息库和定票信 息库的管理与修改。售票员只享有对订票信息库的部分修改(写入与读出)。 完成期限:预计六个月,即截止2013年6月1日。 目标: 系统实现后,大大提高财务处的工资管理效率。降低财务处在计算中的错误发生率,减少信息交流的烦琐过程及其带来的开销。 条件,假定和限制 建议软件寿命:5年。 经费来源:XXXX大学 硬件条件:服务器sun工作站,终端为pc机。 运行环境:Linux 数据库:Oracle8 投入运行最迟时间:2013/09/01 可行性研究方法 经济效益研究方法 决定可行性的主要因素 成本/效益分析结果,效益〉成本。 技术可行,现有技术可完全承担开发任务。 操作可行,软件能被原有工作人员快速接受。 3.技术可行性分析 系统简要描述 在财务处中的终端是安装了Windows NT的PC机,主要目的是向各个员工的服务器 传递数据。当员工在财务处进行咨询时,终端向服务器发出查询请求,服务器根据工资台账 的实时数据,向终端发送数据,显示在终端的屏幕上。当员工查询工资账单时,终端向服务 器发出详尽的一份定单,服务器核对后,存入工资信息库,并修改工资信息库。当员工再次 来查看时,终端向服务器发出查询工资请求,服务器接收后,查询工资信息库,核对后,传 送工资确认表单,终端打印出工资账单。

多元统计学SPSS实验报告一

华东理工大学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 《多元统计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 称实验1数据整理与描述统计分析

教师批阅:实验成绩: 教师签名: 日期: 实验报告正文: 实验数据整理 (一)对“employee”进行数据整理 1.观察量排序 ( based on current salary) 2.变量值排序(based on current salary : rsalary) 3.计算新的变量(incremental salary=current salary - beginning salary)

4.拆分数据文件(based on gender) 结论:There are 215 female employees and 259 male employees. 5.分类汇总 (break variable: gender ; function: mean ) 结论:The average current salary of female is . The average current salary of male is . (二)分别给出三种工作类别的薪水的描述统计量 实验描述统计分析 1)样本均值矩阵 结论:总共分析六组变量,每组含有十个样本。 每股收益(X1)的均值为;净资产收益率(X2)的均值为;总资产报酬率(X3)的均值为;销售净

利率(X4)的均值为;主营业务增长率(X5)的均值为;净利润增长率(X6)的均值为. 2)协方差阵 结论:矩阵共六行六列,显示了每股收益(X1)、净资产收益率(X2)、总资产报酬率(X3)、销售净利率(X4)、主营业务增长率(X5)和净利润增长率(X6)的协方差。 3)相关系数 结论:矩阵共六行六列,显示了每股收益 (X1)、净资产收益率(X2)、总资产报酬 率(X3)、销售净利率(X4)、主营业务增 长率(X5)和净利润增长率(X6)之间的 相关系数。 每格中三行分别显示了相关系数、显著性 检验与样本个数。 4)矩阵散点图

统计学原理SPSS实验报告

实验一:用SPSS绘制统计图 实验目的:掌握基本的统计学理论,使用SPSS实现基本统计功能(绘制统计图) 对SPSS的理解:它是一款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同时也广泛应用于经济,金融,商业等各个领域,基本功能包括数据管理,统计分析,图表分析,输出管理等。 实验算法:掌握SPSS的基本输入输出方法,并用SPSS绘制相应的统计图(例如:直方图,曲线图,散点图,饼形图等) 操作过程: 步骤1:启动SPSS。单击Windows 的[开始]按钮(如图1-1所示),在[程序]菜单项[SPSS for Windows]中找到[SPSS 13.0 for Windows]并单击,得到如图1-2所示选择数据源界面。 图1-1 启动SPSS

图1-2 选择数据源界面 步骤2 :打开一个空白的SPSS数据文件,如图1-3。启动SPSS 后,出现SPSS 主界面(数据编辑器)。同大多数Windows 程序一样,SPSS 是以菜单驱动的。多数功能通过从菜单中选择完成。

