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的区别与联系电子教案

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的区别与联系电子教案

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的区别与联系电子教案
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的区别与联系电子教案

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的区别与联系(2012-01-17 20:21:23)转载▼

标签:杂谈

关于逻辑的方法我前面说了,可分为辩证逻辑与形式逻辑,这种方法一般是东方人或中国人的说法。这也是西方近代科学引入中国后,中国人对西方进行科学认知并区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的结果。因为在引进西方“科学

”的同时还引进了欧洲的“哲学”。如辩证唯物主义或称唯物辩证法。关于形式逻辑与辩证法的关系问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讨论了几年,并未做出明确的简洁的说明,为了进一步澄清东西方关于哲学的概念,有必要对什么是形式逻辑、什么是辩证法即辩证逻辑,给以说明。

(一)形式逻辑

所谓形式逻辑是在“质”的规定不变的情况下,对“质”的同态性表述。它反映的是事物的“象素”、是量的积累。也就是说,形式逻辑的推演表现的是事物自身的等同性,即在推演的过程中,事物的质的规定不能从一种质的规定变化为另一种质的规定。以下棋为例,若规定是中国象棋,则在下棋(对奕)的过程中,“马走日字”

的规定不能变。如果一个下棋的人,一会马走日字,一会又走田字,对自己怎么有利就怎么走,这是不能允许的。在数学的演绎过程中,无论如何变化,等式的两端必须相等。也就是说,在演绎的过程中要素要保持自身的质的不变性(

a = a

),任何数学题求解的过程都是这样一个过程。所以,在西方学者对数学规则的研究中,就有人说:“数学是形式化公理确定下的数字游戏。”而这种游戏的规则用形式逻辑的语言表达就是:矛盾律

a ≠( a 不等于非a ) 、同一律a = a ( a 等于a ) 、排中律:a 不能同时既等于a 又不等于a

。在这三条规则下,对事物的分析与演绎就是形式逻辑的方法。这一方法最早的数学表现形式就是埃及土地测量中总结出的几何公理规则

,并演出了完备的体系——几何原本。由于《几何原本》用起来真灵,从而产生了一种坚定的信仰,认为这几条公理规则——观念是不变的永恒的真理。这种观念不变的思想就构成了机械唯物主义的发轫;同时也就弘扬了数学的符号演绎精神。这种精神直至原子物理和天体物理等近代科学的出现才被打破,使欧氏几何发展为非欧几何,才打破了欧氏几何原本的游

戏规则,如平行公理。但多年来这种不变的法则使人们产生的惯性思维就是排斥“

变”,也就是排斥辩证的思维。这就使得西方人很难接受中国人的玄学、道学、理学,即易变之学。

(二)辩证逻辑

所谓辩证逻辑就是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不但认知事物当前的、现在的“质”的不变性(稳定性)a = a ,同时还要认识到这种不变性是暂住的:

a 经过质的变化还可以等于非a (a =

)。这就完全打破了形式逻辑的观念,认为“天下之事没有常住性”,均是在变化中存在、在过程中存在,只有“变”是“永远不变”的,这就是中国的“理”。这个“理”从“天人合一”、元

人-客即人类实践的角度去考察,就得到了辩证逻辑公理体系。这个逻辑公理体系就是对“天人合一”、元人-客的抽象物元无-有

自身的描述。正是这种对元无-有自身的描述构成了现代大学科方法论——《法元论》,《法元论》的逻辑公理体系可简洁地表述为“1·2·8

律”。

1·2·8 律构成了辩证的逻辑公理体系,由于它是对元无-有自身的表述,所以,只要元无-有不假,则“1·2 ·8 律”必真。元

无-有是世界万事万物最后的抽象物、哲学的开端,对它自身的表述所得到的“1·2·8

律”体系,对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正确。因此,它就构成了人们认识和分析事物的公理性前提,即大学科方法论。

1·2·8 律可简单地表示为:

1 :元的含几性(矛盾对立统一律)

2:元的信息性、运化性

8 :元的多义性、同态性、层次性、边界性、几变性、稳定性、随机性、约束性

(三)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的关系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给出了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的规则,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可一目了然。

《普通逻辑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普通逻辑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一个性质判断的谓项不周延,则这个判断的质是;一个性质判断的主项周延,则这个判断的量是。 2、对SAP判断换质,其结论是;对SAP判断换位,其结论是。 3、根据性质判断对当关系,如果SEP假,则SAP 、SIP 、SOP 。 4、违反三段论“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的规则,会犯的逻辑错误。 5、“并非只有外国人当经理,才能把企业搞好。”与该负判断等值的判断是。 6、违反同一律要求所犯的基本逻辑错误是。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概念与语句的关系是() (1)所有的语词都是表达概念(2)所有的语词都不表达概念 (3)所有的概念都要通过语词来表达(4)有的概念不通过语词表达 2、在“知识分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和“大学教师是知识分子”这两个判断中,“知识分子”这个概念是() (1)都是集合概念(2)都是非集合概念 (3)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4)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 3、“圆是平面上的一个点对一个中心保持相等距离运动所形成的封闭的曲线。”作为定义,属于() (1)语词定义(2)发生定义(3)功用定义(4)关系定义 4、在性质判断中,决定判断形式的是() (1)主项和谓项(2)主项和量项(3)谓项和联项(4)量项和联项 5、“某甲是有罪的”与“某甲是无罪的”这两个性质判断之间是() (1)反对关系(2)矛盾关系(3)差等关系(4)下反对关系 6、“普通逻辑学是没有阶级性的;普通逻辑学是科学,所以,所有的科学都是没有阶级性的。”这个三段论是() (1)有效的推理形式(2)犯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 (3)犯大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4)犯小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 7、已知“当且仅当p才q,”“p→q”均真,则() (1)p真q真(2)p假q假(3)p真q假(4)非p真非q假 8、“并非小王和小李都是电大学生。”其等值判断是() (1)小王和小李都不是电大学生(2)小王是三好学生,小李不是电大学生 (3)如果小王是三好学生,则小李就是电大学生 (4)或者小王不是电大学生,或者小李不是电大学生 9、如果既不否定SAP,又不否定SEP,则() (1)违反同一律的要求(2)违反不矛盾律的要求 (3)违反排中律的要求(4)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10、类比推理和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相同点是() (1)从个别到一般(2)结论不一定可靠(3)前提蕴涵结论(4)从个别到个别

