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跨文化视角下沉默的语用功能及文化内涵

跨文化视角下沉默的语用功能及文化内涵

跨文化视角下沉默的语用功能及文化内涵
跨文化视角下沉默的语用功能及文化内涵

跨文化视角下沉默的语用功能及文化内涵

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下出发,首先对沉默语的共同语用功能进行了总结。其次,以中美文化为例,指出沉默在两种文化背景下的不同表现。最后分析了其差异产生的原因。通过该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深层次的了解沉默,避免跨文化交际失误,提高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

一、引言

沉默在不同文化背景之下虽然有着共同的表达形式,但是,处于不同地域和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人们对沉默持有的态度和理解具有明显的差异,从而导致了跨文化交际中的交际失误。为了保证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沟通的顺利,本篇论文总结了沉默的语用功能,深入的对比了中美在沉默语上的表现差异,分析了差异存在的原因。

二、沉默的内涵

沉默作为一种交际策略,属于非言语交际(Nonverbal Communication)的一种方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说,沉默泛指一切的非言语交际行为。所谓非言语交际行为涉及对输出者或接收者来说具有潜在信息价值的一切非言语因素,包括面部表情、穿着打扮、身体的接触、手势、身势、眼神、和讲话人之间的距离等(李杰群2002:271)。从狭义上来说,它是指在讲话或交谈中不作出有声的表示,而作出无声的反应或停顿(毕继万2001:46)。本篇论文中主要从沉默的狭义方面进行讨论。

三、沉默的语用功能

1.表露社会文化特征

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行为一样,都可以通过某种交际方式来标识或体现交际双方的社会关系、职业、地位和年龄。比如:在东亚文化体系中,以中国文化为例。年幼者在长辈面前应少言多听,而不应在年长者和地位高的人面前夸夸其谈。这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尊卑有序”和“讷于言,而敏于行”文化理念。

2.传达心理语言

在交际过程中运用沉默语以表达交际者的心理活动过程。例如当交际者在不了解跨文化差异的前提下贸然问及一位美国女孩的年龄及婚姻状况时,对方在回答之前会出于尴尬和惊讶的沉默一会。表现出了交际者此时紧张和惊讶的心理状态。

四、中美文化中的沉默

翻译研究的语篇分析模式及其意义(二)

英语知识 一、导论 20 世纪90 年代,语篇分析开始在翻译研究中占主导地位。语篇分析法侧重于描述语言意义交流及建立社会和权力关系的运作方式。翻译研究中, 最具影响力的语篇分析模式当数礼德的系统功能语篇分析。语篇分析模式引入翻译研究后,对翻译研究那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混乱局面无疑注入了一塘清水,尤其对中国翻译界挥之不去的语文学式的翻译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西方翻译研究者把语篇分析引入翻译研究后,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出版了几部重要作品,主要有:J uliane House 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一种重访模式》( Translation QualityAssessment : A Model Revisited ) ,[ 1 ]Mona Baker 的《换言之: 翻译教程》( In Other Words : A CourseBook on Translation ) ,[ 2 ] Bell 的《翻译的理论与实践》(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ng ) ,[ 3 ] Basil Hatim和Ian Mason 合著的《语篇与译者》( Discourse andthe Translator ) [ 4 ] 和《作为交际者的译者》(The ranslator as Communicator ) ,[ 5 ] Basil的《跨文化交际—翻译理论与对比篇章语言学》(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 : Translation Theoryand Cont rastive ) 。[6 ] J uliane House 通过对原文和译文进行语域对比分析以确定译作评估模式,并分析了显性翻译(overt translation) 和隐形翻译(coverttranslation) 。显性翻译自称不是翻译,隐形翻译则被定义为在译语文化中享有和源语文本平等的地位。Baker 探讨了翻译中语言各层次尤其是语篇和语用层次上的对等。Basil Hatim 和Ian Mason 将符号层上的语篇融入其翻译研究模式,代表了更广泛意义上的话语观。在我国,将语篇分析模式引入翻译研究的应首推黄国文和美芳二教授。黄国文在《外语与外语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章节答案1~8

第一章 1 【单选题】(10分) 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历史上有一条连接东西方文明古国的通道被称之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得名是由()提出的。 A. 张骞 B. 汉和帝 C. 汉武帝 D. 李希霍芬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2 【多选题】(10分) 广义上的“丝绸之路”除了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外,还包括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由()组成。 A. 东洋航线 B. 西洋航线 C. 南洋航线 D. 北洋航线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3 【多选题】(10分) “丝绸之路”曾作为连接中西方的重要通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发挥的作用主要是指()。 A. 贸易作用 B. 军事作用 C. 外交作用 D. 文化交流作用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4 【单选题】(10分) 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于()年粟特人将制造葡萄酒的技术传入中国。 A. 贞观十四年 B. 康熙九年 C. 崇祯十六年 D. 元和七年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5 【单选题】(10分) 汉武帝时期,()为开拓“丝绸之路”立下了汗马功劳,被誉为“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A. 卫青 B. 霍去病 C. 张骞 D. 司马迁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6 【多选题】(10分) 鸠摩罗什把佛教从西方引入中国,将大量经书翻译成汉语,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与()和玄奘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 A. 不空 B. 鉴真 C. 法显 D. 真谛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7 【单选题】(10分) ()17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历时四年来到中国,与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了友谊。后由鲁斯蒂谦将其在中国见闻轶事整理并编著成游记,在欧洲广为流传,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