图1-3 空白的SPSS数据文件 步骤3:数据的输入。打开SPSS以后,直接进入变量视图窗口。SPSS的变量视图窗口分为data view和variable view两个。先在variable view中定义变量,然后在data view里面直接输入自定义数据。命名为mydata并保存在桌面。如图1-4所示。 图1-4 数据的输入 步骤4:调用Graphs菜单的Bar过程,绘制直条图。直条图用直条的长短来表示非连续性资料(该资料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相对数)的数量大小。选择的数据源见表1。 步骤5:数据准备。激活数据管理窗口,定义变量名:年龄标化发生率为RATE,冠心病临床型为DISEASE,血压状态为BP。RATE按原数据输入,DISEASE按冠状动脉机能不全=1、猝死=2、心绞痛=3、心肌梗塞=4输入,BP按正常=1、临界=2、异常=3输入。

路测问题及处理方案

路测问题及处理方案

1.覆盖问题 莱山职业学院1800 2扇区越区覆盖 路测过程中发现莱山职业学院1800的2扇区(22355)发生越区覆盖现象,经过检查邻区完整,并且邻区参数设置正常。建议对22355的天线俯仰角在原来的基础上下压2度。具体路测数据如下图所示: 梅埠东 现象:接收电平低 分析:该地的服务小区为梅埠48522和陈家湖58443,接收电平过低,Rxlev_sub<-102dBm,属于弱覆盖区域。

解决方法:在现场调整梅埠二方向方位角130度,俯仰角4度,(调整为方位角100度,俯仰角2度)。并且在此弱覆盖区域已开通禹王城基站(5896),信号覆盖很好。复测结果很好, 如下: 汤河南 现象:接收电平较低 分析:弱覆盖

解决方法:现场调整:后相庄基站一方向方位角顺时针调整20度,同时下压2度(原方位0度,俯仰1度),汤河基站方位:20、150、240度。调整后复测结果如下图所示,天线调 整后,弱覆盖区域有所较少,但两基站中间的区域覆盖仍然较弱,建议加站。 新华物流东南 现象:接收电平低 分析:弱覆盖

解决方法:将新华物流二扇区俯仰角0度,方位角120,调整为方位角100度,俯仰角2度;调整后,在此路段转弯处覆盖效果有所改善,但仍有部分路段信号较弱,如要彻底改善,建 议加站。 现象:在郯城3基站东面测试时发现通话信号弱质量差。

是由于该处电平较弱RxLev=-89dBm,距离基站只有1.5KM左右,TA=3,怀疑是阻 挡造成。 解决方法:根据网络发展未来规划,在该处有增加基站设备的计划。加站后可解决。 郯城城区 现象:在郯城4基站和郯城5基站之间信号弱。 问题分析:在郯城4基站和郯城5基站之间信号弱,怀疑是阻挡造成。 解决方法:根据网络发展未来规划,在该处有增加基站设备的计划。加站后可解决。 归昌基站北 现象:手机占用归昌基站一小区信号时发现信号弱通话质量差。

实验报告一分析解析

实验(实训)报告 项目名称利用Excel进行物流网络规划 所属课程名称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项目类型综合型 实验(实训)日期2013.10.18 指导教师陈远高 浙江财经大学教务处制 一、实验(实训)概述: 【目的及要求】 目的:熟悉物流网络规划的内容,熟练掌握excel中规划求解的应用。要求:

X5+x10=16000 所有未知数非负 项目二 设工厂1送仓库为x1,x2,x3,x4,直接送顾客x5,x6,x7,x8,x9 工厂2送仓库y1,y2,y3,y4,直接送顾客y5,y6,y7,y8,y9 仓库1送顾客a1,a2,a3,a4,a5,仓库2送顾客b1,b2,b3,b4,b5,仓库3送顾客c1,c2,c3,c4,c5,仓库2送顾客d1,d2,d3,d4,d5 运费为W W=未知数乘以对应的运费求和(式子太长没时间写) 条件1两工厂送各仓库量不超过仓库容量 2从两工厂运来的量的和等于从仓库运往各顾客量的和 3两工厂产量各不超过60000 4每个顾客收到从各工厂和各仓库送来的量的和等于需求量 5各未知量非负 项目三 采用0-1变量 :仓储中心中心编号。 :销售中心编号。 :第仓储中心容量限制。 :第仓储中心建设费用。 :第销售中心货物需求量。 :第仓储中心向第销售中心货物配送量。 :第仓储中心向第销售中心配送货物单位运费。 :销售中心总需求量。 为决策变量,为0-1变量,可以用综合考虑建设费用及运输费用进行仓储中心建设规划。不考虑折旧,目标函数为 (1) 需求约束为( 为最低需求为了保证连续销售要求供应量 大于需求量)

