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校企共建创新教育基地分析

校企共建创新教育基地分析

校企共建创新教育基地分析
校企共建创新教育基地分析

校企共建创新教育基地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面临的

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课题。大学毕业生能够顺利就业,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的发展前途,还直接

关系到学校声誉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国家、学校纷纷出台措施,千方百计拓展学生就业渠道,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建设,并把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学校的“一把手”工程。校企合

作作为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的重要模式,在加快推动科技创新,提升

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实践能力,增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综

合素质,更好满足市场和用人单位的需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校企合作的内涵及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作用

1.1校企合作模式的基本内涵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是指高校为提升创

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提升大学生的科研技能和就业能力,借

助学校的人才、科技优势,通过与企业联合建立科研实践基地、教育

实验中心等方式的以互利双赢为基础的合作模式。同时,校企合作又

是一种注重人才培养质量,注重专业理论学习与企业实践应用,注重

发挥学校与企业两种资源、两种平台共享的合作模式。校企合作适应

了当前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新要求,做到了与市场接轨,满足了企业

等用人单位需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全新理念,是高校素质教育改

革的重要内容。

1.2校企合作共建科教基地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作用校企合作共

建科技教育实践基地的根本目的就是借助学校与企业两种资源平台为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创造良好条件,持续提升学生的就

业技能,从而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占据优势,更好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实践证明,校企合作模式下,通过引导学生进入科技教育实训基

地进行科研实践训练,对学生创新意识和科研水平的提升及就业能力

的强化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校企

合作科研拓宽了大学生行业信息渠道来源,拉近了与社会的距离;(2)

校企合作科教为将来大学生的职业教育规划引导提供了条件和基础;(3)校企合作科研基地有助于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创新人才支撑;(4)校企合作科教基地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质量提供了有力平台。

2就业导向下校企共建科教基地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校企合作共建下的科技教育基地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专业技能的提升以及科研水平、职业素质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科教实训基地的锻炼和培训,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都得到了明显增强,整体看,校企合作下的科技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发展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2.1坚持做到科教实训环境的仿真性科教实训基地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职业素质的重要场所,无论在规模设施设备还是操作实践过程中都要坚持培训即实战的原则。科研场所设施要尽可能与实际工作相一致。工作环境要按照实际岗位对专业技能的要求,尽可能做到高度契合。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进行具体指导,及时纠正实践中存有的问题和不足,经过反复训练,持续提升学生对设施设备和器材仪器的掌握运用水准,最终达到独立操作,独立承担一般或加大科研专项任务的目的。

2.2坚持做到科教实训技术的先进性随着世界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当前高端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高校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一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科研资源优势,增强与企业、科研院所、科技服务中介机构等的联系和沟通,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等方式,提升科技教育实训基地的层次和水平,及时跟踪世界先进技术发展前沿,无论在设施设备、器材仪器,还是在科研创新、新技术、新工艺等科研领域体现先进性,高端性,引领时代发展潮流,指导和教育学生通过科研实践,尽快熟悉新技术、新工艺,为提升专业技能和就业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2.3坚持做到科教服务中的适用与开放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就业水平,关键在于培养一支业务精湛、思想活跃、

服务到位的教师队伍。教师一定要结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改变传统

教育理念,做到理论传授与科研实践相结合,尽快熟悉运用先进的器

材设备和科研工作流程工艺,为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实践做好知

识储备。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科研实践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尊重、开放、包容、平等,在场所、设施、器材运用上做到一视同仁,

从空间到时间向学生全面开放,持续提升服务水平和科研实训基地利

用效率。

2.4坚持做到科教基地职业上的接近性校企合作科技教育实训基地无

论在科研训练,还是在学生创新意识培养上都要围绕学生就业为中心,努力营造集科研、生产、服务、管理于一体的真实的职业环境,从场

所建设、设施设备配备、科研流程、服务管理、专业指导、项目攻关

等多方面模拟或接近职业环境和现代企业运作的经营管理模式。

3以就业为导向的校企合作建立科教基地的对策

3.1围绕学生就业素质提升,优化专业课程设置专业课程设置科学与

否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学校应以校企合作

为契机,建立校企双方共建共教共管的“双向型”专业教学模式。定

期做好市场调研,根据市场和社会的实际用人需求,及时做好对专业

设置、内容编排的调整,并围绕市场要求制定出符合创新人才培养和

科研实践规律的教学规划,教学规划要突出实践性、科学性、层次化、模块化,以学生创新意识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通过科研实践训练,提升就业技能,促进学生顺利实现就业。

3.2围绕学生专业技能提升,提升实践教学水平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

意识、科研动手能力和职业素质的重要途径和必备环节。受传统教育

科研体制机制的影响和制约,目前,我国大学生普遍存有着“重理论、轻实践,重学术、轻应用”的现象,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创造意

识不强,毕业后往往因为不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而被拒之门外,给大

学毕业生带来严重的心理和精神负担。同时,用人单位为提升毕业生

的岗位适应能力,不得不投入相当大的费用为新员工进行培训,增加

了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因此,高校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在科研实验、专业实习和职业技能实习等环节的训练,将学

生职业发展课程根据学习阶段实际情况纳入到日常教学规划体系之中,从而形成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社会科研实践等三位一体的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职业素质高、就业能力、