逻辑学第二章教案

一、课程名称: 《逻辑学》第二章 二、教学目的:明确概念是判断、推理的组成要素;概念与语词的关 系;概念的种类及概念间的关系;概念的内涵、外延; 掌握定义、划分、限制和概括等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三、教学重点:概念的划分 四、教学难点: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概念的种类 五、教学时数: 1 学时,其中实践性教学 1 学时。 六、教学内容(上课内容、步骤、方法): *概念与感觉、知觉、表象有着质的区别。感觉、知觉、表象是反映对象的具体形象的。在具体形象中,对象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是混合在一起没有分开的。概念不是反映对象的具体形象,而是抽象地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舍弃了对象的非本质属性。所以,概念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说:“概念这种东西已经不是事物的现象,不是事物的各个片面,不是它们的外部联系,而是抓着了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了。概念同感觉,不但是数量上的差别,而且有了性质上的差别。” 第一节概念的概述 *一、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 *在客观世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事物,任何事物都具有这样或那样的性质。 例如,质、量、色、味、时空、性能、功用等性质,以及和其他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性质和关系,我们通称为事物的属性。可以说一切事物都是由属性组成的,任何属性都属于一定的事物。 *在事物的属性中,有些是特有属性,有些是非特有属性。所谓特有属性,是指

为一类事物所独有而其他类事物都不具有的那些属性。如“犯有罪行并受到刑罚处罚”就是罪犯的特有属性,而“有眼睛”、“有脚”却不只为罪犯所特有,因此,“有眼睛”、“有脚”就是罪犯的非特有属性。 二、概念与语词 *概念与语词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们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所形成的概念,还只是头脑中的思想。它必须借助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以传达给别人。语词是表达概念的声音与符号,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 *概念与语词又是有区别的。主要表现为: *第一,所有的概念都要用语词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 *第二,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 *第三,同一个语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特征 *概念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同时也就反映了具有这种本质属性的对象,因而概念有客观的内容和确定的范围,这两方面分别构成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就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例如,“秘书” 这个概念的内涵,就是指处于枢纽地位,主要以办文、办会、办事来辅助决策并服务于领导的人员。 *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对象,通常称为概念的适用范围。例如,“秘书”这个概念的外延,就是指凡是处于枢纽地位,主要以办文、办会、办事来辅助决策并服务于领导的那些人,包括机要秘书、文字秘书、生活秘书、外事秘书,等等。 (二)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确定性与灵活性 *确定某一概念的内涵,也就相应地确定了这个概念的外延。例如“人”这个概念,当我们确定其内涵为“能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的动物”时,那么其相应的外延“所有的能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的动物”也就确定了下来。因为“人”这个概念是人们在实践中反复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上,经过质变而形成的。从这方面来说,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具有相对确定性,即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总是确定的、不变的。 *但另一方面,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又具有灵活性。因为概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而认识具有发展性和不完整性,所以,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和人们在实践中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不断深入,某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会发生变化。 例如“人民”这个概念,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四化”建设这三个时期的内涵和

逻辑学论文1

央视的马赛克的思考 --逻辑学角度的解释 读了一遍刘韵冀的《普通逻辑学简明教程》后一直想找个题目运用所学的普通逻辑学分析一下。一来是为了应付化学与逻辑课程的期末小论文,再者也是读了这本书后感觉逻辑学确实有用所以就跃跃欲试。但是却对于题目犹豫不决,因为自己所掌握的东西实在太少,理解也不是很深透所以对很多问题只能“浅谈则止”实际上是无米可炊。原先想过要写“穆勒五法在化学中的应用实例”,“罗素悖论”但是都因为无从写起只好放弃。 直到央视的“壮举”发生后我才确定对这件事分析一下,也许能谈到的不是很多,但至少自己感觉有趣。上面提到的央视的“壮举”就是:7月9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建馆100周年的纪念日,央视新闻频道的新闻报道播出时,现场展出的米开朗基罗的著名雕像《大卫》的生殖器部位被打上马赛克。使得数百年来一直“坦蛋蛋”的君子《大卫》,漂洋过海,就成了“藏鸡鸡”的“小人”,被强行穿上万能的“马赛克牌贞操锁”。 看完这则新闻,我当时就震惊了,感觉这央视的工作人员也太有才了。所以我推测了一下,这个工作人员的逻辑,用三段论的格式把他(她)对于“应该给大卫打马赛克”的论证过程表示了一下: (1)、低俗文化不允许在社会主义社会传播

裸露的生殖器是低俗的文化 所以,裸露的生殖器不允许在社会主义社会传播 (2)、裸露的生殖器不允许在社会主义社会传播 中国是社会主义社会 所以,裸露的生殖器不允许在中国传播 (3)、不允许在中国传播的内容需要打马赛克 裸露的生殖器不允许在中国传播 所以,裸露的生殖器在中国需要打马赛克 (4)、裸露的生殖器在中国需要打马赛克 大卫的生殖器裸露着 所以,大卫的生殖器在中国需要打马赛克 以上的内容都是我自己对央视工作人员的逻辑的推测,出发点只是感觉有趣,姑且不讨论是否完全符合该工作人员的逻辑,接下来对这个论证过程进行分析。 这个论证是对“大卫的生殖器在中国需要打马赛克”这个论题进