,,(2) 供应约束为 ,(3) 非负约束为 (4) 0—1约束为 (5) - 为 由于 1 )及供 2 率,需求约束( 变量及决策变量 的非负性,考虑程序运行效 应约束(3)可以等价地写成 , , 增加仓储中心最低保有约束 (6) 为最低需求量。 这里

spss相关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五相关分析实验报关费 一、实验目的: 学习利用spss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积差相关、肯德尔等级相关)、偏相关分析。利用交叉表进行相关分析。 二、实验内容: 某班学生成绩表1如实验图表所示。 1.对该班物理成绩与数学成绩之间进行积差相关分析和肯德尔等级相关 分析。 2.在控制物理成绩不变的条件下,做数学成绩与英语成绩的相关分析(这 种情况下的相关分析称为偏相关分析)。 3.对该班物理成绩与数学成绩制作交叉表及进行其中的相关分析。 三、实验步骤: 1.选择分析→相关→双变量,弹出窗口,在对话框的变量列表中选变量 “数学成绩”、“物理成绩”,在相关系数列进行选择,本次实验选择 皮尔逊相关(积差相关)和肯德尔等级相关。单击选项,对描述统计 量进行选择,选择标准差和均值。单击确定,得出输出结果,对结果 进行分析解释。 2.选择分析→相关→偏相关,弹出窗口,在对话框的变量列表选变量“数 学成绩”、“英语成绩”,在控制列表选择要控制的变量“物理成绩” 以在控制物理成绩的影响下对变量数学成绩与英语成绩进行偏相关分 析;在“显著性检验”框中选双侧检验,单击确定,得出输出结果, 对结果进行分析解释。 3.选择分析→描述统计→交叉表,弹出窗口,对交叉表的行和列进行选 择,行选择为数学成绩,列选择为物理成绩。然后对统计量进行设置, 选择相关性,点击继续→确定,得出输出结果,对结果进行分析解释。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表1

五、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分析一:由实验结果可观察出,数学成绩与物理成绩的积差相关系数r=,肯德尔等级相关系数r=可知该班物理成绩和数学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相关。

需求分析实验报告

需求分析实验报告 沙漠绿洲书店是福州大学附近最大的民营书店。长期以来,城市沙漠书店为福大学子乃至整个城市读者提供了不少的便利。在2005年,该书店扩大了书店的面积,大大提高了库存量,使得读者可以购买到更多的书籍。但是,原来的图书销售已经渐渐无法适应市场的发展,因为图书销售的顾客群慢慢固定。为了进一步扩大市场,书店决定开发一套新的销售系统,以自动化的方式进行图书的销售以及管理。书店决定开通网上书店,面向全国进行网上售书,进一步扩大消费人群,同时,保留以往的电话售书的方式,为不在该市的消费者提供便利。