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

3.3围绕学生创新能力提升,提升产学研合作水平学校要适应素质教

育发展的时代要求,坚定不移地深化产学研合作模式,通过校企合作,科研立项等开展基地科学研究、项目攻关、技术推广、经营管理等方

面的研究,加快科研成果中试产业化进程。要积极吸收学生参与到科

学实验、科研创新中来,做到理论知识学习与科研应用实践相结合,

生产实践与科研实习相结合,健全学生培养体系,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和就业水平。通过与企业合作,在提升学校

整体声誉、提升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的同时,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为企业持续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3.4增强“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教师的

科研实践能力对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科技教育基地的功能具有十分重要

的作用,更是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的直接保证。因此,学

校要把提升教师队伍的科研实践水平作为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借助校企合作平台,通过选调部分青年教师到企业任职锻炼,定期开

展专项技能培训等多种方式,在指导学生科研实践的基础上积累生产

经验,调整优化知识结构,丰富教学科研方法。此外,企业还可以选

聘部分具有实践经验和指导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到科教基地进行科研

实践指导,充分发挥他们的自身优势,承担部分实践教学任务,在相

互促进中持续充实和增强教师队伍力量,提升教师科研实践指导的能

力和水平。

校企共建创新教育基地分析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与机制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与机制 高职职业教育与企业是一个互惠互利的双赢的关系,从教育学的角度考虑,职业教育与企业结合不仅提供劳动技能型人才的培训,也为企业改进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了可能,但是日前我国的大多数职业教育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却只是简单的,表面的,鉴于现状。认为应该由相关主管部门牵头,形成校企合作模式或校企股份合作模式来加强职业教育,提高办学水平。 高职职业教育与企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二者之间是既互相联系又互相促进。高职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型人才是直接能为企业一线服务的,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生产一线是职业教育的最佳实习课堂,企业的发展会促进人才的需求、促进高职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但是目前我们的绝大多数企业游离于职业教育的门外,成了一个旁观者。既想从学生中选拔出能为企业带来效应的直接工作者,但又不想为学生提供或很少提供相关实际的技能培训。从而造成现在社会上存在的结构性和摩擦性的就业困难。现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职业教育提供各种政策机会发展,鼓励校企结合,创办新的教学模式,来适应现在社会需求。笔者认为要改变上诉这种现状,加强校企合作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通过现代经济合同的形式使校企形成合作伙伴,并

能保障其正常运转 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是职业院校和企业通过订立合同的方式进行合作。职业院校和企业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任何一方都不能凭借其经济实力或其他优势而凌驾于他方之上。 近几年来,我国的制造业发展迅速,逐渐成为续德国、日本之后的世界第三制造大国,并且成为了“世界工厂”,在劳动力市场上一方面是缺乏优秀的技能型人才和大批高素质劳动者(这一现状已经严重地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速度与水平);另一方面则是为各行各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高职职业教育,由于资会的不足、实训条件的限制等问题造成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较低,学生仅仅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实践技能、动手操作能力则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水准。由于经济体制的变化,大中型国企没落,中小型民企有没有相关的管理单位和约束机制,对于学生实习、教师实践的完全拒绝在门外,绝大多数企业、事业单位并不乐意接受学生实习。现代企业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没有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一是没有时间精力去对实习的学生进行管理,也不知道如何管理,二是在生产实践的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比如说工伤问题等)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我想主要是责任不明,以往没有相应的结合模式,但现在以科学的发展观,必须加强校企之间的联系,对结合中的问题怎么解决呢?采用现代经济的运作模式,订立合同,明确责任,责任是在义务不履行时才发生的,但义务的法律拘束力是山责任

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

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促进内涵建设 陕西省电子信息学校是陕西省教育厅直属的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学校始终坚持以培养“会做人,有技能,能创新”的现代职业人为教育教学目标,以教产结合为抓手深化校企合作、强化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11年1月,学校被三部委确定为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单位。 职业教育如何改革创新?如何培养高技能人才?这是每一所职业学校都要思考和回答的问题。陕西省电子信息学校依托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举校企合作大旗,走工学结合之路,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校企合作模式。以我校钻探工程专业为例。 一、依托行业,创新人才培养 学校钻探工程专业依托中核集团、陕西核工业地质开发总公司等国有大中型企业,不断创新钻探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一)学校成立了钻探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中核集团刘晓阳博士(目前国内钻探工程专业的唯一一名博士)任委员会主任、中核集团、陕核地质开发总公司、西北有色地质开发总公司等相关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为委员的专业指导委员会。负责钻探工程专业建设。 (二)校企共同完成人才培养。学校同中核集团、陕核地质、西北有色地质等公司签订了订单式培养协议,该专业部分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按照企业需求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制定人才评价标准,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完成人才培养。 二、服务行业,共建培训中心 学校立足行业,为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服务。同中核集团、陕核地质开发总公司联合建立了培训中心,为企业开展职工培训。 (一)开展在职职工培训。发挥学校优势,根据企业需求校企双方共同开发培训课程,近几年,每年都利用地勘企业收队后,在春节前后举办培训班。