跨文化视角下沉默的语用功能及文化内涵

跨文化视角下沉默的语用功能及文化内涵 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下出发,首先对沉默语的共同语用功能进行了总结。其次,以中美文化为例,指出沉默在两种文化背景下的不同表现。最后分析了其差异产生的原因。通过该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深层次的了解沉默,避免跨文化交际失误,提高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 一、引言 沉默在不同文化背景之下虽然有着共同的表达形式,但是,处于不同地域和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人们对沉默持有的态度和理解具有明显的差异,从而导致了跨文化交际中的交际失误。为了保证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沟通的顺利,本篇论文总结了沉默的语用功能,深入的对比了中美在沉默语上的表现差异,分析了差异存在的原因。 二、沉默的内涵 沉默作为一种交际策略,属于非言语交际(Nonverbal Communication)的一种方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说,沉默泛指一切的非言语交际行为。所谓非言语交际行为涉及对输出者或接收者来说具有潜在信息价值的一切非言语因素,包括面部表情、穿着打扮、身体的接触、手势、身势、眼神、和讲话人之间的距离等(李杰群2002:271)。从狭义上来说,它是指在讲话或交谈中不作出有声的表示,而作出无声的反应或停顿(毕继万2001:46)。本篇论文中主要从沉默的狭义方面进行讨论。 三、沉默的语用功能 1.表露社会文化特征 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行为一样,都可以通过某种交际方式来标识或体现交际双方的社会关系、职业、地位和年龄。比如:在东亚文化体系中,以中国文化为例。年幼者在长辈面前应少言多听,而不应在年长者和地位高的人面前夸夸其谈。这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尊卑有序”和“讷于言,而敏于行”文化理念。 2.传达心理语言 在交际过程中运用沉默语以表达交际者的心理活动过程。例如当交际者在不了解跨文化差异的前提下贸然问及一位美国女孩的年龄及婚姻状况时,对方在回答之前会出于尴尬和惊讶的沉默一会。表现出了交际者此时紧张和惊讶的心理状态。 四、中美文化中的沉默

顺应理论视角下的语用翻译

2009年第25卷第3期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 l.25 N o.3 2009 (总第105期)JOURNAL OF NORTH UN IVERSIT Y OF CH INA(S OC I AL SC IENCE ED ITI ON)(Sum.105) 文章编号:167321646(2009)0320026205 顺应理论视角下的语用翻译Ξ 李宏鹤 (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摘 要: 语用翻译是以追求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为目标的等效翻译。本文从Jef V ersueren的顺应理论角度出发,分别探讨了语用语言等效翻译和社交语用等效翻译中的顺应模式,认为译者会在语言结构和语境两个层面做出动态顺应,以达到语用语言等效之目的;并且译者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顺应其翻译动机和自身现实条件以实现社交语用等效。 关键词: 语用翻译;顺应理论;语用等效 中图分类号: H315.9 文献标识码: A O n P ra gm a tic T ra ns la tion G uide d B y The o ry O f A da p ta tion L I Honghe ;Schoo l of Fo reign L anguageΚShanxi U niversityΚT aiyuan030006ΚCh inaΓAbstractΠP ragm atic tran slati on is a k ind of equ ivalen t tran slati on w h ich ai m s at pu rsu ing the p ragm atic lingu istic equ ivalence and social p ragm atic equ ivalence.T h is article analyzes the adap tive m odels of the above m en ti oned tw o k inds of equ ivalen t tran slati on s from the angle of theo ry of adap tati on.It p u ts fo r w ard that the tran slato r actively adap ts the lingu istic structu re and con tex t to ach ieve the p ragm atic lingu istic equ ivalence and that he con sci ou sly o r uncon sci ou sly adap ts h is m o tive of tran slati on and h is real conditi on s to ach ieve the social p ragm atic equ ivalence. Key wordsΠp ragm atic tran slati onΜtheo ry of adap tati onΜp ragm atic equ ivalence 翻译理论浩如烟海,但有一点是必然的,那就是它必然与某个学科紧密相连,从其他学科中汲取养分。而尽管译论所借鉴的每一种理论都对翻译研究有所启发,有所推动,这种启发和推动却又往往是局限或侧重于某一个方面的,不能全面反映翻译的全貌。尤金?奈达曾在其著作“L anguage,cu ltu re and tran slati on”中把译论分为三大类:语文学类译论、符号学类译论和语言学类译论。近些年来,随着语用学的日益崛起和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倾向于用语用学的各种理论观点来分析和阐释翻译现象。“语用翻译”这一概念渐渐浮出水面。 关于语用翻译的定义,何自然教授认为:“它同语义翻译相对应,是一种等效翻译观,也是翻译理论中的一个新模式。[1]”近年来,许多学者从预设、礼貌原则、会话含义、关联理论、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分析等多个角度出发,探讨语用与翻译,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拟从顺应理论这个语用学的视角出发,探索语用翻译中的顺应问题。 1 文献回顾 前面已经提到,语用翻译是一种等效翻译。这种等效决不简单指字面意思上的吻合,它是指原作与译作在语用语言和社交语用两个层面上所达到的等值效果(equ ivalen t effect)[1]。在翻译理论界中较早提出等值概念的翻译家是奈达。在他看来,“翻译就是要在接受语中以最自然的方式重现原文中的信息,首先是重现意义,然后是风格。[2]”彼得?纽马克进一步提出了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的理论。纽马克 Ξ收稿日期:2008212208  作者简介:李宏鹤(19732),女,助教,从事专业:中西文化比较及英汉互译。