在图书管理方面,由于图书的数量年年增长,出现了许多新的消费热点,读者对图书的选择性有了一些变化。原来的系统已经无法体现这些变化,也无法满足企业制定销售战略。 在书店内部,由于面积的扩大,使得原来的导购小姐无法满足书店的需要,同时,书店也有意尝试通过在书店的不同位置放置可供读者自己查询的电脑来满足读者的需要。 在书店的规划方面,原来的系统只能够描述销售及库存的情况,对于整个书店的财务,会计等方面并没有涉及,这对于书店进一步扩大规模是不利的。宁因此,书店决定开发一套新的图书销售系统。 书店的新战略规划:书店的战略规划是要建立更多的客户群以扩大书店的发展规模,进而扩大市场。 一个战略是为外地用户扩大电话定购能力,另一个战略是要通过Internet 增加直接客户市场销路。新系统是一个能为企业的快速增长进行计划并准备加强支持客户交互作用的系统。 战略系统计划项目产生了技术结构计划,应用程序结构计划和实施的时间帧。 1,技术结构计划: 1,把商业应用软件转移到客户-服务器结构来,为数据库和电信功能保留了主机,以允许其容量增加及快速发展。 2,向在Internet 上经营商业转移,首先要有一个Web 站点,然后要有链 接到内部系统和数据库的一些客户和供应商的事务处理支持。 3,预期最后向内联网解决方案发展 2,应用程序结构计划; 1,财务/会计:带客户-服务器的软件包解决方案 2 ,人力资源:一个软件包解决方案,最大限度地使员工访问人力资源表,过程和利益信息。 3,客户支持系统:设计一个订单处理和执行系统,综合三方面的订单 处理需求:通过WEB 邮购,电话定购和直接客户市场销售。 4,库存管理系统:设计一个商品销售和库存系统,可以部分提供给客户以便查询 5,零售店系统:把商店管理系统与库存管理系统集成起来 3,实施应用结构计划的时间帧 1,首先,实施客户支持系统。 2,在客户支持系统启动后立即开始实施库存管理系统。 3,把零售店系统与库存管理系统集成起来 4,更新人力资源系统和财务/会计系统 1,系统分析 根据书店的要求,可以确定系统相关者:

spss实验报告最终版本

实验课程专业统计软件应用 上课时间2012 学年 1 学期15 周(2012 年12 月18日—28 日) 学生姓名李艳学号2010211587 班级0331002 所在学院经济管 上课地点经管3 楼指导教师胡大权理学院

实验内容写作 第六章 一实验目的 1、理解方差分析的基本概念 2、学会常用的方差分析方法 二实验内容 实验原理: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是认为不同处理组的均值间的差别基本来源有两个:随机误差,如测 量误差造成的差异或个体间的差异,称为组内差异 根据老师的讲解和课本的习题完成思考与练习的5、6、7、8题。 第5题:为了寻求适应某地区的高产油菜品种,今选5个品种进行试验,每一种在4块条件完全相同的试验田上试种,其他施肥等田间管理措施完全一样。表 6.20所示为每一品种下每一块田的亩产量,根 据这些数据分析不同品种油菜的平均产量在显著水平0.05下有无显著性差异。 第一步分析 由于考虑的是控制变量对另一个观测变量的影响,而且是5个品种,所以不宜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应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第二步数据的组织 从实验材料中直接导入数据 第三步方差相等的齐性检验 由于方差分析的前提是各水平下的总体服从方差相等的正态分布,而且各组的方差具有齐性,其中正 态分布的要求并不是非常严格,但是对于方差相等的要求还是比较严格的,因此必须对方差相等的前提进 行检验。

第四步多重比较分析 通过上面的步骤,只能判断不同的施肥等田间操作效果是否有显著性差异,如果要想进一步了解究竟那 个品种与其他的有显著性均值差别等细节问题,就需要单击上图中的两两比较按钮。 第五步运行结果及分析 多重比较结果表:从该表可以看出分别对几个不同的品种进行的两两比较。最后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第4品种是最好的。其他的次之。 第6题:某公司希望检测四种类型类型轮胎A,B,C,D的寿命,如表 6.21所示。其中每种轮胎应用在随选择的6种汽车上,在显著性水平0.05下判断不同类型轮胎的寿命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第一步分析 由于考虑的是一个控制变量对另一个控制变量的影响,而且是4种轮胎,所以不宜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应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第二步数据的组织 从实验材料中直接导入数据。 第三步方差相等的齐性检验 由于方差分析的前提是各水平下的总体服从方差相等的正态分布,而且各组的方差具有齐性,其中正态分 布的要求并不是非常严格,但是对于方差相等的要求还是比较严格的,因此必须对方差相等的前提进行检 验。选择菜单“分析”—均值比较—单因素ANOVA。