校企合作典型案例

校企合作,共建校企双赢模式 一、校企合作的背景分析 1、国家政策 “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社会上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各种工作部门 之间的合作关系。它是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与企业在 资源技术、师资培养、岗位培训、学生就业、科研活动等方面进行合作,利用 学校与企业不同的资源和环境,以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满足企业需求的高 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在2005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就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 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在同年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会议中则进一步强调了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培养人 才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 密切结合。 2008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 指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进一步完善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制度,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 2、地方经济 多年来,宁国工业主体地位日益突出,工业化程度达88%。一批骨干企业 跻身全国同行业前列,橡胶汽车零部件、建筑材料、电容器、耐磨球、林产品 加工四大主导行业扬帆奋进,涌现出“鼎湖”牌密封圈、“海螺”牌水泥、“凤形”牌耐磨球、“双津”牌铝塑复合包装材料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名牌产品,其

中,“海螺”、“凤形”、“鼎湖”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地方经济的蓬勃发展无疑会导致企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 二、校企合作的目的和意义 1、校企合作的目的 校企合作的目的:一是通过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的信息优势、技术优势 和设备优势,把企业和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让企业在学校的发展规划、专 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实习教学、教学评价、研究开发、招生就业和 学生管理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为专业课程改革作出应有的贡献。二是通过 校企合作使学校培养的人才能适应企业、行业、社会的需要,缩短员工与企业 的磨合期,从而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和劳动成本,有力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2、校企合作的意义 a、从宏观层面来看,开展校企合作顺应了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一转变的关键是人才的培 养,是一批能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培养。职业教 育是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桥梁,是造就劳动技术大军的重要阵地,也是与生产 劳动和社会实践关系最密切的教育。在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 能型人才过程中,不仅要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朴素的理论知识,更要通 过实践活动,强调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体现了学 校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是顺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b、从中观层面来看,开展校企合作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双赢。 当前人才市场存在着供求矛盾:企业招聘不到合适的人选;毕业生找不到 合适的工作。企业理想的员工是熟悉工作流程,立即上岗,拥有解决生产中实 际问题能力,但是对于刚走出学校的学生来说,仅依靠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和 生产实习时获得的经验很难完成工作任务。这一矛盾反映了职业教育存在着工

最新校企合作平台建设资料

校企合作平台建设 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和必然趋势,也是职业院校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我院结合自身的实际,积极推动和实施校企合作,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在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人才培养模式、“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社会服务、就业服务、内部管理等方面全面深化改革,有效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了学校社会服务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一、搭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平台 聘请汽车等行业有影响力的专家、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等参与学院学术委员会,借助于校企合作这一广阔平台,与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开展教学改革。一是定期组织研讨会和交流活动,及时调研并准确地预测行业发展趋势和人才供求情况,深入研究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在完善现有“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持续创新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的教学组织模式;研究并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二是建立健全鼓励、引导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教学改革的制度和办法,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管理评价体系,引导、激励教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过程组织、实习实训的组织管理、教学与学习效果的考核评价等等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改革与创新。 二、为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搭建平台 各教学系部成立由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行业组织的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教学事务部统一指导、协调下,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灵活性,指导本系部各专业的建设工作。一是制定专业、课程建设的互动程序,校企双方共同进行职业需求预测,进行特色专业、课程设置可行性论证。二是主动适应汽车等产业结构升级和结构调整的需要,及时研讨、预测专业的汽车等行业企业职业岗位(群)能力需求,根据职业岗位需求调整专业结构。三是以行业从业人员能力标准为基础,对职业岗位(群)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分析,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制定专业培养方案,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开发专业课程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研究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研究 物流业的迅速发展,使得物流人才的需求日渐趋势化,主要涉及运输、仓储、国际物流以及企业物流等方向。如何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企业需要的专业性物流人才成为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单个院校而言,通过传统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仍无法满足社会需求,主要在于传统校企合作教学存在很多弊端。 一、传统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现状尽管很多高校都提倡通过校企合作模式进行实践教学,但这种模式仍然存在一些难点和障碍。首先校企合作协议形同虚设,大多数是靠感情和人际关系签订的;而且高校与企业合作目标不同,利益有冲突,结果导致学生毕业后呈现“研究外行,管理不行”的局面;其次合作层次较浅,尚停留在参观、熟悉业务流程等认知阶段,后期顶岗实习阶段的成效不明显;第三,合作条件有限,企业不能拿出足够的资源配合高校进行教学,创造社会效益;在教学过程中,由于高校教师缺乏经验,企业专家理论不扎实也没有精力来教;因此当前校企之间如何合作去保证校企合作教学的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二、市场营销专业(物流管理)校企合作分方向教学模式实施的途径及问题 1.市场营销专业(物流管理)校企合作分方向教学实施