跨文化视角下中西方礼貌用语的差异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谈商务英语信函的词语汉译 2 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看张谷若《德伯家的苔丝》的翻译 3 论《双城记》中的现实主义风格 4 从语用学角度对英语课堂中委婉语的使用探究 5 《东方快车谋杀案》中的伦理困境 6 春节与圣诞节的对比研究 7 浅析习语翻译中的语用失误 8 高中英语听、说、读教学活动中写作融入模式的初探 9 文档所公布各专业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95 80 35 640 10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幻灭与重生 11 肯尼迪演讲的语音衔接分析 12 双重文化下的文化选择——解析电影《刮痧》中中国移民的文化身份危机 13 An Analysis of Space in In the Heart of the Country 14 A Study of Chinglish as Found in Students’ Writings 15 希思克厉夫—一个拜伦式英雄 16 从宝洁公司的运营模式看美国文化的多样性 17 中美大学创业教育的比较和启示 18 Problems Occured in the Process of the Chinese Learning English and Its Possible Solution 19 “土生子”叛逆精神探源 20 萨拉的性格魅力 21 论英语被动语态的语篇功能及其翻译策略—以《高级英语》第二册为例 22 论《紫色》中的性别暴力 23 解读《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的俄狄浦斯的影响 24 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25 浅析《恋爱中的女人》中劳伦斯的爱情观 26 《红字》中丁梅斯代尔的灵魂救赎 27 A Study of Beauty in Sound, Form and Meaning Display ed in Zhang Peiji’s Prose Translation 28 从《在路上》分析“垮掉的一代”的文化内涵 29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英语禁忌语探析 30 英汉互译中不可译现象的文化阐释 31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Principles in the Study of Intercultural Business Negotiation 32 论埃德加?爱伦?坡短篇小说的创作风格 33 从接受美学浅谈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 34 好莱坞电影中中国人形象变迁的意识形态分析 35 中国春节与美国圣诞节的文化比较 36 浅谈商标的特点及其翻译 37 The Admiration of Great Gatsby 38 从美国新闻理念的发展看例外主义的嬗变 39 交际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 40 图式理论与英语听力教学 41 从《嘉莉妹妹》看本性与理性的斗争 42 从常见的中英文名字比较中英两国命名文化差异

语用文化差异与语用翻译

第29卷第3期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Vol.29No.32009年6月 Journal of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 (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s ) J un.2009 [收稿日期]2009-06-02[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D/2008/01/092) [作者简介]郑建新(1966-  ),男,江苏镇江人,南京审计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语用学和语法学研究; 梁文青(1965-  ),女,广东广州人,南京审计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语言学和教学法研究。语用文化差异与语用翻译 郑建新,梁文青 (南京审计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29) 【摘 要】汉英两种语言不但语言系统、语言结构有很大差异,而且在语用方面所受到的制约也有诸多不同,其中最重要的是文化因素的制约。这些社会文化因素的差异影响交际中的信息获得,造成信息误导和信息障碍,制约了语用翻译的动态等效。因此,翻译时必须考虑不同文化差异因素,力求避免语用翻译失效。 【关键词】语用学;语用文化差异;语用翻译 【中图分类号】H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873(2009)03-0116-05 语用学(Pragmatics )是语言学的一个较新的领域,它研究不同语境中话语意义的恰当表达和准确理解。语用学是讲究语言合适、得体的学问。使用语言不能只讲究遣词造句的正误,更重要的是语言使用是否合适、得体。要做到真正理解和恰当使用一门语言,仅仅懂得依据构成这门语言的发音、词汇和语法去理解言语形式的“字面意义”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懂得依据当时的语境推 导出言语形式的“言外之意” (超越字面的意义)。一、语用中的文化差异跨语言、跨文化的语用现象涉及两种语言和两种文化对交际的影响。跨文化言语交际必须懂得语用学,因为它关系到语言的使用是否合适、得体。如中国人使用英语就存在跨语言、跨文化的语用问题。我们在使用英语(目的语target lan 2guage )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汉语(母语或称源发语source language )以及汉语文化的影响,形成一种既不是源发语,也不是目的语的所谓中介语(inter 2language )或称语际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起用某种语言进行交际,总回避不了语用差异,而这种差异往往是文化差异造成的。这些差异会对交际造成影响,出现信息误导,信息错误和信息障碍,这就是所谓语用失误(pragmatic failure )。如果交际的一方出现语用失误,交际的另一方就可能产生误解,以致影响到人们的语用 行为。汉英两种语言不但语言系统、语言结构有很大差异,而且在语用方面所受到的制约也有诸多不同,其中最重要的是文化因素的制约。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模式。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的运用方式集中表现了各民族的文化特征。中国文化视谦虚为一大美德,英美文化则不全然,因此中国人和英美人对别人的恭维和赞扬的反应不很一样。中国人总是对别人的赞扬表示否定,以示自己谦虚,而英美人却往往采取接受的方式,并感谢对方,以示友好。因此对英美人来说,是十分自然很可以理解的对话。如: A :Y o u speak beautif ul English. B :Thank you.I had very good teachers in  t he university. 反之,如果听到A 的赞扬后,B 不按照英美的习俗大方地接受,而按照中国人的规范去否认,以示谦虚。这样反会使对方感到不可理解。又如: A :Y o u speak beautif ul English. B :No ,no.My English is very poor. 这样反会使对方感到不可理解。贬已尊人是最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汉民族人听到别人的赞扬,往往会自贬一番,以表谦虚有礼。而英语民族则没有贬己尊人的文化习惯,同汉民族相反,当他们受到赞扬时总会很乐意地说声Thank you 来表示接受。由于不同民族的文化价值差异,汉 ? 611?