学生实验分析报告

学生实验分析报告 学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spss统计分析基础教程》 开课实验室管理教学示范中心实验室学院管理年级 XX 专业班信管2班 学生姓名蔡明月学号 开课时间XX 至 XX 学年第一学期 试验1:数据文件管理 通过本试验项目,使学生理解并掌握SPSS软件包有关数据文件创建和整理的基本操作,学习如何将收集到的数据输入计算机,建成一个正确的SPSS数据文件,并掌握如何对原始数据文件进行整理,包括数据查询,数据修改、删除,数据的排序等等。 某航空公司38名职员性别和工资情况的调查数据,如表所示,试在SPSS中进行如下操作: 将数据输入到SPSS的数据编辑窗口中,将gender定义为字符型变量,将salary定义为数值型变量,并保存数据文件,命名为“试验”。 插入一个变量income,定义为数值型变量。 将数据文件按性别分组 查找工资大于40000美元的职工 当工资大于40000美元时,职工的奖金是工资的20%;

当工资小于40000美元时,职工的奖金是工资的10%,假设实际收入=工资+奖金,计算所有职工的实际收入,并添加到income变量中。 选择菜单【文件】→【新建】→【数据】。单击左下角【变量视窗】标签进入变量视图界面,根据试验的设计定义每个变量类型。变量定义完成以后,单击【数据视窗】标签进入数据视窗界面,将每个具体的变量值录入数据库单元格内。【文件】→【保存】或者【文件】→【另存为】点击变量视图,新设定inconme变量,类型为数值。选择菜单【数据】→【分割文件】。选 择拆分数据后,输出结果的排列方式,该对话框提供了 3种方式:对全部观测进行分析,不进行拆分;在输出结果种将各组的分析结果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按组排列输出结果,即单独显示每一分组的分析结果。选择分组变量,选择数据的排序方式,单击ok按钮,执行操作【数据】→【选择个案】→【如果】→【salary>40000】.(5) 【转换】→【计算变量】目标变量为income,综合如果和数字表达式设计income。结果:和和 理解并掌握SPSS软件包有关数据文件创建和整理的基本操作,学习如何将收集到的数据输入计算机,建成一个正确的SPSS数据文件,并掌握如何对原始数据文件进行整理,包括数据查询,数据修改、删除,数据的排序。

spss实验报告线性回归曲线估计

《数据分析实务与案例实验报告》 曲线估计 学号: 204 班级: 2013 应用统计 姓名: 日期: 2 0 1 4 – 12 – 7 数学与统计学学院

一、实验目的 1. 准确理解曲线回归分析的方法原理。 2. 了解如何将本质线性关系模型转化为线性关系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3. 熟练掌握曲线估计的SPSS 操作。 4. 掌握建立合适曲线模型的判断依据。 5. 掌握如何利用曲线回归方程进行预测。 6. 培养运用多曲线估计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准备知识 1. 非线性模型的基本内容 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可以划分为 本质线性关系和本质非线性关系。所谓本质线性关系是指变量关系形式上虽然呈非线性关系,但可以通过变量转化为线性关系,并可最终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建立线性模型。本质非线性关系是指变量之间不仅形式上呈现非线性关系,而且也无法通过变量转化为线性关系,最终无法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建立线性模型。本实验针对本质线性模型进行。 下面介绍本次实验涉及到的可线性化的非线性模型,所用的变换既有自变量的变换,也有因变量的变换。 乘法模型: 123y x x x βγδαε= 其中α,β,γ,δ 都是未知参数,ε是乘积随机误差。对上式两边取自然对数得到 123ln ln ln ln ln ln y x x x αβγδε=++++ 上式具有一般线性回归方程的形式,因而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来处理。然而,必须强调指出的是,在求置信区间和做有关试验时,必须是2ln (0,)n N I εδ: , 而不是2n N I εδ:(0,) ,因此检验之前,要先检验ln ε 是否满足这个假设。 三、实验内容 已有很多学者验证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证明了能源消费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原因之一。也有众多学者利用C-D 生产函数验证了劳动和资本对经

