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蚂蚁做操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蚂蚁做操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蚂蚁做操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蚂蚁做操

第六单元乘法

第1课时蚂蚁做操

教学内容:

教材第52、53页。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借助点子图这一直观模型,理解乘法竖式每一步的含义,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化。

3、在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步养成认真倾听、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借助点子图这一直观模型,理解乘法竖式每一步的含义,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化。

教学准备与方法方法:

课件、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出示“蚂蚁做操”的情境图。

独立观察画面,说一说情境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讲一个数学故事。

二、结合数学信息尝试提出乘法问题。

即:每排有12只小蚂蚁,有4排,一共有多少只小蚂蚁?

三、在点子图上圈一圈,算一算,并与同伴说说你的计算过程。

你是怎么圈的?结合圈的结果说一说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习成果预设: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的一些圈法和口算方法:

四、探索竖式计算方法,理解竖式每一步的算理。

(1)你能试着用竖式来算一算12×4吗?

鼓励学生试着用竖式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

(2)交流各自的算法,理解竖式每步的含义及书写格式。

(学习成果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三种计算方法:

方法一:加法竖式;方法二:完整呈现计算过程的竖式;方法三:简写后的一般竖式。)

A交流方法一,对用加法竖式计算的,要引导学生说一说是几个几相加,尝试写出乘法竖式。

B交流方法二,在黑板上呈现出竖式的计算过程。

结合点子图说一说竖式计算中每一步所表示的实际意思,即每一步求出的是电子图中的哪个部分。

回顾列表计算的方法,表格中的每一步与竖式中的哪一步是对应的?

(体会乘法竖式与点子图、列表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8、40、48的含义。)

第一步,4乘2结果是8个点,所以8写在个位;

第二步,4个10是40个点,写在第二层,相同数位对齐;

第三步,再把8和40这两部分加在一起,得48。

(3)交流方法三,学习乘法竖式规范的简写形式。

与方法二的竖式进行比较,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结合前面的过程说一说:为什么8写在个位,表示什么;4写在十位,表示什么?合起来是什么?

五、练一练,巩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53页练一练1题:圈一圈、算一算。)

(1)先在点子图上圈一圈,算一算,交流方法,巩固口算。

(2)用竖式算一算,并与同伴说一说计算过程和每一步表示的含义,巩固竖式方法。

出示“213×3= ”,你会算吗?试试看!

1.学生尝试独立解答。

2.集体交流各自的算法。

(学习成果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一些计算方法)

口算方法:200×3=600 10×3=30 3×3=9 600+30+9=639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

①具体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②说一说竖式计算每一步所表示的具体含义;

③比较一下列表的方法和竖式计算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

(都是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它们的算理相同。)

3.练一练,巩固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53页练一练2题算一算,并说一说竖式每一步的含义。

六、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数学课,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什么疑问

吗?

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等待我们用学习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就请同学们留心观察身边的乘法问题吧!

板书设计:

蚂蚁做操

12×4=48(只)

答:一共有48只小蚂蚁。

教学反思:

学生第一次接触乘法竖式,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对他们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尤其是竖式中每一步计算的实际含义不容易理解,借助点子图这一直观模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和计算道理。学生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采用了口算、在点子图上圈一圈、列表、用竖式计算等多种计算方法,在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每一种方法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比较这些方法,说一说这些方法有什么共同之处。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初步体会这些方法看起来好像不同,但仔细思考其中的道理其实是一样的。这样就建立了不同计算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一方面促进了学生对这些方法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也能够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蚂蚁做操》教案

蚂蚁做操。(教材第52~53页)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具体的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课件、点子图。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蚂蚁做操的情境吗?仔细看一看,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情境图) 生:图中有4排小蚂蚁在做操,每排有12只小蚂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为新课的教学做准备。】 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有多少只小蚂蚁? 师:在点子图上圈一圈,算一算,并向同伴说说你的计算过程。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并交流计算过程,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你是怎么圈的?结合圈的结果,说一说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每排12只,共有4排,用连加法计算12+12+12+12=48(只)。 ?把小蚂蚁从中间平均分成两份,先算6×4=24(只),再算24+24=48(只)或24×2=48(只)。