途径通过校企合作模式来实现学生就业方向性,主要通 过两种形 式实现: (1)开设校企合作课程 校企合作课程都是直接与专业方向技能密切相关的,由校内理论课教师与校外企业专家共同完成,因此,在课程内容、授课方式、地点等方面需做出合理安排,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实施步骤,充分展现该门课程与社会需求接轨的目的,使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 (2)毕业前综合实习顶岗实习是目前高校为学生今后择业明确方向的主要手段。大多数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计中把最后一学期甚至是一整学年空出来,主要用做毕业论文设计和毕业前综合实习,以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2.市场营销专业(物流管理)校企合作分方向教学模式实施的问题 (1)校企合作课程的实施受企业专家及企业运营影响校企合作课程往往是和就业方向有直接关联性的,可以由企业专家和校内理论教师共同完成,但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受企业专家资质及企业运营影响。首先由于企业专家不具备高校教师授课资质,其次由于其企业运营不确定性较强,因此企业专家很难能完全按照课程设计安排进行,尤其对企业而言,注重经济效益,不能完全配合高校实施教学。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思路,也是高职院 校生存发展的内在需求。作为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上海版专”)在建设过程中,积极推行“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学校自主、适应需求”的办学模式,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上海市政府指导下,在印刷、出版等行业协会支撑下,组建由出版印刷界知名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理事会,建立政府宏观调控、理事会主导、系部与企业共同实施,行业协会等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融入行业企业、服务社会发展的特色道路。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规范校企合作管理 1. 发挥部市共建优势,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 学校按照“战略合作、校企一体、产学链接、共建共管”的原则,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并进一步完善校、专业群、专业三级校企合作体制。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建立专业校企合作工作站,从校企合作组织结构、资金和制度保障、政府支持等方面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关系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真正达到校企相互渗透和融合,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局面。 2. 坚持“二+五”原则,创新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校企合作理事会成员牢牢把握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建设、合作发展、合作研究等关键点,进行实质性合作。理事会日常运行中坚持“二+五”原则,即“二个建设”和“五个环节”,切实把合作落实到具体的专业和项目上。“二个建设”是“校企合作理事会科学化机制建设”和“校企合作专业群建设”。通过“二个建设”,形成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一体的多层次、立体化办学体系,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合力打造出版印刷高端技能型人才。“五个环节”即:分析校企合作理事会建设的背景和基础;明确理事会建设的指导思想、思路及原则;确立理事会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制定理事会建设的内容和步骤,并组织实施;提供理事会建设的保障措施及预期效果,建成高效运行+关键绩效管理模式的校企合作理事会架构。 拓展校企合作平台,丰富校企合作内容 1. 搭建实习实训基地平台 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学校与行业企业逐渐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先后与上海印刷集团、上海电气印刷包装机械集团、上海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上海烟草印刷厂、苏州日报社、深圳雅昌印刷有限公司、德国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日本小森印刷公司等一大批国内外著名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校外实践、实习签约基地113个,并与500多家行业企业建立了联系,开展多方位、多样化的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专业共建方案.docx

校企合作专业共建方案 校企合作就是充分利用职业学校和行业企业的不同教育资源,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一种办学模式。下面是有校企合作专业共建方案,欢迎参阅。 校企合作专业共建方案范文1 根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系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开展校企合作实施方案。开展校企合作,是专业快速发展,提高办学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推动该项工作,使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提高我院办学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制定以下校企合作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顺应江苏两个率先的经济发展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技工教育发展的要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育方针;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专业定位要求,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推进我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改变,扩展和密切行业、企业的联系,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找准专业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建立与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 二、合作原则 1.服务企业原则 为企业服务是学院的指导思想,也是打开校企合作大门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合作成败和成功率的高低。学院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要状况、用人标准、技术需求,积极为企业开展培训,急企业之所急。 2.校企互利原则 校企合作双方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础。企业有权优先选拔留用学生,有权根据学生能力对学生就业进行部分淘汰。 3.统一管理原则 校企合作是双项活动,校企双方的利益与责任必须高度统一,必须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检查考评。 4.校企互动原则 学院定期组织专业理论教师到企业现场培训,请企业高级技师或能工巧匠来学校讲座。通过校企互动,学校教师在企业学到了实践知识和能力,企业技术人员增长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互补,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实现校企深度融合

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实现校企深度融合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15日访问量:307 (石家庄城市职业学院吴满财)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全面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是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在校企合作的实践中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一系列问题。今天上午听取了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苏志刚教授的《校企对接,系统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报告后,我感触很深,结合我院的实际,就校企合作问题谈谈个人粗浅的认识。 一、我院校企合作的现状 近年来,我院积极践行校企合作,除广泛开展订单培养,建立校外实习基地,邀请企业参与课程开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计划设计等工作外,在与企业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组建了由学院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的校企合作模式,先后将河北华恒信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河北世纪建筑材料检验设备有限公司、石家庄润通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引入学校,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五个,累计吸引企业设备投入2000多万元,可广泛吸收电子信息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设计技术、建筑装饰材料与检测等十余个专业学生进行实训。同时学院为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规范校企合作的管理,专门成立了产学合作与实践教学部、制定了校企合作管理体制实施办法等。学院从上到下对校企合作的重视程度和认识性不断提高,通过不断的尝试,也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校企合作工作的深入开展,在实践中我们遇到了一系列的困难和困惑,这些困难和困惑也正是制约我们多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共同难题。譬如: 1、校企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问题。一方面学校提供的服务难以满足企业的需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受人才培养周期和学校办学基础的限制,学校缺乏主动服务意识,如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与所在区域产业、职业岗位群不适应;二,学校的硬件设施、师资等实力弱,不具备服务企业的能力,如企业需要了解前沿技术、懂得市场规律、专业能力强的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攻关,企业的产品升级、持续发展需要高职院校给予各类培训及技术研发机构的支撑,而高职院校的实力却不能达到;另一方面,企业缺乏应有的合作热情。在实践中,企业往往找不到与学校的契合点,缺乏利益驱动,同时合作中,限于政策、法规,企业的切身利益难以保障,支出多而回报少,责任重而风险大。使得校企合作实质性进展比较缓慢,校企合作“叫得响、落不实”。 2、校企合作育人的问题。在合作育人过程中校企之间“协作多、融入少”。校企合作普遍处于“认知实习、生产实习”等简单协作,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不够,特别在培养目标、课程开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校企有机互动匮乏,校企共育人才还处在初期阶段。 3、深度融合的机制问题。学校运作机制和企业运作机制、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存在较大差异,二者难以真正融合,使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以及受教育者从“学员、职业人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化受到一定的制约。 4、政府主导角色问题。校企合作不仅是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实践的合作,也是一种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合作行为。国家不仅要在政策上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参与人才培养,而且更应通过立法的形式,明晰学校与企业在培养人才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将校企合作纳入国家法律保障体系之内。《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