普通逻辑学试题(逻辑学考试)

《普通逻辑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一各性质判断的谓项不周延,则这个判断的质是________;一个性质判断的主项周延,则这个判断的量是________。 2、对SAP判断换质,其结论是________;对SAP判断换位,其结论是________。 3、根据性质判断对当关系,如果SEP假,则SAP________、SIP________、SOP________。 4、违反三段论"中项在前提中必须至少周延一次"的规则,会犯________的逻辑错误。 5、"并非只有由外国人当经理,才能把企业搞好。"与该负判断等值的判断是________。 6、违反同一律要求所犯的基本逻辑错误是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概念与语词的关系是( ) (1)所有的语词都是表达概念(2)所有的语词都不表达概念 (3)所有的概念都要通过语词来表达(4)有的概念不通过语词来表达 2、在"知识分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和"大学教师是知识分子"这两个判断中,"知识分子"这个概念( ) (1)都是集合概念(2)都是非集合概念 (3)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4)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3、"圆是平面上的点对一个中心保持相等距离运动所形成的封闭的曲线。"作为定义,属于( ) (1)语词定义(2)发生定义(3)功用定义(4)关系定义 4、在性质判断中,决定判断形式的是( ) (1)主项和谓项(2)主项和量项(3)谓项和联项(4)量项和联项 5、"某甲是有罪的"与"某甲是无罪的"这两个性质判断之间是( ) (1)反对关系(2)矛盾关系(3)差等关系(4)下反对关系 6、"普通逻辑学是没有阶级性的;普通逻辑学是科学。所以,所有的科学都是没有阶级性。"这个三段论是( ) (1)有效的推理形式(2)犯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 (3)犯大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4)犯小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 7、已知"当且仅p才q,""p^q","p->q"均真,则( ) (1)p真q真(2)p假q真(3)p真q假(4)非p真非q 假 8、"并非小王和小李都是电大学生。"其等值判断是( ) (1)小王和小李都是电大学生 (2)小王是三好学生,小李不是电大学生 (3) 如果小王是三好学生,则小李就是电大学生 (4) 或者小王不是电大学生,或者小李不是电大学生 9、如果既部否定SAP,又不否定SEP,则( ) (1)违反同一律的要求(2)违反部矛盾律的要求 (3)违反排中律的要求(4)不违反普遍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10、类比推理和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相同点是( ) (1)从个别到一般(2)结论不一定是可靠的 (3)前提蕴涵结论(4)从个别到个别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法律逻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法律 逻 辑 学》 期 末考 试试 卷 1.“凡法律都是有强制性的”这一判断的逻辑形式是_ _______ ,其中逻辑常项是___ ,逻辑变项是_ _________ 。 2.驳倒对方的论据和 _ ________并不等于驳倒对方的论题。 3.当SAP 与SIP 两种判断都假时,S 与P 的外延具有___________ 关系。 4.反证法是通过确定与原论题相_ 的论题的虚假,然后根据____ __ 由假推真,从而间接确定原论题真实性的方法。 5.与“张三和李四都不是罪犯”相矛盾的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 。 6.“附加刑”可概括为_____ __。 7.“这个村庄没有一个人是罪犯”这一判断的是性质判断中的______ 判断。 8. 根据普通逻辑基本规律中的 律,若“甲是法官而不是党员”为假,则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真。 9.“某单位发现,半年内有四次重要的内容被泄露,经调查,把这七次会议参加者的名单全部加以对照,结果发现,凡是有王某参加的四次会议,内容均被泄露,而他未参加的三次会议,内容均未被泄露。其他人员没有和王某相同的情况。调查人员由此断定:王某是四次会议内容的泄密者。”这里调查人员运用了穆勒五法中的 法。(4分) A 或者 B ”这两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包含着( )。 B.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C.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2. 当“p →q ”、“p →q ”与“p →q ”均为真时,p 、q 取值应为( )。 A.都真 B. p 真q 假 C. p 假q 真 D.都假 3. “甲班所有同学都学法律逻辑”和“甲班有的同学不学法律逻辑”这两个判断,具有( )。 A.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B.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C.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4. 根据不同的标准,“非法组织”这个概念可以归类于( ) A.单独概念 集合概念 正概念 B.单独概念 非集合概念 负概念 C.普遍概念 集合概念 负概念 D.普遍概念 非集合概念 负概念 5. 已知“甲班有的同学是法律爱好者”为真,可以推出( )。 A. “甲班所有同学是法律爱好者”为假 B. “甲班有的同学不是法律爱好者”为真 C. “甲班有的同学不是法律爱好者”为假 D. “甲班所有同学不是法律爱好者”为假 6. A 与B 是交叉关系,B 和C 也是交叉关系,则A 与C 之间不可能( ). A.可能是全异关系 B.可能是真包含关系 C.必然是交叉关系 D.可能是全同关系 7. 下列各题中,限制和概括均正确的是( )。 A.将“共产党”限制为“共产党员”,概括为“政党” B.将“违法行为”限制为“犯罪行为”,概括为“受贿” C.将“故意犯罪”限制为“正当防卫”,概括为“犯罪” D.将“大学生”限制为“文科大学生”,概括为“学生” 8. 以“只有受贿,才犯法”为前提进行假言推理,其另一前提可以是( )。 A. 未受贿 B.未犯法 C. 受贿 D.并没有犯法 9.“中国的法官是公平断案的”中的“中国的法官”这个概念与“公平断案的”这个概念在外延上可能具有( )关系。 A.真包含 B.真包含于 C.交叉 D.反对 10. 若“A 可以分为B 、C 、D ”是一正确的划分,则B 与D 的外延可以是( )。 A.属种关系 B.反对关系 C.矛盾关系 D.交叉关系 ) 并不是说甲可能不懂刑法 C.并非甲不可能懂刑法 D.并非甲不必然不懂刑法 2. 与“并非如果你来,他就不来”等值的判断是( )。 A .你来,他也来 B .或者你不来,或者他来 C .并非只有你不来,他才来 D .只有你来,他才来 16分)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普通逻辑学》考试样题及答案教学内容