跨文化视角下的英文影视字幕翻译

跨文化视角下的英文影视字幕翻译 发表时间:2019-07-19T11:35:40.803Z 来源:《中国教师》2019年9月刊作者:刘宇宋燕杨明[导读] 影视是人们了解一个国家文化风俗的重要途径,而影视字幕翻译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好的字幕翻译能够有效地传达地方的文化特色内涵,增强影片的感染力,能让观看者不仅能够学到语言方面的知识,更能够深入地了解另一个国家的风土人情。本文以跨文化为视角,以几个经典影片中的对白为例,探讨了英文影视字幕翻译中常用到的几种方法,以期对影视字幕翻译有所借鉴。 刘宇宋燕杨明山东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266590 【摘要】影视是人们了解一个国家文化风俗的重要途径,而影视字幕翻译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好的字幕翻译能够有效地传达地方的文化特色内涵,增强影片的感染力,能让观看者不仅能够学到语言方面的知识,更能够深入地了解另一个国家的风土人情。本文以跨文化为视角,以几个经典影片中的对白为例,探讨了英文影视字幕翻译中常用到的几种方法,以期对影视字幕翻译有所借鉴。【关键词】跨文化;英文影视字幕;翻译中图分类号:G6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9)09-003-02当今世界的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跨文化交际也越来越受到英语学习者的重视。影视作品作为一些文学作品于公众的一种方式,为跨文化传播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影视翻译作为一种比较直观、便捷的手段,可以增强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一部优秀的影视剧必定反映其所处的国家传统文化,同时剧情中社会背景也是其国家大社会背景的缩影。影视字幕的翻译人员只有解决因文化冲突造成的差异才能带给观众更好的英文影视作品,增强影片的感染力,带给人们更好的艺术享受。因此,影视字幕翻译不能单从语言表面上进行意思的转换,而要重新构建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为了确保观众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西方文化,我们应注重在影视翻译中采取合理的翻译策略。 一、文化差异性对英文电影翻译的影响 语言必须以文化为主要的载体,有地方文化熏陶的语言才能具有地方特色,才有灵魂,离开了文化载体的语言不能称其为语言,而是文字组合,不具有独特性,因此影视字幕翻译工作不是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形式的转换,而应涉及到不同文化领域的交流和输入。 人们的文化意识普遍较强,认识水平也大幅度提高,虽然世界各国不同地域的文化输出和植入手段越来越科技化,途径越来越多样化,速度也越来越快速化,但人们对文化层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英文影视字幕翻译工作的顺利开展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冲突的解决。 例如,在很多英文影视作品中,出现了数秒数的时候,主人公都会说“one mississippi, two mississippi, three mississippi...”。如果不熟悉西方文化的话,可能会以为密西西比代表着什么特殊的涵义,翻译成:“一个密西西比,两个密西西比,三个密西西比...”,让观众摸不着头脑。其实,这里的密西西比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和密西西比河也没什么关系,只是西方数秒数时的一个习惯,并且说完这个单词,差不多正好是一秒,时间上比较合适。因此,按照我们汉语的数秒的方式,翻译为1001,1002,1003......没有必要加上这个地名。 二、英文影视作品字幕翻译的具体方法 (一)直译 直译就是把英文影视剧中的源语直接按照英文的意思照搬到目的语当中,不改变源语的意思,让目的语观众充分领略源语中呈现的文化风俗。 例1:He was so embarrassed that his cheeks turned completely red.他害羞的满脸通红。电影《怦然心动》中的一句话展现了小男孩面对小女孩时的害羞的状态,这在中西方文化中都是差不多的意思,所以直接按原文翻译就可以呈现源语想表达的意思。 (二)意译 由于存在着文化差异,有的源语和目的语虽然表达的相同的意思,所使用的语言却大相径庭,并且在英语中有大量的俚语,习语。这时候,就需要译者采用功能对等的词或者句子来翻译,才能达到好的效果。例2:From that day on, we were always together. Jenny and me were like peas and carrots. 从那天起,我和詹妮就经常在一起,我们就像“糖粘豆”一样。 《阿甘正传》中的词组 “peas and carrots” 向我们展示了源语国家的这一日常习惯,就是经常把青豆和胡萝卜配在一起吃,表示的意思就是汉语的形影不离,“糖粘豆”。如果翻译成“胡萝卜和青豆”,中国观众就不能理解了。 例3:That’s kind of the way it works, you know. I was below average.有其父必有其子嘛,我当时篮球就处于平均水平之下。 这句话来自于电影《当幸福来敲门》,当时父亲和儿子在打篮球,连续投篮几次都不成功,心情很沮丧,父亲就对儿子说了这样的话。“That’s kind of the way it works.”如果直接翻译成“事情就是这样的”,就不能很好地诠释父亲想表达的意思。这里用中文的谚语“有其父必有其子”,非常完美地阐释了父亲想表达的意思。 (三)诠释 有时候源语和目的语的存在很大的文化差异,如果直接翻译,目的语观众就会完全不明白源语想要表达的意思。这时,就需要在翻译时加上一些词来阐释源语中的文化意图。 例4:Life is a box of chocolate, Forrest.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会拿到什么口味的。 在电影《阿甘正传》中,这一句阿甘妈妈对他说的话,可以说是经典中的经典,但是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一句的内涵,还需要更多的了解西方文化。在欧美国家,人们去别人家拜访时,经常带一盒巧克力作小礼物,而这种成盒的巧克力一般都是多种口味混合的,但是看表面不能看出里面是什么口味,只有吃到嘴里才知道。在电影中,阿甘的命运可以说是非常曲折,并且有很多没有预料到的事情发生,改变了他的命运,所以用一盒巧克力来比喻生活的说法非常形象。在译文中加上“口味”二字进行诠释,就能让目的语观众更好地了解西方在这方面的文化风俗。