校企共建创新教育基地分析

校企共建创新教育基地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面临的 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课题。大学毕业生能够顺利就业,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的发展前途,还直接 关系到学校声誉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国家、学校纷纷出台措施,千方百计拓展学生就业渠道,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建设,并把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学校的“一把手”工程。校企合 作作为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的重要模式,在加快推动科技创新,提升 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实践能力,增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综 合素质,更好满足市场和用人单位的需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校企合作的内涵及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作用 1.1校企合作模式的基本内涵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是指高校为提升创 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提升大学生的科研技能和就业能力,借 助学校的人才、科技优势,通过与企业联合建立科研实践基地、教育 实验中心等方式的以互利双赢为基础的合作模式。同时,校企合作又 是一种注重人才培养质量,注重专业理论学习与企业实践应用,注重 发挥学校与企业两种资源、两种平台共享的合作模式。校企合作适应 了当前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新要求,做到了与市场接轨,满足了企业 等用人单位需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全新理念,是高校素质教育改 革的重要内容。 1.2校企合作共建科教基地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作用校企合作共 建科技教育实践基地的根本目的就是借助学校与企业两种资源平台为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创造良好条件,持续提升学生的就 业技能,从而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占据优势,更好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实践证明,校企合作模式下,通过引导学生进入科技教育实训基 地进行科研实践训练,对学生创新意识和科研水平的提升及就业能力 的强化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校企 合作科研拓宽了大学生行业信息渠道来源,拉近了与社会的距离;(2)

校企合作高校产教融合企业平台建设

校企合作高校产教融合企业平台建设 摘要: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业的产业结构经历着不断调整和深化的阶段。尤其是针对教育而言,对社会上各个领域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人力资源保障是解决企业供求失衡的关键环节。特别是地方发展,本身与城市的快节奏差距较大,低效率的人力资源使用情况愈发明显。本文深层次剖析了目前高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促进产教融合发展,助力振兴地方经济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国民经济;教育;产业结构;产教融合 一、产教融合的内涵及论述 产教融合是提高地方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产教融合是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为高校教学理念的创新提供参考和借鉴。从我国整体的人才培养状况来看,供求结构失衡一直都是岌岌可危的现实问题。一方面,企业很难寻找到对口型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大学生毕业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产教融合的目的既遵循了从企业实际运营状况出发,又为大学生技能提升提供了实训的平台。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为主线,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出有效的实践路径。为推动实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产教融合的工作仍然在进一步的探索之中。所谓的产教融合即校企共同作用,培养全面性,综合性的人才,为企业做好人力资源的储备工作。在全新的发展形势下,掌握好人才链与产业链之间的关系,顺应人力资源供给侧改革的主要潮流,扩大就业规模,推动经济全面转型升级,形成创新协同发展的人力资源保障体系。 二、产教融合的意义及应用价值 产教融合的主要受众群体是地方高校的学生。校企合作,产能融合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有助于缓解社会上企业劳动力供求的矛盾问题。对于优化高校教育体系,促进经济发展有着双重的作用和意义。产教融合是教育资源与企业资源的融合,使人才培养更能接地气,有着不可替代的实用价值和教育实践意义。产教融合的顺利开展有助于政府、企业、学校的资源都能得到整合和优化分配。尤其是对于地方高校而言,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快速提升提供了平台和机遇。也利于

校企合作的模式

校企合作的模式归纳起来主要有:学校模式、企业模式、合作模式。 学校模式是以学校为办学主体。优点:①学校模式的中等职业教育,具有正规性和系统性; ②学校模式具有规模效益性;③学校模式具有育人的全面性。局限:①中专职业学校的教育大多数脱胎于普通教育中的学科教育,并习惯于传统应试教育,重理论学习、轻技能的培养现象十分严重。②学校与实际部门联系薄弱。 企业模式是企业为主的员工职业培训模式。优点:①职业教育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②具有动作灵活见效快的特点;③可以边干边学,成本效益好;④具有专业性、连续性,有的甚至还有保密性。局限性:①缺乏理论教学的系统性;②职业技术传授的单一性;③企业模式不能完全保证企业所需求的人才规模数量、种类和质量。 当代西方企业培训典型模式主要有:1)封闭、一元模式的企业培训(当代日本企业培训实践,认为人、财、物是企业经营的三因素,其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把企业培训当作“企业秘密”来看待。2)半封闭半开放、双元模式的企业培训(当代德国企业培训实践:)。3)开放、多元模式的企业培训(当代美国企业培训实践:)。 合作模式是指职业学校与企业联合的职业教育培训模式。这是目前职业教育最具前景的培养模式。具体形态是①以学校教育为主,企业培训为辅的合作模式;②以企业培训为主,学校教育为辅的合作模式。优点:①吸取了学校模式和企业模式的优点,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办学积极性,有利于互通有无,有利于职教资源的充分利用。②有利于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有利于人才培养与需求紧密结合。局限性:①合作模式涉及到教育思想、教育价值、教育内容与管理一系列的变革,因此,它必然受到政府、法制、学校、企业、体制、经费等因素的制约。②中等职业教育中的知识性与实用性、能力性与专业性、针对性与系统性的相互关系,在合作模式中仍未真正解决好。内容由南京华宝通讯转载自网络