《普通逻辑学》考试样题及答案

《普通逻辑学》综合练习题(一) 一、填空 1.任何逻辑形式都是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两个部分组成的。逻辑形式的不同是由逻辑常项的不同决定的。 2.对概念进行限制和概括的逻辑根据是概念内涵与外延间的反变关系。 3.单独概念不能限制和划分。 4.主项与谓项周延的性质判断的逻辑形式是 E ;主项与谓项均不周延的性质判断的逻辑形式是 I 。 5.性质判断的主项S和谓项P在外延上可能有全同关系、真包含关系、(属种)种属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五种关系。 6.一个性质判断的谓项不周延,则这个判断的质是肯定;一个性质判断主项周延,则这个判断的量是全称。 7.根据有关推理规则, O 判断不能换位, I 判断不能换质位。 8.将“有的律师不是共产党员”换质,其结论是有的律师,再将所得结论换位为有的非共产党员是律师。其推理的逻辑形式可用公式表示为 S O P→S I P→P I S 。 9.如果SEP取值为真,则SIP取值为假,SOP取值为真,SAP取值为假。 10.根据性质判断对当关系,如果SEP假,则SAP 真假不定、SIP 真。11.某有效三段论的大前提为MOP,小前提应为MAS ,结论应为 SOP 。12.违反三段论“中项在前提中必须至少周延一次”的规则,会犯 P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

13.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前件真而后件假时,它才是假的。在其它情况下,它都是真的。 14.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前件假而后件真时,它才是假的。在其他情况下,它都是真的。 15.“只有勤奋的人,才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这一判断的负判断是并非“只有勤奋的人,才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与负该判断等值的判断是不勤奋的人,在事业上也能有所成就。 并非“只有勤奋的人,才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不勤奋的人,在事业上也能有所成就 16.当“p ←→q”为假时,”pvq为真。 17.“并非如果你来,他就不来。”与该负判断等值的判断是你来而且他也来。 18 .“并非只有由外国人当经理,才能把企业搞好。”与该负判断等值的判断是不由外国人当经理,也能把企业搞好。 19.根据模态对当关系,由“甲队必然能获冠军”真,可推出“甲队可能获冠军”真、 “某甲必然不能获冠军”假。 20.根据模态对当关系,由“小张必然考上大学”真,可推出小张必然不考上大学假,小张可能考上大学真,小张可能不考上大学假。 21.根据矛盾律,可由一个判断真,推出与其具有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判断假。 22.如果对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判断同时以否定,则违反排中律的要求。23.任何论证都是由论题、论据、和论证方法三部分组成的。

普通逻辑学复习资料

普通逻辑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引论 第一节普通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一、逻辑与思维 逻辑:原意是指思想、理性、规律。由于“逻辑”一词有多种词义,所以我们在读书或谈话中遇到“逻辑”一词,就要辨认它是在哪种词义上被使用。在本书中,除个别地方特殊说明外,逻辑是指: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的普通逻辑学。 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 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思维的基本特征:间接性、抽象概括性、同语言的不可分割性 思维就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抽象概括的反映。(重要) 二、普通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普通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逻辑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和一些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研究普通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必须理解以下三方面知识 思维的逻辑形式:人们的思维过程都要概念、判断和推理来承担和表现。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反映在概念、判断、推理中的特定对象及其属性就是思维的具体内容。思维的具体内容各个组成部分之间赖以联系的构造方式就是思维的逻辑形式。 思维逻辑形式的基本规律:也就是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即同一律、有矛盾律、排中律。它反映普通逻辑学所研究的全部对象的基本特征。 简单的逻辑方法:是反映对象的抽象同一性、确定性和单一性的逻辑方法。 第三章简单判断及其演绎推理 (此章非常重要!!!) 第一节判断的概述 判断: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判断的两个基本逻辑特征: (一)任何判断必定有所断定,即必定有所肯定或者有所否定。 (二)任何判断必定是真或者是假的。 注意:三、判断的种类(一般了解,考试一般出选择是题) 判断的分类:

第二节性质判断 一、什么是性质判断 性质判断:是断定思维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它又叫作直言判断) 任何一个性质判都是由主项、谓项、联项、量项四个部分组成。 主项:表示在性质判断中所断定的对象的概念。(用S表示) 谓项:表示在性质判断中断定的对象所具有或不具有的性质的概念。(用P表示) 联项:表示性质判断中主项和谓项之间的联系的概念。 量项:表示性质判断中主项数量的概念。量项三种:全称量项、特称量项、单称量项 二、性质判断的种类 1、按照质(联项)的不同,性质判断分为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 肯定判断:断定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逻辑形式:S是P。 否定判断:断定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逻辑形式:S不是P。 2、按照量(量项)的不同,性质判断分为单称判断、特称判断和全称判断。 单称判断是断定某类对象中的某一单个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逻辑形式:某个S是(或不是)P。 特称判断是断定某类对象中至少有一个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逻辑形式:有S是(或不是)P。 全称判断是断定某类对象中的全部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逻辑形式:所有S是(或不是)P。 3、按照质和量的结合,性质判断可分为如下六种形式 (1)单称肯定判断:它是断定某一单个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逻辑形式:某个S是P。 (2)单称否定判断:它是断定某一单个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逻辑形式:某个S不是P。

普通逻辑学试题(附答案)