? 分成两部分计算,先算10×4=40(只),再算2×4=8(只),最后算40+8=48(只)。 ? 把12只小蚂蚁平均分成6份,先算4×2=8(只),再算8×6=48(只)。 师:你能试着用竖式来算一算12×4吗? 鼓励学生试着用竖式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交流各自的算法,理解竖式每步的含义及书写格式。体会乘法竖式与点子图、列表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8、40、48的含义。 ? × 10 2 4 40 8 1 2× 4 8+4 0 4 8 第一步,4乘2结果是8个点,所以8写在个位上; 第二步,4个十是40个点,写的时候相同数位对齐; 第三步,再把8和40这两部分加在一起,得48。 ? 学习乘法竖式规范的简写形式。8写在个位上,表示8个一;4写在十位上,表示4个十,合起来是48。这样书写更简便易懂。 师:请你试着算一算213×3。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交流各种算法,重点说一说竖式计算每一步的含义。 【设计意图:借助点子图这一直观模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和计算道理,尤其是理解竖式中每一步计算的实际含义。】

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单元 蚂蚁做操

蚂蚁做操 一、说教材 《蚂蚁做操》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第六单元《乘法》第52页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表内乘法,并学会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这为过度到本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也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通过“蚂蚁做操”详尽情景图,探究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借助点子图直观模型,理解乘法竖式的每一步含义,进一步体会乘法计算的多样性。 3.在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步养成认真倾听、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二、说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2、借助点子图,理解乘法竖式每一步的含义,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运用例外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说教法 我们在以学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根据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点子图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语境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结合协作的精神。 四、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蚂蚁做操吗?你们知道做操时首先要干什么? 二、探究体验新知1、师:你能根据情境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2、在点子图上圈一圈,算一算,并与你的同桌说一说计算过程。 3、师问:你是怎么圈的? 4、师追问:一共有48只蚂蚁,那除了用圈一圈、数一数的方法外,还有没有别的方法来计算小蚂蚁的只数?生:用乘法。 5、问:为什么可以用乘法来做呢?在小组内交流在汇报。 6、师引导学士尝试用竖式来算一算12×4=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 7、师板演竖式乘法的书写顺序: 8、学生在草稿本上学习乘法竖式规范的书写形式。 师趁机追问:在书写乘法竖式时应注意什么?在计算时应从哪一位开始算?乘积怎样写?教书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书写回答。

三年级数学《蚂蚁做操》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蚂蚁做操》说课稿 李波 一、说教材 《蚂蚁做操》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第六单元《乘法》第52页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表内乘法,并学会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这为过度到本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也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通过“蚂蚁做操”具体情景图,探究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借助点子图直观模型,理解乘法竖式的每一步含义,进一步体会乘法计算的多样性。 3.在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步养成认真倾听、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二、说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2、借助点子图,理解乘法竖式每一步的含义,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

切联系。 三、说教法 我们在以学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根据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点子图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语境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蚂蚁做操吗?你们知道做操时首先要干什么? 二、探究体验新知 1、师:你能根据情境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蚂蚁做操》精品教案

《蚂蚁做操》精品教案 一课时 教学内容 蚂蚁做操。(教材第52~53页)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具体的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教具 课件、点子图。 教学过程 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蚂蚁做操的情境吗?仔细看一看,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情境图) 生:图中有4排小蚂蚁在做操,每排有12只小蚂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为新课的教学做准备。】自主探究 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有多少只小蚂蚁? 师:在点子图上圈一圈,算一算,并向同伴说说你的计算过程。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并交流计算过程,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你是怎么圈的?结合圈的结果,说一说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每排12只,共有4排,用连加法计算12+12+12+12=48(只)。