社交语用等效视角下的翻译异化与归化.

社交语用等效视角下的翻译异化与归化 摘要:本文通过社交语用等效对比分析了由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语用差异, 运用翻译的异化与归化理论阐述了实现社交语用等效的具体翻译技巧,并借助 语用学观点论证了异化与归化是表面矛盾而实质互补的语用翻译策略。 关键词:语用翻译社交语用对比等效异化归化 在谈到翻译中的语用问题时,芬兰学者Rune Ingo明确指出:所谓语用, 归根结底,强调的是语言信息所采取的形式,必须由使用该语言的环境所决 定。(注:Rune Ingo, “Translation Theory: Four Fundamental Aspects”, ?Teaching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ed. by Cay Dollerup and Anne Loddegaard,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2, P.54.)随着语言、文化、读者、时间、空间等语境因素的改变,作为跨文化交际手段的翻译必然要经常涉及语用问题,而语用学各个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果 也为翻译研究的学科定位与方法论提供借鉴。语用翻译是与语义翻译相对应的 翻译理论,它重在研究翻译中的语用对比问题以实现翻译等效,其实质就是一 种等效翻译观,也是翻译理论中的一个新模式,它可以通过两种语言的对比分 别研究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言等效的问题。(注;何自然,《语用学与语用 学习》,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85―186页。)本文主要从语用 学角度探讨实现社交语用等效的翻译策略。 一、汉英语用差异和归化异化策略 语用学介入翻译意味着译者要努力使译文的效果尽可能地接近或等于原文 的效果,要做到这一点,译者必须掌握汉英在语用方面存在的差异,着重处理 带有明显民族文化特征的词语的翻译。汉英在语用方面所受到的制约主要来自 文化因素,导致语用差异的文化差异主要指跨语言、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汉英 文化差异,它源于在各自的文化熏陶下衍生出来的不同民族心理、思辨方式与 推理模式,并影响社交中的信息获得,甚至造成交际障碍。(注:同上,第177―182页。)如:“Of course I can learn it,” Uncle Tom said, “who says you can't teach an old dog?”由于东西方人对“狗”产生的不 同民族心理,把此句中的“an old dog”意译成“老年人”可避免信息的误 导。在中国,“戴绿帽子”隐喻妻子有外遇的丈夫,直译成“to wear a green hat”令外国读者不知所云,而相对应的英语表达法是“cuckold”。又如,中 国人常用“哪里,哪里,我们的工作还做得很不好”来回答对方的夸奖,旨在 以“自贬”突出谦虚的美德,若直译为“where, where, our work has been poor”会令英美人感到莫名其妙,甚至对原文信息产生曲解,而译为“Thank you”才地道贴切。 语用差异的形成还源于汉英两个民族所处的不同社会制度。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不断扩大改革开放,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得到迅猛发展,汉语 中出现了越来越多带有中国特色的词语,尤其是与数字连用的词组,在英语中 根本找不到相应的表达法,翻译时还应采取灵活的方式准确地传达原意,增补