2002年上半年期末考试《普通逻辑学》试题 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一个性质判断的谓项不周延,则这个判断的质是;一个性质判断的主项周延,则这个判断的量是。 2、对SAP判断换质,其结论是;对SAP判断换位,其结论是。 3、根据性质判断对当关系,如果SEP假,则SAP 、SIP 、SOP 。 4、违反三段论“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的规则,会犯的逻辑错误。 5、“并非只有外国人当经理,才能把企业搞好。”与该负判断等值的判断是。 6、违反同一律要求所犯的基本逻辑错误是。 二、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概念与语词的关系是() (1)所有的语词都是表达概念(2)所有的语词都不表达概念 (3)所有的概念都要通过语词来表达(4)有的概念不通过语词表达 2、在“知识分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和“大学教师是知识分子”这两个判断中,“知识分子”这个概念() (1)都是集合概念(2)都是非集合概念 (3)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4)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3、“圆是平面上的一个点对一个中心保持相等距离运动所形成的封闭的曲线。”作为定义,属于() (1)语词定义(2)发生定义(3)功用定义(4)关系定义 4、在性质判断中,决定判断形式的是() (1)主项和谓项(2)主项和量项(3)谓项和联项(4)量项和联项 5、“某甲是有罪的”与“某甲是无罪的”这两个性质判断之间是() (1)反对关系(2)矛盾关系(3)差等关系(4)下反对关系 6、“普通逻辑学是没有阶级性的;普通逻辑学是科学,所以,所有的科学都是没有阶级性的。”这个三段论是() (1)有效的推理形式(2)犯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 (3)犯大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4)犯小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 7、已知“当且仅当p才q,”“p→q”均真,则() (1)p真q真(2)p假q假(3)p真q假(4)非p真非q假 8、“并非小王和小李都是电大学生。”其等值判断是()(1)(1)小王和小李都不是电大学生 (2)(2)小王是三好学生,小李不是电大学生 (3)(3)如果小王是三好学生,则小李就是电大学生 (4)(4)或者小王不是电大学生,或者小李不是电大学生 9、如果既不否定SAP,又不否定SEP,则() (1)违反同一律的要求(2)违反不矛盾律的要求 (3)违反排中律的要求(4)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10、类比推理和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相同点是()(1)从个别到一般(2)结论不一定可靠 (3)前提蕴涵结论(4)从个别到个别 三、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普通逻辑学教案(二)第二章 概念教学

第二章概念 [目的和要求]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和外延)、概念的种类及其语言达形式,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掌握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培养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准确地理解和使用概念,以便正确地进行判断和推理。 [课时] 6课时 [要点]一、什么是概念 二、概念的基本特征 三、概念的种类与相互间的关系 四、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五、定义和划分 第一节概念的概述 一、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 概念是对象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形式,属于意识的范畴,并非客观对象本身,因而它具有主观性。由于概念是主观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因而它不能脱离客观。如果没有客观事物,那就根本不可能有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可见,概念又不是完全脱离客观的纯主观的东西。所以,概念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二、概念与语词 (1)概念与语词的联系 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有的概念用一个词来表达,有些概念则用词组来表达。

(2)概念与语词的区别 第一,所有的概念都要用词语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一般来说,汉语中的实词是表达概念的。虚词一般不表达概念。 第二,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 第三,同一个语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由于语境不同,同一个语词也可以表示不同的概念。 举例:“xx登报征求xx” 1937年,阎锡山经过无锡,游览了锡山,写了上联:阎锡山过无锡登锡山锡山无锡登报征求下联,当时无人能对。你能对吗?请能对者在纸上写出下联交给我。8年后,范长江随陈毅同志到天长县采访。范对陈毅说:“阎锡山的绝句我对上了,是‘范长江到天长望长江长江天长’。”陈毅连声赞道:“妙!妙!长江,才子也。” 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特征 概念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同时也就反映了具有这种本质属性的对象,因而概念有客观的内容和确定的范围,这两方面分别构成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就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对象,即概念的适用范围。 2.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确定性与灵活性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的质的方面;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的量的方面。确定某一概念的内涵,也就相应地确定了这个概念的外延。从这方面来说,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具有相对确定性,即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总是确定的、不变的。 但另一方面,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又具有灵活性。因为概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而认识具有发展性和不完整性,所以,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和

逻辑学导论教学大纲

湖南城市学院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逻辑推理与批判性思维能力是现代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本课程通过指导学生学习和研究普通逻辑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帮助学生较系统地掌握形式逻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现代逻辑学发展的新进展,并能运用逻辑学基本知识和理论去分析、解决日常思维、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实际思维问题,形成严密、正确的思维推理模式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能在纷杂的信息中把握关键问题和理清解决问题思路,为进一步学习专业领域的知识和从事研究奠定思维素质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形式逻辑的研究对象、性质和意义(2课时) 了解“逻辑”一词的词源和词义和逻辑学发展概况。明确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和有效推理模式的学科及其形式化、工具性的性质。掌握各种逻辑形式的逻辑常项和变项的区别,准确理解逻辑常项在思维形式和逻辑推理中的地位。知晓掌握逻辑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对人们进行正确地思维的意义。 第二章概念(4课时) 1.了解概念的逻辑含义、概念和语词的区别与联系。明确形式逻辑对概念的基本要求是明确性。掌握概念的最基本的逻辑特征:内涵和外延涵义及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反变关系。 2. 了解概念的种类:普遍概念、单独概念和空概念;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肯定概念和否定概念的区别。掌握在具体语境中正确识别某个概念属于哪个种类的方法。 3. 了解概念外延间的关系分类的标准。掌握概念外延间全同、真包含于、真包含、交叉和全异关系的界定。学会正确地用欧勒图表示若干概念外延间关系的方法。 4. 掌握各种明确概念的基本方法: 限制和概括法、定义和划分方法。 ⑴了解概念的限制和概念的概括的涵义及其逻辑依据。掌握正确地对给定的概念进行限制和概括的方法。