? 把小蚂蚁从中间平均分成两份,先算6×4=24(只),再算24+24=48(只)或 24×2=48(只)。 ? 分成两部分计算,先算10×4=40(只),再算2×4=8(只),最后算40+8=48(只)。 ? 把12只小蚂蚁平均分成6份,先算4×2=8(只),再算8×6=48(只)。 师:你能试着用竖式来算一算12×4吗? 鼓励学生试着用竖式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交流各自的算法,理解竖式每步的含义及书写格式。体会乘法竖式与点子图、列表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8、40、48的含义。 ? × 10 2 4 40 8 1 2 × 4 8+4 0 4 8 第一步,4乘2结果是8个点,所以8写在个位上; 第二步,4个十是40个点,写的时候相同数位对齐;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蚂蚁做操教案北师大版完美版

蚂蚁做操 【学习内容】北师版三年级上册52页第六单元第一课时《蚂蚁做操》【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并学会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乘、除法的基础。本单元第一次学习乘法的竖式,理解竖式每一步所表达的实际含义、竖式的书写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结合“蚂蚁做操”的童话故事情境,在解决“一共有多少只蚂蚁?”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借助直观模型——点子图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巩固口算方法的同时,进一步探索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教学时将点子图与竖式计算中的每一步相互对应起来,清晰地呈现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同时还把列表的方法与两者建立了对应的关系,沟通了数据列表、抽象竖式、直观点子图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学生来说更加直观生动、易于理解、印象深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每一步的具体含义,经历了从直观形象到抽象思考的数学化的过程。 【学习重点】 1、竖式每一步所表达实际含义的理解。 2、竖式的正确书写格式。 【学习难点】理解竖式每一步所表达的实际含义。 【学习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借助点子图这一直观模型,理解乘法竖式每一步的含义,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化。3.在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步养成合作交流、认真倾听、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学具准备】点子图练习纸、练习本、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天天练 20×2=40,30×3=90,50×2=100,13×2=26,42×2=84,33×2=66 二、谜语激趣,发现问题。 1、看一看,说一说。 师:老师这里有个小谜语,让大家猜猜。(老师看PPT读谜语) 生:蚂蚁。 师:今天天气不错,蚂蚁们都出来做运动了,他们在做操。今天我们就学习《蚂蚁做操》。(出示课题) 2、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告诉老师,你在图片中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看谁说的最完整? 预设: 生:我看到一行有12只蚂蚁,一共有4行。 师:(如有学生说的不完整,老师进行引导,让学生说完整的数学信息)你说的真完整。那谁能提出数学问题呢? 生:一共有多少只蚂蚁?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师:谁会列式? 生:12×4=(老师出示板书) 师:谁能口算得出得数。

三年级数学蚂蚁做操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蚂蚁做操说 课稿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三年级数学《蚂蚁做操》说课稿 李波 一、说教材 《蚂蚁做操》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第六单元《乘法》第52页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表内乘法,并学会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这为过度到本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也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通过“蚂蚁做操”具体情景图,探究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借助点子图直观模型,理解乘法竖式的每一步含义,进一步体会乘法计算的多样性。 3.在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步养成认真倾听、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二、说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2、借助点子图,理解乘法竖式每一步的含义,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说教法 我们在以学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根据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点子图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语境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蚂蚁做操吗你们知道做操时首先要干什么

三年级数学上册试题 一课一练6.1《蚂蚁做操》习题-北师大版(含答案)

6.1《蚂蚁做操》习题 第一课时 一、口算: 13×3= 60÷2= 16×4= 800÷4= 120÷6= 16×5= 二、想一想:下面的计算正确吗?如果有错,说一说错在哪里? 1 3 2 3 1 × 3 × 3 ____________ ()__________ () 3 3 6 3 4 三、计算 12×4= 213×3= 四、填一填