跨文化交际笔记

第一章跨文化交际 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 跨文化交际之所以在今天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主要原因是由于交通工具的进步与通讯手段的发展,使得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人能够频繁地接触和交往。 L.S.Harms认为,在世界范围内的交际经历了五个阶段:语言的产生;文字的使用;印刷技术的发明;近百年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跨文化交际。近二十年来的交际是以跨文化为特征的。 二、对跨文化交际的不同理解 有的人认为每个人在文化上都是独特的,所以任何两个人之间的交际都是跨文化交际。 有的人认为,不同国籍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与不同职业的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只是程度上的差异。 有的人认为,跨文化交际研究应该把重点放在亚文化系统的语篇系统方面。 有的人认为,作大范围的国与国之间的对比对于改进跨文化交际益处不大,应该把眼光放在更具体的文化差异上。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范围应该也包括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的文化差异的探讨。 文化通常不是指个人的行为,而是指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作者认为作跨国、跨种族、跨民族研究不仅应该是跨文化交际研究包括的内容,而且应该是放在首位的。至于地区、阶级、阶层、职业、性别、年龄等不同层次的差异也应该给予关注。至于个人之间的差异的研究只是在我们把他们当做群体的代表时才有意义。在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特点时,我们的眼光首先应集中在它的主流文化上,其次才注意它的亚文化和地区文化的特点。 主流文化亚文化地区文化小群体文化 (不同年龄、职业、性别群体的文化)第二章跨文化交际学 一、跨文化交际学在美国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与人类学、心理学、传播学关系密切 1.首先在美国兴起。美国有来自各个国家的移民,有各自的文化系统和风俗习惯,逐渐在美国社会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格局;美国与各国交往频繁。 2.Edwar Hall 《无声的语言》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认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使用时间、空间表达意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对时间、空间、交际的关系作了深入探讨) 3.1970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国际传播学会承认跨文化交际学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成立了跨文化交际学分会。1972年,第一届跨文化交际学国际会议,日本东京。 4.70年代,影响最大的书籍。《跨文化交际学选读》 5.跨文化交际学内容:

沉默背后的东西方文化差异浅析

沉默背后的东西方文化差异浅析 发表时间:2019-04-22T11:27:00.833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7月中作者:张软绿 [导读] 语言是人们社会交际的重要手段,但非语言手段也是交际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沉默作为非语言交际的形式,在人们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同民族对于沉默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共性,但不同民族也将沉默赋予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语言是人们社会交际的重要手段,但非语言手段也是交际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沉默作为非语言交际的形式,在人们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同民族对于沉默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共性,但不同民族也将沉默赋予了不同的意义。总体而言,东方人看待沉默偏向正面和积极,而在西方人看来,沉默常被认为是对话中的裂痕。就意味着,正确理解沉默,可以增加跨文化交际双方的理解,利于有效沟通。 关键词:沉默;东西方;跨文化 一、非语言交际与沉默 胡文仲先生在《跨文化交际学概论》中指出:“一切不使用语言进行的交际活动统称之为非语言交际。”沉默在非语言交际中的表现即为话轮中的“语空”,是一种特别的非言语交际方式。不同民族对于沉默的理解总是具有共性。与此同时,沉默也具有不同的社会内容,传递出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反映着各个民族独特的社会价值观念。 二、东西方文化看待沉默的差异 在东方文化中,沉默包含着正面、积极的意义。东方人认为交际中的沉默行为往往传递出尊重、服从、思考等积极意义;而西方人则认为交际中的沉默,是缺乏对他人的尊重,以及冷漠、抗拒、厌恶等。东西方对待沉默行为的态度差异主要体现在工作、课堂、日常生活,这三种社交场合中,具体分析如下: (一)沉默在工作中的文化差异 东方人在工作中,常常会采用沉默这一交际行为,每一种沉默都传递出不同的意义:譬如,领导开会,会后总是会问与会成员是否有要提出的问题或者是建议,但是很少会有人愿意表明观点和态度,生怕会冒犯领导。这种情况下的沉默,传递出东方人对于领导的尊敬。又如,领导经常在下属面前不苟言笑,沉默寡言。领导人的沉默是为了显示其权威性,在普通员工中间树立威信。 西方人在工作时往往与东方人相反:领导与员工之间常常会因为彼此对某一个方案或提议意见不同而争得面红耳赤,几乎很少会出现沉默的场面。西方人认为领导与员工的地位是相对平等的,领导见到下属会主动打招呼,并且渴望倾听下属的建议,“面子”观念淡薄。 (二)沉默在课堂中的文化差异 在东方人的课堂中,教师往往偏爱听话(沉默)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东方教师通常口若悬河讲满整节课,学生坐在讲台下,沉默地思考,亦或是记着笔记。学生不会打断教师,也不喜欢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或者大胆提出问题或质疑,只有在被教师点名时,才会回答问题。 东方人在课堂上的沉默行为是西方人所不能理解的。在西方课堂里,教师通常是课堂上的倾听者和引导者,学生常常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踊跃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三)沉默在日常生活中的差异 在日常生活中,东方人也常常采用沉默的方式进行交际。当父母与子女在某件事情上意见不同时,父母通常会坚持自己的观点,并以长辈的态度教育子女,而子女为了表示对父母的尊重和孝顺,往往会选择沉默,不会与父母发生正面冲突。相反地,西方的孩子更具个性,在成长阶段也更为叛逆。当西方的孩子与父母的意见不同时,会据理力争。在处理与朋友之间的关系时,西方人不会像东方人一样处处在乎“面子”。若是朋友侵犯到自己的利益或是做出了伤害自己的事,西方人大多会直截了当地说出来,而东方人常常会因为顾及“朋友”之间的面子,而选择沉默。 三、东西方沉默行为差异的原因 我们从三个不同场合阐释了东西方对沉默行为的不同理解和态度,这种跨文化差异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多数是人们习而不察的因素。下面笔者主要从文化价值观、高低语境交际类型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东方传统文化价值观,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讲究谦和、礼貌、长幼有序,崇尚集体主义,以集体利益为重,个人利益为次。反映在语言交际上,则表现为东方人更为关心群体关系的和谐发展。因此东方人更为谨慎、含蓄,甚至沉默。 西方人则不同,他们提倡个人主义,追求自由和创新。这种价值观反应在交际上,则表现为他们更倾向于发展自我,表达个人意见,维护个人利益。在这样一种价值观的支配下,西方人一般认为沉默无法彰显其个性,更不利于个人价值的实现。 (二)语境交际类型的差异 著名学者霍尔提出了高语境和低语境的理论。他在《超越文化》中提到东西方的语境系统是截然相反的。他认为,西方人处于高内容/低语境的交际系统中,而东方人则处于低内容/高语境的交际系统中。根据霍尔的理论,处在高语境交际文化中的人更偏重含蓄的表达,对环境的变化更为敏感。低语境交际则与之相反,低语境交际中的人更注重用语言将信息表达清楚,不习惯去揣测说话者的言外之意。 因此,与东方人相反,西方人追求在交谈中传递信息的最大化。阿拉伯人、意大利人以及犹太人都喜欢与家人、朋友进行语言交流。他们认为谈话可以增进彼此的了解,巩固彼此之间的关系。沉默则会阻碍交流的进行。 四、结语 上文我们谈到了,东西方沉默行为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工作、课堂、日常生活三种场合之中。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我们将其归纳为了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语境交际类型。 从表现形式上看,沉默行为在东西方并没有什么差异,但是不同民族的人对沉默行为的理解和对待沉默行为的态度却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我们必须意识到多元文化的客观存在,以自己民族文化中的语言习惯或交际习惯来衡量其他民族文化的标准是行不通。我们在