LTE-路测案例分析

1覆盖类 1.1 概述 覆盖类问题只要涉及弱覆盖、越区覆盖、过覆盖、无主导小区、上下行不平衡及导频污染等。 在TD-LTE中一般认为RSRP<-110dBm,认为是弱覆盖。 越区覆盖:由于基站天线挂高过高或下倾角过小引起的该小区覆盖距离过远,从而越区覆盖到其他站点覆盖的区域,并且在该区域终端接收到的信号电平较好。 过覆盖:指网络中存在过度的覆盖重叠,容易引起干扰和乒乓切换; 无主导小区:指某一片区域内服务小区和邻区的接收电平相差不大,不同小区之间的下行信号在小区重选门限附近的区域,并且无主导覆盖的区域接收电平一般或者较差,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网络频率复用的原因,导致服务小区的SINR不稳定,可能发生空闲态主导小区频繁重选、连接态频繁切换,无主导覆盖也可认为是若覆盖的一种。 导频污染:指在某一点存在过多(一般认为大于等于3个)的强导频,但却没有一个足够强的主导频; 1.2弱覆盖 1.2.1弱覆盖分析 造成弱覆盖的原因有: 1、规划的站点由于种种原因如物业等没有开起来; 2、天线方位角、下倾角不合理,如下倾角过低; 3、在站建起来后,由于新建楼宇的遮挡,导致部分区域RSRP很差; 4、站点过高,如四十多米或更高,会造成塔下黑 5、下倾角、方位角由于条件所限,无法调整,如:美化邓杆站点不方便调整天线的方位角(3个天线方位要一起转,因为外面有罩子盖住下倾角无法调整,如科技园四、海德三路等;深大校园里站点天线都是放在美化罩子(长方体的箱子)里面,对天线的下倾角和方位角调整范围也有影响(如:深大、深大南校等))。 针对以上原因建议的方案有:

1、推动客户将规划站点尽快开起来; 2、调整天线方位角、下倾角到合理位置; 1.2.2天线方位角不合理导致弱覆盖 现象:科技园三的102和104小区由于天线被住宅楼遮挡,导致覆盖区域内部分道路信号较弱,存在弱覆盖,科技园三站点周围的地物如图: 图表1科技园三周围地物 调整前道路的电平值如下图: 图表2优化前科技园三覆盖 措施:将104小区的方位角由20度调整为40度;将102的方位角由150度调整到100度;调整后弱覆盖得到改善,如下图:

管理同学spss描述统计分析实验报告

描述统计分析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 了解统计描述的常用工具及SPSS 中的统计描述模块。 2. 掌握分类变量和连续变量的统计描述方法及指标。 二、实验内容提要 1.根据数据,分析受访者的年龄分布情况,尝试分城市/合并描述。 2.根据SPSS 自带数据Employee ,分析员工性别、受教育程度、少数民族、职位类别的分布情况,并尝试分析这些属性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属性和工资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步骤 根据数据 在数据栏中找到拆分文件,点击,将城市添加到分组方式中,对城市进行拆分,点击确定。 在分析中选择描述统计下的描述,点击确定。 描述统计量 S0. 城市 N 极小值 极大值 均值 标准差 100北京 S3. 年龄 378 18 65 有效的 N (列表状态) 378 200上海 S3. 年龄 387 18 65 有效的 N (列表状态) 387 300广州 S3. 年龄 382 18 65 有效的 N (列表状态) 382 根据SPSS 自带数据Employee 在分析一栏中的描述统计下找到频率,点击确定。 性别分析表 Gender 频率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积百分比 有效 Female 216 Male 258 合计 474 受教育程度分析表

Educational Level (years) 频率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积百分比 有效 8 53 12 190 14 6 15 116 16 59 17 11 18 9 19 27 20 2 .4 .4 21 1 .2 .2 合计 474 少数民族分析表 Minority Classification 频率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积百分比 有效 No 370 Yes 104 合计 474 2.选择分析,描述统计下的交叉表,点击确定,分析性别和受教育程度之间的情况,将性别添加到行,将受教育程度添加到列中,点击确定。