在笔算43×2时,先用2乘43个位上的(),在积的个位上写();再用2乘43十位上的(),在积的()位上写(),最后结果是()。 五、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 2 4 × 3 ×□ _________ ___________ 6 9 6 □8 第二课时 一、比比算算 8×1= 6×3= 8×10= 6×30= 80×10= 60×30=

二、填一填 4 4 ×3 6 2 6 4-------------()×() 1 3 2 -----------()×() 1 5 8 4 ------------()+() 三、填空 1. 两个乘数的积是312,如果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缩小3被,积是();如果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5倍,积是()。 2. 49×57的积得个位上的数是(),积是()位数。 四、判断题 1. 一个乘数末尾有一个0,另一个乘数末尾也有一个0,积得末尾一定有两个0。() 2. 1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这个数本身。() 3.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4. (28+12)×30与28+12×30的计算结果相同。()

第三课时 一、列竖式计算 38×19 45×76 二、简便运算 25×36 2×12×25 三、解决问题。 1. 电风扇原价280元,现价190元,学校买了18台,能便宜多少钱?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蚂蚁做操》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蚂蚁做操》 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蚂蚁做操》教案 教材分析: 《蚂蚁做操》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属于课程内容四个部分中的“数与代数”部分,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学习乘法的竖式计算,教材在鼓励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借助直观模型点子图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本节课的学习为以后学习多位数乘法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好了很好地铺垫。 学情分析: 本节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学生,活泼可爱,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于具体、直观的内容有较大的依赖性。在数学学习上,已基本掌握《课标》所要求第一学段的数学基础知识,与高年级不同的是在课堂上主动探究并与人分享学习成果的积极性特别高。但是生生间的差距也更加明显,在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和数学思考方面需教师加强引导与训练。对于本课知识而言,学生已在第四单元学习的基础上掌握了通过点子图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与算理,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认知基础。本节课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经验,挖掘学生资源,以生为本展开教学。

教学中还应关注学生学习习惯培养,促其学会倾听,学会反思,学会表达,注重个性发展。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借助点子图这一直观模型,理解乘法竖式每一步的含义,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化。 3.在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步养成认真倾听,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用竖式计算乘法。 教学难点:理解竖式乘法每一步的含义。 教学准备:点子图操作卡(每生一张),每生一支彩笔 一、活动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做个热身运动口算体操怎么样? 第一节:“表内乘法”口算运动现在开始。集体抢答 第二节:“整十整百数”口算运动。举手抢答 10×750×4400×6 第三节:“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运动现在开始 11×42×2432×3(课件出示) 第四节:整理运动:请整理好你的课本学具,调整到自己最舒服的坐姿,自信的笑一笑吧! 二、探究新知,掌握方法

《蚂蚁做操》教案

《蚂蚁做操》教案 三年六班翟翟 【学习内容】北师版三年级上册52页第六单元第一课时《蚂蚁做操》【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并学会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乘、除法的基础。本单元第一次学习乘法的竖式,理解竖式每一步所表达的实际含义、竖式的书写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结合“蚂蚁做操”的童话故事情境,在解决“一共有多少只蚂蚁?”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借助直观模型——点子图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巩固口算方法的同时,进一步探索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教学时将点子图与竖式计算中的每一步相互对应起来,清晰地呈现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同时还把列表的方法与两者建立了对应的关系,沟通了数据列表、抽象竖式、直观点子图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学生来说更加直观生动、易于理解、印象深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每一步的具体含义,经历了从直观形象到抽象思考的数学化的过程。 【学习重点】 1、竖式每一步所表达实际含义的理解。 2、竖式的正确书写格式。 【学习难点】理解竖式每一步所表达的实际含义。 【学习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借助点子图这一直观模型,理解乘法竖式每一步的含义,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化。 3.在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步养成合作交流、认真倾听、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学具准备】点子图练习纸、练习本、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天天练 20×2=40,30×3=90,50×2=100,13×2=26,42×2=84,33×2=66 二、谜语激趣,发现问题。 1、看一看,说一说。 师:老师这里有个小谜语,让大家猜猜。(老师看PPT读谜语)生:蚂蚁。 师:今天天气不错,蚂蚁们都出来做运动了,他们在做操。今天我们就学习《蚂蚁做操》。(出示课题) 2、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告诉老师,你在图片中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看谁说的最完整? 预设: 生:我看到一行有12只蚂蚁,一共有4行。 师:(如有学生说的不完整,老师进行引导,让学生说完整的数学信息)你说的真完整。那谁能提出数学问题呢?