普通逻辑学综合练习题及其答案

% 《普通逻辑学》综合练习题及其答案 (法律、教育等专业适用) 一、填空 1.任何逻辑形式都是由和两个部分组成的。逻辑形式的不同是由的不同决定的。 常项、变项、常项 2.对概念进行限制和概括的逻辑根据是。 概念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 3.概念不能限制和划分。 · 单独概念 4.主项与谓项周延的性质判断的逻辑形式是;主项与谓项均不周延的性质判断的逻辑形式是。 E、I 5.性质判断的主项S和谓项P在外延上可能有、、、、五种关系。全同关系、真包含于关系、真包含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 6.一个性质判断的谓项不周延,则这个判断的质是;一个性质判断主项周延,则这个判断的量是。 肯定、全称 7.根据有关推理规则,判断不能换位,判断不能换质位。 < O、I 8.将“有的律师不是共产党员”换质,其结论是,再将所得结论换位为。其推理的逻辑形式可用公式表示为。 有的律师是非共产党员、有的非共产党员是律师、S O P→S I P → P I S 9.如果SEP取值为真,则SIP取值为,SOP取值为,SAP取值为。假、真、假 10.根据性质判断对当关系,如果SEP假,则SAP 、SIP 。 真假不定、真 11.某有效三段论的大前提为MOP,小前提应为,结论应为。 》 MAS 、SOP 12.违反三段论“中项在前提中必须至少周延一次”的规则,会犯的逻辑错误。 中项不周延 13.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前件而后件时,它才是假的。在其它情况下,它都是真的。 真、假 14.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前件而后件时,它才是假的。在其他情况下,它都是真的。 假、真

15.“只有勤奋的人,才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这一判断的负判断是,与负该判断等值的判断是。 ^ 并非“只有勤奋的人,才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不勤奋的人,在事业上也能有所成就16.当“p ←→q”为假时,”pvq为。 真 17.“并非如果你来,他就不来。”与该负判断等值的判断是。 你来且他也来 18 .“并非只有由外国人当经理,才能把企业搞好。”与该负判断等值的判断是。不由外国人当经理也能把企业搞好 19.根据模态对当关系,由“甲队必然能获冠军”真,可推出“甲队可能获冠军”、· “某甲必然不能获冠军”。 真、假 20.根据模态对当关系,由“小张必然考上大学”真,可推出假,真,假。 小张必然不考上大学、小张可能考上大学、小张可能不考上大学 21.根据不盾律,可由一个判断真,推出与其具有关系或关系的判断假。 矛盾、反对 22.如果对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判断同时以否定,则违反的要求。 ! 排中律 23.任何论证都是由、、和三部分组成的。 论题、论据、论证方式 24.反驳是由、和三部分组成的。 被反驳的论题、用以反驳的论据、用以反驳的论证方式 25.间接反驳是通过论证另一个与对方论题或的反论题的真实性,然后根据律,从而间接确定对方论题的虚假性的反驳方法。 相矛盾、相反对、不矛盾律 二、单项选择题 ) 1.“历史上先后产生的国家有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产阶级国家、无产阶级国家,无论何种类型的国家都是阶级专政的工具”。这几个判断对“国家”这个概念是()来说明的。 ①仅从内涵方面②仅从外廷方面 ③先从内涵,再从外延方面④先从外延,再从内涵方面 (④) 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中的“民”这个概念是() ①集合概念②非集合概念③普通概念④负概念 (②) 3.“物理学就是研究物理的科学”作为定义,犯了()的逻辑错误。 } ①定义过宽②定义过窄③同语反复④循环定义 (③)

逻辑学期末复习题(东莞理工学院卓越班)

逻辑学复习题 (仅作复习参考使用,不可照搬、照抄、照转,要灵活运用、真正领会)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 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 之一:1.如果两个直言命题的变项完全相同,而常项完全不同,则这两个直言命题() (A)可同真,可同假(B)可同真,不同假 (C)不同真,可同假(D)不同真,不同假 2.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 (A)思维的内容(B)语言表达形式 (C)逻辑常项(D)逻辑变项 3.在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中,如两个命题是相互矛盾的,那么它们()(A)常项和变项都相同(B)常项相同,变项不同 (C)常项和变项都不同(D)常项不同,变项相同 4.若A蕴涵B,则下列断定中违反逻辑基本规律要求的是()(A)A真且B真(B)A真但B假 (C)A假但B真(D)A假且B假 5.若A是划分的母项,则根据划分规则,A不可以是_______ (A)单独概念(B)普遍概念(C)正概念(D)负概念6.如果A是一个正概念,B是一个负概念,则A与B的外延关系()(A)必定是矛盾关系(B)必定不是矛盾关系 (C)可能不是矛盾关系(D)不可能是矛盾关系 7."犯罪分为故意犯罪、过失犯罪和共同犯罪"这一划分犯了_______的错误。 () (A)多出子项(B)划分不全(C)子项交叉(D)同语反复 8.下列公式中,恰当地表达了A与E的真假关系的是() (A)A∨E (B)A E (C)A∨ E (D)A E 9."命题p与命题q是矛盾的"这一命题属_________命题。()(A)直言(B)关系(C)联言(D)负 10."p"q"与"p q"具有() (A)等值(B)可同真不可同假 (C)矛盾(D)不可同真可同假 11."中国人是勤劳勇敢的"这个直言命题是___________命题。()(A)全称肯定(B)特称肯定 (C)单称肯定(D)或全称肯定或特称肯定 12."王勇是学法律的"与"王勇不是学法律的"之间的关系是()(A)反对关系(B)下反对关系 (C)差等关系(D)矛盾关系 13."北京在上海的北面"和"北京和上海都是大城市"这两个命题() (A)两个都是关系命题(B)两个都是直言命题 (C)前者是关系命题,后者是联言命题 (D)前者是联言命题,后者是关系命题