跨文化交际理论

跨文化交际理论 一.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 1.“文化”的含义: ①“文化”二字最初没有联系在一起,它的意思是统治者通过观察天象,可以了解时序的变化,通过观察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可以用教育感化的手段来治理天下。 ②西方的“文化”引申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和品德的培养,泰勒认为,“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理。 ③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认为文化分为两种:狭义的文化指的是历史上一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精神生活形式的总和;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文化的分类:按内容分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四个方面。 3.文化的特性: (1)文化史人类独有的,是区别人类和动物的主要标志,文化史社会遗产,而不是生理遗传。 (2)文化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习得的。 (3)文化中的大部分是不自觉的,人总是自然而然地表现其文化色彩的。 (4)文化是人们行动的指南。 (5)文化是动态的,文化的形态与一定的历史时期相联系。 4.隐性文化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内容:时间观念,对空间的利用,成就感,交际模式,对环境的取向,家庭关系,上下级关系模式,对个人的看法,对竞争和合作的偏爱,谦虚的挂念,对规章制度的需要,对宇宙的看法,法律的观念,工作积极性,对领导的看法,社交频率,友谊的性质,控制感情的模式,依据年龄、性别、阶级、职业、亲属的关系,确定地位及相关角色。 5.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①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与文化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一种文化不可能没有与之相应的语言;抽取文化内容,语言也不能独立存在。 ②语言是用于记录文化的符号体系,是文化的主要载体。 ③语言和文化相互依附、促进和制约。 6.人类交际的主要手段:符号是人们交际时使用的主要手段,任何符号都可以用来交际。 7.组成交际行为的八个重要因素: ①信息源/行为源 ②编码 ③信息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章节答案1-8

第一章1 【单选题】(10分) 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历史上有一条连接东西方文明古国的通道被称之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得名是由()提出的。 A. 张骞 B. 汉和帝 C. 汉武帝 D. 李希霍芬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2 【多选题】(10分) 广义上的“丝绸之路”除了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外,还包括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由()组成。 A. 东洋航线 B. 西洋航线 C. 南洋航线 D. 北洋航线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3 【多选题】(10分)

“丝绸之路”曾作为连接中西方的重要通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发挥的作用主要是指()。 A. 贸易作用 B. 军事作用 C. 外交作用 D. 文化交流作用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4 【单选题】(10分) 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于()年粟特人将制造葡萄酒的技术传入中国。 A. 贞观十四年 B. 康熙九年 C. 崇祯十六年 D. 元和七年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5 【单选题】(10分) 汉武帝时期,()为开拓“丝绸之路”立下了汗马功劳,被誉为“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A. 卫青 B. 霍去病