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性研究

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性研究 教育问题现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特别是对于高校教学模式的关注,高校是为社会输出专业性人才的场所,所以,国家在对于高校的实践课程也在不断的进行改革。目前,在中国正在推行校企合作的模式,增加学生实践的经验,为日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并且在校企合作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上也可以得到很大的缓解,对于企业和高校来说都是有好处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可以得到全面的发展。文章主要阐述了校企合作的现状,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校企合作的创新模式。 标签:校企合作创新性研究 校企合作对于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高校学生通过在企业内部的实际操作学习,可以增长知识,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中国推行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积极的进行解决,否则对于学生的实践是一个很大的影响。甚至还有一些企业不愿意进行校企合作,对待高校见习生的态度也不积极,这都是校企合作中需要面对的事情。 一、校企合作的现状 校企合作中,学生也在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企业和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企业为学生的实践提供了场所。 1.国外校企合作现状 国外在教育方面以及对于人才的重视方面比中国要更加完善,国外进行校企合作的时间也比较早。在世界其他国家,政府部门对于校企合作是有严格的规定的,企业要保证学生在企业中要真正能获得实践的经验和学习,学校要保证为企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还有一些国家是在学生刚进入大学以后就间断性的对学生进行实践培训,不是集中在毕业前期进行培训。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校企合作,都体现出国外对于校企合作模式的重视。 2.中国校企合作现状 校企合作在中国开始的时间并不长,在中国校企合作主要有几种形式,一是企业和学校签定合同,企业允许学生在企业内部进行实践学习,完成学校规定的任务和目标,学校只需要制定实践的计划和目标就可以。二是企业和院校一起对实践目标进行制定,不再单单是院校一方进行计划的制定,企业也需要参与其中。三是学校和企业进行长期的合作,对于企业需求的人才,院校进行重点培养和训练,学生毕业前期可以去企业进行实践。 二、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1.建设背景 创新紧密合作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是学院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迫切要求,是珠三角轨道交通及现代制造业发展的需要,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激发企业参与合作动力、增强办学活力、实现学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建设基础 移交广州市政府管理五年来,学院发挥行业背景深厚和政府支持重视的双重优势,坚持借外力壮实力、联企业强内涵的发展路子,积极与行业企业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及学生就业等方面广泛开展合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1)校企携手育人基础优 联合广铁集团、广州地铁等企业成立28个专业指导委员会,近三年来,共同实施教学及考核、共同管理,为广铁集团、省铁投、广深港地铁等企业订单培养学生3270人。中铁电气化局捐赠价值78万元的DA8型电气化轨道作业车共建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2个;文舟公司、鸣虹酒店有限公司等企业在学院设50万元“文舟”奖学金、“鸣虹旅业奖学金”等。校企合作育人呈现良好局面。 (2)合作办学机制绩效佳 2009年,在市政府的支持下,学院按照互利共赢的原则,校企合作在广州花都区“粤宝丽工业园”共建工学结合基地,紧密联系毗邻基地的广州铁道车辆厂,开展先进制造业和应用电子技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培训,合作办学模式与成效得到省、市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2008年着手筹建“广州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按照做实为主的原则,广泛联系行业企业,现有广铁集团、广州地铁等92家规模企业签约加盟,为紧密合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3)市政府支持校企合作力度大 市政府对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制定了贯彻实施方案,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支持力度。2009年,市政府拨资金、出政策支持学院以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探索(一)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探索(一) 摘要:校企合作是发展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作有效地提升了高职教育的质量,有力地推动了教学模式的改革。本文通过结合“软件技术综合实训”课程,探索实施了校企合作机制对高职教学模式的改革。 关键词:校企合作;教学模式;高职教育 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相关的行业或企业在人才教育培养和技术开发、改造、创新过程中的相互配合、共同协作。校企合作机制是职业教育的职业性与实践性的本质要求。企业和学校作为高职教育中“两个主体”,共同担负高职教育的使命、质量。 软件技术综合实训课程是软件技术及相近专业的学生在完成软件技术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和相应技能专项实训后,综合运用本专业(岗位)的主要知识和技能在校集中进行的综合性、系统化训练。综合实训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基本掌握本专业的核心能力和关键能力,为进人企业顶岗实习做好准备,最大限度地增强对就业岗位的适应度。因此,综合实训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应与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紧密联系起来,在人才培养方面,企业要积极参与进来,提出对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参与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制定中,进而参与到人才培养的教学活动之中;学校作为人才培养主要的组织者,肩负着培养符合企业需求规格人才培养的任务。结合“软件技术综合实训”课程,在校企合作机制下,开展了讲座、师资互补、教学方式、就业指导、工作室等多种教学模式的研究。 一、讲座 讲座较之课堂,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立体的、宽泛的知识,可以有效地拓展学生知识面。立体指讲座可以跳出书本、传授更加全面、丰富的知识;宽泛指讲座本身带来的知识面、知识的体系更加宽。通过校企合作,针对“软件技术综合实训”课程,有针对地邀请到合作企业资深人员来学校举办“软件项目管理”、“数据库设计及优化”、“PS页面设计”、“编码规范”等知识讲座。 “软件项目管理”讲座主要从软件开发团队组建、团队管理、成员之间如何进行相互协作,软件项目开发的流程及各个流程在资源(人力和时间)开销上占比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讲解,使学生真正了解软件公司如何组织人员进行项目的开发,项目开发的真实流程,以及项目如何进行管理等知识。“数据库设计及优化”讲座主要介绍了数据库、表、视图等创建及在创建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结合项目的业务流程,介绍了项目业务流程中设计到的数据表及对表的查询SQL 语句及SQL语句的优化。结合项目中常见的几大问题,介绍了事务的处理方法及程序中如何实现事务的处理,数据库异常的处理等知识,本讲座结合企业中一些实例项目介绍了数据库的常见操作。“PS页面设计”讲座主要结合常见的网页设计软件,利用PS软件进行页面的设计,并对所设计出来的图片进行切片,结合CSS样式,实现将各切片图片制作成完整转换成网页。“编码规范”讲座介绍了公司在软件开发中对编码的要求以及规范性的命名方法等知识。这几个讲座分不同知识面、不同项目开发阶段为学生在专业知识进行了补充和扩展。 二、师资 师资是保证高职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企业工程师有着对企业文化、企业运作、企业对人才技能的需求以及有着丰富的项目开发经验等优势;学校教师有着组织教学知识的丰富经验。企业人员可以有力的补充学校教师在教学上的不足,为教学提供较真实“仿真”。学校将教师定期派遣到企业,以“访问工程师”,对企业进行技术上的指导、培训,同时也学习企业中软件开发相关技术,切身的体会企业文化。 “软件技术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根据项目开发的不同阶段,先后从企业中引入了项目经理、需求分析师、设计师、软件工程师、测试工程师等数位企业人员进入课堂进行现场指导,使得实训课程更加贴近企业软件真实开发过程。 三、教学方式