逻辑学 教案

第一章绪论 [目的与要求] 一、明确普通逻辑的研究对象与性质 二、简要了解逻辑学的发展历史 三、树立正确的逻辑观念 [教学时数] 2学时 [主要内容] 请判断这些说法是否正确? (1)如果我有一千万,我就可以买一座大房子, 我一千万吗,没有! 所以,我至今没有一座大房子。 (2)鸡蛋是可以吃的, 石头不是鸡蛋 所以,石头不可以吃 (3)鸡蛋是可以吃的 米饭不是鸡蛋 所以,米饭不可以吃。 “金钱如粪土”,“友情值千金”。这两个判断能够同时成立吗?(中学时的金岳霖) 一、逻辑学的对象 1、“逻辑”词源及其含义 (A)希腊文“逻格斯”(言为心声、口是心非;身外世界、身内世界;logos;nous) (B)英文“logic” (1)客观规律——“中国人民革命的逻辑” (2)思维规律——“说话写文章要符合逻辑” (3)一门学科——“大学生要学逻辑” (4)一种理论或思路——“这篇文章文笔平实,逻辑清晰” (5)一种观点——“强盗的逻辑” 二、逻辑简史 1、发源史 (1)古中国的名辩逻辑 墨子、荀子、韩非子、公孙龙子 墨家科学地概括总结了先秦辩学,成果在《墨经》(经说上,经说下);荀子则全面总结了先秦的正名理论,创立了自己的正名体系,其成果集中体

现在《荀子·正名》中。 “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白马非马”;“火不热”。 (2)古印度的因明逻辑 “因”,推理的依据;“明”,学说。 古代印度宗教派别林立。公元前4世纪之后,尤以数论派、瑜伽派、声论派、胜论派、吠檀多派和正理派等影响为最。各教派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宣传自己的教义,以便影响当权者乃至社会而展开了频繁的论辩。由于这种论辩关乎辩论者的荣辱甚至生死,辩者竞相研究论辩的原则和技巧。印度逻辑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古代印度对逻辑学做出重大贡献的是正理派。正理派梵文写作Ny?y?,音译为尼也耶派。该派的根本经典是《正理经》,又称《尼也耶经》。其作者相传是乔达摩(约50-150年),在我国所译的佛经中称之为足目。但从内容上看,《正理经》并非一人一时所作。“尼也耶”的梵文本义是“引导”。凡引导一论题和一结论为一理论者就称为“尼也耶”。一个理论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但尼也耶通常指正确的理论,故汉译其为正理。古印度有五明,即内明、声明、医药明、工巧明和因明。“因明”是梵文Hetuvidy?的意译,音译为希都费图。广义的因明可以指古印度的古典逻辑,狭义的因明仅指佛家逻辑学。Hetu即“因”,指原因、根据、理由;Vidy?为“明”,其含义为知识、智慧。因明就是关于推理、论证学说的理论。公元5世纪末、6世纪初,大乘佛教瑜伽行宗大师陈那(约440-520年)对因明进行了创造性的改革,诸如,他明确以宗体为论争双方的焦点;将五支改革为宗、因、喻三支;改造喻支,增设喻体以提高推理的可靠程度,等等,使得因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因陈那在新因明方面的突出贡献而被印度史家誉为“中古逻辑之父”。 陈那《因明正理门论》,商羯罗主《因明入正理论》; 五支论: 宗:论题——此山有火 因:根据、理由——以有烟故 喻:比喻和例证——如灶,于灶见有烟与有火 合:前三者基础的具体应用——此山亦如是,是有烟 结:结论——故此山有火 陈那改五支为三支: 宗:声势无常 因:所作性故 喻:若是所作,见彼无常,犹如瓶等;若是其常,见非所作,犹如虚空。三支论在形式上与三段论有许多相通之处 (3)古希腊的形式逻辑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分析学》(《工具论》)的主要内容虽然只是以三段论为核心的演绎逻辑,而且其三段论也不是对思维形式的完整刻画,但由于亚氏运用一般性变元严格区分了逻辑与哲学、思维内容与思维形式,进而建立了毫不含糊的24式,在预设非全类和空类的前提下,穷尽了实然直言三段论推理的所有可

普通逻辑学复习题答案(第一版)

逻辑学练习题答案 教材《普通逻辑学》 第一章 绪论 (P19~22) 一、单项选择题 1~5 B –B –D –B -C 二、填空题 1.严复 2.思维形式的结构 规律 方法 3.逻辑常项 4.形式 内容 5.间接 概括 三、分析下列各题的逻辑形式,并用公式表示。 1.只有p 才q 即p q ← 2.如果p 那么q 即p q → 3.p 或者q 即p q ∨ 4.p 并且q 并且r 即p q r ∧∧ 5.所有M 是P ,所有S 是M ;所以,所有S 是P 即MAP SAM SAP ∧- 四、请指出下列各逻辑形式中的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 1.逻辑常项:“所有……是……” 逻辑变项:“S ”和“P ” 2.逻辑常项:“有的……不是……” 逻辑变项:“S ”和“P ” 3.逻辑常项:“如果……那么……” 逻辑变项:“p ”和“q ” 4.逻辑常项:“只有……才……” 逻辑变项:“p ”和“q ” 5.逻辑常项:“或者……或者……或者……” 逻辑变项:“p ”、“q ”和“r ” 6.逻辑常项:“……并且……并且……” 逻辑变项:“p ”、“q ”和“r ” 7.逻辑常项:(……并且……),所以…… 逻辑变项:PAM 、SOM 、SOP 8.逻辑常项:(……并且……),所以…… 逻辑变项:p q →;p ;q 第二章 概念 (P57~64) 一、单项选择题 1~5 A –B -B –C -D 6~10 B –C –B –D -D 二、填空题 1.事物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2.内涵 外延 3.交叉 4.反对 5.被定义项=种差+邻近属概念 6.说明 规定 7.一次 连续 8.属种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 三、分析下列语句中是从内涵方面还是外延方面来表述标有横线的概念。 1.内涵和外延 2.内涵 3.内涵 4.内涵和外延 5.内涵和外延 6.内涵和外延 7.内涵 8.内涵 9.内涵 10.内涵和外延 四、分析下列语句中标有横线的概念的种类。 1.普遍概念、集合概念、正概念 2.普遍概念、集合概念、正概念 3.普遍概念、非集合概念、正概念 4.普遍概念、非集合概念、负概念 5.虚概念 6.单独概念、集合概念、正概念