C. 张骞 D. 司马迁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6 【多选题】(10分) 鸠摩罗什把佛教从西方引入中国,将大量经书翻译成汉语,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与()和玄奘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 A. 不空 B. 鉴真 C. 法显 D. 真谛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7 【单选题】(10分) ()17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历时四年来到中国,与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了友谊。后由鲁斯蒂谦将其在中国见闻轶事整理并编著成游记,在欧洲广为流传,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 A. 查理·马特 B. 马可?波罗 C. 利玛窦 D. 阿基米德

文化翻译与语用学

第7卷 第1期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17 No11 2007年2月Journa l of Hebe i Polytechn i c Un i 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 on)Feb.2007 文章编号:167322804(2007)0120144204 文化翻译与语用学 王幼军 (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关键词:文化;翻译;语用学 摘 要:翻译作为一种语码的转换活动,实际上是将一种语码所承载的文化信息用另一种语 码表达出来。从文化和语用学角度探讨翻译的实质。 中图分类号:H31519 文献标识码:A 一 文化内涵与翻译 “文化”一词最早来自德语kultur,原指土地的开垦及植物的栽培,后来指对人的身体,精神,特别是指艺术和道德能力和天赋的培养。“文化”的含义非常广泛,从人类文化学的观点看,文化有两个意思:一是正式文化,包括文化学,历史,哲学,政治等;另一个是普通文化,即普通的社会习俗和惯例。现代文化社会学家认为,任何人类社会都离不开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社会语言学家赫德森指出:文化是“从社会习得的知识”。所谓翻译,就是借助语言这一多功能符号体系,进行各种文化信息之间的转换。因此,任何翻译都离不开文化,“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的文化人”(王佐良)。翻译实质上是文化翻译。 二 文化转换 由于两种文化差异的存在,为向译文读者忠实地传达原文语用信息,有时要作适当的文化转换。双关语是个典型的例子。例如, 1 Separate pear,separate pair1分梨,分离。 前一部分是将梨分开,第二部分暗指夫妻天各一方。原文与译文,无论是从形,从音还是从义,都是非常贴切自然,犹如天造地设的一般。 2 I’m thrice a waiter:waiting f or f ood,wait2 ing for sleep and waiting f or death1 我是一个三等公民:等吃,等睡,等死。 本句可能是说某些自我调侃的人,因终日无所事事,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多余的人”,甘愿把自己看作“三等”公民。这与实际意义上的三等“third class”有着根本的区别,前者是从时间或做事顺序方面讲,后者则是指政治上的地位。此译文借助谐音,使人从严肃的话题中读出了几分诙谐和幽默。 3 在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有这样一句对话: Romeo:W hat has thou f ound? Mercutl o:No hare,Sir1 上句是该剧第二幕第四景中Mercuti o讥讽老乳母为娼妓时说的一句话,句中的hare一语双关,既指野兔,又寓指“娼妇”,但我们暗指此义时用“野鸡”不用“野兔”,鸡同妓谐音,梁实秋先生熟练地驾驭两种语言,处理此句时巧妙地传达了两种语言的双关效果,使得语用意义在语法平面上,语言文化上,文字结构上和行文风格上达到了形式对等,曲尽其妙。 4 再看夏威夷大学魏莉莎和丈夫刘丹翻译的京剧《凤还巢》中的两句独白: 程雪雁:咱们两人可以称得郎才女貌。 朱焕然:我看是豺狼虎豹。 Xue yan:The t w o of us will p r ovide a shining ex2 a mp le of“fe male beauty at home and male service t o the state”1 Zhu:It l ooks t o me more like“fe male authority at home and male service t o his mate”1 收稿日期:2006203210

最新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笔记

第一部分绪论: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交际学 第一章跨文化交际 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 跨文化交际之所以在今天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主要原因是由于交通工具的进步与通讯手段的发展,使得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人能够频繁地接触和交往。 L.S.Harms认为,在世界范围内的交际经历了五个阶段:语言的产生;文字的使用;印刷技术的发明;近百年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跨文化交际。近二十年来的交际是以跨文化为特征的。 二、对跨文化交际的不同理解 有的人认为每个人在文化上都是独特的,所以任何两个人之间的交际都是跨文化交际。 有的人认为,不同国籍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与不同职业的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只是程度上的差异。 有的人认为,跨文化交际研究应该把重点放在亚文化系统的语篇系统方面。 有的人认为,作大范围的国与国之间的对比对于改进跨文化交际益处不大,应该把眼光放在更具体的文化差异上。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范围应该也包括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的文化差异的探讨。 文化通常不是指个人的行为,而是指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作者认为作跨国、跨种族、跨民族研究不仅应该是跨文化交际研究包括的内容,而且应该是放在首位的。至于地区、阶级、阶层、职业、性别、年龄等不同层次的差异也应该给予关注。至于个人之间的差异的研究只是在我们把他们当做群体的代表时才有意义。在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特点时,我们的眼光首先应集中在它的主流文化上,其次才注意它的亚文化和地区文化的特点。 主流文化亚文化地区文化小群体文化 (不同年龄、职业、性别群体的文化) 第二章跨文化交际学 一、跨文化交际学在美国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与人类学、心理学、传播学关系密切 1.首先在美国兴起。美国有来自各个国家的移民,有各自的文化系统和风俗习惯,逐渐在美国社会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格局;美国与各国交往频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