校企合作模式经验交流

校企合作模式经验交流 工商管理学院 近年来,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政策导向要求高校办学要面向社会,加强校校、校企等合作。工商管理学院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特别是在我校普通全日制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3版)对实践教学有了新要求、新变化后,根据学院三个专业的“特色+综合”、“理论+实践”、“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注重成人教育与成才教育、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基础训练与创新导引有机结合,摸索形成了以“学校培养---企业实践---学生自我锤炼”为内涵的创新型、发展型、开放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此模式为依托,在校企合作方面主要做了以下探索: 1、加强各专业校企合作的实践基地建设,并进行深入合作 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和提升,工商管理学院积极与省内知名企业联系,为每个专业相对固定两个实习实训基地,同时与同至人商业集团、振东集团有限公司、娃哈哈山西分公司等企业进行深入合作。首先从2013年暑期开始通过积极和学院的实习实训基地沟通联系,开展了在校生分专业定点到企业顶岗实践的活动,通过企业定岗、学生自愿报名、企业选择的形式共派出来自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各专业的60余名学生,实践时间达到1个月以上。本次在校生暑期定点企业实践是工商管理学院多年办学中的一次新尝试、新突破;这种顶岗实践优于一般的企业参观、见习,学生通过独立顶岗、亲身参与具体工作,对专业知识的体会更深,实践锻炼效果更好,专

业学习的兴趣更浓厚。其次,派出学院9名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同时还承接了基地企业的企业培训、社会责任报告编写、基础管理研究、企业文化研究等项目,研究项目成果得到企业、社会高度评价。2014年学院建设了贡天下、黎氏格、振东药业集团学生实践基地,这些基地的建成将为学院学生提供更加深入、更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目前正在和实践基地共同为2015年暑期实践进行计划准备。 2、在校内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探索企业、专业教师双师课堂教学模式 学院创新性地提出并实践了“师生?企业?课堂”互动循环、螺旋式上升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学生培养与教师教改创新并重、课堂理论学习与企业家走进课堂并重、研究企业管理实践与用研究成果反馈改进实践并重,并力求在师生、企业和课堂之间保持互动循环、螺旋式上升。通过师生与企业家一起在课堂围绕企业带来的管理、营销等现实问题的专业讨论,加深了师生对实践问题的研究兴趣和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其后在学院举办的案例大赛、营销策划大赛中、社会实践周活动再通过对企业的调研、专业建议与实践操作的有机衔接,实现了企业、教师、学生的学习互动、三方共赢。这样的互动循环、螺旋式上升的模式使教师、企业、学生从互动循环的实践中不断汲取创新的养分。学院现已与娃哈哈集团山西分公司、振东集团有限公司、同至人商业集团公司、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等企业进行了课堂互动合作探索,效果良好。 3、加强企业与校内实践训练合作,实现校企共赢