逻辑学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一个性质命题的谓项不周延,则这个命题的质是肯定命题;一个性质命题的主项周延, 则这个命题的量是全称命题。 2、对SAP命题换质,其结论是SE¬P ;对SAP命题换位,其结论是PIS 。 3、根据性质命题对当关系,如果SEP假,则SAP 可真可假、SIP 真、SOP可真可假。 4、在“并非‘当且仅当p,才q’中,逻辑常项是并非‘当且仅当……才……’,变项 是p,q 。 5、“并非只有由外国人当经理,才能把企业搞好。”与该负命题等值的命题是不是外国人 当经理,企业也能搞好。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6、在“知识分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和“大学教师是知识分子”这两个命题中,“知识分 子”这个概念(C) A、都是集合概念 B、都是非集合概念 C、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 D、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 7、“圆是平面上的点对一个中心保持相等距离运动所形成的封闭的曲线。”作为定义,属于 (B) A、语词定义 B、发生定义 C、功用定义 D、关系定义 8、在性质命题中,决定命题形式的是(D) A、主项和谓项 B、主项和量项 C、谓项和联项 D、量项和联项 9、“某甲是有罪的”与“某甲是无罪的”这两个性质命题之间是(B) A、反对关系 B、矛盾关系 C、差等关系 D、下反对关系 10、“普通逻辑学是没有阶级性的;普通逻辑学是科学。所以,所有的科学都是没有阶级性。” 这个三段论是(D) A、有效的推理形式 B、犯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 C、犯大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 D、犯小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 11、秘书对张强说:“你的方案很好,我认为董事们都会赞同。”过一会儿,她又说:“没有 哪一个董事不会不赞同的。”可以看出(D) A、秘书赞同张强的方案 B、董事们赞同张强的方案 C、董事们反对张强的方案 D、秘书的话前后矛盾 12、学校抗洪抢险献爱心捐助小组突然收到一大笔没有署名的捐款,经过多方查找,可以断 定是赵、钱、孙、李中的某一个人捐的。经询问,赵说:“不是我捐的”;钱说;“是李捐的”;孙说:“是钱捐的”;李说:“我肯定没有捐。”最后经过详细调查证实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根据以上已知条件,请判断下列哪项为真?(B) A、赵说的是真话,是孙捐的。 B、李说的是真话,是赵捐的。 C、钱说的是真话,是李捐的。 D、孙说的是真话,是钱捐的。 E、李说的是假话。 13、“小马与小王是朋友”这一命题是(C)命题。 A、全称 B、特称 C、关系 D、联言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4、在“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一命题中,主项和谓项都是(ACD) A、单独概念 B、普遍概念 C、集合概念 D、正概念 E、负概念 15、下列对概念限制错误的是(ACE) A、命题限制为概念 B、演绎推理限制为三段论 C、论证限制为论题 D、间接推理限制为类比推理 E、复合命题限制为负命题

《普通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普通逻辑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 周延,则这个判断的量是 4、违反三段论 " 中项在前提中必须至少周延一次 "的规则,会犯 5、 " 并非只有由外国人当经理,才能把企业搞好。 "与该负判断等值的判断是 6、违反同一律要求所犯的基本逻辑错误是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概念与语词的关系是 ( ) (1)所有的语词都是表达概念( 2)所有的语词都不表 达概念( 3)所有的概念都要通过语词来表达( 4)有的概念不通过语词来表达 2、在"知识分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和"大学教师是知识分子 " 这两个判断中, " 知识 分子"这个概念 ( )(1)都是集合概念( 2)都是非集合概念( 3)前者是集合概念, 后者是非集合概念( 4)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 3、"圆是平面上的点对一个中心保持相等距离运动所形成的封闭的曲线。 1、一各性质判断的谓项不周延,则这个判断的质是 ;一个性质判断的主项 2、对SAP 判断换质,其结论是 ;对SAP 判断换位,其结论是 3、根据性质判断对当关系,如果SEP 假,则SAP. _、 SIP 、 SOP 的逻辑错误。 "作为定义,

属于()(1)语词定义(2)发生定义(3)功用定义(4)关系定义 4、在性质判断中,决定判断形式的是()(1)主项和谓项(2)主项和量项(3) 谓项和联项(4)量项和联项5、"某甲是有罪的"与"某甲是无罪的" 这两个性质判断之间是(1)反对关系(2)矛 盾关系(3)差等关系(4)下反对关系6、" 普通逻辑学是没有阶级性的;普通逻辑学是科学。所以,所有的科学都是没有阶级性。" 这个三段论是(1)有效的推理形式(2)犯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3) 犯大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4)犯小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 7、已知"当且仅P才q, ""pq","p->q" 均真,则(1)p真q真(2)p假q真(3)p 真q 假( 4 )非p 真非q 假 8、" 并非小王和小李都是电大学生。" 其等值判断是(1)小王和小李都是电大学生 2)小王是三好学生,小李不是电大学生(3)如果小王是三好学生,则小李就是电大 学生(4)或者小王不是电大学生,或者小李不是电大学生 9、如果既部否定SAP,又不否定SEP,贝y (1)违反同一律的要求(2)违反部矛盾律的要求(3)违反排中律的要求(4)不违反普遍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10、类比推理和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相同点是(1)从个别到一般(2)结论不一定是可靠的(3)前提蕴涵结论(4)从个别到个别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