浙江RCU自动路测系统分析报告

1月6日RCU自动路测系统分析 1.WAP数据分析 1.1 WAP登录时延分析 我们对1月5日的数据进行了统计,用户的WAP登录平均时延为2.07S,情况正常。下面我们对时延超过5S的小区进行了GB口信令分析: CI:10665 终端一共登录该小区1次,平均时延为15.45s,事件发生在18:54:48,终端发起GET 后由于无线环境恶劣,进行小区重选,选至小区(CI:30123),重选耗时近30s。 我们查看了该小区的PDCH配置情况,发现在测试时间段内该小区的PDCH复用度正常,

没有拥塞的现象。 下图为该站2个小区的分布情况,终端在这个区域之间行进,处于市区范围,站点较密集,无线覆盖情况正常。查询后发现重选后驻留小区(CI:30123)的CRH值为8,建议修改为4。 解决方案:与无线侧优化人员协商后将该小区CRH值由8修改为4。 CI:10929 终端一共登录该小区1次,平均时延为12.97s,问题点发生在15:48:51,查看信令后发现,终端发起GET情求后进行小区重选,选至小区(CI:30123),耗时较久。

我们查看了该小区的PDCH配置情况,发现在测试时间段内该小区的PDCH复用度正常,没有拥塞的现象。 下图为该站2个小区的分布情况,终端在这个区域之间行进,处于市区范围,站点较密,无线覆盖情况正常。查询后发现重选后驻留小区(CI:30123)的CRH值为8,建议修改为4。

解决方案:与无线侧优化人员协商后将该小区CRH值由8修改为4。 CI:30522 终端一共登录该小区4次,平均时延为6.47s,问题事件发生在16:59:07,终端发起GET后由于无线环境恶劣,进行了1次流量控制过程,随后终端进行路由区更新,耗时近12s。 我们查看了该小区的PDCH配置情况,发现在测试时间段内该小区的PDCH复用度正常,没有拥塞的现象。

对应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多元统计分析 实验项目名称五、对应分析 班级与班级代码 实验室名称(或课室) 专业 任课教师 学号: 姓名: 实验日期:

姓名实验报告成绩 评语: 1.对对应分析问题的思路、理论和方法认识正确; 2.SAS软件相应计算结果确认与应用正确; 3.SAS软件相应过程命令正确。 注:“不正确”为有不正确之处,具体见后面批注。 指导教师(签名)

说明:指导教师评分后,实验报告交院(系)办公室保存。 实验项目五对应分析 实验目的:通过对应分析的实验,熟悉对应分析问题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技能,会调用SAS软件对应分析等有关过程命令,根据计算机计算的结果,分析和解决对应分析问题。 实验原理:解决对应分析问题的思路、理论和方法。 实验设备:计算机与SAS、SPSS软件。 实验数据:教科书p240例1数据。 实验步骤: 1.指标的正向化和排序表1(单独计算,可在SPSS软件中计算); 2. 调用因子分析过程命令输入正向化数据求得:前k个初始因子方差贡献解释,达到简单结构的初始因子载荷阵L0k(Factor Pattern)见表2,初始因子样品值矩阵F 0n×k,对L0k、L0k+1、…、L0p都进行方差最大化的正交旋转(穷举法),从中选出达到简单结构的旋转后因子载荷阵LГl(Rotated Factor Pattern)见表2, 前l个旋转后因子方差贡献i v(i v在SAS软件中Rotated Factor Pattern),旋转后因子样品值矩阵F Гn×l; 3.设确定的正向化后因子载荷阵记为L*,正向化后因子记为 F *= (F1*,…,F m*)′,正向化后因子样品值矩阵为F *n×m,调用散点图过程命令输入变量点坐标L*、样品点坐标F *n×m的行数据给出因子坐标系F1*,…, F m*中的因子分析图1。 实验结果、实验分析、结论(有关表图要有序号、表的序号在左上方、图的序号在图的正下方、表的中英文名、表的上下线为粗线、表的内线为细线、表的左右边不封口,表图不能跨页、表图旁不能留空块, 引用结论要注明参考文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