校企合作专业共建人才共育的思考

校企合作专业共建人才共育的思考 摘要:本文从校企合作专业共建人才共育的动力机制、运行机制和合作育人形式以及专业共建的主要工作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论述。并结合部分高职学院的实践情况,分析了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关键词:校企合作;专业共建;人才共育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高职院校要按照把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人才培养与就业紧密结合起来的精神,根据岗位要求的变化,及时调整相关专业方向,通过更新、调整及增加必要的专业技术课程和实训实习项目,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适应性。要贴近当前产业转型、调整和企业人力资源需求变化,有针对性地灵活调整专业设置,优化高职院校专业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紧缺型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要确立以工学结合为驱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行业和岗位的需求为切入点,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建立专业及专业群的指导思想。 高职教育的实践表明校企合作专业共建人才共育是高职院校 建设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学校与企业毕竟不同,是两个既相互支撑又完全独立的实体,不能也没必要合二为一。因此,就存在着怎样合作,合作什么,怎样调动起企业的积极性,实现校企双赢共同发展,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建立合作育人的动力机制 校企共同开发专业,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加强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也是提升学院办学竞争力的关键。要摒弃“关门办学、闭门造车”的弊端,本着依托企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为企业原则,找准学校与企业利益的结合点,建立起合作多赢的动力机制。一是争取政策支持。《黑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指出“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推进集团化办学”、“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办学”、“通过政府补贴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进行生产性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等。这是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好机遇,高职院校要把握住机遇,要乘势而上,用好用足政策。二是争取主管部门帮助。将学院的专业建设与行业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争取主管部门出台相应举措,引导、鼓励、支持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三是学校营造良好的合作环境。找准学校与企业互动的利益平衡点和持续合作的激励点,例如,无偿提供教学资源为企业服务、为合作企业开展员工系列培训项目等。 二、完善合作育人的运行机制 要建立校企合作育人的长效机制,建立常设专门机构,畅通校企双方的合作渠道,拓宽校企合作空间,加强制度建设,形成“实习

校企合作的创新性思路

关于校企合作的几点想法 “招工难”和“就业难”是目前社会存在的一对伪命题。出现这样的悖论的根本原因在于,一是专业结构不对称;二是学生与企业的期望不吻合。校企合作是解决这对矛盾的一剂良药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和趋势,但建立什么样的合作模式能够真正达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共赢,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探索和实施,必须赋予其新的内涵和生命力,才能被各方所认可。 一、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1、企业方面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价值观的逐利性无可厚非,但必须在遵守法律、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前提下,才能达到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和永续存在性的最终目的。这样对于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就出现了两种极端理解,一是企业为了寻求廉价劳动力而合作;二是企业为了名誉而进行“赞助性合作”。本人认为两者均有失偏颇,企业通过参与校企合作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第一、获得稳定的人才来源渠道。企业没有稳定的员工队伍就不可能稳定的产品质量 第二、降低人才培养费用 第三、赢得潜在合作伙伴 第四、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 第五、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 2、学校方面 “学历+技能”是职业技术教育的灵魂,学历教育是我国教育工作者的长项,但技能教育是其短板。通过校企合作可以相互取长补短、互利共赢。 第一、促进教学方法的变革,完成从学历教育到“学历+技能”教育的飞跃 第二、提高教学质量,提升综合办学能力 第三、带动教学设备的更新 第四、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和适应社会能力 第五、给学校带来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学生方面 职业院校的学生目前在就业上存在一定误区,总愿意去和211及985院校的毕业生做比较,愿望是好的也可以理解。但现实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第一、定位问题。刚刚恢复高考初期的前五年,每年大学录取人数不足30万,现在要在600万以上,作为当年参加高考的家长,对自己孩子寄予同样 “大学毕业生”的期望是不现实的,需要摆正心态、客观定位。 第二、理论水平不能与211和985竞争,吃苦耐劳不能与农民工相比。那么,职业院校的学生的优势在哪里? 我认为通过校企合作,把学生培养成技能型和实用型人才,使其既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又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4、老师方面 面对“学历+技能”的教育模式,我们的老师是否从思想上真正扭转过来了?如果

11校企共建校内实训中心的规划

校企共建校内实训中心的规划 一、建设目标 围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核心,重点进行教学实训条件建设、优化整合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把专业建设成为与中山市区域特色相适应的全国示范专业和在中山市产业升级中引领一线人才培养的中高级技能人才基地。 着力打造成为中山市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基地,不但可以满足所有学生课程实训的要求,还可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顶岗实习,实现校企师资无界融合,为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技持、咨询服务和相关培训。从2011年8月到2013年8月,准备投入250万,其中省市级财政投入170万,中央财政投入40万,自筹资金40万。新建3个实训室,扩建6个实训室,所有的实训室按企业文化氛围和专业特色营造育人环境。根据“校企互联”培养岗位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中有企,企中有校,校企师资互动,无界融合,企业外聘教师走上讲台,教师学生走进公司,针对岗位能力的项目(建立网店、维护网店、网络编辑等)进行实训,校企共育英才。 二、建设计划 二年内将实验室的建筑面积扩建至360平方米,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包括仿真公司(1个)、网络编辑实训室(2个)、沙盘实训室(1个)、E购商城(1个)、摄影室(1个)、服装电子商务实体展厅(1个),中山电子商务网商联盟校内实训中心(1个)、电子商务运营中心(1个)。 表1-1 电子商务专业实训室建设一览表

三、具体措施 (1)网络编辑实验室 网络编辑实验室里拥有的硬件有:高性能服务器3台,教学用微机38台,投影仪1台;软件有:由校内E购商城平台、南京奥派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电子商务教学模拟软件。 (2)E购商城 成立校内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实训基地面积约200平方米,构想把服装专业、工美专业学生作品变成商品并推向全国各地,促进了专业无界化合作,资源最大化利用,增强了学校的整体实力。组成的部门包括商业信息采集部门、网站建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