三年级数学《蚂蚁做操》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蚂蚁做操》教学设计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教材分析: 《蚂蚁做操》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属于课程内容四个部分中的“数与代数”部分,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学习乘法的竖式计算,教材在鼓励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借助直观模型点子图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本节课的学习为以后学习多位数乘法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好了很好地铺垫。 学情分析: 本节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学生,活泼可爱,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于具体、直观的内容有较大的依赖性。在数学学习上,已基本掌握《课标》所要求第一学段的数学基础知识,与高年级不同的是在课堂上主动探究并与人分享学习成果的积极性特别高。但是生生间的差距也更加明显,在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和数学思考方面需教师加强引导与训练。对于本课知识而言,学生已在第四单元学习的基础上掌握了通过点子图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与算理,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认知基础。本节课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经验,挖掘学生资源,以生为本展开教学。教学中还应关注学生学习习惯培养,促其学会倾听,学会反思,学会表达,注重个性发展。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借助点子图这一直观模型,理解乘法竖式每一步的含义,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化。 3.在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步养成认真倾听,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用竖式计算乘法。 教学难点:理解竖式乘法每一步的含义。 教学准备:点子图操作卡(每生一张),每生一支彩笔 一、活动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做个热身运动口算体操怎么样? 第一节:“表内乘法”口算运动现在开始。集体抢答 第二节:“整十整百数”口算运动。举手抢答 10 × 7 50×4 400×6 第三节:“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运动现在开始 11×4 2×24 32×3 (课件出示) 第四节:整理运动:请整理好你的课本学具,调整到自己最舒服的坐姿,自信的笑一笑吧! 二、探究新知,掌握方法 孩子们,刚才我们的思维体操太精彩了,在森林王国里面,有一群可爱的小蚂蚁可羡慕我们了,它们早已按耐不住激动地心情,排好了整齐的队伍想展示它们的风采,瞧,它们出场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蚂蚁做操。(板书课题)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蚂蚁做操》教学设计

《蚂蚁做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第52—53页“蚂蚁做操”。 设计背景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并学会了整十、整百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乘、除法的基础。 教科书结合“蚂蚁做操”的童话故事情境,在解决“一共有多少只蚂蚁”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借助直观模型点子图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巩固口算方法,同时进一步探索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教科书将点子图与竖式计算中的每一步相互对应起来,清晰地呈现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紧式的计算过程,同时还把列表的方法与两者建立了对应关系,沟通数据列表、抽象竖式、直观点子图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学生来说更加直观生动、易于理解、印象深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每一步的具体含义,经历从直观形象到抽象思考的数学化的过程。 学习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借助点子图这一直观模型,理解乘法竖式每一步的含义,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化。 3.在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步养成认真倾听、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 点子图练习纸、练习本、课件 过程预设 活动(一):圈一圈,算一算——结合点子图回顾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出示“蚂蚁做操”的情境图。 学生独立观察画面,说一说情境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讲一个数学故事。 2.结合数学信息尝试提出乘法问题。 即:每行有12只小蚂蚁,有4行,一共有多少只小蚂蚁? 3.在点子图上圈一圈、算一算,并与同伴说说你的计算过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